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2 06:07: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业分析检验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05年,我国对汇率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不再单一盯住美元,改为实施一篮子货币进行人民币汇率定价的制度,这是向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方向迈出的关键一步。此后人民币汇率波动明显加大,并呈现明显升值趋势,同时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顺差不断增加。本文从实际有效汇率的角度来分析和研究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结构的影响并分析原因,通过实证方法加以验证,最后给出相关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一、我国贸易结构的变动分析
我们运用贸易特化系数(TSC,Trade Specialization Coefficient)这一指标来衡量和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动趋势。本文中的对外贸易结构指的是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即各类进出口商品占全部贸易额的比例。贸易特化系数是一国某种/类贸易产品的净出口额与其进出口总额之比,其计算公式为:TSC=(XM)/(X+M),-11。
一般说来,当TSC指标值越接近一1时,表明贸易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越低,当TSC指标值越接近1时,则表明贸易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比较优势越高,当TSC指标值接近零时,贸易产品的竞争优势则比较均衡。如果一个地区的高级贸易部门的贸易特化系数呈上升趋势,而低级贸易部门的贸易特化系数呈下降趋势,那么可以认为该地区贸易结构呈优化趋势。
研究表明,我国贸易结构总体上呈现不断优化的趋势,全部进出口商品的TSC从1996年的0.04上升到2008年的0.12,累计增加了0.08,特别是工业制品贸易特化系数大幅上升, TSC从1996年的0.06上升到2008年的0.27,累计增加了0.21,显示出工业制品竞争优势出现了较大的改观,对整体贸易结构贡献较大。同时,工业品自身的贸易结构也显着改善,劳动密集型商品的贸易特化系数稳中有升,1996-2008年间TSC累计增加了0.13,保持了较高的竞争力。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显着上升,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竞争力不断增强,1996-2008年间TSC累计增加了0.4,对我国贸易结构的改善贡献不断加大。
二、我国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变动分析
有效汇率分为名义有效汇率和实际有效汇率,它的变动反映出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力的变化。一国的名义有效汇率是指,以一国对外贸易伙伴国与该国的贸易额在该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为权数,将各贸易伙伴国的名义汇率进行加权平均而得到的汇率指数;实际有效汇率是指名义有效汇率扣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后所得的汇率指数。实际有效汇率的上升表明汇率升值,汇率变动对一国产品的对外价格竞争力产生不利影响,反之则表示汇率贬值,汇率变动对一国产品的对外价格竞争力产生有利影响。本文所使用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数据来自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月度有效汇率指数,并通过几何平均加权法计算年度指数。研究表明,我国人民币有效汇率呈上升态势,而且波动幅度较大,实际有效汇率指数和名义有效汇率指数走势基本相似,特别是自2005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升值趋势明显,升值幅度不断加大,2008年比2005年升值了22.56%,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倾向日益显着,汇率波动和走势更多地体现各种市场因素的综合作用。
三、汇率变动对我国贸易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本文运用单位根检验中的ADF检验对1996-2008年间贸易特化系数和人民币实际汇率之间的平稳性进行检验,其中REER代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数据来源于国际清算银行并经过计算),TSC1、TSC2和 TSC3分别代表初级产品贸易特化系数、资本技术密集型商品贸易特化系数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贸易特化系数。结果表明,REER、TSC1、TSC2和TSC3是二阶单整序列,可以进行进一步检验。
论文关键词:R&,D投资,技术改造,技术购买,企业注册类型
1. 引言
企业的科技活动除了依靠企业自身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实现技术进步外,还可以通过技术改造与购买其他企业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达到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和生产率,促进企业产出增长的目的。因此,从实证角度来研究R&D投资、技术改造、技术购买与企业产出的关系,对于了解我国工业企业科技活动推动企业产出增长的机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国内外学者就R&D投资、技术购买与企业产出关系已作了较多的研究。Hall和Mairesse(1995)和Keller(2002)等,他们的研究结果均表明R&D投入产出或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Jefferson andHu (2004)利用总量生产函数从企业层面对北京市国有工业企业进行了R&D收益率的估计,发现在1991到1997年间,R&D投入显著促进产出增长,R&D收益率在1.21—1.07之间。Jeffersonet al. (2006)从R&D决策过程、知识生产过程和创新过程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三个方面考察了我国大中型制造业企业全部创新过程对经济业绩的影响,认为创新对中国制造业增长作用显著,R&D收益率至少是固定资产收益率的3—4倍。吴延兵(2008)根据1996—2003年中国地区工业面板数据,研究了自主研发、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引进对生产率的影响,发现自主研发和国外技术引进对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国内技术引进对生产率并没有显著影响。
Hu等(2005)运用中国1995—1999年每年约10000个大中型制造企业数据,研究表明R&D对产出的影响作用显著。把所有企业划分为高科技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两个样本后,高科技企业的R&D产出弹性为0.064,非高科技企业中R&D对生产率并没有显著影响。金雪军、欧朝敏等(2006)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了技术引进和R&D投入对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引进和R&D投入虽增加了我国技术知识存量,但并没有有效地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李小平(2007)运用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从1996到2003年的面板数据,就自主R&D、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的产出回报率和生产率回报率进行了分析,他发现R&D投资的增加不但不能带来产出的增长,反而会导致产出的减少,并且高R&D投资行业所导致的产出减少的最多,同时,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产出的影响都不显著,而且R&D投资、国外技术引进和国内技术购买对生产率的提高也不显著。
根据以上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各学者研究的层面并不相同,有的是地区的国有工业企业、有的是我国制造业企业、有的是仅是大中型工业企业,有的则是高科技工业企业等等,不同层面的研究及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在已有的研究中,我们尚未发现从注册类型层面来研究所有工业企业的R&D投资、技术购买及技术改造与企业产出之间的关系。因此,本研究从工业企业注册类型层面,运用经验分析方法研究中国企业技术投入与产出变动之间的关系,考虑到我国工业企业技术来源渠道的不同,分别考察直接R&D投资、技术改造和技术购买对企业产出的影响作用。
2. 计量模型与数据
2.1. 计量模型
研究各类科技活动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一般利用生产函数的方法。现假定工业企业的各项科技活动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技术水平,并通过技术水平而作用于企业产出。于是企业产出增长由资本、劳动和技术推动,我们根据CD生产函数:
(1)
其中,为企业产出;和分别为企业投入的资本与劳动现代企业管理论文,A为技术水平,它是企业科技活动T的函数;、分别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
考虑到人类知识的自动积累,技术水平存在自然增长,我们假设,q为一常数,是非体现型的“外生的”技术进步,由此可见,技术水平A不仅随着时间t的变化而变化,而且还受到科技活动的影响。当不考虑“外生”技术进步,即为零时,技术水平完全由科技活动。将代入式(1),对式(1)取对数,并引入企业类型i和时间t,以及随机扰动项后,得到如下的基本计量模型:
(2)
在分析的过程中,结合所收集的数据,科技活动主要包括R&D投资、技术改造与技术获取。技术获取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国外技术购买和国内技术购买两种方式。然而,当技术引进企业与被引进企业的技术水平相差较大时,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在模仿和引进其他先进企业技术,需要花费一定的成本用于人员培训、相关工艺的开发、以及必备配套设施的购买等,形成了消化吸收的费用支出。因此,本研究中的科技活动T包括了R&D投资、技术改造、国外技术购买、国内技术购买,以及用于消化吸收所支付的经费。
2.2. 数据
由于本文把研究层面定在不同注册类型的工业企业,目前我国工业企业的注册类型有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其他内资企业、港澳台投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共10类;而国家统计局关于我国不同注册类型工业企业的统计数据是从2000年开始的,因此,我们所能收集到的数据是从2000年到2007年八年十个不同注册类型的面板数据。
原始数据全部来源于《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资料》(2006、2007、2008)和《中国统计年鉴》(2008)。产出用工业增加值表示,用工业增加值指数缩减为2000年的不变价。资本用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表示,为了便于处理,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对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原价平减为2000年的不变价。标准的劳动投入应该利用劳动时间投入,由于缺乏资料,劳动投入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减去R&D人员折合全时当量后的数值反映小论文。R&D投资用R&D经费内部经费支出表示,消化吸收投入用消化吸收经费支出表示,这两个经费支出包括了相关设备购买和相关人员的工资支出,所以R&D经费内部经费支出额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额用加权价格指数折算为2000年的不变价格,加权价格指数我们借鉴朱平芳与徐伟民(2003)的方法,以当期消费价格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加权平均表示,权重分别为0.55和0.45。企业的技术改造、国外技术购买、国内技术购买分别用技术改造经费支出、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和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表示,同时都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平减为2000年的不变价格。由于其他内资企业在某些年度缺少技术改造经费支出、国外技术购买经费支出、国外技术购买经费支出和消化吸收经费支出数据,于是得到一个关于十个类型企业的从2000年到2007年的不平行面板数据。
3. 估计结果分析
由于本文数据量较小,而且,若某一类型企业在某一年度缺失数据,那么数据量就会更少,出于自由度的考虑,本文采用静态面板数据中的随机效应估计方法和混合OSL估计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再利用Breusch and Pagan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来选择是采用混合OSL模型还是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在不加入时间趋势和加入时间趋势两种情况下,分别用混合OSL方法和随机效应方法,进行估计基本模型(2)。估计结果见表1。
表1 模型估计结果
模型
(m1)
(m2)
(m3)
(m4)
(m5)
(m6)
(m7)
(m8)
PLS
RE
PLS
RE
PLS
RE
PLS
RE
资本
0.4309***
0.3998***
0.4384***
0.4342***
0.4718***
0.6022***
0.4820***
0.4820***
(0.1112)
(0.1127)
(0.1101)
(0.1095)
(0.0633)
(0.1186)
(0.0556)
(0.0556)
劳动
0.2436***
0.2335***
0.2318**
0.2313***
0.3807***
0.2567**
0.3658***
0.3658***
(0.0739)
(0.0703)
(0.0746)
(0.0742)
(0.0734)
(0.1076)
(0.0718)
(0.0718)
R&D投资
0.3531***
0.3668***
0.3569***
0.3592***
0.1268**
0.0783**
0.1307**
0.1307***
(0.1014)
(0.1130)
(0.1022)
(0.1035)
(0.0423)
(0.0359)
(0.0403)
(0.0403)
技术改造
0.0148
0.0448
0.0164
0.0191
-0.0579*
-0.0056
-0.0562
-0.0562*
(0.0572)
(0.0583)
(0.0581)
(0.0582)
(0.0306)
(0.0183)
(0.0330)
(0.0330)
国内技术购买
-0.0610
-0.0156
-0.0637
-0.0581
-0.0502
-0.0116
-0.0536
-0.0536
(0.0498)
(0.0465)
(0.0489)
(0.0493)
(0.0389)
(0.0289)
(0.0408)
(0.0408)
国外技术购买
-0.1765**
-0.2111***
-0.0849
-0.0971
0.0088
-0.0696
0.1306
0.1306
(0.0572)
(0.0588)
(0.1521)
(0.1480)
(0.0409)
(0.0454)
(0.0913)
(0.0913)
消化吸收
0.1972**
0.1913***
0.3178
0.3071
0.0853**
0.0920***
0.2439*
0.2439**
(0.0624)
(0.0621)
(0.2098)
(0.2002)
(0.0323)
(0.0313)
(0.1132)
(0.1132)
消化吸收×国外技术购买
-0.0101
-0.0092
-0.0133
-0.0133
(0.0186)
(0.0180)
(0.0095)
(0.0095)
时间趋势
0.1271***
0.1286***
0.1277***
0.1277***
(0.0240)
(0.0132)
(0.0232)
(0.0232)
常数
1.8679***
1.9679***
0.7948
0.8964
1.4648***
1.4032***
0.0467
0.0467
(0.5460)
(0.5505)
(1.8330)
(1.7798)
(0.2799)
(0.3632)
(0.9388)
(0.9388)
观测数
75
75
75
75
75
75
75
75
F值
2237.0***
13646.0***
2993.3***
764.9***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卡方值
35625.0***
126173.8***
8459.4***
117076***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随机效应检验(卡方值)
12.62
11.33
24.92***
26.81***
[0.0004]
[0.0008]
[0.0000]
[0.0000]
注:表中第二行的PLS和RE表示模型的估计方法分别混合普通最小乘估计和随机效应估计;圆括号中给出系数估计值的群组稳健标准误(cluster-robust standard errors);F值、卡方值分别是PLS模型和RE模型的模型显著性检验F统计量与卡方统计量,方括号是其对应的P值;随机效应检验为Breusch and Pagan随机效应拉格朗日乘数检验,方括号中为相应检验卡方值的P值;*,**,***分别表示在10%,5%和1%的水平下显著。
在估计模型过程中发现存在群组异方差和组内自相关,因此给出群组稳健标准误用于回归系数推断。在混合OLS估计模型中,模型显著性检验的F统计量所对应的伴随概率都小于0.001,在随机效应模型的显著性检验卡方统计量对应的P值也小于0.001,因此所有估计结果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是显著的。由于不管是引入还是未引入时间虚拟变量,BP拉格朗日乘数检验结果均支持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因而,下面将根据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在无时间趋势,即不考虑技术水平自然增长情况下的模型(m2)和模型(m4)中,资本产出弹性分别为0.3998和0.4342,劳动产出弹性分别为0.2335和0.2313,均在5%水平下显著。根据模型(m2)和模型(m4),对资本与劳动的规模报酬不变进行稳健的沃尔德检验,检验结果分别为chi2(1)= 11.58,相应伴随概率为0.0007,chi2(1) =11.37,相应伴随概率为0.0007,在5%水平下,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均被拒绝,再根据双侧假设检验与单侧假设检验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直接拒绝规模报酬非递减的假设,说明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的规模报酬处于递减阶段。R&D投资的系数为0.36左右,也在5%水平下显著,说明R&D投资有利于促进企业产出增长。技术改造系数为正但不显著,表明工业企业的技术改造对提高企业产出的作用不显著。国内技术购买的系数为负,说明国内技术购买对企业产出具有不利影响,但这种影响在总体上不显著。在模型(m2)中,国外技术购买的系数为负,且在5%水平下显著,说明购买国外技术对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在模型(m4)中国外技术购买及其与消化吸收交互项的系数都是负号现代企业管理论文,而且系数的联合显著性检验表明在5%的水平显著[①],因此认为国外技术购买能显著的抑制产出增长。在不考虑国外技术购买与消化吸收的交互作用时,根据模型(m2)中消化吸收系数及其显著性,可以看出增加消化吸收费用支出能显著地促进企业产出增长。根据模型(m4)中消化吸收系数及国外技术购买与消化吸收的交互项系数进行的联合检验[②]结果表明消化吸收对产出的影响作用是显著的,但至于是正面还是负面作用,由购买国外技术的支出是否达到临界值决定。根据模型(m4)的估计结果,可以求得国外技术购买的临界值为33.38[③],当国外技术购买小于此临界值时消化吸收的系数符号为正,大于此临界值时系数符号为负,由于在样本数据中,国外技术购买的平均值为11.42,最大值为14.24,因此在考虑国外技术购买与消化吸收的交互时,消化吸收的支出对企业产出具有促进作用。购买国外技术与消化吸收的交互项系数为负,说明专门用于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投入不但不能有效提高企业产出,反而存在一定的负面作用,尽管这种负面作用在统计上不显著。
在加入时间趋势,即考虑技术水平自然增长的情况下(见表1中的模型(m6)与模型(m8)),结论基本与无时间趋势一致。在此不再赘述。
经以上分析发现,不管是否考虑技术水平具有自然增长的特性,R&D投资与消化吸收如同资本(生产经营设备)投入一样对产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比较同是经费投入的资本投入、R&D投资和消化吸收投入的产出弹性是否存在差异,在两两之间进行稳健沃尔德检验(Robust-Wald test),检验结果见表2。
表2 资本、R&D投资与消化吸收间产出弹性的显著性检验
模型
变量
资本
R&D投资
消化吸收
卡方值
P值
卡方值
P值
卡方值
P值
资本
0.03
0.8676
3.61
0.0573
(m2)
R&D投资
0.03
0.8676
1.17
0.2787
消化吸收
3.61
0.0573
1.17
0.2787
资本
0.18
0.6686
4.48
0.0343
(m4)
R&D投资
0.18
0.6686
1.05
0.3062
消化吸收
4.48
0.0343
1.05
0.3062
资本
14.57
0.0001
22.46
0.0000
(m6)
R&D投资
14.57
0.0001
0.06
0.8081
消化吸收
22.46
0.0000
0.06
0.8081
资本
24.51
0.0000
53.27
0.0000
(m8)
R&D投资
24.51
0.0000
0.54
0.4643
消化吸收
53.27
0.0000
0.54
0.4643
注:检验方法为稳健沃尔德检验法(Robust-Wald test),自由度均为1;检验的假设是两都之间的产出弹性相等;模型(m4)与模型(m8)中的消化吸收的产出弹性是在国外技术购买的均值水平(11.42)下计算的。
根据表2的检验结果可以发现,在给定5%的水平下,资本与R&D投资的产出弹性在模型(m2)和模型(m4)中,即不考虑技术水平自然增长时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在模型(m6)和模型(m8),即在认为技术水平存在自然增长的情况下,这两个产出弹性存在显著差异;在模型(m2)中资本的产出弹性与消化吸收的产出弹性不显著外,在其余的模型中均显著,而且在模型(m2)中检验的伴随概率为0.057,与选定的显著性水平相差不大,因此可以近似认为资本与消化吸收间的产出弹性存在显著差异;而R&D投资与消化吸收的产出弹性在四个模型中均不显著。
4. 结论
本文利用2000年到2007年间我国不同注册类型的工业企业数据,从企业类型层面分析了企业R&D投资、技术改造及技术购买与企业产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样本期间, R&D投资与消化吸收的投入能显著地促进企业产出增长,而技术改造和国内技术购买的产出效应不显著,国外技术购买不仅不能促进我国企业产出的增长,反而有可能对企业产出增长具有显著的负面作用。同时还发现,我国工业企业的资本与劳动的规模报酬目前尚处于递减阶段。
参考文献
[1]金雪军、欧朝敏、李杨,2006,“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引进与R&D投入”,科学学研究,第5期。
[2]李小平,2007,“自主R&D、技术引进和生产率增长——对中国分行业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实证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第7期。
[3]吴延兵,2008,“自主研发、技术引进与生产率——基于中国地区工业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第8期。
[4]朱平芳、李磊,2006.“两种技术引进方式的直接效应研究——上海市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微观实证”,经济研究,第3期。
[5]Hu, Albert, G..Z., Jefferson, G.H. and Qian Jinchang, 2005, “R&D and TechnologyTransfer: Firm-Level Evidence from Chinese Industry”,Review of Economics andStatistics, 87(4), 780—786·
[6]Haddad, M. and A. Harrison, 1993, “Are There Spillovers from DirectForeign Investment? Evidence from Panel Data for Morocco”,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42(1) ,51~74..
[7]Jefferson, G., and A. Hu, 2004, “Returns to Researchand Development in Chinese Industry: Evidence from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Beijing”, ChinaEconomic Review,15(4), 86—107.
[8]Jefferson, G, H. Bai, X. Guan, and X. Yu, 2006, “R&D Performance inChinese Industry”,Economics ofInnovation and New Technology, 15(4—5),345—366.
论文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出口贸易,有效汇率
一、引言
对外贸易在一国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出口导向也成为一些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而实施的战略政策。我国自改革开放初期就根据外汇资金短缺的实际国情开始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使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至今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出口国,出口扩大的同时也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腾飞发展。但是近几年来,受全球性金融危机、人民币升值压力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在出口总量上虽然仍保持着增长的趋势,但增长率却在逐年下降。
图1.1我国出口贸易情况
据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后出口贸易总额从2002年的26947.9亿元持续上升到2008年的100394.9亿元,增长了近5倍,2009年略有下降;但增长率仅持续上升了两年,从2003年开始连续下降,由34.66%下降到2008年的7.43%,且下降幅度持续增大,并在2009年出现了首次负增长。可以看出,我国出口贸易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因此研究出口贸易的影响因素从而有效的促进我国出口是十分重要的。
近几年来,在涉及到全要素生产率与出口关系的文章中,大部分都集中在研究出口贸易是如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一些文章否定了两者之间的促进作用,如关兵[①](2009)通过各省际数据以出口增长与生产率关系为基础,沿着新贸易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发展脉络,采用完全修正最小二乘估计法综合分析出口—生产率的动态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出口增长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国际贸易论文,一些文章也肯定了两者间的促进作用,如倪海清[②]等(2005)通过协整分析及Granger因果分析发现中国的出口贸易实际上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两方面带动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上述所有文章都是基于出口学习(Learning by exports)效应角度的研究,但从出口选择(exports-selection)效用角度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文章较少,且大部分都是对技术进步这个单一因素的分析。但是只从技术进步这个单一因素研究其对一国出口贸易的影响似乎显得不够全面,因此本文引入全要素生产率作为解释变量,它既包含了技术进步的因素,同时也包括了组织创新、生产创新、专业化等一些不易量化的因素,研究其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将更具有说服力。同时,前文提到的所有文章中的出口贸易都是基于全国角度的数据,考虑到全要素生产率可能会对不同行业部门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拟选取食品加工业及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出口贸易数据为研究对象,使实证分析更为准确。
二、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
本文采用“索罗余值法”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首先我们建立一个具有规模报酬约束的两要素投入的C-D生产函数:
(3.1)
式中,表示全国在第t期时的总产量,和分别表示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量,对该生产函数两边同时取对数得到如下方程:
(3.2)
式中,表示随机误差项,由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可知,。
因此,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式为:
(3.3)
以全国为决策单位建立时间序列数据,样本区间设定为1985~2009年。为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方程中全国经济增长总量都以1985的平减指数为基期进行平减;取全国年末从业人员人数;取全国各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经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平减到以1985年为基期的数额,由于该指数1990年前的数据缺失,固1990年前的数据以商品零售物价总指数代替。
以上所使用数据均来自各年?吨泄臣颇昙芳爸泻晖菘狻1疚牟捎肙LS方法对各参数进行估计,回归结果如下:
s.e.=(0.03234)(0.03318)
0.8728
对参数的估计结果分别为0.5992和0.2973,括号内表示各自的标准误,值为0.8728,可以看出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估计整体效果不错。
我们将估计出的参数带入上文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导公式对其进行计算,得出全国各年数据分布如下:
图3.1 全国各年全要素生产率分布
可以看出,我国全要素生产率走势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85-1995年为上升阶段,这主要得利于我国正确的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积极引入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使得此阶段经济飞速发展,但全要素生产率在到达最高峰后,从1995年开始逐年下降,2009年已下降到同1985年相近的水平,同时结合现阶段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投资活跃的现象来看,可以得出我国此轮的经济增长并不是依靠技术进步和改善技术与投资效率来实现的,而是由高人力、高资本投入来驱动的,这与我国目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相符。下面将使用测算出的结果对食品加工业及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出口贸易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三、TFP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跨期函数的建立及数据说明
为了研究出口贸易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本文假设一国的进口品与该国本土产品具有不完全替代性,既进出口贸易并存,同时考虑到一国的出口实际上就是它的出口对象从该国的进口量,所以可以从其他国家需求的角度考虑一国的出口贸易,因此这里我们使用国外居民对我国出口产品的消费作为我国的出口。下面本文根据拉姆齐模型建立跨期函数。
中国出口对象国家的每个家庭单位的跨期效用函数为:
(4.1)
其约束条件为:
下面对式(4.1)建立拉格朗日函数:
令s=0,的
对求导并使结果等于0,然后化简可得到影响函数的几个因素国际贸易论文,即:
由于为中国出口对像的消费,也即等价于中国的出口,所以中国的出口函数可表示为:
这里不考虑价格指数的影响,所以把去掉;出口数据使用食品加工业及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出口贸易总额来代替,分别用、表示,数据来自中宏网;关于函数中的,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网站显示,我国出口对象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德国、韩国、荷兰、印度、英国、意大利、台湾和俄罗斯这10个国家或地区,但考虑到1991年苏联解体使刚成立的俄罗斯联邦经济发展不稳定,所以本文去除俄罗斯,使用前9个国家或地区来确定函数中国外GDP的总量;汇率使用IFS(International FinancialStatistics)中公布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年平均值来代替,该数值上升表示本币升值,下降则表示本币贬值,用RE表示;使用前文测算出的全国全要素生产率来代替,用TFP表示。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这里取每项变量的对数形势,lnX、、lnRE、lnTFP
(二)实证分析
1.单位根检验
为了排除伪回归,首先必须对时间序列数据进行?ノ桓煅椋浼煅榈姆椒ê芏啵疚牟捎美沟? Dickey -Fuller 检验,即ADF检验。检验结果如下:
变量单位根检验表4.1
变量
检验形势(C,Y,K)
ADF统计量
Prob.(5%)
结论
(C,Y,1)
-1.595638
0.7644
不平稳
(C,N,0)
-4.852543
0.0008
平稳
(C,Y,1)
-1.215766
0.8841
不平稳
(C,Y,1)
-4.208412
0.0154
平稳
(C,Y,1)
-1.910584
0.6179
不平稳
(C,Y,0)
-2.244680
0.0268
平稳
lnRE
(C,Y,1)
-2.475256
0.3360
不平稳
lnRE
(C,Y,0)
-3.805800
0.0006
平稳
lnTFP
(C,Y,1)
-0.859395
0.9440
不平稳
lnTFP
(C,Y,0)
-3.693690
0.0445
平稳
表中(C,Y,K)分别表示检验方程中是否具有常数项,时间趋势项及滞后期数,通过检验结果可以得出上述四个变量在5%的显著水平上都是非平稳的,其一阶差分都是平稳的,所以都是I(1)阶序列。
2.协整检验
本文采用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AR)的Johansen协整检验。我们选择样本数据具有明显趋势项及截距项国际贸易论文,检验结果如下:
原假设迹统计量 迹统计量临界值 最大特征值 最大特征值统计
协整方程数0.05Porb.0.05 Porb.
食品加工业:
82.0157463.87610 0.0007 33.65017 32.118320.0322
48.3655742.91525 0.0130 31.61325 25.823210.007
At most 2 16.7523125.87211 0.4337 10.00953 19.387040.6178
机械设备制造业:
82.8526063.87610 0.0006 41.35908 32.118320.0028
41.4935142.91525 0.0689 26.77769 25.823210.037
At most 2 14.7158325.87211 0.5982 11.15763 19.387040.4972
结果表明无论是食品加工业还是机械设备制造业,其出口贸易、全要素生产率、有效汇率、出口对象国民收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存在协整关系,协整方程为,食品加工业:
机械设备制造业:
3.计量模型解释
从协整方程系数可以看出,在食品加工行业中,有效汇率每升值1%,其出口贸易会降低0.91%,主要出口对象国家国民收入每提高1%,其出口贸易会增长1.51%,同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其出口贸易并没有产生正向促进作用,这说明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食品加工行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不能带动其出口的增长;机械设备制造行业中,有效汇率每升值1%,其出口贸易会降低0.11%,主要出口对象国家国民收入每提高1%,其出口贸易会增长1.31%,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其出口贸易产生了正向促进作用。通过两个行业的对比我们发现,有效汇率和主要出口对象国家国民收入对这两个行业的出口贸易影响效果是相同的,而全要素生产率对两个行业的出口贸易影响效果相反。本文认为这主要是由行业性质决定的,食品加工业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行业,该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会投入大量劳动力,而代表技术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对该行业的出口影响不会十分显著,该种生产方式也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方式;而机械设备制造业是一种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投入比的变化对产量影响较大,但从方程系数我们也注意到,在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对该行业的出口促进率仅为0.38%,这一点也反映出我国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生产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的中间加工环节为主,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这就导致该产业链的研发与海外销售环节被国外厂商所垄断,生产的产品附加值较低。
以上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我国出口贸易总量在逐年增加,而增速却在逐年下降。一方面我国仍然沿袭着高人力,高资本投入的传统粗放型生产方式,该方式在短期内虽然可以使产量大幅上升并解决部分就业问题,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以及来自其他新兴国家的竞争,其优势将逐渐丧失;另一方面,技术密集型行业中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不高,生产过多的受国外技术垄断限制。
四、政策建议
我们通过前文的分析发现影响出口的几个主要因素有全要素生产率,实际有效汇率和国外居民收入,因此可以就这几个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告别“工厂思维”
我国自“九五”计划起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建议,经过这十五年的发展,效果显著,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32.9%持续上升到2010年的43%,但也应该注意到,这与发达国家70%左右的比重还差很远。目前我国出口仍以低附加值的加工产品为主,而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也多以产业链中的组装环节为主,因此中国也被冠以“世界工厂”的称号。如何告别这种固有思维,是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国际贸易论文,要把今后几年的发展重点放在如何通过加大科研投入,大力发展人力资本等方面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尤其在出口方面,其产品的附加值高了,出口量也会相应的扩大。
(二)政府制定合理有效的汇率政策
一国汇率对出口贸易的影响应从马歇尔-勒纳条件考虑,但就前面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实际有效汇率的提升确实会抑制出口贸易。目前,人民币正处在一个逐步升值的过程中,这也成为我国出口贸易增速下降的一个原因,所以政府应积极制定合理有效的汇率政策,防止人民币汇率出现大幅波动,而是使其处在一个可控范围内平稳波动。通过有效调节汇率的手段来减小由于产品相对价格变化对出口量的损失?M保喙夭棵旁诜⒉加泄鼗懵市畔⑹币灿ψ龅胶侠斫魃鳎佣髌笠涤绕涫且猿隹诿骋孜饔钠笠狄桓龆晕蠢幢浠淖既吩て凇?
(三)寻找有潜力的出口对象,实行出口目的地多元化
出口对象国家的购买力直接影响出口国的出口量,这一点实证分析已经证实。尤其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受前期金融危机及一些地区的债务危机影响,我国主要出口对象美国及欧洲地区国家的国民收入大幅下降,从而导致需求持续低迷,所以仅仅依靠这些国家来支撑我国的出口已经很难维持。我国应该积极考虑寻找更具潜力的出口对象,如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国家,这些国家同中国一样,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对产品的需求相对旺盛,我国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与区位优势,扩大对这些国家的出口。
参考文献
[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清华大学出版社。
[2]关兵:《出口贸易与全要素生产率_基于中国各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载《经济管理》2009年第11期。
[3]倪海清王咏梅:《出口影响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实证研究》,载《开发研究》2005年第6期。
面对“重数量轻质量”的不良现象普遍存在,如何科学合理地评价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并根据评价结果采取措施进一步提升效率是当前的难点和热点问题,是学术期刊评价实践发展中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知识交流效率从投入与产出的比较角度,评价学术期刊学术影响力,对于考察学术期刊在知识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已成为当前国内外的重点研究领域。同时,知识交流效率测度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中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目前,关于从效率视角开展学术期刊评价的定量研究,主要有:1)单纯测度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①采用DEA方法的研究有:主要采用经典DEA模型(CCR、BCC)如Halkos(2011)[1]、Petridis(2013)[2]、万莉(2013)[3]、张垒(2014)[4]、Lee(2014)[5]、Tüselmann(2015)[6]、Rosenthal(2016)[7],其他DEA模型如多层DEA模型(Xiang-yang[8],2012)、DEA/AR博弈交叉效率算法(李琳[9],2016)、SBM模型吴美琴(2017)[10]。②采用SFA方法的研究有:Ortega(2013)采用C-D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以总被引频次为产出变量,期刊载文量、影响因子、编辑成员数为投入变量测算数量经济期刊生产效率[11]。2)在测算学术期刊知识效率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测算效率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张垒(2014,2015)[12-13]主要考察了期刊规模、期刊传播时间、期刊传播渠道、期刊区域传播能力、期刊国际化程度五个变量对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影响,王惠等(2017)在借鉴张垒(2014)的研究经验,选取国际化程度、期刊办刊时间、期刊区域传播能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期刊学术论文质量5个因素[14],Mc-Williams(2005)探讨了编委会成员规模、期刊订阅费用、期刊录用比例、专题组稿对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影响[15]。上述学者在测算期刊知识交流效率时均采用了DEA方法,但在对影响因素分析时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其中张垒(2014,2015)[12-13]、McWilliams(2005)[15]在进行效率影响因素分析时均采用了Tobit模型,而王惠等(2017)则采用面板线性回归方法[14]。这些研究中投入产出指标除Halkos(2011)[1]、Tüselmann(2015)[6]在现有数据库统计指标数据的基础上构建新指标,其他学者均选择现有数据库中的统计指标。上述学者在投入变量选取均考虑了期刊载文量,Xiang-yang(2012)[8]、Rosenthal(2016)[7]、李琳(2016)[9]仅采用载文量为投入指标,而其他学者均采用了2项或3项投入变量,主要选取篇均引文量,也有学者选取了其他指标,如基金论文比(万莉[3],2013;吴美琴[10],2017)、影响因子与编辑部成员数(Ortega[11],2013)、刊期(Pet-ridis[2],2013)、平均引用半衰期(Lee[5],2014)、篇均作者数(张垒[4],2014)。在产出指标上,除Petridis[2](2013)外,其他学者均选取了被引频次(篇均被引频次或总被引频次),其他选择较多的指标包括:影响因子、被引刊数、即年指标、学科扩散。此外也有学者引入新的产出指标,如论文影响分值(Rosenthal[7],2016)、特征因子与H指数(Petridis[2],2013)。在研究过程中,大部分学者采用多投入多产出效率测评指标体系,也有学者采用单一投入指标多产出指标体系,如李琳等[9](2016)、Rosenthal[7](2016)、Xiang-yang[8](2012)、Halkos[1](2011),也有学者采用单一投入单一产出指标体系,如Tüselmann[6](2015)。综上所述,对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研究,现有研究基于参数效率与非参数效率两种方法、不同投入产出指标体系来分析不同学科领域学术期刊不同时段的知识交流效率。从知识交流效率测算方法来看,主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其次是随机前沿分析(SFA)方法。DEA方法中采用较多的是CCR和BCC模型,二者的缺陷在于:无法实现知识交流效率为1的学术期刊之间的比较、存在径向选择引起计算结果偏差问题。SFA方法采用基于对数型柯布-道格拉斯(C-D)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生产模型,该模型忽略了投入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正好弥补了C-D生产函数的不足。非参数效率和参数效率方法测算原理各不相同,各方法也均存在一定的不足,究竟哪一种方法或两种方法都适合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测度,尚值得进一步探讨[16]。可见,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是进行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测度的前提和关键。从知识交流效率测评指标体系来看,学术界尚未达成共识。因此,亟需构建公充性较高的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测评体系。因此,为了丰富已有研究,本文创新性地运用非参数效率Super-SBM方法、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生产模型(SFA),以2009-2013年30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重要期刊(简称重要期刊)为例,期刊分类标准参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管理科学重要学术期刊表》[17]。在评价重要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非参数与参数效率方法在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评价的适用性。
1指标数据和研究方法
1.1投入产出指标体系
借鉴国外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测评文献及国内学术期刊评价领域权威学者苏新宁(2006,2008)[18-19]、邱均平(2010)[20]的研究经验,选取投入指标包括:期刊载文量[2-5,7-15]、平均引文量[4-5,12-15]、基金论文比[3-4],期刊载文量反映学术期刊信息丰裕度和投入广度;篇均引文量衡量学术期刊科学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能力,反映了学术期刊之间的交流密度。基金论文比衡量期刊载文学术质量。产出指标包括:总被引频次[5,7,11,15]、影响因子[3-4,9-10,12-15]、引用刊数[3-4,9-10,12-14]。总被引频次衡量学术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影响因子衡量期刊学术影响力,引用刊数反映被评价期刊被引广度。鉴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的单一产出特征,依据苏新宁(2006,2008)[19-20]、邱均平等(2010)[18]关于评价指标权重设置经验,本文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引用刊数的权重系数分别设置为0.25、0.4、0.35,在归一化的基础上计算得到综合产出指数[20],相关指标数据来源《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
1.2测度方法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Trans-Log)考虑了投入要素二次项及交叉项之间相互影响,因此,本文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21],如公式(1)、(2)所示:log(Yit=β0+β1ln(Pit)+β2ln(Rit)+β3ln(Fit)+0.5*β4ln(Pit)*ln(Pit)+0.5*β5ln(Rit)*ln(Rit)+0.5*β6ln(Fit)*ln(Fit)+β7ln(Pit)*ln(Rit)+β8ln(Pit)*ln(Fit)+β9ln(Rit)*ln(Fit)+vi-μi(1)Ei=exp(-μi)(2)Yit、Pit、Rit、Fit分别代表期刊i在第t年的总被引频次、期刊载文量、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vi、μi分别代表随机误差、无效率。通过最大似然估计方法进行参数估计,利用参数γ=u2/(v2+u2)进行检验,γ的显著性程度来判断SFA方法的选取是否合理,γ的取值来反映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的设定形式是否理想。γ取值范围反映可控项管理因素与不可控项随机误差影响地位的变化,向1靠拢时说明管理因素逐步占主导影响地位,向0靠拢时说明随机误差逐步起主要作用。当γ=0时,表示不存在无效率项,此时无需使用SFA方法,直接使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参数估计[16]。Super-SBM模型由Tone[22]在2002年提出,该模型解决了多个为1的决策单元排序问题,也修正了未达到生产前沿面的决策单元松弛变量,可以避免角度和径向选择而引起的偏差。囿于篇幅,考虑到Super-SBM是较为成熟的模型,且SBM模型在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测度有见报道。因此,在此略去Super-SBM模型计算公式,具体计算步骤参照王惠(2017)[14]、储节旺(2015)[23]。
2知识交流效率测评
采用Frontier4.1软件,对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结果如表1所示。γ值为0.949,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复合误差主要来源于非效率项μ,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期刊知识交流效率是合适的。模型中除了平均引文数、基金论文比的二次项及载文量与基金论文比交叉项不显著外,其他变量均达到1%显著性水平。可见,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模型设定较理想。Super-SBM方法采用DEA-SOLVER_Pro5.0软件进行计算结果,Super-SBM与SFA方法测算得到2009-2013年间30种重要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平均值分别是0.501、0.450。Super-SBM方法计算得到的大部份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值大于SFA方法,A类期刊整体知识交流效率高于B类期刊。两种方法计算得到30种重要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均值均较低,仍存在很大提升空间。这表明稿件质量不高、经典文献或最新文献利用不足、基金论文偏好过度的现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指定重要学术期刊也普遍存在,对于这种现象建议学术期刊机构应采用匿名审稿,如知识交流效率排在首位的《会计研究》就采用了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参考文献作为学术期刊刊载论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术期刊机构在规定参考文献引证数量基本要求的同时,应要求作者对所投论文相关主题的权威论文引用率,期刊主办机构应建议外审专家在审稿时给出作者论文的参考文献部分中未引起重视的参考文献。为了促进学术期刊的被引率,学术期刊主办机构可以通过要求作者补充文章中的中文参考文献对应的英文格式,采用优先出版的方式将录用的论文以整刊定稿的方式进行数字出版,向读者提供免费开放获取功能来提升期刊学术传播的辐射力。学术期刊主办机构还可以向业界专家学者、作者或读者年度选题暨栏目建议征集通知,同时还可以向作者期刊年度重点关注领域,从而避免作者减少因选题不符而耽误的审稿等待时间,也有利于减轻期刊编辑工作量。依据两种不同方法所得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值的平均值,对30种重要期刊进行综合排序,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会计研究》、《管理世界》、《中国农村经济》、《中国软科学》、《农业经济问题》排在前5名,其中《中国农村经济》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科学部指定重要期刊B类期刊。《管理学报》、《工业工程与管理》、《运筹与管理》、《系统管理学报》、《管理评论》排在后5名,除《工业工程与管理》杂志外,其余均为重要期刊A类。《工业工程与管理》系8种B类期刊中唯一未开通网上投稿功能的期刊,没有投稿网址对吸引优质稿源有不利影响。《系统管理学报》、《运筹与管理》、《管理评论》,笔者通过调研以上3本杂志发表过论文的作者及在经管之家论坛检索有关上述3种期刊帖子,发现导致知识交流效率较低的可能原因是审稿周期过长,尤其是外审环节,整个审稿长达9个月。《管理学报》基金论文比0.85左右,该杂志可能存在偏好基金论文,然而较高的基金论文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学术影响(吴美琴,2017)[10]。A类重要期刊中《会计研究》、《管理世界》、《中国软科学》、《农业经济问题》、《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排序靠前,《预测》、《情报学报》、《运筹与管理》、《系统管理学报》、《管理评论》排序靠后。《情报学报》之所以知识交流效率较低,可能是受学科性质和未被《中国知网》收录的影响。《预测》系双月刊,样本期内载文量维持在85篇附近波动,基金论文比均超过0.83以上,较低的载文量难免会引起引用的不足。B类重要期刊中《中国农村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系统工程》4种期刊排名较靠前,这4本杂志均为月刊,审稿周期一般为3个月,较短的审稿周期容易获得更多的作者关注。因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应对重要期刊建立动态滚动考核机制,给办刊效果较好的机构奖励这种称号。为了进一步检验Super-SBM与SFA方法在期刊知识交流效率测算的适用性,本文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Su-per-SBM与SFA两种方法测算得到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值,发现两种方法测算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01,通过1%显著水平检验,表明两种方法测算得到的期刊知识交流效率高度相关。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发现Super-SBM和SFA测算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值之间的配对差的均值为0.052,标准差为0.234,自由度为29,双尾显著性概率为0.237,表明不考虑时间效应的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与Super-SBM方法测算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应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对依据Super-SBM与SFA两种方法测算效率值大小得到的期刊排序结果,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值的排序相关系数为0.894,在1%水平下显著,表明两种测算方法的排序结果具有显著的排序一致性。Super-SBM与SFA方法的效率排序结果与综合排序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0.931,具有高度相关,且均高于单纯采用一种方法的评价结果。因此,非参数形式Super-SBM与参数形式SFA方法,均可以用来测算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
3结论
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30种重要期刊为研究对象,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引用刊数为产出指标,期刊载文量、平均引文量、基金论文比为投入指标,采用非参数Super-SBM与参数效率SFA方法测算期刊知识交流效率。两种方法测算结果均显示2009-2013年30种重要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平均值较低。《会计研究》、《管理世界》两种期刊相对其他28种期刊而言,知识交流效率较高。《中国农村经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在B类期刊群中,具有优势。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期刊知识交流效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依据两种不同方法测算结果得到的期刊排序存在高度的显著性一致性。因此,两种方法在分析期刊知识交流效率的高低及依据效率得分进行的期刊排序具有通用性。两种方法联合估计,能增强评价结论的公充性,同时可以弥补彼此之间的不足,如DEA方法能够针对投入与产出的松弛程度、调整目标值进行报道,而SFA方法能够分析投入变量的产出弹性、单因素产出效率。可见,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测评关键在于构建出具有公充性的效率测评指标体系。效率视角下期刊评价是学术期刊知识投入与产出绩效的具体体现,为跨学科学术期刊评价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本文也存在一定的局限,仅单纯从效率测算视角对两种不同方法进行了比较,尚未从影响因素分析的视角进一步比较。另外,今后亟需采用更大的样本数据针对学术期刊知识交流效率影响因素及收敛性进行研究。
>> 基于可信度的决策信息评价与选择 自组网中基于可信度评价的安全分簇策略 基于层次分析的大洋样品申请可信度的评估模型 基于MATLAB的教师评教系统数据的可信度分析和优化 信息报道的可信度分析与保证 货币政策可信度的理论分析 水质测试结果可信度分析 知识和信息的可信度 网上健康信息的可信度 应用是信用等级评价成功的关键 基于K—均值动态聚类分析的企业信用等级划分法 会计信用等级评价管理初探 关于网络购物中消费者评价的可信度研究 图书馆评价指标建议的可信度评定方法 课堂教学质量学生网上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研究 专家可信度检验的建筑公司应急救援能力评价 建设工程招投标可信度评价 基于AHP算法的仿真可信度模型的探讨研究 基于用户可信度的误用入侵检测系统的研究 基于会计信息可信度的上市公司优劣甄别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5-05-11.
[5]周文凯.网络购物的信用体系研究――以淘宝网为例[D].安徽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6]陈燕方,娄策群.在线商品虚假评论形成路径研究[J].现代情报,2015,35(1):49-53.
[7]沈,陈万明.基于多元线性回归与BP神经网络分析的失业预测建模实证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32(2):103-112.
[8]张艳玲.前电子商务时代电子商务信用炒作行为之法律规制初探[J].电子商务,2010,(1):47-49.
[9]杨淑君.从网购诚信走向网购信用――浅析淘宝网信用评价机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5(5):34-40.
[10]闻红利.C2C电子商务网站信用评价研究――以淘宝网为例[D].浙江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11]陈在飞,徐峰.电子商务中在线评论有用投票数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情报,2014,34(1):18-22.
[12]霍彬,周燕华.企业社会责任、公司声誉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14,33(1):59-65.
[13]毕强,齐志,白云峰.电子商务信用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科学,2007,25(11):1634-1639.
[14]王学东,朱洋,金芳芳,等.基于交易流程的网商信用体系研究[J].现代情报,2013,33(9):19-24.
论文关键词:新疆兵团,产业结构,经济增长,贡献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一支肩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组织,其经济在新疆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产业结构的状况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作用,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带来不同的经济增长效益和资源配置效率。因而,要促进兵团经济增长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就必须对兵团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理论基础
最早注意到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威廉配第 (1652年)。马克思在其理论基础上提出了“扩大再生产理论”(1857年):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即同时必须使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平衡关系。基本的实现条件是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再加本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之和应该等于第二部类原有不变资本价值和追加不变资本价值之和。
克拉克(clark,1940)在《经济发展的条件》中指出就业结构的转变顺序是从第一产业到第二产业,继而到第三产业。
库兹涅茨(Kuznets,1949)在论述国民收入的度量问题时提出,一个国家国民收入的度量必须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去衡量,而一个经济的产业结构又是由其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经济增长是一个总量的过程,在总量与结构变动的关系中,首要的是总量增长,总量增长是需求变动的主要原因,进而引起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的变动。
钱纳里(Chenery,1960)利用51个国家的经验数据说明新疆兵团,当一个国家的经济规模发生变化时,服务行业和农业变化最小,而制造业增长最大,由此提出产业增长的模式,并认为这种工业化模式能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索洛(Solow,2000)认为:长期经济增长是由广义技术进步(含经济制度的变迁)贡献的,而短期经济增长是由资本和劳动等要素投入的增加所贡献的。然而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产出。
本文主要基于库兹涅茨和钱纳里的理论,对兵团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展开分析。
二、兵团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兵团自成立以来,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大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重逐年发生变化。兵团三大产业结构变动趋势见图1。根据图1,可将兵团经济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75年):50年代国家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措施,兵团第二产业得到了优先发展,1954年第二产业比重达63.3%,但之后比重急剧下降,1975年降到最低点22.5%,主要因为1975 年撤销兵团体制,成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垦总局,一批工业企业移交地方,三次产业结构发生逆转。第一产业比重除了在1954年出现最低点14.6%,总体呈现逐渐上升的态势小论文。第三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第二阶段(1975—1995年):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兵团由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演变为以第一产业为主的较低层次的产业结构水平。第一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除了1992年和1993年略为下降,发展态势较为稳定;第二产业由1975年的22.5%上升到1983年40.2%之后,发展也趋于稳定,但比重始终小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呈现出缓慢上升的发展趋势。
第三阶段(1995—2008年):这一阶段的特征是兵团产业呈现“一三二”的结构。第三产业比重自1995年起超过了第二产业比重,直到2008年保持着稳步上升的发展;第二产业处于波动发展中,与前两个阶段相比,比重下降明显,到2008年升至31.7%;第一产业除了2001年低于第三产业,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截止2008年,三大产业比重基本持平。
数据来源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2009》
三、实证分析
(一) 指标选取与数据整理
本文选取兵团生产总值(GDP)y代表兵团的经济增长,兵团的第一产业产值x1、第二产业产值x2和第三产业产值x3代表兵团的产业结构。根据图1兵团生产总值构成的情况,本文选取从1978—2008年的各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分析。考虑到历年数据会受到各年价格因素的影响,所以新疆兵团,根据各年份的生产总值当年价和生产总值可比价指数,计算出以1978年为基期的生产总值。数据来源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统计年鉴2009》。
(二)单位根检验
为了确定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更好地进行下一步的协整分析,本文运用统计软件Eviews6.0对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为了消除异方差,先对各个指标消除价格影响因素后的数据取对数,然后进行单位根检验。所得结果经过整理后如表1。
表1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ADF统计量
1%临界值
5%临界值
10%临界值
检验结果
logy
-1.56256
-4.30982
-3.5742
-3.22173
非平稳
logx1
-1.67527
-4.29673
-3.5684
-3.21838
非平稳
logx2
-1.42716
-4.30982
-3.5742
-3.22173
非平稳
logx3
-1.31006
-4.30982
-3.5742
-3.22173
非平稳
Dlogy
-6.67417
-4.32398
-3.5806
-3.22533
平稳
Dlogx1
-8.0379
-4.32398
-3.5806
-3.22533
平稳
Dlogx2
-6.22147
-4.33933
-3.5875
-3.22923
平稳
Dlogx3
-8.40123
-5.32398
-3.5806
关键词: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因材施教
内蒙古科技大学坐落在“草原钢城”包头,1956年建校,1960年更名为包头钢铁学院,隶属原冶金工业部,1998年划归管理,2003 年更名为内蒙古科技大学。它定位于一所教学研究型普通高等学校,以冶金工程、材料工程、矿业工程等优势学科为依托,形成以工科为主,建设在冶金、材料、矿业、机电、建筑、能源等领域具有优势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上手快、留得住、后劲足”,具有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1]。
我校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系始创于建校伊始的1956年,由轧钢这个具有相当长历史的老专业发展和演变而来,专业改造后在名义上这一老专业方向不存在了,但新专业传承了轧钢这一老专业的特点与内涵。本专业是我校传统的优势学科,1996年获得材料加工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4年获得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授予权,目前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支撑点建设学科。1998年教育部进行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调整时,设立了材料成形与控制工程这样一个新的本科专业,从该专业在我校的演变历史可以看出其专业范围重点还是传统的轧钢专业,以侧重于为钢铁工业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毕业生的去向也主要集中在钢铁企业[2]。wwW.133229.cOM
一、当前毕业设计(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设计(论文)的命题
命题是毕业设计(论文)的起航点,立题不当,可能会使整个毕业设计的创新性和目的性黯然失色[3]。实际毕业设计(论文)中选题不当常有发生,其原因各异。
有些命题过于陈旧,这尤其体现在毕业设计的命题上。按照我校本专业的传统,毕业设计主要是针对钢铁企业轧钢厂的生产车间进行设计。随着我国的钢铁工业近10年来迅猛发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新的装备和控制手段被大量的应用到现代化的钢铁生产线上,产品结构发生的更本的变化,很多传统的观点和思维被打破[4]。在这种背景下,部分命题仍然按照10年以前的标准来制定,就显得有些更不上时代,不仅如此,还会造成学生可能存在抄袭现象,影响了对学生的锻炼效果。
青年教师不能很好的把握毕业设计(论文)题目难度,这一点在笔者身上显得尤为突出。笔者在博士毕业后,第一次指导学生做毕业设计(论文),在给部分学生制定毕业论文题目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的局限,题目超出了学生所能承受的范围,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毕业论文的顺利进行。
(二)学生投入不足
1、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投入的影响。就业对学生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是本专业近期才出现的问题,是一个新问题。鉴于我校本专业毕业生拥有较强的专业性,在2008年以前我国钢铁工业迅速发展期间,本专业大四学生一般在秋季学期就找到了相应的工作。然而近3年来,随着钢铁工业整体的不景气,我校本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也受到不少影响,很多学生在大四的春季学期即进行毕业设计的学期还没有能够确定工作,尤其是女生。由于存在就业的压力,迫使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之上,真正投入到毕业设计中的精力和时间有限,毕业设计时心不在焉,出现懈怠情绪。笔者所带的学生中就存在这种现象,在整个期间,主要的精力放在联系工作上,对整个毕业设计进程影响严重。
2、考研对毕业设计投入的影响。近些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为了缓解这种压力不少学生选择考研,一般初试成绩约在3月份出来,那些过了初试需要准备复试的学生,在此期间难以全心去做毕业设计,这种状态一般会持续到5月中旬,在研究生入取基本结束后,这部分学生才可能完全集中精力去准备毕业设计。
此外还有一部分学生是那种本身学习成绩较差,在最后一学期不仅有就业压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还要疲于应付各种挂科的清考。这一类的学生本身基础比较差,在理论学习阶段就养成了对学习不认真、得过且过的习惯,在就业和清考双重压力之下,只能有很少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这类学生在笔者所带的学生中也存在,也是另笔者最头疼的学生。
3、学生投入不足,也有部分原因是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部分同学对研究题目认识不足,准备不充分,设计过程往往流于形式,其表现往往是应付了事。这是一种普遍的心态,具有普遍性。
二、相关问题的改进
(一)完善命题
命题是指导教师的最重大的任务,为了保证质量,在命题是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把关:首先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设计的内容应与本行业最新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这需要指导教师密切关注当下国内外钢铁工业的发展趋势;其次设计(论文)题目难度应适中,尤其是青年教师需要尽量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针对青年教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个人认为系主任要对青年教师制定的题目进行审核,对研究和设计的内容进行把关,以确保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现有条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毕业设计;最后,还需保证题目的多样性,不仅要保证学生1人1题,更重要的是要避免题目重复出现。
(二)因材施教
学生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个体存在很大的差异,且新时期的学生每个人所追求的目标亦不相同,自身想法很多,因此在面对毕业设计时,学生心中所想也不尽相同,当然最终的基本目的还是一致的即能够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鉴于不同学生各自拥有不同客观条件和自身追求,因此作为指导教师在面对学生是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方式进行指导,而是需要客观的面对学生所固有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毕业设计,顺利毕业。
为此作为指导教师,首先应该主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初见学生的时候,明确学生的就业情况,是否签约,签约的意向以及将来拟从事工作的类型;了解学基础课的学习成绩,是否存在补考和最后的清考;学生的考研状况,报考的学校和专业。
其次在明确学生的相关背景之后,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不同学生量身定做其毕业设计或论文的内容。具体的指导思想是重点培养对本学科有兴趣的学生且精力足够,将来要从事钢铁工业生产或者研究领域的学生,按照评优的标准去要求这些学生,激发这类学生的潜力,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论文为主,提前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学以致用;对于需要找工作,且将来乐于从事钢铁工业的学生要重点帮扶,这类学生以做毕业设计为主,我校本专业的毕业设计以轧钢车间设计为主,整体套路成熟,但是缺乏创新性。让这类学生做毕业设计可以让学生了解轧钢生产基本流程,设备状况,了解车间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对将来熟悉工作环境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能力有限(主要是那些基础课程成绩很差,还需要参加补考和清考的学生),则需要重点照顾,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让需要补考的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准备补考,同时指导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跟踪指导他们的设计,以避免学生过于放松设计;对于那些完全无意于从事本专业的学生,则不能再专业方面对他们施加过大的压力,因为学生已经对本专业的学习没有兴趣也就没有做好毕业设计的动力,对于这样子的学生,个人认为应该尽量的帮助他们完成最基本的毕业设计内容,确保顺利毕业。
(三)严格纪律
当然,对待不同的背景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指导思想,并不是说放松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纪律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是毕业设计能够顺利完成是一个重要保障。
指导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差异情况下制定研究和设计内容后,在毕业设计的开始就要明确毕业设计的纪律,以严格的出勤、过程监控、结果检查、毕业答辩规章制度以及考核办法,使学生认识和重视毕业设计,端正毕业设计态度,认真完成毕业设计。
此外,认真做好毕业设计的教育、动员和宣传工作,使学生充分重视毕业设计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亦是不可缺少的过程。
三、总结
综上所述,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面对新的环境下出现的系列问题,指导教师一方面需要加强在命题科学性,前瞻性以及合理性方面的探索,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背景以及兴趣爱好,在指导学生时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并辅之以严格的纪律,使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提高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和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保卫.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教学水平评估自评报告[j].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08.
[2]李振亮,陈林,包喜荣,郭瑞华,刘永珍.材料成型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冶金教育,2009,(2):30-33.
【关键词】创新教育 能力培养 数学建模
一、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概况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于1992年起每年举办一届,目前该项赛事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数学竞赛。为了提高我校竞赛质量和水平,我校每年五月份都进行校内建模比赛,通过比赛提高学生的竞赛水平。经过多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我校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优秀的建模指导教师和团队,每年在比赛中都会有好的表现。
二、数学建模竞赛分析
从广义的讲,数学建模就是利用数学领域的相关知识来解决经济领域、科技领域、生活等领域方面中的任何问题;从狭义的讲,数学建模就是对给定的问题建立数学公式作为模型,通过计算该问题答案。对历年出题及解题思路分析结果显示,题目往往存在着一题多解,方法融合,结果多样和学科交叉,题意开放,结果开放等特性;赛题水平主要体现了综合性、实用性等特点;比赛题目主要包括工业、农业、工程设计、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生物医学和社会事业等七个大类;从解题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数学建模竞赛要求参赛者具备几何理论、组合概率、统计(回归)分析等各种数学方法。
三、数学建模过程分析
数学建模竞赛要求在3天内完成竞赛题目,并以论文的形式提交。经过多次参加数学建模竞赛和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我们从实践中总结了数学建模竞赛的实战经验。数学建模能够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课题分析能力、数据搜集能力、快速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文章撰写能力、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
数学建模是一种创造思维的过程,它要求参赛者先进行问题分析,建立相关模型,运用合理方法进行模型求解,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检验,最后撰写论文。首先,参赛者要充分阅读课题题目,认真分析条件和要求,明确目的后,要用数学的语言将问题描述出来;在分析过程中,为了方便模型的建立,需要提出必要的合理的假设;运用参赛者背景建立合理的模型,经过对方法进行灵敏度分析后,最后对结果进行阐述。在整个建模过程中要保证组内人员的平等地位,相互尊重,不能主观决断和武断评价,不要回避任何问题,要认真面对每一个问题,不要对交流失去信心。
四、数学建模培训模式探讨
一个参赛队伍要在参赛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参赛状态和竞技水平,就要有的放矢的做好培训工作。为了提高参赛者的竞赛意识,使参赛者养成时刻建模,思考严谨的建模习惯,我们认为在时间是否充裕的情况下,都要以讲带练,以练带讲的方式进行教学和实践,即学生为主体,教师辅以讲解的培训方式。课程设置应该以理论教学、实践、实战相结合进行安排,理论教学阶段讲解某一方面的基础知识,实践阶段是及时将理论教学的内容利用计算机编程实现,实战阶段是做3道以上相同或相似知识点的题目,通过比较模型的结果分析模型建立的思路是否与优秀模型相似,及时寻找到不足与差距,并及时更正提高。
当所有知识点都进行教学和实践实战后,为了使参赛者了解数学建模,了解数学模型的构成要素,这时需要参赛队伍阅读并讲解大量的优秀论文,这样不但能够使参赛者认真去学习和了解论文,也能通过听别人讲解而节约阅读其它文章的时间。经过2轮的讲解后,就要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竞赛,每轮要求每组学生做一道真题,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模型的建立和求解,并以论文的形式提交,指导教师要认真批阅,并指出错误和修改方向。经过2轮的模拟后,学生基本上了解了建模的流程,学生可以针对自己的不足进行自学,此时指导教师应该以答疑为主,认真讲解每组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五、数学建模竞赛前准备
为了以最佳状态迎接比赛,数学建模竞赛小组应该认真准备好每个知识点的写作流程、实现程序、备用方案,还要打下扎实的编程功底和快速学习能力。当面对新知识点时就能够快速以实战为目的的进行学习,进行分析和处理。此外,准备好建模论文的模板,这样就能快速的书写和答题;同时,我认为最应该准备好的是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以冷静的头脑面去审题,建模和分析求解,才能在小组有分歧的时候合理进行安排和取舍。
六、建模竞赛参赛安排
建模竞赛要求3天内,3个人完成一个课题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参赛队伍有统筹规划、联合协作的能力,就要安排好比赛的时间。我认为小组3个人应在2个小时内读懂并列出题目的条件和要求,经过讨论确定研究方案。如果有解题思路后,应该尽快完成,这样才能对模型进行改进和补充;如果没有解题思路后,要布置好谁负责学习新知识、谁负责寻找该知识的实现方案,谁负责查阅资料等等,这些工作看似简单,但是紧张的3天时间里完成课题的模型建立和求解,以及论文撰写,不是一件简单的工程。
七、建模竞赛论文书写技巧
数学建模论文要求结构清晰、层次分明、语言流畅,模型的表述要清楚准确,重点和要点突出。整个论文要包括题目、摘要、问题重述、问题分析、模型假设及说明、符号使用级说明、模型的准备、建立、求解和分析检验、模型的改进方向和评价,还要附上参考文献和相应的程序。要提高参赛者的写作水平,除了进行论文的研读外,应要求学生认真完成每次实践,并认真按照论文要求进行撰写。指导教师要对每个参赛对的每篇论文进行点评,并要求参赛者及时修改,通过多次的指出后,参赛者就有了良好的写作思维和模式,这样就能够在比赛时沉着应对,以最好的状态进行参赛。
[关键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教学
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需求现状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主要是面向企业培养其所需人才。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权的管理方式由原来的审批制改为备案登记制,准入门槛降低后,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大幅度增加。由于国际贸易特殊的贸易环境和运作惯例,外经贸业务工作具有较高的风险性、较强的专业性。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在员工招聘中倾向于录用动手能力强、能够直接进入业务状态的外贸人才。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业务量不大、设岗较少,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全面的操作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对于大型企业而言,业务量大、部门分解较细、设岗较多,要求外贸应用型人才具有过硬的专门操作技能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他们的贸易程序都是相同的。
出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出易前的准备、签订出口合同和履行出口合同。出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出口计划、组织货源、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出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开展广告宣传、办理商标注册;签订出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出口合同包括以收取货款为核心的货物、租船订舱、办理保险、出口报关、办理保险、缮制单据、出口收汇核销、出口退税;必要时,还有出口索赔。
进口贸易的基本程序通常也包括三个阶段:进易前的准备、签订进口合同和履行进口合同。进易前的准备包括编制进口计划、国外市场和客户调查、制定进口经营方案、建立客户关系、选择交易对象;签订进口合同包括邀请发盘、发盘、还盘和接受;履行进口合同包括以交付货款为核心的租船订舱、派船接运、办理保险、买汇、审核单据、进口付汇核销、进口报关、检验货物;必要时,还有进口索赔。
从国际贸易的进出口程序可以看出,国际贸易所涉及的业务环节非常多。因此,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的人才应该是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具体来说,该专业的毕业生应具备的技能和能力包括:①基本技能,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现代办公设备操作技能、网上进行商务处理技能、商品检验技能、识别与填制外贸单证技能。②基本能力,如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应变能力。③专业能力,如贸易业务处理能力、外语运用能力。
2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脱节
实习是学生在系统地完成专业教学计划所规定的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熟悉进出口业务程序的现场活动。毕业论文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运用所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去研究和探讨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是综合考察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撰写毕业论文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工作或设计工作的初步训练。但是,由于外贸业务量大,一项外贸业务涉及时间较长,从发盘到完成业务全过程可能经历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而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安排在不同的学期,它们之间相互脱节,学生很难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这样就造成了实习的非系统性,毕业论文选题、开题与实习脱节,难免脱离实际,不利于学生的能力培养。
2.2 专业课案例教学不能相互衔接
案例教学是把实践案例进行处理后引入课堂,让学生根据案例提供的背景资料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寻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案例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般地经历一系列事件和问题,接触各种各样的组织场景,通过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加深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感觉能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各专业课任课教师均从所授课程角度出发组织案例教学,重点当然在所讲课程之中,这就导致不同课程的案例很难形成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学生也很难将多门课程的知识应用到一笔业务,这样就会造成所学知识的“无用性”,知识之间形成壁垒,很难相互衔接。
转贴于
2.3 课程设计组织难度大
通过课程设计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的掌握情况,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也是对理论教学效果的检验。但是,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所涉及的环节较多,如讯盘、发盘、还盘、接受,在合同磋商的每一个环节里,又涉及贸易术语、商品的数量和品质、商品的包装、商品的运输及保险、商品的检验、货款的收付以及索赔等。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还要联系其他课程的知识,不容易组织。
3 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当前独立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根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应具有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沈阳工业大学工程学院的自身特点,我们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制定了具体的改革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1 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
我们首先对原有的时间短而又分散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进行了整合,统一调整为四周的专业实习,将原来为期十三周的毕业论文调整为十八周,调整前后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总周数却没有变化。然后,在学期安排上也进行了调整:专业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前四周进行,毕业论文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前四周,安排在第七学期后四周进行,第二阶段为后十四周,安排在第八学期后十四周进行,专业实习恰好置于毕业论文的两个阶段中间。
改革之后,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深入相关企业,选择一笔或几笔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毕业论文前四周的时间和寒假进行选题、开题和收集资料,从而确保论文选题的客观性和实用性;在接下来的四周专业实习期间里,学生依据选定的论文题目和完整的国际贸易业务,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继续在企业里进一步了解、熟悉相关的业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毕业论文最后的十四周里,学生要确定论文撰写提纲、查阅资料、撰写、修改、审查、进行答辩等环节。
通过实习与毕业论文相互衔接,可以使学生在实习单位亲历一笔完整的外贸业务,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开题、撰写等环节紧密联系实际,非常有利于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3.2 按国际贸易业务程序统一制定案例教学方案
我们通过组织专业课教师进行共同商讨、相互沟通,依据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国际贸易业务和程序,最终制定出来一套统一的案例教学方案,所有专业课的案例都按照业务程序融合在其中,确保了案例教学相互衔接,便于学生对所学理论的理解、掌握,提高了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另外,我们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与中国石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相邻,可以组织学生到辽化对其国际贸易业务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在企业进行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实践教学平台。这样,不仅使学生对企业有更多的感性认识,还可以将各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
3.3 情景模拟组织课程设计
为了解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设计难以组织的问题,我们采取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情景模拟教学形式。按照国际贸易相关业务和程序要求,将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都有自己的工作和职责,发给学生一些背景资料,要求学生认真研读,也可以查找相关资料作为补充,模仿国际贸易业务的实际操作,进行模拟训练,可以对出口报价、结算以及所涉及的单证等业务进行模拟。学生在模拟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沟通、商讨,共同理解、掌握国际贸易理论和方法,学生的学习乐趣倍增。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界定:
Sheldon首次提出了企业所要履行的各类社会责任(包括道德因素)需要与企业经营服务范围内满足需求的责任联系在一起;Bowen认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为实现社会目标和责任所采取的行动和义务;Davis and Blomstrom提出企业追求利润同时有义务增进社会整体福利。
企业社会责任的维度研究:
温素彬和方苑将企业社会责任划分为货币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个方面;张兰霞等从股东、员工、供应商、债权人和政府五个方面研究企业社会责任。Carroll综合了学者们的观点,将企业社会责任定义为一定时间内对企业的经济、法律和慈善等方面期望效益的总和,企业应当履行其社会责任,即在创造利润、提高财务绩效的同时承担起对股东、债权人、供应商、员工和国家的责任。
国内外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研究有三类观点:一是正相关关系。Aupperle et al.依据利益相关者理论,发现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显着提高财务绩效。张兆国等采用系统GMM方法对中国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显着相关。徐光华和张瑞系统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演进过程并建立了相关模型,证明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显着正相关。二是负相关关系。>>>>>评审专家吐槽博士毕业论文:作者应该回炉深造
Yuhei et al.以ROA和Tobin’s Q为财务绩效指标对四大旅游相关行业进行实证检验,认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不能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李正以上海证券交易所2003年521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否提高财务绩效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负相关。三是无相关关系。Makni et al.以加拿大179家企业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不相关。Mcwilliams et al.用KID指数衡量企业的财务绩效,证实企业的财务绩效与社会责任之间没有关联性。陈玉清等以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对16个行业的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关系进行探讨,发现两者相关性不显着。张川等以ROA为财务绩效指标对2007-2011年中国化工行业上市公司进行分析,发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不相关。
导致上述三类观点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1) 企业社会责任范围的界定不同;
(2) 企业社会责任的量化方法不同;
[关键词] FDI 贸易结构 贸易竞争力指数 协整分析
一、导 言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势头迅猛。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额为1.76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第三大贸易国,对外贸易占中国经济中的份额近70%。与此同时,流入中国的FDI也有巨大增加。1995年时,中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只有不到1000亿美元;而截至2006年底,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到8000多亿美元。
目前,在FDI与进出口贸易的相关性问题上,FDI对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影响的研究还相对匮乏。另一方面,反观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对待跨国公司态度出现的转变,外资对出口商品结构优化的贡献有限引起东道国对外资作用的怀疑也是重要的原因,这是值得中国警惕的。因而,结构问题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二、文献综述
国内对FDI对贸易结构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少,且基本认同FDI优化了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岳昌君(2000)得出FDI变化率与产出变化率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依靠跨行业数据分析FDI与商品贸易之间的关系。结果认为,中国的FDI促进了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净出口。
赖明勇、包群(2002)认为,利用FDI对东道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质量提高有一定的作用。激发劳动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活力,通过加大技术投入可以实现其向附加值高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转变。而FDI联系地区资本,使东道国相关产业参与到跨国公司的垂直和水平分工,这样也能增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机会。
江小娟(2002)通过对外国直接投资企业与国内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份额的比较,提出FDI将促进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
三、FDI在中国的现状
中国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的优化,为中国吸引大量外资提供了前提。根据资料显示,192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在中国累计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万多家,实际投入外资金额达6000亿美元。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近450家已在华投资,而在这些当中30多家设立了地区总部。另外,外商投资设立的研发机构600多个。
来自商务部的统计数据,2006年1月~10月中国共登记技术引进合同8692项,合同总金额187.4亿美元,同比增长37.1%;其中,技术费122.9亿美元,占合同总金额的65.6%。2006年1月~10月中国专有技术许可合同引进金额59.7亿美元,同比增长57.9%。
四、中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现状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已经超过了初级产品的比重。1980~2006年,中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的比重从1980年的50.3%下降到2006年的5.46%,工业制成品的比重则从1980年的49.7%上升到2006年的94.54%。
在工业制成品中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超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比重。这是中国出口商品结构迅速高度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在工业制成品所占比重已从1980年的75.9%下降到2006年的45.1%,下降了30.8%。而资本技术密集型的产品所占比重已从1980年的21.8%上升到2006年的54.7%,上升了32.9%。
五、实证分析 与结论说明
1.方法说明
本文决定采用1980年~2006年期间的年度数据,采用协整技术对外国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与初级产品、工业制成品、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业制品、机械及运输设备之间的关系进行经验分析。各变量的数据取自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分析工具是EViews5.0软件。本文之所以选择这些变量,是因为在实证分析中,将考虑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这里的短期、长期不是针对一个纯粹的时间,而是从对贸易结构的改善实际效果的角度来看的。短期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对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这两个比较宏观的数据,长期则关注工业制成品内的主要分类。
同时,本文选择贸易竞争力指数(TC)的变化来反映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这一方面由于FDI的影响作用可用竞争力的变化显示,另一方面也因竞争力的变化是贸易结构变化的动因之一。
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定义:
上式中Ei为产品i的出口总额,Mi为产品i的进口总额,TCi为产品i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它表明一个国家i类商品是净出口国还是净进口国,以及净出口和净进口的相对规模。如果TCi>0,则为出口专业化,表明该国是i类产品的净出口国,该类产品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或比较优势;如果TCi
计算1980年~2006年相关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如表1所示:
2.变量设定
用变量FDIt、TC1t、TC2t、TC3t、TC4t、TC5t分别表示每年的实际利用外资额、初级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工业制成品贸易竞争力指数、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轻纺产品、橡胶制品、矿业制品及其制品贸易竞争力指数、机械及运输设备贸易竞争力指数,用 表示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实际汇率,它由两种货币的名义汇率和中美两国的物价水平计算而来。为方便,并考虑到各时间序列数据经过对数处理后不会改变其性质和关系,且更容易得到平稳的时间序列,所以回归模型中的变量均采用取对数后的变量,分别记为1nFDIt、1nTC1t、TC2t、TC3t、TC4t、TC5t、1nRt。
3.主要目的
检验各变量与FDI变量和汇率之间是否具有长期均衡关系。采用协整分析方法对变量进行检验,如果时间序列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说明它们存在共同的趋势水平,这些时间序列的协同变化受长期均衡关系的约束。
4.时间序列平稳性检验
为了检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需要对各个变量的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如果非平稳时间序列Yt的一阶差分Yt是平稳的,则时间序列Yt是具有1个单位根的I(1)过程。采用ADF(Augmented Dickey-Fuller)统计量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
注:检验形式(C,T,P)分别表示单位根检验方程中的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
结果表明所有变量原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都不能通过检验,因此原序列都不是平稳序列;而所有变量的一阶差分序列在5%显著性水平下都不拒绝变量有一个单位根的原假设,所以各个对数变量的时间序列中都只存在一个单位根,即这些序列都是一阶单整序列,因而在此基础上可以继续检验这些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5.Johansen协整检验
为避免伪回归,需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协整检验。若所考虑的时间序列具有相同的单整阶数,且某种线性组合(该组合的系数称为协整向量)使得组合时间序列的单整阶数降低,则称这些时间序列之间存在显著的协整关系。通过协整关系的估计检验,也就度量了经济系统中的长期稳定关系。特别的,对1阶单整序列而言,其协整关系便是线性组合后的平稳序列。
本文运用Johansen技术进行协整检验。检验结果见以下各表(考虑到杂项制品的统计无法清晰地被应用于本文的分析,所以在这里暂不考虑)。
结果表明,初级产品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函数、化学品等贸易竞争力指数的函数在5%的置信水平下,似然比统计量小于5%临界值,不能拒绝不存在协整向量的零假设,不存在唯一的协整关系,其他三个函数则相反,在5%的置信水平拒绝了零假设,存在唯一协整关系。
存在唯一协整关系的各变量的协整方程系数如下:
LnFDI在前两个方程中的协整系数为负,第三个方程中为正,说明与lnTC2和lnTC4具有相同的变动趋势,与lnTC5有相反的变动趋势。
6.实证结果
本文通过对初级产品竞争力指数和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变量水平值(对数变量)时间序列协整检验,结果显示初级产品的竞争力水平和外商直接投资之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这一部分的出口商品结构,至少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下,不认为是与FDI有关联。
而制成品贸易竞争力指数与FDI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协整系数为负),这说明随着FDI的流入,中国的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是有所增强的,一般认为具有相对的优势,那么在贸易中会优先发展这些部门。因此,FDI对贸易结构的短期影响是有利的,至少提供了向更优结构变化的可能。
本文对工业制成品竞争力的主要的两个分类数据(化学品等产品在上文的检验中未通过,这里无法进一步考虑)进行了协整检验,结果可以发现,FDI与轻纺等产品的竞争力指数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且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是机械等产品的竞争力指数与之有着相反的变化趋势,虽然最后反映在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上,FDI确实是与之同向,但是内部结构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中国的投资环境决定了外资的流向。劳动力的丰富仍然是中国主要的要素禀赋,与外资结合之后产生的效果就是轻纺等产品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在工业制成品竞争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机械等出口,FDI的影响其实是长期不利的。一般考虑的技术溢出效应和贸易替代效应、创造效应,很难比较客观地说明FDI对机械等贸易竞争力的合成效应,这里从另一个角度认为FDI在中国涉及机械等中国一直没有竞争优势(这从长期为负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可以看出)时,更多的是对中国出口优势进行弱化,而其自身利用中国的要素实现利润。
因此,这样的内部结构影响对中国实际是不利的。低端的轻纺产品等出口,实际上只是对初级产品出口的变相替代,而体现生产力水平、继而可以产生较高附加值、带来长久贸易利益的是高端的机械等产品的出口,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这部分的出口与FDI的长期关系是不同向的。所以FDI对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短期来看,即从初级产品、制成品大类的贸易结构来看,是有改善的;但是对于长期的发展,即深入到制成品的内部结构来看,是不利于结构的改善与优化的。
六、政策建议
政府应提倡外商在中国进行研发,在根本上提高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水平。政策上,依靠设置免税保护区或者有针对性地对外商提供的关键技术减税。通过立法,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工作,营造安全的法律环境。
另一方面,政府需要联合企业提高中国引资的技术接受能力,形成吸引外商投入更高水平的技术的条件。政府在建立一套合适的筛选指标之后,对于那些有可能成为合资、合作对象的国内企业给予资金和政策优惠,鼓励其开展自主研发,从而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与国外技术接轨。
作为国内企业,应该争取和外资企业在技术层面取得更多的合作交流,而不是单纯的购买与引进,需要实现自身能力的质变。企业可以与跨国公司之间实现有规范的人员交流培训,也可以与跨国公司合作建立研发机构。
参考文献:
[1]耿 楠:FDI对中国贸易结构变化的影响: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天津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2]江小涓:中国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第4~14页
[3]江小娟:中国出口增长与结构变化:外商投资企业的贡献.南开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第30~34页
[4]李荣林:国际贸易与直接投资的关系:文献综述.世界经济.2002年第4期,第44~46页
[5]赖明勇 包 群:中国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进步的实证研究.经济评论,2002年第6期,第62~66页
[6]刘 煦:FDI与中国贸易结构变化的经验分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7]谢建国: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的出口竞争力:一个中国的经验研究.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7期,第34~39页
[8]冼国明 严 兵 张岸元:中国出口与外商在华直接投资.南开经济研究,2003年第1期,第45~48页
论文关键词: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因子分析
所谓企业竞争力是指在竞争市场中一个企业能够持续地较其竞争对手更有效地向市场和消费者提品和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企业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相对于竞
1、企业竞争力的元
企业竞争力是由不同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各有不同的功能。企业竞争力要素的不同排列与组合,形成企业竞争力的不同模式。企业
一般的,企业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可分
2、企业竞争力评价指
(1)指标选择原则。选择指标应该注意五个方面的原则:重点性原则;科学性原
(2)评价指标
结合之前对企业竞争力内涵和构成要素的理解,从企业环境、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三个方面对企业竞争力进行评价,企业竞争力
企业环境指标子体系是对汽车企业所处环境的刻画,是对宏观经济
企业资源指标子体系包括企业有形资源指标群和无形资源指标群。有形资源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机器、厂房、设备等实物资源以及企业资金、资本等
企业能力指标子体系包括企业内部能力和外部能力指标群。内部能力指标群包括资源利用能力、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资源利用能力是企业利用其所占有的各种资源的效率,因此这些资源即包括机器、设备、资金等物资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还包括企业利用专利技术及品牌声誉等资源的能力。资源利用能力可以用总资产周转率、全员劳动生产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指标来反映。盈利能力是企业直接获得利润的能力,可以用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主营利润率等指标来反映。对于汽车企业来说,其成长能力既表现为资产、业务量的增长,更表现为企业创造新
企业资源和企业能力两个指标子体系是以观测的,可以通过统计指标以及微观企业的财务状况获取数据,而企业环境难观测评价指标,除产业环境有稍微数据
3、企业竞争力的评
企业竞争力的评价需要借助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目前评价企业竞争力的方法主要有:数据包络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层次分析法、综合指数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多层次评价法、多元统计评价法、因子分析法等。在以上介绍的方法中很多方法的应用都存在指标选取评价的主观性较强等问题,故本文将介绍因子分析法,与其他方法相比与一般的综合评价
因子分析法步
a)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计算标准化后的协方差矩阵
b)建立初始因子模型,并估计有关参数。因子个数选择原则:累计
其中X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P个指标构成的列向量,F为K个因子
c)对公因子进行必要的解释。若各公因子能够充分解释,则可以直接跳过第四步
d)对A0进行旋转处理,得旋转后的因子载荷
e)给出公共因子的
f)设用于综合评价的第i
则综合评价模型为:<
式中,score为综合评价值,为第j个公因子,为第j因子
g)计算每一个单位的score值,即可进
h)计算样本相对
4、实证分
----汽车企业竞争力的因子
(1)选择数
对汽车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分析,“对竞争力测评数据的取得方式,被调查者选择最多的是政府部门提供,其次是上市公司报表和社会中介机构的调查资料,然后才是企业自报
本文选取目前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汽车板块的代表性A股作为研究样本。选取的板块上表现比较好的上市汽车公司,分别有江铃、长安、安凯、夏利、上汽、福田、一轿等十七家家汽车
(2)对数据进行检验,判断
将原始数据输入到SPSS11.5进行因子分析计算程序,从检验结果来看,KMO的检验值为0.578,大于0.5,Bartlett球度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
本文采取主成分分析的方法。矩阵作为提取因子变量的
TotalVariance Explained
表1:
Component
Initial Eigenvalues
Extrac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Rotation Sums of Squared Loadings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Total
% of Variance
Cumulative %
1
5.278
35.190
35.190
5.278
35.190
35.190
4.926
32.840
32.840
2
3.411
22.741
57.931
3.411
22.741
57.931
3.124
20.825
53.664
3
2.482
16.548
74.479
2.482
16.548
74.479
3.078
20.519
74.184
4
1.318
8.786
83.264
1.318
8.786
83.264
1.362
9.081
83.264
5
.771
5.139
88.403
6
.589
3.923
92.327
7
.399
2.661
94.988
8
.241
1.606
96.594
9
.230
1.534
98.128
10
.116
.776
98.904
11
.095
.632
99.536
12
.028
.185
99.721
13
.021
.142
99.863
14
.019
.126
99.989
15
.002
.011
100.000
Extraction Method: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PSS结果显示变量共同度均较高,说明变量中的大部分信息均被因子所提取,说明因子分析过程有效。根据表数据,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一共有四个,且这4个因子的特征值之和占特征值总和的83.264%,因此提取前4
根据载荷矩阵,我们分析四个主因子上面较高的载荷量的指标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1、x2、x3、x4、x12、x14、x15盈利性指标有关可以称为盈利因子。其累积贡献率为32.840%,说明它对于企业外在竞争力的作用最大,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时评价指标,应首先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第二主因
(3)计算因子得分,并计
利用公式计算因子
F=f1*35.190/83.264+f2*22.741/83.264+f3*16.548/83.264+f4*86/83.264
根据所求的因子得分及公式计算各企业
表4
盈利因子
营运成长因子
规模因子
安全营运因子
综合得分
排名
江铃汽车
2.32695
-0.55169
-0.18359
0.65509
0.859067
2
长安汽车
0.24837
0.6458
0.08832
0.89708
0.451769
5
一汽轿车
1.4147
0.46578
-0.48063
0.59514
0.669158
3
安凯客车
-0.76795
-0.99329
-0.40448
-0.17929
-0.68505
16
一汽夏利
-0.65443
0.48635
-0.37808
2.93634
0.328568
8
中国重汽
0.49946
0.52686
-0.27681
-1.58411
-0.04059
10
中通客车
-0.75324
-1.06978
-0.37963
0.01461
-0.65539
15
东风汽车
0.12941
-0.78271
0.58186
0.15254
0.027652
9
上海汽车
-0.089
0.02146
3.74014
-0.03556
0.885076
1
福田汽车
0.67079
1.84568
-0.30499
-1.31854
0.40036
4
曙光股份
0.00541
-0.60162
0.01927
-0.55653
-0.24938
11
江淮汽车
-0.47328
1.60902
-0.1241
-0.26515
0.134771
7
迪马股份
0.42641
-2.01872
-0.51582
-0.72381
-0.6014
14
金杯汽车
-2.33581
0.42507
-0.35674
-0.47339
-0.99283
17
金龙汽车
-0.34803
-0.69393
-0.24046
-0.41527
-0.44901
13
广汽长丰
-0.4539
-0.14363
-0.33985
0.41429
-0.21992
12
凯马B
0.15414
0.82937
-0.44442
-0.11345
br> 任,也是现代大企业持续发展和成功的核心战略。坚持诚信为本,将诚信摆在利润的前面,先建立诚信再注重利润,将企业真正做大做强评价指标,才能实现可持续成长。
业成员素质,加强企业科技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技术的创新模式。企业产品的生产与创新应紧紧把握住安全、环保和节能的技术方向,积极开发和应用汽车安全玻璃、阻燃材料、安全气囊、ABS等技术,提高环保性能的低排污性。
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保证市场结构逐步向高水平产品的有序竞争转化。
:
属于中等水平,从得分来看与实力较强的上海汽车存在一定的差距。安凯、金杯、长丰、中通综合得分都是比较大负值,说明在竞争力很弱。
,其他汽车有待提高。在安全营运方面:天津夏利、长丰汽车表现不俗。表示其经营的安全稳定性较强,营运过程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福田、中国重汽可能在营运方面有一定的风险性,应该引起重视。在营运成长能力方面福田汽车表现最好,长安汽车、中国重汽等在这方面也取得不错的得分表明这些企业在营运成长方面存在一定的潜在能力和成长空间。
分比较分析
的贡献率上可以看出这15个指标提取了83.264%的信息成分,可以充分的概括这个企业的竞争能力。虽然不能全部的概括企业的能力,但是企业完全可以从这些方面去制定战略规划,提高企业本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
响指标
right>0.137146
6
5、评价结果分析
> 因子得分的综合值并给出排名
得分:
算综合值及相对值
子主要由变量x4、x5、x7、x8、x9可以称为营运成长因子;第三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10、x11、x13决定,称为规模因子;第四主因子主要由变量x3、变量x6,称为安全营运因子。
,通常取绝对值大于0.5的载荷量为高载荷量。
个因子作为主因子。这样既解释了主要的信息又简化了数据。根据表数据,初始载荷结构不够清晰,不便于对因子进行解释,因此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采用最大四次方值旋转法进行因子旋转。
r> 依据,提取特征值大于矩阵。输出结果如下:
,小于显著性水平0.05,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适合于因子分析。
其是否适合因子分析
企业。同时选取了15个指标作为本文的研究指标变量,各指标变量直接或间接取自清华金融研究数据库、09年的汽车工业年鉴以及各上市公司的年报。见附录[4][5]
.”[3]为了保持数据的可信度以及可操作性,所以一般对汽车企业竞争力的研究数据主要依赖于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同时辅以相关年鉴中的统计数据。
据
分析步骤:
析
值。
行综合评价的排序。
的权重,本文以主因子贡献率为权重。
/sub>
个公因子为:
表达式
矩阵A1并有如下的最终模型:
,进入第五步论文的格式。否则,必须通过旋转而使每个因子的含义更加明确。
构成的不可观测向量评价指标,但F是原变量的线形组合。
方差贡献率≥85%。因子模型的一般表示方式为:
即相关系数矩阵R,计算特征值和特征向量。
骤:
方法相比,无需事先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从而可有效避免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过程中的主观影响;也可以实现对各评价指标的客观赋权;同时,运用此法不仅可以对各样品从总体上做出评判,还可以实现对各样品每一方面特征的优劣比较;另外,由于一些常见的统计分析软件中都有相关的因子分析功能模块,使得此法应用中的大量运算过程均可以借助于计算机来完成。
价方法:
化的指标如产业集中度等对其进行度量,其余方面尤其是与其他组织的关系基本没有客观性的指标对其进行刻画,度量上受观因素影响大。
技术、开发新产品的能力。技术进步是企业的生命线,保持技术领先是技术密集型制造企业竞争力的有效保障。汽车企业的成长能力可用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资产保值增值率、总资产增长率、先进设备装备率、企业R&D投入以及研发人员比重指标来反映。外部能力指标群包括市场能力、社会能力。市场能力是反映企业在市场地位和状况的指标组,可以用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市净率等指标来反映。社会能力反映企业对社会的贡献能力、环保能力等。企业在提品的同时更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社会能力可用社会贡献率、社会满意度以及相关环境指标来反映。
财力资源,可用总资产、固定资产净值等指标来反映。无形资源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文化、掌握的专利技术、企业的品牌、生誉等方面。
社会环境、产业环境、与其他企业间的关系等方面的刻画。
评价指标划分为企业环境指标子体系,企业资源指标子体系和企业能力指标子体系[2]。
体系:
则;全面性原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通用性和发展性原则。
标体系的建立
为资源、能力和环境,如图:
竞争力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企业竞争力的发挥不仅取决于有形资源的积累,而且也取决于无形资源的积累。
素构成
争对手而言的。[1]目前学术界对企业竞争力的评价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考察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一个是企业的外部市场结构,另一个是企业自身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吴翔,臧良运.中小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的选择[J].企业管理,2005
[2]孟云.汽车企业竞争力评价及实证研究[D].2008
[3]金碚.企业竞争力测评理论与方法[J].中国工业经济,2003(3):5-13
[4]auto-stats.org.cn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