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9 01:18: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专业教学改革,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型技术型纺织人才才能为我国纺织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因此,要想培养更多专业的人才,加大中职学校纺织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教学质量是重要举措之一。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纺织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深化中职学校纺织专业教学改革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力度,其中对不断改革纺织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具有竞争力的专门人才,有效的实现学生的人生目标,实现就业做出了贡献。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纺织专业学生就业率的提升。面对这一良好现象,国家和高校要引起高度重视,要保持和发展这种良好势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提高在市场中竞争力是现代化纺织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只有不断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性技术人才,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从而实现纺织业的更快发展
2.中职学校纺织专业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条件有限,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强,实践能力差,毕业后无法更好的走向岗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间的竞争、人才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但是,从我国现阶段中职学校教学条件来看,由于教学设备、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的影响,导致学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不能与市场发展同步,如学生在岗位工作中,面对大量的新设备时会不知所措,无法有效的对设备进行操作,这种教学局面如果无法得到改善,势必会导致中职学校所培养的纺织人才与纺织业的快速发展脱轨。
2.2.现阶段中职纺织专业教学无法适应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职纺织专业教学开展的目的是培养更多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专业纺织人才,但是,现阶段中职纺织专业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比较侧重纺织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所培养出的人才只能纸上谈兵,实践能力非常差,无法适应纺织业发展的要求。
3.中职学校纺织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3.1.强专业技能的考核,实行激励机制。纺织专业的应用就是进行实践操作,在专业教学当中加强专业技能的考核,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锻炼学生更好的操作能力,能够顺利达到就业的目的,我们可以在实践教学当中引入“面料设计师”、“针纺检验工”等技能考核环节,不断的让学生身临其境,反复的操作,通过培训考核后,学生不仅加强了对专业识的掌握,同时还让学牛认识到在今后就业过程中应该要做的事情,提早的打下预防针,便于今后在就业中更好的选择。纺织专业教学考核的过程实行教学激励机制,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对考核合格的学生采用奖学金评定加分、抵扣选修课学分等机制,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升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3.2.加强实践能力的培训,建设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聘用长期在纺织专业教学的老师,经过长时间的教学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的实践能力强,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建设有实践教学的师资队伍是我国纺织专业教学的根本措施,利用这支队伍,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鼓励他们业余时间主动进行就业前的体验。同时学院还经常聘请专家进行纺织专业讲座,加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的带动下,我国现代纺织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因此,中职纺织专业作为纺织人才培养的基地,要想为我国纺织专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就要求我们不断对纺织专业教学进行深化改革,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纺织专业教学僵化,使其始终充满活力。以上就是结合本人多年从事纺织专业实践教学经验所提出的纺织专业教学改革的策略,希望可以为纺织专业教学的深化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者:杨双 单位:辽宁省桓仁县职业教育中心艺术教研室
关键词:职业学校 服装专业 实践教学改革
目前服装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设计类人才,这类人才主要具有创新意识、灵活的思想,能将技术与艺术融为一体,并且在实践中能为企业不断注入新的产品。另一方面是技术性人才,这类人才是企业中的骨干力量,是实现把设计转化为产品的技术人才。而目前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培养出的服装专业人才与服装行业市场所需求的人才出现较大差距。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较差,实践操作能力不成熟,不能适应服装行业对服装人才的要求。职业学校服装专业必须以战略的眼光瞄准服装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来进行服装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服装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理论与实践必须紧密联系。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提炼理论,离开实践的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首先应从培养目标上入手,调整教学计划,修订教学大纲,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重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是建立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以及在实际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社会能力。突出实践性教学环节,将实践教学环节以点、线、面的方式贯穿于理论教学的全过程,理论与实践之间应保持相对的结构平衡,增加实践教学所占的课时比重,协调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总体课程平衡。实践课程与理论课程之间知识结构相互衔接,形成一个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对实践教材内容的修订
原有实践教材内容滞后,甚至有的实践教材用的虽然是新版本,但内容上却是“换汤不换药”。因此,应对原有实践教材进行增删修订,删除内容老化、结构不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增加新的、合理的专业实践知识,编写出新的实践教材,使其具有新的实践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新的专业实践知识结构,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应打破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实践教学中采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独立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具体主要采取以下实践教学方法:
1.理论性与示范性互补的教学方法
将枯燥的专业理论与具体的专业技能实践操作相结合,互为补充,从而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教学中要先引导学生多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开拓学生思维的发展,把已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然后进行示范性实践操作的讲授,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根据学生情况的不同进行分组、分层次的具体实践指导。这种理论性与示范性相结合的互补式教学方法,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能力的提高。
2.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教学中,把传统实践教学与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能加深学生对实践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在实践教学中还可以利用幻灯、图片、投影、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适当缩短实践教学时间,扩大信息量,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练习。
3.开展课题研究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它不是从外部给学生灌输更多的知识技能,而是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把所学知识技能综合、融合,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课题研究的内容应结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某一环节进行调查、研究、实验,应用所学知识、实践技能、构思制作出“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4.实施项目教学方法
项目教学方法是在杜威的“做中学”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和学的模式,是师生为了共同完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而进行的完整的“项目”工作方案实施的教学活动,它用于学习特定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履行和管理的全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及其他关键能力。这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有效地建立了课堂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充分展示了现代服装专业“以能力为本”的价值方向。
5.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开展分层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指导法是指教师在组织教学中,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和统一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对每个学生的深层了解,将学生按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接受能力、现有掌握程度等原则分为几个档次和若干个学习小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实践、分层作业;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分层检测和评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不同要求的实践内容、不同的实践教学手段,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和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分层教学的设置应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与兴趣为依据,要因材施教。
四、企业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加强校企联合,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体现之一。通常可分为预实习、基础实习和专业实习。预实习和基础实习是企业实习的第一阶段,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第二阶段是专业实习,以服装生产基本技能为主,锻炼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社会能力。
五、重视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
实践教学课程的考核,以实践操作考核为主,在操作考核的基础上总结理论知识。这个过程也是由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理论概述能力,能客观地反映和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是检验实践教学效果的主要手段,也是实践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它能督促学生加强实践的学习,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应给予充分重视。考核进程中应注意、考核的选题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选出具有典型性、综合性、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考核内容。
参考文献:
关键词:校企合作模式;汽车专业;教学改革
一、与校企合作模式和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相关的几个概念分析
(一)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是近年来兴起的,旨在通过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让学生提前进入工作场景,引导学生发挥超前思维,针对就业市场的要求,进行更加有真对性的学习。校企合作的模式是通过学校与企业联合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和企业日常生产纳入到统一规范当中,一方面用学生在学习教学一线中的先进理念来指引工厂,进行卓有成效的生产改革,同时也将工厂日常生产当中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以实践训练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学习时间就已经了解并掌握企业的相关运行模式和日常工作的方式,让学生从心理和物质上都对今后的职场生活有所准备。从本质上看,校企合作模式是一种校企双方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通过双方的交互合作,学生找到了实现自我的平台,并且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学生能够逐渐积累起自身的经验,挖掘和寻找到自身在知识构成上的短板,通过实践与书本学习的良性互动,最终达成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目的;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一方面那些不太具备劳动经验,没有学历的学生,在工厂上也能为工厂创造一些价值,但是他们在工厂当中的劳动具有就业实践的意味,因此企业所需要付出的人工成本相比于雇佣正式工人而言是相对低的,这在用工成本高企的今天,对于企业而言是十分有价值的。尽管对于企业而言,培训没有实践经验的学生,并且在实践的过程当中,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相关仪器,需要付出一定的培训成本,并且没有经验的学生在生产第一线有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也给企业的相关防范政策和措施提供了新的挑战,不过从宏观上而言,有统计数据表明,校企合作的方式确实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用工成本,值得推广和使用。
(二)汽车专业
汽车专业,顾名思义,指的是与汽车的维修与制造有关的专业。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体系当中,汽车专业始于建国之初,最早是由苏联专家援建的拖拉机制造专业发展而来的,从第一辆解放牌汽车在长春第一汽车厂整装下线之后,我国的汽车制造行业开启了新的篇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我国汽车专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在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行业又迎来了发展的又一春天。从我国的现实情况上来看,当前汽车专业属于热门专业,由于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前景很多,在高考当中表现优异的优秀学子,在高考志愿报名当中选择了汽车专业。因此,当前我国各高校的汽车专业,几乎是全国在理科学生当中的优秀顶尖人才。这也给当前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和新的契机。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前的市场和现实情况特别呼唤那些有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在汽车行业中脱颖而出,等优秀汽车人才的产生,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基于人才本身良好的知识禀赋和头脑禀赋,加上卓有成效的实践锻炼,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我国的汽车制造领域也将产生越来越多的汽车专业人才,为我国汽车行业的跳跃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革新教学理念,重视实践操作
相比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课学习汽车专业的教学和学习有着实践性强的特点,因为对于高校来说,当前,教学理念的革新和重视,实践操作是已经刻不容缓的一个现实要求了。在传统的高校教学当中,很多老师和学校的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对于学生的评价和衡量标准就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学校往往将学生在考试当中所取得的分数作为评价学生本身能力的唯一标准,这就意味着,那些案头功夫比较强,能够适应高强度的考试节奏的学生往往会在大学的考试当中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在学校主导的评价系统当中就会占据非常有利的地位,不过事实上,由于汽车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相对比较强的专业,学生如果一味强调文化课的学习,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就会使他们在实践操作层面有所偏废。这就会导致学生在经过漫长时间的学校学习之后,一旦进入到汽车行业中从事汽车制造和设计等相关工作,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情况就会显得束手无策,无法将已掌握的理论知识正确恰当地运用到实践操作当中,这一方面对于学生过往的学习和努力是一种辜负,同时对于企业而言也会增大用工成本,减低企业的运行效率,对企业而言也是一种损失。
(二)围绕校企合作,健全管理体系
为了促成高校的汽车专业教育教学过程当中深入实践校企合作项目的深入推行,当前应该围绕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学校的管理体系。在这个过程当中,学校应该着眼于学生实践经验的提升,为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相关项目进入到企业当中来进行与汽车专业相关的实习活动,开辟应有的绿色通道要让学生在兼顾学校文化课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之上,有时间和精力来参与到校企合作项目当中。应该认识到,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一定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管理问题,学校以往的管理只是针对学生在学校范围之内的学习和生活展开的,往往相对僵化,对学生要求也比较高,但是在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学生不可避免地需要深入到企业当中,与企业当中的员工领导乃至于整个社会都发生密切的联系,这就意味着学校在管理学生和进行学生的安全保护方面面对了更多的挑战。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校企合作学校需要健全管理体系,围绕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当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遇到的种种安全方面的障碍,设置相关的规范性要求,严格规范学生在校企合作过程当中本身的个人行为。并对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进行有力有效的保护。在管理过程当中,学校应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手抓学生的行为管理,一手抓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从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入手来加强对学生的保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在进行企业实习的过程当中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同时,学校应该与企业达成协议,要让企业负责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个人安全,并向企业争取学生在实习期间的相关待遇不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经济上的负担。
(三)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因材施教
汽车制造行业是一个兼具实践性和创新性的行业,面对越来越激烈的汽车行业的市场竞争,学校需要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因材施教,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学生的意义和价值,将学生的意义和价值放置在一个更高的层次去考量,根据学生不同的资质和个人的意向,来培养学生不同方面的汽车专业能力。从汽车制造行业的本身来看,它是一个讲究相互配合的协同整体,汽车的每一个零部件和有机组成部分,都是一个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个体,改革我国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态势,一方面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需要我国高校的汽车专业不断地为汽车工业输入具有不同特长的汽车专业人才。为此我们倡导在进行校企合作的过程当中,学校应该与其协同合作,不断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和兴趣,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助力增辉。
(四)兼顾理论与实践,强化校企合作流程
在面向校企合作项目的汽车专业教学改革进行的过程当中,应该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校企合作的流程。兼顾理论与实践,强化校企合作流程整个过程中,高校需要扮演主导性的角色。也就是说,高校需要在充分了解校企双方的个性化诉求的同时,针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行为,对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有力的规划,力图让学生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交错进行,来得到综合素质的成长。具体而言,学校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进行交错的安排,一方面为学生打好理论基础,让学生对于整个汽车制造行业有一个大体宏观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安排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简单的学习和操作,让学生通过简单的机械操作来了解机械的性能,了解整个企业的运行规律,接着学校要基于学生在校企合作进行过程当中的个性化需求来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让学生基于以往的实践经验,来进行更高层次的专业知识的学习。这种交互式的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时代对于高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助力学生的长远发展。深入推行校企合作项目,在高校汽车教育工作当中的深入展开,一方面能够促进我国高等学校汽车教育专业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同时对于我国汽车工业的长远发展而言,也是大有裨益的。由此,相关企业和教学单位应该高度重视校企合作项目的深度实施,为该项目在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良性施用共同努力。
作者:刘星星 单位: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领治,陆建德.高校汽车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J].高校汽车专业教育,2014(23):56-57.
[2]刘剑英,宋鹏.高校汽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改革探讨[J].辽宁高校学报,2012(3):12-13.
一、汽车营销学教学改革的主要策略
传授基础理论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是当前汽车营销与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只有将当前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才能探索有效的改进措施。针对目前汽车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体系随着汽车市场的发展,汽车营销专业教学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体系。如汽车网络营销是当前汽车营销的一个新方向和内容。但当前的汽车营销教材中涉及此内容较少。因此,教授应搜集相关的内容和案例作为补充内容,及时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不断了解当前汽车营销网络市场发展的动态,不断培养整合企业需求的汽车营销人才。另一方面,也可以邀请当地有名的汽车营销精英到校开设讲座,促使学生真正了解汽车企业目前的营销实况。在教材编写方面要做到两点:一是教材使用合理化,即不盲目选择和使用教材;二是教材编写实用化,汽车营销类的教材编写即要突出它的“汽车性”又要突出它的“营销性”。总之,汽车营销专业教学实践中应将当前有关汽车市场发展的政策与动态等与营销理论相结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体系。
2.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引入互动教学机制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符合汽车营销学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在传统的教学中信息流动是单向的,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角牛。对传统的教学进行改革就是要结合教学实践,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要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地实施教学,使用多元多向传递信息模式,采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营销能力。如可以采用分组案例讨论的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向学生发放先准备好的案例材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来讨论案例。最后教师对学生的案例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与点评。这样能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理论分析中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综合分析的能力。总之,在汽车专业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诸如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模拟教学法、情景小组讨论教学等教学方式。
3.加强实践教学教学工作的创新始终来源于教学实践,汽车营销学课程其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实践性强。实践教学是贯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教学大纲的具体体现,因此,应确立实践教学的主导地位,应加强其实践教学。当前院校可以根据汽车市场发展的现状,组织学生到实训基地实践训练,让学生直接参加营销实践,亲身体会汽车营销的真谛。另一方面,学校也要加强与汽车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多实习锻炼。;学校也要多举办汽车营销策划大赛,鼓动学生多参与,通过此类活动不断提高学生营销能力。
二、结语
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社会对汽车营销人才的大量需求。明确汽车营销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专业知识结构与职业能力要求是我国的汽车营销教学能否培养合格的、适应社会需求的高层次汽车销售人才的共同使命。汽车营销教学要随着当前汽车市场的变化而不断改革创新教学实践。高职高专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要培养的是应用型汽车销售专门人才,其工作要求是,学生在毕业后能胜任汽车销售岗、汽车营销策划岗、汽车维修接待岗、汽车保险理赔岗等相关岗位工作,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
作者:刘琼 单位: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
助产专业实训教学操作技能助产专业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操作性、实用性很强的临床专业,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妇产科操作常涉及病人隐私权问题,孕产妇的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增强,病人不会轻易让学生对其进行操作,临床老师怕引起护患纠纷不放手,学生的操作机会大为减少,无形中给实践教学带来较多的困难和阻力。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我校助产专业教学团队对实践教学进行了改革。
一、实训项目改革
为使实训项目更趋合理,更具科学性,我校助产专业老师在2008年~2009年,先后两次在巡回实习检查中,对我校在新疆地区23家县级以上医院进行了追踪回访并对相关行业进行深入广泛调查。具体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许多用人单位反映,毕业学生需要较长时间的岗前培训甚至还需进一步地进修学习才能胜任岗位工作,其综合素质和操作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有较大差距。
2.调查分析学生的从业岗位,与相关医院专家及管理者进一步探讨论证,明确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结合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确定了助产专业课程改革切入点是:为乡镇社区基层卫生工作培养具有职业核心能力,适应岗位工作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3.应遵循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重点、素质为根本的宗旨,兼顾执业资格考试和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教学做一体化,通过完成妇产科任务项目,获得胜任助产专业工作岗位所需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
3.对接《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行业标准,根据妇产科岗位真实工作过程构建整合、优化重组教学内容,确定出23个典型学习项目,每一项目都涵盖了妇产科工作岗位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实训改革前后的项目见下表:
在我校助产教学团队与临床助产专家的共同努力下,将改革后的实训项目编写成《助产技能指导》。在编写中制定统一操作的评价标准。让学生熟悉工作流程,融“学、做、练”一体化,做到循岗导学工学交替,强调技能操作的实用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训室管理改革
妇产科实训室是助产专业在校生,技能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学生在仿真模拟的环境中体会工作情境的场所。为了充分体现以“以学生管理为中心”的特色,培养学生“实训室是我家”的管理理念,成立管理小组(由10个同学组成,每天2名同学值班),有效锻炼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为便于物品准备与管理,备一本物品准备指导册,学生按此册准备与管理物品,每个操作台旁放一本物品交接本。
2.实训室开放由护理、助产两个专业的同学负责管理(包括准备、指导、清点、检查等),老师督促。
3.凡值班的学生,务必于下午1750到实验室报到,着装整齐(护士服),与老师交接物品,指导学生练习。
4.值班学生需提前复习本周所学操作内容,除了熟练准备物品外,在实训室开放时还要和学生共同练习,必要时给予指导。
5.每天练习结束时,由老师和当天值班的同学一起清点物品后,同学方可离开。
通过完善的仿真教学实验室,学生们感到,以前到实训室操作时,没有感觉到自己是一名助产士,自从有了助产实训基地,就形成了一种习惯,进入实训室仿佛置身于医院,进入病房一样,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模型上练习,可以找到临床操作的逼真感觉,有利于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掌握正确、规范的操作方法,更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训课上,老师不需要反复示教,而是把重点放在检查、纠正学生的不规范操作以及解答学生的疑问上。同时,还可通过模型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通过反复操作,不但掌握了正确的操作方法,而且提高了学习效果和记忆效果。在实训中,每个班级由班干部、团委成员组成督导小组,负责每次练习的纪律;学习自觉性稍差的学生组成考核小组,按操作标准定期对全班学生进行技能考核,这种方法在培养学生管理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社会反馈的信息说明,在校学习受到良好技能训练的学生,毕业后的社会适应期缩短,多数学生很快成为用人单位的主力。
三、师资培训改革
教师的操作技能是否熟练、准确,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我校对师资方面也非常重视,先后派相关教师到上海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青岛卫校等学习交流,并参观了全国首届助产专业技能大赛,通过这些培训及学习,老师们开阔了眼界,提高了操作能力。因而,为了上好每一次实践课,我教研组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对操作进行统一认识,并由主教教师进行操作演示,然后组织讨论、评议,统一操作过程、技能要领及专业素质要求,把学校教学与临床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有效促进了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助产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模拟训练的平台,大大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协作能力、操作能力。在助产专业实践教学中抓住以上关键环节,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也是对助产专业学生进行全面素质和动手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保险专业 实训教学 人才培养
自改革开放初期保险业重新开办以来,我国保险业经历了一个持续快速增长阶段,年均增长速度达30%以上,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撑作用。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对保险专业人才供给和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更加重视保险复合型人才的实用性。但是,我国高等学校保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要有点脱节,特别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其中重要原因是高校重理论教学、轻实训教学,长期累积致使实训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较低,难以适应当前保险业重实践、重能力的人才需求。在高等教育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构成高校教学活动的“两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保险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作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重要环节,实训教学在高等学校培养高级保险人才过程中,已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保险专业实训教学的必要性
( 一) 保险产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市场日益复杂化。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保险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保险产业的发展动态。而实训教学有利于密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能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模拟保险公司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活动的主要环节,让学生在比较接近企业现实的情形下,亲身体验业务操作流程,以促进专业知识掌握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
( 二) 保险人才需求的变化
随着保险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和保险专业人才供给的增加,保险公司提高了对保险专业毕业生专业技能的要求。目前,保险公司一般要求应聘人员具有基本的业务操作经验或实用性技能,能够很快地适应岗位需要,而传统的保险教学模式无法培养出这种动手能力强的人才。因此,在保险学专业培养方案中大力开展实训教学,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专业综合素养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保险专业学生就业的竞争力。
( 三) 保险学学科发展的影响
当前,保险学科发展从抽象的风险理论研究转向了具体的市场化研究,保险学越来越技术化、实证化、应用化。在教学中表现为,业务流程内容越来越细化,风险控制方面内容越来越技术化,经管管理模型越来越工程化。因此,对保险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提供各种实训教学机会,让学生实际操作,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保险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使学生不但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还具有通晓保险专业操作性学问与其相关的运用工具和规则体系的应用能力。
二、保险专业实训教学的优势分析
(一)实训教学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保险教学模式,学生难以将保险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结果起来。而实训通过对保险公司经营环境和经营环节的仿真,使用学生在操作中手脑并用,学做结合,使课堂教学与实训环节相互配合,共同促进,解决了长期以来保险教学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二)实训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际操作机会
作为现代化金融机构,保险公司内部工作的高效性、严肃性、保密性决定了实习难以给学生提供实际操作机会,因此,大多数学生到保险公司只能进行参观式的实习,只能看却不能进行实际业务操作。实训通过仿建保险公司的经营环节,使学生能够在这种模拟环境中,完成营销管理、核保、保单签发、单证管理、费率计算、理赔、分保、财务分析等实训任务,为每位学生都提供了实际操作的机会。
(三)实训教学具有提炼保险实务的功能
在保险公司的实际运作过程中,业务种类繁多,短期的实习往往难以过保险公司的业务操作进行全面了解。而在校内进行的保险实训是对保险公司实务的提炼、精简,包括了其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工作流程和环节,使得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保险实务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四)实训教学的组织成本较低
近年来,校外实习所需要的实习经费不断增加,为了节约经费,一些院校采取了缩小实习规模、缩短实习时间、缩减实习内容的办法,使得校外实习的质量难以保证。而实训教学除在建设实训室和购置相关软件时需要较多投入外,日常教学的实训成本较低。
三、保险专业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实训基地(硬件) 建设投入不大
实训教学要以必备的硬件作为支撑,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必要前提。没有必备的实训基地(实训室),就无法进行相应的实习(实训)。但是,某些院校对实训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不够,校内的实训基地设备非常简陋,很不规范,有些院校甚至没有校内实训基地和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这已成为影响我国保险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 实训教学手段单一
目前,有的院校在保险教育教学过程中实训教学几乎等同于理论教学,采用照本宣科的形式,教学内容、手段陈旧单一,教学方法呆板枯燥,教学过程重理论讲授轻实践操作,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很差,缺乏创新精神。
(三) 实训教学管理较为松散
有的院校在制定教学大纲及教学文件时,只重视理论课教学而忽略了实训教学,实训课时严重不足,实训教学存在走过场的现象,直接影响了实训环节的教学质量,导致学生的专业技能没能得到应有的训练。还有部分院校没有建立一整套关于实训教学的管理制度管理, 全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而对于毕业实习(实训),有的院校采取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离校实习、毕业前交实习报告的做法,并且没有加以必要的监督和管理,这很容易产生各种问题。
(四) 实训教学考核不严格
有的院校没有建立一套规范的实训教学的考核办法,或没能真正落实,对实训教学的要求远没有对理论教学要求的严格。极少有学生实训课不及格,更不会因实训课不及格而毕不了业。这导致学生对实训教学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没有必要的压力。
(五) 实训教学评价不规范
对一堂实例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是以教师为主体,只要老师讲好了就是好课,上课质量似乎只与教师“讲”得好不好有关。其实,课程的效果首先要看学生,看学生“学”得好不好。学生有兴趣, 积极参与动手动脑,课后在能力上得到实质性提高,这才是好课。
(六) 保险实训教材缺乏
实训教材建设是实训教学的重要保障。而目前已有的保险系列教材主要偏重理论知识,忽视实践技能知识,具有实践特色的保险实训教材极其匮乏。
四、保险专业实训教学改革对策探讨
(一)保险专业实训教学的内容
保险专业实训教学的核心内容是模拟保险公司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按昭实训内容的综合程度,可将保险专业实训教学的内容分为三大类,即单项实训、阶段性实训和综合实训。
(1)单项实训。单项实训是针对保险专业单门课程中某一部分的知识点所安排的,应按照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适时组织,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具体认识,现学现用。例如,在《保险会计》的教学过程中,可分别适时开设原始凭证的填制实训、会计账簿登记实训、会计报表核算实训等。
(2)阶段性实训。在学生学习完某一门保险专业课程后,应开设涉及本六课程综合知识的实训项目上,通过对相关保险业务处理方法、程序进行较综合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学会将本课程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如在学完《再保险》后,可设计实训情景,让学生全面掌握包括自留额确定、分保人选择、分保条编制、合同文本制定、分保准备金提存、分保账单编制、再保险赔款分摊等在内的一整套分保业务流程。
(3)综合实训。综合实训是一项涉及保险专业内主干课程的大型综合性实训,要完成这项实训需要综合运用保险学、人身保险、财产保险、保险精算、保险经营管理学、风险管理、再保险、保险会计等多门课程的知识,学生必须相互配合才能完成整个实训。例如,模拟保险公司从产品定价、营销管理、核保、保单签发、再保险、理赔到经营成果核算等一体化的业务操作流程。由于综合实训是对保险专业知识全面系统的综合模拟演练,因此应安排在保险专业课程学习完毕之后进行。
(二)保险专业实训教学的组织
在组织保险专业的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时,可采用两种组织方式:一是个人独立运作的方式。在进行单项实训或阶段性实训时,比较适合采用个人独立运作的方式,即每个学生各自独立完成各项实训的内容。学生在完成各项实训的同时掌握各项专业技能。二是分岗、轮岗运作的方式。在综合实训时,宜采用分岗、轮岗运作的方式。其具体做法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在每一组内按照保险业务流程环节进行分工和角色扮演,如将一组的学生分为顾客和保险公司两类角色,其中保险公司又划分为定价、销售、核保、签单、理赔、分保、财务等不同的岗位。每一小组的学生按照实训要求相互协作,使用相关保险软件完成整个业务流程。当一个业务流程完成后,将学生的角色和岗位进行轮换。这种组织方式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一方面能够较全面地熟悉和掌握不同岗位的业务内容、业务处理程序和方法;另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观念与交往协作能力。
(三)保险专业实训教学的考核
为了使每个保险专业的学生都认真地参加模拟实险,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有必要制定一套具有针对性和约束力、科学合理且易于操作的实训考核办法。根据笔者从事保险实训教学的经验来看,可以从实训技能、实训报告和实训纪律三个方面来综合评价实训成绩,其中以实训技能为考核重点。单项实训和阶段性实训的成绩应并入相关课程的总成绩中,实训成绩占总成绩的比重可在20%-40%之间;而综合实训的成绩可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成绩列示,或者纳入到实训课、实习的成绩中,这要视各学校具体情况而定。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趋向的设定,全国各地的职业教育在生源方面呈现出紧张的现象,这就使得其在学生录取的分数线设定上越来越低,而生源的质量也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中职学生,生源素质差,其在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就没有形成较为科学的学习习惯,缺乏较强的学习意识,因此从职业教育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看,在基础知识和知识结构方面存在着完整性缺乏的现象。此外,一些学生在意识方面根本就不想接受教育,其主要是由于受到家长的要求才来到学校,因此缺乏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的设置问题和提问都成为了教师的反问或者是自问自答,课堂沉闷,老师只是进行个人的表演,对于教师的教学热情具有非常大的打击。由于焊接专业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因此就需要对其实际的课程特点以及学生的具体学习现状进行深刻的分析,进而认识到职业教育的焊接专业的教育需要符合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需求。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更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来实现焊接专业的教学改革。中职学生理论学习方面欠缺,而实际动手能力有时还可能比高校学生好,因此焊接专业教学改革的方向就应该是多增加一些动手实践,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这样可大大地提高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强学习兴趣。兴趣是成功学习之母,学生有了学习兴趣,能主动配合老师,那么老师的教学也就事半功倍了,教的任务减轻了,转移成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中去。下面就现代职业教育焊接专业教学改革谈谈自己一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建议。
2现代职业教育焊接专业的教学改革意见和建议
2.1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符合职业发展的需要
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之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对于总体的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教学内容调整首当其冲。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工业现代化技术上的提高使得职业教育中更加注重培养大量的层次性以及适应性强的焊接专业性人才,这就需要充分的理解职业教育层次上的多样性以及在人才需求方面的多元化,通过课堂教学新方式的改革和探索来实现高技能的焊接专业型人才的培养。学校需要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和课程设置。在进行课程的设置过程中,需要注重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作用,突出实践教学与操作技能培养结合的重要作用,通过概念上的强调来实现理论深度与理论难度的降低,进而更加的注重技能培训,通过针对性实训强化,来实现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方面的重新制定。比如原先的焊接专业,只开设焊条电弧焊,现代制造技术焊接技术普遍采用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以及采用氩弧焊进行有色金属的焊接等市场变化,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应增加以上两种焊接方法,不能只开设单一的内容。此外机器人焊接和埋弧自动焊等技术也逐渐被采用,也必须让学生去实践。
2.2课程内容方面的优化与整合
在职业教育过程中,教学质量的高与低主要是根据教学内容来进行衡量的,因此,在教学的内容方面必须坚持科学性、先进性以及趣味性的结合。焊接专业的专业课程内容非常的多,同时其所涉及的学科也非常的多,这就使得其在特定的课时限制下并没有办法实现所有教学内容的精细化讲解。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对于一些专业性非常强并且内容难度较大的教学细节进行删除,进而的更加注重在基础理论以及基础性的概念上的突出,进而能够根据学生在专业知识结构来进行教学重点和难点等的把握,通过理论与实际的关联来实现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同时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钻研能力等的不断提高,其主要都是借助课程内容的优化来实现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焊接专业不断地发展,新的技术、工艺不断增加,自动化焊接飞快发展,因此焊接专业不能停留在原有的基础上,必须进行整合。近年来教育内涵式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无疑是引领焊接专业改革的方向盘,同时焊接机器人的发展给了焊接专业新的培养方向。两大方向的课程内容有机的整合,成为专业发展的明灯。
2.3通过实践教学的加强来实现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实现高素质高水平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其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需要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还需要更加的注重学生在实践能力上的培养。焊接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要求非常强的专业,教师可以借助实验观察和操作来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把握,同时还能够实现学生动手能力以及科研能力的不断提高。总而言之,实训教学无论是在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还是实践能力的培养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来实现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为了能够实现学生在创新能力以及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增加综合性实践的比重,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实现其动手能力的不断提高,通过实践教学的加强,来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同时还能够实现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2.4专业培养方向的准确定位是专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焊接专业是一门独立性很强的专业,由于其应用太广泛,许多人认为可以和造船、汽车、机电、建筑等专业合办,这样的培养方向就产生了极大的误区,使得焊接课程压缩的不像样子,加上焊接专业又苦又累的特点,往往在那些专业中学习的学生望而生畏,最终没有几个愿意学习焊接。这是目前全国职教的普通现象,生源不足严重阻碍了焊接专业的发展,因此只有找到准确定位的方向,才能使该专业生存和发展,才能扩充生源,才能真正解决紧缺紧人才的培养。焊接自动化、智能化吹响了当今职业教育的号角,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引领大家,兼顾了手工焊接和自动化、智能化焊接,通过技能大赛促进技术交流提高,促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我们应该把握此方向,使学生对此专业产生兴趣,逐步改变焊接专业现状,当然这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的共国努力,需要政策的支持,希望领导改变办学理念,真正重视办好紧缺人才培养专业。
3结语
1动漫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1.1改变现有动漫教学现状
随着动漫教学在职业院校开展以来,许多学生通过美术学习获得了自由选择专业的机遇,而动漫产业在当今社会的发展潜能让不少学生纷纷加入其中,可见动漫产业在职业院校的实施是优化的选择。因此作为职业院校而言,在进行动漫教学过程中必须改变以往的教学策略,按照当下职业院校的动画专业教学内容,即动画理论部分、软件部分、创作部分以及动画产品化部分进行,一个个阶段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教学模式下获得充足的实践空间,不断打好每一个阶段的动漫设计基础,只有在这些阶段牢牢打好基础,才能够制作出优秀的动漫作品,也才能够为社会输送动漫设计艺术人才。
1.2顺应动漫产业特点
动漫专业最为基础的要求是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美术功底,只有具备扎实的美术基础知识,才能够使得动漫学习游刃有余。职业院校在动漫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此方面因素,同时由于动漫综合了音乐、电影以及多媒体等方面的内容,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动漫学习也是一个艰苦的过程,这些过程有角色设计、场景设计以及镜头感设计等等,每一个部分都必须细化学习,将这些内容学习透彻;学生还必须充分了解计算机知识,了解关于动漫设计的每一个软件,这些软件必须做到技术娴熟,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得制作出来的动漫作品生动富有灵性。此外,动漫设计需要的是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将这种团队合作意识灌输到每一个学生脑海中,培养他们良好的团队意识。
1.3提高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
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作用,学生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才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作为动漫专业来说,其由于特殊的专业性质,其不仅要求理论方面的扎实功底,而且也要求技术才能方面的娴熟,因此,职业院校教师必须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情操,这些专业知识的高水平不只是对于自身是一个提高过程,对于学生更是有着极大的作用。教师应该经常借助图书馆、网页等相关知识去扩展自己,也可以经常走访动漫专业声望比较高的兄弟院校取经,通过他们的专业知识,再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授课。这些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
2结语
职业院校动漫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说明了以往职业院校在动漫教学中所存在的不足,这些不足不仅使教师的专业发展受到阻碍,而且学生的学习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和限制。因此,当下的动漫专业教学必须顺应教育改革需求,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出适合教师和学生发展需要的教学改革策略,教师也应该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动漫专业学习,以此提升专业发展空间,为学生的专业需求打造基础平台的同时提升动漫领域层次,确保教学改革策略的有效实施。
作者:王颖 单位: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3-0091-02
运筹学是近4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为行政管理人员在做决策时提供科学的依据。因此,它是实现管理现代化的有力工具。运筹学在生产管理、工程技术、军事作战、科学实验、财政经济以及社会科学中都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1,2]。我校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隶属于信息与数学学院,运筹学一直被定为专业必修课列入培养方案,有多年的教学历史。笔者在运筹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探索适应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积累了一些想法并付诸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和运筹学的特点及关系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以信息领域为背景,数学与信息、管理相结合的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初步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某个方向上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设计开发有关软件的能力。毕业生适合到企事业单位、高科技部门、高等院校、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部门,从事科研、教学和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开发和管理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信息与计算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运筹学的基本特点是:(1)运筹学已被广泛应用于工商企业、军事部门、民政事业等研究组织内的统筹协调问题,故其应用不受行业、部门之限制。(2)运筹学既对各种经营进行创造性的科学研究,又涉及到组织的实际管理问题,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最终能向决策者提供建设性意见,并应收到实效。(3)它以整体最优为目标,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力图以整个系统最佳的方式来解决该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利害冲突。对所研究的问题求出最优解,寻求最佳的行动方案,所以它也可看成是一门优化技术,提供的是解决各类问题的优化方法。(4)多分支。运筹学的主要分支包括:线性规划、整数规划、目标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图论与网络分析、存储论、排队论、对策论等。结合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特点以及上述运筹学特点,笔者认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运筹学的目的是综合各学科知识,利用运筹学的方法来对实际问题进行定量的分析和建模,同时牢固掌握各种优化算法,并能利用各种编程工具将优化算法予以实现,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运筹学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必修课程,能够为信息与计算科学的培养目标提供有效支持。但是实际教学效果,却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下面将针对传统运筹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
1.教学目的的改进。由于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隶属于信息与数学学院,导致在传统的运筹学教学中,存在重理论与分析、轻应用与实现,即仅重视数学模型的构造以及解的存在性分析,而忽略了模型的有效求解,加之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本身动手能力不强,导致很多同学在运筹学的学习过程中进入了“运筹数学”层面[3]。笔者认为,运筹学教学应该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算法是运筹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运筹学的精髓,但是仅仅注重构造数学模型和算法的设计,而忽略算法的编程实现是不可取的。运筹学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在熟悉运筹学各类问题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建立恰当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编程软件编程求解各种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运筹学对学生各方面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应该成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运筹学教学的目的。
2.教学内容的改进。传统的运筹学教学内容是以典型问题为依据来引出运筹学的各类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着重研究问题的求解算法以及算法的灵敏度分析。这些内容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而言,学习起来并不是十分的困难。然而,由于运筹学的内容比较丰富,学习的课时有限,不可避免地导致忽略了运筹学的实践教学环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极为不利的[4]。根据上面教学目的的改进措施,笔者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点放在有关数学规划的算法设计章节,突出讲解算法的设计思路,并要求学生将传统的算法,如单纯形算法、分支定界算法、最速下降法等进行编程实现。该项措施能够保证在有限的教学课时内,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不但掌握了运筹学的精髓部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真正提升学生运筹学的应用能力。
3.教学方法的改进。运筹学是以数学分析为主要的工具,如果在运筹学的教学中,教师按部就班,平铺直叙,忽视案例教学,就会让学生觉得运筹学与数学分析、高等代数一样,学习起来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运筹学的本质特征。针对上述情况,笔者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对运筹学的教学方法的改进做了如下尝试:①加强案例教学。在每一章开始的部分,利用经济管理的实际问题,引出需要讲解的内容,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尝试解决该实际问题,而不是利用书本上较为抽象的例子给出讲解内容。该项措施提高了学生学习运筹学的兴趣,培养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鼓励学生参与教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极少参与课堂教学。结合运筹学的教学目的,笔者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对于提出有创新性想法的同学,在期末考试时给予一定的额外加分。实践证明,该项措施切实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课堂氛围也有极大的改观。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运筹学教学的核心组成部分。笔者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对实践教学划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要求学生将数学规划的有关算法进行编程实现,编程工具的选择上以C++为主,Matlab为辅,同时严格验收过程;其二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选择相关实际问题作为研究课题,完成问题描述、数据分析、数学建模以及选择合适的运筹学方法求解数学模型。这样,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筹学在实际应用上的完整流程,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④完善课后答疑。作为运筹学的初学者,学生不可能很快掌握运筹学的理论与方法。笔者所在学院为该课程配备了一名辅导教师,专门负责课后答疑以及实践环节的指导工作,使学生的疑问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4.加强与相关课程的联系。运筹学是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必修课,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特点,其教学需要学生牢固掌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因此,为了学生能够较好地学习运筹学,需要在运筹学相关章节讲授之前与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有效的衔接,将运筹学的教学自然融入到整个课程体系。如线性规划的单纯形方法教学,要和高等代数中线性方程数的求解方法相结合;无约束优化问题的教学要和数学分析的极值条件相结合;有约束优化问题的教学要和数学分析中的Lagrange方法相联系;图论的教学要和离散数学、数据结构中的相关章节相联系等等。
总之,不能将运筹学的教学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整个课程体系相割裂,而是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将所学章节与相关课程进行联系,从而强化运筹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经过近四年的运筹学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学生对运筹学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该点可以从学生上课的精神状态、完成作业以及考试情况得到体现。(2)极大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通过运筹学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信计专业有近30%的毕业生从事IT行业,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每年都有IT行业的公司到本院来招聘信计专业的毕业生。(3)每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毕业生有近10%考取985高校的硕士研究生。毕业生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复试专家的一致好评。
在以后的运筹学教学过程中,我将对运筹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学生竞赛等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争取能够取得更大的成绩。
参考文献:
[1]《运筹学》教材编写组.运筹学[M].第四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胡运权.运筹学基础及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欧阳瑞,陈春华.在运筹学教学中要体现数学建模思想[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
[4]蔡天鸣.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运筹学教学改革研究[J].都市家教,2012,(9).
【关键词】中职 制冷 教学改革
按照目前制冷行业的分类确定专业方向在计划经济和社会生产力较落后的年代。随着制冷专业的不断发展,制冷专业方向出现了许多新的产品线。专业方向的设置要根据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学校的办学条件。
一、目前中职制冷专业课程存在的问题
1、制冷课程的设置陈旧
课程设置陈旧,如窗机、直冷式电冰箱、单冷式空调等,这些陈旧的制冷实验设备,学生心里面不接受,时时找借口不学习,成为厌学的原因之一。制冷专业的课程设置多年没有更新,现在学的都是很多年前学的内容,一点没有变化.
2、学习目标不明确,学生不知去向如何
学生反映学习了有些专业知识不知能干什么用,于是就说什么也没有学到,以此来对学校的不满。身为老师,也不是很明确将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将来学生能从事岗位、何种职业,自己在工作中要起什么关键作用,只能尽可能教好自己上的那门课。
3、中职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中职生的技能发挥及劳动收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用工企业是否尊重中职生的技能,是中职生能否长期留在企业工作的重要因素。只要学过相关制冷及电子知识都招收,没有技术之分。
1、合理进行教学设备的使用进行课程改革
中职制冷专业课程改革应随社会的经济发展和实际需求合理调整课程结构,根据中职校教学计划和有关要求,积极的增加新的教学内容和新的思维、删除陈旧的教学课程内容,深层次的探索制冷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的安排文化课、专业课、实验实践课的比例,开设具有针对性的制冷专业课程,优化专业资源配置,以达到课程最优化的效果进行设置,为强化制冷专业建设提供必要条件。
2、制冷专业改革必需以信息化进行教学
实现信息技术在制冷专业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推进制冷专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制冷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制冷专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将网络教学和多媒体教学方法引入到课堂,将制冷专业课程的内容形象化描述、生动化讲解。
3、加强技能,培养出综合素质型人才
制冷专业强调课程内容与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相结合,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兴趣,因材施教。通过实习课程改革,使学生学到就业的一技之长,用人单位招到了满意的员工,真正的做到了学了,真正用到工作上。
结束语:
中职校制冷专业的教学改革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职业持续发展的社会实际需要,培养出掌握必要文化知识和熟练职业技能的高素质、高技能综合性人才。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为目标、实践动手能力为基础,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人才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甄娟娟.浅析中职电工电子专业教学改革.科技资讯.2011
[2]戴家有.中职学校电子专业教学改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
[3]袁华,郑晓鸿. 职业教育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08-01
[4]原研哉.欲望的教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1
[5]金童. 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7-1
[6]许钟诚.现代教育技术基础教程.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1
[7]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 职业教育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1
[8]马佳宏. 教育新视野.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01
[9]王磊.学科教学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1
[10]洪源.科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10-1
[11]崔鸿、张海珠.新理念科学教学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 2009-4-1
[12]陶西平. 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5-1.
摘 要 “三本”院校又称独立学院,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的产物,近年来发展很快。独立学院采取了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灵活办学机制,力求满足市场人才需求。为保证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会计学专业需要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量身定制教学内容,构建满足市场需求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 独立学院 会计学专业 教学改革
“三本”院校又称独立学院,是指实施本科以上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与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创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高等学校。近年来,这种由普通本科院校和社会力量合办的独立学院发展很快。这类学院的试办,不但对高等教育办学机制进行了大胆探索,而且在扩大高等教育资源和高校办学规模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这种新机制下,会计学专业作为独立学院的传统专业,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推出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教改举措,全面提升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层次和水平,彰显独立学院的办学特色。
一、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分析
独立学院要发展,应重视办学特色。办学有特色,学生就有特色。特色就是优势,有优势就有实力,有实力就有竞争力。因此,独立学院要树立特色发展意识,寻求并强化自身优势,在优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特色。基于此,在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中,准确定位培养目标是重中之重之举。
(一)确立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目标
独立学院处在本科教育的末端和专科教育的前端,有别于普通本科高校,也有别于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独立学院所培养的学生与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相比,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应用技术能力;与专科(高职)学生相比,有较系统的学科基础理论,具备一定的创新与技术革新的理论能力。从人才市场对会计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分析来看,对于初级财会人员的要求是既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又要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这就明确了独立学院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要以就业为导向,为市场量身定做实践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
(二)确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鉴于独立学院学生的具体情况,“应用型”人才是首先要明确的总体目标,这有别于“理论型”人才、“研究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有别于单纯的“操作型”人才的目标,这是建立在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基础之上、同时又具备较强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模式,要从专业上突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这些基本能力后同学们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进而游刃有余。
二、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市场经济突出的是竞争,没有创新就没有竞争力,为了实现培养目标,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在教学改革方法上就必须要有新思路和新举措。
(一)培养模式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首先,确定“订单式”的培养模式,为市场输出优秀毕业生。
“订单式”的培养模式就是与大量的、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直接为企业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同学们到了大三,用人单位就可以到学校进行初选,按照1:5的比例为单位培养和储备人才,这更利于同学们在校内就展开竞争,最终谁能在五个中被录用,就全靠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了。这种模式既能实现总体培养目标,又能增强同学们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值得在独立学院教学改革中大胆尝试。
其次,着重进行学生的能力素质教育。教师要成为学生入门会计专业的引领者,不仅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更要传授学生学习方法。要“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方向,教会学生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让学生明确一定要做自己真正的主人,主动学习,用知识决定自己的命运。
最后,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是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听觉冲击,使学生加深对会计专业知识的感知度。比如,在“税务会计“课程中,教师设计虚拟场景,让学生分饰税务局的工作人员与纳税人角色进行申报纳税业务的办理。这样“教师讲,图示演,学生最后练”成为一个教学循环,可以增强教学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1.突显实践环节的重要性,不断加大实验、实训课程的比例。独立学院的会计学专业应对传统会计专业设置的理论课程进行适当整合,增加有实践内容课程的课时数。对于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摒弃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理论的做法,合理配置实践环节。会计专业学生一般可以根据学习进程安排认知实习、会计专业课程设计(如账、证、表等)、毕业实习,还可以对“会计手工实习”、“税务会计”这样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引进仿真教学软件,使学生在虚拟情境中提升能力。
2.完善企业实习基地,为学生提高实践能力提供良好平台。独立学院办学机制灵活,资金投入要科学。从长远发展来看,如果能够在校外与相关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基地,既为学生提供了锻炼机会,又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了渠道,也为学校更好地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专业建设提供了依据。学生在实习基地跟着企业员工一起工作,在工作中体会所学知识,在干中学,在学中干,对于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与过硬的业务素质可以事半功倍。此外,学校如果能够将专业教师派到实践单位顶岗学习,将会使教师在实践中找到教学差距与教学突破口,授课与市场真正接轨,全面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3.经常举办专业知识讲座,拓宽学生视野。不定期外聘企业的财务主管或财务总监到学校介绍行业实践中的感悟、行业最新动态以及对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点,有利于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拓宽学生的眼界,扩大所学知识的外延,打造自己更完善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 会计学专业; 实践教学; 改革
会计既是一门专业,又是一种职业,会计的专业教学要为学生将来从事会计职业而服务。因此,在会计教育中强调实践教学,符合会计职业特点的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会计学专业的主要培养目标,高校会计学专业一直致力于实践教学的研究和探索,相继开设了模拟试验、课程实习、业务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课程,且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社会对会计教育所传授的知识及技能的要求有了很大的变化。
第一,随着企业信息化的深入进行,企业的会计信息要与其他信息进行整合,这就使原有的会计实验赖以存在的实验环境发生了变化。
第二,从最近几年用人单位对会计毕业生的录用标准来看,用人单位已不满足学生只会简单的借贷记账工作,要求学生除了能够熟练应对日常工作以外,还要能够根据一定的会计理论处理日常工作以外的其他工作,如对会计报表的分析、财会制度的设计、成本管理系统的设计等工作。
第三,虽然会计学专业已经开设一系列实践环节的课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是从近几年的授课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会计实践系列课程内容没有考虑系统性和完整性;由于经费等原因,教学手段和方法没有紧跟会计环境变化而调整;由于实际工作单位财务部门工作环境的限制,业务实习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预期效果等。
因此,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必须不断进行革新,因为只有通过加强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才能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会计人才,满足社会的需要。科学设置会计实践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是高等院校会计教学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一、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会计学专业同其他专业相比有其独特性。关于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各高校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对国内重点财经大学等高校会计学专业调研结果及网上查阅的文献资料来看,国内会计专业实践环节的课程目前主要包括校内模拟实验和校外实习两部分。大部分院校模拟企业会计工作环境建立会计模拟实验室,在学生完成一定的会计课程的基础上,由教师提供模拟实验教材,集中进行实验。国外一些院校采取问题授课方法,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继而解决问题,并要撰写报告。
近年来,随着会计学类专业人才数量的增加,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各高校都比较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对实践教学的投入。但是,由于各高校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实力不同,实践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缺乏系统性研究,因此多数高校的会计实践课程停留在模拟实验上,没有形成科学体系。
二、趋势分析
为了满足社会的要求,提供社会所需的会计人才,高校今后的教学改革趋势可概括为:科学构建实践课程体系,不但教会学生记账、算账和报账的基本技能,而且提高学生参与企业管理决策的能力,发挥会计的管理职能;由于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之间具有协调性和系统性,有的课程内容具有时效性,实践课程的内容,必须以整体性、协调性和有效性为原则进行构建。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证实践教学质量,要对学生和指导教师建立严格的考核指标体系。没有好的指导老师,就没有好的学生,可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教师的实践经验,也是至关重要的。引导学生自学就是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条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创造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其素质。
三、解决方案
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研究主要包括构建科学的实践环节课程体系、编制与会计改革步伐一致的教材及修订教学大纲、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资队伍素质、设计有效的考核指标体系和培养学生素质等6方面的内容。
(一)构建科学的实践课程体系
从最近几年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来看,其需要的是理论+技能型人才。笔者认为,根据近几年的调查和研究结果,结合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在现有的实践课程体系基础上,可从以下四个层次构建实践课程体系。
1.基本技能训练层次,主要指的是操作性实验层次。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且加强实验能力的训练,起到巩固和深入的作用。
2.主动学习训练层次,即设计性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把课堂理论教学和实践更为紧密地结合起来,设计的结果可以证明理论的正确性。
3.融会贯通技能训练层次,其目标是让学生到实际单位实习,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为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4.研究能力的培养层次,即研究探索性实验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以整体性、协调性和有效性为原则,编制实践课程教学大纲及教材
1.整体性:会计学专业实践教学是会计学专业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作为贯穿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始终的会计实践活动,其教学内容应从整体性进行考虑安排,以避免重复,提高效率。
2.协调性:在设计实践内容上,协调好各门课程的关系,使实践内容能将各门课程联系起来。
3.有效性:随着会计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及我国会计准则、制度的不断推新与修订,会计的理论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因此,会计学的实践教学内容也要符合时代要求,不断进行调整,保持有效性。
(三)针对不同的实践课程,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教学方法、体系
由于实践环节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内容不一样,应针对不同的课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目前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案例教学、研讨会、课堂教授、模拟练习、演示、指导性自学、实践、问题教学等。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应针对每一门实践课程的不同内容设计一套教学方法体系。
(四)提高教师队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
要想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必须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教学改革得以推行的必要条件。在教学改革中,教师是改革的先行者,也是领导者,教师队伍素质和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改革的成败,因此必须首先提高教师队伍的能力和素质。
要提高教师队伍本身的能力和素质,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教师压力,让他们有紧迫感和危机感,使他们自觉地学习新知识,跟上时展的步伐。对个别不思进取、无所事事、学生反映极差的教师,不能姑息迁就,否则将影响教学改革的整个大局。当然,高校要保证给教师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如:准备充足的技术资料、配备必要的实验条件、派出进修学习、聘请学者来校讲课培训、定期开展教学研讨与讲座等。总之,为了保证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就必须采用各种方法培养一支相对稳定、业务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教师队伍。
(五)构建考核体系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要求,大三、大四学生一般会忙于考研、找工作,而会计学实践课程大部分分布在此阶段。鉴于这种情况,必须建立严格的考核指标体系,采用“文件夹”控制法,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考核过程包括实践过程和结果两方面,为学生建立考核文件夹档案,以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为标准,记录实践过程和结果。
(六)引导学生自学,注重对学生素质的培养
对于大学生的培养,不能只按照学生掌握了教师所讲授内容的多少这一个标准来衡量,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另外,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教师也不可能做到在课堂上讲解得面面俱到,应引导学生自学一些内容。
由于会计理论和实践类方面的书籍种类繁多,可选定几本作为课后自学教材。一般在课堂上着重讲解会计概念、原理及分析方法,而对于理论的应用,可采取按课程单元和实验相结合的形式布置给学生。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可以安排学生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探索改革就是逐步完善事物的过程。任何事物的改革都需要经历试点摸索、总结经验、修正完善、全面推行的过程,决不能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把改革看得过于简单。同时,不也能搞花架子,片面地以为修改一下教学或考核方式、课堂上讲授一点新知识、能进行出一两个新实验就自认为是改革,更不能全盘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他人的做法只能借鉴,具体怎么去做,应当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摸清各方面的情况,初步制订出可实施的改革方案;然后,逐步进行改革尝试,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改正并调整方案,使方案更趋合理和完善。对那些条件还不具备的环节应暂缓改革,努力完善条件后,再开始着手推进改革。
教学改革没有终点。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更深层次的问题将会逐渐显露出来,还会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这就需要人们展开探索,总结经验、教训,以丰富和发展有实际意义的教育理论。
【主要参考文献】
[1] 李逸平.对会计学科实践性环节的评价方法初探.会计之友,2006,3(上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