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护理质控分析

护理质控分析

时间:2022-05-30 08:22:0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护理质控分析,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护理质控分析

第1篇

【关键词】护理质控体系;前移;骨科应用

护理质控体系的效率和严谨程度是评价医院整个质量管理的重要指标,护理质量是衡量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要的标志之一,是护理管理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着医院的临床医疗质量、社会效益,目前我国医院大多采用三级护理质控体系[1],一级质控:病区质控员;二级质控:护士长;三级质控:护理部质量控制委员会;目前较多大型医院采用的护理质控体系管理办法来解决护理质控体系效率低下的问题,我院骨科2011年采用临床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将整个护理质控体系重点放在一线,采用将整个质控体系向基层前移一个层次,一级质控;责任护士,二级质控:护理组长,三级质控:护士长,使骨科整个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和临床联系更紧密,通过对护士和护理组长加强培训,按照标准化操作,明确责任,骨科很多常规问题如晨间护理不到位,病人指甲长,护理文书有涂改等均能快速解决,护理质控考核指标责任有了明确的责任人,提高骨科整个护理质控体系的准确、灵敏、高效率,减少了各种护理并发症.

1 资料

1.1一般资料 我院是三级甲等医院,骨科拥有床位35张,骨科护士12名,在职研究生1名,本科3人,大专7人,中专1人,均为女性,年龄23-48岁,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2人,护士4人。

2 方法

先由护理部质量控制委员会委员,护理部,大科护士长制订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制度并由护士代表、护理组长、护士长共同讨论通过,由经验丰富的护士以及护士长制订护士、护理组长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关键操作环节标准操作规程,并由所有护士、护理组长和护士长讨论通过;骨科护士长重新修订护士、护理组长、护士长的在质控的工作职责,细化了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质量控制责任,重新规定了护理质量控制的汇报体系,通过所有文件的培训考核以及现场培训,并通过三个月的试行期后,再对文件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调整后的文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并考核,所有人员都理解了这一体系的新要求。病区级质控:质控员由病区护士长、护理小组长和全体护士组成,根据“广西临床护理质量评价及检查标准”,结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考评标准、“军规”条例及5S管理要求,按医院推出的“科室三级质控管理方案”进行质量控制,重点检查环节质量和护理核心制度执行、岗位职责落实情况,检查结果应及时反馈,督促改进。

2.1 完善科室质控小组,选出两名护理质控小组长[2],护理组长的选拔方法,竞争上岗,每半年一次,自愿报名-科室考核―民主测评-护理部考核,每一个护士均是质控员,每天自己质控自己的工作质量,科室建立三个本子,每个组长各一本,护士长一本,每天质控组长对本组的护理质量进行质控,发现的问题及时改正并登在本子上,护士长每天至少四次巡查各组的质量,及时发现并要求及时告知及时改正,这样每天的三次的质控,为确保骨科护理医疗安全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

2.2对护士的要求:骨科每位护士要严格执行医院的护理工作制度、护理常规、操作规程,了解骨科安全管理措施、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理程序,要求知晓率达到80%以上。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必须到位,严格交接班,加强重点时段护理质量的控制,急救物品完好率保证100%。严格执行患者身份识别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至少同时使用二种患者识别的方法,对特殊、危重病人,特殊药品,使用安全标识,使用反问式核对方法。严格执行医嘱查对制度,提高用药安全,减少差错,杜绝护理事故的发生。提高工作责任心和风险防范意识,防范与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如跌倒、坠床、压疮、管道脱落等)的发生;对骨折病人,脊髓损伤,腰颈椎骨折等病人实行预防褥疮的预报制度,危重病人上报制度,病人管道脱落评估,高风险病人评估等。

2.3对护士长的要求 护士长每日不少于4次,护士长每日上班后、下班前对病区护理质量、危重病人、护理职责履行、临床护理、病区管理等工作进行检查、督促和落实。护士长按要求每周夜查房1~2次, 重点督察夜班护士有无违纪现象,对危重、抢救病人的病情观察、护理及记录等情况,骨折或者卧床病人的翻身是否到位,病区管理及有关制度的落实情况,管道标识粘贴情况,协助并指导护理抢救工作及解决护理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加强风险管理,发生意外情况立即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执行差错事故报告制度。

2.4 激励机制 每个月由质控小组长将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转抄在医院的一级护理质控持续改进单上,一式两份,一份在科室存档,一份交护理部,护士长将发现的具体问题和责任人记录在护理军规本上,依照《医院护理军规》本上的具体条款予以相应的扣分,并对每个质控员进行模糊评分法,制定《护理质控员考核评分表》《护理教学评分表》,所有成绩均与评先评优,绩效考核挂钩。

2.5 坚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现代管理思想 做好自我质控,环节质控,前馈质控,在护士长的带领下,小组成员每天在下班前及时整改不足,在月底护士会上将本月出现较多的护理质量问题进行通报并共同寻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3 评价标准

实施一年后,骨科按照我院护理质控体系考核指标(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急救物品),比较上述参数在2011年度的总体水平和2012年的总体水平。

采用 统计学的方法2012年各项考核指标较2011年有显著改善,p

3.1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4 结果

2011年和2012年骨科护理质控体系考核指标比较见表1

从表1 2011年和2012年护理质控体系考核指标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2012年各项考核指标较2011年有显著改善,p

5 讨论

常规的三级护理质控体系与临床联系不紧凑,护理部解决实际问题周期长,临床护理质量考核指标责任不易落实到人头,真正操作的人没有实际的质量责任,承担质量责任的人又没有真正的基层信息,出了质量问题难以一查到底,解决真正的问题,不能充分调动基层护士的质量责任,在实际临床中骨科大多病人均是卧床病人,护理任务重,特别是早上各种治疗和护理多,很难做到灵敏、准确、高效的质量控制。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办法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将整个质控体系向基层前移一个层次,一级质控:责任护士,二级质控:护理组长,三级质控:护士长,使整个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和临床联系更紧密,当天发现的问题当天就能及时解决,如皮肤有压红,管道未贴标识等,通过对护士和护理组长加强培训,按照标准化操作,明确责任,很多常规问题能快速解决,护理质控考核指标责任有了明确责任主体,提高骨科整个护理质控体系的质量,减少了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这毕竟是新事物,也有不足之处,在施行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的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因为护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要参与管理制度和标准操作规范的制定,需要整个护理部花较多精力适应这一管理制度,并需要有持续的督查,改进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的长效机制;护理组长在整个体系中充当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责任,要有充分的管理权利和丰富的业务经验,要敢管,善于管;要选好、选对护理组长是至关重要。加强各级护理人员的培训,使这一创新管理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使临床护理质量工作得以更进一步的提升,提升整个医院的质量管理水平。采用护理质控体系前移管理后,骨科护理质控体系的各项考核指标(基础护理、护理安全、病房管理、消毒隔离、护理文书、急救物品)较未使用前有了显著的提升(P

参考文献:

第2篇

1.1一般资料

我科有病区3个,开放床位120张,其中NICU病床16张,护士总人数78人,男10人、女68人,年龄22~45(29.27±5.32)岁。职称:主管护师9人,护师27人,护士42人;学历:硕士3人,本科45人,大专30人。病床与护士之比为普通病区1∶0.45,NICU为1∶2.0。实施全员参与质控前后病区收治病种、患者数、手术数量以及床护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护理质量管理方法制定

13项护士质控项目及标准,包括病区管理、危重患者护理、围术期护理、基础护理、药品管理、消毒隔离、气道护理、管道护理、压疮管理、跌倒管理、患者满意度等。2012年(实施前)单纯由护士长和质控员每个月对13项项目按质控标准检查1次;2013年(实施后)实施全体护士参与病区护理质控,质控问题及时反馈整改,将质控结果纳入护士当月绩效考核,具体如下。

1.2.1建立护士参与质量管理分工制度

首先逐条解析每项质控标准,根据病房实际,合并相同条款,每个病区均将13项质控标准内容分解,分派至每名护士执行,为保证护士质控质量,在分工前组织护士学习质控标准并考核,考核方式为书面考核和实际操作相结合,考核合格后方具备质控资格。质控频次为每周1次,由护士在完成本职工作后的间隙完成所负责的质量标准的质控检查。护士在进行该项质控工作中还要承担该项质控标准的病区落实和改进工作,如负责气道护理质量控制的护士要负责气道护理知识的培训、病区开放气道患者信息统计、开放气道患者呼吸道医院感染监测及登记、病区气道护理流程和方法的学习和改进,每周按照标准对病房开放气道患者和吸氧患者进行专项质控检查1次。每名护士每周完成所管标准的质控检查1次,这样护士既是质控检查者,同时又接受其他护士的质控检查,护士质控分工每半年调整1次,促进护士熟悉更多的质量标准,增加护士间的相互理解与合作。

1.2.2质控反馈与改进

建立病区质量控制记录及反馈本,质控本由质控护士填写,质控记录本内容包括时间、质控人、质控问题、责任人、责任人确认签名。护士将每次质控问题记录在质控本上,并标明问题责任人,护士每日接班前复习质控本,有无自己需要改进的问题,如有则及时改进并签名。质控护士对自己分管的质控项目的质量负责。护士长每周检查护士质控完成情况,每个月对质控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和抽查,需要改进部分组织护士讨论、学习,必要时修订护理规范和流程。

1.3评价方法

实施前和实施后12个月分别对病区护理质控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分为病区管理、基础护理、危重患者护理、健康教育、文件书写5项,每项满分100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质量的变化。1.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行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护士参与质控前后护理质量检查评分比较。

3讨论

第3篇

[关键词] 科室; 三级质控; 质量反馈; 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5-261-02

护理质量不仅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也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1]。为强化全员质量管理意识,实行全程质量控制,充分挖掘护理人员的潜能,我科自2008年1月建立了由质控员-质控组长-护士长三级质控体系, 对本科护理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反馈、整改,取得了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科室床位37张,护理人员16人,均为女性,年龄21-41岁,平均33岁。学历:中专3名,大专10名,本科3名;职称:初级14名,中级2名;职务:护士长1名,护士15名。

1.2 方法

1.2.1 三级质控体系的建立及其职责

1.2.1.1 一级质控 各质控组成员是质控体系的基础[2]。每组护士2-3名,在质控组长的分管下负责科室的某一项护理质量的管理。根据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每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回顾性分析,每周对分管的护理项目进行检查、督促当事人进行整改,评价整改效果,并做好记录。护士的分配是采取“补弱”的原则,如护理文书书写方面较差的护士分配在护理文书小组,这样分配的好处,一是护士可以针对个人存在的问题随时请教小组长,二是利用检查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等。

1.2.1.2 二级质控 各质控小组组长是质控体系的重心[3]。质控组长的选拔原则是业务素质高、工作责任心强、热心护理管理,有较强的沟通能力;通过个人自荐、业务考核、民主评议三个步骤完成,护士长根据个人业务特长、工作能力等分配所负责的质控小组,如文字水平高的护士负责护理文书小组,专科护理技能好的负责病房管理小组。我们成立了病房管理;护理制度、护理服务;护理文书、护士培训;急诊急救、消毒隔离4个质控小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科室其余的11名护士平均分配到各质控小组;病房管理小组护理质量检查的范围包括患者的基础护理、特一级护理质量;急诊急救、消毒隔离小组负责急救药品、物品、毒麻药品、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实施、消毒隔离措施等的检查;护理文书小组负责护理文书书写、护士培训的实施情况;护理制度、护理服务小组负责制度职责落实、护理服务流程、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检查督导。各小组组长年初制定小组计划,每周质量检查和分析,半年小结,一年总结。

1.2.1.3 三级质控 护士长是质控体系的核心[2]。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的全面管理工作,根据护理部全年工作计划和目标,结合专科特点组织全科护理人员反复讨论、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计划并组织实施。护士长每周进行专项质量检查,平时随机抽查,并做好记录。每周一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对上周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强调以预防为主纠正偏差,将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3]。

1.2.2 制定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和评价细则 庄文平[4] 在对12所二级医院的检查中发现,二级医院质量检查体系不完善,无统一的护理质量检查标准,造成护士长质量检查扣分随意性较大,不能很好地落实质量控制制度。科室根据护理部质量检查标准,结合科室实际情况,组织护士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质量检查评价标准、护理质量检查制度及质控小组职责,使护理质量检查做到有据可依。

2 质控小组成员的培训 培训质控小组成员的过程并不复杂,因为科室护理质量检查标准是经过大家反复讨论制定的。护士长组织全体护士对护理质量检查评价标准的内容逐一解读,当场解答疑问;质控小组成员明确自己的职责,掌握各项护理工作质量标准评价的方法,以便在工作中正确把握,能不断发现和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 实施

3.1 检查 科室护理质量检查有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两种形式。质控小组长完成本职工作外,带领小组成员实行每周一次的定期检查,是对所负责工作的全面检查;随机检查就是在实际工作中,随时关注护理质量。两种检查方法结合的好处是,定期检查全面、系统,使护理质量检查做到了连续性,增强了护士的工作责任心;随机检查的方法,可以使护士在实际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一是减轻了“负责检查”带来的工作量和压力;二是能将检查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工作出现偏差的护士,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制定整改措施,以便及时修正错误,保证了即使工作出现偏差,也能及时发现,随时整改。

3.2 记录 各质控小组检查存在的问题,采取“不记名”的方法记录在“科室护理质量检查记录本”上,只记录发生的问题,不记录发生问题的责任人,一是可以减轻护士的思想压力,二是可以让记录更真实、完整,三是护士长在科室管理中可以做到“对事不对人”,让护士感觉到护士长管理公平公正,并且做到了经验共享。

3.3 质量反馈 科室规定每周一晨会是反馈本周护理质量检查的时间。参加会议人员包括:全科护理人员、值班医生,并邀请科主任参加。首先是小组长汇总检查情况,内容包括存在的问题、发生的原因、整改措施及效果评价,对因制度、流程等不完善发生的不良事件,还要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然后小组成员可以发表自己对科室质量管理的看法,或是提出疑问;最后护士长总结上周的护理质量检查情况,安排本周工作重点,其中上周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是本周护理质量检点,护士长还要对上周检查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科主任从医疗角度对护理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并进行专科理论知识的指导。每周反馈一次检查情况,不但及时解决工作中发生的问题,提高护士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的积极性,还能集思广益,更能提高护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也加强了医护之间的沟通,医生增加了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护士长在月底汇总一个月来护理质量检查情况,并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完整地记录在“护士长手册”上。

4 体会

4.1 人人参与,科室工作齐抓共管 直接参与护理质量检查,充分发挥了护士的主观能动性及参与意识,护理质量管理不是护士长一个人的事,护士也不再对质量检查有敌视情绪,而认为是日常护理工作的一部分;护士在检查他人工作的同时,对自己的工作也更加认真,做到了互相监督,加强了护士之间的协作精神;护士参与科室护理质量管理,改变了传统的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护士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接受护士长的管理,而是也参与到管理当中去,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工作成就感;使管理透明度化,尤其“不记名”记录问题的方法,使护士将护理质量检查的重点放在查找护理缺陷的原因和杜绝措施上,做到了经验分享。

4.2 责任到人,护理质量显著提高 4个质控小组责任明确,医院组织的护理质量检查,查到哪个小组存在问题,由哪个小组负责,增强了护士的责任感;而且4个小组长责任在肩,必须在业务上做到精益求精,才能发现问题,解答疑问,更有效地解决问题;以前,我们发现低年资护士是护理工作出现偏差的主要人群,其主要原因,就是业务能力不强,工作经验不足,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检查,给她们很好的学习机会,工作中发现错误带来的经验,比单纯说教更能让她们吸取教训,有利于低年资护士的成长;护士在具体工作中发现问题后提出的整改措施,是护理实践得出来的经验,贴近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得到锻炼,各方面能力不断增强,最终促使了护理质量的提高;每周一次反馈护理质量检查结果,本周检查存在问题,就是下周护理质量检点,做到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性改进。2008、2009年与2007年医院对科室护理质量检查对比发现,基础护理质量由2007年的93.05分分别上升到96.88 、98.15分,病房管理工作由2007年的92.17分分别上升到97.40 、98.19分,消毒隔离工作由2007年的92.33分分别上升到97.90 、99.08分,护理文书成绩由2007年的92.79分分别上升到96.80 、98.51分。

4.3 及时纠错,护理安全得到保证 护士参与护理质量检查,人人掌握护理质量检查的标准和评价细则,提高了护士的质量意识、问题意识、改进意识及参与意识,能更自觉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照标准进行自我检查控制,减少了工作的失误;科室质控小组的成立及运作方式,形成了科室质量控制体系,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潜在的薄弱环节,使各项工作更有预见性;随机检查的方法,重在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而不是事后监督,发现的工作偏差及时修正,避免和杜绝护理缺陷和差错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2008、2009年,科室无护理差错事故、纠纷发生,病人满意度也由2007年的92.12%分别上升到2008、2009年的96.30%、 98.47%。

4.4 参与管理,工作能力得到锻炼 质控小组由科室一线护士参加,改变了医院护理质量由护理部、护士长检查,护士被动接受检查、服从管理的现状,使护士对质量管理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应付护理质量检查,而是把质量检查看作日常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手段之一,这种思想上的转变,让护士有积极的心态接受检查督导;每周反馈质量检查结果,讨论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无形中护士学到了护理质量管理的知识,管理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拓展了护理管理工作的内涵;护士在质量检查中发现问题,提供了对护理工作思考的机会,有利于护士的个人成长。

4.5 互相体谅,医护关系空前协调 科主任和值班医生参与护理质量反馈,让医生更加理解护理工作的内涵,体谅护理工作的难处,增加了对护士工作的支持度;医生从医疗角度对护理质量的提高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使护理工作更贴近患者,满足临床需要;医护关系的和谐,促进了科室的发展,促使了医疗护理质量的共同提高。

总之,通过实施护理质控三级体系,基层护士直接参与护理质量检查,激发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转变了传统的护理质量管理理念,使护士从被管理者变成了管理者;增加了管理透明度,强化了护士的质量意识和参与意识,将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操作过程的控制上,而不是事后监督,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病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2] 王虹,郭健丽,范植蓉,姚平.建立科室三级质控体系 全面提高护理质量[J].中国护理管理杂志,2004,45:47.

第4篇

1 分组模式

1.1科室除护士长以外,正式护理人员12人,年龄 20 ~ 42 岁,平均 25. 6岁。其中护师以上职称6人,护士6人。将其平均分成六组,每组成员2人,一名组长,组长通过科室领导小组考核,由理论知识、专业技术、综合素质相对较好较全面的护师担任,一名组员。

1.2科室成立6个质控小组,分别是护理管理质控组、基础危重专科护理质控组、服务礼仪环境质控组、急救安全院感质控组、中医护理文书书写质控组、操作培训考核质控组,依据个人综合能力进行相应配组,对科内各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质量控制,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2 各组质量标准

2.1护理管理组质控组质量标准 护士长组织各组长参照护理部各项检查标准、护理优质服务标准结合手术室专科的特点制定了满意度评价标准。科内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团结协作情况; PDA扫描是否落实,巡视是否到位 ;床边交接是否落实到位;口服药发放是否及时;各种检查表单完成时效性等。

2.2基础危重专科护理质控组质量标准 分级护理落实情况;晨午晚间护理;各种标识执行情况;五卡规范;三短九洁落实及护士对患者“十知道”掌握情况;输液输血是否按流程操作;专科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管道护理、压疮管理、风险管理是否到位;危重症抢救护理是否及时。

2.3服务礼仪环境质控组质量标准 病房环境是否清洁整齐,物品摆放统一规范;健康宣教落实情况及健康教育路径单完成及时性;护理人员仪表着装规范性;便民措施完备性;健康手册及时补充;科内患者满意度调查。

2.4急救安全院感质控组质量标准 急救车管理规范,完好处于备用状态;科内药品,一次性物品均在有效期内,分类放置规范;冰箱温度维持在2~8℃;安全通道钥匙定点放置,消防通道无杂物;消毒隔离标识清楚,按时消毒更换;医疗废物分类放置,登记完善;每月考核一个应急预案,人人达标。

2.5中医护理文书书写质控组质量标准 护理记录单、体温单、护理首程完成及打印及时性;各项护理表单完整性:如入院须知,手术交接单等;护理记录单中医内涵及辨证是否有针对性并切实可行;医嘱单签字是否及时规范;出院指导是否真实、合理、准确。

2.6操作培训考核质控组质量标准 每月按培训计划完成科内专科技能培训及考核;完成科内新进护士培训及考核;完成实习学生理论和操作技能培训与考核;科内护理人员自学本及继续教育本完成情况。

3 实施方法

3.1各质控小组成员认真学习质量标准,掌握评分方法。由组长负责,每周对科室护理质控相关工作检查1~2次,并如实记录检查结果,第1,第3w由组长记录,第2、第4w由组员纪录,月底由组长对当月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制定质量改进措施。

3.2加强对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护理组长每天督查、评估本组负责的专科手术患者的风险评估、安全核查,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指导,每天中午、下午时段至少有 1 名组长当班,对接台手术患者进行评估、核查,根据手术患者的情况及要求合理调配人力,负责班内疑难问题的解决、危重患者的抢救配合及指导,包括重点患者、重点环节、重点时段。

3.3护士长检查各组工作落实情况,随机检查护理文书书写质量、消毒隔离规范的执行、安全核查制度的执行、手术配合的质量、摆放的质量,护理组长每天将检查的情况记录在环节质控记录簿,次日晨会后进行点评,讨论整改措施,每周进行跟踪评价整改结果,护士长每周点评质控结果,做到每月有计划,每周有重点,进行自查,并认真填写质量控制记录,做到日有检查,周有重点,月有覆盖。针对护理缺陷,做到现场指正,重大问题及时上报护理部。

3.4各组组长做好与各自负责的手术专科的医护关系的协调管理,负责服务品质管理组的组长每月给每个临床科室发放调查表了解满意度,每月科内进行一次护理质量评价及护理差错、缺陷分析讨论会,将各质控组检查情况反馈给全科护士,找出存在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质量改进措施,下月跟踪质量检查。

4 效果评价

自从科室进行分组质控以来,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护士由传统的被动管理变成主动参与质控,有效的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增加了护理团队的凝聚力和合作精神[2];更重要使护理质控由单一的护士长管理变成了方方面面的细节均有护理人员协助管理,使护士长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和重点环节的质控,从面有效降低了护理风险,保障了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吕忠勤,陈静华,等.护理质控督办单管理办法应用效果评价[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9(20):924.

第5篇

关键词:综合干预 护士 技能型遗忘

人为差错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了可以接受的界限,研究表明80%以上的事故由人为差错导致或与人为差错有关[1]。在医疗行业,对于人为差错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关注人为差错其目的并非要责备个人,而是希望通过了解人为差错的类型、规律从而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从而减少患者的安全健康风险[2]。Kang等[3]研讨了护理人员人为差错,严莉等[4]在Rasemussen的SRK行为模型(Skill,Rule and Knowledge-based)的基础上引入Reason的遗忘、疏忽、错误分类框架,将护理人为差错分为技能型遗忘、技能型疏忽、规则型错误、规则型疏忽、知识型错误5种基本类型。技能型遗忘是指护理人员面对常规的任务场景,但没有执行任何动作,是5中类型中最低级的错误,也是最容易纠正的错误类型,相关研究也探讨了护理人员技能型遗忘支持类似推论[5]。我科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降低护士技能型遗忘错误的发生,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是一所拥有编制床位1086张床位的地市级三甲医院,我科共40张床位。有86名护士,其中男性6名,女性80名,年龄20~45岁,工龄1~27年。学历:本科45人,大专38人,中专3人。职称: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11人,护师50人,护士23人。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进行护理工作,每月由科室质控小组和护理部质控督导组对护理工作进行督查,发现问题后进行反馈、整改。

1.2.2 观察组:

根据科室前期质控检查结果对护理人员常见技能型遗忘的发生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针对性的采取以下干预措施:(1)制定护士工作核查表,根据岗位职责并参照科室常见护理缺陷类型,制定护理人员工作核查表,要求护理人员在交接班前核查当班工作是否完成。(2)制作提示牌,对护理人员技能型遗忘高发项目,通过制作提示牌的方式对护理人员进行提醒。(3)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建立由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控体系,把质控工作纳入到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中,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指导下,设6个工作小组,每组设1名护理组长,下设10~12名责任护士,另设置两名白班护理组长。责任护士负责分管患者治疗和护理文件质控;组长负责统筹管理人员分工,根据患者危重程度及护理人员的能级确定每名护士的分管床位数,对责任护士的工作进行监督,及时查漏补缺;白班组长对前一天护理质量进行动态督查;护士长负责全病区护理质量控制,进行终末质控把关。各层级质控人员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至科室微信群中,并在科室留言本上留言,方便护理人员及时整改。科室每月对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1.3 观察指标:

采用四川省统一的护理质控标准由专人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5月科室护理质控得分和护士技能型遗忘发生情况,计算技能型遗忘日均发生人次。采用汪慧等[6]编制的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对科室护理人员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a'sα为0.917,包括6个维度、20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级计分法,由完全不赞同—完全赞同,得分别一次为1~5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表3 两组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     下载原表

表3 两组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将对照组和观察组的护理质量监测指标进行对比:

观察组质控平均分为91.22%较对照组提升1.33%。

2.2 两组技能型遗忘各项目发生情况:

见表1。技能型遗忘对照组发生346次,观察组为117次,明显减少。两组护士技能型遗忘发生情况比较,见表2,观察组明显减少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技能型遗忘发生情况比较(例次)     下载原表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技能型遗忘发生情况比较(例次)

表2 两组护士技能型遗忘发生情况比较     下载原表

表2 两组护士技能型遗忘发生情况比较

2.3 两组护士工作满意度情况比较:

见表3。观察组工作满意度各项指标(工作本身、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工作条件、工作回报及组织管理)均较对照组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技能型遗忘是护理差错事件中的常见类型,影响着患者安全和护理安全。

技能型遗忘是一种常见的人为差错,其在护理人员差错中占比43.06%[7],为主要的差错类型且为可通过宣教、制度及管理指导改变其发生可能的情况,在护理实践中可以积极预防并产生较大影响。其类型主要有漏执行护理活动,如患者风险评估、治疗、风险标示等,漏写护理记录,如患者治疗后的效果评价,漏行关键物品或信息交接。这些差错严重的影响着患者安全和护理安全。这些差错事件的原因多与护士有关,所以避免这类事件发生的关键是提高护士的责任心和专业素质。本研究显示我院重症医学科护理技能型遗忘一般情况下以医嘱漏执行风险为主,强化防范并执行预防措施后以医嘱漏签为主,且发生例数在对照组和观察组具有明显变化,观察组明显优化。

3.2护理管理者应加强技能型遗忘的防范工作。

护理缺陷的管理需要组织保障,护理管理者的重视和组织建设在缺陷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金环等人[8]研究指出影响技能型遗忘的形成因子,排在前5位的依次是:精力、工作态度、知识、工作数量及工作时间。另外,被管理者对管理者管理行为的认可,继之积极执行各项管理措施,进而主动参与管理,是护理管理的良性循环[9]。本研究建立风险防范体系,调整护理工作模式,质控前移,人人参与质控,由原来的单维度质控转为多维度质控在减少技能型遗忘中取得良好的效果。结果显示观察组出现技能型遗忘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的较少改变。所以提示管理者从这几方面入手进行制度、流程再造和完善,进行持续有效的监控,通过各级质控改善护理人员的行为,降低错误的发生。

3.3 建立多重护理差错防控方法。

护理差错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者应依据其类型制定防控措施。做好人员的培训,建立差错防控制度,通过自检、他查及时发现问题,探索多重防控方法和措施,如借助信息技术建立防错、纠错程序和软件,不再单单依赖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同时应根据科室的差别,专业的不同采取相应的预防新措施,以求个体化防范护理差错的出现[10-11]。根据科室前期质控检查结果对护理人员常见技能型遗忘的发生情况进行汇总分析,针对性的采取以下干预措施:(1)制定护士工作核查表。(2)制作提示牌,对护理人员技能型遗忘高发项目。(3)护理质控体系前移,建立由护士长—护理组长—责任护士—三级质控体系,把质控工作纳入到各级护理人员的工作职责中,人人参与质量管理。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指导下,设6个工作小组。责任护士负责分管患者治疗和护理文件质控;组长负责统筹管理人员分工;白班组长对前一天护理质量进行动态督查;护士长负责全病区护理质量控制,进行终末质控把关。各层级质控人员将发现的问题及时至科室微信群中,并在科室留言本上留言,方便护理人员及时整改。科室每月对存在问题进行汇总、分析,制定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俞彦.“瑞士奶酪模型”对血站人为差错控制的启示[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7,28(6):180-182.

[2]Roche F.Human factors and non-technical skills:Teamwork[J].JPerioper Pract,2016,26(12):285-288.

[3]Kang E,Massey D,Gillespie BM.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nontechnical skills performance of scrub nurses:a prospective study[J].J Adv Nurs,2015,71(12):2846-2857.

[4]严莉,肖明朝,贺世春,等.基于SRK模型的护理人为差错类型分析及管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18,33(2):65-68.

[5]Kahriman?,?ztürk H.Evaluating medical errors made by nurses during their diagnosis,treatment and care practices[J].J Clin Nurs,2016,25(19-20):2884-2894.

[6]汪慧,钱宇,王小合,等.医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测评量表的研制及验证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3):14-17.

[7]严莉,文进,贺世春,等.护理人为差错与行为形成因子的关系研究[J].中国卫生统计,2019,36(1):96-98.

[8]金环,喻姣花,王玉梅,等.非计划性拔管中行为形成因子与人为差错的定性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8,33(4):52-54.

[9]李维瑜,刘静,余桂林,等.知信行理论模式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J].护理学杂志,2015,30(6):107-110.

第6篇

【关题词】三级质控;护理文书;质量缺陷;合格率。

护理文书是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生了解患者病情进展、进行明确诊断、制订和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依据[1]。我院于2010年1月应用电子病案系统,虽然提高了护理文书由人工“书写”到电脑“输写”的工作效率,但是在对终末电子打印护理文书进行质检时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对存在的质量缺陷,我院采取三级质控,充分发挥质控效能,提高了电子打印护理文书的质量。

一、资料和方法

为深入查找和分析我院2010年电子打印护理文书质量问题产生的原因,由院质检办护士负责对每月各临床科室全部出院病历中电子打印护理文书进行质量检查,对存在的质量缺陷进行专项总结,填写每月护理文书质控情况报表,报送护理部。

二、结果

根据检查2010年我院各月出院病历中所有护理文书质量情况,统计如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电子打印护理文书合格率逐月提高,说明质量稳步上升,缺陷逐渐减少,三级质控促进了护理文书质量的提高。

三、讨论

电子打印护理文书存在的主要质量缺陷:包括护士执行的长期医嘱单及临时医嘱单、绘制的体温单、“输入”的护理记录单。

1. 长期医嘱单及临时医嘱单。打印出的长期医嘱单及临时医嘱单缺少护士手写签字,或者相互代签现象严重,特别是转科患者病历中,缺原科室护士手写签字的问题突出。时限医嘱执行时间不准确,如临时医嘱单上医生晚9点开的今晚清洁灌肠,而执行时间一栏内护士填写的是上午9点20分并签字等。记录者必须是执行者,记录的时间应为实际给药、治疗、护理的时间,而不是事先安排的时间[2]。

2.体温单。楣栏和底栏项目漏填项或缺填项及错填项问题较多,如缺诊断、病室、床号、血压、体重、身高、大便、小便、出入量等;体温绘制区域内,入、出院时间及死亡时间,常见医护记录不一致情况;有“外出”标记的,病历中无相关原因及内容记录;病历中有请假外出记录,病人不在病区时,在体温单上相应时间纵格内有体温、脉搏、呼吸绘制曲线,存在医疗安全隐患等。

3. 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书写内容不连贯,重点不突出;书写不及时、不完整,甚至病情变化时无记录,或特殊用药后无用药效果及观察记录等;时间测量如心电监测每小时记录一次,在监测过程中缺监测记录;出入量未及时总结,或总结后未填在体温单相应栏内;有错别字、同音字现象;死亡时间医护记录不一致等。

4. 打印机打印质量。打印机故障、墨粉不足时打印出的护理文书表格线断线、断点或经、纬线残缺不全,护理文书页面上字迹及表格线颜色浅淡,模糊不清;有的页面有墨渍污染;打印时操作不当,导致打印出的页面缺少页码或打印页面不完整,出现残页;打印不细心造成遗漏打印部分护理文书,导致出院病历中无体温单或无护理记录单现象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加强三级质控管理,是提高电子打印护理文书质量的有效保证。

1.一级质控。一级质控严格把关,是提高护理文书质量的重要环节,直接决定着护理文书书写的质量。各科护士长负责检查本科护理文书质量,严格培训并考核本科护士正确书写护理文书,并要求各组护士认真书写,如实记录每一项内容,对护理文书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完整性和规范性负责。各组责任护士要对本组病人的护理文书负责动态、连续的审核、检查、修改、质控及评估,对本组护理文书质量内涵负责,并指导低年资护士能正确执行医嘱和书写护理记录及绘制体温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起到传、帮、带、教的传承作用;负责对本组患者出院时的护理文书打印工作,对打印出的护理文书检查后交给护士长。

2. 二级质控。质检办护理病历质控小组负责对每月各科全部出院的每份病历中的“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体温单”、“护理记录单”进行质量控制。表1内容就是根据质检办对护理文书书写的质控情况结果统计的。质检办严格按照护理文书书写规范进行质检,把各科每月全部出院的每份病历中,护理文书质量问题记录在“护理病历质量检查登记表”中各栏内,把存在质量问题的病历挑选出来,通知各科护士长到质检办进行修改,针对各科电子打印护理文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和各科护士长进行交流沟通,促进护理文书质量的改进。对每月各科的护理文书质控情况如实填写月报表,上报护理部。对每月全院出院病历中护理文书质量缺陷进行普遍性和严重性的问题总结上报护理部,在每月两次的护士长例会上进行通报并讨论,与护理部和护士长一起制定规范标准,制定相关制度并细化改进措施,督促护理文书质量缺陷的不断改进。

3. 三级质控。护理部制定并管理护理文书三级质控体系。护理部每周定期组织大内、外科总护士长对各病区护理文书质量进行检查和考评,查找环节缺陷,狠抓细节管理;对每周的检查结果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通报;对不合格护理文书进行公开展评,组织护士参观并讲评,同时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全院护士认识到真实和正确书写护理文书的重要性;组织全院护士轮流参加电子打印护理文书书写和打印技术培训,真正从源头抓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制定相关制度,严格要求各科护士长加强护理文书质量内涵管理,根据质检办上报的护理文书质量月报表结果,把护理文书质量纳入护士长考评内容;对各科统一发放“纠误本”,建立护理文书书写缺陷个人档案,纳入护士个人年终考核成绩,并给予适当的奖惩;明确规定凡打印不清晰、不完整的页面禁止放入病历中,各科护士长要保证打印机正常的使用功能。三级质控管理措施得当,是提高护理文书质量的有效保障。

五、讨论

护理文书是每份住院病历中必不可缺的文件之一。及时、准确、完整、简要、清晰是书写各项医疗和护理记录的基本原则[3]。正确书写护理文书,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院针对电子打印护理文书中存在的质量缺陷,及时加强三级质控的监管力度,从表1中可看到从2010年1月的93%到最后一季度连续3个月99%的合格率,有效提高了电子打印护理文书的质量,提高了我院的整体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李小寒,尚少梅.基础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51.

第7篇

关键词:护理质量 ; 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71-02

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和安全意识增强,医疗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如何使护理质量控制落到实处,提高护理服务的实效性,减少护理差错,是护士长工作的重点,也是科室生存发展之本,以下就如何抓好护理质量控制谈谈体会。

1 方法

1.1制定科学的质量标准

标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质量控制的依据,严谨、科学的质量标准是护理是护理质量取得成功的重要环节。护理liang快速高。护理部在原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每年总结质量管理经验,及时修订标准,使护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标准内容涵盖护理管理、服务水准、综合质量三项内容,三项内容再次分解为各项护理工作实施细则,使护理质控成为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各个护理工作环节均处于受控状态。

1.2 发挥质控体系作用,落实到人

我科实行护士长―科室质控员的二级质控体系,护士长对质控员要加强引导,掌握质量标准,充分发挥科室质控员的职能,分工到人,重点控制,以加强护理工作程序的连续性、全过程的质量管理。

1.3加强重点环节质量控制

1.3.1对薄弱班次如午间、中夜班实行弹性排班,保证人力资源,确保护理安全。

1.3.2护士长深入病房,督查基础护理、专科护理、健康教育等各项护理工作。发现违反质量问题和苗头,及时将问题反馈到个人,分析并提出整改意见,为防止问题的重复出现,对其班次连续督查、追踪。最终将不良行为纠正。

1.3.3严格床边交接班。尤其对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手术病人、母婴同室、待产及分娩病人病情观察、产程进展、输液、管道、皮肤等情况均应仔细交接,将规范的护理程序贯穿到各个护理活动中,保持其严肃性。

1.3.4坚持夜查房,能真实地了解到护士的夜间工作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积极给予指导,降低了夜间护理风险,保证护理安全。

1.4重视质量讨论,善于总结

护士长每月组织本科的护理质量讨论会,实事求是查找自身工作缺陷,不隐瞒情节,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护士长对护士进行考评,将质控结果落实到个人,同科室目标管理、经济利益挂钩。对护理质量未达标、工作存在缺陷的护士,给予批评、教育、个别谈心。对护理工作达标者给予奖励和表扬。让大家认识到质量要符合要求,是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产生的,增强了护理操作的严谨性和主动服务的意识。

1.5 提高护士整体素质,确保护理质量

1.5.1质量标准的认真落实,取决于每位护理人员素质和对待护理工作的态度。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首先要教育她们爱岗敬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工作才会有责任心,对病人才富有爱心,工作中才具有主动为病人服务的意识。

1.5.2加强业务培训,护士不单只是执行医嘱、打针、发药的工具手,也是医生的合作者,需要不断提高和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以适应发展中的工作需要。从工作实际出发,进行针对性的规范化培训,提高护士的工作能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1.5.3掌握沟通技巧,责任护士全面掌握病人情况,善于观察和发现病人的心理及病情两方面的动态变化,做出准确评估,找出问题,更好与病人沟通,解决她们的需求,为她们提供主动、周到、细致的个体护理,取得病人信任,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

2 体会

护士长及质控员要掌握质控标准,强化科内质量控制氛围,加强重点环节的质量控制,经常评估工作中的不足,做好质控分析,用制度约束人,不搞形式主义,以提高护理管理效能。

第8篇

【关键词】

质控小组;手术室质量管理

质量就是生命,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核心内容,而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关键环节,随着管理理论和管理模式的更新,我们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简称“质控小组”,科学分工,层层负责,要求护士人人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对科学质量控制和提高护理质量起巨大的作用。

1 成立质控小组

选拔有手术室工作经验、责任心强、具有管理参与意识的手术室护士,进行分工成立质控小组。培训质控人员、制定质控内容标准、检查方法,每一个小组长各选一名护士参与协助并成立帮扶小组。以老带新,做到环环把关、人人负责,及早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使护理质量满意度均优于成立质控小组之前,也使得科室护理人员改变了服务意识、加强了责任心,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护理质量为宗旨的人性化服务理念。

1.1 院感管理组兼手术室带教 负责手术室院感监测预防以及手术室新护士、护生的带教与考核。

1.2 器械设备总务库房管理兼手术室书写管理 负责手术室仪器设备的造册管理、使用人员的培训以及总务库房的储备使用管理,定期检查手术室护理文书的书写情况。

1.3 毒麻药品及抢救物品管理兼手术室收费核查 负责协助麻醉师做好毒麻药品的管理、抢救车物品的管理,定期检查手术室收费。

2 小组作用

通过质控小组成员的护理质量检查控制,实现了科室护理管理的自我控制和逐级控制,对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进行定向控制,通过相互监督、相互促进,使护理质量控制保持良性运转,各项护理指标均达标并取得较好效果,杜绝了压疮、烫伤、坠床等严重差错,近几年来无一例护理投诉,无护理事故发生,患者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5%以上。

第9篇

关键词 质控小组 护理质量控制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396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at the quality control team plays an important part in nursing quality and medical safety.Methods:Forming the quality control team from ward nurses,monitoring the ward nursing quality comprehensively.Results:Since the establishment of quality control team to strengthen the medical safety management from 2006,the nursing quality has embarked on a new level,the medical dispute has been decreased.Conclusion:The establishment of nursing quality control team to strengthen the medical safety management has an important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ursing continuously and reducing nursing dispute rate.

Key words The quality control team;The nursing-quality-control

随着社会的发展,患者对医疗护理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患者所期望的护理服务质量是服务态度好,仪表举止好,执行医嘱好,技术操作好,生活服务好,病房环境好,心理服务好。临床护理工作必须以患者为中心,为其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提供健康指导。以往的质控小组主要由医院护理部组成,对病区的护理质量检查以每个月进行,难以真实的反应病区的护理工作质量,发现问题也无法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因此,成立了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本着护理质量管理基本原则中的全员参与原则,要求人人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充分发挥全体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护理质量管理成为一个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

实施方法

建立科内质控小组:实行2级管理模式,科内成立4个护理质控小组,从功能上分为护理文书、基础护理、病区管理质量、技能操作管理小组4组。每组设质控组长1名,由年资长、责任心强的护士担任,成员由科内护士组成,每质控小组之间检查项目定期轮换进行。在工作中既要明确分工,又要统筹安排,按时完成任务,又要实现护理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

进行质控人员的质量教育:质量教育是质量管理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护理管理者应加强质量教育,不断增强全体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通过组织全员学习护理质量管理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开发,引导每一位护理人员能自觉参与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标准: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作为病区护理质量控制的内容,设立9个项目,包括基础护理质量,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整体护理质量,病房消毒隔离工作质量,病区管理质量,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各种登记本书写质量,基本护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护理技术操作质量。控制检查评分标准,每项检查均达标准值为合格。

进行全面质量控制:质控组长制定工作计划,每周不定时按照质量控制的内容全面督查各项护理工作的实施及完成情况,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护理质量检查单上,同时向被查护士当面反馈情况,指出不足,责其进行整改,并注意追踪反馈,实现持续改进。各检查组长将每周检查结果,在月底进行汇总,并填写登记表。

评价方法:采用终末质量评价,护士长不定时检查各质控小组工作质量,并翻看检查记录,检查护士是否及时达到整改要求,科内每月不定时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下旬召开科护理质量反馈会议。由组长在会上进行反馈,及时研究、分析、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限期整改。

实施效果

经过成立质控小组,对护理工作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加强了医疗安全管理,截至2011年12月,在这5年中,无1例护理投诉及护理事故发生,科内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达标,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根据护理部的问卷调查及统计资料显示,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在不断上升,从2005年的91%上升到2011年的99%。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责任意识、责任心等都有了积极的评价。

讨 论

护理质量是医疗质量的重要部分,也是护理管理工作的核心。护理质量不仅关系到病人的生命与健康,同时也关系到医院在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如何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提高,杜绝差错事故,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

质量是组织生存发展的基础,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工作,是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医疗服务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其关健不是事后检查,而是事先预防,因此成立质控小组具有积极作用。质量控制小组的成立,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医疗安全隐患,还提高了患者满意度。质控小组的成立,能及时了解工作中存在问题与不足,迅速整改,从而保障了医疗安全,规避了医疗风险。成立质控小组加强质量控制是把护理差错遏制于萌芽状态的重要手段,是目前进行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必要措施,而且提高了科内护士的管理和业务水平,通过不断学习质量检查标准,使护士们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上升了一个新台阶,成为护理管理队伍中的后备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 黄芸,王章琴.质控小组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实践与体会[J].吉林医学,2008,29(12):1014-1015.

第10篇

POCT血糖仪由于操作简便、快捷、不受场地限制、报告及时等优势,已经被临床科室广泛应用,医院内几乎所有临床科室均备有POCT血糖仪。但目前临床上血糖POCT检测的操作者主要为当班的护理人员和部分临床医师,均为非检验专业人员,如果在应用过程中缺乏全面的质量管理措施,很容易导致POCT不合格报告的发出,给临床医生的诊断、治疗带来错误的信息。因而对POCT血糖仪进行全面、有效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现将本院2013~2014年POCT血糖仪质量管理措施及前后情况作一对比分析。

1材料与方法

1.1仪器与试剂17台POCT血糖仪来自于本院各个临床科室,分别为罗氏卓越型血糖仪、CareSensN血糖仪,试纸条、质控品为各厂家配套产品,有效期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为贝克曼AU5800生化分析仪,生化试剂原装进口,质控品:BIO-RAD质控品,有效期内使用。

1.2方法

1.2.1完善制度设备科、护理管理科、医学检验科共同成立POCT血糖仪管理小组,制定了《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制度》、《便携式血糖检测仪标准操作规程》、《便携式血糖检测仪比对流程》等制度和操作规程。文件统一装订成册,每个科室下发一本,存档。

1.2.2培训授权护理管理科与医学检验科制定培训计划和考核方案,并组织全院所有需操作POCT血糖仪的护理人员严格按计划进行培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行业规范学习,如《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2)POCT血糖仪检测的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和院内管理制度;(3)POCT血糖仪标准操作规程,如血糖仪检测原理,适用范围及特性、仪器、试纸条及质控品的贮存、仪器维护和保养规程、标本采集、血糖仪检测的操作步骤、室内质控及比对管理;(4)如何解读血糖检测结果并正确报告、血糖检测结果的误差来源、安全预防措施等。培训后护理管理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岗前考核(包括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授权上岗,保证了操作人员的合格性。

1.2.3加强室内质控管理本院《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制度》明确规定:每台血糖仪均应当有质控记录,应包括测试日期、时间、仪器的校准、试纸条批号及有效期、仪器编号和质控结果;每天血糖检测前,都应当在每台仪器上先进行质控品检测,至少包括高值、正常值两种浓度。当更换新批号试纸条、血糖仪更换电池、仪器及试纸条可能未处于最佳状态时,应当重新进行追加质控品的检测。护理管理科负责对临床各科室内质控情况进行监督和考核。

1.2.4做好室间质量评价本院每年均参加重庆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血糖仪检测室间质评活动,对质评反馈结果分析总结,持续改进检验质量。

1.2.5定期比对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中附件《血糖仪与实验室生化方法比对方案》方案二进行比对试验:空腹状态,临床护理人员先取指尖末梢全血用血糖仪进行测试,记录结果,随后立即采集静脉血标本送检验科,15min内离心分离血浆,30min内用贝克曼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完成血浆葡萄糖测试。每台血糖仪需比对50个标本,<2.8mmol/L标本2个、2.8~<4.2mmol/L标本8个、4.2~<6.7mmol/L标本10个、6.7~<11.1mmol/L标本15个、11.1~<16.6mmol/L标本8个、16.6~<22.2mmol/L标本5个、≥22.2mmol/L标本2个。当血糖浓度小于4.2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偏倚应在±0.83mmol/L的范围内;当血糖浓度大于或等于4.2mmol/L时,至少95%的检测结果偏倚应在±20%范围内,按该标准判断POCT血糖仪测定结果的偏倚是否符合要求,如符合要求判为合格,反之判为不合格。检验科发现不合格的仪器立即通知相关科室弃用,并更换新的血糖仪重新进行比对;合格仪器检验科下发比对合格报告。

2结果

2013年全院17台POCT血糖仪中有14台比对合格,3台比对不合格,合格率为82%。2014年全院17台POCT血糖仪全部比对合格,合格率为100%。2013年起本院对POCT血糖仪实行统一管理,两年来管理前后状况对比,见表1。

3讨论

第11篇

细节决定质量,妇产科随机性强,平时工作习惯差,做护士长忙于日常事务,疏于管理,xx年将把精力放在日常质控工作,从小事抓起,将质控工作贯穿于每日工作中,每周质控一到两项,形成规范,让科室人员也在质控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减少懒散心理及应付心理,真正从方便工作,方便管理为出发点。另外发挥质控员及责任护士的作用,将一些日常质控工作交给她们,提高大家参与意识,动员全科人员参与管理,有效提高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科室管理的效率。

二、规范业务查房,提高查房效果。

改变往年查房应付的局面,由管床护士负责病历选取,真正选取科室疑难病历,书写护理计划,责任护士负责讨论该病的疑、难点护理问题,集思广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达到提高业务水平,解决护理问题的目的。同时,讨论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学习专科疾病的知识,规范专科疾病护理常规,每规范一种专科疾病,便将此种疾病的护理常规应用于日常工作,逐步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性。

三、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整体专业水平。

加强专科业务知识学习,系统学习妇产科学,围产期知识,新生儿复苏,产科急症护理及应急程序,全科人员参与,大家轮流备课,每月一次。并进行产科急证抢救演练,人人过关,提高应急能力及专科护理水平。

四、设计使用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加强健康宣教工作。

设计专科健康教育手册,分为新生儿保健手册,产褥期保健手册和妇科疾病保健手册,将保健知识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形式表达,设计清新的版面,吸引病人真正去了解知识。同时规范科室健教内容,制作护理人员健教手册,形成一体化健教内容,科室备份,人人掌握,有效提高健康宣教工作。

五、申请护理科研项目,开展科研工作。

已申请护理科研项目:中药贴敷促进泌乳的效果观察与研究。年内全面开展效果观察与研究,进行统计学分析,撰写研究论文,上报申请材料。并要求全科参与科研项目,学习开展科研的知识,提高各类人员整体素质及专业水平。

六、加强产房管理,完成日常各项工作及质控工作。

第12篇

临床路径病历质控的效果评价

孙艳伍强吴赛庆

EFFECTS OF QUALITY CONTROL FOR MEDICAL RECORDS OF CLINICAL PATHWAY

SUN Yan, WU Qiang, WU Saiqing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路径病历质控的效果。方法

把进入临床路径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7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路径病历质控的69例设为试验组,未行临床路径病历质控的58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和住院各分项费用的差别。结果

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32±2.03)天,对照组为(12.10±2.96)天,试验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总费用为(52.349.94±16 944.22)元,对照组为(59.522?81±22.78301)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分项费用中,试验组药费、护理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分项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路径的病历质控可以有效控制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对临床路径的实施起到了进一步规范作用。

【关键词】临床路径质控效果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quality control for medical records of clinical pathway. Methods

The 127 clinical pathway patients with acute 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69 patients with clinical pathway quality control were taken as test group, while 58 patients without clinical pathway quality control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 The hospitalization duration, total hospitalization expenses and various events expens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s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duration in test group was (10.32±2.03) days, while that in control group was (12.10±2.96) days,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p<0.05).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 in the test group was (52,349.94±16,944.22) yuan, while that in control group was (59,522.81±22,783.01) yuan,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groups (p<0.05). Among various events of hospitalization expense, the medicine cost and nursing fee in the tes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0.05), an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other items (p>0.05). ConclusionThe quality control for medical records of clinical pathway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hospitalization duration and hospitalization expense, standardiz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linical pathway.

【Key words】 Clinical pathway; Quality control; Effect

【Author′s address】Futian People&acute;s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 Shenzhen 518033, Guanngdong Province, China

doi:10.3969/j.issn.1671-332X.2015.07.049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标准化的治疗模式和管理工具,在临床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临床路径规范实施是保证其有效应用的前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对我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27例随机分组进行病历质控,观察病历质控对临床路径实施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例共计127例,随机分组,进行临床路径病历质控的69例设为试验组;以未进行临床路径病历质控的58例为对照组。

1.2方法

1.2.1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病历质控标准根据卫生部最新颁布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临床路径标准治疗表单、卫生部《病案书写基本规范》,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各环节实施病历质控。

1.2.2临床路径病历质控实施办法临床路径质控人员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病历质控内容和标准,通过电子病历系统随时查看、督导进入路径的病历,包括入院诊断、诊断依据、治疗方案,病程记录中临床路径实施情况、各类检验检查报告、医嘱用药等情况及各个环节的时限性。发现问题及时反馈给病区临床医生。同时安排质控人员不定期进入病区督查进入临床路径病例的实施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医师进行处理修正。

1.2.3观察指标以两组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以及两组各分项费用的平均值作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各分项费用中包括药费、治疗费、护理费、化验费、检查费。

1.2.4统计学处理数据经正太性检验及方差分析,正太分布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两均数比较的t检验;所有统计分析均应用spss 19.0 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心梗类别、心功能状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之间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两组住院时间和住院总费用的比较

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32±2.03)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10±2.96)天,两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t值为4.01,p值<0.05,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平均住院总费用为(52 349.94±16 944.22)元,对照组平均住院总费用为(59 522.81±22 783.01)元,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3。

2.3两组住院各分项平均费用的比较

两组住院各分项费用中,试验组药费、护理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他分项费用中,路径组治疗费、化验费及检查费均比对照组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 CP)作为一种标准化的治疗模式和管理工具,在临床医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临床路径的实施最终是起到规范医疗行为、控制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的作用[1] 。

本文两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病历,试验组进行临床路径病历质量监控,对照组未进行病历质量监控,两组资料性别、年龄、梗死部位和心功能分级的比较有可比性,资料无显著性差异。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按照卫生部颁发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标准住院日10~14 天[2]。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32天,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2.10天,均符合标准住院日,但经过临床路径质控的试验组住院天数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经过质控可以有效控制住院时间。两组住院总费用比较,试验组经过临床路径质控后其住院总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住院费用分项结果中显示药费及护理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住院过程中,进入临床路径质控后的试验组病历经常受到监控以及质控人员对临床路径规范实施的提醒,使得临床医生在诊疗中能够规范按临床路径的标准住院流程实施,避免过度治疗、过度用药、过度检查,尤其是在用药方面,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临床路径的质控,可以有效改善临床路径实施中存在的不规范现象,控制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为临床路径广泛开展起着良好的监督促进作用。

随着近几年临床路径的不断推广和发展,临床路径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仍欠规范和成熟 [3]。在以前的报道中,临床路径的效益评价多数均为路径组与非路径组的比较,发现临床路径的实施对规范医疗行为具有较好的效果[4-5]。本文着重观察临床路径病历质控对临床路径实施的影响。笔者曾报道临床路径病历质控在临床路径的实施过程中是切实可行的 [6]。临床路径病历质控改变了传统的病历书写和质控模式,更加注重病历的内涵质量,强调诊疗过程的标准化,要求医护人员积极配合,重视临床科室与医技科室的相互协助,还有良好的医院信息系统支持。尤其是质控中涉及到的临床路径变异分析和管理,需要医护人员认真分析,寻找原因,消除人为因素造成的变异,提高临床路径的执行水平。

本研究结果尚有一定的局限性,随着临床路径工作的广泛开展,临床路径经验的不断积累,研究更加深入,临床路径管理将会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顾亚明,季宝轶,张连丰. 临床路径管理对改进医疗质量的作用分析[J].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3): 33-34.

[2]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开展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的通知[S].卫生部,2009,12:7

[3]李明子. 临床路径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59-61.

[4]祝振忠,王海英,程捷. 临床路径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的应用及效果[J]. 中外医疗,2008, 31(1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