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8 04:59:19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生物燃料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X70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003-02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 MFCs)是一种新兴的高效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它利用细菌分解生物质产生生物电能,具有无污染、能量转化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因此MFCs逐渐成为现今社会的研究热点之一。
1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图1是典型的双室结构MFCs工作原理示意图,系统主要由阳极、阴极和将阴阳极分开的质子交换膜构成。阳极室中的产电菌催化氧化有机物,使其直接生成质子、电子和代谢产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电子通过载体传送到电极表面。根据微生物的性质,电子传送的载体可以为外源、与呼吸链有关的NADH和色素分子以及微生物代谢的还原性物质。阳极产生的H+透过质子交换膜扩散到阴极,而阳极产生的电子流经外电路循环到达电池的阴极,电子在流过外电阻时输出电能。电子在阴极催化剂作用下,与阴极室中的电子接受体结合,并发生还原反应[1]。
下面以典型的葡萄糖为底物的反应为例说明MFCs的工作原理,反应中氧气为电子受体,反应完成后葡萄糖完全被氧化[2]。
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分类
目前为止,MFCs的分类方法没有统一标准,通常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基于产电原理进行分类,包括氢MFCs、光能自养MFCs和化能异养MFCs。氢MFCs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制氢,同时利用涂有化学催化剂的电极氧化氢气发电;光能自养MFCs是利用藻青菌或其他感光微生物的光合作用直接将光能转化为电能;而化能异养MFCs则是在厌氧或兼性微生物的作用下,从有机底物中提取电子并转移到电极上,实现电力输出[3]。
(2)基于电池构型进行分类,包括单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双极室微生物燃料电池和多级串联MFCs。图1中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即为双极室结构,电池通过质子交换膜分为阳极室和阴极室两个极室。单极室MFCs则以空气阴极MFCs为主,将阴极与质子交换膜合为一体,甚至是去除质子交换膜。为了提高产电量,将多个独立的燃料电池串联,就形成了多级串联MFCs[4]。
(3)基于电子转移方式分类,包括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和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两类。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指底物直接在电极上被氧化,电子直接由底物分子转移到电极,生物催化剂的作用是催化在电极表面上的反应。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底物不在电极上氧化,而是在电解液中或其它地方发生氧化后,产生的电子由电子介体运载到电极上去[5]。
(4)基于电子从细菌到电极转移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有介体MFCs和无介体MFCs两类。电子需要借助外加的电子中介体才能从呼吸链及内部代谢物中转移到阳极,这类为有介体MFCs。某些微生物可在无电子传递中间体存在的条件下,吸附并生长在电极的表面,并将电子直接传递给电极,这称为无介体MFCs。
3 电池性能的制约因素[6~7]
迄今为止,MFCs的性能远低于理想状态。制约MFC性能的因素包括动力学因素、内阻因素和传递因素等。
动力学制约的主要表现为活化电势较高,致使在阳极或者阴极上的表面反应速率较低,难以获得较高的输出功率[8]。内电阻具有提高电池的输出功率的作用,主要取决于电极间电解液的阻力和质子交换膜的阻力。缩短电极间距、增加离子浓度均可降低内阻。不用质子交换膜也可以大大降低MFC的内阻,这时得到的最大功率密度为有质子交换膜的5倍,但必须注意氧气扩散的问题[9]。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为电子传递过程中的反应物到微生物活性位间的传质阻力和阴极区电子最终受体的扩散速率。最终电子受体采用铁氰酸盐或阴极介体使用铁氰化物均可以获得更大的输出功率和电流。
另外,微生物对底物的亲和力、微生物的最大生长率、生物量负荷、反应器搅拌情况、操作温度和酸碱度均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内的物质传递有影响[10]。
4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
(1)废水处理与环境污染治理。
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同步废水处理和产电,是一种废水资源化技术。把MFC用于废水处理是其最有前景的一个应用方向,也是当前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热点之一。同时,在生物脱氮、脱硫、重金属污染的生物治理等方面MFCs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2)海水淡化。
普通的海水淡化处理技术条件苛刻,需要高压、高效能的转化膜,有的还要消耗大量的电能,故不能大规模的处理,并且成本较高,难以有效地解决海水淡化问题。如果找到一种高效的产电微生物和特殊的PEM交换膜,那么MFC,就可以达到海水淡化的目的,而且具有能耗低,环保和可持续的优点。利用MFC淡化海水也将成为具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11]。
(3)便携式电源。
微生物燃料电池能够利用环境中自然产生的燃料和氧化剂变为电能,用于替代常规能源。可以为水下无人驾驶运输工具、环境监测设备的长期自主操作提供电源。
(4)植物MFCs。
通过光合作用,植根在阳极室的绿色植物将二氧化碳转换为碳水化合物,在根部形成根瘤沉积物;植物根系中的根瘤沉积物被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微生物转化为二氧化碳,同时产生电子。这种植物MFCs能够原位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12]。
(5)人造器官的动力源[13]。
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利用人体内的葡萄糖和氧气产生能量。作为人造器官的动力源,需要长期稳定的能量供给,而人体内源源不断的葡萄糖摄入恰好可以满足MFC作为这种动力源的燃料需要。
5 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研究展望
MFCs技术正在不断成长并且已经在许多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由于其功率偏低,该技术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大规模实际应用。基于其产电性能的制约因素,今后的研究方向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深入研究并完善MFCs的产电理论。MFCs产电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电池输出功率较低,严重制约了MFCs的实际应用。MFCs中产电微生物的生长代谢过程,产电呼吸代谢过程以及利用阳极作为电子受体的本质是今后的研究重点[14]。
(2)筛选与培育高活性微生物。目前大多数微生物燃料电池所用微生物品种单一。要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需要寻找自身可产生氧化还原介体的高活性微生物和具有膜结合电子传递化合物质的微生物。今后的研究应致力于发现和选择这种高活性微生。
(3)优化反应器的结构。研究与开发单室结构和多级串联微生物燃料电池。利用微生物固定化技术、贵金属修饰技术等改善电极的结构和性能。选择吸附性能好、导电性好的材料作为阳极,选择吸氧电位高且易于扑捉质子的材料作为阴极[15]。
(4)改进或替代质子交换膜。质子交换膜的质量与性质直接关系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效率及产电能力。另外,目前所用的质子交换膜成本过高,不利于实现工业化。今后应设法提高质子交换膜的穿透性以及建立非间隔化的生物电池[16]。
6 结语
MFCs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技术正在迅速兴起,并已逐步显现出它独有的社会价值和市场潜力。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生物电化学的不断进步,MFCs必将得到不断地推广和应用[17]。
参考文献
[1] 李旭文.碳纳米管和有序介孔碳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 张怡然,吴立波.微生物燃料电池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0,21(6):100-104.
[3] 孙健,胡勇.有废水处理新理念-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研究进展[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8,39(1):1-6.
[4] 陈少华,汪家权,程建萍.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污染废水的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2,34(4):68-74.
[5]胡文娟.含氮杂环化合物对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影响的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论文,2010.
[6] Liu H ,Cheng S,Logan BE. Power generation in fed—batch microbial fuel cells as a function of ionic strength,tempera—ture,and reactor configuration[J]. Environ Sci Technol,2005b,39(14):5488-5493.
[7] 关毅,张鑫.微生物燃料电池[J].化学进展,2007,19(1):74-79.
[8] 江世青,王亚南,尹逊亮.微生物燃料电池及其在污水处理方面应用的研究现状[J].山东煤炭科技,2011(6):79-80.
[9] Liu H, Logan B E. Electricity generation using an air-cathode single chamber microbial fuel cell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a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J].Environ Sci Technol.,2004,38(14):4040-4046.
[10] Rabaey K, Lissens G, Siciliano SD, et al. Biotechnology Letters,2003,25:1531-1535.
[11] 何建瑜,刘雪珠,陶诗,等.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2):785-788,793.
[12] 刘宏芳,郑碧君.微生物燃料电池[J].化学进展,2009,21(6):1349-1355.
[13] 朱宁正.同步废水处理及产能的微生物燃料电池[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9.
[14] 卢娜,周顺桂,倪晋仁.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机制[J].化工进展,2008,20(7~8):1233-1240.
[15] 谢晴,杨嘉伟,王彬,等.用于污水处理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最新进展[J].水处理技术,2010,36(3):10-16.
关键词:水垢,危害,系统,保养
水垢是一种牢固附着在金属表面上的沉积物,它对锅炉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水垢能造成锅炉受热面损坏。水垢的导热性能很差,1mm的水垢相当于20mm后的钢板,在有水垢时,要达到无水垢相同的炉水温度,受热面管壁的温度必然要提高,当温度超过金属所能承受的允许温度时,就会引起鼓包和爆管事故。②锅炉金属表面覆盖水垢时,破坏了正常的锅炉水循环,容易引起炉管过热,同时引起沉积物下的腐蚀。③浪费燃料,由于水垢的导热性很差,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不能有效地传给水,造成排烟温度升高,降低了锅炉的热效率,1mm的水垢浪费燃料3%-10%,不利于节能和环保。论文大全。④降低了锅炉的出力。⑤锅炉结垢,须经常洗炉,既影响正常的生产,游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同时降低锅炉使用寿命。水垢危害极大,但是热水锅炉的水垢与蒸汽锅炉的水垢结生的机理不同,蒸汽锅炉内的水垢是由于锅炉内的水质不合格造成的,而热水锅炉结生的水垢一方面来源于锅炉水,另一方面来源于管网系统的腐蚀。热水锅炉采暖系统的水主要存在于管网和用户这个大的循环系统中,因此,对于热水锅炉,在保证给水合格的条件下,加强停炉期间锅炉系统的保养,能够有效防止热水锅炉的结垢。
热水锅炉内的沉积物主要是由水垢、淤泥、腐蚀产物、和生物沉积物构成。人们通常把淤泥、腐蚀产物、和生物沉积物三者称为污垢,它们的来源主要是系统内的水循环到锅炉内造成的。论文大全。
污垢一般是由颗粒细小的泥沙、尘土、不溶性盐类的泥状物、胶状的氢氧化物、杂质碎屑、腐蚀产物、菌藻的尸体及粘性分泌物等组成。这些物质本质是不会形成硬垢的,但是,它们在水的循环过程中起到了CaCO3微结晶的晶核作用,这样就加速了CaCO3析出结晶的过程。当存有这些物质的水流经锅炉受热面时,容易形成污垢沉积物,特别是流速慢的部分(如水冷壁管)污垢沉积物更多,这种沉积物体积较大,质地疏松稀软,故称软垢。它们是引起垢下腐蚀的主要原因。当防腐措施不当时,锅炉受热面经常会有锈瘤附着,其外壳坚硬,内部疏松多孔,且分布不均。它们常与水垢、微生物、粘泥等一起沉积在受热面上。这种锈瘤状的腐蚀产物除了影响传热外,在水的循环过程中起到了CaCO3微结晶的晶核作用,加速了锅炉水垢的生成。
热水锅炉的采暖系统主要是由金属制造的,在非采暖期的大部分时间里,由于忽视保养或保养不当,整个系统一直在进行着以下几种腐蚀:
?水中溶解氧和二氧化碳引起的腐蚀:锅炉运行时,地下水中的溶解氧的浓度一般小于0.1mg/l,通过加热,热水系统中氧的浓度几乎为零,氧对于锅炉的腐蚀非常小。停炉后,由于采暖系统内缺水,整个系统内部处于潮湿的环境中,金属表面附着一层水,水中O2和CO2的浓度迅速增大,金属本身受到O2和CO2的腐蚀加快,铁的腐蚀产物增加。
?腐蚀产物引起的腐蚀:铁锈和氧气一样,可以作为腐蚀反应的去极化剂,其总的反应如下:
3微生物引起的腐蚀:由于微生物排出的黏液与无机物和泥沙杂物等形成沉积物附着在金属表面,形成氧的浓差电池,促使金属腐蚀。此外,在金属表面和沉积物之间缺乏氧,因此,一些厌氧菌(主要是硫酸盐还原菌)得以繁殖,当温度为25―30oC时繁殖更快,它分解水中的硫酸盐,产生H2S,引起碳钢腐蚀:
铁细菌是钢铁锈瘤产生的主要原因,它能使Fe2+氧化为Fe3+,释放的能量供细菌生存需:
。
铁细菌又称沉积细菌,它能把水中的Fe2+转化为不溶于水的Fe2O3的水合物,作为其代谢作用的一部分而在水中产生大量的氢氧化铁。
铁细菌还通过锈瘤建立氧的浓差电池,从而引起钢铁腐蚀。
产黏泥细菌是系统中数量最大的一类有害菌,它能产生一种胶状的、黏性的或黏胶状的、附着力很强的沉积物,这种沉积物很容易附着在金属表面,并易引起垢下腐蚀。
藻类对采暖系统的危害也很大,蓝藻适宜在32―40℃,pH值=6―8.9的环境中生长,在润湿的条件下,繁殖特别快,蓝藻死后形成污泥。硅藻喜欢生长在光线较暗,温度较低的环境中,初春或者深秋大量繁殖,硅藻的细胞壁充满聚合的白色二氧化硅,他的繁殖是产生硅污泥的原因。
在锅炉运行时,这些腐蚀产物随着水的循环进入到锅炉内部,锅炉水中铁的化合物浓度和微生物产生的污泥浓度增加。锅炉水中铁的化合物的形态主要是胶态的氧化铁,也有少量较大颗粒的氧化铁和溶解状态的氧化铁,胶态氧化铁带正电荷,当锅炉本体局部地区的热负荷过高时,该部位的金属表面与其他部分的金属表面之间产生电位差。热负荷很高的区域,金属表面因电子集中而带负电荷,这样带正电荷的氧化铁微粒就向带负电荷的金属表面聚集,结果形成氧化铁垢,由于氧化铁垢的导热性很差,致使锅炉受热面的热负荷增大,产生的电位差增大,加快了氧化铁垢的形成。当金属氧化物达到一定的厚度时,由于炉膛的温度不能及时传递给锅炉水,结果就引起水冷壁管的爆破。微生物产生的污泥,一方面在锅炉内部形成泥垢,另一方面,也起到晶核的作用,加速水垢的生成。论文大全。因此,在非采暖期,加强采暖系统的保养,防止这些腐蚀产物的形成,能够有效防止热水锅炉结垢,对于锅炉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⑴陈洁、杨东方编《锅炉水处理技术问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2003年印刷。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锅炉水处理检验规则》、《锅炉水处理监督管理规则》,北京,新华出版社出版发行,2008年。⑶张兆杰、桑清莲主编《锅炉水处理技术》,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出版,2006年。 ⑷梁治齐主编《实用清洗技术手册》,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
查看更多《燃料化学学报》杂志社信息请点击: 《燃料化学学报》编辑部
研究论文
(257)co2对褐煤热解行为的影响 高松平 赵建涛 王志青 王建飞 房倚天 黄戒介
(265)煤催化气化过程中钾的迁移及其对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 陈凡敏 王兴军 王西明 周志杰
(271)应用tg-ftir技术研究黄土庙煤催化热解特性 李爽 陈静升 冯秀燕 杨斌 马晓迅
(277)三维有序大孔fe2o3为载氧体的生物质热解气化实验研究 赵坤 何方 黄振 魏国强 李海滨 赵增立
(284)首届能源转化化学与技术研讨会第一轮通知 无
(285)o-乙酰基-吡喃木糖热解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黄金保 刘朝 童红 李伟民 伍丹
(294)基于流化床热解的中药渣两段气化基础研究 汪印 刘殊远 任明威 许光文
(302)超临界水中钾对甲醛降解过程影响的研究 赵亮 张军 钟辉 丁启忠 陈孝武 徐成威 任宗党
(309)反应温度对加氢残渣油四组分含量和结构的影响 孙昱东 杨朝合 谷志杰 韩忠祥
(314)高温沉淀铁基催化剂上费托合成含氧化合物生成机理的研究 毛菀钰 孙启文 应卫勇 房鼎业
(323)pd修饰对cdo.8zn0.2s/sio2光催化甘油水溶液制氢性能的影响 徐瑾 王希涛 樊灿灿 乔婧
(328)热等离子体与催化剂协同重整ch4-co2 魏强 徐艳 张晓晴 赵川川 戴晓雁 印永祥
(334)《燃料化学学报》征稿简则 无
(335)磷化镍催化剂的制备机理及其加氢脱氮性能 刘理华 刘书群 柴永明 刘晨光
(341)改性y型分子筛对fcc汽油脱硫性能的研究 董世伟 秦玉才 阮艳军 王源 于文广 张磊 范跃超 宋丽娟
(347)燃料特性对车用柴油机有害排放的影响 谭丕强 赵坚勇 胡志远 楼狄明 杜爱民
(356)o2/co2气氛下o2浓度对燃煤pm2.5形成的影响 屈成锐 徐斌 吴健 刘建新 王学涛
(361)铁铈复合氧化物催化剂scr脱硝的改性研究 熊志波 路春美
(367)如何写好中英文摘要 无
(368)so2对钙基co2吸收剂循环煅烧/碳酸化反应的影响 吴昊 王萌 刘浩 杨宏昊
1. 1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以教师的“教”为主的直接灌输式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教师直接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不仅难以把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在生物质化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对教学的难点重点进行解答,总体上扮演一个管理者的角色;学生才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要求学习、教师进行指导的主动学习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 在第一轮教学活动结束后的评教环节中,一位学生提出:“老师在上课时没有给出标准答案”,实际上,作为大学生的学习已经不能拘泥于教师给出的标准答案了,在生物质化工课程的教学设计中,由于加人了一些当前关注的科研课题,课题本身也没有标准答案。课堂讨论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而“标准答案”是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思考,甚至有可能将来投身到科学研究中去探索的。
1. 2“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建立起系统的专业知识体系,是大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任务。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必须帮助学生培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即“授之以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技术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对比研究,对热门技术的发展与改进历程进行梳理,与学生一起总结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与共性规律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获得有章可循,进而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 3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动力。兴趣的培养可以通过榜样的力量来实现。比如,在课堂上可以适时地向同学们介绍一些相关领域的牛人事迹、科研成果,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在学校召开国际会议/学术研讨会期间,鼓励学生担任会场的服务工作,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科研实际,切实地感受到专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荣誉感与责任感。
2 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生物质化工为一门新兴的专业课,是与浙江科技学院化工专业特色紧密结合的。目前,全国范围内仅有少数高校开设了生物质化工专业方向,在选择教材时发现,还没有一本与“生物质化工”同名的书籍,因此,无论对教学目标还是对教学内容都需要进行探索。
在培养目标方面,结合行业人才需求和专业认证对学生的毕业要求,制定下列教学目标:
1)熟悉生物质化工技术的基本原理、工艺路线及技术参数;
2)明确生物质化工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将来的发展方向;
3)具有较好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从事生物质化工技术、生物质能源及生物质材料等的开发设计和科学管理的初步能力。
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局限于一本教材,要体现多元化、前沿化、实用化的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课程的基本知识的讲授、问题研讨和探究性项目三部分redlw.com。
课程的基本知识分成12章内容,分别是:1)概述;2)生物质直接燃烧技术;3)生物质压缩成形和炭化技术4)生物质热解技术;5)生物质液化技术;6)生物质气化技术;7)沼气发酵及重整技术;8)生物质制氢技术;9)生物质燃料乙醇和燃料甲醇技术 10)生物柴油技术;11)生物质制备平台化合物技术;12)城市固体废弃物能源处理技术。
问题研讨主要根据各章节研究重点,结合企业工艺路线现状,提出研讨主题。包括:生物质现代化燃烧技术的改进思路;制约炭化炉推广的关键问题是什么;生物质热解技术的优缺点对比,结合对比思索进一步的改进方案;生物质热解过程中如何根据热解产物分布要求控制反应条件;从产物用途的角度分析生物质气化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生物质制氢技术经济可行性分析;结合燃料甲醇的不同生产技术的优缺点,分析哪种工艺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等等。
关键词:钢铁企业;SLP方法;布局优化;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TF081 文献标识码:A
钢铁企业仓储布局方案设计类似于大型物流园区的仓储布局设计,但是由于钢铁企业自身的一些特点,在布局方案设计中又有一些特殊性要求,例如钢铁企业的热装热送对时效性的要求等。通过对近年来仓储布局相关论文[1—4]的研究,目前主要的仓储布局方法有ABC分类法,遗传算法、Apriori算法、SLP方法,以及论文[5]提出的仓储布局规划的原则与方法,对钢铁企业仓储布局方案设计提供了较好的借鉴。
因钢铁企业自身庞大,其生产单位的主导作用远大于仓储单位,仓储布局需要在生产单位布局确定后才能确定,这与零售商品仓储有明显的不同。经过研究分析,这里主要探讨SLP方法在钢铁企业仓储布局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1 面向钢铁企业的SLP方法
SLP是一种设施规划方法,主要应用于工厂设施设备的规划布置设计领域。鉴于钢铁企业的运输量由生产单位的需求量来反应,仓储量受企业订货和原燃料季节性需求影响,以及某些生产过程中确定的时间约束,因此,从基本要素、物流关系指标、非物流关系指标及综合关系分析方法方面对SLP方法进行改进[6]。
基本要素增加生产单位和仓储单位。定义钢铁企业中生产单位为物料经过后发生物理或者化学变化的单位,仓储单位为物料经过后不发生质变的单位。并将物流量Q分析分为仓储单位仓储量分析和作业单位间运输量分析两部分。
物流关系分析时引进运输强度的概念,以表达钢铁企业内物料运输的难易程度、成本的高低。
非物流关系分析沿用作业单位相互关系的分析方法。
改进的SLP仓储布局方案设计的流程如图1—1。
2 改进SLP方法在钢铁企业仓储布局方案设计中的应用
J钢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特大型钢铁企业。拥有四通八达的公路、水路运输,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其生产厂区分为老区、滨江区和新区三个部分,集采选矿、钢铁冶炼、钢材轧制为一体。布局图如图2—1。
2.1 物流关系分析
2.1.1 仓储物品P分析
J钢铁厂的仓储物品按原燃料、辅料、半成品、成品、备品备件分为五种类别,其中主要包括物品如表2—1。
2.1.2 大宗货物运输量Q分析
大宗货物物料运输量如表2—2。
2.1.3 物料流量及流向分析
对其各个作业单位之间的物流量及物料的流向进行整理,如表2—3。
2.1.4 物流量从至表分析
根据物料流量及流向表做出运输强度从至表如表2—4。
2.1.5 物流关系相关等级分析
根据运输强度等级划分,整理运输强度从至表做出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关系相关表。
2.2 非物流关系分析
2.2.1 非物流关系原始表
依据钢铁企业作业单位间非物流关系分析指标及指标标度[7],做出非物流关系等级原始表。
2.2.2 非物流关系相关表
根据改进的SLP方法中非物流关系评价指标对J钢铁厂各作业单位之间的非物流关系进行评价,最终得出非物流关系相关表2—7。
2.3 综合关系分析
根据上文分析结果,将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关系相关表和非物流关系相关表组合成综合关系表:
将综合关系密切程度按等级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如图2—2。
在生产单位位置固定的基础上以仓储面积、仓储需求、可用面积及需求面积作为约束条件,根据作业单位综合关系等级由高到低依次对仓储单位进行布局。做出布局方案如表2—9。
其不同物料的备选仓储位置厂区布局图如图2—3。
3 结束语
通过对J钢铁厂仓储布局优化方案的设计,可以看出改进后的SLP方法在钢铁厂仓储布局优化方案设计中能较好的运用。SLP方法的引入有利于更合理的优化厂区内的仓储布局,对探寻钢铁企业仓储布局优化设计方法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荣,李超群. 基于ABC法和自适应混合遗传算法的仓储区域布局优化策略[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1,28(2):183—187.
[2] 戴雪蕾. 基于遗传算法的药品仓库货位布局优化研究[J]. 现代计算机,2009(3):56—58.
[3] 张智勇,张新辉,刘杰. 基于Apriori算法的关联规则挖掘在配送中心储位规划中的应用[J]. 物流技术,2012(4):56—59.
[4] 杨嘉伟,黄浪. 系统化布置设计在物流公司仓储布局优化中的应用[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9(7):122—125.
[5] 赵晓卓,王利,韩增林. 现代物流环境下仓储设施规划原则与方法探讨[J]. 地球研究与开发,2005,24(6):52—55.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对策建议
一、引言
2003年2月,英国工贸部了《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序言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所谓“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二氧化碳排放为基础的绿色经济,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的消耗。其基础是建立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体系和低碳产业结构,要求建立与低碳发展相适应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和鼓励低碳发展的国际国内政策、法律体系和市场机制,其核心是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
二、云南省低碳经济发展现况
作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我国政府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国内一些省市已经积极行动起来。云南省,发展低碳经济优势突出,潜力巨大,因此,其发展低碳经济的进展状况受到了国家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1.云南省支柱产业低碳经济发展状况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低碳产业的支撑。按照低碳产业概念,烟草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产业、旅游产业是低碳产业,电力产业中水电也是低碳产业,云南五大支柱产业中有三个半属于低碳产业范畴。矿产业也在积极寻求向低碳经济的转型。
(1)烟草产业
烟草业是一个环境污染相对较小的行业低碳生活论文,但基于国家和省政府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烟草业自身的改良也在不断进行之中。抽烟产生的有害物质有4000余种,其中包括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等,那么如何降低卷烟中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含量就成为烟草产业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
燃烧一支香烟,最终进入空气的一氧化碳约为90mg,二氧化碳约为135mg。05年我国销售香烟19328亿支,因此,由于吸烟进入空气的一氧化碳约为17.4万吨,二氧化碳约为26.1万吨。一氧化碳进入空气最终会转化为二氧化碳,也就是说每年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43.5万吨。新品云烟“如意”是云南红云集团成立后回馈消费者的第一份厚礼,其在烟标上首次印有环保标志,根据国家局有关规定标注:烟气一氧化碳量13mg。以此类推,如果我国销售的香烟都为“如意”,那么,云南省将为全国每年减少37.2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2)电力产业
云南省煤层气资源约4240亿立方米,抽采1亿立方米用于发电,可实现节能量9.5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21.375万吨的二氧化碳;“十一五”期间,示范完成电机系统节能改造示范工程1600项,其中完成600台高效节能电机替代落后低效电机,600台套风机、水泵低压变频改造,50台套高压电机变频调速改造。目标是年节能14万吨标准煤,相当于减排31.5万吨二氧化碳;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计划年节能22万吨标准煤。云南省电力产业40%靠火力发电,如果采用节能改造工程,将年减少49.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3)矿产业
云南地质结构复杂,金属矿和非金属矿都十分丰富,是中国有色金属重要生产基地,因此,也是治理二氧化碳排放的重点单位。矿产的冶炼过程是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与电力产业一样,矿产业同样采用了燃煤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工程,将减少49.5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余热余压利用工程,例如:(1)钢铁行业:完成昆钢控股有限公司余热发电示范项目低碳生活论文,年新增发电量11.4亿千瓦时,折合14万吨标准煤。(2)水泥行业:完成云南瑞安建材48兆瓦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示范项目,推动昆钢嘉华、红塔滇西水泥利用纯低温余热发电。全省50%新型干法水泥窑实现装机发电,年新增发电量8.14亿千瓦时,折合l0万吨标准煤。(3)焦化行业:在焦炭主要生产地曲靖示范完成两个焦炉煤气发电项目。回收60%焦炉煤气发电9亿千瓦时,折合11.061万吨标准煤。 (4)黄磷行业:在有条件的黄磷生产企业示范完成两个黄磷炉尾气发电项目。(5)推广蒸汽冷凝水回收利用、蒸汽蓄热器项目,实现每小时回收100吨蒸汽冷凝水,年节约能源1.44万吨标准煤。每年共可减少至少82.12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2.林业的低碳经济发展状况,即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的开展。
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是指发达国家间和发展中国家开展减少源的排放和增强汇的清除项目,产生的减排单位可以出让和买卖。简单来说就是发达国家从中国的清洁能源类项目中购买二氧化碳减排量,抵冲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现阶段可计入CDM减排项目的林业活动限于造林与再造林,即林业CDM固碳项目。
由国家林业局与保护国际(CI)和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合作,按照有关国际规则设计和操作程序,正在云南和四川,结合森林植被恢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进行林业碳汇试点示范项目。该项目计划发展森林多重效益,包括生物多样性、碳汇、及社区发展。目前已开展的工作:一是筛选出了玉龙、隆阳、腾冲、双江4个县市区为森林多重效益项目(FCCB)优先发展县;二是召开了FCCB信息系统建设项目专家咨询会及设计报告会;三是成立了碳汇信息管理中心,通过招标的形式确定由云南师范大学地理学院及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共同完成信息系统的开发。
三、促进云南低碳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能,这些资源使得云南能源结构的转变成为可能;秀美的自然风光及浓厚的民族风情,为低碳经济的代表——旅游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云南排碳少(工业化程度不高),吸碳多(森林资源丰富)的经济特点,大大降低了发展低碳经济所付出的成本。
那么,云南应该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帮助各个产业,很好地发展低碳经济呢?
1.烟草产业
随着人类环保及保健意识的增强,烟草业不可避免地面临衰退,云南省的烟草业已经发展到顶峰,在未来的低碳竞争中并不占优势,对于贮备了大量资金却不知如何使用的云南烟草业,我认为应该在以下方面进行改革:一是拿出一部分资金投资其他具有低碳竞争力的产业,如旅游业低碳生活论文,生物质能产业,实现共赢;二是积极研发烟草的其他用途,加快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烟草蛋白具有食用价值。烟叶富含蛋白质,烤烟烟叶在10%左右,晒烟和白肋烟可高达20%。一些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叶蛋白尤以烟草叶片中可溶性蛋白(FI)含量高,FI蛋白中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含量不仅均高于世界粮农组织(FAO)制定的蛋白制品中必需氨基酸含量标准,而且其中的酪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和亮氨酸都超过该标准1倍左右,比一些主要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蛋白质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都高。而且烟草再生能力强,一年可多次收获,烟叶产量高,利用鲜烟叶提取蛋白,其亩产量可超过大豆。
烟草具有药用价值。烟草中所含的泛琨10是目前治疗心肌梗塞等心脏病的特效药物。从烟叶中提取的烟碱具有使精神兴奋和镇静两方面的温和作用。最近的医学研究又发现,烟碱可以缓解托瑞特综合症,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氏综合症、溃疡性结肠炎和注意力缺乏症;而且烟碱制成农药可防治农作物害虫,剩余物质可用作饲料和肥料。
2.以食品为重点的生物开发产业。生物产业是以再生性生物资源为主要原料,市场需求规模巨大,能源需求较少,污染性低,具备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双重特征,是创造绿色GDP的“领航产业”。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借助低碳经济的契机进一步发展壮大。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国际国内资金的支持。世界银行,各大投资性银行以及国内银行都对低碳融资采取着非常积极地态度;二是大力发展乙醇燃料。云南省主要采用木薯、甘薯等非粮作物生产燃料乙醇,而且现有的生产企业并未占用耕地,所以云南的发展前景看好。三是引进先进技术,发展以可再生植物资源为原料的产品。
3.以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为特点的旅游业。旅游业同样是典型的低碳经济产业,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竞争压力的不断扩大,对精神愉悦的追求将成为势不可挡的潮流。我们要做的是,借助低碳之风,进一步壮大生态特色旅游。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拆除景区违规建筑,恢复生态原貌,积极推进生态饭店、生态旅馆的建设,提供以绿色食品为主的饮食和采用节能设备的住宿;二是积极开发新的景点,在创意上结合环保低碳生活论文,策略上注意与其他景点的斜街,规划时充分考虑当地经济、人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承载力。
4.其他非支柱产业应如何应对低碳的挑战。除了以上支柱产业,其他产业也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减排二氧化碳同样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此,政府应鼓励非支柱产业的兼并与合作,发展产业集群。这些产业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发展壮大,很难在践行低碳的过程中得到政府及国际社会的支持,在技术引进及结构转型中将遇到无法逾越的难关,根本谈不上发展低碳经济。与此同时,在生产过程中推行低碳方式,培养职工低碳意识,开发企业低碳精神。
5.直接的经济利益。以上都是间接通过节能减排来实现经济发展。低碳经济能否形成一个产业,其是否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至关重要。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使我们看到了契机,它可以直接带来资金的收入,完全可以发展壮大为一个产业。
三、小结
发展低碳经济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本质是一致的,不仅能够促进解决国内的能源和环境问题,而且有利于增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有利于从整体上提升国际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胡宗洋.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8,(1).
[2]何燕.昆明低碳经济情景分析[J].科学环境导刊,2009,(1)
[3]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放量估算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4]李俊峰,马铃娟.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制[J].世界环境,2008,(2).
特稿专讯
(6)生物质精炼技术助力造纸产业升级 无
综述
(11)当今制浆造纸业生物质精炼技术的新发展 陈庆蔚
(27)木质生物质制取燃料乙醇的现状与挑战 刘姗姗 王强 杨桂花 陈嘉川
(33)纳米纤维素的制备及研究项目 胡云 刘金刚
研究开发
(37)造纸厂废水、废污泥及猪粪便协同发酵生产生物沼气的研究 陈洪雷 张林 杨桂花
技术信息
(42)福伊特ctc造纸污泥再利用技术,可明显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余婷
研究开发
(43)果胶酶对bctmp果胶质的降解作用 张革仓 王松林 邵学军 陈夫山
(48)两亲型改性木素添加剂对水煤浆制浆性能影响的研究 刘以凡 郑福尔 陈珍喜 李硕 刘明华
(52)基于ft-ir对不同脱木素程度尾巨桉内部化学结构的分析 侯广强 韩卿
无
(55)’2013(第十届)中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国际技术交流会论文征集及会议通知 无
研究开发
(56)农林生物质中半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 于庆雪 褚夫强
(60)纳米微晶纤维素与cpam、cs的办同增强与助留助滤作用 郭幸 薛国新 余洋 翁丽青
(64)一株降解树脂细菌的鉴定及培养基的优化 叶聿程 李祖巍 张向明 谢必峰
(70)产复合酶脱墨微生物的筛选与应用 彭亮 谢必峰 张向明
技术应用
(75)溶解浆反应性能及灰铁含量的控制 谭丽红 周鲲鹏 徐应盛 汪芳 党佩
(78)亚硫酸盐溶解木浆甲纤含量的影响因素 张秀芬
(81)纤维改性酶在高档文化纸磨浆过程中的应用 何华梅 邹志勇
国外技术
(84)将可再生的原料转化为可循环利用产品和可再生能源:美卓生物精炼技术 刘靖伟
(88)瑞典smurfit kappa厂黑液生物精炼示范车间 周敏(编译)
(90)漂白硫酸盐浆的碱性木聚糖抽提对纸浆化学组分和物理性质的影响 林庆旭(编译) 夏新兴(编译)
(94)提升热水抽提法生物精炼木素产品的价值 杜明珠(编译) 夏新兴(编译)
(99)生物质精炼工艺选择的前期设计 刘姗姗(编译) 王强(编译)
(104)生物质精炼技术解决制浆厂现存瓶颈问题 第一部分:解决瓶颈问题的潜力 刘姗姗(编译) 王强(编译)
(110)生物质精炼技术解决制浆厂现存瓶颈问题第二部分
:技术经济性评价 刘姗姗(编译) 王强(编译)
技术信息
(115)粉煤灰双轴混合搅拌器叶片材料改造 无
关键词:生物技术,制浆造纸废水,废水处理
制浆造纸工业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其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0%左右,污染严重,需要二次处理。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重视以及民众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制浆造纸行业已将降低有害物质作为重要课题。生物处理是常用的制浆造纸废水处理技术,已被许多工厂采用。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厌氧和好氧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等稳定的无机物,实现COD去除,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根据参与作用的微生物种类和供氧情况,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及好氧厌氧组合处理三大类。生物处理方法运行费用低廉,与其他方法组合可以大大提高造纸废水的处理效率。
1.好氧生物处理法
好氧生物处理法即在有氧条件下,好氧微生物(主要是好氧菌)以水中的多种有机污染物作为生长、繁殖和新陈代谢等生命活动的物质与能量来源,同时达到去除BOD的方法。根据好氧微生物在水体中和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类。
1.1 活性污泥法
经初次沉淀后的废水与由二次沉淀池来的回流污泥在曝气池起端进入池内,通过扩散或机械曝气进行充分混合与曝气,并通过活性污泥的吸附、絮凝和氧化作用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该法适用于处理要求高而水质较稳定的废水。
由于普通活性污泥法曝气时间比较长,当活性污泥继续向前推进到曝气池末端时,废水中有机物已几乎被耗尽,污泥微生物进入内源代谢期,它的活动能力也相应减弱,因此在沉淀池中容易沉淀,出水中残剩的有机物数量少。处于饥饿状态的污泥回流入曝气池后又能够强烈吸附和氧化有机物,所以普通活性污泥法的BOD和悬浮物去除率都很高,达到90~95%左右。
普通活性污泥法也有它的不足之处,主要是:①对水质变化的适应能力不强;②所供的氧不能充分利用,曝气池相对庞大、占地多、能耗费用高。有研究表明通过活性污泥工艺改良,可以明显改善生物系统污泥沉降性能及处理效果。
(1)SBR工艺
SBR(Sequencung Batch Reactors)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广泛重视和研究日趋增多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新技术。SRB反应器的运行通常包括5个阶段:①进水阶段——加入基质;②反应阶段——基质降解;③沉淀阶段——泥水分离;④排放阶段——排上清液;⑤闲置阶段——活性恢复。这5个阶段都在曝气池内完成,从第一次进水到第二次进水称为一个工作周期。
SRB每个工作周期中各个阶段的运行时间、运行状态可以根据污水性质、排放规律与出水要求等进行调整。其操作简单,应用灵活,经济可行,能有效地去除常规活性污泥法难以去除的污染物,并能有效地克服活性污泥法污泥膨胀等问题。甲醇去除率达100%,COD去除率88%。据某些专家估算,SRB法投资运行成本要比常规活性污泥法节省30%。加拿大已成功应用SRB技术处理造纸厂多种废水;上海新伦造纸厂采用SRB技术进行废水处理并实现达标排放。
(2)HCR工艺
HCR(High Performance Compact Reactor) 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的一个飞跃,它融合了当今的高速射流曝气、物相强化传递、紊流剪切等技术,并具有深井曝气和流化污泥床的特点。因此,其空气氧的转化率高,反应器的容积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是当前为西方国家所广泛接受的一种高效好氧生物处理方法。
HCR系统主要包括:集成反应器、两相喷头、沉淀池以及配套的管路和水泵等。集成反应器为圆形容器,其外筒两端被封闭,连接着各种管道;内筒两端开口,两相喷头安装在反应器上部的正中央。循环水泵提升高压水流经喷头射入反应器,由于负压作用同时吸入大量空气。水流和气流的共同作用又使喷头下方形成高速紊流剪切区,把吸入的气体分散成细小的气泡。富含溶解氧的混合污水经导流筒达到反应器底部后,又向上返流形成环流,再经剪切向下射流,如此循环往复运行。于是,污水被反复充氧,气泡和微生物菌团被不断剪切细化,并形成致密细小的絮凝体。
据研究表明纸厂废水采用HCR工艺处理,其中悬浮物去除率和脱色率均在95%以上,BOD和COD的去除率也都在80%以上,其主要运行效果参数与传统活性污泥法比较得出,HCR工艺在充氧速率、容积负荷、污泥负荷、沉淀池表面负荷、剩余污泥产率、水力停留时间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
HCR工艺存在的问题:一是能耗,当污水 COD去除率在80%及其以下时,所需能耗低且效益好;如果COD的去除率要求过高,其能耗就直线升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盲目地选用HCR工艺。第二个问题是泡沫,HCR在处理某些废水时,也和常规好氧工艺一样会产生泡沫,设计时必须考虑这一因素。
1.2 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一大类生物处理法的总称,共同的特点是微生物附着在介质(滤料)表面上,形成生物膜,污水同生物膜接触后,溶解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吸附转化为H2O、 CO2、 NH3和微生物细胞物质,污水得到净化,所需氧气一般直接来自大气,生物膜法的处理效果和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差不多,与活性污泥法相比,其产生的污泥膨胀和剩余污泥量少,以及占地少和运行管理简便等优点。
目前采用生物膜技术的工艺也很多,常用的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接触氧化法以及生物流化床或膨胀床等多种工艺,本论文主要介绍一下接触氧化法以及生物流化床。
(1)生物流化床法
生物流化床是70年代开发的一种新型生物膜法处理工艺;以比重大于1的细小惰性颗粒如砂、焦碳、陶粒、活性炭等为载体;废水以较高的上升流速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生物固体浓度很高,传质效率也很高,是一种高效的生物处理构筑物。
生物流化床具有以下优点:① 生物固体浓度高(10~20g/l),因此容积负荷较高(7~8kgBOD5/m3.d以上),水力停留时间可大大缩短,基建费用较小;② 无污泥膨胀或其它生物膜法中的滤料堵塞;③ 能适应不同浓度范围的废水,能适应较大的冲击负荷;④ 由于容积负荷和床体高度较大,占地面积较小。这些优点使它越来越受到水处理界的重视,目前已在生活污水和多种工业废水的处理上得到应用。近年来,内循环生物流化床研究得较多,还有人把流化床反应器与膜分离技术结合起来,建立了好氧流化床膜反应器,处理出水水质较高。
(2)生物接触氧化法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之间的生物处理工艺。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优点,其机理是在曝气反应池内设置填料,池内既有活性污泥又有生物膜,形成密集的生物群体,较多的增加了废水与生物接触的面积,连续曝气和生物膜的及时更新,增强了生物的活性。科技论文。生物接触氧化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同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微生物所需的氧通过鼓风曝气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近填料壁的微生物由于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物膜的生长,促进生物膜的新陈代谢,脱落的生物膜将随出水流出池外,废水中污染物在此过程中被微生物分解消耗,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法具有以下特点:①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较高,故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②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完全混合,故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③剩余污泥量少,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④处理能力高,处理效果稳定。科技论文。
2.厌氧生物处理法
2.1 厌氧生物处理废水的基本原理
厌氧发酵处理的基本原理是将溶解在废水中的有机物,通过微生物作用使其转化成为生物气体,主要成分为甲烷,可作为工厂燃料燃烧以产生热量加以利用。
由于一般处理废水方法费用较高,特别是好氧发酵的动力消耗大,而且还要花费很多费用来处理生物污泥;而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和转化为简单、稳定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甲烷的形式出现。厌氧生物处理是一种有效、简单、费用低廉的低成本处理技术,是将废水处理与能源回收相结合的一种技术;同时由于新的更加严格的环保法规对制浆和造纸工厂废水排放的限制,所以这些因素都促使制浆和造纸工厂采用厌氧处理废水。
2.2 厌氧生物处理废水的新工艺与技术
目前采用厌氧技术处理废水的工艺也很多,造纸业早使用的两种厌氧系统:厌氧接触工艺CSTR(continuous stirred tank)和上流式污泥床工艺UASB(Up-flow Anaerobic SludgeBed)。目前具有高传质效率和污泥浓度,高反应器负荷的具有代表的新型反应器有:流化床FB(Fluidised Bed)、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Expanded Granular SludgeBed)和内循环反应器IC(InternalCirculation reactiors)。下面就介绍一下UASB和内循环反应器IC两种厌氧生物处理废水的方法。
(1)UASB方法
在厌氧处理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是UASB反应器,它是由污泥反应区、气液固三相分离器(包括沉淀区)和气室三部分组成。要处理的污水从厌氧污泥床底部流入与污泥层中污泥进行混合接触,污泥中的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把它转化为沼气。沼气以微小气泡形式不断放出,微小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合并,逐渐形成较大的气泡,在污泥床上部由于沼气的搅动形成一个污泥浓度较稀薄的污泥和水一起上升进入三相分离器,沼气碰到分离器下部的反射板时,折向反射板的四周,然后穿过水层进入气室,集中在气室沼气,用导管导出,固液混合液经过反射进入三相分离器的沉淀区,污水中的污泥发生絮凝,颗粒逐渐增大,并在重力作用下沉降。沉淀至斜壁上的污泥沼着斜壁滑回厌氧反应区内,使反应区内积累大量的污泥,与污泥分离后的处理出水从沉淀区溢流堰上部溢出,然后排出污泥床。
UASB的主要优点是:
①UASB内污泥浓度高,平均污泥浓度为20-40gVSS/1;②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采用中温发酵时,容积负荷一般为10kgCOD/m3.d左右;③无混合搅拌设备,靠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沼气的上升运动,使污泥床上部的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对下部的污泥层也有一定程度的搅动;④污泥床不填载体,节省造价及避免因填料发生堵赛问题;⑤UASB内设三相分离器,通常不设沉淀池,被沉淀区分离出来的污泥重新回到污泥床反应区内,通常可以不设污泥回流设备。
主要缺点是:
①进水中悬浮物需要适当控制,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100mg/l以下;②污泥床内有短流现象,影响处理能力;③对水质和负荷突然变化较敏感,耐冲击力稍差。
UASB工艺近年来在国内外发展很快,应用面很宽,在各个行业都有应用,生产性规模不等。科技论文。实践证明,它是污水实现资源化的一种技术成熟可行的污水处理工艺,既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2)内循环反应器IC
内循环厌氧反应器(Internal Circulation Reactiors 简称IC)是由荷兰Paques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UASB反应器的基础上开发成功的高效厌氧反应器。它也存在厌氧细菌聚集形成的“颗粒污泥”,也是上流式颗粒污泥处理系统。废水在反应器中也是自下而上流动,污染物被细菌吸附并降解,净化过的水从反应器上部流出。事实上,IC反应器可以简单化地理解为两个上下组合在一起的UASB反应器,一个是下部的高负荷部分,一个是上部的低负荷部分。IC反应器与UASB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废水处理中由COD转化产生的生物气的引出分为两个阶段,下部产生的气体产生一个水和污泥的循环回流,由此引起的强烈的搅拌作用和高的上流速度,极大地改善了污染物从液相到颗粒污泥的传质过程,因此有极高的净化效率,这是内循环Internal Circulation reactiors一词的由来。
内循环(IC)厌氧反应器目前已经成功用于造纸工业废水处理,与UASB相比它具有以下优点:有更高的负荷和净化效率,进水有机负荷可超过普通厌氧反应器的3倍以上;占地面积小,其体积相当于普通反应器的1/4-1/3左右,大大降低了反应器的基建投资;抗低温能力强,IC反应器由于含有大量的微生物,温度对厌氧消化的影响变得不再显著和严重;具有缓冲pH的能力,内循环流量相当于第1厌氧区的出水回流,可利用COD转化的碱度,对pH起缓冲作用,使反应器内pH保持最佳状态,同时还可减少进水的投碱量;内部自动循环,不必外加动力,节省了动力消耗;出水稳定性好;启动周期短,IC反应器启动周期一般为1~2个月,而普通UASB启动周期长达4~6个月;沼气利用价值高,反应器产生的生物气纯度高,CH4为70%~80%,CO2为20%~30%,其它有机物为1%~5%,可作为燃料加以利用。
结论:
制浆造纸废水具有浓度高、水量大、色度深、含纤维悬浮物多、BOD和COD含量高等特点。生物法处理制浆造纸废水具有效率高、成本低、二次污染少等优点,今后随着造纸工业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生物处理技术必将在制浆造纸工业废水处理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研究高效、低耗、技术简单的制浆造纸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是一个非常有前途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显,康蔡卫. 介绍了 HCR废水处理新技术的特点 [J].广东造纸,1997. 4:24 - 26.
[2]万金泉.废纸造纸及其污染控制[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3] 贺延龄.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关键词:创新实验 收获 问题 解决方案
2010年6月,我和徐超、吴涛、朱汉青四人组成实验小组,在关东明老师的带领下,以课题《酸水解法提取半纤维素在燃料乙醇生产中的应用》申请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顺利通过中国矿业大学创新实验专家组审核,并获得学校支持顺利开展。至现阶段,项目进度已过大半,在过去一年的实验学习过程中,我们收获颇丰:学习了大量相关科学文献,加强了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强化了团结协作的概念,培养了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建立了创新性思维习惯。这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了本科生创新实验计划的意义。遂以此文,总结记录一年来创新实验带给我们的认识、思考和沉淀[1]。
1、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为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教育部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实施的、直接面向大学生立项的创新训练项目。该计划2006年开始试点,2007年进入正式实施阶段,通过4年的运行,开局良好,进展顺利。
2、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目的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施,旨在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使其逐渐掌握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2,3]。
基于此,我们的实验从如何用生物学方法解决当今社会显著问题——能源危机入手,利用玉米芯作实验原料,用酸水解法对其进行预处理,培养菌种(休哈塔假丝酵母)利用预处理水解液中的木糖进行发酵得到燃料乙醇。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通过对实验方案的修订,各个指标的测定及改进,锻炼了大家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大家积极思考、深入探究的良好习惯。
3、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原则
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要求选题新颖、内容具有创新性和探索性、方案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避免项目超大、过难[4]。
科学性是创新性实验的首要原则,实验的选题和完成要依照科学实验原理,所使用的实验步骤、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与生物学理论和生物学方法论相一致[5]。
根据计划要求,关于利用半纤维素制乙醇的课题选取符合解决全球能源之急的大势所需,而且该技术在能源领域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整个实验设计过程在参考前人的经验基础上加以改进,在过半实验过程中,数据现象检验具有较高可行性。我们四个间各有分工且相互联系,在过去的实验中,大家密切配合,实验进行十分顺利。遵循了“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的原则[4]。
4、大学生创新性实验收获:
项目进行到现阶段,取得了一些成果,除了已经得到的数据、现象及结果,提高了我们的三种能力,培养了一种习惯,强化了一种意识,以及奠定了一种基础。
4.1 提高了我们查阅文献和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实验准备及进行过程中,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包括实验方案设计(如本实验中的对照实验和正交实验)和实验改进等。在过去一年半的训练下,大大提高了我们利用各种渠道查询资料及从海量文献中迅速找到可为我所用的资源的能力。
4.2 提高了我们基础操作和深度思考的能力
在严谨求实的实验指导态度下,大家一丝不苟地完成了每一步操作过程、每一项指标测定,随着实验的进行,大家对基础实验的操作日益精准,对生物实验室常用仪器(如离心机、超净工作台、分光光度计、电泳、色谱仪)的使用也愈发熟练。随着实验的进行,我们也在时时跟进相关课题的国内外最新进展,不断的学习和提高,引发了大家对于同类问题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4.3 提高了我们分析图谱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实验过程得到了各种图谱和数据,读懂图谱,揭示数据间的联系是得到正确结论的必经之路。为了探究其关联性及发现实验的基本规律,必须学会分析比对图谱,学会将数据整理成图表以方便发现其变化趋势。这个时候就要了解显示图谱反应出的各种指标,学习利用Excel表格处理数据。
4.4 培养了我们撰写阶段性报告及时分析总结的习惯
实验每完成一阶段,我们都撰写了阶段性的报告或小课题论文,作为一个阶段的梳理总结,有利于我们对每一个阶段的系统思考和分析总结,使整个实验过程思路更加具有逻辑性和连贯性,同时也锻炼了我们利用实验数据结论得到书面成果的能力。
4.5 强化了我们团队协作的意识
创新性实验课题组的一大特点就是,实验研究不是由个人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课题组所有成员配合完成。这就要求实验组各成员都要发挥所长,在完成好属于自己的实验部分基础上加强与实验组其他成员的合作,这样能起事半功倍的结果。我们的创新实验组由四名同学组成,我们四人各有分工同时也相互合作。在实验过程中,大家密切配合协调,使实验井然有序的进行,建立了默契的合作关系,加强了大家的团队合作意识。
4.6 为我们将来在科研道路上继续前进打下了良好基础
大学生创新计划作为我们科学研究的起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了解了一个项目研究的基本过程,调动了学习动手的兴趣,拓宽了相关知识面,建立了基础的科研意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继续深造做了一个良好的铺垫。
5、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在已完成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总结提炼主要如下,并提出了我们在处理实验所遇到问题时的分析及解决方案。
2005年10月10日,陈一文先生在北京林业大学举行的《第二届全国灾害史学术会议》上提出氧枯竭问题,报告引起了与会学者的热烈反响和共鸣[2]。他收集到以下相关证据。
美国桑蒂利教授〔Prof. R. M. Santilli〕发表了题目为“由氢燃烧与燃料电池造成的令人担忧的氧气枯竭问题以及以采用‘磁分子燃气’〔Magnegas〕的解决方案”〔Alarming oxygen depletion caused by hydrogen combustion and fuel cells and their resolution by Magnegas〕的论文。该篇论文尖锐指出(arxiv.org/PS_cache/physics/pdf/0009/0009014.pdf):
任何对此认真具有兴趣的人,通过购买一台测氧计都可以测量目前的“氧气枯竭”状况∶测量当地空气的氧含量,然后与有记录的标准进行比较,即1950年时我们大气海平面的空气氧含量为20.946% ±0.02%〔参看当时英国大百科全书的记录〕。以此为标准,我们在佛罗里达我们实验当地测得的“氧气枯竭”值为3%-5%〔译注∶即佛罗里达的氧气含量低达18%-16%〕。显然,在人口密集区域可以预计的“氧气枯竭”值将更为明显,如曼哈顿、伦敦,以及东京,或海拔更高的地方。
美国《生物技术信息》网站指出(biotechnews.com/docs/vit-o_prn.html):更坏的是,对今天世界某些地方大气进行的科学分析揭示大气中的含氧量显示出正在发生令人可怕的下降。事实上,在某些较大〔从而人口众多〕的城市,对大气的分析表明其含氧量甚至降低到令人害怕的12%至15%。
2002年5月25日《北京晚报》的文章(senoso2.com/haow.htm)“卖氧气,都市中的新行当”揭示∶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1%,但是,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氧气含量甚至跌至15%,而大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人就会产生缺氧症状。
氧气枯竭的原因不仅在于燃料燃烧消耗氧气,而且在于砍伐森林毁灭了氧气之源。世界上最广阔的热带雨林———亚马逊雨林一直享有“地球之肺”的美誉。然而,这片“地球之肺”却正以惊人的迅速遭到破坏。近日,科学家首次通过研究,确定了选择性砍伐对这片雨林所造成的破坏程度,并惊讶地发现,亚马逊雨林的消失速度竟是此前人们评估的两倍。
据报道,科学家的这一重要研究成果21日在《科学》杂志上发表。通过一种新的研究方法,科学家对巴西亚马逊雨林上空拍摄的卫星照片进行的分析。他们发现,由于选择性砍伐(通常也称“择伐”)而消失的森林面积,每年平均达到1.55万平方公里。除此之外,每年为放牧或耕种所进行的“清砍”,也要砍掉这个数目的树林。每年都有相当于美国康涅狄格州面积的森林因为这种方式遭到了破坏。不仅如此,每年被释放到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还会因此增加近25%。整个森林砍伐现象,比人们先前估计的要严重得多。通过分析1999年至2002年之间亚马逊雨林的卫星照片,阿什勒教授发现,每年选择性砍伐的面积都在11993至20413平方公里之间。在亚马逊地区,由于传统砍伐,每年都会造成4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到空气中。阿什勒教授估计,选择性砍伐还会另外产生1亿吨二氧化碳[3]。
地球上的炭循环不仅关系到地球生命的演化,而且关系到全球气候的巨变。氧枯竭过程的引入,不仅能解释地史上的多次生物大灭绝,而且为人类毫不吝啬地消耗氧气发出了警报!
地球也曾经是一个缺氧的星球。生命的出现扮演了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碳和碳氢化合物(如甲烷、煤、天然气、石油等)的重要角色。这种变化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一种双向可逆的。当地球内部热能周期性释放的时候,强烈的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将埋藏在地下的甲烷和天然气释放到大气,变暖的海水将蕴藏在海底的甲烷水合物释放出来,煤和石油的自燃,天然气和甲烷与氧的缓慢化合,都会导致氧气枯竭和二氧化碳的剧增,全球变暖是其前期征兆。人类大量消耗化石燃料显然加速了氧枯竭过程。
英国《观察家报》2月13日惊曝科学发现,据《自然》报导,科学家发现了地球物种大灭绝的规律,从而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人类如今面临着灭亡的危险,地球生物随时可能会再亲历一次物种大灭绝!目前,伯克利大学教查德马勒教授和罗伯特罗德教授已将这一研究结果发表于《自然》期刊上。
“天理”循环:6千2百万年轮回又轮了一圈。该规律是一种周期循环,其周期为6千2百万年(前后相差3百万年)。规律显示地球每经历5千9百万年到6千5百万年,就会爆发一次灭绝生命运动。而上次灭绝就发生在6千5百万年前!对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教授詹姆士柯克纳说:“毫无疑问,这种6千2百万年轮回循环确实存在。这一点从化石的记录中可以清楚明显地看出。”“但不幸的是我们对起因却不甚了解。” 尽管对于灭绝循环的起因还未得出具体结论,但科学家根据种种迹象猜测出了三种可能原因:
疑因一:太阳“同伴”星“嫁祸”地球
科学家怀疑太阳系内隐藏着一个太阳的“同伴”星。它每隔6千2百万年就会靠近太阳,充分发挥“友爱精神”。这种“友爱精神”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如有外空彗星要撞向太阳,“同伴”星就会“挺身而出”撞击彗星。这样,彗星的轨道就会发生偏转,随后撞向地球。但是球科学家至今还没有观测到这颗星体。
疑因二:星际气云触动气候骤变
科学家还提出了一种推测,称引发地球周期性物种灭绝的原因在于太阳系星际气云。他们认为这些气云会适时引发地球气候骤变,导致地球生物不能适应环境纷纷灭亡。至于气云如此变化的周期为什么是6千2百万年,科学家就不得而知了。
疑因三:地球“内讧”引发火山爆发
科学家猜测灾难可能还源于地球“内讧”。科学家认为地球内部物理也存在一种循环,这种循环决定地球内部物理结构每过6千2百万年就“骚动”一次。“骚动”导致地表及地下火山喷发。火山灰和各种气体等冲出地表,悬浮在大气层中,给地球披上厚厚的外衣。外衣的屏蔽作用导致阳光无法照到地面,地表温度急剧下降,最终许多生物活活冻死。但这也只限于猜测,科学家至今还没有真正发现这种地理循环[4]。
导致地球“内讧”的原因可能来自地球物质的重力分异和圈层差异旋转。据计算,在不考虑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均匀地球演化为分层地球,重力位能减少,1.3×1031J(10的31次方焦耳)转变为热能,使地球增温1500oC。在考虑地球自转的条件下,重力位能减少,有1.05×1031J转变为地核的自转动能,使地核自转加快。后者在圈层角动量交换中有8.66×1030J转变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使外核成为液态,并周期性地胀裂地幔[5,6]。
地球历史为46亿年,6200万年一次生物灭绝,共能发生75次。每次生物大灭绝,地球圈层角动量交换中有1.15×1029J动能(8.66×1030J热能的75份之一)转变为热能积累在核幔边界,使地核平均增温45oC,地核半径增加1.57km,地核赤道周长增加9km,地核体积增加655×106km3,胀裂地幔后多余体积喷出地表。有证据表明,1.2亿年前的翁通爪哇海台大喷发,喷出物体积为36×106km3,在地核一次热膨胀的体积增量范围之内。重力分异过程导致的重力位能、自转动能和热能之间的逐次转化是生物大灭绝和地表间断增温的地球内部物理机制。这是1亿年前的白垩纪气候异常温暖的原因[7]。 参考文献
1.王昊。最新研究称全球周期性变暖导致史前物种灭绝。 新浪网。2005年10月31日 11:34 来源:人民网tech.sina.com.cn/d/2005-10-31/1134752287.shtml
2.陈一文。证据一∶国内外确认某些地区已经出现“氧气枯竭”的报道。tech.chinainfo.gov.cn/topic.jsp?forumID=11&topic=202
3.科学家研究首次发现 地球之肺正在加速缩小。sina.com.cn 2005年10月22日 10:39 大洋网-广州日报tech.sina.com.cn/d/2005-10-22/1039745717.shtml
4.天石,天籁,郭敏。美科学家发出恐怖预警:生命随时可能从地球上灭亡。 2005年03月14日17时29分来源:北国网-半岛晨报news.tom.com/1003/3295/2005314-1947699.html
5.杨学祥, 陈殿友.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
论文关键词:电渗透污泥干化,污泥处置.
一、概述:
1、我们建议污泥处置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我们认为《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 》中提出“最佳” 与“可行技术”是符合目前中国污泥处置工业国情的,中国在一定时期内的技术、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要相适应。在经济和技术许可的条件下要因地制宜,在考虑成本和综合效益的前提下,综合整体地考虑污泥处置方案。通过技术和管理措施使污染污泥处理能够实现达标排放,同时达到高水平的整体的环境保护效果。
2、我建议的污泥处置出处:
污泥中含有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寄生虫卵、病原微生物等致病物质,铜、锌、铬等重金属,以及多氯联苯、二噁英等难降解有毒有害物质,如不妥善处理,易造成二次污染.我们认为处理后的污泥或污泥产品在环境中或利用过程中达到长期稳定污泥处置.,并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不产生有害影响才是最终消纳方法。
对于一些污水厂所在地区的工业经济比较发达而且没有空余土地消纳污泥的可以采取对污泥进行适当处理后作为生产水泥的辅助燃料或电厂补充燃料。
对于污水厂所在地区的工业经济不发达而且有空余土地消纳污泥的一些地区,则可以将污泥进行深度脱水处理到含水率60%以下时堆肥或运至填埋场做为覆盖土进行填埋处置。
3、电渗透污泥干化方法的优点。
电渗透脱水工艺不添加消石灰等无机凝剂和灰分脱水助剂,且滤渣的含水率可比以往脱水处理法降低10%一20%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电渗透脱水泥渣便于焚烧,便于堆肥,污水混合污泥用电渗透法脱水后污泥渣含水率可降低到60%左右。电渗透法堆肥化处理最主要的是水分调整, 使用电渗透法就可以提高效率,倘若螅渣数量少,可用袋装后自然堆肥化极简单的处理。疏浚的污泥经电渗透脱水后含水率低, 添加固剂后可直接用于遭路的路盘材.
并且我们认为电能是今后发展的主要能源,而且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水力发电等不消耗矿产资源的绿色发电方法越来越多,2020年绿色电能将占我国总发电量的40%这样许多工业企业都将利用电能这种低成本绿色可持续能源作为主要生产能源,随着电力工业发展逐渐走向一条清洁高效环保之路,电费也随之降低。所以利用电能这种经济清洁能源作为污泥转化生产能源的这条路发展方向是正确的。
二、电渗透污泥干化工艺介绍:
1、污泥含水结构:
间隙水:处于污泥团块之间的水
外部水:b-粘附水c-吸附水d-空隙虹吸水e-虹吸水f-毛细虹吸水
内部水:细胞液(水合作用含水,内部虹吸水)
间隙水
a-处于污泥团块之间的水
外部水
b-粘附水
c-吸附水
d-空隙虹吸水
e-虹吸水
f-毛细虹吸水
内部水
g-细胞液水、氢合作用水
h-内部虹吸水
2、污泥做为燃料的最佳含水率:
污泥焚烧前处理技术通常指脱水或热干化等工艺,以提高污泥热值,降低运输和贮存成本,减少燃料和其他物料的消耗。热干化工艺有半干化(含固率达到60%~80%)和全干化(含固率达到80%~90%)两种。热干化工艺一般仅用于处理脱水污泥,主要技术性能指标(以单机升水蒸发量计)为:热能消耗 2940~4200KJ/kgH2O;电能消耗 0.04~0.90kW/kgH2O。污泥含固率在35%~45%时,热值为4.8~6.5MJ/kg,可自持燃烧,用作土壤改良剂、肥料,或作为水泥窑、发电厂和焚烧炉燃料时,须将污泥含固率提高至80%~95%。
如要达到污泥含固率提高至80%~95%时,就要把细胞水也脱掉才行。我们研究发现:
、用加热方法温度要在400℃以上才能把细胞内的水脱离出来。
、如用外力挤压方法压力要在50㎏/cm2以上才能把细胞水脱离出来。
如以上两种方法取出细胞水耗能大,不环保。我们经研究并用工程运行实例验证用电渗透的方法节能效果好运行成本低污泥处置.,而且没有废弃飞灰及烟尘,
所以我们推荐电渗透污泥干化工艺。电渗透处理污泥是目前效率最高,耗能最少的污泥干化方法(含固率达到80%~90%),我们通过运行证实改变污泥含水率最难的是把污泥细胞内的水分离出来,只有把细胞内的水分离出来,污泥改性后污泥中的水都变成游离水,才能真正的实现我们要求的污泥含水率。
3、电渗透污泥干化原理:
3.1电渗透机械式污泥干化:
运用电渗透污泥干化设备以高效率,经济性,稳定性方式干化,从污泥中提取“自由水”和“细胞内水”,它有区别于传统脱水技术。
污泥饼进入电渗透干化设备的滚筒和履带之间,通电后,滚筒(带正极)和履带(负极)之间产生电位差,这导致强制迁移性的现象发生,因此使得污泥颗粒向正极移动而水向负极移动,在污泥细胞上开始电刺激、电解水的负极和正极移动、电解水开始BROWN运动 BROWN运动开始后,细胞内部产生高压污泥细胞破碎后细胞水流出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这样污泥高效脱水干化效果达到了,污泥得到了改性,将污泥含水量从80%降低到约60% 。
细胞电解分裂图:
在污泥细胞上开始电刺激 电解水的负极和正极移动 细胞内部产生高压污泥细胞破碎后
BROWN运动开始后,电解水开始BROWN运动细胞水流出来
3.2通风干燥电渗透过程中发生的布朗运动及摩擦产生的热能源,使污泥含水固形物的细胞膜破裂,把细胞内的水分及PAM等分离出来污泥处置.,都变成了游离水,采用普通的低温通风干燥,含水率可以达到20%。
3.3第三阶段污泥再生资源化20%-10%,造粒
3.4电渗透污泥处理前和处理后的显微镜照片:
处理前:处理后:
4、电渗透污泥干化工艺流程:
三、污泥电渗透污泥干化设备与原有污泥热干燥费用比较:
1、对比:
技术
原有污泥干燥技术
电渗透污泥干化、干燥技术
含水率
减少
99% 至
机械式脱水
机械式脱水
85% 至
热能源干燥
电渗透干化
60% 至
热能源干燥
通风干燥
设备构成
复杂系统
脱水机 + 干燥机
设备投资费用
100%
低20%左右
与原有污泥干燥设备投资相比,
只需要80%的投资费用就可以。
运行费用
100%
低20%左右
关键词:汽车;污染;节能减排
中图分类号:X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3(a)-0000-00
1. 前言
当今时代,汽车已经成为了我们工作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世界各国基本上将汽车的年产量或年销售量看作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的汽车保有量也是逐年攀升,其中私家车的增长速度最快,占据了汽车总量的一大部分。虽然汽车给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方便,但是伴随着汽车的快速增长,汽车尾气污染也逐渐成为了威胁我们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中国的空气污染中,汽油造成的污染名列榜首。据可靠调查显示,全国的私家用车每天的燃油消耗量达到了三千多万升,而大量的燃油每天会制造出三千多吨的有害气体,汽车的节能减排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需解的紧急任务。
2. 对节能减排的认识
2.1节能减排的基本概念
所谓节能,就是指能源系统的管理人员在能源循环和使用的所有环节中(含能源的开采、输送、使用以及能源的转换之间),例如在能源的法律、节能技术、宣传和节能减排教育等方面,采取一定的有效措施进行改革和创新,以减少能源的过度浪费。
再者,所谓减排,就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汽车、工厂生产等方面减少气体污染物、废弃物、温室气体以及含有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等的排放[1]。
总体来说,节能减排就是要求人们在生活中尽量减少各种能源的消耗以及减少气体或固体废弃物的排放。所谓汽车的节能减排就是指在汽车的能源体系中能源的生产、转换以及能源的利用等关于能源的所有方面,减少燃料、汽车材料等的浪费和减少汽车排出物(温室气体、污染性气体、固体排出物甚至含有放射性物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2 我国汽车节能减排的重要性
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全球瞩目的成绩,但同时我国也成为了一个能源消耗大国,特别是石油的消耗量逐年上升,已经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从海关统计数字看,我国已经成为石油纯进口国,2011年石油纯进口2.5亿吨占到总需求量的一半左右,并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加之我国的汽车总量还在快速增长着,石油供应已经给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很大的压力。如何减少对进口石油的依赖不仅关系到我国外汇的合理使用,而且还与我国国家的安全战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丰富的能源储备做后盾,节能减排对于我国的发展已经迫在眉睫。我们现在需要研究的是如何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仍能保持经济的快速发展。
3. 汽车节能减排的措施
结合全球各国的节能减排方法,汽车的节能减排的可实行性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燃油质量,
要想实现对汽车的节能减排,首先就要提高燃油品质。我国进口的石油大都是含有高组成的含硫石油。国内汽车对这些高硫量石油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我国空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加上燃油的脱硫成本高造成了燃油生产企业对脱硫不主动,而且国内对汽车排放的执行标准也要求不严,这些问题就导致了大量高排放的汽车,造成了我国空气的污染[3]。所以,抓好对燃油质量的管理是解决汽车节能减排的首要问题。
3.2使用替代燃料
我国石油资源有限,又是石油纯进口国家,因此,采用石油的替代品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我国替代石油的资源首当其冲的就是丰富的煤炭资源了,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就已经提出,“节约优先,立足国内,煤为基础,多元发展”,将煤炭作为发展替代燃料的例子来进行广为研究和开发。现在在山西等煤矿大省已经在发展以煤炭工业为基础的合成燃料以及甲醇燃料的生产。除了煤炭以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生物质、天然气和氢能来代替汽油的使用。汽车的生产企业也正在研发将这些燃料用在汽车燃料中,目前奇瑞、福田等公司都已经有混合动力汽车研制下线投入使用了。
3.3提倡小排量汽车
小排量汽车的车体较轻,每公里耗油相对少,对空气污染的程度也相对较低,如二氧化碳排放量能控制在130克左右。小排量汽车之所以在我国普及不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国的汽车购买者希望自己的私家车开出去有面子、上档次,属于认识问题。我国应对这个问题引起重视,并通过降低税收、汽车价格等经济手段对其倾斜,加强环保宣传,鼓励和引导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同时加大对大排量高耗油汽车的税收和排放要求,以补偿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等。
3.4发展公共交通
政府在发展城市的规划中,应将发展城市及边郊地区的公共交通放在首要位置,要大力发展城市的公共交通,加大公交车的线网密度和站点覆盖率,优化整个公共交通的运行结构,采取有效的措施建设好城市的交通换乘枢纽工程,提高城市交通整体的运营效率[5]。这样,才能降低私家车数量的增长和使用频率,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5废旧汽车的再生利用
从汽车自身的结构来看,对汽车的回收利用就蕴含着难以想象的能源利用价值。在日本,不仅针对汽车的回收再利用立法强制,而且已经发展成汽车回收这一新兴行业。欧盟在2000年就已经提出回收汽车再利用的建议和法律。但是,对于我国的汽车市场越来越红火,汽车回收市场却仍是萧条。对废旧汽车的处理仍然停留在丢弃、填埋和烧毁的技术层面上,不仅给我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且浪费了大量的可再生利用资源。我国的交通、汽车生产销售等部门应该联起手来成立多个汽车回收站,对这些废旧汽车进行统一的回收处理,加强对可用资源的再生利用。这样做既可以解决废旧汽车乱丢乱扔的现象,也减少了冶金等高能耗企业的压力,对资源进行了高效的重复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功效。
4.结语
现在,世界各国将环境的保护程度和公共交通的发展作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评价标准,汽车的使用在拉动国民经济的同时,整体的节能减排亦不能忽视。要达到汽车行业的节能减排、降低汽车污染对环境的影响程度,需要从汽车的生产和使用环节入手,不断提高汽车的能源使用率,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加强资源的再生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大力的提高公共交通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等。汽车节能减排的工作任重道远,,不能只是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应该做到技术的支持和对节能减排意识的坚持。
参考文献
[1] 合肥汽车客运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合肥工业大学.2007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 边际文.汽车节能减排的方向与措施[J].交通与运输, 2007 (1).
[3] 张振国,姜源.汽车节能减排的实现途径研究[J].北方交通, 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