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治家格言

治家格言

时间:2022-04-28 05:56:1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治家格言,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治家格言

第1篇

1、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赀才,薄父母,不成人子。

2、乖僻自是,悔误必多;

3、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4、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5、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

6、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7、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8、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9、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10、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11、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12、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13、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

14、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15、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 ?

16、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17、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18、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

19、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

20、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21、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仁道。命实造于心,吉凶惟人召。

22、居身务期简朴;教子要有义方。

23、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2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

25、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26、莫贪意外之财,莫饮过量之酒。

27、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28、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

29、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30、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31、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32、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心命俱不好,遭殃且贫夭。

33、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34、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35、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36、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

37、兄弟叔侄,需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38、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39、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40、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41、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42、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

4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4、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45、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46、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47、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48、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

49、颓隳自甘,家道难成。

50、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51、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52、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53、嫁女择佳婿,无索重聘;

54、刻薄成家,理无久享;

55、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56、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

57、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58、三姑六婆,实盗之媒;

59、须平心暗想。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60、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61、人有喜庆,不可生嫉妒心;

62、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63、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64、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

65、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66、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

67、信命不修心,阴阳恐虚矫。修心一听命,天地自相保。

68、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69、心好命又好,富贵直到老。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

70、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71、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

72、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73、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第2篇

言多必失

释义:失:失误,错误。话说得多了,一定有失误的地方。

出处:明代朱柏庐《朱柏庐治家格言》:“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例句:他做人一生谨慎,处世的格言是言多必失。

近义词:直言贾祸、祸从口出。

反义词:谨小慎微、少说为佳、守口如瓶。

用法:多含贬义,常用来规劝人说话要慎重,以免产生不良后果。一般作谓语、宾语。

(来源:文章屋网 )

第3篇

8、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注释]

“空谈误国”一词,来自于“清谈误国”。该说法源于明末顾炎武先生的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由司马政治的黑暗,许多文人士大夫以清谈、服药、饮酒等行为,消极反对司马家族的统治,当时的风流名士以清谈为风尚,被王羲之砭为“虚谈废务,浮文妨要,恐非当今所宜”,后人更是批评两晋亡于清谈,遂有顾炎武“清谈误国”一说。

[原文]

9、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注释]

该语出自宋代政治家、诗人欧阳修,原文为:“大衍之数,《易》之乎?学者莫不尽心焉。”曰:“大衍,《易》之末也,何必尽心焉也。《易》者,文王之作也,其书则六经也,其文则圣人之言也,其事则天地万物、君臣父子夫妇人伦之大端也。大衍,筮占之一法耳,非文王之事也。”“然则不足学乎?”曰:“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未有学其小而能至其大者也,知此然后知学《易》矣。”

这是学生问欧阳修有关学习《易》之事,所谓的“大衍”是《易》的数术方面问题,用数术五十,取一以象天等,属于知识阶层所不耻之小术,所以说是《易》之末也。但是,它也是文王所作,欧阳修的意思是说,占术是一种方法,并不是文王的事(文王是用它来正天地万物及人伦的),这是大端,所以,学《易》要学文王易的大,但是可以兼其小(占术),没有学其小(占术)而能达到大端的,如果明白了这个道理,然后就知道怎么学《易》了。对于《易经》,儒家的态度是“经国”,而非“占术”,因此,易学有大小之分。

[原文]

10、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注释]

这句话出自清朝陈澹然《寤言二迁都建藩议》,原文是:“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意思是要做好一件事情,就得方方面面都考虑到,就得从全局出发。

[原文]

1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注释]

此语出自《论语・卫灵公》,通常的意思是温习旧的知识,获得新的感悟,就可以当老师了。说明复习的重要性。

[原文]

12、春江水暖鸭先知。

[注释]

这句诗来自宋朝政治家、散文家苏轼,号东坡居士。原文为:

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原文]

13、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注释]

这首诗是清郑板桥所作,时在山东维县做七品小官。

[原文]

14、家贫子读书。

[注释]

这句话还有上句即“地瘦栽松柏”,宋代始流传的名句,传为宋人王大宝所为,但有争议。不过,“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成为激励贫子上进读书的座右铭。

[原文]

15、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注释]

道法自然,是老子《道德经》里的话,原文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人取法于地,地取法于天,天取法于道,而道是终极的,它自己取法于自己。天人合一,是道家提出的,意思是人和天地万物是一体的,这个思想后来被各家所接受,成为主导中国人哲学思维的一种方式。

[原文]

16、劝君莫打三春鸟,儿在巢中望母归。

[注释]

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诗: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原文]

17、一粥一饭,当思来之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注释]

此句源于明末清初教育家、思想家朱柏庐,江苏人,其著《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全文如下: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

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加温恤。

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勿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生禽。

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

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

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暗想。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

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济,亦有余欢;

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第4篇

2015年2月17日,在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强调:“不论时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只有家和才能万事兴!今天,我们正走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传承优良家风,凝聚信心与力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你家的家风是怎样的?你又将如何传承呢?

陆天硕(初一学生):我家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家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我。“孝顺”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话,这也是我家的家风。在我的眼里,爸妈都很孝顺,非常尊重爷爷奶奶。他们结婚后,就跟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家里的气氛一直很融洽。爷爷身体不好,常年吃药,他们熬汤喂药,照顾有加。虽然奶奶的身体还硬朗,但她耳背,听别人说话费劲儿。于是,妈妈就给她买了助听器,还有按摩椅。每天上班前,妈妈都叮嘱他俩做按摩、多喝水。一到周末,爸妈休息了,就开车带爷爷奶奶出去散心。在空旷的草地上,支起小帐篷,一家人坐在一起聚餐、聊天,一边欣赏河边的风景,真是惬意极了。从爸妈身上,我看到了孝顺,并以之要求自己,做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

姜美琳(初一学生):“诚实”,是爸妈对我说得最多的两个字,也是很多家庭所倡导的风气。我的爸爸妈妈也是如此。从小,他们就给我讲《狼来了》的故事,让我知道了说谎的后果。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不免会存在侥幸心理,甚至想蒙骗过关。小时候,我总是很马虎,经常忘带作业本回家。这时,我就编出各种理由来骗妈妈。“老师没留作业!”“我的作业已经在学校完成了!”“我的作业本借给同学了。”这些理由看似充分,却难逃妈妈的法眼。没几次,我的小诡计就被识破了。这时,妈妈没有责骂我,反而苦口婆心地说:“你可以犯错,但不能说谎呀!你骗了妈妈,妈妈很伤心!”接着,妈妈便给我讲林肯的故事。她说,林肯小时候就非常诚实,后来赢得了美国人民的信任,最终当上了总统。在妈妈的教诲下,我认识到自己错了,改掉了说谎的毛病。

刘羽彤(初二学生):我家的家风是“勤俭持家”,这主要是受姥姥影响。姥姥是一个十分节俭的人,从不浪费。在我家,洗脸水要二次利用,用一个大盆子存脏水,用来冲马桶。每次剩菜,姥姥都舍不得倒掉,留着下顿吃。她还经常给我讲她小时候的事。她说,那时候家里穷,孩子多,吃饭都成问题,就更没有浪费的现象了。一件衣服,大姐穿小了,就给二姐穿,等轮到姥姥时,那衣服已经被洗得发白,因为她是姊妹中最小的。姥姥还有囤旧物的习惯,把自己的卧室当成小仓库。家里的旧物,若还有利用价值,她都会收拾起来。姥姥有一副老花镜,都成家里的老古董了。这还是太姥姥留给她的。一条镜腿儿折过两次,但都被姥姥粘住了。受姥姥影响,爸妈也很勤俭,从不铺张浪费。每次,他们出去吃饭,总把剩菜打包回来。妈妈说:“这菜都是花钱点的,不打包回来多可惜呀!”耳濡目染,我也养成了勤俭的习惯,从不浪费粮食,草稿纸也是两面用的。

佟诗雯(初二学生):爸爸妈妈是我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默默地影响着我。从我记事起,姥爷身体就不太好,而姥姥的离世更是让他的病情雪上加霜,后来只能卧床。每天,爸爸都给姥爷擦洗身子,为他洗漱,还给他剃头、刮胡子、剪指甲。爸爸是姥爷的“御用理发师”。后来,姥爷大小便失禁,妈妈更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给他倒屎倒尿。这时,只要爸爸在,他都会对妈妈说:“我来!”爸爸从不嫌弃姥爷。爸爸还对我说:“小时候,父母不也是这样侍候我们的吗?他们嫌弃过我们吗?”这句话,一直印刻在我的心底。就这样,爸妈侍候姥爷整整五年。去年夏天,姥爷带着对家人的不舍走了。我很想念姥爷,更会记住爸爸说过的话:“百善孝为先。”我也会成为一个孝子,好好地孝敬他们!

江子航(初二学生):我出生在一个工薪家庭,家境虽然不富裕,却也衣食无忧。从懂事起,妈妈就要求我“长辈没上桌,就不能先吃”,还有不能挑食,吃饭时不能说话,等等。上小学三年级时发生的一件事,我记忆犹新。有一天,学校开家长会,会后我看到妈妈气冲冲地走出教学楼。我去哄妈妈,她却说:“儿子,你懂不懂什么叫‘言而有信’呀?”我一听,完了,妈妈肯定知道我借钱买玩具的事了。我连忙解释道:“妈妈,我下次一定不擅作主张、不自己买玩具了。”妈妈却说:“你向同学借钱,却没还!作为妈妈,我对你的这种行为感到羞耻!借钱不还,是自毁信誉!”第二天,我不仅把钱还给了同学,还向他道歉。这件事,使我对“诚信”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来,我发现家里人经常提到“诚信”二字,还教育我做个讲信用的人。我现在才明白,这就是我家的家风呀!

赵远行(初三学生):成长中,人总是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父母的及时纠正,总能让人受益匪浅。有一次在补课回来的路上,我悄悄地对爸爸讲,我们补课班有一个“白癜风”患者,大家都烦他,离他远远的,不然,他把病传染给我们可怎么办呀?爸爸听了并没有接我的话,回家后,他拉着我坐在了电脑边,他在百度上查出“白癜风”的相关知识,让我自己学习。之后,爸爸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看到了吧,你同学的病不是传染病,你不能在不了解情况的时候人云亦云,这样不但很浅薄,还会给同学造成伤害。那位同学生病就已经很痛苦了,还要遭受别人的白眼,这不是在他的伤口上撒盐吗?”父亲的一席话,让我学会了严谨和宽容。其实,做人就要具备严谨的态度和宽容的心胸,愿这两种品质伴我成长。

魏阳宁(初三学生):我家的家风中,“勤”排在第一位。“勤”就是勤奋。“勤”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在我家,勤不仅体现在学习上,还体现在生活中。爸爸是公务员,妈妈是人民教师,两个人的工作都非常稳定。妈妈教升学班,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所以,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爸爸来做。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爸爸从来没有抱怨过。妈妈若上晚自习,他还开车去接。忙完家务,爸爸还经常看书、上网。他总是说要与时俱进,不给自己充电,怎么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受他们影响,我也爱读书,勤思考,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还养成了不少好习惯呢。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祖上传下来的风气。从某种程度上讲,家风和这个家庭的兴衰荣辱有着直接的关系。古有“仁、义、礼、智、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这些都是做人的优秀品质,也是构成家风的核心元素。家庭背景不同,家风也各有千秋。仁爱宽厚,举止稳重,言语文明,尊老敬贤,扶危济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克勤克俭,勤奋好学,尽职敬业……以上种种,都无形地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打开历史的书页,我们重温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以及朱子的《治家格言》,这些都闪烁着家风的思想光芒;还有“孟母三迁”“岳母刺字”等故事,也展现了家风的魅力。如今,我们身边的“时代先锋”“道德模范”“自强少年”等,他们的事迹中也折射出家风的影子。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工作,在艰苦的条件下孜孜不倦,在生活的点滴中发光发热……他们将家风转化为行动,传递出正能量。可以说,好的家风不但对自己有利,对子女和家人有利,也会影响到周围的人,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作为初中生,我们要正确认识家风,严守家训,传递正能量。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下茁壮成长,在家风的熏陶下养成良好的习惯。可以说,这是人生的重要积累和沉淀。从身边小事做起,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使家风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怀有感恩之心,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感谢家庭带来的温暖,感谢家风的默默滋养,感谢生活的丰富多彩……只有感念常在,家风才能更好地传承,社会才能变得更美好。

1.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增广贤文》)

2.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增广贤文》)

3.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增V贤文》)

4.枯木逢春犹再发,人无两度再少年。(《增广贤文》)

5.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家诫要言》)

6.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治家格言》)

7.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朱子家训》)

8.颓惰自甘,家道难成。(《治家格言》)

第5篇

今年国内秋拍市场再创佳绩。记者于12月9日获悉,北京匡时五周年秋拍以总成交额15.6亿元圆满收槌,1633件拍品成交率为86.83%,相较今年春拍10.85亿元上涨44%,较去年秋拍的7亿元上涨123%,创历年最高单季成交纪录。

本次秋拍隆重推出的15个专场中,7个专场成交率达到100%,创历史新高。古代书画、近现代书画、古董珍玩、油画雕塑等艺术门类高价拍品层出不穷,27件拍品超过千万。在这27件拍品中,“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以6680万元夺得桂冠。

古代绘画专场总成交额以2.35亿元完美收官,并有五件拍品均以过千万的高价拍出。清代宫廷画家邹一桂的《竹石梅花》以4872万元的高价成交,摘得本场的桂冠。

近现代书画方面延续春拍的强势,五个专场成交率高达94.8%,成交额达到近4.7亿元。“渡海三家一溥儒、黄君璧、张大干书画”、“墨林精舍藏近现代书画”和“海外重要私人收藏近现代书画精品”三个成交率均是100%。近现代绘画专场斩获1.61亿元;近现代书法专场也取得了4810万元的佳绩。其中黄君璧的《万壑松风图》以795.2万元的成交价,刷新了个人作品拍卖的全球纪录;溥儒的《楷书治家格言》以291.2万元的成交价成功刷新了个人书法作品的拍卖的全球纪录;蒋中正的《楷书五言联》以358.4万元的成交价也成功刷新了个人书法作品的拍卖的全球纪录。海外专场表现最为强劲,成交额逾1.45亿元,五件名家珍藏精品均以过千万的高价成交。张大干的《神鹰图》备藏家的关注,多番竞价后,最终以2352万元的高价夺得本场冠军。

清代宫廷艺术品专场和清代宫廷玉器专场在拍卖首日便取得了2.19亿元的骄人成绩,并且出现了5件成交价过千万元的重量级拍品。瓷玉工艺品专场总成交额77,880,320元,其中―枚明末清初田黄仿汉平安钮印章创造了国内田黄拍卖新高价,成交价为1456千万元。油画雕塑专场阵容堪称历届最强,拍品数共计144件,成交率高达81.94%,总成交额创获近1.8亿,创造了匡时历年来油画雕塑专场的最高成交纪录,并出现了4件过千万重量级拍品。早期油画板块中关良的《灵岩山》以403.2万元的成交价创造了艺术家个人作品拍卖的世界成交纪录。杭州艺专大师系列专题中,吴冠中的《贵州侗家村寨》1680万元的高价成交,一举摘得本场桂冠,创造了艺术家同类作品的最高纪录。

而本次秋拍精心筹备的铜炉、古琴、犀角、紫砂等特色专场也均以100%的成交率创下佳绩。“锦灰吉金――王世襄藏炉”专场中的三尊铜炉突破了千万大关,明崇祯・冲天耳金片三足炉以1512万元成交,夺得本场头筹,创造了最新的铜炉成交纪录。此外, “金玉紫瓯一静悟堂藏紫砂名品专场”80件紫砂名品总成交额达2639万元,其中杨季初制泥绘牧牛图笔筒,不负众望以425.6万元的成交价,摘得本场桂冠。

第6篇

冬至过后,随着大地的阳气回升,人体内的阳气也慢慢从潜伏状态开始生发,是为新阳。新阳犹如草木嫩芽,很容易受伤。因此,冬春养阳,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斫伤新生的阳气。在人的七情中,大喜伤阳,而不巧的是,辞旧迎新,一元更始,又是喜庆的日子。于是,乐极生悲的惨剧年年都有重播,不可不慎。

颜延之,字延年,南朝刘宋文学家。刘宋在动乱的南北朝时代,获得短暂稳定,因而出现了陶渊明、谢灵运等文学大家。颜延之与谢灵运齐名,当时并称颜谢;与陶渊明私交甚笃,陶渊明死后他还写了《陶徵士诔》。只是社会动荡,文风扫落,颜延之留下的传世之作不多,《庭诰》即其中之一。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家比较熟悉的有《颜氏家训》《朱子家训》(即朱子治家格言)等。颜延之的《庭诰》就是家训。据《南史·颜延之传》记载,颜延之官运坎坷,二次被罢官后“闲居无事,为庭诰之文以训子弟。”颜延之自己也在《庭诰》中称:“庭诰者,施於闺庭之内,谓不远也。”养生是一个综合工程,修身、齐家是基础,故多读家训,不仅是教育子女,对老人养生也是功莫大焉!

中医讲七情致病,历来有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等说法,世人多不以为然。其实,这是我国古人对疾病临床现象的总结,岂是无谓之谈?中医的心有两方面含义,心之官则思,同时心又主血、主阳,掌控周身之血脉、阳气。伤心会引起两方面的疾病,一是癫狂,如《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一是心脑血管意外,即血脉方面的问题。民间有“菜花黄,癫子狂”的俗语,即是春天易伤心阳所致;由于大喜而诱发心脑血管意外,临床上也屡见不鲜,一些出血性疾病更是在春季多发。阳为生机之本,得阳则生,绝阳则死。伤心即是伤阳,还会引起全身其他脏器的伤害。关于这一点,古代典籍多有论述,如《淮南子·原道训》说“大怒破阴,大喜坠阳”;《汉书·东方朔传》说“乐太甚则阳溢”;金代名医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说“喜气所至,为笑不止,为毛发焦,为内病,为阳气不收,甚则为狂”;《论衡》则教人抑喜以养阳气;等等。

喜怒哀乐,发自真情,本不可压抑不发;但大喜伤心,又不可不防。所以颜延之说:大喜使心神动荡,需要稍加抑制以定心;过于愤怒使性情失控,需要稍微忍耐使之平复。这既是他对自己坎坷人生的总结,又是对后人的要求,我们不妨也学着点儿。

第7篇

客家人历来崇尚读书,视上学求知为人生头等大事。科举取士时代,家家都全力以赴,宁愿挑担、卖菜、做苦工,也要供子弟读书,希望子弟能认真攻读,考取功名,出人头地,光宗耀祖。当小孩子七八岁时,就要送到学馆去“破学”,意思是打破原生态蒙昧状态,开始求知求学。“破学”时,首先要拜孔子,再拜老师,接受“忠孝”、“尊孔”、“尊师”的洗礼,从此踏上“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专读圣贤书”的科举之途。因这股崇文重教之风,各地纷纷办学,乡村中有数十户村民,10名以上学龄儿童者必办有学馆,也有称“书室”、“书院”的,因为学馆不属县学掌管,故通称为“私塾”。

私塾大都利用祠堂、旧庙、老屋,也有筹资选择在环境幽静的地方专门兴建。不少姓族乡绅还筹资在城里兴建称“试馆”的私塾,将学子集中在试馆,聘请名师教习,伺期参加县考、州考。

私塾从姓氏上分为四种类型,一是由塾师私人在祠堂、庙宇或自己家中设馆,收费招生入学;二是由村中热心教育人士牵头,邀请全村村民筹资,聘请教师设馆办学;三是由各姓公尝出田租经费设馆,聘请教师,教育宗族内子弟读书;四是乡绅殷户聘请教师,在家设馆,教育本户子弟或个别亲朋的子弟读书习礼。每所私塾一名教师教授几个至十几二十个学童,学生年龄差别较大,学习年限不一。

私塾从学制上又分为蒙馆、经馆和二者兼备三种。

蒙馆,蒙馆为人生启蒙学习的管所,故名。蒙馆招收七八岁至十来岁从未上学的小孩。教师一般由读书多年,屡屡应试未能考上秀才谓之“老童生”者担任。蒙馆教材,初读《三字经》、《百家姓》,接读《千家诗》、《唐诗三百首》、《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四书》、《五经》等读物。蒙馆以识字教学为主,塾师仅点读正文,不加讲解。一方面指导学童熟读背诵;一方面教学童写字,由简至繁,塾师用红p笔在白纸上写上“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可知礼也。”22个字,教学童磨墨,用毛笔描誊,谓之“描红”,继而学抄书。经过三五年,读完上述主要书籍,且能背诵,便可升入经馆。

经馆,经馆招收十岁以上,读过蒙馆多年,成绩优秀之学童。经馆塾师一定要具有参加科举考试,考取秀才以上功名资格。因为童生只能教蒙馆,没有资格教经馆。学习上,继续教读《四书》、《五经》、《朱子治家格言》等经典读物。塾师开始讲解,谓之“开讲”。同时教授《声律启蒙》等诗词、对句知识,教学童学习写诗作对,写文章,分段写作八股文章,谓之“开笔”。在经馆就读三五年后,较聪明的学童会做三五百字清通流畅的八股文了,谓之“完篇”,便可准备参加科举的童子试了。

为适应环境和生源情况,蒙馆和经馆亦有混合办者,但塾师一定要具秀才以上学历。塾师一面教蒙馆学童;一面教经馆学童,谓“复试教学”。

塾师的薪酬,一般按学童人数收取。清末时,蒙馆学童每人每年交银一两,白米一斗。经馆塾师的薪酬较蒙馆塾师略高,当然,在富绅家当塾师,薪酬待遇都会更高更好。此外,蒙馆、经馆讲课的房舍、学童读书的座椅,塾师住房,还有塾师日常所需的蔬菜、柴草均由学童家长解决。过年过节等喜庆节日,学童家长还要宴请塾师或给塾师送礼,表示对塾师的尊崇和感谢。

自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兴学堂后,至今已100多年,私塾改办小学,教材、教法、教学环境条件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事业飞跃发展。昔日的私塾老屋、祠堂,大多已倒塌或拆建,一些经维修保留较好的私塾,成为科举取士时代莘莘学子苦读诗书求取功名的见证。

第8篇

一、 精心选择传统蒙学经典

蒙学即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问。在我国历史上,蒙学一直受到极大重视,历代思想家、学者都提倡要重视蒙学教育,一些大学者常常亲自撰写蒙学教材。秦宰相李斯、晋朝王羲之、南宋王应麟、元代许衡、明朝王守仁等人都写过蒙学教材或蒙学教育方面的文章。流传到现在,许多成为了蒙学经典。诸如:《小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等,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

传统蒙学的内容可说是瑕瑜互见、良莠参杂。挖掘、筛选、整理优秀健康的内容是活动顺利开展的关键,是目标达成的有力保证。为此,我们广泛分析了传统经典蒙学著作,根据中大班幼儿的特点和兴趣需要进行收集、挖掘、筛选、整理工作,具体把握了以下几点。

1. 贴近幼儿现实生活

许多传统蒙学的产生都有一定的历史背景,随着时代的变迁,已不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了,孩子年龄小,生活化的内容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对他们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一些尊老爱幼、文明交往的道理是亘古不变的,易于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这些内容是我们收集的主要对象。

2. 健康且有教育价值

传统的蒙学教材,比如《三字经》是我国知名度极高的经典儿童读物,流传广泛,家喻户晓,影响深远。这些都成为我们的首选。同时,我们注意内容的健康和有益,去除幼儿难理解的如三纲五常等不太健康的内容,筛选出经典、有价值的内容。

3.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

根据中大班幼儿的接受水平,我们主要采用的教材是《三字经》《弟子规》和《朱子家训》,《三字经》中部分涉及遵守礼教规范的内容,文字简练,概括性强,句句成韵,通俗易懂。《朱子家训》又名《治家格言》,是一部专门教育人们勤俭治家的格言集,是我国古时的家庭礼教文化精华,使人通人事、明事理。《弟子规》里面的内容教我们如何做人的一些基础规范。例如怎样做一个善良的人、孝顺父母的人、有礼貌的人。这些优秀的蒙学教材,为我们开展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有效整合礼仪教学内容

我们在挖掘、筛选、整理优秀健康的内容的基础上,把传统蒙学经典与现实的教学要求进行了有机的对比整合,将家庭礼仪教育的内容作以下细分(见P52表)。

三、 在“润物细无声”的礼仪教育中巩固孩子的礼仪行为

根据选择的内容,我们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整合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润物细无声”中凸现形式的多样性,培养与巩固幼儿的礼仪行为。

1. 丰富幼儿礼仪认知

我们在每周三下午安排专门的礼仪学习时间,教师选择《三字经》《朱子家训》《弟子规》中的相关词句,把它们编成故事、儿歌,结合图片讲解、多媒体动画等方法让幼儿理解原文,在熟悉、吟诵的基础上联系实际生活,谈谈自己的认识。并把图片、原文、译文和幼儿的图文诠释整理后布置在班级环境中,比如学习了“黄香温席、孔融让梨”后,幼儿结合实际提出了许多孝敬父母、谦让同伴的做法,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进行了展示。这样布置环境除了让幼儿重温经典礼仪,更是用视觉暗示法提醒幼儿时时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好孩子,从而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

2. 培养幼儿礼仪情操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则与之化矣。”为了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礼仪”的意义,培养礼仪情操,从小学做文明人,我们十分注重创设文明礼仪的氛围。因此,我们也十分留意教师自身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要求幼儿做到的教师首先以身作则,穿着打扮整洁大方,言谈举止为人师表。具体比如早上能热情地向幼儿及家长问好,能和颜悦色地和幼儿交谈,哪怕是批评,也不说过头的不尊重幼儿的话,教师之间的交往有礼有节、融洽文明等等,用自己的言行向幼儿传递文明的气息。我们还通过在班上评选文明之星、礼仪使者,为幼儿树立文明礼貌的行为榜样,培养幼儿判断是非的能力,同时发挥评比活动的激励作用,形成人人争当文明之星、礼仪使者的班级氛围。

3. 巩固幼儿礼仪行为

幼儿的礼仪培养是个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必须渗透在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持之以恒,保持一贯。早上入园,教师主动向幼儿问好,提醒幼儿恭恭敬敬的回礼;晨间活动,要求幼儿不争抢器具,玩好后放回原处;做操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学本领时,认真倾听,大胆发言;区域活动时,学会与同伴合作分享材料和经验;在游戏活动中,也抓住教育契机灵活指导,比如上小吃店吃点心,怎样有礼貌地与对方交谈,怎样坐怎样吃,到小伙伴家做客应该怎样?等等。通过角色扮演,幼儿更自觉地掌握正确的礼节礼仪。

4. 增加幼儿礼仪体验

我们把礼仪教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到每个主题活动中,比如在“粮食”主题中,学习餐桌礼仪,教育幼儿不浪费粮食;“保护自己”主题中,学习保护嗓子,不大喊大叫,保护肠胃,不暴饮暴食;“各种各样的标志”主题中,让幼儿设计静标志、行为警示标志,在幼儿园的走廊上张贴文明标志,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标志在社会规范中的作用;在棋类活动时,渗透“观棋不语”“落子无悔”的礼仪教育等……融合在主题活动中的礼仪教育自然、生成性强,符合幼儿当前的兴趣点,增加了幼儿的礼仪体验,取得较好的效果。

5. 内化幼儿礼仪品质

幼儿园对孩子的礼仪培养固然重要,并且卓有成效,但要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素养,需要家园合作,共同努力。我国古人就提倡"教子以德"。许多教育家与名人更是强调家庭中重视礼仪教育。因此,我们通过开家长会、家园小报等方式加强家园之间的联系,向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礼仪教育,引导家长以身作则,树立典范,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同步。我们还通过丰富多彩的家园活动提供幼儿实践活动的机会,体会礼仪的意义,内化礼仪品质。如举行古代经典著作知识问答,让幼儿和家长PK礼仪知识;要求幼儿在三八节给妈妈感恩回报,不少孩子为妈妈洗脚、帮妈妈做家务,并且能在以后坚持每天给妈妈做一件事;重阳节,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欢聚一堂,学习照顾祖辈,尽享尊老爱幼的天伦之乐;亲子自助餐中,学习彬彬有礼的取用食物,文明进餐;组织幼儿家庭观看教师排演的礼仪童话剧《我知道》等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乐趣,加深印象。

第9篇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思品课堂 重温经典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Leveraging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to Make Moral Classroom Shine

QIAN Hui

(Suzhou Industrial Park Loufeng School, Suzhou, Jiangsu 215021)

Abstract Five thousand years of Chinese cultural treasure in more of our inexhaustible teaching resources, leveraging traditional culture make products shine is worth pursuing and exploration of our classroom teachers.

Key words traditional culture; moral classroom; revisit classic

中华传统文化中存在大量的经典的思品教学材料。这些材料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也或是在思想深度上面都极具教学价值。作为一名思品老师,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思品课上重温经典,借力中华传统文化进行教学可以让思品课堂熠熠生辉大放异彩。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在利用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方面,笔者进行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1 深挖源头、活水自来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其中彰显正能量的内容更是数不胜数。诗、词、歌赋、对联、传说则更是其中的奇葩。它们语言优美、文字精炼、思想深刻、发人深省。新修订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关于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方面的内容都可以在浩如烟海的文化宝库里寻觅到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辅佐资料。大致可以有以下的分类。

1.1 励志劝学类

学生的第一要务是学习。端正的学习态度,明确的学习目标是取得优良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在每学期开学初期,往往因延续于假日的休闲娱乐之中难以集中精力学习。此时思品课堂则可不急于讲新课,结合古代名人苦读成才的故事可教育学生发愤读书可以有所成就。

如: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古文家之一的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欧阳修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母亲用芦苇类的植物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他渐渐长大了,但家里没有书可读,前往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借着进行抄写。还没抄录完毕,就可以背诵这本书了。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致力读书。最终成为了文坛的大师。学生听完故事,精神振奋。“学习改变了欧阳修的命运,同学们你们想实现你们的人生理想吗、想改变你们的命运吗?你们应该怎么办?”我适时提问。学生们异口同声“想,读书!”再一起分享几句名言古训,为学生的座右铭。让学生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1.2 修身养性类

拿破仑说:“播下一个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对人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七年级新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不仅影响到学生整个三年初中的学习生涯对学生的将来也会产生深远的意义。教育学生文明礼仪要从一言一行做起。结合我校德育课题的善小活动,以刘备的名言告诫学生:“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朱子治家格言》“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善于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面对一些学生在生活方面相互攀比,铺张浪费的举动,教育学生节俭节约。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诸葛亮把“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为“修身”之道;朱子将“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作“齐家”的训言。勤俭节约是国人的一种传统美德,是中华的优良传统。小到一个人、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整个人类,要想生存,要想发展,都离不开勤俭节约这四个字。

1.3 齐家治国类

孝亲友爱方面的。中华民族是一个礼仪之邦,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其中孝亲典故也是数不胜数,如:《三字经》“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 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些都是耳熟能详的了。还有“缇萦救父”“谢柱打虎救母”以及《增广贤文》“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孝顺还生孝顺儿子,忤逆还生忤逆凶”。描写友情的古诗句,如: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爱国爱乡方面的。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司马迁“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位卑未敢忘忧国。”“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万 千 仞 岳 上摩 天。遗 民泪 尽 胡 尘 里,南 望 王 师 又 一年。”这些诗句无一不向后人传递着祖先们崇高的爱国之情。

自然环保方面的。我们国家坚持的基本战略之一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能在古代典籍中找到踪影。如《增广贤文》“但就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竹篱茅舍风光好,僧院道房终不如……亭栽西凤竹,池养化龙鱼。”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辛弃疾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高鼎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等。

2 环环相扣、珠联璧合

2.1 预习环节感悟神韵

结合教材内容,笔者要求学生在上新课前,搜集传统文化中与珍惜时间相关的资料,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学生们的力量是强大的,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搜集了很多如;“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等古代大家们的名言名句。

2.2 授课环节手到擒来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请同学们分享他们的劳动。有了课前的准备,学生们头脑中便有了思考,他们将这些惜时的名言进行解释并加上自己的理解。在这样的前提下,我再结合课程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指导,知道他们如何在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真正做到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从点滴小事做起,今日事今日毕。最后以明朝文嘉的《今日歌》送给大家共勉:“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复今日歌,努力请从今日始”。

2.3 实践环节熏陶升华

第10篇

徐老师不仅戏演得好。管理也很有一套。通常来说,是抓大放小,疏而不漏。看上去人权、民主气氛都有,实际上是内紧外松,发现问题绝不手软。也就是说,徐老师可以不开枪,还可以往炮楼下面扔水果糖,但你得清楚自己的处境,知道自己是在徐老师的机关枪射程之内的。

我喜欢在铁腕人物的统治下俯首帖耳,免得自己煞费苦心追求真理。我非常了解自己,威逼利诱之下是可以走正路的,放任自流则后果不堪设想。这也是北京人的特点,必须得拿枪逼着,谁厉害听谁的,光平等协商什么事也办不成。早年间八国联军来了,为便于治安。逼着每家每户门口晚上天黑了必须挂灯笼,从那以后北京的胡同里就有了路灯。据说最初建立公共厕所也是如此,一声令下,不许当街撒野尿了,谁要敢违反就得挨枪托子。一开始还不服气,觉得当了亡国奴连尿尿的自都没了,强迫之下也养成了讲卫生的习惯。

我的许多良好习惯都是在徐老师的严格管理下逐渐养成的。比如说:每天坚持洗脚换裤衩,袜子穿两天就得换干净的。小便完了不忘冲水,晚上刷牙。不喝自来水管里的凉水,吃完饭擦嘴,烟灰不弹到烟灰缸外面,沙发靠垫坐拧巴了。离去前想着把它摆好扶正,挂毛巾时上下对齐,汽车里放纸巾,等等。

徐老师改造我的下一个“五年计划”中有:不吃手指甲,不在汽车里吸烟。每天洗一次头。前两点不说了,它们和我的思考有关。我会在退休后加以克服。不爱洗头是从小养成的毛病,一直以来我对洗头有很大的心理障碍,原因有三条:第一,洗完头领子湿了特别难受;第二,肥皂特别容易煞眼睛;第三,长时间弯着腰非常不舒服。所以现在只要是徐老师问我这两天洗头了吗,我多半不说实话。我甚至可以为了躲过在水池前洗头,宁肯答应去洗一个澡。

徐老师不仅对我严格要求,自己也是身体力行。就像《朱子治家格言》中所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家里的日常用品的储备,柴米油盐绝不可能发生用完了才想起来现去采购的事情。每逢下雨,打开汽车的后备箱准会出现一把伞,用完后擦干净又会回到后备箱里。

不仅如此,徐老师还非常喜欢把握生活的情调。外出演戏归来,必跑到花卉市场讨价还价买回几捧鲜花,让它们分别盛开于书房客厅的各个角落,然后点燃香,令室内香气迷人。逢此情景。我都会如坠雾里云端。

徐老师还好唱口昆曲,常常于率领小保姆打扫完卫生后,拖着两条水袖跟着伴奏带反复吟唱。看着她在我的面前舞来舞去如泣如诉,总会让我产生一种恶霸地主将一代名优掠为已有的不好联想。

母亲去世后,我在西山为父母大人购置了一块墓地。安葬的那天,一切都在徐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得井井有条。

我还记得一些细节,她先用一个纸杯斟满一杯酒沿着我父母两侧的墓碑边洒边说:爷爷奶奶、大爷大妈、叔叔阿姨,我妈今天刚搬来,往后你们就是邻居了,希望你们和平相处,有什么不周到的地方也请你们一定原谅。我们这里先给你们敬酒了。洒完又斟满一杯放在我父母的墓前,然后又取出另一个纸杯。将一些米粒填满杯子,点燃三炷香米粒中。让我和姐姐、姐夫,还有两个孙女祭拜,自己退到一边安静地等待。

她对我说:“要用纸杯,纸杯可以还土,不会破坏环境。”

一句话:娶了她我三生有幸。

女儿

春天的时候,我、震云、王朔、姜文约好请女儿们吃饭。孩子们都长大了,亭亭玉立地坐在我们对面。席间一派民主。我们都没有演父亲。一点正经没有。酒后我问女儿:“跟我们吃饭你觉得有劲吗?”女儿答:“还行”。又问:“没觉得我们老不正经吗?”女儿答:“你们还挺真实的。”我搂着女儿左右开弓亲:“谢谢啊,这评价太高了!”

一次酒席中。女儿问:为什么会常常怀疑自己?老王朔语重心长地对她说:“眼下的,自以为代表正确的、毫不怀疑代表正义的人,哪一位不是漏洞百出?抢在别人怀疑你之前,先自我怀疑,总好过自我催眠地以为自己代表正确要少现很多眼啊。”女儿终于卸下思想包袱,粲然露齿,爷儿俩碰杯,把酒言欢。

生女儿是福气,真的。不信你们可以到医院去看看,儿子要么不来,来了也是逛一圈就走,呆不住。陪着一夜一夜熬的都是女儿。很多年前我就很羡慕那些在夏夜的晚风中有女儿挽着胳膊出来纳凉散步的老家伙。那景象让我耿耿于怀许多年,终于老了,而且拥有一双女儿,我很知足,其他的不在话下。

第11篇

一、教师的文化元素

教师作文传道授业的使者,应该具备几个核心的文化要素:其一教师的形象。形象气质可以征服学生,如“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孔子也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从某种角度来说教师就是一个文化符号。

教师的学养。教师的讲解可能是对一段文字的解读,可能是对一个概念的定义,可能是对一个科学原则的阐释,也可能是对一个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描述,还可能是对一个公式内涵的说明,对一个操作规程的指令,或是对一个问题的揭示。语文课的魅力,就是教师本人的魅力。而教师本人的魅力更多的是人格与学识魅力。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具备学者视野、诗人激情。好的讲解,严谨而不乏机趣,庄重而不乏诙谐,让人如坐春风,如饮甘露,让人感受到“语言之妙,妙不可言”。

所谓“举重若轻”,是指教师的内在功底以及对教材的处理艺术。这里的“重”,指的是教师本人的文化储备和课文固有的文化内涵;“轻”则指的是深入浅出的教学。备课时,教师应该尽可能深入地钻研教材,挖掘文本的精神内核,感悟其深刻厚重的文化内涵;但是在课堂上,则要尽可能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将课文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学生的生活打通,让他们轻松地感悟课文内容。“行云流水”,是指驾驭课堂教学环节、流程、节奏等等的艺术。语文课有多种上法,不能定于一尊,但我追求一种自然、潇洒与“随意”。教学的流程随课堂现场的情况而自然推进,教师“教”的思路和学生“学”的思路融为一体,教师和学生不知不觉地走进对方的心灵,同时也走进课文的深处。

学术能力首要的方面就是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任何一项学术活动,若没有问题意识,将是无从下手的。学术史上,很多理论的提出,无不都与问题意识有着密切的关联。许多富有学术造诣的学者,他们的问题意识都特别强。(《教育的理想》肖川)

教师的爱心。《朱子治家格言》有句话说得很好:“见富贵者生谄荣最可耻,与贫贱者作骄态贱莫甚”。人类世界是由一个个生命组成的,因此,一个健康的社会,必然要将生命看得高过一切。有鉴于此,在我们的教育中,着力培植生命意识,高扬生命情怀,对于我们文化和国民性的改造,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教师的用心。南宋陆九渊倡言“吾心即宇宙”、“心即理”,针对朱熹等人的“理”在人心之外、“即物”才可“穷理”的理论,提出“发明本心”、“求其放心”的“简易”、“直捷”主张。“理”指超乎自然和社会之上,而又为自然和社会必须遵循的抽象原则;“心”指人的主观意识和认识能力。陆九渊认为,充塞宇宙的“理”,就在人的心中,“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心即理也”(《与李宰书》)。

二、语文课堂的文化元素

中国哲学的根何在?中国哲学到了老子孔子的时候,才可当得“哲学”两个字。我们可把老子孔子以前的二三百年,当作中国哲学的怀胎时代。先秦诸子都是中国哲学的根,九流三教等等,但是,到了汉代以后,汉武帝独尊儒术,哲学的思潮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以儒家为代表的哲学思潮成为二千多年来影响中国的主流。《中国哲学史》

语文课上的哲学元素可以包含几个方面。一是大气象与小气象。大气象与小气象是就视野而言:苏轼的作品就是大气象,大江东去的奔腾豪迈,让人惊心动魄;――问天李煜的作品就是小气象,儿女私情,温婉缠绵,让人心思迷离;――问人。

天下家与家天下。天下家与家天下就责任而言。胸怀天下,关注黎民百姓是古代儒者的主轴,他们就是天下家者;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低吟浅唱,关注私人生活几个人得失荣辱是家天下,也是部分失意文人落魄士子的咏叹调;中国古代文学少英雄气,多儿女情。梁启超

第12篇

在孔子生活的春秋末期,“学在官府”的局面已被打破。“六艺”之教偏重于技艺、军事训练的内容不完全适合当时教学的客观需要。所以,孔子改编整理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书,作为讲授的基本教材。《礼》即讲授礼仪修养的教科书。孔子对礼教非常重视,认为“不学礼,无以立”。他的一系列礼教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一、“民之所由生,礼为大”说明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在孔子的德育思想中,礼是仅次于仁的重要观念,也是儒教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论语·泰伯》)“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非礼,无以节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婚姻疏数之交也。”(《礼记·哀公问》)没有礼,就无法敬天地;没有礼,就不能分君臣上下不同等级;没有礼,就不能分家族亲戚的亲疏远近。可见,礼是社会政治生活中很重要的东西。

二、“吾日三省吾身”指出要通过思考培养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需要靠自我意识的建立,“吾日三省吾身”(论语·述而)是用自己的良心审问自己的品德行为以提高自己美好品德心理的漫长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有利于良好礼仪习惯的铸成。

1.注重营造浓厚的氛围。“学校无闲处,处处教育人。”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必然要受环境的熏陶。催人奋进的环境,能激励人进取,腐败颓废的环境,能使人堕落。因此,教育环境历来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所重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人才成长的影响作用。学生既要受社会大环境的感染,又要受校内小环境的熏陶,而且这种熏陶更直接,其影响和作用力更大。因此,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和开发环境的育人功能,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校园浓郁的文明礼仪知识,比如说在校内布置醒目的礼仪宣传橱窗,展现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礼仪和礼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知道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还可张贴文明礼仪知识小报,布置文明礼仪格言,便于学生记忆;各班教室的黑板报上,可以展示同学在学习文明礼仪、实践文明礼仪活动中的独特感受;学校的“红领巾”广播站、电视台定期向同学们介绍文明礼仪知识并表扬在文明礼仪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

2.普及文明礼仪知识。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必备的文明礼仪知识是人们形成良好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基础。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的知书达礼并不是先天而生的,而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和实践获得的。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较差,抽象思维还未充分发展。因此,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应明确、具体、详细,提高可执行性。

此外,还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知“所以然”。告诉他们说声“对不起”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紧张的矛盾关系松弛下来,有助于我们与他人相处融洽,能让他人相信你,接受你,更能让自己亲近别人。

3.教师树立学习榜样。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也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教师是学生直接仿效的对象,也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的言行举止很大程度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至关重要。一个人格高尚的教师,必须具有严格的自律精神,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首先应该做得到。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要使文明礼仪被同学们接受,并内化成一种好习惯,就必须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实践教育活动。

1.从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具体化。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文明知识学习后,要让学生真正掌握文明礼仪的内容,运用文明礼仪待人接物,我们还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严格训练。对的及时表扬,错的及时批评教育,还可创设一定的情境,教育他们同学相处、师生相处使用好礼貌用语。

2.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查找不文明行为。动员学生做一名“文明礼仪监督员”,对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接触的人进行调查、监督,并将发现的这些不文明现象向师生通报,促使同学讲礼仪、用礼仪;鼓励学生积极查找自身存在的不文明行为,互相监督,从细节做起,养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还可举办中队主题队会,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来使他们接受文明礼仪的熏陶。

3.进行家校互动,将文明礼仪教育拓展到家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平时的言谈举止以及对子女的要求等,会对小孩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发生作用,家长良好的礼仪形象、家庭的文明礼仪气氛是十分重要的。我国有优良的家庭教育传统,而道德教育又被置于重要的位置,西周统治者曾提出“敬德保民”的家庭教育思想,《颜氏家训》《袁氏世范》《治家格言》都凝结着历代家庭教育的智慧。作为学校要及时把文明礼仪教育的情况和要求向学生家长通报,要求他们配合学校加强对子女的教育,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

4.开展社会实践,挖掘校外资源。中国的传统道德教育重视社会教育。孟子说:“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今天的教育越来越关注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为常用。”我们对孩子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就是要让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成为合格的现代化公民,只要持之以恒,一抓到底,我们的孩子就一定会养成自我管理,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氛围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