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27 20:10: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故事教学法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所谓故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来完成教学和教学目标,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可行性。从可查的文献显示,把故事当做一种教学方法的研究是从20世纪中后期开始受到一些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和探索的,对故事教学法做了一些有意的研究和探索,使故事教学法研究获得较为丰富的成果。本文对故事教学法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了其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故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
(一)故事教学法的价值研究
关于故事教学法价值的研究成果相对来说比较丰富,由于观察的视角不同,学者关注故事教学法的价值也不同,研究主要集中在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师生关系三个方面。
1.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发展。2002年卡洛琳从故事角色角度提出故事教学法是为学生提供了探索个人角色和感受生活机会的一种方法。米查勒·戴文德森从学生的学习方式角度,用解释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本科生的妇女健康课堂进行了研究,发现故事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学习、参与性学习、安全的群体信任学习这三种学习方式。贝丝·凯西等人从学生认知发展的角度通过故事文本分析及实验研究,证明了故事教学法是儿童学习数学的有效媒介,尤其在故事教学情境中有利于提高女童的几何技能。史晓华、王妙芝等人在研究儿童英语学习后,认为运用故事教学法可以促进幼儿的英语语言发展,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成熟。蒋雪红在研究学生听说英语后,认为故事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发展师生的创造性。
2.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纪玉华等人从语言学习中的语言重复行为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型的语言重复与语言记忆之间的关系论证了三文治故事教学法在我国儿童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和实践价值。认为以故事人物、情节为支柱,充分调动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联想活动,使英语课堂学习由难变易,由死变活,由苦变乐。除了英语课堂教学,故事教学法对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李永会在对故事教学法实施构想中认为,故事教学法能够激活课堂,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文学性;能够应对教学中的突发事件。于丽岿、周琳等一线教师根据个人的教学实践,进一步表明故事教学法在绘画、拼音等教学课堂中,增强了绘画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享受到学习拼音的乐趣。陈亚夫研究思想品德课中的故事教学法时,提出运用故事教学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价值观念,解放人性,创建快乐课堂。
3.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国内学者对此探讨得相对比较少,而国外学者的研究也散见于一些学术论文中,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建立。米查勒·戴温德森认为故事教学法有助于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活动,并增强了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玛丽·弗兰西丝·拉索等人以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根据对7名儿童心理辅导的案例分析,认为运用沙盘游戏+讲故事的方法更加有利于指导者走进儿童的生活世界,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使指导者和儿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谢莉尔等人认为,讲戏剧化的故事能使幼儿自由地参与到活动中,利于教师洞察幼儿的心灵,使师幼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关系。
(二)故事教学法的教学策略研究
最早探讨故事教学法策略是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纪玉华、许其潮等人根据语言重复的六种类型,从故事选择的角度,认为选择有意识有意义有乐趣类型的故事,可以比较好地促进英语学习的长时记忆。王妙芝进一步在对小学低年级英语课堂的个案研究基础上,比较深入地研究了实施故事教学策略,认为实施故事教学策略时要满足以下条件:(1)英语故事教学首先应成为教师的一种教育理念;(2)尊重学生,故事教学活动要面向全体;(3)故事教学要涵盖或者要包括重点学习的内容;(4)教学过程的情境化;(5)故事教学活动要多样化。吴宁生则从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角度更为具体地总结了实施故事教学法的策略:一是课前自述或表演;二是课中创编并朗读;三是课后互相交流与欣赏。蒋雪红根据培养学生听说英语的教学经验也总结了实施故事教学法的具体做法:一是讲故事前介绍学习生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理解;二是鼓励学生猜测故事的发展,让学生用某种行为来表示理解和参与的活动;三是讲故事后表示理解并复述故事活动。
在幼儿园教学领域中,马萨·霍瑞以个案研究,发现故事教学法可以作为幼儿写作的一种方式,教师用自然、真诚、微笑等回应策略鼓励幼儿讲述他们的故事,成为教学的中心。随后,谢莉尔等人进一步发现开放式的激励、持续的激励、引导回答等策略有助于指导幼儿戏剧化地讲故事。国内学者王林锋和靳玉乐则将“故事中心课程”迁移到幼儿园教学领域,尝试探索课程与教学的二元互联,从理论研究的角度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幼儿园“故事中心课程”教学策略,包括四种教学策略:探寻共生故事策略、情境体验故事策略、言语传递故事策略、角色表演故事策略。于丽岿则从自身教学实践的角度根据总结了幼儿园绘画教学中故事教学法的策略:(1)根据绘画内容编故事的语言和情节;(2)边讲故事边绘画相应的部分;(3)鼓励幼儿想象或创编故事来绘画。李蓉讨论了故事教学法与幼儿教育有效融合,提出故事教学法运用的技巧:(1)尽量真实且带有童趣性地模仿角色的声音;(2)通过情节的润色来丰富故事内容;(3)让幼儿参与故事中角色进行互动;(4)在适当的时候设计一些提问。
综上所述,故事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研究的时间比较短,但它对学生和教学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这些研究结果显示了故事教学法对教学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多元化教学方式的要求,对其进一步深化研究和推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回顾故事教学法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故事教学法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丰硕的成果,教学效果也比较显著。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值得我们进一步认真思考,且为本文提供了研究的依据和方向。现将故事教学法的研究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归纳如下。
(一)在整体研究水平方面
在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学位论文数据库搜索论文共78篇,其中学术论文75篇,硕士学位论文3篇,博士学位论文没有。在阅读这些文献资料之后,发现经验性的论文占67%,具有学术性的论文仅占33%。在发表期刊类型方面,发表在普通期刊的论文多于发表在权威的核心期刊的论文。在研究主体方面,主要来自中小学和幼儿园的一线教师,他们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经验总结或自我反思的。因此,国内关于故事教学法的研究整体上处于较低水平。作为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它的学术研究比较贫乏,还需要后续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使故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得到有效的融合。
(二)在研究内容方面
根据整理和分析故事教学法的文献资料,故事教学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故事教学法的价值和各课堂教学中故事教学法教学策略两大方面。其中价值研究体现在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教学策略研究主要是实施策略、教学原则等。显而易见,这些研究主要是从故事教学法本身及其理性层面进行了研究,而教师在特定的情景中如何运用故事教学法,以及使用故事教学法时的所思所想等深层次的内心世界缺乏一定的研究。为此,这将是我们需要继续探讨的新问题,研究教师运用故事教学法的情况和真实的感受。
(三)在研究方法方面
国内学者对故事教学法的研究方法大部分采用的是教育经验总结法和思辨法,这两种方法也主要是从研究者主观的角度总结和分析的,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国外学者大多数是采用实验研究。实验研究是一种量的研究,用大量的研究数据为研究结果提供了科学依据,得出的研究结论具有普遍性和推广价值。相对来说,使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比较少,即对故事教学法的微观层面缺少深入细致的描述和分析,着重了解教师和学生对故事教学法的真实感受和看法。因此,质性研究是继续研究故事教学法的一种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KOENING J.M,ZORN C R. Using storytelling as an approach to teaching and learning with diverse students[J].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2002,41:393-399.
[2]史晓华.幼儿园英语故事教学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3]纪玉华,许其潮,蔡寒松.从重复和记忆的关系看“三文治故事教学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99-104.
[4]MICHELE R,DAVIDSON.A Phenomenological Evaluation:Using Storytelling as a Primary Teaching Method[J].Nurse Education in Practice,2004,4:184-189.
一
所谓愉快教学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利用与之相关的材料或情景,为学生创设既感到轻松愉快又能产生积极注意的学习情境,以获得教与学的高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种种调控手段的总称。愉快教学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尤其是当学生对学科知识产生浓厚兴趣以后,即使离开教师的引导,他们也能学得较为扎实。学生因之而终身受益。
初中拿初中生来说吧,他们刚刚走进中学语文殿堂的大门,有的甚至还在门外观望徘徊。他们的语文知识及其运用能力实在是微薄和低下。靠短短的三年时间,仅凭教材,教师与其把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倒给他们,不如在传授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领悟和发现语文内在的无穷魅力,让他们产生“我要学语文”的愿望、“我爱学语文”的情感和“我会学语文”的自信,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也必将成为自觉。那么,语文知识的掌握培养,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还有什么困难呢?
二
笔者以为,实施愉快教学法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教师必须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各级各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人才的历史重任,只有在使命的感召下才能促使其去探索改革教学方法、寻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路子,并运用愉快教学法这条捷径。由于任何一种教学法的尝试都是创造性的劳动,不会轻易取得成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的劳动本来就是非常艰苦的,而实施愉快教学法其劳动将更为艰巨。愉快教学法过程本身可能是轻松的,但为这轻松的过程不知要花费多少时间和心血!
其次,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掌握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和广博的知识面,同时还应具备从事教学的基本能力。这一点,在教育界同仁中已达成共识,笔者无需重述。只是如果要在教学实践中实施愉快教学法,无论是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都将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无对所教学科的知识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和一定的语言艺术功底,直接关系到能否愉快教学法实施及愉快教学法实施的成败。实施愉快教学法,主要在于教师怎样运用简明而准确、严密而通俗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化复杂为简单,化深奥为浅显,化困难为容易,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生动有趣。离开这样的能力,实施愉快教学法便是纸上谈兵。诚然,语文学科中蕴藏着的美,有许多是外在的、浅露的,容易为学生发现和领悟。
三
初中生思维活跃,由于知识水平局限,其领悟能力和接收水平毕竟不高。愉快教学法以启发性和直观性的感性材料诉诸学生的感知为主要手段,是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和思维规律的,因而也是必然的。
当实施愉快教学法的条件已经具备,如何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具体的启发和直观教学便成了愉快教学法实施的关键。需要指出的是:(一)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法,都应以愉快教学为宗旨、核心;(二)愉快教学法不要局限于课堂教学,在教师指导下的课外活动中也应大胆尝试运用;(三)愉快教学法表现形式为课堂有生气,师生配合默契。但教师必须注意调控,不能太随意,否则将脱离教学内容的轨道,影响教学进程。
四
情感性内容,即各类文学作品和带有一定文学性的其他作品。以自身的生动形象性和情感感染性产生审美娱乐性,容易吸引学生,实施愉快教学法相对容易。主要利用教学内容本身或与之相关的材料,经教师加工处理以直观的语言为主要手段,引导学生进入作品中,认识感受乃至发现具体作品的显性或隐性的美来。契合作品感情的范读,故事情节的精彩叙述,生动的人物分析,逼真的景物描绘欣赏,把学生带入深邃的意境中神游。或者辞格运用和词的锤炼的品味,乃至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轶闻趣事漫谈等,无不可以吸引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在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同时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知识性内容,泛指情感性作品以外的其他教学内容。包括运用平实的说明文和大部分议论文等实用文体及相应的体裁常识及修辞以外的语基知识。如语法,字的形、音,词义 ,绝大部分应用文。这类教学内容本身缺乏趣味性,实施愉快教学法相对较难。唯其如此,我们就更需要实施愉快教学法。
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以为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抓好情感性内容的愉快教学,以此带动知识性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语文学科中情感类作品和知识性内容是有机联系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学生一旦对前一类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学得扎实的话,一般也不会对后一类知识的学习感到厌倦。然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感到自己知识的严重不足。要真正体会和发现语文学科中蕴含的美,必须具备较为扎实的语文基本功,从而认识到学好知识性内容是学习情感性内容的基础和前提。当学生明白这一点后,便会产生“渴求知识的愉悦”。
(二)知识性内容的实用性强,与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注意假设一些为学生熟悉的情景,逐步让学生体会到,学语法是把话说得正确的需要;学修辞是把话说得好的需要;说明文能教我们认识事物和说明介绍事物事理;议论文能教我们怎样发现意见;应用文更是交际中不能缺少的……总之,我们不具备一定的语文能力是不行的,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羡慕能力的愉悦”。
(三)戒绝“一言堂”,变单纯的传授为引导启发学生自学学习获取知识为主,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能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愉悦”。
(四)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力避简单的灌输,注重点拨、启发,能使学生感到新奇并产生“领悟的愉悦”。
(五)适当延伸、拓展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加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逐步形成能力,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产生“能力形成的愉悦”。
(六)学生参加需要各种语文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的能力得以充分展示,从而认识自己的不足,深刻感受能力的需要,从而能使学生产生“自觉学习和提高能力的愉悦”。
论文摘要:英语是小学教学阶段的基础课程,小学英语教学相对比较基础,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读的能力。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看似简单,但要想要让学生的英语能力培养得到良好的效果,单纯地死记硬背是不够的,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水平。本篇文章就故事法在小学低年级英语认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教学方向,通过听和读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入技能,通说和写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输出技能。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比较侧重于听和说的能力的培养,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而且符合语言的学习规律。同时,学生认读能力的培养也是非常关键的,英语认读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英语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一、故事教学法在英语认读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当前,大多数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的英语认读能力都不足,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英语基础薄弱,低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对英语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认知,掌握的词汇更是寥寥无几。其次,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虽然具有比较强的形象思维,但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比较差。第三,许多小学老师侧重于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对认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第四,面对一门新的语言,学生没有积极学习的兴趣,虽然他们有好奇心,但是没有耐苦性和专注性。因此,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的事实,将故事教学法引入到小学低年级英语认读教学中有着非常大的必要性。
二、故事教学法在英语认读教学中的应用
故事教学是英语教学方法中教学效果很好的一种,其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而且能够使教学内容得到优化,强化学生的语感。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如果能够将一些没有联系、枯燥的单词或者句子经过串联以后组成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那么他们的学习兴趣就会大大增加,进而对英语信息的吸收量也就会增大,使学生的语感得到培养。
(一)编合适的故事
所谓合适的故事是指与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相符,在低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范围之内的故事。比如在进行May Icome in 、Come in ,Please、lazy、sorry 等句子的讲授时,可以将这些句子串联成一个小故事:一个学生在进教室之前站在教室门口说May Icome in,老师问到你为什么迟到,学生回答睡过了,老师生气的说:you are very lazy!Come in ,Please。这样将生活中具体的例子,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调动起小朋友的积极性,同时还学会了这些句子和单词。
(二)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是当前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小学低年级的英语认读教学也是如此。
首先,老师要通过讲解来帮助学生感知故事,在讲解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直接讲授一些单词、句子、语法等。
其次,要加强对重要的句型的巩固,可以加入一些模仿、表演等方法。比如老师在讲解“Oh ,What is the time ?Let me see .”这段话时,老师可以先可以做一下伸懒腰的动作,然后用好奇的语气问:Oh ,What is the time ?Let me see .。然后在看看手表。这样声音与动作同时到位的教课方式,能够使学生对这些英语单词和句子的印象更深刻,也就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第三,之前的工作已经向学生展示了需要学会的单词和句子,下一步就需要让学生再次熟悉故事了,通过多故事的朗诵和表演来加深记忆。比如学生迟到,老师问原因的这几句话,可以再教室表演,还可以进行角色反串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是学生熟悉故事中的句子和单词。
第四,故事教学在小学低年级英语认读教学中的应用的最后一步 就是让学生背诵故事。对任何一门陌生语言的学习,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不断的模仿和背诵。学生通过对小故事的反复朗读,直到背诵,能够有效培养语感,记忆单词和句子。对于英语的学习,只有养成了不断朗读和背诵的习惯,那么就一定会取得成功。因此,小学低年级的老师在进行学生作业布置的工作时,也要要求学生跟着录音带朗读小故事,尤其是那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要付诸于感情。
总结:
小学生对故事都有着非常深的感情,尤其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更是如此。将故事教学法引入的小学低年级英语认读教学中,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不仅能够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认读能力,而且能够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学生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坚持的基础。与此同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入故事,还能够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了解更多的其他民族文化知识,最终促进学生自己的英语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 中学语文 文言文 和谐教学法
和谐教学作为一种教学策略体系,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力求使教学过程诸要素之间以及教学过程与教学环境之间始终处于一种协调、平衡的状态,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和谐教学法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始终将教与学处于一种动态的、协调的、合作的状态,按照文言文本的要求充分地解脱学生对于艰涩的文言词语的理解,减轻学生学习过程中过重负担,使学生的身心和知识得到全面和谐发展。
1.根据文言文教学的特征贯彻快乐教学原则,注重师生探讨交流的和谐
和谐教学法的关键是以学生为主体,应该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他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作为教师则应为他们提供上述的环境并为他们的学习服务,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地畅所欲言,抒发他们的情怀,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主动、自觉地学习,力求在课堂上掌握基本知识,同时发展基本能力。
我们知道文言的虚词比较难掌握,教师不妨让学生首先进行大胆的猜想,并根据教材文本与知识背景让他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的交流与探讨,教师也可深入其中进行必要的思维点拨与指导。这样通过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与沟通,自然也就减轻了课堂上的紧张气氛。
教师也可以在文言文教学中寻找突破口,通过讲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中入选的许多文言文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教师在开讲前,先用现代汉语讲故事,用生动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本身喜欢听故事,在听故事的同时,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对翻译课文、理解课文起了一个引导加铺垫的作用,这样就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中也可以通过查成语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文言文中有很多的成语,如果上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成语,便于学生了解成语的意思,理解寓意,帮助理解课文,这好比找到了一把开启课文的金钥匙。
2.在文言文教学中按照精讲活练原则,体现教师与教材之间的沟通和谐
和谐教学法要求每位教师在课堂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精神,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灵活机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开发每位学生的智力,陶冶其情操,促进其学习。作为教师则应该能对教材文本有一个透彻的理解,并将这种由教材文本本身所流露出来的信息加以综合运用,同时也可将这种理解与学生进行探讨,摸出学生的所思与所感。
在这一阶段,先让学生通读课文后,可要求学生逐段口头翻译。针对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欠缺或错误之处,教师不急于纠正,让学生们相互补充改正,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待这一联系完成后,根据教材的难点、重点,结合经过自学、讨论仍未能解决的问题,作详细的讲解。对学生一目了然、容易把握的内容则一带而过。活练要求教师把单调的课堂联系变得活泼多样,刺激学生自觉与教师配合。教师利用文言文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不同的体裁形式,结合课文内容设计与之相适应的练习方式,使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在此过程当中,教师要做到精讲点拨,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明确方向;练习题目时不妨将题目一分为二,将简单的题目留给学生独立完成,比较困难的题目不妨留给学习兴趣小组去互相探讨完成。这样就能减轻学生的听课负担,彻底改变“一言堂”、“填鸭式”教学方法,让学生都真正成为课堂和学习的主人。
3.根据文言文的要求,优化板书设计原则,体现教者与教法之间的和谐
和谐教学法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减轻学生对学习上难点的理解、记忆等负担。教师的优化板书不仅能减轻学生课堂上抄写过多的负担,而且有利于学生对于文言文的理解、记忆和背诵。特别是文言文教学中的板书设计,不仅要做到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快速准确地理解课文,而且又能通过板书来积累文言词语和句式。
如在学习蒲松龄的《狼》一文时,可以找几张相似的图片给学生演示,或者根据课文中所描述的样子来画一幅狼的图,使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来加深印象和记忆。教师可以把一堂课中所讲到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用、词类活用和一些主要句式一一罗列出来。如“当”一词有多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今当远离”、“当其租入”、“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当讲率三军,北定中原”、“木兰当户织”、“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当”一词在这六句中的意思都不同,需要教师一个个解释并罗列,使学生能够牢记于心,并且在下次看见该词时,能立刻想到它是哪个意思。好的板书能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更容易理解文言文,而且对学生背诵和记忆文言文也有很大帮助,也能使他们掌握和积累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4.在文言文教学中实现随堂达标原则,体现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和谐
在一堂课结束时,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知识点已了然于胸,如何扎实巩固已取得的教学成果呢?背诵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根据心理学瞬时记忆可以取得较好效果的原理,以小组展开接力背诵竞赛,帮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记忆效果。另外,选取课后练习题或者按照学生的学情及教学目标要求编制习题,在学生中采取互测、笔测、口测等方式检验课堂教学。也可以采取一些如轮答、必答、抽签答、抢答、擂台赛等形式,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氛围中,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激活练习,发现学生知识漏缺,及时给予指导矫正,力求当堂知识当堂学会弄懂,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法 教学 应用 经济基础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的使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授课的单一模式,通过课堂案例的应用,可以使教学过程变得形象、生动。由于经济学的原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而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基础》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使经济学的教学更通俗易懂,能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原理并对其加以应用。本文通过简述案例教学法的概念,进而论述了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中的优势,并指出在实际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的含义及优势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案例教学法又称范例教学法,就是运用社会或身边发生的事例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用原理说明道理,给学生的行为以启发的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1870年前后,哈佛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将这种方法运用到法学教育中,开启了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先河。但是这种案例教学法一直到了20世纪80年代,才受到师资培育的重视,案例教学在我国的推广实施已有20多年的历史,它对促进我国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课本知识的,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成为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者和实践者,案例教学法则有别于传统教学法,教学案例具有真实性、互动性。在案例教学中,所选的案例一般都来自生活中,是学生熟悉或了解的,因此,容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通过对案例的课前精心挑选、课堂上陈述和辩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地投入对某个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通过对课本上基本原理或理论的运用,得出自己的结论或观点,同时也加深了对该原理或理论的理解,从而达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其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极为紧密,本身就具备运用案例教学法的条件。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中得到了较多的使用。 因此,在《经济学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即有需要,也有必要采取案例教学法,以获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基础》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应用案例的类型。通常根据教学环节,可以将所应用的案例分为三种:
(1)引导案例。一般选取以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经济案例为主,此类案例的应用重在引起学生对于学习某个经济学原理的积极性和兴趣。案例:水对生命来说非常重要,但为什么水要比钻石便宜? 这个知识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知道,但是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时学生却感到有些困难。这就激发了学生对于学习《经济学基础》中消费者需求理论的欲望和激情,从而在教学中取得更佳的效果。
(2)讨论案例。此类案例以学生讨论为主,以教师引导为辅,发挥学生积极参与和讨论能力。课堂讨论案例应选用一些与内容相关、难易适中,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并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的经济学案例。例如,机会成本是《经济学基础》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在讲解时本人给学生们讲了经济学中“女子选夫”故事,让学生深入浅出地明白了机会成本这一重要概念。另外,我又让学生思考他们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什么?学生马上兴趣盎然地讨论起来。这样,让学生明白概念的同时,还能够应用它去解释其他类似的经济学现象。
(3)课外思考案例。此类案例以学生自我研究为主,重在应用,以巩固和提高理论知识为作用。给学生布置一些适当的课外思考案例,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讲到有关市场失灵有关章节的知识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作业,让他们自己搜寻有关市场失灵的案例,有些学生讲到身边常见的公共设施无人爱惜的案例。
2.案例教学法需要注意的事项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发现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迥异的并且有诸多优点的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法的功能,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把握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1)课前精心选择案例。要想在课堂上成功的使用案例教学法,课前对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一般而言,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把握住针对性、实效性、趣味性、难易性等原则。
(2)课堂周密安排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对案例的积极性并掌控整个案例讨论的过程。案例教学法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自由讨论部分,也是其与传统教学法最本质的区别之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其积极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与思考中来。讨论可以自由展开,但也不能漫无边际地讨论到其他问题上去,要注意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3)课后及时进行反思。案例的选择是否合理;教师的组织是否到位;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案例分析是否深刻;讨论氛围是否和谐;评价是否科学合理;创新、不足之处何在等等。这样的反思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的属性,有助于教学经验的理论化。
三、结论
总之,案例教学法以其科学的理念、丰富的内容、灵活的形式、独特的教学效果为经济学基础教学开辟了广阔的空间。在《经济学基础》教学中采取了案例教学法之后,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对教材上的知识点掌握得更加牢固,也更深刻地理解了现实经济事件背后的经济含义。同时可以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升华与质变。由此可见,在经济学教学中,应给予案例教学充分的重视与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卢华丽.浅议案例教学法在西方经济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研究,2009,(8).
论文摘要:本文从阐述整体语言教学法的概念与特点入手,结合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弊端提出了整体语言教学法对我国中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引言
整体语言教学法在基础教育过程中体现在四个“重”上:重观察、重过程、重实践、重个性,这一方法在西方教育中取得了很大成功。而我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严重弊端:教与学、学与用、现实与生活相脱节,忽视教学的实践性,有碍学生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美国的整体语言教学法,对中国的英语教学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对中国的英语教师来说,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整体语言教学法概念
整体语言教学可追溯到J.A.Comenius的《世界图解》一书。此后语言教育研究者通过实践不断地赋予其新的内涵。虽然至今在语言教学领域还没有形成一个确切的定义,但这一概念在研究与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
国外不少学者对整体语言教学做过探讨,其中最先使用“整体语言教学”这一术语的是Harste和Burke.二人在研讨会中交换对阅读的意见时,共同引入了“整体语言教学”这一名称。
上世纪70年代末,被誉为“整体语言运动大师”的美国心理语言学家Kenneth Goodman强调语言教学应关注学生在读写过程中的意义教育和训练的能力培养,而将语言的构成元素:词汇、句子、语法等的教学溶于读写的自然过程中。1990年Goodman与L.B.Bird和V.Goodman合作出版了“TheWhole Language Cataloge”,此书指出整体语言教学中语言、语言学习、语言教学、课程内容和社团学习为教学的五大支柱。
美国国家英语教师协会提出“整体语言是一种动态的教育哲学”的观点。
国内台湾学者黄继仁将整体语言教学定义为:“全语言教学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哲学,也是一组综合学习和教学、尊重教师与学生的信念系统,强调在真实情境下实施听、说、读、写与整体课程统整的教学,教材以文学作品和真实的生活素材为主,在合作学习中注重交互的意义建构历程,进行有意义、有目的的实质学习,提供学生兼顾知情意的完整学习经验,是一种能够实际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整全教育”。
覃修桂也提出,整体语言教学是一种“融语言、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基本理论于一体的语言教学模式”。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语言学习是为了进行有意义的交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整体语言教学法恰恰体现了这一语言学习的目的。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整体教学,教师为主导,启发学生从理解整体入手,捕捉重要语言线索,获得总体印象;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师的启发下逐步挖掘教学内容,从整体到部分,确保每一部分的学习都有意义,这种新的观念塑造了师生新的角色,使教学过程不再是无意义地机械操练,而是一种自然的学习状态,师生或生生之间互动练习,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综合运用能力。
二,整体语言教学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启示
2.1将整体性原则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整体由部分组成,但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优于部分。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先教单词,再讲句型,最后才引导学生把握整个语篇的内容。这种先见树再见林的方法割裂了语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整体语言理论强调语言学习把语音、词汇、语法、听说读写语言技能作为一个整体,在教学中从整体把握语篇,贯彻听中有写、写中有读、读中有思、说中有用。
另外,语言教学和学习生活各个要素之间也是个整体。语言教学要和文化、社区相结合,教师要和学生、家长相结合。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专业人士到班上演讲,也可以安排参观访问,参加科学实验或艺术节的活动等。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利用一切教学环境,将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相互融合,促成整体结构最优化。
2.2以学生为本,创设有效自然情境
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了解学生的现有水平、学习风格、个性差异和需求,为学生创造大量的语言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供大量口语表达机会。在美国第二外语教学中,教师常常请学生讲故事,讨论故事的内容、人物,让他们穿上服装、借用道具,进行剧情表演;请学生看图说故事,或者先读一首诗歌给学生听,然后请他们把诗扩展成故事。语言的掌握离不开实际运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用中学”,使口语得到不同层次的练习,注重培养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而不是靠简单的机械模仿。
2.3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构建学生认知机构
在整体语言教学中,注重一个主题概念多角度、多层次地反复重现,使学生有机会把过去的知识与当前学习任务结合起来,使新旧知识在头脑里形成网络,使英语学习发生质的飞跃。如在教授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一课时,鼓励学生不要拘泥于书上表示天气的单词,大胆地寻求教师的帮助,找出更多关于天气的表达句式。这不仅能有效拓展学生的词汇,巩固课堂所学,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教师应该从授课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和启发者。
三,结语
“以读为本,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情”是这一训练方法的指导思想。这一训练方法强调的以读为本,是对传统的讲读式教学方法的更新。讲读式教学方法包括讲解和朗读两方面。徐世英先生在《谈谈朗读教学》中,将朗读与讲解做过精辟的比较,他说:“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摊平、摆开,朗读是融贯、呈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徐世英先生的一席话,将以学生为主体的朗读的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在讲读式阅读教学基础上创立的“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发扬了讲读教学法中的“读”之长,避去了“讲”之短,是一种更合理、更有效的阅读教学训练方法。
为什么实施“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就可以实现快乐教学呢?
一、“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
早在几十年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提出: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嘴,使他们能谈;给以空间,使他们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给孩子以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这就要求老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语文论文去读课本、自己去提问、自己去感悟、自己去说、自己去评价。而教师则是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激励,起一个引导者的作用。
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读、分组读、齐读、个别读等多种形式,能做到认真读文、大胆提问、勤于思考、用心感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我在教小语第二册《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出现了这样的问答:
有一个学生问:达尔文为什么从来不捉弄小动物?
几小学生进行了补充回答:1.他要观察动物怎样生活。2.他喜欢小动物。3.他和小动物是朋友。4.他关心他的朋友。5.他爱护小动物。6.他尊重他的朋友。
透过这些提问、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明白了处世之道:对待朋友,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尊重,要从了解朋友的立场去对朋友,不能存着捉弄、玩弄的心理对待朋友。
学生自主感悟到的这些知识,是讲读式阅读教学法无法做到的。说明学生对课文的分析、理解能力得到了提高,真正读懂了课文。
自主的学习使学生悟出了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变得爱读、爱问、爱答、爱动脑了,由“怕学”变得“爱学”了。
二、“以读为本”的阅读训练方法使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乐趣。
在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课文的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一方面是学生以自己的全部经验对课文作出的多元反应,培养了语言的想象力,形成了良好的语感。
学生在读、疑、思、悟的基础上,动手查一查(资料)、画一画(场景)、演一演(故事内容);动脑编一编(课文后续),谈一谈(读后感想)、评一评(同学作品)等多种形式的练习,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积累了知识,锻炼了语言能力,拓宽了思维能力。
三、“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是以尊重学生为前提的阅读训练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相信他们的智慧、潜力和创造力。学生在回答相互提出的疑问时,要采取开放式的补充回答方式,不要拘泥于单一的答案。
我们班在学习《达尔文和小松鼠》一文时,有一个学生问:“松鼠妈妈为什么骂小松鼠是‘傻孩子’?”有几个学生进行了回答:1.小松鼠是松鼠妈妈的宝贝。2.
松鼠妈妈很爱自己的孩子。3.松鼠妈妈关心自己的孩子。4.松鼠妈妈认为小松鼠遇到了危险,很着急。5.它很心疼小松鼠,怕它受到伤害。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这些回答个个都与问题有联系,都是学生感悟的结果。如果学生的回语文论文答不够完整,可请其它同学进行补充,只要沾边,都应视其正确,予以肯定。即使学生的回答毫不沾边,也不要指责学生不对,反过来要肯定他敢于发言的一面,并表示老师相信他下次能答好。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非常重要。如果教师对学生足够尊重,认为他行,他的表现就会很棒。正如一副对联中写的:“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横批是“不服不行”。可见教师是否信任、尊重学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信心。受到尊重的学生必然会信心实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愉快地学习。
四、“以读为本”的阅读教学法
论文关键词:案例教学,工商管理,远程教育,教学反思
在当前电大开放教育发展重点转入内涵建设的形势下,黄石电大积极响应上级电大号召,着重加强了资源建设,试点了11门整合课程教学,鼓励专兼职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来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能力的目标。本人现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在工商管理等专业中采取案例教学法的“教与学反思”。
我们在电大的案例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案例分析和网络案例、师生利用课堂讨论、小组学习、黄石电大在线平台、电子信箱、QQ群等多种交互手段进行案例分析来完成的。
一、案例教学法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背景
从教学对象来看,我们在几年的教学中了解到,工商管理等经管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是黄石本地或者附近国有企业或者私营企业员工,其中许多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管理学知识或正在从事一定的管理工作,他们来电大学习不仅是为了获取管理理论知识和文凭,更有提高管理能力的愿望。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对开放教育新型教学模式普遍认同,在教学辅导中学生较为认同重难点讲解和专题讲座方式,并且大多数学生都很欢迎理论联系实际的案例教学法。对于学习内容,他们不但重视考试重点内容,而且希望更多地了解各个行业的管理特点和方法,以及管理学界最新动态和成果。
从教学手段来看,目前管理类专业普遍存在教学手段单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这已成为电大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对管理人员的要求日益提高,要求他们既掌握管理的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实践经验,要求理论联系实际。面对现实需求,我们必须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增强学生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电大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在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可以改善电大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1.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案例教学提供的资料信息量大,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在工商管理案例教学中往往没有唯一答案,而是会因为考虑的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最佳答案,因此,可以使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学生开拓思路,勇于创新,开发潜能。电大的学生面向的是企业管理实际,一般不会是科研人员,所以对知识和技能提高的需求是不同的。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得学生通过多方面的锻炼,在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专业创新,以及写作能力、语言表达和团队协作精神等方面都会有较大的提高,使其具备较好的综合素质,当其回到工作岗位时远程教育论文,能够更好胜任工作。
2.有利于提高电大教师的素质。由于电大发展的历史原因,电大教师与普通全日制高校教师相比,学历起点要低些,平时的专业科研工作也薄弱些,这些弱点不符合电大内涵式发展阶段新形势下的要求。而案例教学是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式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有广博而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要了解相关方面的知识,不仅要熟悉业务的实际操作,还要熟悉相应的政策法律法规,要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密切关注现实经济情况变化,以便给学生提供最及时和最生动的实践案例。因此,通过案例教学,特别是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使教师把案例中所反映的问题或得到的启示升华到理论高度来认识,这样,一方面无形中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另一方面,也使教师积累了教学经验。从而提高了整个专业的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学生奠定了基础。
三、要重视教学案例的选择和设计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案例教学活动成功开展的关键之一在于案例的选择设计。有效的教学案例既能很好地阐释理论与实践的关联,又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目前适合教学的、高质量的现成案例不多,因而有效的选择设计案例则显得尤为重要。
1.增广案例来源。我们黄石电大因为并入普通全日制高校,在资源获取方面获得了一定好处,我们案例原型的收集基本来源于图书馆各种教材、专门的专业案例库、专业期刊杂志等。另外,我们也注重平时积累,珍惜交流的机会,与同事、同行共享一些精辟、有价值的资料。自己也尝试编写案例。多渠道收集案例进而才有可能从中挑选高质量的案例。
2. 案例要注重经典和时效性。经典案例能够深入浅出地阐释理论与实践的关联,能被长期、广泛的采用。同时,也应该注意案例的选择应把握时代脉搏,紧跟行业发展,选择一些反映时代、行业发展的新案例,这样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行业以及学科的发展。
3. 案例与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只有选择的案例与特定的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方能帮助学生有效地理解、运用相关的概念、原理论文格式模板。因而,需要我们在所收集的案例原型上根据电大的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再加工,才能满足课堂案例教学的需要,产生好的教学效果。
4. 设计的案例要便于引导启发学生思考。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于“失败”的案例,学生在阅读时,往往将其当成一则故事或企业的传奇在浏览。阅读完毕,常常不知案例的思考点在哪儿。因而,可以针对特定教学内容,给学生留一些问题,启发学生从这些角度思考问题。
四、教学实施中要注意和改善的问题
案例教学的实施包括案例导入、讨论、控制、点评等环节,每一个环节对成功实施案例教学都很重要,而且实际操作中也都存在相当难度。实施的好,才能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反之,案例教学则是失败的。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要成功实现案例教学的效果,要注意和改善以下几点:
1. 要注意案例教学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定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案例教学中,我们将学生定位为参与者和决策者的角色;而教师要定位成导演,对案例的教学过程进行组织和统筹。
在案例教学中,我们一般是在中央电大形考平台或者省市电大的论坛中,以及班级教师的QQ群中,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解阅读案例,要求学生以决策者的身份思考问题,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和交换意见,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再提出看法和观点,并要求论证可行性,最后写出案例分析报告(包括事实分析、可行性论证、具体操作、预期效果等)。在小组讨论结束后,再组织进行全班(全群)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宣读各自的案例分析报告,小组之间可以相互提问和答疑。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要担当好导演的角色,必须有效地控制讨论过程,提示思考线索,引导讨论内容,提供分析方法,随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轨迹,适时加以引导,以保证讨论不偏离主题;同时注意调动学生的兴奋点,活跃讨论气氛,要鼓励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有倾向性的评论。
2. 要重视教师引导讨论进程及点评工作。案例讨论中,如何通过讨论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并在讨论过程中获得提升,是教师引导的关键。首先我们通过事先对案例设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围绕主题,选取案例中重要环节;其次,努力创造自由宽松的讨论氛围,鼓励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积极地思考,大胆地交流,不怕犯错远程教育论文,成为案例讨论的真正的主角。当然,这个过程中,也要注意从宏观上把握案例讨论方向,不要出现大的方向性的偏差。在学生完成一般问题的分析、思考后,可以通过反复诱导、启发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问题,给予他们更大的发挥空间。比如,案例分析对象是某行业一家中小型企业,可以首先让学生对企业进行分析,提出企业的经营策略。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一步分析基于该企业的策略,其主要竞争对手的可能采取的应对策略,或者该企业运营上的成败对同行业、同规模企业有何借鉴等;最后的一点,案例讨论过程中,教师不要急于评判,但可以对学生做适当的提示,应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分析结果和方法,鼓励他们自我反省、自我更正以及客观评价他人方案。等待学生充分发表观点后,教师再进行总结、点评,点评时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其一,着重对本次课的核心问题、代表性问题进行剖析,指出案例中容易出错和跑偏的地方,同时分析学生分析过程中的优缺点。教师不要对当事人在案例情境中应该如何行事给出标准答案,如果可能,教师可以将案例当事人事后所采取的行动方案及其结果通报给学生,但一定要对学生强调: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惟一方案,管理科学与自然科学不同,不会只有惟一的方案。其二,点评应当就事论事,不要单就某个学生或某个案例小组的表现和存在的问题作出评价,以避免挫伤学生自尊心与学生积极性。
五、进一步建议
1.加强电大系统教师案例教学培训。教师案例教学能力的提高是改善案例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因此,要对教师进行必要的案例教学的培训。培训可以先在本校、本土开展,如果条件具备,可以选派教师到案例教学开展得比较好的学校进行进修。电大学校有系统资源优势,可以考虑进一步开展这些工作。
2.发挥电大学生在岗特点,联系建立实训基地,深入实践。由于电大的学生大多在岗,我们可以和学生所在单位进行合作,建立实训基地。并且这些实训基地建成后,可以建议在电大系统内共享,类似电大的网上文本课件资源共享一样。希望能更多地组织电大的教师与学生走出校门,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对教师而言,能更好地收集多样化的、贴近现实的案例教学素材,也能提高自身对实践的感性认知,进而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对学生而言,既能增强他们的实践经验,又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电大学风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张秀英.运用案例教学提高成人教育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1,2.
[2]冯风平.案例教学的角色问题[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1.
[3]陈妮.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研究[J]. 科技信息,2007,35.
[4]赵红梅.工商管理专业国际金融课程案例教学法初探[J]. 经济师,2003,12.
【论文摘要】当今社会对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成为我国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任务教学法强调在任务的实施中调控学习者的注意力资源,从而解决现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引言
当今社会,随着对外交流的进一步增加,社会对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部在2007年以文件形式正式下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7)可见,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我国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始终是英语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而任务教学法强调在任务的设计中对句式结构和交际意义的并重,在任务的实施中调控学习者的注意力资源,从而解决现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2.任务型教学法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所谓"任务"(Task),Breen认为,有助于达到语言学习整体目标的所有课堂活动都可看成是任务,包括简单短暂的语法练习以及复杂耗时的集体课堂活动。Nunan(1989)认为任务是指由教师控制和调节,学生获得信息,并经过思维加工,最后输出语言的学习活动。Krahnke则将任务限定成为语言学习而进行的具有非教学目的的活动,即将课堂任务看成类似课堂之外(即真实生活中)的社会交际实践,具有交际目的而非教学目的的活动才能称之为任务。语言学习的"任务"归纳起来就是有目标的交际活动或学生为达到某一目标而进行的交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oing)的语言实践。作为语言学习活动的任务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条件:"①任务以意义为主;②任务中要有问题需要通过语言交际进行解决;③任务与真实世界的活动有类似之处;④把任务的完成作为重点;⑤根据结果评估任务。"(Skehan,1996)
2.2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特征。任务型语言教学教育学生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中用,学了就用。任务型语言教学立足于学生本身,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出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完成各种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运用语言的能力。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任务型教学法是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es)的一种新的形态,是交际法的发展,而不是交际的替代物。
(2)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习过程,并将真实的语言材料引入学习的环境,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从而让学生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教学法克服了以功能为基础的交际教学法不重视过程的不足。
(3)任务型教学法仍然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强调通过交流来学习交际,并从更广的层面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4)任务型教学法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活动,把学习者个人的经历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修正了以功能为基础的教学活动中存在的真实性不足的问题。
(5)任务型教学法要求教学活动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同时还指出课内语言学习应该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也就是说,任务型教学法并不反对语言知识教学,而是倡导以语言运用能力为目的的语言知识教学。
3.口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实施程序
著名学者Skehan(1996)提出任务实施可分为三个阶段:任务前活动、任务中活动和任务后活动,活动的每个阶段都有具体的目标。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水平加以调整与控制。如果任务选择恰当并加以有效地实施,它将使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保持流利性和准确性的平衡。 3.2任务中。任务型教学法让学生在一开始就明确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任务的驱使下去学习语言知识,进行技能训练,自始至终让学生处于需要完成任务的任务情景的氛围中,这样有利于强化学习兴趣与动力,触发学生完成任务的迫切需要。在学生活动进行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要适时设计一些略高于学生语言运用水平的任务活动,以鼓励学生不断挑战现有的语言能力。教师可要求学生在形式上采用如小组问答(question and answer)、角色扮演(role play)、复述故事(story-telling)、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脱口秀(talk show)、短剧表演(drama show)等等。活动应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既可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也可锻炼学生驾驭不同场合的能力。通过实施任务型教学,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并感受成功,获得自主地发展。任务型语言教学中各项任务的完成都是要以语言交流为基础,创造各种语言条件和教学环境,给学生真正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说英语,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学会运用语言,最终达到提高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目的。
3.3任务后。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后阶段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它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Jeremy(2000)在《怎样教英语》中明确指出口语教学活动旨在传授语言运用能力,而不是学习语言的特定部分,要求学生随机运用掌握的语言来完成口语任务。在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应给予学生综合的评价。在点评中,教师首先应肯定学生任务完成情况,鼓励学生多做努力。其次,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任务后阶段,指出学生口语表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帮助学生在分析、反省和总结中稳步提高语言能力。
关键词:教学识字小学
1.画、图片识字教学法
这种识字方法适用于刚入学不久的儿童,因为他们听课注意力时间短,写一横一竖对他们困难,可是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他们好娱乐、爱游戏。动画、图片教学法恰好具备这个特征。例如学前班上册《写字》课本中的生字“三”,教这个字时可设计一张生字卡“三”,三张图片(其中一张画上三只猫,另外两张分别画着三朵花和三个小学生)。教学时,首先在投影仪中放出生字卡“三”引读,然后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写书画笔顺;其次分别展出三张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和多少?使小朋友在玩乐中掌握生字的读音、笔画、笔顺及结构等基本知识。
2.“读顺口溜”识字教学法
根据儿童大脑发音特征,六七岁儿童正是语言发展较快阶段,他们爱听故事、好读儿歌、背歌谣、绕口令、顺口溜等。故对那些字形易错的独体字编成顺口溜,让他们在读顺口溜中学习记忆生字,会收到好的效果。
3.猜谜语识字教学法
这种识字方法,不仅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孝、想象和理解能力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例小学语文第一册看图学词学句第六课《比尾巴》中有“公”、“鸡”两个生字。教这两个字时,老师编成谜语告诉他们“头戴大红帽,身穿花袍袍,每天早早起,高声喔喔叫。”这时学生别说多高兴,个个兴致勃勃,很快猜出谜底,从而加深了对“公”和“鸡”两个生字音、形、义的理解。不过采用这种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不能超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想象范围,否则会事倍功半。
4.对比识字教学法
这种识字教学法,主要运用形近字和同音字的教学。通过对所属字的音、形、义的对比,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这些字,并能在应用中对号入座,例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十七课《三只白鹤》中有“午”和“升”两个生字,就可以用已学过的生字“牛”和“开”对比“牛不出头是午”,“开”的第一笔换成撇是“升”,这样记就容易许多了,这种方法也可以用于知识巩固练’习中?
5.联想识字教学法
《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意思就是说象形要忠实于客观事物,随物赋形,以曲折的笔画来勾勒客观的对象,这就成了象形文字。许慎又说:“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可见,上下是也。”这句话讲,从字的形体上初看起来只是一种标诡式的符号,但仔细观察,便能发现它们的内在含义。实践中这种识字教学方法初看似乎超越了小学生的思维,可按许慎说的话仔细分析,不难发现中国中等教育研究论文集语文编缉利用这种方法去教“象形字”和“指事字”会有独特的效果。“山“‘口”两个象形字和“上”、“下”这对指事宇是学前班《写字》上册课本中的四个生字,在教“山”和“口”这两个象形字时,让学生掌握其读音,随物赋形,不难记住这两个字;在教“上”和“下”时,首先要求学生掌握其音和形,此后以横为基准线,作为象征性标志,逐步引导学生区别“上”、“下”的意义。
6.形、义识字教学法
形义识字教学法是针对那些形体易混字的识字教学。例小学语文第二册看图学文第七课《乌鸦喝水》中有“渴”和“喝”两个生字,这两个生字右同左不同,易使学生张冠李戴。利用形义教学法,很快解决了这个问题,渴了要喝水,故“渴”是三点水旁;水要口来喝,因此“喝”是口字旁。
7.知识迁移识字教学法
这种识字教学法,也称为自学识字法。主要应用于合体字教学。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的学生已掌握了不少独体字和偏旁部首。而合体字是由独体字和偏旁部首组成的,所以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独体字和偏旁部首去学习由它们组成的薪字,不仅省时,又能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知识是教不尽的。工具拿在手里,必须不断地用心使用才能熟练为技能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举一反三,促进学生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力,引起他们尽可能地自己探索。”例如《谜语》中有“语、腰……”等十个生字,按一般识字教学教这十个生字一节课完成很紧张,可利用迁移识字教学法教,时间宽松多了。
8.换部首识字教学法
关键词:案例 “把”字句 PPP模式 交际法 任务型教学法
一、引言
近年来,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蓬勃发展,关于第二语言课堂教学法的研究也越来越多,然而不同课型、不同教师采用的教学法不同,目前较为流行的有“PPP模式”、交际法和任务型教学法。所谓“PPP模式”,是目前最普遍的教学模式,由展示(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和表达(production)三部分组成,因此也称为“3P模式”;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和意念为纲、培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是以任务组织教学,在任务的执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经掌握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干”中学,在“用”中学的教学方法。
研究教学模式如何应用于教学的直观途径是案例分析,“把”字句作为留学生的习得难点,对其教学方法的探讨十分必要,然而当前对外汉语课堂案例分析主要集中于对综合课、听说课、词汇教学等的研究,对“把”字句的专项分析较少,因此笔者从实际需要出发,以北京语言大学“初级教学演示――‘把’字句”为材料,对真实的教学过程进行记录并分析,形成本文针对“把”字句的专项案例分析。
二、案例定位
1.课型:汉语精读课;
2.学生等级:水平较高的初级学习者;
3.教学内容:“把”字句;
4.学生数量及情况:6位来自不同国家,混合班的学生;
5.教学时长:17分钟;
6.教学步骤:导入语法点――讲解――练习。
三、教学内容
(一)教学重点及实现过程
该案例主要教学内容为“把”字句,通过“导入、讲解、练习”的思路教授“把”字句“S+把+O+V+了、S+把+O+V+RC、S+把+O+V(在/给)+RO”三种结构。课堂环节通过目前第二语言课堂教学领域最为普遍的教学模式――“PPP模式”来呈现,由展示(presentation)、练习(practice)和表达(production)三部分组成:
1.展示(presentation)(用时约4分钟):用“学生喝水”的动作,通过不同的问题引入“她喝了一瓶水、那瓶水她喝了、她把那瓶水喝了”三个句式,进而自然流畅地讲解了因“话题不同,句式选择不同”的情况,随后用学生熟悉的母语讲解了“把”字句的语义特点、包含的要素,最后通过“用例句理解结构”的方式呈现出本节课重要结构,完成语法展示阶段的教学。
2.练习(practice)(用时约4分钟):展示环节结束后,教师采用交际性练习的方式通过问学生“你把功课交给老师了吗?”引导学生输出,练习“S+把+O+V(在/给)+RO”结构,并适时纠正。期间,教师采用合唱与独唱相结合的方式,单独叫学生回答问题后又领读,在保障开口度的同时不断重复,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该语法句。
3.表达(production)(用时约9分钟):练习过后,教师通过发出指令――做动作――提出请求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交际目的。教师首先让每位学生拿出信用卡,后分别让不同学生遵循“请把信用卡交给我”的指令完成动作,后问其他同学“他做什么了”引导学生输出,使用“把”字句,最后通过问学生“你想不想要?怎么说?”引导学生说出“请sb.把N还给我”,使用“把”字句完成交际目的。
(二)讲解方式
教师放弃人为的“教科书语言”,根据学习者的实际需要,选取真实的语言材料,以话语为基本单位,以交际为主要手段,将功能与结构融合在话题之中,多次循环,循序渐进地组织教学,把课堂教学与真实生活联系起来,着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践行了交际法的教学主张。主要采用以下讲解方法。
1.结构与功能相结合:通过例句理解语法结构,如:通过“他把水喝了”理解“S+把+O+V+了”;通过“老师把书放在桌子上”理解“S+把+O+V(在/给)+RO”等。
2.任务原则、交际原则、意义原则相结合:教师给学生真实的情景和交际任务,通过问问题、做动作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后引导输出,如把书放在桌子上问学生“我做什么了”,让学生在理解意义的同时完成交际任务。
3.采用引导式教学:老师以问答法贯穿整个课堂,其讲解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疑问句,引导学生回答,尽量把更多的课堂时间和说话机会留给学生,提问还能刺激学生自主思考,调动学生说汉语的积极性。
4.合唱与独唱相结合的方式:讲解中大部分例句由学生单独回答以后教师领读,在重复中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
5.采用情景教学法:讲解“把”字句表祈使作用时,直接放在情景“请把信用卡给我”中,并完成动作,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理解该功能。
6.适当运用学生母语:讲解“把”字句的语法义与使用特点时,教师采用英文讲解,减少了学生理解语言本身与“把”字句语法特点的双重压力,让学生轻松理解并记忆该语法点。
总体来讲,该教师摒弃枯燥难懂的语法点解释,使用学生母语帮助学生理解,并且给出具体丰富的例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语法结构。该教师没有过多地纠结于语法结构本身的抽象讲解上,把抽象难懂的语法变得简单易懂,圆满完成了语法的讲解。
(三)练习方式
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第二语言课堂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任务活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激励、动员学生学习的作用。本案例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互动,通过互动过程中的意义协商来促进语言习得。其主要采用的练习方式及作用如下:
1.采用“真实任务”练习:一部分学者把任务分为“真实任务”和“教学任务”。真实任务是指现实生活中真实的言语交际活动。教学任务是教师为了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而有意识地设计的与真实任务有相似性的活动。本案例中,教师采用“把功课交给老师”“把信用卡给我”等生活中的真实任务,把学生融入到真实环境中,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增强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2.加入题外话: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避免“满堂灌”,可以通过一些“题外话”来调节、活跃课堂气氛。本案例中,该教师在收集信用卡及还给学生物品时,通过拿信用卡、背包等方式用动作参与到情景中,加之夸张的表演,提高了情景的真实性,增强了课堂趣味,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另外,该教师对于课堂的总体掌控很好,课堂氛围放松,没有压抑感,肢体语言丰富,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
该教师在引导学生练习环节中始终掌控全局,收放自如、灵活多变。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自我感知学习为主,在多次重复及互动学习中自然习得,教师只负责引导、答疑和启发,避免让学生对教师或范本产生依赖,是成功的练习范式。
四、总体评价及个人建议
该教师博采众长,用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到角色中并进行输出练习,注重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使课堂气氛活跃。这样的处理方式使得“PPP模式”过于重视语言形式的缺陷得到了弥补。“PPP模式”形式与内容失衡,在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存在缺陷,该教师与交际法的结合增加了内容、功能在教学中的比例,引入真实情景让学生身处其中,使得汉语教学更加充实而不空泛,灵动而不枯燥。
该教师在语法点讲解、课堂呈现以及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处理得当,值得学习,但笔者认为该案例依然存在练习形式单一、重复过多、学生之间互动不足的缺陷。王燕(2005)在《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中指出,“要增加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和互动,把学生分小组放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完成交际任务,充分调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语法知识的再组合和创新使用”。Willis(1996)也提出了任务实施框架:任务前(介绍主题和任务)――任务中(任务、计划、报告)――任务后(语言形式的分析与练习),强调语言输出。针对该案例练习形式单一的缺陷,应该增加任务型教学法中对团队任务的操练环节,以培养学生创新语言的能力,丰富练习形式。具体如下:
1.把学生分组,每组三个人,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每组尽可能多地写出与布置房间相关的词汇和句式。
2.教师布置任务:每组三人,一人是房屋主人,负责发出指令(强调用“把”字句);一人是搬运工,负责按照主人命令执行任务;一人以“搬运工做了什么”为题,进行结果汇报。
3.教师发放房屋、家具等的图片道具。
4.开始执行任务。
5.教师做好活动记录,并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评价反馈。
五、结语
着眼于真实课堂,笔者结合“PPP模式”、交际法、建构主义理论对其教学重点、实现过程、讲解及练习方法进行了分析,最后从任务型教学法出发,提出教学建议。从细节出发,分解的课堂实例有利于学习和研究教学方法,进而间接促进对外汉语教学。但本文视角过小,收集材料方面存在缺陷,也没有明确指出该教学案例的主要亮点及缺陷。笔者希望在以后的相关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对“把”字句教学针对性的分析,从而为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0.
[2]李星.对外汉语综合课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预科班我都做对
了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3]张辉.汉语综合谋教学法[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06.
[4]王燕.任务型教学法在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运用初探[D].北
京:北京语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5]廖巧云.交际教学法的应用・问题与思考[J].济南:山东外语教
学,2002,(3).
[6]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
论文摘要:写作是英语学习的难点,语言学家发现“语言并不是由语法和词汇组成,而是由大量的预制语块组成”。笔者进行了语块教学法的实验,介绍了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
一、引言
写作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也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感觉最难的学习任务.语言学家(Lewis,1993)发现“语言知识的获得和交际能力的提高是通过扩大学生的词汇块、搭配能力和有效掌握最基本词汇和语言结构而实现的”。所以,语块教学法的提出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二、理论依据
心理学家 Miller 创造了组块(chunks)来表示储存在记忆中有意义的单位。Becker 和 Lewis等专家对语块进行了研究, Becker提出,语言的记忆、储存和输出并不以单个词为单位,而以固定和半固定模式化的“板块”为语言交际的最小单位,语言交际更多地建立在长短不一的词汇成分上,使用者更多使用储存在记忆系统里的语块。Lewis认为语块包括:1、短语,由一个以上词组成的固定短语;2、搭配,以较高率出现的单词组合;3、惯用话语,具有固定语用功能的单词组合,既可是完整句子,也可是固定的句子开头。4、书面中的框架和引语,用于书面语中,作为篇章组织手段,形式和功能固定或半固定的短语(Lewis, 1997)。
三、实验设计与过程
1.实验目的
由语块理论得出,信息以语块形式储存更易于检索和提取,对于语块的掌握无疑会增加英语写作的流畅性和准确性。写作中,学生最大问题是无法把要表达的词组和句子准确写出,常是所表达的与所希望表达的大相径庭,这说明其大脑储存的语块有限,输出时不能立刻提取信息,只能从记忆中的单词搜取相应的词语来编码,输出结果常是不地道的,且大量孤立单词的储存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负荷,影响了学习效率,打击了学习信心。为改变该状况特进行了以下实验。
2.实验方法
本实验持续一个学期,以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英语》(必修)第二册(上)为教材,以语块教学法为主线,通过输入和输出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有效掌握并熟练运用语块,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3.实验过程
以该教材第一单元为例说明实验过程:
3.1增强语块意识——辨认语块
为增强学生语块意识,笔者在第一节英语课中进行两项活动:1、指导学生辨认语块。使他们感性认识语块是英语交际最小单位。2、让学生当堂翻译几个句子(汉译英),其中一半给出提示词,另一半给出提示语块。该对比方式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语块的作用。布置课后作业时,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同时标出语块,为教师的语块教学法准备。
3.2熟悉语块用法——操练语块
在课堂教学时间完成两大任务:一是验证预习中获取的信息。二是结合课文语境学习语言知识。语言知识的学习通常通过语言点的教学来完成。语言点包括重点词、词组和句型。语块教学法则以语块为单位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根据语块类别和难易程度分配不同的教学时间。
3.1.1固定短语搭配
如work on; go by; dream of; use up… 此类语块在单词表中出现且用法较简单,学生容易记忆和掌握,故可分配较少教学时间。
3.1.2含重点词的语块
如a promising student; beyond imagination; have a genius for… 此类语块虽结构用法较简单,但灵活性较强,要根据语境替换单词,故在操练时注意其灵活性和替换性。
3.1.3结构特别的句型
如It turns out that; There is no point (in) doing sth; It is obvious that… 此类语块已是半固定的句型,对学生句子的输出意义重大但不易被学生掌握,故应分配较多的教学时间。
3.1.4名言警句
针对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和写作要求,可先为学生归纳名言警句,再要求学生课后积累。如Knowledge is power;Imagination is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ledge;etc.
3.2促进学习自主——积累语块
3.2.1小组合作
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要学生积累和拓展其他学习材料中出现的常用语块,具体如下: 根据英语基础和自主性程度把学生分成水平相当的小组,每组挑选一名组长负责分配组员具体学习任务并对本组积累的语块进行收集和整理。
3.2.2小组竞争
为促进学习积极性,组织小组间比赛和竞争,根据积累语块的质和量以及组员掌握程度评选出优秀小组.
3.3发挥语块作用——运用语块
3.3.1运用所学语块编故事
为让学生更好地运用语块,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块编故事,语块使用量越多越好.
3.3.2运用到课堂限时作文中
利用课堂限时命题作文的方式,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语块。在写作成品展示时,选择高分作文(24分以上)和低分作文(18分以下)(以高考作文总分30分为例),对其中的语块使用质和量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高分作文语块使用的量和质明显高于低分作文,使学生更直观地意识到语块的重要性.
四、实验结果
实验发现,基础差的普通班和基础较好的重点班写作能力都有较大程度提高.学期初普通班出现的10分以下作文在学期末已消失,学生个体纵向比较,作文分数平均增加3-5分,写作的信心大大增加(评分按高考标准)。
五、结论
语块课堂教学实践表明:语块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写作能力。语块教学法提倡积累大量语块,将学生的注意力转向固定或半固定短语、句型等,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写作词汇量不足等问题,使他们的语言输出更流利准确和得体。
参考文献
[1]Lewis,M.The Lexical Approach[A].England:LTP.1993.
[2]Lewis,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M].Hove,England: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