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4 04:22: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机构编制工作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机构编制工作
1、按照整合队伍、提高效率、避免交叉执法的要求,推进市场监管、交通、农业、资源环境等重点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改革。
2、按照“大科室制”和“具有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的要求,梳理全区承担行政审批职能和设置有多个审批内设科室的单位、部门,按要求调整“三定”方案。
3、按照整合资源,优化设置,提高效能原则,推进发改委、检验检测中心与疾控中心、公共资源交易局的机构改革。
4、按照《林区党委2018年工作要点》要求,完成林业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和木鱼、坪堑行政执法中心建设。
5、继续跟进监察委、环境监测监察改革工作,落实好后续工作。
6、按照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林区党委政府和各级编委、编办要求,完成好机构改革、编制管理其他相关工作。
二、审改工作
1、按照《省审改办2018年工作一号店及责任分工方案》、《2018年放管服工作要点》和领导要求,细化要点任务,明确责任单位、时间节点和完成效果。
2、按照全省《深化“互联网+放管服”改革行动方案》明确任务和要求,结合林区实际,拟定林区2018年度“互联网+放管服”改革、“一张网”建设的行动方案,并细化任务责任单位、时间节点和完成效果。
3、开展一次红顶中介专项整治的回头看。
4、抓好审改办承担的审改工作落实,并以明确的时间节点进行工期倒排。
三、其他相关工作
一、加强综合协调机构和能力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水平
(一)加快推进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改革,完善综合协调机制
积极争取市、区政府支持,加快推进区级以下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改革,建立市、区、街道三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努力向人事部门争取综合协调机构编制力量。推动成立各级食品安全委员会和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加强对辖区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完善各项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工作制度,提高综合协调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有效性。
(二)加强培训,提高综合协调工作能力
抓好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队伍的培训工作,重点加强对《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及食品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综合协调机构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培养一支优秀的食品安全综合协调队伍。
二、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增强食品安全风险防范能力
(一)制订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方案
根据卫生部等六部门印发的《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管理规定(试行)》、《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等规定和省有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的要求,结合深圳实际,制订《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管理办法》和《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工作方案(年)》,建立深圳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开展年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工作,提高食品安全风险预警能力,开展辖区食品安全现状和风险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食品安全隐患苗头。
(二)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机构和能力建设
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测与评估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19号)和省有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能力和体系建设的要求,依托现有各级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以及各监管部门资源,在本市建立起覆盖食品生产经营各环节和各区、街道的食品污染物、食源性疾病以及其他食品安全风险的监测体系,对已知和潜在的有毒有害物进行检验和评价,对有关食品安全风险进行排查、识别、鉴定和评价,为开展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及风险交流提供支持。
(三)提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
以我市食品检测机构和高等院校为依托,加快培养本市掌握国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交流方法的高水平专业人员,不断提高承担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能力。
三、突出重点,牵头推进全市食品安全监管工作
(一)严格落实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
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和市政府机构改革后各部门的职责分工,进一步明确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监管职责,理清监管边界,避免监管交叉和监管空白,形成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合力。编制出台《年深圳市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白皮书》和《年深圳市食品安全工作总结和年工作要点》,对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总体部署,加强对全市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落实各部门和各区政府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责任。
一、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
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围绕《浙江省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浙江省十一五妇女发展规划》等目标,统计、分析、总结“十一五”各项妇幼保健指标的完成情况,结合我省妇幼卫生工作现状,制订“十二五”妇幼保健工作规划;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制定《浙江省十二五儿童发展规划》、《浙江省十二五妇女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妇幼保健水平,促进妇女儿童健康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妇幼保健执法监督和管理
加强妇幼保健相关法律、法规、规章的宣传和教育工作,让群众和妇幼保健人员知法、懂法、守法,依法保护妇女和儿童的健康权益,促进妇女和儿童健康;严格按照《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进一步规范《出生医学证明》的使用与管理,严禁征收《出生医学证明》工本费,防止乱收费行为发生。加强妇幼保健知识的培训,完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的准入。协同卫生监督部门,加大对非法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和非医学需要采用技术手段对胎儿进行性别鉴定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违规者。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保障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入幼儿园、托儿所所享有的平等权利。
三、加快妇幼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贯彻落实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妇幼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快妇幼保健的网络建设。严格按照卫生部《妇幼保健机构管理办法》的要求,落实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健全妇幼保健管理制度,完善妇幼卫生投入运行机制。积极推动《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的实施,健全以县妇幼保健机构为龙头、城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枢纽、村卫生联系员为网底的县、乡、村三级妇幼保健网络。
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工作,抓好妇幼保健机构省级规范化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门诊创建,推进市级妇女保健和儿童保健规范化门诊评定,强化妇幼保健机构的规范化建设。夯实妇幼卫生服务体系网底。加强市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和县级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分中心建设,健全危重孕产妇转诊、抢救预案,进一步提升危重孕产妇抢救及时性、有效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四、全面完成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妇幼保健项目
认真落实《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11〕166号),着力抓好农村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项目,总结试点经验,召开经验交流会。加强对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培训,切实提高妇幼保健机构对妇女乳腺癌、宫颈癌检查能力和水平。加强对“两癌”检查的管理和督导,保证资金的合理使用。
积极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认真落实《关于印发浙江省农村妇女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项目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浙卫发〔2011〕254号)。在2011年基础上,对全省准备怀孕的农村妇女免费增补叶酸,目标人群增补叶酸知识知晓率达到60%,叶酸服用率达到60%,叶酸服用依从率达到30%。
全面实施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积极开展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提高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孕产妇死亡率。2011年实现全省住院分娩率达到99%,危重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100%。
五、推进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
健全出生缺陷防治服务网络,落实三级防治措施。积极推广免费婚育健康咨询等工作,提高群众对防治出生缺陷的意识和知识,不断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加强生殖健康服务,探索婚姻登记和婚前医学检查实行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加强对婚前医学检查的指导和督导,确保检查质量,保证专款专用。
加强孕产期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逐步将孕产期营养纳入孕产期保健,提高保健工作内涵。建立健全产前筛查和诊断网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重视对产前诊断人才培养,加快产前诊断专项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深入贯彻落实《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办法》,健全新生儿疾病筛查体系,提高27种遗传性疾病筛查覆盖率,进一步规范和做好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工作。开展调研和培训,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逐步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能力。探索新生儿疾病筛查确诊患儿诊疗救助机制。
六、提升妇幼保健整体水平
重点加强母婴健康工程、妇女健康工程项目县人力资源建设,强化培训,加快提升基层卫技人员素质,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抓好全国预防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普陀区和鹿城区)的工作,加强城乡基层艾滋病母婴阻断防控网络建设,加大对艾滋病的免费治疗力度。
推广贫困孕产妇(流动人口)定点医院分娩经验,实行政府补助限价服务。加快妇幼保健信息管理软件升级,加强妇幼卫生信息管理。
深入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按照区委部署,区人事局党支部克服工学矛盾,认真按照确定的方案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深入学习、提高认识、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人才强区”战略这条主线,努力使人事人才工作更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完善绩效评价工作。建立和完善区委、区政府对部门、街道,部门、街道对科室和个人的“双考核”评价机制。指导部门、街道进一步建立完善科室和干部个人的绩效管理工作,推进对科室和个人的科学绩效评价。
严格公务员招录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严格按照“凡进必考”的要求,认真实施2009年公务员招录计划。目前,经市人事局组织的笔试、面试和体检,我区按计划招录的15名公务员已进入政审考察阶段。
四、完成安置任务和涉军维稳工作。按照“考试考核、双向选择、积分选岗、保底安置”原则,顺利完成2008年度66名干部安置任务,并组织进行上岗前有针对性的集中培训。同时完成2名随军随迁家属安置任务。做好部分企业干部思想教育和解困政策的落实工作,把问题解决在基层,促进社会稳定。
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精心制定由组织、人事、纪检部门和用人单位主管部门全面参与招聘的工作方案。经过前期网上报名、网上审核、笔试、面试和体检等规定程序,我区5家事业单位共招聘8名工作人员。目前,8名被招聘人员将在政审考察合格后按有关规定办理录用审批手续。
突出高层次人才服务。进一步将各项人才政策落实到位,多途径、多渠道强化高层次人才服务。积极开展面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推荐、驻区江苏省海外回国人才登记、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申报、2009年度留学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经费申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甄选申报等服务高端人才工作。
下半年工作要点
(一)严格落实绩效评价体系
1、落实机关绩效评价方案。推进区委、区政府对部门、街道,部门、街道对科室和个人的“双考核”评价体系。指导监查部门、街道建立的科室和干部个人的绩效管理机制落实,推进对科室和个人绩效评价。
(二)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
2、做好年度公务员招录和计划申报工作。完成机关2009年度15名公务员录用审批和培训工作。做好2010年公务员招录计划申报工作。
3、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研究公务员分类分层培训新方法,创新培训模式,满足公务员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建立公务员网上学习平台。继续实施“5+x”公务员能力建设培训工程,完成公务员必修课集中辅导、考试,确保参学率、考试合格率达95%以上。
4、完善上岗和任用制度。开展部门与街道之间公务员内部交流,不断优化公务员队伍。规范科级干部竞争上岗的程序,完善竞争上岗制度,进一步确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导向。
(三)提升人才资源开发服务水平
5、拓展人事人才公共服务项目。以人才中心为依托,在人事公共政策与规划、人才评价与考试、人才流动与档案管理、人才培训、智力引进、人事信息、促进就业等方面,探索对现有人事公共服务项目进行优化整合,树立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品牌,提高服务水平。
6、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注重“三个突出”,即突出公务员队伍建设、突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突出高层次人才建设。提升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素质和能力。特别是加大重点行业和优秀民营企业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的选拔推荐力度,进一步扩大评审、认定比重,力争推荐的中青年专家等实现新突破。
(四)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和事业单位改革
7、严格控制编制和领导职数,精简和规范各类议事协调机构及办事机构。推进全区机关部门、街道和事业单位实名制管理,实现机构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
8、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配合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绩效工资分配工作。落实《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办法》,全面推进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管理,指导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及时办理事业单位年检和合同书鉴证,确保年检率100%,合同签定和鉴证率达95%以上。
(五)做好安置和企业干部解困稳定工作
9、认真做好涉军维稳工作。做好2008年军队转业干部公务员登记工作。完成2009年度干部政策安置任务。及时准确更新全区公务员数据库信息。做好自主干部管理服务和部分企业干部解困稳定工作。
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一、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
完善规章制度。统计局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与行政项目审批、四项制度落实,1抓好党风廉政建设。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和解决思想大讨论活动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度工作要点,制定了统计局内部管理制度》细化部门职责和股室职责,建立了统计业务工作“ab制”即:将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投资、服务业、综合核算、劳动工资、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等统计专业工作实施ab工作制度。并结合效能建设要求,按照“四项制度”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其它管理制度,即:机关工作人员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工作人员考勤制度、车辆管理使用制度、值班制度等,做到工作有目标、有具体内容、有完成时限、有保障措施、有责任领导、有责任股室和责任人。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公务接待、车辆使用情况,2深化机关内部事项管理和公开。对行使行政权利办理的各类事项。大宗物品采购情况均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统计局党组高度重视,3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监督。按照省、市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责任状要求。多次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召开会议,认真传达贯彻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学习领会重要内容实质。一是要与学习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统计专业知识相结合,创新统计方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客观反映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二是要与打破专业界限,加强学习,实现一岗多能;三是要与写出高质量统计分析文章相结合,把此作为统计干部职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及时提供依据;四是要与生活和工作作风相结合,树立良好的统计干部队伍形象;五是要与立足本职工作相结合,提高统计对外咨询服务质量,实践好“四项制度”落实;六是要与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相结合,确保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地方统计调查队的组建工作的顺利成功。七是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力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加强对外窗口建设,加大对办事人员监督管理,为领导和社会提供精简、高效、便捷的服务,对明年统计工作早思考、早调研、早安排,谋划好明年统计工作思路。
二、积极深入挂钩村开展扶贫帮扶工作。
局高度重视,按照县委“百千万”扶贫规划要求。深入挂钩扶贫村进行调查研究,解帮扶户的生产生活状况,与乡、村领导和帮扶户共商发展规划目标方向,为挂钩村及时争取整村推进和种植业项目,为计生、两基等工作献计献策和给予工作经费困难帮助,做好帮扶工作。
办好事。得知挂钩村受灾后,1充分利用节假日为群众办实事。从相关部门争取大量救灾衣物送到受灾群众手中,看望该村受灾群众,解他受灾情况,想方设法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困难和问题。县统计局在紧张繁忙的年报工作中,不忘自己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和挂钩村受灾群众,每位干部捐资100元,送到贫困对象户手中。
解决拖麻村办公经费困难问题。帮助落实整村推进项目一个。2局从紧张的经费中帮助其5000.00元。
3积极帮助争取项目。人行桥、调整种植业等项目正在争取中。
大力夯实基层统计。
三、做好统计常规工作。
按照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1认真做好统计常规报表工作。一年来。局立即组织局队全体干部进行传达学习,提出贯彻意见,及时向县领导汇报,并要求局队各专业人员认真做好统计月报、季报,完善专业统计数据采集、整理、评估制度以及各环节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做好以gdp为龙头的各项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加大专业统计报表审核力度,做好统计资料汇总、上报工作。及时年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局适时进行经济运行分析,2适时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和统计资料编印。面对新的形势。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各项改革进程的跟踪分析,搞好对经济发展走势的预测,密切关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写出分析文章提供给县委、政府作决策参考。对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易、财政、金融、税务、劳动工资等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以《季度国民经济小手册》方式进行按月发送;做好《县领导干部手册》300册的编印和《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编印准备;对全县500万元以上(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昆华化工厂、理世食品厂、昊龙有限责任公司乐红铅锌采选厂、龙头山水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工业企业)进行了适时监测,按月上报统计数据,并对工业生产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加强了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调查和研究。
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局牢固树立大局观念,3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组织人员编印和发放“季度国民经济小手册”县主要经济指针完成情况”县统计信息”统计分析”等为领导及时提供统计资料;紧紧围绕全县妇女儿童的工作发展规划监测、工业节能减排等工作,统计局深入开展大量的统计调查,提供了有力的统计数据资料。加强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年来,发送大量统计资料和信息到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为保证全县各项工作开展认真做好统计信息服务,为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详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分析报告和统计信息,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高效的统计服务。
不断强化基层统计工作。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市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组建县级地方调查队工作的通知》昭政发[]21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组建县级地方统计调查队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昭政办通[]25号)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县等8县成立县级地方统计调查队的通知》昭市编[]61号)和(5月21日)全市统计调查工作会议要求,4以县乡统计体制改革为契机。结合实际,通过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统计局共同深入调查研究,特制定了县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组建县级地方统计调查队的实施方案》目前,12个乡镇统计站人员核编26名,组建工作正在进行中,地方统计调查队已组建完毕,7名人员已基本到位。抓好基层单位的统计机构建设和统计人员的配备工作,局领导亲自做好宣传、落实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局队统计人员深入乡(镇)村指导、检查统计工作。
确保部门统计工作准确、规范。今年建立三项统计联席会议制度,5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并于10月下旬在县政府牵头下召开了会议,要求部门在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统计资料前,一定要与统计局沟通交流,确保上报的统计资料与提供给上级主管部门的资料相一致,逐步建立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信息共享平台。
保证数据处理和传输渠道畅通。二是集中学习年报文件精神,6做好各专业年报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管理。要求各专业做好新老口径指标的衔接。三是及早部署各专业年报工作,培训乡镇统计人员,对农业农村等专业年报予以布置。四是对涉及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针认真测算,分析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力求各项资料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县经济的状况。
积极做好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和统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的宣传报名工作。为加强全县统计基础工作,7认真开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以(鲁统字[]5号和鲁统字[]6号)文件先后发放到各乡(镇)和县直机关单位,展开培训考试宣传报名工作,积极组织8名人员参加在市上开展的统计专业技术职称和统计从业资格的培训及考试工作。
四、继续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后续工作和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正抓紧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修正、数据公报及资料开发应用工作。
积极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2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和县有关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会议精神。现已完成领导机构的成立、经费预算、召开了全县经普工作会议和单位清查摸底业务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积极开展小区划分、小区地图绘制和“地毯式”地开展单位清查,清查摸底工作在11月底以前完成,其它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开展。
全面开展和完成了个体工业、农村住户、城镇居民住户、个体私营经济和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新增服务业统计、畜禽监测工作。3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统计调查。一年来。
增强全民法制意识。
五、重视开展普法工作。
一、部省合作共同推进数字建设
与国家工信部共同制定《工信部与省共同深化数字建设的实施方案》,共同推进数字重点项目建设,提升数字发展水平(省发展改革委、省经贸委、省信息化局、省通信管理局、省数字办负责)。
二、推进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
(一)建设完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
依托政务内外网云计算平台,部署短信平台、政务邮箱和即时通信等消息通信平台,开发通用业务构件,为省直部门提供统一应用支撑服务(省经济信息中心、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
建设全省统一的空间位置信息服务平台、遥感技术应用服务平台(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
(二)深化网上审批及网上执法平台应用
按照新的规范清理审批事项,完善省级网上审批系统改造,促进审批平台和业务系统的数据交换。推广省级网上行政执法平台应用,推动市级网上执法平台建设,推进省级平台与市级平台及省级部门已建执法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全省行政执法案件的网上办理及电子监察(省效能办、省数字办、省法制办、省经济信息中心牵头,省直各部门、各设区市数字办配合)。建设省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平台(省发展改革委负责)。
(三)提升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
建设金宏工程二期(省发展改革委负责)。整合安全生产领域各类信息系统,建设金安工程二期(省安监局、省煤监局负责)。做好省管干部数字档案建设(省委组织部负责)。建设外经贸政务应用平台(省外经贸厅负责)。升级改造机构编制信息系统(省委编办负责)。建设全省共青团组织信息管理系统(团省委负责)。建设全省国资监管信息化应用系统(省国资委负责)。提高全省劳教(戒毒)场所安全警戒设施信息化水平(省劳教局负责)。建设“福乐”残疾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省残联负责)。整合建设统一的应急指挥机动通信系统(省政府应急办、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建设全省统计数据直报系统(省统计局负责)。
(四)完善电子政务服务体系
建设公务员门户系统,利用人事基础信息构建公务员用户目录体系和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开发并提供政务信息、通讯录、知识库等服务;依托门户整合部门业务系统和信息,实现单点登录和一体化集成应用(省公务员局、省经济信息中心、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
试点建设市民服务信息系统,为市民建立专属主页,聚合并推送政府公共服务、城市公用事业服务与商业服务部门的服务资源信息(市鼓楼区政府牵头,电信运营商配合)。依托省“12345”政务服务平台,整合我省现有机关网上资源,开展网上视频接访(省局、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
三、加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一)完善全省涉税信息共享平台
开展32家单位涉税信息资源交换和整合,逐步实现涉税信息综合库与我省人口库、法人库、自然库和证照库等基础信息库的交互和融合。拓展平台应用,逐步实现非税部门的信息共享(省数字办牵头,省直各有关单位配合)。建设国税公共服务平台(省国税局负责)。
(二)建设决策信息直报综合应用平台
依托共享平台和空间地理信息平台,整合省级重要业务管理系统和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各项监管信息和应急信息的直报和集中展现;开发数据分析系统,提供辅助决策服务(省经济信息中心、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
(三)开展业务协同示范
加快建设法人电子证照信息库,启动个人证照信息库建设,推进电子文件和证照的应用(省档案局牵头,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基于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在土地审批、住房保障、社会保障、项目管理等公共业务中开展业务协同应用,实现主动推送、精细化管理和业务联合监管(省数字办牵头,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负责)。推广、等设区市一体化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各设区市数字办负责)。
四、推动数字重大项目建设
(一)推进大都市区信息同城化
积极争取国家部委支持,启动厦漳泉大都市区通信一体化升位并网工作(省通信管理局牵头负责)。加快厦漳泉大都市区共享城市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城市地理基础数据库,推广厦漳泉大都市区城市公共交通智能管理系统,启动覆盖厦漳泉的电子小额支付卡项目,开发统一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市政府负责)。启动福莆宁信息同城化前期工作(、、市政府负责)。
(二)推进平潭岛信息化建设
支持在平潭开展云计算专区与信息保税港建设的相关研究,深化两岸信息产业交流合作。建设岛内共同通信管沟,基本实现岛内3G信号全覆盖,基本完成实验区管委会各部门接入政务内外网,开展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应用,建设平潭电子政务协同平台,做好与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省级网上行政审批系统、行政执法系统的对接。建设岛内城市管理、环境保护视频监控系统(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负责)。
(三)加快两岸通信海缆建设
建设—金门直达通信海缆、—淡水TSE-1海缆传输系统工程,率先实现海峡两岸信息网络互通,推进设置语音、数据和互联网业务国际交换节点,特别是面向台湾的区域性通信出入口,提升在全国通信布局中的地位(省通信管理局牵头,各电信运营商配合)。
(四)加快建设云计算产业园
建设中国联通集团公司东南区域云计算运营中心、物联网研发中心、电子商务中心、东南国际呼叫外包中心等重大项目(中国联通分公司负责)。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市政府负责,省数字办、省信息化局、省通信管理局配合)。
五、完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
(一)进一步提升我省基础网络水平
继续实施“光纤宽带城市”和“海西无线城市”工程,实现城区20M带宽覆盖率超过90%,建制村宽带普及率达到98%,接入带宽提高到2M。实现全部地级市、县、乡镇3G信号覆盖。建成TD—LTE实验网,为我省推广应用4G打好基础(省通信管理局牵头,各电信运营商负责)。
深化三网融合试点方案,加快三网融合试点工作,支持平潭开展三网融合试点(省三网融合协调小组办公室牵头,、市政府、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负责,省直有关部门配合)。
(二)建设完善公共网络服务体系
完善政务内外网运维服务体系,提高网络的整体运行能力。完成全省政务网全光化改造和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省经济信息中心负责)。
建设连接全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高等院校、中小学的全省教育主干网(省教育厅负责)。
六、提高数字为民服务能力
(一)完成社会保障卡发放
全面完成全省常住人口社保卡发放任务,建设社保卡信用管理及分发共享系统,加强社保卡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完善社保卡用卡环境,实现社保卡一卡通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公安厅、省数字办、各相关合作银行负责)。
(二)推进卫生信息化应用
实施乡、村卫生信息一体化管理和新农合村卫生所门诊结报。三级医院完成电子病历基本系统集成,县级综合医院实施区域医学影像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和健全居民健康信息系统,实施数据备份和系统容灾。在全省42家三级以上和10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推广12320预约诊疗服务(省卫生厅负责)
(三)开展城市移动信息化应用
建成无线城市群综合门户平台,整合各类民生信源,实现政府办事指南、水电煤气、公积金、社保等公共事业费用查询支付、公众出行、校园教育、健康信息等服务。建设手机视频点播平台,开展城市视频监控应用,加强各类视频信息共享(各电信运营商负责)。
(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
完成社区人口业务协同平台、社区综合信息服务站点和平台建设,实现集成和信息共享。在社区推广应用政务家政便民热线、社区视频监控、社区平安联防、社区电子公告、社区党员远程教育电视等信息化应用(省民政厅负责)。
(五)拓展社会保障信息服务
启动金保工程二期,推动各险种业务系统一体化,方便企业和社会公众办理社保业务。加快建设省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系统,完善和扩大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系统覆盖范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
(六)提升公众出行信息服务水平
推广道路客运公共信息系统,实现全省一级、二级客运站联网售票。整合建立全省交通统一特服号,完善网站、服务热线、手机服务、交通广播等服务方式,构建交通公共信息服务体系,为公众提供路网路况、客运票务等出行信息服务。开展城市公交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出台车载终端、终端通讯协议、平台数据交换等智能公交相关标准(省交通运输厅负责)。
七、推进经济领域信息化
(一)深化农村信息化应用
完善全省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新增4000个农村信息服务站点。继续推进新农村信息服务项目建设,并做好与武夷山、世纪之村等农村信息化项目的无缝衔接,完善提高农业科技服务热线服务水平(省农办牵头、省农业厅、省信息化局配合)。
(二)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发展完善中国国际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园,拓展国际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功能(、、市政府负责)。
完善优化移动电子商务平台,面向全省移动客户及广大企事业提供移动商务、手机支付、二维码等电子商务应用(各电信运营商负责)。建设中欧商务技术合作门户网站及外经贸信息库(省贸促会负责)。
(三)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
依托航运交易中心及道路运输配货中心,培植第三、四方物流,提供陆海运输交易信息服务;推广货运枢纽站场信息化应用,提供城市配送、仓储配送、零担运输等物流信息服务,带动物流企业信息化;在交通物流运输企业推广生产管理信息服务系统,实现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生产协同;整合电子口岸、运输政务、交通地理、交通动态位置等信息服务,推进物流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交换(省交通运输厅负责)。
(四)加快物联网推广应用
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系统,优化物联网定位导航、统一支付、统一视讯和智能分析功能。推广物联网智能停车场应用,加快智能交通应用项目的覆盖及使用。依托电信运营商建设省物联网开放实验室。运用物联网技术,建设全省公共机构能耗统计系统(省信息化局牵头,省经贸委、省交通运输厅、省质监局、各电信运营商配合)。在市开展物联网应用基础服务平台试点(市数字办负责)。
八、探索建设和服务新机制
(一)提升信息化服务支撑能力
建设完善省经济信息中心、省空间信息中心等数字运维支撑基地,探索市场化、产业化运作模式,培养信息化专业服务队伍,提升电子政务服务和支撑数字建设的能力,带动数字产业发展(省数字办牵头,省经济信息中心、省空间信息工程研究中心配合)。
(二)完善信息化法律规章
加快《省信息化条例》立法进程,力争尽快颁布实施。修改完善《数字项目管理办法》,制定《政务内外网云计算平台应用管理办法》(省政府法制办、省数字办负责)。
(三)加强数字宣传培训
做好“十二五”规划宣传工作,通过报纸、电视以及网络、手机、微博等媒体宣传数字建设成果(省数字办负责)。开展物联网、云计算等人才培养工作,建立省物联网教育培训联盟(省教育厅、省数字办负责)。
(四)做好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
建设政务信息网安全监管系统;完善国家保密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政务内外网云计算统一安全管理平台,保障政务内外网云平台安全稳定运行(省网安办、省国家保密局、省委机要局负责)。
(五)开展信息化专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