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高中社团活动总结

高中社团活动总结

时间:2022-09-05 19:03:2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高中社团活动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高中社团活动总结

第1篇

一、在中职学校中开展学生社团活动的意义

1.丰富课余生活,培养健康情趣。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对较轻,因此中职学生有更多的课余自主支配时间,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普遍感觉空虚无聊,因此如何丰富中职学生的课余生活,成为中职学校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竞赛型、指令性的兴趣小组活动又缺乏吸引力,而从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主组建的社团活动将成为丰富课余生活的一贴良方。

2.增强学生信心,提高整体素养。由于长期形成的传统升学观念和对中职学校的片面认识,就读中职学校的学生与普通高中的学生相比整体素质较差,在学习方面往往表现为基础相对薄弱,在性格心理方面往往表现为自卑、敏感,在行为能力方面往往表现为盲从、平庸,但他们爱好广泛,活泼好动,有自己的特长。因此学校要提供更多的平台给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在不断尝试中得到锻炼、获得提高,怎样把他们的爱好表现出来,把他们的特长展示出来,最好的办法就是组织开展社团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培养组织活动能力,充分展示个人才艺,使他们对学习、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信心。

3.拓宽专业知识,夯实就业基础。结合中职学校的特色,引导学生组织开展与专业、就业、创业相关的社团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进一步拓宽和丰富了专业知识,为实习就业、今后的创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中职学校有效开展学生社团活动应重视的几个问题:

1.切实保证社团活动场地、设施和经费。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家境比较困难,因此学校除提供必要的社团活动场地和开放实验实训设施外,还要切实保证社团活动必要的经费,用于购置活动设备、耗材及其他支出,努力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社团组织。

2.加强对社团组织的指导和管理。与高校学生相比,中职学生的活动能力较弱,为有效开展好社团活动,提高学生社团活动的质量,学校必须加强指导和管理工作,由社团自主选择和学校指派相结合确定工作认真、精确业务、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社团指导教师。以校团委为主体建立社团管理组织,加强对社团的过程管理,确保社团活动健康有序地展开,定期组织开展社团活动总结评比工作,表彰优秀社团和优秀指导教师,促进社团工作的全面优化。

3.充分展示社团活动的成果。为增强中职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学校要创造条件帮助社团多种方式积极展示社团活动的成果,如开展综合性的社团文化节、社团单项成果展览等,还可以动用各种展示媒体,全方位介绍社团组织的基本情况和活动成果,如学校网站可以开辟社团活动专栏、宣传窗可以定期组织专版、编印社团活动专刊等,对于成绩突出的社团组织,还可以联系当地的新闻媒体,如电视台、报社等,进行采访报道,进一步扩大社团组织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更加优越的条件。

4.正确处理好社团活动与主体教育活动的关系。社团活动作为学校整体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要明确其作用和地位,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社团活动和主体教育活动之间的关系,要避免出现注重社团活动、荒废主体教育的偏面做法,教育学生正确把握好尺度,把在社团活动中培养起来的自信心和成就感迁移到主体教育学习中来,真正发挥社团组织在学校整体教育中的促进作用。

第2篇

一、有理想信念,为筑造“中国梦”打好思想基础

作为一名年轻班主任,只有具有崇高教育理想和远大抱负,并以此为信念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工作,才能享受到事业成功的喜悦,才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立志报效祖国,为学生筑造“中国梦”打好思想基础。

在学生性格塑造最为重要的初中三年,班主任老师对学生理想信念的启发和导向尤为重要。小学阶段的孩子,总会天真地描绘心中的未来:我长大了要当老师、医生、科学家、宇航员、运动员……这样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在进入初中之后,往往会被繁重的学业压得失去了初心,迷失了方向,丧失了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这时,如果班主任老师能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将正能量源源不断地输送给学生,或许能够点燃他们的生命热情,重塑他们的理想信念。例如我常常会利用班会课鼓励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因为社团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或涉及文学历史,或涉及音乐美术,或涉及生物地理……也许你现在不知道自己对哪一种感兴趣,但或许就在这一次次社团活动中,当你接触了相关知识之后,就为自己点亮了一束兴趣的火苗。以我自己指导的“古城文化探究社团”为例,知识面涉及潮州的历史、文化、古建筑等,每次都要穿街走巷,并把活动总结成文,但是没有一个学生喊苦喊累,因为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古城文化的浓厚兴趣和对工作热忱的心感染了学生,我们一起通过搜集资料、观察记录等活动,用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发现古城之美,他们因此对古城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常常鼓励他们,也许现在收获甚微,但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兴趣的火光已经在这些孩子心中闪现,或许他们心中的“中国梦”,就在这样的活动中探索出方向。

二、有道德情操,为筑造“中国梦”树立正确价值观

古人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在首,德为先,一个道德情操高尚的教师,才能更好地端正学生的思想;反之,教师道德滑坡,学生的思想自然正不了。做一个有道德情操的班主任,才能帮助学生在筑造“中国梦”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下,个别老师把教书育人当成了赚钱的机器,补习收钱、节日收礼等不良现象屡见不鲜,其中所传达出的金钱至上的思想,已经成为社会为老师贴上的负面标签,严重损害了作为一名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尊严。我们提倡“尊师重教”,并不是从物质上去“尊师”,而应该是学生、家长、社会给予教师的精神层面的尊重。作为一个年轻班主任,难免会面对许多社会诱惑,比如经常有家长打电话询问是否开设补习班、希望登门造访、借着教师节等节假日名义送礼等,我都会阐明自己的立场,一一予以回绝。我知道,教师是份良心活,我会坚守自己的初心,尽心地上好每一节课,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我的这种坚守并不是空话,我用实际行动将“平等、公正”的价值观贯彻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也赢得了家长和学生的尊重。

三、有扎实知识,为筑造“中国梦”丰富文化内涵

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育人,如果自己一瓶不满、半瓶晃荡,那是教不好学生的。扎实的知识,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概念,作为教师不仅要教好学生,还要勤勉学习。只有具有扎实的知识,才能为筑造“中国梦”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面临的教书难度越来越大,有的教师甚至有一种危机感,因为学生学习的途径也越来越多,如果教师固步自封就会被学生淘汰,被社会淘汰。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扎实掌握自己本学科的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赢得学生的认可和尊重。

一个班主任,要为班级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不是光喊口号就可以的。因为部分学生遇到某些知识瓶颈时,你这个班级的主心骨就必须展示自己的全方位知识技能,既能帮助学生进步,又能赢得学生的尊重。作为一名班主任,同时也是一名语文老师,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是,如果你自己没有真真切切去阅读,并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如何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相反,每当学生在“课前三分钟”推荐某部作品时,我不假思索就能把我所了解的内容,阅读的体会进行简单的阐述,这时,学生表示惊叹佩服的同时,也引起了他们的阅读兴趣;我还喜欢联系某些文学作品给学生讲自己的旅行经历,讲我所体会到的那些旅行与阅读不断碰撞产生的共鸣:例如在北京地坛公园感受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对生命的态度;在南京的秦淮河边感叹那逝去的朱自清笔下清静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在成都的杜甫草堂中体味杜甫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忧国忧民之情……凡我阅读与感受过的文字,我都喜欢和学生分享,学生听得津津有味的同时,又为学生埋下了兴趣的种子,增强了阅读的动力。在这种良性互动下,我所带班级的阅读氛围异常浓烈,并以此延伸出来读书笔记交流、读书角展示,使得整个班级满溢书香之气。

四、有仁爱之心,为筑造“中国梦”融入爱的灵魂

第3篇

再见李有毅,是在酷热的暑假,她依然在学校运筹忙碌,把思想融入生命,收获幸福——她,离不开这份挚爱的事业。与很多女校长不同,她身上有一种独特的气质,既非女强人的精干气势,也不是纯静柔美的亲和,甚至不是思想型校长的谨慎理性。这个从教学一线走出来的校长,懂专业,有志向,形成“胸有丘壑,腹有诗书”结合下的执行力,这种气场,有着一种浓浓的感召力,不但能够带领历史名校北京十二中继往开来再续辉煌,也让接触的人都不觉融入这种文化之中,体验到她教学思想的特有魅力。

培养元气:志栽大木柱长天

业内人都说,李有毅与北京十二中的结合是一个强强联合的过程。北京十二中是有着优良传统的历史名校,陶西平、罗洁等著名教育专家都曾任该校校长。而李有毅从一线教学工作中,就有卓越成绩,她带的学生,常常包揽丰台区数学高考成绩的前三名。1999年,她被提拔为学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又带领学校在教学中一路创造“神话”。

2006年,李有毅接过了北京十二中校长的接力棒。她一直在想,如何让这所历史名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借助新课程改革的东风脱胎换骨,焕然一新呢?李有毅清醒地认识到,十二中虽然有着优良的传统,但面对新的挑战,学校还存在一些劣势,关键是地域上的限制,丰台区没有太多高校,也没有太多资源可以借助,因而有着先天性不足的因素。面对这一客观条件,李有毅想起了的恩师杨昌济先生曾说过“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拄长天”。她暗下决心,一定要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

“一所学校要保持生命力,首先要固本培元,坚持育人育才这一本质。”李有毅校长的父亲是全国名老中医、安徽省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之一,所以她在办学中也巧妙地借用了中医学上的“元气”理论,坚持办学要培植元气,增强学校教书育人的能力。在汲取众多优秀校长的管理经验、总结学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李有毅认真梳理自己的成长历程,不断挖掘新时代的内涵,明确地提出“求真、崇善、唯美”“三足鼎立”的办学理念,以及“责任在肩,‘八气’修身育人” 的教育思想,强调为师要有正气、骨气、志气、勇气、和气、雅气、底气和大气,这样才能培养出“八气”的学生,塑造学生完美的人格,培育有大气、大智、大爱的“大写的人”。她非常注重师生内在气质和能力的培养,她解释说:“在提出‘八气’修身育人的时候,我们就在想,学校参加过很多课题的研究,陶校长曾提出利用多元智能理论塑造健全的人格,这与我们所提出来的‘八气’内修,应该说是一致的。‘八气’可以让师生在某一方面能够突出,其他方面能够兼修。”

仰望可以凝神,居高可以察远,而洞幽可以烛微。李有毅深知,教育的大方向要最终落实到教学细节中,因此,在常规课堂教学的五个基本环节(即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上,学校下足功夫,始终坚持备课要 “精”、上课要“实”、作业要“选”、辅导要“深”、评价要“多”的要求,并对什么是“精”、“实”、“选”、“深”、“多”进行了细化。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学校推行“引问、解问、追问、新问”的“四问”课堂教学策略,积极创设生态智慧课堂。如今,十二中依然沿袭着传统的家访模式。李有毅说:“走进学生的家庭,可以了解到更多学生心灵上的困惑,或者真实的成长环境,更便于学生的教育和成长。这与学生出现问题时,把家长和学生叫到学校谈有着本质的区别。”更可贵的是十二中的家访已经作为一种课程来进行设计,老师们精心地去策划,去组织实施。

2008年,北京十二中高中部、丰台镇初中分校、草桥初中分校三校合并,这意味着学校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陶西平老校长发来贺信:“新的十二中应当成为先进教育思想的代表,教育改革的典范,培养优秀人才的摇篮。”李有毅更坚定要培植学校的元气,从而带领十二中努力成为一所北京市和全国中学教育有重要影响的一流校,一所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验校,一所带动周边学校发展、辐射改革成果的示范校!

积聚才气:学高身正可为师

李有毅经常跟老师们说:“我希望我们十二中的老师都有自己的绝活。不是什么人都能当老师的,如何当一个称职的老师,进而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努力把我们的孩子培养成有素养、有内涵的人,需要我们的老师‘八气’修身。”

因此,十二中的队伍建设坚持“教师为本、鼓励创新、个性指导”的原则,强化“整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深化、分类管理、促进发展”的管理策略,倡导“敬业乐群、论学创新、明志笃行、方正和谐”的教风。

而课题研究基本实现了“组组有课题,人人都参与,全学科多领域覆盖”的教研格局,拓展了教师研修的时空。随着“名师工程”、“教育家成长工程”和“七个一工程”三项培养计划的相继实施,学校为不同层次的教师搭建学习、工作、支持和展示等“四大平台”,不断为教师的再发展搭建平台,并适时提出了“人才强校”的发展战略,大力引进优秀特级教师、硕博士研究生和海外高层次人才,优化教师结构。

行之有效的措施造就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一流教师团队。在北京市首届高中教师新课程基本功培训和展示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北京十二中7名教师获得一等奖,获奖教师人数位居北京市城六区第一,全方位地展示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所取得的突破性成绩。

作为一个从教学一线走出的校长,李有毅深知教学是学校的主阵地,因而给予了更多的重视。一旦在课堂上发现老师的不当行为或者没有认真备课,她就会提出批评,马上要求老师反思。反思以后,李有毅会再来一次推门课。尽管学校有一个网上听课系统,但她觉得网上看不到现场学生们的反应,不能够直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态,直观地感受老师的基本教学设计、教态、语言等,因此她常常“舍近求远”,走进课堂。

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位好校长,创建了教师发展的宽松环境,使得一大批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目前,北京十二中拥有特级教师14人、市级学科教学带头人7人、市级骨干教师17人、丰台区骨干教师52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7人;拥有北京市“十佳”班主任、教育部首批“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30多名;有10余名教师获得全国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称号。

激扬灵气:不拘一格,于斯为盛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古圣先贤的幸福追求,也是李有毅的执着梦想。“学校应该是土壤,孩子是种子,你需要给他们浇水、施肥、打理。学校不是一个纯粹的机构,它是一个小社会,是群体聚集的地方。”李有毅校长说,“我们要把学校建设成为最适合学生人格修养、学术素养成长和发展的生态系统,宽而有度、活而有序、人文和谐的育人环境,从而体现教育对人的终极关怀,最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激扬学生的“灵气”,努力开创“不拘一格,于斯为盛”的新局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李有毅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有着各自的兴趣和特长,学校要不断为他们创造成长的环境,“让每一块璞玉都成器”。她提出了学生发展三个“百分百”目标,即100%的学生掌握一项体育运动技能;100%的学生参与学校以“国学社、科技俱乐部和模拟联合国”等为主题的社团活动;在十二中学习的六年内,100%的学生完成100个探究性实验,读100本课外书籍,聆听100个具有专业水准的学术报告。

从“模拟联合国活动”到北京市“翱翔计划”和“雏鹰计划”,从“钱学森航天实验班”到“中美国际课程班”,从北京市“后备人才计划”基地校到全国“国学教育”基地校,从申报北京市金鹏团到申报国家课改实验校……这一系列的特色项目涵盖了科技、艺术、体育、综合课程等多个领域,在北京市的特色项目发展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并逐渐演变为学校发展的群体优势,实现了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不再唯分数至上,而是要真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培养他们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作为全国新课程改革实验校,北京十二中在优化传统优势特色的基础上,还形成了以新课程改革试验为主要内容的新的特色群,包括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中外国际合作项目、创新学院翱翔计划、自主排课学校、国家级特色实验校等项目。

以大气成大器,李有毅校长独特的办学思想,带领北京十二中走出了具有中国气魄、中国活力的教育创新之路。学校先后荣获“教育部现代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电化教育优类校”、“全国中学先进实验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可持续发展实验学校”、“北京市文明单位”、“北京市科技示范校”等荣誉称号。而多元化的课程和社团,并没有延缓学生的成绩,反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缔造了诸多神话。继2010年高考成功实现高分成绩、600分以上人数、考取清华北大人数以及本科重点上线率的“四个突破”之后,在2011年的高考中,理科重点率达到95.3%,文科重点率达到97.1%,近30名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自2007年至今,共有6位同学的高考成绩进入北京市前10名。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制推荐学校”;2012年,被清华大学列为“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