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

时间:2022-09-18 15:50:43

幼儿园课堂教学论文

第1篇

关键词 幼儿园教师 课堂管理 教师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0-0133-02

在新课程背景下,幼儿教师管理行为备受人们关注。如今孩子素有“小皇帝、小公主”之称,新教育制度的改革要求幼儿教师提高职业道德整体素养。幼儿园普遍出现幼儿上学迟到现象,当下社会中,工作、生活压力普遍增大,家长为给孩子提供更优渥的生活环境,不分昼夜奋斗工作,容易忽略和幼儿之间的互动,通常由爷爷奶奶对幼儿进行上下学接送。幼儿赖床现象非常普遍加之我国有隔辈亲之说,爷爷奶奶舍不得叨扰孩子,部分老人没有意识到幼儿教育的重要性,竭尽所能满足孩子各种需求,觉得迟到不会有任何影响,殊不知幼儿对孩子存有一种敬畏心理,导致孩子晚到幼儿园迟迟不肯进课堂,或出现由爷爷奶奶直接陪读的现象。

一、幼儿教师课堂行为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师与幼儿地位相差甚远

如今处于比拼时代,每位孩子家长都存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殊不知该种思想制约着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在现行幼儿教学思想中将幼儿当成学习和发展主体,大力提倡幼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正确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实际情况却南辕北辙,幼师尚未认清自身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仍处于强势地位,倾向于掌控式教学模式,且与幼儿互动行为通常由教师发起,幼儿处于被动地位只能一味服从,久而久之形成依赖性,难以独立思考。当今幼师普遍缺乏创新性,普遍用统一提供的课程教材资料,无视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对幼儿实施统一模式管理,促使幼儿不得不自主放弃应有的选择权利。在幼儿课堂管理中,幼师为获得幼儿的关注率普遍营造轻松、和谐、充满乐趣的课堂氛围,让幼儿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但有少数幼师权威意识严重,全程操纵整个课堂管理行为,充分强调自我,忽略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不能使幼儿真正参与到课堂活动中。

(二)幼儿园教师课堂管理参差不齐

实施课堂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或杜绝学生不良现象的发生,更侧重于教师利用课堂管理行为最大化的提高学生学习情绪,正确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熟练掌握知识的运用,幼儿园课堂管理也不例外,然而幼儿园教师课堂管理水平相差甚远,普遍将责任推卸到幼儿身上,觉得制约幼儿教师课堂管理的原因包括幼儿自身情况,如幼儿在课堂中突绪或对所教学内容不敢兴趣等,几乎没有意识到课堂管理行为的重要性。

二、有效改进幼儿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相关措施

(一)有效提升幼儿园教师自身课堂管理能力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一直处于重教学轻管理的状态,作为新时代的幼儿园教师应以身作则,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效提升自身课堂管理能力,将课堂管理理论有效归纳到教学系统中,树立掌握与课堂管理与之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全方位了解课堂管理真正目的,并在基础的课堂管理行为中不断提升自身管理能力,不能一味理论,缺乏实践,需要将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与此同时,教育行政部T应意识到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定期开展课堂管理的培训活动,并选用理论和实践向结合的方式,并落实到实践课堂管理中。有效提升幼儿园教师课堂管理水平,丰富他们的课堂管理经验,使幼儿园教师能真正掌握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活动。有效改善幼儿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问题。

(二)有效提升幼儿教师课堂管理思维能力

幼儿教师课堂管理思维能力与课堂管理行为息息相关,通过课堂管理思维能力能充分展示出幼儿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内涵,幼儿教师应根据对课堂管理理论的自我了解程度及自身工作经验能力,并参照课堂管理行为对课堂活动及时进行调整,同时不断改进自身工作能力。针对目前幼儿园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现状,可知,作为新时代的幼儿园教师应有效提升自身对幼儿的关注力,及时发现课堂管理不足的现状,同时深入剖析课堂管理理论,从而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提示调整。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具备灵敏的课堂管理思维能力,实时了解课堂管理情况,并时刻督促自己,对自己不合理的课堂管理行为进行及时整顿,幼儿园教师将每天工作情况进行记录,并定期进行总结,通过自我反思的形式提升课堂管理行为,或与其他幼师共同商榷,在他人的帮助下提高课堂管理行为管理能力。与此同时,还应将所学到的理论付之行动。有效结合到课堂管理中,最终提升自身课堂管理水准。

参考文献:

第2篇

关键词: 活化课堂; 提高能力; 几点尝试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3-0191-01

一、灵活使用教材

教材是实践经验的结晶,虽然来源于实践,但总有一定的固定性和滞后性。教育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教育活动又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教师没有必要把现有教材的概念、原则、方法等作为学生唯一的学习目标,而应把教材作为范本,灵活选用或增删教材内容、灵活调整教材顺序,也可以从网络上、从幼儿园实践中搜集现实材料,形成适合学生的校本教材,给学生学习实践创造足够的发展空间,以适应幼儿园的需求,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

二、多种课型并存

在灵活处理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应改变以往单一的讲授课形式,大胆设计至少以下四种课型:理论课、案例课、实践课和游戏课。理论课是以教材为基础,向学生传授有关的理论知识;案例课是分析教材中、网络上或幼儿园的典型案例;实践课是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游戏课是学生搜集或创编幼儿游戏进行积累。因此开学初教师就给学生布置“三本”(即笔记本、实践作业本、积累本),在教学活动中多种课型并存,有机结合,互相补充,不仅丰富了课堂形式,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更主要的是活化了课堂教学氛围,营造了师生共同学习、展示平台,突出了学生能力培养。

三、多种教学方式并用

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师必须采用多种教与学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活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能力。

1.模拟实践法。结合各章节内容,教师首先应指导学生设计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教育活动,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方案,在假想的情景中进行试教,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在诊断中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或建议。这样做,既训练学生的设计组织活动的技能,又解决教材中学与用脱节的弊端,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设计经验,而且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参与度。长此以往,学生很自然地由学生角色的“我在学”转换为教师角色的“我要教”,由“教师教我”转换为“我教幼儿”,实现“学”是为了“教”的观念转变,增强学生的角色意识和责任感。

2.实地感受法。幼儿的年龄特征是设计组织幼儿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脱离了这一点或停留在书本文字或模拟的情景中是不可能做好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所以要利用各种机会去接触、观察、记录、理解、关爱幼儿。因此对于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问题仅仅停留在课堂上的讲授和模拟教学还不够,教师必须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深入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际,利用见习、实习的机会观摩幼儿园优质课,亲自参与教学实践,实地感受幼儿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及其效果,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分析真实课堂教学;要指导学生与幼儿园老师之间面对面进行讨论分析、现场交流,巩固学习效果……这些真实情境中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沿着旁观者――参与者――成熟实践者的路径发展,成长最快,能力提高最有效。

3.案例分析法。教师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原理,对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如:我们在某幼儿园见习时观摩了一节科学活动课《蚂蚁的家》,授课老师从网上收集了许多关于“人类的家“的图片和一些“蚂蚁的家”的图片进行对比后提问幼儿:“为什么我们的家比蚂蚁的家舒服?”“怎样才能使蚂蚁像我们人类一样舒服?”返校后,我把这个课例拿到课堂上让同学们再次分析。经过激烈的讨论后,同学们对其他的教学环节给予肯定,但就上述两个问题提出质疑:蚂蚁的生活真的不如人类舒服吗?从科学角度来说,蚂蚁虽然不是高等动物,但它们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极为契合,是适合它们的方式。科技的发展确实使人类的的生活越来越舒适,但也隐藏许多问题,因此人类的生活方式是否真的优越于动物仍是值得商榷的问题,那位老师的问题有明显的倾向性和缺失。通过分析,学生吸收了案例的优点,指出了缺失,相信她们将来在教学活动中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案例教学的突出特征是真实性、生动性、典型性。将真实的事例拿到课堂上进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理论分析与建构,必然能够加强教学的生态化效应,增加课堂的活力特征。

4.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形式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学习策略,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亲疏关系等方面的差异,拆解全班集体,组成各式各样的小组,将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学生个体间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的单向或双向交流改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氛围和公平、公正的展示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实现每个学生的表达欲望。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学习的自我控制,也增加课程实施中的交往密度,使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有充分的对话与互动的机会。

5.研究性学习法。日新月异的时代告诉我们一个现实:知识本身的获得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获得知识,如何在知识的获取中,开发学生的各种潜能。因此,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教师与学生共同研究、探索教法与学法,分析、反思、实践,寻求最佳的教育途径,提高有效性教学。例如,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带领学生一齐遨游网海,共同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比照,择优选用。既节省时间又便于引入实例,增强学生的感知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教与学共长,师与生共进,何乐而不为?

四、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并行

因为本课程实践性很强,因此以传统的单一闭卷考试形式考查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势必有些片面,我的主张是从四个方面考查学生的学习和能力情况:一是理论考试,二是平时表现,三是积累情况,四是实践教学。重点以一、四为主,知识与能力并重,学与用结合,充分利用考试的杠杆作用引导学生学用并重,学用结合,突出能力提升。

总之,幼儿园教育是一个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园教师的工作看似简单、平凡,但责任重大,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幼师学生不仅要有高尚的敬业精神,非凡的知识素养,更要有较高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能力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这样才能胜任幼儿园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 《幼儿教育心理学》

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教师;学制;专业化水平:称谓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1-0040-05

近现代中国幼儿园教师的称谓经历了从“保姆”“幼稚园教员”“教养员”到“幼儿园教师”的变迁。称谓的改变,不单单是字眼的变化,更反映了幼儿园教师角色内涵的不断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仅仅做幼儿身体的养护者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了,幼儿园教师需要承担的角色责任越来越多样化。幼儿园教师既是幼儿生活的照顾者,又是幼儿行为的观察者、幼儿园课程的建构者、幼儿活动的指导者、教学资源的整合者,等等。从“保姆”到“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展呈何种趋势。这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从称谓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保姆”:封建礼教的代言人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教师被称为“保姆”,主要是由经过培训的育婴堂中的乳媪、敬节堂中的节妇以及愿做保姆的女佣、贫妇充任的。1903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草拟了《奏定学堂章程》,于1904年重新修订后正式颁布实行,史称“癸卯学制”。学制规定设立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并把这一机构称为“蒙养院”,还拟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当时的中国严禁设立女学。在没有女师范生可以充任蒙养院师资的情况下,《章程》规定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附设蒙养院,通过培训乳媪和节妇让她们充当蒙养院的教养人员。乳媪、节妇接受为期一年的培训后,“讲习认真,保育、教导合法者”可以获得保姆教习凭单,以此单作为入耳只凭证。

对蒙养院师资的培养,主要以传授学习《孝经》《列女传》《女诫》《女训》及《教女遗规》等为主。蒙养院虽然引进了若干外国家庭教育的书籍,但只择取“与中国妇道、妇职不相悖者”教授。可见,此时对于师资的培养,是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和礼教为基本特征的,只重视妇德教育,忽视体育和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教育,旨在教授“为女、为妇、为母之道也”。

随着蒙养院的发展,原有育婴堂、敬节堂中的乳媪、节妇数量少且总体素质偏低,已很难满足蒙养院对师资的要求了。为了解决蒙养院师资奇缺的问题,同时迫于社会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政府禁止设立女学这一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现象的激烈批判的压力,清政府不得不于1907年颁布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创办了女子师范学堂,用以培养小学堂教习及蒙养院保姆。虽然《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没有规定设立单独的幼儿师范学堂,但是毕竟是在官方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到了培养幼教师资的问题。《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对女师范生的文化水平、年龄、人格品性等均有具体要求:“①以毕业女子高等小学堂第四年级、年15岁以上者为合格。毕业女子高等小学堂第二年级、年13岁以上者亦可入学;唯当令其先入预备科补习一年,再升入女子师范科。②须取身家清白,品行端淑,身体健全者,且有切实公正绅民及家族为之保证。”从《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对女师范生的具体要求来看,这一阶段对幼教师资的外在要求增多,且更为严格。蒙养院的师资不再是思想封建落后、文化水平低下的妇女,而是具备一定文化知识、身家清白、品行端淑的女子了。

《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把培养女子小学堂教习、蒙养院保姆作为根本宗旨,要求女师范生在德育、体育、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德育方面,要求女师范生养成“贞静、顺良、慈淑、端俭”等诸多美德。体育方面,废除女子缠足,以使身体强健,能吃苦耐劳。重视理论知识的教习。开设“教育原理”“家庭教育之法”“蒙养院保育之法”等专业课程,同时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凡是有关日用生计及女子技艺的科目,“务注意讲授练习,力祛坐食交谪之弊”。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设有修身、教育、国文、历史、地理、算学、格致、图画、家事、裁缝、手艺、音乐、体操等诸多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女师范生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协调发展,具有实用性、技艺性、科学性及师范性的特点,“与近代幼稚园所开设的课程差不多”。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新政府对清末的教育制度进行了较大改革,公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学制规定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由“蒙养院”改为“蒙养园”,蒙养园保育幼儿者为“保姆”。保姆必须是女子并且具备国民学校正教员或助教员的资格,或者是由相关部门验定合格的人员。至此,对幼教师资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女师范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而且要求对女师范生进行爱国守法教育,教育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教授的内容更强调实用性,还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传授及教学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女师范生的专业化水平。

2.“幼稚园教员”: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准专业幼教从业人员

1919年的,将中国革命推向新民主主义阶段。模仿日本痕迹较深的壬子癸丑学制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了。192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最终于11月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学制规定在小学下设幼稚园,“幼稚园收受六岁以下之儿童”,并把幼稚园正式列入学制系统,改变了以往蒙养院和蒙养园在学制中没有独立地位的状况。幼稚园的师资称为“幼稚园教员”,必须是幼稚师范学校(入学资格为初中毕业)毕业的师范生或是具备小学教员资格并有1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女子。如果不符合上述要求,就需要接受省市教育行政机关所组织的小学教员检定委员会的检定。

1935年国民政府修正的《教育部公布师范学校规程》规定师范学校要附设幼稚师范科,教学科目为公民、体育、游戏、卫生、军事看护、国文、算学、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劳作(农艺、军事、工艺)、美术、音乐、伦理学、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幼稚园教材及教学法、保育法、幼稚园行政、教育测验及统计、实习。实习包括参观、试习、试教,在每项实习前后都要完成预备、报告、讨论三项手续。师范学校还要附设幼稚园,以便于师范生实习。在附设的幼稚园实习,使师范生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具体运用,以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3.“教养员”:教育与养护结合的专业幼教工作人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改善教育不均衡现象,中央政府于1951年公布了《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即“1951年学制”。学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幼儿园收3足岁到7足岁的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1952年的《幼儿园暂行规程》将“幼稚园教员”改称为“教养员”。正规幼儿师范学校承担培养幼儿园教养员的任务,修业年限为三年,招收初级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入学年龄不作统一规定。在幼儿教育师资特别缺乏的地方,初级师范学校要附设幼儿师范科,招收年龄较长的高小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对教养员的数量、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幼儿园对师资的需求,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条件,1956年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大力培养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养员的指示》,提出大力培养幼儿园教养员的策略,“一是要大力发展师范学校和初级师范学校,主要招收高级中学毕业生;二是采取一些非正规的短期训练措施,以补足当地师资的缺额。短期培训的对象至少应有初中一年以上的文化程度,一定的政治觉悟和一定的业务知识技能”。

1951年学制颁布后,国家对幼教师资的培训更加重视,幼儿师范生的课程安排更加科学、合理。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师范学院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暂行教学计划及其说明》规定幼儿教育专业开设的科目包括世界通史与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儿童文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卫生学、普通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教育史与学前教育史、幼儿师范教育科目教学法、专题课堂讨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选修科目及各科教学法等。与以往相比,此时幼儿师范生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专业内容更加丰富,理论与技能并重。教育见习的增设,使师范生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观察优秀教养员的实际教育活动,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减少物理、化学等科目,增设有利于培养师范生专业素养的科目,如钢琴等,使幼教师资的专业内涵进一步凸显。

4.“幼儿园教师”:具有自主精神的专门幼教从业人员

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确定了“幼儿园教师”的称谓。作为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幼儿园教师”必须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在专业化水平上,要求幼儿园教师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取得幼儿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幼儿园教师的具体职责包括:根据国家规定的教育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订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情况: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等。幼儿园教师被赋予了极大的自主性,其专业性也得到了承认与肯定。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称谓的变化过程,实质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癸卯学制时,充任保姆的乳媪、节妇和贫妇都是恪守封建礼教的妇女,大多文化素质低,思想落后。可见,当时对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要求非常少,入职门槛非常低。政府更多的是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当作一项“补益贫民生计”的惠民政策。直至壬子癸丑学制时,对保姆的专业要求开始凸显。壬戌学制对幼稚园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经过幼稚师范学校的系统培训,获得毕业资格,同时还需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一阶段,不仅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专业技能。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学制对于教养员的要求愈加严格,需要高级中学毕业且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知识技能。当幼儿园教师的称谓确定为“幼儿园教师”时,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幼儿园教师须具备专业合格证书,这一规定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到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相同的地位上,这在之前的任一阶段都是没有出现过的。由最初的基本无识字能力的封建礼教代言人——保姆,发展到具有自主精神的专门幼教从业人员——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了大跨度质的提升。

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机构的职责也从癸卯学制阶段的“专在发育其身体”逐渐发展到保障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凸显教育的职责。1932年的《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幼稚园开设的课程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以及餐点,而且列出了每项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具体内容。及至1951年学制阶段,幼儿园更加注重有保有教,保教结合,既要保证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又要发展幼儿的智力,开设的课程包括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等。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其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师由最初单纯强调保育的“看护者”,发展到“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二、启示

1.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应当理论、技能、实践并重

对以往学制的分析发现,从保姆到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要胜任这份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可否认,目前还有一些学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性课程,忽视专业技能培养,以致学生毕业进入幼儿园工作时无从下手。某些专科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则过于偏重钢琴、舞蹈等技能课,轻视理论知识教育,以致学生专业理论素养不高,踏上工作岗位后很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适宜的活动。

事实上,科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是一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修养,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又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一定的弹、跳、唱的功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力求促使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协调发展,要努力提升实践课的地位,因为无论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要应用于实践。实践不仅仅为内化理论知识服务,更为职业能力的提高服务,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形成较高的专业品质,为今后尽快适应幼儿园教师工作提供帮助。因此,各类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增加学生的教育见习、实习时间,以促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积累实践经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资格认证: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

自壬子癸丑学制以来,政府开始对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作出具体规定,强调幼儿园教师是专业从业人员。

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是保证教师质量、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的准入制度相对宽松,主要体现在高级别资格向低级别资格融通方面。这种“下位融通”意味着中小学教师可以去幼儿园执教,幼儿园教师却不可以去中小学执教。这种制度的存在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每一阶段学生(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是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即便是最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也未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下位融通”制度的存在还导致在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一是因为许多教师更愿意去考取更高级别的资格证书,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因为许多强调教师弹、跳、唱等技能功底的幼儿园更倾向于招聘音、体、美等专业毕业的教师,而这些教师往往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许多音、体、美教师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大大降低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资格证书是教师进入工作岗位的一项重要凭证,完善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有利于严把教师质量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应改革现有的“下位融通”制度,实现教师资格证与教育阶段相对应,即持有哪一阶段的教师资格证书就在哪一阶段执教。幼儿园应把幼儿园教9币资格证作为岗位任职的首要条件,实现持证上岗。教师资格证的定期复审也很有必要,可以借此防止出现教师资格证的执照化和终身化问题。

3.寻求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从以往学制的变迁看,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每一次提升,都与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近代女学的创办为幼儿园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机会,而历届政府不论是通过改革学制还是颁布文件来发展幼儿教育,都引导着幼儿园教师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可见,幼儿园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当前,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对于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标准》不仅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更着重强调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标准》的颁布体现了政府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这份《标准》不仅是幼儿园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更是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我们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春美.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J〕.早期教育,2012,(3):27.

〔2〕〔3〕〔4〕(5〕〔18〕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4-99.

〔6〕〔7〕〔8〕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575-582.

〔9〕陈汉才.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94.

〔10〕李定开.中国学前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89.

〔11〕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00.

〔12〕〔13〕唐淑,冯晓霞.百年中国幼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85.

〔14〕〔15〕〔17〕〔19〕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16〕秦奕.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结构要素与关键主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

〔20〕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7.

第4篇

一、园本教研活动的目的意义

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满足新课程的需求,提高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将来成为祖国建设事业的栋梁之才。幼儿园先进的教育理念应以幼儿为本,遵循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关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健全的人格,特别是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无论课程模式的设置、教材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方式的运用,幼儿活动的安排,一切都要以幼儿为主体,以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注重教育过程、注重教学互动。满足新课程的需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新思想、新观念、新理论,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敢于对原有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通过不断的实践完善自己的思想,在实践中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成为胜任新课程的教师。

二、园本教研活动提升幼儿教师素质

开展园本教研活动是为了提升幼儿教师素质,确保每个幼儿教师具备幼儿教学的理论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胜任幼儿教学工作,全面完成幼儿教学任务,取得良好成绩。在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中,要着重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创造条件让幼儿教师成长。幼儿园要创造条件鼓励幼儿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和学历进修,提高幼儿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教学技能。尽可能安排幼儿教师外出听课观摩学习,开阔幼儿教师的视野,丰富幼儿教师的思维,使幼儿教师学习借鉴别处先进教学经验,做到“他山之石,为我所用”,促进幼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是抓好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培养。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在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素质的基础上,要着重抓好骨干教师和新教师的培养,对骨干教师鼓励其改革创新,取得先进成功的教学经验,给全园幼儿教师上示范课,传授先进教学经验。对新教师安排骨干教师进行师徒结对,要求新教师多听课,多向骨干教师和老教师学习,加强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尽快掌握教学技能,能够胜任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是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现代教育形势要求一个优秀的幼儿教师必须在创新中工作,会学、会思,才能取得较快的专业成长和良好的教学成绩。幼儿园要积极引导幼儿教师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要求幼儿教师在学《纲要》、学《规范》的同时,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质的载体——备课、撰写教学反思、教学心得、教研论文等,提高自身的研究和反思水平,提高教学水平,为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作更大的贡献。

三、园本教研活动的基本做法

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在体现先进的教育理念,满足新课程需求的情况下,尽量做到具体化,使之能够实施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取得实际成效。以下是三种基本做法。

一是明确课堂教学目标。课堂教学目标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标准,也是预期的幼儿学习结果。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就是要明确该堂课是否符合新《纲要》的教育理念,是否考虑了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是否表述得准确具体,是否能取得预定目标。在明确课堂教学目标中,全体幼儿教师要集思广益,共同商讨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做到目标具体、针对性强,清楚地了解这节课需要把握的重难点,做到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达到课堂教学要求。

二是明确课堂教法学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法”关注的是教师的行为,“学法”关注的是幼儿的行为,明确课堂教法学法,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教”,让幼儿更好地“学”,着重考虑教法否有利于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否有利于幼儿能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幼儿知识经验的丰富,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通过明确课堂教法学法,让教师感到容易教,课堂气氛活跃,幼儿积极性提高,积极参与活动,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第5篇

课堂教学在幼儿园又称为集体教学活动,是对幼儿实施教育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农村幼儿教师由于受自身基础薄弱,缺乏名师引领,外出学习机会较少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水平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存在较多问题:

1 教师教育理念不到位

目前农村幼儿教师一般教学中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不重视能力的培养,简单的重复是基本的教学方式。如幼儿学习歌曲时,教师一句一句教,幼儿反反复复一句一句学,而没有让幼儿整体感受音乐的优美。

2 教师教育驾驭能力有限

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一般采用接受式学习,即教师讲幼儿听。语言不够精彩,对于幼儿回答不能较好的回应,课堂上幼儿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也存在不能把握教学目标和重点,对课堂上出现幼儿过于兴奋或是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时,教师缺乏教育机智,要么忽略问题,要么以教师的权威简单粗暴加以制止。

3 教师缺乏思考和学习能力

农村幼儿园教后反思执行不到位,即便是有要求,也质量不高,笼统话、套话多,较为简单。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实践我们觉得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做出探索。

3.1 引领教师向书本学习,丰富教师的思想力。

读书使人进步。李季媚教授说,幼儿教师要想博得职业尊严,只有设法成为有思想的人。而有思想来自实践和反思,来自读书学习。为此,我们开展了全园共读、小组漂流和自主阅读等相结合的读书活动。开学初,园里针对本园教师的发展需要确定共读书目,然后制定出全园共读计划。每周教研活动时间,我们也安排幼教杂志上的文章选读,并开展读后感讨论。读书漂流是就一本专业书,每周漂到一位教师处,教师阅读理解后向年级组教师进行介绍。读书培训活动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也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性。

3.2 引领教师观摩优质课碟片,领略名师的教学风采。

在名师的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课上得非常有趣。幼儿带着一种高涨和激动的情绪参与到学习中,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农村幼儿教师受区域偏远和经济发展滞后因素的制约很难接触到名师,名师课堂碟片观摩就是一个很好的替代方式,教师一边观摩一边记录,然后分成小组评课议课。评议课堂的形式促使教师必须仔细听,认真记,先反思,再交流。教师的评课不是对教学活动简单称好,要能从执教者的教学策略、幼儿的表现、师幼间的互动等方面说出自己的思考。"观摩名师"能让教师学到很多课堂教学的技巧和先进的理念,名师课堂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拓展了教师设计课堂教学的思路,也能出高徒。

3.3 引领教师同伴互助,汲取同伴的智慧。

3.3.1 随堂听课。

随堂听课,是讲课者和听课者共同成长的大舞台。具体执行量化,新手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25节,观摩两次半日活动。其他教师每学期随堂听课不少于15节。在听课和观摩中认真听、认真记,向教师学习、向幼儿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成长。

3.3.2 开展师徒结对活动。

师徒结对是同伴互助的另一种形式,我们从园内挑选出一批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聘请她们为师傅,进行结对。在师徒结对计划中开展互相听课、评课、设计课等活动,师傅尽职尽责指导,徒弟谦虚谨慎学习,共同成长。

4 引领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激发教师的内在动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幸福道路上来。从这点上讲,教研活动就是教师课堂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4.1 教学案例剖析研讨活动。我们精心选择优秀的教学活动案例,组织教师学习并进行研讨活动。有时对一节课进行评析,有时只对一个环节进行讨论。如:在应彩云老师的"捕小鱼"教学活动中,有一个幼儿硬是躺在地上不肯起来,还说自己是死鱼。在这一环节我们让老师在不知答案的情况下讨论: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处理。老师们感到为难,有人说:就告诉他不能躺在这儿。这么说合理吗?这时我们再来看看应老师是怎么处理的,应老师说:哎呀,这儿有一条死鱼,我得把它舀到池塘外边。游戏化的语言让游戏还在继续,"死鱼"也配合的被舀出去了,有效地化解了因使用权威语言带来的尴尬,课堂的精彩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语言语言驾驭能力和技巧。

4.2 让每位教师都上教研课。对于教师而言,上教研课是挑战自我、展示自我和提高自我的好机会。每学期开学我们都会制定教研课计划,确定本学期上哪一个领域的教研课,给每一位老师提供上课的机会,列成教研课菜单。上教研课的老师都能认识到教研课是为大家提供一个教研现场,虽然感到有压力,但都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从教学方案设计、教玩具提供、课堂提问到回应幼儿等等,都一一做好准备才进行开课。在这个过程中,上课教师诚恳的接受其他教师意见和建议,克服自身不足,通过一次次的教学真正得到提高。我园的一课三研较具特色。一课三研是选用相同的教材,让不同教师进行三次上课,同组教师全员参与听课评课的活动。其主要操作流程为:组内教师集体备课――第一次课堂教学展示――全园教师听课评课研讨――第二次教师行为改进课堂教学展示――全园教师听课评课研讨――第三次教师课堂教学展示――听课评课研讨,总结,最后形成最优化的教案。一课三研活动为教育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方,优化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增强了教师的反思意识。

第6篇

关键词:学前教育 双语教学 教学实践

随着幼儿园英语活动日益普及和双语教育的推广,各类幼儿园迫切需要能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环境下,熟练地运用两种语言(在本文指汉语和英语)组织幼儿游戏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幼儿园日常生活和工作的学前教育者。为了满足社会对此类人才的需求,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要培养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英语综合能力,更应该具备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基本知识和技能开展幼儿园英语活动的技能。这就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双语教学能力。

一、双语教学的定义

国内研究者王斌华指出,“双语教学” 主要是指在学校中全部地或部分地采用外语(主要指英语)传授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非语言学科的教学。“学前双语教学”可以界定为:在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环境中,教师同时或间隔性地运用汉语和英语组织幼儿主题教育活动、游戏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其目的是在发展幼儿母语的基础上,对幼儿进行第二语言的启蒙教育与兴趣教育,并让幼儿接触、感受多元文化、习得两种语言,为其在多元文化社会中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双语教学能力的培养

(一)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

幼儿英语教学原则是“重在培养兴趣,关键在发音准确,力求使幼儿在不感觉有任何负担的愉快情绪下,学会丰富的英语词汇,掌握简单的日常用语,养成学习英语的习惯,为今后的提高学习打好基础”。这一教学原则就要求教师发挥极高的创造性,而扎实的英文功底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学生的综合英语能力水平应该达到:①听力理解能力: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中等篇幅的慢速英语对话,能掌握其中心大意,抓住要点和相关细节;能基本听懂用英语讲授的专业课程。②口语表达能力:能用英语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基本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能基本陈述事实、理由和描述事件,表达清楚,语音、语调基本正确。③阅读理解能力:能阅读所学专业的综述性文献,并能正确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事实和有关细节。④书面表达能力:能基本上就一般性的主题表达个人观点,能写所学专业的英语小论文,能描述与学前教育专业有关的各种图表,能在半小时内写出90词左右的短文,内容完整,条理清楚,语句通顺。⑤翻译能力:能初步摘译所学专业有关的英语文献资料,译文通顺达意,理解和语言表达错误较少;能使用适当的翻译技巧。

(二)加强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

幼儿教师口语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特点,教师应根据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训练形式,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①语感训练,以模仿为主,结合唱歌、表演、手指游戏等方式,语音训练包括音素、节奏、停顿、语流、语调等;②专业词汇的学习,课堂上则采取竞赛、游戏、头脑风暴等活动形式,包括食物、动物、植物、衣物、文具、玩具、幼儿日用品、幼儿活动设施器材等;③幼儿园一日活动用语,以情景对话的形式进行。教师把几个小情景串在一起,4 人为一组角色扮演,一名学生当幼儿园教师,其他学生当孩子。幼儿园一日用语包括幼儿入园及晨检、早操、用餐、午休、盥洗、以及区域活动包括娃娃家、结构区、棋类区、科学区等;户外游戏、意外情况处理等;④课堂用语训练以模拟课堂的形式进行。要求运用课堂各环节的用语、指令用语、表扬用语等。课堂用语除了英语活动的常用语外,还有各类教学活动包括手工活动、绘画活动、音乐活动、数学活动、科学活动、体育活动等。

(三)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1.开展模拟课堂教学

把幼儿园活动搬进课堂,学生充当小朋友和幼儿教师的角色,教师充当导演的角色,在课堂上进行幼儿园模拟授课活动,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学与练中获得双语教学能力。具体的方式为:学生选择一个主题,在各科教师的协助下,围绕该主题开展一项综合性的幼儿园英语活动。活动的设计是以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为理论依据;活动的呈现是以舞蹈、音乐、表演、体育、美术活动等为载体;活动过程是以英语为组织语言。最后达到的效果为:学生能够科学的利用学前教育理论为指导设计活动,能够用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开展活动,并能够用英语语言流利的组织活动,由此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理论和技能,开展幼儿园双语活动。

2.组织学生参加见习、实习活动

教育实习能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实践三个步骤去认知、理解、运用课堂知识,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积累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实习时,学生每天撰写实习日志,及时总结每天的工作体会。完成幼儿园实习后,每位学生提交教育实习报告,总结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为顺利就业作好准备。

此外,定期邀请学前教育专家、幼儿园业务园长或优秀幼儿英语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讲座的内容有:学前双语教育相关的理论及相关研究的介绍,先进的双语教学法、教育科研方法、学前双语教材的使用指导、双语教育活动设计等方面。通过聆听专题讲座,学生能够了解最新的学前双语教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动向,从而更好地指导他们参与实践教学。

三、结语

当前我国的幼儿园双语教学活动仍在探索阶段,急需能够开展幼儿园双语教学活动的技能型人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要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教学改革,为幼儿园培养大批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达到“产学结合”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祁宏伟,李培学.如何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技能[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

第7篇

关键词:幼儿园;课堂教学;“小学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263-02

2011年12月28日随着《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的,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引起了更大的关注。学前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幼儿园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但是目前不少幼儿园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小学化”的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

一、何谓幼儿园课堂教学“小学化”

幼儿园“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把幼儿园教育当作小学教育对待;具体地说,它有显性和隐性两种表现方式。所谓“显性的表现是指幼儿园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与小学教师无异,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与小学生无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幼儿端坐静听,教师始终处于讲解的状态。”而所谓隐性的表现,“其典型特点是教师的教育行为中存在着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幼儿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失去了应有的自由,教育过程失去了应有的趣味和快乐。”[1]

二、幼儿园课堂小学化存在的原因

1.升学的压力

我们都知道,不少小学特别是大城市中师资条件比较好的小学,幼儿从幼儿园毕业想要进入小学学习需要首先进行入学考试,所谓的入学考试内容是与小学所学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联系起来的。所以,为了升学率,幼儿园不得不在课堂教学中对幼儿进行语文、数学、算术等知识的灌输,而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游戏、唱歌、故事等活动退居到次要地位。

2.传统文化的影响

三国时期的曹冲,五六岁时智力就和成人相仿,更是有“曹冲称象”的故事流传至今。骆宾王7岁能作诗,一首《咏鹅》早已成为幼儿启蒙教育的必备教材。北宋著名文学家王安石曾写下名篇《伤仲永》,故事中的主人公方仲永 5 岁便能作诗,被邻里乡亲称为神童。这些儿童在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高于同龄儿童的能力水平,所以才会被称为“神童”。他们是家长拿来教育自己孩子的典型、榜样。我国学前教育有着传统的“教化”定势。我国古代正统的育儿思想,顺着儒家重要典籍《礼记》,到《居家杂仪》、《颜氏家训》、《童蒙须知》,直至明清近世的集大成,都倡导采取教化方式,主张以读(《四书五经》)、写(字)、算(术)为主要教育内容[2]。

3.幼儿园师资短缺

在一些好的幼儿园,师资雄厚,能够达到国家所规定的合理的师生比,教具丰富,因此能够在课堂中寓教于乐,激发幼儿学习兴趣,采用多种直观化、形象化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而在农村或者偏远地区的幼儿园,一个班级的幼儿人数超过国家所规定的人数,而教具有限,无法进行游戏、表演等活动。幼儿人数过多,幼儿园空间过小,教师无法真正对幼儿实施科学的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变成了奢求。班级人数超过国家标准一倍的幼儿园在县及县以下大量存在,甚至还有不少班级人数达 80~90 人。在这种情况下,为保证幼儿的安全,端坐静听成了最重要的学习方式[3]。

三、对幼儿园课堂教学“小学化”的思考

1.小学化现象体现了家长的要求

在中国很多家长对所谓“神童”“天才儿童”趋之若鹜,更是教育自己孩子的典型和榜样。如果一个幼儿被称赞为“神童”,更是家长的荣耀。所以在中国最常见的是每天下午放学家长从幼儿园接到孩子最常问的都是“今天老师教了你什么?”或者“你今天学到了什么?”如果幼儿的回答是“老师带着我们做游戏、唱歌、讲故事,我过得很开心”或者是“我今天学会了一首儿歌”,那么这样的回答往往是让家长不满意的,家长会认为这个幼儿园不是一个好的幼儿园,自己的孩子待在这样的幼儿园中会落后于其他开展所谓“小学化”教学的幼儿园的孩子,而且将来也无法升入重点小学。因此,有的家长也强烈要求幼儿园在平时的课堂活动中把英语、算术、识字等知识教给幼儿,自己的孩子学到的越多,家长对幼儿园也就越满意。

作为幼儿园,如果家长出现这种想法时,应及时与家长沟通。通过“家长委员会”或者举办“教师、家长论坛”等多种形式,改变家长的错误想法。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教育,我们不能用一堵高墙把孩子与周围世界隔开。幼儿园应该告诉家长孩子只有生活在游戏、童话、音乐、幻想、创作的世界中时,他的精神生活才有充分价值。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一朵枯萎的花朵[4]。

2.幼小衔接问题也影响幼儿园课堂教学“小学化”

有专家研究发现,当今幼小衔接的问题,部分是幼儿园课程与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衔接的问题,小学一年级的教学要求与以前相比提高了许多,例如识字量、阅读难度、运算要求、非母语的语言要求等都提高了[5]。

因此,如果在幼儿园阶段不进行一定阶段的识字、算术、阅读能力培养的训练的话,刚升入小学一年级的幼儿是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那么这样的幼儿很难在学习中获得乐趣,就会产生厌学心理。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幼儿很难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产生自卑感,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虽然我们不断强调实施素质教育,但是升学压力仍然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高考这个指挥棒依然在发挥作用。所以,“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开展得扎扎实实”,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不让每一位幼儿“输在起跑线”上,幼儿园更是想方设法加强幼儿读写算等知识的训练,以使每个幼儿都能跟上小学一年级的课程。

笔者认为,走出幼小衔接误区,并不意味着不考虑“幼小衔接”问题,而是强调幼儿园应将“幼小衔接”的重点放在培养幼儿入读小学的适应性上,针对幼儿特点和实际需要,重点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生活的能力、健康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心理,为幼儿适应小学教育打好心理和行为的基础,而非单纯地提前教会小学课程[6]。

3.辩证看待“小学化”

教育部规定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纠正“小学化”教育内容和方式,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良好条件,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7]。虽然国家禁止幼儿园中的“小学化“倾向,但是幼儿园课堂教学的“小学化”不是什么妖魔鬼怪,它的出现是现实的产物,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这个问题,不能因噎废食。在一些幼儿园中,防止“小学化”就是所谓的幼儿园不能有教科书,幼儿园不能出现文字,不能教幼儿认字等。这些无疑是偏激的,是矫枉过正的行为。

儿童是有学习的欲望的,他们对世界充满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学习是儿童的权利,有一个欢乐的童年亦是儿童的权利。儿童教育不应当剥夺儿童的这些权利,它应当既促进儿童发展,又使儿童获得学习的欢乐、童年生活的欢乐[8]。所以面对幼儿,教师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顾虑,抓住幼儿学习的关键期,把“小孩子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等解放出来”,使儿童在游戏中、在参与自然、参与社会的活动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

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自然不强迫任何事物去进行非它自己的成熟了的力量所驱使的事。”这里所说的自然包括自然界也包括人的身心自然发展过程。教育不能强求,不能硬造,不能拔苗助长,而应尊重自然规律,自然而然。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适度教育,既不能追求超前教育,更不能为了追求眼前一时的发展而牺牲长远的发展。幼儿园课堂教学中的“小学化”就属于超前教育,为了追求一时的利益,而忽略了他们身心发展规律。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长大以前就要像儿童。如果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9]。这段话无疑表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幼儿成长的自然速度。这个速度是大自然安排的,按幼儿成长的客观规律,违背了客观规律,不按规律办事,将受到规律的惩罚,培养出来的幼儿也是发展不健全的儿童。因此,“小学化”的问题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小学化”现象透视[J].幼儿教育,2011,(10).

[2]熊秉真.童年忆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97.

[3]虞永平.找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根源[N].中国教育报,2012-06-03.

[4]苏霍姆林斯基.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M].唐其慈,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78.

[5]朱家雄.当今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政策导向(六)[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12,(11).

[6]李立娟,薛梅,马玮一.学前教育政策解析[J].中国外资,2012,(8).

[7]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Z].教基二[2011]8号,2011-12-28.

第8篇

【关键词】幼儿园 教学语言 实施建议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1.086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媒介,语言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是教师进行知识传递的载体,提高学生知识与能力的重要前提条件。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教师的语言作为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是无法替代的。”由此可见,教师应该掌握精炼的教学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简,将枯燥的内容以精彩的教学语言展现为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幼儿园教学是教育的初始阶段,幼儿的身心特征使得他们不具备主动获取有效知识的能力,因此,幼儿园的孩子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有较强的依赖性,教师通过教学语言与幼儿沟通、传递知识、建立感情。

幼儿园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具备掌握高效科学的教学语言,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幼儿快速有效地掌握知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与积极心,使幼儿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乐趣,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以后的人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教学语言要生动形象,体现儿童化特点

教学语言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载体,幼儿园教学的特殊性使得教师更要加强自己的语言功底,提高自己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现阶段我国教育的重心是中小学阶段的课程改革,对幼儿园教学的关注不够,导致幼儿园教学出现课堂教学秩序混乱、教师素质不高、幼儿学习素质低下等现象,许多幼儿教师对自己的工作性质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幼儿园教学就是看管幼儿,并没有从教育的目的出发,培养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许多教师在进行幼儿园课程教学时,对幼儿的学习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在讲解某一内容时照本宣科,完全不考虑幼儿的学习状态,多次反复运用枯燥单一的语言进行内容讲授,以此泶锏接锥掌握消化新知识的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式是不科学的,如果长期坚持这种教学模式,势必会导致幼儿园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幼儿既不能有效地获得知识,更会对幼儿园学习生活产生厌倦心理,甚至因此而产生厌学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从幼儿园教学的本质出发,创新改革教学语言,用幼儿喜闻乐见的教学语言进行知识传授。

幼儿园的教学对象是年龄3―6岁的儿童,这一阶段的幼儿由于身心发育不成熟,对生活与学习缺乏经验,不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对外界事物的认识主要是依靠感官系统,这就决定了幼儿对生动具象的事物有着较为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探索兴趣。针对幼儿这一心理特征和学习发展规律,教师必须要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现状,在进行幼儿园课堂教学时,尤其是课堂讲授时要尽可能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幼儿的心理特点,体现幼儿园教学语言的儿童化特点。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意味着教师在进行课堂内容讲授时,尽可能避免使用具有抽象意义的字词句,从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对他们所熟知的具象事物的描述来达到理解教材新知识与内容的目的。

教学语言的儿童化是幼儿园教师语言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具体表现为字词简单易懂、句子短小简练、语法结构简单、多用叠词语气词、语调生动等,便于幼儿接受,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新的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充分解读教材内容,将一些抽象难懂的语言转化成生动形象的语言,在课堂教学讲授过程中充分体现语言的儿童化特点,帮助幼儿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语言的规范性

由于幼儿园的教学对象是学龄前的儿童,所以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必须从幼儿的心理出发,教学语言尽可能倾向儿童化、低龄化,充分贴近幼儿的学习发展水平,保证幼儿能够在课堂上理解知识并且以此来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但教学语言的儿童化并不意味幼儿教师教育语言的随意性,教学活动始终是以教学对象有效获取知识为目标,幼儿园教学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保证教学语言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幼儿教育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关注,使得许多幼儿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学语言缺乏创新,用语不规范,使得许多幼儿长期以来都接受错误的知识传输,不利于幼儿以后的学习生活。

幼儿园是教育的开始阶段,幼儿教学对人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知识与习惯一旦形成,就是永久性的,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幼儿课堂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规范的教学语言,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示范,引导幼儿从小养成正确良好的学习习惯。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幼儿园阶段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教师如果能够在课堂上以规范化的教学语言进行知识讲授,就能够在无形中影响幼儿的语言学习,使幼儿自觉主动模仿教师的语言,从而在模仿中发展幼儿的语言天赋,为幼儿以后的语言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多使用鼓励性教学语言

第9篇

一、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立可以使课堂教学有明确的方向,使教学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按照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分别阐述如下,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各年龄阶段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能够分析和理解幼儿园双重任务的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对任务的分析和理解,明确任务的要求,设计出合理的招生海报,并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比较、表达、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课前自学部分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的思想,课前应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包括任务书、学习内容说明、微课、自学页、工作页以及教科书,这是课前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性文件和基本学习内容。任务书的设计来源于幼儿园招生海报的设计,该具体而真实的任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内容说明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指引,包括要求的具体材料、建议的学习条件与时间、可以借助的资源和支持性措施等。微课可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有整体的把握,清楚了解课程内容的思路及脉络。自学页以填空题和理解性的提问来设计,学生将其用于自学过程中的检核和反馈性测试,由其个人进行自我测试使用,一是可以起到学习内容检测的作用,提醒学生所学内容的完整性,二是学生可以从自我测试中得到反馈,及时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便于查缺补漏。自学页提前发给每一位学生,在其自学完成后,课堂教学之前提交。

【自W页】

1.学习目标:

(1)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各年龄阶段目标及课程目标

(2)理解幼儿园的双重任务的特点

2.自学本课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1)幼儿园教育总目标:实行( )和( )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 )、( )、( )、( )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 )和谐发展。

(2)幼儿园的课程主要有( )、( )、( )、( )、( )五个领域。

(3)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和幼儿发展是一个( )、( )的运转过程。

(4)幼儿园的双重任务是( )和( )。

3.案例分析:幼儿园的远近距离、办学特色、教学质量等已成为家长们为孩子择校考虑的问题。王女士的女儿姗姗已到入园年龄,可是家人对姗姗进入哪所幼儿园意见不一。王女士想让姗姗进入一所双语幼儿园,她看中了这所幼儿园的硬软件设施,而且考虑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想从小就给女儿接受系统的外语教学。姗姗的父亲考虑接送是否方便,因为平时工作忙,如果幼儿园太远,接送女儿很不方便。姗姗的奶奶则觉得选择幼儿园关键看伙食,“孙女还小,营养最重要。”不少家长和王女士家一样,不知如何给孩子选择幼儿园。家长基本上持两种不同观点:一是要给孩子上最好的幼儿园,开销大点没关系,宁愿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孩子。“孩子的教育是一环套一环的,上不了好的幼儿园,就输在了起跑线上,就会影响到今后的学习发展。所以,幼儿园一定要找最好的。”“收费高低且不说,我很在意幼儿园有没有办学经验,有没有很好的幼师队伍,有没有成套的幼儿学习娱乐用具。”

案例1中,吃得好,长得好是否是家长对幼儿园的唯一要求?家长对幼儿园有哪些要求?幼儿园的任务有什么特点?

【任务书】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家庭的希望。孩子的幸福快乐是每个家长的心愿。为了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身体健康、全面发展,幼儿园就是他们的成长的摇篮。新的学期开始之前,为了使幼儿园的生源源源不断,让家长选择启蒙教育最好的幼儿园,招生海报的设计尤为重要。请设计一份某幼儿园的招生海报。说明:海报中应体现出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各年龄阶段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幼儿园的任务;幼儿园的整体环境、规章制度、教师的素质、联系电话及报名地点;海报中可以有自己的独特设计、精美的图案。

三、课堂教学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主要依据工作页进行学习和交流。工作页是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主体性材料,它指引学生按照职业工作过程展开行动,在行动中获得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精神。课堂教学的最后,学生依靠自评表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促进其知识和技能的提升。

【工作页】

1.明确工作任务

(1)分析任务书,你对幼儿园招生海报的理解是?

(2)通过小组交流,并与教师讨论后,对本任务有何进一步的理解?

2.设计幼儿园的招生海报。

3.检查设计是否符合学习任务的要求。

【自评表】

自评表是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以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知识的提高及职业素质的培养。自评表的主要评价项目为:能否独立完成自学内容、本课的四点内容掌握几点、根据任务要求是否设计出合理的海报、主动参与讨论、能为小组提供新的思路、能促进其他同学的理解等,要求学生按照五级等次对自己的掌握情况进行判断。学生还要根据以下问题进行自我反思:你在完成任务时遇到了哪些困惑,是如何解决的?本次任务中,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课内和课外都可以?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通过此次课堂教学,使学生顺利建构起知识结构。

【作者简介】

贺宇杰,研究生,学前教育专业教研组组长, 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第10篇

1 评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规定幼儿园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每一领域都规定了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内容和要求、指导要点,例如语言领域规定要达到的教育目标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作为全国幼儿园教学活动在指导性文件,是一代又一代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专家从实践中总结出来又经过实践检验的,教师教学过程中要紧扣目标,而不能从主观臆断出发偏离目标。幼儿园课堂教学实践中通常会包涵多个领域教育内容,很少有单一领域的教学,因此在评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看教师教学是否达到了多方面的目标要求,目标制定是否全面、适宜,是否能被幼儿所接受。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阐释了教育目标要落在人的最近发展区的规律,既不能轻易就可以得到,而通过努力又能得到,幼儿园教师制定的具体课堂教育目标也应符合这个规律,目标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适中为宜,而何为适中,就只有在工作中把握揣摩了,幼儿园教师需具备这个能力。

2 评选材

幼儿园教学没有统一的教材,即便是同样的教材,教师也有选择加工的权利,以适合本地、本园、本班幼儿实际。教学内容选择的依据是从儿童教育目标出发,结合儿童的知识经验和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活动多采用主题教学,即围绕某个主题开展一系列相关活动,主题的选择显得很重要。所选主题要是幼儿所熟知的,不能超出幼儿知识和生活经验范围,然后教师还要对主题进行加工、调整,进行艺术化处理,使之来源于生活又高之于生活,以增强选题的趣味性。例如围绕“莲花”这个主题开展教学,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向幼儿呈现莲花的图片、动态视频、解说词,让幼儿了解莲花的形状、构造、特点、生长规律、用途、教师再适当补充一些莲花有关的人和事,然后让幼儿说说自己对莲花的认识,最后让幼儿对照图片画莲花。主题活动就这样开展起来了,既符合幼儿经验水平又具有趣味性,教学目标在隐含中得到了实现。

3 评教学程序

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教学程序都是相类似的:简要介绍本节课主题图片、视频演示,讲解幼儿练习总结展示,但是并不需要有固定的模式。教学程序方面需要注意几点:一是教学进程要快慢适中,在幼儿接受能力范围之内,判断的标准就是看幼儿是否轻松愉快的在学习,部分新教师课堂教学的时候容易速度过快,总是想让幼儿学到更多的知识经验,但却事与愿违;二是各环节安排科学合理,详略有当,重点突出,不能平均分配时间;三是教学程序虽然相似,但是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创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具有新鲜感、能激发幼儿感知觉的环节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一位幼儿园老师在开展“我的家乡”教学活动时扮演了一个火车司机的角色,带领幼儿周游家乡,每遇到景点就停下来欣赏,解说其特别之处,同时播放赞美家乡的歌曲,幼儿兴致高,实现了共鸣,教学效果很好。

4 评教学方法和手段

幼儿园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概括为三大类:①口语传递法:讲解、讲述、讨论、谈话、提问;②直观法:演示、示范、观察、电化教学;③以儿童活动为主的方法:游戏、实验、练习。[2]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选择要与所教内容及其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相匹配,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起到最佳教学效果;要与幼儿身心发展阶段相适应,不同的年级教学方法有所差别,例如小班多采用游戏法、演示法,中班大班适宜采用观察法、谈话法等;各种方法综合运用,因时因地制宜,富于变化性,熟练掌握各种方法,运用自如。

5 评师幼关系

幼儿园教师肩负保教双重任务,为了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建立起亲密的师幼关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第三十六条规定:“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而师幼关系是否亲密在课堂教学中就能表现出来,成为评价指标之一,如幼儿是否敢于和教师交流、表现是否自然等。就教学方式来说,不同阶段的教育差别较大,中小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互动性随着年级增加而逐渐减少,而到了大学阶段则基本上是教师讲授,师生互动很少了。幼儿园教学师幼互动是不可缺少的,游戏化教学活动的开展有赖于幼儿的配合,缺少互动则教学活动无法开展,教师应创设条件让幼儿积极主动的融入到教学中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因此互动性成为评课指标之一。

6 评教学基本功

第11篇

关键词: 幼儿教学 环境布置 美术手工制作教学

美术手工制作课程,是幼儿师范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的幼儿园环境布置课程,则是学前教育师范院校的美术手工制作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有这样的课程安排,是因为根据教育师范学院对于幼教人才的培养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毕业学生必须根据幼儿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对幼儿园的环境作合理的设计和布置。鉴于此,教师在美术手工制作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幼儿园环境布置课程的教学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对幼儿园环境布置课程教学的分析

根据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学生进行的相关调查情况发现,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对于手工制作知识的学习还是感觉轻松和愉悦的,制作时也感觉“得心应手”,但对于幼儿园环境布置这一内容的学习却难以“入门”。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经过认真回顾和深入研究,发现其内在缘由是教学方式存在的一定弊端,使得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导致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相互脱节。即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的手工制作的技巧与技能,但是在幼儿园中却不能付诸实践,从而使学生学习的美术知识难以适应实际需要。

具体来说,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之一是:教师在美术手工制作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技巧的传授,不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即在课堂上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活动,一昧地为学生提供制作示范,为学生规定制作的统一方法,一定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灵活思维,使得学生对于制作的过程缺乏应有的认知和深入的分析,从而不能因地制宜地、举一反三地应用于幼儿园的环境布置;弊端之二,根据相关要求,学前教学专业的师范学生有充裕的校外实训的时间,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片面地注重师范学生的教学能力的锻炼,却忽略美术手工制作课程的学习与幼儿园环境布置的有机结合,即没有指导师范学生对于幼儿园的实际环境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从而造成学生在学会技能技巧后却不能在幼儿园的真实环境中合理设计和布置。

二、幼儿园环境布置课程教学方法改进的途径

根据对于幼儿园环境布置课程教学问题的分析,要求教师在美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策略,即在幼儿园环境布置课程的教学中,在讲授手工制作技巧的基础上积极培养生的创造性思维,并通过适量的实践活动,锻炼和提升师范生的观察、分析、自主创作等综合能力,使得学生在走上幼儿教学岗位之后,能够设计与布置好幼儿园环境,切实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优质的服务。笔者针对幼儿园环境布置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如下思考与改进,现简述如下。

1.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幼儿园的环境布置时,并不是照本宣科地向学生讲授幼儿园环境(包括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的所谓规定的设计或者制作的“法则”,而是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自主探究精神,引导学生以分组讨论与交流的方式进行自主分析与学习。例如,在学习“幼儿园的主题墙饰”这一内容时,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墙饰的内容与材质,鼓励学生查找和搜集相关的资料,还可以带领学生到附近的幼儿园进行“实地参观考察”,要求学生根据“考察”的实际情况及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大胆构思绘制草图,提交学习小组或者课堂,共同讨论其“可行性”,并作进一步的修正和改进。需要说明的是,教师把学生当成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充分发挥无限的创意,并不是“任马驰骋”,听之任之,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切实发挥指导者的重要作用,诱导学生更好地参与学习过程,即教会学生如何更好地选材和制作,并对于学生的“创作”进行必要的修正与改进等,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学习”,而不仅仅是“学会知识”。

2.教师在美术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的精神。幼儿园环境的布置,往往不是一个人的“成果”,通常需要多人的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将要走上幼教工作岗位的师范学生,不仅要有熟练的手工制作的技巧技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协作能力与服务的意识,这样才能使得幼儿园环境的装饰“工程”通过和谐的交流与互助得以顺利完成。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拟定一个主题,并将全班同学划分为几个小组,为每一个小组明确分工任务,再要求每一个小组的成员探讨设计的思路、表现的形式、材料的运用、制作的法则等,最后教师再指导各个小组进一步沟通、磋商和整合,以共同完成幼儿园环境的装饰。

综上所述,美术手工制作课程与幼儿园环境布置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教师在美术手工制作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幼儿园环境布置这一课程应更新教学理念,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在锻炼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从而使得学生对幼儿园环境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布置,切实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李敏.浅谈幼儿手工活动指导,2010.12.

[2]论教学过程最优化.教育教学出版社,2005.

[3]百度文库网站.在美工活动中对幼儿创造性的培养,2012.3.

[4]中国民间美术造型.湖南美术出版社,2007.

第12篇

一、加大园本培训力度,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一是专业理论提升。从《纲要》、《3-6岁幼儿发展指南》、《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专业知识入手,认真学习,结合教育实际深刻反思,提升专业理论水平。二是职业道德素质提升。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师德修养方面的理论学习。开展我与幼儿共成长师德演讲活动、师德建设征文活动、教师的爱与责任师德大讨论活动,根据《东营市教师读书计划》,以经典润泽心灵,书香韵染童年为主题,扎实开展读书活动,倡导做有知识、有能力、有涵养、高素质的幼儿教师。三是寻求专家的引领支持。在各科教学培训、园本培训的基础上,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请专家到我园做专题报告,创造机会让更多的老师走出幼儿园,接受经常性、多元化的教师培训,每次学习做好学习笔记,现场讨论、撰写学习心得,学习结束后,参加培训学习的教师结合幼儿园的情况和自己的反思,再对其他教师进行汇报培训,将先进理念内化为教育动机,结合教育实际拓展运用,倡导教师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效。

二、夯实园本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一是教研组长专题教研。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之前,保教主任与教研组长共同分析教材,先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以省编教材为依托,结合建构式课程、南师大课程,整合为主题教学内容构建主题基本框架。二是教研组专题教研。教研组教研中,首先是各位老师采用同年级相同学科进行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对即将开展的主题内容进行分析、整理、修改,特别是对于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细心琢磨。如在侧重于科学活动的《寻找小秘密》主题探究中,针对于科学领域的寻找空气小实验,老师们现场反复操作,保证教师在每一节教学活动中所涉及的所有内容都能熟练掌握,并充分的做好课前准备,完善课堂教学。然后集体分享分析成果,各学科代表将本次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方案、教学具准备等一一说明,使每位教师对该主题有了更深刻的横向了解。最后教研组长与大家一起拟定区域活动方案、充实环境创设、家长工作内容,最终构建出详实、操作性强的主题网络。教研活动中各位老师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在反复操作的过程中共同提升。每个主题活动后,各班级把主题开展中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的开展、活动过程中的照片记录、主题小结存档,逐步完善园本课程素材。

三、提供开展观摩交流活动,搭建展示平台

一是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青年教师充分准备,备课环节上很多教师不仅查阅了大量资料,而且虚心求教有经验的老教师,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反复探讨、修改,不仅使参加汇报课的教师收获颇丰,而且其他教师也受益匪浅。青年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艺术,使幼儿的自主、探究、合作性学习得到有效开展,极大地激发了幼儿学习兴趣。充分展示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综合素质和他们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开展送教下乡活动。活动中,由乡镇幼儿园针对教学中的困惑设立课题,进行同课异构。各位教师巧妙设计,课堂引领机智到位,活动过程富有互动性,有效调动了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学活动结束后,结对教师在一起就园本课程、团队资源、阳光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做法进行了分享交流。送教下乡活动,不仅拓宽了乡镇幼儿教师的视野,也使送教青年教师从乡镇幼教同行那里学到了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执著精神。三是开展油地结合同课异构活动。联合当地胜利油田社区幼儿园开展同课异构教学交流研讨活动。活动后对两位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游刃有余的课堂驾驭能力给予高度评价,并针对活动中的有关教学细节提出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加深了油地幼儿园教师间的交往和教学沟通,实现了幼儿园之间的直接对话,有效促进了区域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

四、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营造温馨和谐氛围

在幼儿园团委、妇联、工会的积极倡导和组织下,成立了瑜珈队、舞蹈队、合唱团,并配备瑜珈服和瑜珈垫,每天利用一个小时的时间开展集体健身活动,使全园教职工能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愉悦身心,增强体质;教师节来临之际,妇委会、团委联合举办了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为主题的教职工运动会,全园教职工积极参与,各显神通。元旦到来之际,全体教职工欢聚一堂,隆重举行青年教师才艺展示暨元旦联欢活动??才华与激情碰撞,幽默与感动同行,全园上下沉浸在一种融洽、和谐、愉快的节日氛围中,展现出了广大教职工健康、活泼、阳光、团结的精神风貌。一次次精彩、丰富、有意义的活动,有效缓解了工作压力,充分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进一步展示了幼儿园阳光向上的团队精神,丰富教职工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和团队的凝聚力,形成了优美、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以人为本,多渠道打造阳光教师队伍,使幼儿园拥有了一支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精湛教育能力的教师队伍,阳光、和谐、健康的园所环境,集聚激情和活力的、优雅而富有内涵的教师队伍、快乐自信、阳光健康的孩子们,共同构建起洒满阳光的美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