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大学生玩手机调查报告

大学生玩手机调查报告

时间:2022-07-19 03:57:4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大学生玩手机调查报告,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大学生玩手机调查报告

第1篇

最近出炉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3/4的人到哪儿都会带手机,而超过1/3的人称假如没了手机就无法生活。人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手机依赖综合症”。

2010年7月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手机网民中71.2%集中于10到29岁的青少年群体,其中用途最多的是发手机即时通信,搜索信息和社交网站也占了大部分。

在某个用户群主要为大学生开办的SNS(即社会性网络服务)社区中,其中有一份关于手机上网的调查,有219人参与,他们所有人都有过手机上网的经历,平均每天手机上网时间1到5个小时,其中177人每月能用完30兆上网流量,占被调查人数的80%。

“我很喜欢看电子书,大一有了手机后就开始在手机上看电子书,渐渐地看电子书成了手机的主要用途。那时每个月10兆的流量也就够了,前一段时间刚换了一款新的智能手机,现在除了上QQ和看电子书外,还经常浏览一些网页并下载歌曲,10兆的流量很快在半个月内就用完了,正准备下个月换个流量大的套餐。”山西大学的学生宋新攀这样说。

据调查,在山西大学文学院的一个班里,有一半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玩手机。他们的刘老师为此感到很头疼。在他上课的时候,很多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甚至课堂上会偶尔传出“嘀嘀嘀”的手机QQ消息提示声音。他说现在的学生们上课玩手机的越来越多了,很多都是在上网聊天,还有的用手机浏览网页、看小说。他也没有办法,说了很多次了,可是时间一长还是管不了学生。

太原理工大学的秦简告诉记者,他每天玩手机的平均时间超过3小时,主要是QQ聊天和上人人网。他还说,现在真的离不开手机,无论是在街上走路,还是在餐厅吃饭,或是去厕所,都离不开手机,不是发短信就是聊QQ。他特别喜欢手机QQ聊天,每隔几分钟就会摸摸手机,看看QQ留言。有时睡到半夜都会醒过来看看群里在聊什么,有没有人找他。一块手机电池只能用一天,所以得随身再带一块备用。像他这样为手机“寝食难安”的大学生大有人在。现在手里只要一没拿手机就会觉得空落落的,做事情也不能集中精神。不使用手机就会焦虑不安,而且还莫名其妙发脾气,无法集中精力做事。有一次,他去教室上自习,发现没带手机,在教室焦躁不安,根本没办法看书,后来就回去拿了手机再去教室看书。他对手机的这种依赖甚至影响到了他的日常生活。去年暑假时,他去华山旅游,手机在山里没有信号,一整天他都没有什么心情旅游观光。问及对手机的依赖原因,他自己也说不清,他说总担心重要的事情被耽误了,其实也不是每天都有重要的事情,只是一种习惯而已。

现在手机上网就像空气一样不可缺少地围绕在大学生周围,影响了课堂集中力,影响了休息,这不光是浪费时间,也威胁着大学生的健康!

山西财经大学的王霄(化名)用手机上网大约有3年网龄。他说,手机上网带给他许多很快乐的回忆,比如上课不晓得的问题赶紧“百度”就知道啦,比如一起玩游戏上网找资料啦,比如手机更新博客啦,以及手机交友等等。但是也深受其害,一系列由上网引起的问题紧接而来:拇指活动太多,右手大拇指开始变得没以前灵活了,真怕得了难以根治的毛病,老了吃苦头;以前晚上喜欢玩手机直到休息,后来睡眠质量就很差。以前把手机当宝贝,现在看见它总觉得是个恶魔。

不言而喻,手机通常具有较大的辐射,引起人们疲劳感增加、视力下降、过度眼疲劳等。

过度地使用手机还会有心理依赖危害:焦虑、抑郁、恐惧。如果无法使用手机,就会焦虑不安,莫名其妙地对身边的人发脾气,无法集中精力做自己的事情。日子也会变得难熬,会出现无所适从的感觉。

过度使用手机对社会功能也会有危害,造成工作质量下降、学习成绩下降、人际交往技能不足。长时间发短信被研究证明会降低智商,降低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第2篇

关键词:大数据背景;自主学习;转变;小组合作

目前很多大学教师要求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希望他们能够在自学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能力,以便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去进行自我探究,逐步了解社会,认清掌握工作能力的重要性,从而完成“高速、多样、大量”的大数据要求。

1.当前大数据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转变的现状

就当前中国的教育现状而言,学生的学习紧张期通常只到高三结束,对他们而言升入大学是身心的一种解放。大多数大学生认为大学生活应该是舒服、轻松、惬意的,在他们眼中学习是次要的事情。因此,不少学生会在上课时间玩手机、聊天、谈恋爱,甚至逃课、花钱找人代课也是十分常见的。学生人手一部手机,手机游戏成为学生消遣的“最受欢迎的方式”。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不听课,到考试前一段时间疯狂背题已是常态。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给了学生更多沉迷于手机的时间,学生无法学到更加实用的技能,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不仅仅是减少教师的束缚,还要学会自主钻研、自主探索。现在,学生往往将教师布置的社会实践当成一种任务,调查数据也只是采用网络上原先的旧数据,调查报告也是直接上网搜索,这样的自主学习显得毫无意义。

2.在大数据背景下完成自主学习模式转变的意义

大学生教学与初高中的教学方式截然不同,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社会实践是一项非常重要且不可或缺的环节,它主要考察学生的社交能力、自主研究能力、主观思考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社会进行调查,而不是H仅局限于书本。这样的作业方式是学生自主学习最好的体现,能让学生走出课堂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只有这样,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才能灵活变通。

自主学习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更多的钻研,学生再也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步伐、考试大纲进行学习,被动的教学方法只会消磨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给了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学习方式,也不用担心进行社会调查时会浪费时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社会实践,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

3.在大数据背景下有效实现自主学习模式转变的措施

小组合作讨论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但是小组合作并不局限于课堂,一些网络课程的开展也为学生小组合作性质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方便的平台。再者,网络课程也与“大数据”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当今IT信息技术盛行的时代,大学生不掌握一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知识是万万不行的。因此,在开展网络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互联网上交换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在汇集世界各地的大学生平台上进行互动交流,相信这种新型的学习模式一定会受到众多大学生的欢迎与喜爱。

网络中的合作学习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通过高低的切磋与交流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吸取同学的经验之后可以寻找和改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同时也增加了自己思考的机会。大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如果采用小组学习的模式会更加有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其大学生活意义的重中之重,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科学学习方法,从而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成绩。自主学习是学生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帮助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知识点,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教师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还要传授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这样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希望通过以上方法,大学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手机依赖;内外向;大学生

网络通信技术的成熟和推广,手机的广泛使用,以及微博、社交网络等互联网应用在手机上的普及,使得人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了。在带给人们便利和娱乐的同时,有关手机使用各种各样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手机依赖症”(Mobile Phone Dependence,MPD)[1]这个新名词就也出现在公众视野中。

一、理论回顾

(一)手机依赖的界定

国内外学者对“手机依赖”定义的研究各有侧重,李止庸(2012)认为“手机依赖”可以界定为对手机的过度依赖使用,对身心健康及学习工作生活产生负面作用的行为。通常表现为手机不离身,随时拿在手里,并下意识查看,手机一旦不在身边或没信号、没电时有落寞感和烦躁感,手机铃声长时间不响或来电明显减少,会感到心烦意乱,与人沟通交流时有意无意地回避面对面,过分依赖手机短信或打电话。[2]手机依赖多见于白领人群或青少年人群中,故将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是可行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指导大学生健康使用手机,避免手机依赖提供依据。

(二)对手机依赖现象的研究

国外学者于近几年开始关注这一领域的研究,韩国Koo Hyun Young教授2009年《韩国青少年“手机依赖”规模的发展状况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控制、冲动和手机的使用显著相关,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92[2]。综合澳美韩各国学者研究可以发现,手机依赖者在人格和社会接触上有着其明显的特点。

国内学者通常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研究手机依赖现象,通常是在一所或多所大学内发放问卷进行调研,大部分研究将手机依赖定位在对手机通讯(如短信、电话)等常用功能上的持续需求感和依赖感[3],主要是针对有无依赖、功能使用、依赖原因、产生影响等问题。临床一般认为手机依赖受性格内外向影响较多,但王芳等认为手机依赖与性格无关,杜立操和熊少青认为手机依赖女生在量表的去断性维度上人数显著多于男生,城市生源比农村生源的大学生在手机依赖的去断性、突显性以及强迫性明显。而唐玉[6]基于以前学者的研究通过SPSS数据分析得出大学生对手机有一定的依赖,但这种依赖是对其功能的依赖,并没有排除与外界社会的接触而患上“手机依赖症”。徐华等[4](2008)、邵蕾蕾[3](2010)、韩文娟[5](2011)分别编制了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经检测信效度较好不难发现学者们研究方法和研究重点各有不同,因而导致一些结论相互矛盾,本研究旨在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进行实证研究,并依据调查数据得出结论以验证猜想。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 以北京林业大学不同专业、年级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80份, 收回80 份,有效问卷75份,有效率为93.75%。其中男生34人(45.3%),女生41人(54.7%),来自城市的学生52人(69.3%),来自农村的学生23人(30.7%)。

(二)研究工具

1.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

自编《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测得其信度为O.8728。

2.内外向量表

采用艾森克人格量表(EPQ)问卷中的内外向量表,共包括21项测试题,其再测信度为0.6883。

(三)程序

(1)通过访谈、前测,编制的《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

(2)同时发放由《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和艾克森人格量表中的E (内外向)量表组成的研究量表,进行施测。

(3)回收问卷,进行统计。

三、结果与讨论

在我们设计的手机依赖问卷中有“购买手机的理由”这样一道题目,我们的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众多购买手机的理由中,选择“方便联系”这一项的人数最多,占到总体比例的75.93%,位居第二位的是“学习需要”占到总体比例的14.81%,“赶时髦潮流”和“身份象征”所占比重均为3.70%,其他选项占1.85%。由此可见,手机作为人与人间的联系媒介,已经开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而学习的需要也是大学生购买手机的重要理由之一。

在“晚上睡觉时是否关机”这道题目中,有41.46%的人选择睡觉开机,有58.54%的人选择睡觉关机。随着人们对手机的使用日益频繁,因使用手机而产生的健康问题也随之而来,手机是具有辐射性的,对人的身体健康会产生不良影响。尽管存在手机辐射的因素,但也依然有近半数的人选择睡觉开机,很显然,大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性还是很强的。

在“每天使用手机时间”这道题中,我们可以发现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2-4小时和6-8小时的人数居多,分别占总比例的29.27%,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4-6小时的人数也占到总比例的24.39%,更是有14.63%的人每天使用手机在8小时以上。我们所调查的大学生所在学校的作息时间均为上课时间是早8点至晚8点50,晚11点熄灯,其中晚8点50-晚11点同学们的活动多数为上网或者上自习。由此可见,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占到白天活动的很大比重。

“每天使用手机通讯时间”这道题目显示,绝大多数人每天使用手机通讯的时间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有17.07%的人每天使用手机通讯在半小时以内,较少一部分人每天通讯时间长达一小时以上。与上一题“每天使用手机时间”相比较可以看出,大多数人使用手机的主要功能一方面是通讯,另一不容忽视的方面就是手机的其他功能,如:手机上网、游戏、音乐等等。

通过“更换电池频率”这道题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63.42%的人更换电池的频率为2天以内,由此可见看出大学生使用手机还是比较频繁的。

在“上课手机状态”一题中,有68.29%的同学选择了震动,26.83%的同学选择让手机静音,2.44%的同学选择不带手机,仍有2.44%的同学选择铃声,无人选择关机或者铃声加震动。这说明大部分同学上课还是比较尊重老师的,即使手机开着也会主动选择调成震动。

在“使用手机最多的功能”一题中,有66.27%的同学选择即时通讯,14.46%的同学选择上网聊天,8.43%的同学选择拍照功能,7.43%的同学选择看小说。这说明大部分同学主要将手机用于短信电话等即时通讯上,部分同学也会使用手机附属的上网、拍照等娱乐功能。

在“经常使用手机的时候”一题中,有60.91%的同学选择上课,12.73%的同学选择睡觉躺在床上,10%的同学选择上厕所,10.91%的同学选择休息或上自习时,5.45%的同学选择周末。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上课内容无多少兴趣而选择玩手机(包括上网聊天、发短信、看小说等),另外很多同学会选择在躺在床上睡觉前后玩玩手机,这也许也间接反映出现代大学生的睡眠问题。而休息或周末期间大学生一般都使用电脑冲浪上网或者外出,因而这个时间段并不经常使用。

在“上课带手机的原因”一题中,有59.21%的同学选择学习,10.53%的同学选择玩游戏,11.84%的同学选择上网,10.53%的同学选择打发时间。这与“经常使用手机的时候”的调查结果相悖,超过半数以上的同学选择因为学习而上课带手机,然而在课堂上经常使用手机的人也超过60%,我想其实真正的原因应该在于打发时间,可能同学们碍于各种原因,选择的人很少。

表1 不同性格的手机依赖度均值及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内向 2.811 0.4541

外向 2.562 0.5516

从表1可以看出,内向者手机依赖度为2.811,外向性格这手机依赖度为2.562,这说明内外向对手机依赖度的影响不大。二者通过方差齐次性检验,且Sig.值为0.135,说明性格和手机依赖度没有明显关系,而从相关性来看,二者Spearman''s rho相关系数为0.17,Kendall''s tau_b相关系数为0.14,结果表明二者关系关联不大,这与部分学者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可能是因为此次调查样本量过小,而且性格也不能完全解释手机依赖这种外部行为。

表2 不同性别的手机依赖度均值及标准差

均值 标准差

男 2.838 0.5328

女 2.664 0.4663

从表2可以看出,男生手机依赖度均值为2.838,女生均值为2.664,说明男生与女生手机依赖程度相差不大。而进一步通过均值比较后,二者通过方差齐次性检验,sig.值为0.034,说明二者均值差异显著,这与部分学者研究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手机依赖的研究结论一致。

表3 不同生源地的手机依赖度ANOVO分析

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Between Groups 0.038 1 0.038 0.152 0.699

Within Groups 9.731 39 0.250

Total 9.769 40

使用SPSS13.0进行不同生源地手机依赖度的显著性分析,通过上表的结论得出sig值为0.699,大于0.05,接受原假设,表示不同生源地手机依赖度在α=0.05水平上无显著性差异。

四、总结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使用Excel及SPSS13.0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得出的结论如下:

(1)手机作为方便人与人间联系的媒介,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因此,方便联系成为了人们购买手机的首要原因。此外,其上网、学习辅助、拍照等其他游戏娱乐功能也成为人们购买和使用手机的重要原因。

(2)每天有68.29%的人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在四小时以上,半数以上者人更换手机的频率则是一到两天,由此可见大学生手机依赖度总体还是很高的。

(3)大学生最经常使用手机是在课堂上,同时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小细节如:睡觉躺在床上的时候、休息或上自习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等等都会使用到手机,由此可见手机几乎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处处紧密相关。

(4)本研究中大部分同学表示上课带手机的原因是为了学习,可是其使用手机最经常的时候是在课堂,前后存在一定的矛盾性,以自身感受和理解而言,被调查对象上课带手机的真实原因应当是打发时间、在课堂上游戏娱乐,但由于某些原因未能表达真实的想法。

(5)男生和女生的手机依赖度差异显著,这与部分学者研究女生比男生更容易手机依赖的研究结论一致。

(6)手机依赖度和性格的内外向没有明显关系,这与部分学者研究结论并不一致,可能是因为此次调查样本量过小,而且性格也不能完全解释手机依赖这种外部行为。

(7)城市与农村生源的学生手机依赖度差异并不显著。

总之,手机因其使用的方便性、多功能性,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用品,大学生整体的手机依赖水平较高。我们建议大学生应当减少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时间和频率,与老师积极互动交流,不沉迷手机娱乐游戏,应正确合理地使用手机,做到娱乐和学习相结合。同时老师也应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还可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手机加以创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如课上发短信向老师提问等便不失为一条创新举措。

参考文献:

[1]邹云飞,邹云青,姚应水.某高校大学生手机使用与手机依赖症的横断面调查[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1,30(1):77-80.

[2]李止庸.国内外“手机依赖对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影响”文献综述[J].128-131.

[3]邵蕾蕾.大学生手机依赖问卷的编制[J].社会心理科学.2010(9-10):126-130.

[4]徐华,吴玄娜,兰彦婷,陈英和.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26-27.

第4篇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作为大学生入学后开设的第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其内容以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为重点,根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来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并提高自身素质,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理想情操和良好道德法律素质的大学生。随着、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贯彻落实,现有的“基础”课内容精简,重点整合,原有的很多重点部分被内化到新课程的重点之中,综合性增强,知识面更广。可以说,“基础”课现在几乎涵盖了从国家到个人、从家庭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内容。因而,该门课程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且还是一门社会综合课程。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基础”课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学习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加强“基础”课的使用效果,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是十分必要的。

一、寻找课堂教学的突破点

要想真正地发挥教材的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要创造性地把教材体系转化成教学体系。因为,再好的课本也都是抽象性和纲要性的,把这些抽象的理论变成指导实践的思想支柱,必须花时间认真研究并且吃透教材,理解教材内容,努力把书面化的语言转化成便于理解的口语式的语言,把教材的特色和创新点吃透拿准。对于现用教材来说,创新特色紧跟时展的步伐。要想将这些新的形势讲好,必须要完善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不但要掌握已有的思想道德修养的知识结构,还要学习和补充法律知识,做到二者兼备,才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二、改变课堂讲授方式

传统教学通常都采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下面默默无闻,学生在接受理论知识的时候感觉过于枯燥无趣,结果就是或者看杂志、或者玩手机,或者干脆旷课来躲避。其原因就是形象化、互动性强的教学模式迟迟无法进入课堂,学生对“基础”课的第一印象就是老学究式的讲授,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调动起来。整个课堂之上,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或案例就会抬头看一看、听一听,遇到理论内容就会埋头专心于其他的事情,这样一种消极对待的情绪势必带来不好的教学效果。

想提高教学效果,转变课堂教授方式十分必要。对现在的课堂来说,互动式的教学方式是最佳的传递知识的途径。通过互动,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

通过教学时间的尝试,可以在“基础”课讲授的过程中,尝试几种互动的方式:

1.调动学生参与资料搜集过程

现在大一新生多为九零后,这个群体对于现今社会出现的众多社会现象有着独特的理解,发挥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为教学提供更多贴近于这个群体的教学案例、flas、音乐及影视欣赏等,这会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平台。这一过程不但可以增进师生交流,更加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2.开好第一堂课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舞台,但绝不仅仅是唯一的舞台。把学生的各种课下活动与课堂教学联系起来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传统的方式是让学生各自作自我介绍,但也可以转换另一种方式――相互介绍,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之间在最短的时间内有一个相互了解,也可以让同学感受到一种不同的课堂方式。但这需要任课教师做很多课下工作。

3.增设学生之间的“互相分享”环节

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让很多学生只顾埋头苦读,对于实践和表现自己的机会无法掌握,学生缺乏锻炼自己展示自己的舞台。如果利用课堂,把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自由支配,让每一个学生都完成几分钟的课堂演示,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可以作为题材展示出来,这样,学生便都有了平等的机会来展示自己。

4.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据对北京29所高校调查,31%的毕业生口才不好,不懂得在面试中如何展示自己,要么唯唯诺诺,要么夸夸其谈。语言表达是一个人德、学、才、识的综合体现,是一个学生知识结构与素质能力的集中反映。课堂教学应该鼓励学生开口,给予学生表达自己的机会,鼓励学生表达不同的思想,让观点在相互碰撞中产生出共鸣。

5.加重案例教学的比重

案例是传授理论知识的载体,一个好的案例能够很好地表达书本知识的内容,学生对案例的思考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理论知识,并且能够学以致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选取那些能够透视时代特征、蕴含事物本质、能够反映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矛盾的热点问题作为案例,引发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和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对现实问题的理解和领悟,从而达到掌握理论、勇于实践的目的。

三、增加社会实践环节

任何科学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并且作用与实践,“基础”课也不例外。“基础”课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理论学习的目的是要应用于实践,把理论知识内化成行为的标准。通过理论联系实际,针对有关的社会实际及其思想影响,进行有理有据的分析,学生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加强理论修养培养,这对于青年学生明辨真伪、分清是非、解决思想疑惑,并逐步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立场和方法有很大的帮助。

社会实践可以分为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两部分。课内实践有多种方式,主要有讨论、辩论、演讲、案例分析、课前分享等形式。课外实践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事家教、家政服务,或到企业、超市等进行有偿劳动,以此来体验社会、感悟人生,在自己诚实劳动的过程中深刻认识艰苦奋斗精神和劳动观念的深化;通过开展义务献血、做志愿者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奉献意识、协作意识和服务意识;通过学生对各项社会问题的调查,进一步深化对“基础”课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课外实践的前两种形式教师的可控性不强,但可以进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形势,确定学生的实践目标,后一种形式可以结合课堂内容进行布置。

为了更好地开展课外实践,可以在制订教学培养计划的时候,划出部分课堂学时改为学生的实践时间,教师则增强对学生实践的指导。这一过程中,对于如何将课程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以体现课程的实效性方面要加以分析。为了不使学生的课外实践流于形式,需要制订“基础”课的相关规定,给学生提供不少于10个实践调查主题,每个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不得超过5人,各小组选定各自的组长,并且一起选好题目,然后围绕主题开展调查研究,这项工作应该在学期初完成。当课堂教学进行一半左右的时候,任课教师可以对实践小组进行中期检查,督促学生应完成的课外实践。在学期末,找出一定的时间进行小组汇报。最后,需要各小组撰写实践报告,这不仅可以作为学生实践环节的一部分,也可以作为“基础”课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一并纳入到期末综合考试成绩中。

通过这些实践形式,学生撰写调查报告,不仅可以全面地了解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更会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基本理论去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达到课堂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

四、改革考核方式

任何一门课程在学期结束时都会有一个综合考核,这是评价学生学习状态和掌握所学知识的一种方式。对于“基础”课来说,传统的考核模式是卷面考核加上平时表现相结合的方式,卷面可以采取开卷也可以采用闭卷两种方式。为了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特点,“基础”课考核方式应当作适当调整。

由于教学环节分为课上和课下两部分,教学内容也分为理论讲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因而考核方式上也应该体现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要想提高“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加强平时的考核力度尤为重要,结合日常考勤、平时作业、课堂发言、调查报告等表现,使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和实践,而平时作业最好采用材料分析和案例分析等方式,灵活多变,让学生更加注重理论应用的实践,变传统的单纯以认知为主的考核方式为综合素质考核,突出学生时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刘书林.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周济.让思想政治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的课程[Z],2006.

第5篇

关键词: 中职学生 手机使用 合理使用

一、关于我校学生手机使用的调查问卷分析

1.学生手机使用的普及度高。

本次调查覆盖我校2个专业,08、09级2个年级中部分班级,共10个,发出问卷321份,收回有效问卷304份。其中95%的问卷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研得到结果。内容由学生本人完成,结果较为真实可信。

调查表明,被调查学生中,93%的学生拥有手机。其中拥有1部手机的占78%,拥有过2―3部手机的学生占18%,拥有3部以上的占4%。82%的学生手机是父母购买的,16%的学生手机是亲友馈赠的,只有2%学生的手机是自己打工攒钱购买的。

2.学生对手机的使用缺乏正确的分析和控制能力。

(1)学生在手机上的花费过多,容易造成攀比现象。

调查显示,73%的学生手机购买价格在1000―2000元,11%的在2000―3000元,甚至有少部分同学的手机超过了3000元。

在手机月消费数额这栏,9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100元左右,只有8%的学生能把手机的月消费控制在50元以下。

(2)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现象很普遍。

在调查问卷中,52%的一年级学生选择了在课堂上偷偷使用手机,二年级学生中的人数比例上升到83%。

(3)学生使用手机中娱乐功能占大多数。

在手机的各个功能选项中,学生使用最多的五个选项分别为:发短信,聊QQ,打电话,上网,听歌。其中近90%的学生将“发短信”放在了第一位,这也就很容易理解为什么有些学生被称为“拇指一族”①。

(4)学生手机的联络对象以同学朋友为主,极少与家长、老师联系。

调查报告表明学生联系对象的排名依次是:同学、朋友、网友、父母、老师。近50%的学生在“是否会主动打电话给父母、老师”栏中选择“否”,只有5%的学生会在“节假日发短信或者打电话祝福家人或老师”。

3.学生对手机高度依赖,影响了他们的实际交流能力和应变能力。

在这次的调查中有一道题是:“如果走失,你如何找到方向?”53%的学生选择打电话问朋友或家人,21%的人选择用手机上网查询,只有8%的学生选择问路人,至于自己看影子辨识方向的选择者更是寥寥无几。

在日常学生对于手机的依赖更是明显,在“一小时内翻看手机的次数中”近90%的学生选择了10次左右,也就意味着每隔5分钟左右他们就要看一次手机。

二、中职学生不合理使用手机的原因分析

手机作为新科技的代表产品,起初它的出现是为了方便人们进行通讯,然而这并不能满足人们,人们不断研发,手机的样式、品种、功能越来越多,因此,也越来越勾起人们对其的购买欲。

学生无法合理利用手机的原因首先在于不少家长对孩子的溺爱。学生经历了中考的磨难之后已经是脱了一层皮,家长自然会尽量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希望孩子能开心,因此手机不仅成为了“大学生”的入学“三大件”,而且成为了中学生的必备品。现在不少职校学生都住校,家长为了方便通讯,便给孩子买了手机。给学生买手机无非就是希望可以时时监督学生,给学生安一个“遥控器”,家长希望全程监控学生,不管他什么时候、在哪里、干什么,都能时时掌握。如果学生出了事情,也可以及时和家里取得联系。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不要跑到网吧去游戏,玩玩手机也没有什么。手机越来越时尚,这一点不能忽视,学生们已经将手机当作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富贵的标志,但这又预示了什么?很多职校学生追潮逐流,自然不会放过手机这一象征,于是校园中掀起一波“攀比风”,一些人在比谁的手机好,最新款、最贵,以此来显示自己家财万贯。很多老师都说:学生的手机现在比他们的都好。更令人无奈的是一些学生们为了攀比,为了跟上“潮流”,不停地更新手机,一天一个样,一周全都换。甚至没有手机的学生会成为被鄙视的对象,导致心理不平衡,吵着闹着向家长要手机。家长们出于对孩子的爱只得给买,却不知买手机要钱,换手机也要钱,养手机也要钱,学生自己为了满足一时的虚荣心,却不断地增加家庭的负担。这些父母本身的观念存在误区,又何以正确指导自己的孩子呢?

职业学校的课业负担没有普通高中那么重,学生的课余时间也相对较多。我校封闭式的管理让很多学生没有办法自由外出,因此选择用手机打发时间成了他们的最大爱好。职校学生相对于普通高中学生应具有更强的专业技能和交流能力,但是课余时间全被手机占用,他们本应具有的素质已经被消磨殆尽。以前学者研究的结果显示:短信的隐蔽性和自由的特点,避免了直接交流的尴尬;其价格便宜,符合学生的消费观念;它的多种形式(包括声音、图片、彩信等形式)更是满足了学生的口味。学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拇指一族”。聊QQ、“偷菜”、赛车,这些看似简单的小游戏,却在一点点蚕食着学生的自控力。

其次,在日常教学中对职校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指导不够。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五岁至十九岁,正值青春期或青年初期,也是产生心理困惑、心理冲突最多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的心理变化最激烈的时期,部分学生在学习上、品德上和行为上都不令人满意,充满好奇心,缺乏自控能力。但是一些家长和教师没有正确地疏导这种好奇心,反而粗暴地对孩子进行制止。由于孩子叛逆心理,不愿意和家长、老师交流,因此手机短信聊天、上网就成了学生与同龄人交流的最便捷手段。上课时老师在讲台的口干舌燥抵不过手机短信的提示音,上课期间铃声接二连三地响起,严重阻碍了公共秩序,老师不得不停下指责一番。于是有不少学生开始耍小聪明,不再接电话,却是在桌子下不停地敲打手机上的键盘,无声无息的,一堂课就可以在聊天里轻松度过,虽然没有影响课堂,却让自己白白地浪费了一堂课,浪费了父母的心血,浪费了自己的光阴。学生在网络聊天时轻信他人,被人骗取钱财的事例已不鲜见。更有甚者,个别学生互相攀比手机是否高档,造成打架、偷窃事件。由于学校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并没有在日常教育(例如德育课)中将学生的是非观、金钱观等方面与合理利用手机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合理使用手机的建议

1.家长应树立对手机的正确认识,从行动上做好榜样。

手机本身的存在并没有错误,如果学生能够合理使用手机,就能给学习生活带来很多帮助。学生手机具备闹钟、课程表、短信息、简单的通讯功能就可以了。至于上网、移动QQ、聊天室等功能完全是不需要的。家长应就手机问题和孩子平等交流,而不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这方面的过多干预,往往会让孩子对家长的行为感到反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在心理上和精神上造成不良影响。有的孩子就因此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甚而发展到在生活中怀疑一切。因此,对于孩子使用手机,家长应该采取引导的方式,教他们学会文明使用手机,上课时关闭手机,必要时才开机与家长或同学联系。若孩子自控能力很薄弱,家长可以适当关闭一些手机功能,帮助他们戒除“手机依赖症”②。

2.学校应在日常教育中融入“合理使用手机”的概念,提高学生的自律意识。

我们要用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及质量互变规律分析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合理地利用手机,将“合理使用手机”的观点贯穿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及班级学校活动中。首先帮助学生用联系的观点正确看待手机的作用。帮学生分析校园内手机盛行的原因、危害,然后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引导学生变课堂内玩手机为课余的联系,变非正常的频繁联系为正常的偶尔联系,变影响学习的玩乐联系为帮助学习的讨论联系。其次,帮助学生以发展的观点看待自己的学习生活,逐步戒除“手机依赖症”。要让学生认识到目前的学习阶段对整个人生发展的重要性,职业学校学习的特殊性,从而使他们集中精力好好学习,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让学生理解现在不应带手机不等于一直不能带,在校不能带不等于假期和将来走向社会不能带。鼓励学生假期勤工俭学,自己赚取下学期的手机费,这样既能让孩子磨练自己的意志,又能让他们知道钱来之不易,从而约束自己随意打电话的行为。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没有量变就不会有质变,因此根治学生校园带手机问题要从人人、时时、事事抓起,要持之以恒,而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马虎大意、听之任之。

3.学校应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定。

手机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方便,但目前已存在的校园“手机依赖症”族,必须引起人们的重视。手机虽然便于孩子和家长联络,但学校和家庭在对中学生使用手机进行教育和引导的同时,也应通过规章制度予以规范。学校不提倡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原则上禁止学生在校期间使用手机等移动通讯工具。确有特殊情况需使用手机的学生,在父母双方签名同意后,可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校方有权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获准携带手机的同学必须严格遵守《学生手机管理规定》,从携带手机到校之日起,到班主任处登记并填写姓名、手机号码,班主任核实后上报学生处备案。若学生上课开机,或在上课期间、课间、就寝时间使用手机,班主任、任课老师、宿舍管理人员等可扣留其手机交德育处,由德育处联系家长领回,并取消其校内使用手机的资格。当然合理使用手机的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校长期严格执行该规定,一旦良好的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

四、结语

尽管中职学生依赖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但是只要老师、家长与全社会高度重视,深刻认识到学生滥用手机的弊端,家长、学生通力配合,全校上下齐抓共管,一个安全和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教学环境就一定会出现。

注释:

①拇指一族:喜用手机发短信进行交流的人群。

②手机依赖症:是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出现的现代心理病症,表现为对手机的过于依赖,交流多依靠手机完成。

参考文献:

[1]郭耀邦.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时代调整.教育与职业,2001,(2).

第6篇

【关键词】 中职生 现状 调查报告

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德育课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状况、行为表现等,才能“因材施教”,德育课的教育教学质量才会提高。为此,我们在我校的农艺53班、林果41班、汽修32班、果蔬4班、牧医57班、共5个班级中开展了“中职学生现状”问卷调查。此次问卷调查,共发出185份,收回172份。现将问卷调查情况分析总结如下:

1 生源情况

表1

由表1中的调查问题和统计数据,我们发现:①中等专业—农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是农村学生。我校是红河州农业学校,80%左右的学生来自农村,父母是农民,而且有近87.8%的学生不是独生子女。来自农村的学生,其父母由于农活繁重,加之文化知识薄弱等,往往疏忽了对孩子的学习管理和心理引导;②中职学生,多数是因为考不上高中,退而求其次选择来中职学校上学的。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普高热的影响,中职教育也受到了很大影响:一方面是学生数量逐年减少,另一方面是学生素质急剧下降。中职学校为了生存,可以说是饥不择食,对学生的中考成绩已经没有任何要求了,只要有学生,中职学校完全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

因此,中职学生,是对我国职业教育的一大挑战。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一挑战,千万不能忽视它。

2 学习状况

通过对表2的分析,以及结合德育课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的观察和了解,中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如下:

2.1 文化基础知识较差。目前,大多数中职生都是中考落榜者,他们学习成绩不理想,在初中阶段没有打好学习基础、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对中职学校的基础课、专业课,学习起来很困难。

表2

2.2 厌学情绪严重。由于大多数中职生的学习基础较差,面对中职学校全新的专业技能课程,很多学生因为“听不懂”、“学不会”,所以就慢慢不学了。于是,课堂上,睡觉、玩手机、讲话、看课外书的学生比比皆是。有的学生,干脆就逃学了,连教室也不进来;严重的,甚至不回到学校,在学校外飘荡。

2.3 学习被动。在问卷调查中,对学习有兴趣的学生只占33%,有23%的学生对所学知识一点兴趣也没有,因此,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较差,多数学生的学习是很被动的。有时候,老师讲课激情万丈,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老师在讲台上自编、自导、自演,像个“疯子”一样,学生在下面若无其事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这样的教和学,真的很令人痛心。

2.4 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平时学习不用心,考试作弊是很普遍的严重现象。虽然学校加大了对考试作弊学生的处理力度,但学生依然我行我素,毫无悔改之意。考试作弊之风,对认真学习的学生而言是不公平的,有的学生,甚至因为作弊现象严重而放弃了学习,自己也跟着作弊了。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一旦学生不努力学习,甚至放弃了学习,对学生本人的发展是最不利的,而不学无术的中职学生踏入社会后,对社会也是“后患无穷”。因此,中职学生一定要端正学习态度,做一个勤奋学习、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人。

3 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伴随中职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以后的工作,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开朗的性格和乐观的生活态度,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从表3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学生的人际关系并不算紧张。

表3

3.1 学生与学生之间总体上是友好的。调查发现,85%的学生有知心朋友,与同学相处不好的只有1%,83%的学生没有独来独往,而是与同学结伴而行。

3.2 学生与父母的关系是和睦的。88%的学生是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只有少数学生是和亲属生活的;58%的学生与父母的关系很好,只有2%的学生与父母关系不好;64%的学生回家的感觉是温馨的,27%的学生回家的感觉是高兴的。

3.3 学生与老师的关系是敬而远之。多数学生对老师是“敬而不亲”,学生真正把老师当作知心朋友的少之又少。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敬而亲之?这需要老师放低姿态,用爱心、耐心、信心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努力改善师生关系,使师生关系和谐化。

4 自我评价

从表4可以看出,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是相对客观的。

表4

4.1 自信心不足。调查的学生中,有自信的学生只有29%,61%的学生是不太自信的,不自信的有6%,常常感到自卑的学生有4%。

4.2 情绪不稳定。中职学生,普遍是16~17岁左右的青少年,这个时期的年龄特点是:年轻气盛、情绪波动大、叛逆等,所以,有36%的学生经常发脾气而控制不住自己。

4.3 意志力不坚强。很多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想要改变自己,其中,42%的学生想改变自己的知识,34%的学生想改变自己的努力,23%的学生想改变性格,但因为他们意志力不坚强,缺少决心和恒心,无力改变自己,所以,有的学生是抱着破坛子破碎的态度,得过且过,放任自己,成什么算什么。

4.4 责任意识淡薄。调查发现,27%的学生认为中职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是轻松、随意的,26%的学生认为是无聊空虚、茫然的,只有17%的学生认为是充实的、有意义的。因此,多数中职生认为中职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是随意且无聊的。这说明,很多中职生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是不负责任的,对自己的家庭和社会也缺乏责任感,我行我素,不考虑后果,责任意识淡薄。

4.5 对前途感到渺茫。中职学校的学习,目的是为了以后的就业,但因为很多学生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不勤学不上进,认为大学生都难就业,自己是个中职生,就更难了。因此,很多学生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渺茫,对将来的工作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适合的工作就做,没有适合的工作就“漂”。

综上,中职学校的学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正确认识他们,并给予他们应有的教育,把中职学生培育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让中职学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

第7篇

思想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问题

一、引言实践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建构以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为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实效性,真正的实现“三进”,我们应将灵活多样的实践教学环节融入到其教学中。近些年来,我国的确也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05”方案就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围绕教学目标,制定规划,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这就要求相关的任课老师要认真的去思考,应怎样围绕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去制定相应的教学大纲,合理的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把实践教学与参观、访问、调查、青年志愿者服务,将学科学习与校内外各种活动有机结合,有利于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了解区情、国情。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综合应用在课堂所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去分析、判断、解决社会和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中明确指出:“全面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方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学生的头脑,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引导远远未能达到《意见》中的要求。因此,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变得非常重要。实践教学让学生有一个体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思想由从接受―认可―内化的转变。当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时,就是达到了《意见》中所提出的“进头脑”的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要包括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具体形式有:课题研究、社会调查、参观考察、志愿服务、社团活动、公益活动等。大学生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达到“知行合一”的教学目的,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观去认识、辩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既获得科学文化知识,又可以使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相比教,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更应突出它的趣味性、灵活性、探究性、开放性、方向性、创新性的特点。同时在开展实践教学时,实践教学的内容必须要有针对性、时效性,评价的方法要讲求科学化、合理化。但是在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其效果并不理想,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此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

二、存在问题分析1.教育者的理念高校本科教育长期以培养学术型、研究型人才为目标,通常都忽视了自身存在的不足,在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上都照抄照搬一些名牌的老学校,没有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创新精神,导致“重学术,轻技术,重知而轻行,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轻实践能力的培养”的弊端。并且,这种不合时宜的传统教育方式也很容易走进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死胡同,这种错误的教育理念导致了不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不强、工作适应能力较差、自身的发展潜能不大等现象,甚至部分员工认为这是教师的职责,我们的职责只是管理学生,教育与其无关,而教师则认为我们指教,育是行政人员的事,这就造成了教书育人这一理念的破碎,管理与服务的脱离,使得学校每一个教职工没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质量担负起其该担负的责任。2、好的教学方法还不多,教学方法的改革的力度还不大。教学方法呆板、手段单一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通病,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学过程显得冷漠、权威,僵化死板,没有任何的教学艺术可言。如何依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知识、智力水平和教学任务等情况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感召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研究课题。3、学习者的状态新设置本科院校由于其学术地位、学校声望在全国高校中都排位相对靠后,导致所招学生的素质都普遍低于老牌的综合大学的学术,这些学生一般都是本科最后批次录取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都普遍不强。对于本来基础就不好的大多数学生来说,专业课都不愿意学或者学不好,那对于表面看起来枯燥无昧的政治理论课更不感兴趣了。在大学学习阶段,学生若偏重在理论学习、且提出高要求,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上课睡觉、玩手机、谈恋爱等问题较为严重。加上由于理论学习不理想,实践训练又不到位,造成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从而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对他们的要求。4、教学实施情况(1)理论课内容陈旧 ,严重脱节于现实社会的发展。老师们多数是照本宣科。致使学生普遍感到学习知识过于陈旧、不实用,与现实相脱节。(2)实践教学环节非常薄弱。主要体现在:一是实践课程过于依附理论课程 ,实践学时较少;二是老师担心实践教学过程学生有意外或实践教学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工作量,故大多数的老师都只是简单的布置一些课堂作业甚至连开展都不开展等,这与实践教学的要求相差太远;三是实践内容要求单一,没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等方面的内容;四是虽安排有统一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但绝大多数学生只能利用暑假时间,在家庭所在地,自行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这些活动基本都缺乏有效的指导,随意性强,时效性差;五是各职能部门不配合也是实践教学难以高质量完成的一大制约因素。(3)教龄较长的教师虽然实践经验比较丰富 ,但是对新生事物却了解不多,有的甚至对新生事物带有某种抗拒的态度。而青年教师对新生事物是乐于接受,对理论的掌握也相当丰富,但是他们却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他们虽然大都数学历高,具有硕士、博士学位,但是不少青年教师都是从学校一毕业就直接到高校从教,几乎没有什么基层及实践经验,故教学经验缺乏,职业能力不高等问题尤为突出。

三、结束语高校大学生作为一个流动的知识群体,富有朝气与活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新时期大学生所具有的新特点,要求不断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单纯的政治观念说教和思想意识灌输,已经不能引起大学生对此类课程的兴趣。面临这种状况,怎么样去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可以尝试通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为研究基点,将TQM(全面质量管理)理念与实践教学有机相结合,敦促学校各部门齐心合力共同整合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并想方设法的进一步研究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管理模式,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各种途径,从而充实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内容及其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文学,叶.武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调查报告

[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11).

[2]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与思想政治工作司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贾巨才,孟悌清.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初探

[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8,(1).

[3]百度百科浅析教育理论课程开展性教学探索..

第8篇

症状:

常患——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牙齿疾病,胃肠疾病,眼睛疾病……

常见——注意力不集中,抵抗力差且经常感冒,抗挫折能力较差,逆反心理较强,体质较弱……

常态——缺乏运动,经常玩手机、iPad,学习压力大,躺着看书,长时间上网……

看!这就是中国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

2014年3月,《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对千余名小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了“大检阅”,其中男生占比60.3%,女生占比39.7%;低年级(1~3年级)学生占比56.7%,高年级(4~6年级)学生占比43.3%。

“体检”结果显示,小学生的健康指数为3.59(5分制),体质指数为3.50(5分制)。

“感冒+感冒”=?

如果你只听说过“集体行动”、“集体潜意识”,而没有听说过“集体感冒”,那你要么是out(落伍)了,要么就是身边没有小学生朋友。

就在今年2月底,深圳市南山区蛇口学校小学部的二年级二班停课了。无缘无故就停课3天吗?当然不可能!学校不仅将停课的消息及时通知了学生和家长,而且还立即上报了区教育局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因为学生“集体感冒”了。其实,刚开始,只是班里的几名学生出现了发烧、咳嗽症状,可是没过几天,患感冒的同学就增加到十多位。

去年十一长假刚过,在四川泸州大北街中心小学的六年级三班里,也有10名学生感冒发烧,个别学生的身上还起了疱疹。多名学生出现感冒发烧的症状后,班主任也是马上就向学校反映了情况,学校立即组织医疗工作人员对全校学生进行了体温测量与身体检查。

“对于班主任而言,最担心的就是班里的学生‘集体感冒’,但每年春季3、4月份以及秋季9、10月份的时候,班里往往都会出现一两个同学感冒后,很快发展为六七个学生感冒的情况。这时候,我们就要求助于校医并且上报给学校了。”在天津市一所小学做班主任工作的刘媛告诉记者,“除了怕学生‘集体感冒’外,我还担心那些身体比较弱的学生由感冒引发其他症状。”

刘媛格外关注学生的健康状况,她的儿子也在读小学,去年12月,刘媛整整“头疼”了一个月,因为不仅班里断断续续地总有两三个学生感冒,而且她的儿子李浩也感冒了。“又咳嗽、又发烧的,我都急坏了。”刘媛说,“那段时间,儿子班里的同学也有很多感冒的,所以李浩每次病情刚有些好转,一回到班里上课,很快就又严重了,反反复复、拖拖拉拉的,几乎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才好利索。”

刘媛说,李浩现在上小学二年级,因为从小身体就比较弱,所以只要是到了容易被传染上感冒的时节,不管怎样注意,他都会病上几天。这让刘媛感到很忧虑,她觉得现在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都不太好,而根据她的经验,儿子的身体状况在小学生群体中还属于中等偏下的。

孩子易患感冒,其实不仅仅是刘媛一个人面临的忧虑,在《小康》进行的“2014中国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中,38.4%的小学生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抵抗力差,并且经常感冒。在“小学生最容易患的病症”排行中,排在前两位的也都和“感冒”有关,位列第一的是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紧随其后。

虽然感冒是小学生最常患的病症,但在《小康》调查中,记者却发现很多家长在孩子感冒初期,都会有“束手无策”的感觉,不知道该不该马上带孩子去看病,也说不清楚是应该让孩子打针、吃药,还是应该让孩子像很多成年人那样仅仅用多睡觉、多喝水的方式去对待感冒。

“孩子感冒时,父母要看情况处理。如果症状比较轻,可以不去医院。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分两种,一种是风寒感冒,一种是风热感冒。风寒感冒通常是受凉造成的,可以用一些食疗方法,或者是吃一点治风寒感冒的中药,孩子应该很快就会好转;风热感冒大部分是由饮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表现为嗓子痛、扁桃体大、大便不规律、大便干结、食欲不好、舌苔厚腻,也需要对症治疗。”首都儿科研究所保健科副主任医师李海鹰建议小学生的家长在孩子感冒时,要让孩子多休息、多喝水,保证足够的睡眠,少到密集的公共场所,“是否需要吃药,要看孩子的体质,如果孩子体质好,不吃药也无所谓;要是体质弱,扛是扛不住的。但是,无论孩子体质好与差,若是发烧超过了38.5摄氏度,而且状态不好时,就要去医院。”

民众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李安梅也主张要让孩子在感冒期间多休息、多喝水。据李安梅介绍,在过去,往往孩子一发烧,就认为是有炎症,就给孩子吃消炎药,其实消炎药虽然有抑制细菌的作用,但如果感冒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话,消炎药不仅对感冒毫无用处,而且还会降低孩子的白血球和免疫力,感冒以后反而不容易好。“所以小学生感冒之后,家长最好先观察一下。带孩子验血,看一下血常规,这样就可以判断是细菌性感冒还是病毒性感冒。”李安梅提倡尽量不给孩子吃药,“低烧和嗓子疼都不用吃药。如果扁桃发炎或者化脓、发烧超过38摄氏度,则需要用一些消炎药。”

有些病最爱“缠”着小学生

其实感冒并非只是“缠”着小学生,李安梅说,从疾病角度而言,目前在小学生、中学生甚至大学生群体中,最常患的病症都是感冒。而有些病症,就没有感冒那么“公平”了,它们甚至已经成为了小学生的“职业病”。

谈及小学生的易患病症,李海鹰和李安梅都提到了龋齿——这个医学上的名词,常常被老师和家长们俗称为虫牙、蛀牙。李海鹰告诉记者,龋齿除了是细菌引起的疾病外,它可以继发牙髓炎、根尖周炎和牙槽脓肿。“要注意自身牙齿的保护能力和抗龋能力,包括牙齿的形态,唾液的分泌。其次就是要有良好的刷牙方式和生活习惯。减少吃零食和吃甜食。养成早晚认真刷牙,吃完食物要漱口的好习惯。”李海鹰说。

从事了多年健康管理工作的李安梅还发现,龋齿之所以成为小学生的多发病,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孩子们刷牙不彻底。而刷牙不彻底的危害,其实不仅仅是导致龋齿的发生,还会引起牙周炎、牙龈炎等多种牙齿疾病。

健康专家们的介绍,也印证了《小康》关于“小学生最容易患的病症”的调查结果,牙齿疾病仅次于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排名第三。

关于牙齿,美国科学家有一个让人“惊讶”的发现:刷牙不彻底导致的牙菌斑、牙周炎问题可能加大人们患癌症死亡的风险。虽然癌症与死亡,离小学生们还比较遥远,但不得不重视的问题是,中国的很多小学生还“不会”刷牙。

同济医院曾对170名小学生进行了长达三年的牙齿保健预防干预,结果发现真正会正确刷牙的不到二成。2011年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的调查也发现,不刷牙或者刷牙方法不对是造成学生蛀牙的最主要原因,多达53%的深圳小学生没有养成“天天刷牙,早晚刷牙”的卫生习惯。

遗憾的是,在中国,针对小学生“牙齿保健”的教育尚不完善。而在日本,对于公民的爱牙、护牙教育培养是从孩童时期就开始的,在日本的小学校里,有专门的“牙齿保健”课程,教材多采用漫画形式,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护牙知识。课后,老师还会给学生们布置作业,比如让他们照着镜子画自己的牙齿,等等。

爱牙、护牙为何要从娃娃抓起?在医学界,关于牙齿健康的重要性,还有一种说法是:一口好牙齿是健康的表现,肠胃的好坏也能通过牙齿表现出来。《小康》调查显示,牙齿不健康的小学生,大多也常患有胃肠疾病,在“小学生最容易患的病症”排行中,胃肠疾病排位第四,超过了位居第五位的眼睛疾病。

“暴饮暴食、挑食、吃零食、不吃早餐、常吃麻辣烫等过烫或过辣的刺激性食物,等等因素,都会引发胃肠疾病,因此要格外注意。”李安梅称。

李海鹰则特别关注小学生的近视问题,“以前学生一般都是从中学开始戴眼镜,现在很多学生则是从小学四五年级就开始近视了。”

去年的一则报道称,最新调查表明,我国有4亿多近视患者,其中青少年已成“重灾区”:小学生中近视率在30%以上,中学生达70%,大学生达90%;而2010年的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显示,中国小学生的近视率是22.78%。

三年间,中国小学生的近视率提高了7.22个百分点。去年,一条题为“iPad成儿童视力第一杀手”的微博被转发了上千次,引起了许多家长的关注。“2014中国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亦显示,在“小学生最流行的生活状态”排行中,“经常玩手机、iPad”被排在了第二位,另外分列第四、五、七位的“躺着看书”、“长时间上网”、“边吃饭边看书”,也都算是不健康的用眼习惯。

睡觉的烦恼

和很多每天放学回家就要抱着手机、iPad玩上一阵子的同龄人相比,小学五年级学生王娜显得有些“另类”,在老师和父母眼中,她是个懂事的乖孩子,学习用功、踏实,成绩名列前茅。

“唉,真没想到,我们从没在学习上为她操过心,却要为她睡觉的事情而烦恼。”王娜的母亲无奈地说,王娜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就常常睡不踏实,“刚开始,我和她爸爸以为她是一个人在房间里睡觉害怕,还因此批评过她,可后来发现,她好像并不是害怕,那年暑假我带她出去玩,在酒店里和她住同一个房间,夜里竟然听到她在梦话中说做数学题的事情。再往后我注意观察了一下,她夜里的确是睡得不够踏实,有时候说梦话,有时候会半夜醒来。”

王娜的母亲不明白,为什么一个10岁出头的小孩,竟然还会睡不踏实,“她又不像我们成年人一样,上有老、下有小,还要赚钱养家,烦心事一大堆。”

但事实却并不像王娜的母亲想象的那样,小学生也有心理压力,他们的压力主要来源于课内作业,课外辅导班、补习班、提高班,考试,家长的严格要求等等。

“孩子睡不踏实主要是受到了精神因素的影响。” 北京朝阳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呼吸障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兮恒告诉《小康》记者,“睡眠和心理有着很大的关系,很多孩子上床睡觉时还想着自己作业没写完或是被老师批评等事情,这样就容易睡不踏实。有的孩子白天的精神压力过大,甚至夜间还会出现梦游的现象。”

在成长过程中,究竟有多少小学生面临着睡眠的烦恼?《小康》调查显示,“睡眠不好”在“小学生亚健康的十大表现”排行榜上位列第八;43.6%的小学生“睡得不踏实”;21.6%的小学生“入睡困难”;18.3%的小学生夜里睡觉“打呼噜”;“睡眠质量差”已成为两成小学生的常态;9%的小学生曾患过或正在被“睡眠障碍”所困扰;17.4%的小学生长期“睡眠不足”。

“很多小学生的睡眠时间是不够的,晚睡早起,这是个大问题。”郭兮恒认为。

在“2014中国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中,《小康》专门就孩子的就寝时间和睡眠时长进行了询问。在就寝时间方面,58.2%的小学生通常在21至22点间就寝;20.8%的小学生通常在21点前就寝;17.4%的小学生通常在22至23点间就寝;还有3.6%的小学生通常在23点之后才上床睡觉。在睡眠时长方面,50.3%的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为8到10个小时;44.9%的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为6到8个小时;3.3%的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为10到12个小时;还有1.2%的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还不足6个小时;其余0.3%的小学生每日睡眠时间能够达到12个小时以上。

郭兮恒告诉记者,小学生应该保证每天有至少8个小时的睡觉时间,如果迫不得已,必须要晚睡早起,最好中午能够通过午睡来弥补一些睡眠时间。

按照郭兮恒提出的小学生睡眠时长标准,46.1%的小学生都存在着“睡眠不足”的问题。而《小康》调查却显示,只有17.4%的小学生长期“睡眠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睡眠不足的问题并未引起家长和小学生自己的重视,他们当中的一些人甚至有可能还不知道小学生睡眠时长应该达到的标准。

“孩子身体发育要靠生长激素的释放,而生长激素释放到最高程度的时候是在深睡眠的时间。如果孩子的深睡眠少了,会影响到长身高。另外,做梦的睡眠是促进孩子神经系统发育和智力发育的重要过程,如果孩子做梦睡眠不充分的话,智力会下降,学习成绩也会下降。”郭兮恒呼吁,要为孩子营造一个非常好的睡眠环境,让孩子获得高质量的睡眠,因为这“对我们下一代的影响非常大”。

“小胖墩”和“豆芽菜”的尴尬

在占比为18.3%的夜里睡觉“打呼噜”的那些小学生中,大部分都是“小胖墩”。近些年,在全国各地的很多小学校园里,都出现了“小胖墩”扎堆的现象。2011年9月,第六次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报告出炉,7-22岁城市男生、城市女生、乡村男生、乡村女生肥胖检出率分别为13.33%、5.64%、7.83%、3.78%,数据显示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比2005年分别增加1.94、0.63、2.76、1.15个百分点。去年5月天津市公布的覆盖全市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监测数据结果显示:学生肥胖患病率达20.61%,这个数字在逐年攀升,且小学生高于中学生。今年3月18日的北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报告显示:2009-2010学年到2012-2013学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肥胖率从20.3%增加到21.46%……

在各种各样的关于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报告中,“小胖墩”总是被特别关注,不仅仅因为他们睡觉打鼾,还因为脂肪肝、糖尿病等症状也总是“盯”着他们不放——减肥!减肥!再减肥!从“小胖墩”逆转为“豆芽菜”,就好了吗?当然不是!除了容易患上贫血、营养不良等病症外,“豆芽菜”还和“小胖墩”一样,有个共同的“尴尬”——他们几乎都是“体育特困生”,最害怕上体育课。

在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饮食教育读本》的第一课,就讲述了一个富有启迪性的故事,故事里的“小胖墩”踢足球踢得气喘吁吁,而“豆芽菜”却踢不动。

“过胖、过瘦的学生,在体育课上都会表现得比较吃力,体育课上,老师可以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但是体育考试的标准却只有一个,对他们也不能降低标准。为了帮助他们,很多体育老师都专门组织了‘小胖子锻炼队’,把胖墩们组织到一起锻炼身体,不仅可以帮他们提高体育成绩,还能增强他们的体质,防止他们今后得高血压、脂肪肝等疾病。”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体音美教研室主任、北京市特级教师胡凌燕告诉《小康》记者。

虽然“小胖墩”和“豆芽菜”的体质状况并不代表小学生群体的整体水平,但“2014中国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的调查数据仍然显示:小学生的整体体质水平(体质指数为3.50)差于健康水平(健康指数为3.59)。

《小康》还请小学生的家长们对孩子的健康和体质满意度分别做出了评价,51.6%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身体“比较健康”,11.4%的家长认为孩子的身体“非常健康”;但在评价孩子的体质状况时,只有41.9%的家长给出了“比较好”的评价,7.5%的家长给出了“非常好”的评价——这两个数字均低于前两个数字。

健康的人,却不一定拥有好体质吗?天津体育学院教授、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质研究分会委员谭思洁告诉《小康》记者,体质更强调身体活动能力、身体素质和机能水平,“人们一般认为没什么疾病,就达到健康的水平了,但是体质好还要求身体活动能力强、身体适应能力强、身体机能水平高,能够承担更多的运动量,能够承担更大的体力活动。”

如何才能提高小学生的体质?谭思洁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小学生应该每天坚持半小时以上的、全面的身体锻炼,包括有氧运动,包括肌肉力量练习,包括灵敏和柔韧性练习,这样就可以了。

生命在于运动,体质在于锻炼。

但,与此相矛盾的是:55.2%的小学生已经养成了“缺乏运动”的坏习惯。

(感谢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吕庆喆提供的支持。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研究员王知凡、《小康》记者尤蕾对本文亦有贡献)

(连接)

男生女生的“不一样”

1.在亚健康的表现里,男生的抗挫折能力比女生更差,女生的逆反心理比男生更强;男生更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女生更容易烦恼;男生的睡眠不如女生好,女生的心算能力不如男生好。

第9篇

【关键词】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商务英语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案

一、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商务英语成为当今社会对外经济合作和商务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这也对英语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既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又懂得一定商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成了时代的需要。因此,近年来国刃矶喔咝<案咧把校都设置了商务英语的课程。我校也不例外,于2014年新增了商务英语专业。

虽然商务英语教学理论已受到国内教育研究者的关注,但商务英语作为新兴专业,缺少从学生认知角度探索的研究。加之我校外国语学院开设商务英语专业仅有两年的时间,教学经验尚不丰富,教学效果尚不理想,学生不免对自己的专业和未来感到迷茫和窘迫。尽管外国语学院师资强大、人才济济,但种种挑战迫使我们不得不加快对我校商务英语教学的探索和研究。只有尽快找出确切的问题才可以有的放矢、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这对提高我校商务英语教学水平和专业未来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内容。为了了解本校当前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师生访谈、教学观摩三种途径对我校商务英语专业一、二年级师生进行调查,主要从学生需求、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模式、师资队伍、教学评估等方面来探析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现状。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发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校的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和实践课程以及师资力量等方面存在问题,进而基于实际和借鉴省内外高校行之有效的商务教学方法,提出可行性建议。

2.研究步骤。

(1)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实际设计调查问卷,并结合师生反馈意见修改及完善问卷。

(2)调查问卷,调查研究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大一、大二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及建议,实发79份,回收75份,有效问卷73份。

(3)采用实地观察法和访谈调查法,对我校商务英语专业老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查研究。

(4)实地走访研究省内外几所高校商务英语教学实况,如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考察方式等。

(5)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撰写调查报告。并通过和其他高校的商务英语教学相比较,分析我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三、研究结果和讨论

1.学生需求。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英语水平的层次不同,学生选择该专业的原因和自身需求都是不尽相同的,因此每个学校都不能照搬其他高校固有的教学模式,只有从本校生源角度出发,做到因材施教,充分考虑学生心理,才能使教学有教可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真正实现学生利益最大化。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我校大一大二学生对我校商务英语教学的一些认识,如图1、图2所示。

图1 对所学的商务英语专业是否感兴趣

图2 对本校的商务英语教学质量是否满意

图1显示,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对所学的商务英语专业较感兴趣,小部分人表示不太感兴趣,这反映了我校学生对本课程具有较强的自我需求。然而,从图2可以看出,对于我校当前的教学质量,却有50%的人表示不太满意。这和我校刚刚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现实密切相关,因此,探索和研究我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必要性显而易见。

2.课程设置。我校商务英语专业,专业课开设课程主要有: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综合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西方经济学、国际商法、电子商务、第二外语、跨过合资企业等。

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我校大一大二学生对我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一些认识,如图3、图4所示。

从图3可知,超过一半的学生认为我校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不够全面合理,我们通过课下的采访中得知,同学们认为课程不合理的原因如图4所示:实践课太少、专业课课时量太少、课程种类不丰富等。其中,实践课太少和课程种类不丰富是主要原因。近一半的同学认为商务英语应当多增加一些实践类课程,而非传统的语言课程。与此同时,任课教师在访谈中提到自己的教学模式时,都认为自己比较注重实践,但由于教学考核的限制,无法施展过多实践的教学内容,有部分教师建议学校能给教师多一点自,改变考核方式。

3.教学模式。我校商务英语专业课授课地点大多在多媒体教室,硬件设施较好。通过随堂听课以及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上课采用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很少教师使用以小组讨论为主的自主学习模式。课堂上,即使是传统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内容仍然很丰富,如补充阅读最新国内外英文新闻,播放国外影视视频,口语对话练习、小组讨论及商务英语写作等形式巩固强化课堂所学的知识。学生在课堂上遇到比较简单有趣的练习会积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而对于一些比较陌生的话题则会出现反应较少,对话练习不够积极认真,上课容易开小差的现象。

图5和图6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商务英语课堂效率较高,但也有许多同学认为课堂存在低效能的现象。通过与学生的访谈中得知,对于教师的教学模式,大多数人表示可以理解。结合与我校多名学生的交流,分析造成课堂低效能的原因可能是:虽然任课老师比较注重增加课堂互动性,但有时老师提的问题太过晦涩难懂,师生间的互动则比较生硬,学生显得很被动;部分学生虽然对于这门课有较强的学习需求,但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持之以恒的学习自律性,所以造成课堂效率差强人意的局面;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总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教师授课不够生动有趣,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4.师资队伍。商务英语是我校新增的专业,而目前教授商务英语专业课的任课教师绝大多数专业背景都是英语语言文学,师资比较匮乏。@些任课教师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丰富的语言教学经验,后由于教学需要从师范英语教学转为商务英语教学。由于专业背景的不足,我校很多商务英语的授课教师在教学时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以讲授教材为主,缺乏具有应用性和实践性的商务英语语境化设计的教学内容。

通过采访几位任课老师,我们得知虽然他们专业知识不足,但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自学与商务英语专业相关的知识,努力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同时,任课教师在访谈中提到希望自己在专业方面还能有进一步的提升,并希望学校能予以支持。

5.考评方式。我校商务英语的考评方式是采用平时成绩、随堂作业、期末考试相结合的综合测评方式,测评的主要方式为笔试,口试及其他形式的测评较少。通过调查得知,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结合的考评方式广受我校师生好评。但是商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门用途英语,因此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考核基础语言知识外,应该侧重于考核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我校师生一致认为我校当前的考评方式太过单一,应当由单一的笔试改成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

四、建议

通过上述研究分析,我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后期笔者实地走访了省内外几所商务英语开展得较好、极具教学经验的高校,通过对比研究,借鉴分析,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对学生的敦促和管理。我校绝大多数学生对所学的商务英语专业还是比较感兴趣的,但只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并不能保证学生一定能够认真学习该门课程。通过访谈,了解到我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较为薄弱,大部分学生自制力不强,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建议学校在学生入学时多开展一些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训,如大一设置晚自习,使其尽快适应大学以自主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同时任课老师也可以通过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丰富多种考核方式等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2.增设一些实践性课程。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是上世纪六十年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蔡基刚强调了ESP教学的重要性“随着我国和国际交往的口益扩大,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一体化、文化多元化时代的到来,随着我国大学的进校新生的英语整体水平的提高,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方向”。而对于商务英语教学环境问题,王菊芬提到“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缺少实践机会,重视理论忽视实践,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得不到提高。”商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由于各院校教学器材缺乏,教辅手段落后及任课教师对课程实践性认识程度的浅薄,大部分的商务模拟实践都是在课堂内进行,模拟环境不真实,导致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商务英语知识,达不到学以致用。这也是我校商务英语教学科学发展的瓶颈,需要尽快得到正确认识并解决。

由于商务英语专业的特殊性,商务英语的案例分析课程就会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校可尝试聘请一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定期来开展有关实践的讲座。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甚至可以聘请一些富有经验的外企人员作为我校的兼职教师,通过真实的实践指导充分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了降低成本,也可通过一些网络媒体平台来观摩实际的商务情境,让学生熟悉真实的商务世界。

3.改善传统教学方式。目前来说,我校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相对单一、陈旧。尽管我校教师潜心教学,尽心尽力授课,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所处的社会变得太过浮躁,大学课堂也不例外,学生一旦认为教师授课不够生动有趣时,走神、玩手机便是随处可见,因此错过了学习的知识输入,导致课堂效率低下。但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必然是枯燥无聊的,很少有老师能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当成相声绘声绘色地讲给学生听,同时,大学老师定然是不能像高中老师那样对开小差的学生“严防死守”的。那么究竟该如何拯救课堂低效能的问题呢?

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商务英语专业作为当今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人才的专业之一,更应结合最新的信息技术创新教育理念,积极改革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蓬勃发展,为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正是一个适合我校商务英语改革的良策。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课堂,知识的传授是学生在上课前通过观看授课视频(视频可由任课老师录制,也可直接观看网络优秀视频)来完成,知识的接收和内化则是在课堂内通过学生与老师、同伴共同讨论、交流来实现。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获得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通过人际协作活动实现意义构建的过程。在这一颠倒的过程中,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发生了变化。课堂上不再是枯燥的知识传授,而是初步学习后的有效反馈和激烈讨论,这就大大增强了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有效互动,也有利于学生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众多研究调查表明,合理实施翻转课堂可在不额外增加课时量的前提下,大大提升教学效果。

4.完善教学考核系统。围绕商务英语教学改革,考核评价的方式也要相应改变。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除了考核基础语言知识外,更应侧重于考核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实践能力。只有完善教学考核系统,由以往的单一笔试改成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才能真正使教学和考评成为学生就业和发展的绿色通道。对此笔者建议如下:

(1)商务英语专业应建立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两类证书并举的考核评估制度,鼓励学生参与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如《全国国际商务单证考试》、《剑桥商务英语考试》、《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考试》等,把考评学生专业技术操作能力作为核心内容,把“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纳入教学管理中。(2)我校商务英语教学考核应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方式的多元立体考核模式。只有使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评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5.扩大师资力量。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绝大多数的教师是师范出身,其本科或研究生专业多为英语语言文学,尽管他们教学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但缺乏商务环境下教学的专业技能知识,无疑会使得他们的教学内容存在一定缺失,不够商务化。建议学校有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多聘请商务专业毕业的教师,为我校商务英语教学注入新的血液,或者给予我校现有的商务英语教师安排更多外出学习和培训专业技能知识的机会。同时教师本身也应结合现有的条件和学生水平,加自身的专业素养,力求自我提升,多样化教学,注重因材施教,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

此外,通过研究调查表明,各大高校的商务英语专业均配有外教,通过采访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们纷纷表示希望学校有条件的话能实施外教教学,使其提高英语口语和提升学习兴趣。

五、结语

本文以我校商务英语专业的大一大二师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商务英语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及其分析,结果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有待提高,学校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和实践课程方面有待改革,本校授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也需大力加强。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可行性建议,希望能对我校商务英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吴骏杰.国内二语教学研究中口语修正式反馈研究述评[J].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2):114-119.

[2]蔡基刚.ESP与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发展方向[J].外语界,2004, (2):22-28.

[3]王菊芬.商务英语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6).

[4]吕天春.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东北师范大学,2012.

[5]门博良.多模态理论在商务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6):118-119.

[6]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 年)[EB/OL].http///zong_he_870/20120330/t20120330_760603_3.shtml,2012-05-06.

[7]李娜.《商务英语翻译》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与研究[J].高教学刊,2016,(24):92-95.

[8]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

[9]李艺倩.商务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改革对策[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2):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