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酒店顶岗实习计划

酒店顶岗实习计划

时间:2022-12-04 02:56:34

酒店顶岗实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 顶岗实习 不对口就业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酒店管理专业校外顶岗实习现状

(1)酒店方对实习生的态度与安排。《2012年酒店实习生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有85%的酒店人表示其所在酒店经常安排接收实习生,有近14%的酒店是偶尔会安排;对于酒店实习生的加入,45%的酒店人表示非常欢迎、52%觉得一般、3%表示冷漠;酒店招收实习生的目的在于储备人才的占17%、实习生报酬低的占39%、高达42%的酒店是为了暂时缓解用工紧缺才招收实习生;46%的酒店为实习生提供轮岗培训,54%的酒店没有提供;近七成酒店有提供岗前的系统培训,有26%的酒店未提供岗前培训;28%的酒店人表示酒店一定会让实习生加班,视情况安排加班的占60%,而不让实习生加班的酒店仅占12%;对实习生在酒店的表现不满意的酒店人占8%,29%表示一般,其余占63%满意。(2)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的态度。目前各院校对顶岗实习持赞成态度。普遍的观点是,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是专业的教学实践环节,是对校内实训基地的补充,可以使学生亲身了解酒店业的管理制度、酒店各部门的岗位设置、工作安排、服务流程和酒店企业文化,获取对工作的感性认识。(3)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期待与现实。根据问卷星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学生对自己实习的酒店设备、管理、人际关系、福利待遇等硬件软件抱较高期望值。

从顶岗实习的三方的态度来看,安排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是意向多赢的决定。然而,完成实习的学生只有17%毕业后会选择留在酒店行业。

2 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后非对口就业原因分析

2.1 酒店行业特点

(1)职业发展由下而上。酒店管理者一定要从基层做起才能了解全部的制度和流程,做过基层人员才能有直接接触客户的经历,更加了解消费者需求,增强搞好工作的技巧,才能做好管理工作,一线服务岗位通常是酒店行业从业者职业生涯的开端。(2)一线岗位工作时间长、薪水低。酒店服务行业一线岗位工作时间长、薪水低是导致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非专业对口就业的直接原因之一。(3)从业人员流动率高。根据2012年8月15日澳门大学亚太经济与管理研究所在上海举办的“酒店、旅游及会展业——提升高管人才国际竞争力应对全球挑战论坛”公布的数据,由于薪酬等原因,我国旅游酒店业员工年均流失率达到15%到40%。

2.2 学生心理

(1)角色挑战与职业发展。许多学生对未来的工作有较高的期待和美好的憧憬,希望能够接触到不同的部门,能够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及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而真正到了酒店实习的阶段,往往会从事操作简单的工作,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学生认为酒店行业不是理想的行业,从而产生放弃的念头。(2)投入与产出的差距。酒店一线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实习生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成为一名熟练工,但在实习期间工资一般远远低于酒店招聘的正式员工,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使学生容易产生强烈的不平衡感,情绪不稳定,消极工作,然后对酒店行业形成消极印象。(3)择业从众心理。也有部分学生对与未来没有规划或者规划不够清晰,盲目从众,随大流找到一个行业和单位就算就业了。

2.3 学校管理方面

(1)顶岗实习前的教育不足。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不少于半年,在实习之前如果没有必要的教育和动员,学生就缺乏对实习单位的认识和了解以及必要的心理准备,进入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就会感觉不适应,认为实际工作和自己的想象相差很多,工作缺乏干劲,倾向于提前终止实习。(2)学生教育管理需要加强。学校对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更多的是遥控式管理、缺乏面对面的沟通,对于发生在实习学生工作、生活中的各种事件不能及时排忧解难,容易给学生一种学校对其实习状况不闻不问的错觉。

2.4 酒店管理方面

根据《2012年酒店实习生现状调查报告》,有46%的酒店有为实习生提供轮岗培训,而有54%的酒店则没有提供;近七成酒店有提供岗前的系统培训,但仍有26%的酒店没有提供岗前的培训。也有部分酒店希望能从中发现优秀实习生作为储备人才着重培养,但其规划无法被学生感知,从而未能用长远发展吸引实习生。

2.5 家庭因素

如今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大多数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过苦日子,愿意为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环境及条件,满足孩子各种需求,不舍得让孩子吃苦。对于酒店行业有思想误区。

3 解决对策

3.1 学校方面

(1)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或者课堂,帮助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自我定位,在清楚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前提下,结合行业特点确定自己的位置和自己今后要前进的方向,制定自己今后在酒店工作岗位上的发展计划。(2)做好顶岗实习动员。酒店管理专业教研室要明确顶岗实习规章制度和具体要求,做好实习动员工作,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明确实习任务。在实习动员会上,一方面要真实、详细地介绍实习单位的有关情况;另一方面指导教师要强调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

3.2 酒店方面

3.2.1 事业留人

(1)提高员工和实习生的薪酬福利水平。当员工的付出与收入得不到匹配时,跳槽也就成为可能了。高成本的投入,员工就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这必将提高酒店服务的等级,从而可以提高收益;之后又可以给员工加薪,提高福利,员工的服务质量再上一个台阶,从而形成良性循环。(2)充分沟通,帮助员工职业发展。经常对员工进行思想教育和说服,使其认识到酒店业的发展前景和酒店的基本经营状况及基本性质,从而使员工摆脱思想包袱安心工作。

3.2.2 情感留人

在酒店管理中,酒店对实习生的人文关怀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酒店管理人员多尊重、多理解和多关爱实习生,以诚相待,关心和帮助他们,让他们切实感受到酒店大家庭的温暖,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增强自身的工作责任心。尽力避免正式员工的消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report/2199288.aspx酒店实习生期望——实际感知的问卷调查

[2] 迈点旅游研究院.2012酒店实习生现状调查报告.

[3] 梁瑛楠.大学生从众心理及原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0(4).

第2篇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教学新模式

酒店管理是近些年非常热门的一个行业。但在我国极为缺少具有专业素质与专业管理技能的酒店管理人才,为了满足社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国地方院校以及职业院校专门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立志为我国培养具有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酒店管理人才。同时为了进一步锻炼这些高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我国在推行素质教育理念的过程中对酒店管理教育提出了顶岗实习的教学要求。为此,我国地方院校及职业院校需要针对顶岗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进行改革,采取适当的教学新模式对学生进行酒店管理的系统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而为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奠定扎实基础,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其今后适应社会做好充足的准备。

一、创建教学新模式,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方法

顶岗实习教学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因此需要教师革新教学观念,根据实习教学的目标来创建教学新模式,对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改革,从而适应社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具体实践要求。首先,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收集不同酒店中的管理工作资料,了解酒店管理工作具体的岗位分配以及工作要求,进而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以及分析能力。其次,教师应注重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建富有实际模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模拟实习的工作岗位中,体验从事岗位工作的具体感受,设置不同的现场问题,从而锻炼学生运用酒店管理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注重顶岗实习教学的开展,实现院校与酒店的强强联合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关于酒店管理工作的实践能力,院校以及教师应注重对酒店管理顶岗实习教学的开展,加强对实习教学的投入力度。顶岗实习是一个充分检验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有效途径,但这种教学实践性较强,因此不仅需要院校与教师的大量投入,同时还需要实现院校与酒店的强强联合,在学生开始顶岗实习之前对学生开展有计划的岗前培训。而后,教师根据实习方案与计划来开展实习教学,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进行项目化教学与管理,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以动态管理的方法来对学生开展顶岗实习的教学。院校与酒店的强强联合,对于院校本身酒店管理教学有实际性的促进作用,院校可以邀请酒店管理高级来进行现场指导,考核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进而提高院校对酒店管理的教学水平;同时,院校还能为合作酒店赢得良好的宣传效果,促进合作酒店的经营。

三、组织“双师型”师资队伍,提高酒店管理顶岗实习的教学水平

对于地方院校与职业院校来说,拥有“双师型”的师资队伍是提高院校酒店管理顶岗实习教学水平的有力保障,教师专业素养以及实践能力的高低影响着学生掌握酒店管理知识与技能的程度。因此,院校需要加强组织“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为教师提供定期培训与酒店考察交流的机会,从而提高酒店管理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此外,地方院校与职业院校还可以签约酒店管理方面的优秀人才到学校进行教学,组建一直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特殊教师团队,从而强化本院校的酒店管理教育。由酒店管理技术骨干来担任学生实习的教导员,这样就更能直接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准确指导,并及时纠正学生潜意识性的错误,同时这类教师与社会依旧有密切联系,因此他们更能从社会实际需求出发对学生进行指导,并且树立学生的危机意识与竞争意识,从而令学生尽早熟悉今后的就业环境,进而帮助其毕业后更快的适应社会。

酒店管理顶岗实习教学是一个新型的课题,是我国各大地方院校与职业院校顺应时代及社会发展需求而开设的教学专业课程。因此,酒店管理顶岗实习教学还处于不断摸索与进步的发展过程,现今在实际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因而需要各大院校与实际酒店相结合,针对性采取适当的新教学模式进行酒店管理顶岗的教育,通过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及组织“双师型”师资队伍来提高本院校的酒店管理顶岗实习的教育。这样不仅能够更好的锻炼学生从事实际岗位的素质与能力,同时也为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综合型酒店管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第3篇

一、“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目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适应了这一方向。“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与企业针对行业发展的需求,采用学工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2]。校企双方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通过学工交替等方式进行联合教学,共同培养适合市场和企业“个性化”需求的人才,有效地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对接,使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就业[3]。同时,订单协议使学校和企业成为一个彼此依存、相互依赖的强大的“人才培养基地”。

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优势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适应了酒店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随着我国酒店业的迅速发展,特别是国际酒店集团先进管理理念的推广,酒店对从业人员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要求在逐步提高,尤其在职业能力方面的要求已经远超越了专业能力的范畴,延伸至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准确地把握市场动向,按企业的需求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人才,能够更好的从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对人才培养规格进行准确的定位,避免了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二)符合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能发挥校企双方各自的优势资源,实现了校企双方人才共育,适应了高等职业教育学工结合的发展方向。在该模式下,学生按照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接受职业教育,在提高理论修养的同时,操作技能也不断得到强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最大限度的缩小理论与实际的距离,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不仅强调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更关注学生的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4]。

(三)符合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水平的要求以“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为契机,高职院校吸纳企业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将企业的先进理念引入专业教学和管理,帮助高职院校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拓展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可以节约办学成本;通过教师到企业参与实践,可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

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酒店管理专业作为学校的重点专业,一直在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该专业重点与新疆两家具有代表性的五星级酒店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推行“订单式循环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订单式循环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遵循理论联系实践、循序渐进等基本学习规律,酒店管理专业根据新疆酒店业淡旺季特征明显和酒店岗位工作标准及职业发展要求,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了“订单式循环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学生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下实现了“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有效结合、“专项能力—综合能力”的逐级提升。人才培养在课堂教学与岗位实习交替进行、循环递进中完成,最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及职业发展能力。该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是:根据酒店管理专业岗位群对从业人员能力与素质的要求,与订单协议企业合作,由双方共同组建专业教学管理小组,研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实践方案,形成“行业认知--校内课程学习--酒店生产实训--校内--课程学习--顶岗实习--校内课程学习--顶岗工作”的校企之间学训交替大循环;并将专业课程开设进企业,在“酒店生产性实训”的周期内形成“酒店课程学习--岗位技能实训”的酒店内学训交替小循环。这种学工交替、分段进行、逐层递进的人才培养过程,充分利用了新疆酒店业淡旺季明显的特征,打破了传统的学年和学期时间界限,形成三学年八学期制的教学流程(如图2)。

(二)“订单式循环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与合作酒店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后,以订单班的形式对外进行宣传和招生,组建“XX班”(以订单酒店命名)。根据订单协议,由学校和酒店双方共同组建订单培养教学管理机构,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以酒店的岗位职责和岗位能力要求为基础设置课程,构建的课程体系分为四大模块(即基础素质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提升课),并经过四个阶段完成专业教学计划,落实“订单式循环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阶段:校内课程教学与行业认知。根据教学计划运行表,第一、二学期,学生主要在校内完成基础素质课和部门分职业基础课的学习,同时,安排学生到订单培养酒店进行参观,与酒店管理层见面交流,使学生对酒店文化和未来的工作环境有初步认知。

第二阶段:生产性实训和职业能力培养。第三学期,安排学生在酒店上课,对学生集中进行岗位技能的培养。将“餐饮服务”、“前厅服务”、“房务服务”等岗位技能课程的教学安排到酒店,实行酒店现场教学,在专业课程责任教师的带领下,由酒店相关部门的经理级管理人员分别授课。在每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在酒店进行相应的岗位生产性实训,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岗位核心技能。第四、五学期,以酒店生产性实训内容为基础,开设相应的酒店业务管理类课程和其他对应能力培养的职业课程,初步培养学生的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等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与职业能力提升。第六学期,校企双方在尊重学生的选择的基础上,结合酒店的岗位要求和学生的个性特征给学生安排顶岗实习岗位,并尽可能地实现学生轮岗培训。顶岗实习阶段,酒店每月召开一次学生座谈会,企业管理层和专业教师共同参与,了解实习学生的工作进展和思想动态,协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订单班”教学管理机构依据专门拟定的顶岗实习手册,对学生的顶岗实习共同督导、监控。第七学期,以学生顶岗为基础,开设相应的职业能力提升的课程,进一步强化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四阶段:顶岗工作与毕业设计。第八学期,在学生完成所有校内外课程理论学习和专业实践的基础上,按照“双向选择”的基本原则,在专业教师和企业员工的共同指导下进行顶岗工作,并完成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以检验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效果。通过以上四个阶段的教学组织,实现了理论与实践、学习与工作的循环交替和职业能力的逐步提升。另外,在此过程中,由专业教师和酒店管理人员有计划的组织一些专题讲座,作为学生知识结构完善和职业能力培养的有益补充。

(三)“订单式循环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

1.企业全程参与、全员参与。从行业岗位能力调研、“订单班”的组建、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计划制定、专业课程教学、实训和顶岗实习到学生顶岗工作和就业指导,企业全过程、全员参与其中。企业参与订单培养模式制定和实施的不仅是酒店人力资源部的管理人员,还包括总经理、其他各部门经理、部门主管、领班和部分员工。学校聘请酒店中、高层管理人员担任课程负责人或兼职教师,参与职业课程开发并承担课程教学任务。在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阶段,企业为每个学生分配一名“师傅”,通过师傅的“传帮带查”,帮助学生较快完成角色转变。另外,聘请酒店人力资源部的一名管理人员作为“订单班”的兼职职业辅导员,激励和教育同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协助校内班主任对“订单班”进行管理。

2.理论、实践循环交替,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利用酒店经营淡旺季明显的特征来制定教学计划,根据酒店岗位能力和职业发展要求设置课程和组织教学,是推行“订单式循环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在实施该模式的每个段式都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主要表现为:第一阶段为基础理论课程+行业认识,第二阶段为职业技能课程+生产性实训+职业能力培养课程,第三阶段为顶岗实习+职业能力提升课程,第四阶段为顶岗工作+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在这四个阶段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大循环。同时,在生产性实训阶段,安排三门职业技能课程在酒店进行课堂教学,开展相应的岗位生产性实训,不仅使学生能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学习、同时也实现了职业课程“理论——实践”的小循环。在理论教学和实践中,恪守“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课程实现了从“基础素质理论课程——职业技能课程——职业能力课程”的递进,企业实践实现了从“行业认知——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定岗工作”的递进,从而使学工循环交替、能力逐层提升贯穿了订单培养的全过程。

3.学生实现“双栖”,职业意识增强。从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到顶岗工作阶段,学生的学习、工作、生活都在酒店,其中在前两个阶段学生享受酒店实习生待遇,在顶岗工作阶段,学生已完全享受正式员工待遇。在整个订单培养期间,学生的“双栖”身份使学生可以同时参加学校和酒店的各类文化、娱乐、竞赛活动,学习自觉性和工作热情不断提高,在学习方面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工作方面从“学着做”变成“独立做”。订单培养期间,学校和企业都十分注重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教学计划中专门开设了《酒店职业道德》、《酒店消防与安全》、《酒店服务等级考核培训》、《紧急救护》、《化妆》等讲座,并系统地安排了企业文化感知主题班会。酒店为学生定制职业装作为第二套学生校服,设置酒店专项奖学金,组织学生参与酒店的集体生日、郊游等活动。在一系列的酒店文化的熏陶下,学生受到酒店从业人员在仪容仪表、言行举止等方面的潜移默化,切实体会到了酒店职业人的素养,酒店职业意识逐步增强。

四、“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不应该仅仅是签订“实习生”订单或者“毕业生”订单,而应该是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学工交替、产学结合的一整套培养方案[5]。乌鲁木齐职业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订单式循环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在这一构想下的实践,在这种“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与合作酒店的关系

高校育人是百年大计,考虑问题相对长远;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容易出现某些短视行为。因此,学校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应具有战略眼光,应选择那些在酒店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有行业发展责任感,重视员工培养的企业。在实施订单培养时,校企双方既要立足于单体酒店的现实需求,更要考虑酒店行业、学生个体未来的发展需要。校企双方应在“共赢”的基础上找到共同利益,建立长期稳固的人才共育关系。

(二)合作酒店之间的关系

在生源数量有保障的前提下,选择不少于两家代表性的酒店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在合作过程中,可以和各合作酒店共同探讨人才培养的方案和具体措施,实现信息共享,合作酒店之间可以取长补短、相互促进,不断改进和完善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教学实践方面的一些具体做法。同时,引进竞争机制,促使合作酒店真正从长远利益出发,重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第4篇

第一,培养学生成为酒店业的中基层管理者。

学生必须从基层服务生做起,通过顶岗实习半年至1年的时间成为高服或领班,2-3年成为主管,4-5年成为各部门经理或职业经理人。

第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两手抓。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要真正具备较好的经营理念、熟悉行业企业文化、懂管理、能娴熟运用技能成为务实的酒店“领班”,成为酒店业的基石。

第三,校企共育是“领班”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酒店业应让高职院校更清楚酒店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校企共同研究用怎样的措施和技术培养酒店人才,让学生参与到酒店的基层管理当中,进而形成独特的育人思路和人才成长计划,让学生(准员工)融入到某酒店企业或集团,认同企业文化,在校企共育下快乐成长。

二、基于领班型人才培养的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新模式的构建

(一)实施“一生一案”人才培养模式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确定领班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提出了树立人人成长成才、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理念,确立了“一生一案”人才培养方案。“一生一案”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以酒店企业特色课程为核心,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平台,以企业导师为支撑,以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为保障,以健全质量评价体系为纽带,做到多方协商、一生一案、因材施教、量身定做、提升服务,为每位学生明确“领班”岗位的培养方向。新生入学时安排专业始业教育,让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专业“一生一案”、“领班”等人才培养理念和目标,通过学生代表座谈会、企业导师宣讲会等方式,及时分析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发展潜力,引导学生制订个人成长规划,初步选定专业学习的主修岗位、辅修岗位和发展岗位。一个学期后,指导学生重新确定或调整主辅修岗位和发展岗位,并选择相应的专业主辅修课程和“工学交替”的主辅修顶岗实习岗位,这样就能使学生学习的目的科学、灵活,再通过自主面试获取符合学生个人意愿和能力的实习岗位。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在学校专业导师、企业导师的引导下,再次调整或确定个人今后的核心岗位和发展岗位,并规划如何获取第一个领班岗位,拓展自己的潜能。“一生一案”人才培养方案把“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作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领班型人才的主要模式,并加以不断创新。目前,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校企合作的企业有上海柏悦、温德姆、杭州凯悦、开元等国际国内知名品牌酒店,不断有领班型人才出现,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推行了“一生一案”校企合作模式,如“远洲班”“、一生一案实习岗”。“远洲班”是远洲集团的“鸿鹄计划”人才培养基地,给每位学生制订进入“远洲班”起6年内完成从管理培训生至部门经理的“领班”型职业生涯规划,即通过酒店的参与共同完成专业“领班”型人才培养。“一生一案实习岗”是与耀达酒店连锁集团签订的业务岗位的合作培养模式,以餐饮岗位为例,学院承包耀达门店的最高级VIP包厢2-3个,酒店选拔面试每批次12个学生,响应“准员工”的要求,每个包厢的服务与管理由学生独立完成,通过轮岗的方式完成《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校与酒店真正做到无缝对接,完成餐饮潜在“领班”人才的培养。

(二)建立菜单式课程和学分替代制度

学院设置菜单式课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主辅修岗位选择自己的菜单式课程。课程由通识课(规定必修)、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含顶岗实习)、素质拓展课(含公选课和专业选修课)四个部分组成,通过选择菜单课程,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明确、积极性高。学分替代制度方面,每位学生毕业时必须完成专业规定的基础学分,主修岗位的学分应达标,辅修岗位学分至少达到4个学分,选修课至少达到10个学分,艺术教育课程选修课至少取得2个学分,选修课最多只能顶替必修课6个学分;高级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可抵4个学分,学生自主创业至少可抵4个学分,学生学习期间在知识技能方面获得市级以上荣誉至少可抵1-4个学分。这样既使学生掌握“够用”的理论专业知识,又能保证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一生一案”耀达实习岗6周(1.5个月),实习实训总计6个学分,校内实际服务操作5次,可获取1个学分,顶替专业核心课、专业实习实训课、专业选修等课程。也就是说,学生可以通过实践、课程技能顶岗训练获得学分,并以此替论课和选修课学分。通过学分的累积和替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灵活性大大提高,“一生一案”领班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性得到了保障。

(三)开发专业“1+N”课程包

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根据学生“领班”职业生涯规划,针对性地提出了适应企业和岗位需要的教学方案,并创造性地提出了“1+N”课程包的开发。“1+N”课程包是领班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其核心思想是:“1”即“一技之长”,一技之长是指一项核心的高端技能,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为灵魂,对接职业标准,对接企业新技术和新工艺,对接国际化生产的工艺流程、产品标准和服务规范等“;N”即N种相关技能,是指围绕“一技之长”的N种辅助技能组合,以全面发展为主线,对接岗位(群)的风险控制能力,对接经营管理方法,对接人文素养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主要分为前厅、客房、餐饮(含酒吧)、销售、人力资源等5个模块。“1+N”课程包的开发主要建立在领班岗位分析的基础之上,如《餐饮服务与管理》“1+N”课程包开发是根据前期中餐、西餐、宴会等重要领班岗位分析,认为餐饮部领班必须热爱酒店事业,有良好的餐饮理论知识、过硬的餐饮服务技能技巧,有团队管理的潜质和基础,熟悉餐饮的特点、营养知识,具有良好的协作精神,遇事能灵活应变。因此,《餐饮服务与管理》“1+N”课程包的“1”是指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餐饮的基础理论知识、餐饮部的组织结构、餐饮部门的岗位职责,熟悉中西餐宴会摆台、对客服务、酒水服务,了解餐饮部门的质量管理、成本核算、菜单设计等基本技能和服务技巧,并在此基础上具有一定的餐饮部门基层管理岗位的管理能力。而“N”种相关技能是对接餐饮“领班”岗位的处理顾客投诉或对突发事件的风险控制能力、利用消费心理和服务心理知识接待VIP的能力、良好的交际与口头表达能力、较流利的英语会话能力、有效地指导与培训员工的能力、提高餐饮部门服务质量和效益的能力。

(四)建立具备“领班”素养的师资队伍

第5篇

1.1国内学者对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工作的研究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工作展开了广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酒店实习的效果、类型、时限、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等方面。然而针对酒店实习模式的研究并不多。侯国林提出了5种实习模式设想:

①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寻求合作,共同发展;

②要将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

③校企一体化模式;

④“3+1”模式,即采用3年学习,1年实习的方式;

⑤实习

模式国际化,即让学生到国际旅游企事业单位实习。吴洪梅、李丽等学者比较赞同大多数高职高专类旅游专业院校实行传统的“2+1”实习模式,即2年学习理论知识,1年到企业实习。侯明贤、郑海燕等通过对传统实习模式的分析,分别提出了“适应、思考、研究”3步渐进的实习教学模式和严格挑选实习合作企业,实行轮岗制、多岗位选择的以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模式。

1.2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定位

在酒店实习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有3个学历层次:本科、高职和中职,本科学生当为应用型,中职学生属于技能型,那高职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将学生的培养规格定位在酒店中层以上管理者。即部分学生就业时可进入酒店基层管理岗位,实现高位就业,经过2~3年的工作努力,便可胜任、进入部门经理岗位工作,这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任务要求。它将改变即使毕业生能胜任基层管理岗位工作,也仍要去充当“劳动力”角色的现实。因此,进行顶岗实习模式改革创新,实现酒店专业学生高位就业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2传统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不足

现在较多的高职院校采用传统的“2+1”或“1.5+1.5”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简单地说就是在3年的教学时间里,有2年时间或者是1年半时间在校内组织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之以实践教学环节,1年的时间或者1年半的时间在酒店进行顶岗实习。仔细分析传统顶岗实习教学模式,其不足主要来自于3个方面。

2.1来自于学校由于缺乏先进的实习教学理念和系统的实习教学方案,使得学校不能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全程跟踪指导以及对于实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因此使得学校在实习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弱化,无法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引导和帮助。

2.2来自于酒店

传统实习模式多强调实习生的“员工”角色,实习生更像是酒店的“廉价劳动力”,单调、乏味、重复性的工作,随着实习时间的推进,学生新鲜感、兴奋劲逐渐消退,实习的稳定性也变差。此外,在学生实习过程中,没有周密的实习计划、没有轮岗安排、没有具体实习指导人员、没有相应的阶段培训计划,实习生得不到细致的实习指导,不能满足其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因此实习热情受挫,不配合工作,以种种理由提出请假甚至终止实习的申请。

2.3来自于学生自身

一些学生将实习当作一种负担,为了完成实习而实习,没有意识到实习是一个学习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还有一些学生目光较为短浅,只关心一些低层次的问题,例如:薪金待遇高低、假日休息时间多少、住宿条件如何、伙食好坏等等,这些都背离了实习教学目的,制约了实习教学步伐,影响了实习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建立具有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特色的顶岗实习创新模式,以适应现代酒店行业对人才的需要,满足我们对学生高位就业的培养目标是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3“3+3+3+3”创新实习模式的构建

“3+3+3+3”顶岗实习创新模式是指通过构建3个实习系统(保障系统、运行系统、评价系统)、确定3个学习内容(技能学习、外语学习、管理能力学习)、制定3个制度(岗位调配制度、过程指导制度、实习生档案制度)和考核3个阶段(3个月、6个月、1年)的新的顶岗实习模式,强调对学生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综合素质、应变能力和基层管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完全胜任其实习岗位的工作,独挡一面。

3.1一“3”———建立3个系统

顶岗实习创新模式“3+3+3+3”主要由3个系统构成,即保障系统、运行系统和评价系统。

3.1.1保障系统

3.1.1.1思想保障

做好思想保障工作是实习工作的大前提,在实习前夕开实习动员大会,积极鼓励教师参与;解除家长对实习的疑虑和误解;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并预见实习中的种种困难。

3.1.1.2条件保障

它是实习工作的坚强后盾。选择具有良好企业文化、高品质服务水平和完善管理制度的酒店进行校企合作,为顶岗实习提供稳定的教学基地;不断地进行师资力量的完善和提高,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借助企业导师力量为顶岗实习提供技术保障;保证学生的食宿条件,提高实习生活质量,为顶岗实习提供物质保障。

3.1.1.3法律保障

它是顶岗实习的护身符,通过签订一系列具有法律效益的协议来保障学校、企业和学生3方的共同利益。学校与企业签订人才培养协议,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方向、用人数量、用人时间以及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的处理方式;学生与酒店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主要包括说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的处理方式;学生与学校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主要也是包括说明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的处理方式。

3.1.2运行系统

主要包括实习培养目标的确立、合作单位的选择、实习协议的签订、兼职教师队伍的建立、联合教学方案的设计、现场教学的实施、工作岗位的调换、工作重点的制定和工作情况的检查等。学校要认真进行企业调研,慎重选择实习企业,与企业共同商讨确定实习培养目标,并签订顶岗实习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同时建立兼职教师队伍,校企双方共同设计教学方案,实施现场教学,同时还要为具备一定素质和能力的实习生提供轮岗工作和锻炼的机会,确定工作重点,检查工作效果。

3.1.3评价系统

评价的主体包括学校、企业和学生,3方共同参与评价使得评价结果更真实;评价的内容包括实习方案评价、实习过程评价和实习效果评价,这样使得评价内容更全面。评价的方法包括学生自评(通过填写《顶岗实习日志》、《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习报告》)、同学互评和校企双方导师综合评价,这样使得评价方法更多样,评价结果更客观。

3.2二“3”———学习3个内容

酒店对实习生的培训内容应该由3个部分组成。3.2.1技能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应该由各部门制订培训计划,通过岗前和在岗培训的方式,对实习生进行操作规范、工作技巧等方面的培训,并进行最终考核给予成绩。3.2.2外语培训主要是英语的培训,通过讲授、影视欣赏、口语对话练习等方式,使学生可以熟练地使用英语对客服务,同时提高外语能力也为个人职位晋升增加筹码。3.2.3管理能力培训对于一些实习表现较好、个人素质和能力较高的实习生,在符合规定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一些相应的管理能力培训,并为其提供一定的锻炼机会。

3.3三“3”———制定3个制度

3.3.1岗位调配制度

实习岗位的分配一方面由酒店各部门对学生进行挑选,另一方面老师也可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专长对酒店进行推荐。目的是使学生能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得心应手的工作,加强自信心的同时也可提高酒店的工作效率。尽管岗位调配对学生而言是有着重要意义和作用的,然而轮岗对酒店来说意味着增加培训负担,所以多数酒店不愿这样做,为此我们应该制定严格的轮岗条件,满足条件的允许轮岗,如经过酒店系统培训后在本部门工作3个月以上,在本部门表现优秀,包括服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方面,经过考核成绩良好的。尽量做到兼顾酒店和学生双方利益。

3.3.2过程指导制度

顶岗实习期间要对学生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并由“3个导师”共同负责实习生的学习、工作和日常管理。这3个导师分别是“职业导师”、“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职业导师”主要由辅导员组成,负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日常管理工作、思想教育及心理辅导工作。“专业导师”由相关专业教师组成,主要负责到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习情况进行了解、对实习工作进行指导、解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并组织好校外教学。“企业导师”主要由酒店的相关管理人员组成,负责学生在实习期间的食宿安排、上岗培训、实习指导、安全教育等工作。根据三段式的考核方案,制定不同阶段学生的工作要点,其中1~3个月,工作的要点是帮助学生适应实习生活,树立正确的职业观;3~6个月,工作的要点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对优秀的学生可以协助其调岗,并建议其学习基层管理知识;6~12个月,工作要点是根据学生实习情况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帮助每个学生找到就业方向,对于不愿从事酒店行业的学生,协助其调换工作。

3.3.3建立实习生档案制度

为了更好地了解实习生的实习过程,总结实习成果和不足之处,我们应该建立实习生档案,包括实习岗位说明,岗前培训内容,工作场地、场景照片,工作成果,实习日记、周记,实习报告,实习鉴定和各种考核表格等。这样可以一目了然地将一名实习生的整个实习过程真实地记录下来,以便更好地总结实习的经验和教训。

3.4四“3”———考核3个阶段

建立三段式的考核方案,在学生实习期间的3个月、6个月和1年这3个时间段对学生进行跟踪考核和评价,考核内容包括:工作态度、业务技能、服务水平和外语能力等。

3.4.1、3个月阶段学生实习的前3个月主要是以适应为主,包括对酒店工作环境的熟悉、对工作中人际关系的适应,以及对劳动强度和劳动时间的适应等等。有很多学生由于适应不了这些方面,所以在实习初期就出现逃避实习等问题。所以把这一阶段作为第一个考核点,可以准确掌握学生对实习的适应程度和心理动态,以便进一步进行实习指导工作。

3.4.2、6个月阶段这一阶段,基本上酒店对于每一个实习生的基本情况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阶段需要酒店和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满足其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对优秀的学生可以协助其轮岗,这样既使得优秀的学生有了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同时也对其他同学形成了激励作用。

第6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高职院校教育与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实践教学予以较高的重视,其中以各种形式的实习为实践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顶岗实习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职业化”改革进程、实现高职实习实训场所与职业工作环境的零距离对接的教学模式,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但很多院校、酒店和学生家长对顶岗实习认识模糊、片面,特别是社科专业在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为突出,下面以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谈谈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

一.正确认识顶岗实习

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时间为六个月,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第四学期进行。由学校、酒店、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完成.学校实习指导教师协助酒店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和管理;酒店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者,酒店配备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期间的各项工作。顶岗实习的目的是使学生将在课堂上所学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综合地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本行业正确、积极的态度,培养学生适应和独立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提高人际沟通能力,从而使之得到全面锻炼,为毕业后快速成长为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二.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面临的问题

(一)心理落差影响

学生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心理的变化。从学校中单纯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到酒店作为一名员工需要面对的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的变化。在陌生的酒店中,与同事们相处,很容易受到心理不平衡、利益不均衡等心理落差影响,甚至有的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产生较大的困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沟通与排解,势必在顶岗实习过程中产生较差的效果,甚至会终止实习。

(二)认知观念变化

不少学生虽然在学校经历过书本的学习,但是在踏入酒店的初期,仍然会是个“门外汉”。从在学校由专门教师教授到酒店“传帮带”、“自主学习”、“见机行事”等学习方式的变化,考验着学生们适应环境、适应企业的能力。甚至有的顶岗实习初期就出现在酒店营业高峰期,以致于酒店无人专门教授学生,学生对技能、岗位、行业的陌生,很容易导致观念上的偏差,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

(三)学习环境变化

学生踏入酒店的岗位,从“课堂”踏入“岗位”,一开始即陌生又新奇。在实习初期,很容易受多方面的影响而产生新鲜感。但是随着实习的深入,新鲜感消失,日趋重复的工作又使学生产生厌倦,并产生抵触情绪,影响着顶岗实习效果。

三.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是学校、酒店、学生三方参与的教学活动,学校和酒店必须共同管理、共同培养,针对实习过程、实习评价、实习考核等各个环节均需要注入周密的策划和精心的准备,注重每个细节。实施行之有效的《顶岗实习方案》、加强实习过程监控、注重实习成绩考核和评价、倾听学生反馈意见和建议。下面,结合本校实际,从四个阶段进行阐述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一)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工作主要是学校前期的策划和准备(时间在顶岗实习前3个月),包括:顶岗实习方案的策划、对实习单位的选择、学生选择实习单位的分配、实习之前的学生培训引导和思想教育工作。对于实习单位的选择至关重要,关系到实习过程中对学生的关怀与管理、对学校的支持与配合;对学生的培训引导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认知观念,明确实习目的。即不仅提高专业业务技能,又能增强职业素养、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扩大视野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实习初期

实习初期一般是学生踏入酒店后的头半个月到一个月时间。这段时间学生从角色上的过渡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实习期的效果。在这期间,学生所面临的心理变化、认知变化、学习方式变化等问题,都随着工作环境的认识而产生剧烈的思想变化。

在这个阶段,学校和酒店要充分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对学生勤联系、常关怀、多鼓励,使他们有心灵的停靠点,得到老师和酒店指导老师的关心和认可至关重要。学校应安排专门指导老师与学生共同度过5-7天,一有问题就及时疏通解决。待学生熟悉环境和生活。建立90后大学生喜欢的通讯方式,如微博、QQ群、微信、短信、邮件等方式,第一时间得到学生的讯息,方便日后的管理工作。

(三)实习中期

实习中期是学生顶岗实习的核心阶段,一般在实习初期后到实习结束前一个月。在这个阶段,学生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学习方式转变、认知观念转变。如,书本所学知识与实际运用之间的差别;随着对行业认知的深入,对专业定位的偏差;同事之间人际交往能力的建立等。

在这个阶段,酒店发挥着协调管理的作用。酒店要正确引导学生的认知观念,定期开座谈会,派专人管理实习生,切实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对学生要以培养接班人的角度来栽培,并将学生的变化及时通知学校和指导老师。学校也要在此期间不定期地通过各种通讯方式联系学生,掌握实习动态,记录在案,作为日后实习考核和评价的基础。指导教师更要从专业的角度启发学生思考:“作为管理者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在岗时遇到的问题”,“酒店管理到底是管理什么”等。

(四)实习后期

实习后期包括实习最后一个月及实习完毕后的工作。实习最后一个月,学生原本已经熟悉的工作环境变得充满了归心似箭的期待,有的学生甚至开始“倒计时”。这样的实习后期让学生变得躁动,此期间容易出现工作上的失误,或者和同事们产生纠纷。

在这个阶段,学校指导老师依然要肩负起指导学生正确对待在岗每一天的责任。同时督促学生完成实习作业,并多思考在实习期间的所得所失,为实习完毕后的再学习积累教学经验。实习完毕后,学校要继续跟踪学生的实习效果反馈,考核和评价实习质量,反复通过多角度、多方式的思考和考核,不断改进实习过程管理。为日后的工作便捷和学生发展夯实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江.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几点思考[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7).

[2] 吴君.高职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有效机制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

第7篇

一、实践教学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酒店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要求教学中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的同时,还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1)可以把酒店管理理论运用到酒店实践,用酒店实践来检验课堂学习成果,让学生学到课堂上无法学到的酒店知识,看到在校学习中的不足。(2)可以使学生的工作技能、职业素养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7](3)有利于教学单位(学校)检验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甚至是学校的知名度,为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打好基础。(4)从旅游企业来看,通过接纳酒店管理的实习生,不仅可以克服招聘中的不利因素,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同时还可以储备优秀人才。因此,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教学单位及旅游企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横纵结合实践教学模式

(一)吉林工商学院旅游管理分院概况

吉林工商学院是2007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原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和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原三所高等专科学校成立于上世纪50年代,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打造了财会、餐旅、粮食、食品等一批名牌专业。目前,旅游管理分院拥有旅游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教育两个本科专业,以及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等两个专科专业。2002年酒店管理专业被国家教育部高教司批准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多年来,酒店管理专业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生能力结构教育方面,针对专业特点、职业特点、技术特点、岗位特点开展实践活动,分为课程中实习和毕业实习,让学生用基础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融合。

(二)横向实习制度,为学生搭建三大技能成长平台

从横向来看,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可以分为认知实习、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三个部分。每一部分由不同的教学环节组成,同时这三大部分相辅相成,有机组合,为学生搭建出层层递进的成长平台。

1.以认知实习为契机,为学生搭建认知平台

学生在入学初期,由于他们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认识极为有限,所以教研室于大一第二学期安排学生对长春市各大五星级酒店进行认知实习。首先,教研室设计出各大酒店的常规情况调查表,指导学生自主分组,要求学生对这些酒店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以此为契机,督促学生主动走进酒店,与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认真聆听酒店领导、业务主管及一线员工对于所在酒店文化及工作部门的介绍;同时仔细观察酒店的管理和运营方式,初步了解酒店运营机制和流程。其次,精心设计多项职业拓展训练活动,以此来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管理沟通能力以及集体观念。通过一周的认知实习,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丰富了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初步明晰了酒店各岗位的工作流程,树立了良好的职业情感与职业态度。认知实习是分院认真贯彻执行“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以及落实“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办学理念的具体举措。

2.以教学实习为契机,为学生搭建锻炼实践平台

教学实习是在学生完成基本理论教学计划后,于第四学期末和第五学期初进行的一次跨暑假的实习活动。教研室会安排学生到长春、吉林、北京等实习基地(酒店)进行前厅、客房、餐饮、会展等部门顶岗实习,使学生锻炼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技能,深入了解酒店运营机制及服务流程,增加对酒店实务的了解,加强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教学实习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全局观念、协作观念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自我调节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以顶岗实习为契机,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

在前两个实习活动打下的良好基础上,于第五学期末安排学生进行与就业直接挂钩的顶岗实习。顶岗实习为期近六个月,是在学生完成全部理论学习并作好职业生涯规划后,邀请国内外著名酒店来校进行面试招聘,实习结束后,学生及酒店根据双方的表现进行双向选择,最终达成就业。顶岗实习的有效开展形成了学生、学校、企业三方的共赢局面。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顶岗实习迫使学生接受酒店的考验和挑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与专业技能;从学校的角度来看,顶岗实习有助于解决学校教学资源不足及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从酒店的角度看,顶岗实习使酒店获得了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酒店行业人力资源严重不足、一线从业者素质不高等问题。

(三)纵向实习制度,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

从纵向来看,实践教学包括实习前的准备、实习中的跟进和实习后的评价工作等三方面内容。

1.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实习前,由分院领导及教师实地考察企业环境和教学实习条件,在确认企业的硬件设施与管理水平都符合规定标准之后,与企业进行磋商谈判,最终达成校企合作意向。签署协议后,分院要对即将到企业开展教学实习的学生召开实习动员大会。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介绍实习企业的企业文化、岗位设置以及规章制度等方面内容;组织学生学习《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旅游管理分院实习生守则》;深入宣传“校兴我兴、我耻校耻”、“我与学院共荣辱、共进步、共命运”的理念,增强学生对学院的归属感和认同度,自觉维护学院形象,真正做到有损学院形象的话不说、有损学院形象的事不做。同时,深入了解学生对于实习的态度、欲达到的目标以及拟采取的措施。

2.实习中的跟进工作

在实习期间,分院领导要到实习企业对教学实习活动进行检查指导;同时安排指导教师时刻关注学生在企业的工作状态及心理状态,鼓励学生撰写实习心得感受。通过实习,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我,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使命感,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和文化业务素质,促进大学生社会角色的转变。3.实习后的评价工作实习结束后,要及时召开实结大会,让学生及时总结自己在实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与教训,收获与进步,过失与不足;并通过典型事例来激励学生,探索具有酒店管理职业特色的创先争优活动,推动酒店管理的实习工作再上新台阶。此外,与用人单位及时沟通,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

第8篇

一、顶岗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顶岗实习认识不到位(1)学生没有充分认识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在入职前校企合作的单位都到学校进行了宣传,由学生自愿选择实习地点,部分学生到了实习单位后,不能及时适应工作环境,沟通协调能力较差,致使与单位员工人际关系处理不融洽,一时难以融入酒店团队。

(2)爱岗敬业精神不够,学生到工作岗位后,实质上就是酒店的一名员工,在短暂的时间内没有及时进行角色转换,缺乏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前厅、客房、餐饮、会务等工作岗位干了几天就感到厌倦了。

(3)对从事的职业认识不够,很多学生觉得自己是大学生,而只做一些重复简单的工作,觉得工作没有意思,甚至将工作程序简单化,不利于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提高。

2.合作企业认识不到位

(1)酒店是追求经济效益的企业,学生到酒店后,通过简短的培训后就被分配到具体的工作岗位,作为一名正式的员工使用,在执行酒店的规章制度上要求严格,并且罚多奖少,在待遇上反差很大,同工不同酬,使学生在心理上难以接受,有的学生甚至一气之下中断实习。

(2)在实习岗位的安排上缺少轮岗。学生入职后基本上是固定岗位,很少轮岗,致使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工作过于单一,对酒店各个工作岗位没有系统体验,也对酒店管理的整个工作流程不太熟悉,不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技能,也没有完全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

(3)酒店加班加点频繁,实习生往往安排在最苦最累的岗位上,把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经常加班加点,没有加班工资,缺乏激励机制,也影响学生的正常休息。

3.学校在管理方面不到位

(1)学生到酒店实习后,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真空,由于没有学校的老师在酒店进行管理和指导,学生的管理完全委托给校企合作单位,学生的日常管理、养成教育、心理健康等问题都难以落实到位,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2)专业课的老师无法到一线去指导学生实习,由于师资紧张,教学任务较重,专业实习指导教师很难派驻实习点,很多学生在操作规范、专业技能等方面很难有所提高。在外实习的学生很期望学校的老师到实习点上去看望他们,毕竟他们还是没有出校门的学生,他们更需要关心、交流、倾诉,同时也需要老师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因此很多学生只有通过电话反映情况,希望老师能协调解决。

(3)学校和酒店都有管理学生、教育学生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校方应加强与校企合作单位的沟通,要求企业多一些人文关怀,以生为本,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使学生能够愉悦地完成实习任务。

二、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问题的对策思考

1.做好宣传、统一认识顶岗实习、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加快技能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职业教育较发达的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有成功的经验。因此要向学生宣传顶岗实习是强化理论联系实际、训练基本技能的最好课堂,是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和实际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企业运行的工作流程,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体会理论与实际的有机结合,在感性和理性认识上产生一个质的飞跃,从而为进一步加深对职业的认识及职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制定制度和实施方案顶岗实习是一项教学活动,应纳入学校正常的教学计划安排,要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一般要求在大二的第一学期安排3~4个月的时间,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有目的、有要求、有计划地开展,并有专人负责。

3.建立一套科学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实习结束后,要写出实习报告,实习成绩由企业和学校根据考核细则共同进行考核评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择专人负责日常考核与管理,学校的实习指导教师负责专业指导和考核,校企双方共同监控实习的全过程,客观、全面评价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的综合表现。

4.要选好实习企业一所高标准的酒店就是一所好学校,在选择企业时一定要实地考察,选择信誉好、管理科学、服务优质、有较好的企业文化的星级酒店,只有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实习,学生才能从中学到他们所需要的知识,达到实践锻炼的目的,有利于学生的成才,同时要求酒店尽量安排学生轮岗,让学生熟悉各个岗位的工作流程,为今后的毕业实习和就业打下基础,并且学校要与企业签订协议,维护学生的权益,在确保学生安全、劳动保护、生活条件的同时,给予学生合理的劳动报酬。

第9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旅游管理专业;质量保障体系;高职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5-0183-02

顶岗实习是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也是拓宽就业渠道的重要途径。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全真的工作环境,让学生接受真正的职业训练。一方面,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促使其自觉认识社会,熟悉自己将要从事的职业的工作氛围,自觉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过渡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思想保障:根据不同阶段提前进行心理干预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实习前都会召开实习动员大会,让学生从思想上、心理上提前认识和接受顶岗实习的工作环境、工作特点、工作中将遇到的困难,理解顶岗实习的重要意义、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考核制度,提前让学生对实习工作有所准备,以便于学生实习后较快地进行自我调整。

在实习初期,学生需要承担较繁重的工作,同时又要处理相对陌生、复杂的人际关系,会出现情绪紧张、厌烦心理等问题。在这个阶段,校企双方的指导老师需要时刻关心、慰问学生,多看望学生并适时地进行思想辅导。指导实习期间,专业教师应每周去实习酒店现场指导,解决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心理障碍和困难,及时帮助学生调节好心态。否则,一些学生可能会因为存在着的不能及时转换角色等问题,对工作存在不适应、消极应付或擅自离岗等现象,从而影响顶岗实习的预期效果。

在实习中期,一些学生经过了早期的适应阶段后,逐渐熟悉了顶岗实习的具体工作环境和要求,技术越来越熟练,因而在情绪上经常会出现轻微职业倦怠。在这个阶段,校企指导老师应努力帮助学生端正好心态,为他们指出行业标杆,引导学生们树立起虚心求教、不断进步的思想,使他们敢于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指导老师还应该培养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顶岗实习,及时向他们介绍国内外关于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出现的新趋势,激发学生们耐心学习、不断挑战自我的兴趣。

到了顶岗实习的末期,一些学生以为工作技能已经掌握,心态开始变得浮躁不安,或是想提前结束实习,或是想尝试换一个实习单位,因而出现了对待现有实习工作随意应付的情况。针对这些较为普遍的情绪,校企双方的主管人员、老师应从员工的职业操守和行业规范的角度向实习学生说明,强调企业管理和实习纪律要求,鼓励学生在岗位上认真学习,并通过提出新的、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实习任务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生在顶岗实习的过程中,需要每周写好实习日志,向指导教师汇报工作进展与出现的问题。校企双方的人事部门、专兼职教师需要及时检查学生们的实习周记,留意实习学生情绪的变化,发现问题立即处理、及时开导,按时做好教师实习管理指导记录,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平和、乐观的心态。

二、组织保障:健全和深化实习过程中的校企合作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其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现实对接,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中,健全和深化顶岗实习过程中的双方的沟通与合作是切实提高实习效果的重要环节。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在多年的实践中,摸索出了“三个到位”、“三个先行”的组织保障方法。

所谓“三个到位”,即:一是组织到位。为切实加强对顶岗实习的管理,学校设立由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旅游管理专业团队顶岗实习指导小组组成的二级管理机构,实行院、专业团队二级分级负责制;针对集中型的顶岗实习,专门设立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即实习小组。二是部署到位。学院提早部署学生顶岗实习推进的时间、工作内容及负责人。三是资料到位。学院组织专业负责人、实习指导教师完成顶岗实纲、工作计划、指导书等资料准备,以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内容、纪律要求、实习形式等内容。

所谓“三个先行”,即:一是招聘见面会先行。在每年的5月份学院陆续联系实习单位相关负责人来学校与学生见面,介绍企业文化与企业基本情况,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习招聘及见面会。二是实习动员会先行。每年6月份学院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使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顶岗实习工作。三是指导见面会先行。每年7月初实习指导教师整理学生实习单位及岗位基本情况,与实习单位联系,落实学生上岗时间,发放《学生实习手册》、《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方向顶岗实习指导书》等相关资料,并明确实习相关事宜。

在校企合作组织好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双方应根据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实习单位自主选择权。学校在统一安排实习单位上不要一刀切,在不增加实习管理难度、能保证实习安全的情况下,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实习单位自主选择权。例如,有的同学喜欢茶艺并在这方面有特长,有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想在茶艺这行发展,那么在学生找到适合其职业兴趣的、有正规资质的茶叶公司实习时,学校就不宜要求学生只能去统一安排的实习单位,而应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权。否则,学生一旦产生抵触心理,被动实习,那么学生不仅收获甚少,而且还可能束缚了他们的职业发展,这显然有悖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条件保障:慎重选择实习合作单位

由于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期通常长达半年,这一阶段对于学生的就业意向和能力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在实习单位的选择上要优中选优。在广州城市职业学院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长期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校企有深度合作、能够提供轮岗的四星级以上酒店进行实习格局。例如,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经常前往企业管理规范的从化望谷温泉度假村,或者服务和管理国际化的知名国际品牌酒店希尔顿酒店等。

从历年的顶岗实习实践来看,一些酒店给实习生全部安排了轮岗,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重视学生在酒店中的成长,学生实习归属感最强,实习收获较大,满意度较高。例如,希尔顿酒店非常重视对实习生的岗前系统培训,学生在上岗前要接受一个半月的企业培训,酒店的服务和管理国际化、规范化、标准化,虽然学生的实习补助在几个酒店里是最低的,但学生的实习积极性最高,英语听说能力、交际能力、专业知识和技能、综合素质提升最大,学生满意度也最高,100%愿意继续在酒店行业发展。而有的酒店在管理方面则存在较大差距,这些酒店的管理不太规范,员工流失率较高,酒店的实习生比例很大,但酒店却不太重视实习生的培训,或是岗前培训只有一两天时间,在岗培训也很少;即便学生通过实习,也只是某个岗位的工作技能得到了提升,职业综合素质提高不明显。而有的国有企业酒店员工裙带关系多,管理滞后,效率低下,企业缺乏创新和活力,酒店的实习生仅充当临时工角色,岗位培训很少,学生普遍反映学不到什么东西;尤其是中餐厅实习生每天重复摆台、托盘、斟酒、上菜的基础性工作,学生的心理抵触最大,实习积极性最差,实习收获最少。

由此可见,选择优秀的企业不仅将决定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状况和实习绩效,还会影响到学生的职业发展。

四、机制保障:从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到全方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多年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管理过程中,总结出了一套完善实习质量的保障机制,为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效的机制保障。

基于实习生普遍体会到酒店英语听说的重要性及自身英语能力的不足,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加大酒店英语的听说训练课时,并在实习前4个学期分别设置入门级、初级、中级、高级酒店英语听说训练课程,保证每个学期不间断,反复操练,逐级提高,达到能够熟练听说酒店英语、与外宾自如交流的目的。另外,像《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等这些与工作岗位对应的专业基础课程,尽量安排双语教学,在课程教学中频繁使用岗位专业英语术语,给学生不断的感官刺激,提高其岗位专业术语的英语听说能力。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真正落实校内指导教师每年一个月的企业脱产实践计划,不断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学校提出,专业教师要能及时有效地指导学生在顶岗期间的实习,本身就应十分清楚实习企业主要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如前厅礼宾、前台接待、中西餐服务等流程。因此,学校明确要求教师通过下企业学习,在一线了解岗位情况,从中得到更多更新的实践知识,以此来推动教学和进行有效的实习指导。同时,学校专门制定指导实习生的职业发展规划,努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学校把提高学生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等人文素养融入顶岗实习指导的全过程,帮助实习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明确职业发展目标,让学生少走弯路,增加职业发展成功的机会。

在实习指导期间,广州城市职业学院主要采取面对面指导形式。经过长期实践,学校发现专任老师去企业看望、指导顶岗实习,能够帮助学生消除孤独感,在企业会表现得更加自信;同时,专任老师跟企业领导、企业指导教师、学生现场交流,能及时、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实习状态和实习问题,并现场协助解决。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面对面指导方式,老师走进企业,在一线了解更多的岗位工作情况和动态信息,得到更多更新的实践知识。另一方面,专任教师通过与企业领导交流,加深了校企之间的认识,为校企深度合作、校企共赢奠定基础。而对于那些顶岗实习地址较为遥远的单位,专任教师频繁的现场指导不太现实,因此学校要求对于市外学生的指导和学生需要立即解决的困惑或问题,应积极运用互联网、QQ、飞信、电话、短信、微信等新信息媒介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其实习状态和问题并跟进指导。

在实习结束后,顶岗实习的成绩采用优、良、中、及格、不及格5级计分制。实习成绩由实习基地和学校共同考核,以校外指导老师考核为主,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中企业鉴定成绩具有一票否决效力。实习考核由实习态度考核和实习业绩考核两部分构成,实习态度考核包括实习出勤情况、遵守工作制度情况、团队合作情况等,占总评成绩30%,实习业绩考核依据是否按质按量按时完成工作任务而定,占总评成绩70%。通过引入校企合作建构的全方位评价指标体系,让企业和学校共同监督和管理顶岗实习的全过程,督促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工作热情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将顶岗实习的各项要求落实在具体的工作环节中。

实践证明,校企互动的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综合了思想保障、组织保障、条件保障和机制保障四个方面的内容,极大地提高了高职旅游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成效。在多年的校企合作中,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实习表现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学生具备比较好的专业基础和职业素质,可塑性强,综合素质较高。学校多年坚持的顶岗实习问卷调查表明,经过校企合作顶岗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运用,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自己的岗位工作,通过实习,工作经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交际能力、综合素质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参考文献:

第10篇

[摘 要]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工作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开展“订单式”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打造高技能、高素质大学生和促进毕业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深入了解“订单式”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提出针对该模式的系列方案,通过实施准备、制定教学计划、安排外置课程来完成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打造出符合酒店需求的一流管理人才队伍。

[关键词]高职院校 “订单式”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实践

高职院校开设酒店管理专业是为了培养出高素质、强技能的管理人才,高校酒店管理人才输送的最终场所就是酒店行业,所以要完成两者之间科学、有效的衔接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在培养酒店管理人才方向上有所偏差,并没有考虑酒店管理的实际需求,导致高校教育和社会实践脱节。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要在考量完酒店需求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

一、“订单式”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高职院校开展“订单式”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是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手段,这就要求酒店企业和高校之间要根据学生知识体系和社会需求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实现教师力量、教学场所、专业技能的共享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之一,学生也要肩负酒店员工的责任,将在校学习和酒店实习串联起来,就业订单模式的运行使得学生在毕业后可以直接到校企酒店工作实习。

高职院校在进行校企合作时要尽量挑选合作意向强且管理规范的品牌酒店,在选择招生时结合学校计划和酒店需求,将招生规模控制在最佳范围内,考生在经过高校录取后还需要进行订单酒店的面试,对于两项都通过的学生纳入订单企业订单班中。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案也要经过高校和酒店共同的策划和审核,专业教师要负责理论教学和顶岗实践教学两项任务。教学模式上选用四项交互的方案,先安排学生在校学习一年理论知识和技能,再将学生送至订单酒店进行半年的理论实践活动,形成对酒店管理专业和酒店需求的初步认识,大二下半年重新回到学校进行其他课程的学习和巩固,最后半年到酒店进行全方位能力的实践活动。

二、“订单式”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1.实施准备

实现高职院校和酒店企业之间的合作教学要进行系列的实施准备工作。企业调研是进行模式制定的第一步工作,通过号召企业实践专家、历届毕业生参与酒店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根据行业企业人才需求、毕业生建议来形成一份笼统的人才需求分析报告,将高校教学体系和酒店需求结合起来形成“订单式”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职业岗位能力是进行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学的导向之一,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两个阶段的理论学习和两个阶段的实践学习是引导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的关键手段,旨在提高学生的职业管理能力,在实践工作中形成高层次的职业素养,同时要不断挖掘自身的职业拓展能力,这类课程体系的优势在于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可实施性是进行任何模式和方案制定必须考虑的因素,在专业知识体系的指导下完成在校课程的设计,同时兼顾酒店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职业素养和技能。

2.合理制定教学计划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的重要渠道,在酒店企业需求和职业技能双重要求下进行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践。酒店管理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并进,授课、演示、学习、练习都同等重要,订单企业为学生提供了实训基地,课程教学也要偏向实践知识和技能的讲授。教学计划安排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相同配比,课程内容的设计也紧贴各大职业技能和素养,实现课程和技能的顺利对接。学生在理论学习和实践工作的循环中不断进行巩固、总结,按照不同岗位的需求进行侧重学习。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导向,让学生成为高校和酒店之间的交流、沟通的对象之一。

3.科学安排外置课程

在“四段交互、订单后置”模式的引导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课程学习和实践安排更加清晰、明确。第一阶段的实践侧重对学生技能的初步培养和巩固,第二阶段的实践要切实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和职业素养,为酒店输送符合需求的大学生人才。两个阶段的在校课程教学对学生和岗位需求来说都还不够,还需要合理安排外置课程,订单企业会对学生的课程成绩进行判定。订单企业会负责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酒店安排的外置课程包括餐饮服务、酒店英语会话、服务礼仪等方面,订单企业会安排专业人员和实践场所,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现场教学。酒店授课老师会负责学生的成绩判定工作,将会作为毕业学分的一部分,学生在就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安排专门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和监督,保证顶岗实习的质量。

三、结语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出行旅游已经成为大众生活的一部分,酒店行业逐渐成为世界十大热门行业之一,而开设酒店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是为酒店企业输送管理人才的重要场所之一。现阶段高校培养酒店管理人才的重点是实现理论知识和实践工作接轨,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大学生队伍。酒店企业在招聘大学生时主要侧重对职业意识、职业习惯和专业技能的考核。根据高校教育和酒店需求实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高校教学体系发展和企业人员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校企双方的努力来制定最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实现“工学结合一体化”的教学目标,培养出适合酒店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第11篇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进行顶岗实习是学校专业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高个人职业素养和增强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实习对于学生,可以深入了解酒店行业,积累服务经验,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经验;对于学校,可以检验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补充扩展课堂教学;对于酒店,可以缓解用工压力,储备后备人才。顶岗实习可以说是学生生涯与职业生涯无缝对接的最佳途径,如何提高实习质量,取得良好效果,是需要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1.实习目的不明确、实习内容缺乏了解

部分学生对实习有错误的理解,认为实习是得学分、拿文凭;是工作,挣工资;是端盘子,叠被子;是酒店的廉价劳动力,占用了较多的学习时间。还有很多学生对实习内容缺乏了解,认为实习就是一个校外课堂,会有老师手把手教,不会可以反复学,错了可以重来。

2.思想准备不充分,心理上、环境上不适应

很多学生心理波动较大,陌生的生活、工作环境无法适应,想回家回学校,不愿意实习。还有些学生怕吃苦,无法适应倒班,对实习住宿条件不满意,无法接受平房、地下室的住宿条件,无法适应与正式员工、外校实习生同住一个寝室。

3.对实习机会不重视、不珍惜,抱怨多

实习过程中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不懂得珍惜这是一次利练与成长的机会。对实习工作岗位挑三拣四,偷懒,眼高手低,不愿意从基层做起,抱怨工资低、劳动时间长,心态不端正,工作态度不积极,对酒店辛苦工作感到厌烦,成就感降低,有的甚至顶撞客人与领导,出现迟到、早退、矿工的现象。

4.人际交往能力差,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多数学生不善于沟通,人际交往能力差,工作协调能力有待提高,缺乏与人交谈、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对老师依赖感强,遇到问题找老师,独立能力较差。

(二)学校方面

1.对学生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实习前教育培训不到位,仅仅依靠实习前的动员大会。学生法制观念不强,不懂劳动法,心理健康教育缺乏。

2.缺少高水平的专业指导教师队伍

多数指导教师任务繁重,既要保证学校的课堂教学,又要分身指导实习,实习效果难以保证;有些指导教师负责几十个学生的实习工作,沟通交流不及时;有些指导教师缺少实习管理指导经验,或指导方法不科学,遇到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把指导责任推给酒店。对实习指导教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奖励机制,有些指导老师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对实习生疏于管理。

3.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合作机制不理想

选择实习基地时片面强调酒店的星级、品牌、所处城市等硬性指标,没有考虑到酒店的软性指标,如酒店文化、内部管理是否人性化、是否接收过实习生,是否有专门的实习生管理规章制度与福利制度等。经常更换实习基地,合作缺乏稳定性,酒店从经营效益考虑,对实习生的数量要求变化大。

4.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不够完善

实习计划与实习管理、考核制度是实习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尽管很多学校都有实习计划,但很多都不够周详,完善,缺少应急预案,具体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也够完善,实习管理的主动权多是在酒店手中,学校较少参与。

(三)酒店方面

1.对实习生不够重视,缺少系统的实习培训体系

有些酒店对学生培训时间过短,仅仅培训两天就上岗;有些酒店将实习生培训与新入职的正式员工一起培训;学生对酒店历史、文化、部门规定等不是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就上岗,没有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岗位。

2.对实习生的管理不够系统完善,缺乏激励机制

没有充分调动实习生工作的积极性,当实习生的工作受到肯定与嘉奖时,积极性、示范作用才会起到作用,才会更愿意出色的、积极地、主动地去完成工作,缺少针对实习生的奖励与激励机制。

3.对实习生的考核不到位

考核项目不全面,仅有硬性指标,缺少个人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发展潜力地考核。酒店认为实习生实习几个月后就离开,没必要浪费人力物力去对实习生进行全面的考核。

4.人力资源潜流失

相当一部分实习生认为在酒店实习时很苦很累,只看到了辛苦的一面,对未来从事酒店行业信心度低,毕业后不愿选择酒店行业,造成了潜流失。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酒店顶岗实习优化对策

(一)学生方面

要调整心态,转换观念,合理、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明确实习目的和实习意义,认识到酒店实习是课堂理论知识学习的一种升华和补充,加强对酒店行业的认识与理解,准备迎接各种挑战。

在实习期间要有吃苦的精神,树立大局观,摆正心态,不患得患失,不怕脏不怕累,爱岗敬业,多看多学多问,不断提高专业技能,积极参与酒店的各种活动,如参加酒店技能比赛、足球赛、联欢会等,融入酒店这个大群体,理解酒店的企业文化。工作中要学会思考,思考如何把本职工作做得更好,如何更好地服务客人,培养酒店职业人的意识、能力,不断思考、总结,提高实习收获,通过自身的不断总结与教师指导分析,找准职业发展方向。

(二)学校方面

学校承担着重要的管理和教育的职责,应帮助学生顺利实现身份的转换与过渡。关注整个实习阶段学生的心理成长、专业成长,关注学生的职业选择心态和职业规划。建立完善的制度和管理体系,提升实习效果,优化实习质量。要选择有经验、认真负责的专业指导教师,做好酒店与实习生之间沟通的桥梁。要精选实习基地,选择有接收实习生经验、有实习生培训系统、管理制度、重视实习生发展,软硬性条件均适合的实习基地。

在实习准备期,做好周密的实习方案,包括实习目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成绩的考核、突发事件的预案等等。让学生客观、全面、准确地了解酒店行业的工作性质与具体工作内容,培养学生的行业意识,服务意识,在日常的教学生活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到酒店行业是一个需要从基层做起的行业。坚定学生顶岗实习的信心,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化被动为主动,既要避免过份自卑又要避免盲目乐观,要帮助学生预见实习中的各种困难,知道如何应对、如何处理。

在实习初期,指导教师要与酒店、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帮助学生心理上、身体上适应酒店的环境,学会与人沟通,微笑乐观面对工作。学校要健立、健全实习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制度来考核、管理学生。

实习中期,要加强过程指导,此时学生们已适应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对工作可能会有新想法,如想轮岗换岗,想得到更多锻炼的机会,想参与技能比赛等,学校应鼓励、支持学生的新想法,不要怕麻烦。

实习末期,部分学生可能会出现浮躁、偷懒、想家等的心理,要加强引导,珍惜实习机会,为将来走上社会,积攒更丰富的社会经验。

实习结束时,要注重实结,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在以后的实习避免这些问题与改进。

(三)酒店方面

要重视实习生的入职培训,不要与新员工入职培训一起,要针对实习生有专门的培训系统,通过入职培训,介绍酒店发展历史、企业文化、服务理念等,使学生增强对企业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行业自豪感。培训时观察学生们的职业潜力,安排实习岗位时,尽可能做到学生意愿与能力相统一。

正式入职后,要多关怀、关心实习生,知道他们缺少社会经验,给他们一个循序渐进地适应的过程,同时,也培养他们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是酒店的一员,顶岗实习是要能独挡一面,尽快完成身份的转换。在实习中期,可实行实习生轮岗制度,发现实习生中的人才,满足实习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时刻培养实习生酒店职业人的意识,形成强烈的服务意识、团队合作意识,为酒店储备人才,鼓励实习生毕业后回到酒店继续工作。

第12篇

一、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现代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近五年来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毕业设计模式单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现在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仍采用毕业论文的模式,以学科为本位,沿袭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式,与专业人才目标培养大相径庭,也与其他教学环节脱节。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论文写作基本素养如资料检索、分析、整理等方面能力匮乏,导致不知如何撰写论文,产生畏惧心理,抄袭、拼凑、节选、剽窃现象严重。

其次,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每年的四到六月份是高职毕业生最忙碌的时刻,既要为毕业做准备又要忙于找工作。在曰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就业显得尤其重要,最后一个学期往往成为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将重心放在择业上,有的忙于实习就业,有的忙于到处赶场参加招聘会,有些学生甚至已提前就业。同时毕业生通过与往届学生的交流发现,极少有人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些毕业生直到毕业论文提交期限前几天才开始撰写,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答辩当天才将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后就认为万事大吉,无视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个别学生提交论文后就再也不与指导教师联系,直到出现在论文答辩现场。

第三,指导考核过程重形式轻内涵。由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低下,毕业生学术水平的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很难就论文的内涵进行指导。无奈之下,高职院校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形式,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提出论文格式不对不能答辩的要求,因此在论文指导以及答辩过程中出现过度注重论文形式的情况,论文样式、字体、字号、行距等要求必须严格符合论文的写作格式。即便如此,有些学生的论文格式也达不到要求,指导教师只好一点一点地教,给他们补课。论文答辩过程更是流于形式,只要不出现原则性错误,基本都能够顺利通过。

笔者认为要解决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必须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变,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毕业设计真正起到衡量教学水平和毕业生质量的作用。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采用多种创新模式,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根据酒店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选题,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酒店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采用工学结合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可进行以下几种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成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

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习总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曰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书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发布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比2009年的比例1.2%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1.3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七)获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

目前,各高职院校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其目的在于适应社会产业结构调整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促进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工学结合和教产结合,检验高职院校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现高职学生规范、精准的职业风采。从近年来大赛的规程看,大赛设置的项目越来越贴近于工作实践,参赛学生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动手能力,还要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为激励学生参与职业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学校可以制定相关政策,允许获得省级以上职业竞赛奖项的学生申请不进行毕业设计。因为参加比赛的都是在学生中选拔出的佼佼者,并且其在参赛过程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经历,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比赛项目进行设计、分析、论证以及操作技能的强化过程中,各项能力得到不断提升,是高职院校优秀学生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