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28 08:35: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业技术人员师德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2012年12月27日校务会议通过)
根据《绥江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12年年度考核的通知》(绥人劳字〔2012〕56号)、《绥江县教育局关于做好2012年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绥教通〔2012〕78号),参照原绥江一中和绥江三中年度考核办法,拟订本标准。
一、考核对象
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含试用期人员、特岗人员、经组织批准借用入我校或借用出我校到外县市的教职工)。
二、考核时限
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
三、考核内容
(一)职业道德、工作表现(20分)
本项为定性考核,含政治表现、师德师风、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履行《教师法》《义务教育法》规定的教师义务及工作态度、表现等情况。
凡有下列情况者,逐项扣分(扣完为止):
参与赌博者扣1分;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者扣2分;赶走差生,造成不良影响者扣2分;工作敷衍,严重失职者扣3分;违规收费,受行政处分者扣3分;无大局意识,不服从工作安排者扣3分。
(二)工作量(20分)
工作量以年均工作量计算,超工作量加0.5分/节,不满工作量扣0.5分/节;同学科跨头1个计1节,跨头2个和2个以上及学科跨头计2节。
男教师55岁,女教师52岁以上的工作量按学科工作量的一半计算。
语文、数学、英语以周课时12节计满工作量,其它科目以周课时14节计满工作量。
行政成员及特岗人员工作量:校长、书记2节/周课时;副校级领导4节/周课时;主任、团委书记6节/周课时;年级主任、支部办主任、工会副主席、副主任7节/周课时。
校办室、团委、政教处、教务处、后勤处等兼职工作人员及教研组长每周计工作量2节,专职计满工作量。
实验员计满工作量。
本项考评资料由教导处提供。
(三)教育工作(15分)
在上一年度秋季学期和本年度春季学期获班主任奖者,一等奖加1分/次,二等奖加0.5分/次。
班级出现打架斗殴者,扣班主任2分;对违纪学生未及时制止的教职工扣2分。 本项考评资料由政教处提供。
(四)教学工作(20分)
1、高考平均分或及格率获校第一名至第三名者分别加3分、2分、1分;
2、学业考平均分或及格率获校第一名至第三名者分别加2分、1.5分、1分;
3、中考单科总评分获全县第一名至第四名者分别加4分、3分、2分、1分;
4、初中结业考试获全县第一名至第四名者分别加2分、1.5分、1分;
5、所教学科学生满意度较低者扣2分。
本项考核以1个班计算,既有中考又有高考者,以获得高分的中考或者高考计算。
本项考评资料由教导处提供。
(五) 教研工作(10分)
1、论文
县、市、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每篇分别加0.5分、1分,2分
2、竞赛
获省第一等奖至第四等奖者分别加4分、3分、2分、1分;
获市第一等奖至第四等者分别加3分、2分、1分、0.5分;
获县校第一等奖、第二等奖者分别加1分、0.5分。
3、 课题
申报县、市、省级以上课题,验收合格者,分别加1分、2分、3分,课题组组长再分别加1分、2分、3分。
以上课题本项考评资料由教导处提供。
(六) 其它活动
组织参加活动获奖者参照第五条第二竞赛项加分。
(七)考勤(10分)
上课、会议、活动等,缺席1次扣2分,事假1次扣1分,病假1次扣0.5分(男55岁,女50岁的教师病假不扣分)。
本项考评资料由校办室提供。
(八)表册上交(5分)
各类表册、计划、总结、文件、资料等未及时上交学校1次扣1分,未及时上交上级部门1次扣2分。
本项考评资料由相关部门提供。
四、考核等次
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等次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工人考核等次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
下列情况考核为“不定等次”:
1、7月1后转正参加考核的(只写评语语,作为任职定级的依据);
2、在编不在岗人员;
3、事假一年内满20天,旷工累计满3天;
病假教龄不满10年的超过90天、教龄不满20年的超过120天、教龄不满30 年的超过150天、教龄在30年以上的超过180天的教职工。
五、《考核表》落款时间
(一)基层考核时间为2012年12月28日;
(二)个人签名时间为2013年1月6日
(三)单位考核时间为2013年1月2日。
六、时间安排
(一)2012年12月28日前,各教研组长(馆室负责人)组织自评、互评,填写《考核表》一式两份;
(二)2012年12月28日下午5点前,各教研组长(馆室负责人)将自评、互评资料和《专业技术人员履职考核表》一式两份和考核表工本费4元/人交到校办室;
(三)2012年12月28日晚,学校组织考核;
本人自参加教育工作以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恪守教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廉洁从教,为人师表,做到了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肯定自己成绩的同时,也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以便及时改进,不断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关心不够。平时,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心思了解不够,没有和学生建立起深厚的情感关系。
二是辅导不够。由于时间精力关系,对后进生学习的关心和辅导不够。
三是学习不够。平时,没有充分利用闲暇时间,自学有关汉语的基础知识,阅读《新课标》等教育理论知识,没有经常向名师学习。
四是研究不够。平时,对于教学中出现的现象、问题,关注不够,没有通过认真观察研究,提出独到的见解。
五是总结不够。没有及时反思教学行为,总结经验教训,形成文字。
行者无疆,思者有为。通过这次培训,自我剖析,我已经意识到不能再安于现状了,我要抓紧时间,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专业素养;加强教学科研,探寻有效的教学方法;我要在行动中反思,在反思中行动,让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的教师。具体要做到如下几方面:
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兼有“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特点。在当今科研兴校,呼唤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我深知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源源不断的一桶活水才行。因此,我在努力做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要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读课标,博览各种教学刊物,广泛汲取营养。我要利用业余时间,自学《现代汉语》《写作》《中国文学史》等汉语言文学课程,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新课标》等教育理论专著。通过上网、看录像等方式向全国名师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实用的教学经验,同时争取外出参加培训、观摩等活动,以开阔视野,学习经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深地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一门职业,还是一门艺术。只有宽严相济,才会赢得学生们的信赖,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只有给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才会唤醒孩子们的爱心,从而使他们学着去爱别人。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孩子的生理或心理存在先天不足,他们的自尊心非常脆弱,学习当中也会遇到比别人多的困难,对于这些孩子我将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德育、科普、英语教学、艺术教育、体育等在创建自己的特色,围绕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效果和教育水平。
在20*——20*学年度中,我们取得了许多优秀的成绩,,也存在一些不足,离创建一流的小学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希望在来年的努力下和上级领导下,我们争取更好的成绩。
二、学校管理
1、办学方向:认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积极创造条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紧紧围绕“以德治校”的中心,按照“规范特色”的办学目标,面向一切学生,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展,综合素质明显提高。
2、组织管理:学校领导班子是一个团结务实、敬业勤政的集体,校务会成员分工明确,工作到位,学校重大事件由集体研究决定,透明度高;工会组织起到了密切联系群众的凝聚力作用,校务公开,合理化工作扎实有效,教职工参政意识明显增加,领导班子的民主意识和服务意识得到增强,干群关系融洽,工作热情高涨,大局意识强烈,工作效率提高。学校的各类档案管理规范,资料齐全,学校“十一五”办学规划、学年计划总结、部门计划总结、教师个人计划总结等完整齐全。各项考核均有良好表现。
3、教师管理:按德兴市教委有关规定,学校每年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考核,积极参加市局安排的各类培训,对教师的师德、教学业务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每月的教学常规考核、文明办公室考核、每学期的师德师风考核均设立奖励制度,教师的各类违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每周二是学校规定的政治、业务学习时间,做到有学习有记录。张永娣、吴珍珍、姜小平、邓礼华老师的论文获江西省教育学会三等奖,徐光伟老师获三等奖。德兴市德育论坛演讲获二等奖。余萍老师的教学导入设计获中国基础教育协会一等奖,并获江西省“新雷杯”征文辅导二等奖。张永娣、周燕、徐光伟、汪木强、祝娟、夏丽兰老师在德兴市“五环联动,反思成长”教研活动中被评为先进教师。
4、学籍管理:学校历来学籍档案规范齐全,学籍变动统计及时准确,顺利通过上级部门的检查。
5、后勤管理:学校校舍档案齐全,校建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检查制度规范有效。学生家长大多为矿山职工,加上矿区建设要求,学校的勤工俭学活动难以开展,学校没有住宿生和食堂。校园规划有序,环境优美,标志醒目,文化气息浓厚。
6、教学工作:学校教学秩序井然,各科能有机渗透德育教育,把五育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学校每月进行教学常规考核,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辅导、考试等全程监控,有教学检查和质量分析制度,效果良好。新课程和新课标已深入人心,教研组织健全,课题研究实施有效,图书室、语音室、电脑室管理有序,使用率高,但学校分管的主任听课课时欠缺,学生作业量的控制有待科学化。
当前,正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时期,教师参与教育科研是自我提高的需要;是提高工作效能的需要;是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是提高社会地位的需要。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教育科研的“第一生产力”作用在基层中小学已经凸显出来。有远见的校长,通过动员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了教师队伍素质,也提升了学校品位。
我校近年来实行教师全员参与教育科研,努力使教师把看似枯燥乏味的教育教学工作转化为探究、追求智慧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为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快乐,为学校与教师的健康发展带来美好前景。
现就部分教师的体会整理如下。
一、自我提高的需要
教师在工作岗位上,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基本上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磨道式循环,一种是螺旋式上升。
磨道式,主要靠自身原有的知识与经验,就书本讲书本。知识不更新,方法不改进,又不善于反思总结,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总在一个平面上,在自我的圈子里往复循环,走的是一条自我封闭式的教育教学之路。工作的起点(开学初)也是工作的终点(学期末)。很难谈得上发展。沿着这条路,使许多教师从黑发干到白发,虽然兢兢业业,燃尽了蜡烛,抽尽了蚕丝,但教学水平平平,业绩平平,汗水与成果不成正比。
螺旋式,对外开放,广泛吸取先进教改信息与教育教学经验;对内改造,在兼收并蓄别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和总结自己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形成教育教学能力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老教材”能进入新境界,“老办法”能变成新模式,教学能力与水平一学期上一个台阶。年年岁岁教此书,岁岁年年法不同。教师积极参与到教育科研活动中,通过研究活动,边工作,边学习,边反思,边改进,就是一个教育教学能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教育科研课题是一个载体,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确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这样做不但年轻教师深感受益匪浅,提高了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就是有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教师,在经历教育科研后,也深深体会到,搞教育科研的过程是不断丰富知识,拓展经验,提高业务水平的过程,是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
二、提高工作效能的需要
教师一般可分为三类。第一类,责任心很强,业务水平高,学生负担轻,质量高。第二类,责任心较强,但业务水平一般,或者教学经验欠缺,学生负担重,效果一般。第三类,没有责任心或责任心不强,也没有业务水平,学生没负担,自然也没有学习质量。不少教师属于第二类。往往出现教师苦、学生累、负担重、效率低的状况。究其原因,对课堂教学中教与学的关系处理不当,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落实不好“生本课堂”,达不到“有效教学”,更难实现“高效教学”。
因此,需要我们去做课堂教学研究,积极实践新课改理念,提高每节课的质量,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适应改革发展的需要
新课改形势下,教师的素质和能力面临挑战。教师角色和教书育人能力的调整与提高,必须借助教育科研。一些新观念――教师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学习中的首席等提法;――为学生一生作规划,对学生一生负责,是学生创新潜能的开发者等提法;――教师要成为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的科研型创新教师等观念是科学的、先进的,如何在课堂上实践转化为有效教学行为,必须去搞教育科研,别无他法。
四、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
时间的含金量取决于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取决于对社会的创造和贡献。上海特级教师于漪曾说:“生命的价值在于创造和奉献,生活的道路在于开拓和踏平坎坷。”我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工作动员会上提出,不当“教书匠”,要当“研究员”,在研究改进、创造中享受工作的幸福和快乐。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多给教师一些乐趣,使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么你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
其实“学习”有两个层次,一是“读书”,二是“做学问”,都是进行时态;而“有造诣的人”是个完成时态,看是从哪个方面强调,如果给“学者”下一个定义,最好两者兼顾。
作为肩负为国家培养人才重任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中小学教师,我们没有必要把学者神圣化,要回归它的本义,就是要成为不断学习的人,成为学有所长的人,能成为本学科教学的行家里手。不过这是仅从教学上的传授知识方面说的,而我们同时还是教育工作者,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口头禅:“你不是教物理的,而是教人物理的。”
学者就是学习的人,学习书本,这是前人智慧与科学成果的结晶;学习历史;学习社会,学习生活;学习自然;向一切人学习,向一切事物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
学习什么?学习知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学习知识的人,经过一定的过程,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就被人称作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个笼统概念,从知识的功能上讲,也就是作为掌握知识的人,对社会所起的作用和贡献上讲,可以分为四个层次,这只是相对的,外延是有重合的:
(1)专业技术人员:指依照国家人才法律法规,经过国家人事部门全国统考合格,并经国家主管部委注册备案,颁发注册执业证书,在企业或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技术人员及具有前述执业证书并从事专业技术管理工作的人员。
(2)学习的人,做学问的人,学有成就的人。 “学习”是个动词,指的是一个过程,就是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
(3)思考者。按照康德的划分,人的认知有感性、悟性、理性等不同层面或范畴。思考就是要在这几个层面上,认知人本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及人与神的关系及发展。康德本人就因为思考,使自己平淡的生活与其伟大的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社会的良知与正义。萨义德认为,知识分子代表普遍正义,应该有批判意识,是所谓社会“良知”的代表。
综合考虑,如果给知识分子下个定义,应该是“有一定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意识的读书人”。这里有三个要素:“社会责任感”、“批判意识”、“读书”。这三点只要缺了一点,就不应该称为知识分子。
孟子对知识分子的要求是“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塍文公下》)这就是一种独立精神,就是“范儿”。所谓“独立”,要做到三条:
独立于权力。政治上、行为上应该“保持一致”,遵纪守法,这没说的,否则社会秩序就乱了;可思想上、精神上应该疏离权力集团,这样才能保持一定的判断力。
独立于金钱(利益集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点比较难,过去提倡克服个人利益、眼前利益、局部利益,现在不时兴,也做不到,不符合争取和保护个人权益的现代人权理念,但想问题、提意见,中正一些,理性一些,还是必要的。做教师的如果太功利,太情感化,是不妥的。
独立于大众。不能人云亦云,比如说不能听从网络民意,网民是什么?两头缺位:一是高端缺位,一流思想家、杰出科学家很少在网上发表言论;二是低端缺位,工人、农民、家政工作者等底层体力劳动者没有机会上网。这两种人肯定形不成网络民意主流。如果决策者根据网络民意制定政策,是非常危险的。作为教育工作者,网络意见也只能参考。
为什么要首先强调一个独立性呢?因为我们中国知识分子是很难独立的,实际情况,毋庸赘述。
鲁迅先生认为,中国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做稳了奴隶的人,一种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人。前者是体制内的既得利益者,后者是游于体制之外,还没有享受到体制内好处的人。当下的说法是还没有享受到改革的成果。两种人都是受制于体制的“奴隶”,所以在我国提倡“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语)尤为重要,尤为艰难,大家可以看看体制内摆在最前排的苹果(官员),有独立的精神吗?摆在第二排的苹果(替利益集团代言的所谓知识分子),有自由的思想吗?我国社会最可怕的就是雍正、乾隆以来,因统治者实行的“言者有罪”而造成的知识分子“政治冷淡症”和官员“唯上病”,每遇要事,往往集体失语。晚年的鲁迅为什么更深邃?更敏锐?就是他不干了,自己炒了自己的鱿鱼,“大隐隐于市”,躲在上海的“亭子间”卖文为生,不领工资,独立思考去了。对此,萨义德倒是说得干脆:“知识分子的公共角色是局外人,业余者,搅扰现状的人。”(《知识分子论·序言》)
独立的精神地位取决于独立的经济地位,如果在经济上受制于人,就很难实现独立。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可以通过两种办法来实现,一是有相对体面的生活;二是安贫乐道,不为所动,经得住诱惑。孟子说:“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梁惠王上》)只有知识分子才能做到。
中国知识分子缺乏独立精神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中国人先天的情感有余,理性不足。两千多年前的先知们就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虽然没有“理性精神”这个词),所以才积极倡导“中庸之道”,时至今日“奉承文化”与“愤青文化”仍然阻碍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这两种文化的极端代表就是挥之不去的“汉奸意识”(可以外化为“卖国贼”)与动辄泛滥的“狭隘民族主义”(可以外化为“爱国贼”),对自己的传统与现状的态度,要么一切都坏,要么一切都好。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国人非中庸。所举的例子之一,就是倘若不解放,再过两、三个朝代,妇女的“三寸金莲”就变成一个锥形了。
学者化的“化”是什么意思?权威解释是“放在名词或形容词后,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知识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功能性,二是装饰性。功能性不用说,装饰性的表现也比比皆是。18世纪、19世纪欧洲,尤其是俄罗斯,上流社会沙龙里的太太小姐们普遍使用法语,既不是学术需要,又不是外交需要,只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这就是装饰。时至今日,这种知识的装饰也很流行,如文凭泛滥现象。“装饰”在实际使用时常常被说成“镀金”。我们所谓学者化,也可以说有某种装饰性,但性质不同。宋代诗人黄庭坚说:“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反过来说,就是“读书三日面目可亲”,由“可憎”变成“可亲”,是不是有一种装饰效果?但这种“装饰”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就是要通过知识积累,外化为一种人文素养,一种由表及里的风范,一种发自骨子里的气度。
因此我们的追求不能仅限于专业技术人员本身,即不能限于职业要求本身,应该再上一个层次,从学者化方向努力,就是不仅要有学者般的知识水准,还要努力使自己具备学者的视野、学者的气度和学者的风范。而教师的学者化就是要做到当初我们读师范时,经常看到的写在墙上的那句老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现在再想想,这句话的含义,是多么准确的职业概括,有多么高的职业境界!孟子说:“教者必以正。”(《孟子·离娄上》)确实,教师这个职业,不仅要求具备可为人师的深厚学养,而且其思想品格、行为规范堪为人表率。师德,是教师的职业灵魂,没有这个灵魂,就永远达不到“身正为范”的境界!
对待人生通常有三种态度:
认命——知命——立命。认命,是消极态度,是大多数人的态度;知命,是不安于现状,懂得思考并了解全局的人;立命,就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主张,至少是有自己的想法,并积极去实践的人。我们做教师的如果做不到“立命”,起码也应该把“知命”作为努力的方向。
人的生活追求有两个基本层次:
一个是物质的,形而下的,是动物性表现;一个是精神的,形而上的,是神性的表现。从懂事起,人就处在这两种张力之中,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给教育对象追求物质生活的技能和追求精神生活的动能。前者叫教书,后者叫育人。
人生的努力有两个方向:
正向努力和反向努力。学业上的正向努力,终身学习,终身接受教育;人性上的反向努力,复归朴实,复归童心。一个成人受社会的污染太多,复归的过程,也就是净化心灵的过程,有一颗童心、质朴心,才能真正热爱孩子,热爱教育工作,才能把主要精力投到我们的事业中来。
现行教师激励机制中,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级别为层次,分别有三种荣誉称号,即“教学新秀”、“优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获得这些称号,与学者化有没有关系呢?“教学新秀”显然是鼓励初露头角的青年教师,与“学者”这样一个身份有较大距离。“能手”,就是行家里手——过去就是指“匠人”。“匠”字的本义就是“有专门手艺的人”,作形容词用时,有“灵巧,巧妙”的意义,如“匠心独具”;引伸为“在某些方面有很深造诣的人”。“教学能手”,这个称号中的能手应该还没有这个引伸义。教学能手,就是个教书匠,优秀教书能手,就是优秀教书匠。
然而做一个真正的教学能手也非常了不起。我的一个同事曾因一位老前辈鼓励她“要做语文教学的行家”,而受了几十年的鞭策,成就了她一生的事业,如今仍然退而不休,继续奋斗在三尺讲台上,成为许多学生仰慕的偶像。
更高一些的荣誉称号就是“学科带头人”了。在基础教育方面,学科带头人一般是指在教学上有相当经验,有突出教学成果,领导能力强,领导全部或部分所在学科教学工作的人士。随着行政级别的升高,学科带头人的资历和影响也逐步丰厚、扩大,确确实实成了本学科有很高造诣的人,应该是学者化了。从“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到“学科带头人”,走着一条学者化的道路。可这只是一种勉强对应。荣誉称号总是有指标的,而且在现有评优机制下,还很难克服人为因素与量化考核两方面的弊端。真正的学者化是一种客观而不受名利纠缠的状态,一种良好的学术性氛围,一种催人向上的标杆!
“教师学者化”,无疑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与学生在学习的态度、动机、目的以至方法等方面都是平等的,师生间应该构建出一种“同学”关系;在这种“教学相长”的氛围中,师生之间的情感和思想才有可能发生碰撞,彼此的心灵才有可能相互体察和接纳;如果这样,双方就能感受相通的相悦和知识素养的积累,就会产生互相勉励、共同促进的内在驱动力。
教师的天然使命,早在唐代,“好为人师”的韩愈就作了精辟的总结:传道、授业和解惑。
传道是教育观。传什么道?对于我们首先传的是统治的思想。认为统治的思想就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具体到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内容与表述。
《理念人—— 一项社会学的考察》的作者科塞说:“理念人应当是为真理而生活,而不是靠真理而生活。”理念人,又可以称为观念人,是科塞对知识分子的一种表述。我们做教师的,生产的是精神产品,观念是我们的基本“标的”,那么作为观念人,在塑造人类社会和推动人类社会演进中具有何种力量呢?他一定要具有某种创造性,同时还具有一种传习性,但他是“直接无力”的,不能像科技人员的发明创造那样,直接变成资本,积累财富,也不能像政府官员那样,利用行政资源,直接进行社会动员,而一定要通过某种媒介(平台)对社会发挥作用,而教师的媒介就是我们手里的“导学案”,就是深受我们影响的学生,接受了我们思想、品德、知识、技能训练的学生就是我们的作品,我们是通过他们来影响社会,甚至是改造社会。“师不高,弟子拙”,一个优秀班主任,能从班里每个学生身上都看到他的影子。我们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能有效地训练、培养、塑造我们的学生,才能把我们对社会的影响最大化。
有一个很有启发的历史现象,诸子百家时代的多位一流思想家,包括孔子在内,都是教师,有些是职业教师,比如政治学大师王诩(鬼谷子),终身未出仕——没做过国家公务员,更没有进入过领导层,但他通过他的两个学生不仅影响了一个时代,而且影响了历史。另一位著名教师就是荀卿,三次出任稷下学宫祭酒(世界上第一所民办公助的高等学府),政治家李斯与政治理论家韩非都是他的学生。
授业。业,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学业,基础知识,就是我们常说的文化课;二是技能,专业技能,生活技能,即生存和发展的手段。这个“业”怎么授?这是教学法的研究对象,不少学校构建的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这样一个工作,就是如何以最小的教学成本,获得最大的教学收益。
“解惑”是教育观与教学法相结合的综合性问题。解学业疑难,解人生困惑,这就又回到了“传道”上,即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教学之中,还是个“育人”问题。
传统的“解惑”方法是老师给出答案,指明方向,讲清道理。结果是多数人都捧着别人的答案,自己的困惑仍然得不到解除;其实多数人都是希望解除困惑,很少有人只要答案的,也很少有人仅仅满足于他人的解答。有人认为,老师只要给出答案,学生自己就可以在实践中应用、落实,其实不然,“知道做不到”的现象生活中比比皆是,因为一个简单的答案,不能提高人的学习技能,更解除不了人生困惑。也有的老师只做传声筒,因为自己也在“疑难”或“困惑”中,只是把他人的答案或道理复述给学生,是“从书本到书本,课堂到课堂”的“解惑”方式,结果是师生双方的“疑难”或“困惑”都没有得到解决。
正确的方法一是老师应该帮助学生解释疑难,绝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要讲明道理,学生弄明白了道理,就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二是老师把答疑解惑的能力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己来解决疑难与困惑,只有这样,才可能“青出于蓝胜于蓝”!所以我们说,解惑最终也是个育人问题。
【关键词】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 课程设计 工作过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058-02
自动化生产线的广泛使用将会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由此企业对熟悉自动化生产线的维护人员的需求也将增加,目前适应这种岗位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非常紧缺,这对高职教育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工程应用性课程,它包含了机械传动、气动控制、传感器、电机驱动与PLC控制、触摸屏及变频器等知识和技能,开设并上好这门课对于培养自动线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相关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做好课程设计是关键。
一、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杰出的教学设计理论家加涅提出“为学习设计教学”,意指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是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过程中的一切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到教学目标的系统设计。现代教学设计突出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中心,重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分析和研究,依据学生学习的规律设计教学活动,从而最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以行动体系为基础,将学习领域转化为行动领域,让受训者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在完成典型的具有综合性的工作任务过程中获取工作过程知识,解决“在工作中学习”和“在学习中工作”的问题。基于此理论确立课程设计的基本思想为:以实际岗位为参照,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融通,工学交替、实境育人”的思路,根据专业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以仿真工业现场——实训平台为载体,采用项目化教学,强调以工作任务为依托组织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确立学生的中心角色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服务专业能力的培养为中心。
二、课程设计
(一)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
通过开展电气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的调研,并结合行业、企业和本地区对人才需求的状况,归纳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首次就业岗位是自动化生产线的维修电工、调试员、机电设备维修员等,未来发展岗位是车间电气技术员、PLC程序设计员及系统维护技术骨干和班组长等基层管理者。以上职业岗位要求具有运行分析、故障检测、维修保养及编写整理技术文档、设备技术改造等专业技能。针对首次就业岗位和发展岗位工作任务分析,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频率、重要性,所能承载的知识、技能程度,确定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电气设备的规划与安装、传感器的安装与使用、气动回路的安装与调试、PLC程序的编制与调试、HMI(人机界面)的设计、设备故障的判断与排除等。
(二)课程目标
亚龙YL-335B自动生产线及亚龙YL-221柔性生产线训练装置归纳、总结了现代生产线的技术特点,与实际生产情况十分接近,因此我们选用这两个装置作为教学载体,在课程教学中使学生具有安装如送料、加工、装配、输送、分拣等工作单元的技能,具备构成一个典型的自动生产线的机械平台并联机调试的技能;理解并掌握在系统中的气动控制技术、机械技术(机械传动、机械连接等)、传感器应用技术、PLC控制和组网、步进电机位置控制和变频器技术等实际应用,具备熟练运用这些技术的能力。
(三)学习情景的创设
采用基于行动导向的方法进行设计,经多方面调研、探讨,开发设计了9个学习情境,每个情景由若干任务构成。每一个情境的实施都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并按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具有可重组和迁移性。
如图1所示,该课程设置了参观企业整体生产线工作过程、拆装调试亚龙335B自动线各工作站、联机调试亚龙221柔性生产线三大部分渐进学习。每一部分的教学学习目标和学习情境明确,课程教学载体由易到难,从简单拆装到气路连接,从硬件设计到软件实现,从机械控制到人机界面,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技术的同时也对今后的就业岗位有所了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实现技能提高与素质教育双赢。
(四)教学实施策略
实施过程中依照“任务、分析、制定、优化、实施、评价”六步工作方法组织教学,以行动导向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对不同的知识点综合运用引导文法、团队学习法、头脑风暴法、成果展示法、案例分析法、岗位体验法等各种恰当、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教与学的效果。项目以小组形式完成,每组4人为宜,在构成组员时,应把握学生的层次、不同个体的差异,即针对不同学生的个体特征与心理倾向,不同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将基础好、动手能力强、活跃的学生与相反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这样,既能保证项目活动按时完成,又有利于学生间互相交流,有助于专业较差学生的水平得到提高。
实施过程中,要做到“师生角色转换”,教师起发动、组织、协调、伴随作用,教师不能包办代替,而是应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及集体智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真实的工作场所模拟到学习环境中,使学生感受到企业员工的身份,得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强调“协作学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共同讨论和交流,进行协商和辩论,先内部协商,然后再相互协商,强调信息资源的利用。为了使学生主动探索,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强调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获取工作知识、工作技能,而非完成教学任务。
实施过程中,应兼顾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信心,从而实现课程的培养目标。
(五)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评定基于发展的教学评价观,包含过程性的考核和结果性的考核。过程性考核包含工作态度的评价、工作过程步骤与方法评价、知识的应用评价等。结果性考核包含项目所涵盖的应知部分的评价、应会部分的评价、项目工作中的问题记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成果展示等。在过程性考核中,对每个学习任务中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的方式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的表现情况,注重学生答辩及讲演,提高学生语言表达与交流的社会能力;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予特别鼓励。
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取得良好效果的有力保障
工学结合实施的关键是要有一支理论基础扎实、技术应用能力较强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在实施项目化教学中,教师应具备这样的素质:一是具有良好的师德;二是具有较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很强的综合能力;三是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
教师素质和技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工学结合必须有足够数量和水平的“双师型”教师作保障。德国职业教育之所以居于领先地位,是因为他们具备大量既懂专业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才。当前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最为缺乏的是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他们对新技术新工艺缺乏了解。对此,应通过以下途径来弥补:一是制订“双师型”教师建设目标和规划;二是选派专任教师到企业担任管理和指导人员,全程参与生产管理,接触专业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扎扎实实地实践新技术;三是制定政策,通过高待遇,争取当地企业的支持,聘请富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在校内外实训现场做指导教师;四是引入企业具有“双师”素质的技术人员到校任教,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课程的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值得去探讨,教师下的工夫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依托载体,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吴全全.德国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课程方案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2)
[2]高林,鲍洁,王莉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及实施条件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13)
[3]赵志群,王纬波.基于设计导向的职业教育思想[J].职业技术教育,2005(19)
[4]张运刚,宋小春.从入门到精通(西门子工业网络通信实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10年度立项课题(2010C251)
关键词:企业博士后;高校;青年教师;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2-078-02
随着20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大批青年教师登上高校教师讲台,成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骨干力量。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水平直接关系到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重视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是新时期高校面临的重要工作之一,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高校青年教师培养面临的困境
从1998年起,我国高等教育持续扩招,高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青年教师队伍也随之不断壮大。据2007年《中国教育年鉴》统计,高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已接近50%,部分新建的高校甚至更高。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专业知识系统,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富有激情,他们的到来给高校师资队伍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青年教师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在业务素质上也不断暴露出一些不足,成为目前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青年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经历
我国的高校青年教师几乎都是从学生直接走上讲台,由知识的学习者一步转化为知识的传授者,他们中的大部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技能培训,没有充分的职业准备;同时,青年教师在以往的求学过程中虽然积累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真正走出实验室、校园,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生产实践的机会很少,甚至很多知识连运用的领域、方法都不清楚,从而使得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只会照本宣科、生搬硬套,不知道如何把行业职业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合于教学过程,对实践类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把握了解甚少,这些都不利于其适应新时期高校教师岗位的要求。
(二)青年教师科研后劲不足
现在,高校因为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师资力量紧张,教学任务繁重,青年教师进校后就被委以重任,甚至在一些高校,青年教师承担的主讲课程以及辅导、实验课程占学校开设课程的50%。沉重的教学任务使青年教师成了机械的教书匠,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思考课堂教学的得失,总结教学经验,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科研成果严重匮乏。据统计,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在一年内平均每人不足2篇,参与和主持的科研课题贫乏,这与他们进校时每人都有数篇于SCI级别的学术期刊有着天壤之别。科研是高校的一项重要工作,而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直接影响到其自身发展及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长此以往,青年教师将与学科前沿脱节,丧失科研兴趣,科研能力被不断削弱,影响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不利于个人、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企业博士后培养模式是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新路径
企业博士后是指由设立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设立于高校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联合招收、培养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其主要来源于高校青年教师。企业博士后是我国博士后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其招收、培养的基本程序是先由企业选择生产实践中有市场需求的亟须解决的高水平研究课题,再由高校根据研究课题的需要物色合适的青年教师,在企业和高校共同协商的基础上,确定招收人选,校企双方签订联合培养协议,共同组成专家指导、考核小组,对企业博士后的科研素养、科研能力、科研成果进行综合考核评价。企业博士后在站时间一般为2年,主要在企业完成科研工作,这期间由企业提供科研经费、日常经费和必要的后勤保障,并支付高校管理和专家指导费用;高校派出专家学者进行科研指导,并提供实验设备、文献资料。企业博士后的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原则上归企业所有。
企业博士后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联合,它依托设立于企业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整合学校、企业的优势资源,既发挥高校在人才、学科科研上的优势,又发挥企业在资金投入、成果转换等方面的优势,将企业和高校在生产研发上形成一个共同体,在具体的科研实践中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双方互惠互利,企业由此完成项目攻关、实现技术创新,提高竞争力;高校由此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完成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1994年,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在上海宝山钢铁集团设立第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开始企业博士后培养的尝试,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企业博士后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的人才培养功能,逐渐得到高校、企业的普遍认同。据《博士后工作统计资料》显示,从1994年截至2010年,全国共设立2158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累计招收9816名企业博士后研究人员。高校完全可以利用企业博士后培养模式的优势,依托学校现有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企业合作,挑选具有良好学术背景和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进工作站做企业博士后,开辟青年教师成长的新路径,有效解决青年教师培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三、企业博士后培养模式促进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的策略
(一)从制度保障打造青年教师工程实践新平台
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能否产生良好的效果需要制度保障。我国一些高校曾借鉴国外高校的做法,出台让青年教师到企业锻炼一段时间再返校的规定,但没有形成制度,所以一旦遇到教学任务过重、师资紧张的情况,即使再好的规定也会自动终止。企业博士后是我国博士后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形式,我国的博士后制度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日趋成熟,且和国外博士后制度相比,我国的博士后工作政府职能部门参与管理的成分较多,这就为企业博士后培养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从而为高校青年教师打造新的稳定的工程实践平台:依托企业博士后工作站,让青年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发挥专业特长,有针对性地主持产品研发、从事科研攻关,把理论知识和具体的生产实践需求相结合,同时提供充足的科研经费、派出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指导人员,从而将青年教师培养真正落实到位。
(二)从工程实践提升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
在企业博士后培养过程中,企业提出的研究课题一般是有市场需求的、企业亟待解决的、多学科交叉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学科发展方向。高校青年教师在研发过程中,始终站在学术前沿,有充足的科研经费、良好的科研实验条件做保障,有学科知识渊博的资深专家学者和工程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指导,有企业研发团队的支持,这些完全可以促使青年教师不断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不断拓宽学术视野,将理论性与应用性、学科的单一性与交叉性、学术研究的严谨性与实际工作的灵活性融会贯通,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积累工程实践经验。与此同时,青年教师作为项目负责人,拥有一定的人员调配权和资金使用权,在研发工程中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匹配力量,组织协调、解决各类矛盾,无形中也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企业博士后培养方式充分体现我国博士后制度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特点,“培养,使用,使用,培养,培养和使用相结合,在使用中培养,在使用中再培养”,给青年教师提供实践机会,将青年教师锻炼成“既具有研究开发能力,又具有管理才能和经营头脑”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三)从评价标准实现青年教师培养的科学发展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县、县政府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保安全、强素质、提质量、出特色”的工作目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集中精力抓管理,上下一致抓质量,努力促进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主要工作目标
(一)九年义务教育
1.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控制在0.5%以内;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年辍学率控制在2.6%以内,初中三年保留率达95%以上;视力、听力和智力三类残疾人口入学率均达90%以上;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6%以上。
2.构建德育工作的长效机制,确保中小学在校生违法犯罪率为零。完善帮扶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长效机制。农村中学70%以上、农村小学90%以上具备学生劳动实践场所。
3.科学、合理编制学校经费预算工作。在保证学校正常安全运转的前提下,安排公用经费总额不低于40%的资金用于学校发展。校园方责任险达100%。
4.市前三,高考成绩较上年前移。
(二)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发展高中段教育。圆满完成或超额完成普通高中招生和职业高中(中专)招生计划,初中毕业生升学率力争达到70%以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县职业教育中心。普通高校本科上线率、重点线上线率比上年有所提高,大专以上录取人数占考生总数95%以上。
(三)幼儿教育
年内新增2-3所乡镇中心示范幼儿园,3-5周岁儿童入学率达到95%以上,学前一年入学率达到100%。
(四)办学条件改善
加快农村标准化学校创建进程,争取言爱基金学校建设项目,县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基本完成永阳中学、万福中学改造,全年新建修建校舍3万平方米,县县中、县二中通用技术教育装备。实施校安工程,消灭d级危房2.18万平方米。积极打造一批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花园式”学校。全面完成普九债务化解任务。
实行高中住房改革。
(五)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
全年培训中小学教师2100人,培训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800人;县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基本达标的基础上,各阶段教师学历提高不少于5%。
(六)积极落实民生工程
全部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教科书费。认真做好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成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改进高中、初中贫困生救助方法。督促乡镇政府建立扶贫助学的长效机制。落实教育民生工程,市排位前三名。
三、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加大安保维稳工作力度,确保教育和谐稳定
1.积极创建安全文明校园。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实行“一票否决权”;加强消防安全教育和管理,严禁学生玩火,开展学校防灾防火安全疏散演练,增强师生自救能力,做到学生宿舍每层配备灭火器;杜绝学生踩踏事件的发生,加强学生养成教育,高层建筑实行划区域下楼,重要时段安排教师在楼口值班,做到防患于未然;深入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购物渠道的监督管理,教育学生不买地摊零食,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加强学校门卫人员管理,严格实行进出校门登记询问制度和值班制度,中心小学要督促辖区内学校校门关()锁的安全,有条件的学校校门口要安装电子眼。
2.坚持开展预防甲型流感和季节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完善预防工作管理体制,进一步抓好“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有计划落实甲感疫苗接种工作,采取措施,确保师生安全。
3.提高机关工作效能和服务质量。发挥教育便民服务中心功能,提供教育法律政策咨询服务,做好来信来访的接待受理工作,快捷化解矛盾,维护教育稳定;严格规范教育收费行为,塑造教育系统的新形象。
4.坚持不懈抓好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完善校建管理,重点抓好保进度、保质量、保安全。
(二)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进一步加强学生品德教育。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举行中小学生读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和辩论,开展中小学生《三字经》《弟子规》齐诵比赛,通过书香校园的建设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品德。
2.继续推进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县性“有效教学”课堂教学大比武和教研、评估活动,组织开展第一批“有效教学”试点学校的考评工作,指导第二批试点学校的申报;分片召开有效教学工作经验交流会;抓好义教阶段第二轮课程改革的指导和深化工作,促进第二轮初中、小学课改健康发展。
3.健康有序,稳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一是严格执行《县高中教学质量的实施意见》,注重抓好过程实施,抓实抓细教学常规。二是抓好高中新课程实验阶段性评估,完善《**县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评估方案》,加强过程管理,奖优罚劣,确保新课程实验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召开高中课改阶段性总结会,通过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高中课改健康发展。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市场及社会发展需求,加强骨干专业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教育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继续加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宣传,切实转变广大学生及家长的教育观、人才观、成才观,努力营造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县职业学校(职教中心)项目建设工程。抓好“初中后”、“高中后”职业技能培训。
5.进一步加强民办幼儿园的规范管理。严格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规定的程序要求对新申请办园的民办幼儿园进行审批。根据《**县民办幼儿园办园水平评估细则》,以评促改,规范办园行为,努力提升幼教水平,帮扶一批乡镇民办示范幼儿园,带动民办幼儿园规范发展。
6.实施“教学质量建设年”活动。重点抓好高考复习迎考、中考选优拔尖、县统考工作,以抓兴趣小组为突破口,抓好尖子生的培养,提高优生面。一是加强高考、中考的复习迎考指导工作,适时召开高考复习迎考动员大会和高考复习迎考研讨会,了解考试信息,把握考试方向,观摩研讨,交流经验。二是开展考试评价研究质量分析工作。加强学生过程评价的探索,努力使学生评价与中考、高考招生改革接轨;做好高考和中考考试质量分析工作,通过全面分析,提出切实的改进意见,有针对性指导学校改进教学和管理工作。三是抓好常规教学的跟踪问效,举行学科竞赛、优秀教案评比和说教材竞赛,重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积极组织高中学科竞赛,并抓好“名师大讲堂”和学生研究性学习。四是抓好周三活动课教学,推动兴趣小组开展,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发展学生特长。加强对兴趣小组工作的过程管理和终端评价,大力开展兴趣小组的竞赛评比和成果展,依据成绩大小发放教师兴趣小组补贴。充分发挥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作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扩大学生的视野。积极开展校内外勤工俭学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观念,提高动手能力。五是继续抓好科研课题过程管理,推广优秀科研成果。召开优秀科研课题介绍推广会。县中标课题的管理和阶段性评估。六是继续深入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县小学生、县中小学生单项田径运动会,以进一步推动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师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7.进一步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抓好信息技术推广应用活动。重点装配10个中小学图书室,基本完成中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县中、县二中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高中尝试“私买公助”形式,为专任教师配备电脑。加强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开展应用设备资源说课、上课比赛活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应用特技教师”、优秀网管员评选活动,树立一批管理规范,应用效果好的先进典型。积极构建网上教研体系和平台,实现教学资源互补和优质资源共享。认真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兴趣小组活动。
8.抓好高考、会考和中考考场建设,优化组考工作,进一步规范考试秩序,纯考风,严考纪,扎实做好中职宣传工作。创新措施,规范招生秩序,坚决打击非法招生行为,维护考生切身利益,市领先地位。
9.完善评估机制。认真做好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乡镇教()育督导评估工作,开展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做好学校“阳光体育”工作的专项督导,市2010教育重点工作目标考核的迎检工作,力争取得好成绩。
(三)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增强教育改革和发展活力
1.继续实施教师能力提高工程。抓住与南昌等地结对帮扶的契机,分期分批选派部分优秀校长、教师赴南昌、上海等地跟班学习和培训,学教育理论、学教育方法、学教育技术。加强对学科带头人的考评和培养,充分发挥其带头和引领作用;继续抓好“百课竞赛”,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坚持人人参与、层层推选的原则,扩大高中各学科教师的决赛面;认真抓好“送课下乡”活动,实现资源共享,定期举办自制教具比赛、优质课比赛和示范课展示等活动,继续实施教师阅读工程,为教师学习提供精品书目,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实行高中、初中教师分别进行高考、中考题检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抓好新教师培训工作;认真落实教师专业发展评选事项,做好初评、总评和表彰奖励工作,积极营造爱岗敬业、比学赶超、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2.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实施职称聘任竞争上岗。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培训,按政策要求做好职称评聘工作,对中心小学教师与村小教师的职称聘任考核有所区分。科学制定和落实绩效工资考核办法,充分发挥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实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的补贴拉开差距,促进广大教职员工爱岗敬业。逐步建立教师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竞争淘汰机制;县城高中人事制度改革,试行高中级教师差额聘任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加强对学校班子考核,从学校工作实际出发,考核采取从实从细、有效、全面的原则,注重品行、责任心、吃苦精神、组织、管理、教学、协调、工作方法等考核,做到干部能上能下,人尽其才,用人所长。
关键词:高等工程教育 师资队伍 建设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1-144-02
一、引言
师资队伍建设是世界性的课题。国外一流大学的教授是从世界范围招聘来的,对于社会科学、工学等应用科学,很多教授来自政府机关、企业部门。他们丰富的经历及与社会各界广泛的联系,为大学的教学、科研带来了非常珍贵的资源。作为工程师联合组织,美国工程与技术认证委员会(ABET)的评估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广泛承认。ABET对工科学校的教师要求是:多元教育背景,工程经验,教学的经验和技巧,沟通的能力,学术水平,参加本专业的工程学会或是成为注册工程师。我国的高等工程人才教育也应该跟踪这样的理念,界定教师和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开展高等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指导师资队伍的建设。
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逐步深入,近年来,我国高校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缺乏优秀拔尖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使师资队伍建设面对严峻挑战,突出表现为经济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大量需要人才。人才有效供给不足;师资的数量及质量问题同时存在;师资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在我国人才是公共产品,人才配置的市场化与政府集权化的高等教育管理存在冲突,需要协调。由于人才成长周期长,高校扩招后,师资短缺,大多数教师忙于应付教学,师资正常生长的规律受到冲击。社会发展快速多变,对人才的预期量大、要求高,高校在社会各行中吸引人才并不是最强。除上述共性问题以外,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教师队伍在以下方面还亟待改进:一是高校的师资大多从学校到学校,在同一学校里从助教做到教授,缺乏工程实践背景和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现实的能力;二是整体素质尚有较大差距;三是内在工作动力普遍不足。
二、高等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要求
1.孕育、传承大学精神,体现文化传承和创新。文化既是教育之基更是大学之魂。教育是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使个体社会化”的,教育也是通过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地延续和发展的。现代大学是在积淀和创造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基础上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高深学术的高等学府,是思想最活跃、最富有创造力的学术殿堂,是新思想、新知识和新文化的策源地,是一种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机构鼎足而立的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大学教师必须肩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2.凸显特色。大学的魅力和生命力在于特色。办学的特色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是有特色。特色追求的是一组目标,大学的文化品格和价值取向是其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工程教育教师应有独立的知行能力素质规定性,还要有特立独行的精神品质,形成独具特色的大学的文化品格和价值取向,成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工程教育教师特色的主要构成要素是独特的人文与专门技术在一定时空的结合。对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要求同样需要创新精神,创新之根在实践。
3.需要以整体素质观来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群体、学科团队的建设不是个体素质的简单相加,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根据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建设需求,应特别重视职业工程师认证制度建立和推广的实际,使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教书育人能力,具有明显的职业特征。
三、师资队伍建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统筹规划、重点突破的原则。当前,高等工程教育快速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师资队伍建设应当成为各院校主要领导的重要工作,成为学校坚持不懈抓好的“一号工程”。很显然,没有好的师资队伍,学校的一切教学质量、办学特色均无从谈起。必须从组织上加以保证,从战略上加以规划。要把师资队伍建设与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相结合;与学校的专业建设相结合;与学校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在师资的数量、结构上进行科学规划;在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上下功夫,在青年教师的培训上花力气;完善各项政策、制度,促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科学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人事管理部门,也应为学校做好服务,为师资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创造必要的条件。
2.专兼结合、多元聚才的原则。高等工程教育的师资队伍强调专兼结合,这一方面是由于师资在数量上的不足造成的需要,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兼职教师特别是从社会、生产一线来的兼职教师,可以把生产实际中的许多知识和能力带到课堂中,同时也可以带动本校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同时聘用其他大学的高层人才辅助学科(专业)建设,因此,聘用兼职教师绝不是权宜之计。学校应特别加强对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一方面要强化管理,另一方面要注意吸收兼职教师的特长,为我所用。要科学规划兼职教师的数量比例,学科专业建设初期,兼职教师的比例就可以适当大一些,随着学科专业的成熟,专职教师的比例可逐步加大,但保持一定比例的兼职教师(50%左右)是必要的。这一点必须坚定方向,关键在于转变观念,突破陈规陋俗。
3.大学精神、工程素质兼备的原则。高等工程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着眼于培养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建设急需的高级工程建设人才,师资和培养学生的规格必须达到大学教育的基本规格。同时,必须强调师资的工程素养和工程背景要求。师资队伍建设的目的,是使教师不仅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不仅具备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应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强调教师个体工程素质建设的同时,也要考虑师资队伍的整体工程素质,使得不同素质能力结构的教师间得以互补。但从根本上讲,师资队伍建设的目的是要促使教师以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改革教学,促进产学研用结合,同时,能以必要的理论指导具体的实践活动。因此,个体工程素质的培养是不可替代的。
4.教学科研、师德至上的原则。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应该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如果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光辉之处就在于教师可以照亮一代又一代新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德历来是对教师的基本和最高要求。这个问题对工程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而言尤其重要。一方面,师资队伍中年轻教师较多,他们许多是“才离书桌就上讲台”,有必要加深对师德的认知。另一方面,学生的认知是面向社会、面向工程的有人系统,不是在亭子间里冥想或实验室研究物质世界,他们的做人境界、工程道德、环境道德等无不体现在他们对自然的改造中,表现在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上,蕴含于对真理的追求和解读。这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对他们的行为、品德进行多方教育。因此,“必须更加重视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广大教师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艺术,具有出色的教学效果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教学科研实践是教师成长的基础和主渠道,教学活动的规律性要通过教学实践体验、摸索、总结、提高;开展科学研究反映着历史赋予高等学校的使命,“创造性思维是人脑最高层次的机能,创造性成果是人类成就的巅峰”,一般地,科研上出色的教师在教学中也比较优秀,他们能把现代科学技术最新成就及时有效地反映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果。从源头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十分必要。选好苗,育英才,应该对年轻教师早压担子科学用才,派到工程一线实践锻炼,提高他们适应快速变化世界的能力,
5.立足现有、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引进和培养一直是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流渠道。在当前高等院校师资队伍数量和结构难以满足要求的今天,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十分重要。引进中应特别注意从生产实际工作一线引进具备教学水平的人员充实师资队伍。同时,必须立足现有师资队伍,要不断进行培训,更新其知识。学科带头人及拔尖人才是经过长期培育的结果,应带有各学校的明显特色,高校应把这项工作作为长期的、经常的、制度化的工作安排。拓宽兼职教师来源渠道,鼓励实行专兼职结合、开放式的教师选用模式,支持高等学校与产业、科研院所联合与协作,选聘更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积极推进省内外、国内外校际教师资源共享,基础课、公共课及部分专业课教师可实行校际间互聘。积极挖掘社会富余人才资源,拓宽高等学校兼职教师来源渠道,提高教师资源配置质量和效益。应用型高等学校要留出一定的教师编制,用于聘用兼职教师。
四、结语
高等工程教育快速发展,师资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教师队伍的工程经历、适应能力、整体素质、工作动力亟待改进。本文试图以现代大学精神为要,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以现代教育学、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为指导,从教师的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方面开辟研究路径,总结规律,探索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途径。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115E-013)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牛维麟.新世纪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1(20)
2.薛天祥.高等教育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邹敏.高校人力资源研究[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4..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N].人民日报,2010-9-1
5.吴学婷.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08(8)
6.姚加惠,潘懋元.新建本科院校的现状分析与准确定位[J].龙岩学院学报,2006(4)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提高三店教师综合素质,促进三店教师专业能力发展为目标,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要内容,以提高教师继续教育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为重点,启动第三轮教师全员培训,积极推进“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为促进我街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深入贯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湖北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积极发挥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辐射作用,不断拓展工作领域,努力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社会应用水平,全面完成区教育局下达我街的目标任务。
二、工作目标
1、全街中小学校25%的在岗教师参加任教学科区级岗位培训,全年送培120人;
2、全街中小学校班主任持证上岗率达100%;
3、全街中小学校教研(备课)组长持证上岗率100%
4、市级培训项目送培率100%;
5、全街中小学校校园用语、用字规范率分别在95%和99%以上;
6、组织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学习,使学校学历合格率、高层次学历比例分别达到60%和65%;
7、全街中小学校教师普通话等级达标率100%;
8、完成第二轮继教扫尾、换证的组织工作;
9、做好第三轮继教的摸底、建档、启动工作;
10、组织好暑期教师集训,保证参训率100%。
11、全街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校和语言文字示范校创建面100%。重点组织三店二中和红旗小学分别创建区级校本和语言文字示范校;
三、主要工作
1、做好第二轮培训的补培工作
认真调查统计,对在—年年的第二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中未完成相应学时学分任务的教师,组织补培。同时,对已完成学时学分的教师,做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的换证工作,使我街中小学继续教育工作顺利进入第三轮。
2、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送培工作
按照“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要求,继续组织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组织好义务段新课程改革跟进年级(小学六年级)教师的培训。进一步做好《科学》、《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培训。
3、做好教师(分科)岗位培训的送培工作。
启动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岗位培训送培,大力宣传、介绍区新岗培在培训内容和形工上改进,以及实行分学科的菜单式培训核心。重点抓好小学、初中语文、数学、外语教师岗位培训。
4、做好班主任专业化培训的送培工作。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班主任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厅[]3号)和《区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工作的通知》,继续做好我街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工作,所有在岗班主任要参加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做到持证上岗。建立班主任专业化培训合格教师库,要求学校在聘任班主任时,优先聘任获证教师,探索班主任持证与聘任、津贴挂钩新思路。
5、做好教研(备课)组长培训的送培工作。
进一步抓好教(备课)组长培训,优先选派表现好的中青年教师参训,提高教研(备课)组长的能力和素质,做到持证上岗。
6、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的送培工作。
以中小学优秀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为重点送培对象,积极推进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加大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培训力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做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的送培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市人事局、市教育局《关于武汉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工作的通知》(武人[]8号)精神,根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继续开展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8、做好市级培训的送培工作
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落实好我街参加市级培训的对象,认真组织好市级新课程骨干教师培训、市级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研究生学历和硕士学位培训、“武汉市中小学英语教师——tkt培训”等培训项目的送培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市、区有关部门加强对培训教师的跟踪管理和指导。
9、做好校本培训工作
进一步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印发新洲区中小学校本培训工作意见的通知》和《区教育局关于实施〈新洲区校本培训工作评估考核标准〉的意见》,加强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学校参与区级校本培训示范(先进)学校评选,不断提高校本培训工作水平。开展以“三个一”(即“定一个专题,研一套理论,育一批新人”)为特色的校本培训。在各中小学积极营造教师专业自主发展的学校文化,加大校本培训经费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发挥本地名、优教师的作用,认真规划、组织、实施好校本培训工作,保证培训的质量和效益。
10、精心组织好暑期教师集训
深化学洋思活动,继续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暑期全员培训。认真总结年年暑期集训经验,组织小学教师参加全区集中的分学科培训。充分准备,精心实施,加强督查,保证集训效果。组织三店教师参与编写《特级教育名师文集》。力争1人入选,扩大三店教师在全区的影响,加大优质培训的辐射面。
11、组织好学历培训
积极抓好中小学教师学历培训,鼓励和支持中小学教师按照专业对口、常用一致的原则,参加多种形式的学历学位教育,进一步加大宣传和工作力度,组织未达到国家规定合格学历要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学历达标培训,组织具有国家规定合格学历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提高学历层次的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学历学位层次。
12、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
推进语言文字“争先创优”活动,积极争创区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不断提高社会用语用字的应用水平;加强学校用语用字绩效管理,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提高中小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积极开展语言文字法规同及常识的宣传,做好第11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继续组织好中小学教师参加普通话培训测试。采取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办法,组织中小学未达到二级乙等的非语文教师和未达到二级甲等的语文教师进行强培训,鼓励已达标教师参加晋级培训测试,努力提高中小学教师普通话等级达标水平。
四、工作措施
1、完善继教制度
为切实体现教师培训工作的连续性、前瞻性,维护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政策的严肃性,根据上级精神,结合我街实际,制定我街第三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管理办法,严格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学分的考核,建立并完善三店教师继续教育的电子档案和文字档案,落实相关制度,确保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工作按计划有序推进。
2、实行绩效管理
将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字工作纳入街教育总支对学校的绩效管理,分解并下达相应指标,将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学校集体及主要负责人评先表彰的重要依据,继续实行“末位否决”制度,强化工作绩效意识。
3、强化过程管理
将绩效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结合,开展经常性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和语言文字工作督导检查,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及时通报工作的进展情况,表扬先进,鞭策落后。
4、创新工作模式
不断改革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内容、形式和方法,试行“双向预约、一次安排,定期培训,延误自费”的送培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办教师满意的培训。
关键词:教师;继续教育;发展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教师评价就是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的工作任务,运用恰当的评价理论和方法手段对教师个体的工作进行价值判断。科学地评价教师的工作是调动教师积极性、促进自身发展、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机制。在科学发展观、终身学习等先进理念已经广泛被人们接受和付诸实施的大背景下,发展性教师评价已经无可争辩地成为了最新教师评价理念。引进发展性评价来建构中学生评价体系,落实发展性教师评价,无疑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我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第六条第14节指出:“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教师评价;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学生、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方式,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可见新课改以来我国就要求各中学试行专业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
一、发展性教师评价方式的定义
对于教师评价目的,理论上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面向过去的教师评价,评价为奖惩;二是面向未来的教师评价,评价为发展。奖惩性教师评价以奖励和惩处为最终目的,通过对教师工作表现的评价,做出解聘、晋升、调动、降级、加薪、减薪、增加奖金等决定。这种教师评价势必影响教师的坦诚态度,很难指望全体教师的积极参与。而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英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开始摒弃奖惩性教师评价,推行发展性教师评价,受到了广大教师的欢迎。近几年来,我国已有学者尝试运用这一理念构建教师的评价模式。
发展性教师评价方式又称“专业发展模式”,“发展性教师评价方式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目的,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通过实施教师评价以达到教师与学校共同发展,个人与组织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发展性教师评价方式确立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从本质上来说,发展性教师评价方式是一种面向未来的形成性评价方式,他不仅关注每位教师个体过去和现在的工作表现和工作状态,而且更关注教师和学校的未来长远发展。其核心是促进每一位教师专业能力的不断进步,该评价方式认为教师业务能力水平的不断进步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要素,具有最有力,最恒远的动力。发展性教师评价方式目的定位是促进每一位教师的进步,不再单纯是奖惩和区别教师的机制,而成为推动教师业务水平提高,促进学校长远发展的一种手段。
二、发展性教师评价的原则
作为一种教师评价方式,发展性教师评价方式除了具备一般教师评价方式的导向性、客观性、教育性、可行性等原则外,还有自己的一些有显著特色的评价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教师评价方式首先坚持发展的原则,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教学能力和职业态度都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的,教师本身也有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该方式旨在通过教师评价促进全体教师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进步,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拔高学校的综合实力,从而达到教师个体与学校组织的共同发展。形成了以教师业务能力发展为出发点,以学校长远发展为落脚点的显著特点。
(二)诊断性原则
发展性教师评价方式是以教师的成长为目的,其目的是为了增强教师教育教学的主动性,推动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和工作表现的改善,使教育评价的诊断得以充分发挥。促进教师将来的更好进步要求评价教师的目前实际工作,在过程性评价中发现教师工作中的长处和短处,充分肯定教师的成绩和进步,尽可能客观地把领导、学生和家长对教师的认同和赏识及时回馈给教师。同时帮助教师进行自我剖析和自我反思,找出不足和问题现象后面的实质性问题,并通过成因分析,找到症结所在,与教师共同探讨、出台相应的整改措施,帮助教师克服缺点,从而拉动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三)民主性原则
民主性原则要求学校破除已往教师评价过程中自上而下的“官本位”思想,树立依靠教师办学的理念,以便激发全体教师的参与热情,强调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平等沟通,增加教师评价的透明度。把教师视为学校管理的主体,让教师参与讨论和制定具体的评价目的、标准、步骤、周期等,以教师自我诊断为基础,结合学校领导、校外专家、所教学生及其家长的评价,了解和关注教师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条件,尤其是工作中的困惑所在,帮助教师创建更为民主和宽松的发展空间。
(四)科学性原则
发展性教师评价方式要求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由于教师职业特征的动态性决定了必须要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对待中学教师的评价,确保评价目的和、标准的制定,评价步骤和周期的确定,评价实施的过程和结果的反馈都要符合客观的教育教学规律、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而且要把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评价理论、新课改理念和本地区实际情况相结合,争取做到评价标准科学有效、评价过程公开透明、评价结果客观公正。
(五)保密性原则
教师的积极配合和踊跃参与是发展性教师评价成功与否的关键性因素,所以保证全部评价资料的安全不被泄露是该方式的基本原则之一。因此,教师个人评价资料应该被视为自己的“私酵珍品”,没有经过教师本人的同意,与此不相干的任何人不得随意查看这些评价材料和信息,相关人员不得透露相关评价信息和评价结果,对于评价结果的公示必须经过本人的确认和同意,这是保证教师坦诚布公和积极参与的前提,随意泄露教师的这些评价材料和信息只会导致评价走向失败。
三、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体
(一)教师自评
发展性教师评价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改变了过去教师一味地被动接受评价的状况,主张教师既是被评价者,又同时是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教师自评的过程就是教师自我诊断、自我调整,进而实现提升能力、超越自己的过程。教师通过自我诊断掌握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分别在哪里,在此基础上才能自觉追踪自己所教学科最新理念和研究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提升实际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从而使自己循序渐进地向“最近发展区”迈进,实现自我进步和提高。
(二)领导、专家评价
由校长或学校其他领导根据听课记录、与教师谈话、教师的作业和教案检查情况、学生意见调查、考察教师教学效果等方式,同时广泛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多渠道地收集信息,掌握教师在现实工作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教师的不断进步。在实践中,这种教师评价方式必须克制领导个人感情和权威思想,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只有这样才能引起教师的共鸣,被教师欣然接受。
(三)学生、家长评价
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体地位,每天亲历和见证着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和科任教师的教学实践,他们对班主任的管理和科任教师教学有着最直观、最全面的体会,所以学生对班主任工作计划和科任教师教学计划是否达成;教师教学态度是否端正;师生关系是否融洽等一系列问题都最具有发言权。学生对老师公正的评价有助于教师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教师风格和教学效果,做到以学生为“镜子”,保持优点,改正缺点,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而且学生参与自己的老师的教育教学评价更加深了对教师的理解,促进了和谐、民主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但是一定要防止“晕轮效应”对个别中学生判断能力、评价能力的左右。
四、发展性教师评价的主要方法
教师评价的方法很多,从发展性教师评价的目的、原则和指标体系出发,结合教学训练的实际情况,主要可以通过学生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机关评价、教师自评和学生成绩分析六种方法进行评价。
(一)学生评价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是教师产生的各种教育影响的直接体验者。他们的体验和感受最能有效地反映教师的某些方面的水平,如师德修养、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过程和效果等。让学生评价教师,是教育评价的一个重要的、较为可靠的信息渠道,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1.座谈会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可以采取座谈会的形式进行。在每个教学班次的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和教师进行座谈。座谈会应该由机关协调和组织,根据不同教学班次的情况,参与座谈的学生可以是学生代表,也可以是全体学生。对于一些学生人数较多的教学班次,座谈地点可以在会议室等较小场所;可以从学生中选代表参与座谈;参与座谈的教师可以是全体任课教师,部分教师或个别教师,甚至可以要求教师回避。对于一些学生人数较少的教学班次,可以在教室中进行;全体学生参与座谈;参与座谈的教师亦可以是全体任课教师,部分教师或个别教师。无论采用哪种座谈形式,对座谈的情况,尤其是学生对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都要在第一时间和相关教师沟通。
2.问卷调查
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进行评教评学。设计的评教评学调查问卷应该涉及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学生不但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通过问卷给教师打分,还能给教师提一些很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每次评教评学活动后机关都要组织教师对学生反映的情况进行分析并进行查漏补缺,以提高教师的能力素质和教学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师互评
教师本身就是教育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教学中起着主导性的作用。他们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水平、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合理性、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目的的适合性、教育科研水平等方面常常能做出恰当的评价。学校在教师互评方面要为教师搭建广阔的交流平台。
1.试讲试教
学校应该重视教师试讲试教工作,对每个科目的教师在每个班次前都要进行,并且主管教学的校长应亲自参加并对教师的试讲试教给予指导。在试讲试教时,教师不但可从其他教师的建议中获得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来促进自己专业发展,而且也可以给其他教师提出一些中肯的建议促使其提高教学能力。
2.优质示范课评比
学校除了抓好试讲试教工作外,还应突出优质示范课评比活动。优质示范课评比的评委主要应由教师担任,并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参与程度。听课记录要求评委不但要做好优质示范课的内容记录,而且要给讲优质示范课的教师打分,更要对优质示范课进行讲评以及给教师提一些意见和建议。在优质示范课评比活动后,学校应及时组织听课人员和上课教师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与评价,促进教师相互学习和共同发展。
3.论文交流
学术论文交流能够从更高的层次上为教师互评互学和共同提高提供机会,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做出重大贡献。学校举办论文交流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该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应突出“发展性原则”;学校应要求全体教师参与学术论文的撰写,论文评价特别注重论文质量和交流答辩的整个过程,论文评定标准包括创造性、实用性和科学性,充分体现“三全原则”;评委对参加交流的论文进行打分并分等级进行奖励,每个评委所打分数以及每个参与论文交流的教师的得分并不公开,很好地体现“保密性原则”;每位教师宣讲自己的论文后其他人员,特别是评委都要进行提问,真正做到“双向性原则”。
当然,除了上述教师互评方式外,还要充分利用每年教师节的优秀教师评选以及年终的评奖活动等为教师互评互学和共同发展提供机会。
(三)领导评价
教师所在单位的领导有责任对教师做出公正的评价。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多去接触教师,多去听课,多去了解学生、教师同行对教师的反映,多去了解教师的工作情况,掌握客观丰富的信息,进而对教师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实现教师评价朝着“发展性”方向发展提供方向性的指导。
(四)机关评价
机关作为教师评价工作的策划和组织者,其重要作用不言而语。所以,机关人员,尤其是直接参与教师评价工作的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教育理论,更新教师评价理念,掌握教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促使教师评价朝着“发展性”方向发展。
(五)教师自评
目前中学教师自评主要通过教师写教学总结、半年总结和年终总结进行自我分析评价,而缺乏比较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标准和充足的自评资料。学校可以根据教学的特点,为教师列出各方面的评价标准以供教师进行自评;可以在不违反“保密性原则”的前提下尽量给教师提供学生评价、教师互评、领导评价和机关评价的丰富信息以供教师进行自评时参考。
(六)学生成绩分析
根据学生的成绩分析来评价教学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教师个人可以通过学生成绩分析进行自评,领导和学校等在对教师进行评价时也可以参考学生成绩分析的情况。
关键词: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教育、职业道德
一、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综述
60年代末,美国学者福勒(Fuller)以其编制的著名的《教师关注问卷》揭开了教师教育发展理论研究的序幕。她提出了教师教学关注阶段论。她认为,师范生在成为专业化教师的过程中,关注事项可分以下四阶段来说明。(1)任教前关注阶段。此阶段是专业养成时期,师范生仍是扮演学生角色,没有教学经验,只关注自己。(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此阶段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所关注的是作为教师自己的生存问题。他们关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以及指导者的评价。在此阶段具有相当的压力。(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此阶段所关注的是教学情境的限制和挫折,以及对他们不同的教学要求。在此阶段,较重视自己的教学,关注自己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4)关注学生阶段。虽然许多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社会和情绪需求的关注,但直到亲身体验到必须面对和克服较繁重的工作时,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所呈现的规律,开创了教师发展阶段理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为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
70年代末,伯顿(Boton)提出了教师生涯发展三阶段的理论。(1)生存阶段,指教学的第一年。在此阶段,教师刚进入一个新环境,再加上没有实际教学经验,所面临的各种事物都在适应之中。教师所关心的是班级管理经验,学科教学、改进教学技巧、教具的使用,以及尽快地了解教学内容,做好课程和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材,做好教学工作。(2)适应阶段,指教学第二至四年。教师开始了解到儿童的复杂性,并寻求新的技能以适合教学的各种需要。(3)成熟阶段。指教学的第五年。这时教师对教学驾轻就熟,对教学环境了如指掌,能从容地处理教学工作,并不断地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这使其科学性增强了,但他理论的缺点与凯兹一样,把教师任教后五年归为成熟期,而教师的专业生涯可能长达30~40年,忽略了在漫长的生涯发展过程,教师可能也会遭受挫折、产生倦怠,而需要加以调适的特点。
80年代,费斯勒(Fessler)提出动态的教师生涯循环论,整体探讨了教师生涯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了解提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架构。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都在追求新的教师学习和专业发展模式,形成教师发展多元化的格局。教师教育也从只重视职前,到既从事职前,又重视人职和在职教育相结合的一体化方向发展。
二、我国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我国有关法律已经为推进教师专业化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证。
1994年我国开始实施的《教师法》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第一次从法律角度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教育部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教师资格制度在全国开始全面实施。2000年,我国出版的第一部对职业进行科学分类的权威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我国职业归并为类,教师属于“专业技术人员”一类.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但至今,对教师是不可替代的专门职业仍未形成共识。
我国现有一千多万中小学教师,是国内最大的一个专业团体,承担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教育。尽管我国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专业化标准的要求,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教师专业化尚有不少差距。我国小学和初中教师的合格学历起点偏低,部分教师职业道德意识淡漠,广大教师中教育观念陈旧落后,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不强,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知识面狭窄等都是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的教师质量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差距明显表现出来。改革与发展教师教育,推进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势在必行。
三、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意义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国际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从专门职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是一个行程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将教师有职业变为专业,确立专业标准,取得专业地位的发展过程,是增加教师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和形式专业情意的过程活动。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必然要求,她能够激发和坚定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精神,有助于实现小学教师的生命价值。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自主发展,即教师具有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自觉承担专业发展的主要责任,通过不断学习、实践、反思、探索,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并不断向更高层次的方向发展。它强调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主人,并对自己的专业发展负责。
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加强职业认同感与遵守职业道德
1.职业认同感
“职业认同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成长方式和对待教育的态度。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认识、对自己承担工作的意义的理解,能使自己产生光荣感、责任感,同时也促使自己思考以什么样的素质来完成好工作,怎样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加快自己的成长等问题。
2.遵守职业道德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道德规范,是教师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追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道德基础。如果不能认真遵守职业道德,那么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职业道德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无法用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的原则来衡量其价值的大小,没有奉献精神就会失去教师职业的高尚性和纯洁性。
(二)拓展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理论体系和经验系统。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会主席舒尔曼认为,教师必备的专业知识至少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法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学生及其特点知识;教育脉络知识;教育目的目标、价值、哲学及历史渊源知识。
(三)提升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运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顺利完成某种教育教学任务的活动方式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最突出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教师专业性的核心因素。教师的专业能力主要包括:
1.教学设计的能力,是指教师在课前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组织加工,并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方法以取得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包括分析学生特点与组合教学内容、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预测课堂情形变化等技能。
2.教学语言能力,教学语言是教师对学生实施教育教学的最重要手段,即使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教学领域的今天,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功能仍不可替代,是讲究教学语言能力的真谛所在。一般而言,教学语言可分为口头言(有声语言)表达、书面语言表达(板书板画)和身体语言(无声语言)表达三种类型。
3.教育教学交往能力,这既是教师有效实现与学生的双向沟通所必需,也是教师群体形成教育合力、教师与社会各界合作搞好学校教育以及积极投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所必需。
4.组织和调控课堂的能力,这是保证教学过程顺利、有效进行的重要条件。在课堂教学的组织调控中,既定的教学目标是“灵魂”,教学程序是“蓝图”,教学评价是手段,合理组织调控课堂结构是核心,洞察学生心理是基础,运用教育机智艺术地处理突发事件是保证,而营造融洽适宜的课堂氛围则是根本。
5.教育研究能力,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应该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和研究者。具有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坚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开展研究,是教师专业能力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在研究中提升对教育的认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6.创新能力,指创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能力,是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追求与归宿。
(四)建构专业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情感、气质、兴趣等。教师的专业人格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基础。专业人格的建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随着对教育的本质与价值、对学生生命与特征、对自我生命与生活的深切感悟理解的基础上而逐步形成的,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职业道德和教育理想自觉追求的结果与内化,是教师专业发展心智成熟的表现。
(五)形成专业思想
专业思想是教师在深人理解教育工作的本质、目的、价值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教学的基本观点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教师对成为一个成熟的教育教学专业工作者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每位教师都必须通过广泛学习教育理论与总结反思自我教育实践而形成自己的教育专业理念、专业思想,而且还必须使其不断更新、不断发展,并永远走在时代的前沿。21世纪教育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更加普遍、持久、深刻的基础性价值,因此尤其需要教师具有正确而明晰的专业理想。
(六)专业自我发展
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创造并体现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教师专业自我的形成过程,是在教师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教育教学素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教师职业生活个性化的过程,也是良好教师形象形成的过程。就当前教师专业自我方面而言,我们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必须充分认识和感悟教师工作的创造性特征及其对社会发展与自我生存的价值和意义。
结语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持续发展过程。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所在,也是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强专业理念和师德教育、拓展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是师范生成长为优秀小学教师的必要途经。
参考文献:
庞国彬著:《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吴卫东:《教师专业发展培训理论与培训》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