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电商学习计划

电商学习计划

时间:2022-04-22 04:11:2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电商学习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电商学习计划

第1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英语自主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027-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07

1 . 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语学习的自主性一直是国外外语教学研究的热点。将“自主性”(autonomy)这一概念引入外语教学,首推Henri Holec。Holec(1981)认为,从学习者角度看,具备自主性学习能力意味着获得确定学习的目标、内容、材料和方法,确定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以及对学习进行评估的能力。国外其他许多学者也从不同视角对自主性学习能力下了定义(Allwright, 1990; Little, 1991; Dickinson, 1993; Littlewood, 1999等)以及对培养学习者自主性外语学习能力的理论依据、实施策略、课程设置和实践结果等进行阐述与分析。国内学者对自主性英语学习的讨论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多为对国外自主性英语学习研究的介绍和分析,或局限于探讨培养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必要性及其培养方法。本文是对我国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分析。独立学院属于高考录取第三批次院校(即三本),比起其他一本和二本高校的学生来说,大多数独立学院学生都具有学习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自觉性差等特点。就笔者任教的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来说,学生们在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欠缺和不足就体现得更为突出,也正基于此,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就显得更为迫切。

2 . 研究方法

为了了解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状况,笔者对任教的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2 . 1 调查对象

本课题组于2014年9月对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大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学生分别来自人力、物流、信管、广告、园林、汉语、新闻、法学、经济、营销、会计、计算机、财务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共发放13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30份,有效率100%。

2 . 2 调查方法

为了全面地了解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学习情况,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定量研究方法。问卷调查主要是围绕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涉及的五个方面内容展开。共设计出29道题:1~5题主要用于测查学生对英语自主学习的认识和学习主体意识情况;6~17题主要用于测查英语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监控和调节能力(包括自主学习目标和计划的制订、课前准备情况、课堂效率、课后复习等);18~25题主要用于测查学生自主学习策略和方法的运用;26~29题主要用于测查学生对英语学习结果的反思和总结情况。问卷分成四个等级:A=从不这样,计1分;B=偶尔这样,计2分;C=经常这样,计3分;D=总是这样,计4分。同时,在进行量表分析时将问卷中15、24、25反问题进行反向计分。然后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3 . 结果及分析

3 . 1 对自主学习和学习主体意识认识不够

调查显示,有76.93%的学生已经意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仅有38.46%的学生表示自己对“自主学习”概念比较了解;而坚信“我应该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我才是学习的主体”的学生占69.23%。由结果可知,超过半数的学生都还是有学习主体意识和自主学习的意识的;但对于究竟该如何发挥学习主体作用和什么才是自主学习及该如何进行自主学习,依然有接近半数的学生是茫然的。(见表1)

3 . 2 缺乏具体系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学习动机不强

根据结果显示,从制订学习计划方面来看,有学习计划并能认真执行的比例只有18.46%;能把学习计划具体到听力、阅读、口语、写作等分类制订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只有9.23%;30%的学生都觉得除了完成作业就无所事事了;而能够科学安排学习时间的学生只有36.16%,还不到一半。(见表2)

3 . 3 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能力低下

该部分主要是调查学生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调节情况(见表3)。结果表明,能经常自觉进行课前预习的学生只有22.31%,其中,总是坚持自觉预习的学生只有1.54%;18.46%的学生在课堂上经常开小差,无法集中注意力;能认真听讲,自觉对重难点做笔记只有27.2%;在课堂上主动积极参与并配合老师的学生比例为42.3%;总是能够制订复习计划并认真执行的学生仅有10%。

3 . 4 缺乏科学系统的自主学习方法和策略

在自主学习方法和策略运用方面,知道在遇到困难时,愿向他人请教或尝试新的学习方法的学生有45.39%;懂得利用网上的各种资源来提高自己的英语技能这种学习方式的学生只有34.62%;知道如何发挥工具书作用的比例是52.3%,总能使用工具书独立学习的人只有5.38%;清楚了解自己学习中薄弱环节并能自觉进行有针对性训练的学生还不到半数,只有35.39%;课外能尽量地用英语与同学和老师会话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仅有4.62%。(见表4)

3 . 5 对学习结果不会反思和总结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能总是定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并及时调整的学生仅为20%,从不这样做的学生还有10%;能够评价自己学习英语的情况的学生占据32.31%;而有意识能记录下做题的错误并分析原因的学生仅有18.46%。(见表5)

4 . 建议与对策

由问卷调查反映出的目前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自主学习及自主学习能力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及其归因分析可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是刻不容缓。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的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培养训练过程,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所以笔者通过对国内外自主学习相关理论及教学实验的研究分析,针对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和分析归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建议与对策。

4 . 1 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英语课堂

传统的英语课堂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知识的化身、教学的主体,强调对语言规则的解释、理解和反复操练,而忽视让学生自己到语言实践中接触、运用和归纳语言规则。为了营造学生自主参与、互动交流的课堂氛围,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选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真实性的语言教学材料,给学生以明确的学习任务,并以任务为中心,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交流活动,并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和鼓励。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主动、踊跃、大胆发言,使学生都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更有效地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主体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4 . 2 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我们主张学生自主学习,并非是无目的的“放羊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要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真有所获,提高能力,教师应具有更精湛的教学艺术,合理引导,及时点拨,激发思维,确保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英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推动学生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最终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4 . 3 改革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自觉性

教育实践证明,科学教育评价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应坚持因材施教,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及时肯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激励他们更进一步。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自我检测、自我评价的能力,对自身学习过程中的情感、认知能力及行为能力作出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不断地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对每位学生做出一月一评,建立学习月表,然后反馈给学生。内容包括:考勤、学习态度、课内参与、口头作业、笔头作业、课文背诵及课外阅读等。这一评价体系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中求进步,在进步中得到更好的评价,获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Allwright, D. Autonomy is language pedagogy[A]. CRILE Working Paper 6. Center for Research in Education[C]. University of Lancaster, 1990.

Dickinson, L. Talking shop: Aspects of autonomous learning[J]. ELT Journal, 1993(47): 330-336.

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Little, D. Learner Autonomy:Definitions, Issues and Problems[M]. Dublin: Authentic, 1991.

Littlewood, W. Defining and developing autonomy in East Asian contexts[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9(1): 71-94.

邱凌云.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41-42.

第2篇

关键词:互联网+;语言学习策略;教学

一、引言

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由来已久,20世纪70年代有了比较系统的分类。其中比较著名的研究方法有三种。O’Malley和Chamot根据认知心理学把其分为三大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社交策略。Cohen把其分为语言学习策略和语言使用策略。Oxford将其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这些语言学习策略的提出,无疑都是在向我们指出一个二语习得的方向:传统的重“教”轻“学”的教学模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互联网时代下出现了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是依据互联网时代特点应运而生的更加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其依存于系统的二语习得学习策略。信息技术的发展,赋予了语言学习策略新的内涵和外延。互联网时代的语言学习策略继承了英语语言学习策略的精髓。同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有策略的学习更加彰显了其自身的重要性。那么在信息爆炸、资源共享、MOOC、微视频、APP与学习网站等多媒介泛滥的背景下,如何采集信息行之有效的学习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

二、移动互联网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策略探究

1.教师角色转变

语言的学习过程不仅仅依托于学习者,更依托于传授者。传统的重“教”轻“学”错误地定位了教师的角色。因此教师角色的再定位对于信息化时代的语言学习至关重要。传统的知识获取经过严格信息筛选,是严谨的“知识”。而移动互联网里面充斥的信息是庞杂的。[1]教师应在信息的选取上给予学习者帮助,根据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控,对现有的学习媒介进行选取推介。避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走弯路。Web2.0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深刻透彻地理解学习策略的重要性更显重要。教师应向学生说明学习策略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找到符合自身情况的学习策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2]大学英语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新的时代下这种终身学习的学习能力正是培养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关键。信息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学习材料与媒介的爆炸,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新的要求,因此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对学习者学习策略的培养,对学习者学习动力的激发,对学习者学习态度的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只有教师转变思想,从“外”影响“内”,从“外”引导“内”,使“内”转变思想,改变态度,主观上思索,探求知识,产生学习的动力,才能更好地制定、执行学习策略。

2.移动学习

互联网时代下,信息的快速发展,“教”与“学”的模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传统的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共享资源的精品课、MOOC、微课到手机APP,互联网信息时代,技术的革新,为学习开辟了新的道路,指明了新的方向。利用手机、Pad等可移动电子设备,实现移动学习,成为当今最有效的学习方式之一。配合设计好的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多样的网络资源,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在提高学习的效率的同时提高了学习的效能。移动平台下,多媒介的参与,为大学英语学习提供了更好、更新的切入点。从英语学习的思维、学习能力的培养出发,构建更加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学习能力安排学习任务,使学习变得更加随意。得益于强大的移动技术支持,这种看似松散随意的学习,却恰恰帮助学生实现了学习知识的网络化,避免了以往的线性学习。移动学习的另一个优势体现在元认知领域。对于学习执行力较弱的学生来说,移动学习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以手机APP为例,比较成熟的英语学习软件都会在学习者学习之初要求学习者自己制定学习计划及难度,如当日忘记或未完成自己的学习计划,应用程序会及时提醒学习者学习。在此情形下,体现了移动设备的时效性优势。也有一些APP提供移动设备锁屏功能,即每次打开手机,提取信息之前,必须完成几个单词的阅读。这种看似强制的方式,对于学习意志力较差的学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3.私人订制

信息爆炸、知识泛化的年代,更需要学习者根据自身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范畴和学习速度。私人订制化的学习计划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语言学习策略的一个显著优势。私人订制是一个复杂统筹的过程,高效的私人定制能发掘学生的潜能而失败的私人订制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整个学习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考虑学习的有效性,让学习者考虑整个学习计划的执行过程是否存在过多的障碍,最终是否能够实现目标等诸多问题。在私人订制的学习工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意志制定学习计划,能有效地激发学习兴趣,维持学习者的关注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优势深层次地发掘大学英语学习的潜力,也可以通过私人订制的方式弥补自身的不足。私人订制可以依据学生的喜好找到恰当的学习切入点,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排除学习障碍。如听力不好的学生,可以多学习听力知识而翻译较差的学生可多练习翻译。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也可以依据自身的兴趣出发,如有的APP利用图片记忆单词,有的APP利用美剧片段记忆单词。

4.评价体系

国内外针对学习策略的研究种类繁多。其中文秋芳曾提出学习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管理策略即管理认知过程,包括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策略与自我评价。[3]评价体系虽由来已久,信息化时代下赋予了评价体系新的内涵。传统评价体系单一,受众面小。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打破传统壁垒,实现了实时互动评价。这种评价体系更好地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更利于施教者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这些互动数据有效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情况,这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是很难实现的。信息化时代,依托于计算机的大数据采集,信息分析更加精准公正。相较传统评价体系,信息化的评价体系也更加隐秘。学生在这种环境下,更愿意表达自身真实感受,有助于信息的反馈,有助于施教者的反思教学。互联网评价体系的另一个优势在于“施”“受”双方评价的公平性。

5.互惠学习

互惠式学习策略是间接学习策略中社交策略的完美体现。互惠式学习策略是学习群体协作学习的能力体现。传统的face-to-face的协作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信息化时代下,互惠式学习更加便利。移动设备的普及使得互惠式学习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有机的结合,促进了互惠式学习长足发展。通过现有的社交软件,网站论坛资源,实现了更多人的实时互动。基于网络的互惠式学习,打破了空间壁垒,让沟通、交流与合作生态发展。基于网站服务器的资源共享最大限度为学生提供了求索知识的空间。基于互联网的移动学习,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在互惠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与有相似学习经历的同学交流,也可以向有较高层次学习经验的同学请教,而在交流与解答的过程中,学习者既寻求到了答案又探求了知识,形成了双赢的局面。另外由于这种互惠式学习的过程是基于网络的,其避免了一些学习者容易产生心理障碍的弊端。

三、启示与挑战

语言学习策略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无需冗赘。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英语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这些都体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下英语教学的优势。然而网络教学也存在着自身的弊端。因此Web2.0时代下如何利用好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大学英语学习至关重要。教师对于语言学习策略的教授与学生对于语言学习策略的学习均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1.培养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

21世纪的教育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育,互联网也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信息的获得、提取及对于信息的取舍利用等能力显得异常重要,因此对于教师及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刻不容缓。随着网络化教学的逐渐成熟,对于信息素养的要求也日臻完善。以往的以学习信息检索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已经落后,教师要转变思想,紧跟信息化发展的脚步,融会贯通。教师依据语言学习策略的元认知理论,通过计算机等多媒介进行信息查找、获取,利用批判性思维评估并整合信息使之应用于教学。不同于以往模式较为单一的文献检索培训课,教师不能再仅仅定位于信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成为学生缔结知识网络、增强学术交流的促进者。[4]信息素养教育最早源于20世纪70年代,而我国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开展的并不是很好。但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多数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意识。因此教师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指导学生获取较为专业的信息,如何判断信息的准确性,如何利用信息成为了培养学生素养的重点。学生对于信息安全和信息伦理的认识在知识产权备受关注的今日也是教师应该强调的重点。

2.不容忽视的情感策略

在语言学习策略的探究中,Oxford在间接语言学习策略中提到了情感策略。由于大学英语学习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复杂性。学生在传统课堂所产生的焦虑问题在信息化的大学英语学习中并没有消失,这种焦虑通过不同的形式呈现出来。MacIntyre提出策略使用的社会心理模式认为焦虑和自信心等因素会使本来有动机使用某一策略的学习者放弃使用此策略,也就是说焦虑对策略使用有负面影响。[5]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学生学习的途径多元化,但多数时间的学习环境都是人机学习,这种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要求较高,仅通过强制性的安排计划学习,往往事与愿违。如何通过内在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树立正确积极的学习态度,改变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是值得深思的问题。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避免焦躁,构建生态和谐的学习气氛对新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至关重要。

四、总结

大学英语教育在高等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互联网时代下,面对这样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多元,更加互动的教学环境,教师与学生如何积极向上的共同寻求大学英语教学的突破口,如何批判性地去探讨互联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如何维护共建和谐生态的学习环境都是值得我们探究的问题。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的探究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在不断发展的互联网时代下,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形成网络化知识的目标任重道远。

参考文献:

[1]刘和海,李少鹏,王琪.“互联网+”时代知识观的转变:从共建共享到众传共推[J].中国电化教育,2016,(12).

[2]曲晓慧.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J].继续教育研究,2012,(12).

[3]贾连庆.语言学习策略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8,(9).

[4]秦小燕子.美国高校信息素养标准的改进与启示——ACRL《高等教育信息素养框架》解读[J].图书情报工作,2015,(10).

第3篇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移动学习 PRECTO

一、研究背景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移动终端普及率的持续增高,给“移动学习”的实现创造了条件,“移动学习”的概念早在2000年引入我国,限于通信技术发展的水平与节奏,各层次院校、各学科领域开始大规模尝试与教学活动相结合始于2014年[1]。武汉市市属高校教学研究项目“移动学习在高职英语助考中的应用研究”成员试图将移动学习引入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备考,该考试是高职学生在校阶段的英语水平考试,涉及的考生群体广,社会公信度高,在备考教学做出改革性探索,有利于提高考试通过率和学习绩效,进而逐渐养成英语自主学习的习惯。项目组成员于2015年2月至5月期间,在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开展了周密的调研工作,以便准确把握学生备考需求,改革“讲-练-考”式备考现状,提出系统化的方案和意见。

二、研究方法与内容

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对象是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商学院2014级的学生,涵盖了7个下属学院的14个不同专业,分别是环境与生化工程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商学院、汽车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和计算机学院。被调查对象覆盖面广,随机性大,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发放,通过所在班级的英语任课教师将问卷链接发送到班级群,学号为单数的学生进行填写,在15天的填写有效期内,共回收问卷362份,其中有效问卷358份,有效率98.8%。本问卷共涉及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英语移动学习的状况、学生备考PRECTO学习状况和学生的需求与建议三个方面。

三、研究结果

(一)学生利用移动终端进行英语移动学习的状况

1.学生对移动学习概念的了解和接受程度:问卷中第2题涉及此方面,只有20.54%的学生表示了解移动学习的概念,其余79.46%的学生表示对移动学习的概念不清楚。

2.学生进行英语移动学习的可行性条件:问卷中第6、7题涉及此方面,分别询问学生对每个月流量费的接受程度和移动设备的普及情况,96.43%的学生拥有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70.54%的学生可接受每月5到20元流量费,截止到问卷调查的时间节点,学院的各栋教学楼和图书馆均已开通免费WIFI热点,在校学生可采取使用免费WIFI为主、自费流量为辅的模式开展英语移动学习活动。

3.学生进行英语移动学习的现状:问卷中第8、11题涉及此方面,主要考查学生在自发状态下自主进行英语移动学习的情况,数据表明,学生使用最多的是即时通讯软件QQ,占比92.86%,英语学习网站或APP使用者几乎没有,这说明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非常低,体验和挖掘英语网络学习资源的意识非常薄弱,亟待引导。另外,对于碎片时间(少于20分钟)的利用率较低,只有12.5%的学生会利用碎片时间做学习上的思维整理与知识回顾,对碎片时间存在缺少管理和利用意识。

(二)学生备考PRECTO学习状况

1.学生对PRECTO的认识及态度:问卷中第3、4、5题涉及此方面,75.9%的学生非常重视PRECTO考试,考前两个月平均每天花半小时以上复习备考的人数占比88.39%,青睐教师进行历年真题讲解与自我模拟练习相结合的备考模式的学生占43.75%,远超过期待利用移动终端进行复习备考26.7%的占比,说明学生还是保留有较强的备考模式惯性,对于移动学习备考这种新模式尝试的信心和把握不足。

2.学生将移动学习应用于PRECTO备考的最大困难:问卷中第12、17题涉及此方面,学生对当前通过移动设备在互联网查找的实用英语三级备考资料满意度不高,61.61%的学生认为网络资源具有相似度高,无针对性,讲解不详,缺乏科学论证的特点,面对这样的资料信息,他们心存疑虑,欠缺适合的平台互动交流,没有安全感。

(三)学生的需求和建议

1.学生最希望获取的PRECTO备考资源的类型:问卷中第9、10、16题涉及此方面,学生最希望获取的备考资料模块依次为阅读、写作、听力、翻译和语法,这与PRECTO考试所设计的模块分值配比及学生的得分率是一致的。最常使用的英语资源素材类型依次为文本、音频、视频、图片和动画。比较一致的是,学生均认为移动端备考资料的推送需系统化、日程化。

2.学生对移动学习应用于PRECTO备考的意见:问卷中第13、14、15题涉及此方面,64.29%的学生对于移动学习应用于PRECTO助考还是抱有愿意尝试的态度,对于备考的效果能否落到实处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其次,必须有自主学习后师生及生生之间的反复交流。

四、结论

经过调研,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已然接触并在一定程度上理解了移动学习概念,但由于认知的局限,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1.移动学习行为呈现出无序、凌乱的特点。

大多数学生没有制订符合认知规律的学习计划,或是不具备循序渐进的节奏,以致移动学习行为如同昙花一现,不能持续,也就不会收获较好的学习效果。

2.移动学习行为还不巩固,亟待强化。

行为的发生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反复才能强化成习惯,基于高职生的学习及认知特点,在学生尝试移动学习的初级阶段,需要外力作为辅助对其进行有规律的强化,方能逐渐在撤销辅助后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3.学生的疑虑影响参与度。

不可否认的是,每个学习者对新型的学习方式的接受有快慢之分,体验后众说纷纭,褒贬不一,均属于正常现象,应当建立规模适中的学习共同体以供学习、交流,方便师生及生生之间互帮互助、答疑解惑。

因此,在移动学习式PRECTO备考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坚持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引导,偏离正常学习轨迹的告诫,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交流,才能帮助高职学生顺利渡过“尝试”阶段,固化为稳定的学习习惯。

参考文献:

[1]庞晓宁.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移动学习模式现状调查与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2]于芳.移动英语学习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J].外语交流,2015(07).

第4篇

大家下午好!

承蒙各位错爱,今天有幸在此为大家做2009年大堂副理述职报告,今天我的报告分为两个部分: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和2009年的工作计划。

第一部分,2009年大堂副理主要工作。

本人于2007年6月学堂副理工作,并于2009年正式司大堂副理一职。本人于湖南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有幸加入XX大酒店。从对酒店的理论学习转向实际的专业操作,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适应工作和社会生活成为我的重要目标。自有机会担纲起酒店的重要岗位――大堂副理至今,除了感谢总经理XX女士、客房部总监XX先生、客房部经理XX先生以及各部门领导的信任和指导之外,还要感谢曾经在房务部、前厅部工作期间给予我帮助的全体同仁。

第一、大堂副理是一根纽带,从横向来看他联系着酒店各个相关部门;从纵向看也将酒店的领导与基层员工联系在了一起。因此大堂副理必须对酒店的大小事物了如指掌,在过去的一年本人本着学习的态度加强自己对酒店的了解和磨合。在此期间得到所有同仁的教导,不仅有XX、XX、XX、XX、XX、XX等这些经验丰富依然在一线部门服务的同仁;也有已经调离原部门和离开酒店谋求更好发展的朋友们。在此一并做出感谢!谢谢大家!

第二、作为一名大堂副理,我最缺乏的是实战经验。很荣幸在2009年的4月能够与前台主管XX女士共赴广东深圳XX酒店进行为期10天的见习。在见习的实践里得到该大酒店总经理经理及大堂副理部全体员工的无私体谅和照顾,学习时间虽短,但机会难得、收获颇丰,并于见习之后做了题为《新环境下的宾客关系管理》的系列报告。并将学习的经验和知识贯穿应用于酒店的实际工作。

第三、大堂副理是酒店总经理的代表,对外负责处理日常宾客的投诉和意见,平衡协调酒店各部门与客人的关系;对内负责维护酒店正常的秩序及安全.对各部门的工作起监督和配合作用。在2009年,大堂副理除了完成日常工作,还完成各自工作,其中包括日常客人密件和意见卡、表扬卡的收集和整理;客人投诉案例分析;酒店好人好事整理汇总等等。目前已经完成1-3季度各项报告的汇总和分析。

第四、大堂副理的工作对大堂副理的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其中重要一项素质就是语言素质,在酒店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之下,酒店聘请英文老师对酒店的员工进行培训,本职及大堂副理全体同事也积极配合酒店的培训学习计划,目前能够处理英语国家客人的基本事务。

第五、随着酒店竞争的日趋激烈,酒店也愈来愈重视宾客关系,尤其是常客以及有消费能力的宾客群体,因此大堂副理也在酒店领导的支持和关心下着手进行常客的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收集更多的宾客信息,在酒店的经营过程中争取主动。

第六、大堂副理同时还担任着对基层员工进行监督和培训的工作。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大堂副理除了加强对一线各部门的岗位监督,也针对薄弱环节对各岗位进行相应培训。本职根据岗位要求对总机提出培训计划,并配合总机进行英语培训,总机人员能正常处理英语国家客人的基本电话服务。同时大堂副理也针对礼宾部前台进行了一系列培训。

第二部分,2009工作目标

在即将到来的2009,我和我的同事将继续努力。具体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我们将致力于维护酒店宾客关系,积极推进建立客户关系管理,通过我们的努力积极建立有效的客史档案,使对宾客的管理真正实现有效科学的管理。

第5篇

关键字:终身教育; 高等院校资助; 政策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10-139-001

知识经济的到来决定了终身教育成为竞争的必要手段,高等院校是终身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高等院校既是教学的中心,也是科学研究的中心,对中初级教育、专业教育、中学后教育都有深入的研究。现在的终身教育体系还包括成人教育、广播电视大学等,而这些教育大部分都是由正规大学提供的,师资力量均来自于高等院校。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在终身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但随着学费的增加,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设备的完善等,高等教育仍然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如何选择适当的资助政策,既解决高校的财政危机,又促进终身教育的发展。

一、终身教育视角下高校资助的原则

终身教育潮流的到来必然带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应该用什么原则来指导平衡高等院校资助政策的制定,最重要的原则是这些政策应该促进终身教育,有以下三个基本原则构成了终身教育视角下高等院校资助的基础。

1.均衡性原则

所谓均衡性原则即为公平性的原则。终身教育潮流下对高等院校资助政策中公平性的原则意为要考虑到地区、种类差异。现在高校资助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对于985高校、211高校和一些理科工科院校的资助金额要远远高于普通院校。此外,在职培训和继续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制和构建学习型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国家在对高校资助时,往往忽视这些教育机构的存在,导致继续教育机构、在职培训等师资缺乏、教学设配不完善。

2.持续性原则

持续性原则的理论基础是教育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不是某一个阶段的发展,终身教育潮流下对高等院校的资助并不是单独着眼于高等院校这一点,而是持续连贯的过程。教育部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比去年减少2%。自2008年高考报名人数达到最高峰时的1040万之后,这已是连续第四年出现下滑趋势。参加高考报名人数逐年减少,这其中有多种因素造成的,基础教育人数的减少是主要原因。为了提供充足的中等教育,确保中等教育制度的可持续性,政策制定者应该思考通过私人部门、远程学习和在线学习等方式来提供教育。

3.多样性原则

终身教育体系是一个庞大的社会体系,在终身教育的潮流下高等院校的资助政策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这就需要私营部门和公共部门的共同资助。政府要资助那些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的终身学习,私营部门应在私人收益高的领域(如大部分的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投资上发挥作用。资助政策多样性,避免单独依靠政府投资的传统模式,校企合作,公私合营,慈善资助等都是可供选择。

三、终身教育潮流下高等院校资助政策

1.成本分担计划

终身教育含有两个基本的主题:终身性和民主性。成本分担计划着眼于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使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计划需要受教育者承担部分学费,成本分担得到提倡,学习者承担着教育的边际成本,促使他们认真学习。成本分担计划以公平和效率为理论基础,从而得到提倡。成本分担计划在我国以传统的贷款为主。随着我国高校收费制度以及扩招的进展,高校贫困生问题凸显,贫困生资助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国家相继开展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终身化发展新阶段国家助学贷款探索,采取助学贷款的风险分担机制,为鼓励银行积极开展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按照“风险分担”原则,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高校和财务担负50%的资金,学生自己承担50%的风险。在终身教育的潮流下,国家应继续实行助学贷款计划,以此来减少贫困生的就学压力,以扩大高等院校的教育范围,以迎合终身教育民主化的主题。

2.校企合作计划

校企合作计划。校企合作,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不仅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而且有助于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产学结合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校企合作是办好职业教育,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重要途径。在校企合作中,由企业资助部分大学生,毕业后直接服务于该企业,这样既解决了就业问题,也解决了企业人才问题。

3.教育卷和计程计费

这种教育机制我们可以效仿于丹麦,丹麦政府承担资助学生的责任,通过国家教育补贴和教育券对学生资助的。教育卷是按高校课程规定的,学生们可以使用教育券完成一个或长或短时间的学习计划,同时,他们也可以在同一所高校或另外一所高校自由地改变课程,课程由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计程计费制是基于学习活动的分配制度,这个机制最早在中等技术学院和商学院中推出的。在这种政策下,各种教育机构可以自由分配资金,不受中央政府的限制。这两者机制的相结合使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更有成效。教育卷的形式使受教育者完全成为一名消费者,自由地选择教育的提供者,学校也可以根据入学的人数得到拨款,这样可以激励院校提高教学质量来吸引更多的入学者,从而获得更多的资助,这种机制鼓励高等院校创造更有效率的方式提供教育和培训。

总之,大学在终身教育体制下,高校所发挥的作用不是单一的,是多元化的,并且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高等院校不仅是一个教育机构、教育阶段,而是对终身教育起着支持和源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73

第6篇

——工行国际化人才培训体会

编者按:总行《才智青年》2016年第1期刊登我行入选总行国际化人才培训项目学员覃颖的海外培训心得。经作者授权,通过团聚八桂公众号转发以飨读者。

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历史,用自己的语言与当地的居民交谈,这样的探索让我切实感受到社会环境里一些微妙而细节的区别并深思其影响。

——覃颖 区分行营业部

2014年10月起,经过层层考试面试的选拔,我有幸被总行选中,并得到营业部推荐,以国际化人才项目第七期学员的身份,与其它16位全国各地的同事一起,飞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参与为期9个月的培训。

工作之后能有一段如此完整的时间去学习,反思,提升十分难得,因此对于这次机会我非常珍惜,早早就在心里将以往工作中考虑到的要点难点列了表,有针对性地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要全力以赴,学有所成。9个月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各种新鲜理念,事项层出不穷,这既是对我的挑战,也激起了我的奋斗心。反思这段时光,收获满满:

毋庸置疑,前期在北京金融学院的3个月听说读写全方位训练给我们创造了非常好的英语预热环境,也让我们对未来的国外生活有了比较好的适应能力。现在回想,无论是情景英语,翻译训练还是口音连读都能在国外找到可以应用的场合,比较实用。

同时在加拿大我一方面可以通过各种课堂阅读交流有针对性地积累专业词汇,另一方面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亲身体验各种场景,完成对英文应用,反应能力的各项训练。想想自己居然能在期末考试时用3个小时写完近30页的全英文电子商务企业咨询报告,从一开始怎么落款都不会到熟练地通过电子邮件以标准的格式与各种人士打交道,可以打客服电话半个小时不停歇地向客服代表描述自己遇到的通讯收费问题……

这些日常交流所带来的对自己语言能力的反馈,使得自己更有信心去使用英语,也更明白使用的诀窍。

在多伦多大学的培训分为两个部分。前期的定制课请业界专业人士从银行业,资本市场,税收,投资政策,领导力,交流沟通,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介绍了中加的差异,也让我对宏观环境有了比较全面的把握。

依稀记得我和RBC投行部的高管讨论投行业务的产品到底如何个性化,和个金部的理财顾问咨询后台系统如何给他们提供业务支持,和税务专家了解转移定价应该如何界定其合理性和合法性。我看到了我们的差距,也看到了我们很多业务的发展前景。

中期的选修课程让我有机会从自己的兴趣出发,结合自己的岗位需求去探索其它的知识领域。我个人就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大数据,电子商务,房地产投资,国际贸易融资等专业课程。大数据,电子商务让我对如何利用互联网+科技提高业务的效率与准确性形成自己的看法,房地产投资则使我触类旁通了解到我国住房登记系统发展的滞后性成为制约产权批量转移的一个重要因素并最终应用在我们的小组论文里。国际贸易融资则让我对如保函,信用证等国际业务的参与方、单据流程有了大致了解,完成了我对锻炼自己成为国际化人才的一项初步要求。

通过课程的学习,课下的交流,小组作业的配合,实习以及平常社会活动的参与,我有幸认识了各行各业的人士,有加拿大第一大银行RBC风控和投行部的前辈,社保基金投资项目的管理人,National Bank旗舰行行长及台湾华人商会原理事长,在多大商学院Rotman就读的金融界的师兄,咨询界,法律界,国际贸易界的资深人士。

从他们口中聆听教诲,向他们咨询各项业务的操作经验,在他们的引荐下参观或参与到不同的场合,并向他们介绍ICBC乃至中国的现状和影响力。这样的互动机会我觉得很难得,也很珍惜建立起来的联络和友谊,希望未来以此为起点,能够有更多合作,交流的机会。

利用假期和周末时间探索多伦多乃至加拿大更广阔的地域,看卡尔加里作为石油之都,如何吸引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能源企业在当地投资,并因为当年太平洋铁路修建引入大量华工后形成华人聚集区。看温莎作为加拿大与美国底特律隔河相望的汽车之都如何走过工业化的兴旺与衰败。

第7篇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人才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4-0154-02

目前,高等院校加强教风、学风建设显得异常重要。如何以切实的制度和措施改善教风与学风,保证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高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习不单是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是学生提高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过程,只有具备了学习能力,学生才能具有较高的素质,才能积极面对当今时代的各种挑战。但从当前部分高校学生学习状况与思想动态来看,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氛围不浓等问题。当然,这与教师在教学期间要求不严、考核较松存在联系。部分学生在授课期间不认真听讲,期末考试前突击也能取得高分,这样的考核助长了学生临时抱佛脚的心态,同时也失去了意义。通过与学生座谈,大部分学生认为大学阶段学习的最大动力是自己的前途和未来;部分学生认为大学阶段学习的最大动力是来自家庭的压力;极少数学生的学习动力是奖学金。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初中和高中时的勤奋精神。本来,进入大学,随着掌握知识的难度不断增加,学生应该更加努力自主地进行学习,但实际情况却是学习兴趣不高、努力程度不足、学习效率低下。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大学知识学习不够重视,学习怠慢,对自己要求不严,只求不挂科。因此,高校要抓好学风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完善教学考核制度和管理制度,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学习压力,而不是放任自流。

完善当前高校学风建设的措施

为完善学风建设,高校必须加强教学管理、教学监控制度和教风、学风考评机制。结合高校实际,我们提出了完善学风建设的四化措施:

(一)课程考核多样化

构建完善的高校学风体系,必须改变当前单一的考核方式,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除了进行课程期末考试外,还应实施部分辅助考核措施。首先,实施课程期中考试。在课程授完一半左右时应该进行期中考试,通过期中考试让学生及时进行系统复习,检查自身的学习情况。同时,进行期中考试,能适当给学生施加压力,使学生保持学习态势,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期中考试应严格要求,成绩进入学生总成绩,并占一定比例。通过期中考试教师能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对自身教学实施调整。其次,实施课堂小测试。在课程教学中,根据课程情况可适当进行课堂小测试,如对重点章节和知识难点进行课堂小测试,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及时进行复习。经常进行课堂小测试,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难点与重点。经常实施课堂小测试,能减少学生旷课现象,达到对学生进行考勤的效果。再次,实施课程论文与平时作业相结合。课程作业能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通过课程作业,能巩固学生基础,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部分课程可以实施课程论文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活跃思维,提高学生论文写作能力,为毕业设计积累写作经验。最后,开展课堂阅读报告。开展课堂阅读报告,能让学生及时掌握当前社会的最新信息,能调节课堂授课氛围,让学生关心时事;通过作阅读报告能锻炼学生信息收集能力;让学生走上讲台,能让学生提高表达能力。阅读报告可分组进行,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从而让大学生更快地适应市场与社会。

(二)大学生涯规划化

规划是打开成功大门的钥匙。一个完备、合理的规划对学生的发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用。大一时期:全面的专业认识。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大一新生学习才能不盲目。很多新生有很明确的职业方向,却不清楚在大学期间如何做才能缩短与这个职业的距离。可以请教师、高年级的学生、已毕业的优秀校友开展讲座,加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使他们合理地制定学习计划。大二时期:认真的自我剖析。要求学生对自我有认真的剖析、判断,确定个人的就业方向,通过社会实践、市场调研等,合理制定就业计划或考研计划。计划未必非要做到年、月、周、天那样的全面,但一定要有持续性和可行性。大三时期:制定合理的长、短期计划。针对自己的就业或考研计划,对三、四年级做合理的长、短期计划,计划要更加明确,为就业、考研做好充分的准备,让自己的学习生活有条不紊、充实而不乏动力。请就业指导中心教师进行就业讲座,请领导、教师和考取研究生的学生进行考研指导。大四时期:不断完善、提高个人能力。根据就业形势组织就业讲座,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就业,适应就业形势,做到先就业、后择业。做到考研、就业同时准备,确保顺利就业。任课教师,尤其是专业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从现在开始就必须长期坚持的事项:不断地学习,以保证熟练的英语和计算机水平;社会资源和社会关系网络的拓展;有选择地参与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和社团活动;提前掌握一些职业所强调的技能;参加一些有用的培训,比如礼仪、普通话、教师师范技能等等。这些日积月累将有助于学生在将来的就业过程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三)考勤工作严格化

当前,学生的缺课情况触目惊心。缺课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很平常的事;缺课的学生多了,教师的情绪就不可能很好,教学效果自然会受到影响。应加强教师的考勤管理(形式多样)、班主任管理,领导轮班查考勤,随机抽查班级考勤,制定学生考勤管理办法,并与个人评优、班级评优挂钩。

(四)学生活动丰富化

首先,开展尊师活动。目前,尊师之风逐渐减弱,有的学生将对教师的抱怨、不满甚至贬斥挂在嘴上。学生不懂得尊重教师,那么学风就无从谈起。任课教师在上第一堂课时,就要树立教师威信,严格课堂纪律,与学生相互尊重,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培养学生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应组织“感恩教育”系列活动,教会学生回报父母、老师、学校、社会。应组织学习中华传统美德,观看“百家讲坛”等教育片,树立良好的尊师风尚。其次,开展“困难学生关爱”活动。有些学生不上进,不是因为不想学,而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一个好的开始,然后又得不到关怀、理解和帮助,才在迷茫中越陷越深。其实,很多问题学生都是很善良的孩子,大学生从年龄上说是成人了,但他们还只是准成人,还不能很好地独立掌控自己的发展,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进一步培养,只有在有效的干预和引导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成长力,在大学毕业时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人才。还应加强“导学机制”的建设。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在“问题学生”身上多下工夫,组织班级“一帮一”互助组,帮助他们不掉队,不影响班级学风。在班里树立学习标兵,加强班风建设,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气氛。再次,开展学术讲座与交流活动。浓厚的学术氛围和求知氛围有助于学风建设。可经常请教师举办一些学术讲座、介绍相关专业信息等。应定期聘请有知名度的教授、导师、学者来校开展学术活动,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学术动态、专业发展,帮助学生对专业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促进他们的专业学习。最后,开展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着重在学生社团建设、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科技活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营造崇尚科学、努力学习、强健体魄、提高素质、全面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学生社团,调动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大赛,为大家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开展讲课比赛、考研经验交流会、辅导课等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举办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每一位学生都具备较好的基本素质,他们都肯努力学习各方面知识,问题的关键是我们教育者怎样去激励他们,如何提高教学水平和保持良好的学风。教学水平高,不仅是高深的学问,更重要的是具备良好的教风,从而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使学生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

总之,不断加强学风建设是培养合格人才的前提条件,在工作中,我们要不断完善学风建设,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乔敏,尤琪.新时期高校学风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53).

[2]郭一红.论高校学风问题与学风建设[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0).

[3]许志光.谈高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和考风[J].松辽学刊,2002,(8).

第8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习动机;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2

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学习动机明显不足,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同时,这些学校的学生工作在不懈的探索中又不断地形成新的特色,学生工作的层次和效果不断提高,总结出很多好的经验办法。为此,将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学生工作相结合,可以作为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动机水平的一种有益探索。

一、理论来源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引发学习动机的因素除了个体内在的学习需要外,外部环境对个体的刺激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强调社会变量对个体行为的制约作用,即社会环境能够影响个体心理认知与外在行为,并最终达到三者之间的平衡。斯金纳的强化理论也强调通过控制外部刺激来强化个体的某种行为,无论是积极强化还是消极强化,都增加了个体行为再发生的可能性。因此,从以上理论意义上来讲,加强学生工作,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学生行为管理、党团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一些列具体工作,改善学生学习的外部环境并不断强化学生的内在心理,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具有重要意义。

二、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学生工作结合的可能性

学习动机的激发就是结合学生个体的内在需要,通过营造一定的环境,设定一定的目标,诱导个体的内在需要转化为外在的行为活动,并使之习惯化。而高校学生工作则涵盖了教育、管理、服务三个方面,学生思想动机的引导和学生行为与养成是其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可见,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微观层面上的,是针对学生个体而言;学生工作则是宏观层面上的,是针对整个学生群体而言。

同时,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第一,二者存在目标上的一致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工作作为高校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风建设、丰富学生科创活动、开展学习辅导等措施,塑造健康的学习与竞争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果。第二,二者存在内容上的一致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一个需要转化为行为的过程,这就要求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等三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引导与强化;而学生工作为保证学生切实地掌握专业知识,也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和课外活动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见,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是二者都必须明确的重要内容。第三,二者在具体方法上相辅相成。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一个微观层面的工作,高校学生工作则是宏观方面的工作,二者相结合,有利于促进高校学生工作在解决微观问题时有的放矢;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具体而有针对性的工作,高校学生工作则是相对抽象泛化的工作,二者相结合,有利于借助高校学生工作的经验丰富学生学习动机激发的理念、方式和方法。从以上分析可见,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学生工作在目的、内容和方法上存在较为紧密的契合点,将二者结合起来具有实践层面的可行性。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整体学习面貌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课程设置、内容的选择都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讲求实用性,技术性和操作性较为突出。而生源的构成、录取批次等因素,又促使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特殊性更为明显。根据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调查与走访,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的整体学习面貌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一)厌学情绪较为普遍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了解到,厌学情绪在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对专业课程设置感到迷茫,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由于课程中包括若干操作性和技术性较强的实训课程,一些难度较大的数理类课程,大部分学生学习起来较为吃力,并对所学专业丧失兴趣,出现了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错误行为,并在学生群体中形成了一股“不求高分,及格万岁”的消极思想。有些学生虽然学习积极性较大,但受到群体意识的影响,也不自觉地得过且过。

(二)学习意志较为薄弱

学习意志的薄弱也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群体的一个显著特征。具体表现为:学习自控力较差,学生往往经受不住周边环境、同学和网络的影响,抗干扰能力差;学习信念不够坚定,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困难局面影响了学生对高等教育的认同感,加之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减弱,一些学生学习信念出现动摇和犹豫。

(三)自主学习能力较为欠缺

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在学习上对环境的依赖程度较高。主要表现为: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个人魅力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较大。很多学生往往因为对授课教师的好恶而喜爱或讨厌某些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室友、班级等群体的影响较大,风气较为积极向上的班级普遍成绩较好,学习积极性较高,反之亦然;遇到学习困难,绝大多数学生急于从外部寻求支持,缺乏自我学习、自我钻研的决心与能力,同时急于希望获取更好地学习氛围。

(四)十分关注学习评价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十分关注教师、同学对其的学习评价,内心十分渴望来自外界的肯定与支持。有调查显示,“在老师的肯定和赞扬是推动我努力的重要动力”时,分别有 37%和 42%的学生选择“高度符合”和“中度符合”,仅 13%和 8%的学生给出“低度符合”和“不符合”的回答。[1]

(五)参加第二课堂学习较为积极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学习积极性较高,普遍喜欢参与一些科创活动与校外实践活动,并且表现出较强的创造力与组织力。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成,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学习意志薄弱、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乐于参加第二课堂的学习等因素反映了他们的学习动机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同时也表明将学习动机激发与学生工作相联系,通过营造积极的外部环境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特点的。同时,通过目标明确而有丰富多彩的学生工作促进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又有效的避免了直接说教和纪律处罚可能引起的逆反心理,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接受。可见,将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学生工作相结合可以取得双赢的效果。

四、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几个途径

(一)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水平

教师职业素养水平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发挥首要的作用。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最主要的方式,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根本。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为欠缺,对教师的好恶影响其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唤醒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人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是学生工作的根本。学生不仅是学生工作的参与者,也是学生工作的推动者,同时又是学生工作的受益者。因此,只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激发他们内在的学习动力和激情。同时,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注意发挥榜样教育的功能。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团组织的示范与带头作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以克服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学习意志薄弱、主动性不强等问题。此外,还要在学生工作中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与经济帮助。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才能有针对性地消除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动机激发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勤工助学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经济上困难,既能够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保证学生集中精力进行专业学习,又能培养学生自力更生的精神气质,有益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三)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

和谐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精神面貌和学习面貌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和谐的校园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学生只有处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之中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同样,当每个学生都把主要精力放到学习上面,相互影响相互带动,才能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这就需要我们在学生工作中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课业辅导、经验交流会、师生见面会、学风竞赛等,营造一种积极进取、团结竞争的校园文化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标,坚定学习信念,从而激发其学习动机。

(四)加强学生党建工作

学生党建是做好学生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是促进学风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力措施。以上海电机学院某学院为例,学院根据高校学生党建的精神,开展党员结对活动,帮助学习困难同学提高成绩;组织学生党员学风监督小组,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学风现象进行监督改正;以党员为核心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科创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在生活园区中设立党员示范寝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学生党员深入观察,针对周围存在的热点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建议。通过一系列党建工作的开展,有力地带动了学风建设,激发了学生学习动机。

(五)重视职业生涯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学生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动机、确立学习目标、强化学习主体意识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切实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引导大学生综合分析自身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优劣,正确地自我定位,明确自身学习需求。同时,在连续动态的职业生涯教育过程中,使学生逐渐树立理想职业目标,从而引导他们确立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激发学习动力,并且积极主动地运用校园资源不断完善自我。可见,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教育对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意义重大。

(六)创新辅导员工作方式

在学生工作或者班级管理中,辅导员处于主导地位,是学生发展的指路人。当前90后大学生群体在价值观念和学习动机等方面较之以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习目的日益功利化,学习兴趣不断下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交给年轻人一种健康心态和良好品行,与教会他们一门专业知识比起来,更能让他们受益终生。[2]辅导员应该切实深入到学生当中,在班级建设、生活园区建设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有效地强化纪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必然有益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辅导员还要在学生工作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师生互信,对学生在思想和学习上遇到的困惑给以鼓励和指导,逐步形成师生在价值观念和学习态度等方面的共识,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杨晓宁.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学习动机激发与学风建设的结合[J].赤峰学院学报,2012,7:167.

[2]蔡杨,李敏.实现高校育人目标,辅导员工作创新先行[J].大家,2010,2:181.

第9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小组学习

Blackboard教育软件作为全球应用范围最广泛的教育软件之一,被全球众多知名院校和国际顶尖商学院选用,用于加强高校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等。

北大教学网是基于Blackboard教学管理平台及Adobe Connect Pro和Apple Podcast Produce等系统构建的一个集网络辅助教学、数字资源管理、在线视频课堂和校园社区诸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网络系统,是北京大学所有教学课程的总站。该系统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与“学”的环境,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操作平台”;同时方便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与网络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在这个网络教学平台上搭建各具特色的网络课程。

北京大学“文科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是面向全校一年级文科学生开设的主干基础必修课,一个教学班的人数约160人左右,其教学内容理论与实践并重,每周的上机实践是本周课堂理论教学的实际演练。“网络实用技术”课程是一门面向全校各年级学生的公共选修课,人数约40人,在六周的理论教学后即进入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这样两门课程在人数、课程性质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别,教学网的使用要与课程特点相结合,方可相得益彰。

1适用于不同规模课程的通用方法

1.1运用灵活的内容组织方式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使用教学网的第一步是搭建课程的网络教学平

台,而如何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师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好的组织形式,不仅会给学习者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而且会将教师的教学思路传达给学习者,利于学生自主学习。

课程内容的组织模式有两种,一是以资源类型(如课程讲义、课后作业等)为主线的组织模式;二是以课程单元为主线的组织模式。第一种形式直观明了,第二种形式可以通过一个教学单元将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展现。教师可以根据学科课程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内容组织形式,如果能够将两种模式有机的整合,可满足不同的个性需求。在上述两门课程中,笔者就是同时采用这两种模式以两条线组织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平台的搭建,即通过教学网提供的“课程设计”功能按资源类型组织课程平台左侧菜单栏的内容,它包括:课程通知、课程介绍、教学计划、参考书目、考核方法、教学内容、师生交流、学习工具、课程讲义、课程作业等内容。其中,教学内容是以课程单元为线索组织内容的,其中包括与该单元有关的网络下载资源、教师提供的课程实例与素材、讨论区、作业、课程讲义等,如图1所示。这样的组织模式学生普遍认为清晰、易于使用。而教学内容中每个课程单元内容的组织应尽可能按统一的风格、形式、和顺序进行组织,这样会给学习者带来很多方便,利于他们把精力集中在内容上。利用教学网的“复制”功能可以轻松做到这一点。

作者简介:钱丽艳(1969-),女,辽宁海城人,硕士,软件实验室主任,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

图1“教学内容”有关界面

确定课程平台的组织模式后,下一步要精心组织撰写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在学期初为整个学期教学制定的基调,它应该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时间等。这样在学期初向学生展示一个学期学习内容的框架及教师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对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有个总体清晰的认识,便于制定学习计划;而在学期末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复习。

1.2整合各种形式的资源提高教学效率及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

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安排更加充实的内容,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空间,而让基础相对较弱的学生能够得到更多的帮助呢?教学平台为我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在教学网上可以将多种形式的资源整合在一起,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减容增效”提高教学效率,另一方面有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而且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1]

由于“文科计算机基础”与“网络实用技术”这两门课的开设对象主要是非计算机系的学生,教师应该尽力将枯燥、抽象的理论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进行讲解,同时概括浓缩甚至屏蔽一些更深层的理论知识以使大部分学生对所授知识有一个较为完整全面的理解,而不是陷入到支离破碎、孤立繁杂的概念原理里面。而对少数尖子学生可引导其探究更深入的理论知识。借助多媒体资源,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实施这种教学理念。将需要大段文字才能描述清楚的原理以图片、动画的方式展现出来,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为了辅助学生课后自主学习,教师需要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2]。根据学生不同的程度和兴趣提供相应的资源,以满足不同需求,同时对这些资源做简单的介绍以方便学生选择学习。这样在拓展教学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通过收集查阅资料自主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开展深入的学习探究,而课上稍感吃力的学生可以在课下巩固学习,从而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对于像“文科计算机基础”这类偏重应用的课程,课程涵盖的知识面比较广,演示操作性内容较多,在课堂上面面俱到的讲解,既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也难以实施。特别是一些演示性内容,学生在课上明白,但是在课下自己操作时又常遇到很多困难。既然课堂上讲授效果不好,那能否转变一种教学方式,既能节省课堂演示的时间,又能满足学生边讲边练的需求,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制作网络教学视频课件可以帮助我们达到目的。将这些演示操作性内容通过录屏软件录制下来,放置在教学网上供学生课后边看边练;课堂上着重将难点、重点内容讲透,理清学生的思路,同时增加了互动的时间,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1.3利用论坛自身的辅助功能提高学生参与论坛的

积极性

论坛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场所。基于Blackboard的教学网其讨论区有多种辅助功能,例如它支持多议题的异步讨论,这样教师可以围绕不同的主题设置多个论坛,并嵌入合适的内容区或课程中,便于学生讨论和查询自己关心的帖子。

如何提高学生参与论坛的积极性呢?如果某些课程论坛较为冷清,而教师希望能通过论坛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尝试以下一些方法。

一是教师设置话题。为了活跃论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教师可在课前和课后在论坛上给出精心设计的话题,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带动学生主动思考、讨论。二是利用论坛的评分功能,为参与论坛的学生加分。三是允许匿名发帖,这对于那些担心自己的问题太“弱智”而不敢提问发帖的同学尤为有用。四是助教轮值,教师不定时参与。论坛是学生交流的场所,如果提出的问题总没有人回应,那么参与论坛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助教轮值,可以按时间轮流值守论坛,也可以按论坛分类值守,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教师不定时参与,了解学生的情况,给与适当的指导,也可以将典型问题在课堂上加以深入讲解。

1.4利用“选择性内容”控制教学资源的展示

与作业的上传时间

教学网提供了“选择性内容”功能,允许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活动安排教学。如内容项目、讨论、测验、作业或其他教学活动可以根据一系列的标准有选择的给学生。这给教师组织网络教学带来许多方便。

“文科计算机基础”每周都有上机实习课,为了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防止作弊行为,很多时候上机作业是要求当堂完成提交的,这就要求作业题目能够在上机开始的时候展示给学生。这一点,在没有教学网的时候是比较难做到的,因为要求教师或助教每一次都能在较为准确的时间段上传作业题目并非易事。使用教学网后,笔者每次都会很从容地完成这项工作,只要在闲暇时间上传题目并设定好显示时间和提交截止时间,就可以安心做其他事务了。

对于教学内容,也可根据教学安排设置不同的显示时间。如课前需要阅读的参考资料、授课教案等可以在上课前显示,而课后延展的内容不妨设在课后显示等等。

1.5利用成绩评定功能开展作业评判

作业评判,不仅是给出作业的分数,还应该及时给学生提供反馈意见和建议,使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业情况有全面的了解、知道如何改进等。基于Blackboard教学网的“成绩中心”功能,可以满足这样的需求。但该平台在作业的保存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作业保存时有时会出错[3]。笔者和助教在使用教学网“成绩中心”功能的时候,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如果某个学生的作业压缩包有问题,除非将有问题的作业剔除掉,否则无法下载全部作业;另外许多同学对作业只能提交一次感到非常的不方便。

在作业评判的过程中,挑选精品作业并进行展示对激励学生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与经验都是很有益处的。目前精品作业需要手工下载后再组织上传,如果教学网的“成绩中心”能提供在评判作业的同时收集精品作业的功能,将是锦上添花的事情。

1.6采用灵活多样的通讯方式向学生信息

教学网有“通知”、“消息”、“发送电子邮件”等多种功能向学生信息。其中,“通知”是大家最常用的一种方式,登录平台的用户都可以浏览;“发送电子邮件”可以向全部或部分在平台登记了Email地址的用户发送电子邮件;而“消息”机制使师生能在教学网系统内给彼此发送消息,并将这些消息在教学网中保存起来。“消息”的好处在于,在学生没有登记Email地址的情况下,教师也可以向该学生传递信息。另外,由于消息是收发双方之间的联系,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开展个性化辅导。

2偏重于实验课的小规模教学方法

前文总结的方法适用于各个学科课程,而对于人数较少,又有学科特点的课程,可以使用一些“特色”方法促进教学。下文将介绍笔者在“网络使用技术”这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中所使用的一些方法。

2.1利用“小组”学习方式促进小组学习

“网络实用技术”课程所有实验教学是以小组方式开展实验的,每组3位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寻求协作伙伴共同讨论,可以相互学习从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小组合作方式对自主设计实验的研究、设计与实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实验报告的提交也是以小组为单进行的,但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参与,并在实验报告中写明具体分工情况,这使得学生学到了任务划分的方法。

教学网中提供的“小组”学习方式,可以很好地配合这门课的教学模式。在“网络实用技术”课的课程平台上就为每个实际小组创建了一个组,每一个小组都有自己的文件交换区、讨论区、虚拟教室和给小组所有成员发送信息的小组邮件工具,这为组员(多数来自不同院系)之间的沟通提供了很好的渠道,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关注小组页面的相关板块了解各组成员的工作情况,基本解决组成员间的不平等努力问题。

“网络实用技术”课程的“小组”学习方式在学期初提供给学生,但当时没有提出具体的使用要求,笔者发现学生的主动性并不高,组员之间的联系方式有时还要通过老师获得。在学期末的自主设计实验中,老师强调要充分利用“小组”功能展开学习,并关注各组的工作情况,从而调动学生积极使用该功能。这说明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督促与推动是必要的。

2.2利用“学习单元”组织实验内容

教学网提供的“学习单元”功能,允许教师创建有序的课程。即利用系统提供的“学习单元”功能可以强制学生根据该教师设定的顺序学习课程单元内容。笔者认为对于一般的理论性章节,利用文件夹组织教学内容会比较直观;而对于实验内容,利用“学习单元”组织内容恰到好处。因为实验教学内容的顺序性较强,课前需要预习一些基本知识,包括实验的目的、环境、条件等等,并要求学生在实验前对基本知识做到清晰明了,才能顺利开展实验,而“学习单元”的强制浏览功能刚好可以满足这种要求。

实验问题的设计对实验教学效果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我们可以分三个时段设置问题,即实验前问题、实验中问题以及实验后思考题。通过实验前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前对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预习,对即将进行的实验有个概括性的了解。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设置问题,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并通过实际动手寻求多种解决途径,从而加深对实验的理解,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利用实验后的思考题及实验问题总结,使学生对整个实验有全面的认识,并可以帮助他们拓展思维或进行更深入的探索。这三个阶段的问题,可以借助“学习单元”顺序呈现给学生。

3结语

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辅助教学的作用,是我们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笔者依托北大教学网开展一个学期的教学,课堂教学的优势与多媒体网络学习的优势得到了较好的结合。采用这种混合型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而且可以促进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北大教学网从2008年9月投入使用,该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很多新颖的教学策略功能有力地促进了教学工作,不仅能够促进师生加强课外交流,深化课堂教学,而且成为不断地积累优质课程资源的平台,今后将成为北大优质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齐红,符祝芹. Blackboard平台支持下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3):84-87.

[2] 田富鹏,焦道利.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J]. 电化教育研究,2005(4):63-65.

[3] 曾祥跃. 利用Blackboard平台构建网络学习环境的探索与思考[J]. 远程教育杂志,2008(2):68-70.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Peking University Teaching and Learning Platform

Based on Blackboard Academic Suite for Different Scale Courses

QIAN Li-yan

(School of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China)

第10篇

[关键词]图书情报教育;教育改革;ischool

1引言

随着社会信息化的纵深发展以及人力资源市场竞争、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我国图书情报教育面临的挑战在不断积聚。近年来伴随高校院系调整、课程重组,图书情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去向多元化的同时,却明显感觉专业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分化、偏离,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降低,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和满意度下降,没有形成显著的专业核心能力。学生对未来发展感到茫然,专业教师也不乏忧虑。如何应对挑战、改革创新,担负起为社会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历史使命,一直是我国图书情报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为此,有学者发起了让学科之树长青的教育讨论,有学者试图从社会对图书情报专业人才需求结构及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等角度探寻原因和对策。还有学者在研究国外图书馆界新的职业核心能力标准对专业教育改革的借鉴价值。2005年,美国兴起的“信息学院运动”(iSchoolmovement)也引起了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作为长期投身图书情报教育的专业教师,笔者关注在轰动一时的iSchool品牌造势后,国外的教育同行做了哪些具体努力以推进专业教育的改革创新。经过近一年对北美图书情报院校的调研、考察及与国外同行的交流,笔者深感教育创新的根基源于科研创新,教育改革则直接体现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的改变上。以下将从几个方面分析国外图书情报教育发展的新动向,期望归纳总结出值得我国图书情报教育改革所借鉴的经验。

2培养目标的提升

图书情报学教育的改革源于信息技术、社会信息需求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等外部因素的驱动。近年来为了取得与现实信息环境的默契,满足社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图书情报教育机构无论从名称和内容上都进行了许多改变。在图书情报学院更名潮的背后,更应关注其内容和实质的改变。其中培养目标的改变是具有根本性和指导意义的,因为培养目标的改变决定了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等其他教学方面的变革。通过调研北美各图书情报学院对办学目标、培养标准或毕业生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描述,笔者发现尽管各家在表述上会有一些措辞的差异,但都表现出了图书情报教育培养目标的某种转变和提升,即着眼于专业知识、专业人才应用领域的拓展,发展提升专业核心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从传统的面向图书情报机构培养工作人员过渡到面向更广泛领域和机构的信息管理培养信息专业人员(informationprofessional),再发展到面向各类用户更高层次的管理水平、更多样的信息需求和更复杂的信息行为培养知识管理人员(knowledgeprofessional)。传统的培养目标面向图书情报机构的文献管理,专业核心能力围绕文献的采购、分类、编目、典藏、流通等文献信息管理与服务知识与技能展开。面向更广泛领域信息管理工作培养的信息专业人员,其专业核心能力则围绕更广泛类型信息的信息采集、信息分类、信息描述、信息组织、信息检索和利用、信息系统设计与评价等的知识与技能展开。而在信息管理的基础上走向知识管理的知识专业人员则更关注信息活动的主体及其信息行为,为满足各类机构或个人用户更多样、更高层次的信息获取及学习、运用、创造知识的需求,掌握知识组织、知识管理和知识传播的能力,在各类组织机构中发挥更大作用,保证组织的战略思考、规划、探索、创新、交流等活动得到全面、有效的信息支持。

应该指出,培养目标的提升为专业课程的改革及形成相应的课程体系提供了指导方针,而与之相配套的课程体系改革则是一个更为复杂艰巨的工程,只能以渐进的形式发展。

3设立多种教育层次培养适用人才

为满足社会对信息管理人才的普遍需求和教育消费的多样化,北美图书情报教育的层次日益丰富。在提供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同时也提供本科学士学位教育、双学位(dual/doubledegree)、辅修课程(Mi-nor),还有各种专业证书、高级研修证书(CertificateofAdvanceStudy,C.A.S.)、硕士后(post-master)课程等非学位教育。加拿大的Langara学院还配合加拿大图书馆协会(CanadianLibraryAssociation)对图书馆技术员(LibraryTechnicians)的需求,专门开设了两年制图书馆与信息技术证书教育(相当于国内的高职或大专)。

笔者调研了在《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News&WorldReport)2009年图书情报院校排名中处于前十位的13所院校,其中有8所提供本科学位教育,这些本科项目面向信息产业领域中的多种职业和各行业领域的信息要求,培养内容涉及信息科学、信息系统与信息技术、信息管理与信息服务。包括信息构建、数据库设计和开发、网络设计和实施以及网络支持、信息咨询等。有些院校还以辅修科目、双学位的形式向已有一定其他学科专业背景的学生提供此类课程。如2009年排名第一的北卡罗来纳大学图书情报学院的信息科学专业本科课程要求学生学习10门专业核心课外,还要在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设计等领域修读一系列选修课。该院还面向其他专业的学生开设了信息系统设计与利用辅修课程(包含5门课程,该校已修完大二第一学期课程的学生都可以申请),帮助学生了解用于解决各领域信息问题的计算工具、网络、多媒体和各种电子信息资源等。雪城大学信息学院的信息管理与技术本科教育要求取得学士学位必须修满120学分,其中40学分在本学院学习,其余学分则从修读该校其他8所学院的本科课程中取得。信息学院约有10%的学生会选择该院与Whitman管理学院建立的双学位课程,既获得企业管理的知识,又拥有信息技术的系统培训。这使得他们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学院或商学院学生,在人才市场上具备了一定竞争优势。该院设立的18学分辅修科目“全球企业技术(GlobalEnterpriseTechnology)”帮助学生了解怎样开发和管理全球企业的信息系统。由于目前银行、商业零售、娱乐、保险、医疗等行业的全球企业都依赖大规模的信息系统来开展业务,相关专业的学生可受惠于这一课程,将其与原有的专业背景相结合而发展未来的职业生涯。另一辅修项目“信息管理与技术”则面向更广泛专业的学生,传授信息、信息资源、信息通讯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当前信息密集的工作环境下有更多的职业选择。

许多院校还设立了高级研修证书(Certificate0fAdvancedStudy——C.A.S.)项目,其课程一般属于硕士研究生层次或硕士后培训,面向希望通过继续教育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在职人员,或在专业工作某一领域有深造愿望、想打造某种专业特长的在读学生。C.A.S.因各校提供的课程不同呈现了多样化的发展,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情学院提供的高级研修证书有:数字图书馆,图书馆和信息中心管理,专业图书馆服务(如儿童服务、政府信息、科学技术信息服务)等;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图情学院提供的高级研修证书项目有:管理与领导,博物馆研究,参考服务,网站设计、学校图书馆和青少年信息服务等。许多可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取得,有的还可以根据学员个人的专业发展兴趣设计个性化的修读计划。

4精心设计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的实现要通过课程教学中的知识传授及应用实践才能得到落实。为打造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培养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各图书情报学院精心设计了各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尽管各校学术渊源的差异或在培养目标上的不同侧重,导致了具体课程设置和课程体系的不同,但仍有一些共同特征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4.1提高课程广度

配合培养目标的提升,各校的课程都在面向更广泛领域信息管理、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的方向上有所拓展。各校课程体系中基本都会有一门旨在引导学生专业入门的必修基础课。该课名称各异,如“Under-standingInformation”或“IntroductiontoInformationStud-ies”,但都力图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在多样化信息环境中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不同角色,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才能来选择与发展不同的学习计划以达到相应的职业目标。课程广度的提高还体现在关注更广泛信息环境中的信息管理与技术问题,如:数字图书馆、电子商务、e-Learning、eGoverment等,还设立了信息政策、信息道德、信息管理中的法律问题等具有较新研究视野的课程。

4.2加强课程深度

为形成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打造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各校将相近研究领域的教师组成研究教学团队,在核心专业方向上建设系列课程,以加强课程的深度。如: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信息学院就由资深教授领衔成立了“信息组织研究组”和“信息检索研究组”,其目的就是合作开展研究计划、组织学术交流并推进课程建设。如信息检索研究组所涉及的领域有:信息行为,信息检索系统的人机交互,信息检索系统评价,信息检索系统设计,信息可视化和多媒体信息检索。各校致力于在传统信息管理知识基础上增加新技术的内容,以深化课程内容、强化某一项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情报学院的“信息组织与知识描述”模块下就集中了20多门相关课程,除了传统的书目、索引、文摘、分类与叙词、数据库课程外,还增加了多项新技术课程,有:多媒体信息、信息构建、文档建模、元数据、本体、知识网络的可视化与导航、信息系统界面等。

4.3实现课程的模块化及课程组织的灵活性

即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基于对信息专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分析及课程教学和管理功能分析,将课程内容按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编排为合理的课程模块。模块化课程体系的特点是:①每个模块相对独立,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专业技能、知识或能力;②模块的内容依据专业能力需要确定,针对性、实用性强,比较深入;③模块之间以及模块课程之间可以灵活组合,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④课程模块可及时更新,以反映行业发展所产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系统。

如: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图书情报学院就将硕士学位研究生的所有专业课程组织成7个范畴模块,即:信息组织与知识描述,用户与信息资源利用,信息系统,历史、经济与政策,管理与评价,社会、团体与组织信息学,青少年文献与服务。每个模块都由10-20多门相关专业课程组成。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了一个“宽口径”的专业知识平台,每个模块对应打造某项专业技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个人兴趣及职业倾向,进行模块之间课程的选择和组合,以形成自己的学习计划。有较宽视角的学生可以广泛涉猎各模块中的课程,而对发展某项专业能力特别感兴趣的学生则可集中在一两个模块中深入学习相关课程。模块化课程体系保证了课程组织的灵活性,使学生学习的选择度更大,满足了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帮助学生在形成广泛知识基础的同时,也能发现更多新的、动态的职业路径和就业目标,培养出“一专多能”的专业人才。

5以科研促进教学发展

科研是教学的后盾,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北美图书情报学院在科研方面一个重要趋势是,拓宽研究视野,关注社会各领域的多元信息机会,与其他学科合作开展领域广泛的跨学科研究。研究范围从图书馆到信息科学与各学科交叉的各领域,不仅涉及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与利用、信息系统和人机交互的设计,也涉及对经济、社会和各类组织机构信息环境的分析研究,探讨利于信息社会和谐发展的政策、法律问题。还注重研究信息、技术与人的相互关系,以信息行为主体为中心探讨信息系统的优化等。可见,研究范围和角度已远远超越了传统图书情报学的范围,同时又充分发挥传统学科专业知识与技能的特长,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探索信息管理、信息开发与利用、知识组织、知识管理与传播。

在美国信息科学与技术学会(ASIS&T)2009年会上,北卡罗来纳大学信息学院展示了其近年来的研究项目和成果。该校研究人员将研究视角置于当今世界各类信息查询与利用中的各种社会、组织和技术问题。许多跨学科项目所涉及研究领域的广泛和丰富性正切合了该届年会的主题:“蓬勃发展的多样性——多元化世界中的信息机会”(Thriving0nDiversity-Informa-tionOpportunitiesinaPluralisticWorld)。如:与国家癌症学会(NCI)合作的简化个人健康记录的研究项目,与该大学医务人员共同工作开发的紧急医疗文本处理软件系统等项目,都旨在探索有效输入病人医疗信息并易于后续者检索和阅读的方法,以改善民众的诊疗环境,提高医疗服务效率,并支持长期的医学研究、公共卫生管理与监测等。该校信息与可视化实验室(IV-Lab)与遗传学、放射学、生物化学、生物工程等领域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医学图像的三维显示,可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IVLab还开发了医学图像及信息交换的国际标准。该校交互设计实验室(IDL)承担的国家科学基金会项目GovStat则面向公众利用政府信息与服务的迫切要求,力求通过对政府信息的集成、开发创新性的用户界面,使公众能够更加便利地查找、获取政府信息资源,更有效地利用政府信息服务。而元数据研究中心(MRC)则是致力于结合各领域的需求研发各种更有效的元数据,以支持搜索引擎改善检索效果、开发支持生物多样性和自然历史研究的数字图书馆,还将元数据研究成果应用到生物信息学、电子商务、信息安全等许多领域。

正是在广泛关注社会各领域的信息需求、发现各种信息工作机会,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的合作中,信息管理专业人员的知识和技能得以充分展示;加上各领域对专门信息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于是各种跨学科的双学位教育项目(Dual/CoordinatedDegree)应运而生。如密执安大学信息学院的双学位项目有:商业管理与信息(MBA/MSI)、法律与信息(JD/MSI)、医学与信息(MD/MSI)、公共政策与信息(MPP/MSI)、社会工作与信息等。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图书馆与信息学院的双学位项目有:法律与图书馆信息学、音乐与图书馆信息学。

6重视开展实践性教学,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工作技能,各图书情报院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各种实习、实训课程等专业活动,使学生投入到真实的信息环境,接触到切实的信息需求,并在专业人员或教师的指导下,尝试探索解决现实信息问题的方案。各校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形式丰富多样,除了穿插于各专业课程中的调研、实验、实习外,还有各种课外学生社团活动或社会实践,更有与企业及其他社会机构相结合的专门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实训活动等。例如:

北卡罗来纳大学图情学院大力倡导其学生面向社区、结合专业特长开展技术开发和服务。该校学生积极运作筹款和藏书捐献,为当地无家可归者庇护中心建立了图书馆;开发的植物信息中心(PlantInformationCenter,PIC)网站收集了北卡和美国东南部375种植物的标本和相关信息,为中小学生探索自然、学习相关生物知识、识别植物品种提供服务。PIC已成为北卡植物园、当地中学和公共图书馆的合作伙伴。还与专业图书馆合作开发了北卡健康信息(NCHealthlnfo)网站,帮助居民查找当地的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各种疾病和康复中心的医疗条件、服务项目等。学生们还经常在本社区公共图书馆组织亲子阅读、社区阅读等活动。学院还与美国环境保护局(EPA)签署了多年的实习合同,每个学期EPA图书馆和国家环境健康科学学会图书馆会雇用该校的在读研究生作为实习生在图书馆各岗位轮岗工作,如:编目、联机检索、馆际互借、参考服务等,已有300多名学生参加过实习。其他合作过的实习机构有IBM、Cisco、SAS及GlaxoSmithK—iine等著名企业。

德雷赛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则通过带薪实习计划(Co-op)为学生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专业实践机会。Co-op项目使学生有机会在财富500强中的微软、CIGNA和西门子等著名企业公司中工作,既获得了宝贵的专业工作经验,又可与业界人士和公司建立联系,为求职就业提供便利。信息学院学生所任职位涉及:局域网络工程、系统分析、数据分析、网站开发、用户界面设计与分析等许多方面,其平均6个月薪水为17082美元,是该大学CO-OP项目中最高的。

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信息学院重视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教学活动,为“专业体验计划(Profes-sionalExperienceProject,PEP)”等系列实践课规定了专门的学分和辅导制度。PEP课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基于真实的信息环境,做出学术严谨、有专业水平的项目。PEP项目可以是开展系统的分析和评估,系统建档、保存数字信息和记录,或评估一项馆藏或信息存储,建立和执行推广方案的成果。其成果可以是一个详细说明该项目的论文、网站、数据库、数据集、手册或社区服务项目。

第11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动力;缺乏

1.引言

独立学院是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普通高校的优势办学资源与优质社会资本相结合的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它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的教学和财务管理、独立招生和颁发文凭资格。据统计,全国目前已兴办独立学院300余所独立学院作为新兴的高等教育载体。

独立学院的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大胆探索和创新,作为高等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专业人才培养、支持地方办学、繁荣地方经济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但是近年来,全国独立院校的整体发展正在经历一个瓶颈期,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状态,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现象严重,据笔者对福建300名独立院校学生所做调查显示相当部分的学生对学习存在懈怠。因此,对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症结分析已成必然,提高学生学习动力迫在眉睫。

2.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

学习动力缺乏是指学习没有内在驱动能量去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一种对学习感到厌倦,无兴趣,无动力,逃避的心理现象。独立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学习目的不明确,没有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

据笔者了解,大多数独立院校的学生对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表示茫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调查结果显示有30.1%的学生学习主要目的是“为了顺利拿到毕业证书”,20.9%的学生选择的是“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而只有8.3%的同学表示他们是为了“为了掌握一技之长,将来找个好工作”,相当多的同学表示“学习没有目的”。

2.2 学风不良,厌倦学习、逃避学习

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只有不到40%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的学习风气甚好。而超过80%的学生承认自己曾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逃课。不能正确处理学习与娱乐、学习与休息的关系, 把学习视为苦差事, 千方百计逃课;上课无精打采, 不听讲, 不做笔记; 注意力差, 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 满足于一知半解; 课后不看书, 抄袭作业, 沉缅于谈情说爱、网络游戏、打牌、上网聊天。不少学生应试倾向严重, 每学期末, 平时空荡荡的教室突然人满为患, 平时从不“烧香”的学生拼命抱“佛脚”, 应考类资料大受欢迎, 复印笔记的学生排成长龙。

2.3 没有学习兴趣,缺乏求知欲和上进心

独立学院采取民办机制,收费比普通高校高出许多,学费一般在每年10000元以上。可以说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的家庭条件相对比较优越, 拥有较好的物质条件, 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 缺乏学习热情。也有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经历了不如意的高考,心理上不免有了挫败感和自卑感,对学习产生消极心理。调查中有40.3%的学生“虽然讨厌厌学风,但是自己也有厌学之感”,而又30.4%的学生认为在独立院校“学的再多再好也没什么用,不如讲实惠的”。 结果表明大部分独立院校的学生学习只是机械应付,图个“过关”, 只为捞张文凭装点门面或者迫于父母的压力。

3.独立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3.1 社会现状的外部原因

3.1.1 社会对独立院校的认同度不高

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产物,独立学院发展历史不长,既没有名校的扎实理论功底和优势的战略资源,又缺少专科学校的一技之长,一般社会大众对其认识还停留在“分数低、学费高、学校没名气”的层面上。许多人认为只有进了一本类公办高校才能未来一片光明,而部分用人单位对独立学院的毕业生也存有偏见。这对独立院校的学生的自信心造成了一定的打击,尤其是那些由于高考发挥失常不得已就读于独立大学的学生。这势必造成部分不能合理定位自己的学生丧失学习动力,产生厌学心理。

3.1.2 社会就业压力和就业不公平的负面影响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与年俱增,大学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或者就业的前景不高,工资待遇低下。有些毕业学生在单位待遇还比不上初中生在工厂收入的现象,造成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使得“读书无用论”在高校盛行,给一些想通过刻苦读书来改变现状的学生带来很大的打击,尤其是在独立学院,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对学习不屑一读。同时,现今的人才招聘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人才歧视现象。有些用人单位把大学生的毕业学校是否“211或985”作为一个硬性条件,对独立学院的大学毕业生的能力持怀疑态度,这直接导致很多独立院校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挫。此外, “好专业好系不如好关系”的思想在很多大学生中也悄然生长,很多家庭一般的学生认为学习再好也没用,反正也找不到好工作,而那些家里有关系的大学生则认为反正学与不学都有好工作,干脆不学。

3.2 独立学院内部原因

3.2.1 独立学院本身硬件设施不齐全

调查中显示相当部分的独立学院的学生认为自己所在学校 “硬件设施”方面不如公办大学。的确,一部分独立学院存在校园绿化不好, 运动场地不宽阔,图书资料少, 仪器设备陈旧等问题,很多学生经过比较会想花了比公办学校更高的学费,环境设施还不如其他学校,势必在心里造成沮丧,从而影响了学习动力的下降。

3.2.2 独立学院管理经验不足、教学质量不高

独立学院普遍存在管理经验不足及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在独立学院,师资力量薄弱,80%以上的教师是35岁以下的教师,年轻教师教学经验积累比较少,缺乏学识渊博,缺乏全面的专业教育,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的上课质量不高,知识面不够丰富,教学知识局限于教材,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强度。教师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陈旧落后、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教师责任心不强等都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助长了学生在学习动力方面产生懈怠之风。

3.2.3 独立学院学习气氛不浓

独立学院也存在学习环境不佳,学习氛围不浓的现象。高校扩招后,很多学校硬件和软件设施均没有得到充分改善:教学设施建设滞后,教师太少,教师数量不足,有些课程几个班级在一起上课,满足不了大学生的学习需求,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正如林子大什么鸟都有,有的学生上课玩手机、看杂志、聊天、甚至旷课,教师起初会稍微制止,后来也任其发展,偶尔说说,造成讲师讲其书,学生做其事。到考试圈几个重点,学生能不挂科就行。很多想要认真学习的同学看到身边同学不欢喜读书期末也可以拿高分,也丧失了学习动力,随波逐流,导致学校学习风气不佳。

3.3 独立学院学生自身因素

3.1.1 学生对本专业所学课程缺乏兴趣

虽然独立学院的学生在入校前可以自主选择专业, 但据笔者调查很多学生选择专业时并非出于自愿, 而是受家长或亲戚朋友所劝或者学校调剂,并非自身所好。也部分同学凭借自己的想象选择专业, 内心期望值较高, 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发现专业与自己的理想距离甚远,觉得“走错了门”。当然, 部分独立学院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教学条件跟不上等等,也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没有学习动力。

3.1.2 学生自身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基础薄弱,自控力差

中小学的应试教育使得很多学生把考上大学作为努力学习的唯一动力。考上大学后,很多大学生犹如动物园的动物被放生到野外,一时找不到目标,误解了大学生活就等于轻松和自由,忽视了大学学习难度大、覆盖面广等特点,而不努力学习。虽然独立学院的大学生都经历过完整的中学教育,但是他们的学习基础却存在差异。由于大学与高中教学方式的差异,一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感到吃力,尽管主观上很努力,但学习成绩依然不理想。那些重修和补考率较高学生的学习状况基本处于一种不良的循环状态: 基础差 - 学不好 - 没兴趣 - 没信心 - 成绩差。这种状态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从而使其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而周围同学的放纵也导致很多学生纷纷丧失学习兴趣,投入享受大学生活的大流中。

4.提高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动力的措施

4.1 加强独立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独立学院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建立浓厚的文化氛围与学术氛围对其学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但是独立学院由于发展历史较短,在学风建设中的基础薄弱,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使学校的文化建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造成学校缺乏浓厚的学习气氛,以至于影响学生正确学习态度与学习动力的培养。另一方面许多独立学院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过分重视形式与数量,缺少立足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方面的考虑,使学生失去对学校文化建设的兴趣。同时学生社团的管理也对优良学风的形成具有很大的影响,然而高校中各类活动的举办多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造成部分学生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也造成学校学习氛围欠缺的现状。

4.2 明确目标,营造优良的学风氛围

独立学院要根据自身情况明确学风建设的目标,从而为营造优良的学风氛围提供指导。首先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的学风与教师的教风建设。在学生方面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在教师方面要加大投入加强师资建设,建设教师之间的竞争机制,同时促进教师的师德培养,

从而为教师进行教学教研、改革、实践与评比提供基础条件。其次要重视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以及社团的管理加强学生的实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当前的诚信教育值得引起学风建设中的关注。再次要重视学生日常生活与学习的纪律管理。以公寓管理为重要阵地并向班风班纪扩展,尤其在考风考纪方面需要引起格外的重视,从而形成客观、公平、公正的学校考核风气。

4.3 健全制度,提高学风建设质量与水平

独立学院应当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办学特点,在认识到社会与家庭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学风建设制度进行不断的完善。首先要通过考评制度的完善提出学风建设在学校工作当中的重要性。学校在先进班集体的评选中应当将学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指标,同时将学生的各项奖励与补助与学生的综合素质挂钩。在先进教师与先进辅导员的评选中也将学风建设作为标准,从而激发各个主体在学风建设中的积极性。其次是重视学校反馈机制的建立。实现学生对教师教学进行公正的反馈,实现教师对学生生活与学习状况公正的反馈,从而使学校在学风建设中及时发现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供现实依据。

独立学院学生是近年来伴随高校教育改革和招生规模扩大而出现的不同于以往本科层次学生的新的受教育群体,“学习动力缺乏”在这个特殊群体中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产生原因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学生、家庭、学校、社会等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现象对高校、社会、家庭和学生本人的冲击与负面效应是不可低估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不能顺其自然,而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对这一问题予以充分重视,主动探讨研究针对这个层次学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规律,并通过各方面的合力来力图改变!

参考文献:

[1]贺良,周敏.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动力缺乏的表现欲原因分析[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2008.3.

[2]李晶冰.浅谈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陕西教育,2008.12.

[3]白伟兰.关于独立学院大学生厌学现象的思考[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4]李娜,赵卓,万鹰昕.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因素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04.

[5]李群.大学生学习动力缺失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一般项目“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动力缺乏问题的研究”(课题编号:MKS1247)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第12篇

2014年底,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今年5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接连亮相的两项重磅政策,在大学生心中漾开了创业的涟漪。

这些不断挑战自我的大学生“创客”,正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背景下最活跃的音符。然而当蜂拥而至的各类项目扎入投资人手中石沉大海的同时,也有无数人倒在这条名为创业的登山之路上。

一方面,几乎每个有志青年,都想借着已经燎原的创业之火一圆心中梦想;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4%。空有热情却无实战经验、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低、高校创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社会资本光看热闹不买账等,成为当下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瓶颈。

站在充满机遇的创业时代“风口”,如何交出漂亮的答卷,让自己的梦想起飞,是每个正在创业、即将创业、渴望创业的大学生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个在淘宝卖服装的大学生‘买手’,生意火爆到要经常半夜起来写快递单,月收入有近10万元。”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新闻系10级的夏晓十分羡慕“进校上淘宝,出去开宝马”的创业英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很多人加入到网络创业中。这种低门槛、见效快的创业模式,已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圆梦载体。

2014年3月,尚未毕业的夏晓在淘宝上开了一家服装店。“网络创业只要一台能上网的电脑,投入成本较小。”在她看来,开网店算得上是一项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比起发传单、当服务员等更能获得经营上的实践经验。

夏晓的想法在大学生群体中不乏代表性。然而一份由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历经半年,在走访了山东、北京、江苏、浙江、上海等全国11个省市85所高校后得出的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者中,仅有8.76%的大学生月均销售额能达到5000元以上,而月均净收入能达到5000元以上的仅有5.06%。

在乐于彰显个性的大学生看来,创业无疑是最酷的事之一,然而,现实往往更残酷。

“不知道身边的创业项目明天是否还在?”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3级学生郝春彪用“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形容学生创业的生存状态。身为大学生创客的一员,郝春彪身边也曾有一群创业的同龄人,可是渐渐都没了消息,他现在已经无法确定哪些项目还在继续,哪些项目已经夭折。

一份受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委托进行的“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近日在上海完成并通过专家鉴定。涉及24个省区市、117所高校、近1.6万名学生的调研显示,虽然全国高校中约80%的大学生有创业意愿,但真正在校期间就进行创业活动的学生比例并不高,受到资金、场地、市场、人脉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2.4%。在高校毕业生创业企业中,22.98%“经营状况良好,健康发展”,31.39%“收支基本平衡,平稳经营”,24.92%的创业者考虑改变经营项目或歇业,20.71%已经停止经营。近半数创业者对其企业状况不满意。

看起来很酷的创业其实大多也并不“高大上”:大学生创业从零售老板干起的居多,而且更多地集中在传统行业。调查发现大学生自主创业分布最多的3个行业依次是:零售业(19.2%)、文化体育教育和娱乐业(13.6%)、制造业(10.1%)。而在金融、保险、法律、IT业的比例,加起来不足11%。真正参与高科技创业,即创业项目中拥有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的创业者,仅占创业人数的17.11%。

5年前,罗闯是长沙学院的大学生创业代表。半年前,罗闯是一家名为“Uncle罗”的精品店店主。如今,罗闯在将精品店转手后来到深圳一家外贸公司从事基层业务员工作。

2010年,读大二的罗闯听说有不少人通过在线上批发小饰品、小礼品,在线下摆摊零售能赚取可观利润。这让罗闯有了创业开店的冲动。于是,他向父母借了3万元,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找门面、装修店面、进货等准备工作,开起了“Uncle 罗”精品店。然而,接下来的两年,小店并没有如罗闯预期的那样带来持续的盈利。“家里的钱已全部投入到店里,经营收入仅够维持店面开支,到了大三大四,我连学费都交不上。”罗闯感慨,“所以后来有学弟学妹让我分享创业经验,我都会强调,除非家里特别有钱,否则千万别在读书期间创业。”

在中南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园,诚哲科技技术总监赵志亮告诉记者,虽然学校为创业学生免费提供办公场所,但公司成立初期仍要承受巨大的资金压力。赵志亮说,因为学生们既是股东、管理员,又是程序员、业务员,白天出去跑业务,晚上还要在电脑旁编程。创业初期,因资金不足,每个团队成员不得不勒紧裤腰带。即使是公司的“高管”,也领不到一分钱“薪水”。赵志亮说:“有时实在囊中羞涩,只能厚着脸皮请家人赞助点生活费”。

事实上,这几乎是每个大学生创业团队所面临的困境。

大学生创业资金不足,与其筹措资金的渠道有关。据调查,大学生创业中超过九成是靠民间借贷。65.3%的创业者认为在创业资金短缺时向银行贷款有困难,有些机构专门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设立了小额创业贷款,手续简便、门槛低,但专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小额贷款的机构少之又少。

大学生为何不采用其他方式融资?“这和大学生创业项目有一定的关系。”湖南高新创投集团总裁刘少君直言,大学生创业项目多属技术含量低的传统行业,因此很少能得到风投青睐。

从事风投的刘少君接触过不计其数的创业者,而每当遇到大学生提出自己想创业,他都会问:“你的优势是什么?”刘少君听到的最多的回答是:我有激情、我很能干,我能每天工作14个小时,每周工作7天。对这些优势,刘少君不以为然。“每个创业者都有激情,你如何判断自己比其他创业者更有激情?工作时间的长短也不是创业成功的决定因素。”刘少君认为创业更多要考虑自己是否能设计出好的产品,如何进行质量管控,如何对公司进行管理。“这是一个自由市场经济时代,盲目创业,成功的概率只有千分之一。”

空有激情缺少经验,不仅是大学生创业融资难的原因,也是创业之路难以持久的症结所在。

“开店后有很长一段时间挫败感很强,我觉得新手在心理上很难承受。虽然现在慢慢习惯,但也不知道这个网店以后能否继续开下去。”夏晓毕业后,没有找工作而是全身心投入网店业务。然而,网络上骗局遍布,稍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甚至全盘皆输。夏晓就曾因为没经验而轻信网上供货商的承诺,结果赔了大笔资金。

因创意作品被总理购买而走红的湖南大学设计艺术专业研究生潘英,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公司老板。“我们有一定创新能力,但缺乏社会经验,经营、管理等能力也明显不足。”正因如此,潘英坦言很难适应从学生到创业者,从设计师到管理者的身份转换。

楚天科技董事长唐岳认为,创业者不仅要有很强的执行能力,还要具备市场判断、理财、营销、沟通、管理等方面的能力。然而,这些能力恰恰是大学生的软肋,这也成为他们创业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育部发文要求各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在校生休学创业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在大大小小的创业群里炸开了锅。这也给了大学生们一个新的创业契机。

2014年11月,在繁忙的期末考试和“云打印”创业项目的市场调研中疲于转换的郝春彪下决心休学,并在一天内火速办妥了休学创业手续,成为该校首个“吃螃蟹”的人。紧接着,郝春彪的合伙人、同学丁浩伦也办理了休学手续。

随后的不到半年时间里,中南大学创新创业办公室主任杨芳陆续收到了近十份休学创业申请。仅在诚哲科技的4名核心团队成员中,休学创业者就有3人。

当问及为何要休学创业时,所有的创业者给出的回答都是:创业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学业和创业难以同时兼顾。

在创业同时仍继续学业的罗闯对此深有体会:“大学创业那两年,我一边要顾店一边要上学,最后既没赚到钱,也从学霸变成了学渣,挂科补考成为家常便饭。”

王磊是深圳前海缔福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投资总监,也是中南大学大学生创业校友助力基金的发起人,他直言:“到目前为止,我还没遇到一个人既能读好书,又能创业成功的。”

休学创业是否就能完美解决学业和创业的矛盾?

“对于学生休学创业,我们持慎重态度。”杨芳表示,对大学生创业者来说,休学创业让他们有了一个试错的机会,在制度上获得了退路。哪怕最终失败,也积累了经验。她说:“我们最担心的是学生回到学校后不能沉下心来学习,因此我们不仅要求休学创业的学生提交自己的创业规划、对休学创业的风险认识,还要求他们订一个学习计划,保证休学创业期间学业的连续性。”

然而,要做到这点并不容易。郝春彪说,自从休学后,忙于公司事务的他再没翻过专业书。

可见,休学创业听起来很美,真正去做却需要很大勇气。一旦失败,这些创客们不仅会失去事业,学业也会被耽搁。义无反顾选择了休学的郝春彪就心存疑虑:什么时候回学校?回学校后,对原本的专业知识早已淡忘,本专业的专业进度跟不上,是依然读本专业还是转到其他专业?这都是问题。

湖南师范大学副校长黎大志认为,创业不能替代学业,学生首要任务应该是完成系统的专业学习。而在“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中,受访学生中65.88%支持在校期间参与创业,仅10.31%表示反对,认为浪费学习时间得不偿失。

“我在创业前,曾在国企工作过15年。我并不认为所有的人都适合创业,我也不赞成大学生毕业即去创业。我觉得,只有具备一定阅历、经验和强大责任心的人才适合创业。”唐岳更倾向于大学生们毕业后先就业,先学会如何被别人管理,才更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企业。

在长沙市高新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长沙巨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耿占吉认为,自己的幸运离不开在中南大学求学时选修的SIYB(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实践课。这门课让他有机会将自己的创业想法提前进行了模拟,提前对创业风险有了清醒的认识。

中南大学SIYB培训项目是在杨芳的发起和带领下,于2006年从国际劳工组织引进的一门创业培训课程。在课程中,学生可模拟学习企业注册、报税、报关、公司结构、运营等。通过学习,学生能发现自己到底适不适合创业,评估自己的创业想法是否可行,并完成详细的创业计划书。近十年间,中南大学已有近万人接受了该培训,在校学生创办的公司如雨后春笋般诞生。目前,湖南各大高校几乎都开设了类似的虚拟创业课程,通过线上课程教授和线下实践培训的结合,帮助和指导学生了解创业相关知识。

然而,有调查显示,全国大学生中仍有两成学生认为自己学校没有创业教育或完全不了解情况,四成学生认为学校的创业教育“很一般”,认为自己学校创业教育做得好的仅占12.23%。

“创业课程实战性强,并非仅靠理论就能解决,但学校老师没创过业,业界创业成功人士时间又有限。”杨芳坦言,“高效创业教育的首要困难就是师资问题。”

除了创业课堂,湖南的各大高校也在不遗余力地为大学生们探索、提供优秀的创业模式和创业孵化条件。

据杨芳介绍,中南大学的大学生创业园里就孵化着上百家正处于摸索、尝试阶段的学生创业项目。类似的创业孵化基地在湖南的各大高校里还有很多。在湖南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里,2013届毕业生刘切中开了个农产品直销点,烟村低胆固醇猪肉、有机蔬菜和生态养殖鸡蛋等应有尽有。刘切中现在已是长沙源滋味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额60万元。

“这些学生是在学校教师搞产学研一体化的大创业背景下实现的小创业。”湖南农业大学创业指导中心主任雷虹告诉记者,如低胆固醇猪肉,就是学校动物医学院教授文利新研发的国家专利养殖技术,他据此创立了湖南烟村生态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扶持学生开设猪肉直销店开始创业步伐,学校为每家店投入10万元启动资金。在湖南农业大学,像这种教师为学生搭建创业平台,让学生参与学校内部创业的“裂变式”创业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业成功率。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除了高校的责任,杨芳认为也需要政府支持、企业帮助,还离不开各类园区的服务以及社会的参与,比如对大学生创业至关重要的资金问题,就需要社会资本的助力。

但现实是,目前中国的天使基金还不到500家。刘少君表示:“我们一直在尝试设立专门的‘大学生天使投资项目’。但这样的项目会比企业天使投资项目具有更大风险。因此,需要有投资人带着公益的想法来做。目前,这类大学生项目在北京等地做得比较成功,在湖南还是刚刚起步。”

当前,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帮扶政策也越来越多:税费减免、创业贷款、专项扶持资金、创业服务平台、免费提供创业孵化场所……潘英说:“以我和一些想创业的大学生朋友的经历来讲,他们对政府相关政策制度并不了解,也不敏感,这不仅导致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低,也抑制了部分人的创业激情。”

事实上,大学生创业从来不是一场独角戏,而是需要创业者、高校、政府、投资方的联袂出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