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培训心得或体会

培训心得或体会

时间:2022-06-03 06:40:1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培训心得或体会,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培训心得或体会

第1篇

一晃一年的时间又过去了,飞逝的时间让我更加觉的人生的宝贵。一年里,自己觉得既有可喜的成就,也存在不足之处。为了更好开展下一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将自己一年度做一个工作鉴定。

教育教学工作方面。工作上半年,自己是毕业生班班主任,无论在班级管理上还是在教育教学上,自己都没有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向老教师请教,借鉴邻班的管理经验,学习老教师的谈话技巧和处理问题艺术方法,另外多向有关领导求教,多与我班的任课教师交流,特别是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使得我们班始终保持稳定并最终取得优异成绩。

在紧张的高三总复习阶段和高三学生冲刺阶段,作为党员自己积极参加保先教育活动,做到准时听课,认真做笔记,深入思考,精心写心得体会;作为班主任,自己带领全班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同时为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效果,自己不断的从时新的教育教学理论中汲取营养;作为任课教师,自己积极参加教学处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同时为了准确地把握高考的走向,多次外出参加培训,改变自己的复习模式,找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在做好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同时,时刻注意学生的思想状况和情绪波动。我认为高三学生的思想和情绪状态好坏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好坏。这两方面我是常抓不懈,经常利用班会、休息时间、课间或体育课,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谈话,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学习的状态和愉悦的心情。做好此项工作同时,做到宽严结合,赏罚有度,但鼓励多于批评,关爱多于指责,最终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达成共识:为高考共同努力。

思想方面,作为青年党员教师,积极参加党的保先教育,无论是日常工作、学习、生活,还是在其他任何场合都以党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都以八荣八耻规范自己的言行,时刻提醒自己党员意味着什么,那就是奉献、学习、提高。同时把自己的理论所学、所得贯穿到教育教学当中去,融入到处理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当中去,为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和谐的同事关系、和谐的上下级关系而努力工作。

总的来说这一年还是小有所成,但是很多方面仍待改进。往后的教学工作,我将会更好的配合学校各个处室顺利地举办各种活动,彻底的改变自己的失误、更严的要求自己、更好的发展自己、更快的提高自己,为了更和谐的处理师生同事关系。

第2篇

 

教师培训心得

 

一、机会难得,学习气氛浓厚。

 

参加这次培训的同志们都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光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主角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理解培训,态度端正、学习专注,从教育局领导到学校校长都能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认真的聆听和记录,及时完成作业,如饥似渴地理解着新鲜的理念。大家都觉得机会是如此的难得,学习气氛十分浓厚,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二、异彩纷呈,讲座全面系统。

 

专家、教授的讲座就象是一顿丰盛的大餐,精美地呈此刻我们的面前,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各位专家、教授毫无保留的把自我在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拿出来与大家分享,深入浅出,可谓是异彩纷呈。刘华蓉教授报告:教育管理中的危机和舆论应对和李雯教授的“学校安全工作理论、政策与实践”,对指导实际工作有较大帮忙,使我们不仅仅了解了全国学校安全的现状,也对如何做好学校的安全管理有了新的思路。更重要的是懂得如何处理校园突发事件和应对各种媒体,理解什么叫“媒治”。做好学校安全工作,需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不能心存侥幸。余祖光副所长的讲座,使我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影响因素及改革走向有了新的认识,理解了什么叫“工业文化缺失”。聆听了孙霄兵副部长对《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解读,明白了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明白了做为一个人才,不只要懂外语,更要懂国际规则、懂中国国情。

 

三、学无止境,更新学习观念。

 

听专家、教授们滔滔不绝、挥洒自如的讲座,心中十分佩服他们的口才,佩服他们的自信,佩服他们的敏锐,佩服他们知识的渊博。想想如此才气从何而来?所有人都是走着同一条道,那就是不断的读书学习,关注专业知识,关注国家大事,日复一日,永无止境。就像听课时孙部长说过的一句话:“人生是一个长跑,要一向坚持下去。”学习也是如此,要让读书学习已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方式。我虽然不能教育教学的专家,但我能够从此刻起就行动起来,像专家一样投入到读书学习的活动中去,让读书学习也成为我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照自我的工作实际,将所学知识为我所用。

 

培训学习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我明白有更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在后面。思想在我们的头脑中,工作在我们的手中,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借市教育局开展“学习工程”的东风,重新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为做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努力学习,为培养出更多创新人才努力工作。

 

教师培训心得

 

_______年____月____日至____月____日,我参加了全省中学教师培训。透过_______天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这次中学教师培训的资料十分丰富,理论上包括对“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师德、中学教育的常识和特点”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实践上包括观摩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学示范课和新教师的现场教学示范课。透过认真的培训和自我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透过对几种教育法规的学习,我了解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义务——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我的学生,维护自我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我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应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就应用加倍的爱去帮忙他们进步,这不仅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透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在培训期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谈到职业道德,其实每一项职业都要求具备必须的职业道德。但是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具有必须的特殊性。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某种年龄阶段,教师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过他们的父母。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教师务必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十分重要。

 

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此刻教育职责感,关爱学生和工作效率上。教育事业关系着下一代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建设的明天,是中国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教师的工作职责感就应是极其强烈的,只有强烈的职责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我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教师要时刻注意自我的言行并留意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改正不良的习惯都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如果缺乏对学生负责的心态,又如何将工作热情融入自我的工作中呢?更别谈兢兢业业地为学生服务了。

 

光有职责感还是不够的,教师不应只成为学生的导师和帮手,更就应是学生的朋友。所以关心、爱护学生是一个好教师最起码的道德,是强烈职责感的体现和升华。关爱学生首先应当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公平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不能以偏见、片面的态度对待他们。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以外,还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向着用心、乐观、上进的方向发展。除了关心他们在校的行为,还应了解他们课堂以外的生活,以便及时、适当、全面地帮忙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的职业道德还体此刻工作效率上。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奉献自我的知识,传授学生先进的文化,提高工作效率,教育能够是一件普通的事,也能够是一件艰难的事,关键看一个老师如何看待。如果只是单调地将自我肚中的知识塞给学生,这就是件简单的事。如果要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既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学习,又能懂得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件艰难的事。优秀老师能在不一样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研究教学方法,有所创新,有所成就,这是十分不容易的。也为我们新教师树立了楷模,时刻教育我们不能在工作中只积累经验,更要边教边思考,有所实践,有所创造。培训资料中,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部分资料我也有很多感受。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师风,是教师的行为规范。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个性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随令不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些都是师德师风的体现。

 

短短的几天的培训学习,令我的情绪久久不能平静,能够说是我近年来教学生涯中,一次难忘的学习交流。在学校这些勤恳敬业老师的发言中没有多少华丽的辞藻,却流露出大光华人的那种朴实真诚、谦虚好学,勤奋敬业的工作态度,让我在这次学习中受益匪浅,百听不厌,百学不倦。

 

我想,“作为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学者,她更就应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务必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入乎其内”,根据教学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来展示教学的真实面貌。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透过培训,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经过培训学习,我更坚定了自我“教书育人”的思想,要逐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

 

(一)“做一天蜡烛,就要发一天光;做一只春蚕,就要吐一寸丝。”

 

这是我的教育观和思想观。我不会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逍遥懈怠思想,有的就是一种教师的使命感。因为我深深地懂得: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光、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职责心做代价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二)要鼓励自我“学无止境”

 

我要在新学年里,不断学习他人的新经验,使自我具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问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

 

(三)要热爱自我的学生

 

教师务必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就应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作为教师,就应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忙,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

 

透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所有学生。在教育这个舞台上每一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教学故事,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出现、遭遇、处理过的各种事件,不是瞬间即逝,无足轻重,淡无痕迹的,它会长久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教育教学。从培训中老师所谈的这些亲身经历的事件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大启发,甚至会产生心灵的震撼。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我们教师就应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针对自我的不足,以名师为榜样,研究他们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思想,为己所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争取使自我的教学更趋完美。

 

教师培训心得

 

这次教师培训的资料十分丰富,理论上包括对教学规章制度、教学常规、师德、大学教育的常识和特点等诸多方面的系统学习,实践上包括观摩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的教学示范课和新教师的现场教学示范课。透过认真的培训和自我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我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对学校的前景充满了信心,也对自我选取人民教师的职业无怨无悔。

 

在这次培训的开学典礼上,学校领导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加入到师专这个大家庭表示了热烈的欢迎,也介绍了学校未来的完美蓝图,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更加对我们学校的前途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我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我们师专这片充满期望的热土的信心。

 

二、认真学习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虽然在来到师专以前,我已经积累了许多的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高校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十分陌生的。教导处的纪勇平处长给我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我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年来的许多相关事例作为典型范例。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

 

我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职责心,务必坚持教学领域的社会主义方向,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认识到高校教学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光的积累和摸索。

 

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向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郑伟鹏老师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做了一次生动的报告。他从高校教师的构成、对高校教学概念的认识、教学观念的转换、大学课程资料的基本特点、大学教学过程的

 

基本特点等几个方面做了全面和深刻的总结。透过听讲和自我的认真体会,使我对高校教师的资料和特点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我认识到,高校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并非只是教师简单的讲授,而是一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

 

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包括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从群体型到个性型的转变,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这些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习。

 

大学课程资料有着许多的特点,具体能够总结为以下几点,一是前沿性,二是探究性,三是智能性,四是方法性。

 

作为大学的教学过程,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仅需要教师有专业的知识,还需要有独立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教学技巧的掌握。

 

我体会到要作为真正合格的高校教师,确实要付出自我艰巨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

 

四、观摩课堂教学,结合自我的教学实践,找到了差距,也找到了改善的方向。

 

这次培训又安排了两次课堂观摩。虽然是不一样的专业,但是教学的方法是相通的。从观摩教学中,我再结合自我的教学实践,找到了自我的差距,认识到自我在教学中许多需要改善和提高的地方。

第3篇

(1)学生若想扩大自身的词汇量,课外阅读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词汇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一大难关,显而易见,词汇量如果缺乏,阅读理解也会变得有难度。有些学生认为只要背诵单词就可以提高自身的词汇量,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这样做也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巩固词汇量的最佳方法其实是阅读。通过阅读的情境与情节,学生可以自然而然地掌握词汇量,并能在具体的学习中有效应用。学生可以将课外阅读中累积的词汇添加到日常的背诵单词中,利用业余时间再巩固记忆,这样不仅丰富了业余生活更提高了自身的英语词汇量。

(2)学生其他领域的知识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得以丰富。学生学习英语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制约因素一般为:背景知识、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语言来源。这些都是课本无法满足的,多而广地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有效增加学生对西方文化的理解程度,了解西方社会的风土人情,更好地掌握东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渠道、不同形式学习和掌握英语。

2高中英语课外阅读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怎样都逃脱不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所有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还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学习内容也大多围绕灌输语法、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英语词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现象少之又少,普通高中学生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的状况不容乐观。其中最普遍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

(1)现阶段大多数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都较为功利性,学生们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多数是因为课外阅读可以提高英语考试成绩,他们阅读的材料大多与高考阅读理解方面有关系,如果阅读材料与高考成绩无关,学生们一般是不会进行阅读的,除了极少数的学生对英语感兴趣以外,大多数的学生只是通过英语报纸的订阅来进行英语课外阅读;真正对英语课外阅读感兴趣的学生少之又少,那些本着兴趣进行课外阅读的的学生,都认为进行课外阅读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可以有效提高写作能力,这样考试成绩自然会有所提高。其实这也是他们阅读英语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具体表现。

(2)大多数学生没有正确的阅读方法,他们一般都对英语课外读物进行泛读,他们大多数只是很随意地翻阅阅读材料;每每遇到较为生僻的词汇就会停止阅读,他们一般不会进行词典查阅,很少一部分学生会根据上下文的段落大意对生僻的单词进行大概意思的猜测,很多学生会跳过那些遇到的生僻单词。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外阅读时漏掉很多句子的意思,使得阅读理解的效率较低,收获较小,对学习英语的帮助也小。

(3)学生课外读物的来源较单一,很多学生所选择的英语课外读物都是与教材相互同步的辅导书,选择的一些英语报刊也是较为常见的,那些较为纯粹的英语文学杂志与相关书刊学生们都会敬而远之,由此看来那些学生选择阅读材料都带有较为强烈的目的性,材料的来源相对单一、固定,总而言之学生们选择的阅读材料都是根据教科书而选择的。

3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实施

(1)课外阅读材料的选择

1)英语报纸报刊具有时事性强、内容新颖广泛的特点。学生可以依据个人喜好,选择个人比较感兴趣的报纸进行阅读,从而丰富自身的各方面知识,比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或体育等。2)英语杂志或期刊内容广泛、知识性和趣味性都比较强,学生阅读此类课外读物,更有助于他们了解世界。3)学生往往对英文小说或简写本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简写后的英文小说既没有失去原著的含义又相对降低了文字的理解难度,而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如若发现难点可以随时查看注解。学生阅读此类读物不仅可以了解这些作品的背景知识,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同时使得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2)课外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当注意培养自身几个方面的能力:1)快速获取信息能力。学生要做到看到文章就可以做到快速阅读,并迅速了解大致含义。2)精准地找到关键语句的能力。3)巧妙理解生词的能力。学生要能依据文章的上下文或构词法猜测词义。4)合乎逻辑的判断能力。5)总结文章主题的能力。学生要有能力理解文章的第一个段落的大意,并能指出每个段落的含义。迅速的在课外阅读物上捕捉信息,是课外阅读的重点,因为课外阅读不同于课本阅读,课外阅读讲究的是泛读,泛读的特点是广泛、大量、快速。所以,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如果看到不认识的词汇,最好不要立即去查阅词典,更不要在不认识的词汇上长时间停顿,这样会严重影响阅读的速度。建议在阅读时将不认识的词汇进行记录,之后再研究。如果学生在阅读中遇到较长或者相对较难的语句,可以根据文章整体的含义进行相关理解,同时也可以与同学进行讨论。在阅读结束之后,最好将自己认为比较优美的语句进行摘抄背诵,这样在丰富学生自身词汇量的同时可以增强英语的语感。教师应该培训学生针对不同的文章应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学会有逻辑有方法的进行课外阅读学习。

(3)教师做好读后检查或反馈

教师应该针对学生课外阅读制定一系列的检查,以保证学生的阅读效果,这样做不仅可以监督学生坚持课外阅读,还可以使学生清楚自己在课外阅读方面取得的进步。针对检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摘抄:将那些优美、精彩的语句或者段落进行摘抄,积累语句素材。2)列提纲:将文章的主题或者框架梗概进行罗列,以此培养学生的总结分析能力。3)写读书体会:在阅读结束后,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理解写出文章的主要思想与心得体会,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概括能力、鉴赏能力。

4结语

第4篇

  老师岗前培训心得

  在我正式的进入到幼儿园工作开始,当我正式的成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开始,我先与和我一起同一批进入幼儿园的其他同事一起参加了一场非常盛大的岗前培训,这一段时间的岗前培训让我感受到了很多启发。也让我对之后正式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

  我们的岗前培训主要是对于自己之后的一些工作的熟悉以及对幼儿园的熟悉和了解,我们首先通过幼儿园院长的介绍了解了幼儿园的一些发展历程和伟大的荣誉,也通过对幼儿园老师的指责的了解和对幼儿园老师的工作的了解,更加坚定了自己要成为一名好的幼儿园老师的信念,更加坚定了自己以后要好好工作的态度。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工作,在学校的时候学的也是幼师这个专业,所以能够来到XX幼儿园是我觉得万分荣幸的事情,我也为自己的努力而感到自豪,因为自己在大学时期足够的努力才使我能够在毕业之后成为XX幼儿园的意愿,能够为教育事业贡献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也是经过这次的岗前培训,我对幼儿园教师这个事业有了更加强烈的热爱。也更加对自己能够成为一名好的幼儿园教师奠定了深厚的信心。

  我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幼儿园老师并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我也清楚的知道自己离成为一名好的幼儿园老师的距离还有很远,但是既然自己已经开始了这份工作,并且毅然决然的踏上了属于自己的教育事业,我就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完成它,我也会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世界。要想成为一名好的幼儿园老师,首先我们需要对幼儿园的小孩子有一定的了解,并且要对小孩子有足够的耐心,能够成为把这份工作当成是一种享受,并且愿意去为了幼儿园的发展以及幼儿园所有的小孩子的成长而努力,更是需要我们在内心深处建立起自己对自己成为一名幼儿园老师的责任感,只有当自己身负厚重的责任感才能够有勇气去完成自己在工作上所遇到的所有的难题。

  这次的岗前培训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非常的圆满和成功,我也意识到了自己既然选择成为一名老师,就应该身负属于自己的责任,并且去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我也相信经过了这次岗前培训,以及自己之后在工作上的努力和奋斗一定会成为一名好的幼儿园老师的。

  老师岗前培训心得

  20xx年8月,在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之前,我参加了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的新教师培训。通过几天的培训,我对教师这个职业的内涵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教育局领导和骨干教师的讲座的讲话也为我将来的工作初步地指明了方向,使我明白教师这个职业的沉重份量,对我日后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意义。面对我们这些刚刚上岗的新教师,教育局领导为我们考虑得非常周全。从职业规划到专业成长,从师德学习到班主任培训,从教师教学工作,到学生学习常规,面面俱到,细致入微,在各方面对我们加以培训。这引领我们树立起师德观念,规范教学过程,从而迈好第一步。

  教育形势快速发展,对我们新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教师,我们有许多不足之处,由于教育教学经验的欠缺,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困难,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校的新教师培训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为我们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通过对教育法规的学习,我了解了作为一名教师最基本的义务——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将知识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维护自己的学生,并关爱他们,以自己高尚的品行为学生树立起榜样。面对后进的学生,不能采用暴力或体罚等行为,而是应该用加倍的爱去帮助他们进步,这不仅是从职业角度,更是从法律角度对教师的义务作出了规定。教育不仅是教,更是教与学互动的一个过程。一味地向学生灌输书本知识只是一个教书匠的水平。只有通过在教育中不断学习,在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教学有所创新,才能逐渐提高教学水平。

  在培训期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关于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内容。谈到职业道德,其实每一项职业都要求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但是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就显得尤为重要,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为作为一名教师,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标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在某种年龄阶段,教师的形象之高大甚至超过他们的父母。所以,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品德发展。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觉得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体现在教育责任感,关爱学生和工作效率上。教育事业关系着下一代的身心发展,关系着祖国建设的明天,是中国建设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应该是极其强烈的,只有强烈的责任感才能带动起工作的热情和动力,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职业的重要性而投入全部的精力。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并留意学生的反应和变化,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改正不良的习惯都是教师的基本责任。如果缺乏对学生负责的心态,又如何将工作热情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呢?更别谈兢兢业业地为学生服务了。

  光有责任感还是不够的,教师不应只成为学生的导师和帮手,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所以关心、爱护学生是一个好教师最起码的道德,是强烈责任感的体现和升华。关爱学生首先应当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公平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不能以偏见、片面的态度对待他们。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以外,还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向着积极、乐观、上进的方向发展。除了关心他们在校的行为,还应了解他们课堂以外的生活,以便及时、适当、全面地帮助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的职业道德还体现在工作效率上。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知识,传授学生先进的文化,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可以是一件普通的事,也可以是一件艰难的事,关键看一个老师如何看待。如果只是单调地将自己肚中的知识塞给学生,这就是件简单的事。如果要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既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学习,又能懂得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件艰难的事。优秀老师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研究教学方法,有所创新,有所成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也为我们新教师树立了楷模,时刻教育我们不能在工作中只积累经验,更要边教边思考,有所实践,有所创造。

  培训内容中,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这部分内容我也有很多感受。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师德,是教师职业道德、师风,是教师的行为规范。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特别重要。因为,教师是学生行动的标杆。“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随令不行。”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诲人不倦……。这些都是师德师风的体现。

  我想,“作为教师,不仅是一个学者,她更应该是一个研究者,”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必须以局内人的身份“进入”生活本身,“入乎其内”,根据教学现场当时的“内在真实”,来展示教学的真实面貌。

  在教育这个舞台上每天发生着许许多多平凡的和不平凡的教学故事,这些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发生、出现、遭遇、处理过的各种事件,不是瞬间即逝,无足轻重,淡无痕迹的,它会长久的影响学生和教师的教育教学。从培训中老师所谈的这些亲身经历的事件中,我们能够学到很多东西,得到很多大启发,甚至会产生心灵的震撼。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了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通过培训,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经过培训学习,我更坚定了自己“教书育人”的思想,要逐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去做,完善自己。要坚定不移地热爱自己的教学事业。

  (一)“做一天蜡烛,就要发一天光;做一只春蚕,就要吐一寸丝。”

  这是我的教育观和思想观。我不会有“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逍遥懈怠思想,有的就是一种教师的使命感。因为我深深地懂得: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悟、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需要以强烈地使命感为基础的,是要以强烈的责任心做代价的。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辛劳,甘于付出,甘于无怨,这是师德的首要条件。

  (二)要热爱自己的学生

  教师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这种热爱,首先应该是温暖的,是充满情感和爱的事业。作为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这种爱也需要教师对学生倾注相当的热情,对他们给予各方面的关注,从心灵上、思想上、身体上、学习上去关心、热爱、帮助,把教学中存在的师生的“我”与“你”的关系,变成“我们”的关系。爱使教师与学生在相互依存中取得心灵的沟通,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分担挫折的烦恼。

  通过培训,我懂得了怎样去爱学生。“爱”是一门艺术,能爱是一个层面,善爱则是另一个层面、作为教师,今后我要努力做到能爱、善爱,去关爱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要爱他们具有极大的可塑性,要爱他们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能动性,要爱他们成长过程中孕育出来的一串串的成果。

  “爱”要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爱要以理解尊重,信任为基础;“爱”要一视同仁,持之以恒;“爱”要面向所有学生。

  (三)要鼓励自己“学无止境”

  我要在今后的工作过程中,不断学习他人的新经验,使自己具有一条源源不断的“活水”。如果不强化“自育”意识,力学苦练,做到“问道在先”“术业有专攻”恐非易事。

  以上是我几天培训所感。我会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时时处处以师德规范自己,将爱心洒向学生,把知识传授给他们,让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将来成为祖国的栋梁。

  老师岗前培训心得

  从20xx年9月开始,我很荣幸的成为xx学院教师队伍中的正式一员,开始了自己人生的新征程。这次培训,学院从教师素养、校情教育、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基础教育现状发展等四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虽然我在岗位上已有9年的教学经历,但还是觉得自己在教学的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完善。通过认真的培训和自己的学习,获得了很大的收获,现将自己的心得如下:

  本次教师培训内容非常丰富而全面: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能力、班主任工作、当代教育使命和教育现状、及教育改革方向;包还括对新课程背景下新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礼仪与修养、做一名有心理准备的新教师、新教师参加工作应注意的问题、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等诸多方面,让我深刻认识到做为一名新型的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责任。本次培训为我即将面临的实际工作提供了许多方法和策略。

  在这次培训的开班典礼上,学院教务处处长张毅老师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对我们加入到临汾学院教师这个大家庭表示了热烈的,也介绍了学院教师未来的美好蓝图,并且勉励我们努力学习,认真工作,完成这次培训的任务。这些都使我更加对我们学院前途充满了信心,也坚定了自己扎根于人民教育事业、扎根于我们教师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的信心。

  虽然在本次教师招聘以前,我已经积累了多年的工作经验,但是做一名人民教师,尤其是一名高校教师,对其中的许多工作规范和制度还是不够完善。在教师职业素养培训中,赵燕老师给我们详细介绍和讲解了高校的相关教学规章制度、常规和教学方法,并结合多年来的许多相关事例作为典型范例。这些都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我认识到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同其他的工作部门一样,同样有着很多的规章制度要遵守,同样要付出艰巨的努力。我还认识到,作为高校教师,要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必须坚持教学领域的方向,要以教书育人为己任,要将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于教学之中。同时,要严格教学规范和坚守学校的各种教学规章制度,防止教学事故的发生,从而确保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高校教学不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门艺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摸索。从前作为一名学生,对教师的工作一直十分崇敬,但是对如何才能够不仅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且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还是缺乏认识的。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的培训中,李霞老师以他丰富的教学经验为我们做了一次生动的报告。他从教师的构成、对教学概念的认识、教学观念的转换、大学课程内容的基本特点、大学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等几个方面做了全面和深刻的总结。通过听讲和自己的认真体会,使我对高校教师的内容和特点的认识从模糊到清晰、从茫然到豁然,确实感到受益非浅。

  通过培训我深刻认识到,要做一名终身学习型老师,做一名能够不断适应新知识新问题新环境的老师。高校教师的教学是一个教与学的相互关系,是一个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教学并非只是教师简单的讲授,而是一个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能动作用的有机统一。作为新世纪的教师,需要有一个教学观念的深刻转变,包括从封闭性向开放性的转变,从群体型到个性型的转变,从权威型向民主型的转变。这些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和学习。要作为一名真正合格的高校教师,确实要付出自己艰巨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只有这样才能收获丰厚的回报。

  在培训中,学院人事组织部部长张玉平老师,着重向我们介绍了学院的发展史。从最初的临汾师范学校到xx年的三校合并,到12月的正式建校,以及学院教育的特色、任务和教职员工的现状,让我们了解到学院长远的“一三五”规划和新校区的建设工作。这些,都让我们对临汾学院今后的发展充满了希望。电教中心的程开发主任,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培训中,给我们着重讲解了多媒体的制作、流程和评价标准以及在平时的教学中,如何更加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这让我们认识到,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如何很好的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更加生动的讲好一节课。

第5篇

关键词:语言习得;动机;英语思维;文化

[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11-0170-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4.045

电影《中国合伙人》讲述了三个八十年代初期的年轻大学生成东青、孟晓骏、王阳怀抱“美国梦”,最终却在中国通过创办英语培训学校实现梦想的创业励志故事。电影自公映以来,获得了多方位的成功。这是一部青春、偶像、励志影片,强大的导演、演员阵容,使得影片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影片所呈现的创业励志故事,能引起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心理共鸣,每个人都能代入其中的某个角色,或体会创业的艰辛、或回顾自己的奋斗历程,使得它的票房纪录不断刷新。

而作为一名大学英语教师坐在观众席里,笔者除了欣赏到了电影艺术本身的魅力、欣喜地看到陈可辛及三位男演员在导演、表现艺术方面正在逐步走向成熟之外,强烈地意识到这个故事也在用一种文艺的方式向观众展示了英语学习的方式方法,较之一般的学术文章,观众能在艺术欣赏的同时更深入地体会到三位主人公的英语学习历程,更容易接受故事本身所要讲述的语言学习的普遍规律。观影之后很久,笔者对其中的一些画面、台词仍然记忆犹新,愿与读者分享它们所讲述的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在欣赏影片之余,回味其电影艺术以外的学术价值。

剧中,三位主人公的英语都十分流利,但这种流利的背后,是大量辛勤劳动的付出。出生山西农村、历经三次高考才考上大学的成东青,起初英语发音不准、方言口音浓重,别人听不懂他说的英语,他也听不懂别人说的英语。但成东青凭借超人的毅力,借助背字典、看英文原著迅速扩大词汇量;敢于承认自己带有口音的英语,却不怕丢人现眼、承认自己是个loser,任何时候都敢大胆开口讲英语,最终以流利的英语,在谈判桌上说服美国国家考试机构EES的专家放弃“新梦想”,并成为EES的中国合作方。

另一主角孟晓骏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背景,其祖父、父亲两代都留学美国。孟为了传承家庭传统,大量阅读英文原著,随时练习英语口语,最终如愿以偿去了美国;剧中的王阳,喜欢吟诵诗歌,崇尚浪漫自由,在与美国女孩谈恋爱、观看美国原版电影过程中,练就过硬英语;剧中“新梦想”的学生们,本来英语很糟,但在成东青现身说法“不怕failure”的教学法刺激下,克服怕说错、怕出丑的心理障碍,用王阳、孟晓骏“用英语思维”的方式学英语,最终都能以高分通过美国的TOFEL、GRE等入学英语测试。学生们的高分和令人难以置信的高通过率,甚至让美国考试机构官员怀疑是作弊而来。

影片中的这三个年轻大学生和他们的追随者――“新梦想”的学生们在英语学习上的成功给我们提示了这个命题:语言学习的原动力――需求。这部影片能引起众多青年学子的共鸣,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他们在观影的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体验了自己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艰难、困惑和成就感。

我们知道,学习动机是影响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学习者提供动力和指引方向。学习动机和学习之间是辩证的关系,学习产生动机,而动机又推动学习,二者相互制约。Gardner和Lambert把外语学习动机划分为工具型动机和融合型动机(Gardener & Lambert, 1972)。一般来说,工具型动机是指语言学习者为通过考试而获得就业机会;融合型动机则是指学习者希望与目的语言背景的人和文化进行交流, 他们会对语言学习采取积极的态度。

片中,孟晓骏是为了继承其家庭的传统而学习英语,去美国读书、实现美国梦;王阳学习英语的原动力是交美国女朋友;成东青则是为了考大学、跳农门,巴结孟晓骏、王阳,追随他们去美国。而“新梦想”语言学校的学生们,他们的目的是考TOFEL、GRE,去美国,改变自己的命运。显而易见,他们的学习动机是融合性的,这就使得他们能保持对英语及其文化的持久的学习兴趣和始终如一、积极进取的学习心态。理想的融合型学习动机会使学习者产生强劲持久的学习动力。

但是现实中拥有如此学习心态的学习者毕竟不是很多,有的即使曾经是这样,也很难持久。很多大学生迫于升学、毕业、考研而产生的工具型学习动力虽然一度可能强劲,但因其带有极强的短期功利色彩,一旦目标实现,动力就会消失;这部电影在这一点上引起了笔者的共鸣,如何将短期的工具型学习动力转化为一种更持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学习心态,是语言学习的教、学双方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作为一部和英语学习密切相关的励志作品,这部电影给观众的另一个重要启示是:英语思维的重要性。片中王阳的一段台词让笔者深受启发:“一个学生跑来问我:我的口语perfect,语法accurate,词汇量huge,读《China Daily》很轻松,比读《北京晚报》还溜,我这样算不算英文很好呢?我就给了他一份《华尔街日报》,《China Daily》上同样报道过的一条新闻,他却几乎看不懂,他很吃惊,他问我why?我告诉他,《China Daily》虽然是英文写的,但《华尔街日报》才是正宗的美国式思维,所以大家要想学好英文就一定要记住:THINK IN AMERICAN ENGLISH. ”

我们都很清楚,在影响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交际的诸多因素中,语言思维的形式是一个重要因素,用母语思维还是外语思维直接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和语言输出的质量。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一般是把英语翻译成汉语然后进行讲解。这种方法在刚刚接触到英语时确实有其合理性,便于理解记忆,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随着英语学习逐步深入,如果再继续使用这种方式,英语学习就成了背单词、学语法、英译汉,非但不能激发学习者的英语学习热情,反而会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对英语学习有害无利。学习者摆脱母语思维、建立第二语言和思维之间联系的过程也就是外语思维形成的过程(肖燕,2003)。若要实现“英语思维”,我们必须频繁地接触英语、使用英语,利用一切机会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或仿真的英语环境中。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哑巴英语的大学毕业生,到了国外、到了外企,语言能力迅速提高的原因。

孟晓骏对王阳说:“你很清楚口语的核心是什么,不是表达,而是思维逻辑。你了解美国人在想些什么,所以你说的就和美国人一样,把这个教给你的学生。”所以,我们在电影中就看到了上面的一幕,王阳将这个“英语思维”的理念教给他的学生,在他的教学实践中将这个理念具体化、细节化。

他是怎么实施的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谈到影片中的另两个场景,孟晓骏的签证面试辅导和王阳的英文电影欣赏课。影片中,孟晓骏利用自己在美国的亲身经历,为新梦想的学生做签证辅导,其实,他向大家传授的就是美国的文化理念。而王阳所进行的电影教学法,也同样是在向学生传授美国文化,只不过是教学的渠道不同、载体不同而已。

影片中另一个让人记忆深刻的片断,说不少中国学生学了十多年的英语,四、六级轻松通过,TOFEL、GRE也是高分,但是到了美国,却听不懂美国人在说什么,翻开美国的报刊几乎看不懂,想说英语却说不出口,说出来语速奇慢,错误一堆,连美国的小学生都不如。这其实就提示了当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通病――注重语音、词汇和语法,却忽略了语言后面的文化。

英汉两种语言形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语言的规则和使用上都存在很大差异,如何理解这种差异,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将汉语的思维模式转变并融入到英语的思维体系当中,是学好这门语言的关键。

“习得任何语言都要习得其语用规则和文化”(刘润清,1999)。每一种语言都有其语法规则,同时又有一套自己的语用规则。这套语用规则与其所属文化密切相关,它涉及使用这种语言的群体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很多方面。语言既是文化的一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群体的文化不同,其语言使用规则也不同。要实现与不同群体的人进行成功的交际,离不开对对方文化知识的了解。因此,要学习一门外语,从而获得以这种外语为载体的良好的交际能力,就必须习得它所承载的文化知识。

从外语学习的角度讲,语言符号和语法规则是语言的“形”,而文化则是语言的“神”,思想文化体系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精神生活,是语言的生命之泉,只有它才能使枯燥的语言符号生意盎然。语言学习脱离了文化,学习者是无法获得学习的兴趣和得到提高的。所以,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应该做到“形神兼备”,这样才有可能轻松地驾驭英语这门语言。

以上所说的学习动机、用英语思维及掌握语言文化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都是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以后,还应该有正确的学习方法作指导。《中国合伙人》中有关学习方法的问题也有所涉及,甚至还有不少搞笑的场面,让人捧腹。成东青的单词拼写“联想”法、死背词典法,都在他本人的学习过程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对于今天的学生来说,就不是非常的合适了。但是,回顾整个影片,孟晓骏的英文原著阅读法、王阳交外国朋友的口语交际法、成东青的词典背诵法都获得了成功,至少说明一个问题:每个人都应该有适合一定时代背景的、对自己实用的学习方法。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传媒如此的发达,我们当然不可能也没必要去用片中的方法死记单词,但不管是什么方法,都应该是适合自己的、有利于语言学习的。

事实也是如此。通过影片介绍我们知道,这部电影主人公的原形就是新东方的三位发起人,他们的成功经历,激励着众多的青年学子,给他们的人生道路指明了方向。大部分观众会把观影的重点放在故事情节和电影艺术本身,而笔者更看重的是他们的语言学习经历对大学生和英语爱好者的启发和指导作用,不知道和我一样的语言教学工作者、还有我们的学生能不能接受这样的观点呢?期待和大家的切磋、交流。

参考文献

Gardner R. C. & W. E. Lambert.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 Rowley, Mass: Newbury House, 1972.

第6篇

关键词:地学旅游;校企合作;职业技能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1-0033-03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地形地貌复杂,地质景观资源奇特丰富,近年来,随着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的不断推进,云南因其丰富独特的地质地貌景观资源,省内国家地质公园数量迅速增加,地学旅游也成为云南旅游业的主要组成部分。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急需一批既掌握旅游专业知识和从业技能,又具备良好地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云南省地学人才主要培育基地,我校拥有其他旅游院校所不具备的地学教育资源。本文基于“云南地质景观资源不断开发对高素质技能型地学旅游人才需求数量急剧增长,而旅游院校培养人才缺乏地学知识和旅游职业岗位技能”这一云南省省情,以“培养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业技术培养目标为指导,打破传统重文化技术和理论知识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我校现有校内实训设施及多年来与省内外多家旅游企业建立的“校企合作”关系这一平台,在借鉴国内外关于“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基础上,重视岗位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探索符合云南实际的地学旅游人才培养模式。

一、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研究综述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期的德国,20世纪中叶盛行于法国、瑞士等欧美发达国家。由于各国经济、教育发展水平及体制的差异,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两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一是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其代表是德国的“双元制培训”,英国的“三明治工读制度”和日本的“产学合作”;二是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模式,其代表是美国的“合作教育”和俄罗斯的“学校―基地企业制度”[1]。综合分析以上两种人才培养模式,各有利弊:以企业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培养人才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但企业为了获利往往把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而忽视学生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学校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过度强调教育教学的规律与要求,所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更有保证,但学校缺乏真实的企业环境,学生实践机会少,岗位技能训练不足。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雏形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引自德国的“双元制培训”制度,然而由于缺乏相同的土壤,“双元制培训”这一舶来品在我国并未取得理想效果。近年来,在借鉴国外多元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处于新旧经济体制交替时期”的特殊国情,在“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思想指导下,我国职业院校积极探索了一系列有中国特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专家咨询模式,即学校在专业建设与开发过程中成立由企业专家参与的顾问委员会,定期召开咨询会议,征询有关行业最新发展信息及趋势,以决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师资培训模式,即企业提供机会让教师进入工作现场相应岗位进行实践学习与培训,帮助教师掌握岗位能力与要求,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教学参观模式,即安排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进行参观性实习,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完成教学实习的有关要求;顶岗实习模式,即学生以预分配就业的方式进行毕业顶岗实习;对外技术服务模式,即学校成立教师专家技术工作室或技术服务部,直接面向社会和企业,开展在职人员的培训与生产技术服务[2]。

二、云南高职院校实施校企合作培养地学旅游人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校企合作”打破了传统依赖于“一间教室、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的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育人模式,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门,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这符合职业院校“培养技能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开创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旅游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新兴学科,高职院校中的旅游专业肩负着培养行业所需的全面型高级专门人才的重任。旅游资源丰富的云南省作为中国旅游强省,旅游业已成为全省的支柱产业,各旅游企业对技能型旅游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当前省内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有限,直接抑制旅游专业的育人模式与教学水平,“校企合作”模式能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接受行业岗位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服务意识,为云南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近年来,云南省地学旅游发展迅速,旅游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为各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培育地学旅游人才创造了广阔的企业环境。

三、案例简介

我校地学旅游人才培养主要依托于旅游文化学院,学院成立于2010年3月,在云南省旅游业突飞猛进式发展大背景下,各旅游企业对高技能型旅游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促使我校旅游文化学院从襁褓中迅速成长起来,五年来为云南省旅游业发展输送了200余名高素质、强技能旅游人才,目前共有在校学生420人,涉及旅游管理、泰语导游、酒店管理、高尔夫等专业。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为云南省旅游业发展培养一批专业基础扎实、实践操作技能强、服务意识强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宗旨,以“产学结合、工学结合”思想为指导,在充分利用校内实训设备基础上,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与泸西阿庐古洞、九乡、石林等世界及国家地质公园、文山州普者黑风景名胜区、世纪金源大酒店、锦江酒店、星耀水乡高尔夫球会、北京尼克劳斯高尔夫球会等多家旅游企业合作。多年来在地学旅游人才培养过程中,学院进行了诸多探索,积累了一定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经验,与多家知名旅游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技能型旅游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高职院校地学旅游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建构研究

1.探索构建“1+1+1”的阶段提升培养模式。我院探索的“1+1+1”阶段提升培养模式将整个教学过程“一分为三”:第一学年为“识岗”,即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基础上,学期末由专业课教师将学生带入企业进行为期两周的认识实习。学生通过在旅游企业的短期参观活动,加强了对各岗位的初步认识,同时聘请企业人员随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旅游企业的工作环境、岗位要求和工作内容,为后续学习奠定知识基础。该阶段,学生主要通过参观学习对企业环境与岗位内容形成一个初步认识,并在参观活动结束后以学校为主进行形成性考核,包括书面报告、小组汇报、答辩等几个环节。具体做法为:实习开始前,将学生按8~10人一个小组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安排一名专业课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实习结束后,每个学生向指导教师提交一份书面“实习报告”作为实习成绩的组成部分,内容包括实习目的、内容、实习过程、实习收获与心得体会等,并以小组为单位通过PPT向教研室全体教师和同学进行汇报,汇报在实习过程中的所为、所思、所获。针对各组汇报情况,专业教师现场提问,小组成员共同回答,小组综合表现将作为对成员评分的主要依据。每个学生的最终成绩包括:卷面考核(30%)、实习报告(30%)、实习过程中的考勤(10)、实习过程中的积极提问和思考(10%)、小组综合表现(20%)。这一考核模式摈弃了传统“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单一模式,加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合作能力。第二学年为“助岗”,即通过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结合课堂所学知识,利用学期中、学期末等不同时段带学生到企业进行岗位实践操作,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同时配备企业教师对学生进行“手把手”教学,使其尽快熟悉各工作岗位操作流程,锻炼初级操作与管理能力。以高尔夫专业为例,为加强学生的实践操控能力,我们与邻近的华侨城高尔夫球会签署了教学合作协议,将球童实务、高尔夫赛事组织、草坪养护与管理实务三门课程的日常教学放在球场里进行,每个班的授课教师包括一名学校专业课教师和一名企业管理人员或工作人员。学生在真实企业环境中学习,能从企业教师身上学到一线的操作技能,还能以“助手”身份参与到企业运作各环节中;当球会处于旺季或有重大赛事活动时,急需大量工作人员,此时学生将利用周末、节假日及寒暑假时间到企业“助岗”,参与组织赛事、养护草坪、服务客人等岗位工作,从中不仅可以掌握企业运作技能,还能获得一定数额的报酬。对学生的最终考核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在受课期间和参与相应岗位工作时的综合表现,以百分制形式进行量化打分(40%),二是学校专业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期末考试、考勤、实习报告和小组PPT汇报进行评分(60%),以上两项加权后即为最终成绩。第三学年为“顶岗”,学生全学年在企业实习,以“准员工”身份独立承担具体工作。我们将学生按10~12人一组进行分组,每组学生根据企业需求及个人意愿安排在1~2家企业实习,实行“双师”指导,每组配备一名学校理论课教师和一名企业实操教师对学生进行共同指导,让学生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理论课教师通过电话、QQ与学生保持经常性联系,同时不定期进入企业了解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情况,并根据需要给予必要指导。学生根据企业教师安排从事不同岗位工作,每个月向学校指导教师提交一份“实习小结”,包括实习岗位名称、实习内容、实习心得体会;一年实习期结束后提交一份5000字的“顶岗实习报告”,并结合实习期间的岗位任务进行PPT汇报。对学生的考核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其中企业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一学年的综合表现、顾客评价和业务能力给予“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级评定,学校教师通过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实习小结和PPT汇报给予“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等级评定,将企业和学校评价综合后即为学生一学年的最终评价。

2.携同企业构建“淡进旺出、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将传统的学年式课堂教学活动“拆分”为若干个淡季和旺季的阶段性目标。具体做法是:旅游淡季时,将企业人员请到学校给学生授课和讲座,加强学生对企业管理经验和实践操作知识的学习。我院自2011年开始聘请六位业界中高层管理专家成立了“旅游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不定期进校园给学生开展企业管理与实践操作专题讲座,并在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及校企合作方面给予我们诸多良策和鼎力支持。此外,我们还聘请了近十位企业管理人员担任相关课程授课任务,他们在教学中能现身说法,对学生校内实训起到良好的效果。旅游旺季时让学生走出校门,将课堂搬进旅行社、酒店、景区、高尔夫会所等企业,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中承担带团、计调、球童、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工作任务,完成能力培养和知识积累。以导游专业为例,学生参加导游资格证考试前,学院利用周末和课余时间安排他们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小学生春秋游”、“老年人夕阳红旅游”活动,每两个学生负责带20~30名小学生,或作为助手全程协助旅行社专职导游带团,熟悉全陪和地陪整个操作程序。经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及时运用于实践操作中,加深学生对景点线路和导游带团业务的印象,同时还增强了他们的导游业务能力和处理突发事故应急能力,因此在现场导游考试环节效果非常好,也为学生后续顶岗实习期间独立带团积累了一定经验。该培养模式让学生不断处于“学―做―学”的循环教学活动中,从而达到能力、知识和素质的综合提升。

3.开展企业进校园项目,建设校内“微企业”。“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模式除了将企业管理和服务人员请入校园“现身教学”,还应积极探索企业进校园策略,即:将企业项目或工作场景引进校园,让学生熟悉企业工作场景、设施设备和工作流程,在校园内承担企业的工作项目或体验企业工作情境,锻炼工作能力。

五年来,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我院十分注重校内实训室的建设,目前已建有两间高尔夫室内实训室、一间模拟导游实训室、一间茶艺实训室、两间酒店前台客房餐饮实训室,在阳宗海校区建有一个高尔夫室外练习场,包含两个果岭、两个沙坑、十个练习打击位,占地5000m2。此外,我们还获得世界银行贷款云南职教基地建设200余万元贷款支持,目前正在建设功能完善、设备先进、管理规范的旅游综合实训基地,包括模拟导游实训室、旅行社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形体实训室、茶艺实训室,并配备复印机、传真机、电脑售票和旅行社信息管理系统等设备。在校园内可开展旅游咨询、旅游接待、线路设计、线路销售、门票车票销售、旅游门市接待、外联销售、计划调度、财务控制等实训项目。在模拟导游实训室设置中央控制系统、高清图形拼接系统、双机投影系统、实时录播系统及三维实景系统等设施设备,满足体形礼仪、导游讲解、导游词创作、才艺表演等项目的实训。

4.推进旅游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实践,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目前省内很多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大多是从相关学科通过一定短期培训或自学方式转入本专业,有些教师为跨专业教学,所学知识与所教课程差距较大,加之没有从事过旅游实践工作,很难胜任所承担课程的教学任务,更谈不上承担大型的科研任务,这必然会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各高职院校应积极推行“双师”制,定期选派教师到各旅游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掌握企业经营管理的最新技能及行业发展动态,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与管理水平,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衔接,同时鼓励专业教师参加各类职业资格培训及业务考核,增加从业资格证书的持有率。

在教学过程中,我院高度重视教师岗位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培养,每年争取抽调一名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针对“学生数量呈逐年稳定增长、而专业教师及实训设备欠缺”的情况,我们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尝试通过争取学校政策支持,每年派一名专业教师跟随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作为企业“准员工”,该教师可以在酒店相关岗位轮番任职,企业为教师提供一定数额的岗位津贴,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实时监督指导。

参考文献:

[1]夏英.市场经济体制下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9).

[2]刘伏英.中外旅游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差异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8,(7).

[3]王淑娟,宋惠敏.构建校企合作机制,提高旅游人才培养质量[J].企业研究,2010,(14).

第7篇

【山东肥城市陆房中学・董富秋】:我们先听一个故事:某校有一位教师,不但在工作上任劳任怨,而且积极利用业余时间收集各类与自身业务相关的学科知识、经典教学案例、教育名家的精辟论述,几年下来剪贴和摘抄了几大本资料。一次,教育局领导到该校视察工作,校长以此作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先进典型向领导汇报。领导看后意味深长地说:“这位教师的学习意识和执著精神值得肯定,但从他的这些剪贴、摘抄中我只看到了别人的智慧,却没有看到他自己的思想。”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知教师要勤于反思,不能在“拿来主义”中使自己迷茫。教师不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上课――下课――批作业”,机械地完成着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教师需要思考,因为只有思考,才有创新、才有发展。

【江苏蜗居】:我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课后反思应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来分析。从学生层面主要看学生的参与度、实效性,从教师层面看教学理念是否体现“健康第一”的思想;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法是否符合学生的学法;重难点解决方法是否科学;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是否达到一定量;场地器材是否合理。

【江苏南京雨花台区眉山第一中学・李安成】:写课后反思要做到“五直”:(1)直面成功。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的措施;思维清晰、逻辑分明的讲解;动作优美流畅的示范;某些教学理念的实践过程;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些运动规律和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和创新。(2)直面失败。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因此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学时应吸取的教训。(3)直面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与之失之交臂,再次需要时就会产生遗憾后悔之念。(4)直面学生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作为以后丰富教学的好材料。(5)直面“再备课”。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教学重难点有无突破;启发和引导学生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学练方法是否得当;运动负荷、教学密度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教案”,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点评】:课后自我反思主要是指教师上完课后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回顾、审视、思考,课后反思是完整教学的一个部分,也是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有关课后反思的问题还没有引起广大体育教师的足够重视,有的只停留在口头上、应付上、形式上,正如董富秋老师所言:搞的是形式主义。因此,如何撰写课后自我反思成了教师们所关注的问题。在网络讨论中,教师们踊跃发言,提出了很多想法,如记成功、记失败、记机智、记学生、记困惑、记创新等等,都是一些很好的建议,值得借鉴。

教学技能第4期网络讨论之二:课后自我反思的形式与途径

【江苏ksfengzheng】:我认为课后反思有三个途径:(1)即时反思。我们体育教师通常会进行几个班的教学,虽然是一个教学内容,但在不同的授课班级,会采用略有变化的手段,当我们上完第一个班级时就要即时反思,需要在下一班级的教学中进行改进的有哪些?短时间里怎么来解决刚上完的班级中出现的问题比较好?简单思考之后可以在下一个班的教学中采用新的思路,这样在几个班的教学之后,也就找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法。(2)授后反思。当一个课时方案教学完成后,就要在即时反思的基础上进行思路的整理(这一教学中哪一个手段方法是最好的,好在哪;这一教学中最让你感到棘手的问题是什么等),也就是把存在脑中的想法快速地落实到纸上。同时,如果发现自己一个人力量解决不了问题就可以拿出来与其他教师交流,以便找到更好的方法。这样不仅可以进行下一课时计划的调整,同时也做好了积累工作。(3)单元反思。制定单元方案和课时方案是一个预设的过程,至于一个单元的内容安全的合理性、课时安排是否足够等都是需要在教学之后才能看到的,所以在一个单元的教学之后再进行一个系统的反思,围绕教学中出现的情况再来把单元方案进行调整,这样就帮助我们梳理了一个教材完整的教学思路、各个阶段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以及教学最好的方法。

【金华tanglongga】:因为所教授的班级情况接近,我把这节课的反思用到下个班级的教学中,具体地做一些调整。

【衢州村姑】:课后自我反思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是毋庸质疑的。问题的关键正如邵老师所言,我们该如何进行反思、反思的内容、形式、渠道等有哪些、有没有具体可借鉴的方法等。结合自己的体会,简单的几点认识如下:(1)反思贵在坚持,养成习惯。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对待自己的课堂、职业、成长。(2)反思的内容要因人而异,且有针对性。比如年轻教师重在反思自己教学组织中的课堂纪律、学生参与兴趣、教法运用、教材理解、教育教学的科学性等问题,而具有一定经验且有意愿进一步提高的老师,反思教材教法、课堂中的创新之举、阶段性重点关注的问题、教育教学的艺术性、学科理论性等更深层问题。(3)反思的内容与质量来自于常态课堂教学的规范与质量。期待从“放羊课”里获得有效的反思内容是枉然的。(4)反思的广度与深度取决于学习内驱力的大小。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补充,才能带来课堂教学的改变与课后反思的升华。(5)反思的时机。首先贵在“及时”,做完就想,边做边想,想了便及时记录,勤于动笔是以防“火花”消逝的不二法宝;其次贵在“有串联”,即反思与反思之间要有联系,后面的反思可能就把前一次的疑惑解决了,“有主题”的反思是不错的方法。(6)反思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备课本上反思、日记、博文、案例、论文等。方式如独自反思、同行讨论、阅读书籍等。“勤于反思、善于反思”――成长的必经之路!

【江苏金刚石】:我认为课后反思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注意反思的“落脚点”。首先要做好个人教学能力与教学风格的自我反思;其次“反思”要结合教育资源,如学校环境、办学条件、学生实际等,实事求是,因地制宜。(2)注意反思的“系统化”。体育教师的反思要尽力做到客观与体系化,不要有所遗漏。(3)注意反思的“实践性”。体育教师的课堂教学“反思”的目的就是为了改造教学实践,在实践中体现价值。(4)注意反思的“发展性”。这点对于新老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反思不仅仅是对教学实践的反思,还应该有对“反思”的“再反思”、反思后的再学习、学习后的再反思。

【点评】:课后自我反思的意义与作用已毋容置疑,但要落到实处绝非易事,因此,我们要在了解课后反思意义的基础上,明确课后反思的各种形式或途径,切实有效地进行实施,才能达成预期的效果。在网络讨论中,老师们提出了许多的反思形式,如即时反思、授后反思、单元反思;备课本反思、日记、博文、案例、论文;独自反思、同行讨论反思、阅读书籍反思等,同时还指出了反思过程中一些应该注意的问题,这些形式与建议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教学技能第4期网络讨论之三:年轻教师课后自我反思技能的培训

【温州潜泳起跑】:新教师初入课堂,会面临较多的教学疑难问题,需要反思的点也很多。我认为,新教师反思还需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聚焦问题,不能“泛泛而思”。在教学实践中要针对某一问题或者某一类问题进行前段性反思,最好能达到深度反思,以求比较好地解决问题。之后,问题会慢慢得到解决,积累会逐步深化,成长就水到渠成。

【安徽铜陵县教育和体育局・戴恒年】:年轻体育教师往往忙于应付繁重的课时任务,忽略了课后自我反思,这是应当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关于年轻体育教师课后反思技能的培养,我想谈三个方面:(1)年轻体育教师课后反思的内容是什么?体育课后反思是在提前备课、认真上课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的回顾和总结。没有备课、上课的前提就无从反思。年轻体育教师课后反思可以重点关注这些方面:体育课教学计划是否符合教学实际;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度如何;教法和学法的有效性怎样;场地的选择是否合理,器材的使用是否高效;体育教师示范动作、语言等是否恰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氛围的融洽等等。总结亮点,改进不足。(2)年轻体育教师课后反思技能培养的几种途径:一是自我总结。打铁还需自身硬,年轻体育教师要想在课后自我反思技能上有所提升,就得做体育教学的有心人,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养成及时总结、课课总结的好习惯,坚持写好每节课的课后小结,哪怕只是粗浅的认识或体会,坚持收集归纳、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技能水平就会提升。二是广泛听评课。年轻体育教师要学会博采众家之长。可以多听听优秀体育教师的课,以及其他学科老师的优质课,比如学习语文老师的语言组织、音乐老师的发声方法和丰富表情等,以此来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在借鉴中提高课后反思技能。三是大胆上公开课。年轻体育教师要争取机会多上公开课,无论是汇报课、展示课、研讨课还是评比课,都应在实践中成长。年轻体育教师更要正确认识公开课,精心准备,认真上课。在课后研讨中要大胆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汇报教学得失,说明改进想法等。在业内专家、同组教师分析点评时要虚心学习,做好笔记,用心揣摩。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总会有不同的认识,我们得明白兼听则明的道理。(3)年轻体育教师课后自我反思的几种形式:一是课后小结。课后小结是一种比较常态的形式,贵在坚持。努力做到每节课后有小结,无论长短,不求大而全,但求有新发现。二是教学叙事。针对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些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一定要抽时间思考,最好撰写成文,不断提升理性思考的能力。三是诊断反思。有些疑难问题,自己搞不明白,可以带着问题咨询专家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也可集体研讨,这样的诊断反思会更有深度和针对性。

点滴皆学问。年轻体育教师是未来学校体育的生力军,学会做体育教学的有心人,坚持做好课后自我教学反思,今天的点滴积累必将是我们成长历程上的宝贵财富。

【辽宁・王勇】:什么是年轻的教师呢?不是年龄的年轻,我想应该是教育教学技能的生疏,所以这一部分的教师更应该注重教学反思,只有具备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个认为应该侧重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针对某一教材进行课后反思,然后根据反思的结果进行这个教材的再教学,如四年级有三个教学班,每上一节课就反思一次,多次揣摩有助于彻底理解教材进而达到运用自如之效果,当然这样会加大教师工作量,但对教师快速成长收效颇大。其次,年轻教师的教学反思应该在不足和改进措施方面多下功夫,因为年轻教师写反思的目的更多在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积累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关键在于哪些方法是有效的。比如自己的思考、同事之间的商讨、某文章的摘录,种种这些都可以写在反思中,之后通过实验来证实,进而能有效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

【浙江黄岩区城关中学・陈迎春】:教师做自我反思是提高个人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但自我反思更多的是一种自觉行为,只有对教育教学工作有着执着而强烈的事业心的教师,才会有所坚持、有所收获。

首先,教师的自我反思技能培养是从“敢―会―专”逐步发展走向成熟的过程,具体做法是:(1)敢。很多教师不是不想做,而是不敢做。原因是不知道该自我反思什么内容好,有思想顾虑,担心别人笑话。其实谁也不是自我反思的高手,新手进行自我反思,就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开始,记录课后仍然在引起你思考的问题。自我反思没有内容限制,只要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思考都可以。(2)会。学会自我反思后,教师要经常记录教学反思日志,有意无意间关注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教学得失,思考如何教学更有效。自我反思不是闭门造车,需要与他人交流,每个人的都有不同的思维特征和心智模式,所以对反思的内容以及问题的想法也有不同,所以我们“能容乃大”,要包容不同想法,多听听不同的反思。多元思维能扩展自己看问题的视野,对问题的研究会更深入。像参加教研活动时的听课评课活动,就是参加教研的老师对本次公开课的反思进行交流,听听他人的反思弥补自己的不足。再者就是加强理论学习,学习他人的经验、先进的理念,使自我反思在理论的支撑下帮助自己或他人提高符合教学质量,使教育教学工作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3)专。从敢到会,只是从反思当时事件到反思当前的事件;而从会到专,则是从反思当时事件和当前事件中自然筛选的一个或几个个人更感兴趣的主题,深入事件的前后左右进行专门的反思,目的就是对反思的内容进行概括总结,把实践中得到的经验、心得进行更广泛深远的交流。表现形式如论文、案例、课题等。

第8篇

关键词:农业民俗;民俗旅游;开发

AStudyontheDevelopmentofAgriculturalFolkCustomTourisminChina

Abstract:Theagriculturalfolkcustomiscreamoflaborers’wisdom,whichwascreatedaccompanyingChina''''sancientagriculturallife,andthetouristdevelopmentontheagriculturalfolkcustomisbecomingahotspotrecentyears.Thisarticleanalyzesthequestionintheagriculturefolkcustomcapitaltravelingdevelopmentanddiscussesthementalityofagriculturalfolkcustomtravelingdevelopment,throughunifiesthepresentsituationofourcountry''''sagriculturefolkcustomtravelingdevelopment.Theaimofthisarticleistoenabletheagriculturalfolkcustomtopassonfromgenerationtogenerationtocarryforward.Besides,morepersonsareexpectedtofamiliarizethemselveswiththeagriculturalfolkcustom,realizingthattheagriculturalfolkcustomwillbeadevelopingspotwhichcouldpromotethedevelopmentoftouristindustry,aswellasthedevelopmentofruraleconomy.

Keywords:AgriculturalFolkCustom;Tour;Development

农业民俗是伴随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随着我国经济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农业民俗已经渐渐被人们所遗忘,我们必须挽救即将消失的农业民俗,探讨出开发思路,将其合理开发利用,使其能够世代相传,发扬光大,让农业民俗成为旅游资源开发的新亮点。

一、农业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

(一)农业民俗的概念

农业民俗是伴随着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它具有农业生产的季节和周期性特点,是农民在长期的观察和生产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的文化产物,既是生产经验的总结,又是指导生产的手段,具有明显的传承性。它涵盖农业生产的全过程,包括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农业禁忌、祭祀的习俗;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农业生产过程的习俗;农业娱乐风俗。[1]70-79

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这部分习俗主要以农谚的形式存活在当今生活中,对农业生产起着指导和训诫的作用。

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因此在生产力不发达的传统社会,靠天吃饭的人们重视自然力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许多谚语里还能窥见旧时这一习俗的概况;具体农谚。

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人们还对臆想中的自然力怀着敬畏的感情;常常认为农业的丰歉与否与超自然力相关,所以那时候的人们除了努力耕作之外,更注重观察他们一向中的超自然神灵。

农业禁忌、祭祀习俗。这一方面是农业不能充分认识自然界规律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农业生产经验的积累,例如在有些地区,正月初十忌风,可以禳风除灾,惊蛰在墙角撒石灰,可以避虫蛇等等。

祭田神、先农和灶神的习俗。

农业生产过程习俗。这类习俗包括农业生产工具的制作和使用,以及具体的生产程序等,如古时候有一个揠苗助长的故事就是讥刺那些不尊重农业生产规律的人。

农业娱乐风习,这一习俗是来源劳动实践也伴随生产活动自然形成娱神娱人的具有文娱性质的民俗文化。

(二)农业民俗旅游的概念和特点

农业民俗旅游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民俗事象和农业民俗活动为资源,为国内外游客提供服务的一种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传承性的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农业民俗旅游的特质是:第一,旅游者出游观赏的主要对象是农业民俗。第二,旅游地向旅游者提供的核心产品是农业民俗产品。第三,农业民俗产品必须由纯正地道的农业民俗开发而成。第四,农业民俗旅游既是一种经济行为,更应该表现为一种文化行为。第五,农业民俗旅游产品的主要载体是旅游地的民众。

(三)农业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

中国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为满足海外旅游者的兴趣和需求,各地首先开发出具有当地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农业民俗旅游活动项目。如江苏无锡的华西村开展的江南水乡特色农业民俗旅游;兴建了富有特色的民俗区和文化村,如深圳的“锦绣中华”微缩景区和中国民俗文化村;兴建体现当地民俗特色的民俗博物馆,如山西省的丁村民俗博物馆;开展丰富的农业民俗文化活动,如田间祭祀活动等。但这时候的民俗旅游开发大都还处于自发状态,虽然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缺乏对该旅游项目的探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各级地方政府、旅游部门纷纷瞄准“民俗”,争相采取措施挖掘民俗特色,推出民俗项目,大做民俗文章。1995年,国家旅游局隆重推出了“95民俗风情游”,把民俗旅游作为一个主题推出,正式打出了民俗旅游的旗号。[2]

据一项对美、日、法、德、英5国游客访华的动机调查表明,排在第一位的是为了了解当地民众的生活文化,占100%,第二位是了解历史文化,占80%,占第三位的是游览自然风光,只占40%。由此可见,农业民俗旅游市场潜力较大。目前,我国农业民俗旅游开发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3]

一是“就地取材、直接开发”型。通常这种开发类型选择在农业历史民俗遗存丰富、地方特色明显的地区。同时还有必要的外在开发条件:接近旅游客源市场,在一地的民俗系统中,生活、生产、文化、制度、信仰等方面的民俗不可能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在直接开发时选择最有地方代表性的农业民俗,以之串联其他相关的民俗。如徽州的建筑是一个生活民俗的要素,在全国有很高的知名度。由于它现在依然具有居住功能,所以当地在开发它时就将当地的历史传说以及各种农业民俗附带着开发出来,有机地融入徽州建筑旅游的介绍或讲解中,从而使得这项旅游产品蕴涵的文化更加厚实。

二是“异地再现、综合开发”型。民俗的地域性并不是对民俗资源异地开发的绝对限制。一地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将其它地区的民俗资源移到本地。旅游者求新探异的心理需求是旅游外在行为的一个潜在基础。这种潜在的心理需求变为旅游的实际需求是有条件的。第一,旅游者没有时间和经济能力到民俗的原产地直接欣赏和体验地道的民俗;第二,被“搬家”的旅游必须具有典型的地方性。第一个条件使得被搬家的民俗旅游产品具有移人地的游客市场;第二个条件保证了被搬家的民俗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产品质量,以吸引达到规模效益的游客数量。在旅游需求比较大的城市,将各地的典型的民俗资源集中到一起综合开发的形式是比较成功的方式。

二、农业民俗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各地农业民俗旅游开始兴起,农业民俗旅游成为一种较高层次的旅游,吸引了国内外的大量游客,但是在开发过程中还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资源季节性分配不均

受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影响,农业旅游存在着随季节忙闲不均的现象,忙时人山人海,闲时无人问津,淡旺季反差明显。在旺季,游客太过集中,给旅游地带来设施容量、环境容量上的压力;在淡季,游客稀少,又造成了大量资源和设施的闲置、浪费,使经济效益大幅度降低。例如,多数观光果园在夏秋季挂果期间,游人过度集中,管理又跟不上,造成乱采乱丢现象严重,对环境压力较大,而在冬季则门庭冷落,效益低下。[4]

(二)生态环境遭破坏

由于缺少政府和行业的监督及引导,出现了群无序竞争和盲目开发的倾向,不仅浪费了资源,也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民俗旅游生存遭遇极大的破坏,重经济性,轻民俗性和文化性的现象也日趋严重。大多数旅游农业景点由于先前只考虑到农业生产上的要求,对其旅游功能认识不足,布局不太合理,高科技、高品质的农产品并不多,开发和销售也大多没有形成体系,回头客少。一些景点“城市化”倾向越来越严重,个别景点在旅游高峰期因游客过多,经营户到城里买菜,扭曲了农业民俗旅游的本质。

(三)设施不配套,服务不到位

开发一般在农业民俗文化相对丰富,交通也比较便利的原生自然式的村落进行,投资很少,必须设施不配套,周边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旅游交通和相关旅行服务的内容和质量不达标,既不方便游客,又使相关的娱乐、餐饮、购物等营业收人降低,使农业旅游的品位下降,相关产品的质量不能实现预期,经营难度加大,收人水平低。难以将旅游开发带来的利益公平地分配给村民,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受到干扰后可能产生抵触或不合作,难以保证村民们在接待游客时保持热情、友好、不唯利是图。由于从业人员大多为农民,文化水平及素质较低,远远落后于农业民俗发展的需要.[5]

(四)产品开发缺乏个性

大多数旅游农业景点过分依赖时令和特色产品,农产品上市时游客如蜂,农产品下市时冷清无人,形成了强烈的淡旺季差别,不利于提高农民参与发展旅游农业的积极性。有的旅游(区)点虽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技术、市场研发不够。分散的农业旅游区尚未进行有机整合,各自为政,开发的旅游农业产品相似程度较大。[6]

目前,大部分农业旅游景区(点)的地域特色不明,文化内涵肤浅,设施简陋、内容单调,多以钓鱼、吃饭为主,内容与形式雷同,并没有把丰富多彩的农业民俗文化通过正确生动、灵活的方式传递给游客。

(五)产品品牌观念淡薄

民俗旅游资源的品牌观念淡薄一方面反映在农村生活和生产用品艺术品上,另一方面反映在民俗节庆活动上,民俗旅游商品的营销渠道也是极不规范,鱼目混杂,影响了本土民俗产品的光彩。

许多旅游区由于市场意识不强,没有对旅游项目加以精心包装和促销,尚未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有限。如由于宣传和市场营销力度不够,城市居民对乡村具有民俗特色的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造成乡村民俗文化旅游开展较为薄弱。以南京为例,南京市苗木生产企业有1000多家,但城市园林绿化需求量中只有20%来自郊县,有相当一部分的苗木未进入南京市场。目前南京市不乏有特色鲜明、景观优美的农业旅游景(点)区,但总体来看,缺少类似“上海孙桥”、“苏州未来农林大世界”那样的品牌,对周边城市居民吸引力不大。2003年南京市农业旅游接待的游客中,来自上海、苏锡常等周边城市的游客只占接待游客量中的10%。

三、农业民俗旅游开发的思路

农业民俗开发已是大势所趋,针对以上问题探讨出农业民俗旅游开发的思路,对挽救即将消失的农业民俗,并使其世代相传,发扬光大具有重要意义。

(一)进行科学规划

农业民俗旅游规划要遵循科学性、区域优势性、基础性及市场特定性原则办理。根据季节变化和农作物生长时节,开展不同类型的民俗旅游或增加农业经营项目以保证淡季不淡。设计多样的农业民俗旅游形式,综合开发农业耕作的时序、节令习俗;占天象,测农事的习俗;卜农事丰歉,祈福、禳灾的习俗;农业禁忌、祭祀的习俗;祭田神、先农和社神的习俗;农业生产过程的习俗以及农业娱乐风习。

(二)创造和谐生态环境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和一种旅游资源,农业民俗既要注意传统文化的传承,又要注意经济效益的提高。一方面是可行的旅游目标、传统文化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是商业收入,二者得兼而并不互相排斥。

[7]67只有坚持可持续发展,两者才可得兼。

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原则,形成保护——开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游带农,以农促游,农游互补,实现农业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8]不仅要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游客的旅游过程中防止资源破坏和防治环境污染,更要提高当地农民的环保意识和转变思想观念,切忌急功近利,严禁对农业旅游资源进行破坏性开发和盲目跟风开发,将旅游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与培育同时进行、统筹兼顾,做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旅游农业的可持续发展。[9]

农业民俗旅游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开发的,主要是利用优美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吸引市民。让市民在旅游中体验田园风光和自然美景交织的生态环境的静心健体效能,感受纯朴的乡村生活和民俗风情的知识性、趣味性。是与旅游相结合的一种娱乐性、消遣性农事活动,为旅游提品和服务。因此,农业旅游可能改变原有的生产程序,改变原来的生产结构,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协调的重要性,使农业生产活动不会因旅游受影响。

创造农业民俗旅游和谐生态环境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1.田垄、农舍、篱笆、葡萄架,窗含新绿,户对荷塘等,努力增大“大自然”在游客心中的份额,多在“绿色户外”上做文章,使游客在吃、住、行、游、购、娱上更加贴近自然,融入自然,使乡村真正成为游客“回归自然”的绿色怀抱。

2.管理手段现代化的乡村旅馆待客之道要体现淳朴亲情,尽量弱化商业气息,收费可按档次不同明码标价,或写在芭蕉扇上,或印于方巾上,或标明在土布餐巾上。乡村旅馆可吸取现代旅馆的管理方式及内部设施,但外形宜竹篱茅舍,要有庭园文化,要有田畦园圃,尽量使居所被绿色环抱,“苔藓侵阶绿,草色入帘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使旅游者充分体现融入自然之乐。

3.基础设施自然化乡村饭店的菜谱应有别于都市餐饮文化,以绿色天然为主。院里瓜果桌上菜,现采现烹,绿色环保,口味纯正。“夜雨剪春韭”,客人也可亲为。生活垃圾、污水、猪舍牛棚等有碍观瞻的辅助设施要转入地下或迁出景区。为了不失农耕场景整体美,乡村停车场要对车位进行隐性处理:可设计成“麦秸垛”,使停车场呈现“麦场文化”;可设计成拱顶绿坡;也可隐蔽于瓜棚藤架之下。

(三)加大投入力度,重视工作人员素质

在我国已有相当多的城市资金自发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但目前对农业民俗的投入仍然很少,因此,应积极加大对农业民俗的宣传力度,吸引城市资金投入,加强农业民俗和旅游业的联系,携手开发农业民俗旅游资源,并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民俗决不是搞个温室、棚架或是简单建造围墙挂个牌子就可以发展,一定要注意旅游大环境的营造,给游客提供洁净的住宿条件、卫生的饮食场所、优美的环境等,才能留住游客,创造良好口碑,提高游客的重游率,甚而吸引更多的游客。

重视人才培训和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业旅游环境人才培养是提高旅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一方面要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以提高旅游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与文化含量,促进资源、产品与市场的结合,提升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应积极调动农业旅游区农民的积极性,因为他们是旅游农业建设的主体,同时他们的衣食住行、精神风貌、文化习俗、生产方式又是农业旅游开发的客体。[10]充分依靠农民,是为农业旅游营造一个整洁卫生、安全有序的外部环境和淳朴热情的人文环境的重要措施。

(四)增强产品项目特色化

没有特色就没有吸引力,农业民俗的旅游开发就是要再现古朴原始的生活面貌,充分挖掘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突出“民俗”,突出“农”。农业民俗旅游项目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特色:(1)“土”:即充分挖掘传统的农业生产过程(如采茶、制茶的整个过程)、传统的农业设备与设施(如石磨、水车、牛车)、传统的农业手工艺制作(如编制、印染、陶瓷、剪纸)和民俗风情(如对山歌、坐花轿)等,来展示观光农业的乡土气息、原始风貌,满足游客的好奇、怀旧心理;(2)“新”、“优”、“奇”、“高科技”:即通过展示现代农业的最新发展、优良品种、奇花异草,珍稀动物和高科技农业技术手段等,来满足游客开阔眼界、学习参观之需求;(3)“自然”:即通过农村美丽的田园风光、清新的空气和良好的小气候,让游客得到身心的放松,满足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旅游心理;(4)知识性:即融入更多的农业知识和农村文化,让游客,特别是中小学生得到农业启蒙教育和现代农业知识普及;(5)参与性与趣味性:即设计一定的播种、采摘、捕捞等劳动过程,让游客参与,并结合斗羊、斗鸡、比赛、跳舞、表演等趣味项目,让游客在参与中得到体验和乐趣。[11]

农业民俗产品尤要注重参与性,让游客亲身体验。美国卡耐基美隆大学含兹公共政策管理学院的教授RichardFlorida在其《创意新贵》一书中提出,创意与体验的关系极为密切。他认为:“当经济对创意的需求增加时,创意式或体验式的生活形态就是对这种困境的直接回应。”[12]42体验的前提是参与,如果没有参与,仅仅是走马观花似的旁观,而不亲自参与其中,并在参与中思索与体会,仍得不到真正的体验。而且体验所涉及的感官越多,就愈容易成功、越令人难忘。因此,旅游服务供给者应该设计和提供尽可能参与性强、兴奋感强的活动与项目;另一方面,要提倡深度的体验旅游,旅游者既要身游又要心游,游前要了解旅游地的历史与环境,游中要善于交流,游后要“反刍”和“复习”,要动腿走、动嘴问、动脑想、动手记,把观察上升为心得,从经历中提炼体验,不断提高旅游素质。

(五)加强产品品牌观念

注重品牌是提高产品竞争能力,实现产品成功开发与销售的重要内容。农业民俗旅游产品开发中应立足于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优势,依托城市和开放性市场,强化区位特色,选择推广主题,建立高品位、高质量的旅游农业精品,极力塑造农业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强化品牌个性,建立品牌标志和口号。让游客体验民俗并不是将民间那些落后、愚昧的东西展现并让游客去体验,而是要注重体验式民俗旅游产品设计的民俗文化品味、民俗生活品味,体现现代旅游者对高生活品质的追求。[13]

品牌的树立,可以通过主题化的农业民俗项目实现。在体验经济条件下,体验主题化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体验主题化是指旅游业为消费者制作的“体验物”或“体验”系列以一条明确的主线串起来,并与旅游业的品牌定位融为一体,以带给消费者整体感和统一性,产生感应与联想效应。[14]制定明确的主题可以说是旅游产业体现体验经济的第一步,主题是营造环境、营造气氛、聚焦顾客注意力,使顾客在某一方面得到强烈印象、深刻感受的有效手段。主题的确定应根据主导客源市场的需求,突现个性、特色与新奇,避免与周边邻近地区同类旅游目的地的雷同。[15]

结语

农业民俗旅游作为文化旅游中极为重要的一部份,其市场前景不可估量。合理的开发利用,挽救即将消失的农业民俗是非常必要的。本课题浅析了农业民俗旅游开发的现状,提出了开发的思路,愿能抛砖引玉,使农业民俗发扬光大、世代相传。

参考文献:

[1]石应平.中外民俗概论[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2.

[2]吴声怡,许慧宏,吴力琼.农业民俗的旅游开发问题研究[J].古今农业,2006(1).

[3]周尚意,范丽娜.中国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浅探[J].国土经济,2001(2).

[4]曹艳英,魏建国,魏兴华.烟台市发展观光农业和乡村民俗旅游业的优势、问题与对策[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0(3).

[5]是丽娜,陶卓民,毛金正.南京市旅游农业资源特点及开发[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7(1).

[6]曾华,徐琪.南京市农业旅游发展探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21(5).

[7]William•F•Theobald.GlobalTourism[M].Boston:Butterworth-Heinemann,1998.

[8]王振金.民族文化——乡村民俗旅游经济发展的灵魂[J].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2005(5).

[9]朱孔山.旅游农业开发模式与发展探讨[J].农村经济,2004(6).

[10]史嵘.论江苏观光农业开发[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2(11).

[11]鲁怀坤.论观光农业及其发展[J].学习论坛,2002(7).

[12]Florida•R.TheriseofTheCreativeClass[M].NewYork:BasicBooks,2002.

[13]易正兰.民俗旅游产品体验式开发初探[J].新疆财经,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