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变电站安全总结

变电站安全总结

时间:2022-09-10 08:32:31

变电站安全总结

第1篇

本站安全生产月活动具体工作如下:

1.开展安全月活动宣传工作,大家坐在一起讨论活动的主题、学习实施纲要、讨论各个实施阶段的活动安排。深刻反思11.3事故,汲取事故教训,每人写了一份11.3事故反思,并对本站的安全管理、记录报表、规章制度、培训工作、事故隐患每个值班员都谈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对站内管理每个人都倾注了最大的热情,可见11.3对每一个值班员的触动是刻骨铭心的,安全月的必要开展对变电站各项工作的促进,尤其对值班员安全意识、主人翁精神的影响最为深刻。

2.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在安全生产整顿周活动的基础上,结合秋季安全大检查,进一步查摆了本站安全生产的隐患,特别是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完善和执行情况,对现场运行规程从全面、具体和针对性上进行了修订;制定全站停电的反事故预案,制定低温天气和防冰闪的反事故措施,进行现场演练。当前正处年底收关和人员调整后的敏感时期,人员思想浮动大,而且本站正在进行新母差与新间隔投运的准备工作,施工人员多,施工人员安全意识和安全防范技能较低,是近阶段我站安全运行的一大隐患,我们会同工作负责人一起讨论施工过程中的存在和潜在的危害,并有针对性地制定防范了措施,保证了施工安全的进行。针对人员素质参差不起,安全意识高低不同,我们制定了《**站考核细则》,制定措施, 明确职责和工作程序,对任何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

3.利用交接班的时间,我们查找本站存在的隐患,实行分片分区,责任到人,对查找到的隐患汇总分析,能自己解决的我们都及时认真地消除,对我站能力不足不能解决的,我们纳入工区的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由工区负责解决。该报缺陷的上报缺陷,该报危害辨识的报危害辨识,使站内所有设备、所有工作、所有危险点在控、可控、能控。

4.对在本月进行的工作、操作等,我们编制事故预案,如220kv母差保护更换的准备工作和悬垂刷涂工作,除了工区安排跟踪外,站内根据人员新调整、新人员对设备不熟悉的现状,三班改为两班,加强值班力量,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为防止意外发生,我们共同讨论制定出了在工作期间母线故障的反事故预案。

5.每个班利用晚饭后的时间讨论检查了我站在遵章守制方面还存在哪些差距,现有规程制度能否满足现场规范化、标准化工作需要,并在站内宣读并实施了《**站考核细则》,按照个人能力分为12大员管理站内事务,规定每个值班员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工作,否则就严格考核。在个人专业技能与岗位要求存在的差距,站内按人所需制订培训计划,建立心智加油站和个人提升计划的培训平台进行培训。工作日志、检修记录、安全活动、安全用具记录、缺陷记录等班组记录已经和工区进行交流,完善纪录格式。

6.对全站值班员进行《电力安全工作规程》、本岗位安全职责、工作中的危险点辨识和防范措施及相关专业的规程制度等的培训,选派两名值班员参加工区举办的安规比赛,锻炼值班员具备工作所要求的安全生产技能,熟知各项工作的危险点及防范措施;

7.完善三票管理制度,针对本站实际按照运行工区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施“三票”管理制度,内容完善;“三票”按照规定执行,严格执行倒闸操作“六关”制度(操作准备关、接令关、操作票填写关、核对图板关、操作监护关、质量检查关);“三票”的填写及执行情况良好。“三票”管理制度健全,制定了“三票”合格评价标准和考核规定;“三票”合格评价符合标准要求,对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提出改进措施,有记录可查;定期对“三票”的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考评。

8.重温《沧州供电公司运行管理标准》及运行相关管理规定。完善我站的《综自站的管理规定》,并制定措施严格执行。查找五防系统管理和软件缺陷,及时上报,并请厂家销缺。查找现场防误闭锁装置的运行情况,缺陷及时报告;建立起完善解锁钥匙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严格执行操作监护制度,重新修改操作密码,严格密码管理,使操作监护制度的执行从小操作就具备条件。

9.对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进行全面检查,核对保护装置定值与定值单相符。规定每月20日核对保护压板投切正确,并要求做好记录。检查户外继电器、端子箱等二次设备有防雨、防潮和保护室降温等安全措施。

10.现场安全措施方面进行有针对性制定现场三项措施和进行危险点分析;现场作全封闭围网,现场措施落实良好;对每个作业现场做到层层把关,严格执行“三大措施”,做到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监督到位;对任何违反安全规程的行为立即得到制止。 11.强调安全用具的管理。各类安全用具配置、台账、试验、存放使用符合要求;增加每月10日对安全器具进行试验检查,使其保持在完好状态。

12.完善消防管理。重新完善消防管理制度,健全消防组织,使新来的值班员在消防组织中找到自己的定位,明确各自的职责;消防设施、器具齐全,布置符合规定,状态完好;培训职工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

第2篇

关键词:配变站;精益化管理;管理流程

作者简介:王辉(1969-),男,吉林省吉林市人,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吉林市城郊供电分公司经理,副高级工程师。(吉林 吉林

132013)

中图分类号:TM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9-0215-02

为加强配网专业化管理,提高配网健康水平,增强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必须大量借鉴国内外配电站管理的先进经验,不断融合国家电网公司精益化管理、标准化建设的要求,集中配变站员工的智慧结晶,创新管理流程和方法,构建事故率低、可靠性高、流程规范、服务高效、降损节能、社会满意的配变站精益化的管理模式。本文结合吉林市城郊供电分公司的实际以及借鉴省内外配变站的经验作以阐述。

一、专业管理的目标描述

1.专业管理的目标

安全目标:规范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质量,防止由于人员误操作、误触、误碰而引起的人身伤亡和感电事故。

效益目标:实施技术降损增效措施,减少空载损耗,降低线损,提高变压器的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优化。

电压质量目标:加强电压质量管理,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电力客户提供安全、可靠、充足的电力供应和服务。

服务目标:以客户为中心,积极创建事故率低、可靠性高、流程规范、服务高效、社会满意、品牌形象好的电力企业员工队伍。

通过实施精益化管理目标,形成由上到下、层层分工、多层控制的闭环式安全管理体系,使配变站安全、可控、能控、在控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2.专业管理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一是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的建立要达到管理机构健全、各项制度完善、适合执行的目的;二是规定的流程环节的执行程度要达到计划合理、审批差错率为零、执行严格、总结及时;三是各种书面文件的编制要达到指导书、卡齐全,有针对性,符合现场实际;四是现场工作人员行为的规范性要达到工作程序100%符合指导书、卡要求,违章发生率为零,工作完成率为100%。

二、专业管理的主要做法

1.完成工作的组织机构

为全面推进配变站精益化管理,确保现场安全和工作质量,依据供电企业现场管理标准化的管理规定,制定分公司配电专业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分公司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实行经理负责制,由主管经理、副经理负责安全生产的全面领导工作。由分公司有关部门和人员组成安全管理组织,形成由上到下、层层分工、多层控制的闭环安全管理体系。

2.管理工作流程

配变站精益化管理要求在工作的每个细节、每个阶段都要按照流程图进行,每项工作必须符合设备操作规程。为了便于运行、检修和维护管理,根据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建立相应的配变站精益化管理体系控制流程,使每个层面在执行相应流程时都能按照流程体系进行。

在体系建立阶段,决策层构建管理组织、拟定精益化管理体系;控制层制定管理流程和典型项目的实施细则。在动员和宣贯阶段,控制层对班组各级人员进行培训和动员。在工作执行阶段,执行层的作业人员要按照精益化管理要求,在现场开展各项工作;同时安全人员在现场认真监督纠正违章。在总结和反馈阶段,各层人员都要对精益化管理的执行情况,以客观的态度进行总结,将情况逐级向上汇报。

3.配变站精益化管理体系流程控制方法

配变站精益化管理体系流程要按照工作顺序实施闭环式管理,即把整个作业过程分为准备阶段、工作阶段和总结阶段,每个阶段的工作必须按照顺序完成,才能进行下一步工作,每一步工作环环紧扣。否则,就违反了操作规程,造成各种事故,影响安全生产。

配变站精益化管理体系流程是以配网现场标准化作业为依据,围绕作业项目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工艺及质量控制等工作的需要,把工作分为准备阶段、工作阶段和总结阶段,每个阶段再分为若干项,每一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按照配电安全生产规程、安全管理制度、反事故措施、设备检修工艺导则和施工及验收规范事先设定好,以便于检修作业人员只遵循一种工作方式进行工作,以保证施工作业的安全和工艺质量。

配变站精益化管理体系流程的准备阶段,一是提出作业任务并填报停电申请单;二是停电申请经批准后,组织相关人员勘察作业现场,绘制作业现场示意图,研究安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危险点分析及安全措施控制;三是根据作业任务,由班组技术员编制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并逐级审批,填写签发工作票;四是召开班前会学习本作业指导书(卡)、危险点及安全措施,进行人员分工。

配变站精益化管理体系流程的工作阶段,一是由运行单位(人员)根据操作票所列工作内容,执行停电、验电、挂接地线;二是履行工作许可手续;三是宣读工作票,并结合现场进行危险点及安全措施交底和提问,工作人员签名确认;四是布置现场辅助安全措施;五是开始作业并履行工作监护制度;六是作业结束对现场检查验收无误后,拆除现场辅助安全措施;七是履行检修工作终结手续(向工作许可人汇报);八是运行人员按照调度令执行操作票(拆除安全措施);九是恢复送电。

配变站精益化管理体系流程的总结阶段,一是召开班后会,及时总结当天工作;二是进行技术资料整理、归档;三是反馈存在的问题、意见。

三、配变站精益化管理体系工作的做法描述

1.配变站标识牌规格及线路名称

按照用户小区名称,在配变站箱体外壳或墙体上醒目位置悬挂配变站标识牌,并且规格统一:左上角为“国家电网公司统一标识”;标识右侧上行为“10kV线路名称或编号”,下行为“国网***供电公司屋式或箱式变电站名称”;在配变站两侧醒目位置悬挂或粘贴“禁止入内,高压危险”的警示标志。

为强化配变站的安全防护,所有配变站统一制作安全围栏和防盗网门窗,统一制作变压器安全网门,在网门上悬挂统一式样的安全警示牌,统一配置电气专用防盗锁具,并由专人负责统一管理,防止行人误入配变站接触有电设备,降低因外部因素而造成的各种责任事故。

2.高压开关柜名称及编号

根据配变站内部平面设计图,对配变站内的高压配电设备进行统一编号。高压开关柜名称根据高压柜的功能可分为进线柜、返线柜、主一次柜等。高压开关柜编号根据进线和返出线顺序命名,其编号由三位数字组成。

为统一规范配变站对高压柜的安全管理,对配变站高压操作装置进行统一加锁控制。同时制定配变站高压柜操作制度和步骤,有效规范人员的操作行为,全方位防止误操作事故发生。对配变站室内统一铺设绝缘毯,以保证作业人员站在干燥、绝缘的物体上进行操作。

3.低压开关柜名称及编号

低压开关柜名称根据低压柜的功能可分为主二次柜、联络柜、馈线柜、无功补偿柜等。低压开关柜编号由三位数字组成。

4.空气开关编号

在空气开关空白处粘贴“所带负荷名称”,并在带有备用电缆的开关回路上设置“禁止合闸”警示标牌,防止人员误合开关。

5.制作电缆卡片

根据住宅小区的负荷分布图,制作电缆卡片。其规格为:上一行为“电缆去向”,中行为“电缆规格型号”,下行为“电缆长度”。

6.绘制高、低压接线图

根据配变站设备的统一编号,利用微机及时绘制高、低压接线图,达到图纸与现场设备对应,确保不发生误操作事故。同时,对配变站的高、低压设备进行数码照相,以图片形式存入电脑,使工作人员根据接线图、数码照片就能明确配变站内的运行方式和小区的负荷运行情况。

7.降低线损指标

根据线损的诸要素分析每年冬、夏二次的负荷测试记录,总结出变压器的最大利用率和不平衡度指标对线损的影响最大,因此制定了针对变压器的技术降损措施:一是调整配变站的接线方式和运行方式;二是导线截面按经济电流密度选取;三是无功就地补偿,把电压波动幅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四是调整低压三相不平衡度;五是淘汰老式、高耗能变压器,采用节能变压器。通过采取上述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变压器空载损耗,提高了变压器的负荷利用率,延长了变压器的使用寿命,从而实现了技术降损和降低企业成本的目的。

四、配变站精益化管理体系的资料管理

在资料整理过程中,配电资料的复杂性、多样性、抽象性无疑是一个需要加强管理的问题,摒弃落后的配电资料管理模式,利用先进技术使配电资料管理更趋近于科学化、规范化是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1.原始资料管理弊端较多

在实施精益化管理之前,配电设备的原始资料统一用铅笔填写,保存的资料由于摩擦,经常变得模糊不清,导致各种数据无法辨认。配电各种资料报表是班组日常的一项最繁琐且最容易出错的工作,要想报此表需要查找开关卡片、变压器卡片、高压线路条图、低压台区图、线路缺陷记录等基础资料,铅笔填写的数据不仅容易摩擦出错,还缺少直观性,给配电基础资料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

2.资料微机化管理的优越性和可行性

利用微机来管理配电资料,打破原有零散、效率低下、保存困难、书写原始的管理模式,具有操作速度快、库存容量大、便于转存和携带等优点,适应配电线路和设备的随时变更,突出显示配电资料微机化管理功能的优越性。

配电系统的工作很多具有周期性,如果周期掌握不好,很容易造成设备的烧损、线路跳闸、接地等故障,严重威胁线路的安全运行,这就要求配电基础资料必须准确、及时、可靠,而配电资料的微机化管理正是具备了这些特点。利用微机管理配电资料,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更能清晰直观地显示供电线路的运行情况。

3.资料分类管理

配电资料根据载体材质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配变站竣工图纸、各种设备的试验报告、合格证等书面资料为主要形式的纸质资料,按类归档存入资料盒,进行档案化管理。另一类是在CAD绘图软件的支持下,利用微机制作成的高、低压单线接线图、电缆走向图、配变站平面示意图和配变站高、低压电缆清册,按类以图文形式存入电脑,进行微机化管理。

综上所述,可知配电资料微机化管理的可行性、必要性及优越性,虽然投入微机管理需要一笔资金,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它是事半功倍的。

五、建立和完善配变站管理制度

1.建立配变站标准化管理制度

一是制定配电工程验收管理制度,二是制定配变站巡视区域及计划,实行责任承包制度,三是制定配电设备标志管理制度,四是配变站设备缺陷实行统一管理制度。

第3篇

1 南方电网五省区110 kV变电站标准设计要求

根据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一体化管理工作推进的要求,公司组织五省(区)电网公司、有代表性的地市供电局及设计单位规划计划专业技术人员起草110~500 kV输变电工程标准设计要求及可研深度规定。标准化设计及典型造价有效的指导了南方电网公司110~500 kV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开展,规范了报告编制内容,加强110~500 kV输变电项目前期工作管理,确保项目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

除了110~500 kV输变电项目相应的规范文件外,作为配电网设计的指导要求,还应当遵循以下两个主要的设计规范文件:①35~110 kV变电所设计技术规程(DL/T 5 218-2005);②35 kV~220 kV城市地下变电站设计规定(DL/T 5216-2005)。

在《110~500 kV输变电工程标准设计要求及可研深度规定》中,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要求110 kV变电站在总体布置上,必须要实现变电站的基本功能和核心功能,实现变电站全过程、全寿命周期内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首先是在建筑风格上,总体体现工业性产品或设施的特点,提倡工艺简洁、施工方便、线条流畅,与环境协调,遵循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典型设计总体原则。长期以来,由于变电站建设一直采用的是非标准化设计,不同的电力设计院采用的是不同的土建布置和建筑设计方案,最终导致外立面形态各异、建筑设计颜色及构造与变电站周边建筑环境不协调,特别是在城市中心区的110 kV变电站建设,还有部分位于旅游风景区的110 kV变电站建设,常常成为破坏周围环境的制约性因素。

2 110 kV变电站地质勘察及总平优化要求

2.1 变电站站址的选择

变电站站址选择应充分考虑站用水源、站用电源、交通运输、土地用途等多种因素,重点解决站址的可行性问题,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变电站站址选择应充分考虑站用水源、站用电源、交通运输、土地用途等多种因素,重点解决站址的可行性问题,避免出现颠覆性因素。110 kV变电站选址应当进行现场踏勘。依据系统部、变电一次、变电二次、地质勘察等不同的专业所提供的资料,汇总当地的土地、住房建设、建管单位、林业、农业、规划等政府部门的意见,土建设计人员会同相关政府部门人员初步确定几个变电站选址方案。在进行现场踏勘之后,就要对几个站址方案进行比选。在进行方案比选时,必须要考虑以下因素:①在进行地质勘察时,必须要明确有无不良地质情况,比如地下溶洞、滑坡、坍塌等情况,特别是部分古滑坡,由于其隐蔽性较强,所以较难发现,一旦站址确认,需要花费较大精力进行变电站站址地质处理,增加了变电站造价。②原则上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行的站址方案,如确实因各种难以克服的困难只能提供一个站址应提供充分的依据并作详细说明。在进行变电站站址比较选择以及站址备选方案上报时,为了避免出现单一站址的情况,需要进行多重考虑。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大部分设计单位为了节省前期工作成本以及勘察费用,只选择一个方案进行上报。最终出现站址征地等疑难问题时,则必须挪移站址,造成费用增加的情况。

2.2 总平面布置附图要详尽

总平面布置附图要详细说明站址具体位置及地貌、站址用地性质及有关批文办理情况、总平面布置方案、参与何种典设方案、围墙内用地面积及总用地面积、总平面布置情况、进站道路方案、大件运输方案、站址场地自然高程、场地设计标高,100/50年一遇洪水位,是否受内涝影响。站区设计要包含土方平衡情况、边坡处理、排水设施。建筑布置要点要列明主要建筑及相应建筑面积。建筑结构竖向布置要说明基本风压、地面粗糙度、抗震设防烈度、建筑物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结构、户外设备构支架结构。此外还要包含地基处理方案、供水水源方案、排水方案、消防设施布置方案、通风方式等。

2.3 建筑材料的选择要符合要求

针对当地气候环境以及防风及抗腐蚀要求进行建筑材料的优化选择,并采取抗风抗腐蚀建筑结构,并在地质勘察时增加对水质分析的要求。鉴于混凝土具有良好的牢固性和耐久性的特点,一直以来变电站建设都选用混凝土作为变电站土建的主要建筑材料,并且土建结构设计人员对于标准化混凝土建筑材料的使用更为熟悉。但是在沿海环境,特别是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广东电网公司、广西电网公司以及海南电网公司,这三个省网公司所属的大气环境气候为海洋以及热带气候,大气环境因素对于混凝土建筑材料的破坏作用更为严酷。而在贵州以及云南两个省网公司管辖区域,110 kV变电站建设的土建部分材料选择及设置对于干湿、冻融等大气侵蚀下的耐久性要求,相对考虑较少。部分变电站设计未考虑相应的防腐要求,没该结合当地的地理特性来选择建筑材料,一味的使用混凝土材料,许多地区的变电建筑出现了混凝土开裂、钢筋被当地水土腐蚀,发生锈蚀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在标准化设计的内容深度要求中,增加了关于地质勘察中对水质分析的要求。在进行变电站选址以及地质勘察时,需要进行地下水抽取以及水质分析,并检测水质及土壤的腐蚀性,出具相应的土质及水质分析报告,以备变电站土建设计人员进行参考。根据技术需要,地质勘察单位需要委托专门的水质监测站对水源水、饮用水的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并出具水质检测报告。当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情况等则直接影响变电站的基础防腐等级,而水源的水质、水量情况则影响变电站用水条件,涉及到变电站将来的生活以及生产用水是否可以使用井水或者当地用水,或者必须另外接入自来水源等。在进行110 kV变电站的总平布置优化及建筑设计时,要特别注意当地的特殊气候环境和水质情况,除运用标准化设计意外还要充分考虑各种环境因素,诸如土质、气候、湿度、环境pH值等,采用多层次防腐基础设计,比如设置沥青层隔离层、使用抗硫酸盐水泥等措施。

2.4 变电站总平优化设计要与当地社会环境因素相结合

变电站总平优化设计要与当地社会环境因素相结合,与变电站周围建筑群保持合理的安全距离,不应给给周边居民活动带来安全隐患。传统的110 kV变电站大多建在一些无人居住的市外郊区,但是随着区域内用电负荷的增加,110 kV变电站正在逐步向着城市中人员居住密集的地区迁移。这样110 kV变电站选址则必须考虑当地的社会环境及周边区域的人员及居民安全。特备是在人流量较大、交通便利、商业发达的地区,110 kV变电站的间隔出线以及路径走廊设置都对于当地的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一问题,在110 kV变电站标准化设计的内容深度要求中,增加了关于安全距离及反措的相关要求。在进行变电站选址以及地质勘察及总平布置时,必须要充分考虑变电站对于周边居住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居民区的影响。在110 kV变电站的建设区域内,要注意变电站内部建筑的平面布置,使得变电站建筑布置要满足与居民楼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以满足消防安全的规范要去。在进行平面布置和设计时,需要设置相应的预防措施,比如加高围墙避免居民攀爬等情况出现,从而给变电站安全运行以及居民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比如说,一般变电站可以允许变压器布置离建筑墙5 m,但是如果必须这样进行变压器布置时,要将墙外的设备增高3 m,在墙外的两侧各3 m的范围内,不能开设门窗或者面积较大的洞口,以避免安全问题。

2.5 针对在城市范围内的110 kV变电站,需要电缆布置

的优化

部分改建或者扩建的110 kV变电站,在进行间隔扩建时候如果电缆的防火处理不足就容易造成安全隐患。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部分原先处于郊区的110 kV变电站逐渐变成了居民区,而相应的架空线则需要进行相应的改造,变更为电缆。但是部分改造项目的电缆防火处理不足。因此在最新的变电站电缆设计上,增加了防火处理的要求。在110 kV变电站总平面优化时内还可以使用防火隔板、喷涂防火涂料、耐火三角等方法对电缆进行相应的防火和阻燃处理,最大程度上避免电缆发热造成的安全事故。

第4篇

[关键词] 系统;分站;传感器;瓦斯超限;关联指令;交叉断电;规程、规范、规定

中图分类号:TD7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简述

姚桥煤矿采用KJ65N型分站式安全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系统)。系统由四个功能组成:(1)传感器和执行器,包括声光报警器、控制器和工作电源等;(2)信息传输装置,包括传输接口、分站、传输线、接线盒和电源等;(3)中心站和主站的硬件,包括工控计算机、工作站、设备及电源;(4)中心站或主站的工控计算机软件,包括应用程序、操作系统(或监控程序)及存储介质等,整个系统采用分站式树型网络结构,系统采用FSK调制解调通讯方式,对井下、井上数据和信息进行传输。本公司所有管理者均可通过企业信息网随时查询到姚桥矿安全监控信息。中煤总公司、江苏省煤管局和国家安全总局领导均可通过国际互联网查询到姚桥矿安全监控信息。

2.综放工作面监控系统瓦斯超限交叉断电控制技术的设计

综放面由于设备系统需要动力电源电压等级较多,供电系统独立性要求高,一般由变电所单独提供多路供电系统。由于电压等级不同,多回路供电,这给瓦斯超限断电控制安装、维护带来较大困难。传统只安装瓦斯断电器的方式不能解决综放面的断电控制,我们充分利用安全监控系统交叉断电功能,并对系统进行改造,有效解决了综放工作面不同电压等级、多回路供电条件下,瓦斯超限断电功能,维护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例如:按照《规程、规范、规定》的要求,切断8505综放面及回风巷中全部非本安型电气设备的供电电源总开关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就是切断综放工作面溜子道及材料道进风巷配电点处(以下简称配电点处),总开关负荷侧电源。第二种方法:就是切断配电点处总开关的上级开关(在就近采区变电所里)负荷侧电源。

2.1综放工作面两道配电点断电控制技术的设计

综放工作面溜子道配电点处有一台高防开关,此开关控制工作面部分及回风巷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总电源。在此处安装一台分站,供电电源接在总开关电源侧100VAC电源上,分站中断电器的常闭接点与总开关断电控制端相接。分站上连接着工作面回风巷距全风压汇合处10~15米范围内的甲烷、CO、温度传感器各一台,煤仓上部甲烷传感器一台,被控总开关负荷侧是否断电的馈电传感器一台,皮带变频开关负荷侧是否断电的皮带开停传感器2台。当分站上所连接的甲烷传感器监测到甲烷气体浓度超限时,立即就地切断此处总开关负荷侧电源。如图一所示:8505溜子道配电点断电控制示意图。

综放工作面材料道配电点处有一台高防开关,此台开关控制工作面部分及材料道内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的总电源。在此处安装一台分站,供电电源接在总开关电源侧100VAC电源上,在该分站上连接着被控总开关负荷侧是否断电的馈电传感器一台。分站中断电器常闭接点与总开关断电控制端相接。如图二所示:8505材料道配电点断电控制示意图。

当本分站接到中心站计算机主控系统发来的远程断电控制指令后,立即切断被控总开关负荷侧电源。

2.2综放工作面就近变电所断电控制技术的设计

综放工作面两道配电点处的总开关的供电电源,一般都来自就近采区的变电所。例如:8505综放面溜子道配电点处的电源总开关的供电电源来自东三变电所,而8505综放面材料道配电点处的电源总开关的供电电源来自新东四中部变电所。

新东四中部变电所内有一台高防开关(型号:PBG23-6,编号:12-233),此台开关控制8505材料道配电点处电源总开关的供电电源。在该变电所内安装一台监控分站,供电电源取自本所内其它低压开关负荷侧660V电源。分站上连接着8505综放面回风巷距切眼小于10米范围内的甲烷传感器一台,工作面回风隅角切顶线处的甲烷传感器一台,被控总开关负荷侧是否断电的馈电传感器一台,监测本所气体温度传感器一台。分站中断电器的常闭接点与高防开关(型号:PBG23-6,编号:12-233)的断电控制端接点相连。当分站上所连接的甲烷传感器监测到甲烷气体浓度超限时,立即就地切断被控开关负荷侧电源。如图三所示:新东四中部变电所断电控制示意图。

东三大巷变电所有一台高防开关(型号:PBG23-6,编号:12-208),此台开关控制8505溜子道配电点处电源总开关的供电电源。在该变电所内安装一台分站,供电电源取自本所内其它低压开关负荷侧660V电源。分站上连接着被控开关负荷侧是否断电的馈电传感器一台,监测本所气体温度传感器一台。分站中断电器的常闭接点与高防开关(型号:PBG23-6,编号:12-208)的断电控制端接点相连。当本分站接到中心站计算机主控系统发来的远程断电控制指令后,立即切断被控开关负荷侧电源。如图四所示:东三大巷变电所断电控制示意图。

3.综放工作面监控系统瓦斯超限交叉断电控制技术的应用

8505综放面的供电系统来自两个采区变电所,材料道和工作面的部分电气设备的供电来自新东四中部变电所,溜子道(工作面回风巷)和工作面的部分电气设备的供电来自东三大巷变电所。如图五所示:8505综放面供电和断电控制系统示意简图。

3.1在主控系统中设置远程断电关联指令,实现分站之间关联断电

当一台分站上所连接的甲烷传感器监测到瓦斯气体浓度超限时,不仅要立即就地切断被控总开关负荷侧电源,而且还要同时远程切断相关联的另一台分站被控总开关负荷侧电源。才能达到《规程、规范、规定》的综放工作面的断电范围。

例如:当8505溜子道配电点处分站上所连接的甲烷传感器监测到瓦斯气体浓度超限时,要立即就地切断被控总开关负荷侧电源,还要同时远程切断相关联的8505材料道配电点处分站被控总开关负荷侧电源。才能达到切断8505综放面及其回风巷中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源的目的。

因此,要实现8505溜子道分站与材料道分站关联远程断电,需要预先在中心站计算机主控系统中设置关联远程断电指令。就是把8505溜子道配电点处分站上所连接的2台甲烷传感器都设置成:溜子道分站的10端口关联到材料道分站的09端口,溜子道分站开启10端口;把新东四中部变电所内分站上所连接的2台甲烷传感器都设置成:新东四中部变电所内分站的10端口关联到溜子道分站的09端口,新东四中部变电所内分站开启10端口。

3.2综放工作面监控系统交叉断电控制技术的应用

当8505溜子道分站上所连接的甲烷传感器监测到瓦斯气体浓度超限时,此分站实现就地断电,立即切断溜子道被控总开关负荷侧电源,与此同时,材料道分站接到中心站计算机主控系统发来的远程断电关联指令,及时切断材料道被控总开关负荷侧电源。这样就达到了《规程、规范、规定》的8505综放面的断电范围。

当新东四中部变电所内分站上所连接的甲烷传感器监测到瓦斯气体浓度超限时,此分站实现就地断电,立即切断控制材料道高防开关负荷侧电源,与此同时,溜子道分站接到中心站计算机主控系统发来的远程断电关联指令,及时切断溜子道被控总开关负荷侧电源。这样也就实现了《规程、规范、规定》的8505综放面的断电范围。

以上叙述的2种断电功能,任何一种都能达到切断8505综放面及其回风巷中全部非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电源的目的。因此,这2种断电功能一起使用,就是8505综放面监控系统交叉断电控制技术的实践过程。

安装东三变电所断电控制系统的目的,当8505溜子道分站断电不可靠时,地面中心站值班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主控系统向任何一台分站发强制远程断电指令,东三变电所内分站一旦收到强制远程断电指令后,立即切断控制溜子道高防开关负荷侧电源。

4.结语

分站供电电源是660V,采煤工作面两道进风巷配电点处660V电源是低压开关提供的,低压开关接在高防开关负荷侧,分站切断高防开关负荷侧电源时,也就切断了分站供电电源。假如分站备用电池电量少,供电时间短,一旦备用电池电源用完,系统就把分站当作设备故障处理,人工无法将两道高防总开关再送上电。

技术改进:把安装在综放工作面两道配电点处的分站,让其供电电源接在高防总开关100V的电源侧,将分站内部660V变为28V的变压器更换为100V变为28V的变压器后,分站不会因为切断高防总开关负荷侧电源后而无供电电源。

第5篇

各位领导、党员同志们:

大家好!

我叫×××,中共预备党员,变电运行战线上的一名老兵。今天,很荣幸我能有这样的机会,以一名生产管理支部普通党员的身份,参加水利系统共产党员“先教”活动经验交流。我发言的题目是“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争做变电安全排头兵”。

我认为,党员的先进性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每位党员要尽职尽责做好自己的岗位工作。200x年2月底,本人受新一届领导班子的重托,竞聘为金龙山变电站站长。金龙山站是电业总公司所辖35kv枢纽变电站,担负着县城的工业生产、城镇居民生活用电。我深感站长肩上担子的沉重,安全是做好变电站一切工作的基础。一年来,我以安全生产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提高运行人员综合素质为前提,认真细致地抓好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通过全站职工的不懈努力,从设备管理到环境治理,从各项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到职工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已经进入“安全、文明、科学、规范”的良性管理轨道。下面将我的工作从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党员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坚持“制度管人”的理念,拓展延伸规范化管理的内涵。

首先,我在200x年3月份,总结自己过去工作的经验,广泛听取职工同志们的意见,重新修改了变电站运行管理规程、制度17项。其中《现场运行规程》、《运行分析制度》、《运行操作全过程管理规定》、《岗位奖惩实施细则》、《“两措”实施计划》、等站内规程制度,走在了各兄弟站的前例。从而健全和完善好站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使站内工作从“人管人”过渡到“制度管人”,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素质。为了彻底改变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水平,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地对生产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的优化,拓展延伸规范化管理的内涵,使现场作业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的管理思想在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中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走出了一条安全生产的规范管理之路。

我还结合本站具体实际制订了《35kv金龙山站工作管理制度》等规定,供全站职工学习和和遵照实施,同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该站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制,明确了各级人员应担负的责任。编制了有针对性的安全责任书,并分别由站长与班长、班长与班员签订,层层抓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原创:用鲜活的事例引导职工树立“违章就是事故”和“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使职工的思想观念实现了从“要我安全”的观念改变为“我要安全”,在全站上下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变电安全运行管理工作。

20__年安全月活动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我在宣传贯彻“以人为本”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贯彻人本精神,我主要从安全抓起,做好日常安全基础性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安全,这就是很大的功绩。举个例子,我在金龙山变电站35千伏隔离开关闭锁装置上,利用废弃的纯净水空瓶,解决了该站户外隔离开关锁具生锈打不开的难题,从设备运行的角度既维护了设备,又起到了保护运行人员误操作和习惯性违章的发生,将工作危险减小到最低程度,让每个员工都能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下班。这样的“以人为本”,朴实无华,将人本精神潜移默化在工作生活中,渗透到了职工的日常操作中,从关心人、爱护人出发,使全站员工都能感受到人的尊严和价值。

在全国第三个安全月活动期间,我为了广泛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变电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弘扬企业安全文化,大力营造变电站的安全氛围。首先在金龙山站创办了总公司第一个变电安全专栏——《安全阁》,其内容有“电力安全知识”、“技术讲解”、“规程学习”、“格言警句”、“站内安全简报”等。让每个职工上班时走到这里都会看一看、瞧一瞧,它时刻警示职工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遵守各项安全工作规程和制度规定,确保安全生产。

为了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我还特意在金龙山站为“安全月”活动书写了巨大的安全楹联。上联是“学规程守规程规程为安全指路”,下联是“讲安全保安全安全为生产护航”的安全对联。

进行了对运行人员安全规程、变电技能知识考试。按照“干 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了以下特点,转变以往的考试办法,使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齐步走,把岗位培训和技术比武、技能鉴定结合起来,把培训内容与安全生产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了生产一线变电运行人员的基本素质。

推出了“设备运行提示卡”,为该站的安全生产又平添了一道“平安锁”。在200x年6月份以来,金龙山站的一、二次设备的“老虎口”“关键点”“风险点”等部位,出现了一些制作精美、色彩醒目的小卡片,上面写着“友情提醒”“郑重告知”等内容,给该站操作设备的运行人员或“当头棒喝”,或“苦心忠告”,或“最后警醒”,让变电运行人员开始动手操作前再核对一次操作部位,再清楚一遍操作程序。这种提示卡按用途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设备特殊部位、二是操作系统的难点、三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风险点。运行人员进入这些地点,抬头的功夫就能再看一眼,误操作的几率大大降低。经过半年多的试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稳步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200x年我与站内职工一道向总公司内部刊物《西充电业》杂志积极撰写各类报道、行业经验等相关文章,被《西充电业》累计刊登文章7篇。同时,我还把撰写的文章向《中国电力安全管理》网和《中国电力社区》网站投稿。上述网站现已登出10余篇,它为宣传西电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变电安全管理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坚持“过程管理”的理念,实行运行管理标准流程化。

传统的变电运行管理往往侧重于对工作结果的管理,相对忽视了对中间环节的控制,容易或多或少地造成工作中的遗漏和脱节。为了加强过程管理,我借鉴和吸收iso9000系列管理思想对传统的运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运用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对关键环节进行闭环控制,编制了“变电站倒闸操作流程图”、“布置安全措施流程图”、“事故处理流程图”、“交接班工作流程图”、“值班运行工作流程图”、“设备巡视检查路线图”等9种涵盖所有运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流程,并运用微机和网络技术对工作流程实现自动闭环管理。在实施流程化管理的过程中,利用手册化管理和表卡化管理等控制手段,实现了对工作程序全过程的简化、优化和有效控制。使变电运行管理实现了从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跃进。

四、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抓好反事故演习。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这是我和同事们每天上班时詻守的信念。在抓安全生产中,我结合本站的运行方式编制反事故预案,使运行人员做到在故障来临的时候,能准确进行事故处理,在“安全月”的六月份举行以本站“10kv912#金南线”为课题的变电站设备运行反事故演习和“10kv电容器ⅰ段起火处理”的消防反事故演习,通过对事故的预想和演练,既提高了值班运行人员的技术素质和心理素质,又使值班人员在运行管理中发生故障时,能准确、熟练地进行事故分析,增强事故处理的能力,确保安全运行。原创:

第6篇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供电质量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资源大量消耗的现状下,如何通过可再生资源,更好的为社会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的电力,是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核心目标。随着我国的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同时也面临着大量的机遇和挑战。大容量的发电厂往往和负荷中心的距离较远,需要进行远距离的高压输送,提高了出现故障的几率,从而导致大规模停电的产生。全球发生的多例大规模停电事件也让人们开始关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下,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逐渐也开始应用在电力系统中,提出了智能电网理念,可以有效保证电力输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一、智能变电站结构

1.1智能变电站和智能电网

智能变电站和智能电网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智能电网中包括了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的设计是建立在智能电网的基础之上的,智能变电站的存在保证了智能电网的数字化、智能化、互动化等多项特点,是实现智能电网的重要保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支撑智能电网。智能变电站有着统一的标准和信息模型,可以保证智能电子设备的互动性,为智能电网的信息化奠定基础。智能变电站要建立在数字化的前提下,有着性能优良、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并具备自我检测和诊断的能力。通过以太网交换技术,能够确保智能电网的精确度,使数据能准确、快速的传输,为智能电网提供数据基础。通过稳定智能变电站中的电子设备完成动态数据、稳态数据和暂态数据的采集与处理工作,提高智能电网的数据处理能力。

第二,加强全网联接。变电站是智能电网能量传递的重要枢纽,因此智能变电站的存在能保证电网中各个节点的有效连接。当智能电网中发生事故时,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并提高电网的事故预防能力,保证电网的稳定性[1]。

第三,高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能够满足智能电网中对高压输电网架的要求。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智能电网中的主要输电网架都是高压线路,必须要通过高电压等级的智能变电站进行调节,能够解决高电压线路中大容量点电能传输所存在的问题,保证我国高压输电网架的稳定,促进我国电力建设的完善。第四,通过中低压智能变电站,可以同时支持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为智能电网提供了中间歇性电源“即插即用”的功能。第五,为智能电网的实时监督提供了保障。在智能变电站中,通过大量先进电子设备的应用,可以获取到电网中的运行数据,对设备的维护检修提供基础,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

1.2智能变电站与数字变电站

数字变电站是确保智能变电站实现的基础,相比之下,数字变电站更注重过程,而智能变电站更注重结果。和数字变电站有所区别,智能变电站强调的是物理集成和逻辑集成。强调了智能设备在智能变电站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负责传统设备的测量、控制以及监测等各项功能,还可以进行相应的计量和保护等。智能设备是由一次设备和智能组件之间的组合,有着测量数字化、控制网络化、状态可视化等特征。而逻辑集成指的是智能变电站注重逻辑集成,通过对系统的虚拟装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对智能变电站的区域性或总体性的协调,支持在线决策、协同互动等多种应用。智能变电站和数字变电站的区别可以分为两个方面:

第一,出发点不同。数字化变电站的目的是满足变电站的自身需求,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通信平台,在变电站内部实现一次、二次设备的通信,注重的是变电站内部的设备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而智能变电站是建立在整体电网的要求上,建立全网统一的信息通信平台,更加注重电网中各个智能变电站之间的联系,以及变电站和控制中心之间的通信,提高电网中的通信水平。另一方面,智能电网中还可以支持风能发电、太阳能发电等多种清洁分布式电源,满足“即插即用”的要求。

第二,设备集成化程度不同。数字变电站具备一定的设备集成和功能优化,在以太网技术的基础上,将一次、二次设备之间相融合,符合了智能电子装置的标准。和数字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的设备集成化程度更高,智能设备体现的更加全面,促进了一次、二次设备的一体化进程[2]。

二、智能变电站数据通信网络性能要求

通信网络是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内部和其他系统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途径,数据通信网络是否稳定、高效、实时是判断系统信息化、自动化的重要标准。在智能变电站中,数据通信网络是各种设备与系统之间的信息传输纽带,要满足相应的国际标准和规范,建立统一的通信接口。随着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进行传输的数据越来越多,对数据通信网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数据通信网络必须能够应对目前大量的电量数据、操作数据以及故障数据等。另一方面,目前对数据通信网络的实时性和稳定性要求非常高,因此在对数据通信网络进行设计时,要考虑到网络的冗余性能和无扰恢复能力。从总体来说,对智能变电站通信要求的性能要求可以分为以下四方面:

第一,分层结构。智能变电站的分层结构是由分层架构决定的,数据通信网络的分层是确保智能变电站分层架构的前提,根据对智能变电站的不同需求,要选择相对应的网络通信技术和结构。

第二。实时性。在智能变电站中,需要对大量的实时运行信息和操作控制信息进行处理,这些信息往往都具备一定的实时性,所以在建立数据通信平台时要注重数据传输的实时性。第三,可靠性。电力系统有着连续运行的特点,这就意味着智能变电站的数据通信系统也要一直处在运行状态,一旦数据通信系统出现运行故障,会对智能变电站的整体运行产生影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伤及人们的人身安全。因此,数据通信系统的可靠性是在设计时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第四,电磁兼容性。变电站在日常的运营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电源、雷击、跳闸等,使得通信系统常常要在强磁干扰的环境下工作,因此对网络的电磁兼容性有着一定的要求,要避免强磁干扰而产生的通信障碍。

三、智能变电站数据通信结构体系

3.1智能变电站结构设计

根据我国电网公司对智能电网出台的相关规定,在建立智能变电站时,要包括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在过程中包括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等一次设备;在间隔层中包括继电保护装置、系统测控装置等二次设备以及一些控制器和传感器通信系统;站控层中包括各种自动化监视控制系统,对通信系统中的实时情况进行监督,对智能变电站中的设备进行全方位的监视、控制以及信息交互,保证变电站数据采集、监视控制、电能量采集等多项工作的正常进行。和数字化变电站相比,智能化变电站的设备集成化程度更高,更好的实现了智能设备的作用,将一次、二次设备一体化,提高了变电站的工作效率。除了过程层中的测量和控制功能不变之外,智能化变电站通过集成将间隔层中的保护、控制与监视融合到过程层中。这样一来,这些智能设备除了能够进行测量和控制之外,还具备保护、监视的功能;另一方面,智能设备通过标准化接口接入电网的高速网络后,能够更好的实现智能设备和变电站之间的信息交流。在此基础上,可以对智能变电站中的数据通信网络进行结构设计[3]。

3.2智能变电站总线设计

在传统的数字变电站中,总线设计分为站级总线和过程总线两种方式。站级总线指的是变电站层和变电站层之间的通信方式,通过站级总线,各个变电站之间能够进行数据通信,并可以和上级运行中心以及调度控制中心相联,传输相应的数据信息。过程总线指的是在过程层和间隔层之间的通信。通过过程总线,这两者之间可以进行数据通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实时性。如非常规互感器采样值的传输、保护装置控制命令的传输等。根据站级总线和过程总线的特点,数字变电站中有两种组网模式:独立过程总线模式、站级总线与过程总线结合模式。独立过程总线模式中,间隔层的智能电子设备要通过两套以太网接口,分别接入站级总线和过程总线。在这种模式下间隔层和过程层的数据难以进行共享;站级总线与过程总线组合模式下,变电站中的一切智能设备同时接入同一个物理网络。无论是变电站层之间的装置还是智能电子装置之间,都能实现共性和交互,但是由于网站中存在大量的数据信息,因此很容易引发网络资源竞争问题。和数字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中只有站级总线一种总线模式。在智能变电站中,逐渐开始淡化过程总线的概念,间隔层和过程层之间的数据信息传输通过变电站中的智能设备进行。设备以及系统之间的数据通信通过以太网技术实现,保证了数据通信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3安全结构设计

智能变电站中的数据通信是建立在以太网技术上的,有效降低了变电站的成本。但是在智能变电站中,面临着各种网络安全威胁。其中既有变电站内部的威胁,也有来自变电站外部的威胁,其中主要包括非法使用、截获信息、篡改数据信息、恶意程序、权限管理不当等。智能变电站是以TCP/IP协议为基础的以太网技术建设的,通过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容错技术等多种方式对安全结构进行完善[4]。

四、结语

第7篇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优势;设计应用;分析研究

1 数字化变电站的优势分析

1.1 数字化变电站所采用的是IEC61850标准

与常规的变电站相比,数字化变电站则是引入了自描述式的设备应用,包括全部设备所必须沿用的标准、命名、模型、对象等,进而大大减少了人工配置所需的时间,同时还降低了I/O信号到电力系统变量的映射数目,也直接减少了系统的运行维护以及繁重的工作量,大幅度地降低了变电站的运行成本。其次,智能化变电站内设备之间的连接均是采用光纤通信,通过网络交换信息数据,也就提高了信息流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减少了布置线路的成本费用。最后,数字化变电站采用了Ethernet以及TCP/TP网络协议,其可靠性非常高、网络覆盖面广、用户数量大,降低了变电站总的运行成本,让各个设备之间很容易就实现无缝连接。

1.2 数字化变电站采用的是智能化的开关设备

变电站配置智能化的开关设备就可以为其提供非常完善的运行状态自动检测功能。而传统的设计方案一般均是采用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相结合的方式,然而这两种设备之间的连接就需要用到很多的电缆,这一方面增加了材料成本,另一方面还增加了安装难度。但是智能化开关设备只需用到很少的电缆,使设备之间的连接线路进一步优化和简化,例如防跳、压力连锁等。这也降低了设备之间连接的出错率,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1.3 数字化变电站采用电子式互感器

电子式互感器中不含有铁芯,自身的绝缘结构较为简单,可靠性和安全性较高,互感器的整个体积偏小、重量也非常轻,无磁饱和,其精准度非常高,有着非常广频率响应范围和良好的暂态特性。当在通信光纤中传输数字信号时,则电子式互感器就能起到效果明显地抗电磁干扰作用,大幅度地提升了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效防止了二次侧开路容易形成高压的危险。

2 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应用与研究

2.1 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分析

数字化变电站中电力监测系统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监测跨越多个部门和系统,监测电力设备类别种类繁多,结构组成也各不相同。但是监测系统的运转方式都分为三个部分:设备运作详情搜集,详情参数数据交换传输,数据分析以及设备处理诊断。为了解决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收到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以及长距离传输的失真问题,一般采用本地主机现场分析处理方式,就地转换模拟信号。同时IEC 61850针对变电站整体运行的分层设定内容,根据变电站功能、网络通信连接整体系统建模将智能变电站分为三层运转系统,分别为过程层,间隔层和站控层。这种分层分布系统采用的总线式结构具有稳定的系统组织结构,监测前端的监测电力设备和项目数量可以根据有效需要在通信网络总连接线上增加或者减少不同种类的智能设备元件,实现针对不同电压标准下的电力设备检测,高度开放性能不会影响到系统结构的变化。同时前端监测设备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详情能够本地即时处理,系统中主机设备根据处理结果及时分析诊断实现电力设备故障判断与维护控制功能,大幅度减少了主机工作内容,减轻主机运转负荷量。此外,系统内部的全部设备元件具有智能化自动检测功能,搜集测量的数据通过光纤高速通讯传输,减少从检测源头到传输过程的数据信号失真情况,保证各个功能模块运转数据检测详情精准度。下图为变电站三层结构标示图:

变电站系统结构表示图

2.2 数字化变电站的数据库建立

采用数据库设计方式,首先对于数字化变电站的电力设备和基础性设施进行数字化数据库的搭建,对数据库不同实体的“配置”进行反复的使用,从而来帮助完成不同等级的变电站的数字化设计。数据库的建立采用SolidWorks软件,将电力设备以及常用的设施以多配置的方式引入数据库设计,从而实现数字化;另外,对特殊设施和环境(如地基等)的设计,最好采用分别设计的方法来实现数据库。数据库的建立主要包括主变压器的实体数据库,电容组的实体数据库,常用基础设施实体数据库三大类。在设计过程中,小型的电力设备最好采用零件方式来建立数据库,并将材质、重量等真实属性设计进去,然后再根据不同等级变电站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大型的电力设备,则需要分散设计,即将设备分解成3-5个零部件来进行相应的设计操作,但要注意的是分解的零件不要过多,否则可能影响整体性的设计,每一个零部件的设计与前述小型电力设备相同,等将各零部件总装后,同样需要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再设计。

2.3 变电站的数字化设计

在数据库设计的基础之上,设计人员还必须根据电力设备、线路连接及比较基础的设施装配体、环境装配体、控制装配体的步骤和顺序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

首先,电力设备以及比较基础的设施装配体的设计:在数据库中选用这些基础性设施的构成零部件,选取零件具体配置来建立基准面,再又从数据库之中调入电力设备,调整基准面与其相对应的配置,这就顺利完成了这种装配体的建立。

其次,线路连接与控制的设计:在上个环节的基础之上,再转入一些空的装配体,并在其中生成不同设备区域所需的各类接线零件,在总装配体当中编辑这些零件,并利用结构件实际功能以及3D草图来设计出实体的线路装配图。

最后环境设计:通过扫描好的周围环境点云生成3D的实体环境草图,导入总装配体当中以完成整个设计。

3 总结

随着自动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变电站选择走数字化道路是正确的发展策略,数字化变电站不仅为电力企业大大降低了运用成本,还提高了电力生产与输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而为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我国数字化变电站的设计应用起步较晚,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就需要相关研究部门加强研究力度,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进而加快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刁旭.数字化变电站设计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2.

[2]徐军岳.数字化变电站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0.

第8篇

【关键词】220KV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对策

在电力系统中,变电站对变换电压等级和配送电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对用电量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从而对变电站的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220KV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为了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可以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将变电站中的保护设备、控制仪器、测量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在220KV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对运行情况进行全面的掌握,同时要对变电站的信息进行高效的管理,以此保证变电站的安全运行。

一、22KV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的必要性

为了保证变电站连续、安全、可靠和稳定运行,必须要加强220KV变电站安全运行工作,同时要加强对变电站日常运行工作的管理。在对220KV变电站安全运行的管理中,包括了五个方面,主要是运行管理、设备管理、安全管理、技术管理和人员管理。为了促进电网的安全运行工作,保证电力输送的质量,必须要保证220KV安全运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统一化和制度化。因此,为了保证220KV变电站安全运行工作,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必须要提高变电站安全运行的管理水平,提高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

二、22KV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对策

1.加强变电站技术管理,提高变电站安全运行的技术水平

首先,在220KV变电站技术管理中,制定一个科学完善的运行工作标准化方案,在进行变电站运行工作中,必须要严格按照方案进行运行工作。

其次变电站技术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

1.1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明确变电站运行技术的负责人和管理人员;

1.2制定变电站运行技术的标准,比如相关规程、制度、规定和导则等内容,保证在技术工作时,有章可循;

1.3在技术资料方面,要对技术资料进行有效的建立,同时要对技术收集、整理、登记、造册等工作,以此作为指导在进行运行工作时;

1.4建立完善的设备技术档案;

1.5对220KV变电站所实际需求进行全面的分析,要及时的报请主管单位组织,对变电站的运行规程进行重新编订;

1.6在变电站运行工作中,必须要加强对运行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并要对条文内容进行全面的理解,并要提高工作人员自觉学习规程的主动性。

最后就是变电站所具备的技术资料,主要包括:在变电站中,应该具备着电力系统一次接线图、本变电站一次系统接线图、平面图以及断面图等,另外还有对继电保护以及自动装置的有关图纸。

2.变电站安全管理

在变电站安全管理工作中,要贯彻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在变电站中要将各个工作人员工作责任进行贯彻落实,建立自下而上的管理网络,要层层落实工作人员的安全责任,并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将目标管理和分级管理充分实现。

其次要开展安全活动。在开展安全活动学习中,学习重点主要包括:反习惯性违章、总公司的安全通报、会议精神、各种规章制全措施等内容,同时要按照变电站的实际情况,将变电站安全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进行全面的分析,制定有效的措施,对安全问题进行及时处理,确保安全活动具备着一定的针对性。

3.建立完善的变电站运行值班制度

3.1交接班制度。在变电站运行工作中,值班人员要做好接班准备工作,值班人员要坚守岗位,做好工作。在制定交接班制定中,要将值班方式、交接时间、交接程序和交接内容进行明确的规定,同时要将交接手续办完,而且,交班人员不能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在进行交班时,要尽量避免出现倒闸操作的现象。当值班人员在交班的过程中,发现出现异常和事故情况时,要立即停止交接班,并按照规定,由交班人员进行负责处理。但是接班人员要主动协助事故处理工作,在事故处理完成后,可以继续进行交接班。

在交班前,必须要保证值班人员在值班的时间范围中,将所有的工作都完成,并且有着清晰的记录,同时要将变电站在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全面交接清楚。

3.2监盘、抄表以及核算电量

220KV变电站的运行日常管理工作过程中,在运行监盘工作时,要对主控制室控制屏上的各种标记和信号光字牌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观察,同时要对变电站的设备状况和电网的分布进行熟练的掌握。

3.3倒闸操作制度。在变电站运行工作中,倒闸操作技术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具备较大的复杂性,在进行倒闸操作时,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倒闸操作制度,并要严格按照倒闸操作制度进行工作。在倒闸操作技术中主要包括操作制定的正确分布和接受,同时要正确填写操作票,并要对操作票进行全面的审查、预演和执行,并做好执行监护制度。

3.4巡视和检查制度。在对电力设备运行工作进行检查巡视时,可以进行定期巡视、特殊性巡视和监督性巡视等内容。

4.制定设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制度

4.1认真贯彻执行设备运行和维护工作,坚持以设备运行为主、以设备检修为辅的原则,需要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1)首先,依据相关的设备使用标准规范,运用正确的设备使用方法,进行正确的操作;

(2)遵循设备的巡回检查规范,对主要的一次设备进行监视,例如针对断路器、变压器以及互感器等设备。除此之外,还要对设备油位、外观状况、压力情况以及异常状态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观测,并准确记录下来。

(3)对设备要进行定期、定时的检验工作,以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4.2制定设备缺陷管理制度。通过制定设备缺陷管理制度,对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及时发现问题、缺陷,并进行解决,确保传递项目的畅通。

4.3建立设备的评级管理制度。对设备中存在的问题、缺陷、预防性试验结果以及继电保护二次回路情况等内容,严格依据输变电设备的评价标准对这些内容进行综合全面的评定。

三、总结

总而言之,变电站作为电力系统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为了有效的确保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需要通过采用变电站的安全管理手段,进而有效的提高220KV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张杰.论220KV自动化变电站的安全运行[J].中国科技信息,2005,38(09):56-58.

[2]黎延军.浅析 220kV 自动化变电站的安全运行[J].工程技术,2012,35(24):13-15.

第9篇

电站申报XX年度“安全生产先进集体”总结材料 总公司: ..电站XX年度的技安工作已经完成。一年来,我站根据公司“二四年技安工作计划”,逐季制定电站技安工作计划并总结,电站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吸取XX年“64误操作事故”的教训,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强化员工安全意识,切实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经过全站员工一年的不懈努力,顺利地完成了今年的技安工作任务,确保了电站机电设备、水工设备和建筑的安全稳定的运行。 为总结经验和得失,不断强化安全意识。同时,申报XX年度安全生产先进集体,特将我站XX年度安全生产方面的主要成绩上报总公司,请指正。 XX年,对...电站来说,设备性能还不是很稳定。为加强设备的运行管理,保证设备安全,我站制定了规范、系统的设备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的科学制定和严格执行,确保了我站全年设备完好率达100%。全年共发现机电设备缺陷43次,及时消除设备缺陷41次,消缺率95%。组织人员或配合安装公司及厂家技术工程师进行技改6项: 1、9016#刀闸增容;(保证了1#、2#机组长期稳定向系统供电) 2、励磁系统和调速器ups电源技改;(在厂用电消失时,励磁和调速器电脑触摸屏不再黑屏,运行人员对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确保了操作的安全可靠性。) 3、高压气系统改为低压气系统备用; 4、安装、调试3#主变;(降低了杨村乡用电区电能损耗) 5、技改10kv开关室冷却条件;(确保10kv室设备安全运行) 6、技改调速器电气控制系统; 我站根据设备现状和XX年运行情况,每月召开“安全运行分析例行会议”,该会议由站级领导主持,由站生技科召集运行班长、班级技安员针对设备运行情况、操作情况和安全工作落实情况的运行分析会议,并将分析情况总结存档,站级运行分析会内容由运行班长及时地传达到每位运行人员。全年共召开站级安全及运行分析会议达12次,班组安全运行分析会达72次。有效地提高了运行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事故、故障分析处理能力。 为避免“江西220kv袁州跑马坪变电站失压”的事故现象在我站发生,吸取此类事故的教训,电站组织运行班组长和检修维护人员对省电力公司针对该事故作出的情况通报进行了认真的学习,特别要求班组长和运行人员反复学习,并写出读后感。 针对运行中发生的各类事故,在事故处理后由站级技安员主持召集生技科、当事班组人员召开事故分析会,将事故发生原因、处理方式方法、今后运行的预防措施等作全面分析,并及时作好记录;发现重大安全隐患和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的设备故障,则由站级领导主持,技安员、生技科人员、运行班长、维护检修班长参加,对隐患和故障发生的原因作具体分析,商讨制定出具体的消除措施并立即实施,同时形成相关文字档案。 “安全重于泰山”在电力行业尤为突出,电站始终将安全生产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 1、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全年两票合格率达100%;组织员工进行《安规》知识培训40人次,增强了员工安全责任感; 2、检查水工设备和建筑共计4次;建筑安全公告牌2个、沿河安全警示碑6个; 3、加强员工消防知识教育,合理安排利用现有消防器具,防患于未然; 4、站级管理人员每天深入生产车间,巡视检查设备运行和纪律情况。一旦发现缺陷和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5、在汛期来临前,及时成立了以电站领导为组长,班组长为成员的防洪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到位。确保了洪期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 6、每月定时开展反事故现场演习和运行分析会议,既提高了员工的安全操作技术、事故分析处理能力,又为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打下了基础; 7、电站将自行编写的《运行规程》(试用本)复制到磁盘,发放到各班组学习讨论,并广泛征求修订意见; 8、组织全站班组长和部分员工,重点学习了《调度规程》和“调度术语”,做到对命令的准确理解并正确执行,并对可能突发的事件和重特大事故作了预想、分析和处理的专题讨论。 一年来,除各班组每月自行培训、电站每月开展安全运行分析会议外,组织进行了不同形式和不同层次的培训共计6次,累计培训42人次。 为不断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力争达到最佳培训效果,电站想尽千方百计,采用各种方式,利用各种契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为员工创造条件,并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1、开展“电力生产安全知识宣传”活动,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 2、电站将自行编写的《运行规程》(试用本)复制到磁盘,发放到各班组学习讨论,并广泛征求修订意见。 3、电站设立阅览室,组织有关技术资料、图纸、行业书刊及娱乐杂志等,全天向员工开放,竭力为员工拓宽知识面,加强横向交流提供便利。4、电站借厂家技术人员来我站进行调试维护之机会,利用一天时间,集中进行对计算机监控知识的专题讲座。5、分批组织员工参观兄弟电站,借鉴别人在生产运行、班组管理、双文明建设和内部管理上值得学习的经验和做法。制定严格的考试和奖惩制度,奖惩明确,坚持令出必行。 电站通过上述做法,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并总结经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确保了XX年度安全工作的圆满完成。 XX年12月20日

第10篇

实现“三个提升”创建和谐团队

2006年变电一部主要工作思路和重点: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管理重心下移至班组,夯实班组管理;创建和谐班组,争当安全生产排头兵。

××供电局变电一部担负着××市城区和南部所有变电站运行、检修、维护工作,是电力生产的第一线,安全供电的主要环节。目前,部门管辖变电站共有32个座,其中220kv变电站5座,110kv变电站27座。部门下设本部4个职能分部,6个检修班组,3个220kv巡检中心,1个220kv有人值班站。共有员工155人。其中,拥有大专以上学历45人,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7人,技师和高级技师6人,是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团队。

2006年对变电一部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变电一部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克服电网结构薄弱、生产任务紧等困难,顺利完成局三项制度改革,原变电巡维部划分为变电一部、变电二部,管理人员、生产人员的重新优化组合等各项重要工作。变电一部人员一到位,即明确指出2006年变电一部主要工作思路和重点:管理重心下移至班组,夯实班组管理;创建和谐班组,争当安全生产排头兵。思路明了,要实践该目标,争当安全生产排头兵,部门着重在“三个提升”方面下功夫:

一、提升班组凝聚力,构建和谐一部的出发点

构建和谐的班组内部关系,人的因素最为重要。部门今年着重把提升班组凝聚力作为构建和谐班组的出发点。4月21日,在变电一部党支部会议上全体党员发出倡议:开展以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创建和谐班组,推动部门管理机制进一步创新,增强班组凝聚力,确保安全生产,最终实现全部门和谐的“争当排头兵”活动。把思想发动和专题学习教育贯穿排头兵实践活动的始终,为排头兵实践活动注入精神动力,紧密联系部门的工作实际和党员干部的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讨论,利用党员学习日开展“四个专题”及“如何当好南网排头兵”的专题讨论学习活动,探讨交流如何充分调动部门党员干部排头兵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带头在提高技术水平、加强业务能力、提高思想觉悟、提高执行力方面起到表率作用。通过讨论使党员同志带头关心同事、关心班组、关心变电站,以点带面,树立“我是变电主人”思想,提高有效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驾驭现代化大电网的本领,确保本班站不发生因违反劳动纪律而受到局、部门的处罚。

重视员工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加大部门管理层和员工的沟通力度,结合班组安全活动、月度例会和座谈会等形式,围绕“如何贯彻落实局2006年总体工作思想和九项重点工作”、“2006年变电一部工作重点问题分析”等专题,开展调研活动,安排与不同专业人员开展专题交流,建立联系点制度,听取职工群众意见和情况,畅通职工群众意愿表达的渠道,与职工交朋友,形成温馨小家的氛围,构建团结和谐,包容互勉,达到企业和职工满意的“双赢”局面。

利用“安康杯”竞赛活动为员工搭建一个“挖掘自身潜能,展现自我才华”的平台,让广大员工从不同角度,围绕员工对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的认识和见解、想法、建议等以文字、警句、漫画等形式表现出来,多方面深入浅出的演译和思想交流。此次活动共收到各类作品251件,其中安全宣传漫画32幅,安全文章36篇,警句作品130条,书法作品13幅,摄影作品40张。为进一步鼓励和发动全体生产员工积极参与到以后各类活动中来,部门在本部大楼设置了展示厅,及时做好此次活动总结工作,对优秀作品及最佳组织班组给予奖励,并在三乡巡检中心原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创的的基础上,制作了“注重细节”交接班宣传画在各巡检中心、有人值班变电站内张帖,从而大大调动员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从此次活动作品来看内容有很强的针对性,证明我们的员工对如何做好安全工作,是经过了认真思考的,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

建立员工沟通平台,完成变电一部网站的更新建设。利用变电一部网站开展“我为创建和谐班组献一策”活动,展开全员探讨,发表员工合理化建议,选取优秀作品在部门宣传栏中展示。利用网站、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大力宣传开展创建和谐班组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目标要求、进展情况,以及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动态报道我部各类活动的情况,活跃员工的思想,为员工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打造一个上下同欲、团结向上的和谐集体。

二、提升班组执行力,构建和谐一部的立足点

2006年部门安全工作和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好的措施、好的方案要得到员工认同并加以实实在在的落实,必须解决执行力问题。执行力不强,再好的策略也无法转变成具体的结果,而付之东流。所以要求我们的班、站长、值长,确实履行岗位职责赋予你的权利,承担责任,推行班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员工个人行为承诺制,与员工签定安全生产承诺书,对企业、对部门、对班长承诺,切实履行安全职责,明确岗位职责和安全生产责任,认真执行安全规程、工作标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单位、部门的管理规章制度和文件精神,对安全技术文件、简报实行学习后签名的制度,确保每位员工学习到位、执行到位,不出现思想认识上的衰减,真正把“安全责任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要求落到了实处,有效地杜绝了流于形式的现象。

加强班组基础管理,班、站长对班员、组员进行管制,约束日常工作班组成员的行为,各班组结合实际,制定规范自己个人行为的工作规范,强化班组人员对现场各类检修、运行规程的执行力度,坚持“四不开工、四不终结”的工作理念,切实做好工作前细化安全风险确认单和进行检修工作危险点分析和控制,按规定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对特别危险的工作,进行专项技术交底和增设专职监护,确保现场检修工作安全。大修、技改工程管理小组加强对现场施工安全和施工质量的有效监督。做好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督,推进生产一线安全作业规范,打造标准化管理“变电站”。

为促进部门各项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今年部门还加大了督办工作力度,加强工作的闭环管理,提高部门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设立兼职工作督办员,对领导交办的事项、会议布置的工作,或领导批示的文件进行督促催办、检查、协调解决,按时按质完成工作,并将每月督办工作情况以简报形式定期向领导汇报,落实。

三、提升创新力,是部门创建和谐班组的突破点

管理创新是建立在完善、扎实的管理基础工作上。今年部门重视抓典型、抓试点,善于利用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全面落实,理清发展思路,转变工作作风,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形成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的氛围,提高驾驭安全生产监管的能力。

今年实行了巡视维护责任分工改革,在三乡巡检中心进行了巡视维护责任分工试点,巡视维护变电站责任到人,这是变电一部安全举措一大亮点。目前该项工作正在分析总结阶段,达到效果该经验将全面铺开。针对变电站遥视系统部分投入了运行,为调整巡视周期提供了条件。变电一部制定了《设备远程巡视实施办法》,具有遥视系统的变电站实行每日一次的远程巡视。要求各班、站长每月组织值长对所管辖变电站进行“诊断式巡视”,把握隐蔽关键问题作为日常巡视的指引,在巡视中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变电一部将有计划引进现时较为成熟的巡视系统,确保巡视检查到位和提高巡视检查质量,使巡检系统能按要求将巡检数据导入eai中,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加强对设备缺陷的发现和管理工作,推行缺陷管理责任制将缺陷处理落实到班组,加强对“紧急”、“重大”缺陷的管理,必须报分部主管审核,并落实责任人。落实缺行度,完善了设备缺陷的分类标准。增加了设备缺陷类型“异常”的划分。

用创新的方式进行变电站反事故演习,在不预先通知巡检人员的情况下,由部门组织进行反事故演习。并建立了部门应付突发事故的应急响应机制。使反事故演习起到真正锻炼全体员工的快速反应和避免伤害意识的作用。5月份,部门已组织光明站一号变套管闪络事故、溪角站直流系统故障两次反事故演习。反事故演习的总体效果比较好,通过反事故演习,增强了事故发生时,值班人员现场安全、准确、快速处理事故的能力。

安全监察与安全观察相结合,加强现场预前控制。变电一部新一届领导班子就位后的第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调整完善二、三级安全网队伍建设,成立了变电一部安全监察队;根据以往三级安全网工作的不足,要求有副班(站)长的班组其兼职安全员统一由副班(站)长担任,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充实了安监队伍的力量;同时制定了《变电一部作业现场安全监察工作规范》,结合变电一部一直开展的“行为模式安全观察”工作,进一步强调了以抓工作现场为主的工作思路。通过对员工“带危险”行为的发现和纠正,达到培养员工更加注重细节的行为模式的目的;让每位员工树立“我是生产现场安全第一责任人”、“我要安全”的思想。

第11篇

【关键词】变电站 无人值守 管理 运行

在科学技术不断更新冲击下,当前变电站发展的主流逐渐向着无人值守化发展。这种模式的出现,解决了以往旧模式依靠特定人员对其操纵建设,以及人员和配置开支需求大的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以促进变电站管理程序的规范化,管理质量的升级化,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方面,有着重大意义。结合变电站的实际工作,控制理论、器仪器表、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软硬件等技术的合适与否,将直接影响对变电站的日常运行景象检测、优化、控制、调度等管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电力自动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1 无人值守变电站基本要求

无人值守变电站作为一种新的变电站运行管理方式,应该遵循“安全、高效、环保”的原则,采用技术成熟、结构合理、可靠性高的变电设备。同时,应保留必要的基本生活设施,具备完善的防火、防盗等措施。其次,应在保证电网可靠运行的基础上,应适当简化接线方式。其保护设备应选择自动化程度高、技术可靠、运行效率高、性能稳定的微机型产品,满足国际国内标准、设备标准化企业标准和有关规程规定要求,并应具备信息远传功能。最后,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自动化系统,应采用变电站计算机监控系统;变电站的信息采集应满足无人值守的运行要求;通信配置应能支撑无人值守站各分系统对通信的需要,原则上至调度和监控中心的通信配置应满足双通道的要求。交直流电源设备应根据无人值守站的实际地理和交通条件考虑适当提高配置,应配置相应的视频安防、消防、环境监测等功能,并应能够实现远方监视和控制。

2 变电站无人值守运行的实现

2.1 设备的选取与验收

无人站设备相比传统值守变电站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更高,在设备选取上应充分考虑操作的可靠性和运行的稳定性。在保证电网良好运行的基础上,选取设计完善、工艺优良、运行效果优异的产品。如选取断路器,应具备“远方”“就地”操作功能;选取隔离开关,应具备手动、电动操作功能。设备选取后,经试验合格,安装调试,并验收。无人站设备的运行状态需根据辅助触点传输至主控室、监控中心,细微的安装差异可能造成误发报警信号,因此,把好验收关是保障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一环。

2.2 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主要由系统显示屏、事故预警服务器以及事故预警终端组成,并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实时监测。事故预警终端主要职责就是处理各种数据,在采集、判断之后将处理结果发送到变电站的监控中心。服务器主要是对事故预警终端传送来的数据进行在一次的处理,并记录报警的时间以及类型。预警系统的各种终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交换方式比较灵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通信。预警系统的功能较多,除了基本的采集数据、处理数据以及检测功能之外,还具备各种通信功能、预警功能、报警功能。其采集的信息量也较为全面,除了基本的火警、水警、烟警、盗警,甚至是动物侵入以及电缆的温度也能实时监测到,并将信息量传送到控制中心。

2.3 运行监控系统

变电站作为改变电压的场所,需要对发电厂的电能进行高低压的转换,变电站的主要设备是开关和变压器。相应的变电站的监控系统主要包括安装在室内外和安装在高压室、主控室的摄像机,摄像机的主要任务是对变压器和开关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的监控。此外,监控系统还包括安装在电力设备相应位置的温度探测器,它的任务是对设备的运行温度进行检测,通过软件对数据的处理来实现数据的对比。监控系统的又一重要设备是相关的报警设备,它的任务是实现事故的自动报警机制,提醒工作人员进行观察和判断,提高事故的处理速度,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4 软件管理平台系统

变电站经过各配电室监控系统实现对设备实时运行情况的监控,系统把监控数据及信号经过网络向总控室传输,总控室通过管理软件平台处理数据并指令。变电站管理软件平台系统主要有无人值守服务器、监控与网络终端,总控室人员对关键问题进行控制,实现对于变电站运行全过程的控制。无人值守变电站监控系统整体的运用,实现对变电站的监测与传输以及数据处理自动化。

3 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管理存在问题

3.1 系统设备存在问题

所谓无人值守也就是变电站应用无人值守的运程综合监控系统,这种系统在很早前就被引入,但是在设计与检修以及安装上均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设计的监控系统缺乏了人性化,操作人员基本都是通过有关变位于指示信号实施综合判断。甚至一些生产远程设备的厂家为追求经济利益,程序根本小进行检验检测,有一些指示灯或报警装置小能够正常使用,对正常运行产生威肋。

3.2 系统运行可靠性差

虽然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所采用的主要设备都接近国际水平,但因为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装置并非独立的,只有后台软件和监控的变电站一次、二次设备等系统都能正常、稳定运行,整个系统才能平稳运行。但远动系统却常会出现信号中断、信号差错等情况,监控系统的可靠性让值班人员产生了怀疑。另外,变电站投入运行以后,自动化设备检修后的验收也非常小容易,以上这些都是阻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发展的重要因素。

3.3 对无人值守变电站安全运行管理重视不够

随着无人值守变电站模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变电站运行安全性能,因此一些电力企业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就放松了对无人值守变电站的安全管理,对其安全运行管理没有足够的重视,但是在人员安排、资源配备、安全检查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导致安全使得的发生。

4 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管理

4.1完善无人值守变电站运行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变电运行管理制度,包括岗位责任制、设备专责制、值班制以及交接班制度。其中,岗位责任制度需要明确变电运行中的各个岗位的职责,并要求相关人员在岗时严格的准手,做到分工明确;设备专责制度值得是,对变电运行中的所有设备都需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巡查、维修以及养护,并负责设备运行中产生相关数据信息的记录工作;变电运行的值班制度与交接班制度,明确规定值班人员的值班时间,避免连续值班产生疲劳。并且要求交接班准时,保证前后衔接合理,交接班时需要完成相关的手续。

4.2 切实做好设备巡视工作

为了确保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首先就必须加强对其的巡视工作的开展,并在巡视时及时地找出存在安全隐患和异常的电力设备,及时地找出其出现故障的原因,并针对故障的原因,及时地对其进行修复和处理,并严格按照报废制度及时地将老旧设备淘汰并更换。其次就是及时的制定年度、季度、月度等日常巡视计划,并将巡视人员的职责落到实处,确保计划得到有效的落实,同时在计划执行过程中紧密结合天气和季节的变化,及时的开展专项检查和特巡工作,尤其是季节交替时,温度变化较大,变电站各种设备在运行中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其难以安全高效的运行,所以必须加强对其的安全检查力度,才能最大化的确保其安全高效的运行。

4.3 变电站设备维护

变电站无人值守把变电站的总控室管理工作人员及具体操作人员进行隔离,双方无法实现有效沟通,同时,总控室操作人员对整体系统运行方式不够熟悉。变电站的管理人员应按时组织控制室操作人员来进行设备检修与维护,降低由于设备的损坏而引起不必要的损失。另外,操作人员应对自己职责范围的设备做好维修管理,按时上报,使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只有当监控与通信两大系统工作正常进行,总控室才可以在进行数据正确分析的基础上保证指令正确发出。

4.4提高技术人员素质

首先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从各方面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变电站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直接关系到广大用户的利益,因此,变电站的工作人员要增强职业责任感,不但要全面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无人值守远程监测系统情况,熟练掌握数据传输技术。而且工作人员要注意交接班,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若接班人员还没到来时,不可擅自离岗,保证变电站整个系统都能正常运行。变电站运行过程中,可以提前制订整个季度的工作计划。要严格进行倒闸操作,调度人员根据相关法规,先拟出操作命令票的相关内容,待模拟操作正确后,方可向站端值班人员下达操作命令,完成操作后相关操作人员要向上面汇报。

5 结语

综上所述,无人值守变电站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无论是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客观条件,还是能够提高变电站管理效率、进一步促进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观条件,都已形成一个成熟的发展氛围。而随着这个良好氛围的继续扩散和不断巩固,我们似乎可以预见,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未来,将在无人值守变电站发展及电力自动化的应用中,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1]陈志军,周革胜,欧阳路军,姚建民.500kV变电站实行无人值守运行管理模式的探讨[J]. 继电器,2007,18:61-64.

[2]蔡世平,李威.基于无人值守变电站特性的运行相关要素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4,08:4-5.

[3]吴玉红.浅析如何提高无人值守变电站的运行可靠性[J].电子技术,2009,05:68.

第12篇

关键词:变电站自动化; 监控; 网络

abstract: based on the present state of substation automation for electric power system in china,the existing defects of substation automation are analyzed the substation automation system structure and function configuration principles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unmanned substation are discussed.by investigating the present operational situation,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words: substation automat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network

当前进行的输变电建设和城乡电网的建设与改造,对新世纪电力工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产品技术要先进,产品质量要过硬,应达到30~40年后也能适用的水平;而且产品必须要国产化。为此有必要对我国变电站自动化的现状作深刻的分析,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使我国城乡变电站自动化的水平达到上述要求。

1 变电站自动化的现状

变电站二次设备按功能分为四大模块:①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②仪器仪表及测量控制;③当地监控;④远动。四大模块功能的各自不同的发展及其功能的相互渗透,为变电站自动化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实现模式,可概括为两种基本实现模式:①保护加集中rtu模式,面向功能;②保护加分散rtu模式,面向对象。

1.1 保护加集中rtu模式,面向功能

(1) 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独立运行;仪器仪表独立运行;中央信号盘及控制盘与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通过接点连接;有人值班,定时抄录运行记录;变电站运行有异常时通过电话与调度联系。

(2) 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独立运行;仪器仪表独立运行;中央信号盘及控制盘与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通过接点连接;集中rtu,功能有①数据采集功能:完成模拟量采集如电流、电压、有功、无功等,完成脉冲量采集如电度(电度表通过脉冲与rtu连接),完成数字量采集如档位等,完成信号量采集(其中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也通过接点与rtu连接)。②控制功能:控制开关、分级头等。③通信功能:与当地监控通信,与远方调度通信;有人值班,运行当地监控,定时抄录运行记录;变电站运行有异常时通过rtu及电话与调度联系,调度可以远方监视变电站运行情况和遥控变电站设备。

(3) 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独立运行;仪器仪表独立运行;集中rtu,功能有①数据采集功能:完成模拟量采集如电流、电压、有功、无功等,完成脉冲量采集如电度(电度表通过脉冲与rtu连接),完成数字量采集(其中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通过串口与rtu通信),完成信号量采集。②控制功能:控制开关、分级头等。③通信功能:与当地监控通信,与远方调度通信;有人值班,运行当地监控,变电站运行有异常时通过rtu及电话与调度联系,调度可以远方监视变电站运行情况和遥控变电站设备。

(4) 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独立运行;仪器仪表独立运行;集中rtu,具有的功能为①数据采集功能:完成模拟量采集如电流、电压、有功、无功等,完成脉冲量采集如电度(电度表通过脉冲与rtu连接),完成数字量采集(其中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通过串口与rtu通信),完成信号量采集。②控制功能:控制开关、分级头等。③通信功能:与远方调度通信;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有异常时通过rtu与调度联系,调度可以远方监视变电站运行情况和遥控变电站设备。

(5) 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独立运行;仪器仪表独立运行;集中rtu,模块式设计,功能为①数据采集功能:智能模拟量采集模块,智能脉冲量采集模块,智能数字量采集模块(其中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通过串口与rtu通信),信号量采集模块。②控制功能:智能控制量输出模块。③通信功能:与远方调度通信;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有异常时通过rtu与调度联系,调度可以远方监视变电站运行情况和遥控变电站设备。

1.2 保护加分散rtu模式,面向对象

(1) 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独立运行;仪器仪表独立运行;分散rtu,面向对象,单元式设计,其功能有①数据采集功能:完成模拟量采集如电流、电压、有功、无功等,完成脉冲量采集如电度,完成数字量采集,完成信号量采集。②控制功能:控制开关、分级头等。③通信功能:与当地监控通信;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通过串口与当地监控通信;当地监控与调度通信;有人值班,运行当地监控,变电站运行有异常时通过当地监控及电话与调度联系,调度可以远方监视变电站运行情况和遥控变电站设备。

(2) 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独立运行;仪器仪表独立运行;分散rtu,面向对象,单元式设计,功能有①数据采集功能:完成模拟量采集如电流、电压、有功、无功等,完成脉冲量采集如电度,完成数字量采集,完成信号量采集。②控制功能:控制开关、分级头等。③通信功能:与前置采集机通信;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通过串口与前置采集机通信;前置采集机与当地监控及调度通信,前置采集机可以采用两台,互相切换,当地监控也可以采用两台或多台;有人值班,运行当地监控,变电站运行有异常时通过前置采集机及电话与调度联系,调度可以远方监视变电站运行情况和遥控变电站设备。

(3) 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独立运行;仪器仪表独立运行;分散rtu,面向对象,单元式设计,具有以下功能①数据采集功能:完成模拟量采集如电流、电压、有功、无功等,完成脉冲量采集如电度,完成数字量采集,完成信号量采集。②控制功能:控制开关、分级头等。③通信功能:与前置采集机通信;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通过串口与前置采集机通信;前置采集机与调度通信;无人值班,变电站运行有异常时通过前置采集机及电话与调度联系,调度可以远方监视变电站运行情况和遥控变电站设备。

(4) 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独立运行;仪器仪表独立运行;分散rtu,面向对象,单元式设计,其功能为①数据采集功能:完成模拟量采集如电流、电压、有功、无功等,完成脉冲量采集如电度,完成数字量采集,完成信号量采集。②控制功能:控制开关、分级头等。③通信功能:通过总线网与当地监控及远方调度通信;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通过总线网与当地监控及远方调度通信;有人或无人值班,运行当地监控,变电站运行有异常时通过远动及电话与调度联系,调度可以远方监视变电站运行情况和遥控变电站设备。

(5) 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与分散rtu合二为一,具备的功能为①继电保护及自动安全装置功能。②数据采集功能:完成模拟量采集如电流、电压、有功、无功等,完成脉冲量采集如电度,完成数字量采集,完成信号量采集。③控制功能:控制开关、分级头等。④通信功能:通过串口或总线网与当地监控及远方调度通信;仪器仪表独立运行;有人或无人值班,运行当地监控,变电站运行有异常时通过远动及电话与调度联系,调度可以远方监视变电站运行情况和遥控变电站设备。

除了以上10种模式外可能还有其他种类,如安装方式就地化、某些功能分散化等,但都可归为以上两大模式。第一大模式对老站改造特别适合,第二大模式是正在发展的模式。下面讨论其技术发展的走势。

2 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

2.1 分层分布成为潮流

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纵向分层:站级层、网络层、就地层;每层按功能或安装位置横向分布。

(1) 站级层横向按功能分布为当地监控和继保功能及远方监控和继保功能。站级层功能分布的形式取决于网络层的结构。

当地监控功能作为当地运行人员的人机交互窗口,以图形显示、报表打印、语音报警等各种方式实现当地“四遥”即对系统运行状况如潮流、电度、开关状态等进行实时监视,按需及“五防”要求控制开关及刀闸的跳合,按需调节档位,以及有关mis系统。

当地继保功能作为当地继保人员的人机交互窗口,也可以图形显示、报表打印、语音报警等各种方式对继保及自动安全装置的运行状况如装置是否故障、定值是否改变、采样是否准确等进行实时监视,根据运行需要决定保护投退和定值修改,故障发生后通过故障录波进行故障分析和诊断。

当地监控和继保功能可以各自独立,也可以合二为一。

远方监控和继保功能是当地监控和继保功能通过通信在远方实现,是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前提条件。远方监控和继保功能同样可以各自独立即通过不同的通道和规约分别接至调度和继保,也可以合二为一即通过同一通道接至远方终端。

站级层基本要求为①可靠性:不能死机、能够自动恢复等。②开放性:模块化设计便于剪裁、适合不同远方规约要求。

(2) 网络层完成信息传递和对时功能,通过信息交换,实现信息共享,减少变电站设备的重复配置,简化设备之间的互连,从整体上提高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目前有两种通信机制:polling通信机制及csm a/cd通信机制。polling拓扑结构可以是星形网也可以是总线网,以485为代表。csm a/cd拓扑结构一般为总线网,以lon为代表。可以通过485转lon的转接器及lon的计算机串口卡或总线卡完成这两种网络的互换。

下面分析485,lon这两种网的优缺点(如表1)。

表1 485,lon网性能对照表

性能 485星形网 485总线网 lon总线网 通信机制 polling polling csm a/cd 拓扑结构 星形网 总线网 总线网 计算机接口 多串口卡 串口卡/总线卡 串口卡/总线卡 通信速率 9.6 kbps 9.6/187.5 kbps 9.6/78 kbps 最大节点数 不限 32 64 最大通信距离 2 000 m 1 000 m 2 000 m 传输介质 双绞线/光纤 双绞线/光纤 双绞线/光纤 传输能力 字节传输 字节传输 字节传输 报文格式 显式报文 显式报文 显式/隐式报文 网管工具 不需 不需 不需/需要 节点增加 方便 方便 方便/麻烦 字节丢失 不可能 不可能 可能 最快实时性 波特率1

节点数 波特率1

节点数 波特率1

节点数 一般实时性 较慢 较慢 较快 最慢实时性 波特率

节点数 波特率

节点数 可能丢失 网络可靠性 很可靠 较可靠 较可靠 站级层功能分布 需要双前置 需要双前置 需要双lon卡 采集方式 单采、故障时

切换 单采、故障时

切换 双采、各采

各送 下位网双网结构 可以 可以 可以 下位网网络分段 可以 可以 可以 对外开放性 开放 开放 困难 需要文件传输时 采用以太网 采用以太网 采用以太网 上位网双网结构 可以 可以 可以 单机方式时 单前置为瓶颈 单前置为瓶颈 当地和远方独立 不需当地功能时 没有瓶颈 没有瓶颈 没有瓶颈 就地层设备互操 不能 不能 可以

网络层基本要求是①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任一节点损坏不能影响整个网络等。②开放性:兼容其他外部设备,适合不同通信介质及规约要求。③实时性:实时传递信息。

(3) 就地层主要是继保、监控设备层,可组屏也可分布在各继电保护小间内即安装在开关柜上,继保、监控既可以各自独立也可以合二为一。它对相关一次设备进行保护、测量和控制,协调就地层、站级层、远方终端的操作要求,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处理上送,并在站级层、远方终端控制失效的情况下仍能完成保护、测量和控制功能。

保护及自动装置基本要求是①可靠性:该动作时应动作,不该动作时不动作。②选择性:首先由故障设备或线路本身的保护动作,如其拒动时由相邻设备或线路的保护动作。③灵敏性:保护装置对保护范围内的故障应具备必要的灵敏系数。④速动性:尽快切除故障,提高系统稳定性,减轻损坏程度等。

测量控制装置基本要求是①可靠性:抗干扰能力强,控制被控对象时,其他对象不能乱动。②准确性:模拟量测量、脉冲量测量、开关量测量、数字量测量达到规定精度要求。

(4) 三层之间的关系。站级层、网络层、就地层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站级层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网络层和就地层的完好性,但是就地层功能的实现,特别是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功能的实现决不能依赖于网络层和站级层的完好性。

(5) 整体性能的考虑。必须满足如下10项基本要求:可靠性、开放性、实时性、选择性、灵敏性、速动性、准确性、经济性、方便性、统一性。

2.2 现场设备功能的相互渗透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的发展,各专业技术相互渗透,已没有非常明显的界限,问题的处理需要各专业人员协同配合,否则将阻碍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发展。

2.2.1 低周减载的分散化

低周减载将分散到220 kv出线、110 kv出线、66 kv出线、35 kv出线、10 kv出线、220 kv主变的中低压侧后备保护、110 kv主变的中低压侧后备保护、35 kv主变的低压侧后备保护等,从而形成低周减载的网络。

2.2.2 小电流接地选线的分散化

众所周知,小电流接地选线的基本原理如下:

(1) 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采用:①比较基波零序电流大小;②比较基波零序功率方向;③比较基波零序电流方向;④比较基波电流最大值方向。

(2) 对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系统采用:①比较五次谐波电流大小;②比较五次谐波功率方向;③比较五次谐波电流方向;④比较五次谐波电流最大值方向。

因此将小电流接地选线分散到出线保护中,不能单独完成选线功能,必须依赖就地层所有出线保护装置、网络层、站级层的完好性,将所有出线同时刻信息汇总后,才能作出正确判断,同时刻信息的条件可以采用3u0的同时出现来满足。

将小电流接地选线分散到出线保护中,可以独立实现自动或手动接地探索,通过跳闸和重合闸来进行。

小电流接地选线功能不是可有可无的不重要的功能,现场报道过当出线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由于未能及时报警故未能及时解除故障而导致人畜伤亡的不幸事件。因此小电流接地选线的分散化,成为一个争论的焦点。

2.2.3 同期操作的分散化

传统自动同期重合闸,由保护装置的同期检测回路及软件共同实现。

传统开关的手动或遥控同期操作,由手动或遥控继电器切换同期点的电压及同期点的合闸操作回路和同期判别装置共同实现。

因此传统的集中同期方式接线复杂。

可以将手动或遥控同期功能分散到保护装置中,或分散到单元式测控装置中。

2.2.4 母线保护的分散化

传统母线保护必须把母线所有的ta二次集中到母线保护装置中,母线保护的出口又必须连接到母线上各元件的跳闸回路,因此接线复杂。

母线保护能否分散到线路保护中,并通过专用网络传递信息,实现母线保护功能,可以采用gps同步。由于母线保护的重要性,因此母线保护的分散化成为又一个争论的焦点。

2.2.5 故障录波的分散化

故障录波的作用为:①分析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动作行为;②分析故障过程、故障类型、故障水平、故障远近等。

因此故障录波的分散化不影响变电站自动化的可靠性,但是怎么分散才能达到故障录波的应有作用是值得考虑的。

目前利用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提供的数据来替代故障录波是不恰当的,其理由为:①故障录波的完好性依赖于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完好性,自己不能证明自己;②分散式故障录波应从模拟量输入、开关量输入、数据采集、数据的分析判断以及电源都独立于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因此重要的变电站在独立的分散故障录波出来之前,应采用集中式故障录波。

2.2.6 电压和无功的控制

电压和无功的控制一般采用调整变压器分接头,投切电容器组、电抗器组、同步调相机等方式实现。操作方式有:手动、遥控、自动。

目前电压和无功的控制功能有两种实现方式:①专门的电压和无功控制设备;②由站级层根据就地层通过网络层提供的电压、无功、抽头、开关状态等信息由软件完成。

2.2.7 “五防”操作及操作票

防误闭锁方式基本有:简单的挂锁、机械连锁、电磁锁、程序锁及微机防误系统等。

①防误系统与站级层的当地监控及远动主站通信,确保当地监控与远动对断路器、电动刀闸的控制操作经防误系统允许;②防误系统出具操作票;③就地操作经五防锁控制。

将“五防”功能由就地层本身实现,达到本单元“五防”功能;

将“五防”功能由当地监控和远动主站本身实现,达到系统级“五防”功能。

2.2.8 gps对时问题

传统gps对时是由gps同站级层对时然后通过网络层对就地层设备广播对时,此方法缺点是就地层设备对广播对时的响应不一致导致对时精度不能真正满足soe的要求,因此应将gps直接对就地层设备对时。

2.2.9 保护测控一体化

对低压设备或农网设备,可以将保护、测控合二为一,当然ta回路要分开,以保证精度要求。

一体化装置必须优先满足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四性要求。一体化装置的出现要求用户体制适当调整。

未来有可能将智能仪表、电源等同以上功能一体化。

2.3 现场设备安装方式的就地化

就地层设备直接下放到开关柜,对没有开关柜的直接采用专用柜体安装到一次设备现场。

就地层设备需达到几项要求:①温度、湿度适用范围;②抗干扰能力;③抗振动能力;④对灰尘、风霜雨雪环境的要求等。

2.4 远方调度的新发展

不再满足于“四遥”功能,向遥视、电力mis、电力市场(经济调度)、智能调度(自动决定运行方式、 自动恢复送电等)方向发展。

需要对远动规约进一步扩充,才能满足远方调度的新发展。

2.5 远方继电保护进一步发展

远方监视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运行情况,如装置是否故障、采样是否正确、定值是否变化、自检是否正常等,远方修改保护定值,远方投退保护,远方故障录波,远方故障测距,远方故障探索,远方故障分析等。

远方继电保护可以同远动共通道也可以不共通道,但其规约不同于远动规约,需要有关部门尽早制定,或同远动规约合并,以便远方继电保护的发展。

2.6 无人与有人值班的争论

(1) 防火、保安系统怎么接入。

(2) 变压器渗油、非正常声音、瓷瓶开裂、局部放电等非电气量怎么处理。

(3) 一次设备是否全部可以电动操作。

(4) 设备损坏但未能远方报警等。

以上是实现无人值班的障碍。因此现在变电站基本处于从多人值班到少人值班,从少人值班到无人值班有人巡视的逐步过渡的过程。

实行无人值班有人巡视方式时,站级层设备中当地监控可有可无,因此网络层采用polling机制比采用csm a/cd机制可靠性高,当地监控将被远方调度的监控系统取代,为方便当地调试可以预留当地监控的接口,以便同便携机相连,临时代替当地监控的功能。

3 结论

(1) 分层分布成为潮流。

(2) 站级层中当地监控功能将随着无人值班而消失,其功能将会出现在小区中心值班站或调度所,相应地远动功能将进一步增强。

(3) 网络层技术特别是现场网将进一步发展。

(4) 就地层设备功能的相互渗透、安装的就地化、工艺的提高、使用的方便性将会进一步深化。

(5) 远动规约、现场设备的规约进一步扩充和规范。

(6) 远方继电保护进一步发展。

(7) 向其他相关领域技术渗透。

参考文献

〔1〕 杨奇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19(10)

〔2〕 朱大新,刘觉.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内容及功能要求和配置[j].电力系统自动化,1995,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