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办公自动化课程总结

办公自动化课程总结

时间:2022-11-18 11:02:2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办公自动化课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办公自动化课程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 学习内驱力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12

办公自动化课程是为我校毕业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技能实训课,其目的是在就业前为毕业生提供一个立体化的办公自动化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现代化的办公环境中熟练地运用各种办公设备,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为用人单位节约再培训成本。

1 教学模式的构建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教学实践,构建了“模拟真实办公场景、典型办公案例引导、实际办公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依据实际办公需求,为学生构建真实的办公情景,通过办公案例的设计将办公自动化的软、硬件设备结合起来,“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驱动”,把教师的“引导式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式学习”融合为一体。具体通过“课前布置任务、课下搜集素材、课堂讨论与实践、总结评析与深入挖掘、课后总结实验报告五个环节来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下面,以办公中常用设备扫描仪为例具体阐述:

1.1 课前布置任务

根据扫描仪的教学内容,教师会预先提出问题和布置任务,学生要在课后查阅和准备相关素材。问题:扫描仪在日常办公中主要用来解决什么?任务:根据扫描仪可以解决的问题搜集相关的素材。通过此环节,会驱动学生主动思考什么类型的素材最合适,我要准备什么?

1.2 课下搜集素材

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与布置的任务,会督促学生在课后自觉地行动起来,并将搜集的素材带入课堂。教师也会准备案例素材,如果学生准备的素材有偏差,将素材共享给学生。分类学生准备的素材有:书籍、论文、报纸、手写稿、照片、证书、证件等。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会带着问题“我准备的这些素材能实现什么?”进入课堂。

1.3 课堂讨论与实践

根据学生准备的素材,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哪些素材可用,在实际办公中该如何应用,进而引出本次课的讲解内容和学生要完成的办公案例。案例:根据办公需求,将文本材料(书籍、论文、手写稿等)扫描至计算机中,并转换成可以编辑的文档;将证件(照片、证书等)扫描至计算机中,并对其进行处理。该案例操作过程中,涉及到硬件扫描仪的使用,涉及到的软件有扫描软件、字符辨识精灵、字处理软件、图片浏览器、美图秀秀、Photoshop等,学生可以有选择的进行应用。通过这个环节,学生会弄清楚扫描仪到底能处理什么样的办公问题,通过实践,进一步了解和学习了其他相关软件。

1.4 总结评析与深入挖掘

学生实践后,教师要把案例操作中的知识点和操作技巧进行总结;并指出实际操作时的重、难点;对学生合作完成的案例进行点评;另外展示一些课后可以拓展的知识让学生去深入挖掘。深入挖掘点:将扫描后的图片文件转换成Word文档时,可以将除中、英文以外的其他语言材料通过字符辨识精灵转换成Word文档。通过和学生相关专业的深入挖掘,会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在课后自主探究。

1.5 课后总结实验报告

课程结束后,学生要根据本次课的案例内容和实验过程总结实验报告,梳理本次课的知识要点,重点阐述清楚本次案例的实验步骤以及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并和大家共享深入挖掘的知识。

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整个教学模式以“案例”引路,引导学生“想、学、练”,进行自主探索和互相协作的学习,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相结合,很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内驱力,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

2.1 办公自动化实验室的建设

为确保办公自动化课程的实验效果,学校建设了两个办公自动化实验室。整个实验室装修设计完全模拟现代的办公环境,为学生提供了现代化办公中常用的办公设备,其中包括可拆装的微型计算机,集打印、复印、扫描、传真功能的四位多功能一体机,微型计算机,投影仪,数码相机,光盘刻录机,电话机,碎纸机等,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办公模拟环境。同时根据训练内容和学生需求,还配套安装了办公软件、扫描软件、图文转换软件、图像处理软件、视频编辑软件、网络应用软件等。在实验室中,学生能够完成从办公软件的高级创作到办公硬件的操作维护,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办公技能。

2.2 配套案例教材的建设

根据课程开设目的,教师自编了《办公自动化案例教程》。教材总体分为办公软件应用和办公硬件操作,不同于其他同类教材,办公软件应用部分将知识点融入案例中,重在通过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办公硬件操作部分系统地介绍了各种办公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操作过程与技巧以及设备的维护、简单故障排除等,重在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办公自动化设备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独立解决未来办公环境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工作能力。

2.3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多样化的实践平台,依托于我校网络教学平台,教师通过长期教学实践积累,不断丰富、扩充教学资源;建成集教学资源管理、网络教学、教学资料库等多种服务的《办公自动化》精品课程网站,开放、共享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提供良好的平台,使课堂教学和网络教学相结合,改革课堂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3 几点思考

实践证明,“案例引导、任务驱动”在实践类课程中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模式,它迎合了理论与实践应紧密相连这一信息类学科的社会需求。但在案例教学的实践中也有几点值得思考的问题。

3.1 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

知识本位观念是案例教学的最大思想障碍,教师要转变观念,重视学生能力和态度的培养。

3.2 高质量的配套教材

计算机技术更新很快,这就要求课程配套教材也要与时俱进并且有针对性。

3.3 实验室的更新与建设

由于办公设备与手段的多样性,实验室的办公软、硬件也要不断地更新,给学生提供更贴切实际的实践模拟环境。

参考文献:

[1]张可新.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9).

第2篇

关键词:中职;办公自动化;案例教学法;应用

【中图分类号】G710

作为中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办公自动化教学的目标,不单单帮助学生对办公自动化的技巧、方法和理论很好的掌握,同时也是对学生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以教师讲授为主,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过去的课堂中应用非常普遍,尽管如今正在改革这种教学方法,为了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在课堂上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训练,但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地位和教师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办公自动化的过程依然非常缓慢。本文与中职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目标相结合,从案例教学法应用的意义及具体实施策略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一、在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法中的意义

中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搭建创业发展的平台,挖掘和培养学生潜在的发展和创业的能力,以及实际工作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就业夯实基础。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和有较强实用性的课程,办公自动化虽然有较少的学时数,但却将办公自动化基础工作的各个环节所涵盖。为此,教师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将这些实用知识掌握和了解。基于此,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

1、可将学生的潜能和学习兴趣有效激发出来

在对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开始日益彰显了案例型教学法的优势。作为一种真实的信息资料,案例能为学生展现办公自动化的真实内容。这样在直观的感情条件和信息背景下,学生能自主的进入案例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的认知过程,随着分析、利用、阅读和搜集案例资料,直至评价,充分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通过认真的思考,寻找一个最佳的对问题进行解决的方案。

2、可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

通过实例等方式,案例教学法能提供感性的、生动的和丰富的案例,对办公自动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进行讲授,引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和选择,进而系统化所掌握的知识,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

3、统一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

案例教学法的宗旨,就是剖析典型案例。一方面,通过对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能力;另一方面,触类旁通,通过应用知识,对学生的心智技能和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将学生作为主体,充分发挥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积极性。通过有机的结合理论和亲身实践,真正实现活学活用和学以致用,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进行培养。

二、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伴随着迅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培养社会建设的应用型人才,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中职学生。而针对办公自动化教学来讲,案例教学是相应的实践教学。而立足于学生的接受和认知视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联系实际,仅仅是对理论进行介绍,会让人觉得空泛和枯燥,无法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起来。而案例教学能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

1、选择案例

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其关键点是对案例的选择。原则上,选择的案例应与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并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在讨论和分析案例的过程中,能对本节或本章的内容准确而自然的掌握。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案例并非是案例教学的目的,而仅仅是案例教学的工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培养,是中职院校办公自动化教学的目标,以实现熟练掌握各种实用办公设备的目的。通过学习典型案例,将学生的情感水平和认知水平提升,进而提升其综合能力。

2、讨论和分析案例

案例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和中心环节,就是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之间可相互辩驳并自主发言,而作为一个特殊的参与者,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发挥启发和引导的作用,使讨论的内容紧紧围绕主题。讨论可分为全班讨论和小组讨论两种,教师应细致周密的安排课堂讨论的程序和内容,努力营造无拘无束、活泼和宽松的的讨论氛围,并举办丰富多彩的讨论形式,真正实现共同提高、教学相长的效果,最后,教师在简明扼要的总结讨论的效果。

3、选择教学手段

作为办公自动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在课堂上实施案例教学法,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传统教学往往受限于条件和时间,由老师口述案例,而对于重点信息,学生往往很难把握,这样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课堂案例教学引入多媒体后,可将上述种种弊端解决,教师可与教学需要相结合,随时呈现各种多媒体信息,包括视频图像、动画、声音、图像、文本等,并提供多种形式的感性资料,使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通过分析和讨论视觉资料,有机的结合现实生活和理论知识,在通过教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结论:实践证实,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中职办公自动化教学中,可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的调动起来,提高学生探索和创新、合作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有效、合理的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能使传统教学中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案例教学的外延和内涵不断进行丰富,对案例库不断进行更新,通过解决实践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在中职教学领域广泛的推广案例教学法。

参考文献:

[1]唐新力,邰学群.新课型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尤琦.案例教学的组织与方式[J].成都大学学报,2001,8.

[3]张琴.试论案例教学在高职教育的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08,24.

[4]季莉.通过案例教学加强高职院校专业技术课程教学的探讨[J].职业技术,2009,7.

[5]赵玉琦.高校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办公自动化,2009.

第3篇

关键词:办公自动化;职场模拟训练;企业要求;实际技能

Abstract: Because of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industry, office automation course has already become every university, an essential part of middle school. Learn this subject of the office automation well not merely to overall qualities improving students, and all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to the challenge that they meet market economy better. The research of the simulated training system of job market of the office automation,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tha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can’t be solved .

Key words: office automation; job market’s simulated training; enterprises require; actual skill

1背景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成了各大、中学一门不可缺少的部分。学好这门课不仅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对他们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挑战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有一个困惑:为什么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进行了很多年,却始终不能摆脱传统的计算机教学结果的束缚呢?

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同行们的教学经验表明:计算机基础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想学、能学,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应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会学、会用。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他们才能独立地运用学过的知识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适应社会,这才是最重要的。而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最重要的部分是办公自动化课程,该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教师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把传授的理论知识与实用的实践操作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为主,全面提高学生的办公技能。

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学中有许多理论知识,在传统的教学中通常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基础知识,把学生误导为学习计算机基础就是要记这些理论知识,从而脱离了实践操作,而当学生面对计算机实践操作时却感到手足无措。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如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调整了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但在具体案例的编排上往往脱离实际,学生认为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脱节,再加上缺少打印机、扫描仪等实物来演练,从而削弱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学更加与实际结合呢?我们针对当今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缺陷,设计了相关的问卷调查和资料搜集工作。对学生面对的实际教育情况,我们作了大量认真细致的调查、分析和问题归纳工作;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参阅了国内类似案例的研究报告,得到许多具有很好参考价值的有借鉴意义的指导理论。

2核心理念和界定

本体系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即编写办公自动化职场模拟教材和形成办公自动化职场模拟实训室建设方案。通过收集现实生活中的教学素材,为教材编制服务。我们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际需要,及时收集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问题,以便在教材中充分体现。通过对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合理利用,使教学内容源于现实生活。教材一方面选用当今比较先进的、使用广泛的应用软件和较新的知识技术,另一方面删减过时、陈旧的内容。教材架构编排有新意,主要从职场模拟元素出发,不拘一格,打破传统的教学顺序,使用模块化教学方案,以便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体现企业特点,从每一个实际案例出发,把企业元素融入教材。在教材内容中,按照企业对基础人才的知识、技能需求来设计。如任务内容设计为“制作个人简历”、“企业公文制作”、“设计产品报价单”和“设计产品宣传单”等。任务由“任务背景”、“任务分析”、“任务演练”、“任务总结”、“任务应用”等部分组成,主要从现实生活中挖掘实例;着重分析教学知识点在实例中的应用;通过“任务演练”,使学生掌握任务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通过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所需要的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职业素质教育元素在教学中体现。办公自动化职场模拟实训室作为教学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设方案应结合教材中的实际所需,通过传真机、打印机、扫描仪等现代化办公设备使用方法的介绍,彻底改变以往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直接体现学生对所学技能的掌握程度。实训室的实训可以使学生熟练掌握办公设备的使用,

并能排除简单的故障,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和实践创新能力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直接和社会接轨。两项内容的同步拓展强化了学生对实际项目的操作能力,坚持好用、适用、够用的原则,使学生学完后能融会贯通,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自我学习能力。再加上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运用模拟(仿真)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场实战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具体任务中学会计算机基本操作。

3研究价值

本体系研究结合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经过精心策划、周密讨论和论证,做到集中优质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由于教材着重体现实际“案例”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内容。它将传统教条式的“菜单”学习,变为生动实用的案例学习。它改变了传统的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学方式,完全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即以真实的任务实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要体现在:精心设计和选择与实际密切联系的应用实例,作为学生的任务案例,让学生自己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将计算机的操作技能贯穿于实现任务目标的全过程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有利于掌握操作技能,较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更进一步的注意对传授的知识进行总结,使学生不仅能够快速学会操作技能,而且能够比较好的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把企业环境引入了教材和实训,使学生身处一个虚拟企业的真实办公环境中,围绕企业工作的实际需要体验职场中最常见的应用案例,学习在办公中高效、轻松地使用软件。每个案例从问题情境开始,设计了一系列真实、连贯的应用案例如,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任务——完成任务——总结规律——应用实践”的教学模式,融入大量的职业素质教育元素,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能掌握就业所需、内容新颖的计算机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还能获得实际用人单位最感兴趣的要素——实践工作经验。教材设计本着实用性强为第一要素,用轻松有趣的实际案例作为主线,再贯以图文并茂的设计风格,所提供的办公情境和典型案例适合即将进入职场的在校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是他们走上学与用之间的快速通道。课题中所涉及的办公自动化职场模拟训练实训室强调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职业性,努力实现“零距离”教学。积极探索融“教、学、做”为一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行为导向式教学方法,将理论知识融于实践教学之中,拉近或消除课堂与工作现场的差距,将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融于一体;改革师生之间“我教你学”的旧格局,实现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缩短学生与就业岗位之间的距离。

4展望

现代社会往往是企业提出用人需求,学校针对其具体需求制定出强化培养、订单培养等教学模式,建立起学生与企业的就业桥梁,学生毕业后就可以直接进入企业就职。通过教学改革,希望达到提高学生实际动手和探究能力,并且根据实训的提升和企业需求的改变,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4+4+2”的三级实训模式。首先“4”是教学的前四分之一,这个阶段要结合案例,将需要传授的理论知识分解到实际的案例中,不仅使学生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更要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达到企业要求具备的实际动手能力;第二个“4”是结合办公自动化职场模拟训练实训室,真正演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在此阶段,除了基本的操作技能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分组和训练其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最后的“2”则是根据学生所学专业及个人特长,进行行业方向细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

当然,办公自动化职场模拟训练体系不但是制订企业认可的教材和实训方案,还应包括相应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课件、实习指导手册、实物操作手册及教学管理、质量评估手册等。有了这种规范化体系和教学,再通过教师的讲授、指导和学生使用科学的一体化学习方法(理论、上机、辅导、项目操作、实习等)学习及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实践,应该基本具备企业工作的办公自动化专业知识、技能及操作经验了。由于企业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环境越来越严峻,对教学的传授者也提出了更深层次的要求。只有具有企业和所在领域的前瞻性,才能够很好地把握它们的发展趋势,并具有良好企业及领域背景知识及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的人才,更能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

我们设想,如果每一个学生从接受办公自动化知识开始,就有一个与企业形成的链条或平台,诸如从学习开始学生就要完成“就业文稿的设计和制作”、“个人简历制作”、“模拟面试内容设计和制作”、“就业派遣说明书设计和制作”、“企业常用文稿处理”、“企业特殊文稿处理”等任务,那将会为每个学生提供直通企业的绿色通道,使学生的办公自动化知识不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更能充分将教学知识和企业知识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同时使他们具备敏捷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和工作主观能动性,迅速成为企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真正实现与企业及职业经验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字】 高职 任务驱动教学法 应用课程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含义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主要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规划并设计成多个教学任务,以此为驱动,让学生能够利用相关知识对任务进行分析、探讨并在教师引导下完成规划的目标。它具有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创设教学任务,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权,主动构建自己的新知识经验体系。将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到《office办公自动化》的教学中,可将任务的设定紧密的与课本知识融合在一起,是一种较好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二、课程分析

《office办公自动化》是我院大二会计专业、烟花爆竹生产与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应用性、实操性很强的职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熟练运用office办公软件处理信息的技能,提高实际工作中高效率无纸化办公的能力。学生在大一时已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是非常高,但对以前学过的知识遗忘较多,课程知识点比较松散,学生综合运用课程知识的能力也不强。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对理论讲解知识兴趣不高,学习情绪化较强,比较喜欢实际动手操作的特点,如何设计出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任务来开展教学活动尤为关键。

三、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重构课程

为了使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应用在课堂,必须改变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教学模式,将课程内容基于任务驱动重新进行划分。笔者以任务驱动为导向,将课程体系按模块和任务来建立,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目标将课程内容分为3个模块14个任务及若干知识点。模块是按类划分的知识区域,任务是核心,根据学生将来在学习、工作中应用的实际问题,创设相应的情景,提出问题;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补充新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完成任务。具体课程体系划分如图1所示。

四、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关键却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带领。教师需要结合学习的主题,创设出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逐步探讨并完成教师所设计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师生之间需要沟通协作。学生在明确操作要点和任务结构后,采用自主操作的方法,主动运用教学平台上所提供的素材、工具来进行操作练习。在此^程中,教师实时观察并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被动为主动。教师在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时,应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转换教师与学生间的角色,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对于学生中个别或普遍的疑难,通过个别或集中演示帮助学生答疑解惑。当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并完成评价。教师要提供学生展示作品的机会,学生在互相交流和学习中,分享学习心得和学习成果,共同进步。对于复杂一些的任务,教师可以采用分组合作的方式,加强合作学习,例如可以让基础好的学生带着基础较弱的学生共同完成任务。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并进行总结。在学生完成讨论和交流后,教师还可以对任务进行深化拓展,将拓展后的任务分发给学生。

小结: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教师点拨、学生再尝试最终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对所学知识从了解到熟悉到巩固和提高,循序渐进,最终达到创新。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学生能按自己的水平主动有序的学习,极大提高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 考 文 献

[1]胡树煜,王琢.“任务驱动法”在办公自动化与应用软件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4):205-206

[2]高琳明.办公自动化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12(36):130-131

第5篇

一、过程性评价对本课程评价的指导意义

过程性评价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步形成的一种评价范式。它既重视学习成果的价值,同时又注意到学习的过程,采取过程性与目标性并重的取向,这对于我们公平评价学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过程性评价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都应当受到评价的支持与肯定,主张对学习的动机态度、过程和效果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这种理念促成了办公自动化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多样化的思想,全方位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评价既支持从外部对学习成果进行“量化”的测量,同时倡导而且更加重视“质性”的方法,这又促进了办公自动化教学评价多样化,丰富了课堂评价的内涵。

二、过程性评价在本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以《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这节课为例,整个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部分:排序、筛选和分类汇总。先由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引出概念,并对其进行认识;然后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案的帮助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操作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巩固练习完成对本节课知识与技能的巩固。针对办公自动化课程的特点,以过程性评价作为指导,本人采取了这样的评价方法:小组评价、自我评价和教师评价。

1. 小组评价

用来衡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它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内容如图1所示。“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是我传统教学评价的唯一手段和方面。但是过程性评价主张对学生学习的动机态度、过程和效果要进行三位一体的评价,所以本人增加了“完成效果”及“动手能力”两个方面。具体的实施中,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组员的完成情况由小组长进行检查并记录,组长的完成情况由教师进行检查并记录。鉴于学生的评价能力还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本人采取了选项的方式作为测量的工具,让组长能够轻松而明确地完成对组员进行评价。最后,组长进行签名,以示检查的公正性,培养学生的责任心。该课的完成效果是令人满意的,任务完成率达到了90%以上。

2. 自我评价

用来衡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自身表现。内容如图2所示,它是在“小组评价”完成后进行的。过程性评价倡导而且更加重视“质性”的方法,将评价“嵌入”到教学的过程中,所以本人在课堂教学评价中添加了“自我评价”。传统的教学评价中我们往往单从外部来进行学习效果的评价,却不曾真正地从内部去关心学生学习的状态、学生的“质性”变化。采用“自我评价”,一方面是给学生敲响警钟,提醒学生要用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来对待所学的知识,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去完成学习中的任务;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本节课中,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表现是满意的,但还是有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当然,能主动如实评价自己的表现本身就是一个进步。从另一方面看来,教师应该在以后的课堂学习中对其倾注更多的关注和帮助。

3. 教师评价

用来衡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表现。评价的内容如图3所示。过程性评价主张评价主体和客体的整合,通过师生间共同的“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共同判断这种渗透于学习过程中的成果价值,所以本人在教学评价中添加了“教师评价”。教师在进行评价的时候,主要是参考之前的“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进行诊断性的评价。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始终关注弱势学生和小组长的完成情况,帮助和指导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观察的结果作为评价的另一参考对学生进行评价,增强评价的客观性。在课堂总结的时候对评价内容进行公布,和学生一起确认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学习结果的差异,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存在的不足,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

三、过程性评价在本课程中的实践反馈

围绕着“组员、组长、教师、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展开的这种评价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耳目一新,产生了很多的积极意义:一是纸质稿形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明显有了提升;二是这样的评价方式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变更,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的方法被积极地利用了起来,促进了教学内容的明确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三是组长的迅速成长,高要求产生了高成长的速度,这是我始料未及的;四是课堂公布评价结果刺激了学生的好胜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经实践后,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一是组长的能力方面,对于课堂时间的把握、组员帮助中的资源分配都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二是学生在评价完之后对时间的处理方面,大部分学生由于一贯以来的学习习惯影响,在完成任务之后便松散了下来,没有主动地巩固与内化新知识和技能操作的意识,缺乏这方面的主动性。

第6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 计算机教学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18. 064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8- 0115- 01

1 引 言

信息科学的出现是人类科学史上的最重要的里程碑,当今没有一个学科的发展能离开信息技术的支持,没有一个人能脱离信息文化的影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各领域工作的发展愈来愈依赖于信息技术,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更丰富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更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能够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信息技术与本专业紧密结合,使信息技术更有效地为本专业服务。大学阶段的计算机教学恰是培养学生掌握任何一门学科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同时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思维方式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主要对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展开分析和探讨,以期和广大计算机教师分享。

2 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模式

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模式如下:案例引导呈现—任务分析与操作演示—自主协作完成任务—总结评价与深入挖掘。

采用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为:

(1) 案例引导呈现。课堂上,首先把与本节知识内容相关的案例结果(以及相关素材文件)展示给学生,通过素材和案例结果的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任务分析与操作演示。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案例进行模块化分析。分析案例的目的在于温习以往知识和引出本节课教学知识点。教师要实际操作案例,在操作过程中把以往的知识点简单回顾,并着重介绍新知识点。把书本上的相关知识通过案例的形式直接展示给学生,学生不但容易理解理论内容,同时也了解知识的实际用途。讲述知识的环节要求学生参与,让学生通过“具体操作”的观察,以及“分析案例”,发表自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热情。

(3) 自主协作完成任务。教师操作演示、讲解后就进入学生自主协作练习阶段。此时,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指导与帮助。但不能妨碍学生的独立思考,在此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不仅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认知的过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总结评价与深入挖掘。课堂的最后,教师要把案例操作中的新的知识点和操作技巧进行详细的总结;并指出实际操作时的重点和难点;对学生自主完成的案例进行讲评;另外还要展示一些学生课后可以拓展的知识让学生去深入挖掘。

3 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

按照我校的计算机全套人才培养方案,我们的教学任务是:一年级基础教学,二、三年级选修课教学,四年级办公自动化教学。我们在三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实践了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法。

3.1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实践

我们结合自编的以案例应用为主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来完成课堂教学。把知识点融入每一个案例中,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教学满意度也逐年提升。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Office办公软件教学中,每个软件的介绍均直接面向实际的学习或办公应用,学生通过一个个实际的案例制作不仅掌握了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同时也提高了办公应用能力和专业能力。以Word为例学生通过制作介绍信、邀请函、论文、公司简介、专业介绍等应用文档掌握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其中的专业介绍必须使用相应专业外文来完成,对其专业学习又是很好的促进。

3.2 在选修课教学中的实践

在选修课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注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鼓励—启发—指导—实践”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案例强化抽象的理论知识,突出案例教学的特点。以网页设计为例,在为学生布置的课后作业中增加一项使用Fireworks为自己的院系设计中外文结合的LOGO,结果学生们交上来的作品给了我们很多的惊喜。

3.3 在办公自动化教学中的实践

我们结合自编的以案例应用为主的《办公自动化案例教程》教材和针对专业补充的应用案例来完成课堂教学。教材以办公软件应用为切入点,以现实的办公情景为例,用多个软硬结合的综合案例贯穿并模拟了实际办公过程,重在提高学生办公设备的操作技巧,提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扫描仪应用课程中,针对不同专业,可以将中文(简体)、英式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日文、韩文、西班牙文、葡萄牙文、意大利文等扫描后的图像通过Readiris PRO转换成Word文档。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教师模拟现实办公场景设计综合办公案例,在办公自动化实验室进行办公软、硬件的讲解,以软件综合案例为主线,结合硬件设备(包括微型计算机、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光盘刻录机、数码相机、投影仪、碎纸机等)的应用贯穿整个课程,各个环节紧密相扣。课程教学基本是紧密围绕学生就业后面临的实际应用展开的,针对不同的专业和就业方向,我们会适当增加有针对性的实用案例进行训练,通过综合技能训练,学生就业后即可直接上手应用,我校的毕业生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第7篇

职业秘书发展

一、现代秘书职业的发展趋势

1.由服务对象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功能和机制越来越完善,社会的分工更加明确和精细,秘书工作也不可避免的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为了适应各种行业的不同需求,秘书行业的门类逐步增加,每一门行业的诞生都意味着产生一门新的秘书行业。因此,我国秘书职业化的发展更加明显,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2.由行政秘书主体化向商务化发展

一般来说,秘书主要指为领导机构或个人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的人员,其工作内容就是协助上司处理政务和日常事务性工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更加活跃,各种企业和公司对秘书需求不断增加,现如今,秘书已经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工作岗位,随着商务秘书队伍的崛起,在数量上已经远远超过机关团体单位。因此,为了培养职业化和现代化的商务秘书,中国商业联合会开展了“全国商务秘书等级考试”。

3.设置“准入资格”秘书职业化发展

以前,对于秘书工作没有任何硬性要求,进入门槛相应较低。可是,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不断加大,更加主要职业化和效率,对秘书工作的要求更加严格。现如今,全国大约有八百多所大专院校设有秘书专业,另外,国家还建立了秘书职业技能培养教育体系和任职资格考核体系,现代职业秘书已经成为专业化,和教师、医生等其它行业一样,成为现代社会的专业人才。

4.工作手段朝着办公自动化方向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秘书工作从传统的工作模式向现代操作自动化过渡。如今,企业办公室工作日趋复杂,各种重复性事物必须依靠电脑等自动化办公仪器。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办公自动化起步较晚,但是,如今我国已经实现了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办公室工作正在朝着无纸化办公前进。

二、基于现代职业秘书发展趋势,更新《秘书学》教法思路

秘书工作是一门以操作性和实践性为主的职业,但是,目前我国《秘书学》课程的教学模式还在沿用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方法,在课堂上对学生灌输理论知识,教学内容和手段单一,教学方法过于保守,学生在思想上难以形成对秘书职业概念性的认知,忽视了教学实践能力培训,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生学习过于被动,缺乏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难以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的经验证明,学生缺乏参与主动性的教学过程,很容易导致学生思维能力低下,缺乏创新等后果,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呢?笔者认为,首先要改变教学模式,才能从根源上提高《秘书学》的教学质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究。

1.引入建构主义学习观,创设职业情景教学法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基于个体经验活动的产物;是在不断变化的社会情境之中形成的。学习环境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和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情景创设在教学过程中意义非凡。《秘书学》的教学理论复杂,名词和概念很多,为了更好的构建职业情景,通过引入构建主义的学习观,创设秘书职业情景进行授课,开展模拟自动化办公、模拟洽谈等课堂活动,从而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是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

2.加强案例与理论的融洽,全面更新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最早应用于哈佛商学院。在高职高专院校,秘书专业是一门热门的专业,《秘书学》是秘书专业的核心课程,但是,由于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较强,对老师的教学要求具有一定的挑战性。首先,理论课程一般较为严密、高深,学习起来比较枯燥,老师要能够通过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教学,确立案例教学法在《秘书学》课程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在案例教学法的运用过程中,教师主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具体案例为载体,让学生亲自体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但能够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兴趣,对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样具有很大帮助。因此,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同时,应该注意下面几个原则:第一,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原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占据主体地位,对教师给出的案例要坚持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学习原则,坚持自主、创新的解决问题的同时,增加和教师的互动沟通;第二,重视启发引导的原则。为了促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领悟理论内容,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准备工作,引导学生进入正确的思路上来;第三,案例紧靠理论内容原则。教师在授课前准备案例时,贴切理论教学的案例往往非常难找,这就要求教师注意积累生活经验,不断寻找鲜活案例。

3.营造文秘文化氛围,全面更新文化熏陶教学法

文化氛围能够不留痕迹的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是对情景教学法的延伸。通过文化氛围教育要生主要依靠大量的影视作品,如《曹老板的十八个秘书》、《公关小姐》、《金正昆谈现代礼仪》等,这些生动、形象、有趣的影视作品,增强了学生对秘书工作的热情,端正了学生的职业观念,强化了职业习惯的养成。

4.颠覆了传统教学手段,全面更新教学方法

《秘书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师必须对现有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充分运用教学资源,利用学校的多媒体平台制作教学课件,建立教学微博,通过声音、图片、动画等方式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微博让师生实现教学互动。

和其它学科一样,《秘书学》既有各门学科的共性,又具有其特殊性。因此,没有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只要注意观察市场变化,持续深入教学改革,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必然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现代化发展需求的职业型秘书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

一、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的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主要是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一年级统一开设一门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公共基础课,以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为目标。其他计算机课程是各专业自行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开设,如电子商务课程、办公设备的使用与维护课程、办公自动化课程等,也有不少专业不再开设任何计算机类课程。这种“一刀切”的教学模式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到不同专业领域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要求的差异。如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工商管理等文科类专业的毕业生,在将来的工作中主要是借助计算机的文件管理功能管理资料或数据报表处理等;而工科类的毕业生需要运用计算机编程来模拟工作过程,而且不同专业毕业生所要求达到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深度也有所差异。由于学生入校之前来自不同地区,他们的学习条件、家庭条件以及个人爱好存在差异,计算机应用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一般情况下,来自城市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要比来自农村及边远地区的学生要好一些。有些学生已经较好地掌握了Word文档处理和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极少数学生甚至还会网页制作、平面设计等。统一采取“零起点”模式对所有的学生进行教学,对课程中的各部分内容逐一讲解,甚至每个功能及操作步骤都逐条讲解,这种教学方法比较适合基础差的学生,而不适合基础较好的学生。

二、构建基于任务引领的“1+X”计算机课程体系

基于任务引领的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岗位需求为依据,根据实际工作任务要求设置课程,以职业能力为基础选择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工作情境组织教学活动。高职院校应结合本校实际,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旨来设置课程;以工作体系为基础,将工作任务转化为任务引领的课程,建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不少高职院校实行了“2+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进行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第三年进入企业一线岗位进行岗前强化培训、顶岗实习,进行岗位综合能力训练,实习结束考核合格即成为企业正式员工。这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少了近半年,因此,在课时缩减又要保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要求下,势必要加大课程改革,对课程设置、教学学时、教学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整。本文在教育部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的不同需求,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在有限的学时内课程设置贯彻少而精的原则,提出“2+1”人才培养模式的“1+X”计算机课程体系: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若干必修/选修课程。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设置应该结合各专业将来的工作岗位能力要求来进行,分为必修和选修,形成一个动态灵活的“1+X”计算机课程体系。“1”即全校非计算机专业一年级都统一开设大学计算机基础作为公共基础课,由计算机基础教研室教师担任教学,以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为目标,满足用人单位招聘中计算机等级证书作为“敲门砖”的需求。“X”根据专业类别和专业岗位群能力要求来设置课程,如财经类专业必修办公自动化课程,还开设若干门根据学生所在专业的不同需求选择的全校公共选修课程,如网页设计、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技术、动画制作等,使学生具有更多自由选择、发展的空间。

三、任务引领的课程建设的思路

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课程改革与建设是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基础,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

(一)计算机基础教育。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提供的计算机知识、能力与素质方面的教育,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任务要求一般是以通过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证书。“一刀切”、统一“零起点”的模式,难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因此,在新生入学后,对新生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摸底考试,了解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根据学生的考核结果及自愿原则,分成基础班和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通过计算机课程分层次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过级率。

(二)设置专业化的计算机课程。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的目的不是作为纯理论的课程来学习,而是将计算机作为工具应用于未来的职业。在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应用,不同专业往往使用不同的专业应用软件,因此,非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必须专业化。计算机教学应和本专业特色、就业需求相结合,开设和专业需求、学生兴趣需求密切相关的专业计算机课程。“1+X”中的“X”课程的设置,要满足不同专业教学要求。随着计算机技术日益深入到各专业领域,专业课的教学中已经大量使用计算机的知识与技术,一些专业课已将计算机软硬件作为必须具备的工具。因此,应开设公共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专业的要求、就业的导向等因素进行选择,有效满足学生需求。高职院校对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普遍开设了办公自动化课程。由于课时有限,内容基本上以Office办公软件为主,尤其是以Word文档处理为主要学习的内容,虽然也采取了案例教学法等方式,但缺乏对现代办公设备如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传真机等的实际运用。为了兼顾不同水平学生的不同需求,解决本课程知识点多、操作性强与学时压缩之间的矛盾是本课程的关键。因此,建立一个立体化的办公自动化操作平台,以完成一项工作任务为目标,模拟实际工作环境,熟练掌握Office办公软件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基本操作,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了使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实现“零距离”,在课程教学中设置多个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将工作过程与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相融合,在专门构建的学习情境中进行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的传授,采用以学生为行动主体的教学方法,基于学习情景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如设置一个求职简历的制作及投放的工作任务:用办公软件制作简历,运用数码相机将照片插入个人简历;利用扫描仪将获奖证书扫描,通过打印机输出,通过复印机复印多份,通过传真机传真简历,为保存电子版,可拷贝入U盘、移动硬盘或刻录光盘;通过电子邮件传送。

(三)计算机网络类课程的设置。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的使用已经从单纯的数值运算发展到信息技术处理和管理。尽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包含了计算机网络的初步内容,但由于太注重计算机等级考试,以取得等级证书为指挥棒,多数学生熟悉的只是IE﹑OUT-LOOK等初步知识。很多学生非常希望进一步学习网络基础知识和信息安全知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由于各自专业不同,毕业后在工作时用到的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也有差异。对部分学生而言,实际工作中对网站服务器建设方面的知识或许作用不大,但网络管理与安全的一些基本概念;如何进行网上搜索及浏览网上信息;用工具软件下载网上资源;利用网上即时通工具聊天与娱乐;如何写日志、建好自己的博客,等等,都应是现代网民应具备的网络课的基本内容。因此,可以采用开设计算机网络公选课程,按工作任务不同分模块以便于学生选择。同时考虑建立综合的虚拟网络试验平台,包括虚拟的硬件和软件,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真正提高学生的网络知识和信息素养。

(四)注重过程考核,实施形成性教学评价。目前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考核多采用的是总结性评价,评价方式一般是一份试卷或是一幅电子作品,这种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习效果,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准确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基于工作任务的考核,强调的是工作过程的考核,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形成性课程评价体系。在计算机课程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采取“工作任务教学任务学习情境”的步骤,以实际工作任务作为载体,将知识点融入到工作任务中,通过教学的学习情境使之具体化。为了有效地实施形成性评价,每完成一个工作任务后给学生一个评定,工作过程考核由日常的“工作”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和团体协作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来评定。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小组内的学生自评和互评以及小组间的学生互评,甚至计算机评价等。考核贯穿于学习任务中,形成在“学中考”,在“考中学”,建立评价学习结果与评价学习过程相结合的形成性评价制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9篇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办公自动化 教学探究 教学模式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努力挖掘教材精髓,开发实用性教材;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构建轻松和谐学习氛围,提升教师自身魅力形象。”并在教学中不断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使学生得到了个性化的发展。

1 挖掘教材精髓,开发实用性教材,拓展学生知识面

(1)挖掘教材精髓,开发实用性教材。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办公自动化课程的教材也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但是,教材的更替显然跟不上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同样学生获取的知识技能也不能满足他们将来就业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钻研课本教材,从教材繁杂的知识信息中挖掘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的知识技能,挖掘出教材的精髓,同时整合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技能,从而开发出实用性、实时性的教材。

(2)研读专业书籍、报刊、杂志,拓展学生知识面。为了能够将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新知识、新技能传授给学生,教师要不断得得学习,研读计算机相关的书籍、报刊、杂志,丰富、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并将这些课外知识经过整合,恰当地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从而做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利于学生将来的就业。

2 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1)注重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精讲多练。职业中专的办公自动化课程所强调的是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所培养的是学生将来就业所需的知识技能。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将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划分,通过一个个子任务的完成来推进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在课堂上,讲完一个子任务的操作手法,就让学生实践一下,等绝大部分学生掌握了以后才进入到下一个子任务中,这样做既保证了教学质量,同时也使学生能够将学习的内容应用于实践,并得到巩固。一般情况下,一节课中,只安排15~20分钟进行讲解、示范,其余的时间都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兴趣的引导下,展开教学活动,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2)结合多媒体课件,注重教学演示。多媒体课件通过图像、声音等因素的直观性和冲击力,可使学生的手、脑、眼、耳并用,从而唤醒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教学软件和网络功能,通过锁定学生机的屏幕,可以将教师的每一步操作演示都展示给每一位学生看,一边演示一边讲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很好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这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强调学生的示范作用,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职业中专的学生虽大都不爱学习,但是他们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所以好学生的示范作用十分明显。例如,每节课都挑选出对本节教学内容掌握情况比较好的学生使用教师机,将讲解的内容再进行操作演示,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同时又激发了其他学生学习的动力。此外,还特别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课堂上将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每小组内均由一两名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且以小组总体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进行小组评价。这样做,既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和班集体的凝聚力;又可以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之中获取新的知识,受到新的启发,从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

(4)采取分层次教学,加强巩固练习,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动手操作。据我从教以来的生源信息来看,职业中专学校有近一半的学生来自农村,这些学生基本上从来没有碰过计算机,而另外一部分来自城市或城郊的学生对计算机比较了解,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上课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没基础的学生因掌握不了学习内容,常常失去了信心;而有基础的学生因没有新知识的刺激,很容易失去上课的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上课的时候,备好学生备好课,采取分层次教学的方式,对于基础不是很好的学生,他们的任务就是理解并吃透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对于对教学内容非常熟悉且操作熟练的学生,在完成当堂学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兴趣,给他们布置更高层次的任务,以激发他们的探究学习精神。这样做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教学任务的同时可以使所有的学生在每节课上都有所学、有所获。

职业中专学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劳动人才,所以我们在布置学生课堂和课后的练习作业时,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学生将来就业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平时的作业中体现出来,这样做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的动手练习效果达到最佳。

3 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造就轻松和谐课堂氛围,提升教师自身魅力

在新课改的指导下,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对于课堂教学来讲十分重要。而对于我们职业中专学校来讲,我们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缺少尊重、关心、爱护、理解,所以,这种关系的建立尤为重要。

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这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尽可能的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让学生轻松愉快的投入到学习中来,有什么问题他们才会及时地提出来,师生之间才能得以及时的沟通、交流。

第10篇

广大信息检索者关心的是信息的内容,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不同的机读形式的档案中,把这些档案信息综合系统地提供出来是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失时机地提供有价值的档案信息,必须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使得机读形式的档案信息具有系统性、真实性、有价值性,用户才能获得更为完善的服务。办公自动化、无纸化等事物的出现,使档案的生成方式发生很大变化,诸如文件的起草、签发、催办、归档等运作过程在计算机和通讯线路中进行,这样档案的前身必须以机读文件为主要形态,那么档案也自然以机读形式存在,这些档案的利用方式与纸质载体档案的利用方式有很大差异。这种变化预示着档案工作者将面对更多的机读形式以磁盘为载体的档案。由此看来,档案信息电子化是档案利用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电子文件定义及其特点综述

所谓电子文件是指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以计算机盘片、磁盘和光盘等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文字材料。它主要包括电子文书、电子信件、电子报表、电子图纸等等。与纸质文件比较,电子文件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电子文件不再是直观的纸质文件,它需要借助现代办公设备才能阅读利用;二是电子文件可以直接由计算机等现代办公设备迅速地处理和传递;三是电子文件的利用是可共享的,也不再受时间和距离的影响;四是电子文件的保存条件和环境要求与纸质档案不同,它对保存场地的面积要求不高,而对环境的温湿度、防磁性等条件的要求很高。

二、电子文件对档案业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一是传统的档案工作以纸质文件材料为工作对象,而应用计算机后,电子文件取代了以往的文字材料,它是由拟稿者直接写在磁盘上,并在磁盘上进行修改,一经形成后,马上存贮到办公信息数据中,由档案人员、技术人员所共享。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经过长期实践,已总结出一套工作流程及方法、原则,如文件的立卷归档制度。文件的归档立卷工作是档案工作流程的起点,也是文书工作和档案工作的结合点,文件形成后,由文书部门收集立卷后,交档案部门管理,一般一年归档一次。这就使得文件与档案之间不再有明显的界限。而电子文件随时产生,随时更改,存贮在计算机磁盘或光盘中。因此,它对计算机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归档,必须以磁盘或光盘的形式移交,归档范围也不能只是“办理完毕,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还应包括该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二是由于电子文件信息与载体的可分离性,档案实体分类也可能将被概念分类整理所取代,因为实体分类的结果只能体现一种属性联系,这种单线排列的方式是手工操作管理档案的需要,但在当今电子文件的环境中,文件的形式特征和内容特征均发生了变化,电子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迅速、有效、多角度的整序,不再需要对它进行像纸质文件那样的分类整理。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利用办公自动化系统对电子文件进行自由组合分类。三是由于电子文件的保存价值同时取决于其自身价值和可读性,其鉴定的方法、内容、标准均将发生变化,原有的档案价值理论分析范围也将扩大,要分析电子文件的读取软件甚至操作系统。根据传统的档案价值鉴定理论,文件应根据其凭证价值和参考价值确定保管期限,而电子文件一方面由于制作方便,将产生比以往更多的文件,另一方面由于用户的需要,信息和数据不断地修改和补充,因此很难划定固定的保管期限,况且目前电子文件的凭证价值尚无法律保证。因此,其鉴定、管理方法亦无定论。此外,由于电子文件信息载体的特殊性,其保管方法、要求以及检索和对外利用等方面也与纸质文件有许多不同之处。

三、电子文件归档方式和途径的选择

纸质档案的载体较为稳定安全,而电子文件的载体稳定性差,易损坏,因此归档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经实践检验,利用磁盘,脱机采集数据的介质移交方式容易造成数据丢失。如遇质量较差的磁盘,会影响文件的可读性。为防止数据丢失需制作多份备份盘存档,这不仅加大了工作量,也增加了存贮磁盘的数量,简便而安全的方式是采用网络移交归档,并利用光盘存贮。网络移交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借助计算机信息管理网,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随着各单位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的建立与发展,越来越多的重要文件被传输上网。这些文件经过各业务管理部门挑选,反映了职能活动的概貌,上网前,又按着信息管理部门的统一要求进行了文件格式的转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和通用性,是归档的重点。对那些未输送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网上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悠扬,应由电子文件形成部门编目整理,也利用网络技术向档案部门传输,可以借助信息管理网络在各业务管理机构与档案部门之间开通电子文件归档专递网线,建立依附在信息管理网上的归档专用子系统。将上网与未上网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通过此系统传输给档案部门。档案部门经与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管理部门协商后,要对归档的电子文件提出格式要求,但不能是唯一性的,应认可几种通用性较强的软件。二是选择电子文件信息的汇集点,由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负责归档。为适应办公自动化工作发展的需要,人们越来越注重信息工作的系统化和标准化水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开发也从以往的“分散各异”转向“集中统一”,打破了立卷单位人界限,更趋向基于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职能活动的内容而建立系统。计算机与信息管理部门负责规划、统筹本单位信息管理工作,是开发集中统一型信息系统的牵头部门,成为电子文悠扬信息的汇集点,又具有一定的技术设备及人才条件。由他们负责将日常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归档,无是最佳归档途径之一。清华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管理中心计划利用网络技术建立校行政信息管理系统,共分为教学、科研、人事管理三个子系统,正在筹建的教学管理系统与学生注册中心、财务结算中心、教务处、研究生院构成数据交换网。注册中心负责学生注册、选课、排课、考表、成绩等数据的传递;结算中心负责学生交费信息的传递;教务处与研究生院负责学籍、教学计划、课程、毕业审查、学位授予数据的传输。

总之,无论利用何种途径归档,必须由电子文件形成单位按统一格式编目整理后,传输给档案部门,不能由档案部门自行从网上下载,以保证电子文件形成部门对其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档案部门接收的电子文件一律应存入光盘,最好不用磁盘存贮。

第11篇

关键词:办公软件;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研究

项目名称: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研究 项目编号:YYJX1416

前言

算机在办公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现在工作生活中离不开计算机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程序。教师在进行立体化教学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相关方面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使用方法,掌握办公软件的应用方法,能够在日常工作中自由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是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借助先进的教学手段,建造知识的立体化的系统。面对现在课程的现状,对课程教学的多种元素进行分析,最终确立实施策略。

一、教学中的问题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是建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在这一时期学生基本对计算机有了初步的认识,简单的操作能够独立完成,在进行计算机的初步应用上,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了归属感,不再陌生。办公软件在学生的学习中,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在学习中存在着差异。

1、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践时间少

教师在进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的教学中,由于其中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在进行Word的高级应用、Excel的高级应用、PPT的高级应用、Access的管理与分析的高级应用等办公软件的教学中,各种软件的教学都离不开具体实践活动。为了实现全面教学,完成教学工作,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都有相应的课程安排。在进行相对时间的课程教学时,教师讲课的过程势必要占用一定时间,相对的学生的练习时间就减少,在繁杂的理论中,学生只能通过课下练习,课下练习没有老师的指导,对于有些软件的应用上极易产生错误,导致这种练习效果并不好。

2、教材中学习内容的不同

在进行计算机办公软件的学习时,由于学生是来自于各个不同的地方,所接受的计算机的教育也不同,所学习的内容存在差异。还有就是计算机软件更新换代的时间越来越短,学校教学中学习的内容跟不上实际的发展要求,办公软件的版本应用中有许多功能不同,Office 2010在使用上更加便捷,Office 2003版本中有许多应用都是要借助辅助软件完成,应用程序复杂,功能不齐全,在进行教学时就这对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教学。

二、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研究,关注教学的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的内容是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面对的是学生,实施教学的场所是学校或者是培训机构。在进行教学汇总,要主动将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应用在教学中,促进教学的多元化。多元化立体化就是在进行教学时,借助现代化的多内体技术和网络手段,进行计算机的教学,形成开放式、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构建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库。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的多元立体化的教学包括多方面的内容,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实验指导、电子教学、多媒体课件、案例训练等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在进行课程建设时,必须建立立体化的教学模式,将教学的内容系统化、案例课题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现在办公软件发展迅速,在进行教学时,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方向,以及确立的教学目标,根据现代信息化的建设要求,与时俱进,进行教学。进行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进行训练,针对这一要求,教师在机房上课时,就要将学生的练习内容进行专业的课题研究,有针对性的进行练习。在学生主动学习,教师主动引导的策略下,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

三、多元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1、教学内容与时俱进

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办公软件不断进行更新,对于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的要求不断地增多。在学习的教材不能满足教学的时间及需求时,就要进行内容的更新,及时关注新信息,对于办公软件的新变化在课程学习中及时进行补充。在进行教材选择时,要有选择的标准,课程教学就要有理论讲解又要有实际操作,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不断补充新知识,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展。

2、构建教学体系

目前办公软件该机应用课程进行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时,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评价。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特点,教学评价的过程应该形式多样。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生的作业检查管理、在线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平时进行案例练习,多进行不同方式的考核,对于学生的实际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首先通过多种手段得出结果,然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总结经验,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借鉴。

3、加强实践,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加强实践练习,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办公软件的能力。实践过程也是检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除了能力的获得,还检验学生对于办公软件的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办公软件的高级应用格外重视实践活动,只有在进行案例练习时,才能发现自己在使用软件时的不足之处,对于不熟练的或者是不会的高级应用进行练习,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在进行实际锻炼时,课程教学中许多环节都可以以实践活动课的形式进行教学。

可以改革教学的内容,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主动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完成具体的课题有利于检验学习效果,例如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广告的设计,或者进行教案的设计等,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在创新中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

结语

办公软件高级应用课程多元化立体化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的能力,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夏其表,王洁,尹建新,计智伟. 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课程多元化立体化教学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14,02:79-81.

[2]仝海燕,贾爽,吕洪善. 办公自动化高级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以亳州师专为例[J]. 中国科技投资,2013,26:170-171.

第12篇

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职业教育中心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建设以前往往是按部就班地开设“操作系统”“文字录入”“办公自动化”等,在2008年、2009年也曾经做过VB、JAVA等初级语言课程的尝试,但最终都是回到原点。近几年随着学校示范校建设的学习,结合中职学校的特点,笔者认真思考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中职学生的计算机专业学习是一种应用性技能学习,也就是说要把计算机当作一个工具。对学生而言,CPU工作原理、进制转换、程序思想等理论显得遥不可及。实践应用中即使不学习这些理论,也不会影响他们打字的速度、排版的美感,为什么要把“理论”看得这么重呢?

 

通过两年示范校的建设,开始用学生主体以及市场的角度来看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符合地域经济发展的就业岗位群,再根据就业岗位群所需专业知识来选定相关课程。要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有效对接,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促进学生素质与技能、教学管理与质量的全面提升,原有课程设置就必须进行改革,重新构建,才能使中职计算机应用专业培养出不同层面的应用型人才。

 

一、改单一培养为多方向培养

 

从现在中职毕业生的就业出路看,旅游、学前等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都能找到对口的工作,而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少数几个技能竞赛选手能够进入相应网络管理、系统维护、办公文秘等岗位外,大部分学生都进入相应工厂流水线,这是什么原因?是计算机行业萧条、人才饱和吗?当然不是。计算机行业很需要有一技之长的专门型人才,而中职毕业生基本上没有一技之长了,说好听点是“全才”,所有皮毛都懂一点;说得不好听一点,是什么都不会。如果公司同意录用中职毕业生,那也要重新进行专业方向化培训。“职业化”的一大特征是专门化,也就是其课程设置有单一的目标,有相对集中的科目,学习目标相对要高、精、专,所培养的人才是“专才”而不是“全才”。比如学文秘办公就不学习平面设计,学网络管理就不必学办公系统,学平面设计也不必学软件开发。行业需求什么人才,我们就培养什么人才;岗位需要专才,我们就培养专才,只有这样,我们的专业才有生命力。要让中职计算机专业“永葆青春”,就必须接轨市场,接轨职业,使“课程设置方向化”。

 

2014年起,计算机教研组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深入广东、上海、武汉、宜昌多家计算机相关企业进行广泛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专业岗位群和企业文化等内容。并到同类职业院校如“中山市竹溪理工学校”“中山市中等专业学校”进行参观学习,了解同类院校的专业建设情况。通过“面谈式”“问卷式”“座谈讨论式”调研,获得大量一手数据及资料,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前期北大青鸟、平面设计联合办学经验,专业改革确定了办公自动化、平面设计、网络技术、网站建设与管理、三维装饰设计、影视动漫制作6个专门化方向。

 

二、设置多方向核心专业课程

 

本着以就业为指导,以行业工作任务为目标,针对不同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岗位群见表1,P79)进行分析、重构课程,积极实施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的互补,奠定文化基础,调整和优化专业课的分阶段设置。经过多次研讨,并请专家论证,计算机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体系由“专业基础课+专门化方向核心课+岗位技能结业设计+岗位实习”组成(见图1、表2)。

 

三、建立、完善方向性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甄别,更不是为了选拔,而是为了改进、发展。为了这个目的,评价时要关注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体验与进步。在评价中,不仅让每一位被评价者参与进来,同时由学生、家长、老师、行业专家共同评价学生的成长,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对传统的考核方法从内容、方法、形式等方面进行改革。

 

一是改革评价内容,突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能力”。对基础课程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考试,对方向性能力等课程实行“活模块”的教学方式。“活模块”是关键,在选择“活模块”课程时,要充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应根据当前的行业需求情况,对现行行业职位进行细分,结合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学生的个性与修养,总结归纳出每个岗位的特点、任务和职能要求,恰当设置活模块课程,或增添或删减,并且每个模块还应有相关的行业知识和技能测试的渗透。

 

二是改革评价方法,实行“岗位能力学分制”测试法。由计算机应用专业教师制定、编写出本专业课程考核的知识、岗位能力指南,实行模块考核制度。教师在教学、考核时均以能力指南为依据,考核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除了学生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基础能力”之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结合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另外选择一至二项“专项能力”“岗位能力”进行发展,进而形成自身独特的“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把这些能力通过学分量化考核,鼓励学生参加各级竞赛活动获得奖分。

 

三是改革评价形式,以实战操练代替考试。不管是专业理论课还是上机操作课,学生都以“岗位能力”为依据进行自我测试,以书面作业、上机操作等形式,将知识、技能分散到平时的每一节课,逐一加以落实,一课一小测,一课至少有一得,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本功。每个模块的总结性测试采取用命题设计、作品制作、维护维修等实战操练代替考试,以评委综合打分代替考试成绩。

 

作为一名中层管理者,要对自己所辖领域课程结合国家课程标准有些系统的思考,要善于分析学生的基础、需要、特点,才能做到整体把握;同时更应该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使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和管理工作得到有效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