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养老服务论文

养老服务论文

时间:2022-08-29 22:15:51

养老服务论文

第1篇

1.1经济状况本次调查中,“尚有结余”有10人;“收支平衡”有43人“;入不敷出”有17人“;不清楚”有1人。

1.1.1主要收入来源本次调查中,“自己或配偶的离退休金”有47人“;亲友供给”有2人“;政府/他人救助”的有12人;“自己或配偶的劳动所得”有10人。

1.1.2养老保险在调查对象中,57人购买了养老保险,14人未购买养老保险。

1.2生活自理状况71位调查对象中,根据ADL得分判断:生活完全需要依赖、生活依赖明显、生活需要帮助、生活基本自理的对象分别为0,2,8,61人,从中可以看出,14.08%的调查对象存在不同程度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下降,生活上需要他人帮助。

1.2.1受照顾情况本次调查中,“聘保姆照顾”有3人;“亲友照顾”有8人“;生活自理”的共有60人。

1.2.2今后希望获得的生活照料方面的帮助在调查中,希望“帮助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家务”有42人次;希望“提供养老院、老年公寓信息”有27人次;希望“陪同去医院看病”有27人次;希望“代买物品”有18人次;希望“上门送餐/菜”有10人次;希望“提供法律咨询”有8人次;希望“提供资金托管服务”有3人次;另外还有6人暂还未考虑。

1.2.3选择社会养老方式本次调查中,34人愿意以后选择养老院(公立),22人愿意以后选择老年公寓(私立),7人愿意以后选择社区护理,7人愿意以后选择医院内设立的老年护理场所,1人暂未考虑。2.3.4对知晓的(公/私立)养老机构满意程度24人对自己了解的养老机构满意,37人较满意,10人不满意。

1.3健康状况调查对象中31人在过去的6个月内患有医生诊断的慢性疾病,所患慢性病[5]患病率最高的是高血压;过去1年中,有17人住过医院。

1.3.1医疗保障医疗保障是影响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与利用的重要因素,被调查的71名对象中51人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4人有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人有新农合医疗保险,2人有公费医疗,1人有劳保医疗/工伤保险,1人无任何医疗保障。从调查分析,城镇户籍居民都有相应的医疗保障。2.4.2体检时间最近2年内,14人半年进行1次体检,14人1年进行1次体检,9人2年进行1次体检,10人从未进行体检,24人体检时限不定期。

1.3.3就医选择如果就医,首诊服务,50人选择医院,15人选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5人选择在家接受上门服务,另外1人选择其他医疗机构。

1.3.4今后希望获得的卫生或健康方面的服务61人次希望“定期健康体检”,21人次希望“保健医疗服务”,13人次希望“体育锻炼指导”,12人次希望“健康教育讲座”,11人次希望“康复指导”,9人暂没有提出要求。

1.4今后希望获得的精神需求方面的帮助39人次希望“组织老年学校或老年人社团”,34人次希望“有人陪着聊天说话”,28人次希望“有人陪同旅游出行”,21人次希望“提供文体娱乐活动培训”,20人次希望“提供心理咨询服务”,4人目前暂未考虑。

2讨论

失独家庭的经济支撑是养老问题的核心,稳定的经济水平是实现“老有所养”的基本保证,较低的经济水平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满意度。从调查结果来看,60.56%的家庭认为经济“收支平衡”,66.20%的家庭收入依靠“自己或配偶的离退休金”,80.28%家庭购买了养老保险。从整体看,所调查的失独家庭经济状况一般,在当地仅属于中下水平,为了保障基本的生活水平,建议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制定适宜的失独家庭资金扶助标准。照料需求是老年人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之一,其是指老年人在生活中必需的、自己不能胜任而需要他人代劳的种种服务需求。从调查结果来看,失独家庭主观认为自己能“生活自理”的有60人,但根据ADL得分判断,有61人生活能自理,这种主观和客观的评判差异是调查中允许存在的。而他们希望能“帮助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家务”的基本生活照料需求最多,希望“提供养老院、老年公寓信息”和希望“陪同去医院看病”的人数也较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失独家庭人员需要得到多样化的照料供给满足。47.89%的人愿意以后选择养老院(公立),85.92%的人对自己所知道的养老结构的满意度较高,这也促使政府应着手开始筹划针对失独家庭父母的养老机构。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体质会逐渐减弱,疾病发生的概率也会增加。调查中患病率最高的慢性病是高血压;过去1年中,有23.94%的人住过医院。慢性病需要长时间多次治疗,虽然所调查的对象只有1人没有参加医疗保险,但医保自付部分的费用也会比较大,给失独家庭的经济带来了负担。另外,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失独家庭的医疗服务需求基本上得不到满足,如对于“您多长时间进行1次体检”这一问题的调查,有33.80%是不定期体检,甚至有14.08%从未真正进行过全面的体检。有70.42%的老年人在生病时,选择最先去医院,规范就医的意愿较强。对于以后希望获得的卫生或健康方面的服务,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定期健康体检、保健医疗服务、体育锻炼指导、健康教育讲座和康复指导,充分体现了调查对象对于“老有所医”的渴望。

第2篇

张家口市大力鼓励和扶持社会办养老机构的发展,坚持“欠发达绝不能欠民生”的理念,成为河北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标杆。

1.1建设运营政策2011年7月张家口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对民办养老机构补贴政策标准,每张床位给予15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贴,按实际入住老人数量给予每张床位每月50元的运营补贴。2011年,河北省借鉴推行了张家口市的补贴办法。

1.2土地、投资等政策采用土地置换、土地划拨方式,解决机构的用地难题,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吸引民间资金投向养老服务行业,通过适当减免税费调动企业创办社会养老机构的积极性。春雷老年公寓不仅由政府划地,水电收费都执行居民用水用电标准;该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走的也是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扩大面积、再以企业为主投资建设的模式,水电收费也都执行居民用水用电标准。

1.3养老机构意外险政策2013年底张家口市政府在河北省率先出台了“每年按1/3比例,连补三年”的鼓励政策,据测算,每年意外险补贴约在15-20万之间。

2养老机构管理制度创新

2.1服务内容全面养老机构为收住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娱乐等服务,服务内容符合养老机构行业标准和规范。提供满足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的吃饭、穿衣、如厕、洗澡、室内外活动等服务,还根据老人的健康状况实施分级分类服务。根据需要为老年人提供情绪疏导、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精神慰藉服务。并开展适合老年人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2.2管理制度创新

2.2.1该公寓在任用管理人才方面很严格,如院长的选择,院长负责老年公寓的一切事务,关系到老年公寓的兴衰成败,角色非常重要。不仅要求院长有爱心、专业能过关、责任心强;还要求经营管理水平高,往往用入住率指标考核。

2.2.2院民会制度---它是春雷公寓的民主创新与实践,每个月进行一次。一是参加会议的人员要求,除了尽量让所有神智清醒有语言表达能力的老人参加外,还尽量邀请所有的老人家属参加。会议由院长主持,各部门主管参加。二是当面交流意见,如每半小时为老人翻身用力大小、下午5点为老人泡脚水温高低等等,会上老人、家属直接提出问题或期望,由主管负责人直接回答,接受建议,同时做出承诺以及承诺做到什么程度等等。三是老人对管理人员进行投票评定,院方再根据这些老人的意见进行最终评定。这样的优势在于,能直接反应出管理中的优缺点,客观评价服务质量,最终院方根据他们的反应和评价决定管理人员的去留。

3拥有“无陪护”一级医院优势

春雷医院正式成立于2013年12月,由原春雷老年公寓医务室发展而来,总投资两千余万元,春雷医院是张家口市唯一的“无陪护”型一级医院和城镇医保定点单位。它与春雷老年公寓互为依托,实现了“以医促养”“以养助医”的新型养老理念,老人入住公寓后根据护理等级,由专业护理人员提供个人起居、饮食辅助、大小便照料、个人及居室卫生清理、衣物洗涤、健康监护、康复治疗,心理健康以及文化娱乐等方面的服务。年龄高、体质虚弱、慢性病种类多、病情复杂、需进行持续的综合治疗、住院时间较长的问题,与医保制度中一些规定产生矛盾,如“入院期限”和“次均费用”、“定额限制”等等。张家口民政局几经努力,已与市卫生局、市社保局达成合作协议:只要具备医疗定点条件的养老机构,申请后即可纳入定点范围,考虑到老人免疫功能低易发病等问题,入住的老年人享受的待遇还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如住院时间每月可提高到28天,住院费的标准额度也有提高。

4收费低环境好因素

第3篇

在当前,养老院仍是我国养老服务的主要提供形式。现阶段中国养老院的经营模式仍以下述三种为主:国营养老服务机构、集体所有养老服务机构、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其中前两种在我国目前的养老模式中仍占主导,但民办养老机构的发展速度在现阶段也在加快。目前,国内养老院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适应现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压力。“承包”和“委托经营”是目前我国养老院最主要的两种模式。承包模式覆盖面最广。即由政府建设,后交由民间机构承包,在交纳承包费用后,自负盈亏。在该模式下,政府收房租赚钱,承包者每月向政府缴纳与市场均价相当的租金,房租之外自负盈亏;后一种模式则是由政府通过招投标,委托民间机构管理,并按合同支付管理费。政府向养老院支付包括员工工资、运营等在内的各项经费,养老院获得全年收入中一定比例的管理费。除财务管理,基层政府机构还负责对养老院的服务进行监督和评估。

二、现阶段我国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弊端

1现有模式与传统养老观念的冲突

基于成本等多因素的考量,目前的养老院多远离城市的主要生活区,一般都地处偏远、人口密度较小的郊区地区。首先,老人居住其中,往往远离子女,再加上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在情感上老人非常不情愿住进养老院。其次,由于距离所限,养老院处于郊区,子女工作多在城市的中心地带,子女探望老人极不方便,子女经常性地探望老人难以实现,造成亲情的疏远,老人存在感缺失。此外,在这种情况下,子女也难以随时关注到老人的身心健康的时时动态,对老人的关怀不足,也不利于他们安享晚年。

2养老服务提供能力的供需未能很好的协调

现阶段,公立养老院由于百姓较为信赖且价格较为便宜,并且能够提供较正规的服务,往往一床难求,而私立养老院由于价格较高且质量良莠不齐,百姓缺乏信赖,而需求不足。此外,私立养老院间也存在着非常明显的差异性。一些拥有良好养老环境和优质服务的私立养老院价格昂贵,一般家庭难以承受。而另外一些私立养老院则只能够保证老年的一般吃饭住宿问题,不能够提供良好的养老环境和休闲设施,此外有的私立养老院也缺乏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条件,服务质量难以令人满意。上述两种情况也加剧了养老服务能力提供的供需不协调。

3现有模式下各方的利益和积极性难以调和

在现有的养老经营模式下,若以承包为主,则政府方面为了把风险转嫁,只管收钱。机构自负盈亏,只能想办法赚钱。政府缺乏对养老院的后续投资、经营和质量监督,没有体现政府的责任和指导的义务,难以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在“委托”模式下,机构没有利润的驱使,故缺乏经营热情。受委托方难以盈利,政府未适当地将包括房租补贴在内的盈利部分反哺,不利于提高服务水平或降低收费,真正惠及入住的老人。

三、新型养老服务模式的探讨

第4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

大家下午好!

我是___社工班的学生,我的毕业论文题目是《社区照顾理论下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对策研究》。我当初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一是因为目前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关注养老服务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二是我个人对养老服务的兴趣。我的学年论文就是研究老年社区照顾的,题为《从“我国老年人的恋家情结”视角看老年社区照顾的开展》,而毕业论文就是对学年论文的深入,我希望通过自己的浅薄研究能够为我国养老服务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参考。

我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是肖云老师。从确定选题、拟定提纲、完成初稿,到最后定稿,我得到了肖老师的精心细致指导,使我很快掌握了论文的写作方法,并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了论文的写作。不管今天答辩的结果如何,我都会由衷的感谢指导老师的辛勤劳动,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批评指正。

下面我就把论文选题背景,写作基本思路以及存在不足向各位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子女数量的减少,传统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已经不能适应我国目前快速老龄化的现状。在我国城市社区快速蓬勃发展,社区服务功能日益扩展和凸现的背景下,如何以社区为依托和载体,使之承担和发挥其养老服务功能,成为理论和实践上需要研究的问题。

近年来,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的研究较之初期的研究已逐渐走向深入,研究视角也在不断拓展。从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文献来看,多数研究集中在社区的境况、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养老工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优势视角、增能理论也开始得到了初步应有。以社区照顾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研究也有不少,但目前运用的深入和全面分析尚不多见。虽然这些相关研究对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都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着不足和缺陷。例如:多数研究从社会调查的角度出发,比如对我国老年人身体状况、生活状况的调查等;问题的分析多数也仅仅局限在浅层次的空洞层面,分析还不够深刻细致,让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于问题解决,太过注重养老的物质层面,而忽略内心和精神层面;在方案的提出方面,考虑不够全面,大多停留在宏观政策的层面,很多措施抽象而不具体,也难以落实,同时也缺乏可行性。

因此,我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结合当前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全面分析其所存在的问题,在社区照顾理论的应用和深入下,重点从文化传统、思想观念、经济实力等方面着手,针对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发展初步提出建设性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工作提供建议和参考。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分别为:社区照顾理论的分析、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社区照顾理论下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对策。

第5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服务业;养老机构;服务体系建设

人口老龄化激发了对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并促进了养老服务业的生成与发展。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其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与培育。本文通过对商洛养老服务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促进商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以此为该市养老事业发展提供借鉴。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8亿,占总人口的13.3%;预计2020年将达到2.4亿,占当时总人口的16%左右。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将对老年人的养老保障、医疗保健、生活照顾等造成巨大压力。但中国老龄事业的发展在整体上仍然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远远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养老需求与社会供给矛盾相当突出。

陕西省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09年老龄化程度(按60岁以上老年人比例计算)达到12%。商洛的老龄化起步时间和达到老年型的时间均比全国、全省晚了4-5年,但发展速度却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国进入老年型后60岁以上老年人总数年递增3%,而商洛则为4%,这就是说,商洛仅用了6年时间就走完了全国、全省10年的老龄化历程。根据2009年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市总人口243万,60岁以上老人30.59万,占总人口的12.59%,65岁以上老人20.45万,占总人口的8.42%。人口老龄化的加快,推动了商洛养老服务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但同时也给商洛养老服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推动商洛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进而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顾和护理服务,满足老年人特殊的生活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服务行业。发展养老服务业是当前解决老年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保持家庭关系和睦稳定、促进老年群体和谐相处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养老机构、老年照料服务、老年旅游、老年保健康复、老年文化体育事业等等。它既包括满足老年人的物资生活的需求,也包括满足老年人精神生活的要求。这项产业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为目的,以开发老年消费市场为途径,以促进国民经济增长为目标,是集老年经营、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

??????????????????????????????????二、理论基础

“代际伦理关系”理论,就是人类代与代之间伦理关系和伦理规范的总称,是社会伦理关系和伦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代社会的家庭养老职能正在逐渐被社会养老职能所取代,但在中国现代社会,有两个基本因素制约着这一过程,一是文化的因素,即传统孝道文化仍然根深蒂固地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和道德观念;二是现实的因素,即社会经济条件使完全由社会来承担养老职能的能力十分有限。代际关系的发展趋势将会对我国的养老模式选择的影响起到决定性作用。

“社会福利社会化”理论,是以社会共同责任为理念基础,通过社会福利主体的多元化、筹资渠道的社会化和服务队伍的社会化,实现福利对象的公众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使原本由政府单方面承担的社会养老服务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养老需求,针对社会福利事业资金渠道单一、服务对象狭窄、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水平不高、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民政部提出了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概念和设想,依靠社会力量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发展社会福利事业。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过去,老年人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基本都可以在家庭内部得以实现,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不强烈且可以在家庭内、家族内就得到部分满足,但这三种需要往往是作为生理和安全需要的补充。家庭户均人数的减少,一代户比重上升与二代户比重下降同时发生等家庭结构小型化现象越来越常见,表明更多的老年人可能不再与其子女生活在一起。当老年人面临生活自理能力欠缺、健康状况欠佳、高龄老化和空巢家庭等问题时,其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在小型化结构家庭中常常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满足,更不必提其他更高层次的需要了。家庭照顾功能在弱化,老年人社会福利需求如果仍要维持原有水平或者提升至更高水平以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向家庭之外寻求更多的支持就成为必然。

三、商洛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商洛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逐步从单一的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向为全社会老年人提供机构养老、社区服务、医疗护理、精神慰籍等全方位服务的方向发展。

(1)养老服务机构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建成养老服务机构87家,床位5663张,其中光荣院1家,床位12张;县级中心敬老院1家,床位320张;乡镇敬老院79家,床位5050张;五保集中供养点6处,床位281张。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30%。基本建成尚未正式投入运营以及已立项筹建的养老机构12家,总床位2810张。其中:县级中心敬老院5家,床位数1600张;乡镇敬老院3家,床位450张;老年公寓4家,床位760张。到工程全部竣工时,全市养老机构总床位将达到8473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将达到26.6张。

(2)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初步启动。依托部分村、社区老年人协会,组织志愿者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如打扫室内卫生、拆洗被褥、洗衣、理发等简单服务。乡镇、街道办事处养老服务中心,村、社区的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站已在部分县(区)建立。商南、商州正在个别重点乡镇和城市社区筹备建设居家养老的社区服务试点。全市社区服务的工作规范、服务标准、人员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正在逐步探索。

(3)老年医疗保健逐步完善。全市已建成老年医院1家(市老干诊所),床位25张,商山老年公寓被陕西省确定为“爱心护理示范基地”,拥有护理床位50张。在市县中心医院、中医医院、农村区域医院设立有老年专科门诊、老年专科病房的4家,老年专用病床86张。全市有老年护理床位161张,占老年人总数的0.5‰。全市农村共有乡卫生院159家,卫生服务中心4家,标准化村卫生室1690家。依托基层卫生组织普遍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并为其进行每年一次健康检查。

(4)老年文化丰富多彩。目前,全市共有老年人协会1078个,会员11.9万人;老年学校3所,在校人数740人;乡镇老年活动站、健身广场72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城镇社区和农村老年活动室633个,农家书屋1452个,配送出版物价值2904万元,平均每个书屋有图书1600册;配送音响、锣鼓乐器、演出服装等价值1900万元;在城镇和重点村活动场所安装了健身器材,如商南县167个村(社区)中,已有100个建起了活动室,除省市投入外,县上累计投入150多万元为其配制了图书、音响、钟鼓乐器、服装和健身器材,并统一制作了标志牌和规章制度牌。

四、商洛养老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虽然商洛养老服务业有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商洛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养老服务仍然处在一个相对较落后的水平,根本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养老服务需求。

1.养老机构需求。希望能多建立一些养老机构,同时降低养老院收费标准,增加养老床位,提高养老院的服务质量。

2.医疗卫生需求。希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在各社区、各村都建立医疗点,方便老年人治病;适当减免老年人医疗费用;经常举办健康讲座。

3.养老金需求。希望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现在领取的养老金无法满足养老需求。

4.精神生活需求。希望开办老年大学,老年人艺术中心,定期举办文娱活动,满足老年人的文化娱乐需求。

为了更好地了解养老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陕西省商洛市的一些敬老院进行实地调研,从老年人需求和养老机构发展两个角度考虑,从中发现以下问题:

1.养老服务资源紧缺,供求失衡。从数量上看,目前全市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共有104家,床位5007张,收养4682人,集中收养床位数仅占全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5%。其中商南县有五保对象2504人,现有11所乡村敬老院,集中供养院民222人,集中供养率仅有8.9%。养老服务资源紧缺,供求关系不平衡,是制约商洛养老服务业做大做强的首要原因。

2.部分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尽管商洛市下发的重要文件都提到了要重视和发展养老服务业,但很多都是一些原则性的要求,缺乏具体配套的政策。即使在已出台的相关政策上,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受到部门利益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还存在落实难的问题。例如,在养老服务机构享受水、电等优惠政策时,自来水和电力企业的效益谁来保证。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发展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不配套。这种不配套会制约相关政策的落实,导致水电等相关部门的优惠打折扣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

3.服务人员水平不高,人员素质、专业水平有待提高。培养一支业务精、素质好、热情高的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专业化服务队伍,是推进养老服务工作的关键。目前,商洛养老服务专业人员和志愿者队伍严重缺乏,现有服务人员业务素质普遍不高,难以满足开展养老服务的要求。

4.群众接受程度低,养老服务配套设施落后。受传统的养老模式影响,很多老年人不愿意去专业养老机构,对在社会养老机构养老存在一些偏见。养老服务配套设施落后主要体现在老年人看病难,养老机构没有匹配比较专业的医疗机构,给老年人看病带来很多不便。

五、商洛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1.三个“结合”

(1)生活照料与心理慰藉相结合。发展养老产业不能仅局限在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上,更要注重为老年人提供精神上的慰藉。

(2)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政府应制定合适的政策、法律和规划,充分发挥综合引导的职能与作用,为养老服务业的参与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鼓励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进来。

(3)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养老产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产业,尤其是服务类别的行业,比如精神安慰服务、日常生活照料服务、健康服务、文化服务等等,必须始终坚持为老年入服务为宗旨,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但以社会效益为主的方针,决不能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的。

2.加强养老机构建设

采取公建民营、民办公助、政府补贴、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兴建一批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生活、学习、康复的老年公寓和养老院。市级和各县区要各建成一处代养能力达百人以上的示范型养老服务中心,并带动社会力量创办各种养老服务机构。鼓励和支持不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和个人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等方式,创办家庭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公寓等代养服务机构,推进社会化养老服务业发展。

3.政府的引导与扶持

养老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和人口年龄结构向老龄化转变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它是一项全社会范围内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和政府起主导作用。建立养老产业的法律法规体系是养老产业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商洛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相关的文件,让养老服务业的发展有章可循。老龄部门要编制养老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制定《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方案》、《养老服务中心建设规范》等,建立养老服务信息系统。

4.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引导资金筹集多元化

政府应该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发展养老服务业经费投入机制,市财政、县区财政制定老龄事业专项经费预算标准,分别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视财力情况逐年增加。市、县区发行的福利彩票公益金要按一定比例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金融部门应增加对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适当放宽贷款条件,提供(下转第57页)(上接第54页)利率优惠。发展多元投资主体,改变政府投资模式为政府与社会投资相结合的模式,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或集资兴建养老服务机构,实行谁投资谁管理的原则,形成合理的投资收益机制。寻求红十字会等社会公益团体的社会捐助,使养老服务得到充分的财力支持。

六、结论

养老服务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与引导,更离不开民间的广泛参与,只有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才能妥善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有序、快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田建国.榆林市养老服务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对策[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87).

[2]市、区统筹巧规划 社区服务人人夸――榆林市和榆阳区统筹规划养老事业,开创社区助老服务新途径[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84).

[3]方世信,张兴国.对民办养老机构应当进一步优惠政策优化环境[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1(86).

[4]宝鸡市渭滨区老年学学会农村调查组,冯玉良.农村经济大发展 老年人越活越幸福――宝鸡市渭滨区马营镇农村养老情况调查[A].陕西老年学通讯,2010(84).

第6篇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已成为关系到社会和谐、经济发展和家庭和谐的重大问题。目前,我国家庭养老功能弱化,机构养老发展不足,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要求,社区养老成为了养老服务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分析了几个国家社区养老的主要做法,并总结出对发展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的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社区养老;社会保障;社区服务

一、社区养老的涵义和特点

(一)社区养老的涵义

社会学理论认为,社区养老是老年人居住在家中,以社区为中心,养老服务由社区为依托的各种社会力量来提供的一种养老模式。[1]公共管理学理论认为,社区养老是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以社区为依托,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积极加入,充分利用社区资源来满足老年人需求的一种服务方式。[2]

(二)社区养老的特点

随着我国城市家庭规模趋向于小型化、核心化,空巢家庭和孤寡老人增加,家庭养老的功能逐渐削弱。院式养老机构存在着数量少、收费高、与外部环境相对隔离、服务水平良莠不齐等问题。社区养老能有效避免二者的不足之处,让老年人居住在自己熟悉的社区中,以社区为载体为老年人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这样不仅有利于满足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基本要求,而且有利于满足安全感、归属感、社会交往等高层次需要,更有利于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3]

二、英、美、日社区养老的具体做法

(一)英国的社区养老

英国政府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90年代初期,英国颁布了《照顾白皮书》和《国家健康服务与社区照顾法令》,进一步强调社区照顾的目标是“在自己的家或‘像家似的’环境中供养人们”。主要内容有:1、政策引导。英国政府对于社区养老的建立和发展一直持有积极的政策引导态度,制定了社区养老这一社会福利政策,还订立了非常具体的措施,以使社区能切实的承担这一任务。2、官办民助。英国的社区养老从财政出资到工作人员的组成都体现出以政府为主的特点,很多服务设施都是政府资助的,社区、家庭和个人支出不多。服务设施都建立在社区中,且社区养老尽量与老年人的生活相融合。3、多层次的服务体系。社区养老的机构既有政府出资举办的非营利性机构,也有私营的、商业性的服务机构。提供服务的人员既有政府雇员,又有民间的专业工作人员和志愿服务人员,形成了多主体、多层次的服务体系,并且政府对各类人员的任职资格和职责都有具体规定。[4]

(二)美国的社区养老

美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2000年时就已达到总人数的13%,美国政府在1965年颁布《老年法》、《老年志愿工作方案》、《老年人社区服务就业法》等一系列法律,使老年人在保健、医疗、居住、学习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保障。政府向老年人提供老年年金和安全补助,养老机构必须接受政府的考核和监督。

美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老年社区进行建设,分为以下几种:1、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居住于老年公寓或者老年人聚居住宅里独立生活,按月支付房租和相应的服务费用。2、不能自理的老人居住在协助生活区或者居民照料区里,支付资金来源于个人资金、社会保险、收入补充等。3、能独立生活但希望在生活中得到照料的老人,可选择居住在连续照料退休社区,个人付给社区一次费用和月租。4、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可居住在护理院里,称为辅助医疗生活,护理院的资金支付来源有私人资金、医疗补助照料保险。5、居家生活。老年人住在家庭照料型社区里,家庭照料机构向老年人提供专业的照料。6、社区为健康老年人提供陪伴、老年食堂、专门服务、日托服务等服务项目。[5]

(三)日本的社区养老

日本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政府为了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做了以下工作:1、完善法律和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老人福利法》、《老人保健法》、《社会福利士及看护福利士法》、《高龄老人保健福利推进10年战略计划》等,为社区养老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2、建立多重构架的社区服务组织:包括由民政人员组成的政府机构;政府资助下的民间组织;由家庭主妇、大学生和部分健康老人构成的志愿者队伍等。3、丰富的服务内容:如家庭帮助服务,日托服务,短期护理服务,长期护理服务,老年保健咨询和指导服务,定期举办健康讲座,24小时咨询服务等。

三、英、美、日社区养老的经验和启示

(一)政府制定了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法律是社区养老的前提和保障,制定完善的法律体系才能保证资金合理使用、设施的合理安排、服务人员的培养与考核,并明确各类服务主体与对象的权利与义务。

(二)政府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养老服务。社会团体、个人等的参与能更好地促进市场机制的形成,从各层次弥补政府供给的不足,减轻政府负担。如美国、英国等国家规定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的政策,不仅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且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为老服务的社会风气。

(三)经费来源渠道广。发达国家养老服务的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和社会各界捐款,还有的是通过订立契约、税收减免等一系列政策引导社会资金参与社区养老服务,达到间接、有效地调节社区养老事业发展的目的。

(四)服务设施和服务项目多样化。例如美国、日本的政府在社区为老年人提供多种可选择的居住场所,多种可选择的服务项目,能够较好的满足老年人不同层次的需求。

发达国家养老服务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有:首先,中央政府应尽快将我国的社区养老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地方各级政府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其次,注重促进社区养老服务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公助、共助、自助的社区养老服务模式。第三,要重视对老年消费市场需求的调查,支持老年消费品的研究、开发与生产。开发家政服务、老年人护理、文化娱乐等消费市场。第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第五,将我国的社区养老服务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大力发展护理、社会工作等相关专业的职业教育。定期对老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和考核,达到持证上岗。最后,根据各地调研结果制定多层次的社区养老服务项目,并不断完善社区基础设施建设。(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政法系)

基金项目:本论文属于宝鸡文理学院院级重点项目《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ZK1060。

参考文献:

[1]胡务.社会福利概论.[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2,234页

[2]范林.以宝鸡市为例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0

[3]范林.论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机制的构建.[J].青年文学家.2010(18)

第7篇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社区;老龄;代际;福利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9-0087-03

一、引言

我国“十三五”规划明确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服务渐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大社会经济问题,也是我国最大的民生问题。根据《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表明,截止2015年底,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2.22亿人,占我国总人口的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4386亿人,是总人口的10.5%。资料表明,若一个国家(包括地区)60岁及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人口总数达到10%的比例,或者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为7%,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资料显示,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据人口数据显示,按着目前的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看,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占人口总数的30%。伴随着老龄人口的逐渐增加,养老问题及养老服务业发展问题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以家庭为单位的养老方式将会被社区养老模式所取代,社区养老方式也会逐渐融合企业或个人参与的混合式养老模式,这样可以解决国家养老模式的资金不足问题。家庭养老模式在全社会养老体系中所占比例随着社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小,而社区养老、国家养老和混合养老模式将居很大比例。与此同时,康体医疗养老模式与“候鸟式”养老模式日益成为社会化养老模式的新趋势。

二、养老服务业文献综述

如何养老不仅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政府部门、社会、企业和个人等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对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予以文献回顾,试图为我国未来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寻求一条可行路径。

(一)对养老服务业的界定

1.国外对养老服务业的界定

通过文献梳理表明,养老服务业在日本已经被界定为老龄化产业。老龄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包括老年用品方面的产业和老年服务产业,是指为老年人提品或者服务的部门或企业,这些部门或企业涵盖医疗和社会福利相关的产业。

在日本,养老服务业涉及到可为老年人提供各种需求的多种行业,一般可分为五大类老年用产品领域:老年照料和生活服务领域、老年住宅和养老设施领域、老年金融、保险服务领域和老年教育、文化、休闲等领域。韩国对养老服务业的界定体现在2006年颁布《老龄亲和产业振兴法》。这部法规定了养老服务业,并将其具体界定为老龄亲和产业。这里老龄亲和产业定义为,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且为老年人生产、流通、销售产品与服务的产业。老龄产业所涵盖的领域比较宽泛,具体包括老年产品、用品及医疗器械、住宅及相关设施、老人护理服务、金融及资产管理服务、信息服务、休闲观光、文化或健康支援服务、农业用品或支持务农服务等。

2.国内学者对养老服务业的界定

学术界对于养老服务业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大都按着所要研究的内容进行确定其研究的范畴。陆杰华在其《关于我国老年产业发展现状、设想与前景的理论思考》一文中认为,中国老年产业应当包括十个方面:分别是卫生健康服务业、家政服务业、日常生活用品业、保险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旅游和娱乐业、教育产业、咨询服务业、其他特殊产业。通过研究可看出,这十个方面已涉及到今后中国老年产业发展领域的各个领域。比如老年产业的产品或服务的内容、服务对象及选择的销售或者服务地点多样性等。陆杰华是通过老年产业化的角度对养老服务业进行诠释。而穆光宗在其论文《中国老龄政策思考》一文中则认为,老年人的需求可分为五类(如图1所示)。

通过比较性的研究,得出来老年人的需求扩张存在着一种“同心圈效应”的结论。也就是需求结构的流变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种从内隐到外显、自低级而高级、从物质到精神、自家庭而社会的这样一种扩张路线。而且每一层面的需求都有符合老年人特点的地方,却有异于中青年人需求的特殊性。台恩普认为养老服务产业具有服务性、盈利性特点的市场发展模式,以满足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二)关于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状况的研究

多蒂提到美国在1965年推行医疗补助制度,这一制度的落实刺激了私营性质的养老机构的兴建。法国从1975年开始,设置大量老年之家,它的独到之处在于老年人在此既可以得到相应的医疗救助,也可以得到身体照顾。这些老年之家大多都是由一些福利机构转型而来的。阿尔伯提出,在法国和德国,小型养老院和养老院所在社区逐渐融合,养老院随着福利机构养老业务的拓展逐步演化成可为社区提供养老服务,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短期服务和日间服务。关于养老服务资金来源的研究克拉克指出美国不断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主要来自社会保障金,而社会保障金在老年人收入中所占比例也随着其他收入的增加而减少。阿斯科利提及老人入住私人性质的老年公寓,其费用应该得到政府的资助,这部分资金由国家医疗卫生部门提供,政府鼓励老年人入住私人性质的老年公寓进行养老。苏珊特斯特指出,政府想要减少对福利机构的资金供应,就必须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把非政府性质的服务机构也纳入进来,由政府部门、社会、慈善机构、家庭、个人等渠道来共同承担相关费用。

(三)养老服务业供求方面的研究

潘海生、生何一枫、曹小峰在其《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一文中,阐述养老服务业是为老年人提供特殊需要的产品和服务。这行业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需求大,而市场供给严重不足,发展养老产业空间广阔。

向甜在其《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产业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提出,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的加速,老年人口的树龄不断攀升且老年人口比例逐渐提升,老年人口的需求方式和消费特点也将对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促使原有市场结构和产业结构需要适时调整以便符合老年人的需求模式。由此可见,客观程度上导致老年市场需求拉动老年相关产业的发展。杨怀发表《积极推动内蒙古养老产业发展》,从供给角度认为要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养老服务业,深化养老投资体制改革,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发展养老服务业,鼓励招商引资,利用国内外资金投资发展养老服务业。并在文章中阐述养老产业也称为“银色产业”。可见老年养老在供求方面具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四)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现状研究

黄雄指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框架基本构建,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但是建设步伐与当前社会实际需要还不同步,存在差异。例如,老年人口不断增加,养老资金明显不足;养老设施不完善;农村养老制度缺失;离退休收入不高,生活负担重等问题。付卉认为社会养老服务的重要依托是社区,但其发展不顺畅,设施简陋、缺乏规划、功能单一、护理医疗发展缓慢。

(五)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建议研究

张晓峰提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要以政府建设为指导,政策制定符合社会所需,投入资金用到实处,让老年人切实享受到实惠。张海鹰在其《城市人口老龄化面临的形势与对策》一文中,对城市老龄人养老服务体系进行全面阐述,逐步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主体、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同时,也着重阐述,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合理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的问题。吕津指出,强化养老服务管理水平,多层次多角度完善服务体制,激活市场机制,推动社区养老服务,从机构、市场等方面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

三、发达国家养老服务业发展模式综述

(一)法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法国属于高社会福利国家,居家养老服务是法国主要采取的养老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政府+协会”模式成为法国养老服务的主体模式。但是,这一时期法国养老服务市场比较混乱。第一协会养老服务较分散,以小广告的方式寻找家政服务,且社会黑工比较普遍。第二从业者服务水平低,未经过系统培训,且服务者素质技能较低,再加上价格较昂贵,广大消费者难以接受。这种弊端伴随着法国老龄化加快,法国政府逐渐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持力度。

法国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经验是:一是给养老服务业以适当的优惠政策,引导其规范发展。鼓励民间力量尤其是企业参与居家养老建设,且规定如果给7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居家服务,对企业为护工缴纳的社保予以减免。对本身就从事居家养老服务的企业而言,其缴纳的增值税将为5.5%。与此同时,法国政府鼓励老年消费者参与居家养老服务;二是法国制定完备的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且对服务人员进行岗位培训。在2005年法国开展家庭服务业促进计划,从国家发展战略规划的层面将居家养老服务业等诸多行业纳入规划范畴。2007年法国通过两部全国性质的养老规划方案,分别为《安度晚年,2007-2009》和《高龄互助2007-2012》,从而使高龄老年人有权利选择拒交养老与否。与此同时,还对服务人员和护理项目进行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的业务水平;三是强化监管对养老服务市场。1989年,法国政府出台矫正养老服务的相关法规,进一步规范居家养老服务建设,老年人权益予以保障。2005年,法国政府成立家政服务管理局,负责制定详细的行业规范和行业准入标准;四是发挥企业在养老服务市场中的作用。

(二)政府和社会共同承担的美国养老模式

就老年人养老而言在美国主要由社会和政府承担,早在1981年,美国就已经开始推广家庭医疗补助与社区服务计划的方案。建立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有步骤的开展老年人保健计划;制定老年人群的优惠措施;建立专门的老年人福利养老院、老年人日间托护中心等措施予以保障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三)高福利的瑞典养老服务模式

瑞典是高福利国家,建立了“从摇篮到坟墓”普惠制模式的养老服务福利保障制度,予以保障高福利养老模式的顺利运行。建立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体系、商业化经营的老年护理机构、非盈利机构和慈善团体创办公益类事业等措施,充分发挥社会民间资本在养老服务业中起到应有的作用。

(四)加拿大供给多元化、多层次、高效率的养老服务模式

加拿大是西方典型的高福利国家,在养老服务方面加拿大建立了完备的保障体系。也就是加拿大养老保险主要由三大支柱构成,一是财政全额负担的老年保障金(Old Age Security, OAS)和收入保障补贴(Gurranted Income Supplement,GIS),二是雇主和雇员共同缴费的强制性加拿大/魁北克养老金计划(CPP/QPP),三是以延期征税为支持、自愿缴费的职业养老金计划和个人退休储蓄计划。这三方面共同构建了一个广覆盖、多层次、可选择、高水平的养老保险体系。加拿大养老服务之所以能够顺利实施就是因为建构了完善的法律保障,才能使其予以顺利进行。

加拿大养老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尤其是机构养老特别发达,为不同层次的老年人提供了养老服务供给。在加拿大,养老服务机构按着老年人护理需求划分为老年公寓、辅助公寓、老人屋和护理安老院。其中,老年公寓主要针对生活完全自理的老人,辅助公寓是为每天需要一小时医护而准备的,老人屋主要针对需要白天照料的老人,护理安老院是为那些生活能力丧失的老人提供服务的。而养老机构按着主体不同也分为如下三个层面,政府公立养老机构、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和营利性养老机构。各种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了不同层次的需求,从而体现加拿大供求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

四、总结

养老服务体系的建立是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的过程,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加之地域辽阔。养老服务模式各地间具有差异性,目前,我国的一些地区依旧沿袭着家庭养老模式,这种代际养老方式有其弊端。同时,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在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中也有所体现,城市养老体系逐渐健全,而乡村养老方式还依旧很是单一。在城市已基本形成社区养老模式和老年公寓模式。而农村地区主要是代际养老和农村敬老院的模式。不论是城里还是农村,我国养老方式还主要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企业与个人的参与度不是很高,也就是民间资本对养老服务业投入比例比较小。

我国未来养老服务业的发展,也应该逐渐提升民间资本的投入比例,采取多元化的模式。在激活民间资本的同时,还应建立完备的养老保障体系。与此同时,我国养老服务业也应实施养老供给侧改革。在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可尝试建立旅游休闲养老服务基地或医疗保健养老服务基地。在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也可采取“互联网+”的养老服务模式。总之,任何一种养老服务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推移将不断地逐渐完善。

参考文献:

〔1〕陆杰华.关于我国老年产业发展现状、设想与前景的理论思考[J].人口与经济,2000(4).

〔2〕查建华.中日两国老龄产业发展比较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11(4).

〔3〕李楠.沈阳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6.

〔4〕冯华玮.关于养老服务业的文献综述[J].商,2016(16).

〔5〕潘海生,何一枫,曹小峰.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J].政策t望,2009(11).

〔6〕向甜.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产业发展的影响[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6).

〔7〕杨怀.积极推动内蒙古养老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养老服务产业[J].内蒙古统计,2012(3).

〔8〕国务院研究室“社会保障体制研究“培训团.加拿大养老保障制度运行实践与经验借鉴[J].重庆社会科学,2014(6).

〔9〕穆光宗.中国老年政策思考[J].人口研究,2002(1).

〔10〕田香兰.韩国老龄产业发展路径分析[J].社科纵横,2015(10).

第8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徒制;健康管理学;课程建设

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是世界各国尤其是跨入21世纪的中国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国老龄委2006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预测,2030年到2050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由目前的1.5亿增至4亿以上,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但现阶段高校培养的老年人才资源有限,人才层次定位与养老机构的岗位需求不能完全吻合,课程设置和教材重理论轻实践,急需探索一种新型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福建省教育厅2016年在福建生物工程专业技术学院进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试点工作,合理整合学院专任教师及合作企业实践教师资源,设计更加科学、规范、专业和实用的学徒制课程已迫在眉睫。《健康管理学》课程依据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分析养老服务行业各个岗位工作专业基础上,参考健康管理师的国家职业标准,设计开发一门突出职业本位,强化技能训练,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的新型高职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基础课程。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根据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现有教学计划,查阅现行老龄政策法规、老年健康管理相关课程理论、课程体系构建相关研究成果及健康管理技术等的研究现况,并参照各级各类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为论文撰写提供政策理论支持。

(二)访谈调查法为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现状和分析

原因,本研究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毕业学生、养老企事业单位组织座谈会进行深度访谈,从不同角度调查老年健康管理岗位理论及技能需求。

(三)实地考察法

利用学院专业建设及教师企业实践的机会,对省内外多家健康管理公司、养老机构进行实地考察老年健康管理相关岗位实地考察,同行业专家探讨。

二、结果与分析

(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健康管理的需求

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影响原因是慢性病,我国扑面而来的人口老龄化现实,急需有效和可持续的干预措施来解决老年人慢性病预防和管理问题,国家卫生部2012年《我国老年卫生工作有关情况》指出需强化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慢性病预防控制,促进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因此健康管理学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现有调查过的福州5家养老机构都有专门的医养科室或医疗站,健康管理应是本专业学生需拥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对《健康管理学》教学内容的要求

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教师、毕业学生、养老企事业单位组织座谈会,会谈结果发现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健康管理知识主要集中以下几个方面:健康管理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老人体质健康评估技术;居家、社区及养老机构健康管理系统基本知识;老人用药、营养、运动的基本保健指导,老年人常见病基本的健康管理等几个相关知识内容,这些通用性知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服务于老年健康养老养生行业的专业知识,也更适应现有岗位的技能需求。

(三)学徒制模式下教学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对兄弟院校的交流后,一致认为以往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方式主要以考试成绩为依据的定量评价或以考查成绩为标准的定性评价,这种方式会使职业教育走向重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忽视学生实际能力养成的局面,不符合福建省教育厅设立学徒制试点的精神及发挥合作企业职业教育真实力量,更是跟不上现代养老行业的需求。因此,学生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由校企两方综合评价是《健康管理学》学徒制课程考核设计的基础。

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健康管理学》课程设计方案的讨论

(一)专业需求与定位

基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健康管理学》的课程目标的设计———调研团队认为该专业学生健康管理学课程的知识为:掌握健康管理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老人体质健康评估知识;居家、社区及养老机构健康管理系统基本知识;老人用药、营养、运动的基本保健知识;老年人常见病及健康管理基本知识。技能目标为:老人健康评估技术及量表运用;健康管理机构或养老机构工作流程及管理软件的使用;老人基本用药及保健品指导;老人膳食指导;运动指导;老年人常见病健康管理指导;素质目标为:具备健康养老的伦理文化和职业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健康体魄,身体素质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

(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健康管理学》

学徒制课程内容结构、实施安排设计第一,理论教学的设计。应涵盖健康和健康管理等基本概念、健康管理学发展简史(与健康保险的关系)、健康管理理论基础及内容、健康评估原理及方法、健康管理相关法律法规、预防医学基础知识等;授课形式以学院集中式学习为主,包括理论(面授)为主和健康管理公司或养老机构参观学习。教学实施形式方法为面授教学法、分组竞赛教学法、演示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建议为教师观摩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授教学内容分组完成教学任务参观学习心得及机构管理岗位设置及工作流程说明,通过理论教学,实现学生掌握健康管理基础理论、基本概念及基本原理的教学目标。第二,实践教学采用模块化教学的设计。应包括4个模块:1.老人体质健康评估知识;2.居家、社区及养老机构健康(智能)管理系统基本知识;3.老人用药、营养、运动的基本保健知识;4.老年人常见病及健康管理基本知识。授课形式以企业见习为主,采取学院专任教师介绍基本理论、现场观摩岗位工作和企业指导老师带班技能指导三种形式。教学实施形式方法采用理论面授指导教学方法、任务导向教学方法、情景模拟教学方法和社会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步骤建议为1.面试理论基础;2.设定情景场景,给予学生任务进行完成;3.理论分析指导;4.应用理论技能完成具体岗位实践,由学生自愿选择,至少掌握2个模块知识和技能。

(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健康管理学》学徒制课程评价体系

理论知识考核与实践技能考核占比分别为50:50。理论知识考核由学院组织专任理论课老师卷面考试结合健康管理公司或养老机构现场观摩参观学习心得及机构管理岗位设置及工作流程说明的设计等,其中基础理论知识考试和健康管理公司或养老机构现场观摩参观学习心得及机构管理岗位设置及工作流程说明设计分值占比分别为30:20;实践技能考核由合作企业岗位指导老师在见习岗位上对4个模块:老人体质健康评估知识、居家、社区及养老机构健康(智能)管理系统基本知识、老人用药、营养、运动的基本保健知识和老年人常见病及健康管理基本知识进行指导考核,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及时进行考核并颁发合格证书及成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2个模块知识和技能;每个模块25分。

四、结语

老年服务与管理学徒制课程———《健康管理学》的设计理念与思路总体上从市场、职业和专业的角度规划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实践能力的提高,不仅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同时增强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兴趣,它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布置及教学方法等具有针对性,从而为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创新性培养,学徒制试点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田小兵,王港,等.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钟山老年服务人力资源开发园区”的创新实践与探索.科教文汇,2013(06).

[2]卫生部新闻办公室.我国老年卫生工作有关情况[EB/OL].

[3]张烨,吴昌友,等.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三核”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01).

[4]侯晓霞.“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要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5(07).

[5]刘茜.校企合作视野下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评价体系探析[J].专业建设,2015(02).

第9篇

关键词:需求层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特色养老服务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9-000-02

一、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站概况

家庭养老在我国居家养老模式中一直扮演着尤为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由原本的多个子女奉养老人到目前年轻人生活压力增大,两个人同时俸养四个老人,给年轻人造成了很大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也正因为如此,导致家庭养老呈现弱化趋势,长久以来问题的不断加剧,使家庭养老模式渐渐弱化,也使养老模式出现了一定危机。如今,社区居家养老应向西方有经验国家学习,倡导社会养老,结合老年人的需求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立及发展给出中肯解决方案。

南京作为我国最早一批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城市之一,南京市也格外重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目前,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社会养老的不断兴起,在一定程度上使养老模式得到了改进,目前,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实现1200多个社区全覆盖,养老服务业也围绕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发展政策,强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等方面展开,服务内容涵盖助餐、助浴、助医、助行等方面,而如此多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否能够为老年人提供帮助仍有待商榷。

二、南京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存在问题

(一)老年人参与情况不高

南京市社区养老参与度不高,申请条件有限制,如消费较高、提供服务时间有限等,且服务人群基本体现在退休后高退休金的人群。且目前还有许多老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这一养老模式并不是很了解,有人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就是类似于养老院的养老机构,这一观念的认知,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发展以及服务群体的确定有着很大阻碍。

(二)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单一

大多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单调,设施缺乏。在社区建设和规划过程中,没能更多地考虑养老设施的配套问题,很难配备有一定规模程度的养老设施,并且这些设施并不具有综合服务型,如:长期住宿、日托、理疗康复、日常护理、陪聊解闷、户外健身等功能,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大部分社区基础设施功能不完善,服务项目比较单一、规模小,虽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立的很多,但服务受众小、档次参差不齐,医疗网点条件差,设施设备不全、水平低;而且在救助服务的过程中医疗技术难以满足需求。

(三)养老服务工作人员水平低

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中工作人员的专业度不够高,满足不了需求。且各类教育培养这方面专业人才设置的相关专业不多,与人数众多的居家养老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大部分服务人员针对老年人服务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比较缺乏,不能充分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服务需求,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不难解释,工资待遇的偏低很难找到高水平、高层次、高服务质量的专业工作人员。

(四)公共服务政策保障缺失

很多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不能完善的原因,主要因素也在资金不足方面,因此可丰富资金来源,通过政府、社会等多方面筹集资金,对于资金量需求大的服务站可以考虑实际情况给予额外的扶持。没有完备的公共政策及扶助金做保障,相关人员对相关政策了解程度较低,因此也反映出政策不完善、监督不到位、规划滞后等问题,制约了居家养老服务长期可持续发展。

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建立及完善建议

(一)改善社区居家养老的观念

以宣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以及社会养老为前提、引导为主向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改善居家养老的观念,增强对社区的主体感和责任感,使社区内的居民对自己所居住的社区产生一定的感情和归属感,将自己融入社区的集体中,并愿意对自己居住的社区的发展和荣誉做出自己的贡献。相关部门加大思想引领力度,从观念上改进社区居家养老误区。

(二)以需求为导向,建立特色养老服务项目(见表1)

(三)多元化拓宽筹资渠道

必须有效地组织政府各职能部门直接参与居家养老有关政策、法规的调研、论证、制定和颁布施行。制定的公共政策体系应该是多项具体政策法规的集群,具有较强的操作力、公定力和约束力,应该明确、具体、细化。将视野放宽,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与社会上的公益组织,单位合作,给老人提供一些服务,如慰问演出、无偿捐赠等活动。积极推动在养老服务产业领域建立稳定的银企合作机制,获得银行贷款支持。

(四)建立高素质服务队伍

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应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对现有的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地培训。社区可以从内部发展一支自己的志愿者队伍,鼓励社区里40、50、60年龄段的居民参加志愿者队伍。和南京市的高校建立长期合作,高校可将志愿者服务作为学生综合测评中的一项,按照服务时长设定不同的评分标准,并加大力度鼓励大学生志愿服务推动力度。

(五)多方面共同监管

严格规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构建标准,加强政府、社会等方面的监督。没有硬性的规定、框架的约束对实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存在着巨大的隐患,用标准和规定来约束才能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健康长久的发展下去。政府、第三方应当不定时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进行监督、评估,各项评估结果透明公开,并设定相应的奖惩措施。

参考文献:

[1]张辛梓.构建我国城市社区化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索[D].山东经济学院2011.

[2]马冬菊.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看居家养老模式在中国的实施[M].华北电力大学,2007.

第10篇

关键词:人口问题社区养老服务取向问题及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持续增长现象普遍,人口老龄化、空巢化趋势明显,人口老龄化对城市发展和家庭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人口数量的增长,造成家庭户总量增长幅度较大但家庭户规模不断缩小[1]。加上现代社会年轻人学习、工作等竞争压力大负担重,这些现实情况削弱了年轻人照顾老年人的时间和精力,养老问题难上加难。越来越多的家庭一对夫妻在抚养一个小孩的同时,还要赡养至少四个老人,加重了养老压力,无论何种养老机构都无法承载,同时老人不愿意离开居住地养老,也为养老服务行业提出挑战。

二、社区养老概念及服务取向

(一)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在为居家老人照料服务方面,又以上门服务为主,托老所服务为辅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养老模式[2]。因此,这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养老方式,不再单纯依靠家庭或社会力量,摆脱“养儿防老”观念,使老人生活的更幸福,更有尊严。

(二)社区养老服务取向[3]

1、家政服务中心

社区可为老人适当提供一些家庭事务服务,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

2、社区医疗服务中心

改变医疗服务机构集中于市区以及需求较大的区域,提供社区内看病取药服务,满足老年人基本医疗需求。根据经济条件开设家庭医生或病床,做到上门就医送药,解决老年人晚年健康问题。

3、文体活动中心

包括兴建老年人活动场所,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开设老年大学,老年人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培养兴趣和业余爱好。

4、社区日间照料机构

城市人口老龄化、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加剧,发展日间照料机构、托老所等老年服务机构意义重大。

三、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社区提供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服务不足

社区是否设有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生活服务的场所或机构,要么只有一小部分老人知道该场所或机构的存在,要么完全不知道。一方面表明城市社区提供养老日常生活服务的缺失和不足,也表明了老年人养老服务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

(二)社区医疗服务和老年保健有待完善

将提供实惠、基础性的医疗服务作为社区立足的基本要求。目前大多数社区并没有提供较为专业的医疗服务诊所,经常是自己凭经验到药店自行购买药品。同时,老人们十分支持社区能提供家庭病房和医生上门服务,这将极大解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

(三)社区活动缺乏组织性和社会参与性且内容单一

目前老年人的主要休闲活动是老年人在社区提供的场所与其他老人下棋或打牌,聊聊天、跳跳广场舞。社区老人能打发闲暇时间的的休闲活动比较少,而且大多数活动都是一两个老人单独参与,缺乏相关组织性和其他社会主体的参与。

(四)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缺乏专业化

一方面老年人不清楚社区的针对性养老政策,一方面形式主义情况严重。加之有些社区没有提供上门服务的专门机构或服务人员,老年人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没有专门人员上门照顾。

(五)老人观念固化,养老工作展开难

老年人更关注养老金以及更多的经济补贴,认为这是保障生活的最大“好处”;而至于一些对老年人的服务,如对上门服务,专人照顾以及精神生活方面要求不高,政府不能有效提供这些方面的需求。

四、完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府对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管理和投入

根据社区养老的社会性、福利性,这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政府行为,因此政府应高度重视社区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并加强对其领导。在财政上加大资金支持,用于社区老年服务事业发展及完善相关设施[4]。

(二)整合社区资源拓宽老年活动内容

社区要注重对所在辖区内各类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具体做法是联系辖区内相关企事业单位,鼓励其承担社会责任,为社区老年人提供老年活动场所。此外,社区负责人可组织老年人成立老年活动队,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

(三)推动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走向社会化和专业化

单单依靠社区力量或政府支持来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难以长久维持,因此要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参与,发挥联动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参与力量:服务主体、客体、服务队伍、资金凑措来源[5]。

(四) 鼓励家庭成员配合社区养老服务的提供

倡导社区养老服务,并不单纯只是依靠社区及社会力量,更多的还需要家庭成员的理解与支持。社区养老是以居家养老为依托的养老方式,老人还是生活在属于原居住地,因此家庭成员也是提供社区养老服务的参与者,应得到家人的大力支持、鼓励和宣传。

(五)树立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典型

发达城市或国家,如上海、日本、美国、瑞士等,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树立了标准化和专业化典型,可学习借鉴其经验并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社区养老服务。

五、结论

积极发展城市社区养老服务对解决老年人养老,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推动城市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和相关服务机构须面对现实,充分调动各社会主体的力量,协调行动,逐步形成由政府主导、社会主体参与兴办,落实法规政策,改变传统观念的专业化程度高的城市社区养老配套服务,使老年人晚年生活得到保障,构建和谐健康城市。

参考文献:

[1]王志理 中国家庭户规模和结构状况调查报告[R] 中国国情网 2015年

[2]马凯刘凤至 社会网络嵌入视角下的社区养老模式[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

[3]曲绍旭 福利效能视域下社区养老服务主体之功能优化研究[J]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2012年

第11篇

——以嘉兴市南湖区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为例

周星栋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海淀100084)

摘要: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质量也逐步优化,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增高,老年人口持续攀升,老龄化的时代已经来临。面对老龄化现象的日益加剧,社会的养老压力也随之增加,为解决养老难题,社区养老服务需要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社区养老;养老服务;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1.1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6.025

我国传统的家庭子女养老方式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社会的经济并没有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而老龄化这个现实问题又不断逼近,面对这样大规模的老年人口,如果实行社会养老,把所有的担子都交给社会,那么压力也会越来越大。显然,子女供养老人的传统养老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解决当前严重的社会养老问题了,社会也无法承担所有老年人的养老压力。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社区也应该为老年人提供各种养老服务,承担起这重要的职责。社区养老服务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社会养老和子女养老的不足,有效地开展社区养老服务能够更好的解决老年人口数量剧增引起的养老难的问题。

1南湖区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概况

运南社区地处嘉兴市西南面,目前60岁以上老人有700多位,是一个老龄化社区,运南社区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亦处于全区比较先进的水平,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是南湖区最大的“养老院”,是唯一一家获得过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的单位。近几年来,为了全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实施“三大体系”(完善“三项机制”、构建“三大平台”、推行“三化服务”),南湖区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结合自身实际,把社区养老服务开展的有声有色,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夯实社区养老服务基础,完善“三项机制”。一是运南社区将构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作为社区的工作重心,不断完善“全力推进”的领导机制。运南社区居委会常召开相关会议,总了过去的成果,规划下一步的新途径。二是为了完善具有全局性的统筹机制,近几年来运南社区结合《嘉兴市南湖区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根据当地实情相继提出了很多相关政策,引导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同时让社区居民们看到政府的重视程度,使社区养老服务在居民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三是嘉兴市政府非常重视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建设,并为其提供了资金补助,构建激励机制。通过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更好的养老服务环境。在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之下,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有了比较充足的运作资金。为了老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生活,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不断添加新设备、新设施,以供社区中老人们使用。

(2)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构建“三大平台”。首先,运南社区构建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各级机构,包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服务中心管理公司,机构之间分工明确,照料中心由运南社区、嘉兴学院退休教师、社区居民共同组成管委会,负责中心的日常管理,为社区中老人提供服务;管理公司则主要负责管理照料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和培训。其次,为了使老人们能够更方便地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服务,运南社区坚持服务平台的“便捷化”。最后,运南社区也搭建了新型虚拟信息平台,开通了一键通应急呼叫设备和老年人网络求助平台与求助热线,通过虚拟的平台为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更及时的服务和救助。

(3)创新社区养老服务运作,推行“三化服务”。首先,运南社区为了使社区养老服务更“专业化”,引进专业工作人员进社区。运南社区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交由专业的管理公司负责,公司安排专业的工作人员到中心工作,同时还中心所有员工进行专业培训,将社区现有的资源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其次,运南社区还为老年人提供“立体化”的服务。结合服务中心中老年人的需要开展了各种丰富的活动,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有书画室、象棋室、舞蹈室、乒乓球室,并且每周不同的时间还有不同的活动。最后,运南社区还提供“人性化”的社区养老服务。社区组建了志愿者协会,在“学雷锋日”等特定日子看望空巢老人、困难老人,帮老人们打扫卫生。

2对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分析

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三大体系”实施顺利,取得了突出成果,得益于当地政府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的创新探究。

(1)注重宣传和培训工作,打好思想和业务基础。“三大体系”实施过程中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通过各种途径宣传社区养老服务发展的必要性、急迫性。因而在运南社区里有更多的人愿意担当志愿者为老年人服务,为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出自己的一份力。此外,政府十分重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几年来,当地政府前前后后出台了许多相关的文件,引导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同时让社区居民们看到政府的重视程度,使社区养老服务在他们心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2)注重对社区养老服务内容的创新。在“三大体系”的基础上,运南社区结合自身的实际开展四项贴心服务:重视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服务、重视老年人的保健服务、重视老年人的心理温暖服务和重视老年人精神方面的服务。

(3)注重改进社区养老服务的管理方式,首先,运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由运南社区、嘉兴学院退休教师、社区居民共同组成管委会,通过社区牵头、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提供理论基础、社区居民开展服务和进行监督的方式,全方位、立体化地对照料中心进行日常管理。同时,为了更好地落实“三大体系”,运南社区引进专业团队入驻服务中心,为中心输送专业的服务人员,帮助中心工作人员更好地完成他们的工作,为社区中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4)积极联系社会各界力量帮助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发展,包括医院、银行等机构。例如,运南社区根据老年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聘请专家进行各类养生保健的讲座;运用光大银行嘉兴支行赞助的共建资金,进一步推进了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

3结论

通过对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三大体系”的分析,可以发现运南社区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的成绩斐然,这离不开政府在相关方面创新探究的研究成果。运南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创新是在当地政府发布的相关政策指导下开展的。运南社区坚持依照南湖区政府近年来出台的各个相关文件的要求,制定本社区养老服务的进一步规划,本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事。二是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创新离不开社区中居民的支持与参与。在未富先老的社会现状下,若是将社区养老的工作全部交予政府,无疑会导致政府财政压力的加大,也会影响社区养老服务的质量,所以运南社区将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政府的大力宣传下,号召社区各个层次的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投入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压力。三是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创新源于实践。嘉兴市南湖区多个社区共同探索社区养老途径,并紧密联系,进行全面的信息共享和交流,例如南湖区的街道网站上可以看到各个社区的养老最新动态,从而共同发展,不断创新,养老服务体系逐步趋于完善,但各个社区又根据实际保持各自特色。

通过上述分析,以小见大,可以得出发展我国社区养老服务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在坚持先前的传统养老模式的同时不断创新,也就是说需要在传统养老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再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推陈出新。

(2)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与促进作用,推动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同时,也通过法律使人们更加明确社区养老服务事业在社会中的地位,使其得到更好的推广,快速稳定地发展。

(3)加强人才培养与人员培训的力度。提供优质的养老服务的前提是需要有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作人员。

(4)促进老年人自助与互助能力,提升老年人信心。在社区养老服务中还应该多推行一些自助以及互助服务。其实许多老年人还有不少的精力,不仅弘扬了居民之间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还大大的提升了老年人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谭英花.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文献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11)

2刘菲.论完善社区养老服务[J].北方经济:学术版,2007(8)

3李学斌.我国社区养老服务研究综述[J].宁夏社会科学,2008(1)

4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第12篇

>> “互联网+”与养老 互联网“抱团养老” 反思中国互联网 互联网人眼中的互联网行业 试论“+互联网”到“互联网+”的跨越 “互联网+养老”的乌镇试验 互联网的“价值” 宋代的“互联网” 植物的互联网 互联网的明天 思维,互联网的 “互联网+”的回答 进击的互联网+ 俺村的“互联网+” 浮躁的互联网 互联网的未来 植物的“互联网” 互联网的家底 互联网的回归 融化的互联网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刘玮, 王红梅, 肖青,等. 物联网概念辨析[J]. 电信技术, 2010(1):5-8.

[3]岳梅樱. 智慧城市实践分享系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4]朱勇. 智能养老[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00-108,174-215.

[5]左美云, 陈洁. “SMART”智慧居家养老新模式[J]. 中国信息界, 2014,(4): 41-43.

[6]陈立周, 当代西方社会福利理论的演变及其本质――兼论对中国社会福利实践的启示[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39(2):28-33.

[7]胡宏伟,童玉林,郭少云.我国政府购买社会组织居家养老服务现状、问题与改进路径[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42-51.

[8]KATZ S, DOWMS T D, CASH H R, et al. Progress in development of the index of ADL[J]. The gerontologist, 1970, 10(1 Part 1): 20-30.

[9]GRAF C. The Lawton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scale[J].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2008, 108(4): 52-62.

[10]刘满成, 左美云, 李秋迪. 基于社区服务的居家养老信息化需求研究[J]. 信息系统学报, 2013 (1): 87-99.

[11]席恒, 任行, 翟绍果. 智慧养老: 以信息化技术创新养老服务[J]. 老龄科学研究, 2014, 2(7): 12.

[12]吴诺. 都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中的信息化系统构建[J]. 价值工程, 2012, 31(13): 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