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茶艺培训总结

茶艺培训总结

时间:2022-10-04 23:09: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茶艺培训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茶艺培训总结

第1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茶艺课程;教学研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酒店中高端客人在康乐消费和餐饮偏好上越来越追求时尚绿色,古朴归真。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静、怡、真”的茶道精神正好迎合了现代人对“本真”的追求。因而在酒店行业中对懂茶艺的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茶艺也已成为许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因其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茶产地及其周边的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较为普及且历时已久,不少学校已经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体系。然而作为不产茶的地区,包括笔者所在的城市,茶艺课程只是近几年在少数学校开设,教学硬件和软件方面也有待提高和完善。

一、酒店管理专业开设茶艺课程的必要性

1.酒店行业的发展及其对人才的需要。随着酒店行业的发展,茶艺服务在酒店中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茶室、茶吧、茶座等服务设施在酒店中随处可见。为进一步推进茶文化在酒店业的发展,丰富酒店的服务内涵,需要既懂茶又懂酒店行业服务技能的人才。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应适应市场的需求开设茶艺课程,学习茶文化、茶艺服务等相关技能,以保证学校培养的人才适应酒店行业发展的需要。2.提升酒店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需要。中华茶艺是酒店行业接待世界各地客人时提供的精品服务。了解茶文化、掌握茶事礼仪、茶艺服务有利于提高学生酒店服务技能、提升审美情趣,对于学生性格和习惯的养成具有积极意义,从而帮助提高酒店行业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3.完善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的需要。酒店管理作为现代服务业翘楚,企业招聘人才的热门,是高职院校设置的重要学科。酒店管理专业在延续传统餐饮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等核心课程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高职院校开设茶艺课程,有利于促进整个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更加完善。茶艺因其自身的性质和魅力,受到学生的欢迎,该课程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科体系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二、现阶段茶艺教学存在的问题

1.茶艺实训室硬件设施不完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完备的教学设施是茶艺实训顺利达成的有效保障。一些高职院校虽然开设了茶艺课程,却没有专门的茶艺实训室,学生只能坐在普通的教室听课,缺少实践操作机会;有的实训室建设水平滞后,只有简单的茶具摆设,设施数量、种类不能满足上课需要,茶艺室装修简陋,缺乏茶文化氛围,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茶艺课堂上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制约茶艺教学的长期发展。所以为了推进茶艺学科的发展,提高茶艺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用,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并加强茶艺实训室建设。2.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因茶艺属于酒店管理专业的新兴学习方向,大多高职院校缺乏专业出身的茶艺教师,尤其是北方非产茶地区的院校,担任茶艺教学的一般都是酒店管理专业其他学科教师,他们或通过自学掌握一定的茶艺知识,或经过短期的培训就被安排上茶艺课,缺乏接触茶的实践机会,对茶文化、茶道精神的理解也相对浅陋。师资力量匮乏是制约茶艺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茶艺师资培训,提升茶艺教师专业技术水平刻不容缓。3.课程设置及教学实践过程有待完善和提高。科学的课程设置是教学实践取得成效的前提。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向就出现问题,教学实践也就偏离了轨道,进而影响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影响茶艺学科的发展。一些院校针对这样一个新兴的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方面缺乏经验,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轨,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需要学习兄弟院校茶艺教学之长处,潜心研究探讨适合本校的教学思路及教学实践,从而形成完善的茶艺教学体系。

三、茶艺教学实践研究

1.确定“以职业生涯为主线”的教学思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结合酒店管理专业和茶艺的特点,明确茶艺教学的总体思路,即引导学生树立“我们是高星级饭店和高素质的餐饮企业茶艺岗位员工”的职业生涯出发点,并逐步实现“高素质餐饮企业茶艺服务经营管理者”的职业追求。2.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2014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取消319项职业资格许可,2016年12月又取消114项,而茶艺师资格证书得到保留,由此可见该资格证书的珍贵性和可信性。加强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是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五个对接之一,在完成茶艺的正常教学计划的同时,学生要参加茶艺师资格证的考核,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学生毕业时既获得作为敲门砖的毕业证又取得了作为上岗通行证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将审美教育融入茶艺课堂,加强职业情感,提高职业素养。传统茶文化孕育了丰富的美的元素,人美、茶美、水美、器美、境美、艺美,能够理解和展现这些美,对学茶之人提出了较高的素质要求。将审美教育融入茶艺教学,培养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对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意义。除此,在茶艺教学中加入美育元素,引导学生在泡茶、品茶中感受真我,感悟人生,消除浮躁和急功近利的思想,实现以茶育人的目的。4.提炼典型工作任务确定学习领域,将教学内容模块化。要使职业教育与社会无缝接轨,教学就要与工作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在茶艺课程上总结提炼出与茶艺相关的工作岗位和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确定学生的学习领域,并在教学中将每一个学习领域内容根据茶艺职业标准的要求模块化,即把教学内容分为茶艺理论模块、茶艺服务与管理技能模块、岗位操作实践模块,详见图1。茶艺理论模块主要是以学习茶叶知识为主,重点突出对学生“知”的培养,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从事茶艺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提高专业认识,拓展专业思维和视野;茶艺服务与管理技能教学是以职业训练为主,重点突出学生“行”的培养,在本模块的教学中主要采用情景模拟和项目教学法,使学生掌握从事茶艺服务的流程和实际操作方法,从基础的服务学起,逐渐增强岗位工作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从而为从事基础管理岗位奠定基础;岗位操作实践教学是以参与酒店服务及茶相关岗位工作为主,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在教师和企业师傅的辅助指导下为客人提供服务,从而使学生“零距离”接触行业,学以致用,在“学习-实践-反思”中不断提高。5.采用“教学做合一”的多种教学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每一节茶艺课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法适合运用在泡茶服务、茶叶介绍与销售等环节,即将工作场景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服务过程;自主探究法是课前教师将学习任务发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在课堂上将自己或小组习得的知识相互交流,这种方法可运用在茶叶、茶具、茶俗等知识的介绍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还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如:教师演示、案例分析、视频影像资料、PPT等组织课堂教学。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会学、善学、乐学的能力。6.实施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科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反映教师的教学成果,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从考核的反馈中总结经验与不足,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以赛代考”是非常适合茶艺教学的一种考核评价方式,它打破了常规的考试形式,将考场变身赛场,以竞赛成绩作为该科目的考试成绩,同时评出单项奖给学生以奖励。“以赛代考”不但考核了平时的学习效果,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舞台,激发了学习热情,学生从要我练转变成我要练,从而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风。参与“职业技能鉴定”,将茶艺职业资格的获取率纳入考核评价体系,既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岗位能力,又使学生获得了从事茶艺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资质认证。另外,在考核评价上还要重视学生的企业实践活动,校企双方共同进行评价。把学生工学结合的表现,企业的鉴定,指导教师的评价以及学生的自我总结报告作为工学结合成绩的量定参考,最终按照一定的比重,将“工学结合”的考评成绩纳入期末终结性考核评价。7.重视第二课堂教学。茶艺教学要想获得学生的广泛认可和欢迎,在校园里形成爱茶、学茶的氛围,不能仅限于课堂教学,还应该走出课堂,多多组织实践活动。例如,开设茶艺社团,参观茶企业,在校内校外组织茶会,定期开放茶艺室,让学茶学生自主经营,为全校师生服务等。这样既巩固了课堂所学知识,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组织茶文化活动的策划能力。

四、结语

茶艺教学在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突显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茶艺教学的日益精进需要院校、师生的重视和多方面的改进和完善。希望通过茶艺教学,让更多的学生爱上茶、爱上茶文化,让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在校园中得到更多的传播。

作者:王雪莲 单位:大连职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吴航.高职茶艺职教的特点及教学方法[J].文学教育,2016,8.

[2]卢常艳.《茶艺》课程教学初探[J].价值工程,2015.

[3]石增业.浅析酒店员工应具备的职业素质[J].2008.

第2篇

“凭兴趣养活自己”,张雨婷和魏霞也算其中代表。她们一个是高级茶艺师,一个是汉服爱好者,都是“90后”女生。张雨婷在昆明茶界已小有名气,魏霞还是初出茅庐。在许多人眼里,花艺师、茶艺师和身着汉服的美女都有点“小众”,还有点不食人间烟火;而对于她们仨,这也是养活自己的“营生”。

“‘不入流’也能活得出彩”

“怎么说呢,我有‘办公室焦虑症’。”说起从业初衷,吴柠妤如此解释。2014年毕业,学会计的她应聘进银行工作,干了不到一年就开始焦虑:她不善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也不喜欢朝九晚五、日复一日的重复与忙碌,于是一上班就感觉莫名焦躁。

爸妈都是“正经职业”,她从小就学画画、学舞蹈,“种下了个性、自由和浪漫的种子”。妈妈在国企上班,平时喜欢买花、插花,也培养了吴柠妤的兴趣。趁年轻做自己喜欢的事,家里的经济压力也不大,吴柠妤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瞒着父母辞职了!

比吴柠妤顺畅,张雨婷走上茶艺师之路,父亲是引路人。2007年以前,正是普洱茶“火得不得了”的时候,父亲是生意人,也喜欢喝茶,就对她说:你学茶艺吧,这个以后能赚钱。从大一开始,专业是汉语言文学的张雨婷就开始学茶艺,结果一发不可收。

张雨婷说,我本来是一个“做事情只有三分钟热度”的人,从小学琴、学过各种才艺,现在回头想想,茶艺是唯一坚持下来的。与茶结缘近10年的她,在昆明邦盛茶城刚开了一家店。这些年,她考茶艺师、评茶师,跋山涉水探访云南大小茶山,开博客、拍视频、做茶媒、搞营销,在大学开设茶艺课程,风风火火又扎扎实实,到如今“一日不可无茶”。

青青子衿,汉服飘飘,美则美矣,是否脱离了生活和时代?面对记者的诘问,魏霞反问:谁说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就不能穿汉服?话虽这样说,2011年她第一次穿汉服上街,还是被许多人视为另类指指点点,甚至有人问这是不是“和服”。她把汉服照发在朋友圈,妹妹留言说:脑子是不是出问题了?以后得离你远点。

今年24岁的魏霞专业学设计,读大一时加入“昆工汉服社”,纯粹是被爱美之心驱使。“一开始觉得穿上汉服漂亮,后来发现里面学问挺大,有很多传统文化在里面,越来越迷人。”魏霞穿上汉服就“脱不下来”了,她成了学校“汉服社”的社长,2015年毕业后成了职业,如今在昆明翠湖拾翠文化创意园当起了“掌柜的”。

吴柠妤、张雨婷和魏霞互不相识,但似乎有一股力量让她们殊途同归。吴柠妤喟然感叹:“真得感谢这个时代,让我们这些‘不肯入流’的人,同样活得出彩。”

“你在塑造花,花也在塑造你”

魏霞曾是个“爱疯”的女孩,可一穿上汉服,就“觉得身上有了一股约束”。“穿上它,你自然就得挺胸收腹、器宇轩昂,不拿出点气质,配不上这身衣服。”魏霞挥动衣服长袖说。

改变最大的,莫过于张雨婷,她自称喜欢上茶,就是和某种生活方式和性情习气诀别了。她对记者郑重相告:“‘三观’都会变,真的。”

年轻人都爱玩,喜欢许多浮夸的东西,张雨婷说,自己小时候也常和小伙伴“声色犬马”。但茶人的气质不同,要安静,要优雅,要博学,要简约,要真诚,“最要命的是让人投入”。她回忆,当时是被上课的老师吸引,又漂亮又有气质,学茶艺也是在学她,慢慢才被茶所吸引――觉得这里面有文艺、有历史、有哲学,当然还有植物学,“把喝茶这种平常得不简单,也算是一种本事”。

不知不觉中,张雨婷和原来的圈子“绝缘”了,有的朋友、同学很有钱,但感觉不对路,也就疏远了,她逐渐入了另一种圈子――新圈子是什么样的呢?

大三时,也就是考下高级茶艺师证那年,在一家公司兼职的张雨婷到茶山走了20多天,足迹遍布云南三大产茶区临沧、普洱和西双版纳。刚上路时还挺兴奋的,吃的是山茅野菜,到处美不胜收。没几天,她就发现,茶山上洗不了澡,走一天的山路会把浑身的骨头颠到散架,吃的看的也越来越单调。她只好把心思收回来,跟茶农学采茶、炒茶、揉捻,这时才发现,实践和书本差别挺大,茶农都是“看茶做茶”,没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路。“你比如杀青,要根据茶种叶片的肥厚和当地的海拔来定,锅温200度只是个参考值。”张雨婷解释。

张雨婷毕业后到“大益茶道院”工作,开始给别人泡茶卖茶,历史音乐什么的都要懂点。大公司管理规范,员工培训抓得很紧,“每周都要做传统文化的演示文稿”。2012年她再次跳槽,又一次上茶山,并做主持人,用镜头记录制茶过程和风土人情,“雨婷说茶”的视频一炮走红。2015年,张雨婷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边做“茶媒”边卖茶,直到今天与人共同创办品牌――沧和古茶。回首来路,她说:“在茶人圈子里,你永远觉得还不够,一直在不停地学。”

人们常常只看到玫瑰艳丽的花,看不到花下的刺――对于这句老话,吴柠妤深有体会。“一天的课程结束,深夜‘打扫战场’,你面对的就是一堆垃圾。”她说:“花艺师表面光鲜,也甘苦自知。”但她打心眼里爱这行,在一心做事中改变了很多――“创作一件插花作品,几个小时过去了,你还浑然不觉,那种专注是很幸福的:你在塑造花,花也在塑造你。”

“秉承匠心才能行稳致远”

以前别人问张雨婷的父母,女儿是干什么的?他们总笑着说是茶艺师;如今他们会说,卖茶叶的。

这一称谓之变,折射的是茶艺师口碑之变和年轻人职业心态的调整――茶水里泡久了,看多了市场的潮涨潮落,张雨婷变得越来越平实,正如她把主业从“茶媒”转向了推销产品。

张雨婷观察,云南茶叶行业内虽然文化营销说得多,但愿意为此掏钱的经营者并不多,“文化注入”的价值被贬低了,“茶媒”难做,“这也说明茶叶主要是用来喝的,并非坏事”。

年轻人脑子活泛,张雨婷前两年在业内尝试了“茶山游”项目,一路还动用视频拍摄。“旅游方式在转型和细分,我们希望把游客引向云南原生态的茶山,并体验当地民族文化”,张雨婷说:“但这个实验不算成功”。她后来发现,有些人上了茶山两天就待不住了,觉得累,只想找地方睡X;还有的人就吃饭时才提起兴致,对茶树、民族风俗什么的基本“无感”。“有些真正爱茶的人确实更感兴趣,但要去开发这个市场还有困难。”她总结:“作为生意,看重的是叫好还要叫座。”

尽管磕磕绊绊,吴柠妤始终认为,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为鲜花行业带来了新生力量。云南是鲜切花大省,还是“植物王国”,花艺市场潜力巨大。但以前,鲜花被视为农产品,以对外批发为主,加之从业者文化水平普遍不够高,导致附加值高的业态如插花成长不好。吴柠妤为此不惜重金专门到韩国、法国学习插花技艺。“东方的传统花艺侧重于修身、审美,而西方的花艺更贴近商业,这是从业者不得不面对的。”她说。

第3篇

学科技能竞赛是考察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是面向广大学生群众的竞赛活动,是激发潜能、提升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力途径,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信心的系列化活动。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该校作为农业类院校,拥有茶学、观赏园艺等特色优势专业,并积极组织相关技能竞赛。该校茶学系茶艺表演队成立于1992年,是湖南首支大学生茶艺表演队,23年来多次承办各级茶艺比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茶艺技能竞赛共二十余项,参与培训及参加竞赛的学生从十几人发展到数百人,获得茶艺师资格证的学生人数高达73%。园艺园林学院从2012年至今每年定期开展大学生插花花艺技能竞赛,大赛针对全省园艺专业的学生参赛,还设置有不同层面的赛前辅导、插花培训、大师讲座等系列活动。学科技能竞赛一方面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通过学习、思考掌握另一门谋生的技巧,拓宽了高校大学生毕业就业路径;另一方面该类学科技能竞赛的开展是对该校整体的学风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科技能竞赛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

2.1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是高校构建优良学风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演练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参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学,可以不断地查缺补漏,认识到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营造和谐上进的学习氛围。通过利用茶艺、插花花艺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参与、共同训练、在竞赛体制下进行学习,通过学生间学习效率的横向比较,无形间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的端正、竞争意识的提高,使整个高校被围绕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之中。

2.2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90后,既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也具有探究问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乐于挑战不同难度的新鲜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将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并产生强大的正能量,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这种正能量地反复出现,必然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逐渐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求学动力,激发出学生最根本的好学精神。经历了操作学科技能竞赛的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经常开展技能竞赛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运用机会,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3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毕业人数与日俱增,就业压力节节攀升。随着科技的发展,“纸上谈兵”式的人才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综合素质成为新时代考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参与过学科技能竞赛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各方面显得更加成熟。调查发现参加过技能竞赛的学生综合表现能力较强,在应对就职应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学科技能竞赛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遵守活动制度、服从相关时间安排,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还要学会处理学习工作与竞赛活动的各方面的冲突和矛盾。通过矛盾冲突的解决,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组织纪律性也得到了强化,提升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高校构建优良学风是强有力的保证。

2.4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是涵盖中华民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纽带。然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使不同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第二文化空间”传播开来。外来思想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冲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堪忧。茶艺和花艺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具有历久弥新的发展生机。东方式插花艺术在国际花艺界独树一帜,茶艺的精神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维。二者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强劲的生命力让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插花花艺竞赛和茶艺技能竞赛,学生不仅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还能为优良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2.5有效地促进高校良好口碑的打造

湖南农业大学作为游离在一流大学边缘的高校,录取的大学生中有一些同学可能因为高考失误未能进入理想的大学而处于低落时期,这些学生自身有极大的发展潜能。通过开展出色的学科技能竞赛,提高高校的竞争力,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高学校在高校间的排名,让学生充满自信、开心快乐的学习,形成学科技能竞赛和学风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该校茶艺和插花花艺技能竞赛分别从2010年与2012年启动,每年各组织1次茶艺与插花花艺技能大赛,并积极参与全国茶艺、插花花艺专业技能大赛,与各兄弟院校同场竞技,扩大该校特色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与心胸,增加他们专业学习的信心与动力。以此形成常态,逐步增强该校学生的参赛水平及动手能力,提高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扩大了该校在全国农林院校中的影响力,打造了学校的良好的口碑。

3学科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

3.1与时俱进,重视学科技能竞赛意义

学科技能竞赛既不是少数学生的事,也不是最终目的,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手段。让所有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从根本上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才有利于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因此,首先要从思想上对学科技能竞赛的认识走向深刻,认识到技能竞赛的真正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打造和谐的学科技能竞赛氛围。湖南农业大学校、院各级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插花花艺、茶艺等学科技能竞赛工作,在省级和国家级的学科技能竞赛中,院校领导全程参与竞赛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同时,园艺园林学院相关专业教职工每年定期召开学科技能竞赛研讨会,交流总结竞赛工作、制定来年工作计划,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和扩大影响,争取使学科技能竞赛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3.2持久深化,完善组织结构、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的组织结构和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学科技能竞赛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竞赛相关文件由学校统一出台,竞赛组织指导委员会统一部署,使得组织工作都有据可依,责任到人。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由院系主管教师主导的三位一体合理架构。而评价激励机制的构建更是调动各方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的重大举措,从而推动学科技能竞赛的健康发展。该校教务管理部门不断规范学科技能竞赛流程,及时总结表彰,并将其制度化,将竞赛相关的组织和辅导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对获奖学生给予综合测评加分、湘农青年素质拓展学分、竞赛奖金等奖励;对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奖金、工作量认定和职称评定倾斜等奖励,并在每年的校级表彰大会上对获奖的优秀个人和优秀集体进行表彰,全面激发了学生和教师对学科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打造品牌,逐步形成多级管理长效机制

打造学科技能竞赛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所高校办学特色的体现,具有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的学科技能竞赛是拔高教学质量、推动创新能力的重要契机。通过推动学科技能竞赛的多级管理,使学科技能竞赛向规模化发展,才能实现一院一特、一校多品的精品学科技能竞赛品牌的打造。该校茶艺表演队与茶学协会于2012年正式合并,从校方管理转向同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合作管理;花艺协会自成立以来由园艺园林学院单独管理。由学生与学院、学校共同参与管理工作,既能保证各项竞赛活动的正常开展,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及活动的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学校—学院—学生”多层次高统一的管理长效机制。

4结语

第4篇

我院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热爱休闲服务业,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专业素养,掌握现代休闲服务与管理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熟悉休闲行业基本格局与运行规则,具备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主要是工作岗位要求员工完成其工作必须具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基本能力基本能力是从事职业活动所必须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辨别和自律能力、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责任与诚信意识等。

2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适应就业岗位群的能力,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群主要集中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公共体育运动与竞技场所、运动休闲俱乐部、体育主题公园、温泉度假酒店、星级酒店康乐部、旅游咨询公司的技术培训、技术教练、营销策划、接待服务以及其他管理岗位。休闲运动指导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休闲活动组织策划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3核心能力核心能力是适应社会发展、岗位变化必须具备的能力,即休闲产品策划与营销能力和休闲活动服务与管理能力。

二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1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

构建实践教学项目实践教学作为专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渠道,更是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和核心。在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设置行业认识实习、社会调研、技能实训等教学项目,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行业认识实习和社会调研能够让学生形成对休闲服务业的初步认识,明确专业学习需要达到的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技能实训环节包括专业技能实训和职业资格考试实训,通过设计与工作过程相适应的实训项目,拓展学生的休闲服务技能,系统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

2校企合作共同完成职业能力的培养

我院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采取校企合作“2+1”人才培养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学历教育必需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第四学期暑假开始顶岗实习。学生通过在校学习掌握休闲学、管理学基本理论,具备较好的人文和艺术修养,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运用一门外语;通过社会实践了解休闲产业发展规律,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能力;通过顶岗实习掌握休闲企业经营管理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意识。

3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

推行“双证书”制度通过社会调研,确定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可获取的职业资格证书种类,结合学生就业和岗位准入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针对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设计教学内容,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我院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可以考取茶艺师、调酒师、健身教练、营销师、客户服务管理师等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优先推荐到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学生完成学历教育的同时,既达到学业水平的要求,也获得职业能力的训练和职业资格的认定。

4改革传统课程考核方式

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改变课程考核就是期末闭卷笔试的传统观念,将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结合读书笔记、情景模拟、技能操作、PPT汇报、单元测验等多种形式进行考核,体现期末成绩评定的过程性。顶岗实习的考核采取“技能训练、效果展示、训练总结”的方式,由任课教师和企业共同完成考核。教研室主任不定期抽查任课教师的作业布置、成绩评定情况,保证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顺利实施。

三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保障体系

1召开专家指导委员会

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立以来,我们依托行业、企业,正式成立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的成员由关心高等职业教育、支持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的行业专家和学术水平高、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第一届专家指导委员会于2014年5月成功召开,各位与会专家对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发展规划、学生的专业学习、休闲服务业从业者素质等问题展开广泛讨论,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出许多可行化建议。在今后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过程中,定期召开专家指导委员会,继续发挥其在专业定位、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紧跟行业发展步伐,建立主动适应、自我调节的机制。

2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培养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对于专任教师,我们制定了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定期安排教师参加培训进修或顶岗实习,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双师素质”培训,考取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技能考评员或茶艺师、调酒师、营销师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实践教学能力;对于兼职教师,我们通过校企合作,聘请来自校外实训基地和企业生产服务一线的能工巧匠为学生授课和开展专题讲座,灵活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地点。校内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专兼结合、分工协作,术有专攻。

3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为实践技能培养提供保障实习实训基地对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院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已经能够满足茶艺、酒吧、康乐服务技能训练,设施设备力争达到行业规范和标准,为学生构建了职业岗位的学习情境,为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后将继续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积极开拓校外实习基地,满足学生技能实训和顶岗实习的需要,保障实践教学顺利进行。目前我们已经与大连森林动物园、大连金石滩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大连圣亚旅游控股有限公司等相关休闲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达成初步合作意向。

4积极参加职业技能竞赛

第5篇

大家好!十分荣幸能有机会和大家一同参加这次旅游工作会议,以此相互交流、查找差距,拓展景区的发展和建设,推动景区工作的进一步提高。

赭山风景区位于市中心地带,是*半城山半城水的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占地面积约63万平米,是集休闲、娱乐、宗教活动、餐饮于一体的综合性、公益型旅游景区。

去年以来,在市委詹夏来书记的倡议下,在市政府大力支持和直接推动下,在市旅游局、市建委、市宗教局的精心指导下,我们整合了赭山公园、广济寺、陆和村茶艺博物馆旅游资源,一举成功地争创国家4A级景区,并获得了国家旅游局检查组同志的肯定。总结创建工作,我们主要做法是:

一、提高认识,不断强化争创国家4A级景区的坚定信心

赭山风景区的三个景区虽然地理相接,但由于所有制性质不同、管理体制不同,信仰不同,原先在工作上各自为阵,各打各的牌,各干各的事。把三个景区整合,打捆申报国家4A级景区,最初我们是心存疑虑的,尤其是我们也曾有过创4A级景区失败的教训,更使我们感到信心不足。但是在市政府、市旅游局等部门的积极推动下,通过创4A的实践,我们的信心逐步增强,并最终形成了创4A的强劲动力。

一是上级领导的决心,增强了我们的信心。去年上半年,詹夏来同志在听取市旅游局相关效率建设汇报后,明确提出可以把赭山公园、广济寺、陆和村茶艺博物馆打捆申报国家4A级景区;8月8日,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明确要求在年内,实现三家打捆申报4A级景区成功;其后,市旅游局、市建委、市宗教局领导多次亲临现场,对我们创4A工作进行有力指导,这无疑对增强我们争创4A景区的信心有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没有4A级景区的现实,激发了我们创4A景区的热情。*雄居长江东岸,襟江带水,有“千年江城”的美誉,境内山清水秀,水网密布,造化了诸多优美的风景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年,我市被评为国家级优秀旅游城市。但到去年为止,我市仍无一家4A级风景区,这不仅对*城市品位有损害,同时也严重制约了全市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创4A景区已成为全市人民的愿望所在,基于这样的认识,市政府确定把赭山风景区列入*首批创4A的第一方阵,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我们就应该不辜负上级领导和全市人们的愿望,勇于承担起这一重担。

三是顺应旅游发展,提升景区品位的现实需要,迸发了我们创4A的原动力。赭山公园、广济寺、陆和村茶艺博物馆原来在*市内均是知名的旅游区,但面对外地影响力并不太大。尤其是其他各地市创4A风景区势头不断高涨,*旅游渐趋旅游圈的边缘。我们这三家景区虽各有特长,赭山公园是全省范围内少有的风景如画的城市公园;广济寺是全国首批重点寺庙,佛教文化源远流长;陆和村茶艺博物馆以徽派建筑收藏见长。但以单个景区对外宣传促销,难以形成强烈的效应。将其三家加以整合,形成统一的风景区,三家特色相互辉映成彰。这样一来,景区体量、含量有了大幅度提升,形成整体效应,进而提升了整个景区的品位,对招引游客也有着更强烈的吸引力。在不断实践和磨合中,我们三家形成共识,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并在*年争创国家4A级景区成功。

二、整合资源,实现管理上的“七个统一”

赭山公园、广济寺和陆和村茶艺博物馆三家单位在体制上存在较大差异,赭山公园隶属市园林处,广济寺隶属佛教协会,陆和村茶艺博物馆属私营企业。想要把各自独立的单位合并成为统一的风景区,必须形成统一的管理。为此,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经三家单位多次协商,我们逐步形成统一的管理机制。

一是统一景区标识。我们聘请了专业广告设计公司,设计出能够反映三家风景区文化内涵的赭山风景区统一标志,并将标志图案广泛应用于赭山风景区各类宣传画册等印刷品和标识牌、公共信息牌之上。

二是统一管理机构。组建风景区管理委员会,由三家主要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在赭山公园办公,办公室成员由各家派人参加。管委会及办公室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办公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遇有特殊情况,临时召开会议。

三是统一对外宣传。通过新闻媒体的宣传,以及参加省、市举办的对外促销活动,均以赭山风景区(赭山公园、广济寺、陆和村茶艺博物馆)统一宣传口径,宣传费由三家协商解决。

四是统一上报旅游相关数据。游客量总数和旅游收入及相关数据,以赭山公园、陆和村茶艺博物馆和广济寺人数上报至赭山风景区办公室,集中进行统计,每逢黄金周、节假日由风景区将总游客量及旅游收入上报至旅游局。

五是统一遵守有关规章制度。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规定,统一建立起健全的风景区规章制度。风景区制定的旅游质量、旅游安全、旅游统计等各项管理制度,三家共同遵守。

六是统一安全管理。三家单位配合园林辅警大队搞好风景区安全保卫工作,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制度、应急预案以及紧急求援机制、长效机制,加大对安全制度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力度,强化安全管理,创造安全游览环境,保障游客人身安全。

七是统一处理游客投诉。游客投诉由风景区办公室统一协调解决,按照景区投诉管理制度,及时、有效处理游客在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投诉。风景区办公室应做好管理、协调等各项服务工作。

“七个统一”的实施,有效的解决了体制不同、信仰不同等难题,并本着求大同,存小异,尊重各景区的利益,保护各景区特色,互利共赢的原则,推动了风景区统一管理新模式的形成。

三、抓住难点,共同攻克创建4A级景区中的难点问题

国家4A级风景区有着诸多的标准,对此,我们认真学习体会国家旅游局颁发的A级景区创建标准,对照检查,查找不足,明确整改责任人,并赴合肥包公园等创4A成功的景区,虚心学习他们的经验。在4A创建工程中,严格对照创4A标准,我们先后投资400余万元,重点解决以下难点问题:

一是解决景区旅游交通问题。制作出景区内标识牌;拓宽了景区东西大道,对环山道路进行改造;设置了景区停车场,并设有停车线、回车线,有醒目的停车标志。

二是解决景区游览问题。设计动物园门票和广济寺门票,背面印有游览简图、咨询电话、投诉电话、救援电话等内容;投入近200万元对西园进行改造;制作各类引导标识,每一处引导标识均有中英文对照。在旅游区的主入口处设置游客中心,向游客提供饮料、茶水、食品、旅游纪念商品和赭山风景区相关信息资料、免费宣教资料、旅游咨询等服务;设置信息触摸屏网络系统,具备信息查询功能;编写导游词。

三是解决景区旅游安全问题。在游客较集中、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段、景点,配备安全防护、救护设备和监控设施;在各景点、游乐场设置安全警告牌;设置广播播音系统,每天分时段对游客进行游览安全方面的广播宣传;设置景区医疗室,并与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签订了紧急救护运送协议;制定健全的安全制度、应急预案,制定了紧急求援机制,强化安全管理。

四是解决景区卫生问题。各类垃圾实施集中处理,日产日清;新增48个垃圾筒;严格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对景区内餐饮场所卫生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新建旅游公厕2座,改建1座,并配备齐全的内部设备。

五是解决景区邮电服务问题。制作风景区明信片、宣传册等;在游客中心处设置长途直拨公用电话和IC卡电话机。

六是解决景区综合管理问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有关规定,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使得景区的管理与经营有章可循;编制了旅游规划,对赭山风景区全体从业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设立了投诉办公室、投诉信箱和意见本,并在多个明显位置设置了投诉电话标识;制作电视宣传专题片;在游客中心及各景点入口处均配有残疾人轮椅、童车、拐杖等设备,免费提供游客使用;聘请专业广告设计公司进行赭山风景区标志设计,将标志图案广泛应用于赭山风景区各类宣传画册等印刷品和标识牌、公共信息牌上;对赭山风景区名称及标志进行商标注册,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统一制作员工服饰,实行统一着装、配证上岗制度,树立良好的员工形象。

第6篇

[关键词] 行业互动;饭店服务;实训课程;内容整合

[作者简介]刘换菊(1980―),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史术光(1981―),男,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吕 敏(1980―),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贾 超(1981―),男,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袁 林(1962―),女,江西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江西 九江 332005)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省级课题“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JXJG-11-17-14)

一、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机制研究背景

市场经济与行业发展对旅游高等教育的进程起着极大的引导与推动作用,主要反映在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结构的调整和对人才素质的提高与培养上。[1]

目前高等院校旅游专业饭店服务实训课程主要开设有《餐饮服务模拟实训》、《客房服务模拟实训》、《前厅服务模拟实训》等课程。为了突出学校个性与特色,很多学校都急于靠近所依托的平台和师资力量而开设方向模块教学,导致专业定位不准、课程结构失衡、专业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培养目标空泛难以实现。课程教学没有突出行业互动,饭店服务实训课程内容仍以专业型、基础型、知识型、接受型为主,培养的学生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在课程内容、师资力量、教学方法、考核手段、实验条件等方面的配套情况较差,难以满足学生求知需求。同时以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职业需求,导致“教与学”、“学与用”的严重脱节。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饭店服务实训课程也存在类似的情况,所以改革迫在眉睫,我们应积极地实现饭店服务实训课程内容整合,由专业型向通用型转变,由基础型向应用型转变,由知识型向素质型转变,由接受型向创造型转变,适应行业人才需求。

二、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内容

通过合作实习基地(星级酒店)问卷调查显示:多数星级酒店在人才选用过程中,比较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具体来说,从业人员首先要有良好的职业形象、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其次要有阳光的职业心态;最后应具备较强的职业技能。所以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过程中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项目、教学计划等都应以行业要求为导向,致力于改变旅游专业实训课堂教学“重知识,轻文化;重技能,轻涵养”的教学状态。将职业心态和服务意识培训作为课前一练,把文化知识学习和道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强调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为行业培养学习型应用人才;组织小组探究学习,体现企业团队合作精神;强调专业技能的行业化、规范化操作,并基于此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性创新研究。

(一)修改培养方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适应行业要求

按照行业要求修改、优化培养方案,增设《酒店服务礼仪》、《酒店社交礼仪》、《职业形象塑造》、《专业实训二》(调酒)、《专业实训三》(茶艺)、《专业实训四》(插花)、《专业实训五》(咖啡)等课程,首先贯彻执行为旅游行业培养应用型管理人才的教学方针,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旅游人才;其次调整课程结构及其学时学分的比例,将公共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时学分进行提高,同时将教学实习由原来的三个月时间增加到六个月,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也集中进行六个月,并且有专门老师进行定期指导和考核。综上所述,以行业为导向调整培养方案,在学校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并将课堂现场化,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教学实践,从而培养出适应旅游行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二)修改教学大纲,整合实训内容,紧贴行业需求

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将原有的一些实训课程进行行业评估,修改教学大纲,整合实训内容。比如《饭店服务实训一》(客房)课程,原来开设的实训项目只有西式铺床,已经过时,这与如今酒店行业的要求相去甚远,不符合行业需求。在此基础上,增设中式铺床等实验项目。同时在《饭店服务实训二》(餐饮)课程教学过程中,在原来的中餐摆台项目的基础上增设了西餐摆台,适应行业发展的全面要求。同时根据学校自身条件、学生客观要求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状况开设相应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超市”,以此来拓展学生的选择范围,让学生进行“自助式”课程消费。在课程内容整合的时候分为两块来考虑,一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课程体系,也就是培养方案中的必修实训课程;另一部分是“可变的”课程体系,建立相对稳定又动态变化的更新机制。如学生可以在课程超市中进行选择,通过学习可以考取中级餐厅、中级客房职业技能资格证书、茶艺师、调酒师、餐饮职业经理人以及咖啡师、化妆师、礼仪师等等证书,适应行业要求,拓宽就业范围。

(三)更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满足行业需求

在实训教学上许多院校还沿袭“教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做”、“先讲解再练习”等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听的多,实践操作少,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2]如只重视摆台、铺床等技能练习,没有涉及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开设,没有考虑到服务情景的综合模拟训练。饭店服务环境复杂多变,要在服务过程中学会突发事件的处理,所以课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方法进行授课。同时每学完一个实训项目,都应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表现突出的小组,提高平时成绩,从而使得表现差的小组找到差距,力争迎头赶上,大大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同时可以通过短期现场化教学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培养,满足旅游行业的用人需求。

(四)师资企业化,及时更新行业理念,满足课程教学需求

饭店业对实践要求很高,课堂教学必须以实践为主,而教师作为教学主题应具备较强实践能力才能驾驭实训课程教学。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大部分执教老师都有在旅游企业挂职锻炼、外出带学生实习或外出进修的经历,具有动手教学能力强的特点,其中全国星级饭店评审员2人,餐饮职业经理人4人,全国中级茶艺师考评员(江西省)1人,全国中级调酒师考评员(江西省)1人,茶艺师10人,调酒师12人。近几年派出进行相关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的老师达20余人。但是真正在酒店行业工作过的企业型老师还没有,这使得有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把握不准,教学内容陈旧、对教学创新不足。今后应加强教师的企业化培养和培训,真正深入企业去学习,并保持常态,适时更新教学内容,真正为旅游行业培养合格的应用型人才。也可以在实训课程授课过程中邀请部分酒店职业经理人做兼职老师,不定期的到学校为老师和学生授课,将酒店最新的理念带入课堂,弥补教师行业经验缺乏、消息闭塞的不足。

三、基于行业互动的饭店服务实训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与创新实践效果

通过修改培养方案、整合饭店服务实训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并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社会的一致认可。

1.学生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饭店实训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与创新让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无论从学生的外在形象还是从学生的内在素养、业务技能等方面都得以提升。从2011年开始,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在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在全国饭店服务技能、江西省饭店服务技能大赛、九江市及学校相关比赛中屡获佳绩。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取得中级调酒师、中级茶艺师、客房服务员、餐饮服务员的人数已达千余人次。

2.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近年来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广泛受到各大星级酒店及服务企业的青睐。学生实习和就业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苏州、杭州等各大城市。并且通过近几年的跟踪与反馈,用人单位对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学生各项素质指标评价为优良的达80%以上。

第7篇

青岛空港贵宾服务有限公司既是机场的运行保障部门,又是独立运行的法人实体,具体工作包括专包机保障、公务航空、重大会议接待保障、政务要客、商务贵宾、国内国际航班的头等舱旅客地面运输服务业务以及客票预定、酒店预定、鲜花预定与礼仪输出、培训输出等延伸服务。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实践和提炼,培育了优秀的服务文化,对公司发展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以文化聚人心。以“责任、大爱、公正、和谐”为核心价值观,以“航空业贵宾服务品牌”这一公司愿景作为凝聚人心的旗帜。

以文化育队伍。通过举办“空港贵宾书画家笔会”活动、特聘茶艺专家为员工进行茶道知识讲授、邀请著名花艺师举办花艺培训等,向员工传达美丽生活的情怀。此外,贵宾公司还选拔业务骨干成立了专业的礼仪队,向各国际展会、大型赛事及企事业单位开展高端礼仪、培训输出,先后为青岛国际葡萄酒美食节、鲁商杯青岛帆船颁奖典礼、苏迪曼杯羽毛球赛等重大赛事进行礼仪服务,赢得赞誉。

以文化强意识。每月开展“一学一讲一考”活动,将哲理小故事刊登在《贵宾公司月讯》中,由员工书写心得体会:每月“服务标兵”在嘉奖仪式上进行服务心得感悟分享;定期进行业务知识、实操演练考核;开办“贵宾论坛”,鼓励创新思维,弘扬学习风气。深入开展“抓管理强素质促服务创品牌”活动,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让员工与之共同成长。

以健全的服务体系为支撑打造服务品牌

持续提升服务品质、满足旅客的多元化需求是贵宾公司的不懈追求。

完善“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体系建设。已形成一线服务、过程管控、终端管理“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带动公司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持续以顾客满意度为中心,不断提升软硬件质量:在各一线岗位引进按摩椅与室内高尔夫球设施,在头等舱休息室添加主要通航国家的风景名胜画,更添宾至如归之感。

构建“七级管控”管理体制。工作中,实行主任、值班主任、科长、服务质量督导员、服务班长、员工、旅客七个层级的每目互动检查机制,遇到问题,立即整改。成立专门的“服务质量督导员”队伍,对各项工作进行规范。

大力开展班组建设与团队建设。公司下属的“红地毯”、“白玉兰”、“头等舱”、“真情满程”班组坚持践行晨会、中会、晚会的“每日三会”制度,加强服务技能的巩固练习和总结;各岗位每天由班组长带领练习微笑和鞠躬礼并诵读服务口号、进行当日员工服务情况点评。

以持续的创新服务为理念彰显特色品牌

创新是推动各项工作的重要动力。贵宾公司坚持全心、贴心、细心、用心服务,从细微入手,展现特色品牌。

探索服务新方法,追求服务新境界。按时针对不同客户群体开展意见征集和满意度问卷调查。与航空公司及时协调沟通,在为旅客提供的硬件设施、指示标识、食品种类上做了精心调整。为迎合国际客人饮食特点,增添新鲜时令水果:针对日韩客人的口味喜好,添加花生、小金啤;面对汉莎航空开航后的欧洲旅客,新增白葡萄酒、热食,尽最大努力给旅客提供贴心服务。

创新服务新举措,推出服务新项目。在国际头等舱休息室增设茶艺表演,突出民族特色;适时更换国际头等舱休息室座椅、食品台等设施设备;针对国际头等舱休息窒接待韩日、欧洲等国际旅客较多的特点,按照欧美旅客的欣赏特点提高国际头等舱休息室的硬件环境。

第8篇

关键词:“茶色添香”;创业;要点

近年来,中国茶叶年产值逐年上涨,茶产业的发展更加迅猛。围绕着茶产业的创业项目也越来越多。本文就以宁夏工商管理学院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茶色添香”项目运营中的要点进行针对分析。

“茶色添香”项目概况

该项目学生团队共有5人,均为电子商务专业学生;指导教师共2人。学生团队负责人其家庭在宁夏银川文化城经营的茶庄“春熙茶社”,业内口碑良好,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市场知名度。“茶色添香”项目可以说是学生依托家庭原有平台,进行茶庄产品线拓展、销售网络改善、服务质量提升、理论知识实训的良好机会。目前,项目已有资源如下:产品:“春熙茶社”所的产业品牌为厦门“大掌柜”茶铺的产品,主打品牌是福建四大名茶:“溪茶”“岩茶”“红茶”“白茶”,还有销售一些国内其他品牌的茶叶。“大掌柜”是一间很讲究的茶铺,在厦门历次茶王比赛多次夺冠,评为金奖,产业质量能有效保证。渠道:“春熙茶社”,已有近20年的销售经验,已经形成了基本的零售规模和批发渠道。项目目标:依托现有的茶庄平台,实现品牌的再次塑造以及产品销售渠道的深度挖掘提升,为团队学生拓展实训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及创新能力。

“茶色添香”项目学生创业核心要点探析

(一)持续保证产品质量。任何产品的销售,质量是必须要首要保证的。“茶色添香”项目能够充分保证产品质量,一方面是基于“春熙茶社”在宁夏经营20年的经验和口碑,不仅具有专业的茶叶存储仓库,还具有专业的茶艺师,销售中心还设有专门的品茶区,可以提供茶产品的茶艺演示。另一方面,“春熙茶社”的厦门“大掌柜”茶铺的产品,能够严格保证产品质量。经过多年来形成的稳定的客户群体,“春熙茶社”已经能够准确地运用物流,合理的根据茶叶销售的实际状况进行配送的及时调整。“茶色添香”项目,依托原有销售过程中较为稳定的销售网络和销售体系,进行创新与改善,能有具有严格质量保证基础。(二)周边产品有效拓。一方面,结合当前茶庄所服务的客户群体,就茶产品本身而言,打造茶庄自有品牌。例如,注册“茶色”品牌,依托“大掌柜”原有品牌价值寻求价值溢价,在市场中寻求可替代性产品,进行二次包装和自有品牌塑造,由此提高销售品牌的多种选择。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有效规避由于“大掌柜”品牌发生变化导致茶庄生意受损,还可以通过有效的自有品牌、拓展客户选择空间,扩展茶庄的产品线,满足更多的客户需求。另一方面,结合当前产品销售的方式,尽可能地在茶叶行业内选择不同档次的茶具进行配套销售。经过对市场调研,当前茶叶罐、茶盘、茶刀等茶具的销售具有良好的利润空间。“春熙茶社”多年来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分销渠道,通过对渠道的有效维护,强化依托茶产品及周边产品的拓展,是有效提升茶叶销售价值的良好方向。此外,通过对茶产品衍生品的进行调研,例如“喜茶”“CoCo奶茶”等热饮类产品的市场研究,在高校周边选择适宜地段,设置直饮式产品销售也是创造利润来源的有效方式,“春熙茶社”地理位置优越,开展产品延伸,具有典型的市场拓展空间的价值提升空间。(三)营销渠道不断创新。“春熙茶社”原本的销售渠道就是依托零售以及已经形成的销售网络体系进行分销。“茶色添香”项目主要进行了如下营销渠道的创新:一是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的专业化优势,就当前电子商务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拓展,制作相应的微信小程序就把当前“茶色添香”项目内所有能够销售的产品进行网络化展示,对产品进行深入讲解,以及销售产品的退换货业务进行明确,用更加直观化、便捷化的方式对客户进行产品演示,便于客户进行选择和咨询;二是,把目前学生的学习专业优势进行深度的转化,利用快手、火山、抖音等视频软件制作相应的茶产品宣传视频,由此进行产品讲解提升产品的品牌价值。上述两种方式与传统的网络销售具有典型的差异化,依托“春熙茶社”宁夏区内的实体店,能够便于客户进行选择对比以及退换货。这种方式能够充分解决客户网络购茶所造成的不必要的心理顾虑。对于原有销售渠道的深度挖掘和不断完善,是此次“茶色添香”项目对“春熙茶社”长远发展的有效改善。(四)服务创新不断优化。当前“春熙茶社”的销售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销售渠道,为了有效促进与分销商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茶色添香”项目目前在营销过程中制定了具有特色的客户服务方式。一是,建立了微信营销群,把宁夏不同市县区域内的客户进行了分类建群,在群内就新产品进行的宣传推广,这样在产品信息传递方面就能够有效提升效率。特别是在节假日期间,茶庄搞活动的时候,在群内进行集中促销,能够形成明显的销售量提成。而是在春节前夕,对茶叶礼盒的营销介绍,经过简短的描述、准确的分析,对产品按照策划方式进行推广,不仅能够合理的降低库存,还可以帮助客户进行有效的市场选择,充分增加了固有销售渠道的稳定性和客户的粘性,提升了销售利润。二是,为了保证客户服务的针对性与价值性,目前项目团队内的5名同学经过半年多的系统化专业培训,已经对茶产品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产品介绍方面能够形成基本的讲解。当前项目内5名同学都在各个微信群内担任专职的产品营销服务咨询客服,每人一天轮流值班。由此把团队内各位同学的积极性能够充分调动起来,深度融合创业项目中客户服务的角色,体会在创业过程中的核心要点。当然“春熙茶社”的主要负责人也会在项目内进行专业指导,以此保证“茶色添香”项目的有效落地。(五)学校创业培训支持。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初创于1951年,具有70年的办学历程。目前学院拥有宁夏区内高职院校面积最大的创业孵化园,良好的创业孵化保障体系以及创业指导教师体系,能够为学生创业项目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专业有力的保障。此次“茶色添香”项目经过学校的严格筛查,被立项为宁夏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也是对该项目的最好肯定。一方面,在产品的销售渠道拓展以及客户服务方面,学校专业的教师团队能够为项目提供针对性的建议,通过对市场的调研调查以及客户群体分析制定出适宜的营销网络优化方案,构建客户服务质量提高体系,对于茶庄的二次升级或后续发展均能提供良好的方向,这是“茶色添香”项目落地、发展的有效保障。另一方面,对于项目在后续发展过程中重新建立公司或工作室,学校都能够提供相应的政策指导或咨询,并能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免息资金渠道推介,这对于学生创业本身而言就是最好的意见。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从政策服务、产品分析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指导意见是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目前所具备的典型优势,也能够充分提升学生创业的自信心。(六)拓展学生实训机会。为了有效践行国家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创业创新理念,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创新创业项目必须是一个长远发展的方向,而不能仅仅作为一次性的项目。一方面,宁夏工商技术管理学院,在此项创新创业孵化工作中,不仅能够做到前期深度调研与审核,还会在项目后续发展及服务方面提供深度咨询与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训平台或创业分析。依托“茶色添香”项目,学校还可以对创业经验深度分析,就该团队项目中学生创业所总结出来的经验进行提炼,在后续的创新创业项目中提供一定的意见支撑为后续的项目提供一定的指导。此外,学校可以把当前所形成的良好经验复刻到其他的适用项目中。另一方面,在项目的实际运营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得到实训的机会,更重要的是通过微信小程序的制作以及客户服务理念融合与技能的提升,来有效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应用。特别是对于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深度融合是最好的就业实训方法。这种创新创业后续总结、提炼与升华服务,是对于大学生创业项目的最有效的价值体现。对于学生后续走上工作岗位能够给予最有效的锻炼。

结束语

“茶色添香”项目是对“春熙茶社”后续发展以及品牌再次塑造的良好机会,在产品线拓展、服务模式创新及产品营销渠道拓展方面具有良好的价值和作用。该项目也是为学生提升实训机会,提高专业技能的有效途径,在具体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食品类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产生能够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余声解.渠道营销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研究[J].经营者,2017,031(007):138.

第9篇

[关键词]医院;工会;职工俱乐部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2.055

[中图分类号]D41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7)12-00-02

1 研究背景

医院人文建设是打造医院品牌和基础的关键,对医院自身的发展影响是长远的,而工会在医院人文建设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医院人文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各种文化活动,通过工会开展各种俱乐部活动和其他文化活动,能挖掘职工的潜能和创造力,使其主动地为医院发展出谋划策,使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得到双重提升。

作为人文关怀的有效载体,职工俱乐部可以为有着相同兴趣爱好的人,提供文化娱乐、或是社会交流等活动的场所。积极组织职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的重要途径是成立各种工会职工俱乐部,发掘、整合、优化资源,从而缓解工作压力,营造轻松的人文环境,增进职工间的交流和协作,从而带动学科发展,促进医院的和谐发展。

2 职工俱乐部在医院中存在的意义

2.1 职工俱乐部可以增强工会工作活力

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是提升内涵,加强职工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载体。笔者所在单位的工会工作在上级工会、卫计委、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和所有工会干部共同努力、参加下,各类工作进行得丰富多彩,如:环西湖健步走、跳绳比赛、篮球赛、乒乓球赛、职工休养、趣味运动会等,但是医院在不断发展与壮大,各项医疗工作逐渐增多,这给工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医院工会的组长、委员是以兼为主的,各自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多,在诸多活动进行策划、组织、开展时,不免有些分身乏术、力不从心。而职工俱乐部――这个由工会会员自由组合的俱乐部,恰好能够使各成员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根据每个人不同的长处,使工会工作的整体思路得到扩展,并不断使工会的工作成果得到丰富、完善,使工会工作更加具有活力。职工俱乐部可以缓解职业倦怠,从而提升医疗的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每个人都知道,医疗是一个有着高压力、高风险的行业、负责医疗的工作者往往承担着比常人更大的压力和责任,正常生活规律不能保证,经常超负荷工作。根据相关研究,在医疗工作者中,34.2%的人会产生抑郁的情况。甚至有研究认为,这一数字更高,达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65.7%,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医务人员的健康状况与医疗服务的质量息息相关。而工会俱乐部组织的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是给职工减压放松的主要途径。工会要根据不同工作人员的不同爱好和兴趣,建立一些有特色的、有针对性的俱乐部,并每隔一段时间便开展一些活动,使医疗工作人员的身心能够得到充分的放松,缓解他们的压力。并且,参加俱乐部的各成员都要发挥各自的作用,集思广益,激发工作热情。

此外,随着医院的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每年调入人员、毕业分配的学生较多,陌生的工作环境需要磨合,科室间的职工因为不了解且沟通较少时长会发生误会。这些不和谐现象如果不及时解决,将会为医院的发展留下隐患。俱乐部的建立,恰好能为具有相同爱好、兴趣的医疗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并通过一系列丰富有趣的活动,使他们加深对彼此的了解,促进各自的关系,使医院得到和谐的发展。

2.2 俱乐部可以促进医院人文建设,提升品牌价值

医院是服务性行业,同时也是聚集知识的地方。很多医疗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都比较高,很多人有着很好的审美能力和天赋,工会俱乐部无疑是给这些具有才华的人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同时也可以通过再培训得到不断提升,使医院的文化内涵得到丰富,推动医院人文建设,提升医院的文化水平。

3 建设职工俱乐部的途径

3.1 调查研究实际需求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职工俱乐部在成立之前,必须召集工会、积极分子,及工会干部开一场座谈会,充分听取这些人对俱乐部的要求和相关看法。毕竟成立一个受到广泛认可的俱乐部可以增强工会活力,丰富职工生活,使员工有强烈意愿参加职工俱乐部。除此之外,工会还应采用各种渠道对医院所有员工的爱好与兴趣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汇总,最终显示大家的爱好,主要有花艺、瑜伽、茶艺、羽毛球、烘培、篮球、钓鱼、乒乓球、足球、太极拳、摄影、声乐等17个方面。这些具体信息都为工会后期成立俱乐部调集各种资源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

3.2 积极动员,广泛吸引职工报名

为了组织好职工的报名工作,要以前期调研的信息为依据,工会要为职工成立乒乓球、茶艺、羽毛球、花艺,以及篮球等俱乐部。在正式成立之前,工会必须要先召开工会会议,讨论俱乐部活动的场地、经费审批、负责人的甄选、会员会费的管理、俱乐部章程等具体问题。让各个委员热情地组织、宣传活动,并利用微信、书面通知、或是互联网等手段让职工踊跃参加,并互相推荐、自荐,广泛吸引职工参加。

3.3 资源调配和保障

工会应积极争取医院的党政支持,积极协调各种资源,以保证职工俱乐部成立后有活动场地。一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医院的会议室、小公园,添加一些必须要具备的设备或是设施;另一方面,与社会机构建立起积极的联系,提供场所,开展足球、篮球、羽毛球等活动,为俱乐部顺利开展活动奠定物质基础。

3.4 规范管理和有序发展

通过各种文体活动俱乐部章程,规范管理俱乐部活动,配备专门工会委员审核报销活动费用。各俱乐部制订发展计划,明确人员分工,专人管理俱乐部经费及会员缴纳的会费,做到收支明晰,公开透明;年终由工会主席及委员开展俱乐部工作总结点评,对年度开展活动次数、经费管理、参会会员、活动形式等进行分类汇报,最后根据汇报情况,投票评选出优秀俱乐部并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评先评优的形式,激励俱乐部更好的发展。

3.5 定期组织多种活动

在俱乐部成立后,要使参加俱乐部的医院职工充满热情,出谋划策,积极投入到俱乐部建设中。各俱乐部应相继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定期分享经验交流,每月组织两次培训,缓解压力,美化生活和办公环境;茶艺俱乐部可组织现场授课,从品茗品鉴中学习茶文化,提高内涵;乒乓球俱乐部,可利用午休时间坚持练习,或代表医院参加比赛,增强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篮球俱乐部不仅可以开展医院内部科室之间的友谊赛,还可定期开展兄弟医院联谊赛,通过俱乐部活动的轻松氛围,加强同行间的多层次交流。

4 结 语

成立职工俱乐部目的是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只有职工心情舒畅、放松,才能更好地为病患服务,从而融洽医患关系。而职工俱乐部是群众性组织,医院职工志愿参加俱乐部,自愿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是良好群众基础的体现,充分发挥了医院工会的积极作用,也可以进一步使医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得到增强,并对医院人文的建设工作起到促进作用,使医院可以更好的发展与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袁琰琴,王波,王线妮,等.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护理杂志,2007(17).

[2]程然,宋桂荣.大连市247名护士抑郁情绪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4(11).

第10篇

最爱早茶时

庄佩芬经常开玩笑地说:“自己是一个很自虐的人。”“自虐”当然是玩笑话,但她确实是一个很有规律性的人。

只要在这个世上生活了一段时间的人,都会有所感悟,生活有规律的人一定会是自律性很强的人,否则,规律也形不成。

只要不是战争了、地震了,或是发生了什么实在不由自主的事情,每天早上6点,庄佩芬肯定会在一杯清肠的温开水之后,静静地坐在那里享受她最爱的早茶时光。

在这里,庄佩芬的早茶,并不是广式带点心的早茶,而就是纯粹的茶。因为肠胃功能很好,在许多人那里,空腹不能喝的茶,如绿茶、铁观音等,我们的美女庄教授都可以来者不拒。因此,每~天早上,她都可以安静地坐在那里,在清、白、绿、黄、黑、青六种茶中,审视着哪一种最符合自己今天的心情。

茶选出之后,她会坐在那里,带着些许神圣,按照很规范的程序非常认真地为自己冲上一泡茶。为了冲好这一泡茶,庄佩芬很认真地到茶室里跟着茶艺小姐学了若干次,甚至还想利用在学校之便,跟着茶学系的本科生学习一年茶艺。

注水,泡茶,随即便有香气袭入鼻翼,紧接着,袅袅茶烟,悠悠茶香,瑟瑟茶汤,清静恬淡,一杯一杯,慢慢品来,怡神舒心。

庄佩芬喝茶,就是喝茶,决不会像很多人常做的那样,边喝茶边看书、看电视什么的,就是静静地喝茶,单纯地享受着茶的甘醇,感受丝丝茶香,点点雾气,不关人生,没有哲理,仅是喝茶。

品茶,其实品的就是心情。一杯茶的好坏,往往也就喻示着心情的美妙与否。

老茶客都知道,泡茶是一门艺术。心境不同,泡出的茶也肯定不同,即使是同样的茶、同样的水,同一个人,泡出的茶来,也会有所不同。用一个俗点的比方,就像一主妇炒菜,一样的菜,每次炒的味道可能也都不同。因此,要想冲出一泡好茶,对茶有足够的了解仅是必要条件,而在其中注满了自己的专注与爱意则是充要条件。

品茶,就是三杯。

三杯过后,庄佩芬会将余下的茶从白瓷小杯注入玻璃大杯中,然后放入桂花、薄荷叶、柠檬、、玫瑰、花旗、蜂蜜等,炮制出一份花草茶,作为这一天的饮品,然后就开始吃早饭。

庄佩芬的每一天,都是在这样的序曲后,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地开始。

与茶结缘

喝茶,已经是庄佩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好像与生俱来般,但其实并不是这样。

庄佩芬虽然就职的是福建农林大学,但担任的却是国贸系的系主任,在2000年以前,因为担心农药残留,甚至连茶都不喝。1998年,在加拿大学习的庄佩芬参与了加拿大国际发展署的~个茶叶援助项目,且这个项目并不是以研究为导向,而是行动导向型的,要帮助企业做项目推广。所以,2000年回国以后,庄佩芬就与诸多茶叶企业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并开始研究茶叶。如此一来,茶叶虽不是她的专业,但由于做项目的时间比较长,与茶叶界的人士和企业越走越频繁,相互间的了解自会加深。

通过这个项目,庄佩芬不仅跑了很多企业,观察它的生命周期,就我国茶企现状总结出许多规律性的东西来,也逐渐改变了她自己对茶叶的认识。

以前,不喝茶,是因为恐惧农药残留,可跑了几家茶场之后,就发现自己的担心比较可笑。因为,茶农喷在茶叶上的农药都是脂溶性的,并不溶于水。但即使如此,刚一开始尝试着喝茶时,她也是小心翼翼,只喝出口欧盟的有机茶。慢慢地,茶喝多了,就不再在意是否有机,觉得好喝的,来者不拒。

跟与茶融合的过程一样,对茶的选择,庄佩芬也在变。

一开始,喝的是淡而优雅的绿茶,慢慢地,随着岁月的流逝与茶饮的增多,含蓄而富有余韵的岩茶与红茶,则成了最需要常常补给的。

庄佩芬也喝铁观音,但她不喜欢喝清香型的,感觉香气都飘在外面,就像一青春期的小女孩,与自己日渐“老化”的心境实在不配。

这一段时间,除了正常的教学与科研外,庄佩芬正在筹划着与人合作编写一本叫做《女人茶》的书。在这之中,想必她对各种茶的体会,描写得会更加细致入微。

如真的将女人与茶相比的话,庄佩芬觉得自己像红茶,浓郁甘醇,宽厚平和,既可单品,又可与他人相合,形成别具风格的奶茶。

助人就是助已

从小的时候开始,庄佩芬就是一追求完美的人,而且就像她常自嘲的那样,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打一个小比方,很多学外语的人都有这样的经历,那就是背字典。背字典的人很多,但坚持背完的恐怕不多,庄佩芬就是其中之一。她雷打不动地背了3年,每天背3页,剩下的话就恐怕不用我说了。

除追求完美外,年轻的庄教授也是一个非常讲求效率的人。写一份自己比较熟悉的且不用分析数据的5000―6000字的论文,她一天到两天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并保证质量较好、能在学术杂志上发表。

记得在写博士毕业论文的时候,因为还有其他事情等着去做,庄佩芬非常着急,一心想早点毕业,但就在这时,别人有事情需要她去帮忙,且需要花费一二个月的时间。这一二个月对她来说实在是非常宝贵,但出于一贯的热心,庄佩芬还是去了。可没想到,在帮助他人的这一过程中,不仅解决了许多她想解决却没办法解决的问题,比如企业问卷调查,还形成了她毕业论文的思路。

通过这件事情,庄佩芬发现,帮助别人,时间看着像是用在了别人身上,但它并不白费。所有的经历、所有的历练,无论是出于什么样的初衷,只要是你用心做过的,最后还是会回到你自己的身上的,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往前走。就好像我们烹茶时,热波荡漾,蒸腾着水汽,袅袅地升到空中,化成飘浮着的云,然后在某一个春日,从辽阔的草原上飘来,形成好雨丝丝,不落别处,恰到我家。

快乐就是正确的选择

我们中国人,从小就在学校里、在家中,强制性地接受着通才教育,被要求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孩子。庄佩芬本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何况还有人要求,所以,每一件事情她都力求做得最好,一旦做不好,就会自责、甚至自卑。但国外的生活实践,让她慢慢发现,每一个人都不相同,这一件事情即使你怎么努力都学不好,那也没有关系,只要选择你擅长去做的就好了。所以,从30岁开始,庄佩芬就开始学着放弃一些事情,多给自己留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现在,随着成熟与自信的逐步加强,她每天既忙又闲。不是自己的东西,再好都不要,愉快地享受着自己的工作与生活。

快乐是什么,就是选择想要的,忘掉不高兴的。

现在,庄佩芬学会了很有弹性地调节自己的时间,除了自己分内的工作外,还会去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结交很多朋友。无论怎样忙,只要条件允许,都会中午小睡,并在晚上抽出40分钟的走步时间和20分钟的跳舞时间。每个星期,庄教授还会去做一次刮痧、一次针灸,并保养自己的头发一次。

差不多每天晚上10点,她就会将泡了一天,已经榨得差不多的花草茶倒在盆里,兑上开水和精油,或是薰衣草,或是玫瑰,凭心情而定,然后开始泡脚。待将滚烫的水泡凉以后,再躺在床上做100个仰卧起坐,然后睡一个好觉。

每天晚上睡觉前,庄佩芬都会非常高兴,因为明天早上又可以喝茶了。

第11篇

[关键词] 新农村 五山模式 生态农业 茶业产业化

一、发展生态农业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目标,并高度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村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5项内容。这20字方针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布局更加全面。然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目前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建设面临着几乎相同的问题,即人口多、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投入高、产出效率相对偏低等。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破坏仍在继续,甚至有愈演愈烈之势,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发展现代农业,必须解决农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问题,如果农业生态环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那么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初衷将无法实现。如何解决农业生态问题已成为一件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在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重新挖掘和梳理生态理念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基于“五山模式”的生态农业

谷城县五山镇地处武当山南麓,五山镇素有“湖北名茶之乡”和“山水园林小城镇”的美誉,2005年五山镇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镇”称号。那么五山镇凭借着什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建设的大潮中脱颖而出呢?笔者在以往的研究中将其归纳为以下五点,即科学规划布局、完善村镇配套设施、净化农村环境、壮大支柱产业和增强农民的文化素质。此后,笔者又进一步对五山镇的生态农业进行了跟踪考察,旨在透析新农村发展之道。

五山镇的生态农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其支柱产业――茶叶的产业化发展上。近些年来,五山镇以生产茶叶为龙头,不断把茶叶产业做大做强,小小茶叶带来了茶叶产业化道路,也撑起了五山山区经济的半壁河山。在全镇,茶叶产业收入占财政收入的70%,占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额的80%,农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的90%均来自于茶叶产业。五山镇生产的“五山玉皇剑”茶,自1995年以来屡获国家级、省级金奖,1999年和2001年两度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1年五山玉皇剑茶业有限责任公司被湖北省旅游局定为“全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省重点龙头企业”等称号。如今五山镇茶园面积3万亩,年产茶叶300万斤,产值5000万元。五山镇已成为“湖北茶叶第一大镇”。

(一)以茶叶产业为依托发展生态型经济

五山镇坚持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特色产业之路,五山镇地处鄂西北,种茶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由此,五山镇委、镇政府提出,以茶叶产业为主导,夯实物质文明建设基础。

1.调整产业结构,加强设施建设

五山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根据自然条件、市场需求,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植品种。按照“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建大基地”的建设思路,五山镇茶园由1990年的3500亩发展到2006年的3万亩。五山镇采取集中组织劳力开挖、开发高质量基地、建高标准茶场等措施建基地,发展新茶园1.5万亩,构筑了茶叶产业新优势,实现了新跨越。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从上世纪90年代末起,五山人外引内联,兴办了茶叶包装厂、精加工厂、袋泡保健茶厂、茶叶交易大市场,不断加粗、延长茶叶产业链条。五山镇先后投资500余万元兴建了民营工业园区,目前已引进10余家民营企业投资2000多万元办厂,年实现利税1900万元。宽松的发展环境激活了群众经商的热情,全镇兴起300多个体工商户,年销售收入达2100万元。这些又进一步促进了五山镇茶叶产业的发展。

2.壮大投资规模,靠科技提高品质

五山镇在争取到省里和国家投入资金的同时,茶农们还自己发展股份制,共吸引入股资金5000多万元。同时,他们以优惠条件吸引外地资金,几年来,温州等地有经济实力的投资商在五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兴建了年产100多万套的茶叶包装厂,新颖别致的包装又大大增加了茶叶的附加值。当地政府还采取了多项措施避免采茶工的短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五山镇坚持年年对茶叶生产、茶园管理、茶叶制作等多个环节进行技术培训,采取专家授课,送农民到大专院校深造等措施,成立茶叶科研所,让科技指导生产是五山镇的又一举措。几年来,全镇共培训出1000多名茶叶技术人才,并分别从浙江、福建引进特早高产优质茶“龙井43号”、“乌扣早”、“大白毫”等新品种,发展有机茶,引进扦插繁育、无性繁殖种植新技术,使原有劣质低产茶园得到改造。

3.依托茶叶产业,发展生态旅游

依托茶叶产业的生态旅游业也为乡村的经济画下了浓黑重彩的一笔。

五山镇依托800亩茶园,投资80余万元,修建了集制茶、品茶、茶艺表演、食宿、娱乐于一体的天艺茶庄,年接待游客近万人次。五山镇以生态茶园为面,以天艺茶庄、百日山景、堰河奇观为点,以通组水泥路为线,围绕特色建筑、民风民俗、山光水色和“农家乐”开展的生态旅游已初见成效。

伴随着茶叶经济的兴旺,镇上涌现出一大批茶叶经营点和茶叶配套企业,构筑了五山镇建设的基本框架。而“玉皇剑”茶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又赋予小城镇文明创建特有的茶乡神韵。

(二)名牌战略――五山镇开发玉皇剑速溶绿茶项目

茶叶竞争力的核心是品牌,而品牌竞争的实质是名优茶。找准这一市场导向后,五山镇加大了名优茶的生产力度。从茶树栽培管护、茶青采摘、加工制作、后期包装等实施全程“精耕细作”。在茶叶产业化建设中,五山镇县充分认识到,要想使茶叶成为永久性产业,必须建立生产与市场对接通道。为此,他们以五山镇为依托,建起茶叶批发市场;以紫金镇为销售窗口,建起茶叶销售一条街。五山镇茶叶产业由此形成了“公司+基地+茶场+农户”紧密型链条。五山镇玉皇剑速溶绿茶项目也应运而生。

1.项目背景

“五山玉皇剑”茶远销到北京、广东、河南、陕西等二十多个省市,国外新加坡、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为加粗延长茶叶产业化链条,适应国内外市的需求,五山镇根据自身实际,开发五山玉皇剑速溶绿茶项目。

2.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及生活节奏的加快,茶的饮用方式出现了多样化,各种包装的茶饮料应运而生。五山镇提出开发五山玉皇剑速溶绿茶项目的有利条件是:一是环境优越。五山镇远离城市和工业区,空气净化,无污染,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1999年2001年连续两年捧回湖北省城镇建设管理“楚天杯”,并被评为“全国小城镇建设先进单位”,2002年又被命名为“全国文明乡镇”。二是有过硬的种植、生产、加工技术和高素质技术管理人员。现有1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和十名高级农艺师作技术指导,并与华中农业大学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培训、辅导等业务联系,2001年“华中农业大学茶学专业教学实验基地”落户五山。三是茶叶质量过硬。“五山玉皇剑”茶1999年在国家质检中心检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2年被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授予“有机茶加工证书”、“有机茶原料生产证书”。四是交通便利。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电话电信设备完善,运输通讯十分方便。五是有充足的茶叶来源。五山镇现有茶园3万亩,年产鲜茶2000万斤,日产鲜叶6万斤,年生产茶300万斤。

三、“五山模式”对生态农业建设的启发

五山镇成功的关键更在于,以茶业产业带动生态农业的发展,进而为新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长效且持续的机制。从“五山模式”的发展,我们总结出,要发展生态农业,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政策,建立政策保障体系。发展生态经济,要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相结合,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各级政府要建立激励机制,维护协调,切实做好组织、引导、服务和推动工作。加强同各部门协作配合的同时,加大推进技术创新。二是优化产业结构,建立产业支撑体系。发展生态经济是经济再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有机交织。只有产业内部和彼此之间的结构得到优化,建立与发展与生态经济模式相适应的产业支撑体系,才能保证生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协调发展。三是加快技术进步,建立技术支撑体系。发展生态经济,涉及环节多,技术要求较高,必须改变现有生产方式,实现从注重数量和规模的粗放式外延发展,向数质并举的集约型发展转变。各级有关部门要以提升生态经济各配套产业的科技水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重点,以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统筹科技资源、整合力量、优化结构,转变机制,搭建布局合理、效能统一、精干高效的新平台,用于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农民培训教育新的平台,全面提升引进、创新应用科技能力和转化效力,全面推进科技进步,用科技支撑生态经济的持续稳步发展。四是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带动生态经济全面发展。龙头企业内联千家万户,外联国内外市场,是拉动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大力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加快产业化经营进程,是我国当前乃至更长时期重点解决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接轨这一问题,提升综合效益。要积极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在农村建立配套产业规模化生产基地,并以参股、租赁的办法向基地投入资本,使企业与农户建立起相互融合、互为支撑、分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和谐经营机制,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促龙头,各个环节相互促进的一体化经营,培育发展一批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发展生态经济的龙头企业群,切实解决好农户发展生产中产销脱节等问题,促进生态经济的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五山镇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2]王如松,蒋菊生.从生态农业到生态产业――论中国农业的生态转型[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01,(05).

第12篇

高职酒店管理培养的是面向酒店企业第一线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作为酒店经营管理队伍的后备力量,专业技能是基础,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是培到养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知识、管理能力与酒店企业要求有时相去甚远,其原因有:

1.教师职业能力欠缺,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教师职业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现实的问题是,学历高的教师企业经历相对较短,甚至缺乏企业经历,致使课程讲授纸上谈兵。有行业工作经验的专业人才因学历不达标而难以进入学校任教。培养的学生动手能力难以满足酒店企业的需要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繁重的教学工作使得教师深入企业第一线的机会减少,即使教师到酒店企业挂职锻炼,但角色意识仍不能与酒店管理人员比拟。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差,造成理论教学与酒店实践分离,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使得高职酒店管理教学不能适应现代酒店业发展的需要。

2.教学内容不适应,人才培养与酒店业需求错位

关于学校酒店管理教学的不“实用”,用人单位多有反映,学生本人也在参加工作以后深有感触,究其原因是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虽然系统性强,但不符合酒店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教学内容不合理与专业教师实践经验缺失有更直接关系。学校有着自身的教学规律,传统的课程体系讲究系统性、逻辑性,这与高等职业教育强调培养人才的应用性、实践性存在一定差距,因此需要按照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3.重技能培训轻能力培养,偏离人才培养目标

近几年,随着“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推广,“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不少高职院校认为培养动手能力就是掌握酒店服务技能,专业特色就是实践课程的开发,于是增加技能培训,调酒、茶艺成为时髦课程,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具体体现,忽视了学生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的培养,因而脱离了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4.生产型实训基地缺失,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弱化

酒店服务是与人交往、沟通协调的工作,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具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客人的消费心理,为客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因而,生产型实训基地在酒店管理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但很多学校缺乏这一必要的教学设施,由于实训场所的局限和不充分,有的课程教学效果难以达到设计的要求。为保证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许多学校开设了模拟餐厅、模拟客房,在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中的确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模拟不是实景,学生所面对的是静的物,缺少酒店企业文化氛围,无法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熟悉真实的企业管理和市场化的评价标准,难以满足实际职业技能培训和酒店企业文化熏陶的基本要求,因而成为酒店管理教学中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薄弱环节。

5.校企之间缺乏深层次合作,管理能力提升环节亟待加强

酒店管理教育的实践性特别强,学生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才,需要通过实际工作锻炼工作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但酒店企业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酒店安排实习学生岗位的慎重。对于学生更多的能力培养,特别是管理能力培养,不是在实训室,而是在实践这个大课堂。学生的教学环节完成了,并不代表学生的能力培养就达到了既定目标。端盘子做床是酒店从业人员不容忽视的基本功,调酒茶艺训练可以丰富学生操作技能,但培养的人才不仅是熟练掌握基本的服务技能,还有更深层次的行业管理能力要求。在实习过程中,企业不愿安排学生轮岗,特别是学生实习期间接触不到管理岗位的锻炼。很少有学生受过指挥人的训练,根源在于校企之间缺少深层次、多方位的合作。

二、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酒店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有效利用,离不开管理者的思维与实践。合格的酒店业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是酒店企业发展的基石,需要有从业素质、管理意识、管理思维,掌握管理的手段,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培养能够满足酒店企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需要从以下方面努力:

1.专兼并重,强化“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专业建设之本,缺乏具有酒店管理实践能力的教师,就会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国外著名的酒店管理学校对教师都有一定的要求,必备条件是要有经营酒店的经历、丰富的行业经验,甚至做过高层管理。每隔三五年,还要回到酒店企业,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经营信息,因而教学始终与行业接轨。就我国目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教育师资的现状而言,通过短时期的挂职锻炼就成为合格的酒店管理教育的专业教师,显然是不现实的。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采取走出校门进企业,拓展教师深入进行实践活动的渠道,了解用人单位所需人才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吸纳有教师潜质、酒店经历丰富的管理人员,作为专业课教师的补充。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大批的能工巧匠进入学校,国家应出台相关政策,实行企业教师准入制度,对企业兼职教师给予必要的教学技能的培训,通过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使其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单就目前来说,最简捷的方法是校企双方教师的有机结合,发挥各自所长,承担同一课程不同部分的讲授工作,满足“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使学校教育适应酒店行业的需求,培养有理论、懂业务,会实际操作又有管理才能的酒店高素质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工学结合,构建适应酒店职业能力的课程体系

由于酒店行业工作实践性的特点,课程体系的构建应按照有利于酒店管理教育的专业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专业成长的要求,突出职业的能力培养。专业课程以酒店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基础进行设计,既要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又要遵守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使其具有工学结合的鲜明特色,根据不同时期设计不同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内容,注重管理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使其在专业技能和管理能力方面得到更多的锻炼与提升,实现“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的教学变革,达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同时在“学习—实践—学习”的基础上,注意学生专业能力提升环节的设计。有的学校与酒店企业以各自的需求为依据,相互支持,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采取“旺入淡出、淡旺互补”方式,安排学生理论教学、校内实训、顶岗实习。既在旅游旺季时,安排学生进入酒店企业顶岗实习,由酒店安排专人进行指导,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职业技能的锻炼;淡季返回学校上课。根据酒店企业经营业务的特点,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安排小学期,这样也便于学生全面系统地学习岗位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就业竞争力,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的“三赢”。

3.注重学习环境设计,加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

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是酒店管理教育成功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成为合格的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前提。围绕培养目标,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应从学生入校抓起,培养学生的服务观念、管理意识。通过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使学生具备酒店“准职业人”意识,自觉按照行业准则要求自己。在校期间,除了进行必要的基础专业知识、服务操作技能的学习外,劳作教育更不可少。对于本专业的学生,学习环境、生活环境都是育人场所。日常行为规范,也应该有一定的要求。学生的教室、宿舍等环境卫生清洁与未来的工作任务相结合,学生的仪容仪表、言谈举止也应是检查内容。每个年级,承担不同的训练项目,服务与管理训练交替进行,学习与工作融为一体,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成酒店经理人所必须具备的爱岗敬业、善与人处、团队精神等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职业素质基础。

4.校企深度融合,突出酒店管理专业能力培养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是讲授内容的改革,更需要充分的实训设施、操作设备来支撑。在国外,酒店管理学校大都拥有自己的酒店,有的学校本身就是一座酒店。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立一定规模、上档次的酒店作为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是不现实的。学校的专业教育资源永远是有限的,所有的实训项目都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既不现实,也没必要。最可行的方式,可以通过挖掘和整合学校、企业、社会资源,以校企合作、投资入股、招商引资等方式,建立校中店、店中校、“校店合一”的生产型实训基地,根据酒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构建完整的阶梯式实践教学体系,即行业认知、模拟训练、服务见习、顶岗实习、管理见习,实现校企合作深度融合。通过“校店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把酒店的运行与管理融入学校的日常管理之中,师生共同参与酒店的服务与管理,用客人的感受体验对酒店管理的要求,从管理者的角度揣测客人消费心理,从服务与被服务的模拟中潜移默化中增强职业意识、体会酒店服务的真谛,逐步形成管理者的逻辑思维,为其在酒店行业的发展奠定职业能力基础。

5.培育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实现人才培养

目标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目标是为酒店企业提供合格的基层管理人员,重要任务就是将管理的诸要素在日常工作中转化为培养学生的教学内容,实现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培养引导,并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需要注意的是,优秀的服务员不等同于合格的管理者,重要区别在于有无管理意识与管理能力。而学生的管理意识需要培育、诱发,管理能力需要引导、培育,管理意识的培育与管理能力的提升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从笔者长期从事高职酒店管理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看,采用“组团式”实习方式,组员轮流担任见习领班、见习主管,对学生适应环境快速进入管理角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更给予学生今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素质,如管理素质、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培养目标的实现。通过理论学习与顶岗锻炼,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之中,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返回学校分析、总结、提高、提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学习更具针对性、主动性和目的性,从而实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三、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