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15 03:12: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标准引领质量提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坚持质量第一 建设质量强国
提升供给质量 建设质量强国
建设质量强国 迈向质量时代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 建设质量强国
向质量要效益 以质量求发展
传递质检信任 引导质量消费
弘扬工匠精神 推动品质革命
共建卓越质量 共享品质生活
品质引领新常态 共筑质量强国梦
为中国质量拼搏 为质量中国加油
严慎细实保质量 精益求精促发展
深化供给结构改革 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加强质量技术基础建设 服务中小企业质量提升
夯实国家质量基础 加强全面质量管理
23年前,农业部成立绿色食品办公室,并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组建了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我国绿色食品事业发展有了新的开端。
22年前,农业部颁布《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从此,我国绿色食品事业步入了规范有序、持续发展的轨道。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至今日,我国绿色食品事业获得了蓬勃发展,创建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兴产业,打造出了一个代表我国优质安全农产品发展水平的精品品牌。绿色食品推行的生产与管理模式,倡导的消费理念,树立的品牌形象,已经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
短短25年,绿色食品事业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塑造新产业
近些年,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绿色食品逐步形成了以品牌为引领,基地建设、产品生产、市场流通为链接的产业发展体系,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水平不断提高。
产品结构日趋完备。现已开发的绿色食品产品,包括农林及加工产品、畜禽类产品、水产类产品、饮料类产品等四大类57个小类,覆盖农产品及加工食品的1000多个品种,其中,大米占全国总产量的10%,小麦粉占4.3%,蔬菜占1.8%,水果占9.1%,茶叶占10.5%。
企业结构不断优化。依托品牌,绿色食品产业现已聚集了国内一大批农产品和食品加工骨干企业,其中有近300家企业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00多家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占3.3%和15.3%以上。同时,农民合作社逐步成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主体之一。2014年, 全国共有2291家农民合作社发展4411个绿色食品产品,分别占绿色食品企业和产品总数的 26.3%和20.9%。
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在产品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建设、专用生产资料开发和专业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国已建成绿色食品大型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 635个,面积达到1.6亿亩,生产总量5717.6万吨。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企业已发展到80家,产品近200个,涉及肥料、农药、饲料、兽药、食品添加剂等5大类。国内部分大中城市已建立了绿色食品专业营销网点,来自境内外20多家大型商业连锁经营企业或以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为准入条件,或开设绿色食品专区、专柜,不断推动了绿色食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
25年来,绿色食品的社会影响力、市场影响力和产业影响力不断增强,促进了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升了农产品和食品工业发展水平。
树精品品牌
经过25年的努力,绿色食品已成为一个政府主导的公共品牌,具有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的知名品牌和代表我国安全优质农产品的精品品牌。
品牌认知度和公信度不断提升。据市场调查,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品牌的认知度已超过 70%,绿色食品标志已成为我国最具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标志之一,成为国内大中城市居民消费的一个“热点”。绿色食品标准严格,产品质量过硬,包装精美,标志管理规范,品牌形象鲜明突出,赢得了消费者的普遍信赖。绿色食品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02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为94.3%,2014年达到99.5%。
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在绿色食品品牌的引领和带动下,全国6000多家企业实施了标准化生产和规范化管理模式,提升了社会形象;6500多个农产品品牌实现了向安全、优质方向转型和提升,增强了市场竞争力;1290多万个农户参与了标准化原料基地建设,每年直接增收6.5亿元。绿色食品品牌促进了产品升级转型,推动了企业营销方式和市场升级转换,实现了优质优价。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下,绿色食品产品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出10-30%,80%以上的绿色食品企业实现了增效。
品牌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绿色食品突破了国际贸易技术壁垒,带动了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入世以后,一大批绿色食品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累计出口创汇超过260亿美元,绿色食品商标的国际注册,保护了品牌的自主知识产权。目前,绿色食品标志商标已在香港、日本、美国、俄罗斯、法国、澳大利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注册。绿色食品境外认证的开展,进一步扩大了品牌的国际影响。目前,已有来自法国、芬兰、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9家企业的22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认证产品产量达180万吨。
25年来,通过宣传绿色食品品牌,推动绿色食品生产和消费,面向全社会普及和传播食品安全知识,强化了科学、安全、健康、环保的消费理念;通过创立和发展绿色食品品牌,增强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树立了农产品精品形象,带动了我国农业品牌战略不断深入实施。
创发展模式
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绿色食品立足国情,结合我国农业和食品工业发展的实际,创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一是标准化生产模式。按照“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技术路线,实施“环境有监测、生产有规程、产品有检验、包装有标识”的标准化生产。二是认证管理模式。依据技术标准开展质量认证,通过质量认证落实标准化生产,通过标志管理打造品牌形象。三是品牌化经营模式。发挥市场传导机制作用,以品牌引领消费,培育市场,拉动生产,促进增效。四是产业化发展模式。强化利益联结机制,依托龙头企业,组织农户参与基地建设,放大品牌效应。
实践证明,绿色食品创立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模式,为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我国农业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发挥了先导作用。
构标准体系
一、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明确直属养老机构的定位
在社会福利领域,我们按照政、事、社分离的原则,明确直属养老机构的工作定位。实行“管办分离”,局职能处室主要加强宏观管理、行业监管;组建市社会福利中心,将原先由局职能处室直接承担的市属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职能剥离出来;成立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强化行业指导,行业自律。各区县和街道(乡镇)也按此思路逐步实现了“三分开”。
同时,我们对直属养老机构的定位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要求其注重质量,强化内涵,坚持把市属养老机构建设成为全市养老服务的品牌,为各类养老机构的发展提供示范,在行业协会中发挥骨干带头作用,为养老福利的国内、国际交流提供平台。各区县的直属养老机构也为本地区的养老机构建设发展提供示范。这一职能定位为直属养老机构引领示范作用的发挥创造了体制和机制条件。
二、强化标准化管理,改进直属养老机构的运作方式
我们强调福利机构要改变行政化封闭管理的状况,借鉴和采用企业管理的成功管理手段和经验,重视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效率分析、全面质量管理等,以降低成本,提高服务的效率、效果和质量。特别是从2001年开始,在社会福利领域导入ISO国际质量认证体系,推行目标化、定量化、指标化的服务理念和方式,并结合日常三级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了行业的各项工作标准,对业务流程进行重新塑造,使管理和服务质量获得了显著提升。经过2年多的普及推广,全市直属养老机构实现了全覆盖。在直属养老机构的示范引领下,许多街道、乡镇办养老机构和社会办的养老机构也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随着直属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的提高,形成了“名牌”效应,等候入住的老年人众多,以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为例,常年等候老人一直保持在200多名。
为保证服务资源的合理有效使用,2003年起,我局借鉴国际理念,在直属养老机构率先探索养老需求评估机制。经过一年多的攻坚克难,2005年,我们开发出符合市情、较为规范的《**市养老服务需求评估标准》,通过对老年人身体、精神和经济状况的评估,让资源向身体不能自理的经济困难老人倾斜,尽可能使公共养老资源发挥最大效应。
三、引入社工专业化服务理念,提升直属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准
为进一步提升专业化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直属养老机构的示范辐射作用,我们从2000年起开始了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介入养老服务的探索。我们在直属养老机构推广运用专业社工方法指导老年人在思维认知、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进行调适,增强其适应性、满足感和幸福感。目前,市社会福利中心系统有注册社工74人,并被列为全国民政系统社会工作试点单位之一。在直属养老机构的率先探索带动下,各类社会办养老机构也开始广泛引入专业社工力量,提升服务水平,目前,我们在养老服务理念渗透、服务手段创新、外部资源整合等方面初步形成了养老福利服务本土化的专业工作方法。
此外,直属养老机构还积极为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志愿者队伍也不断壮大,据统计,全市共有1.5万名为老服务志愿者与养老机构老年人结对,受到广大老年人的欢迎。
四、增强辐射功能,有效延伸直属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
近几年,直属养老机构在做好内部管理服务的同时,充分利用管理经验和服务优势,拓展功能,延伸服务,塑造品牌,切实做好行业辐射指导工作。
一方面,为社区养老机构提供委托代管,输出专业培训。市、区县级养老机构积极做好各类养老机构从业人员的实操培训、带教实习工作;通过签约形式,对管理薄弱的养老机构实施委托管理和代行管理,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效能。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提出的“三个转变”要求为统领,以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 年)》为指导,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质量强区”战略部署,坚持以质取胜方针,全面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协作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大质量工作格局,促进我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总体目标
到 2020 年底,质量总体水平明显提升,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质量发展成果惠及全社会,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显著提高,品牌竞争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质量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形成质量共治的工作格局。
(一)质量目标
1. 产品质量。工业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盟市场监管局负责),主要农畜产品实现优质、生态、安全,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6%以上(盟农牧业局负责),食品、药品、化妆品、医疗器械等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超过90%(盟食药监管局负责),进出口产品、商品质量稳步提升(盟商务局负责)。
2. 工程质量。建筑工程节能效率不断提高,绿色建筑和智能建筑得到广泛推广应用,人民群众对工程质量满意度明显提高。大中型工程项目一次性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他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 98%以上(盟住建局、水务局按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交通建设工程交工和竣工验收合格率均达到 100%(盟交通局负责)。
3. 服务质量。重点服务领域逐步实现服务质量标准化、规范化和品牌化,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以上,在旅游服务、金融服务、现代物流、社会公共服务等重点服务领域,逐步建立标准化体系,生产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生活业顾客满意度达到 80%以上(盟发改委、市场监管局、民政局、食药监管局、金融办、经信委、商务局、旅游局、交通局、卫计委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各旗(区)政府(管委会)配合落实)。
4.环境质量。以污染综合防治为重点,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治理,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与评价体系, 严格执行污染物减排标准。全盟水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提升空气质量,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废气排放企业污染治理工作,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工业污染源得到有效控制,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 65%以上(盟环保局负责),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以上(盟住建局负责),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稳定在95%以上(盟环保局牵头,盟经信委、水务局配合落实),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处理率达到90%(盟环保局牵头,盟经信委配合落实)。加大生态保护建设,生态退化得到遏止,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大大减轻,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绿化水平明显提高,森林覆盖率达到23%,绿化覆盖率达到40%(盟林业局负责)。
(二)质量基础
1. 计量。强化计量支撑作用,加强计量基础建设,量值传递、溯源体系覆盖率达到95%以上,国家重点管理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98%以上(盟市场监管局负责)。
2.标准化。发挥标准化引领产业发展作用。加大工业优势行业、优势特色农牧业地方标准研制力度,建立现代农牧业标准体系,加强农牧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积极争取沙葱、苁蓉、锁阳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初步建立绒山羊标准化养殖模式。加快服务业重点领域地方标准的研制,构建服务业标准体系。 (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科技局、农牧业局、旅游局配合落实)。
3. 检验检测。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建立完善以盟级检验检测机构为骨干,旗级检验检测机构为辅助,第三方检验检测为补充,企业自检为基本保障,科学、公正、高效的开放型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体系;加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检验能力和技术水平建设;加快覆盖三旗两区的机动车安全、环保检测机构建设,便民利民;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内部最高计量标准器具,提高非重点监管计量器具量值溯源覆盖率。(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发改委、财政局、各相关检验检测机构配合落实)。
4. 认证认可。低碳、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企业3家以上(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发改委、经信委配合落实),新增有机产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15个以上(盟农牧业局负责)。完善监管体系,提升认证认可服务的公信力(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发改委、经信委、农牧业局配合落实)。
(三)技术创新
以技术进步推进质量发展,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自治区级研发中心达到20家,新型科研机构达到6家,科技名牌产品15个,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工程和科技成果转换工程,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盟科技局牵头,盟发改委、市场监管局、经信委配合落实)。
(四)品牌建设
贯彻落实自治区品牌价值评价体系工作,新增创建具有国内市场竞争力的名牌5个,驰名商标1件,著名商标20件,地理标志商标1 件,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 1个,自治区主席质量奖1个,盟长质量奖评选3次以上(盟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旗(区)政府(管委会)、盟经信委配合落实,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工作由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负责)。
三、主要任务
(一)实施质量提升战略,增强质量竞争力
1. 提升产品质量。强化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定实施重点监管产品目录,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和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完善生产许可、强制性产品认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食品药品、农畜产品安全监管体系;开展产品质量风险管理,完善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及应急处理机制,对区域性、行业性、系统性质量风险及时预警,及时提出处置和预防措施(盟市场监管局、食药监管局、农牧业局按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推动煤焦化工、氯碱化工两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引导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质量提升活动,提高产品生产、研发、销售各环节的信息化水平,增加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盟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按各自的职责分工负责);开展质量调查分析和重点行业质量竞争力指数测评,指导产业发展(盟市场监管局负责);建立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监测和评估体系,提升出口商品质量,扩大出口(盟商务局负责)。
2. 提升工程质量。建立完善工程质量投标、质量监管、工程验收联动制度;落实工程建设质量主体责任,严格实行建筑工程五方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终身责任制;加强工程质量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推广节能建筑;有效实施工程质量差别化监管和工程质量保证金制度,狠抓工程质量保修制度的落实;加强建设工程项目执法监督,查处违法行为;开展工程质量惠民行动,严格落实住宅工程分户验收;树立精品意识,积极培植典型项目,争创建设工程质量奖,打造精品优质工程(盟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
3. 提升服务质量。以服务标准化为基础、服务品牌为抓手、服务满意为目标,推进我盟服务业信息化、规模化、品牌化建设;建立完善现代物流、金融、信息等生产业和旅游、卫生、养老、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生活行业的标准体系;实施服务业品牌引领战略,以打造阿拉善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和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积极培育一批代表行业先进水平和美好形象的服务质量标杆单位,开展旅游服务质量升级试点工作;建立完善服务质量统计监测、顾客满意度测评体系,畅通投诉和消费维权渠道,努力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盟发改委、市场监管局、民政局、食药监管局、金融办、经信委、商务局、旅游局、交通局、卫计委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各旗(区)政府(管委会)配合落实)。
4. 提升环境质量。加大大气、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 组织实施主要污染物减排、燃煤锅炉整治,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改造,机动车尾气治理,水源、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焦化行业提标改造,矿区环境综合治理,城区粉尘扬尘综合治理等工程(盟环保局负责)。推进节能减排,建立重点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全面打造北疆亮丽风景线(盟环保局、发改委、经信委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
(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升质量创新能力
1. 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产学研用技术联盟创新机制,加强高校、技术研发中心与企业深度融合,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动工业园区成为科技创新源地,以技术创新推动产品质量性能升级;鼓励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自治区级研发中心,加强技术创新和改造,培育一批新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盟科技局牵头,盟经信委、市场监管局、各旗(区)政府(管委会)配合落实)。
2. 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围绕煤焦化工、氯碱化工 、装备制造、清洁能源、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及“三废”综合治理,开展重大技术攻关,突破产业发展难题;加强科技成果转化,研究制定支持科技成果共享的措施;运用“互联网+”推进制造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推动传统制造向服务型制造改变,促进制造业质量升级(盟科技局牵头,盟发改委、环保局、市场监管局、经信委配合落实)。
3. 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发展能力。营造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环境,实施知识产权产业化推进、知识产权示范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措施,增加和提高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升我盟产品核心竞争力(盟科技局牵头,盟经信委、市场监管局配合落实)。
(三)实施标准化战略,引领质量发展
1. 加强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自治区和阿盟加快推进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强化标准实施与监督;成立阿盟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研究我盟深化标准化工作,加强现代煤化工、氯碱化工、精细化工、清洁能源、绿色农畜产品加工、旅游服务等重要产业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构建产业标准体系;推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升我盟产品国际竞争力(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发改委、科技局、财政局、农牧业局、旅游局、经信委配合落实)。
2. 支持标准制修订工作。鼓励我盟大中型企业参与国家技术标准制修订,引导企业与国内机构开展标准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建立科技创新与技术标准研制协同推进机制,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为技术标准的措施,将标准研制纳入科研项目考核目标,鼓励企业及时将一批专利技术、核心技术转化为标准,推进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发改委、经信委、科技局配合落实)。围绕生态和农业发展战略,抓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长效监管和成果推广(盟农牧业局牵头,盟市场监管局配合落实)。做好物流、旅游、公共服务等特色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盟市场监管局牵头,各旗(区)政府(管委会)、盟发改委、交通局、旅游局、卫计委等单位配合落实)。
3. 提高标准化信息服务水平。应用自治区建立的社会标准信息咨询、查询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快捷、便利的标准化信息服务,推广标准应用;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引导建立技术性贸易措施预警机制,提高市场应对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经信委、商务局等单位配合落实)。
(四)实施能力提升战略,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1. 提升计量保障能力。围绕全盟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和节能减排、贸易公平、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计量新需求,建立科学合理、先进适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量值传递和量值溯源体系,服务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以诚信计量建设为重点的民生计量工作,规范商业、服务业计量行为;加强能源计量监督管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服务(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商务局、卫计委、经信委配合落实)。
2.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大投入、整合资源的原则,全面加强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建设,形成较完备的检验检测体系,为实施质量监管、保障质量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服务。围绕我盟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的需要,加强检验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检验检测机构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实验室建立检验检测联盟,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其在质量安全风险预警、质量检测、技术标准研制、科技创新、产品研发、促进产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基础保障和引领支撑作用。树典型、树标杆,积极开展创建名牌实验室活动,引领检验检测服务业发展;着力培育在技术检验能力、体系运行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标准研发能力、社会服务水平等方面具有核心优势的检验检测机构。(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发改委、财政局、各检验检测机构等单位配合落实)。
3. 推进认证认可发展。提高有机产品认证、低碳产品认证的有效性,推动自愿性产品认证健康有序发展,提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能源管理体系认证水平;加强对检验检测机构和认证机构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认证认可市场(盟市场监管局牵头,盟发改委、经信委、农牧业局配合落实)。
(五)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推动阿盟产品向阿盟品牌转变
1. 加强品牌培育。围绕我盟传统优势产业、新兴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旅游产业等制定品牌培育规划,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和品牌企业。实施“卓越绩效推进工程”,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推动重点骨干企业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大力推行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支持帮助企业申报国家及自治区质量奖励,推进盟长质量奖评选,树立一批质量优、管理好、绩效卓越、竞争力强的企业标杆(盟市场监管局、经信委、商务局、旅游局、科技局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
2. 落实品牌激励机制。完善品牌激励机制,推动企业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向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转变。在融资服务、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名优企业重点扶持;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奖励50万元,对获得自治区著名商标的企业奖励30万元,获得阿拉善知名商标的企业奖励5万元。设立实施盟长质量奖,对每家获奖企业奖励20万元。对获得自治区级研发机构、新型科研机构、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制修订、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企业以及创建国家、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区(试点)项目的企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并实施奖励(盟市场监管局、科技局、经信委、农牧业局、财政局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品牌创建示范区建设。建成全国腾格里生态旅游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推荐额济纳旗胡杨林景区申报全国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进一步提升阿拉善旅游的整体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营造良好的品牌聚集效应和企业发展环境(腾格里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额旗政府负责)。
(六)创新质量管理机制,提升质量治理能力
1. 落实质量安全责任。完善政府总负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第一责任人的质量安全责任体系;构建“放、管、治”相结合和“政府监管、市场调节、企业主体、行业自律、社会参与”的质量工作格局;开展“质量强盟”、“质量强旗 ”、“质量强企”等活动(各旗(区)政府(管委会)、盟直相关部门负责落实)。
2. 加强质量安全监管。完善执法监督检查机制,明确责任清单,深入开展重点产品、重点工程、重点领域质量执法检查;健全处置重大质量违法突发案件快速反应机制和执法联动机制,做好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保持打击质量违法犯罪行为的高压态势,维护平等竞争、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保护企业和消费者权益(盟市场监管局、食药监管局、农牧业局、住建局、交通局、水务局、安监局按各自职责分工负责)。
3. 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建立诚信标准体系,完善信用信息采集和制度;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管理,加快推进我盟信用体系平台应用;完善和落实信用鼓励和失信惩戒机制,打造诚信环境(盟发改委牵头,盟经信委、市场监管局、住建局、旅游局、农牧业局、商务局等单位配合落实)。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充分理解实施质量强盟战略重大意义。质量是产业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实力、文明程度的综合反映。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以质量的提升对冲速度的放缓,提升质量已经成为中国发展之基、兴国之道、强国之策。实施质量强盟是加快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是适应国内外质量发展新要求的主动作为,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迫切需要,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途径。各旗(区)政府(管委会)及有关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全面实施质量强盟战略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切实把提质增效升级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立足点, 为加快打造质量强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二)加强组织领导。将质量兴盟工作领导小组变更为质量强盟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组织指导质量强盟工作,各成员单位要各司其职,加强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推进质量强盟的合力。各旗(区)政府(管委会)和相关部门要把质量强盟摆在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位置,将质量发展目标纳入本地区、本行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制定符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的质量强盟贯彻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认真组织实施。
(三)完善配套政策。各旗(区)、各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促进质量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对质量基础、质量提升、质量安全工作的投入力度,旗(区)政府建立相应质量奖励制度,发挥引导作用;各级财政统筹安排质量工作经费并列入年度预算;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的信贷支持力度。
(四)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完善质量法制环境,建立健全适应我盟质量发展的法规体系。加强质量人才队伍的引进、培养力度,提高全社会质量文化素质;完善质量投诉和消费维权机制,畅通质量投诉举报渠道;发挥新闻媒体质量舆论宣传作用,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宣传质量先进典型,曝光质量违法行为,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注质量的良好社会氛围。
落实《标准》,需要把握以下四个基本价值导向。
一、强调园所规划意识
《标准》把“规划幼儿园发展”作为园长首要的专业职责,“专业要求”第一条要求园长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普惠性”,这是办园的基本要求。园长应该掌握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熟悉《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学前教育相关政策。只有把握好相关政策,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才能清醒地认识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分析幼儿园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形成良性发展思路。
在把握正确办园方向的前提下,园长要组织专家、教职工、家长、社区人士等多方力量参与制定幼儿园发展规划,依据发展规划指导教职工制订并落实学年、学期工作计划,提供人、财、物等条件支持,并监测幼儿园发展规划实施过程与成效,根据实施情况不断修正幼儿园发展规划,调整工作计划,完善行动方案。
可以说,只有超前规划好幼儿园的发展,才能更好地优化内部管理,调适外部环境,做到统筹兼顾,分工实施,形成发展合力,从而更好地推动学前教育发展,覆盖城乡的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才能最终形成。
二、突出遵循教育规律
幼儿园园长集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三种角色于一身。对于管理者、领导者的角色,园长一般比较熟悉与擅长,但对于教育者的角色,并不是所有园长都熟悉和擅长,甚至是某些园长的短板和弱项,这正是《标准》对园长提出的新要求。
通俗地说,园长必须懂教育。园长不仅要掌握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原则和原理,更要熟知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科学地创设环境、设计课程教学、安排一日生活和游戏活动等,确保提供有质量的幼儿园保育教育。
《标准》强调文化育人的功能,要求园长把文化育人作为办园的重要内容与途径,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为此,园长应该具备一定的自然、人文知识,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艺术修养,了解幼儿园文化建设的基本理论,掌握促进优秀文化融入幼儿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掌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理解和欣赏幼儿的特有表达方式,通过多种途径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目前,相对于基础教育其他阶段来说,学前教育阶段的市场化、商业化倾向仍然较为严重。为此,《标准》要求园长把幼儿的安全与健康放在首位,对幼儿发展应有合理期望,尤其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防止和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
园长应该掌握国家关于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幼儿园保育教育目标,熟悉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园一日生活、游戏活动等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的知识和方法,了解国内外幼儿园保育教育的发展动态和改革经验,了解教育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管理和保育教育活动中应用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总之,园长要以维护幼儿的人格和权益、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和良好发展为根本目的,作出具有师德和教育智慧的专业判断,确保优质的资源、先进的教育、科学的方法进入幼儿园。
三、要求引领教师成长
园长是教师成长的引领者和促进者。园长应该尊重、信任、团结和赏识每一位保教人员,促进保教人员团结合作;园长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要发挥引领作用,积极创设条件,激励教师的专业发展;园长要具有明确的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意识。
园长要掌握引领教师成长的知识与方法,熟悉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各阶段的规律和特点,掌握指导教师开展保育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方法,引导教师开展园本教研、合作学习,激励教师主动发展。具体执行中,可以根据教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工作年限或工作经验、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兴趣爱好、不同学习需求等,组建各种学习型组织,促进教师的小组集体学习和共同发展。同时,园长还要特别关照每位教师的个人规划与专业发展,全程指导教师从职业生涯规划到具体发展计划的制定,并监控实施的关键阶段和重点步骤,提供必要的个别化支持和指导,确保每一位教师个体专业发展的实现。
《标准》凸显了幼儿园教研活动的重要性,要求园长“领导和保障保育教育研究活动的开展,提升保育教育水平”。例如:指导幼儿园教师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需要,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教育活动;建立园长深入班级指导保育教育活动制度,利用日常观察、观摩活动等方式,及时了解、评价保育教育状况并给予建设性反馈等。这些基于实践的教研活动,有助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不断提升,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标准》强调突出师德建设,培养优良的师德师风,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和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引导支持教师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道德情操、掌握扎实学识、秉持仁爱之心,不断提升教师的精神境界。同时要求园长增强保教人员的法治意识,严禁歧视、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四、注重自身能力提升
要成为一个专业化的园长,必须具备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标准》要求园长: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学习作为园长专业发展、改进工作的重要途径;优化专业知识结构,提高科学文化艺术素养;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注重学习型组织建设,使幼儿园成为园长、教师、家长与幼儿共同成长的家园。
每一个园长都应该对照《标准》的六大方面60个条目,认真反思和自我检核,评估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制定自我专业发展规划。所谓“缺什么就补什么,差什么就修炼什么”,园长应该不断增强专业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主动性,克服日常琐事的困扰,预留一定的学习实践时间,把专业发展作为工作和生活的组成部分,积极主动地自学,参加各种学习和研究活动,养成不断学习和提高专业能力的习惯,修炼职业道德,增进专业理解,提升教育智慧。
一、从大生态视阈认识消费需求的质变及其提升路径
生产和消费是社会经济循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两端,在市场经济下表现为供给与需求两方。现阶段我国已进入以科技创新为主导、以提升经济质量为主线,实现经济中高速发展的时期,我们既不能像凯恩斯学派那样单方靠财政刺激需求,也不能学供应学派那样完全靠市场去创造需求。应当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使供需双方质量都得以提升,实现二者的和谐、协同、互动。
之所以不能苟同单从增加供给一方促进经济发展的看法,是因为我国消费需求质与量都存在不足,需求拉动经济的力量仍有很大的释放空间。仅就它对GDP的贡献率而言,多年仅为30%―40%之间,而发达国家达到70%上下,我国还有很大的差距。更重要的是质量。这需要扩大视野,遵循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前者必须服从后者),如同志所说:“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把消费放在大生态、大环境和人民需求上来考量,要从问题中找动力。
例如,大气污染,农业面源污染、水污染,城乡环境治理滞后,城市建设的软肋日益突出,多数居民的消费能力总体较低,解决这些突出的矛盾,不能单靠增加供给解决,而且单独靠一只“看不见的手”,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可能使矛盾加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政府要侧重解决生产力布局、生态问题和共同富裕问题。这就需要靠全面深化改革,靠“两只手”协同,主要是四个方面:一是政府投资,二是利用市场机制鼓励社会投资,三是通过多方面基础建设,发展新兴产业(主要是环保产业),四是加快分配制度改革。这个方略,看来会一时增加国家的负担,但由于总体提高了人民的消费质量和水平,就可以为市场扩容,促进市场长期活跃。不过,其中一个特别关键的因素是利用科技创新和应用,解决深层次的难题。当前,我国许多技术处在低端,有的先进技术尚未运用。国家和各级政府应当组织技术攻关,包括引用一些国外成熟的技术。这样既总体提高了消费质量,也增加供给拉力,使得需求与供给协同互动。
二、科技引领以扩大内涵发展为主推动“内外”结合
一提资源配置人们就更多地想“铺新摊子”,好像不包括内涵式发展,这是片面误解。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看,必须把资源配置的重点转移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为主的方式上来。
内涵式资源配置,即在原有企业基础上不扩大场所,更多地利用存量资源,集约节约式扩大生产规模和实现产品更新换代,或者产业转型(机器人制造就很典型)。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节约资源,充分利用原有的基础,侧重于控潜改造、提升质量,改善生态环境。从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规律看,这种方式更符合现展的趋势,尤其对于我国这样资源环境制约较突出的国家,更能节约投资、降低成本。从优化配置和运用科技创新的视阈考量,应把这种方式作为重点,用最节约、最有效、最有利于创新的方式实现转型升级,从提升产品做起(产品是产业的基础),再提升企业,扩展到整个产业,其中利用科技创新和科学管理必须贯穿始终,资源配置决不能离开全程管理。
在实际运作中,内涵与外延式经常是结合在一起的,多半是以内涵为主适当扩大外延。企业的产生与发育是一个由外延到内涵的延续过程,由外延建立企业,靠内涵主要是科技创新、精细而严格的管理,后者更艰难、花时间更长。科技从创新到创业进程其基本路线图一般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中间试验――企业孵化(商品化)――规模扩张。许多新兴产业的崛起大都是利用原有基础,逐步经过孵化而展开的。
以内涵为主适当扩大外延的最好方式是发展循环经济。它是以科技创新为支撑、综合效益最好的资源配置方式,即可节约资源又可优化生态环境;既可增加供给,又可提升消费;既可赢得经济效益,又可获取综合效益。循环经济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经济规律。要想在资源环境的种种限制中寻求资源的优化利用,只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实施寻找“钥匙”,其中科学地构建和合理地运用循环经济链就是一种有效途径。循环经济以资源高效利用循环利用、保护和优化生态、坚持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宗旨,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基本原则,达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或高效利用,本质上是人工再造一个资源生态循环圈,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起来,打通“内部性经济”与“外部性经济”,连接微观效益与宏观效益,使生态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得以科学高效耦合应用,这是实现“三低一高”(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率)的根本出路。
以科技为支撑优化资源配置,以内涵式发展为主,内涵与外延相结合,从而提高市场的整体竞争力,需要克服在资源配置中重供给轻需求、重外延轻内涵的偏颇理解,树立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和系统化、整体性、协同性的理念,为经济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提出符合实际的新理念。
三、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加强科技的引领和支撑
为深化提升经济质量的认识,必须摆脱西方教条,超越经济学的原有框架,把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统一起来,特别要重视科技在经济整体运行系统中的主导作用。反复强调:“中国经济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依靠资源驱动,规模扩张、出口导向的发展模式空间已越来越小,必须更多依靠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新华社上海2014年5月23日电)“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要“加快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转变”。(《人民日报》2014年6月10日)对于企业的成长来说,从出生到巩固、发育,再到升级转型,科技创新的引领、驱动都贯穿全过程。整体经济的成长壮大更要靠科技引领支撑。面对如此重大转变,我们必须深化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多地运用自然科学,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思维定式上,必须实现经济学飞跃。
在加快科技创新时,应当把科学技术(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引入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的机制系统中,使之与政府和市场“两只手”耦合,形成合力,充当引领、驱动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配置资源的“参谋长”,用以预测未来、窥探风险、参与谋划、设计方略,克服经济决策中的种种近视症和短期行为,实现全程优化。
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要素,但它与实体物质生产力要素不同,属于精神生产力、抽象形态的生产力,具有两重性,既可以作为一种要素参与资源配置,又可以作为方法、信息、方案、蓝图、标准,成为引向力、驱动力,引领、驱动、规导资源配置。它与市场、政府形成一个完整的机制系统,能够助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增强“正确发挥政府作用”,提供大量预测信息,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前瞻性、系统性、协同性,使之更加科学化,促进经济及社会的整体“优质发展”。
作为拥有丰富IT服务管理实施经验的咨询和培训机构,趋势引领以“传递先进的IT管理理念和经验,提高客户的IT管理成熟度”为使命,通过不断吸纳国内外先进管理方法,建立IT服务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为企业获取ISO20000(IT服务管理),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和BS25999(业务连续性管理)提供认证咨询服务。
趋势引领的顾问和讲师均拥有多年IT服务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实践经验,对于如何提高信息安全的管控能力,保障信息系统服务稳定运营,降低IT运营成本,提高服务绩效,展现IT服务的价值,以及实现量化管理,具有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服务理念
品质:公司全体员工贯彻“质量至上”的公司文化,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责任为立足之本,以严格的项目管理方法为保障,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培训和咨询服务。
个性:针对客户个性化的需求和特点,结合管理最佳实践和国际标准,为客户量身定制符合客户实际情况的培训与咨询方案。
实用:传授方法和实践经验,协助客户建立实用的管理体系,关注落地执行和实际效果,而不是照搬理论进行照本宣科式的咨询、培训。
创新:关注行业发展趋势,注重管理方法的探索和开发,通过创新提高服务的价值,为客户带来更大的收益。
业务培训服务内容
・ IT服务管理系列(ITIL、ISO20000)
・ 信息安全管理系列(ISMS、ISO27001)
・ 业务连续性管理系列(BCM、BS25999)
・ ICT项目管理系列(PRINCE2)
・ IT治理与审计(COBIT、CISA)
・ 企业综合管理系列(企业内控管理ERM、业务流程管理BPM、知识管理KM)
咨询服务
ITIL(IT基础架构库)的评估与实施 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符合ITIL标准的管理流程,提高企业的IT服务质量。
ISO20000 IT服务管理体系的评估与实施 获得此项认证将标志着企业在IT服务管理水平上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趋势引领在对企业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为企业提供适合的实施方法,进而通过这一认证。
ISO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估与实施 来自政府和监管机构的信息安全管理和审计要求日益严格,遵循ISO27001国际标准并取得相应认证已经成为趋势之一。趋势引领可为企业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提升信息安全的管控能力,保证业务的稳健发展,满足企业自身管理、行业监管、以及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
关键词:高中政治;生活化;课堂教学;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0-318-01
生活是人类认知与智慧的重要源泉,是人类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重要来源。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实例资源,而高中新课程标准改革明确指出,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在加强教学内容研究的同时,应积极关注学生日常生活,注重将与他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加强教学实践活动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科学而正确地引入生活实例来辅助教学,加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升他们的学习品质与效率。高中政治是高中学科体系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该学科的教学是引领学生科学树立世界观、正确形成人生观与价值观、培育良好精神状态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塑造民族精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多年来教学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经验证明,只有引领学生从抽象的理论情境回归于他们非常熟悉的现实世界情境,才能促使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所学内容,才能促使他们更加高效地应用所学的理论分析问题与解决现实问题,也能更加优质地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品质,达到既增长知识,又修炼人格。
一、切实以“生活化”理念引领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灵魂,源于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协调者、引领者,甚至可以称得上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或主宰者。因此,教师作为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具体执行者与施行者,首当其冲是就是必须将教学理念与教学思想这个魂和纲扭住,必须将教学的思想意识搞端正、树牢固,只有这样才能切实保证课堂生活化教学模式得以顺利推进,才能更加有效地将生活化教学的具体环节沿着正确的轨道延伸与发展。正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先生所说,“思想意识的转变,需要像普及一门知识一样,道出其中的所以然――目的、责任。”其所述的目的与责任就是指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社会生活实际,紧贴社会实际需求,以教师的思想为引领和标杆展开具体教学活动,才能促使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被渗透,才能更好地解放他们的思想,促使他们提升教学内容的理解深度和探究层次。因此,广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切实以“生活化”理念引领教学思想,以朴质的教学行为开展课堂教学,紧密联系与学生具体实际生活,把非常鲜活而具体的生活实例作为政治课堂教学点的支点,带领学生从抽象的理论情境回归于他们非常熟悉的现实世界情境,引导他们面对“抽象而生涩的思想理论”和“具体而鲜活的现实实例”两面镜子,让他们对感知和体验,从而增强政治理论的解理与应用能力,提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
二、切实以“生活化”标准定位教学需求
把握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目标与需求,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教学必须做好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必须将其作为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重要前提与基础来强化和落实,只有把握好了目标与需求,才有更好地顺应学生的求知需求与课堂教学需求,才能更加顺利、更加正确、更加高效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因此,广大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切实必须以“生活化”标准定位教学需求,将学生置于课堂教学的主置,将与他们密切相关的生活素材引入课堂教学之中,由此构建形式较为灵活、内容较为鲜活的“生活化课堂”,引导他们在活灵活现的现实生活是徜徉思想政治理论世界。例如,教师具体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中,要积极顺应学生的社会生活物质需求、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并积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的目标需求,将学生真实的生活课堂与教学理念课堂紧密结合起来,促使他们在更加开放、更加自由的情境中去感知、去体验、去思索,将传统教学中的单纯言传转变为生活化中的身教,从而促使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得到不断提升,让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得到不断提升,让师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三、切实以“生活化”素材丰富教学内容
“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构建必须以生活化素材来支撑,生活本是自由开放与丰富多彩的,因而“生活化课堂”也就是一种自由度较强、开放性较高的课堂,才能促使学生真正从理论课堂中走出来,步入实际生活现实,并让学生更加自觉地从现实生活课堂,升华进入抽象的课堂理论世界,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在非常鲜活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中领略高中思想政治知识的内涵与魅力。例如,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短剧、小品、故事会、相声、辩论等生活化活动形式构建生活化场景,引入生活化文字资源、图片资源、视频资源、电子资源,满足学生对时代环境的好奇心,提升政治课堂的针对性及时代感,让学生感受到高中政治的重要性,提升学生对高中政治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性。
综上,生活是自由开放的,“生活化”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也是开放、自由的,课堂教学只有契合学生的生活所需,其意义才会更加深刻,才能真正体现“政治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升学生学习质量与品质。
参考文献:
[1] 王玉梅.高中政治课堂开展生活化教学的策略与方法[J].教育学文摘杂志,2014(4).
按照可操作、可实施、可落地的原则,要抓紧实施以下重大工程。
品牌基础建设工程
围绕品牌影响因素,打牢品牌发展基础,为发挥品牌引领作用创造条件。
推行更高质量标准。加强标准制修订工作,提高相关产品和服务领域标准水平,推动国际国内标准接轨。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加快开展团体标准制定等试点工作,满足创新发展对标准多样化的需要。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和监督制度,接受社会监督,提高企业改进质量的内生动力和外在压力。
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提升检验检测技术装备水平。加快具备条件的经营性检验检测认证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推动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市场化进程。鼓励民营企业和其他社会资本投资检验检测服务,支持具备条件的生产制造企业申请相关资质,面向社会提供检验检测服务。打破部门垄断和行业壁垒,营造检验检测机构平等参与竞争的良好环境,尽快形成具有权威性和公信力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加强国家计量基标准建设和标准物质研究,推进先进计量技术和方法在企业的广泛应用。
搭建持续创新平台。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开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行业创新发展。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建设产品设计创新中心,提高产品设计能力,针对消费趋势和特点,不断开发新产品。支持重点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大数据平台,动态分析市场变化,精准定位消费需求,为开展服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支撑。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催生经济发展新动能。
增强品牌建设软实力。培育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评价理论研究机构和品牌评价机构,开展品牌基础理论、价值评价、发展指数等研究,提高品牌研究水平,客观公正的品牌价值评价结果以及品牌发展指数,逐步提高公信力。开展品牌评价标准建设工作,完善品牌评价相关国家标准,制定操作规范,提高标准的可操作性;积极参与品牌评价相关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建立全球统一的品牌评价体系,增强我国在品牌评价中的国际话语权。鼓励发展一批品牌建设中介服务企业,建设一批品牌专业化服务平台,提供设计、营销、咨询等方面的专业服务。
供给结构升级工程
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为主要内容,从一、二、三产业着手,采取有效举措,推动供给结构升级。
丰富产品和服务品种。支持食品龙头企业提高技术研发和精深加工能力,针对特殊人群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功能食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针对工业消费品市场热点,加快研发、设计和制造,及时推出一批新产品。支持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开发一批有潜质的旅游资源,形成以旅游景区、旅游度假区、旅游休闲区、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等为支撑的现代旅游业品牌体系,增加旅游产品供给,丰富旅游体验,满足大众旅游需求。
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加强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和源头治理,实施严格的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加快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逐步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参照出口农产品种植和生产标准,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种植和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满足中高端需求。大力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支持乡村创建线上销售渠道,扩大优质特色农产品销售范围,打造农产品品牌和地理标志品牌,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
推出一批制造业精品。支持企业开展战略性新材料研发、生产和应用示范,提高新材料质量,增强自给保障能力,为生产精品提供支撑。优选一批零部件生产企业,开展关键零部件自主研发、试验和制造,提高产品性能和稳定性,为精品提供可靠性保障。鼓励企业采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提高质量在线监测控制和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追溯能力。支持重点企业瞄准国际标杆企业,创新产品设计,优化工艺流程,加强上下游企业合作,尽快推出一批质量好、附加值高的精品,促进制造业升级。
提高生活服务品质。支持生活服务领域优势企业整合现有资源,形成服务专业、覆盖面广、影响力大、放心安全的连锁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打造生活服务企业品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社区养老建设,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供给。鼓励有条件的城乡社区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生活服务中心,提供方便、可信赖的家政、儿童托管和居家养老等服务。
需求结构升级工程
发挥品牌影响力,切实采取可行措施,扩大自主品牌产品消费,适应引领消费结构升级。
努力提振消费信心。统筹利用现有资源,建设有公信力的产品质量信息平台,全面、及时、准确产品质量信息,为政府、企业和教育科研机构等提供服务,为消费者判断产品质量高低提供真实可信的依据,便于选购优质产品,通过市场实现优胜劣汰。结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诚信管理体系,规范企业数据采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建立企业信用档案,逐步加大信息开发利用力度。鼓励中介机构开展企业信用和社会责任评价,企业信用报告,督促企业坚守诚信底线,提高信用水平,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宣传展示自主品牌。设立“中国品牌日”,大力宣传知名自主品牌,讲好中国品牌故事,提高自主品牌影响力和认知度。鼓励各级电视台、广播电台以及平面、网络等媒体,在重要时段、重要版面安排自主品牌公益宣传。定期举办中国自主品牌博览会,在重点出入境口岸设置自主品牌产品展销厅,在世界重要市场举办中国自主品牌巡展推介会,扩大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年车间紧紧围绕“**”工作总基调,坚持以“精益管理”为主线,“队伍建设”为基础,瞄准部门年度工作目标,主动作为,锐意进取,在生产组织、质量控制、技术创新、队伍建设、安全管控、党的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圆满完成了工厂下达的各项任务。
一、2***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车间认真总结**年的工作得失,谋划**年的工作思路,有效落实厂部党委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确立了以“精益管理”为主线,以“队伍建设”为基础,以“四个强化”为抓手,促进了车间各项工作上台阶。一是强化分工协作,班子团结有为。二是强化制度建设,管理更加规范。三是强化理念引领,推动精益管理。四是强化能力素质,抓好三支队伍。
(一)强化协调统筹,生产组织科学高效
一是盘活人力资源,强化生产优先。二是坚持柔性生产,强化科学组织。三是优化信息渠道,强化生产服务。
(二)注重四个突出,产品质量管控有力
一是突出规范,着力完善质量考核制度。二是突出预防,着力建立 “防差错”质量管理措施。三是突出改进,着力整改质量隐患。四是突出标准,着力强化过程控制。
(三)夯实管理基础,安全运行稳中向好
一是一岗双责主体责任落实。二是警示教育学习培训形成常态。三是应急处置演练定期开展。四是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体系逐步完善。五是隐患排查整改责任落实。六是“双重”机制建设扎实推进。七是创新安全管理,提高保障水平。
(四)深化三项工作,设备保障优势凸显
一是深化制度建设,设备精益化管理进一步推进。二是深化预防性维修,设备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三是深化精益改善,生产瓶颈问题取得突破。
(五)控制关键环节,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一是穿好用尽,规范操作。二是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三是领料退料,严格把关。四是修旧利废,形成风气。
(六)狠抓6S管理,现场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宣传教育引导提素养。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抓改善。三是强化检查考核重约束。
(七)突出党建引领,群团工作有声有色
一是规定动作不走样,支部标准化建设扎实开展。二是特色工作有亮点,“两学一做”形成常态化制度化。三是意识形态重实效,车间凝聚力向心力增强。四是关心关爱暧人心,团结和谐局面更加巩固。
(八)积极协同营销,全员意识不断增强
一是细划线路责任到班。二是特色竞赛你追我赶。
二、20**年存在的不足
一是车间基础管理比较薄弱,还需进一步完善、提高;二是个别质量弱项指标改善乏力,还需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攻关;三是整体技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精益管理全员参与度不够,积极性主动还需进一步调动;五是设备维修保养精度还需进一步提高;六是队伍素质尤其是少数员工文明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七是职工文化活动还需进一步丰富。
三、**年的工作思考
促进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义务教育学校校长队伍,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据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特制定本标准。
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本标准是对义务教育学校合格校长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是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任职资格标准、培训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的重要依据。
一、基本理念
(一)以德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权利和义务;热爱教育事业和学校管理工作,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立德树人,人师表,公正廉洁,关爱师生,尊重师生人格。
(二)育人本。坚持育人本的办学宗旨,把促进每个学生健康成长作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扶持困难群体,推动平等接受教育;遵循教育规律,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始终把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放在重要位置,使每个学生都能接受有质量的义务教育;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科学的质量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三)引领发展。校长作学校改革发展的带头人,担负着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重任;将发展作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秉承先进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实施科学管理、民主管理,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四)能力重。将教育管理理论与学校管理实践相结合,突出学校管理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与完善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和调适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能力;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强化专业能力提升。
(五)终身学习。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将学习作改进工作的不竭动力;优化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养;与时俱进,及时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注重学习型组织建设,使学校成师生共同学习的家园。
摘 要:荷兰国家教育测量研究院(Centraal Instituut voor Toetsontwikkeling,C
>>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及评估标准的探讨 国内外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概览 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江苏的先行探索 县域内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构想 美国农村基础教育质量的评估策略研究 香港地区基础教育质量评估对我国内地的启示 学习科学的评价技术,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湖南188所学校参加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抽样监测 品重庆做法探湖南特色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我省2013年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有序开展 省政府教育督导团认真开展2012年国家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工作 贵州省基础教育质量监测 实施工作获教育部表彰 推进教育内涵发展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深入推进项目实施引领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与均衡发展 新西兰如何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考察与思考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基础教育质量政策变迁路径成因分析 创新师资培训模式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国际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策略观察 加强学校管理,提升基础教育质量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14-12-05.
[5][7]网易教育. 荷兰的孩子如何考大学[EB/OL]., 2012-06-29.
[8]Lubbe,M.vander.Pupil Monitoring System for Primary Education[C]. Baku:The 33th IAEA Annual Conference,2007.
[9]汉克・A・莫兰德斯. 荷兰初等教育监测与评估系统[J].考试研究,2011(06):03-12.
[10]教育部督导办.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方案[EB/OL].http:///art/2015/4/23/art_10347_170979,2015-04-15.
[12]辛涛,李峰,李艳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国际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