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25 10:12:2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初二物理教学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核心问题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164-01
1 引言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教师只有不断优化教学问题,才能帮助学生轻松地进行高效率的学习。初中物理作为初二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门自然学科,在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所学内容以及不同学生不同的要求,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有目的地设计和提出问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的提高,核心问题的设计是关键[1]。为此,本文就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设计策略展开探讨。
2 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问题的设计要有目的性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上,往往总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讲的声情并茂,单方面的灌输课本知识,而整堂课都是教师的“独角戏”。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堂提问越来越多的被运用到课堂上,成为一堂课程的关键环节。所以,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提问更是十分必要的。核心问题自有核心问题的目的性。
教师在设计问题是要明确提问的目的是什么?有时是为了着重强调某些重点或难点知识;有时是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到课堂中的积极性;有时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过的知识等。总之,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抓住主要因素,清楚自己设计问题的原因以及如何使这种提问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帮助学生进入到有条不紊的学习状态中。
3 初中物理教学中核心问题的设计应具有探究性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另一个新的教学目标就是探究性。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探究性提问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在物理教学中,很多概念都是学生刚接触到的,稍微具有难度的问题学生可能会很难理解,所以教师要注意做好引导工作。例如,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花露水擦在身上是不是会有清凉的感觉?答案很明显是肯定的。这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出花露水里含有酒精成分这个概念。紧接着,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酒精会使身体有清凉感,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或者翻阅资料。使学生知道酒精具有很强的挥发性,挥发需要热量,从而把人体的热量带走,所以人体会有这种感觉。这个问题中,对于挥发性一词学生刚刚认识不久,教师就应该对该词语进行适当解释,结合这个问题,学生既记住了酒精的物理特性也学会了挥发性一词的运用。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4 核心问题的提出应结合学生不同的基础和学习能力
初中是学生最渴望学到知识的阶段。但是,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点或难点。由于课堂上学生的基础和理解能力都是参差不齐的,教师在运用核心提问时要更有技巧性才能全面的惠及到每个同学。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层次性提问方式,一步一步加大问题难度的同时还要注意扩大知识范围。例如,在对串联和并联这部分知识进行复习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串联和并联的概念,这个问题是每个同学都能回答的;然后提问串联和并联的联系和区别,这个问题的回答就需要很强的概括能力;最后,再让同学说出串联和并联电压以及电功率的计算方法。这样一步一步深入,不仅能够让绝大多数同学参与进来,还能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加深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互相提问,这样,不仅使学生全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处不再进行举例说明。
当然,如果教师想要有效的利用核心提问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我们不仅要在教材和课堂设计上下功夫,还要积极引导进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给予学生鼓励,调动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样有助于教师更好的了解每个同学的学习状况,以至于能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改正或改进。
5 把握提问时间 在适合的时间提问
课堂上核心问题的提出还要具有适时性。然而,如何确定课堂问题提出的最佳时机呢?这要根据课堂进度、教师的教学计划、教学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等来确定。教师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之后,首先设计出一堂课的教学计划,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情况和反应状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能够帮助学生顺其自然的进入到下一步的学习中。同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应该根据所提问题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帮助同学理解知识点、回答问题。
事实上,特别是在初中物理这样的教学课堂上,教师想要做到在最合适的时间提出最恰当的问题是很难办到的。因此,教师不仅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十分深入的研究,还要具有很强的洞察力,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状况。最有效的提问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6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之下,课堂提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越来越成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初中物理课堂上核心问题的设计已成为物理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提出有效的核心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等[2]。因此,在整个物理教学课堂上,教师要在对教学内容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把自己的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状况以及学习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遵循教学规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不断优化课堂提问方式。
参考文献: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我国新课程当中规定要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实施教学。这说明了在现代教育当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性传授和技能训练,同时也要重视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和能力培养。在初中的物理教学当中,教师需要重视设计的科学性,要让学生真正投入其中,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下面将对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进行详细讨论和分析。
一、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特点
(一)重视基础性
在初中的物理教学设计当中,教师需要从实际生活出发,然后逐渐融入物理教学当中去,然后再从课堂走向实际问问题。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也要看重学生对于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知识核心体系的建立。初中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和创新能力比较强,这个阶段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保护他们的探索兴趣和求知欲望,在强调知识学习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从而促使学生能得到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二)体现时代性
在现代社会发展背景下,物理的教学应当更加关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观念的融入,强调知识的前沿性。同时要适当融入一些国家的科技发展内容,重视物理知识教学与现代物理之间的发展结合,从而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和能力素质培养奠定基础。
(三)反映选择性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和生活环境等影响因素,要精心为他们设计教学方案,促使方案更加丰富,能凸显出教学特点,尽量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他们没有接触过的内容,从而促使学生能得到更加充足的发展空间。
二、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当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首先,教师在教学目标制定过程中应当明确教学的任务和知识体系,不能完全按照课本要求来进行教学设计,而是要更多突出教学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教学目标。全面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引导学生将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运用及其产生的社会价值。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教师对此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层次和认知水平来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具有创新精神。在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体现出辩证唯物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内容,从而为学生价值观念的建立提供可靠的保障。此外,教师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应当体现出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分析学生主体的区域特点,积极利用好当地的资源来进行知识补充和教学开展,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二)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初中阶段的教学来说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了足够的兴趣,他们才能在学习中更加主动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达到知识和能力上的全面提升。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公平、民主的学习环境,从而促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研究。尤其是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设置出适当的探究性题目内容,并在课堂中留有一定的空白时间,让学生能进行知识交流和学习,同时也要认真听取学生的建议和想法,并给予适当评价。要将当中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全面记录下来,以便于为学生制定接下来的教学计划。作为教师,在课堂上要学会尊重学生,要了解学生的看法和思想,尽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使教学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此外,教师要利用物理实验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要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物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三)科学设置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是多方面的,当中既要体现出教师对教学主体活动的指导,同时也要体现出教学活动主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其中。教师针对教学主体的活动开展,当前应当强调当中的针对性,并且要保证学生都能平等地参与其中。在教学设计中则应当以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生活经验作为基础,以实践案例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说教手段,要求教师掌握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课堂的多样化发展。同时,作为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班级的不同情况来设计出可见性比较强的教学计划,要对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改进,弥补教学当中的错误问题,促使教学设计能够得到适当的延展。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学生的态度调动,只有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配合教学实施。对此,教师可以使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可以使用其他的方法,总之要保证教学设计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更多的学生愿意投入中。
(四)引导学生探究和感受
现代社会中市场竞争是十分激烈的,学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要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因此,作为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不同之处,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当然学习当中的基础部分也是很重要的,对于书本知识的学习只有通过探究和实验的方式才能让学生更加直接地了解到知识本质所在,从而提升自身经验。创新不是实验结果相同的不同实验方法应用,而是要求在理念上是全新的,在方法上也是全新的,只有真正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给创新一个更高的期望。只有学生有了对知识学习的新认识,他们才能更加主动地参与其中。初中物理的教学设计中,探究的方式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激发他们物理学习动力的关键所在,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物理学习的意义,从而找到学习的乐趣。
(五)积极展开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不仅是对学生成绩的评价,而且是对学生的潜能进行开发的一个过程。学习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当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是检查学习成绩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为了改变当前的评价现状,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要在评价中重视人性化,从而促使学生的价值观念能得到进一步的培养。此外,教师还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和意志力等方面的培养,采取自评、互评等方式来让学生对自我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全人格发展。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教师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同时也要从环境、氛围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来进行综合的考虑,从而找到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升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作者:陈善勇 单位:福建省建瓯市房道中学
参考文献:
[1]李雪莲.初二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J].教师,2017(4):120-125.
[2]黄贵善.错误资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探微[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7(1):12-16.
[3]张海霞.浅谈实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新校园(阅读),2016(9):145-156.
关键词:初中物理;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47-01
初中阶段的学习,物理这门课程的开设是为了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初中阶段学生对物理的学习中,基本还不存在难、深、广的学习要求,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塑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正确的思考模式、解题思路、解题步骤,建立在正确的思维模式下。从而对物理的学习也能产生一定的兴趣。任课教师,应特别注重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思维的方式会直接影响到物理的解题成功率。诚然,正确的思维模式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显得尤为重要,能培养学生多动、勤动、快动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一、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思维模式的培养
初中是初步学习理科的阶段,物理学科是初二年级才开设。在刚开始接触物理学习的情景下,任课教师应该特别注重对学生现阶段思维模式的培养。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直接决定了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成功率的高低。同时,新课改下,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任课教师要特别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好的思维模式是成功解题基础与关键性的一步。
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是初中任课教师教学计划的第一步。培养正确思维模式,开启学生学习初中物理的大门。培养良好的思维模式,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培养标准化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努力朝着正确、规范与创新的道路前进。诚然,思维模式的培养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同时也是任课教师教学大纲下的新领引。
在初中物理学习的阶段中,因为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物理这样理论性与专业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不能对学生的要求太多、太高与太深。在教师的教学大纲中,也规范性的表明:学生教学中突出的是快乐教学的模式。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模式,建立正确思维方式,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既能收获高效的学习成果,又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二、思维模式的培养是初中物理学习的突破口
初中物理的学习,是基础物理知识学习的起航,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方面知识的学习项目。因为是在初级阶段的学习,因此,学习的重点便是能掌握物理学习过程中,对物理思维模式的培养。物理学习的难点也是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思维模式的形成。
初中物理教材的目录中,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都是基础学习项目,是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在任课教师正确而又细心的教导下,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模式,让学生在初中学习的阶段中,掌握物理学科要求掌握的基本学习技能与学科专业知识。从而为以后进一步学习物理学科奠定坚实的基础。
基础打好了,在物理的学习过程中,便能游刃有余。在物理学习的领域中,不仅能找到物理学习的乐趣所在,还能进一步发现物理学习领域的美好。譬如:定律、定理、公式的推到、物理现象的捕捉等等,善于观察与发现总是好的。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每一位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排除困难、发现新奇事物、从而获得学习乐趣。期间,思维模式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将积极的人生观传递给学生们,将不惧困难的学习态度传递给学生们,同时,还能与逆向思维模式进行互换,引导学生采用积极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对待学习。
三、思维模式在物理学习探究活动中的重要性
思维模式直接决定解题质量、解题速度、解题准度这三方面的学习效率。思维模式是学生学习灵魂的所在,同时,从一个学生思维模式的基本形态,可反映出这位学生在学科方面的所有基本情况。悟性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思维无疑是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的状态。而相反的,悟性较差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其思维也会相对地减弱与迟钝。对于思维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其学习像物理这样实验性教学较强、动手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学科,是十分吃力的。因此,新课改下,学会探究新型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更加高效率的思维模式,值得每一位任课教师的更深一步探究与研讨。
现目前,思维模式还包括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灵感思维三种普遍的思维形式。形象思维运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通过类比,可以将初中物理教学中直观的事物客观化;死板的知识深刻化;简单的教学生动化,从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留下难忘而又深刻的印象。抽象思维是逻辑思维的别称,初中物理的学习需要运用一些具体的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现实的思维过程,也需要合理、科学地展开对初中物理的教学,科学地抽取事物的本质。
如今,初中物理教学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如何探究性地开展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与必不可少。学习知识不在于多和少,更重要的是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培养,特别是在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每一物理理论的推导,都是对学生思维模式的训练;每一次实验课的探究,也是对学生思维模式的启示。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不仅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教学力度,还应加大力度关注对学生学习思维模式的培养。
1 博客简介
博客(WebBlog)是“网络日志”的意思,它是一种用来“表达个人思想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它突出的特点是内容个性的表达、思想的共享性、实时的交互性,更重要的是操作简单易用.建立博客的门槛非常低,任何一个掌握基本网络操作的用户都可以申请自己的博客.
博客作为网络中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影响我们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甚至教育理念.因此,博客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引入教学,体现了当前教育发展的需求,它更适合于以团体性质的方式出现在教学中,博客也使我们在教学形式上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走向多元化,让教师与学生通过博客进行沟通,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加协调.
2 Blog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1-2012学年,笔者所上课班级是一个初三住宿班和一个初二住宿班.由于行政工作繁杂,又要跨年级上课,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时间相对较少,于是我尝试使用现代信息网络中的博客与学生进行互动.一年来的教学成绩显示,我尽管平时花的时间较少,但我所教班的成绩明显好过平行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下面谈谈本人在物理教学中尝试使用Blog的一些具体做法:
2.1 开展调查研究,建立网络博客
开学初,我先在班上同学中做了一个调查,大家平时在校住宿,周末或节假日在家中喜欢上网的同学举手,90%的同学表示会上网,而他们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消遣,如打游戏、看八卦新闻等.那何不利用网络资源为教学服务?考虑此,我就要求每个在家能上网的同学都申请自己的博客,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博客上记录一周来的学习物理知识要点,提出疑问,写下学习心得,进行交流,也要求一周至少访问我的博客一次,用留言或评论的形式及时与我进行教学反馈和交流.博客上的帖子是按照时间先后排序的,自然就记录下了学生的学习历程.知识和学习过程是按时间结构化组织的,可以反映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进步情况,有利于形成性评价,我也能随时随地及时跟踪并对他们做出评价.同时,利用博客的链接功能可以将不同学生的博客链接在一起,形成网络,便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实现了生生互评.
2.2 优化实验结构,拓展课堂空间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生对物理要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要依靠对物理现象的感知.由于中学物理实验条件有限,某些物理现象学生不能得到完整的感性材料,容易造成感知上的障碍而影响物理学习.这时教师可在申请的Blog网站中,自制或借用CAI 课件模拟这些实验过程.
例如,在课堂上研究到物质状态变化与质量关系时,需要演示一个冰块熔化但质量不变的实验.这个实验很简单,但由于要使冰块熔化需要大概10到15分钟,而课堂上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花时间去等冰熔化.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在课前用摄像机拍摄好实验过程,然后制成视频,在课堂上只要一两分钟就能将这一过程再现.
再如,研究分子运动时,布朗运动实验非常重要,然而中学物理实验条件有限,很难做成功,这时就可利用Blog网站中CAI 课件模拟这些实验过程将取得良好效果.
使用Blog网站中,自制或借用CAI 课件模拟这些实验过程,不仅能再现或模拟各类物理现象,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演变过程变为有序、可控的演化过程,可以使学生在课堂上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物理过程和现象,给学生提供思维过程中必须的感性材料,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很好地促进学生认识能力的健康发展.
2.3 博客编题改题,师生跟贴互评
华南师范大学著名学者刘良华博士在他的《高考与中考的考前辅导》一文中说:学生自己编制试题:一只笔,一张白纸;通过自编试题来增强自己对每个学科的整体意识和掌控感.学生亲自编制一份高质量的试题,胜过做十份模拟试题.学生如果能够编制一份高质量的试题,他就能够解答其中的考题;正如,能够说出一句外语,他就能听懂这句外语.训练学生编试题的能力,比训练学生做模拟试卷更重要.所以我每周末学生放学前在博客上贴上一份作业.作业主要分以下两类:
(1)学生编题答题.例如学完“压强”一节后,我要求学生编一道有关“压强”的简单计算题并指定班上一个同学完成.
如:有一位同学用评论方式出了这样一道题:李明同学重500 N,一只鞋面积200 cm2,问这位同学站立时对地面压强多大?
我用回复方式答复这位同学:“题命得非常好,赞××同学!但最好是说李明同学质量50kg,加多一问求步行时对地面压强?推荐给全班同学!”
全班50位同学会命出50道题,每个同学既命题又做题,还会浏览别的同学的命题和答题以及老师的点评情况.
他们会特别关注老师的点评,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同学们学物理的兴趣更浓了,与老师的感情也更近了.
(2)老师根据本周所学知识编出3~5道题挂在博客上,要求学生每人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道题进行改编并完成,然后由我做出回复点评.
如在学到惯性一节时,我编的一道题是:
下列现象中利用惯性的是
A.如果汽车开得太快,遇到紧急情况不容易刹住
B.射击比赛时,离开弦的箭仍可以继续向前飞行
C.投掷出去的铅球仍要落回地面
D.在草地上滚动的皮球,越滚越慢,最后会停下来
一位学生通过评论的方式改编的题是:
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惯性现象的是
A.用手拍打衣服上的灰尘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上撞击几下
C.动员采用助跑跳远
D.骑自行车时为了减速捏刹车闸
(改编题并做题人:初三(11)班 敖成宜)
我给回复点评是:“成宜同学,你改编的题有水平且答得非常正确,前三者现象都是利用惯性的例子,谢谢你!”
2.4 进行研究学习,体现个性化教育
(1)中学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施展学生个人能力.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活动场地有限,教学的过程中如何让学生来参加研究性学习?这对学科教师来说无疑是个难题.但是Blog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了条件.教师可以把要研究的内容在Blog上写出来,让学生自由发挥.Blog 是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独到见解、全面展示个人能力不受时空限制的舞台,教师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考查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在Blog中发表各种与物理有关的问题和论点,内容可以涉及学习中所遇到的难题、课外知识点、以及当前本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等.例如:学习“运动和力”时,我在博客了一个研究性问题:田径比赛中跳远项目竞争非常激烈,跳远这一运动项目中涉及哪些物理知识?这一问题在Blog不久,就有很多学生回帖:
甲:人在起跳前为何要助跑?
乙:人起跳后,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运动.
丙:人在空中向前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时机械能守恒.
我接着在Blog另外一个问题:要想提高跳远运动员的成绩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回帖的更多了,有的说助跑距离要适宜,以起跳时达到最大速度为宜;有的说球运动员的成绩最主要取决于人起跳时的最佳角度……
另外也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专题进行探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2)上学期,学校提倡老师们周末不布置书面作业,最好布置一些综合活动方面的作业,如调查报告、科学研究小论文、科技小制作等等,很多老师苦于找不到合适的题目或难以跟踪或检查学习完成作业情况.我采用“博客”形式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例如:在学到简单机械一章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周末“调查报告题”:回到家中后请你认真观察家中物品,指出哪些物品使用了杠杆原理?分别属哪类杠杆?同学们纷纷在我的博客上用发表评论的方式答题,有一位同学说到高压锅的手柄,当用单手端起时它是费力杠杆;当锅体旋转时,它属轮轴,是省力杠杆.这是一位既善于观察又会思考的学生,能把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我在回复的时候鼓励全班同学向他学习,学习他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这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气氛和愉悦的学习环境给师生间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相互交流的空间.
2.5 链接物理平台 实现资源共享
互联网上资源十分丰富且庞杂,教师必须经过滤、筛选出有效信息,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下搜索物理资源.
教师可以先对有关物理方面的站点进行了解,然后再向学生推荐.然而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很难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站点的搜索上,更不可能把网上所有好的资源站点都了解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去申请一个Blog专门用来收集一些好的站点,然后再发动全体师生,让大家把平时遇到的好的物理站点的网址粘贴上去,不断的扩充这个Blog.以后我们只要登录到Blog网上,无需依靠搜索引擎来查询就能捕获到最专业的信息资源.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节省大量的时间,需要查看哪个知识点时直接使用嵌在Blog中的超链接就可以了.
例如,在初二物理讲到有关“超导”内容时,同学们对超导现象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上打开我的Blog网站,点击物理资源网,进入超导专区.学生一个个感到非常惊讶:“超导太神奇了,能有这么多的用处!”
平时我经常浏览学生的Blog,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掌握学生问题最多的地方,同时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可以根据学生真实的反馈信息,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效果.
物理课是初二年级的一门新学科,这对刚接触这门课的学生来说,往往有一种新鲜感。许多学生对此学科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但这种兴趣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种新奇,如不及时深化,“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教师在上序言课时,认真设计教案,上好第一堂课。比如象通过演示“三棱镜分解白光”、“纸盒烧开水”、“被纸片封闭在倒转的玻璃杯中的水不会流出来”等操作简单、现象明显的实验,引起学生的疑问,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再举一些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现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会弯折”、“同样是电,通入不同的用电器会产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学生一接触物理就感觉到学物理有趣,为今后的奋发学习打下良好的开端。
二、注重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是所有学科中最具有科学性的学科,每一个概念和规律、公式,都是通过物理实验得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在大量的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事物本质的共同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所以在物理新课实验中,我真正体验到,新课程强调的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当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充分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时,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就意味着学生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施展,创造性的解放,教师式学生和学生式教师的出现。在物理实验课上我是从以下几方向来做的:
1、确保所做的实验现象清晰,提高成功率。课本要求的每一个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在课前我都要反复地做几遍,认真分析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排除干扰。例如:在“摩擦起电”一节的实验中空气的湿度,器材的干燥程度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例如碰到阴天、雨天,早上的前两节或是下午的后面两节课(此时的空气湿度较大),实验的现象很不明显甚至很可能失败。课前就要考虑好上课时,空气的湿度是否会影响实验现象。在实验前最好把毛皮、绸布、玻璃棒、橡胶棒、验电器等实验器材进行晾晒。如果天气不佳,就要考虑用强光照射或者用电炉烘烤。实验过程中最好不要直接用手去接触毛皮和绸布,尤其是在做毛皮与玻璃棒相互摩擦,毛皮也带了电荷这个实验中可以把它们绑在木棒上进行摩擦。排除了这些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实验的现象非常明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非常鲜明。容易使学生信服,对于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利用课件把一些不易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或是物理过程展现给学生看。例如: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和恢复形变的时间非常短,学生不易观察,课件就能够让学生较好地观察这一过程。再比如:日食、月食的成因,分子的运动,导体容易导电与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等都可以通过课件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改进实验。例如“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中,我先是让学生思考设计一个电路来检测哪些物质是导体哪些物质是绝缘体,当检测到水、人体、铅笔芯(较长的)时,小灯泡不发光,于是先把它们归为绝缘体。之后,我指着那堆导体问:这些物体一定都是导体吗?(是)又指着那堆绝缘体问:这里面一定都不能导电吗?马上就有学生说:不一定,有可能是电流太小了,小灯泡不会发光而已。此时我就给学生介绍了我自己去买的发光二极管的特点,发光二极管被作为各种用电器的指示灯,学生很容易理解只要很小的电流就可以使它发光。于是我又用发光二极管检测了一遍,学生自己得出了人体、水、石墨是导体。也体会到了导体的导电能力是不同的。
4、努力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例如:在演示实验时,升高实验台,实物投影仪的利用,利用一些手段把微小的实验现象进行放大都是提高实验现象可见度的好办法。
三、创设情境,注重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导入学习新知识。
科学探究是学生参与式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创设情境,精彩导入尤为重要。从课堂座位的安排、纪律的制定、教室的布置到纯正的普通话、优美的语言和各种教学情境的准备等,这一切无不影响着探究教学的气氛和效果。例如:可以突破传统教室的课桌布局,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形成开放性结构,便于学生们交流合作;整堂课不受约束,学生可自主学习、自由讨论、举手发言,无须起立等等。教学《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先播放各种各样学生熟悉的声音,再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发出声音,研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这样真实的活动情境中,学生们满怀兴趣地通过仔细的观察、身体的触摸,去感知发声体的振动,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深刻领会物体发声的原理。再者多采用对比教学,归类教学,使学生即能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又能够复习旧知识,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辨别事物间更加细微的差异的能力。增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表明,新课程的实施中,创设情境,精彩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它能如磁石一般吸引住学生,并快速地将师生的情感融合在一起,从而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主动地、全身心地参与进科学探究中来。所以在新课的教学中,采用以旧导新,新旧对比,即可以帮助学生更系统,更全面地掌握基础知识,又能够节省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和培养。
四、教师应循序渐进,开展探究教学。教会学生学习和总结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实验教学之初,我们往往会遇到两难的局面:一方面,教师若指导过度,则学生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若教师若指导不到位,学生的探究和学习活动又会杂乱无章,盲目无序,从而无法完成学习任务,两者仿佛形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结”。如何处理教师指导和开放式教学之间的关系呢?如何在教学过程开放的同时尽量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和无序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展开“课题”研究,在一线不断的教学尝试中,集体攻关,初步摸索出以下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首先教学方法上“循环探究,逐步深入”。先将新课内容划分为几个大问题,再将每一个大问题分为若干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教学形成一个先散后聚,不断聚散交替的循环探究过程。同时将探究教学的相关内容延伸至课外。比如:对学生而言,可以提前布置学生先预习新课,“简阅课文”“查询资料”“自制自带实验器具”等,将课堂上没有探究完的内容带至课外,课后布置学生写“探究报告”和“学习心得”等;对教师而言,课前认真备课,课中用心教学,积极应对随机出现的课堂情况,课后撰写教学实录和教学反思,这一切不仅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任务的扎实完成,也有利于教师在新课程的实践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发展自我。其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自己在探究活动中应该要干什么事,明确自己的目的,教师也在学生探究过程中给学生一些方向性的提示,但这些提示应区别于我们传统实验课中的“实验步骤”。要有效地防止和避免学生随意玩耍实验器材、手足无措等现象的发生。教学在“形散而神聚”中有条不紊地进行。再次,在教学理念上“淡化概念的严整性”。物理学科概念的严整性有时反而是学生探究学习的“障碍”,大多数学生会觉得非常困难,因此而产生为难情绪。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在教学中“淡化概念的严整性”,降低探究学习的难度。最后教学结束后“开展问卷调查”,及时地沟通师生间的需求,使进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指向性。
帮助学生逐步提高思维能力。初中物理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章节介绍物理学科的学习方法。但又可以说整本教科书都在讲述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教材在讲述物理概念、定律、公式时,就是按物理学科解决问题的步骤在进行。即一般是先提出问题再通过实验研究、观察、分析、概括总结等步骤进行的。在教学中通过对知识的学习,指导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方法,体会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发展过程,体会前人的思维成果,在学习继承前人思维成果的同时,锻炼和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信息反馈,及时调整教学计划。
在总复习中,要时刻注意“信息反馈”。正如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说:“有效行为必须由某种反馈过程来提供信息,看它是否达到预定目标,最简单的反馈是检验任务的成功或失败。”通过反馈信息来了解已设计的教学内容与预期目的是否符合,学生对知识理解和掌握。所以我在每个阶段复习教学中,除了注意来自学生方面各式各样的反馈信息外,还特别重视每次测验和考试的信息反馈。坚持做到按时、按量、按评分标准,科学分析试卷,评价试卷,并注意各层次的学生学习状况和掌握知识的程度。要求学生对测验情况进行知识点、面、掌握情况及学习上的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进行分析,寻找存在不足的原因。教师做好统计工作,找出教学上的弱点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对不足之处立即查漏补缺。这样才能使实际掌握情况与预订的教学目标更吻合,尤其要对后进生加强辅导、关心、鼓励,及时表扬他们,哪怕是一点滴的进步,充分肯定他们。这样才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大面积地有质有量地提高学习成绩。
六、指导学生记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