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6 05:07:0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土木施工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1土木工程新型预应力施工技术创新土木工程施工预应力施工技术要建立在科学发展的体系之下,实现传统预应力向现代化预应力转变。在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内部会涉及到预应力放置问题。一些工程建设跨度较大、结构较为复杂采用的预应力筋就显得特别的重要,新型预应力施工技术就是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创新。预应力创新主要体现在体外预应力有无粘结体,这种结构方式在施工建设中是一项重要问题,对施工建设的开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有粘结体的体系中,其预应力生成的摩擦程度比较低,造成的损失很小。而无粘结体的体系所使用的是单根张拉技术,其操作起来也相当容易,同时摩擦造成的损失也不大。
2强化信息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传统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不适应现代土木工程施工,为了能够满足现代化发展要求,有效的提升土木工程施工的效率,要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合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这样能够提升土木工程施工质量。选择专业的网络人才对土木工程施工进行系统化分析研究,强化施工人员专业文化素质,使其成为施工建设主要力量。在现代技术影响下实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智能化发展,只有在现代技术影响下才能够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发展高度。
3完善管理体制实现技术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要在完善的管理体制下才能够实现,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能够促进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实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不断创新发展。科学管理方式能够促进施工技术的完善。在专业知识指导下,实现对土木工程深基坑技术研究创新。深基坑支挡技术,可以逐步建立起桩与锚、支挡与承重的一体化结构体系。在传统施工过程中这种施工方式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施工效率较低,但是通过技术的创新能够改善这种情况,提升施工效率,强化施工质量,并且能够减少施工投入的成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发展。
4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设计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这种情况主要表现在施工技术设计阶段。施工设计人员要根据施工特点提升对施工设备、材料、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具体施工情况,使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能够满足施工现场的要求。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影响,使施工现场荷载等方面受到限制,针对这种情况施工人员要克服施工现场的限制,实现施工技术的创新发展,并且在实际应用中更好的突破现有施工技术,实现深坑支挡技术和预应力技术创新。
5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深基坑支挡技术创新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使房屋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高层建筑抗震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地下空间的利用情况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深基坑支挡技术在新时期发展过程中有了明显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桩锚支挡体系的应用。施工建设过程中地质条件较差通常采用预应力锚杆和灌注桩体系。同时也可以制定针对地下水位上下的不同类型图层宜采用引进的套管水冲法成锚技术。土木工程施工中,许多临时支挡的加固桩或地下支撑墙或永久性的支挡桩或支挡柱可以实施支挡与承重一体化支挡技术方案,一体化的承重与支挡系统既能够满足支挡的需要和承重要求,提升施工建设的速度,使施工建设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土木工程施工的支挡技术中,旋挖施工工艺在管控灌注桩施工中也是较为科学合理的技术创新方案,但在利用旋挖灌柱桩施工中必须保证成孔质量,较少施工质量中的不利影响因素。
6新型预应力技术在土工工程施工技术中的创新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中预应力施工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施工方法。主要表现为体外应力,是一种预应力筋布置在混凝土截面外的预应力。与传统的布置于构件截面内的预应力筋,所提供的有粘结或者无粘结预应力相对应。体外预应力在大跨度土木工程和预应力混凝土道桥施工和特种结构施工中有一定程度的应用。其中粘接体外预应力是体外预应力应用中的典范之一。这种预应力主要作用在管道结构外,这样产生的预应力摩擦相对较小,有利于后期进行施工维护。管道在铺设过程中能够更好的进行控制,无粘接力体外预应力体系也是应用较多的体外预应力施工方式,无粘接力体外预应力施工操作相对较为简单,单根无粘接摩擦损失相当小,体外预应力比传统的预应力施工更加科学合理,产生的经济效益更好。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新趋势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科技化发展建筑行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发展。在土木工程施工建设中工程造价影响着施工建设的开展,并且能够推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发展研究,是技术提升的重要保障。利用科学技术能够提升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智能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的投入,实现多元化渗透提升土木工程施工效率。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自动化发展科学技术的提升促进了建筑行业自动化发展,实现了传统流水线建筑向标准化、工厂化的转变,优化了传统生产方式。建筑构件到外部脚手架等都可以由工业生产完成,标准化的实施带来建筑的高效率,为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
1.1裂缝问题
混凝土时一种由不同材料组成的非均质体,外部载荷和环境的影响会引起内部产生的初始应力,内部转移,扩散等复杂的现象,因此,混凝土在施工时会出现裂缝问题。大体积混凝土的特点是混凝土浇筑面和浇筑量很大,混凝土浇筑完毕时由于水泥水化热的影响会使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在很短时间内达到最大,这时,如果混凝土内外温差超过25℃,那么在升温和降温阶段就容易发生表面裂缝和收缩裂缝。裂纹按照深度不同可分为表面裂纹和深度裂纹。表面裂纹一般危害较小,深度裂纹的危害相对来说危害就比较大,有时可能会破坏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根据其他方面,裂缝的原因可分为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地基变化引起的裂缝、设计原因引起的裂缝、钢筋锈蚀引起的裂缝、施工工艺的优劣引起的裂缝等。大体积混凝土产生的裂缝一般为温度原因产生的裂缝,一方面是由于混凝土内部的原因: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水泥水化热导致混凝土内部温度很高,党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气温相差较大时就会产生温度收缩裂缝。混凝土的膨胀系数为每摄氏度0.00001,温度每变化10℃,混凝土会产生0.01%的先膨胀或收缩。另外如果混凝土被约束变形,在结构中会产生应力,混凝土具有抗拉强度即温度裂缝性能,当应力超过混凝土的这种性能时,地基就会变形产生裂缝。由于地基不均匀的沉降的垂直或水平方向的位移产生了额外的应力结构,除了混凝土结构的抗张强度,从而导致结构开裂。为了防止钢筋锈蚀,应根据规范控制裂缝宽度进行设计,采用适当的保护层厚度。还有施工工艺的优劣引起的裂缝,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施工工艺部规范,在后期使用中产生裂缝的可能性会增大。
1.2大体积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其他问题
首先,在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和振捣过程中,应保证在每一处混凝土初凝以前就被上了一层新的混凝土覆盖并振捣完毕,而且还应考虑结构的大小、钢筋疏密、预埋管道和地脚螺栓的留设、混凝土供应情况以及水化热等因素的影响。其次,在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阶段,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内外温差,这就要求应注意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以此来促进混凝土强度的正常发展和防止产生混凝土裂缝并阻止其发展。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不仅要满足强度增长的需要,还要通过控制伤工的温度来防止因温度变形引起混凝土的开裂。最后,大体积混凝土在拆模时,混凝土的温差不得超过20℃。
2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分析
2.1混凝土自身收缩的影响
混凝土收缩现象就是其在空气中硬结时体积较小的现象。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混凝土的这种变形受到外部约束时,将在混凝土中产生拉应力,导致混凝土开裂。在硬结初期主要是水泥石水化凝固硬结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后期主要是混凝土内部自由水分的蒸发而引起的收缩变形。
2.2水泥水化热的影响
在水泥的水化过程中(主要是浇筑后的5-7天左右),水泥会放出大量的热,由于混凝土内外表面的散热条件不尽相同,因此混凝土中心的温度很高,而外部温度不高,这就导致了混凝土内外的温度梯度,内部产生压应力,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混凝土表面就会产生裂缝。
2.3混凝土材料的影响
混凝土的裂缝主要是受本身的收缩受到的约束而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抗拉强度而产生的。混凝土本身的收缩由其自身材料所控制,混凝土的材料包括泥土和水、砂石、外加剂和掺合料等。混凝土的收缩值和强度值因水泥种类和水泥的用量不同而不同,我们所关注的水泥细度问题中,水泥越细混凝土就越容易裂缝。砂石的含量越高混凝土也越容易裂缝,这是因为骨料表面所带的泥份阻碍了骨料和水泥浆之间的粘结程度,弱化了界面结构,因而导致了混凝土抗拉强度的降低。另外实验结果表明,掺加化学外加剂的混凝土的干缩值较大,且不同的化学外加剂对混凝土的干缩值影响不同。此外,结构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一些因素也对大体积混凝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3对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问题的处理措施
混凝土的裂缝问题直接决定了施工效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所以裂缝问题的解决在施工工程中相当重要,但是它又是施工过程中避免不了的土木工程现象,不过对其进行处理的办法还是有的。
3.1恰当选择原料
在骨料的选择上,可按照施工条件,尽量选择大粒径的中粗砂、有良好级配的石子。这样既可以减少用水量,也可减少相应的水泥用量和混凝土的收缩和泌水现象。对于水泥的选择,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是水泥化过程中释放了大量的热。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尽量使用低热或者中热的水泥,并尽可能地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温度的上升,提高混凝土硬结后的体积稳定性。还可以通过适当增加活性细掺料代替水泥来保证减少水泥用量后混凝土的强度和坍塌度不受损失。在掺加外加料和外加剂方面,适当掺加粉煤灰可减少水泥用量,从而降低水化热,但掺加量不可大于掺加适量的减水剂,这样可有效增加混凝土的流动性,且能提高水泥的水化率,增强混凝土的强度,从而降低水化热,明显延缓水化热的释放速度。
3.2防止水泥热化
水泥热化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问题,因此,需对水泥热化进行防止,比如,精心设计配合比;增配构造设计,提高抗裂性能等。
3.3施工质量的控制措施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上,原材料环节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首先要对水泥进行编号,其次要对粗骨料和细骨料中的颗粒含量进行严格的级配,最后就是要对一些外加剂和骨料含水量等多加注意。认真做好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层面的工作,对实际问题要认真分析,适当调整各种材料的配比技术,应和具体的施工设备的变化而改变具体的施工措施。
4总结
论文摘要:案例教学法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中,要经过案例的引入准备、分析讨论、归纳总结等教学过程。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突出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深刻的启发性,过程的动态性。案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智力开发及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将采集到的教学和工程实践中的真实事例加以典型化处理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教学案例,组织学生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中,采用案例教学能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开拓,提高了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
一、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传统教学方法
土木工程施工课涉及施工技术专业知识面广,而且量多,许多技术性的东西,如涉及到施工工艺的流程,施工机械的性能和操作过程,施工器具的构造和工作状态,施工技术应用的运行过程等实际操作的内容,课堂教学内容繁杂,没有规律可循更难以用一条主线相连,跳跃性大,从而导致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不深,容易出现前面学、后面忘的情况。
《土木工程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工程管理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和社会性,与工程实践联系紧密,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土木工程施工中很多技术问题的解决、施工方案的优选和管理制度的拟定,均需紧密结合工程特点和社会环境,集政治、经济、技术、管理、法律法规于一体,涉及到有关学科的综合运用和各种矛盾的综合处理。要求学生掌握土木工程各主要工种的施工工艺,掌握施工方案拟定的基本方法,具有分析和处理各种施工技术问题的能力。因此,如何将所学的内容与实际工程联系起来,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方法,成为该课程教学成败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粉笔+黑板”仍是目前许多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这种传统的方法相对来说,教学环境一成不变,教学手段呆板枯燥,课时效率低。在教学活动中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先修了力学、地基基础、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测量学及房屋建筑学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对各施工工艺过程的了解来合理选用施工方案,分析、解决土木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很难解决以上问题,也是无法满足现代教学要求。
二、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案例教学的步骤
1.案例的引入及准备。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和教学进度的要求引入教学案例,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本教学材料,将学习者引入工程实践的情境中。教学案例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蕴涵工程实践的理论、原则与原理和方法;要具有新颖性、讲究时效性、背景要清晰等特征。在完成理论课的讲解后,教师将相关案例发给学生,给学生较充足的课外时间准备相关的材料。
2.案例分析讨论。案例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学生通过分析案例,找出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问题的各种可能性,并根据案例中提供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判断,做出决策。案例分析的过程是学生或师生间讨论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在讨论过程中启发引导。
例1.某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选择(具体案例材料略)。案例涉及的问题很多,在选用施工浇筑方案时,要根据已知工程特点、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从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以确保施工方案在技术上可行,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在经济上合理,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并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从中选择最佳的方案。
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进行详细的资料搜集和准备。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先将各种可能性的方案尽可能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案例中提供的有关信息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讨论。
例2、某基础工程施工时人工降水方案的选择。教师给出该工程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基础结构的某些参数,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的人工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进行分析。合理选用人工降水方案。此题就要求学生弄懂并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工程条件查阅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相关的文献、资料来进行方案选择。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在讨论与争辩中进行。学生充当主角、中心与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角色是指导者和推动者,其角色定位是要领导案例教学的全过程。课堂上教师要领导案例讨论过程,不仅要引导学生去思考,去争辩,做出决策和选择,解决案例中的特定问题,进而从案例中获得某种经历和感悟,而且要引导学生探寻特定案例情景复杂性的过程及其背后隐含的各种因素和发展变化的多种可能性。
3.案例归纳总结。案例讨论后要做简短归纳总结,从案例讨论中引申出一定的结论,为后续的课堂理论教学提供准备。教师在总结过程中,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讨论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但不宜对错误的观点简单地否定,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讨论结果可以是多元化。在总结中,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讨论的内容,提示后续案例,达到突出教学重点,回归教学目的。
三、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1.突出实践性。学生对未来的工作和社会角色充满了向往和好奇,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未来工作,深入案例、体验案例角色,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学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增强,教学效果十分理想。
2.较强的综合性。案例教学的综合性首先表现在案例较之一般的举例内涵丰富;其次是案例的分析、解决过程也较为复杂,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下转第130页)(上接第128页)且应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之能力。案例教学的实施,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灵活的技巧来处理。
3.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
4.过程的动态性。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必须对案例材料,进行认真分析和思考,讲出自己的思考和结论,并与他人展开争辩。学生是教学的主角,既可以从自己和他人的正确决策和选择中学习,也可以从出现的错误中学习,即从模拟的决策过程中得到训练,增长才干。通过这样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不再是书本上的教条,而是活的知识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四、案例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1.案例教学不是举例。虽然案例教学和举例教学都要通过一定的事例来说明一定的道理,都是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服务的。但这两者是有区别的:第一,在教学中地位不同,案例在案例教学中占中心地位,如运用知识、培养能力等教学任务;而举例在一般教学活动中则居次要地位。第二,目的不同,案例教学是把学生放在实际的环境中,让其通过对周围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交流,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举例是使一个较难理解的理论通俗易懂。第三,二者的进行主体不同,案例教学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学习、锻炼能力的一种手段,学生属于主要地位;而举例则是辅助教师说明问题的一种手段,教师属于主要地位。第四,涵盖的范围不同,前者涵盖面更为广泛和有效,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典型性、启发性;后者不一定有这些特点。
2.案例教学应该和其它教学方法并举。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案例教学所采用的只是一个个具体的孤立的实际工程,不能代替系统理论学习。而且案例教学也并不排斥和限制其他教学方法的同时使用。除了案例教学外还有问题式教学、情境式教学、随机访问教学、发现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教学等等;但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缺点和特定的适用条件,没有一种是完美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教学方法。教师要根据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常常应多种方法集成并用,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恰当地运用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资源,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3.案例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案例教学并不单纯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实际上是以教学内容的变化为前提条件的。案例教学也并不单纯是一种教授法,它实际上也是以学生行为的转变为前提条件的。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案例教学过程,案例教学的目的才能得以实现。如果学生仍然热衷于自己先前被动学习的角色,把自己置身于教学过程之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案例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
五、结束语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启发学生研究实际问题,注重学生智力开发及能力培养的现代开放式教学方法,它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点。在《土木工程施工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知识的掌握。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汤小凝.浅谈土木工程施工技术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J].山西建筑,2007(7)
关键词:交通运输;公路桥梁;沉降;施工技术
桥台跳车是在公路上是一种常见现象,这不仅会影响到人们生命和财产的安全,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形象,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公路桥梁的路基发生沉降,导致路面不够平顺,因此一定要保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从而有效避免沉降现象的发生。
一、差异沉降的概述
差异沉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不均匀沉降,是反映土木工程结构地基的便性特征的重要指标。如果差异沉降过大,就会使相应的上部结构产生额外的应力;当超过一定限度时,将会产生裂缝倾斜甚至破坏。一个差异沉降的著名案例就是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二、公路桥梁沉降段的施工机理
(一)路堤变形的施工机理
在公路桥梁中很容易发生路堤变形。目前在公路桥梁施工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使用普通的粘性土对路堤进行填土,由于我国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比较落后,很难对背台进行有效的压实,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以及气候温度也会对背台压实的密度以及强度造成影响,同时土体含水量的降低会加大公路桥梁沉降的程度。沉降路段路堤的密度以及强度会受到车辆的重量和自身重量的影响,当重量逐渐增多的时候,其密度和强度也会逐渐的提高,因此需要不断的对路堤进行填土,从而有效的控制沉降路段的质量。在对路堤进行填土的时候,其粘性土的材质是不一样的,随着通过车辆的逐渐增多,土体的弹塑性也会逐渐的增强,这会导致路堤变形程度逐渐变大。
(二)台背地基的变形机理
桥梁地基变形属于最常见的现象,沟壑区为多发地段。地基变形的成因复杂,含水量过多、地基的强度不够、土壤空隙太大等,都可引起地基变形。桥梁路堤填筑时应较其它路段高出5厘米到10厘米,高出部分在行车附加应力下会下降。地基的下降使得蛎嬗氲孛娉制剑这样可以保证行车的安全畅通。在填土过程中绝对不允许容量相等,以避免发生地基沉降变形现象。
三、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设计
(一)公路桥梁的注浆设计
注浆设计主要指在液压、气压等原理的效果下将注浆液通过注浆管注入到所施工的桥梁的地层中,通过填充、渗透等方式将土体颗粒或者是岩石裂缝中的空气和水分排挤出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人工控制后、注入的浆液就可以将原来松散的土粒颗粒以及裂缝粘结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一个强度大以及防水性能好等诸多优势的“结石体”。要保证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质量,就必须采取科学的手段对施工设计进行优化,压力注浆就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方法。在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内侧注浆孔与建筑物轴线之间的距离,对外侧进行注浆时,需要采取倾斜的方式,从而保证注浆效果。其他工程应按施工实际情况采取适当措施。施工过程中进行开孔工作时,其墙体必须要有所倾斜,同时其中大部分都是直成孔。如果在施工中采用跳孔间隔的方法,其不仅会增加桥梁结构的渗透能力,还会对钻孔起到清理的作用。对公路桥梁的注浆优化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控制钻探水的压力,还能加快地基下沉的速度,同时要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找到科学的技术手段,从而保证施工顺利进行。
(二)有效控制注浆的深度
在注浆完成之后,要对其进行相应的检查,检查其是否按设计要求进行注浆,当发现问题时要对其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保证注浆的质量。在上述工作完成之后,还要往成孔里面下管,并且要将其连接到地面,在浆管筛孔处留出4m的地方,同时不允许对这个地方做钻孔的处理。接下来相关部门要对注浆效果进行抽样检测,随机抽取几个注浆管,并且要按照相应的要求以及施工的工序对其进行检验,从而有效的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同时有效保证公路桥梁路基路面的质量。在检查完成之后,还要做封孔的处理,并且要对公路桥梁沉降情况作全面的调查,从而使工程的质量得到保障。
四、公路桥梁沉降段路基路面的施工技术
(一)搭板的设置
为了克服桥头跳车的弊病,采用桥头搭板是目前国内常用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搭板不能独立的工作,它必须与其周围的结构、土工体和填料进行优化组合,才能获得最佳的效果。以搭板为中心,联合起周围的物体,可称为搭板体系。搭板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一般情况下尽量采用就地整体现浇的施工方案,以确保其余基础的紧密连结。搭板尾端是否设置枕梁,从理论分析和实际效果看,还没有明确的结论,设置或不设置枕梁各有利弊,目前工程界认识不一致。
(二)地基的处理
地基的有效处理可以提高公路的承载能力,同时选择好的地基可以对地基原有的一些优良性加以改善,从而降低因沉降出现的公路变形。在修筑高速公路路堤时,经常会遇到较厚的软土层地基,并且还要向其中添加材料,这就会使软土层地基发生变动,并且基桩的压力也会随之增大,严重的话会阻碍桥台的运转。这些情况都会严重的影响支座和伸缩缝,甚至会造成桥面的断裂,因此必须要减少回填的材料,同时还要提高地基刚度,从而保证桥台的正常运转。当桥台出现不正常位移情况的时候,还可以利用地基的侧向流动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公路桥梁建设的过程中,有些地段会出现沟壑,沟壑地段存在很多的特点,例如:土壤空隙比较大、含水量较多等,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将其与粘土层做换土的工作,两者有效的结合还能增强土壤的强度。在换土的过程中,对深度是有一定要求的,因此必须要对软土层的厚度做系统的测量,从而保证换土深度的准确性。对于粘土层的施工比较简单,在开挖之前就可以对其做翻晒的工作,换土的最佳深度会受到填土高度的影响。
(三)台背的填筑方式
台背回填是指结构物完成后,用符合要求的材料分层填筑结构与路基之间的遗留部分。在公路桥梁投入使用后,桥梁与路段之间路堤的不均匀沉降是最常见的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行车荷载对路面的压缩变形、地基沉降以及路基的自身变形等等。路堤不均匀沉降也并不全是因为路面变形所造成的,并且路面变形对于车辆行驶并没有太大的影响。致使路堤的不均匀沉降通常都是台背填筑材料的原因,如果台背的填筑均选用轻型材料,那么路堤的沉降现象会得到更好的改善。轻型材料不仅可以改善路堤的不均匀沉降,还可以使地基的压缩变形得到很好的控制,从而减轻地基的变形程度。同时轻型的台背填筑材料被压实压密后模量同样也可以得到提高,被压实压密的轻型材料还可以更好的缓解因反复荷载所造成的地基变形。
结语:
随着交通事故的逐渐增多,国家越来越重视公路桥梁的施工质量,以及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对于公路桥梁的路基路面而言,沉降现象会给其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路基沉降已经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我国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相应的技术分析,提高施工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并且要保证施工技术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解决路基沉降的现象,从而有效的提高公路桥梁工程质量和使用效果,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促进我国交通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静,蔺媛媛,李改灵.震后公路桥梁灾损模式与评估保障[A].第六届全国防震减灾工程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地震工程青年学者研讨会论文集(Ⅱ)[C].2012.
[2] 纪翠娜,郭兰英,张仲宏.超载超限运输车辆对公路使用寿命的影响分析[A].全国城市公路学会第十五届(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3] 沈吉,崔彩云,王建平.GIS技术在公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研究[A].第九届建筑业企业信息化应用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0.
[4] 周志坚.重载交通对水泥砼路面板底路基工作区深度分析[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
[5] 苍晓林.对超限车辆毁坏公路桥梁情况的调查[A].2011年自然科W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1.
[6] 朱劲松,王诗青,赵君黎,张杰.公路桥梁工程安全风险识别的综合法研究[A].第全国桥梁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0.
[7] 王宏畅,李国芬,高敏杰,侯彦明.“路基路面施工与管理”课程教学实践[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
关键词:施工技术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主体;材料控制措施图纸会审工作
随着我国城市化不断发展,建筑工程市场需求逐年增大,建筑行业的竞争愈演愈烈。建筑工程施工是一项系统且复杂的生产活动,涉及到了施工技术与方法、施工资源调配方式、安全监管等各个方面。由此可见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题。本文由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方面入手,从研究施工图纸审核到进度管理再到技术管理,逐层深入由浅入深的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有效与全面的管理。强调建筑施工能够依照实际情况协调好施工环境、技术管理、材料管理、人员管理等各方面的要素。通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做到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责任明确、资源调配调整及时、安全生产监管严谨、采取措施准确到位。使得建筑施工能够达到成本低、效率高、工期短、质量好的目标。从而为我国建筑工程提供有效地施工技术保障。
1.实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限于对施工技术方面进行控制欲管理,而是能够按照国家出台的有关方针及政策,利用系统科学的技术管理体系与方法,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组织、资源调配、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涉及到人力、物力以及各种生产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起到了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计划与决策、控制与调节的作用。促使建筑施工技术与生产工期、成本、质量、安全达到辩证统一的目的。所以可以讲实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必要性总结为“三个有利于”。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施工团队的工程特点与技术优势,选取较为适宜的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真正地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质量,通过质量监管、材料选取、资料分析等管理手段达到最优的施工效果,提高施工质量;有利于施工资源配置优化。通过人员组织、资源调配、技术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节能降耗。所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施工任务的重要保障以及必要条件。应当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以达到施工预期任务。
2.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出现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国建筑领域已经逐渐重视了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出台了许多相关法律法规,如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建筑设备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等等。但是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仍然出现一些问题。根据长期工作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①施工技术管理主体不明确,责任不清晰。现阶段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少建立专门的技术组织机构以分析施工各个分项、各个环节的技术不足,考核施工的完成质量,制定下一步的技术、资源调配、人员管理等方案。所以造成了施工过程中施工设计、技术需求、材料供应、质量监控等各个环节出现严重脱节现象,往往会导致资源浪费、人员制度松散、质量不达标等后果。②材料把关不严、设备管理松懈。现阶段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仅将重点放在调整各个阶段施工技术规划方面,并未对原材料、设备引进进行严密的管理。造成进购原材料收回扣、设备引进资金不足的局面。从而导致原材料价格过高、用料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设备较为落后等不良现象。往往会造成施工工期过长、质量不达标的严重后果。③建筑施工资料管理不正规,图纸会审工作不重视。现阶段我国的建筑施工中为了追求工期,不断的修改图纸或者还没有完全领会图纸的情况下进行经验施工。不能实现建筑图纸设计,最终达不到施工目标。与此同时项目负责人很少组织进行图纸会审,对于能够简化的施工工艺或者方法比较排斥。由于规定图纸会审需要多部门进行签章,所以一般都是在施工之后进行图纸会审记录补充。不能达到及时发现施工问题、优化施工技术、提高施工效率的目的。
3.强化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根据以上
对我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的详细分析,结合本人多年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经验,提出以下几个措施以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水平。具体措施如下:
3.1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制定严谨的管理制度为了保障建筑施工能够保质保量的进行,要制定全面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体系,使得施工各个阶段的技术管理工作都能够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并且成立领导小组对项目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考核,促使项目负责人员能够负责尽职,及时的发现施工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保障建筑施工的质量。具体的建筑施工管理制度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施工图纸会审制度。此制度可以促进施工人员深入的了解设计需求,以便能够满足施工设计要求,保障施工质量。②施工资料技术管理交底制度。此制度方便施工验收,可以为下一阶段的施工顺利进行打下基础。③施工技术变更审批制度。任何与设计规定不符合的施工技术或者材料等都要进行逐层审批制度,并且应当由项目负责人组织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会议讨论。最终制定技术变更方案,以防止技术不符合建筑要求的现象发生。④工程质量检验与评级制度。施工完成后应当首先由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部门制定工程质量检验方案,按照我国规定的相关标准,对工程进行严密的质量检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避免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等现象发生。
3.2明确施工技术管理主体,建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在进行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中要确保完善技术管理责任制,施工中明确各级别管理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抓好人员管理与调度环节,管理层要引入精通项目管理并且技术扎实的技术复合型人才。并且明确施工技术管理主体,从而在施工中可以对工程各个环节的技术、资源调配等进行统一的部署,防止由于技术交底工作执行不到位发生的安全、质量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利用制定方针制度对施工进行严格的约束。在制度中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条件与设计方案,明确各个工序的技术要求、质量检验标准、工程验收标准等。并且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施工方法,进行技术交流与学习,逐渐的增强施工技术管理团队的业务素养。能够做到未雨绸缪、及时的处理施工安全、质量问题。
3.3推行材料控制措施,狠抓图纸会审工作在建筑施工中材料是保障施工质量与成本具有较高水平的重要因素。材料包括施工的原材料、成品、配件等,如果材料不符合设计的要求,施工质量就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所以加强材料监管力度势在必行。在施工中要编制材料购买方案。严格的将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以及数量等信息进行规定,并且在进行采购过程中应当实施多方询价,相互比较的措施,购买材料应当按需购买,避免造成浪费的现象。材料的购入次序以及保管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购入次序应当根据施工的进度,优化材料的进场次序与间隔时间来制定。而材料保管应当按照材料的材质等进行分类保管(易燃易爆品应当给予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且好药严格遵守材料的抽查审核制度。将抽查与检验结果及时的汇报给业主以及设计单位。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还要加强对图纸会审工作的落实力度。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施工人员领会设计意图,完成施工要求。具体措施是要检查图纸是否符合国家的相关标准与法规,图纸的总说明是否符合图纸设计内容,图纸规定的技术要求是否明确对于存疑之处,设备安装图的标高尺寸是否符合土建图等问题。如果以上的问题存在或无法解决,应当及时与设计部门进行沟通。
参考文献:
[1]童明达;周庆夫,议建筑企业技术管理的创新和完善[期刊论文]-中国对外贸易,2009(01).
[2]王石.陈丽艳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期刊论文]-中国住宅设施.2010(12).
[3]梁峥括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期刊论文]-城市建设.2010(35).
[4]凌海雄建筑施工项目技术管理要点探究[期刊论文]-现代企业文化.2010(8).
论文摘要: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现状,以就业为导向,通过分析高职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与市场需求相吻合的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体系,从而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
0引言
《建筑施工技术》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对于高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现阶段《建筑施工技术》课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n随着近几年高职类院校的不断发展,学院引进了大量的高学历的优秀毕业生担任授课任务。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教师来说,由于一直没有从事过建筑施工的任务,也缺少与建筑企业保持长期有效地沟通,始终保持在原有的课本知识。2)现在各高职院校采用的《建筑施工技术》教材种类繁多,但多沿用原本科院校教材或是在其基础上进行的适当更改。教材还是单纯的理论知识体系,缺乏必要的实践案例,已不能适应高职院校本专业的发展要求。3)以往《建筑施工技术》的理论教学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常采用板书加挂图的方式进行。4)对于实习实践教学环节,以往仅仅安排几次无针对性的现场参观,大多也只是走马观花。学生根本学不到实践技能和现场施工过程。
鉴于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在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对该课程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并对它进行了比较深人的研究,联系实际,集思广益,结合目前高职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对《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几点构想。
1以就业导向促进高职建筑施工技术教学改革
1.1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1.1.1传统施工工艺
对于传统施工工艺的教学现已经很成熟,但是理论教学课时偏多。大部分时间,学生都是在教室里上课,很多学生最后学完这些内容后,都没能进行现场的操作,只是停留在理论表面。所以,通过增加实践实训课时,学生自己动手,老师从中指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完成各类施工任务,并让学生根据各类验收标准彼此之间进行评判,加大学生的感性认识,能更好的对各个传统施工工艺进行学习。
1. 1.2新型施工工艺
对于国内一些已较为成熟并广为应用的新型施工工艺,在教学当中介绍的较为简单。通过对地基处理新工艺、脚手架新技术、新型模板技术、钢筋新技术、预应力新技术、高性能混凝土新技术、建筑防水新技术、建筑屋面新技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使得学生能及时了解最新的一些施工方法,并能掌握其施工工艺,为将来进行施工设计做好准备。
1. 1.3精品工程施工案例
通过对一个已建工程的实例进行综合性的讲解,对工程的每个分部分项工程,从质量要求、精品策划、过程控制到质量验收检验标准这四个方面对工程的每个施工环节进行解读。让学生系统的了解并完成一个工程的各个细小环节的准备、检验及处理方法。
再通过对一个实际在建工程的参观及其现场施工负责人的介绍讲解,让学生深人了解幸全、材料、资料、质量、施工等几大负责人的工作任务及其在现场日常中的工作。
1.2教材建设
以往采用的教材中多为应用较广的成熟施工技术,采用较早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介绍一些传统施工工艺,十几二十年都没有什么变化。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不断涌现,一些已经成熟而且应用广泛的新型技术却未在教材中加以反映。同时实习实践指导书等资料也不完善,大多是沿用其配套资料。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弥补教材的不足,我们通过长期的积累,依靠相关老师的努力,以及施工企业技术骨干的协助,对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新教材在吸收最新的施工技术的同时,在每章后面都增加了新的施工工艺标准以及相关工程实践的典型案例,通过对这些标准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教学的内容。同时,我们也对实习实践指导书进行了修改,并对每次的实习实践进行反复的讨论和修改,使得实习实践环节更为成熟有效,使其更具有专业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1.3师资建设
对于这一门实践性、专业性极强的课程来说,要求任课教师除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现场施工实践经验。所以,老师除了要改进授课方法和提高教学水平外,加强实践方面的锻炼显得尤为重要。根据我院的学科发展规划和教师中长期进修计划,以学院资源和社会各种资源为契机,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到施工现场进行为期一年半的锻炼,参与实际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以此来提高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另外,在施工现场聘请了一些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授,定期到学校举办大中型工程项目施工方面的专题讲座,以此来增加学生的认识,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巩固学习效果。
1.4实训条件建设
单纯的课堂讲授和短时间的现场参观实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作用有限,大多数的施工单位都不愿意接受在校学生去现场短时间实习。经过学院和系里领导的研究,在学院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院现已在院内建成近1 500澎的校内仿真实训场所,提供了土石方工程、测量工程、砌筑工程、脚手架工程、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楼面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主要工程工种的实际操作场地及常用设备陈列室。学生在完成每一个部分的理论学习之后到实训基地进行该部分的实际操作及操作设备的介绍,以此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学生操作完成后,还要严格按照现行的施工质量验收规范指导学生对已完工的工作进行质量验收,让学生切实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并对部分学生推荐去校企合作单位进行现场实践实训,为学生毕业后从事施工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1.5教学方法手段改革
近几年我们在教学中加大了多媒体教学的力度,在几个大的施工企业帮助下,将一般的施工工艺、关键工序和设备使用拍摄成照片和片断录像,再利用PowerPoint等专业软件结合教材内容,认真编辑制作成CAI课件。通过自制的课件给学生进行演示和讲解,既直观、感性地传授了专业知识,又活跃了课堂气氛,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建筑施工技术》授课过程中涉及到许多相关学科知识,如建筑力学、建筑材料等。在授课期间将相关学科知识穿插在过程之中,让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也巩固原有的知识,将新旧知识能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使得日后的施工实践有理有据。
【关键词】土木工程装饰工程技术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一、装饰技术的背景介绍
由于我国装饰装修行业起步较晚,从改革开放开始引进现代装饰至今不过20多年,80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房地产业事业才蓬勃发展,装饰装修施工企业就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由于起步较快,好多硬件和软件并不完善。1989年建设部颁布第一个《建筑装饰施工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标志着我国装修装饰行业的形成,至今不过20多年,也算是行业中的年轻人。因此,从施工技术到技术管理只是处在摸索的阶段,没有形成系统的技术管理体系和规范的施工工艺。还没有达到前进的地步。因此技巧都是大家积累起来的零散的实践经验。
从总体来说,整个行业的技术管理是相对落后的,这是制约我国装饰装修行业健康发展的首要因素。因此,迅速建立一套完整的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制度是刻不容缓的事情。加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制定科学合理的技术管理制度。
首先要研究装饰技术的客观规律,利用其自身特点,在科学合理的制定出一套装饰技术的管理制度。但是如何制定制度,要符合施工单位的实际情况。
建筑技术管理的三个环节、五个条件和三个目的,同样适合装饰装修施工技术管理。
(一)三个环节:
1、要做好施工前的各项技术准备工作;
2、要在施工中贯彻执行、监督和检查各项措施的落实;
3、要在施工后进行验收和总结。这三个环节要紧密衔接,环环相扣,互相促进。
(二)五个条件:
1、要有合格的技术管理人员(包括技术干部、技术工人和指挥系统)这方面尚处于薄弱阶段,急待培训各类人员。许多企业系由建筑施工转移过来,人员素质尚不适应装修技术管理的需要。
2、要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包括先进机械、机具配套)。这又是当前的一个薄弱环节。装饰装修施工所需机械机具虽不象建筑施工那样需要大型设备,但是各种新型的小型手提式电动机具发展很快,品种也相对多样,涉及面广。
3、要有严格的技术要求(包括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设计图纸和说明及有关技术文件)。在这方面,只能部分借鉴建筑施工专业的有关文件,目前装饰装修施工技术还没有系统要求,有待制订、完善。
4、要有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技术岗位责任制和其他技术管理制度)。
5、要有科学实验条件(如测试手段、材料试验和检验,构件检验、新材料、新技术、新结构、新工艺试验研究)。作为装饰技术,加强科学实验条件更有其紧迫性,许多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需要进行科学试验。比如,各类防水材料,阻燃材料,粘接剂以及施工湿度控制,除尘措施都有待实验。
(三)三个目标:
1、缩短施工周期;
2、保证工程质量;
3、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二 、如何做好技术管理工作
(一)明确技术管理的职责,注重技术水平的提高
1.以法治企,重在落实。建立和健全各级技术管理机制和技术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权力和利益。组织全体员工特别是技术人员学习现行技术规范和标准,明确设计要求及施工中各个分项、分部施工技术要求和施工方法,并以此来组织施工和检查验收。
2.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经验,组织技术学习、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发扬技术民主,鼓励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结合开展全面质量管理,通过PDCA循环,解决工程技术难点。通过高水平的技术管理,不断探索研究新技术,推广运用新技术,不断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使我们在行业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二)认真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
贯彻好各项技术管理制度是搞好技术管理的首要工作,是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的保证。技术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有:
1.施工图的阅读和会审制度;
2.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含施工进度计划和施工各阶段场地布置平面图);
3.施工图设计技术交底制度;
4.工程设计变更管理制度;
5.工程质量管理制度;
6.材料及半成品试验、检验制度;
7.隐蔽工程的检查和验收制度;
8.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制度;
9.工程结构检查、验收与竣工验收制度;
10.工程技术档案与竣工图管理备案制度等。
(三)大力培养人才,不断加强技术管理工作
技术管理工作需要持之以恒,要不断地加强技术管理组织机构和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好技术人员、尤其技术骨干的才智。工作重点主要以下几点:
1.依据国家和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各项规范、规程、标准和规定,针对企业特点,适时地制订、修订和贯彻各项技术管理制度,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严格做到技术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对技术管理工作建立定期检查制度,按制度开展施工项目的总结评比,达到肯定成绩、弥补不足、不断完善、以利再战的目的。
3.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实行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大力奖励和提拔既能干又肯干的技术业骨干,充分调动技术人员和技术骨干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能。
注重人才培养,尊重人才是提高企业技术管理水平的基础。我们现在有些企业就是因为不注重人才培养,不尊重不重用人才,导致管理水平的下降甚至经营失败。只有不断地发现人才、挖掘人才、培养人才,同时不断提高他们的生活待遇,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使企业技术管理水平不断走上新的台阶。
三、结束语
装饰工程中的技术管理工作一定要不断地改进完善管理。装饰企业只有设计与施工的技术力量而疏于对技术的管理,则企业的真正技术实力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质量的保证、工期的控制和企业的经营效益都将会受到影响,企业应有的竞争优势也得不到充分的体现,这样就限制了装饰装修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装饰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对技术管理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在装饰工程项目上加强技术管理工作,才能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装饰工程行业也蓬勃发展起来,面对不断发展的市场,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应更加注重技术上的管理,加强对施工技术管理人员能力的培养,增强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的权利和职责,注重装饰工程施工前的技术管理,积极应用新技术、改造旧技术,注重工程质量和技术资料的检查,进而保证装饰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到位,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谷拴成;任建喜;;土木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实践研究[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十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U71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2)12-0020-02
1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非常薄弱
由于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员的流动性较大,使用的施工设备部同,施工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面对的建筑物的变化程度大,很难把握建筑物的整体特点,这样就存在着很大的危险性,给施工增加了难度。同时,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其薄弱,他们不按照施工的方案进行施工,施工的时候只是草率的看一下图纸,并没有按照施工的程序进行。然而有些建设单位在施工前,没有对施工的图纸进行审核,没有检查施工图纸是否与施工的设计方案吻合,建筑施工人员没有把施工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上,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差,自我约束的能力差,由于没有明确的施工安全管理的制度,这样就导致建筑施工管理落实不到位,缺乏安全意识,造成施工混乱。
1.2 只是重视施工过程,而忽视了安全管理
任何一个建筑工程的施工都离不开管理环节,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单位只是一味的重视施工的过程,有的只是盲目的赶工期,为了能够尽快的完成工程量,雇佣了大量的劳动力,这样就造成了施工现场人员流动性非常大,有些施工单位错误的认为如果想要施工能够安全,那么就会加大工程造价,进而可以提高经济效益。许多的施工单位认为安全工作没有什么可细说的,只要将施工的过程满足另一方的要求就可以了,只要在施工中不出事情就可以了,抱着这种错误态度的施工单位,只是一味的应付工作,并没有把安全管理真正的落到实处。
1.3 建筑施工设备的质量差
我们应该知道建筑施工的整个工序是非常复杂的,要针对建筑工程的施工需要,然后选择相应的施工设备,因为建筑施工中所使用的施工设备的种类是非常多的,所以施工人员一定要考虑施工的需要,在选用施工设备的时候,要对施工设备进行仔细的检查,不能盲目的就运用,这样很容易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同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在使用施工设备进行施工的时候,在实际作业的时候不注重对施工设备进行保养和防护,使施工设备遭到严重的损坏,他们多数只是重视施工设备的使用过程,而对于管理,在他们的脑海中却没有概念,不能够保障施工设备的质量,那么就会出现安全隐患。
1.4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缺乏监督管理体系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较差,再加上没有规范的管理体制,有些施工单位开始在施工的过程中进行偷工减料,他们的安全意识是非常单薄的,这样更谈不上如何进行管理。
1.5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操作方法不正确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施工的操作方法主要是指施工技术,施工技术人员由于在施工中不注意施工的管理过程,没有按照施工方案的具体要求进行施工,对施工技术没有具体掌握,技术水平较弱,例如:有些施工人员擅自操作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由于操作方法不正确,导致机械设备失控,造成人员伤亡,还有的施工技术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的时候,没有做好防护措施,不戴安全帽,在高空中不小心掉落下来,造成人员伤亡事故。所以,在建筑施工的现场,要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给他们讲解专业的技术知识,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定期的培训,确保他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能够进行安全规范的操作。
2 加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主要措施
2.1 提高建筑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
由于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的安全因素非常多,为了保证施工人员能够进行安全施工,保障他们的人身安全,就要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让他们时刻把安全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要在施工的现场加大建筑施工安全的教育力度。
2.2 建立安全的施工管理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
我们要知道建筑施工工程一定要建立健全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要明确安全施工的具体目标,同时要把安全管理的责任进行有效的划分,并且能够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根据建筑施工的每个工序的性质,然后进行分工,并且采用规范的管理模式,施工单位的领导要对整个施工的过程负责,要对施工现场分配专人负责管理。要提高管理者的自身素质,我们要知道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管理者对建筑施工单位起到关键性作用。
2.3 对建筑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在建筑施工中,要经常对施工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在施工中,如果遇到非常危险的作业,那么就要让专门懂施工技术的人员给予指导,专业的技术指导人员要说明施工过程应该注意的事项,这样可以使施工人员对施工有个大概的了解,避免在真正的实际操作中遇到更多的危险。通过对抗他们培训,让每一个人都能够懂得建筑施工的安全知识,让他们不断的掌握专业技能,确保自己在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安全进行施工。
2.4 要保证建筑施工材料的质量
在建筑施工中,购买施工材料是提高建筑施工工程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当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时候,要对施工材料的生产厂家,材料的规格,质量说明书进行检查,同时还要检查施工材料是否能够满足施工需要。对施工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把关。
2.5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管理
我们知道建筑施工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建筑施工所涉及的知识面是很广的,不仅仅有很强的理论知识,同时还有施工人员使用机械设备的操作能力。这个过程离不开管理层。因此,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过程中,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安全施工管理小组,这样就可以将管理的职责落实到管理者的身上,一旦施工现场发生了安全隐患就可以向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小组上报,通过上报,作为管理人员就要帮助施工人员做到及时的解决问题。并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进而保障施工现场安全。
3 总结
在近几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开始追求舒适温馨的生活居住环境,对建筑行业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因此,建筑施工单位肩负着很大的压力,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建筑工程的责任重大,而建筑施工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由于建筑施工的工程量大,在施工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危险,经常会产生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应该加强建筑施工人员的自身安全意识,保证施工安全,要完善我国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 余豪;;实施规范化管理为项目经营目标提供可靠保障[A];发耳电厂4×600MW机组工程施工论文总结汇编[C];2010年
2 张普生;李佩超;尚艳红;;加强施工管理 提高企业效益[A];机械疏浚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疏浚与吹填技术经验交流会论文与技术经验总结文集[C];2007年
3 杨晓宁;孔庆健;;关于在施工管理中加强应用网络计划方法[A];首届山东材料大会论文集(土木建筑篇 下)[C];2007年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由于土木工程施工项目全过程所涉及的环节多、部门多、程序复杂,所以找出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管理是非常重要。相对而言,我国土木工程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土木工程的施工管理是一项很复杂的过程,不仅仅涉及到人员,材料设备的管理,更要综合考虑到整个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施工环境,施工安全控制,因此,也对工程的管理人员和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土木工程管理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完善,但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对工程的质量和施工的安全产生了消极影响,因此,加强对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探究,对土木工程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土木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当下城市建设和公路建设的不断升温,土木建筑工程已逐渐成为社会热门行业。我国也在开始不断加大对该行业人才的培养,各大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也逐年扩招。但是,由于专业人才培养条件的差异性和地域性,也导致从业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从而也影响着土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1.施工人员管理问题
(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国的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准入制度不完善,很多管理人员可以靠着关系或者是凭借某一个高层的喜好而进入工程地方管理,由于准入机制的不合理,不严格,很多不懂管理,不知经济,不明财务甚至不懂技术的人员,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工程项目的管理层,管理团队整体素质偏低,管理机构臃肿。
(二)在施工过程中,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晰,对人员的管理和对工程的管理脱节严重,同时,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奖惩、任免、选用等主要是由施工单位的人事部门为主,管理也比较随意。
2.工程用料问题
(一)首先,材料采购环节,为了大力节省施工成本,各种质量低劣的工程物料严重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同时,采购环节暗箱操作严重,抽取提成,拿回扣等情况普遍。其次,材料堆放位置不合理,分类不科学,对各种物料进行存储时候没有严格安排进场时间,在材料管理存储过程中,各种材料发生潮湿,霉变,挥发,磨损情况严重。
(二)首先,土木工程施工材材料质量检测方法落后。质量检测的手段和方法传统而简单,缺乏一定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很多区域的建筑材料质量检测机构依然是人工操作,手工填写表格,工序缺乏严密性,且繁琐,失误较大,甚至是人为的修改数据,使得各种数据统计资料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其次,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质量检测力度不够,检测结果缺乏真实性。对质量检测制度贯彻执行不力,检测标准不够严格,抽样不合理,材料质量安全隐患比较多。检测人员缺乏职业操守,因为私利而弄虚作假,材料检测的结果缺乏真实性。
3.施工操作问题
首先,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员的素质偏低,对各种各机械设备的操控不够熟练,手工操作比重比较大,失误比较多,因此,容易发生不规范操作,违章操作的现象。其次,同时,对各种施工标准和施工的规章制度理解不深入,贯彻落实的力度不够,缺乏系统科学的监督机制。最后,土木工程建设中,各种砂浆,混泥土,石灰浆等配比不合理。比如为额外利益在配置砂浆的时候不按照标准比例,经常偷工减料;在施工过程中,有的施工单位为了节约成本或者施工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经常会擅自去掉其中几个规格的砂浆,对于搅拌用水缺乏检验检测,忽略了水质对于物料的影响,这样给工程质量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4.施工安全管理问题
实施安全施工管理是保证施工正常进行的客观要求。但是,安全管理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首先,土木工程建设中,缺乏健全科学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管理方式落后,对国家的各种安全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不到位,同时,管理人员追去经济效益忽视对施工安全的控制,施工人员本身安全意识薄弱。都使得土木工程建设中,安全事故频繁。
三.土木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分析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进步,我国的土木工程发展迅速,并在国民经济增长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工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为了完善土木工程的管理体制,促进整个行业管理上的成熟,。笔者结合多年的土木工程施工经验,在借鉴他人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对土木工程管理的措施进行分析。
1.加强对人的管理
(一)坚持“以人为本”,重视管理。管理人员只有扎扎实实地提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注重细节管理,用心管理,才能发现细节问题的实质,同时,要改善决策方式,加强管理中的民主化和集体化,加强和施工人员的交流,促进人员关系的和谐。
(二)由于土木工程一种庞大复杂的操作施工过程,其中无论是先进的设备还是纯人力劳动,手工操作都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我国建筑业起步发展时间晚,对技术人员的系统培训尚不够完善,手工操作人员的手工操作能力相对而言有着很大的差距,操作不熟练,操作失误多,不利于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保证。因此,要加强对施工员工的培训,提高其操作的熟练程度,严格执行操控标准,提高操作效率,保证整个项目实施中的技术水准。
2.建立专门的物料管理制度和监管机制,确保建筑用料的质量和安全
(一)要严格材料进入标准。材料进场前应检查其规格、型号、产地、外观、性能指标、数量等参数,对于一些重要材料,还应该委派专人到现场进行监督,如商用混凝土就必须在生产现场检查水泥、砂石质量、配料配合比是否符合要求,搅拌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等。做好质量的抽样检测,客观记录。
(二)采用正确的方法保管建筑材料。进场的建筑材料应按照平面布局堆放并设立标识,将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材料分别堆放。做好防水工作,防止水泥受潮、钢筋锈蚀等。在材料保存一段时间之后需要取用时应先检测再使用。
3.严格执行施工标准,实施规范性操作
(一)制定完善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对所有施工人员在施工前进行操作培训,从理论上深刻明白操控原理,从实践中进行现场操作演示,务必使所用施工人员都可以严格达到施工标准,操控熟练,能够满足工程技术相关规范,杜绝胡乱施工操作的现象。
(二)从全面控制的角度出发,找出产生误差或者失误的原因,分析制约每道工序质量的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消除恶劣影响,减少制约工程质量的因素。严格执行每道工序的前后执行顺序,杜绝前后跳跃施工,尤其是时间急促,施工匆忙时期,要尽量减少多种工序的交叉,保证整个施工顺序的合理稳定。
4.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控制
首先,土木工程要建立健全施工的安全控制机制,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其次,要对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实施安全知识培训,更新安全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安全管理方式,最后,安全工作的管理人员要将各种安全管理规范和国家的安全法规落实到实处,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安全施工。
四.结束语
土木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是整个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对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总体而言,土木工程的管理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加强管理探究,有助于完善土木工程的质量控制,有助于我国工程建设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杨艳红 浅谈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期刊论文]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年24期
[2]张丽娇 浅谈当代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期刊论文] 《现代企业教育》 -2012年6期
[3]孙善军 浅谈当代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期刊论文] 《价值工程》 ISTIC -2010年24期
[4]陆海尖 浅谈当代土木建筑施工的问题与对策 [期刊论文]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1年32期
[5] 彭慧军 谈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的管理 [期刊论文] 《科技创新导报》 -2008年33期
[6] 唐晓晗 浅析土木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商品与质量》2011年第S7期
关键词:钢结构体育场大跨度复杂造型网架结构
中图分类号:TU391文献标识码: A
一、工程概况
随着钢结构施工技术的进步,许多大跨钢结构普遍采用分部整体吊装,整体提升等施工方法。这些方法施工进度快主要构件在地面拼装,质量易于保证。我国北京某大学综合游泳馆工程包括篮球馆和游泳馆2个场馆,是一所综合性的体育场馆该工程地下1层,地上3层,建筑面积16 952,工程建成后可满足包括游泳、射箭、篮球、体操等各种高级别赛事活动在内的大型体育活动和师生健身的需要,并将成为中国地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工程设计看台总座椅数3032席,其中贵宾看台38席.该工程建筑造型奇特,形似鹰头,结构形式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顶结构为钢结构.工程自2008年12月8日开工,2010年10月31日竣工。篮球馆屋面钢结构为螺栓球连接形式的正四角锥钢网架,网架南北向跨度为47.6 m,东西向跨度60m,最高处标高为23.8 m,最低处标高为18.653 m,网架矢高2.6 m.网架投影面积为2 932 m2,支撑在周边的22个混凝土柱上,混凝土柱顶标高复杂多变,网架支座为弹性支座;网架结构总质量约90 t,网架结构的网格尺寸为4 m×4 m左右,其中最大规格杆件为φ219×10 mm,最小规格杆件为φ60×4 mm,所有杆件均采用Q235B钢材;螺栓球为45号钢,最大球径为280 mm,最小球径为100 mm。
二、工程特点、难点
1、钢结构跨度大
屋面钢结构跨度大(最大130m),造型独特复杂,标高差距大(高低相差41。5m)。
2、临时支撑的难度
悬空的泳池结构增加了钢网架拼装、吊装时设置临时支撑的难度。
3、工期难度
工程重要、工期紧 总工期为1年7个月,跨越了2个年度。因此,钢结构施工期间必须穿插施工砌体、安装、装修等项目,方能保证工期。
三、钢网架结构施工方案比选
针对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并结合钢网架常用的施工方法,在本着方案科学合理、技术先进可行、工艺简捷适用、措施保障得力、经济实用的原则下,为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对下述5种施工方案进行了分析和比选.
1、满堂脚手架高空散装法
搭设满堂脚手架进行高空散拼,尽管操作环境较好,有利于安全生产,但施工速度慢,而且屋面以下的作业空间被占用,钢结构施工期间难以穿插施工砌体、安装、装修等分项,将使总工期延长3~4个月。
2、分块安装、高空对接法
采用在地面上分块散装,利用提升设备或起重设备吊装至设计标高时对接,使之成为一整体[1].此种方法受本工程场地限制,无法采用.
3、拔杆进行提升法
网架在混凝土结构面上拼装后,采用拔杆进行提升。该方案技术难度大,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及施工作业安全的影响较大,但在网架提升过程中,可以穿插施工砌体、安装、装修等分项,能够缩短总工期3~4个月。拔杆提升与高空散拼方案的对比分析如下:¹拔杆提升 质量易保证,提升风险大;对其他工序和下部结构施工影响较小;钢结构施工速度快,工程总工期短;造价与高空散拼相近。º高空散拼 质量易保证,安全作业好,对混凝土结构安全影响大;延误其他工序,对下部结构施工影响较大;钢结构施工速度较慢,工程总工期长;造价与拔杆整体提升相近。上述分析表明:拔杆提升方案的整体技术经济效果要优于高空散拼方案。因此,只要解决了拔杆提升的整体稳定性、同步性及拔杆支撑部位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等问题,该方案则是可行的。
4、高空滑移法
由于结构造型复杂,柱顶标高复杂多变,难以划分拼装单元和布设滑移轨道[1],故该工程不适宜采用滑移方案。
四、钢结构施工技术
1、拔杆提升关键技术
为了弄清提升、卸载过程中钢结构、下部混凝土结构及提升机具的内力和变形数值,以确定各种工艺参数,采用SFCAD2006、MSTCAD2005、ANSYS软件分别对各工况的钢结构、下部混凝土结构、拔杆及吊具的受力和变形进行了分析计算。计算分析工况:a 工况1按池体划分的3个单元独立提升至±0.00; b工况2对接形成2个单元,独立提升至8.40m标高; c 工况3 对接形成一体,提升至标高11.20m,继续扩展拼装;d工况4 扩展拼装,室内形成一体,提升至设计标高;e工况5 室内外网架对接形成整体; f工况6 分7步进行网架卸载。其中,每个工况又分为同步提升、差异提升、某一吊点失效3种状态。通过对网架在各工况下同步提升、差异提升、吊点失效3种状态的内力和变形分析可知:网架在各提升工况中均存在应力比达0.8的杆件。提升过程中,网架的较小竖向变形约为10mm;卸载后,网架最大的竖向变形为89.8mm,最大的水平变形为17.6mm;采用MST2006与ANSYS计算的结果接近,工况5下钢结构内力和变形结果如表1所示。施工过程中,将杆件的应力比控制在≤0.8,对应力比超过0.8的部分杆件做了相应替换。
2、测量控制
钢结构安装测量控制网与土建施工控制网采用同一场地坐标系,整个室内部分螺栓球网架设3个平面控制点作为复测过程中控制点(见图2).控制网应覆盖整个施工范围.图2平面测量控制点面高空散拼关键是精确找出螺栓球的位置,根据设计图纸的几何尺寸和测量控制网,用经纬仪精确放线,确定网架节点位置,同时用水准仪进行找平,划出十字中心线,确定螺栓球位置[4].拼装结束后,要对拼装网架的几何尺寸进行验收测量[5],为最终连接提供依据.为保持测量控制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控制网应在完成布设后每月进行一次校核,直至竣工移交为止[4].本工程网架施工完成后,在甲方、监理、总包和实验室的共同测量下,网架的最大挠度仅为37 mm,远远低于设计要求的121 mm(1115倍设计值[5]).施工技术方案非常成功.
3、卸载
大跨度钢结构卸载要遵循变形协调,卸载均衡的原则。由于该工程跨度大、造型复杂,各提升点的卸载量差异较大,因此需要依据施工模拟分析结果,先确定出每个提升点的卸载量。根据卸载后最大的竖向位移89.8mm,只要将卸载分成7步,即可控制每次卸载量在10mm左右。
结语:
本游泳馆钢结构工程拼装难度大!节点构造复杂!施工尺寸精度要求高经过精心组织和施工,主体结构完成后,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均达到结构长城杯的要求,质量优良。
参考文献:
[1]李田俊,陈首峰,吴海俊.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综合游泳馆钢结构施工技术[J].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1,02:124-127.
[2]赵宏华,朱华. 苏州独墅湖高教区游泳馆钢结构吊装技术[J]. 钢结构,2008,09:71-74.
[3]朱蕾宏. 徐州师范大学体育中心游泳馆钢结构设计与施工[A]. 中国钢结构协会.中国钢结构协会四届四次理事会暨2006年全国钢结构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钢结构协会:,2006:4.
Abstract: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s and exper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teaching methods of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for undergraduate.
关键词:工程施工管理;本科生;教学;方法
Key word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undergraduate;teaching;mechods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3-0225-01
0引言
《工程施工管理》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生的一门重要专业必修课程[1-4]。本课程包含施工技术管理、施工组织管理两部分,以施工技术管理为主。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导流与基坑排水、土石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地基处理、桩基工程、地下连续墙、重力式建筑物以及斜坡式建筑物和护坡的施工,最后介绍水运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项目的成本、安全及施工进度管理。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各类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的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的基本知识,了解主要工种的施工机械、施工工序,能初步从事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的施工技术工作。该课程实践性、综合性很强,需先修的基础课程多、内容繁杂和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等特点,这些使这门课的教学难度较大。鉴于此,本文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讨论。
1教学中播放现场施工的图片、动画和视频
港航工程施工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技术,采用板书的教学方法不仅信息量小,而且不利于准确、清楚地表达教学内容。而多媒体教学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2],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将通讯技术、声像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融为一体,能相互处理、存储文字、图形、影视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媒体信息的一种综合信息处理技术。因此应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另外由于受到学时和经费的限制,不可能在每讲述一部分内容时都让学生去施工现场参观以建立感性认识,因此,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尽量克服这方面的不足。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教学中穿插播放现场施工图片、施工录像、Flas等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增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2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虽然在上课过程中穿插播放了一些现场图片、动画、视频等,但还是应该多创造机会多去现场观看施工的实际情况。所以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定期请企业的施工技术人员来校开展讲座和交流活动。通过这些实习和交流活动,使得学生能够熟悉将来要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通过企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指导,使学生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且能将这些理论知识与实际的工程施工相结合,对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3建立一套港航工程施工仿真系统
针对典型的场地和工况,建立一套包括施工导流与基坑排水、土石方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地基处理、桩基工程、地下连续墙、重力式建筑物以及斜坡式建筑物和护坡的施工等施工技术及施工组织和管理在内的仿真系统。这套仿真系统能将各类型的施工有机地整合起来,既利于老师的教学,也利于学生的自学。
4教学内容中要有最新的施工技术和工艺方面的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海洋工程活动中也会涌现出新的施工技术和专利等。所以,工程施工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应具有经典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在保证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也应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将最新的施工技术、施工工序、施工工艺等反映到课堂教学中。
5其他方面
在课程考核方面,采取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把学生平时的课程成绩、论文成绩纳入考评体系。改变纯粹试卷的考试形式,建立理论考核、实践考核、企业考核鉴定、施工组织设计相结合的综合考评体系。考核内容以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工作过程知识为主,实践教学考核与技能考核紧密结合。
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本课程已选用了国内出版的教材。如有更好的教材出版,要及时更换。同时,本课程内容要吸收不同教材的优秀成果。如条件许可,应按照工程施工管理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时编写新的最合适教材及课程设计任务指导书。
建立一支以主讲教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完善高素质、高效益教学团队建设的长效机制,不断拓展通过国内外学术会议、访问学者、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培养青年教师的途径,激励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和教学研究,激励承担国家级课题、国际项目研究。严格执行现行的教学团队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教学团队运行机制、监督约束机制等方面的运行和管理模式,能够为教学队伍建设提供示范性经验。
参考文献:
[1]娄敏,董文乙.海洋工程施工课程的教学方法探讨[J].中国水运(下半月), 2009,9(10):231-232.
[2]黄理军,张文萍,肖卫华.水利工程施工课程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和误区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12-13.
关键字:地下工程 施工技术 现状分析 信息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21世纪以来,我国地下工程建设项目数量不断增多,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此外,地下工程建设不仅包括民间个人行为,也包括政府行为,例如南水北调工程、青藏铁路工程等,这些工程中隧道工程占据的比例相当大。与此同时,城市高层或超高层建筑的发展,其地下部分多配备有停车场或商场等。以上所谓的个人行为或政府行为均涉及到地下工程问题,且其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均牵绊着每一个社会人的心。本文就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现状及发展予以讨论。
一、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努力,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或方法的发展令人欣慰。目前,地下工程主要施工技术包括盾构法(泥水平衡盾构/气压平衡盾构/土压平衡盾构)、新奥法、TBM法、浅埋暗挖法、非开挖施工、顶管法、沉管/沉井/沉箱法、ECL法、明挖法/盖挖法等。本章节就沉井法施工技术、顶管法施工技术、盾构法施工技术及新奥法设计新技术展开讨论,以探明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现状。
(一)沉井法施工技术
沉井法施工技术在我国地下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时间较长,但就现代地下工程建设中,沉井法施工技术的应用范围依然较广。沉井法施工技术的优点包括:技术简单、占地面积小、挖土量少、造价低等。此外,沉井结构可用作地下构筑物的围护结构,这样一来,沉井结构的内部空间亦可被利用。钻吸法沉井新工艺是传统沉井法施工技术的创新,其由上海隧道工程公司首创。中心岛式槽挖法也是基于传统沉井法发展而来,其亦是由上海隧道工程公司首创。实践证明,钻吸法沉井新工艺及中心岛式槽挖法在地下工程的应用具有可行性。
(二)顶管法施工技术
水下长距离顶管施工方法是在地下水位以下直接长距离顶进管道,该施工技术的优点包括:无需在水下开挖土方或挖槽、无需任何降低水位的辅助措施、造价低、施工速度快、降低特殊环境中的施工难度系数等。现阶段,水下长距离顶管施工技术在国外多个国家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地下工程施工规模的扩大及施工要求的提高,我国钢质管道长距离顶进施工方法取得了新的突破,并在实际的工程施工中取得了成功。
(三)盾构法施工技术
盾构法施工技术多用于隧道掘进施工中,尽管其起步较晚,但其发展速度较快,则其发展前景一片光明。就盾构法施工技术掘进隧道而言,占据世界前两位位的国家包括:日本、德国,该两国的盾构法施工技术的发展水平相当高。盾构掘进隧道对施工环境的适应能力加强,特别是施工难度系数较大的纵长地下结构,亦可正常施工,且其覆盖层浅,尽管在含地下水的底层或稳定性较差的底层施工,其均不会引发大面积沉陷或地表断裂。根据盾构法施工技术的施工特点,其亦可用于高压强地层或松散土质的底层(例如:流动地层或软塑性地层等)。此外,盾构法施工技术在暂时稳定的地层亦可正常施工作业,但此时的盾构仅发挥顶部保护作用。总而言之,盾构法施工技术的应用前景一片光明。就盾构法施工技术的优点及缺点进行归纳总结,如下表所示:
(四)新奥法设计新技术-典型类比分析法
新奥法设计新技术-典型类比分析法源自于对工程实践的总结,其首创者为中国学者李世辉。实践证明,新奥法设计新技术-典型类比分析法适应中国国情,且其应用效果较佳。典型类比分析法属于一项初步的综合集成技术,其是用于预测与控制一种具有开放性的复杂巨系统在特定时刻的行为。此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的特点包括:信息不完全、不一致且不确定,数据匮乏、机理不清,不支持从整体角度使用理论分析方法进行描述、预测或控制;系统整体行为,允许通过量测个别宏观参数来实现有效控制等。
典型类比分析法组成成分包括典型分类与类比、个体测试数据、理论分析等子系统,且三者间存在相互渗透的关系。典型类比分析法在获取、表达或处理信息时主要借助计算机技术的特点知识,其亦是一种人机结合的智能化系统。
二、地下工程信息化设计施工技术
地下工程的稳定性与岩土体材料的物理力学特性、地下水作用、围岩构造等因素有关。现有设计方法多以事先确定的影响因素为基础创建数学及物理模型,并以各数值方法及解析方法等为手段对工程的稳定性予以判断,从而得到最优开挖方案。实践证明,该设计方法受到岩土体、地应力的分布及岩土应力与渗流间的耦合关系制约。通过对现有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设计方法存在的局限性的分析,地下工程信息化设计应用而生。
研究结果表明,若把地下工程信息化施工技术结合原有计算方法及计算模型使用,有助于把各自的优点充分发挥出来。地下工程信息化设计融合了力学计算、监测技术及经验评估等,其是一种以施工监测、监测信息为显著特征的地下工程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可对围岩开挖过程的稳定性及支护过程的施工状态予以全程监控,并将获取到的信息准确记录下来。这样一来,工作人员仅需对相关信息予以分析研究,便可准确掌握支护的作用及围岩的稳定性,并获取支护参数及围岩参数,从而为设计决策技术施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此外,在地下工程信息化施工阶段,量测信息可对围岩的物理力学参数予以反演计算,从而对地质信息的正确性予以检验,再通过反演分析法获取围岩力学参数,并利用有限元等数值方法计算分析围岩的稳定性,以此对工程后续施工发挥指导性作用。地下工程信息化设计技术包括信息采集-施工监测、信息处理-反演分析、信息反馈-稳定分析等三个环节。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或方法多样,且经过多年的研究及努力,我国在部分施工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突破,特别是盾构法等应用前景较广的施工技术,对其的研究及创新应该进一步加强。此外,就地下工程施工技术设计方法而言,地下工程信息化施工技术在确保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及施工质量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我国地下工程施工企业深入研究及广泛应用。在研究及发展地下工程施工技术时,应该始终坚持“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环境良好、经济合理”的原则及理念,对各种可能技术手段予以灵活搭配、综合运用,以适应我国地下工程综合化、大型化、复杂化、深层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钱七虎,戎晓力.中国地下工程安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及相关建议[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8,27(4):649-655.
[2] 陈锋.我国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0).
[3] 梁波,洪开荣,梁庆国等.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技术在我国的现状、分类和发展[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三届年会暨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第十五届年会论文集.2008: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