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时间:2022-02-10 23:05:0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摄影师教学设计,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摄影师教学设计

第1篇

在教育信息化深入学校教学中,多种教育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课堂教学录像就是其中一种,而且运用越来越广泛,教学研究、师资培训、课堂诊断、远程教学、录像课比赛以及学校教科研成果。特别是录像课比赛更是激起了教师们极大的兴趣。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想要参加市、区或国家级的教学现场赛,机会是极少,还要通过层层选拔才能参加。通过课堂教学录像课形式参加比赛,无疑增加了许多的机会。要录一节优质的课堂教学录像课,请专业的商业摄影公司或电视台录制,价格为400~1200元一节课,所花的费用难以接受。如果学校花较少的钱,就能够达到想要的效果,那学校何乐而不为呢?

1.课堂教学录像课实现的要素

课堂教学录像课的实现需要许多的要素,一是良好录像环境,包括上课用的教室,教室照明、遮光窗帘、环境卫生、教学所用的桌椅、教学媒体(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等)、摄像所用的设备(摄像机至少2台、三角架、电源连接线材等);二是技术全面的摄影师;三是准备充分的教师和学生。随着新的新媒体技术发展和应用,智能课堂录播系统已经运用于教育行业,智能化程度高,操作的技术员也少了,甚至一个按键就可以完成整节课的录制工作,但其价格比较贵。如何才能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教师和电教设备),再投入必要的资金建立起符合学校实际的录像环境和速成的摄影师?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它的解决是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大大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2.符合农村学校实际课堂教学录像课实现的要素

在农村学校实现课堂教学录像课有哪些有利的条件呢?一是有教室场地,在原有的教室场地进行改造,包括(灯光亮度要足够,分部要均匀,不然摄像出来的效果是暗的,画面质量不好;要有遮光窗帘和隔音较好的窗子;教室卫生环境合理布置一下就好。)二是学校在进行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装备了新的桌椅和班级多媒体、电子备课室等设备,可以合理的利用起来。利用电子备课室一台计算机安装上一块采集卡(价格在500~3000元),安装上共享的视频编辑软件就可以进行摄像素材的后期处理,就是一个后期处理平台了。三是部分学校也有了摄像机和三角架,在课堂教学录像课最基本要求有两个机位,一个机位在侧前方,一个机位在侧后方,侧前方的机位主要录制学生的教学活动,侧后方的机位主要录制教师整体教学活动。如果没有摄像机或缺少就得补齐。现在市面上有许多的品牌、类型,有磁带机和硬盘机或内存卡机,从学校节约实际情况,投入约6000~10000元就可装备好一台。四是学校有许多教师,可从中选出几个人进行培训,要求是有责任心、有摄影、摄像爱好或基础的、对电脑较为熟悉的教师。有了以上的四点有利条件,学校实施起来就容易多了。

3.如何打造一节农村学校课堂教学录像课

3.1 学校录像环境,是学校课堂教学录像课成功必要备件。学校要建设录像系统平台,校长要主抓,这是一个要钱要人的工程,没有校长主导其中,很难完成平台建设。要组织信息技术组、电教管理人员和科研组参与建设。建设好录像系统平台必须要做好以下几点:一是摄像机、三角架、视频采集卡等设备的选购。如选购磁带机要注意是否是高清,尽可能要高清,还要考虑电池的继电能力,时间长。选购是硬盘机或内存卡机,也是尽可能要高清,还要考虑电池的继电能力及硬盘与内存卡容量要大等。二是准备一台配置较高的计算机(内存4GB以上、硬盘1T以上、双核或四核处理器、刻录机),原有的计算机配置不高的也可考虑部分升级。三是把多媒体教室改造,符合录像环境要求,灯光亮度要足够,分部要均匀,要有遮光窗帘和隔音较好的窗子;教室卫生环境合理布置。四是要培训摄像技术和编辑技术人员的问题。学校课堂教学录像要求不很高,刚一开始,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知识和注意事项,就能摄像和编辑简单课堂教学录像课了,之后再慢慢提高,先会再精。

3.2 学校摄影师的素质培训,是学校课堂教学录像课成功前提。学校摄影师的素质主要有摄像机的使用、拍摄的技术等,如画面构图、各种镜头的选用(全景、中景、特写)、镜头的推、拉、摇、移时机等。还有就是会用一种视频采集编辑软件。如绘声绘影、视频大师、EDIUS等。EDIUS是一个比较好用的视频编辑软件,也容易上手。所培训的内容先是基础知识,学一些实用的知识,通过简单培训就能上手的知识。培训的方式也是多种的,可以从网络上观看相关的视频教学,也可以请上级电教部门有这方面知识的摄像人员学习,也要请摄像记者来做培训。同时要求我的教师多学习、多研究,尽快的上手。还要注意把摄像技术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多看一些优秀教学录像课,把握更多的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

3.3 教师课堂教学的充分准备,是课堂教学录像课成功基础。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录像课,首先是一节成功的课堂教学课。随着教育信息技术不断的发展,多种先进的教学手段、教育资源进入课堂,课堂的教学方式也在转变。如:卫星接收系统、电子备课系统、班级多媒体教育、远程教育资源、国资源等。在新课改理念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更加紧密。怎样的课堂教学当前关注的课堂?教师课堂又应该准备些什么?除了要做好常规教学内容外,还要做好以下几点:

3.3.1 制作课件需要注意事项。(1)所用字号大小要合理,尽量使用宋体、黑体、幼圆和楷书等清晰字体。标题和重点词可以加粗或用黑体字。(2)课件文字、背景颜色合理搭配。选用黑色、深蓝等暗色背景,文字用白色、浅黄、浅绿等对比突出的亮色。(3)文字格式要统一。标题、小标题、正文内容、注释等前后字号、字体要一致相同等级的标题在不同的幻灯片中位置要一致。(4)在文本或幻灯片中插入图片时,要把大尺寸的图片用工具缩减到合适的尺寸,也可用幻灯片自带图片压缩功能来压缩图片。使计算机运行更流畅。(5)做好的课件要压缩打包,然后再解压到自己上课用的电脑上。这样就不会因为入径的不同而链接不上。

3.3.2 执教教师上课要注意的形象与教态。(1)执教教师上课着穿大方、颜色搭配合适,女教师化淡妆,男教师头发整齐,避免穿黑、白、红颜色的服装。(2)执教教师讲课应该尽量站在讲台中央。授课语言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努力克服平不好的口头禅。对突发事件要沉着冷静应。对于讲错话,或漏某个教学环节,可以把遗漏的环节毫无声息地补上,课后再与编辑人员交流,便于进行裁剪。(3)上课前执教教师应该根据拍摄要求将学生进行分组,把发言好的学生尽量安排在学生机最佳的拍摄位置。教师学生发言时教师不要走到学生面前与摄像机成为一线,使摄像师无法拍摄到学生回答问题的画面。(4)学生活动、做作业时执教教师要有目的、有目标地巡视。教师与学生要尽量正面朝向摄像机摄像时才能保障画面主体突出可看性强。

3.3.3 执教教师要把握课堂进度,恰当地运用教学技能。合理地安排讲课时间,把各个环节精确到分钟,顺利完成教学进度。恰当使用讨论、课堂练习、学生演示等教学环节来平衡时间。

4.摄影师、教师及学生良好沟通,是课堂教学录像课成功的关键

4.1 执教教师要及时与摄影师沟通,互通信息。在正式拍摄之前,执教教师要向摄制组成员详细介绍整节课的教学流程、主要教学内容、重要教学情节。特别是送去参赛的录像课,执教教师对拍摄、后期剪辑等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参评要求等相关资料,让有他们拍摄时心中有数,后期剪辑时有目标、有重点。

4.2 对前后两台摄像机的要求,两台摄像机不能互相"看见"对方,摄影师要专心拍摄,抓好每一个镜头。两台机子都要对整个课堂进行拍摄,中间不能暂停,方便后期处理。

4.3 对于学生,服装能统一最好,上课、下课和起来回答问题时不要让桌子和椅子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回答问题的时候要站好后再说话,不要有事没事就望着镜头。

5.影像素材后期制作,是课堂教学录像课的画龙点睛之笔

课堂录像的后期剪辑工作不像制作新闻那么繁杂。简单的剪辑只要把两台摄像机拍摄的素材采集出来,并把素材导入编辑软件的两条编辑轨道上,把主拍教师的素材放到主轨道,主拍摄学生的素材放到优先轨道中,通过素材声音使两条轨道素材同步,然后再对素材的局部进行"割舍"和"插入"。一般在拍摄中会在规定时间长度外略微增加一些长度,不能太长,太长了影响剪辑。然后对课堂教学录像在两个轨道间进行一些取舍,将那些繁琐、拖沓、重复的内容加以精简,对一些同一动作的内容(如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等)通过镜头的转换来删除中间不必要的过程,使整片达到规定的长度。对于课堂录像课国家教委也出台一些规范,规范如下:

第2篇

一、重训练,促进师生的交流与合作

课堂上,我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训练。我认为,不管教师采用怎样的教学设计,都要通过学生以各种方式来呈现,注重学生语文学习的训练,且训练注重实效,能使师生间的交流合作更加顺畅、更加默契,达到“一呼百应”的效果。

我现在教的这个班是我从一年级就开始带上来的,学生一进校,我就进行了读书、说话、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训练,训练学生怎样以正确的姿势看书、读书;训练学生说完整的话,说标准的普通话;训练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说出来,给学生提供一切机会让他们说。从一年级下学期开始,我就让学生记日记,不会写的就用拼音代替。一开始是引导孩子们发现写作内容,学生不用老师提醒也能找到可写的东西、可用的素材了,并且从一两句到三五句,从三五句到十来句,甚至滔滔不绝。到三年级开始写作时,大部分同学都能有话可说,条理通顺,而且有些同学已经初步显露出在写作方面的

天赋。

二、重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

丰富的语言来自积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字词、古诗、名言警句、课外阅读等方面的积累。每一课的生字,我都让同学们把所有想到的、会组的词写下来,并且反复朗读,通过记忆比拼、开火车、快速接龙等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到积累的乐趣和收获。我还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建小词库,设计语文报,背诵好句段,开心小练笔等,激发学生积累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学生在活动中读读、写写、画画、想想、练练,感受自我提高的乐趣。

三、重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指对语言的感知觉悟能力,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新课程大力提倡“读中感悟”,在朗读训练过程中,要因势利导,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朗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注重朗读评价,采用激励性的语言从正面加以引导,在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学生树立了能读好的自信心,会读得更精彩。这样,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才能从中得到培养和提高。

四、重拓展,活跃学生的思维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融、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那么,如何依据课本,加强拓展训练,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

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首先,我抓住重点词句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内涵。在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找出文中关键、核心的字词,让学生进行理解性、运用性拓展训练。

其次,我时常抓住一些词句或课文内容的空白等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训练。比如:学了《小摄影师》这一课,我让孩子们假设小男孩第二天又来了,高尔基和小男孩会怎么做、怎么说。进一步理解高尔基对男孩的关心和爱护,同时,又锻炼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再次,向生活领域拓展,教材中有许多文章极富哲理性,阐明了深刻的人生道理,教学这样的文章,引领学生回到生活实际中去,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人和事,特别是切身体验去理解、感悟,这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五、重评价,树立学生的信心

第3篇

关键词:记叙文 人物描写 外貌描写

在我们小学的语文教科书中, 有相当一部分课文是记叙文, 其中有不少是直接写人的记叙文。这些写人的记叙文, 不仅可以让学生们了解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及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更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这些写人的记叙文, 让学生们知道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学习、去工作、去生活、去与人相处……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 让学生们在学习语言的同时, 也受到了心灵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那么, 我们的老师该如何用好这些文本, 让那些沉睡在文本之中的一个个人物都鲜活起来, 并逐步感染、影响我们的学生, 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下面, 想结合人教版教材, 谈谈如何教学写人的记叙文。

一、关于对教材的一些理解

人教版教材有一个非常显著的特点, 那就是选文的精美。在这些精美的文章中, 呈现给学生的有许多形态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这些人物, 有的出现在记事的文章中, 也有的就直接出现在写人的记叙文中。无论是一年级, 还是六年级, 每学期教材中都有一些专门写人的文章。这些文章中, 有写历史人物的《司马光》中的司马光、《李时珍》中的李时珍、《王冕学画》中的王冕、《西门豹》中的西门豹; 有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诚实的孩子》中的列宁、《飞机遇险的时候》中的、《军神》中的; 有写英雄人物的《王二小》中的王二小、《》中的、《丰碑》中的军需处长、《我的战友》中的、《倔强的小》中的小; 有写中外名人的《爱迪生》中的爱迪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鲁迅、《小摄影师》中的高尔基、《向命运挑战》中的霍金、《詹天佑》中的詹天佑; 还有写生活中的普普通通人物的《小珊迪》中的小珊迪、《挑山工》中的挑山工、《少年闰土》中的闰土、《小抄写员》中的小抄写员、《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

二、课标对这类文本的教学

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人的记叙文虽然没有一个直接、具体的教学目标要求, 但在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中, 对叙事性一类的文章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在低年级段, 能阅读浅近的故事, 对感兴趣的人物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在中年级段,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 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在高年级段, 阅读叙事性作品, 了解事件梗概, 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 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无论是低年级段的故事, 还是中、高年级段的叙事性作品,都包含着写人的记叙文这类文本。因此, 写人的记叙文这类文本的教学同样应达到以上的教学目标要求。

三、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人物,试图找出身边人物的“招牌”动作或者话语:

生活是一切写作的现实源泉。尤其是记叙文,尤其是写人记叙文,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如果学生只会闭门造车,就不能刻画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所以,引导学生花一周的时间去观察父母、身边的同学,仔细看看他们的样子,他们独特的动作和语言,并选择性记录下来。

2. 写人常用描法指导

人是社会生活的中心,因而也就常常成为人们说话、写文章的内容。要揭示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内心世界,刻画出人物的鲜明性格特征,就要对人物各方面有意义的特征进行细腻、逼真的描绘。

(1)肖像描写。这是对人物外形的描述,包括人物的身姿、容貌、神情、服饰以及随身器物(如孙悟空的金箍棒、张飞的丈八蛇矛)等。描述肖像,是为了使人能由表及里地看出人物的生活经历、身份境遇、性格特征、内心世界,所以要抓住最具个性特征、最能表现人物内在特点的地方,切忌面面俱到,同时还要注意描写顺序及所发生的变化,最终只画出一个“人”的标准像。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对主人公的描写,都十分生动。

(2)动作描写。判断一个人,主要不是看他的声明,他自称如何如何,而是要看他的行为,看他做什么,怎样做。“做什么”,“怎样做”,这就构成了一个人在具体条件下的具体行动。描述行动是人物描述最有力的手段,因为这最能显示人物的思想和个性。如果没有“大闹天官”,没有“景阳岗打虎”,没有“三拳打死镇关西”,孙悟空、武松、鲁智深的形象恐怕要大为逊色。这虽是文学创作的经验,但描写现实生活的人物时也可借鉴。描述行动,尊特别注意动词的选择。作者不仅注意到人物“做什么”,还特别注意到人物“怎样做”,这样,通过描述行动展示人物的性格和心灵,把人物写得栩栩如生。茅盾说:“人物的性格必须通过行动来表现。”又说:“既然人物的行动(作品的情节)是表现人物性格的主要手段,那么,人物性格是不是典型的,也就要取决于这些行动的有没有典型性。作者支使人物行动的时候,就要尽量剔除那些虽然生动,有趣,但并不能表现典型性格的情节。”(《关于艺术的技巧》)行动描写应掌握两个原则:一、人物性格应当从他自己的行动里流露出来;二、人物的行动应当经过选择,足以表现人物的性格;三、要注意人物行动的生动性和典型性。所谓生动性,指的是作者不仅要写出人物在做什么,而且要写出他怎样做。所谓典型性,则指的是作者要写出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

四、结束语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要使小学生写好人的记叙文,除了要做到以上所提到的几点教学建议外,还要注意日常的积累。

参考文献:

[1]蒋成云.立足整体 关注细节 有机整合——例谈写人记叙文教学人物形象把握的误区及对策[J].小学教学设计,2007,(Z1) .

第4篇

一、适度: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三维目标去设定我们一堂课的标准,但在预设目标的时候,不能机械地去套用标准。应该结合每堂课的具体内容,以过程与方法为主线,然后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其中。三维目标不是三维分立,而是三维统一。当然,能力的目标、情感态度的目标,不是某一节课就可以实现的,需要在每一节课中有机地渗透。现在常见的问题是,有些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例如:有些老师要求学生默读时,既没有明确的目标,又缺少方法的指导。

教师应研读课程标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确立目标,选择教学方法,提出适合的要求。教师要不断追求教育的合理性,常常追问自己“我这样安排教学符合课程标准吗”“这样安排教学符合学生掌握知识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吗”“这些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吗”“我为什么要达到这一目标”等问题,并将这些观念运用到教学中去。

二、适当:教学方法要适当,采取恰当的方式,提出合适的要求

教师要深钻教材,把教材放到学生的整个发展的过程中去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要知道,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正确运用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衡量教学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教学变成没问题,让学生“没问题”地走出教室。其实知识的价值就在于问题的存在,过去的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没问题”。

对于学生的质疑,老师的态度应该是鼓励、引导,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通过引导,使学生做到“善于”提问,逐步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课堂提问是学生和教师的双向活动,就教师而言,应从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及心理素质水平,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寻求最佳答案,进而获得新知,提高能力;就学生而言,应是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或课文疑惑之处提出问题,或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期师生共同探讨,进而增长知识,开拓思路,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还应该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征求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心态和需要,不断改进教学,课堂上凡是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不能解决的教师应通过梳理逐步地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我在讲授《小摄影师》一课时,就设计了一组这方面的问题:“请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哪些地方可以读懂,哪些地方弄不明白,请分别做上记号,并说一说。”这个问题一提出,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几分钟过后:

生1:我读懂的地方是:看见人行道上有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

师:你读懂了这个小男孩的年龄。

生1:我不懂的是:“列宁格勒”是什么意思?

生2:我读懂了“打量”这个词的意思是“仔细看”,不懂的是“摆弄”“吩咐”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3:高尔基为什么不见记者,要见小男孩?(直切中心)

生4:高尔基为什么大声喊“孩子回来”?

生5:小男孩为什么不要高尔基的胶卷?(这个问题提得好)

生6:小男孩还会回来吗?

师:这个学生很善动脑筋,涉及到课文外的问题。(及时鼓励)

生7:小男孩为什么会哭着走了?

生8:小男孩“摆弄”的是高尔基还是照相机?(学生笑,老师则给以肯定,很好!)

师:以上这些问题,有谁能帮助解决的吗?

生9:“列宁格勒”是地名。

生10:“哭着走了”是小男孩为自己的粗心后悔。

师:还剩下5个问题,你们认为应先解决哪个问题,后解决哪个问题?请大家把它编上序号,我们就按序号授课……(尊重学生的意见,又一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不难看出,在新课的导入上设计的一组问题,像磁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高涨的学习热情,争先恐后地质疑解难,而老师则抓住学生最费解或最想了解的问题梳理成序,并以此为授课线索进行教学,改变了那种把教学过程看作执行教案过程的错误观念,改变了教师单向灌输知识的课堂教学结构,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不让学生质疑,如何引导学生质疑,看起来是一个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问题,其实是一个观念问题。这意味着教师应重新确立自己的课堂地位和工作角度,教师应开始退出课堂主角,而成为学生的合作者、鼓励者和引导者。

2.课堂上还要注意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课堂上既要有动,还要有静,要动静结合,放收适度,动的时候动而不乱,静的时候不显得沉闷,做到动而有序,不躁不乱。如学习《自选商场》一课时,我把课文中的物品名称打印后贴在黑板上,请学生上台“购物”,并说说自己是如何认识并记住这个物品名称的,带领大家识字。随后,我扮演购物者,请学生根据我的需要:学习用品、生活用品、食品,给我“送货上门”,了解物品的分类。接着,我请学生拿出自己事先收集的包装盒、包装袋等材料,在学习小组里交流、展示,扩大识字源。最后,我又安排了一个自由“购物”的活动,请学生走出座位去“选购”自己认识的“物品”。学生在轻松自由的生活方式活动中,不仅学习掌握了本课的生字,还交流认识了自己在生活中自主习得的字,在展示自我,品尝成功喜悦的同时,更激发了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主动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思维空间,养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3.实施多元化的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应是多元化的,而不要仅限于对朗读的评价上。要通过评价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而不只是提高朗读水平。评价时不仅是评优劣,还应该评对事物是非观念的认识。仅停留在“你真棒”“你不错”“你真聪明”的层次上是不行的,应分层次、重引导,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进行评价,评价方法可采用生评生、生评师、师评生、竞赛评等。

三、适时:抓住合适的时机,有效开发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