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水平营销论文

水平营销论文

时间:2022-05-27 04:09: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水平营销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水平营销论文

第1篇

水平营销是相对于传统的营销观念而言,传统的营销方式被菲利普·科特勒教授称为纵向营销。目前在企业实践中大行其道的纵向营销的理论体系是上世纪60年代后完善起来的,其运行步骤是:首先,市场营销就是发现消费者中客观存在的需要并帮助消费者认知需要、激发他们的欲望、唤醒他们的需求进而真正地去满足他们的需求过程,显然通过市场调研进行需求分析是起点;其次,运用STP战略进行市场细分、选择目标市场、进行市场定位为企业指明方向、确立目标;最后,运用4P组合策略(产品、价格、分销、促销),将产品或服务推向选定的目标市场。作为一套成熟的市场营销理论,纵向营销虽然有其成功之处,但这种营销思维的机械性也决定了许多企业的市场细分、市场定位大都基于同一目标市场、同一产品的局部更新,从而产生趋于同质化的竞争。利用纵向营销的创新只是源于特定市场内部的创新,它是在市场一成不变的假定下开发新产品的主要策略,这是一种最普遍的市场创新方式,是一种静态的思维模式。很显然,这些创新是常规性的,并不改变特定的目标市场,都是在原有产品的类别里发生,诚然它们能够扩大市场规模,促进潜在顾客转化为现实客户。但由于它们不能创造出新的产品和市场,最终的结果必然是竞争者之间不断地把市场细分作为创新手段,把特定的市场进行无限地细分而造成市场过度零碎化,从而增加企业的成本,这也是当前许多企业的营销困境所在。例如目前饼干市场就已经越来越细分化,出现了咸饼干、牛奶饼干、巧克力饼干、牛奶巧克力饼干、黑巧克力饼干、葱油饼干、夹心饼干等等,也都属于创新性的产品,但始终没有跨越原有的饼干市场。这一方面加剧了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另一方面饼干市场被细分的零碎化后导致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库存成本等不断上升,盈利能力下降。

水平营销就是利用横向思维,跨越原有的产品和市场,通过原创性的理念和产品开发而激发出新的市场和利润增长点。例如芭比娃娃(Barbie)就跨越了原有的娃娃玩具市场,芭比娃娃的目标顾客群体包括了三岁以上一直到成年的女性,显然这种产品避免了在娃娃玩具市场的恶性竞争。水平营销首先是创造性的思考,是一种动态的思维,科特勒教授称之为“跳出盒子的思考”。它不同于纵向营销的逻辑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基于直觉的创造。菲利普·科特勒教授总结出来了自己的体系,可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操作。

1、选择一个焦点。选择焦点可从三个层面着手:市场层面,以需求、目标、用途或使用情境等作为切入点;产品层面,以有形的产品或服务(款式)、包装或品牌特征等作为切入点;其余营销组合层面,就是以纵向营销的营销组合策略中除产品要素外的其余三个要素价格、分销或促销作为切入点。

2、进行横向置换制造营销空白以产生刺激。制造空白的唯一方法就是暂时中断我们惯有的逻辑思维,有六种技巧可供选择:替代、反转、组合、夸张、去除、换序。

3、建立联结。就是要进行粗略的评估,建立联结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即跟踪购买过程、提取积极因素、寻找使用情境。

水平营销并不是对纵向营销的否定或取代,科特勒教授认为,水平营销只是纵向营销的有益补充。水平营销的思考能够激发无数的可能性,但这些可能性最终需要在纵向营销的框架内进行分析和落实。实际上,营销既要讲究科学性又要讲究艺术性,企业的营销实践更要注重权变管理,就是要随机应变,随需而变。水平营销需要在纵向营销框架内艺术性地发挥。

2、水平营销的应用

水平营销对于企业的产品创新无疑是重要的。管理大师德鲁克(PeterF.Drucker)说企业的宗旨是创造顾客,所以企业具有两项职能——而且只有这两项基本职能:市场营销和创新。科特勒教授创造性地推出水平营销把企业的两项基本职能更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这个产品和技术可以低成本复制的营销时代,越来越多的市场进入了同质化竞争,但企业可以利用水平营销走向一条差异化的竞争之路。就像饮料市场,许多竞争者不断进入,最终使市场陷入无限细分的需求饱和状态,而借助水平营销,企业就可能在新的市场拔得头筹,因为创意是无法复制的。例如王老吉凉茶的目标市场就已经不是局限于原有的饮料市场了,因为它满足的不仅仅是消费者解渴的客观需要,实质上是饮料的解渴主导功能与草本植物(中药)预防上火功能的重组,在一定程度上跨越了原有的饮料市场,形成了差异化的竞争。

笔者在对企业做培训的过程中发现,企业要想很好地应用水平营销,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理清水平营销与纵向营销的关系。前面提到水平营销是对纵向营销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对纵向营销的否定或取代。水平营销解决了纵向营销在实践中过度细分市场使市场过于零碎化的问题。实际上,在实践中纵向营销与水平营销之间是不可或缺的互补关系,这就要求企业的相关人员等对纵向营销的理论较为熟悉。只有在熟悉纵向营销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水平营销的实质,也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实践,为企业的产品创新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2、水平营销的应用需要有创意的员工。首先,创意是基于个人的,企业的营销部门乃至整个组织是否拥有一批充满创意、富有想象力的人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创造力。因此,企业要尽量招用一些有创造力的员工非常重要。其次,对有创造潜质的员工进行训练,对员工进行横向思维的培训是企业创造力的放大器。企业要加大对员工的培训力度,激发员工的创造力。

3、水平营销不是简单地应用于企业的产品销售,更重要地是应用于企业的创新领域。显然,水平营销的应用不单是企业营销部门的事,而应该是企业更多部门都要考虑的事。水平营销的应用需要一种良好的环境,便于沟通、协作的环境。

4、企业应用水平营销需要加大文化管理,激发员工的创意。水平营销需要的是员工的激情与智慧(大脑)而不仅仅是双手,企业不能只用“泰勒制”管理员工。“泰勒制”在近百年的时间里大行其道,是因为利用它能较好地管理好体力劳动者。而水平营销的应用要看组织是否有容纳个人创造性的文化氛围,企业还要特别鼓励员工的创造性思想,对于勤于思考、富有创意的员工给予特别的奖励,企业要把握好制定既多又严的规章制度(硬性管理)与创新性文化的塑造(软性管理)之间的平衡关系。

3、结束语

水平营销是很好的企业创新思维与模式;它是对纵向营销的有益补充;对它的应用有利于企业走差异化之路,避免市场恶性竞争。首先企业对水平营销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理解和把握;其次,企业一定要转变管理模式,加大文化管理,营造一种能够激发员工创造热情的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菲利普·科特勒、费尔南多·德·巴斯:水平营销[M].中信出版社,2005.

第2篇

一、科技期刊的功用

科技期刊作为一种媒体,它的基本功能毫无疑问是发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主要作用是促进学术交流,繁荣文化市场,推动科技进步。期刊功能的大小由发文量决定,越多功能越大。从期刊发挥的作用方面考察,谁的读者越多,读者分布面越广,读者的知识层面越高,谁的作用越大。研究说明,即使同类型期刊或同名期刊,读者群的大小、读者的分布范围、读者的知识结构都存在明显差别。造成差别的原因主要是期刊所发文章中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即期刊的学术与技术水平。学术与技术水平是吸引读者的最主要因素。从作用方面考察,中新思想、新方法、新成果越多,期刊的功用越大。但是,期刊功用大小还与期刊的语言、传播方式、市场营销等相关。语言决定读者的分布范围。在相同语言环境下,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其结果也有不同,市场营销和传播方式对期刊功能的发挥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所以,期刊功用的大小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决定:期刊的水平,论文的扩散度,学术思想的认同度。论文的扩散度即读者数量和分布范围;学术思想的认同度是指该期刊所被引用篇数和被引期刊的分布。

二、科技期刊功用评价的本源特征数据

英文科技期刊功用大小可以用期刊的水平、论文的扩散度、学术思想的认同度衡量,哪些指标或数据可以用来刻画期刊水平、论文扩散度、学术思想认同度?研究国内期刊评比和SCI,EI选刊条件,可以发现如下指标或数据可以比较全面、客观、合理地刻画出期刊功用的大小,这些数据我们称之为期刊的本源特征数据。总被引频次①。期刊是论文的集合,高水平论文的集合铸就期刊的总体水平,总体水平的高低决定期刊功用的大小。总被引频次的多少反映期刊的总体水平和功用大小。它表现的是所发论文在一段时间内对读者的影响。期刊水平越高的,影响范围越大,对读者的影响越深,影响时间越长远,作者引用的次数必然越多,总被引频次必然越高。影响因子①。1963年,加菲尔德在对文章的被引用频次的研究中发现,期刊的分布也存在一个比较集中的核心区和一个比较分散的相关区,基于此提出了影响因子计算方法。影响因子可以看做某种期刊的被引增长速率。增长速率越来越大,表明现阶段期刊状况越来越好,越来越被读者认可和接受。但影响因子不能无限制地增长下去,期刊发展到一定阶段,其影响因子会趋近某一常数。所以用影响因子的大小评价期刊的优劣具有科学性,也具有局限性。影响因子受单篇文章影响较大,特别对发文量不多,创刊历史不长的期刊尤为明显。篇均被引比。篇均被引用比用来分析单篇论文对期刊功用的贡献,篇均被引比反映期刊所发高水平论文与一般论文的比例,是衡量期刊总体水平比较好的指标。篇均被引比越高,期刊所发高水平论文篇数越多,期刊总体水平越好。高被引比。高被引比同篇均被引比,是刻画期刊总体水平的指标。高被引论文数量越多,高被引比越大,期刊的功用越大。高被引比可以弥补影响因子受单篇文章影响的不足。国内外下载比或下载范围比。下载范围比可以考察期刊的影响是世界范围的还是地区性的。下载范围越大,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越大。目前我们可以统计出哪些国家和地区在从事哪些科研工作,你的期刊是否对所有从事这些工作的人有影响,下载范围比可以检验出期刊的影响范围。好的期刊影响范围大,反之则小。被引期刊分布范围比。与国内外下载比相同,衡量期刊的影响范围的指标。被引用期刊分布范围越广,说明期刊的影响范围越广。被引作者分布范围比。同国内外下载比与被引期刊分布范围比一样,是衡量期刊影响范围的指标。国内外论文比。国内外论文比是考察作者的分布或论文的产地分布。但不能用作者的分布范围比来衡量期刊的学术水平。作者分布面广只能说明期刊的论文国际化程度高,但不能代表期刊的水平高。因为高水平期刊的录用标准只与论文的学术水平有关,高水平论文主要来源于科技水平较高的地区。世界上科研水平较高的地区为数不多,主要集中于欧美亚洲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如果某份期刊的文章主要刊载科技发达地区的文章,且这些文章反映了该地区的科研水平,那么该期刊的总体水平就比较高。如果刻意追求国内外论文比,反而会降低期刊的整体学术水平,则这样的高国际论文比不要也罢。所以不能简单地用国内外论文比来衡量期刊的水平。但它可以刻画期刊国际学者的认可程度。年发文总量比。不管哪门学科年发文量基本可以统计,期刊在该所属学科内每年的发文量可以反映期刊拥有的作者在该所属学科的多少,发文量大,拥有的作者多,影响大,被作者的认可度高。年发文量的排序可以确切地反映某学科内期刊认可度的高低。但发文总量比不能用年发文页码的多少代替,由于学科大小不同,学科拥有的文章数量的多少相差甚大,正如影响因子,年发文页码的多少不能用于学科间的横向比较,而年发文总量比则可以。

除了上述几个本源特征数据外,还有几个指标值得讨论,如CI指数、基金论文比、SCI,EI}Scopus数据库收录、平均引文数、平均作者数等。CI指数「s-e7oCI指数,即期刊国际影响力指数计算法,是中国知网于2013年提出的一个新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期刊国际影响力指数计算法从期刊近期和历年刊物的两个角度,等权重综合考察、衡量一个期刊的国际影响力,该算法能有效地抑制期刊过度最求高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对期刊评价造成的干扰,较单一评价指标更为全面、合理,是对期刊影响力的一种整体评估;第二,选用他引类统计指标,屏蔽了自引。评估结果更客观、公正。通过分析可见,它的结果同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可以反映期刊的学术水平,但它的计算基础正是基于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所以在选择评价期刊学术水平时要将三者分开使用,用CI指数就不能用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反之则不能用CI指数。进一步分析可见,将CI指数作为期刊学术水平高低的一种计算方法更为合适。基金论文比。一般认为,基金级别越高论文水平越高,这可能是事实,但也要注意到,截至目前,我们还没有见到论文水平与基金级别关系的研究成果。另外,作为国际化期刊,国际论文数量较多,然国外论文很少标明是否为基金资助,或者是哪一级基金资助,这种不确定性给基金统计带来的困难,使统计结果存在较大偏差,很难进行横向比较,建议不作为评分指标,如果一定要体现基金对期刊的价值,建议仅对中国作者的论文进行统计,这样比较结果才能体现公平。平均引文数与平均作者数的多少同基金论文比一样,没有研究论证得出平均引文数与平均作者数多的期刊一定学术水平高,反之则低的结论。故建议不作为本源特征数据使用。SCI,EI与Scopu,等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的问题比较复杂,我们将另设专节讨论。

第3篇

[论文摘要]水平营销理论是市场营销理论的最新突破,其核心思想就是将本来无关的概念同现有商品相结合从而开发出新的产品类别和市场需求。本文阐述了我国汽车市场的营销现状和水平营销的实施步骤,并举例说明了水平营销在汽车市场营销中的运用,探讨了水平营销对汽车营销的启示。

一、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现状

又是年初,很多消费者已开始习惯性地等待新的降价潮的来临,对于刺激车市消费,“推新车”加“降价促销”的组合拳,似乎已经成了众多经销商的惟一手段。然而新产品的推出与大幅度的降价已经不能再刺激疲软的汽车销售市场,面对库存的积压与销售市场的低迷,汽车厂商与经销商似乎什么都做了,但也只能够沉浸在无奈之中。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目前汽车市场最常用的营销战略就是市场细分。论文百事通以前主要按收入或价格、功能细分市场。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还利用产品的升级换代来取悦于目标消费者。一般汽车可通过增加或提高配置,改变款式来实现。

然而利用市场细分与定位,虽然能够很好的满足目标顾客的需求,但满足的需求是特定的。反复的细分最终只能导致细分市场越来越小,整个市场处于分割饱和状态,各厂商都力图在这个定型的市场上分得一块“蛋糕”,最终导致价格战此起彼伏。而对产品的升级换代也只是局限于对原有产品进行某方面的改进。可以说,我国目前的汽车营销思维还处于一种纵向的营销思维层面上,即在一个既定的市场上开展营销活动,进行竞争,获胜者只是夺取了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或只是更好的满足了目标客户的需求,却没有开发出新的产品。然而消费者需求是多样的、不断变化的,营销理念应该着眼于对既定市场以外的市场和需求进行开发和挖掘,不但要发现客户的需求,满足客户的需求,还应该创造需求,发展需求。

那么怎样才能跳出传统营销的逻辑思维方式创造出全新的产品类别、产品需求和营销新创意呢?水平营销的思维方式无疑为我们开辟了一条新的营销创新之路。

二、水平营销理论及其实施方法

营销学大师菲利普?科特勒于2005年推出的水平营销的新理念,其核心思想就是对营销构成中的某一因素进行横向置换以使之具有新的需求、用途、情境或目标市场,以达到创新产品的目的。水平营销不淘汰任何与产品无关、而可能导致新产品诞生的概念,它是一个具有突发性、启发性和充满可能性的思维过程。

虽然属于跳跃性思维,水平营销仍然有法可依。与纵向营销从客户需求考察入手不同,水平营销以产品或服务为起点,将产品和服务分割成许多板块,从中选取一个对其进行改变。对于产品和服务的分解过程仍需要纵向营销框架的支持,即水平营销是以纵向营销所划分的市场、产品、营销组合三个层面为发展平台的,其中每个层面又包含了若干维度,如市场层面包括:产品的功能或需求、目标消费者、情境;产品层面包括:有形的产品与服务、包装、品牌特征、使用或购买;营销组合层面包括:定价、分销渠道、沟通。水平营销就是要选择其中的一个维度展开横向思考,从而产生新创意。从这个角度来看,水平营销是纵向营销的有益补充,并不是彻底抛弃纵向营销。选择了某一维度后就要制造空白,也就是要暂时中断逻辑思维。菲利普?科特勒给出了六种制造空白的横向置换方法,分别是:替代、反转、组合、夸张、去除和换序。这些置换都引出了反传统的逻辑结果,他们有的看似显得荒唐,甚至是天方夜谭,却也恰恰产生了空白,而正是这些空白给了水平营销创新的机会。只要将这些空白设法联结起来,就有可能产生新的产品或新的功能。

三、水平营销在汽车营销上的应用

如果说纵向营销在市场或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阶段能给企业带来利润的话,那么水平营销在市场趋于饱和或在产品生命周期处于成熟阶段时,则给企业指明了另一条光明大道。事实上,很多汽车厂商正在运用这一工具。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水平营销是如何运用于汽车市场的。

1.市场层面的水平营销

组合产品功能:汽车最初的功能是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如果我们对其功能进行组合:“代步+居住”,这就是旅行房车的创意来源。

替代目标人群:如果汽车的使用仅仅限于国民大众日常出行的话,那么恐怕现在风靡全球的F1大赛也将不复存在。赛车的出现,使汽车从容易驾驶的“国民车”变为体育赛事的专用品,汽车消费的目标人群由普通的民众转为职业赛车手,从而创造出新的车种和新的体育赛事。

替代消费情境:韩国现代与KIA设在美国的汽车设计中心为2006年的洛杉矶车展提交了一份自己的答卷。KIA的设计师们构想出了一款据说是2015年的潮流沙滩车,它的消费人群当然是那些热爱沙滩和阳光的沙滩族了。

2.产品层面的水平营销

去除有形的产品要素:2006年西班牙马德里车展上,雪铁龙C-Buggy概念车闪亮登场。不同于一般概念车的是,它摒弃了车顶、风挡玻璃以及侧窗等诸多轿车必备的元素,展现出浪漫的法国人在汽车设计上对自由主义和大胆前卫的不懈追求。

夸张品牌特征:尽可能小的车,这种缩小夸张启发奔驰公司设计出了Smart精灵跑车,这是汽车市场的新一族。当考虑把产品和可能市场进行联结时,我们也许不得不为它找到一个合理的情境。“精灵跑车”必须定义为时尚,才能证明买一辆只能坐两个人的汽车是合理的选择。此外,市区也为微型汽车提供了使用情境,因为那儿缺少停车空间。而在其他情境下,“精灵跑车”就未必有用了。

夸张包装风格:2006年洛杉矶北美国际车展中,为了替新一代的全新2007款美国现代Coupe-Tiburon造势,现代北美分公司特地请来一位当地的彩绘艺术家,将这辆双门轿跑车通身画满了鲜艳的卡通图案彩绘,打造成为行动艺术品!在这个年轻人张扬个性的时代,如果哪家汽车公司能同样设计出张扬的汽车,会不会像百事可乐那样也成为年轻的代言词呢?

3.营销组合层面的水平营销

定价的创新:有很多消费者虽然买的起车,却开不起车,可是他们又确实有用车的需要,该如何是好?我们把汽车产品按整车价格买卖改为按使用天数计费,就可以满足那些需要开车又无力拥有车的人的需要,这一想法直接诞生了汽车租赁行业。

分销渠道的创新:随着互联网服务的日臻完善,网上购车已成为可能。通过电子商务,汽车销售渠道被大大缩短,网上购车可以使顾客更具体地比较各种汽车产品,可以使顾客越过汽车经销商从而得到更多的实惠,满足不同顾客个性化的要求。

沟通的创新:1987年首次举办的BMW杯国际高尔夫球赛迄今为止已是全球最大规模的业余高尔夫选手系列赛事。1998年此项比赛引入中国。在过去8年中,共有4000多名宝马车主和高尔夫爱好者参与,选手包括商界精英和各行各业的成功人士。宝马公司也成功地借力高尔夫球赛聚集了人气,为宝马品牌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营销组合层面上的水平置换意味着改变当前向客户呈现产品或服务的方式,产生亚类别或创新性商业战略,而不是产生新的产品或服务。但其优点在于应用直接。原创的新概念和新产品的开发需要时间,而营销组合层面的水平营销则更讲究策略、更偏重短期效应,更快的生成新点子。

四、水平营销对我国汽车企业的启示

由以上的分析不难看出,水平营销理论的产生将打破传统的思维观念:一是对产品生命周期与市场生命周期的看法。传统观念认为产品与市场都有生命周期,都遵循产生、发展、成熟与衰退的路线。但水平营销不仅将这一过程看作是客观存在的,还非常欢迎这一过程,因为水平营销理论就是要在大家都认为产品与市场没有发展前途或遇到发展瓶颈时,通过水平思考发现新的商机,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二是对市场竞争的看法。水平营销理论认为,真正高明的竞争不是比自己的竞争对手强,而是使自己的竞争对手根本就无法与自己竞争,企业始终采取“错位”发展的战略,与竞争对手不在同一个层面上竞争;三是对创新的看法。企业要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进行观念上的创新,并以此为基础,推进各方面的全面创新。新晨

我国汽车市场竞争激烈,根本原因还在于产品同质化程度太高。从长远来看,纵向营销所产生的创新,其新增销售额并不高,只是在原有的市场上重新分配利润。通过运用水平营销的思想和方法,将已知信息进行重新组合,通过更不具选择性但是更富有探索性、可能性和诱导性的创新思维,可以制造营销空白,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我们希望,中国的汽车企业可以借鉴水平营销理念在营销领域走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

参考文献:

[1][美]菲利普?科特勒费尔南多?德?巴斯著:水平营销[M].陈燕茹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5.1

[2]田苗苗郑向敏:饭店营销的新理念:水平营销[J].饭店现代化,2006.5:P47

[3]潘浩:新形势下汽车营销的创新思路[J].汽车工业研究,2006.2:P48

[4]徐志强:中国轿车市场营销体系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研究[J].北京汽车,2006.2:P14

第4篇

论文关键词: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问题研究进展—基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调查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现代流通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而且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对于社会就业、国民福利及城市发展也有着重大贡献。[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通服务业虽然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还不够快”,并且流通产业集中度低,流通费用高,流通方式陈旧,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流通企业核心竞争力普遍缺失等一系列问题依然存在。流通服务业发展的滞后,带来了全局性的不良后果,如制造业资本周转和经济节奏放缓,城乡居民消费受到非收入方面严重制约等。[2]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流通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外资在中国流通领域的加速扩张企业管理论文,已经使缺乏创新能力的本土流通服务业遭遇严重威胁,而且容易引发政府调控能力弱化、上游产业失控,导致国家经济安全等问题。[3]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流通服务业的发展面临复杂而严峻的形势,如何实现我国现代流通服务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关乎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党的十七大高度重视自主创新,为我国现代流通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但是恰恰当前我国流通服务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普遍缺失,这和该领域理论研究严重滞后有密切关系,已经严重制约着流通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我国流通服务业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生存,打造并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唯一砝码。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尝试着对国内学者在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并梳理分析其理论脉络,以便更好的了解该领域研究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为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指明方向。

“自主创新”是我国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提出的新概念,路风将“自主创新”界定为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坚持技术学习主导权,并且把发展技术能力作为竞争力或经济增长动力主要源泉的行为倾向、战略原则和政策方针,但是他也指出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不自主”的创新。[4]事实上,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关于服务业创新的研究上。鉴于国内流通研究领域单纯以“自主创新”命名的研究成果非常罕见,我们在研究中将流通服务业及其所包含的四个子行业(零售业、批发业、物流业、餐饮业)创新的研究成果均视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中国期刊网是我国最大的全文现刊数据库,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连续动态更新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其收录的核心期刊对行业的研究现状很据代表性核心期刊目录。本文通过以下方式对我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文献进行检索,具体包括:(1)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上,搜索篇名中含有“创新”,同时

摘要中含有“流通”、“零售”、“物流”、“批发”、“餐饮”“饭店”、“酒店”、“商业”、“商店”的文章,期刊年限选择2000-2009年,来源类别选择核心期刊。(2)剔除其中的书评、新闻、会议等非学术论文,并且剔除文章核心研究内容不是流通服务业创新的以及部分非代表性的期刊(如《特区经济》等)上的论文。按以上标准,共得到论文样本330篇。(3)分别按照三个标准对论文样本进行分类,即按研究主题进行分类、按年份进行分类、按流通服务业中零售、物流、批发和餐饮四个子行业进行分类。根据以上三种分类,本文从三个视角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图1)。

图1 分析框架图

三、文献回顾与分析

(一) 研究主题分析

以研究主题为标准,我们可以把研究样本划分为9个研究主题,分布结果显示研究最多的是综合创新,即涉及非单一创新维度的研究,共105篇;其次是流通模式创新,共55篇;再次是组织创新(以业态创新最多)企业管理论文,共40篇。

1. 综合创新。该部分共105篇文章,涉及流通服务业战略创新、价值创新或体系创新等许多摘要用时间消灭空间。[7]

2. 组织创新。该部分共40篇文章,很多文章在充分分析我国流通组织存在问题的基础之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流通组织措施的对策。关于我国流通组织的现状,主要观点认为我国流通组织规范化、组织化程度较低;管理手段、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落后;增长模式仍属于粗放型;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低,各自盲目发展;流通组织间的竞争仍停留在低水平的过度竞争,且竞争不充分和过度竞争并存。[8]孟铁和张殿波总结了流通产业组织优化的政策选择,即坚决打破行业垄断、部门分割和地区封锁;制定适度市场壁垒政策;流通产业有效竞争政策;制定跨区域集团化的催化政策,以培育一批现代大型流通企业。[9]关于组织创新研究最多的是业态创新,如李飞认为零售业态的构成要素就是零售营销中产品、服务、价格、店址、环境和沟通6个组合要素,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零售业态创新的路线图,6个要素中24个细节维度的组合变化就是零售业态创新的具体内容。[10]此外,还有一些研究涉及了农产品流通组织的创新,如冯邦彦和段晋苑提出通过建立专业运销合作组织改革现行的生猪流通制度的建议。[11]

3. 流通模式创新。该部分共55篇文章,研究内容比较分散,包括生产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物流模式创新和渠道模式创新等,表明我国的流通模式在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于奎和文启湘分析了批发商业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批发商业发展模式创新可以通过推进供应链管理模式,积极探索电子商务批发交易,向现代物流中心过渡以及发展规模经济等途径来实现。[12]

4. 营销创新。该部分共29篇文章,主要集中在零售和批发上面,大都从企业营销手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入手,探讨了如何创新改进营销方式。很多学者强调零售企业营销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正确选择。[13]范增认为营销创新是连锁超市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能持续、稳定的发展的必然选择,营销方法的创新应包括绿色营销,情感营销和导入CIS推广形象营销等方面。[14]

5. 技术创新。该部分共24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技术创新对流通服务业的重要性,如何进行技术创新等。如张宏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改进的A—U模型,流通产业的升级可以是跳跃式的,发展具有可跨越性的,而这都是由又是由技术创新的跳跃性所决定的。发展我国流通产业应从宏观层面加强技术创新的政策地位,强化对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第一、第二产业参与流通技术创新,提高流通企业对流通技术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物质基础建设等角度进行改进。[15]

6. 制度创新。这部分有25篇文章,主要从政府企业管理论文,企业以及社会组织等角度探讨了如何健全我国流通市场的制度创新。如文启湘和赵玻指出流通产业天然就是低进入壁垒产业,要防止流通产业过度进入,今后我国必须加快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核心期刊目录。[16]

7. 观念创新。该部分共18篇文章,如宋则提出要确保流通产业的先导地位, 充分认识流通和流通创新在市场经济当中的应有地位和作用。[17]黄国雄认为流通是基础产业,并从流通观念的创新理论要点出发,对商业的本质、商业城市建设、商业信誉、商业市场、商业利润、商业文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18]

8. 服务创新。这部分共18篇文章,主要研究了我国流通业服务中的不足,并提出了适应新时期流通业服务创新的若干措施。如许彩国和柳思维指出零售企业必须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范围,完善服务设施,更新服务内容,通过服务创新才能实现顾客满意,培养顾客忠诚。[19]

9. 其他。以上的分类方法并不能涵盖所有流通创新论文,凡是不能归入以上类别的学术论文归入该类,合计共16篇学术论文。

(二) 时间序列分析

为了更好了解最近十年国内学者们在流通创新方面的研究,我们对论文样本进行了时间序列分析,对总的样本论文以及不同研究主题的论文分别按时间序列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便更好的得出学者们研究重点的变化。

图2 流通创新论文时间分布图

从图2可以看出,近十年里,国内学者在流通创新方面的研究成曲折式上升,在2003、2007年达到两个峰值。2001年末中国入世之后,外资流通企业进军中国市场的速度加快,此时的本土流通业迫切的需要创新理论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流通创新的研究持续增多,所以考虑到学术成果刊登的滞后性,在2003年流通创新达到一个相对峰值是符合实际的,但是这种研究态势并未持续。直到2004年底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以后,本土流通业面临外资的威胁和压力骤然增加到一个更高的程度,这使得通过创新提升竞争力的研究成果应需要而增多,同样考虑到学术成果刊登的滞后性,所以在2006-2007年间才达到另一个更高的峰值。但是随后流通创新的成果又出现了下滑的迹象,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在流通服务业受到冲击的背景下,自主创新的研究成果才又再度受到关注。总之,流通服务业创新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着波动,这表明学者们在该领域的研究还不够成熟企业管理论文,并未形成持续稳定的增长局面,同时也表明一直致力于该领域的学者有限,更多只是在某一段时间关注流通服务业创新的发展。

(三)流通服务业各子行业的研究文献分析

以下我们对流通服务业4个子行业即零售、物流、批发、餐饮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分析。

1. 零售业创新。零售行业的研究论文有79篇,研究的焦点集中在零售业态创新,服务创新,营销创新等。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研究中大多数都是研究城市零售创新的,论文样本中仅有5篇是专门研究农村零售创新的,主要研究了农村零售业的业态创新和营销创新等。如汪旭晖和徐健从农民消费行为偏好视角对农村零售业态创新模式进行了探究,通过探索农民消费行为得出了新型业态创新模式“农村现代综合商场”,这种业态与城市大型综合超市有显著差异,融合了农村现行传统业态——杂货店、集贸市场等的优势,并且摒弃了这些传统业态在商品品类少、假冒伪劣商品多、环境脏乱差等方面的缺陷,在零售组合要素各个方面具有典型的农村化特征。[20]张蓓从绿色营销、体验营销、定制营销、整合营销和关系营销等新型营销方式出发,对农产品超市的营销方式创新提出了若干建议。[21]

2. 物流业创新。物流行业的论文有106篇,研究内容包括物流服务模式创新,供应链创新以及技术创新等。张光明认为物流服务创新模式主要包括跟随竞争创新、顾客需求主导创新、物流技术创新、物流网络创新、增值物流服务创新等,各种创新模式具有不同的优劣势及风险,选择何种模式取决于企业环境条件及诸多因素的考虑。[22]魏际刚提出物流技术创新涉及经营管理和工具、装备、设施等领域,物流技术与装备的发展趋势是先进性,信息化,多样性与专业性,标准化与模块化,系统性与可扩展性,智能性与人性化,绿色化与节能化。[23]总体来讲,我国物流也起步较晚,无论在技术还是管理创新方面都还与发达国家有显著差异,关于这几方面的研究还很不成熟,多数的设计和建议还都停留在纸面上,这需要我们一方面加大物流现代化的研究,同时也要结合国情逐步健全我国的还很不完善的物流系统。

3. 批发业创新。研究批发业的论文有27篇,具体包括了批发商业态模式的创新及批发市场的创新。如李芬儒研究了中国农村批发商业的业态创新问题,指出由于农村批发业存在着批发网点组织化程度低,批发商业功能萎缩,批发成本过高,流通效率低下等问题,所以农村批发商业业态创新方向应该是产、供、销一体化,批零一体化企业管理论文,产销地一体化,批发与物流配送一体化,贸工农一体化等核心期刊目录。[24]谭本艳和赵晓飞提出了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创新策略,即组建批发商群,扩大农产品批发市场的规模;通过创新模式,实现批发市场间的横向整合;通过打造龙头,实现批发市场间的纵向整合。[25]

4. 餐饮业创新。检索到研究餐饮业创新的文章只有23篇,与其他几个流通子行业相比,餐饮业创新相对较少,这些论文集中在研究餐饮产品创新和技术创新等方面上。如杨铭铎对餐饮企业产品创新体系进行了设计,认为餐饮企业产品创新系统可分为菜点创新、服务创新、环境创新三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26]于干千从中国餐饮企业“集体创新动力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出发,分析了不同餐饮企业对自主创新、模仿创新及合作创新三种技术创新模式的选择。[27]

四、结论

本文在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对我国2000-2009年流通服务业创新的学术论文进行了检索,研究发现可归纳为以下方面:(1)通过研究主题内容分析,发现学者们对现代流通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已积累了不少成果,但总体来说比较分散,而且大多侧重于流通业创新的某一方面,对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科学内涵的理解不够深入,研究主要集中在流通组织创新,流通服务方式创新,流通技术创新以及流通制度创新等有限方面。迄今为止还没有学者用系统的理论统揽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的整个全局,并深入探究现代流通服务业自主创新系统的构成及运作规律,这将成为流通服务业创新研究的重点。(2)通过时间序列分析,可以看到学者们在流通服务业创新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一种上升势态,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流通服务业创新问题。但论文数量并不是一种持续上升,而是折线上升,表明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对某一方面问题的研究往往集中在某些时间段,如何全面,系统并且有层次的对流通服务业创新进行研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3)通过对4个子行业的研究,发现学者们对流通服务业各子行业的侧重点差异很大,零售和物流领域创新的研究比较多,而批发和餐饮则较少。究其原因在于零售作为商流的终端企业管理论文,是最终实现企业利润的环节,理所应当的受到更多的关注。物流在节约流通成本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也得到了人们的不断关注,其创新研究也涉及到各个方面。而作为零售商背后的批发业,则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从商业发展的趋势看,多种现代流通组织的出现如工厂实行产销一体化,零售连锁公司实行批零一体化等抢占了批发业的经营空间,使许多人质疑批发业存在的价值,批发业的创新也未得到人们的足够重视。至于餐饮业创新的论文最少,主要是因为高等院校对餐饮相关专业的设置起步较晚,从事餐饮研究的学者非常稀少,以及餐饮企业长期漠视创新所致,但是随着餐饮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餐饮业自主创新问题将会越来越被关注。此外,需要特别指出的目前零售业创新的研究集聚在城市零售领域,但是随着城市零售业在城市竞争日益激烈,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的零售商进军农村市场,而对于农村零售创新的研究将成为一个热点问题。

参考文献

[1]夏春玉.流通概论[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2]宋则.中国流通创新前沿报告[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宋则,李蕊.外资在流通业超速扩张值得警觉[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7,(3).

[4]路风.走向自主创新——寻求中国力量的源泉[M].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5]徐从才,李颋.论流通创新与贸易增长方式转变[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8,(11).

[6]赵振民.价值创新:零售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商场现代化,2005,(12).

[7]晏宗新.物流体系创新——从行政区域组织到经济区域组织[J].经济管理,2001,(11).

[8]宋羽.浅析我国流通产业组织创新[J].商业时代,2007,(8).

[9]孟铁,张殿波.论我国流通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与创新[J].经济纵横,2008,(9).

[10]李飞.零售业态创新的路线图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24).

[11]冯邦彦,段晋苑.我国农产品流通制度的组织创新研究——猪肉涨价背后的制度经济学分析[J].学术研究,2008,(8).

[12]于奎,文启湘.谈批发商业的模式创新[J].商业时代,2005,(32).

[13]叶敏,兰昌贤.我国零售企业营销创新策略思考[J].江苏商论,2007,(10).

[14]范增.连锁超市的营销创新[J].商场现代化,2006,(1).

[15]张宏.技术创新与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J].中国流通经济,2009,(9).

[16]文启湘,赵玻.论我国流通产业进入管制制度创新[J]. 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4).

[17]宋则.新世纪新主题:流通现代化——促进流通创新提高流通效能政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3,(9).

[18]黄国雄.流通观念的创新理论要点[J].商业时代,2008,(28).

[19]许彩国,柳思维.我国零售企业的服务创新浅论[J].中国流通经济,2004,(4).

[20]汪旭晖,徐健.农村零售业态创新:一个基于东北地区农民消费行为的探索性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09,(5).

[21]张蓓.论我国农产品超市的营销创新[J].经济纵横,2007,(7).

[22]张光明.物流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经济管理,2006,(18).

[23]魏际刚.物流技术的创新、选择和演进[J].中国流通经济,2006,(3).

[24]李芬儒.农村批发商业业态的创新与开拓农村市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4,(1).

[25]谭本艳,赵晓飞.创新批发市场经营模式提高农副产品流通效率[J].宏观经济管理,2009,(11).

第5篇

2005.9–2007.7 企业管理专业硕士 北京**大学 (排名:4/37)主修课程: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薪酬管理、管理经济学等。

2001.9-2005.7 市场营销专业本科 北京**大学 (排名:3/100)

主修课程:市场营销、消费者行为学、市场调研、组织行为学、管理学、财务会计、商务英语、企业物流、供应链管理等。

实践经验

2006.11–今 薪酬调研专员 公司

电话确认报名客户基本信息,审核调查问卷,运用SPSS等专业工具进行数据分析,整理并完善调查流程。全面了解薪酬结构和薪酬调查流程;提高了人际理解及沟通、问题解决、压力承担等能力;锻炼了管理和指导团队成员协同工作的能力。

2006.6-2006.10 撰写《掉渣烧饼火爆现象的4PS分析》报告

针对2005年前土家族掉渣烧饼连锁店风靡一时的现象,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手段四个方面对其火爆的原因加以分析,并预测了该种连锁店的未来前景。运用了营销学基本理论,实践了营销调研方法。

2006.3-2006.5 咨询助理 ****咨询公司

协助项目经理进行电话访问,资料整理和分析;撰写项目报告。掌握了电话访问的技巧,熟悉了咨询项目的运作流程。

2006.1–2006.3 撰写《销售队伍管理》一书的两章

查阅销售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类文献近50篇,撰写《销售人员招聘与选拔》和《销售人员的培训》两章。提高了资料分析和写作能力。

校内工作

2002-2006

研究生会体育部委员、团支部书记

增强了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

荣誉奖励

2006.11 校三好研究生

2005.6

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2004.11 社会工作奖学金

2004.7

国际企业挑战赛模拟二等奖

2002-2004 连续三年校三好学生

2002-2004 连续三年学习奖学金

2002-2004 连续三年院优秀团员

个人技能

英语水平:六级 560分

计算机水平:国家二级(C语言)

熟练使用office软件,会使用ERP软件

自我评价

真诚、内敛、专注

优秀的思维、沟通和学习能力

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团队管理潜力

联系人信息:...........

2004级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第一、我学球、打球15年,先是跟山西大学的一位原先的校队队员学球,所以打法基本上正规,但似乎比不上专业队,在业余这个级别里,我还是注重“形”的那种,反对丑陋打法。我是两面反胶弧圈打法,但是对其他打法也略熟悉。来源:中国求职简历网

第二、我曾经当过别的运动项目的教练,有教别人运动的经验,这一点熟悉我的人都知道。

第三,我的理论水平尤其高,我敢说这个大话,是因为是在1997年出版过一本关于体育的书,《竞技·中国——竞技文化与中国的国民性》,并获过省级奖励。还写过足球和其他体育评论文章数百篇,有两部体育书稿也将出版,《新华文摘》1992年9期曾经全文转载过我的体育方面的论文。到华师大以来,发表体育论文4篇,其中核心期刊3篇。

第四、至于乒乓球成绩,只参加过一些系与系之间的对抗赛,打团体,获得过冠军。去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打团体比赛,我是亚军队成员。

第五、我在体育圈子里有朋友,如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老陆,原上海队队员,后当过市队教练。北京也认识几个搞乒乓的,如北体大小球教研室副教授老唐,他们都曾经给过我很大的帮助。

第六、观摩过两次国家乒乓球青年队训练,见过他们高水平的练习。

第6篇

论文关键词: 营销 人员 激励 薪酬

论文摘要:激励一直是 人力 资源 管理 研究的主要问题,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员工满意度,增加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营销人员现行激励机制出发,分析了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针对营销这一特殊职业的激励机制进行了设计。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满意度,调整员工的行为,使员工与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作为企业人力资源重要组成部分-营销人员的激励问题,更是 企业研究 的重点。虽然营销人员的奖酬机制相对于企业其他人员较完善,但并不能否认营销人员激励机制存在问题,以及改进营销人员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一、企业营销人员现行激励手段

一是物质激励为主,缺乏精神激励。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为不同层次,低层次的需求满足后,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出现,并且只有在需求满足后,才会产生激励,对于企业的营销人员,目前处于供不应求状态,因此企业采取各种方式、手段争夺营销人才,最主要的措施就是利用高薪吸引营销人才。但对于营销人员来说,他们不但注重个人收入水平,而且同样注重职业发展及自我才能的展示,需要企业为其搭建发展的舞台。

二是短期激励为主,缺乏有效的长期激励措施。欺诈行为在经营领域并不罕见,尤其

第7篇

关键词:工商管理;研究内容;比较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内对工商管理的研究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很大进展,与国外学术界的交流也逐渐增多,及时把握国外工商管理研究的最新动态及其发展趋势,将对我国工商管理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与启发作用。

工商管理学是研究营利组织经营活动规律以及企业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学科。本文按照学科代码将工商管理学科分为十个研究领域,对90年代国内外学术界工商管理各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以发现国内、外研究的差异,更好地促进国内工商管理研究的发展。

1国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

本文在检索国外工商管理论文数量时,选择了SCI和SSCI中影响因子大于0.5的59种管理类期刊,时间范围是从1990年到2000年。通过关键词检索,发现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其他领域,故将其他九个领域按检索到的论文篇数做出趋势图。

从纵向来看,1990~2000年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经济、项目管理、企业理论的研究呈明显上升趋势;而企业文化、财务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则一直处于稳定状态,没有明显的增长。其中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在90年代一直呈稳步上升的趋势。在某些年份,市场营销研究虽有下降,但整体趋势是上升的;从图1中还可以看出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在近5年内发展很快;而运作管理的研究在突破最高点后开始逐渐持平甚至下降;不能忽视的是对项目管理的研究也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从横向看,人力资源管理的论文数量远远多于其他领域,可见近十年来人力资源管理在国外是一个热点研究领域。从其他9个领域的论文数量排序中可以看出,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理论、运作管理也是研究的热点领域。在分析各研究领域的研究内容时的1997-2000年进入SCI检索的文章,对其中有代表性的论文进行分析,得出如下关于国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的基本结论(见表1):

2国内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

对国内工商管理的研究过程中,从中国期刊网中筛选出44种学术性较强的管理类期刊,根据关键词对各二级科目的论文进行检索,将各领域检索得到的论文数量进行趋势描述

从此趋势图纵向比较,几乎每一个领域的研究在近7年中都是呈现上升的趋势,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这表明国内工商管理各领域的研究力度在加强,这也与国家经济改革的进程和力度有一定关系。横向比较,研究成果较多的是市场营销,说明我国的经济改革及国企改革的力度加强,企业不再只靠抓生产提高企业利润,而是越来越注重市场对企业自身的影响;同时,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作管理、项目管理也是研究较多的领域,相比而言在工商管理研究范围内国内近几年对会计理论、财务管理的研究论文相对较少。从代表性文章中,得出国内工商管理各领域研究热点如下:

3国内外工商管理研究内容与热点的比较及结论

3.1工商管理研究的国内外对比分析

从国内外的研究趋势比较过程中可以看出,国外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等领域的研究增长速度较快;项目管理的研究在持续增加;企业战略管理的论文数量曾在1995年左右达到最多,随后又有所减少。国内则对运作管理研究较多,企业文化、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人力资源也是理论界研究较多的领域。

从国内外文献数量的排名次序角度看,国内论文数量较多的是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企业战略管理、运作管理、项目管理,而国外的排名为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技术经济与技术管理、项目管理、企业理论。

国内外研究热点存在必然的交集,但侧重点仍有不同,国内理论研究滞后于国际的理论研究,国内的研究热点往往是国外前几年的研究热点,而国外正在形成的热点在国内往往是刚刚涉足或者还未涉足。

4结论

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从整体上落后于国际水平,这与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有一定关系,但是也要求此领域的学者们能把握工商管理的最新研究方向,以加强我国的工商管理研究,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在研究内容与形式上存在差别:国外在理论研究的同时,注重将理论运用于管理实践;而国内的研究经常停留在理解国外理论研究的层面上,对一些较新的管理问题介入较少。鉴于工商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国内此领域学者们应注重研究形式的改进,注重对管理问题深层面的研究。

研究方法上也存在差别:国外注重规范研究,有严密的逻辑推理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而国内多是思辩研究,研究仅根据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或是虽有理论基础但是缺乏严密的推理。国外使用实证研究方法较多,通过案例、实验、非实验、实地等方法对所研究问题进行充分的论证,而国内则不重视实证的研究。这与各国间的文化传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管理学科的本质特点决定了在进行管理研究时,应该多作些实证的工作来充实我们的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金碧辉.国内外管理科学的研究热点问题比较[J].管理科学文摘,2000.

[2]汪寿阳,金碧辉.SCI、SSCI与管理科学期刊[J].管理科学学报,2000,(12).

[3]WebofScience.[DB/OL].2002.

[4]中国期刊网.[DB/OL].2002.

第8篇

关键词:品牌,营销,战略

 

商海沉浮,每分每秒都充塞着搏杀;市场营销,谁能在同行中站稳脚跟,傲视群雄?智者尚赢,“赢”销大道乃品牌营销。免费论文,战略。

品牌,是企业形象的标志,也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它是一个企业的规模效益、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的综合体现。一个强势品牌的建立,凝聚着企业几代人心血、汗水和智慧,它除了可以赢得市场之外,还常常给企业融资、对外合作等方方面面嗲来出乎预料的益处。可以说,一个好的品牌,就是企业赢得竞争的一柄利剑。那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或在营销中挥洒之极佳境界呢?

首先,需要对品牌进行定位和设计。品牌定位,是指建立或重塑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与结果。品牌定位不仅是营销战略工具,也是沟通传播的策略工具。品牌定位作为企业与目标消费者的互动性活动,其成功依赖于企业对消费者心智的激活。在品牌定位过程中,企业要考虑目标市场的特征,与目标市场的需求相一致。品牌定位活动必须围绕目标市场进行,既要针对特定的目标市场的需求特征,同时又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只有这样,才能使品牌形象真正深入到目标顾客的心中。进行品牌定位需要综合考虑产品的特点、资源条件、竞争者定位、成本效益比等因素。品牌定位常见类型有:比附定位、功能定位、价格定位、创新定位、外观定位。品牌定位要特别注意定位结果偏离现象,常见的品牌定位结果偏离现象表现在:定位无谓、定位过窄、定位过宽、定位混乱、定位错位。

如果说一个好的品牌定位,是企业品牌营销成功的关键环节,那么,品牌设计则是实现这个关键环节的关键。对企业而言,一个好的定位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设计来实现,定位只能算是空想;相反,如果只注重华丽的设计而没有一个好的定位作为依托,则设计往往会缺乏明确的主题。免费论文,战略。可见,好的定位只有以好的设计来实现,或者好的设计中凝结着好的定位,才能在品牌营销过程中取得成功。

其次,进行品牌宣传和推广。设计出来的品牌要真正地实现品牌定位从而使品牌增值,仅依靠品牌设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与其他环节进行有机的配合,品牌宣传作为品牌设计后的一个环节,是实现品牌营销目标的重要手段。免费论文,战略。品牌宣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宣传的数量,而且取决于宣传方式的选择及其设计。品牌推广是品牌营销过程中必要的武器和有效手段,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它既是建立消费者品牌认知度、忠诚度的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挺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的有效途径。在品牌营销过程中,品牌推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没有推广,就没有市场。

品牌宣传与推广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广告。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与信任,一般经历从接触广告到感知产品,从试用产品到了解产品,再从认可产品到验证广告这样一个循环演变的过程,这种由此及彼恶商品、由深入浅的认识过程最终将凝结固化为一个商品品牌。广告能否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并引导消费者,关键是广告要真实、可信。广告的生命在于真实,虚伪、欺骗性的广告,必然会降低品牌形象,丧失企业的信誉。由于不同的品牌或产品有不同的特性,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有不同的喜好、厌恶和风俗习惯,如果品牌广告的设计不能针对不同品牌或产品的特性和不同目标受众的喜好,而是一味地按自己的意愿来设计广告,那么,广告就会因不被人接受与认可而不能实现传播品牌、塑造形象的目的。所以,广告要根据不停的产品、不同的广告对象来决定其内容,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形式。此外,广告还要注重简明性,广告的受众对象是广大消费者,消费者的时间是非常宝贵的,他们在较短的实践内接受的信息十分有限。广告不应给消费者带来太大的视觉与听觉上的辨识压力。简短、清晰明了地表明品牌个性是品牌广告设计的客观要求。

再次,品牌需要不断更新与延伸。为使品牌能持久增值,在品牌营销实践中必须适时地做好品牌更新工作。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品牌要想不断发展,就必须跟上潮流的发展,就必须严防品牌老化,进行品牌更新。在进行品牌更新时,要综合考虑两方面影响因素:一方面,要考虑品牌更新的成本;另一方面,要考虑市场对品牌形象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而品牌延伸是品牌发展的要求,是品牌营销的策略和工具,是品牌防御性和进攻性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推出新产品赢得市场的重要战略。免费论文,战略。当然,新产品的加入不可避免地会对原有的品牌意义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因此,在品牌延伸时,还需要严防品牌延伸陷阱。

品牌更新策略是品牌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品牌能否长久、能否发展壮大的首要步骤。因此制定品牌更新策略至关重要,它主要有以下几种策略:

1、进行形象更新

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品牌要想不断发展,就必须跟上潮流,跟上社会的发展。品牌要

跟得上社会的发展,就必须严防品牌老化,进行品牌更新。品牌形象更新是品牌更新策略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是指品牌不断创造新形象,适应消费者心理变化,从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新印象的过程。

2、实施定位修正

随着企业和竞争的发展,品牌定位也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修正。时代在变,消费者的意识和观念、社会文化、经济水平等也在变,这就要求品牌的内涵和形式要跟着不断变化。品牌定位的修正就是从商业、经济和社会文化的角度对这种变化的再认识和重新把握。

3、更新产品包装

产品包装更新换代有时是一种“新瓶装旧酒”,内涵未变,只是包装和形式上的变化。产生这种变化多数是由形势、政策、营销、竞争等原因造成的。

4、进行产品更新

企业的品牌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保持技术的不断创新,不断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免费论文,战略。产品只有不断的更新换代,才能“为有源头活水来”,品牌才不至于变成“死水”。

5、运用延伸更新

品牌延伸是品牌发展战略的核心。品牌能否快速有效发展,关键在于品牌是否能延伸成功。产品都有生命周期,因此品牌不能把自己的生命维系在一个产品上。品牌的形象老化,是品牌维护中永恒的话题。品牌可以通过延伸来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更新品牌、扩张品牌的经营范围、经验产品的档次,以提高品牌的实力、规模、资产和价值。在延伸中得以更新其形象、地位、定位和个性,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竞争对手的进攻,提高了竞争者进攻的难度和“门槛”。

实施品牌更新是维护品牌发展,永葆品牌青春的有效方法和措施,企业应当高度重视。

最后,要树立品牌危机与保护意识。品牌营销活动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实现的。品牌营销的成败决定了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当然也受制于企业外部环境的突发性剧变。品牌危机就是由于企业外部环境的突变和品牌营销管理的失常,而对品牌整体形象构成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会在很短时间内波及开来,使企业陷入窘困的状态。有品牌危机,就必然会有品牌保护。免费论文,战略。对品牌施以保护是品牌营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品牌健康成长的保护神。

品牌营销的效果依赖于企业对市场环境的适应程度,适应程度愈高,企业获得利益的可能性也愈大;相反,企业品牌营销活动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环境,那就容易导致品牌危机。品牌危机有各种各样的直接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漠视市场环境变化、产品及服务缺乏一致性、品牌营销环节脱落、内部管理失控、社会不可抗力、自然不可抗力。

在品牌营销中,企业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持品牌充满青春活力,能够健康茁壮成长。不同的品牌,由于面临的内外环境的差异,所采取的维护活动也各不相同。主要措施包括:满足消费者需求、维护高质量品牌形象、进行品牌再定位、保持品牌独立性、严防品牌形象老化、完善品牌形象体系。

企业还应加强品牌自我保护。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是实施品牌保护行之有效的手段,但在实践中,受执法力度的局限,品牌法律保护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保护手段。因此,为提高品牌保护效果,还应注意在企业品牌营销过程中的自我保护。

建立品牌危机预警系统,从制度上进行品牌危机的防范和保护。建立品牌危机预警系统是一个长期的管理过程,不但表现为企业内部危机监测、跟踪和预警系统的建设与运作,更重要的是,要将危机的防范意识渗透到企业的各个角落,进而进行危机防范意识成为决定员工行为要素,也成为企业构建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制定战略目标和日常经营决策的影响因素。具体表现为:树立危机意识、健全预警系统、进行自检自诊。

每一项商业均离不开“价值创造”,价值创造对成功是如此至关重要,品牌就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企业在现代品牌营销做得好,无疑是给企业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加上了重要砝码。

【参考文献】

《如何进行品牌营销》胡晓阳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ISBN7-301-06787-9/F0736

《十大品牌广告经典经典平息》张家平主编学林出版社

《市场营销学相关概念辨析》刘志林教授(新疆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乌鲁木齐830012)中图分类号:F713.5文献标识码:A

《刍议市场营销中的持续创新问题》颛孙丰勤(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无锡214121)

第9篇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三遥”技术,GIS

 

引言

电力系统包括发电、送电、变电、配电以及相应的通信、安全自动、继电保护、调度自动化、配电自动化等设施。电力系统的根本任务,是在国家发展计划的统筹规划下,合理开发利用动力资源,用最少的支出(含投资和运行成本)为国民经济各部门与人民生活提供充足、可靠和质量合格的电能。

一、配网自动化系统功能要求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经验告诉我们,系统建设的成败不在于采用的技术的先进程度,而是在于配电自动化的实用性问题。配电网属于电力输送的末端,配电线路的重要性不能和输电线路相比,但是设备数量众多。实用的新型配电监控自动化系统在技术要求上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l、功能实用化。论文大全。鉴于目前配电高级应用功能并不实用,供电部门一般在相关应用上采取审慎的态度,在建设初期中一般只进行最基本的网络拓扑功能的建设,就是到工程结束,也仅仅实现网络拓扑、潮流计算、负荷预测、安全经济运行分析及可视化展现等功能,将建设重点放在了尽量实现最大范围的配电设备监控,减轻运维工作量和系统的复杂程度。论文大全。

2、故障处理不苛求。现有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没有过多的考虑线路故障的自动恢复功能。由于目前的配电模型很难搭建完整,线路现状有时也不允许供电网络的自动重构,而且在一些情况下网络的自动重构可能还会引起更大的故障,但在新建设的线路上则提出必须按照可以进行自动重构的功能要求来规划建设。论文参考。

二、系统总体设计

2.1总体原则与目标

新型实用化配电自动化系统应综合当地配网结构、设备状况、社会用电需求和可靠性指标要求等多方面因素,坚持以“经济实用、技术先进、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合理利用、适当改造、统筹兼顾、协调发展”为指导原则。

配电自动化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一个完善的、先进的、可持续发展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能够实现配网线路故障的快速定位、隔离和恢复供电,缩短配电线路故障停电时间,为配网运行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配网运行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提升用户满意度和客户服务水平,切实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

2.2系统软件配置

2.2.1配网运行监视

实现配电网络的实时运行监视。把10kV馈线沿线设备(主要指开关设备)的开关位置信号、故障指示器信号等遥信量信息,以及电压、电流、功率、电能、供电质量等遥测量信息汇总到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或有人机交互界面的配电子站),对配电网运行状况进行监视。如发生故障,能够根据遥信、遥测信息综合分析,诊断出故障区段范围,指导工作人员尽快到达故障地点,实施必要故障处理措施。

2.2.2馈线自动化

馈线自动化是指利用自动化装置及系统,监视馈线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线路故障,迅速诊断出故障区域并将故障区间隔离,及时恢复对非故障区域的供电。实现馈线自动化的前提条件是监控对象必须具备“遥信、遥测、遥控”的三遥技术条件,能够实施远方遥控动作。论文大全。论文参考。

2.2.3配网分析软件

实现基本的网络拓扑、潮流计算等功能,并将这些功能融合进基本的配电网的操作,如负荷转供、线路闭环监视等,并实现基本的调度作业管理及供电质量统计分析等,以加强调度操作的智能化,方便调度人员的操作,强化安全运行、经济运行。

2.2.4实时信息

主要实现配网实时信息的有效,方便管理、维护人员及时注意相关设备状况,查询、浏览各类历史及统计数据等。

三、配网运行管理系统

3.1配网运行管理与信息整合

按照IEC61970/IEC61968中规定的CIM/CIS的标准要求,以设备统一编码为基础,对供电局的相关系统,如营销系统、配网自动化、负控系统、配变监测系统、计量遥测系统、GIS系统、配网生产MIS系统、95598客服等系统数据进行集成。配电SCADA、计量、负控等系统的实时、历史数据可以根据设备所属关系在集成应用系统地理图上统一显示。论文参考。

3.2配网运行集成分析

1、多类客户停电分析

在配网运行管理系统上实现了对于用户停电的全部管理,包括预安排停电、SCADA设备故障信息、用户保障信息、错锋线路信息,通过GIS系统配变与营销系统的关联,查询用户信息,在统一的平台上实现用户停电的分析、统计,停电用户短信通知以及停电影响用户的分析。

2、停电管理

停电管理应该具有停电显示、停电模拟、停电分析、复电情况分析、辅助停电方案、统计分析预测故障等功能模块。

3、倒闸方案与调度操作票

系统具有自动和手动生成倒闸操作票的功能。调度员判断故障地点后,通过系统自动生成故障隔离/倒闸建议。调度员也可手动生成倒闸操作票,通过设定倒闸前及倒闸后的状态,根据安全规则推导出倒闸步骤。对于己生成的倒闸步骤,可以根据安全规则及设备的过负荷状态分步校验,由倒闸方案生成调度操作票。

4、供电可靠性分析

提高用户供电可靠性必须采取大量有针对性的技术、管理、电网建设等措施,可靠性相关的信息种类多、来源广、时效性强,及时、准确地获取、统计供电可靠性数据难度很大。通过集成系统可以实时获取电网运行监控系统如配网Scada、负控等的电网停电信息,依托配网GIS及配网生产MIS系统中的电网基础数据,及时、准确、可靠、一致的分析、统计电网可靠性指标数据。

3.3统计分析及辅助决策

整个配网运行管理系统中各类业务产生的信息大量而且复杂,如何在这些信息中找到业务和工作的改进方向是辅助决策应用要解决的问题。

通过综合查询,预制多个查询条件和过滤器使用户能够方便的找到各个业务集成后的信息。

通过主题信息分类,定期执行预先定义的统计分析并存储结果报表,可以有效提高统计分析的效率。

开发活动的统计报表,进行提供向下挖掘钻取的方法,使统计报表能够层层钻取深入分析原因所在。

结论

为供电企业的一个重要的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覆盖了供电企业生产的各个方面。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对于实现配电运行的透明化,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配电网的运行管理水平,以及对于配电网的规划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新型实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必将对供电企业提高社会服务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效益,发挥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东,丁振华,滕乐天.配电自动化实用化关键技术及其进展.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7)

[2] 刘东.配电自动化系统试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 姚建国、周大平、沈兵兵等电力系统自动化2006.4:30(8)

[4] 李澎森等.配电技术概况及发展趋势.高电压技术。2008.01:34

[5] 海涛,陈勇.配网自动化的认识与实践.电力设备,2004.5(10):64-68

第10篇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医药在世界的反响越来越大,运用中医药治疗疾病已遍及五大洲,中医药正在为世界人民健康服务,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各国人民的认可。素有“国粹”之誉的中药产业有望成为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强势产业和朝阳产业,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支持下高度增长。

吉林省作为中药的生产大省,应适应大的世界经济环境,在中药的国际竞争力方面不断加强。正确的评价吉林省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通过正确的认识,发展优势,不断改善其中的问题,是使得我省中药产业得到更好发展的关键。

二、吉林省中药产业现状

2007年2月,科技部正式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吉林)基地”授牌,确立了吉林省作为国家北药基地的产业地位。吉林省具有雄厚的医药科技和人才优势,中药产业基础良好,是吉林省发展速度最快的支柱产业之一。

吉林省共有大中型中药企业20户,吉林修正药业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已经成为上市公司,是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的主力军。“长春高新区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园”、“通化医药城”和“延边敖东医药城”即“一园两城”建设已初具规模。吉林省是国家重点建设的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产业基地。

吉林省科技厅厅长卢连大在东北亚博览会现代中药及生物制药项目对接会上表示,预计到2012年,现代中药产业与生物制药产业实现有机地结合,医药工业产值有望达到1000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9%-12%,成为吉林省新兴支柱产业。

三、吉林省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1.吉林省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定性分析

总体来看,吉林省中药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情况可以概括如下:首先,有着多方面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的中药资源;雄厚的研发实力和人才储备;较强的生产能力和产业基础。其次,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诸多的劣势也在整个吉林省的中药产业中显现无疑。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差;产品质量及科技含量低;产品剂型不适应国际市场需要;企业名牌不足;企业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基础研究投入不够;企业尚未建立完善的国际市场营销信息系统。

以上可见,吉林省中药产业具有明显国际竞争优势,当然也有不可避免的劣势,总体来说优势大于劣势,机遇与挑战并存,只要准确把握影响吉林省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就能使其在全国及世界的竞争中保持长期优势。

2. 2006年各地区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

学者马松林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做出分析,认为以下因素对于中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影响非常重要:

(1)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和科技投入水平对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可称为经济、科技水平因子。

(2)中药产业的自然资源状况,称为自然资源因子。一个地区自然资源的状况对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中药的应用情况,中药产业的产出水平,可称为中药产业国内发展水平因子。

通过2006年的相关数据得出排名,以下2006年我国各地区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排名吉林省相应位置:

①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水平排名:前十名包括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北、河南、四川等。从全国看,吉林省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排名第11位,相对靠前。

②经济、科技水平因子排名反映了各地经济、科技水平对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对于整体水平影响最大。本值吉林省排在第13名,说明经济、科技水平对吉林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作用相比其他两因素较弱。

③中药产业自然资源因子值吉林省排名第9,说明吉林省中药资源比较丰富,中药产业发展潜力很大。

④中药产业国内发展水平因子值吉林省排名第10位,说明吉林省中药产业国内发展水平较高。

通过以上排名可以看出,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对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显著,中药自然资源状况是影响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条件。2006年吉林省在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排名中处于中上游水平。特别在中药自然资源方面优势突出,但科技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仍需进一步提高。

四、对于发展吉林省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基于上述分析,对吉林省中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提出以下三条主要建议。

第一,提高吉林省的中药科技发展水平。增加对中药产业的研发投入,大力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实现中药企业从科研到生产再到营销的全面现代化和标准化,尤其是营销方面的现代化,运用现代营销理念,加强中药文化的传播,重视中药的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选择,实现中药销售渠道的多样化,实现中药营销的绿色化,实现中药营销网络信息化都可以帮助吉林省中药企业显著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第二,大力扶持吉林省中药企业发展,鼓励中药企业兼并重组,尤其是中小企业的集群化发展,实现规模化经营。今后,要为企业形成规模效应创造条件。

第三,保持吉林省中药自然资源优势,将中药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吉林省是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大省,目前中药材的产量、人工栽培种植面积均居全国前列,形成规模种植面积万亩以上的的重点县(市)有多个。今后,要将中医中药紧密结合起来;要积极保护中药材种植面积,遏制中药材种植面积减少的趋势。

参考文献:

[1] 河南中药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及政策建议,马松林,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2期,P41-43

[2]吉林省长白山地区中药业发展模式研究, 魏冬明,吉林大学2005年硕士学位论文

第11篇

论文关键词:经营方式,连锁经营,连锁业

 

一、中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问题

零售业最重要发展是连锁化,连锁化是当今世界的零售业和中国零售业已经实现的普遍的经营方式与组织方式。世界各国的连锁商店,按其所有权与经营权可分为三种类型:正规连锁、特许连锁、自由连锁。80 年代中期连锁经营开始嫁接入我国的商业,而连锁商业的发展是90年代以后,从区域范围看,连锁经营已沿海辐射到内地,从大城市扩展到中等城市;从业态来看,连锁经营已遍及超级市场、便利店、仓储商店、百货店、专业店以及大众快餐等多种业态。中国的连锁业从无到有,发展规模迅速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据中投顾问的数据显示:2008年,连锁行业销售额与店铺数继续保持20%以上的增幅。其中,连锁超市、百货、便利店、家电、药店等各业态销售增幅均有增长,而通过新开店铺等外延方式拉动各业态平均10%的增幅。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销售规模达到11999亿元,“连锁百强”门店总数达到120775个。但是也存在着以下的不足:

(一)、部门、地区分割导致连锁商业发展无序,企业布点难以合理。连锁商业受体制的制约难以跨区域经营。中国现行的“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地区所有的管理体制和部门所有的企业体制,对发展商业连锁经营起着制肋作用。我国的各级政府、各级部门从本地区、本部门的角度出发连锁业,对连锁经营高度重视,但缺乏统一计划、统一经营,造成了连锁企业间的无序竞争,影响了连锁经营的规模效益。

(二)、连锁经营类型单一,连锁资金不足、门店少,难以形成规模经营。我国的连锁业绝大多数是在原有的中小企业的基础上改造而成的,规模小,底子薄,资金不足。决定了其无法分担连锁组织系统的各种管理费用,使许多连锁公司处于亏损与勉强维持的状态,难于支持大局。且我国目前发展的连锁企业,多数采用正规连锁方式,成员门店都是总部投资和租用。在我国还没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情况下,连锁企业本身的产权制度不十分明确,门店的产权关系更不明晰。由于门店的效益与职工切身利益联系不够,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不高,直接影响了整个连锁效益。

(三)、连锁配送规范化程度低论文格式范文。我国由于缺乏连锁配送效益化的权威理论的指导和实践中的不讲实质,只图虚名的连锁形式。造成了连锁企业内部管理不规范,特别是商品配送系统不完善。许多连锁企业做不到统一进货,没有独立的配送中心和服务方式。基本上有些连锁企业总部与分店之间没有建立任何的经济业务联系,其结果当然无法取得连锁经营所特有的批量大、价格低的优势,更谈不上实现集约化、规范化经营了。

(四)、连锁企业管理滞后,经营管理水平低,管理人才不足,服务水平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中国近年来连锁商业发展迅速,已经运行了几十年的管理体制、管理制度、管理方法都需要重新构造。而连锁形式的不规范,管理水平的不适应及管理人才的不足已成为连锁商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主要表现在连锁企业领导的经营观念陈旧,没有认真研究连锁商业的经营管理规律与特点,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理念,管理水平低;尤其国内许多连锁企业不重视培训,人员素质与服务水平较低,各分店服务项目与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突出。

二.我国连锁业的对策

(一)、针对我国的发展的依据,产权与企业目标方面的不足。

1.政府方面的对策:

(1)、打破地方保护主义的框架,促进连锁业的集团化的发展:首先连锁业,.政府在贷款、税收网点建设等的方面给予扶持。如在贷款上,在资金方面与银行协商给予基准利率专项贷款或部分赔息贷款;在税收方面在一定的时间内减免或返还税收以增加连锁企业起步的能力与还债的能力;在网点建设上,简化各种审批的手续,提高连锁店的“规模经济”的扩展效益。其次,在宏观决策上要制定区域性连锁企业的标准,完善地区性的连锁制度。最后,加强立法,破除体制障碍,培育中介机构,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等,真正建立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连锁经营组织。

(2)、明确连锁店的法律地位。政府对连锁店的产权与法人地位进行明确,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总店与分店的产权、责任、利益等一定要清晰明确,才能增强企业承担风险意识,极大调动总店、门店、员工的积极性。

(3)、政府组织相关的专家对国内外的连锁经营进行科学的分析与预测,对国内的连锁业的经营范围与效益进行科学的指导。力求提高整个社会的连锁能力。

2.企业本身的对策:

(1)、针对中小型企业的数量多,规模小的问题。可以建立行业间的紧密型、半紧密型或松散型的联合经济组织,发挥合作与合同关系的作用,增强中小型企业的连锁实力;也可以进行业内的兼并,互相参股集中资金发挥连锁优势。

(2)、针对我国大型的“规模经济”效益差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的连锁业的类型是正规经营,该种经营受资金的钳制,难以达到规模的突破。应积极地向特许经营方式转变,减少主导企业的压力,发挥加盟店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发挥连锁的“规模经济”效益。尤其是自由连锁经营方向的转变。争取跳过一级、二级的批发商,直接与厂商或制造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科学地进行配送模式的选择,提高社会的配送效益,实现规模经济的经营。

目前配送模型的类别分为企业自建配送中心,企业与物流公司联合建立配送中心和配送业务外包第三方公司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各有特色,企业要审时度势,综合本企业的实际的财力,慎重地选择。必须本着企业与配送中心实现“双赢”的局面,充分的结合自己本店的经营的现状与自身的条件连锁业,去科学地选择自己的配送模式。

(三)、认清消费观念的变化,引进新的营销观念,施行差别化与个性化的服务策略,培养行业专家与专业员工,促进连锁业的现代化的“规模经济”的实现。

1.树立新的营销观念。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打开国门后,我国人民受世界的影响很大,老百姓的生活与消费观念产生重大的影响。消费者现在开始注重产品因素在内的整体“服务质量”及商品的时间甚至是生命价值。消费者能利用各种发达的电子信息等的形式去了解商家,产品甚至是服务。“货比三家”理性的购物意识,加上社会的生产力的提高,商品供过于求,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传统的营销的观念已不适应这种商业的发展,世界营销界提出了一种顾客价值的营销模式论文格式范文。因此,国内的商家针对这种变化应做出的对策是:(1)尽快地转变自己的营销观念,丢掉传统的交易的营销观念,引进顾客价值营销观念,努力在价格,质量,售前、售中、售后以及附加服务方面增加顾客的忠诚程度。(2)建立顾客有关资料数据库,注重服务营销与关系营销的结合,真正地做到重视顾客的长期价值的实现,这才能永久地拥有市场。

2.服务理念的培植。

据国内的权威的机构的调查,消费者认为购买消费品的第一因素是质量能否保证,售后服务是否及时;第二因素是外观是否吸引;第三因素才是价格。连锁商家在企业的基本硬件的齐全的情况下,在原有的人员的基础上,发挥其服务的优势,不仅成本不增加,反而能事半功倍。因此,企业针对服务的对策是:(1)树立新的服务理念,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培养忠诚顾客。什么样产品服务才能让顾客感到满意?购物前,顾客自己对产品或服务都有一个期望值,若产品或服务低于这个期望值的话,顾客则不满意连锁业,等于则仅觉物有所值,高于能使顾客满意且回头率极高。商家就必须在售前中后了解顾客需要什么,增加实现实际价值与顾客的期望值的差额,使顾客满意,忠诚顾客就培养出来了。(2)实行个性化与差异化的服务策略,如沃尔玛的微笑服务,超级服务,“10英尺态度”,“太阳下山”规则等。国内的商家要根据自己的经营的特色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服务策略。(3)彻底改变“无商不奸”的形象,注入“人情味”的服务理念。能做到“顾客没有想到的,我们替他想到;顾客想到的,我们替他做到。”的服务宗旨。(4)树立绿色营销理念,提高企业的绿色经营的形象。

3.培养高层的管理人员的现代企业家的管理理念,培养基层人员的专业服务。(1)引进新得营销观念,聘请营销与管理专家当企业的顾问,提高企业的高层的营销与管理素质。(2)企业的高层领导要懂得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在企业内部建立并形成一种能调动人员积极性、创造性管理门户完全开放的经营管理的机制。(3)建立科学的用人机制,公正的考核机制,严格的约束机制与有效的激励机制。(4)采用上岗培训与岗位实践相结合,企业培训与社会培训相结合,转移技能学习与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方法,提高员的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1]赵世勇、我国连锁商业的发展方向及对策研究[J]、商业企业管理,2000(2):16

[2]查志强、我国连锁经营的现状与对策[J]、商业企业管理、2000(5):44

[3]程礼芬、关于中国连锁经营发展的对策研究[J]、经济师、2005(1):266

[4]杨春丽、鲁天鑫中国连锁经营发展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6(5):1-2

[5]魏华飞、张晓林连锁经营中的供应链蕾理模式研究[J]、管理、2007(7):104

第12篇

【关键词】供电企业,电费管理,电费核算,措施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电费管理是供电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电企业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电费的管理与计算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电费管理工作中,电费核算为关键部分,包括两方面:业务审核和制票工作。电费核算的工作质量由以下内容决定:电费是否按照规定及时准确地收回、账务是否清楚以及统计报表数字是否准确。电费核算管理,需要多部门之间的互相配合,但以往的管理模式却严重束缚了这一管理过程标准化的有效实施,严重影响了供电企业供电统计的真实性,无法有效实现电费的标准化管理。为了不断深化、改善电费管理模式及管理手段,需要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操作系统,使其实现科学化和规范化工作。

二、电费管理的电费核算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供电企业的日常管理中,现实问题比较多。我国电力企业的管理常常因为受传统运营模式的影响,财会部门与营销部门很难实现协调统一,导致电费核算管理工作无法有效落实。

财务和营销管理难以协调统一

营销部门与财务部门的管理数据,往往难以达成一致明显加大应收电费和实际使用电费之间的差额,这个现象的成因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应收电费管理没有采取协调统一标准。供电企业实际运作中,财务部门为了及时完成上级管理部门下达的指标,往往会虚报相关应收款项及费用,但是营销部门仍以实际使用电费为计量标准。

二是,没有一致的电费管理中的坏帐处理模式。财务部门的管理中,将坏账核销在应收帐款当中但营销部门却并没有记录这笔实际发生的债务,仍然将坏账记录在电费帐目之中。

三是,记录电费的具体时间没有按相同标准记录。财务部门,以每月的月底作为电费核算的基本时间点,但营销部门将转入下月进行具体的收费核算。

应收电费账龄未能有效界定

供电企业管理中,计费软件的功能被限制,营销部门查询业务查询时只能了解到用户是否亏欠电费,对于这笔亏欠费用的数额和发生时间却无法具体了解,最终导致具体运营中很难准确掌握相关信息,尤其是涉及电费的数额及时间。最终造成无法真实反映欠费时间超过三年以上的管理流程,严重影响供电企业的应收电费统计。

电费的坏账管理存在漏洞

营销部门的统计数据无法真实反映坏账的处理状况,导致在整体上无法及时有效地体现已被核销的应收费用,而财务部门如果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将坏账及时处理到位,将导致供电企业在电费收缴过程无法完整与准确地进行管理。

三、电费管理的电费核算的相关对策

供电企业的电费管理和电费核算过程中,诸多的现实问题困扰着企业和用电客户。企业必须有重点、有步骤地深入落实,才能及时解决问题,提供优质的供电服务,最终有效提升整个行业的管理水平。

对电费账本管理进行规范化运作

电费账本的管理工作中,应当遵循供电企业的规章制度和既定的管理办法,结合不同供电企业的管理实际情况,深入推进工作,保证企业帐目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具体可采取以下方式:一是,有效制定抄表管理制度和办法;二是,建立专门的账本管理部门。专门的管理部门,可以有效区分账本的日常保管工作和核算工作,规避在具体核算工作当中任意改动账本的不合理情况,最终实现电价的原始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为日后的电费核算工作创造良好基础,能够在正确基础数据的统计之上深入展开电费核算工作,从而有效避免电费核算当中的巨大误差,最终实现该流程工作效率与准确性的提高。

规范电量调整以及电费补退

此工作有着重要意义。供电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内容:

一是,应当认真落实企业关于用电数据检查管理的相关规范和规定,尤其是对于那些涉及电费补退金额较大的款项,必须经过公司管理层的确认,然后才能够进行最终处理。

二是,电量调整的数据录入工作中,企业可以利用相关软件技术的支持进行有效的工作。传统模式下,工作人员手动输入的管理模式已经落伍,软件的运用可以有效降低传统模式之下由于无法及时记录电费调整原因而造成的管理不便,完全实现对于电量调整和电费支持的详细记录,从而确保电量档案管理的全面覆盖,有助于工作人员计费与缴费的工作有章可循地进行。

加强沟通与理解

企业管理推进中,行之有效的沟通体系,往往决定了企业管理工作的成败。供电企业必须树立起遵循市场机制的管理理念,并通过形成团队意识与集体文化,有效地影响企业中的全体成员。一方面促进员工个人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大局意识,协调一致整个部门的奋斗目标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另一方面有效实现部门与员工自身利益的一致同步。这就需要企业管理层深入开展企业内部的沟通与交流,针对团队的凝聚力与向心力,采取有效措施,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氛围,最终实现整个团队工作效率的有效提升。

四、电费管理中电费核算的全新举措

电费管理应当秉承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创新发展,在注重为用电客户提供高效优质服务,着力实现两大观念转变,努力促进管理模式不断优化,有效实现电费管理全面提升。

转变双方观念

在转变用电客户理念方面,需要供电方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实际的电费收缴中,由于用电企业自身经营绩效较差,存在支付困难,导致欠费现象的发生都。供电企业可采取以下措施,比如电费回收、缩短收费间隔时间以及签订相关协议等,来有效进行电费管理工作。对于某些经营绩效较差的用电企业,可提前收取电费,以规避用电方欠费的经营风险。

在转变供电企业员工的个人理念方面,供电企业需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提高员工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提升员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可使用公开透明的绩效考核管理模式,有助于用电企业的管理步入正轨,最终实现其内部管理规范性的有效提升。

优化三大管理

一是,完善用电管理流程。规范电费回收管理,加强管理过程中不确定性因素的有效控制。供电企业应当建立重点客户的跟踪制度,有效落实电费收缴工作中的规章制度。再就是深入开展员工绩效考核。

二是,提升供电服务水平,通过人性化的管理模式提供行高效优质的供电服务。

三是,切实加强风险防范管理体系,针对经营绩效较差的企业建立健全跟踪机制,根据不同用电企业状况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举措,切实保证电费的收缴和清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结语

在进行电费核算的管理工作时,应该立足当下,放眼长远,采取相应措施加强不同管理部门的有效配合,同时,针对从业人员,应全面提升其自身素质和敬业精神。另外,供电企业应当对供电管理流程进行完善,全面提升技术与软件应用水平,更加准确有效地进行电费核算,应当端正自身服务态度,以负责任的态度,树立正确服务理念,向用电客户提供人性化的高效便捷的供电服务,为整个社会创造良好的供电环境,同时全面提升自身企业的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刘莎 电费核算方式的优化 [期刊论文] 《大众用电》 -2011年第11期

[2]霍玉荣 电费核算管理思考 [期刊论文] 《现代经济信》 -2010年第23期

[3]傅强 供电企业的电费管理和核算的现存问题及相关对策 [期刊论文] 《现代装饰理论》 -2011年第8期

[3]张婷 探讨电费核算管理的几个问题及采取的措施 [期刊论文] 《新财经(理论版)》 20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