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7-12 15:47:2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学术报告心得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听《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心得体会:点亮幸福之灯
今天我有幸参与了陶继新教授为峄城区教师做的题为《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的专题报告。他那份淡泊从容的气度、典雅高洁的儒家气质、昂扬向上的自信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那灿烂的笑容,朴实的话语,深刻的道理和丰厚的文化底蕴,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个人,更让我对“老师的幸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三个多小时的讲座中,陶继新教授对如何“做一个幸福的老师”作了精辟的论述。我静心地听着,潜心地思考着,用心地记录着,感受颇多。陶教授分别从“人格高尚”、“心灵和谐”、“充满自信”、“发展自身”四个方面讲述了如何打点幸福人生。他说,幸福人生要做到:内在和谐,宽宏大量,淡泊名利,优化情绪,有舍有得,知足常乐等等。在报告中,陶教授引经据典,生动讲述,既有深入浅出的分析,又有祥实的案例佐证。并且以自身经历为教本,阐述了对幸福的理解、对人生的感悟。他的豁达的心态、乐观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
幸福的老师需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上的富有。当我们从事了教师这一项工作,就注定我们在物质上的清贫,但是,物质上的贫穷并不能否定我们不幸福,我们非但可以幸福,而且我们会非常得幸福。常言道:“人来到这世上走一遭,也不容易,需要经过苦难的磨练”。人的一生每一个人都想生活的有滋有味,有功名利禄,但上天不是把一切的荣誉都赐予每一个人头上,因此,当一切的荣誉降临到我的头上,我会时刻冷静、从容。如果每个人做到这一点,我认为与“知足常乐”这句话是密不可分的,也许有人会说,当一个人没有自己的个性、理想,那么活着有意义吗,人和人的观点不一样,常言道“人人都想去坐轿,那么谁去抬”,人与人为了一点小事,小的荣誉,争过来抢过去的,那么荣誉毕竟有限,为了这点小事闹得面红耳赤,我认为不值得,这样会影响人格问题,人格在人与人,事与事,人与事之中最能体现。因此,我认为,做人就应该像陶教授所讲的那样,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做一个高尚的人。
陶继新教授在全场报告中没有刻意地去表明自己是多么的伟大,而是用一种平实的语言引领每一个从事教育工作的人通往幸福之路上行走,陶教授这是“给听者一定的人生启示,是给听众走向幸福之路的建议。”只有我们做老师的,有了对从事的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也才能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学生,当我们的每一个学生对幸福有了更好的认识,那我们这个社会也会变得更加美好。
陶教授在《做一个幸福的老师》的报告里,讲述了不少自己的故事,听来不由得令人肃然起敬。正是因为他为人的宽容,心态的平和与对名利的淡泊,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和谐,所以收获了幸福的人生。要远离不良情绪,不要发牢骚,要心态平和时,陶教授举了一个试验做例子,一个人发怒时,把他呼出的气用管子伸到水里,10分钟后水变成紫色,用这种水注射到老鼠身上,2-3分钟之后老鼠就死了!据说这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课的一个实验。这让人怵目惊心。说到这里,我想起自己这十四年的教学经历,所教的学生几乎都是一年级的孩子,一般都是六七岁的年龄,刚刚入小学,有意注意的时间太短,注意力不集中,对小学里的学习常规和行为习惯还不习惯,有一点小事就喜欢向老师告状,说谁谁谁又推了我一下,谁谁谁又打了我一下所以,我每天都很生气,经常嗓子疼得说不出话来,经常吃药打针挂吊瓶,花钱不说,自己太受罪,身体素质太差。今天听了陶继新教授的学术报告后,我才豁然开朗,要远离不良情绪,不要发牢骚,要心态平和,不要生气,特别是对六七岁的小孩子,更不能生气,即使,老师气得生病了,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唯一的方法就是心态平和得给他们讲道理,让他们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一年级小学生的错误都没有太大的错误,只要老师一出面解决,几分钟,他们俩又忘了,又在一起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了,忘了刚刚他们俩在一起打打闹闹的事了。所以,老师们真的没有必要生气。听了陶继新教授的学术报告,我的收获有很多很多,在这里,就不再一一说了,以上就是我的收获。
总之,陶教授那份淡泊从容的气度、典雅高洁的儒家气质、昂扬向上的自信精神,都是值得我终生学习的。陶教授的学术报告,已经给我们根植一颗希望的种子,点燃我们的热诚,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点亮了我们的幸福之灯。让我们保持一颗进取的心,背起幸福的行囊上路,做掌控自己幸福的主人!
关键词: 学术会议 研究生 军校
在研究生教育培养过程中,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对促进研究生素质提高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次成功的学术交流会议对研究生的思想升华、人格培养和学术水平的提高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利于拓宽研究生的知识范围,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
一、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学术会议是传递和交流科技信息、学术观点的重要载体,是专业领域内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鼓励学术争鸣,活跃学术思想,弘扬勇于创新、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交流学术思想,宣传理论观点及激发学术灵感。
(一)有利于交流思想,撞击思维,拓宽视野。作为学术会议的参与者,在会议的研讨过程中,既能领略专家学者立足前沿的学术研究成果、关键技术分析,又能了解国际前沿学科发展趋势,从中猎食到书本和课堂上难于获得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研讨者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可以与参会者交汇思想、碰撞火花、启迪思维、破解难题[1],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研究的兴趣,感受探究的愉悦,增强胜利的信心。
(二)有利于创新学术,凝练思想,激发热情。通过学术会议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学术见解的交融与碰撞,可以极大地激发与会者潜在的创新能力,促其升华观念,丰富自己的理论与技术。同时,又能深入领会蕴含在科学研究成果中学者及其团队持之以恒、刻苦钻研、不断探索、默默奉献的科学精神,这对于研究生来说无疑是最好的人生教育课堂[2]。从而使他们进一步产生对科学的敬仰、对名家的崇拜,树立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刻苦努力、献身科学的良好精神。
(三)有利于锻炼能力,结交同行,弘扬精神。研究生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可以知道自己在本领域内所处的研究状况,明确自己与前沿的差距,从而取长补短。如果将参加学术会议得到的启发与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并加以改进,则对研究生的科研有益无害[3]。此外,通过参加有影响力的学术会议,一方面可以结交一批同行,为进一步扩大、深化研究学习范围创造条件。另一方面,还可以学习到会议上下散发出的良好学术精神,这对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改善学术风气、净化学术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近年来,我们要求所带的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外出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人均不少于3次,硕士研究生人均不低于1.5次。研究生们通过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进一步了解到本领域科技与学术发展的信息,增长了专业知识,提高了学术水平,拓宽了研究思路,并结交了一批同行。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信息的认识程度,以及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性。
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研究生普遍感觉了解到了所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发展方向,扩大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对问题的认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通过交流,可以认识到自己的科研工作在全国或全世界所处位置和不足;通过交流和学习,可以收集到跟自己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从中得到启发和新想法;可以认识更多的学科相关人员和学科名人,丰富思想,有利于今后的科研工作;可以加强研究学习交流的能力和应变能力;参加国际会议还能提高研究生的英语水平,有利于其推介自己的学术成果。
二、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表现出的主要缺陷及差距
研究生通过参加学术会议,看到了在本领域与他人的差距,这些差距更多的是思想的开放性与获取信息多样性方面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获取信息的途径广泛性不足。由于军校自身特点,相比于地方院校的研究生,军校研究生获取资源途径相对狭窄。目前,获取资源途径最主要和最方便的有参考书、学校图书馆和军网,获取外文资料相对困难;而地方院校研究生获取资源途径更为广阔一些,如参考书、学校图书馆和互联网,查阅和获取资料相对方便快捷,特别是外文资料的获取。
(二)基础知识不牢固,不能有效地进行交流。军校研究生在学科基础知识上相对薄弱些,特别是那些本科到硕士或硕士到博士跨专业的研究生,因此在学术会议上与他人交流存在一定限制,甚至害怕与他人交流,特别是害怕与那些学术造诣较深的学者和专家交流。
(三)大会发言的自信心及思维反应和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由于缺乏学术交流和基础知识的不牢固,研究生在学术会议上发言缺乏自信心,导致紧张、表达死板、不够灵活。
(四)英语交流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参加国际会议后,研究生感觉英语水平,特别是口语水平与别人还有很大差距,阻碍了与国外学者正常的学术交流。
三、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的建议及对策
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是有益无害的,可以让研究生摆脱目光短浅的状态,接受最新的知识及科研手段,这对开拓思路、解放思想有很大的帮助。为了进一步发挥好学术会议的作用,作为研究生管理部门和导师,应该为研究生创造条件,使他们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取得更大的收获。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设立研究生学术会议专项基金,资助研究生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论坛。目前全国的博士生论坛已经形成一定规模,还有各种专业委员会或协会举办的年会等也有相当的质量与水平,学校和导师要推荐有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学术会议给研究生,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会,同时还要通过一定机制把住学术论文质量关,以保证学术会议专项基金的有效使用。
(二)开展各类学术竞赛活动,营造良好学术氛围,调动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的积极性。为了促进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写作,可通过学术竞赛的方式打造学术氛围。现在全国各类学科竞赛比较多,如数学建模、英语演讲、软件设计等,在校内通过开展学术竞赛选拔参加全国比赛的人才,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科技氛围,促进研究生之间的相互切磋与沟通,并带动研究生整体学术水平的提高。
(三)广泛拓展研究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一方面积极学习吸收国内外、军内外院校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先进经验,如管理运行机制等。另一方面努力增大学术资源,如增加最新最通用的外文数据库等,使学生了解更多学术信息,促进并提高学术论文写作质量和水平。
(四)广泛开展研究生学术研讨活动。研究生导师和学生要经常一起交流思想及心得体会,适时举办各种小型的内部的学术交流会,通过校内的实际锻炼,打牢理论基础知识,提高研究生专业水平和思维表达能力,以增强外出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大会发言的自信心。
(五)研究生参加完学术会议后要写出心得体会,并在一定范围内作学术报告。报告内容应包括会议概况介绍、会议收获、自身学术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及下一步科研改进的思路与打算等,达到一人参会、大家受益的目的,真正全面发挥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的作用。
(六)开展研究生学术英语角活动,大力提高研究生的英语交流水平,以适应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要求。
军队研究生教育担负着为军队输送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学术会议交流是高等院校整体教学与科研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研究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交流会议,不仅可以丰富研究生的学习内容,开拓学术思路,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真正使研究生人才培养迈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吴静.学术会议对构建高校学术氛围的意义的探讨.科研管理,2008,29,(增刊):104-106.
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应该按旅游行业规范更新模拟客房实训室、模拟餐厅实训室、模拟导游实训室等设施设备,完善科技含量较高的旅游信息系统等实训室建设,鼓励学生多练习实践操作技能,缩短入职适应期。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充分利用哈尔滨商业大学经管综合实践中心先进的计算机设备和优秀的教学软件,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拓展学生思维能力。商大酒店是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实习基地,商大酒店作为旅游烹饪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验实践教学中心,2007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旅游烹饪学院教师直接参与商大酒店经营管理,在酒店成立实习管理部,配合学院的实践教学管理。结合酒店经营实践,老师指导学生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实现资源共享,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一)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的作用
校外实践教学是对校内理论学习的补充与延续。校外实习基地是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长期、稳定的实习单位,有利于学生、学校、企业。可以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有力的保障,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岗位中工作较长一段时间,了解、掌握旅游企业的业务和操作规程,有利于锻炼、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学校要密切与酒店、旅行社和旅游景区等有关企业的联系,建立一批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和就业渠道是旅游高等教育办出特色、办出成效的关键,也关系到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还能为教师深入企业实践提供平台。旅游企业通过接收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实习,可以低成本补充人力资源的空缺,提升员工整体素质,同时为企业物色优秀人才提供机会,企业还可与学校进行横向课题合作,更新企业经营理念、提升管理水平。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高校要选择专业针对性强、经营管理理念先进、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合作意愿强的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基地的首选。高校和企业要加强协作,与相关的企业达成共识,找准学校和企业合作的利益平衡点,加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责任感,提升企业与学校合作的动力,鼓励企业尽量为学生提供轮岗实习机会,共同建立较稳定、规范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应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双方要就有关实习事宜按照协议的约定行事。学生的实习地点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实习单位所在地应尽量选择中心城市、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发达地区。实习单位可优先考虑国内外著名的饭店集团成员单位,知名的旅行社或旅游景区,使学生有机会学习知名旅游企业(集团)的先进管理经验,为今后工作奠定好基础,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与考核
高校应注重对学生校外实习、实训过程进行监管、考核。学校应该专门安排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实习的组织、协调。由旅游企业安排适当的岗位以及经验丰富的行业能手对学生进行业务培训和岗位指导。学生与老师要做好实习前准备工作,应该了解实习单位基本情况、实习内容,制定相应的实习计划,做好实习的心理准备。实习单位要对学生做好短期岗前培训。指导教师应多与学生沟通、互动,通过现场指导、互联网、电话等多种方式与学生适时沟通,指导学生增强责任心,遵守实习单位相关要求,鼓励学生勤观察,动脑思考问题,鼓励学生从容妥善地处理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主动投身于实践活动中,提高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协调与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收集学生对实习基地的评价意见,并对学生进行理性的职业期望疏导和就业指导。学校要综合考察实习学生纪律、出勤、实习证明、实习鉴定、实习日志、实习报告等,确保学生实习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学生按实践教学计划进行实习活动,及时填写实习日志、撰写实结,将实践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及出现的问题认真记录,方便教师及时了解、检查、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应对学生的实习日志、总结和报告等定期批阅,及时了解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认真填写指导教师工作日志,总结工作经验。实习结束,学校可对实习期间表现突出的学生进行表彰,颁发证书,进行物质奖励,并请其在学校与低年级学生进行实习经验交流座谈,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实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培养低年级学生热爱旅游行业及在旅游行业实习、就业的信心。
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培养一个实践能力强的教师团队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通过培训、深造、引进、聘用等途径,打造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的教师队伍。应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培训,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外访问学习、委派教师到合作企业锻炼,鼓励教师兼职从事一定的旅游实践活动,到相关旅游企业调研,积累旅游行业实践操作和经营管理的实际经验,科研选题与旅游企业实际紧密相联。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取得相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使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密切结合行业实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并胜任实践教学的指导工作。可从国内外聘请有较高理论素养、丰富实践经验的管理专家担任旅游管理专业的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邀请旅游行业的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为旅游管理专业师生做学术报告、专题讲座,开阔师生视野,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近年来利用承办发展中国家酒店管理研修班机会,举办学术报告会,请发展中国家学员为旅游烹饪学院师生做报告,拓展老师的行业视野与思维方式。
身为一个教研员,听课、评课可谓是自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汉语文母语教学环境的人文透视与改善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后,我才真正去收集资料,从感到的确有需要我们反思的地方。
一、对传统与现代评课标准的反思
传统评课标准忽视了学生这一学习主体,新课改以来的评课标准注重了从教学理念到教学媒体的现代化 ,却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个性——灵性、情感、风韵!
课堂教学评优标准,我们把它看做语文教学环境中一个处于相当重要地位的环境要素,我们搜集了能够获得的各种量化评价表。
我们首先用重视还是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标准,将这些评价表分为传统类与现代类。分析结果如下:
1、2004年仍在使用的评价表中,传统类与现代类的比例为39:13。
2、由传统向现代转化的时间界点为2000年,各校的转化情形与该校的教育科研开展情形成正比关系。
3、重点学校、教科研先导校的评价标准对外具有扩散性。
4、学术报告会、高层次竞赛课评价标准对学校评价表的修订具有直接影响。
这一状态要求我们应尽快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使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尽快能在学校中得到落实,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获得“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权利。
我们又以重视学科个性与忽视学科个性为标准,以2000年为界点分为四类,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传统类(均为1999年以前制表)中重视与忽视比为51:1;
现代类(均为2000年以来制表)中重视与忽视比为 8:5。
如以重视语文教学个性衡量,仅一所学校2004年春所制评价表附列了一句:“要考虑语文教学的个性”。
我们又对语文评优课评价表进行统计分析,也发现一般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教学技术”、“教学效果”为主体分项,而对“教学个性”不够关注。
基于上述状况,我们建议各校制定评价表时,应考虑教师对教学个性的追求,考虑共性之外就学科个性另立评价项目。
二、对优胜课与落选课的反思
因评价标准的制约,每次都会对参评课排出顺序,选取优胜,给予表彰。于是,优胜课成为学习的样板,而落选课便成为警诫的案例。
优胜课都是相对的,相较于落选课,它代表了当时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一般来讲,优胜课具有下列特征:
A、能够体现当时教改的理念取向;
B、能够符合评课活动的举办期待;
C、能够应和评委人员的教学口味;
D、执教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
E、教师、学生、评委形成和谐的教学场。
对优胜课的态度调查显示:1、认为“优胜课多是表演课,其法可用于参赛,不适于日常教学”者占36%;2、认为“优胜课代表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应学习借鉴,用于日常教学”者占52%;3、认为“对优胜课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长则取,短则弃”者占11%;4、认为“对优胜课取排斥态度,喜欢横挑鼻子竖挑眼”者占1% 。
这告诉我们,凡举办评优课活动,应将活动宗旨广泛地告诉参与者,参赛者应是为研讨而来,不是为获奖证书而来。活动结束,应以报告的形式,将研讨成果广为宣传。
对于落选课,我曾进行抽样分析,主要是那些评委分歧较大的课。冷静分析起来,虽各有不足处,但有两点是很值得注意的。
第一,具有超前意识的课,因不合当时主流而被淘汰。反思起来,如当时能给予肯定该多好!
第二,具有个性追求的课,因不愿随大流而被淘汰。反思起来,如当时能尊重个性该多好!
这告诉我们,评优活动结束后,应组织评委或另行组织专家组对所有参赛课,特别是具有分歧的课进行冷静分析,做出客观评价,以供人们借鉴。
三、对说课、评课的反思
说课与评课,是近年评优课活动中的重头戏,是最能体现评化课活动科研探讨特质的两种形式。只有参与了语文教学环境改善对策研究之后,我才真正认真剖析这两项活动。
对于说课,说课者多从微观角度展开述说,讲教学目的选择、教学方法选择、教学程序安排,而宏观层面的述说却不多,建议说课者,除谈自己的教学实践外,也谈一下自己课的教研取向:如体现什么教学理念,追求什么教学个性,展示什么样的语文教学风格等等。
论文摘要:从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级专业人才出发,论述当代大学生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分析大学生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可行性,探讨实施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步骤。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是对知识的识别、获取、开发、共享、更新、利用和评价的过程。个人知识管理则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和载体分门别类管理,整合自身信息资源,构筑自身知识体系,提高个人专业知识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个人知识管理以信息技术为媒介,以个人知识开发和创新为基础,坚持知识学习为动力,采用知识交流途径,以提升知识创新能力为目的,从而为实现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为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专业技能和竞争能力,应充分认识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和可行性,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步骤,实施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
1 当代大学生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意义
1.1提高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进入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信息和知识的数量成指数级增长。大学生除了从课堂、实验、实习中获得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外,还从图书馆、校园网、Internet、广播电视、专题讲座、见习、实习等多种渠道轻松地获得海量的信息,但却不知如何从信息海洋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它们转化为知识。对已经拥有的知识不知如何管理,不知高效地提取利用,这就在实际上造成了信息的浪费和精力的消耗。“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却忍受着知识的饥渴”,正是这一状况的逼真写照。因此,大学生必须掌握获取和利用信息的捷径,提高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力求在专业学习和职业生涯规划方面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个人知识管理。
1.2提高个人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个体在何时需要信息时能够检索、评估和有效地利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它主要包括:敏锐的信息意识、正确评价和鉴别信息的能力、将信息与工作、生活、学习相结合的应用能力、信息再创造能力等。有无信息意识决定着人们捕捉、判断和利用信息的自觉程度,而信息意识的强弱对挖掘有价值的信息、对文献的猎取能力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大学生信息素养相对较低,表现为信息意识淡薄,信息能力较差。通过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可以提高个人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敏感性、选择能力及消化吸收能力,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达到自觉、敏感的程度。
1.3建立与完善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是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整合与补充,逐步建立与完善个人的专业知识体系,提高个人的工作效率与竞争力。大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主要学习专业教材外,还必须补充在教材中没有涉及或涉及不够的大量专业知识,并理顺所学专业的知识体系。通过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把分散、零碎的知识通过组织、管理,使之系统化,成为实用性、操作性强的个人知识积累,从而不断完善个人专业知识体系。
1.4提高个人核心竞争力
在当代,知识已成为个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就在于促进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整合和更新个人的专业信息资源,提高学习、应变和创新能力,提高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激烈的社会竞争要求大学生需要:掌握的信息、技术、知识将越来越多。大学生通过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识学习和管理,可以不断提高知识创新和应用能力,从而增强个人的社会竞争力,体现更高的个人价值。
1.5坚持终身学习的有效途径
旧知识不断淘汰,新知识不断产生,知识的半衰期已缩短为5年左右,个人知识体系必将发生深刻变化。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大学生可在学习过程中及时更新和完善个人知识体系,将来走向社会也能不断学习、应用、创造、更新已有知识和技术,成为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的终身学习者,以适应知识经济时展要求。
2 当代大学生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可行性
2.1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1)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大批具有系统专业理论和熟练专业技能的高级专业人才。当代大学生为了适应上述目标的要求,毕业后更好地应对社会竞争,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必须拓宽知识面。此外,大学生的知识较为零散,大都属于隐性知识,为使零散知识系统化、隐性知识显性化,必须通过实施个人知识管理加以系统组织和转化,以适应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2)当代大学生除了课堂学习外,还可以通过图书馆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和校园网的网络信息,补充专业知识,扩大知识面。还可以加入各种协会和社团组织,参加校内外联谊活动、学术报告和专题讲座;在高年级阶段,还可以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习与交流等。这些可供充分利用的丰富信息资源和各项专业实践活动为实施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保障。
2.2信息检索课的开设和检索能力的提高
高校信息检索课的开设,使大学生能够系统学习和掌握信息检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各类信息资源的特点、作用,学会利用各种检索工具进行图书、期刊、数据库及网络信息的检索利用,在熟练掌握各种迅速、有效的检索手段和方法的过程中,提高了查找、获取信息的能力。
2.3先进知识管理工具的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在目前技术条件下,出现了一批入门门槛低、随手可得的知识管理工具,如微软的Office、ICQ等常用软件、概念地图、网络日志、维基百科等。这些知识管理工具的广泛应用,为当代大学生实施个人知识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3 当代大学生实施个人知识管理的步骤
3.1明确个人专业知识资源的需求
作为个人知识管理的出发点,当代大学生可以依据学习目的和任务,对个人在学习和工作中必须掌握的知识资源进行具体分析,以确定相关知识的专业分类和每一知识类别下的知识要素类型。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对专业知识资源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知识分类方法区分出的六种知识:事实知识、原理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人际知识、时间知识、空间知识。只有明确个人的专业知识资源需求,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获取可用知识资源。
3.2有效利用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选择与知识的收集、管理密切相关,是帮助个人储存、组织知识资源,便于他人共享与协作的工具。网络日志就是一种适合的工具。它技术门槛低,无须过多考虑技术限制。它基于网络,采用类似个人网站的表现形式,通过简单的张贴,将日常的思想精华、个性化的知识以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进行链接,以“帖子”的形式于互联网。它具有及时编辑、,以时间为序进行自动管理等特点,可对个人知识进行归档存储、查询、检索、回顾,可随时把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观点、思路和心得体会等记录下来,减少知识信息的流失。它是一种开放性的交流平台和传播工具,通过相互交流,突破个人知识的局限,共享彼此的知识与思想,融入获取生产信息的过程;通过阅读彼此的blog,产生的信息得以传递交流,知识的碰撞可能产生新的知识,有利于知识结构的提升和发展。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其它个人知识管理工具。
3.3建立个人知识管理编制规则
为了实现个人知识管理的规范化和有序化,有必要建立符合自己实际的知识命名和编码准则,使知识资源在分类存储和提取使用时有章可循。要建立查检方便,分门别类,层次分明的命名编码和文件层级管理准则。命名可根据知识载体的属性予以编目,比如按照载体篇名、著者、类别、主题、时间等进行整序,命名应达到每个纳入的文档资料均具有反映其属性特征的目录信息。文件层级管理可设立各种主题,在主题下再细分,做到层次分明,一目了然。可根据各人的习惯、爱好进行条理化、系统化设置,便于收录、存储、查找及利于管理的编制规则。
3.4获取所需知识,构建个人知识库
获取知识是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传统纸质文献。如专业教材、图书馆的馆藏文献等;二是图书馆数字化知识资源,如电子图书、数据库等;三是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资源;四是教师授课、专题报告、学术报告等;五是在见习、实习等专业实践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等。通过以上途径获取的知识,应当加以归类和组织,建立个人知识库,使之从无序到有序、从零散到规范,便于在学习和工作中使用。个人知识库可以分类进行管理,如:人际交住资源、个人文档、个人的专业资料、个人心得体会、网络信息资源等。
3.5维护和更新个人知识库
构建个人知识库之后,必须持之以恒地进行维护和更新,真正发挥知识库的重要作用。知识的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知识价值有增有贬,入库的知识也非全部正确,存在不必要的、重复的冗余信息。在学习过程中,随着认识的深化,对某些问题可能出现完全不同的多种看法。这就要求对知识库进行定期的维护与更新,调整与优化,对知识进行增添、更新、修改、删除,使知识库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更好地发挥其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的重要作用。
3.6参与知识交流和共享
知识可在相互交流中得到增值,与人交流不仅是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实现自身知识管理的过程。有一个比喻:如果我拥有一个苹果,你也拥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后,每人还是只拥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我有一种知识,你也有一种知识,相互交换后,每人就都拥有两种知识。所以,大学生应当善于将自己的知识和他人交流,不应把知识视为个人财产,便于不断学习和提高。当代社会分工细化、知识内容不断深化、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发展,仅靠个人能力已经无法获取所需众多知识,只有彼此交流、共享,才能较高效率实现个人知识的更新,在获取新知识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术性;实践;吉首大学
《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指出:“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是为教学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对于该条规定的理解,图书馆学界已讨论多年。就讨论的情况看,“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情报中心”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对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这一点,不仅高校教师很难认同,就是图书馆业内人士也颇有争议。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就说过“我从来不认为图书馆是一个学术或学术研究机构,虽然它具有很多学术的味道。[1]”就此,钟山学院的司布林先生发表了《图书馆的学术地位刍议――兼与程焕文先生商榷》与程焕文先生展开讨论。在此前后,有张新航(1998年)、邓彦(2001年)、鲍国海(2002年)、樊瑜(2004年)、张亚军、杨晓云(2011年)等对图书馆的学术性进行了探讨,发表了很有见地的文章。笔者认为,理论研究固然重要,实践结果或许更能说明问题。因此,本文避开理论上争议和泛泛的纸上谈兵,以吉首大学为例,从其践行图书馆学术性机构职能的情况及结果来阐释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性。
吉首大学图书馆是地处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所民族地方高校图书馆。这里交通不便,资源有限、设施落后。职工地位低、待遇差,学术起点低。基于这种情况,吉首大学图书馆勤于思考,勇于探索。一方面积极组织加强图书馆的硬件环境建设,一方面在增强图书馆的软实力上下功夫。认为图书馆员要提高自身的地位必须要“有为”,“有为才有位”。“图书馆的生命力就在于为教学科研提供高水平的学术”,并确定了相应的工作思路和目标,即以管理为抓手,一手抓服务,一手抓学术。在科研活动中提升学术研究能力,在服务工作中增加学术含量。用踏踏实实的实践诠释图书馆的学术性,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彰显图书馆的生命力。
1 实践措施与成绩
1.1 营造学术氛围,为学术成果的孵化创造条件
氛围是指笼罩在某个特定场合的特殊气氛或情调。它是一种“人造气候”,具有感受性。感受的主体是人,感受影响着人的心理,心理的变化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氛围以物质氛围、精神氛围以及制度氛围的3个层面表现出来[2]。吉首大学图书馆正是从这几个层面着手,为学校教学科研人员、为图书馆职工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
1.1.1 强化学术意识,建立激励机制,为图书馆职工营造良好的精神氛围和制度氛围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为培养和提高职工的学术意识,调动职工的科研积极性,吉首大学图书馆领导经常在全馆大会上强调开展学术研究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并定期总结图书馆的科研工作,不断增强馆员的学术意识和科研紧迫感。其次,通过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提高职工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对科研立项和的员工按课题和论文的级别给予不同的奖励,并在年终考核、评优、评先、晋级中给予加分。通过反复强调、制度激励,图书馆职工的学术意识得到了强化,科研积极性大幅提高。2002年,全馆发文总量为37篇,此后每年均在50篇以上,2009年达到77篇。
1.1.2 提供方便、快捷的学术信息和研究场所,为科研人员提供优越的物质氛围
高校图书馆的物质层面的学术氛围主要包括学术信息资源,学术会议、学术沙龙、学术讲座等学术活动以及开展学术研究的场地、设备。在物质氛围建设方面,吉首大学图书馆在馆舍有限的情况下,辟出一角作学术报告厅,供全校师生召开学术会议、开展学术讲座之用,以便广大师生经常能感受到图书馆的学术气氛。其次,根据本校科研院所的申请和需要,适当提供专门研究场地和设备、人员支持。再次,鼓励职工节假日利用图书馆的办公设备开展研究。2002年来,学校各院系部门利用图书馆内的学术报告厅召开学术会议、举办讲座等100多场,活跃了学术氛围;先后有吉首大学沈从文研究所、差异与和谐社会研究中心、伦理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图书馆提供的办公场地潜心研究,著书立说,产出了一些重要成果。如《沈从文全集》(32)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就是沈从文研究所的刘一友教授在图书馆整理完成的。其间,图书馆工作人员在资料检索方面提供了很多帮助。伦理学研究所的研究成果《中国少数民族伦理文化通论》以及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湘西少数民族原始宗教文化研究》也是在图书馆完成结项的。
1.2 创新服务,在服务中增强学术含量
1.2.1 改进服务方式,深化传统服务
吉首大学图书馆在传统的流通、阅览及咨询服务的基础上,改进服务方式。首先,通过展板、馆报《书海之舟》向读者推荐新书及数字资源;其次,在读者借阅活动中,提供借阅参考和阅读指导。例如,民族地方文献是吉首大学图书馆的特色馆藏,这方面的电子文献少,很多读者的学习和研究需要用到相关资料却不知道如何去查找。民族地方文献中心的管理人员,每次都耐心询问读者的需求,然后结合馆藏向读者推荐图书乃至图书中的章节,深受读者好评。三是开通信息服务渠道,在传统面对面咨询的基础上,设立网络参考咨询平台、开通QQ、E-mail以及电话咨询,打破时空限制,让读者随时能享受到图书馆的服务。四是开展定点盯人服务,即结合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背景和兴趣爱好确定其服务院系和部门,再由工作人员到联系单位上门发放印有图书馆信息服务内容及工作人员联系方式的《信息服务联系卡》,宣传图书馆的信息服务工作,摸清用户需求,开展有主动的、有针对性的服务。
1.2.2 增加服务内容,满足用户多方面的服务需求
吉首大学图书馆2002年以来先后开通了与NSTL、CSDL、CALIS、CASHI以及湖南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文献传递服务,通过这些平台为校内外读者传递数字文献2万多篇,大大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2008年,开展科技查新服务,解决了本校研究人员过去需到省城查新站查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了方便,节省了时间和出差费用;2009年开始学位工作,对研究生论文进行诊断分析,提供修改建议;长期开展专题、课题服务。每年年初对学校的科研立项情况进行调查摸底,根据调查结果确定课题服务对象。采取主动联系,定期询问、按需提供信息服务的方式立项服务,减少科研人员的前期劳动。2005年来,共开展专题、课题服务436项,进行课题跟踪服务40余项,受到科研人员的欢迎和普遍赞赏。
1.2.3 进行信息的深度开发
2002年来,吉首大学图书馆结合馆藏特色建设及学校重点学科建设发展需要,编辑了沈从文百年诞辰资料、里耶秦简资料、大湘西旅游开发资料(上)(下)、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旅游开发资料、湘西原始宗教文化研究资料、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以及土家族、苗族、侗族研究资料、近代以来土司资料等10个专题研究资料;在广泛收集、反复试用、严格筛选的基础上编辑了《电子资源的推介与使用》;每年编辑4期《教改信息》,为学校领导和教学管理人员提供参考;结合馆藏特色,组建苗族文献数据库、大湘西旅游数据库、沈从文文献数据库等。
1.3 在教育教学中体现学术价值
新生入馆教育、用户培训以及《文献检索》课教学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内容,贯穿这些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教学艺术以及检索技能,需要教学人员去研究探讨并用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一位负责任的老师,其备课和教学过程,本身就是学术探讨和学术交流的过程。吉首大学图书馆善于抓住新生入馆教育、用户培训以及《文献检索》这些学术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每年新生入校,都要开展新生入馆教育,让学生尽快了解图书馆,感受图书馆的学习与学术氛围;经常开展用户培训,培养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积极开设素质教育基础课程,分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献检索》课教学,以提高学生获取学术信息的能力。此外,还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以及毕业论文指导的的形式来体现图书馆的学术性。近3年来,图书馆每年平均开设文献检索课200~300个课时,开设了研究生课程5门,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20余篇。
1.4 在自身的学术探索中体现学术性
1.4.1 成立科研机构,组建学术团队
为了全面提升馆员的业务能力和科研水平,吉首大学图书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搭建学术科研平台,成立科研机构,凝练学术方向,组建学术团队。多次召开副高人员及具有图书馆学知识背景人员会议。经广泛调研,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成立了吉首大学信息资源研究所,确定了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农业信息资源开发 、民族地方信息资源建设3个研究方向,并将有一定科研能力的人员进行学术归队。要求大家围绕这些研究方向,开展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围绕民族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这个研究方向,成功申报了1项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多项校级课题,发了数十篇研究论文。
1.4.2 课题申报,发挥团队力量
吉首大学图书馆以课题申报作为科研的突破口,对于每年的课题申报工作,馆领导都极为重视,广泛发动,精心组织。只要一有课题申报信息,负责抓科研的馆领导就把课题申报任务分到各个部门,再由各部门落实到人。除分任务之外,领导还率先垂范,鼓励大家多练多报。在申报课题的过程中,馆领导及科研骨干对申报者进行耐心指导,通过传、帮、带培养科研新人。对于重要的课题申报项目,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馆领导还组织相关人员召开专门会议,对申报项目从选题到论证给予斟酌、讨论,力求提高申报质量。由于领导重视和申报人员努力,吉首大学图书馆在课题立项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2002年以来,共获得校级以上级科研立项课题34个(详情见表1)。
通过课题申报,大家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课题组成员围绕立项课题开展相关研究,明确了研究方向,形成了团队合力。
1.4.3 积极参与各类学术评奖活动
学术评奖是对学术成果质量的检验,是提高学术认同感和影响力的重要方式。参加学术评奖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未获奖人员找出差距,发现不足,另一方面,也增强了获奖人员的科研兴趣和信心,同时也给未参评人员带来希望。吉首大学图书馆职工2009年来,积极撰写论文,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征文评奖活动,3年共获一等奖4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2项。此外,已发论文先后获湖南省图书馆学会、湖南高校图工委的学术论文奖达30余项。
2 图书馆地位的提升
2.1 在省内图书馆业界的学术地位和综合地位得到了提高2002年来,吉首大学图书馆共馆获得6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获得28项省(部)、厅级课题, 公开542篇,其中核心期刊90余篇。科研成果获中国图书馆学会、湖南省图书馆学会、湖南高校图工委的奖项达50余项。一个地处边区的小图书馆,学术科研工作能取得如此成绩,非常难得。2005年,吉首大学图书馆当选为湖南省图书馆学会常务理事馆。2007年在湖南省高校图书馆馆长年会上,吉首大学图书馆馆长刘泳洁研究馆员作了《坚持特色,发挥优势,走自己科研之路――吉首大学图书馆学术科研体会谈》的专题报告;2010年9月,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的第十一次全国民族地区图书馆学术讨论会上,刘泳洁馆长通过《民族地区高校图书馆科研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一文全面介绍了吉首大学人才培养、科研管理的经验与心得体会并作了典型发言[3]。两次大会交流,赢得了与会者的普遍赞誉,扩大了吉首大学图书馆在业界的影响。
吉首大学图书馆在科研取得较好成绩的同时,管理、服务以及人才队伍建设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得到了业界和上级管理部门的认可和嘉奖。2008年被湖南省高校图书情报委员会授予“职工队伍建设先进单位”称号,2009年又被授予“图书馆管理先进单位”称号。2010年被湖南省教育厅授予“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先进集体”的称号。同时,由于科研工作的推动和驱使,图书馆职工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在2010年11月湖南省图书馆界服务知识与技能竞赛中,吉首大学图书馆代表队力挫群雄,获得团体冠军[4]。
2.2 在吉首大学的地位得到了提升
吉首大学图书馆的科研成绩在学校的有目共睹的。出色的科研成绩,确立了图书馆在学校“学术机构”的地位。校内科研人员在申报研究项目时,经常请图书馆信息部的工作人员帮助检索资料,有的研究人员则邀请图书馆有关人员进入项目组,以充实研究力量。吉首大学科研管理部门――科技处对图书馆的科研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寄予厚望,在每年申报项目时给图书馆下达的任务不亚于教学院系。在其组织的3次(2004年,2008年、2009年)科研先进单位评选活动中,吉首大学图书馆3次蝉联了“吉首大学科研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成为学校非教学院系中惟一的科研先进单位。
此外,由于图书馆的科研课题和论文多是紧扣为学校教学与科研服务,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服务而展开研究的,这对图书馆的实践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因而提高了图书馆的服务效率和服务层次。图书馆提供的定点服务、课题跟踪服务、文献传递、科技查新服务等使读者感受到图书馆服务魅力,改变了对图书馆服务仅仅是借还查询,看堆守摊的简单看法,对图书馆服务知识性和学术性的认识大大提高。
3 结 语
吉首大学图书馆是普通的民族地方高校图书馆,在资源、设备、技术以及人员素质状况没有任何优势甚至较弱的情况下,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用自己的切身实践诠释了“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性”这个讨论已久的命题,充分展示了图书馆的生命张力。“生于贫瘠,长于艰难,成于奋斗,立于创新”,这是电视专题片《使命》对吉首大学发展历程的总结描述,也同样是吉首大学图书馆的奋斗历程的写照。当然,与发达、先进的图书馆比,吉首大学图书馆的这点成绩算不上什么,未来的探索之路将会更加艰辛绵长。但从其实践中我们至少可以明白:图书馆地位的提高不是讨论出来的,也不是抱怨出来的,须得有所作为。讨论不如实践,抱怨不如改变,有为而后有位。
参考文献
[1]新世纪中国大学图书馆发展之我见(之五)――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程焕文访谈录[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1,(6).
[2]邓又琳,刘鸿.大学学术氛围及其影响因素理论探析[J].黑龙江教育,2008,(7、8):18-20.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导读;素质
[中图分类号] G251.6 [文献标识码] A
导读即阅读指导,是在阅读活动过程中对阅读者施于积极有益的指点和辅导,以加强阅读效益的教育活动。它是培养阅读技能、提高阅读效率的必要手段[1]。阅读能提高大学生的涵养,丰富他们的心灵,健全他们的人格,提升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而导读服务能加快这种能力和素质的提升,起到催化剂的作用[2]。在高校,大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导读工作应以学生为主体,图书馆为主导,引导大学生多读好书,让阅读成为大学生的习惯,成为他们的生活方式,营造书香校园,进而使大学生阅读人生是高校图书馆的使命。
1 导读的必要性
1.1 高校图书馆服务职能创新的需要
开展导读服务,是拓展高校图书馆服务功能的需要。传统的“借借还还”服务已经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图书馆要主动出击,变被动式服务为多样化的主动式服务[3]。有计划有目的开展导读活动,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到图书馆,利用图书馆,高校图书馆的作用才能进一步得到提升。
1.2 提高阅读效率的需要
随着学习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大学生生活繁忙,学习压力增大,读书情趣受到一定抑制,读书时间不能得到充分保证,传统阅读变得越来越可望而不可即。高校图书馆开展导读服务,能使大学生根据需要快速找到自己想读的书,当他们有困惑需要求助于书本时,能及时地得到帮助[4]。图书馆的书很多,如果让学生自己选择,可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找到真正自己要的书。导读服务能提高大学生阅读的效率,节约时间[5]。
1.3 改变阅读现状的需要
现在大学生的阅读越来越缺乏深度,除了升学、考级以及专业课的阅读外,大学生在丰富情趣、提高修养方面的素质性阅读比较淡漠。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消耗在生活类、时尚类以及八卦类的读物上,网络和电视成为大学生主要的阅读手段,可以说,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肯花时间阅读经典名著和古典文学的学生越来越少,阅读已经从“深阅读”滑进了“浅阅读”。李敖曾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可见,长期浅阅读而不进行深阅读,是会让我们的思维僵化,创造力下降。导读就是要引导大学生读经典、读名著,在深、浅阅读之间找到一个平衡[6]。
1.4 提升民族竞争力的需要
导读服务本身就是对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通过“读好书、多读书”的引导,使得大学生能拥有美好的追求和向往。犹太民族是世界上非常优秀的民族,犹太人爱读书,人均年读书量世界第一,犹太人的出色表现已为世人所熟知。以色列整个国家只有700多万人,但是却能成为经济和军事强国,不能不令人折服。读书能改变一个民族的精神面貌,提升民族的素质。大学生作为高素质人群的代表,他们读书的质量和多少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形象和国家的发展。导读服务就是要提升大学生阅读的质量,保证他们能读到好书。
2 导读对大一新生的“灯塔”作用
走进大学校园,学生们带着憧憬而来,却也带着疑问而来,很多大学新生和他们的家长都认为,走进大学算是进了保险箱,大学是很放松的场所。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的,据统计,大部分高校每年都有学生退学或者留级,他们的家长知道后都很痛心,感觉上了大学怎么还会退学。事实上,这些学生绝大部分是因为沉溺于网络而荒疏了学业。他们在高中时代很优秀,可是上大学之后反而迷失了自我。如果他们在上大学之初就明白如何度过大学的时光,明白读大学的意义,也许结局完全不同。图书馆通过开展导读服务,在服务大厅展出展板引导新生读一些对应的书,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大一新生推荐书[7]:《没有上锁的保险箱:写给大学生的家长》、《怎样度过大学生活》、《读大学,究竟读什么》、《大学新生:赢在起跑线上》、《给大学新生的88条建议》、《大学生如何调试自我》、《经营大学时光》、《珍惜大学时光 践行人生规划》等。大一新生第一学期的专业课并不多,读这些书花费不了他们很多时间,学习之余就能读完这些书,每位学生读完的收获也许不同,但是无论怎么样,导读服务对他们适应大学生活能够起到“灯塔”的作用,能够帮助他们完成从高中到大学思想意识转变,能有效减少学生的困惑和疑虑,为他们顺利度过大学时光提供了方法,同时也能降低退学率和留级率,提高大学生的毕业率。
3 导读对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
学生们面对的最多的是就业压力,近十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从2003年的212万人到2012年的680万人,但社会所能提供的相应的工作岗位却赶不上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突出的问题,同时也是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面对这样强大的外压,大学生们不产生外患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大部分学生在前三年都不去管就业的事情,而是把就业压力完全的推到大四,忙乱的投简历,慌张的去应聘,结果是屡受打击,心情沮丧。就业实际上是一个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结果,从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刻起,你的目标就是要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提高可以分为两方面:“有形”的提高和“无形”的提高,“有形”的是你的专业知识技能,“无形”的是你的修养素质,也就是你的软实力。对于专业技能,学生们在大学里主要忙的是这方面,然而很少有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提升自己。即便有的学生找的工作比较理想,但毕业几年以后的发展却很不理想,这就是在软实力方面的欠缺。就业和发展靠的不是一方面的素质,而是全方面的。高校图书馆可以通过导读方式,推荐学生们读一些有益于“无形”实力的书,如《你的形象价值百万》、《金正昆讲礼仪》、《大学生素质读本》、《大学生修养》、《大学生必读名著导读》、《中国不高兴》、《伟大是熬出来的》、《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历史人物》、《大学生必知的重要历史事件》、《大学时期要做的50件事》、《大学生必知基本社会生活常识》、《大学生必知基本文化常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案例教程》、《大学生素养与职业生涯设计》、《新世纪大学生就业指导》等等。另外,高校图书馆可以将现有的关于择业和就业方面的图书、报刊等文献集中起来,进行开发利用,专题性收集相关信息,通过导读方式,给学生清晰地指明目标,减少了阅读的盲目性。另外还可以利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请一些就业指导专家来讲课,让学生们听听专家的建议和指导,也可以请本校前些年的优秀毕业生回来做就业指导报告,这些毕业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都比较好,请他们作报告对在校的大学生来说更实用,更具体,更直接,更能收到好的效果。因为他们在同一所学校学习过或正在学习着,教育背景比较相似,这些毕业生的学习经历,找工作的经历和工作的感受,听者容易产生共鸣,容易接受并很快转化成自己内在的动力和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4 多元化的导读方式分析
导读服务的开展需要全馆上下所有的老师参与其中,也需要读者的积极参与,形成良好的互动,才能将导读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当今网络化和数字化的进程对图书馆导读工作的影响巨大而深刻,主要体现在导读方式、导读内容、导读主体等的变化上。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导读工作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导读方式,导读服务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态势,模式已变得多样化。
4.1 大厅及书库的展板式导读
在图书馆服务大厅展出包括新生需读、就业需读、借阅排行榜、名师荐书、电子阅读推荐、图书馆读者荐书指南等图文并茂的主题展板,在各个书库,可以展出本库老师推荐书、读者推荐书等主题展板。
4.2 学术报告厅的视听导读
在周末,利用图书馆的学术报告厅,为学生准备视听盛宴。每周末利用电子屏幕信息,请一些专家来讲课或者放一些名家讲座,让学生感受大家风范的同时也能从专家的演讲内容中吸收“营养”,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他们的见识,使学生素质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4.3 开展读书节活动
每年举办一次读书节活动,提高大学生读书的热情,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阅读的方向性。在读书节期间可以举办各种活动,比如中原工学院已连续四年开展读书节,读书节活动有:中工诗会,读书征文比赛,经典名著推荐等活动。这些导读活动的展开,能让大学生利用有限的时间读到高品位的书,在提高学生软实力方面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4.4 利用网络开展导读
现在很多高校都引进了超星和书生之家等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根据读者的阅读情况自动生成阅读量的排行榜,起到一定的导读功能。同时,图书馆可以设立网上导读专家系统,专家定期地在网上推介高品位图书,指导读者深入阅读。网络导读利用现代技术为读者提供更为便利的资源,并使阅读变得更有声色。
5 中原工学院开展的有效导读活动实践及效果
榜样作为来自他人的示范,为大学生选择人生发展方向提供了有效的参照坐标。高校图书馆可以多组织一些名人演讲,培养学生浓厚的文化兴趣,具体的可感形象可以使大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找到激励的力量。也可以在专业领域请国际、国内有影响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学者作报告,使学生在感知大家风范的同时提高自己。在这方面中原工学院图书馆做得非常好,每周都会放一些专家的讲座专题片,可以是刘心武的《红楼梦》讲解,可以是于丹的《论语》解读,还有有关人文的,科学的,社会的,心得体会等讲座,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并且受到同学们的欢迎认可,这些讲座在提高大学生软实力方面都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倡导“原著阅读”与“经典阅读”。经典阅读不但能获得精神享受,更会滋养心灵,使读者的心灵变得宽广和坚强,使我们的内心变得温暖平和。为倡导经典阅读,本校图书馆连续4年开展读书节活动,每一届读书节都有它的主题。读书节活动和图书馆的新书推荐、好书荐读结合起来,让图书馆的新书导读工作变得生动活泼,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使更多的人享受读书的乐趣。读书节活动为喜爱读书的学生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展示自己的平台。读书节活动期间征集学生的读后感,并且将学生的读书感刊印成册,发送给学生阅读。这种作法既宣传了图书馆,也鼓励更多的学生到图书馆来看书。读书节活动的举行,必将进一步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搭建起一座深入沟通的桥梁,对提高在校学生的文化素质起到推动作用。
6 结束语
在网络化和信息化时代,阅读是知识社会的基石,导读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催化剂。导读可以提升大学生的阅读能力,创建学习型校园,提升校园文化,是大学图书馆的责任。导读工作是图书馆有特色的深层次服务,能唤起大学生对阅读的激情和乐趣,使阅读融于生活之中,更重要的是导读可以在阅读中建立起精神生活的世界,升华百年人生。
参考文献
[1]王余光,徐雁主编.中国读书大辞典[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341.
[2]李海燕.图书馆导读工作:“轻阅读”、“浅阅读”、“泛阅读”及其应对新思维[J].图书馆杂志,2010,(6):89-92.
[3]王桂平.“全民阅读”的拓展与公共图书馆的导读使命[J].图书馆杂志,2010,(1):94-96.
[4]刘伟勤,宋柳明.广泛开展读者活动,拓展图书馆的服务功能[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8):21-23.
[5]袁睿,桂凛.基于读者阅读心理的高校图书馆工作[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4):70-73.
[6]郭骧,章回波.立体阅读―图书馆服务的新形式[J].图书馆杂志,2010,(4):38-39.
关键词:高职院校 法学课程 实践性教学环节
0 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基于此,高等教育要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依据该指导思想,具体到法学教育工作而言,高职院校的法学教育应该包括法律意识的灌输、法学知识的传授和法律技能的应用。其中,技能的应用尤为关键。
以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为例,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培养出既懂经济管理又懂经济法律的复合型人才,各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无一例外开设了包括经济法、税法、物业法律法规、物流法律法规、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等专业性很强的法律课程,每门课程几乎都有部分的实践比例,但是从各个高职院校教学反馈的情况来看,目前的授课以理论讲解为主,在实践性的教学环节设计上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整个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略显零散。目前包括笔者在内的专业授课教师组成团队,以校级课题形式进行探讨,希望能总结经验,汇总设计方案,对今后高职院校法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操作有所帮助。
1 法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
1.1 关于实践性教学的教学目标
在法学知识传授到“够用”和“实用”的基础上,我们倾向于对高职学生进行法律意识的灌输和法律技能的应用。
1.1.1 注重法律意识的灌输
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较为懈怠,主动学习的氛围不浓,在法律知识方面凸显法律意识淡薄。很多独生子女稚气未脱,没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单纯靠语言传授法律观念,学生接受程度相对较慢,反而通过实践,从教训中认识法律从而提高法律意识是一个不错的办法。如果一个学生不具备法律意识,哪怕他掌握再多的理论知识,他仍然没有自我保护的概念,所以我们坚信只要具备法律意识,哪怕理论知识没有掌握好,在今后如若用到法律的话,他仍然能翻阅法规,咨询律师,仍然可以解决工作中、生活上碰到的问题。笔者曾经教授过企业管理专业的劳动合同法课程,在讲授理论知识前,我做了一个简单的问卷调查,我问学生:认为劳动合同比较重要,还是签劳动合同比较好的请举手。结果只有一半的同学举手,不举手的同学认为劳动合同只是一张纸,没什么用。我又问学生:假如你是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人员,你认为要跟员工签劳动合同的请举手。有三分之一的同学没有举手,部分不举手同学的不与员工签劳动合同的答案是,我们家自己开的公司就没有跟员工签劳动合同。所以,没有法律意识比没掌握法律知识本身更可怕,有数据显示每1个站出来投诉的民众背后站着20个沉默的受害者。因此,我们的法学教育,最基础的法律普及工作应该要做到位,向学生灌输法律意识应该是实践教学设计体现出来的最初衷的教学目标。
1.1.2 注重法律技能的应用
法律知识仅仅只是掌握是远远不够的,会用才是关键。如何才能让学生自己将理解了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实在在的应用技能,由外在的知识武装成内在的本领也是我们探索的问题之一,更是我们法学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采用一种诊所式的法学教学方法,目前这种方法在我国的几个著名法学院(诸如北京大学法学院、清华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四川大学法学院等)开始试点,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是,诊所式法学教育课程需配备有较强的硬件和软件条件,而这些条件不是我们一般的高职院校所能承受的,但这毕竟给我们如何发展高职法学实践性教学教育提供了一条可以参考的思路。我们完全可以到诊所式法学教育课程已经初步取得良好效果的法学院里去取经,对其教育成果进行扬弃,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高职法学课程实践性教学的路子。
1.2 关于实践性教学的教学重点、难点
法学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中还应该结合专业的特点,对实践环节设计有所侧重。以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的经济法课程为例,目前,学院开设经济法课程的专业包括工商企业管理(4学时/周)、电子商务(3学时/周)、市场营销(3学时/周)、会计(2学时/周)、财务管理(2学时/周)、成教学院的国际贸易(4学时/周)等专业。我们认为,同一门课程的实践比例及实践环节在不同的专业中侧重点应该是不一样的,比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学习经济法的时候,他们实践环节的设计可以是模拟公司的设立流程,也可以是模拟员工合同的签订,还可以模拟成立公司的组织机构召开公司董事会议、股东会议等;而会计专业的实践环节可以设计安排学生模拟证券的交易,模拟税费征收;市场营销专业可以的学生可以安排去市场调研,找寻不正当竞争的实例,也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合同的磋商签订,还可以在工业产权法理论讲授完毕之后,让学生案例讨论。总之,同一门课程,不同的专业在实践环节设计上应该不尽相同,这样既可以与专业结合又可以丰富课堂形式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使知识内化,一举多得。
1.3 关于实践性教学的教学环节设计
传统的法学课程在教学上采用的是讲授为主,融合学生的案例讨论。在高职院校的法学讲授课堂上,我们应该提倡实践性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时时让学生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毕竟与专业课程有不同的地方是:法律知识的操作上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认识,即便没有讲授过任何的理论知识,学生对一些案例也有自己的看法,所以,在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中,我们应该提倡让学生多说,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除了原有的案例讨论方法可以沿用之外,我们可以有所创新。
1.3.1 场景模拟教学法设计
场景模拟法是指由老师设定一个场景,给定一个任务,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最后完成任务。
2010年11月,我们组织了2010级工商企业管理班级学生模拟公司的设立流程。
教学目的:通过模拟公司的设立流程,加深学生对公司设立的了解。
教学设计:首先整个班级的同学分成两组,一组扮演公司的发起人,另一组扮演公司设立中涉及的相关部门,比如工商、税务、银行、证监等机构。第一组学生分两组发起人,分别饰演有限责任公司的发起人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第二组的学生自行选择自己要扮演的部门,并准备相应的材料供发起人前来办理的时候使用。
教学准备:在公司设立流程开始前,所有的部门必须认清自己的职能定位,并要求学生事先做好准备工作(包括提供给发起人的表格、自己的印章等材料)。
活动过程:11月24日下午,全班所有同学参与积极设立筹建公司,历时两个小时。
活动效果:活动效果良好,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为了保证公司设立的顺利进行,所有学生都不希望在自己这个环节出错,通过此次模拟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公司设立流程的熟悉程度。
类似的场景模拟活动还可以应用在其他的法学课程实践中,比如讲完《合同法》后可以模拟合同的磋商订立;讲完《票据法》后,可以让学生模拟票据交易。
1.3.2 市场调研教学法设计
市场调研法是指让学生走出校门,触摸真实的世界,由授课教师指定一个课题,在特定的场所和时间内面对特定的群体完成任务给出心得。
2010年5月,我们组织了2009级工商企业管理班级学生就学校周边的企业劳动用工现状进行市场调研,并结合《劳动合同法》整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学目的:通过市场调研,加深学生对劳动用工现状的了解。
教学设计:整个班级的同学分成六组,每组同学确定自己的调查方向,然后分工文献查找、问卷设计、问卷调查、数据整理、汇总报告。在一个指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小组的市场调查工作,六组全部结束后集中心得交流。
教学准备:所有的学生必须在调研前组队、分工。
活动过程:5月18日,全班所有同学分组分工就劳动合同法相关内容,确定调研方向,包括前期的准备工作,历时两天。
活动效果:通过此次市场调研活动,使学生对目前的劳动市场用工现状有了最真实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更加熟悉劳动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
1.3.3 组织模拟法庭
模拟法庭的教学方法是很多老师愿意采用的,选定剧本、角色挑选、场地布置、道具准备、排演排练等工作都是学生要亲手动起来的,与前面的场景模拟教学方法相同的地方在于都是角色扮演,而不同的地方在于模拟法庭的组织更加侧重对程序法的学习,通过模拟法庭可以使学生了解法庭审判的程序。
2012年5月29日,我们组织了2011级工商企业管理两个班级学生就一个经济诉讼案件进行模拟开庭审理。
教学目的:通过模拟法庭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教学形式,使学生对法庭的庭审程序有个直观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体验法庭氛围。
教学设计:首先由班干部牵头负责分工,选择剧本、选择演员、选择后勤人员。由学生排练熟练后在学术报告厅进行模拟法庭活动,要求所有同学出勤。
教学准备:预先选择的剧本、服装、道具及相关呈庭证供。
活动过程:5月29日下午,全班所有同学在学术报告厅观摩模拟法庭活动,历时一个半小时,前期的准备彩排工作接近一周。
活动效果:通过此次模拟法庭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法庭庭审程序的认识,使学生感受法庭庭审的氛围,效果很好。
1.3.4 法院旁听
与模拟法庭相同的地方在设计上,教学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比起模拟法庭,到人民法院去旁听,会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氛围。
2012年5月3日,授课教师带领2011级工商企业管理班级十余名学生就一个合同类案件前往龙湾区人民法院旁听。
教学目的:通过法院旁听活动,使学生对法庭的庭审程序有个直观的了解,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更真切的体验法庭氛围。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在旁听完后,写出实践报告。
活动效果:学生们听的非常仔细,通过此次法院旁听活动,加深了学生对法庭庭审程序的认识,效果很好。
2 结语
总之,法学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秉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践加深巩固理论知识,实践过程中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高职院校的独特优势,才能培养出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也只有这样,高职院校的法学课程教学才能更有生命力,才能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才能更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2009级、2010级、2011级).
[2]邸振龙.法学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存在的弊端[J].长春大学学报.2010,(12).
[3]王瀚.法学教育研究[M].北京:西北政法大学出版社.2009.
[4]马焕秋,郝志丽.高职法学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摘 要:近年来,传媒行业就业问题成为社会探讨的热门话题。学校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社会又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一直是传媒行业发展经久不衰的话题之一。 因此,针对这一热门话题,结合学校、学生、社会以及用人单位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深入分析,实际调查,理论探讨等过程,从而得出相关结论。以期对传媒类学子在今后的学习以及就业问题上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传媒专业;供需矛盾;破解路径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4)10-0170-03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新时代,随着信息时代不断的发展,媒体传播的形式也在不断的发展与革新[1]。在我国,传媒形式的多元化以及传媒行业高歌猛进的发展,使得传媒专业在近年来备受广大学生以及家长们的喜爱,成为大学里较为热门的专业之一。但是,随着我国近些年的发展,高校不断的扩招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普及化的发展。开设此类传媒专业的学校越来越多,学生的基数也不断壮大。因此,传媒类学生在就业问题上,供大于求的现象愈加明显。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传媒专业对口就业率低、就业选择多样化,在国内传媒业较为发达的北京、上海等地,传媒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单位的比例逐年下降,对口就业率也呈逐年下降趋势。如某大学新闻专业毕业生从2010~2013年的媒体就业率分别为30%、25%、23%、21%。而在2011年度主要本科专业失业率排行榜的调查中,动画属于传媒专业的领域,失业率达到12.6%,排名第八。特别是在半年内离职率较高的主要本科专业排行榜中,前三位依次为动画(37%)、艺术设计(37%),广播电视编导(37%),这三个专业中的动画与广播电视编导是传媒专业的主体。所以,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传媒行业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又成为了行业内的一大难题。
由于当前我国传媒市场人才的需求处于相对的饱和状态,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以及用人单位的严苛要求成为新的传媒学子能否找到工作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就业问的题上,往往会出现学生毕业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用人单位却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对象。这种两难的尴尬局面是如何造成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分别从学校培养以及社会需求这两个方面进行全面分析。
一、传统教育模式下传媒院校学校培养学生现状分析
何为传统教育模式?传统教育模式是指,老师使用最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授。例如,老师进行口述学生记录,亦或者是老师利用板书学生课堂抄写,课后学习等方法进行教与学的一个过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所扮演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而学生只靠听与记录进行学习,很少能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参与感,同时缺少实践积累的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也不会太明晰,从而形成了单一的理论型传媒人才。
对于传媒专业的学生来说,动手操作能力尤为重要。但是,目前一些传媒院校还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并且在课程的设置上,理论课程远远大于实践课程。实践课程少之又少,这是很不科学的。再加之部分学校相关硬件设施不达标,让学生们一直向往的实践课化为泡影,学生们的动手能力也自然变差。此类学校只注重文化理论课程的学习,却忽略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诸如此类学校毕业的学生们,他们一旦步入社会,就会发现社会上人才的需求和自身的能力不相符,而他们所掌握知识较为单一,很难达到用人单位所提出的任职要求。所以,这也是造成很多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之一。
二、新媒体时代下传媒专业人才类型社会需求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传媒人才能否顺利就职,成为广大学子以及家长们的热门话题。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2013年在某地举办的大型招聘会中,传媒类应聘成功的数量较少仅仅达到23%。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道,“2013大学毕业生人数达到699万,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2014年有毕业生727万人,加上2013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 2014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仍难好转。大批量扩招的结果导致传媒专业的毕业生总量较大,而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能招之即能用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太少”。这充分的说明,在我国绝大多数传媒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直接就业的换句话说就是符合用人单位提出要求的应聘者少之又少。是什么造成的这种原因呢?毫无疑问是相关传媒院校只重视理论教学,直接或间接的忽略了实践教学。这类学校毕业的学生,如果没有自身加强实践学习。绝大多数都是纸上谈兵类型的,没有真正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这也就是学校教学与社会实际相互脱节,便造成一方面求职者费尽力气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花尽心思却找不到合适的用人对象两难的尴尬局面。
三、应对策略
1.学生角度
首先,要提高思想认知水平,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与定位。当代传媒学子大多都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以及对自身的能力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与定位。人们常说有了目标与定位才能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但是,就目前在校学生心理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盲目乐观,眼高手低。他们对社会的发展现状以及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式知之甚少。近年来毕业生们几乎都出现过类似的问题,在经历了毕业后找工作的一次次碰壁,才使他们觉醒。在学校期间,他们只局限于学校这个小圈子,没有很好地呼吸外界的新鲜空气。他们不清楚自己的能力在社会中能否立足,同时也不清楚社会用人单位究竟需要的是什么类型的人才。所以,这也是造成现在毕业生找工作屡屡碰壁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针对这一点,我们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第一,当代传媒学子要从自身出发,要充分的认识自身的优点与不足之处,扬长避短。第二,要立足社会实际,提高自身的思想认知水平,作为未来的传媒人更要放眼世界,多看,多听,多学习,多与社会接触。只有这样,给自己一个明确的目标与定位,为之奋斗,才会成功。
其次,要加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个人创新能力。我们尝试在百度里输入“创新意识培养”这个词条,我们会发现在0.001秒之内,共搜出相关网页5000多万条。北京大学校长助理兼教务处处长庞思勤老师用这个例子充分的说明了现在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人才未来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还有,据相关统计,我国在校大学生居世界首位,而毕业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自己的工作,相反失业率也居世界首位。这组数据普遍反映出,学生自主创新的意识不高,自主创新的能力也较差。这也充分地说明创新能力对于大学生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性。对于传媒学生来说,自主创新意识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相当的重要。在信息社会的当下,传媒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一个传媒人,或者即将从事传媒行业的学子们,必须要具备自主创新意识的养成,以及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要始终保持自主创新精神,与时俱进。走在科技创新的前沿。这样才能提高自身的综合水平,步入社会才有更大竞争能力。
最后,要强化书本知识加强自身的动手能力。当代大学生在学校里如果只是一味的学习书本上的知识,那是远远不够的。书本上更多的是理论知识,对于传媒专业,更多的是需要有很好的动手能力。再者,传媒专业更多的是需要实践性人才,这也是告诫学生们千万不能纸上谈兵。就是要求学生们要充分了解社会动态,培养动手能力,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尽可能多的参与到与传媒专业相关的各种活动中去。毕竟在课堂上听老师讲与自己在课后参加相关实践活动,一个为被动接受一个为主动探索,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据相关专家测试统计得出结论,学生们主动探索得来的知识在大脑中记忆存留的时间更久,会让学生们记忆深刻更加容易接受。显而易见,动手能力越强的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速度越快,在实践中提高的越多。所以,古人言“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学校角度
首先,建设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多元化教师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总理曾说过:“提高教育质量靠什么,关键靠教师,靠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做教师,一定要以德为先”。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建设需要的具有复合型能力的合格大学生,要想提高院校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自身水平,教师队伍与师资力量非常关键[2]。对于传媒专业来说,学校对于教师队伍的建设不仅仅要靠本校的教师来组建,而是,要打造多元化的教师教学队伍。例如,传媒院校可以邀请一些实践经验丰富,拥有较长时间相关传媒经验的电视台记者,报社编辑,以及影视工作者等等,聘请他们为客座教授,来学校为传媒学子开展座谈会、学术报告等活动,交流他们的从业经验以及心得体会。这样,学生们就可以获得更多书本以外的宝贵知识。这对于传媒学子的学习以及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后都有很大的意义与价值。所以,组建一支高水平,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对于传媒院校的发展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学生的提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其次,及时引进先进教学设备,为实践充分准备。教学设备是辅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与实践的重要保障。对于传媒类专业来说,教学设备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元素。有了教学设备学生们才能更好的通过实践学习。信息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教学设备也在不断的发展革新。例如,摄像机,剪辑机,非线性编辑软件等等,都在推陈出新。但是,目前传媒类院校的普遍状况是,实验教学资金投入较少。设备及其缺少或实验教学设备达不到社会普遍要求。试想一下,由于教学设备缺少,学生在学校不能经常使用教学设备,或者是教学设备过于陈旧与社会一般单位使用的不能接轨,这样的学生毕业后也会很难找到工作的。所以,相关传媒教学院校,应注重的教学设备的数量与质量,加大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要做到及时更新,及时补充。只有学生们更多的掌握了各种实验设备,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的高水平人才。
最后,加强学生能力发展,培育良好专业素质。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好坏决定着这个学生未来的前途与命运。对传媒学生,未来的传媒人来说,要想立足社会,光靠书本上学习来的知识是不够的。一个优秀的,合格的传媒人即要有渊博的知识,又必须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以及较高的专业素养。那么,如何才能够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专业素养呢?笔者认为,这不仅仅需要学生们自身的不断学习以及不懈努力,更重要的是学校,教师能够有正确的教育措施以及良好的引导方法。其一,鼓励学生们进行学术创新,多读、多写学术性论文,教师们要积极配合指导学生。其二,鼓励学生们进行专业创作,传媒专业的分支很多,老师们要悉心教导学生们多进行与专业相关的创作,在创作中学习并提高。其三,多为学生们创造实践机会,让学生们能够多与社会接触,更多地参与到一些社会活动当中,在社会活动中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宝贵的社会经验。只有通过这样,学生们才能学习到很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及专业素养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3.社会角度
首先,加强单位合作,培养优秀人才。人才交流往往是提高人才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在人才交流方面,教育部门要首当其冲,教做好牵线带头作用,鼓励及推广单位之间的交流合作。其具体方案有:其一,学校可与各个学校之间互相合作。例如,不同的高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高校之间可以互派优秀学生定期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二,学校可与电视台互相合作。例如,学校定期向电视台输送学生,让学生参与到电视台的整个运作过程中,进行挂职锻炼。这样,学生们就能更清晰的看到今后职业的蓝图,丰富实践经验。其三,学校可与相关传媒产业单位合作。例如,与相关传媒单位签订人才交流合作协议,定期让学生参观考察学习,也可以让各单位相关从业者来学校进行讲座教育。这样一来,使学校与各个单位形成一个完整的人才交流链。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综合能力就会大大增加。
其次,提高就业比例,鼓励自主创业。党的十七大文件中明确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这充分的说明,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十分重视。作为传媒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们来说,人员缺口已经接近饱和状态。就业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这除了毕业生们积极寻找合适自己的工作之外。政府和社会各个相关部门应该积极为待就业的学子们寻找就业机会以及推出相应措施帮助与引导毕业生们就业。对于那些仍未就业的毕业生们,政府与相关单位应及时出台相应政策,鼓励毕业生们自主创业。这样一来,在政府的牵头下,使得传媒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得到相应的缓解。
总而言之,就传媒专业来讲,目前我国的就业问题普便较为困难。学生,学校,社会形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每一个部分都是决定传媒专业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的关键。所以,本文从学生个人到学校培养再到社会发展进行了系统的深入探讨与理论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必不可少,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只有将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认真学习,刻苦钻研。传媒专业才能更好的发展,传媒专业就业的问题才能得到改善。
参考文献:
[1]乔健.面对新媒体时代[J].工会博览,2013(9).
[2]申功璋.改革机制,建设高校高水平师资队伍――学习温总理讲话《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的体会与建议[J].中国教育,2009(3).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导师制;技能包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8-049-03
一、导师引领,交互开放,创建教书育人新机制
导师制源于14世纪的英国牛津大学,目前已经被高等教育广泛采纳,尤其是在我国的研究生培养与教育中被当作常规的教育管理模式。导师制在教学方式上强调个别指导,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德智并重,在学习环境上营造和谐、自由和宽松的氛围。导师的权威并不是绝对和广泛的,反而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为管教中心,导师不能以自己专业的权威而制约学生的发展,所以导师与学生的选择是一个交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导师要不断了解学生,学生也要不断向导师学习,双方是一个互选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适应的互动过程。
(一)导师制产生的原因
在司法信息安全专业建设初期,首先关注的就是我们的学生。面对高职院校的学生,不能回避的问题就是学生们的成绩问题。高职学生多数成绩不理想,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自己的所担任的角色定位不准甚至感到迷惑,常表现为自己比普通大学生差一等;不能把自己与传统的大专生区别开来;不敢正视自己目前的社会角色。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发现,学生当中不乏勤奋努力,聪明且具有相当能力一群孩子,他们并没有自我放弃,反而清楚地认识到高职教育的优势,唯一缺乏的就是为之量身打造的具有迎合自身特点的培养模式,如果这群学生得到良好的引领,他们完全可以在同龄孩子当中取得骄人的成绩,这样的初衷也在日后的实践当中得到了验证。经过我们几年时问的摸索,许多学生在全北京地区、全国的各种高校技能大赛中获得奖项,并任职于行业中知名的公司企业。
导师制的实施,并非只为那些成绩突出的学生服务,它是全体学生共建的一个培养模式。任何一个学生都要参与其中,让每一个学生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展示自我、认识自我,为学生掌握真正的实用性技能创造条件。
(二)导师制的优势
经过全系师生共同努力,几年实践下来,我们将导师制的优势做了总结:一是导师与学生交互增强,充分发挥两者的个性。导师制就是一种“一对一”的教育方式,这种交流方式更能形成一种信任关系。在这样的制度下,学生与导师的关系更加融洽,十分有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充分结合了学生的个性与导师的专业特长,为学生的发展建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导师与学生的互动也能促进导师树立较强的高职教育理念,深化高职教育要围绕学生开展,增强学生职业技能的教育理念。三是充分利用学校的硬件设施,最大限度地利用学校的实训室来开展专项的技能培训,同时完成科研、项目开发等工作,有力地解决了设备闲置、无人管理的问题。四是在学风建设上学生可以随时与导师联系,导师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制订正确的学习计划,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通过导师的指导,学生及时掌握本专业的前沿动态及发展方向,学生更加热爱专业,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导师制的内容与方法
我们在导师制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把握“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精神需要,突出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原则。在专业学习和辅导方面,依据专业课程计划,结合学生自身专业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和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安排好学习进度;掌握学生课内外的各项学习动态,对学生的学习状况、智力和能力发展,每学期应做出恰当评价,同时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向学生传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实践技能培训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参与导师承担的技术开发、技术服务项目、实训项目研发等工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二是带领学生到生产一线,参加生产,了解社会、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社会实践和专业实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在建设中也认识到导师制的核心是需要高素质的导师。要求导师是双师型,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且师德高尚、责任心强且教育效果好、实践经验丰富。导师的聘任由学校颁发聘书,聘期为二年或三年。对学生的选拔必须立足高职教育的特色,要求学生综合素质好,热爱专业。导师与学生之间,实行双向选择。学生根据自己对某一学科的兴趣、爱好、特长,结合导师的基本情况选择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申请、学习成绩等情况,通过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能力进一步选择培养对象。学生要完成导师指定的读书任务,并写出读书心得,与导师交流读书体会;要求学生每周至少与导师交流一次,并且要有记录,有心得体会;要求每学期至少一次参加学术报告和学术交流活动,有记录,有感想;要求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帮助导师做实验,要有实验记录。
二、技能打包。专业课程建设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
高职教育中课程建设的改革始终强调“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旨在实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融合,在专门构建的教学情境中进行职业从业资格的传授,以使学生有能力从容应对职业的行动情境。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中,我们通过“技能包”的开发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初步构建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践性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技能打包”设想的由来
“技能包”是由电脑“文件包”演变而来。不同的包具有不同的主题(能力方向),一个包可装多项技能。一个专业的“技能包”由“专业基础技能包”和“专业岗位技能包”两部分组成。“专业基础技能包”内的技能项目为一名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属专业基础技能;“专业岗位技能包”内的技能项目,是针对学生拟就业岗位设立的需进一步在拟就业岗位(毕业实习岗位)上强化训练的技能,属专业岗位技能。为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结合自身特点,认真组织调查研究,并与用人企业共同商讨,分析各就业岗位的关键能力,以职业资格证书标准为主线,将各门课程的实用技能加以筛选、分类、综合,构建了各专业的“技能包”。
通过调研、研讨,确定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的培养目标即为司法行政机关及其他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信息安全管理员。信息安全管理员岗位实际上是个综合性的岗位,他既是单位内部信息系统的维护员,又是网络安全的管理员,还是信息安全事件的处置员。针对以上三个岗位,我们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形成典型工作任务;在分解出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我们进行能力分解形成岗位核心能力;然后再对核心能力进行归并,形成行动领域;最后根据行动领域我们重构学习领域,形成面向司法信息安全专业的六门核心课程。
(二)“技能打包”的应用
我们将“技能包”内技能项目的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具体分两个阶段进行。
1 在校学习期间。主要利用学校的教学设施,开展各项技能的训练。“专业基础技能”主要通过实验实习、教学实习、综合实践及专项技能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掌握信息安全管理员岗位的工作任务、信息系统日常维护能力、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与管理能力、信息安全事件处置能力;通过工作任务归并法实现典型工作任务到行动领域转换,共归并为四大行动领域:信息系统日常维护、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网络安全技术应用与管理、信息安全事件处置;通过工作过程分析法实现从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转换,所确定的学习领域(即核心课程)为《H3CNE认证课程(一)》、《网络攻击与防御技术》、《数据加密及PKI技术》、《信息安全管理实务》、《数据恢复与电子取证》。为提高教学效果,我们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将“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搬到实训室进行教学,使“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教学更加完整、直观、生动。
2 毕业实习(顶岗实训)期间。主要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在企业生产岗位,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帮助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强化岗位技能训练。通过几年的努力,已建成一个北京市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八个校内实训室、八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通过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了立体化的实训体系。实训体系的多维构成遵循该专业岗位工作过程,展开实践教学,实现“网络基础技能信息安全专业技能司法职业技能”的三个递进。
实训技能的考核和评定,由实习、实训场所的企业专家或司法实务专家根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评定,实践教学目标明确,积极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三、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以学生为中心,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
(一)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是专业建设核心要素
我们接触到得每一个学生的基础、智商、特长和志向各不相同。每一个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是我们着重关注的,前面提到的导师制,实际上就是结合每一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与之匹配合适的导师,让学生的潜能发掘到最大,并且在导师的引领下实现的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我们在进行专业建设的同时,要保持建设特色的连贯性,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而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是这个体系当中的核心要素。
我们的学生有的动手能力强,头脑聪明,但是缺乏主动性,我们就建议并引领他开展一些动手性强的实践项目;有的学生内向,对自己缺乏信心,也不知道未来的路该怎么走,我们就会引导学生参与到合作项目当中,提高沟通与协作的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实际上,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因材施教、分流培养。
(二)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具体内容
因材施教、分流培养其实在很多高职院校都有所尝试,我们经过几年的实践,走出了一条结合自身特点的道路。
从学生一入校,我们并不急于开展分流培养,因为学生刚刚迈入学校的门槛,刚刚接触到专业,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因此,我们要在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发现,不断引领。在此期间,导师制会在整个因材施教、分流培养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总结,我们在如何实行因材施教、分流培养这方面进行一些探索。具体说来,主要有以下四种做法:
1 选择成绩优异,专业知识过硬的学生参加各种专业技能大赛,不求取得多么优异的成绩,目的在于正确认识自己的水平,提高专业知名度,增强师生的信心。这类学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平时在校注重专业技能的培训,并能带动班级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参加大赛能够开阔视野,为今后的工作或是深造打下基础。
2 考取职业技能证书,为今后的工作铺平道路。在校的大部分学生不可能都去参加比赛,更多的学生或者说是大部分学生是要考取专业技能证书,这类证书要求含金量高,在行业内广泛认可,因此,部分学生注重平时专业知识的学习,并且强调实习、实训的重要性。这类学生绝大部分毕业后要走上工作岗位,除了自身能力的培养,职业技能证书就是他们获得良好开始的敲门砖。
3 继续深造,专业课程的悉心辅导。有的学生不满足自己的学历,想要毕业后继续深造,那么,我们在专业建设当中,会为这部分学生进行专门的辅导,这种辅导不是突击式的,而是系统全面地开设考试所需的课程,而这部分可能也并非全部必修,是有选择性的,如果你想继续深造,就可以选择这类课程,为学生创造了更多的学习深造的机会。
4 选择毕业创业的学生,我们除了强调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会有专门的导师进行创业课程的教授,并且进行科学的人生规划。
几年来,我们以多种形式,在多个不同层次上进行的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改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普遍反应积极,尤其受到一批优秀学生的欢迎。我们在各种高职竞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和各种优秀奖,多名导师被评为优秀导师,专业的建设处于全北京乃至全国的前列,我们的就业率多年来保持在接近100%,这些学生中的许多人都获准免试推荐进入行业知名公司,并在工作中得到重用和赏识,有的也成为技术骨干,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结语
本文借鉴高等教育广泛采纳的“导师制”教育管理模式和“技能包”课程开发理念,创新性地提出了“导师引领、技能打包、因材施教、分流培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符合当前高职教育的特点及规律。但不同性质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肯定也是不同的。经过实践,笔者认为,该模式更适合工科类尤其是信息技术类专业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国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张义先,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5):50-51
[3]刘烨,高职信息安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办公自动化,2012,(18):31
[4]罗海波,高职院校信息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J],轻工科技,2012,(18):80
[5]冯新广,高职“职场体验-实境训练-项岗历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20):101-102
[6]李华明,基于项目实训的高职院校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1,(26):40-41
[7]张新科,“1+1+1专业导师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26):70
关键词 南京图书馆 第六届南图阅读节 《孟子》 全民阅读 优秀传统文化
分类号 G252
Abstract The sixth Nanjing Library Reading Festival was held successfully. During the festival Nanjing Library planed some rich and characteristic activities which attracted many readers. Due to the festival readers' interest were motivated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about classic were increased ,which will not only be benefit the civil reading but also to promote the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 Nanjing Library. The Sixth Nanjing Library Reading Festival. Mencius. Civil reading. Excellen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为了配合首个江苏全民阅读日,充分发挥南京图书馆在本地区引领阅读风气、营造良好阅读氛围方面的作用,南京图书馆于2014年底决定将“南图阅读节”改在每年的4月23日举办。伴随4月的和风,由南京图书馆主办、现代快报社和中国江苏网协办的第六届“南图阅读节”隆重拉开帷幕。南图阅读节秉承“和大师对话 与名著同行”的理念以及南京图书馆前身国学图书馆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职责,坚持每年读一部名著,确立一个主题,向读者传递每部名著的精髓,从第五届阅读节开始选读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鉴于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对中国社会的深远影响,继第五届阅读节将《论语》确定为论坛主题后,此次阅读节选择以“孟子”为活动主题。
1 举办主题论坛 唤起心中“善根”
从第一届南图阅读节开始,南京图书馆即通过采取主题论坛的方式,邀请国内在相关研究领域造诣颇深、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以主题发言和互动讨论的方法,深入交流在相关学术领域多年的研究心得,向读者阐发经典著作的内涵与精髓,在激发读者对名著阅读兴趣的同时,提高他们对名著思想的了解,发挥名著对读者素质的提升作用。
第六届南图阅读节主题论坛于4月24日下午举行,南京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座无虚席,此次论坛的主题是“向善之心――中华民族的信仰追求”。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教授徐小跃参加论坛并作主旨发言,论坛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张奇伟,扬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刘瑾辉参加并作专题发言,由南京图书馆国学研究所主任徐忆农主持。论坛开始前,南京图书馆部分员工集体诵读《孟子》名句,以鼓励读者了解孟子、亲近经典,为论坛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张奇伟和刘瑾辉教授是南北学术界在孟子研究领域颇有造诣和影响的两位专家,他们将自已多年研究孟子的心得体会与读者深入交流,帮助读者了解孟子思想,增强孟子思想对国民素质以及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涵养作用。
张奇伟教授作了题为《孟子论善》的发言,他把“善”归纳为孟子思想的核心,因此将孟子的学说称为“求善之学”。张教授从“善”的内涵、依据、形成“善”的途径介绍了孟子有关“善”的思想体系。首先何为善?孟子言之“可欲之谓善”,一语道破善的本质内涵。其意为:善是可欲的。分三个层次:仁义礼智为善,人之为人者为善,满足人之需求者为善。其次善从何处而来,孟子言之“性善”,从人之所以为人、从人之本初寻找善的依据。孟子把“仁义”归结为“善”的内涵,仁宅义路道出道德之“善”的内在结构。再次实现善的途径,一是尽心存养而完善人格,即“内圣”;二是扩充而推行仁政,即“外王”。孟子说“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又说“推恩行仁政,保民王天下”。孟子的深思宏论对今人启迪良多。
刘瑾辉教授以《心善 倡善 求善》为题,讲述孟子有关“善”的学说。他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阐明孟子有关“人心向善”的论断。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传统的纲纪伦常受到一定的破坏,在这种情况下,人性善恶问题成为当时学者辩论不休的热点。《孟子》中记载告子与孟子的辩争,告子认为人性本无所谓善恶,孟子认为人性善犹水就下也,人性无有不善,犹水无有不下也。孟子言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换言之,仁、义、礼、智人皆有之。这四端即是人和禽兽的本质区别。此后宋明理学家进一步发展了孟子的心性之学,此处的心,不是生物体的心,而是具有正常思辨能力的大脑在是非、善恶伦理道德标准影响下的情思。“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说明人心向善,人性向善,人具善念。其次刘教授从政治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文艺思想四个方面,详细解读孟子对善的提倡与宣扬。在政治思想上,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德治”说,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孟子主张具仁心,施仁政,强调仁政是治天下的必备条件,将“不忍之心”的思想用于政治,提倡以德治国,主张“有德者执政”“尊贤使能”;倡导以德服人的仁政,主张“王道政治”,反对武力、霸政。在伦理思想方面,孟子强调道德修养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孟子提出修身必须扩充存于内心之“四端”,发挥与生俱来之善性,尽心养性,培养浩然之气,再以“心志统气”,抑情制欲,修身成德,以达“修、齐、治、平”高度有机统一的理想境界。并坚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信念。关于教育思想,孟子一贯强调内心的道德修养,同时重视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认为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变先天的心性和后天的恶习――人可引而善。孟子提出的“知言养气”说对后代文学创作、文学批评都产生深刻影响。孟子所谓的“知言”,应该包括书面语言即文章作品,而这种“知言”的前提是“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作者首先必须具有内在的精神品格之美,养成“浩然之气”,具有高尚道德品质而形成的一种崇高的精神气质蕴涵,才能有美而正的言辞。这实际上就是说,作家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然后才能写出好的文学作品。读者也要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才能具备正确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最后,刘瑾辉教授特意指出先秦诸子其他学派以及后来传入我国的佛教对“善”亦有阐发,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追求。
最后南京图书馆馆长、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首批国家高层次“”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徐小跃对两位专家的发言作了点评与主旨发言。徐馆长首先对二位专家表示感谢,认为二位的精彩演讲唤起每个人心中的“善根”。其次,他针对当下涌起的传统文化热,提出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根干和灵魂之问?认为根干就是儒家,就是经学;灵魂就是仁义,而作为儒家的亚圣人孟子的思想核心正是仁义。孟子明确指出了仁义等是人之为人的根据问题,这就是他著名的“仁,人也”命题的深刻意义之所在。孟子通过以下几点来阐述他的思想:第一,孟子告诉我们一个事实,人实际上和禽兽动物的差别就一点点,叫“几希”,即“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所以我们的先贤先圣面对这样一个客观存在都十分害怕和担忧,产生深深的忧患意识,害怕那一点点的“几希”丢掉了。第二个问题,孟子明确告诉你这个人之为人的根据的“几希”那就是良心。孟子还用了良能,良知概念,通俗一点说,孟子认为人一生下来,老天就给你这个属性、本质,这就叫良知、良能、良心。第三,天地自然给你这个良心、良能、良知做什么用的呢?在孟子看来,一个就是产生道德,一个是判断你是不是具有真行道德的能力。孟子认为良心具体表现于四种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种心你要把它扩充开来,呈现开来,表现出来,那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知的四个道德――仁、义、礼、智。第四,在孟子看来,既然仁义礼智道德是人天生的属性,人没有它,那还是人吗?肯定不是人了。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第五,当我们明白仁义礼智这些道德以后要怎样去做呢?孟子明确说:“仁者爱人。”仁,就是爱别人。而你如果没做到仁爱,你就要感到羞耻,这就是“义”,这是孟子的本义。如果再拓展,什么叫“义”?义就是公正、公平、利他。什么叫“礼”?礼就是尊敬别人。你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定要友爱别人,利益他人和恭敬他人,这就是孟子想告诉我们的人本来具有的属性。第六,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向善之心―中华传统文化的信仰追求。”孟子说“可欲之谓善”,意思是说,只要你想行善,你有这个愿望,你有这个诉求,你想做好人,这就是“善”。我们向善,我们行善,我们遵循仁义礼智以及后来的信――这五常去做,儒家告诉你,这是“天职”。
最后,论坛特意留出一些时间让读者与讲座的专家学者进行互动,不同年龄的读者纷纷就自己喜欢、感兴趣、困惑的问题向专家进行请教,现场气氛活跃而热烈。
2 名家主题讲座 深入揭示孟子
4月25日,南京图书馆第六届阅读节主题讲座――“熟读《孟子》 深知亚圣”在南图多功能厅举办,读者参与热情高涨,四百多人的多功能厅被读者抢占一空。本次讲座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奇伟先生主讲。
讲座由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孟子其人、其书、思想以及孟学的流传。孟子曰“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认为从古人遗留的著作中了解古人是不够的,还要结合其所处时代才能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这段话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古代文学研究和批评的重要方法。张奇伟教授亦将这一方法运用到本次讲座中,他首先从孟子的时代、生平讲起,让听众对孟子思想产生的背景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了解孟子思想在社会动荡混乱、崇尚谋略、武力的战国时期的意义。接着张教授从内容结构、文章风格等方面对《孟子》一书作了详细的介绍。《孟子》不仅是先秦哲学思想的代表,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是先秦诸子散文的杰作。孟子思想犀利,性格刚烈,文如其人。《孟子》议论风发、文辞华赡、气势磅礴、奔放不羁、善譬巧喻、论辩机敏、清畅流利,极富感染力。“孟子思想”是此次讲座的核心,在24号的主题论坛中,张教授重点论述孟子有关“善”的思想,此次讲座中则全面地为读者讲述了孟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将其归纳为十二个方面,系统论述孟子有关义利之辩、性善、个人修养与坚持捍卫儒家道统、辟杨墨邪说等学说。张教授带领读者深读文本,详细生动地为读者一一分析文本背后的思想。最后张教授选取历代具有代表性学者的观点,从后人对孟子学说的继承与阐发等方面讲解孟学的流传,如汉人赵岐对《孟子》一书的注疏,韩愈对孟子的推崇之功,确立孟子在儒家道统中上承孔子的意义,北宋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总结孟子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等等。
3 多元传播方式 增加阅读趣味
为了增加民众参与阅读节的积极性、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阅读节的活动中,使阅读节真正发挥实效,南京图书馆一向重视阅读节的宣传,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扩大阅读节的宣传范围。在阅读节前一周即制定并向读者南图阅读节宣传册页,将活动安排提前告知读者。召开记者会,邀请省内知名媒体和网络传媒参与,尽可能让更多民众通过报道了解阅读节。一些外地民众亦慕名而来,使得阅读节不再仅仅局限在南京本地。
南京图书馆在此次阅读节传播方式上亦主动创新,除了继续开展在历届阅读节中赢得读者好评的论坛、讲座、插图版本展、影片赏析等活动外,还采用选本的方式编辑《国学经典诵读》材料《论语》《孟子》,以期让民众深入了解孔子、孟子思想的精华。阅读节开幕前即放在读者服务台,供感兴趣的读者取阅,为读者研读孟子相关书籍提供方便。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技术以及通信技术得到广泛运用,科技传播进入数字化时代。相比传统意义上的广播、报纸、电视、杂志等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受众面积广、信息量大、互动性强等特点,运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对传播效果、范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次阅读节,南京图书馆安排专人采用微博直播的方式向公众介绍主题论坛的相关信息,将嘉宾的精彩发言即时传播到网上,吸引许多未能到场聆听论坛的读者的注意,扩大传播范围。
“国图公开课”是此次阅读节南图向民众推荐的一个网络学习资源,“公开课”借鉴“慕课”大规模、开放、在线理念,致力于提高公众文化品质。从形式上看,国图公开课以专题形式设置课程,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模式开展。在线上,与MOOC(慕课)类似,国家图书馆为用户提供海量免费公开课,人们可以便捷地免费浏览观看相关内容。除此之外,用户还可以在线下参与公开课举办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在南图阅读节期间,南京图书馆积极开展“国图公开课”的宣传与推广,一方面组织员工、当地小学生参与观摩学习,另一方面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宣传与推广,让更多的民众了解这一学习方式,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
插图版本展是历届南图阅读节的保留节目,备受和好评。南京图书馆充分利用丰富的馆藏资源,举办《孟子》插图版本展,以插图的方式形象生动地介绍孟子生平、思想、孟子故事,此次阅读节还增加《孟子》成语赏析、南京图书馆馆藏历代重要的研究《孟子》的书籍、孟子年谱等,以直观的方式向民众讲解孟子。自开展以来,许多民众到此流连观赏。
4 针对不同群体 定制丰富活动
为了吸引不同年龄层次和不同教育水平的读者广泛参与南图阅读节,让他们在阅读节中找到自己喜欢、感兴趣的活动,并有所收获,南京图书馆在第六届阅读节中有针对成年人的《孟子》主题论坛、《孟子》主题讲座,也有面向少年儿童的动画片《孟子说》、少儿国学讲堂之《孟子》。此次阅读节特意为小朋友量身定制两场特色活动,既有以动画片形式播放的《孟子说》,还有少儿国学讲堂,为7-10岁的小朋友讲述《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背后的故事。两场活动赢得学校、家长和小朋友们的交口称赞,许多小朋友纷纷表示下次还愿意参加。
表彰优秀读者和评选优秀图书,一直为南京图书馆所重视,一方面表彰优秀读者,激励更多的人参与阅读,另一方面从茫茫书海中为读者评选优秀图书,从而达到鼓励好书创作、传播知识、陶冶读者情操的目的。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和首个江苏全民阅读日当天,南京图书馆召开了2014年度优秀读者座谈会。南京图书馆馆长徐小跃到会为优秀读者代表颁发优秀证书、奖品并讲话。徐小跃表示,不断提升为读者服务的质量始终是我馆工作的重心,“读者多、多读书、读好书”才是图书馆真正意义之所在。他还对到会优秀少儿读者的父母赞许有加,希望更多的孩子们能走进图书馆,爱书读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和日常生活方式。与会的13位优秀读者代表畅谈读书用书体会,并就南图如何进一步提升服务效能,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引导和推动全民阅读,建言献策。4月23日当天公布第五届“陶风图书奖”参评书目并启动评选程序,在七楼典藏阅览室设立图书陈列专区供读者阅读,开通南图网站网上投票系统。
4月26日,作为第六届南图阅读节系列活动之一,第五十一期陶风读书会在五楼多媒体室成功举办。此次读书会选取《孟子》中的部分成语,结合原文,借鉴历代注解,分析成语在原语境中的含义,并探讨词义的古今流变。作为儒家经典著作,《孟子》除了给后世留下宝贵的哲学思想和人生智慧,其中亦产生了大量的成语,沿用至今。读书会以交流互动的形式,邀请读者朗诵《孟子》名章并找出相关成语。读者踊跃举手发言,声情并茂地吟诵经典篇目、著名章节,积极回答问题,现场气氛活跃。通过《孟子》原文的诵读,把握成语的古今词义流变,从而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从语言流传与变迁的角度进一步理解传统文化对当代生活的影响。本期读书会吸引了包括退休人员、中小学生在内各个年龄段的读者前来参加,工作人员于活动开始前还向每位入场读者发放活动说明和诵读材料。
阅读节期间继续举办读者知识竞赛,竞赛持续三天。竞赛的内容包括与《孟子》有关的历史文化知识、时政、阅读推广方面的知识,涉及孟子的生平思想、历史故事、历代重要的《孟子》书籍、字词训诂等知识。在内容设计上力求学术与趣味并存,兼顾读者的兴趣与知识水平,以期达到唤起读者主动阅读了解孟子的目的。
5 结语
总理在今年的两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对形成全民阅读氛围寄予深切希望,认为阅读量的增加是我们社会进步、文明程度提高的十分重要的标志,阅读不仅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在当下全民阅读率仍较低的严峻形势下,公共图书馆有义务肩负起培养全民阅读氛围的神圣职责,努力提升民众阅读兴趣。从2010年开始,南图阅读节每年举办一届,每届选择一部名著,举办论坛、讲座、展览等系列活动,一方面引领民众阅读经典,增加他们对中国古代文学、哲学思想的了解,另一方面用名著涵养滋润读者的心灵,提高读者素质,从而达到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
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坚持班级管理工作,将特色活动引入班级文化建设,通过形式多样、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教育,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班级活动策划方案,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班级活动策划方案1活动背景:当我们成为大学生的那一刻,我们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不再成天埋头苦读于沉闷的教室,寝室随之成为我们的最基本组成单位了。来源:
因此,丰富我们的大学生活,营造互助互爱、积极愉悦、学习氛围浓厚的寝室氛围对我校学风的完善、文化的深化、“信敏廉毅”精神的传承显得犹为重要。
活动目的:寝室文化包含着深刻的内涵、有着丰富的活动内容和多样的活动形式,对学生的思想修养、文化修养、综合能力等各方面有着积极的影响。在前一届活动的基础上,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创新,迎来了江西财经大学又一届“寝室文化节”活动!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希望同学们能在准备中增进彼此间的了解、深化相互的友谊,达到进一步融洽学校氛围的目的。同时,由于各学院在其专业方面的特殊优势,可以使同学们在比赛的过程中一方面展示自己的才学,另一方面可以进行学习上的切磋,起到互相激励的作用、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再者,在呼应中国“建立节约性社会”、学校建立“节约江财”的主题的同时,亦可激发大家的创新意识,体现江财学子的思维活跃的特点。
活动时间:初赛:3月25日-26日
决赛:4月8日晚18:20(18:30开始)
活动地点:国际交流中心学术报告厅
活动构成:
一、寝室文化艺术节征文大赛
二、寝室文化艺术节书画、摄影展
三、寝室文化大赛
活动流程:
一、寝室文化艺术节征文大赛:
1、征文主题:我的寝室“情结”
2、征文要求:①体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寝室文化生活,反映寝室成员之间团结互助的亲情、友情,记述身边乐事、趣事等,展现我校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②语言流畅,内容充实、文字精炼,要有真情实感。
③题目不限、题材不限,字数:3000字以内
④请在篇尾注明作者的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寝室。
⑤我们将评选出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5~10个优秀奖。
⑥截止日期:3月26日
二、寝室文化艺术节书画、摄影、手工制品展:
1、活动主题:寝室“映像”
2、活动内容:①参赛作品形式为照片、书法、绘画等,题材不限。
②照片或书画皆应反映我校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生动体现寝室同学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状况。富有创意、新意、寓意。
③作品请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年龄、班级、寝室。
④我们将评选出3个三等奖,2个二等奖,1个一等奖。
⑤截止日期:3月26日
一、二、三奖,经学校批准后,我们将设为院校级奖励。此外,征文活动的优秀奖,将可获院级奖励。
三、寝室魅力展示大赛:
活动要求:本次活动的主要对象是
4、19级的同学。
2、18级可自由报名参加,以“参赛组”为基本单位(有的寝室以“联谊”参加)。
05级:每班至少4个寝室参加;其中,可以选择“联谊寝室”的形式共同参加,但必须保证至少是2个参赛组。04级:每班至少2个寝室参加。每个寝室,无论是否参赛,都要写一张寝室寄语。(N次贴大小的)此次活动要求各寝室能够展示本寝室团结友爱的温馨情怀,并能代表本学院的特色与创意。
班级活动策划方案2活动目的:
1、如何正确对待难免的烦恼,调整自己的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2、提高学生情绪认知能力,学会自我调节。
活动准备:
小品、纸、笔、音乐等
活动过程:
一、主持人宣布班会开始。
二、班长讲话:
同学们,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快乐的回忆,也有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烦恼,当我们遇到烦恼或者不顺心的事情,我们应该怎样做呢?希望同学们在今天的主题班会中畅所欲言,找到解决烦恼的方法,让我们大家手拉手一起向快乐出发!
三、活动开始:
1.主持人甲:亲爱的同学们,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十二岁。
主持人乙:十二岁,如花似锦的年华,充满着对未来美好的向往。
主持人甲:十二岁,如诗如画的岁月,到处充满着欢歌笑语。
主持人乙:我们拥有蓬勃的朝气。
主持人甲:我们拥有快乐的时光。
2.主持人采访:
采访对象:班主任老师
问题:__老师,您和我们朝夕相处五年了,您能谈谈咱们班同学在您心里的印象吗?
老师:同学们,我们五年级二班的每一个人都是老师深爱的学生,你们每人都是一本生动的丰富的书,在我的眼里,你们生气勃勃,你们的聪慧,你们的进步,你们的成长,让老师读也读不够。但是孩子们,生活就像道路一样,不总是坦途,还充满了崎岖,老师希望你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生命里处处充满快乐,处处充满着灿烂的色彩。
3.主持人甲:是啊,我们有成长的欢乐,也都有成长的苦恼,请同学们欣赏小品《我的苦恼》。
主持人乙:同学们,你们是否和小品中的同学一样也有自己的苦恼呢?下面,我们就把自己的苦恼用画画的方式画出来。
4.主持人甲:刚才同学们都用简笔画的方式将自己的苦恼画了出来,下面,就请同学们上台来把自己的烦恼摆出来,让大家一起来帮助你,好不好?
(1)学生1:展示自己的作画——一双有力的手。
主持人乙:这是什么意思呢?说给我们听听好吗?
学生:我长期受人欺负,我希望自己有一双有力的手。(该男生个子瘦小,秉性较弱,说到这里几乎哭了。)
主持人甲:同学们能帮他出出主意吗?
学生:退一步海阔天空!(一女同学站起来劝道)
学生:他长期受人欺负,还能够劝他再“退一步”吗?再退后的结果是什么?我觉得应该告诉老师!
学生:对!让老师来处理!
学生:我觉得把学习搞好,只想打架不好。
学生:他学习成绩仅仅中等,通过“把学习搞好”来实现强者的渴望,有多大的可能性?
主持人乙:有多种方法都可以使自己不受欺负:如,①树立自信心,你不要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相反,你试着每天早晨到校前,对着镜子大声说:我行!②采取自信行动,学习上,多努力学,多与同学交流,多请教同学,同时,多帮助同学,使自己进步,也使自己感到快乐。③要有勇气,对于不良的行为或现象要大胆地指出,摆道理,寻求解决的途径。
(2)学生2:画的是一条红领巾,右下角一个女孩子在哭泣。
学生2:我在上学期有一次忘了戴红领巾,进校门时被记了名字和班级,我觉得自己损害了集体荣誉,一直内疚,非常苦恼。(她伤心地回忆)
班长:那以后你一直没有再忘记戴红领巾,事情早就过去了,我们都忘记了,你不要再为这事苦恼。(其他同学也纷纷安慰她,使她又高兴又吃惊,觉得同学们太可爱了,笑逐颜开地回到座位。)
又一女生:我代表班级在校级的4×100m比赛中输了,作为主力队员,我觉得十分对不起班集体!
学生:我们不是只能赢不能输,谁都不是常胜将军。
(3)学生3:一张试卷,卷面上写有“64”分,旁边是一双流着泪的眼——言自己考试失败的心情。
学生4: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沙漠里,天上乌云密布,黑压压地朝自己压下来……学生讲述,这是自己想到考试时的感觉,万分沉重。?
学生5:一座大山,山峰高耸,自己在山的这一边,山的那一边是100分——学生道:我觉得自己爬不过去,总是考不好。
……
5.主持人甲:同学们成长中有苦恼是正常的,重要的是我们不能让苦恼成为障碍,妨碍自己的心理健康;解决烦恼才能使自己健康地长大。
主持人乙:相信我们班的同学有能力学会解决一切烦恼,你们有信心吗?同学们,只要我们有信心,并且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我们最终一定能够收获快乐。
6.诗朗诵《做快乐的自己》
主持人甲:我们会做一个自我调节,能战胜自己的聪明人,你们说是吗?那么,在我们的周围就有许多虽然受不幸,但却百折不挠的人,他们给我们很多启示:
播放音乐《命运交响曲》请同学讲贝多芬的故事:
世界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一生创作出大量流传千古的交响乐,被后人夸为“交响乐”。然而,他的一生充满了痛苦:父亲的酗酒和母亲的早逝,使他从小失去了童年的幸福。正当他步入创造力鼎盛的中年,又患耳疾,双耳失聪。然而,他顽强地战胜了命运的打击。
主持人乙:贝多芬的成功,对于我们有怎样的启发?(讨论)
主持人甲: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坎坷,我们应该用积极的态度去思考、去努力,就一定会解决问题。
7.主持人乙:出示快乐百宝箱
充满自信,相信生活是那么美好
做喜欢的事忘记烦恼
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受点委屈不生气
一点小事不计较
遇到挫折不伤心
他人长处不嫉妒
8.全班学生在激励性的轻松愉快的音乐中,手拉手放声歌唱《小鸟,小鸟,你快乐地飞翔》
四、班主任讲话:
老师今天很高兴参加我们班的这次《向快乐出发》主题班会,我深深地感觉到你们长大了,有着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还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只要我们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付出努力,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一定能够克服。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心生关爱之心,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快乐,让我们大家都做一个有信心、有爱心的人,让我们的生活处处充满快乐、充满阳光,让我们一同向快乐出发!
五、主持人宣布班会结束。
班级活动策划方案3一、指导思想:
“让每一个孩子畅游书海,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从浓浓的书香中汲取营养”,这是我们年级组的读书目标。为了让每一位孩子都能够畅游知识的海洋,快乐读书,取得通过努力而换来的优异成绩,我会竭尽所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感受中华文明的魅力,达到成功的彼岸!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让孩子们喜爱读书,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通过活动,在班级内形成热爱读书的良好风气。
3、通过活动,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全面素质。
4、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5、积极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口号:
与书为友,快乐读书。
四、读书活动的具体要求:
(一)积极寻找书源,让学生有书可读
1、教育学生节约零用钱用于购买课外读物,建立个人小书库。
2、调查家中的藏书量和种类,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书籍,作出统计,绘制成表,要求有书的小朋友每人选一至两本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小书库。
将根据班级小书库的图书数量、出借记录、管理制度等评比小书库。
3、图书角定时向学生出借图书(每周一和周三作业整理课向学生开放读书活动)。
(提倡同学与同学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不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4、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
(1)在校期间每天早晨8:00—8:20为固定的学生集中阅读活动时间,固定读书内容,任何老师不得挤占。读书时间还可以与阅读课、班队活动、大课间活动相结合,做到不挤占学生课外休息时间、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又保证学生有读书时间。班级小书库实行全天性开放,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天中的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
(2)周一到周五建议学生放学回家保证半小时的阅读时间。
(3)周六、周日要求学生保证至少1小时的阅读时间。
(二)、积极组织读书活动,检查读书效果。
1、做好读书登记簿
(1)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准备一本读书登记簿。
(2)每个小组结合个人的计划,也制定出相应的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
(3)班级将组织一次“读书交流会”展示同学们的读书登记簿并做出相应评价。
2、举办读书展览:
班级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
3、建立班级图书角和个人小书库
(1)读书活动中,每个小组建立起图书角,书由学生自带,建立制度,完善管理,培养图书小管家。
(2)在图书角的基础上,每个学生建立起个人小书库。
4、读书活动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演讲比赛、调查报告、书签制作、小小报、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缉、废纸蒌中捡出一本书等。
推荐学生阅读书目:
《中外神话传说》田新利选编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版
《中外动物故事选》伊明选编 中国少儿出版社1999年版
《成语故事365》帆女阿雪等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2年版
《皮皮鲁传》郑渊洁 学苑出版社1995年版
《小兵张嘎》徐光耀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月版
《我要做个好孩子》黄蓓佳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
《宝葫芦的秘密》张天翼 农村读物出版社2002年版
《肚皮上的塞子》周锐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草房子》曹文轩 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糊涂大头鬼》管家琪 浙江少儿出版社2001年版
《木偶奇遇记》(意)卡洛·科洛迪著 杨建民译 上海科技教育版1996年
《苹果树上的外婆》(奥)米拉·洛贝著 张桂贞译 新蕾出版社2006年4月出版
《普希金童话》(俄)普希金 亢甫 正成译 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1年版
《伊索寓言》(希腊)伊索 中国妇女出版社1997年版
《拉·封丹寓言》(法)拉·封丹 倪海曙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年版
(三)、家长需要配合,保证读书效果。
(1)保证孩子的阅读书源。
(2)配合学校读书活动的安排,监督孩子进行校外阅读,积极参与“亲子共读”。
(3)与孩子一起读书,做好孩子的榜样。
推荐家长阅读书目:
一类是和孩子阅读相同的书。
一类是:《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瑞萍
《做的家长》李镇西
《赏识教育系列丛书》周弘
(4)读书活动保障措施:
为了保障我们的读书活动正常、持续、顺利的开展,家长和孩子在阅读后认真填写亲子阅读记录表
五、具体安排:
十月份
1、读书节开幕式,活动正式开始,吴校长向全校师生发出读书倡仪;
2、各班根据组方案制定班级读书计划和个人读书计划;
3、每周星期一早晨一、二节课组织教师集体读书学习,并做好读书笔记,期末进行评选;十一月份
1、发起“亲子共读”倡议,形成家校结合,促进学生阅读;
2、每班建立图书角。
通过开展“献一本看多本”的活动,使各中队图书角都有一定数量的书籍,可供学生阅读;
十二月份
1、组织年级组学生开展学生爱国诗歌朗诵会;
一月份
1、组织学生设计读书名言书签,做好后班级内交流;
2、组织学生办一期读书手抄小报展
三月份
1、新学期组织学生布置书香角,让学生们走进校园就感受到校园充满书卷味;
2、开展“我喜爱的书”读书征文评比活动;
四月份
1、开展“缅怀烈士”诗歌朗诵会
2、组织学生开展好书推荐会,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五月份
组织观看电视作文讲座,让作家与学生面对面,引导孩子感受读书写作的快乐;六月份
第十六周开展“读书成长册”评比活动,评比出“读书小学士”、“读书小硕士”,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六、作品交流展示,享受成功喜悦
1、建立读书成长册:
(1)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登记表,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
(2)班级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评比“读书成长册”。
2、“小书童、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评比
每学期能读书5本以上,并能精读其中5篇的学生,在班级读书活动管理小组考核中评定为“读书小学士”,若达八本的,想教导处评为“读书小硕士”。
3、颁发奖品。
班级活动策划方案4一、活动目的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最初的梦想,一个远大的梦想。但是在现实的中学生活中,很多同学却迷茫了,迷失了自己。探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了前进的目标,失去了学习乃至个人成长方面的动力。在听了今年央视《开学第一课》后,开展此次班会,旨在帮助大家托起梦想,为自己的未来绘制一幅理想蓝图,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同时增进班级同学彼此之间的了解,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二、活动意义
通过此次班会的讨论,使同学们认识到梦想对于自己人生的重要性,进而寻找到自己的梦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三、活动前准备
1、班级同学讨论,结合同学们的实际问题,初步拟定班会主题。
2、班级干部讨论商定,确定班会主题,即激扬青春,放飞梦想。
3、围绕已定的主题,动员大家积极参与进来,搜集资料。
回家上网查找相关视频资料和信息。
四、活动过程(歌曲《梦想缤纷》上课前在教室播放,渲染气氛)
1、请陈心同学讲述《“宝盒”的故事》
通过讲述大家知道:不应该只沉迷于昨天的欢声笑语,那是过去,你可以把它作为你美好的回忆,但更精彩的欢声笑语在未来,在未来的梦想里。”
2、请黎冰心同学讲述《三个泥水匠的故事》
通过黎冰心同学带来的《三个泥水匠的故事》,让同学们意识到梦想的重要性。
3、展开讨论:《马云的梦想奋斗史中,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
李朝铭同学:马云说,这十年之内,他们至少有一千次失败,他们永远是倒下再起来,倒下了再起来,假如你的成功没有眼泪,没有汗水,你是不可能成功的,这个梦想也不可能走得很久。
薛斌同学:马云说自己和大家一样,小时候有过无数的梦想。想当过司机,想当过售票员,想当过警察,想当过解放军叔叔,没有一个梦想能够实现,然后不断地变化自己的梦想。最多的时候,马云一年内换了七八个梦想。但这些并不重要,梦想是快乐的,每个人在成长的路上一定要有梦想,一个人要想幸福一定要有梦想。一个人可以乱想,但是不可以不想。
卿悦同学:不同时期的马云有着不同的梦想,小学时想考好的中学失败了,中考也失败了,考大学考了三年,毕业后想考哈佛大学还是失败了。但是他还是愿意再试一次,只有一次次地尝试才有机会。“小时候其实变换梦想没有关系,你需要去不断地想,不断地去想快乐的事情,其实梦想不需要很大,你去想,你就会做得到。”虽然没有进重点班,但是不应该放弃,只要有梦想,一切皆有可能!
潘俊池同学:梦想不要太空太大,要现实些。马云叔叔做阿里巴巴时,因为没钱,去找投资商。一个投资商曾说,“阿里巴巴要做成功,相当于把万吨轮抬上喜马拉雅山”,后来他做淘宝,别人听到网上购物的商业模式,也觉得不可思议,有人甚至说“如果你能做成,我把名字倒过来写”。从马云叔叔的故事我知道:一个成功背后有1000个别人看不到的错误,要不怕失败不断付出。
4、手语舞《怒放的生命》,表演者:赵丹妮、吴泓霖等同学
歌词进取向上,给人以力量,手语舞让人分享到每一份成功背后都需要努力付出,由衷地感受到了一种向上的希望,和对生命的热爱。
5、背景音乐——《最初的梦想》响起。
(收集梦想,制作于卡片上)
请同学们写出自己的梦想,并制作成卡片贴在桌子旁边。
歌声是美好的,时间是有限的。班会无限好,只是近铃声。
6、结束语:《梦想是什么?》
7、全体同学演唱班歌《明天会更好》
激扬青春,放飞梦想,为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奋斗,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好。
班级活动策划方案5一、活动名称
“秀我风采”
二、活动目的
为了展现当代大学生风采,凝聚同学们对所在班级、学院的向心力,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以及创新能力,突出表现某某大学各学院,各专业特色,同时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自己专业所涉及的领域以及在未来社会上的发展情况,特举办此次“秀我风采”活动。
三、活动简介
以各专业或各系为单位,各班同学集思广益,通过摄影作品、海报宣传、自创特制模型等各种形式,充分展示各专业特色,各班级风采,也可充分展现同学们对自己专业的理解,作品由班级同学集体完成,要求在活动规定时间范围内完成,最后,在教学楼中庭展览各班(各院、各系)作品,由全校师生投票选出冠军。
四、活动日程
活动预定十二月初开展(再议)
第一阶段(活动前)
①校学生会各部门到各个学院进行活动的宣传工作,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为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②由校组织部、宣传部负责该活动的海报宣传工作,秘书部负责活动横幅的制作。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
①各专业同学集思广益,发挥创新才能,筹划制作。
②各专业同学开始分工合作,制作自己展览的作品。
③展览时,要求每个展览台有两到三个解说人员,使参观者更好了解作品意义。
第三阶段(活动评选)
①选择一周星期四下午,举办“秀我风采”展览会,学生会在该星期要加强宣传工作。
②当天,在教学楼的中庭展示各专业同学的作品,供全校师生参观、投票(投票工作由学生会组织)或者由学生会投票评选。
③最后,统计投票结果,评选出“风采之星”。
④活动结束后,作品由各专业保留或由学生会珍藏。
五、活动所需资源
校学生会同学的协助,制作宣传海报、横幅,一天下午的场地的使用
六、经费预算
依具体情况再议
七、活动要求及细则
㈠对活动参与者
1、全体学生积极参加该活动,充分发挥创新才能,展现专业特色。
2、充分展现同学们对于自己本专业的理解,例如未来的涉及的职业,以及对社会的重要性。
㈡对活动组织者
1、认真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工作,达到的效果。
2、各部门之间共同合作,使活动圆满成功。
㈢作品评分(投票)标准(依照前面采取哪种方式评选来决定)
1、充分展现了专业特色,展现与其他专业的不同特点。
2、作品具有创新精神,体现出新的理念。
3、表现出该专业在社会上的作用,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八、活动参与者
某某大学_、_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