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热爱祖国演讲材料

热爱祖国演讲材料

时间:2022-04-26 05:58: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热爱祖国演讲材料,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热爱祖国演讲材料

第1篇

【活动提示】

(1)文艺演出时,节目安排要紧凑,以免耽误时间。

(2)歌曲《歌唱祖国》要事先教会,要求全体同学都会唱。

【目的意义】

通过活动使同学们更加了解祖国、了解家乡、了解班级。唤起同学们的集体主义现念,为建设祖国、建设家乡努力学习。提高同学们争做21世纪主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参加人员】

全班同学。

【活动准备】

(1)收集整理祖国、家乡的历史及文化材料,收集整理班级学雷锋、做好事、关心集体的事例,编排成文艺节目。

()选出主持人、熟悉活动程序。

()根据需要布置好会场。

【活动程序】

男主持人:当鲜红的国旗迎着朝阳升起。

女主持人: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巨人在东方屹立。

男主持人:五颗金星像灿烂的星座。

女主持人:红旗飘飘好像燃烧的火炬。

男主持人:一(2)班《我爱我的祖国》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女主持人: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各位嘉宾。

男主持人:亲爱的同学们,祖国是养育我们的母亲,我们都热爱自己的母亲,可你了解我们的母亲吗?

女主持人: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她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领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我们伟大的祖国还是世界最富饶。海疆最宽广的国家之一。

男主持人:我国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几十万年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生活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们中华民族不仅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而且曾经有过震惊世界的四大发明。

女主持人:听了╳╳╳同学的介绍,哪位同学能说出我国的四大发明?

同学甲:我知道有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

男主持人: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变化万千,有雄奇险峻的名山大川、有宽广美丽的平原牧场。

女主持人:我想问大家几个问题?

①我国最高的山是什么山?(喜马拉雅山。)

②我国最大的平原是什么平原?(东北平原。)

③我国最长的江是哪条江?(长江。)

男主持人:祖国啊!我要对你说。

全班齐诵:我们爱您,爱您的千山万水,爱您的一草一木。

歌曲:《大中国》(领唱,齐唱。)

男主持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国民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女主持人:同学们,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你们知道在什么地方吗?(回答:海南岛。)

男主持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在海南岛,那么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哪里?(回答:深圳。)

女主持人:我国最大的城市是?(回答:上海。)

女主持人:

同学们,热爱祖国首先要热爱家乡,要了解家乡。同学们,你们了解我们的家乡吗?前不久,老师领着我们参观了我们市的市容市貌。我们的家乡,富饶繁荣、美不胜收,看到这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同学们你能不热爱我们的家乡吗?

男主持人:请听演讲《热爱家乡》

女主持人:我们同学不仅看到了家乡的美丽,更看到了家乡的新变化,他们用一颗颗火热的童心和一双双明亮的眼睛去观察家乡出现的每一个奇迹。

同学i:就拿住房来说吧!以前的人住房拥挤、破旧,现在一座座居民楼拔地而起,人们住上了高楼大厦。

同学j:还有高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区的崛起,主要街道的改造,都为我们展现了美好的前景。

男主持人:由于时间有限,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我们没有走到,家乡的美景和变化日新月异令人目不暇接。

女同学甲:家乡美丽,美得让人心醉。

女同学乙:家乡富饶,富得到处充满微笑。

女同学丙:家乡的变化,令人鼓舞。

女同学丁:家乡的跃进,催人奋起。

女主持人:同学们,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家乡的美是家乡人建设的,我们家乡的人民是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人民。

男主持人:他们创造了美丽的今天,他们还在建设着更加壮丽的明天。请听歌曲:《明天会更好》

女主持人: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语叫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现在,找们享受着人民创造的美好江山,明天我们将去创造,为我们的后人铺就锦绣前程,明天的太阳将从我们手中托起。

男主持人:爱护家乡是我们的责任,建设家乡是我们的义务。

女主持人:请同学们想一想,现在我们应该怎样做?

同学l:我们要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把热爱祖国,热爱家乡变成自觉的行动。

同学m: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家乡的腾飞贡献力量。

同学n:我要遵纪守法,清洁卫生,文明礼貌,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

男主持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是我们每个青少年学生应该做到的。

女主持人:从大处讲,我们要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从小处看,我们要热爱我们这个班集体。

男主持人:是啊!俗话说,大河没水小河干,没有班集体,哪有我们个人的荣辱得失呢?

女主持人:走进教室,进入这个班集体,我们感到一股春风扑面而来。

同学o:我们的班风:团结奋进,班荣我荣。

同学p:我们的班旨:50颗心是我们班的根。

同学q:我们班的奋斗目标:创建文明红旗班。

男主持人:大家有没有决心!

全班齐答:有!

女主持人:我们的班级有着良好的班风班貌,有一大批要求进步的同学,有一大批关心班级的同学,还有一大批品学兼优的中坚力量。

男主持人:我们的班级,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杨丞璐、陆睿琳和孙萌经常是义务值日生,还有一些眼里有活,时刻关心爱护班级的同学,他们从不给班级抹黑,时时想着为班级争光。

同学r:班级墙报纸掉下来,有人拿出胶水给粘上,地上有纸,有人弯腰拾起来,卫生角乱了,有人主动收拾干净。

女主持人:好了,举不胜举,正因为有了这些关心班级,热爱班级的好同学,我班才有今天的成绩,

正因为这些同学的共同努力,我班才出现好的班风班貌。

男主持人;如果我们是生长的小树,那么,班级就是滋养的土地,如果我们是自由自在的小鱼。那么,班级就是宽阔的大海。

女主持人:在这个温暖的班级中,你的生命之树将会常青,在这个欢乐的集体中,你的忧伤,能为你抚平。

男主持人:生活在这个班集体中,你会像一滴水溶进大海,像一棵树生长在深山,你会感到拥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让我们人人都把欢乐、温暖送给同学们吧!让我们的集体充满阳光。

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5-0070-01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将影响到今后几代人的道德品质。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这两方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应该重视育人这个任务。作为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也应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很多方面,比如:人生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之心教育等。笔者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1 导入新课中渗透德育

高效导入新课,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导入新课时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体会艺术形象的魅力,初步感悟到作品的主旨,使教学内容得以升华。

1.1从心旷神怡的歌声中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的导语对于整堂课的教学非常重要。从心旷神怡的歌声中导入新课,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使学生的思想情感受到熏陶,更快地达到教学目标。如:教学《阿里山纪行》时 ,唱《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营造欢快的氛围,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优美的意境中去,让他们领略台湾风情,阿里山的姑娘美、风景美。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也感悟到两岸人民的心灵是相通的,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将上升到更高的高度。

1.2从耐人寻味的故事中导入新课

用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名人故事导入新课,不仅可以寓教于乐,开拓学生思维,开启学生心智,而且可以使学生从耐人寻味的故事中感悟到人生哲理,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教授《我的母亲》、《背影》等一类文章以及名著《朝花夕拾》时,笔者要求学生提前搜集一些中外名人怎样敬老爱幼、关心他人的故事,如、、等老一辈革命家尊敬师长的故事,岳飞、鲁迅等名人尊敬母亲的故事作为课前一分钟演讲材料,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些名人的崇高品质,这样既能很好地导入新课,也达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并以此提高学生明辨是非、识别美丑的能力。

2 语言文字赏析中渗透德育

“文以载道,道在其中”语言文字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传统思想、哲理和文化信息。我们往往可以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对真善美的颂扬,对假恶丑的鞭笞,对高尚的人格,祖国大好河山等的赞美,这些语言文字本身就渗透着一种无形的德育力量。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赏析过程就是接受德育教育的过程。我们语文老师应充分利用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让学生在对语言文字赏析的同时,透过语言文字本身,去分析挖掘艺术形象的价值,从而把握作品的真谛,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传统思想、哲理和文化信息,受到思想教育,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和道德情操。

2.1于文字赏析中渗透

培养学生热爱汉字,感受汉字的魅力,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汉字字形的教学中可以渗透学生丰富想象力的培养,

2.2于吟咏诵读中渗透

作者的写作目的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通过教师入情入境的诵读指导,学生才能感悟出文中作者的情感,从而在感情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思想上受到教育。吟咏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只有要求学生进行反复诵读,学生才会感知语言的优美,领略文章的韵味,提高对语言文字的形象感、畅达感、情味感的感触能力,以达到阅读能力的提高,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和道德情操。语文教材中有许多适宜诵读的好文章,如《三峡》、《岳阳楼记》、专题《长城》等。在引领学生领略祖国江河山川之美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3 语文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为了使德育比较深入地开展下去,教师可以通过诸如改编课本剧、举行演讲、辩论、出版手抄报、进行社会调查等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3.1于改编课本剧中渗透

学了寓言和童话,可让学生课外改编课本剧。例如学完《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在课外把它改编成课本剧并分组进行表演。台上表演者投入,台下观看者愉悦,这种经历给学生们留下深刻的记忆。相信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会提高。学生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以此为契机,用自己的行动去鞭笞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狡诈和愚蠢的丑恶本质,又启示我们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学生在活动中自然地受到了德育教育,心灵得到了净化。

3.2于出版手抄报中渗透

学习《长城》后,让学生们收集有关资料和自己对长城价值的认识,制作手抄报并进行评比,这样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又训练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绘画能力等,可谓一举多得。最为可贵的是学生们在出版手抄报过程中激发了学生民族自尊、自强、自信和自豪感,受到了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

3.3于进行社会调查中渗透

汉字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瑰宝,是我们每个人的精神家园。学习《汉字》专题,让学生们感受汉字的魅力,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但是如今错别字现象非常普遍,商店的广告、招牌,街头广告,社区标语等常出现错别字,污染了祖国的文字,为此学生进行了“生活中的错别字”这样的社会调查活动并撰写了调查报告。通过此类活动让学生们意识到平时少写错别字的重要性,也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

3.4于辩论讨论中渗透

第3篇

学校全面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总结

根据县教育局语委办关于开展第十三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我校于XX年X月X日至XX日,开展了普通话宣传周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做如下总结:

一、加强了组织领导

为了使全国“第XX届推普活动”深入开展,我校成立了以XX校长为组长,以主管教学的XXX等副校长为副组长的“推普”活动领导小组,并制定了详实的推普活动方案,这使我校“推普”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记录,使“推普”活动得到了顺利开展。为了确保推普工作的落实确有成效,我校推普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将长期存在,并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持之以恒地做推广普通话和规范语言文字工作。为此,我们把本次活动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X月X日——X日,为宣传发动阶段,组织大家学习有关的文件精神,成立“推普”工作领导小组。

2、X月X日——X日,有关活动小组成员制订所辖班级的活动计划,对校园的“推普”标语进行刷新、装饰,最大限度地营造活动氛围。

3、X月X日——X日,各年级开展活动(学校普通话演讲比赛)并做好记录。

4、X月X日——X日,对推普周工作全面分析,认真总结。

二、加强了业务学习

在宣传周期间,我校组织全体师生认真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以及相应的普通话基础知识,使我校全体师生对普通话有了新的理解、体会、认识和应用,积极创设了良好的语言环境。

三、进行了积极有效的舆论宣传

1、在校门口设立、张贴醒目标志:进入校园,请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在每个教室、办公室的醒目处悬挂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标语。

2、在各宣传栏、教学楼入口等处张贴由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领导小组统一制作的海报以及标语。

3、在教学楼、操场悬挂宣传条幅: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树立语言规范意识,提高民族文化素质;普及民族共同语,增强民族凝聚力。营造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氛围,扩大了推普宣传的影响。

4、X月X日早晨的国旗下讲话上,我校进行了“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主题演讲,进一步提高全体师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意识。

5、在校全体教师大会上强调教师必须说普通话,并带动学生说普通话,要求学生在校任何地方都说普通话。

四、抓好活动主题,搞好活动项目

1、为了抓好普及普通话和规范字的阵地建设,努力为学生搭建自我展示、自我发展的舞台,我校举办了“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朗诵会活动,经过初赛复赛,我校九年级(1)班,八年级(2)班各有一名同学荣获校演讲比赛第一名。2、在校园内广泛开展纠错行动,对黑板报、作业等进行检查,发现不规范用字马上予以纠正。引导学生到公共场所,进行使用规范字、纠正错别字调查活动。

3、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及学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促进我校推普和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向纵深发展,我们对教师教案、学生作业开展自查、互查,对不规范用字、用句和使用标点符号的情况进行整改。利用我校的推门听课,创新教研课的听课活动,使普通话工作与教学紧密结合。

4、开展推普主题班会。X月X日的主题班会课上,每班都进行了推广普通话的主题班会。组织学生朗读课文,说绕口令比赛;用普通话讲故事、演讲比赛。各班的主题班会,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普通话的普及,在同学们的心里加强了说普通话的必要性、重要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5、学校要求各班出一期以“热爱祖国,和谐生活”为主题的黑板报。内容为热爱祖国及宣传推广普通话。寓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于推普宣传活动之中,倡导文明、规范、健康、和谐的社会语言生活,并对各班的推普板报作了评比。

6、语言文字领导小组设计测试卷,在全校师生中进行一次语言文字基础知识题测试。

7、认真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到推普的活动中来。

8、布置宣传展板、张贴规范字参展作品。

本周的推普周活动,在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共同配合下,圆满地取得了成功。“请说普通话”在师生心里扎下了根,我校师生表示,推普活动将继续延续,师生将坚持说普通话,说好普通话,从而达到带动周边社区,提高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水平的目的。然而,推广普通话是一个持续、长久的过程,今后,我们将在各级领导及全校师生的支持下,以提高全体师生的语言规范意识和推普参与意识为目标,真诚服务,热情工作,使我们的推普活动再创佳绩!

学校全面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总结

今年我县在推广第x届普通话宣传周活动中,认真贯彻落实市语委文件精神,深入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政策法规,紧紧围绕“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主题,对本届推普周活动积极宣传、周密部署,认真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推普宣传周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安排部署,确保宣传实效

X月X日下发了《关于开展第x届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通知》,对各单位本届推普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并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了开展普通话宣传周和我省“双推月”的重大意义。

二、围绕宣传主题,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1、充分发挥新闻媒体作用,利用多种形式搞好宣传报道。XX在第38期、39期连续两期刊登了本届推普周的宣传主题和语言文字的相关知识、趣味小故事等。县电视台连续X天播放了推普主题和推普宣传片,扩大了社会对语言文字工作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2、充分发挥学校的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开展推普宣传。县语委向学校分发了XX多份推广普通话宣传材料,组织学校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举办手抄报、板报橱窗等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出了浓厚的推普周宣传氛围。通过宣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深入人心,全县师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深刻体会到了推广普通话宣传周和我省“双推月”的重大意义。

三、组织开展丰富多彩推普宣传活动

1、组织全县小学中高年级和全体教师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河北省实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办法》为主要内容的书面答题活动。通过答题,全县师生对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法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2、组织全县教师开展普通话素材征集活动,广大教师积极参加,共征集推普素材X条。

3、组织好第三批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市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推荐申报工作,全县共有X所学校申报市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拟推荐申报X所),X所学校申报市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

4、组织全县师生参加“中华诵20xx经典诵读和规范汉字书写大赛”活动,目前已完成通知的下发,各学校正在积极准备过程当中。

5、各校组织的其他活动。除县语委办安排的一系列活动外,各学校还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中小学升旗仪式推普宣传、“啄木鸟纠错活动”、教师“三笔字”、学生规范汉字书写比赛、演讲比赛活动等。丰富了推普活动内容,扩大了推普效应。

四、存在问题

第4篇

语文教学要在夯实常规教研的基础上,科学规划“语文活动”,很好地解决校本教研“研什么”的问题,定会取得良好成效。

一、晨读活动

做到读有方向,读有指导,读有收获。

二、课前活动

建议语文教师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或五分钟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前活动。可以搞演讲,搞成语推荐,搞美文赏评。师生一同分享丰富多彩的“课前奶酪”。如我校任彩云老师安排的课前古诗文背诵活动;杨俊梅老师安排的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背古诗词、成语接龙、讲笑话、再辅之以评价);曹彦志老师安排的课前背《弟子规》、讲故事活动;田旭光老师的课前打节拍背三字经、散文诗活动;武希玲老师的课前古诗词背诵、讲故事、歇后语、佳句谚语展示活动;孟凡军老师的课前打快板背三字经、中华少年诗朗诵、讲故事活动;陆春荣老师的自编快板、读论语等。都是开展课前活动的好方式。

三、课中活动

语文课堂应该注重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语文教师在打造“魅力课堂、高效课堂”的活动中,应该以学生为本,有效开展导学活动,追求有效学习。教师要改变“独霸讲台”、剥夺学生话语权的行为,讲究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我校杨俊梅、任彩云、田旭光老师的课就体现得十分突出。教师有意设计导学题,引导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深入谈自己的体会、收获。学生获得的东西是自己主动得来的,方法是自己习得的。会终身受益。

四、课后活动

课外阅读,与经典对话。教师们认真规划学生的课后活动,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为学生推荐书目,大开书单,并布置适量的课后阅读作业。这样不但扩大了学生的视野,而且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终身受益。

五、上好语文活动课

教师要用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我校陆春荣老师的“祖国在我心中”语文活动课,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全班四个学习小组以演讲、资料展示、辉煌成就展示、诗朗诵等形式,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和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学习语文的兴趣。

六、开展记读书笔记、练笔活动

精心筹划,务求实效。许多学校的学生都在写读书笔记,许多教师为批阅学生的读书笔记、练笔花掉了很多时间和心血,但学生的练笔质量堪忧,问题的症结在于:教师少精心筹划,多随意分派任务。所以,读书笔记、练笔成了学生的“随意之笔”。老师们对读书笔记、练笔要做精心安排,要求一开始就高起点、严要求。利用课前活动推荐一些与话题有关的素材,最后让学生利用一些时间精妙构思、认真写作。对上交的读书笔记、小练笔要求应明确:一是规范书写(尤其是标点符号的规范书写);二是文从字顺,少病句错字;三是材料出彩;四是思想深刻(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化思考)。教师对读书笔记、小练笔的批阅是:沙中淘金,亮点说够;指出不足,暴露问题;及时讲评,让学生受益。

七、竞赛活动

大力开展语文竞赛活动,让学生展现才华,奉献智慧。教师们的教学工作虽然繁重,管理压力也十分大,但也应该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在活动中多锻炼,多展现才艺。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信心。

八、语文教师要积极参与专题研究活动

第5篇

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应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经过教学研究和实践,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一、培养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提高语文情感素养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把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华传授给学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学生推介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作家的名著等,并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中国化”的文学教育,让学生爱看祖国的文学作品,爱读祖国的优秀诗文,爱写祖国的汉语言文字;让学生在上课、阅读、欣赏、写作、表达的过程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漫游语文大世界,日积月累,不断沉淀,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的熏陶。

除了制定初中三年的阅读计划之外,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可以围绕经典阅读这一主题,开展名著读后感写作比赛、演讲比赛、故事讲述比赛、朗读比赛、手抄报制作比赛、优秀绘画作品展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对名著名篇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提高语文阅读素养

语文教学承担着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责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不断积累,构建自己的文化。有效的语文教学应给予学生多方面的营养,如思想、道德、修身、做人、审美、科学、传统、现代、本民族、外民族、本国、外国,以及多种价值观特别是现代价值观、情感和理性等等。这些养分的汲取需要大量的阅读和语文材料的运用。因此,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素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对照传统的阅读教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理念和要求。首先,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过去,我们往往忽视对学生感受能力的培养,被“讲风”代替了,不容学生有个性化的感受,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更是空白。学生没有独立评价的锻炼机会,久而久之,其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不到培养和发挥,阅读素养难以提高。

其次,要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判等环节,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三、培养语言积累和语感思维能力,提高语文思维素养

《新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别强调了语言的积累,并进行量化,明确提出每一个学段的学生须积累什么方面的内容,背诵多少篇(段)优秀诗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多少字,等等。

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积累就得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培养语感思维能力,则应以诵读为主,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动口、动脑、动手,认真学习、朗读、理解、感悟。

语言积累要求语文教师树立“大教育”“大语文”的观点,以课内促课外,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如组织学生去阅览室、图书馆、书店,利用网络搜索阅读材料,参加阅读比赛,进行课外调查研究等。此外,还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接触不同体裁的读物,如阅读《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童话、寓言、神话、故事、古诗文、中外名著等,让学生通过阅读、积累与感受,培养良好的语感,关心自然和生命;同时让学生在阅读中自由想象及交流,感受语言的优美,体验阅读的乐趣。

课内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积累、思考,举一反三;课外放手,让学生去延伸、拓展、深化。这样,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能快速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积累目标,并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培养了语感思维能力,提高了语文思维素养。

四、培养听说读写和口语交际能力,提高语文基本功素养

《新课程标准》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体现了观念上的改变,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语交流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在口语交际活动中还要求培养讲普通话的习惯,以及自然大方的态度、与人交流的意识和大胆自信的精神等。

五、培养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语文人文素养

第6篇

人类全部历史的经验表明,无论哪一社会、哪一社会组织,甚至哪一正常个人都不能没有音乐。可见,音乐在客观上是人们所必不可缺的,也就是说人类有对音乐的需求。音乐无异于空气和水一般的重要,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我的科学成就,很多是从音乐启发而来的。"新的课程标准、新的课程理念,正反映了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而表现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为此在教学中我深深感悟到,音乐课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基本乐理知识、会唱几首歌曲和欣赏一些中外名曲,更应该以这些内容为基石,使他们文学、史地、思品、军事、科学文明的想像空间折射出智慧的火花。

一、点击思想道德,寓德育教育于音乐之中。

音乐教育的重要价值应该是审美教育,未来的课程改革也将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丰富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这才是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因此,无论是在欣赏课、歌曲学唱课、舞蹈编排上还是大型团体操的编排中乃至课堂教学的全部过程中,我都在点击着"德"这个理念。尽一切可能给学生提供各种类型、风格多样的音乐体验,尽力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其成为具有音乐审美分辨能力的人。通过音乐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德育,而不是枯燥地讲解哲学道理、美学道理、社会道理。

例如:在教唱《接过雷锋的枪》时,刚好是3月5日雷锋纪念日。我抓住音乐课的有利时机,在初二年级全面教唱,一会儿两个声部的歌曲,学生一气呵成唱了下来。但我话题一转,用讨论的形式出题"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如何学雷锋"?有的学生举手说:"我去扶盲人过马路。"其他学生哄堂大笑,因为不太实际,为此讨论激烈起来,有的说到大街上搞清扫,为灾区人民献爱心,为失学儿童献爱心,同学之间礼让友爱。是啊!雷锋生活的年代和现在不同,现在我们生活有了保障,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那么我们处处想他人所想,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少年,也是向雷锋叔叔学习。同时,还讲述了孔繁森、王伟等现代英模的事迹。学生们说我们好像是上了一堂生动的政治课,但音乐的浓浓氛围又让学生感到这是音乐的天地。

在祖国颂歌教学中,结合时间因素("十一"左右)以歌唱祖国为中心,由学唱歌曲《歌唱祖国》、《祖国歌》,欣赏歌曲《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配乐诗朗诵《我爱你中国》,器乐曲《伏尔塔瓦河》的丰富材料内容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较好地让学生体验出每一首歌曲在表达热爱祖国、歌颂祖国的情感。特别在欣赏课中,我将配乐诗朗诵《我爱你中国》、《祖国颂》、《祝福祖国》、《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四个内容整合在一起,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课的内容制成课件,画面、歌词、音乐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生动感人,唤起和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特别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强烈欲望,会弹钢琴的学生争相弹奏了钢琴曲《黄河》,旋律激昂回荡在教室,同时教师把音乐家冼星海、肖邦的爱国故事讲述给学生。还有听赏后,学生一分钟即兴双语演讲,一改过去听后教师总结的做法,效果颇佳。爱好绘画的学生用画笔在黑板上、书上制作插图,抒怀,生动形象,表达了对祖国巨大变化的爱恋。

在学唱和欣赏军旅歌曲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VCD,让学生观看的英勇豪迈、可歌可泣的画面,知道当今世界动荡不安,给爱好军事的学生说话的空间,没有现代化的钢铁军队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们安定的幸福生活。课的实质已超过音乐瞬间,化学武器、生化武器,学生们滔滔不绝,火花的闪现为他们课下的知识积累提供了展现的地方。

二、点击人文、史地自然

歌剧欣赏《茶花女》、《简爱》时,为让学生在欣赏中充分理解,课前我安排学生自主收集整理有关这方面文化资料。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与交流。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学习和了解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学生懂得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树立平等的多元化文化价值观。一节课下来学生知道了歌剧的特征是歌唱,起源于意大利,对小仲马、大仲马、莫伯桑等中外文坛巨匠也了解了不少,音乐课的精彩点击超出了课的本身。

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时,首先在古曲《春江花月夜》的伴奏下,我背诵了唐代大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学生惊讶的眼神中已使我们师生的心灵贴近,碰撞出火花。在后来我知道绝大部分学生不知道张若虚其人,更不知道这首长篇唐诗《春江花月夜》了,音乐、诗歌的完美结合激发着学生丰富的联想与想像。远远超过了音乐语言所表现的意境。宛如一幅春天静谧的山水画卷,给学生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同时给语文课注入了甘泉,音乐、古诗如同生花的妙笔,使学生的文学修养迅速提高。

在欣赏各地民歌中,各民族的风俗人情、人文地理景观是主要的介绍内容,学生畅游其中,音乐文化的潜能得到发掘。如:在欣赏台湾地区民歌时,学生除唱出《阿里山的姑娘》、《外婆的彭湖湾》等台湾民歌及校园歌曲外,更让学生了解日月潭及台湾的变迁,知道祖国统一指日可待。

实践证明,中小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他们所接受的音乐教育的广度与深度较大地影响着他们其他素养的提高与发展。为此,音乐教师是关键,必须具有宽阔的视野,必须保持开放的态势,必须具有高素质。因此,音乐教学并非孤立的教学行为,它的背后是深厚的知识构建。知识也不是通过教师单一传授得到的,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但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允许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表达学习成果,尊重其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换位思考,这样科学成就就真的能来源于音乐了。

第7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深化“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根据中央、省文明办要求和市文明委2017年度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重点活动安排,现就组织未成年人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通知如下:

一、活动目的

突出立德树人,以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为契机,以网络签名寄语为载体,充分挖掘运用重要民族传统节日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和爱国主义情感,生动形象地进行“中国梦”学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慎终追远、缅怀先辈,铭记历史、学会感恩,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不断增进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的情感,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实现中国梦的共同奋斗之中。

二、活动时间

4月1日至4月10日。

三、活动内容

(一)开展网上活动。中国文明网在首页显著位置开设“网上祭英烈”栏目,河南省文明网、xx文明网同时在首页显著位置开辟链接窗口。各县区各学校要广泛宣传发动,利用学校可上网的微机室、网络教室,组织未成年人登录中国文明网“网上祭英烈”专栏,在网上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抒写感言寄语。

(二)组织网下实践。各县区各学校要按照就近就便、形式多样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到红色旅游景区景点、烈士陵园、烈士墓地、杨靖宇故居等爱国主义场所和国防教育场所祭扫、献花和宣誓,以实际行动表达对革命先烈的感恩怀念。

(三)开设活动专题。在校园宣传栏、校园广播、黑板报推出“清明祭英烈”专栏,介绍清明节的来源、风俗、意义等;邀请老、老战士、老党员、英雄楷模作革命传统报告;以诗文朗诵、征文比赛、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红歌传唱、故事会、手抄报等形式,开展纪念革命先烈活动。

四、活动要求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县区各学校要把“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实施,寓传统文化于文明祭扫中,精心设计活动项目,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实现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的和谐统一。

(二)文明纪念、严守纪律。在祭奠革命先烈活动中,各县区各学校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精心设计让师生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明祭奠活动。

(三)加强宣传,形成氛围。各县区各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加强宣传报道,充分发挥各类媒体、网络作用,广泛宣传活动开展情况,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四)强化措施,确保安全。各县区各学校在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时要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和安全预案,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活动立意高远、文明高尚、安全顺利开展。

“清明祭英烈”活动结束后,各县区文明办、教体局和局直学校要认真总结活动开展情况,并及时形成材料(文字信息、图片4张、视频资料、活动总结)于4月15日前分别报市文明办和市教体局邮箱。

市文明办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刘xx

市教体局联系方式: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德育;渗透;原则;内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46-01

在目前的德育教育中,仍存在一些片面或错误理解德育的情况,有的认为德育教育的实施主要依靠学校领导、政教处、班主任等在课余时间开展,与课堂教学无关。有的认为德育教育是文科教师的事,与理科教师无关。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就物理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渗透,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把握物理德育渗透的原则

物理学科中的德育教育,应充分利用与物理知识、物理实验和物理知识的应用等有关素材来进行。在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必须做到寓德育于教学之中,使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学科德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渗透过程中,应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1、科学性原则。德育内容的科学性,核心是传授的观点和思想的准确性。要用辩证的观点、实事求是地介绍我国古代、现代的科学成就和国情,正确无误地介绍物理学史,选用的素材要有据可查,有争议的,不科学的说法、材料不要引入教学中,使物理学中的德育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统一性原则。在传授知识进行德育渗透时,要将知识与德育融为一体,切忌“穿靴带帽”。物理课毕竟不同于政治课,德育要靠浸润式,不能生搬硬套,必须从教材实际出发,在“寓”上下功夫,把教书、育人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得到教育。

3、趣味性原则。不讲求方法,对学生大道理、小道理的讲述,学生根本不感兴趣,也听不进去。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选择内容要建立在学生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上,考虑到学生年龄和思想实际。教学中以引代注,以需引趣,引起学生质疑、析疑、觖疑,使思维处于兴奋状态,这样才能把渗透于教学中的德育发挥作用,同时被学生充分接受。

4、以身作则原则。初中生仍处于喜欢模仿阶段,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教师的世界观、品行、生活无不影响着学生,为此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言传身教,以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定的信念、意志,勇于改革的创新精神状态去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认真学习《自然辩证法》等哲学著作,提高自身理论水平,还要研究教学中德育渗透内容、方法和途径。

5、正面教育原则。初中生的头脑还比较单纯,他们好奇、好动,易于受感染,物理教材中科学家刻苦研究、献身科学的精神及他们的爱国热情,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共鸣,激励他们发愤向上,为振兴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

二、明确物理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

初中物理学科的德育教育,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以及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教育等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

用古今物理学方面的巨大成就教育学生。我国历史上有关物理方面的杰出成就在初中物理教材中较多地方提到,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结合教材内容,相应介绍,尤其要突出在世界的领先地位,如地磁场偏角的论述早在宋代沈括已提出,比西方早400多年,惯性现象的描述在公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期的《考工记》已有记载,“地动仪”的发明、哈雷彗星的发现记载等都早于西方几百年,通过这些成就的介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用科学家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事迹教育学生,介绍中外物理学家的爱国事迹,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精神的有效方法。在核能一节教学中,可引述我国物理学家钱学森教授不图荣华、不畏艰辛、矢志不移回国,报效祖国的故事。在分子原子结构的教学中,可介绍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领奖时的情景,他坚持用汉语演讲,中华之声响彻大厅,结束了从1901年到1976年长时间在受奖大厅没有汉语的历史。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学中包含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内容。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使学生领悟到这些观点、方法对学习、研究事物及实践活动的指导作用,只有这样学生才能自觉接受这些观点和方法,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在讲述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时,强调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具有相对性和绝对性。在讲述导体和绝缘体、电磁联系、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时,可渗透“事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讲述“惯性”“摩擦力”对人类有益一面和有害一面,可帮助学生树立“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3、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应渗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思想,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肃认真和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如在电磁感应教学中,可介绍法拉第经过十年实践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在白炽灯一节教学中,可介绍爱迪生经过上千次试验才找到灯丝钨的事例,来说明科学家追求真理的献身精神和科学方法。

4、良好品德、行为习惯教育

第9篇

中学政治课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深奥,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进而对政治课感到厌倦,而政治又是高考必考科目,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那么,怎样增强政治课的趣味性,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以达到教育的良好效果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要实施有效教学,必须创设美的意镜,唤起学生学习兴趣。

一、导入引趣

巧妙地导入新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能诱发他们的积极思维。一个好的开头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可为一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使整个教学进行得和谐自然,浑然一体,有如春色初展,鲜花含露令人钟情。例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用故事、音乐、名言警句、歌声、图片等导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产生学习新知识的渴望,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二、讲解激趣

要把课上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一是语言要抑扬顿挫,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要吸收四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即相声的幽默、小说的形象、戏剧的冲突、诗朗诵的激情,并适当运用一些口头语、歇后语、成语、谚语或寓言故事等。例如,用“物以稀为贵”说明商品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用“量体裁衣”说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亩产三四百斤靠体力,七八百斤靠实力(化肥),千斤以上还得靠智力。”艺术性地表述了科教兴农的重要性。二是巧用比喻。在讲解中巧用比喻,能寓哲理于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如讲矛盾的统一性时,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爱好古诗和音乐,所以吟诵一首七绝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接着问:“悦耳的琴声从何而来?”然后借助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领悟哲理:指与琴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有“指”无“琴”不会有琴声,有“琴”而不用“指”弹,同样也不会有琴声,指与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二者统一于悦耳的琴声中。这样寓理于事,理由事出,富有情趣,回味无穷,燃起了学生兴趣的火花。

三、练有乐趣

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政治课中的概念、原理,并培养能力,提高觉悟。在练习时,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训练力求既实又活且趣。为此,我精心设计题目,让学生跳一跳才摘得到。如讲改革开放内容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家里及周围的变化写成小论文或演讲稿,或者让学生根据时政热点新闻材料自命高考试题。这样,把练由过去单纯的问答式,抄写式变为分析、解疑、求道,从而提高了学生认识问题的能力。

总之,通过导入引趣、讲解激趣、练有乐趣这三步教学法,使政治课教学课前趣生,课中趣浓,课后趣在,让学生在45分钟的时间里始终置身在美的意境之中,精神处于最佳状态。由于课堂上气氛活跃,改变了过去政治课上老师夸夸其谈,学生沉默寡言;教师独演,学生观看;学生课上昏昏欲睡,课下死记硬背的局面。使学生在听故事,学诗文佳句中明白做人的道理,并逐步走上探索科学、追求真理的道路,成为热爱祖国,诚实正直,积极上进的人。

(河北省承德市教育局中学教研室)

第10篇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获得一些收益,仅供参考。

一、专题优化,增强储备

语文教材区区几册几乎涵盖了古今中外各种体裁的文字精华,但所选篇目碎片化,不能集中在一处。比如,苏轼的作品,必修二选了《赤壁赋》,必修四选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而在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又选了他的《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和《新城道中(其一)》。再加上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完全可以将这些整合在一处,形成苏轼专题。让学生对苏轼的生平、经历、文字风格、胸怀抱负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学生对苏轼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他的某一作品上,而是在心中确立一个血肉丰满的、立体的人物形象。这样的处理可以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让他们更全面和客观的认识某一作家,同时熟悉其作品,在作文中可以用得更得心应手。

二、课外补充,丰富视听

教材所选篇目有限,而且仅仅就文本加以选择,很少涉及作家的生平、经历,教师如在教学实践中加以补充,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视听。比如讲到苏轼词的时候,补充余秋雨的《坡的突围》,讲李清照词时,补充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讲到辛弃疾时,补充梁衡的《把阑干拍遍》……将这些大家的评论文字及时补充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些历史人物的人格、风骨、心志有更好的把握,同时,也让学生通过别人眼中的形象来审视和评价历史人物。再比如讲到沈从文的《边城》,可以补充沈从文与张兆和的爱情罗曼史,讲到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可补充徐志摩的感情经历,这些都是孩子感兴趣的点,那么这些补充给学生,能让学生在感受作家、诗人美文妙句的同时,了解他们的另一面,缩短学生与他们的心理差距、时空差距,同时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感受到语文教学或者阅读的趣味性。有助于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其发散思维。

三、经典篇目,借鉴写法

教材中有些篇目在写法上堪称经典。如必修三所选的荀子的《劝学》,称得上是写作的范本。

《劝学》一文按照“是什么(也即提出论点:学不可以已)——为什么(即学习的意义及作用)——怎么办(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的逻辑模式来展开论证,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继而解决问题,思路清晰,逻辑性极强。尤其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选文中大量的比喻论证,将抽象的说理具象化,使说理更为形象、直接。同时又在“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论证过程中,采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式,两相比照,自见分晓。

就当前学生作文来看,很多学生思路不清晰,逻辑性不强,所引材料与论点不能融合。如果能细致分析《劝学》,学习其论证方法及结构,再做作文是不是会有改观?

除了论证方法及文章结构外,教材其实还有许多可以为我们的作文提供学习和借鉴地方。像朱自清《荷塘月色》优美的景物描写,巴金《小狗包弟》以小见大的写法,梁实秋先生《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细节描写……教材所选篇目几乎篇篇经典,我们如能用心体悟,可供借鉴之处实在很多。

四、情感共鸣,濡养心灵

写作无非是将自己所想、所思、所感、所悟以书面的形式呈现出来。或者也可以说,写作是情感的表达方式。“诗言志”、“文以载道”都是这个意思。笔者从教近十年,就我所看到的,学生作文写不好或者写不出的关键是缺少思想。那么,思想从哪里来?思想从阅读中来,思想也从课堂中来。也就是说,我们的语文课堂可以是培养学生思想、濡养学生心灵的阵地。

学习《烛之武退秦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烛之武摈弃前嫌、临危受命,是出于热爱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纪念刘和珍君》,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尤其是青年人要有理想、有抱负,并且要努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即便粉身碎骨也会是“幸福者”;学习《鸿门宴》、《荆轲刺秦王》,要让学生明确“不以成败论英雄”,任何人都不可能完美,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学习《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让学生感受梁任公的高山仰止,君子之风,同时结合他演讲的内容去感受他对国对民的“热心肠”,让学生体会到德高身正方可被后人铭记,德才兼备方能百世流芳。学苏轼,要学他的豁达;学杜甫,要明了他的忧虑,他的襟怀;学鲁迅,要理解他的深刻;诵诗读文、明史晓理,要感受文字的曼妙,文化的博大精深……

第11篇

一、把握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语文教材的入选课文文质兼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是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的高度统一,是运用语言再现生活的典范,是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缩影。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以课文为例子,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积累,找准课文的语言能力训练点,通过对课文的词语、句子、表达方式、篇章结构的感知,进而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这是基础,是语言训练的第一个阶段。

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研究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品味课文为适应表达思想内容的需要,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篇章结构上的匠心独具,加深对运用语言文字技巧的理解,不仅理解课文写什么,更重要的是看怎样写,即加深课文内容语言文字的理解,使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技能,学习运用语言,把理解和表达有机结合起来,读出情、写出趣、听出道、说出德,读写听说的能力得到综合的训练和提高。这里从思想内容出发,理解课文的形式,达到在语文学习中借助语言文字,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完美融合,是语言学习的第二个阶段,是质的飞跃。当然,在语言学习中,两个阶段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把两个阶段有机统一起来,使语言训练成为学生获取精神享受的重要手段。

二、开辟语言学习的三条途径

1 课内阅读实践

通过先由表及里、再由里及表的语言实践,以课文为例子,让学生举一反三,得法用法,形成语言感受能力,终身受益。在由表及里的训练中,从领会句子表面的意义到深层次的含义,再到表达的思想感情,研究说什么,把语言学习同学习做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由里及表的语言实践中。学习表达方式,丰富表达内容,侧重训练怎样说,研究作者的思想情感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丰富多彩的组合表达出来的,形成语言能力,把训练语言同表达运用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标。

2 写作实践

学生通过课内语言学习实践,对课文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浑厚的感情和作者特殊的驾驭语言的技巧进行探寻,获得对生活的新颖见解,由已知领域扩展到未知领域,理解词语的方法、推敲词语、遣词造句的规律、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和恰当的表达方式、布局谋篇的技巧和对课文语言的直接感受,转化为自己的语言,通过迁移,在写作实践中倾吐自己的真实情感。

3 语言学习活动

语言学习活动既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渠道,又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阵地。语言能力,可以通过交际活动得到进一步的增强,让学生自我培养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在语言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语言学习的内容,调动读写听说的兴趣和愿望,激发语文学习的心理需求。如扩大阅读信息量,指导多读;开展校园文学社团活动,指导多写;举办朗读竞赛、演讲会、讨论会、辩论会、参观访问、收听广播、收看影视等,指导多听、多说等。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意识,以及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的能力。

三、掌握评价语言学习效果的标准

对学生的语言实践适时评价,这是语言学习的重要一环。适时评价可以培养学生判断、选择和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纠正语言实践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增强目的性和自觉性。在评价中。要根据各个阶段语言训练目标进行评价。

第12篇

语文教学应立足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多方位创设情境,进行文学教育,引领学生体味课文,具体做法首先是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创设多种形式的教学课型。

语文课无论是从其工具性还是从其人文性出发,都要求学习者作为主体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去体味、辨别和欣赏。那么语文教师就应该为其创设情境,彻底地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语文的广阔天地,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诵读课和阅读课

语文教材的中的范文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一种阅读、欣赏与语文需要的满足,它要提供给学生一种思维、思想和理想,对学生进行一种生命的启迪、审美的陶冶和诗意的解放。诵读即是吟诵、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去品味文章的意境,体会其中的情感,日积月累提高学生素养。诵读是一种文学再加工,强调个体的创造性,因此要少齐读多个体诵读,教师应指导诵读,关注学生对重音的把握,对主题的把握。现行语文教材中对古诗词都非常重视,其中编选了不少著名的古诗词。这些古诗词由于年代久远,用语精炼,表意含蓄,再加上学生的生活阅历肤浅,导致学习时倍感枯燥,难于理解。因此,针对这种实际情况,不妨在古诗词的教学中,结合古诗词的内容实际,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领悟和理解,注意诗歌的情感把握,自然能读出自己的领悟,能有效地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

阅读课则是指广泛的课外阅读,教师要注重文章的推荐,经验的交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给他们提供大量的阅读材料和阅读实践机会,可利用电脑方便灵活的检索、显示功能,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进行个别辅导,对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向全班同学进行转播。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上几节阅读经验交流课,可提高学生对世界名著的兴趣和理解,彼此在交流中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二、口语课

“腹有诗书气自华”,如果学生能够在不同的场合落落大方地表他自己的思想,不也是其文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吗?所以,教师可以开设专门的口语课,他学生围绕不同的主题,采取不同的形式来训练。注重榜样的作用,让善于语言表达的同学先发言,对其精彩之处加以赞美,对其他同学也就形成一种影响,知道语言是思想的外衣,美丽的外衣能让自己整个人都熠熠生辉,从敢说到会说。然后再开展演讲比赛、辩论会,组织新闻会等活动。通过口语交际的实践操作,使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内容内化为现实性的生存技能,经过学生心灵化的体验和顿悟,个性化的整合和转化,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积淀。

三、文学讲座

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宝库中,一些伟大的文学家及其文学作品影响甚至改变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生命运。而收入语文教材的仅仅是其中的零星和片段,不够系统,远远不足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可以依照大学里的做法,根据《中国文学史》和《现代文学史》,再结合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专题讲座,让学生的支离的知识系统化,这样对学生眼界的拓宽会大有裨益。

四、语文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