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对语文总结

对语文总结

时间:2023-02-12 11:37: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对语文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对语文总结

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问题 分析 解决

在当前各科课程进行革新的大潮流之下,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例如在教学、阅读习作、过程总结等许多方面。然而,这些都会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当我们面对当前基础教育快速发展的情况,务必要拿出一定的勇气进行探究与发现,认真分析并总结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教学方面的问题,并且积极的探究出与之相适应的解决方案,从而能够形成一个符合当前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与策略。语文作为一门小学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基础学科,可以帮助小学生开拓眼界,使他们能够在学习中收获到更多的知识与经验。与此同时,语文还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也是小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起点,因此学好语文十分重要。这就需要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以此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教学事业发展。

一、小学生对语文的认识水平

小学阶段是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也是学生迈向更高阶段进行学习的奠基石,它在学生学习与成长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具有好学、好动、好新的特点,正是他们这样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语文学习的态度与认识。在当前的学习情况下,小学生在语文课上能够接触到许多人文性的知识,也能够进行认字、识字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小学生对语文有了一个新的了解与认识。小学生们正处在对万物好奇的状态下,因此对语文的认识仍然停留在一些日常对话或者是一些常用部分,并且已经能够通过语文这门课程发现许多新的知识。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与其他小学学科存在着许多的不同,正是这一点,决定了小学语文这一科目存在许多教学方面的问题,这就需要教育者对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只有对语文教学出现的问题进行合理的了解与掌握,才能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解决措施,以此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能够快速发展,保障更多的小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获得最佳学习效果。通过将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要总结出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小学语文教学的快速发展。

1、讲授的课程难以消化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应该有更加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行自主学习和思考。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然按照过去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并不能很好的发挥小学生的内在潜力。另外,教师的讲解内容已经将课堂上的45分钟满满的占据,讲授的内容之多,任务之大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小学生无法对接收到的知识进行消化与理解,因此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是无效。

2、教学的方式不够灵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刻认识到的一点,并且需要语文教师根据这一重要原则对小学生进行培养。教师在语文课堂上的讲解过程中很大的一部分,都是将教材与教参进行了简单的分析与结合,没有及时的引入一些新颖的教学方式,导致讲授的内容十分枯燥乏味,学生也提不起对语文知识的兴趣。

当前情况下,需要教师采用更加新颖的教学方式,从而更好的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例如,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将语文课程中的一些知识制作成幻灯片,配以小学生喜欢的图案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另外一方面,教师可以定期为小学生们播放一些与语文知识相关的视频或短片,这样可以使学生接触到新鲜的教学方式,从而对语文学习有更高的热情。

3、教学不够互动化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与教师的互动活动可以更好的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当前小学生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只是简单的注重传授知识,并没有与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与互动,这就导致学生与教师并没有进行共同的学习,教师不了解学生们对哪些知识不理解或者是掌握的不好,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与学习。

教师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就需要学会调动语文课堂的和谐学习气氛,使学生们提起对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可以更多的了解他们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不解,并且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这样有利于教师制定出符合当前学生们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制定出符合当前学生学习状况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成绩均有较为显著的效果。

4、教学中疏于培养学生的爱好

虽然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已经随着教育改革深入到了各个学校、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但是经过具体的调查来看,其中仍然有一部分语文教师没有将这个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导致正处于成长期的小学生没有得到全方面的发展。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不应该单单将注意力集中在教授语文知识上,也应该注重培养小学生们不同的爱好,使他们能通过语文这门课程接触到更多方面的知识,更能发挥自身存在的潜能。

三、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当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小学语文教育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与重视,教育工作者对语文教育倾注了众多的研究与探索。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值得引起注意,这就要求众多的语文教师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能够积极探索出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以此来为日后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勇.新课程实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及解决策略[D].四川师范大学,2007.

[2]武维卫.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

第2篇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艺术性;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中小学的基础课程,对学生交际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入,对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对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创新和改进,不断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追求艺术性的必要性

语文是一门应用广泛的学科,并且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具有丰富多彩的特征,同时作为母语,应该最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在实际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危机,即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兴趣,致使语文学习的效果不好,需要引起语文教师的反思。

认真分析当前语文教学的特点,总结出出现语文学习兴趣不高是因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地重视了语文的工具性,忽视了语文的艺术性,更缺乏语文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只是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授,对学生进行大量的信息灌输,这样就把语文的艺术性美感淹没了,将情趣盎然的知识肢解为零散的知识点,导致了语文课堂的枯燥乏味,在长期的恶性循环中使学习效果降低。

二、提高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教育体制的改革,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重视语文的工具性,又要重视语文的艺术性,需要从导入、课堂设计以及结尾三个方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一)提高中小学语文导入的艺术性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需要加强艺术性,这就需要从本节课的实际特点着手,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情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时导入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既要讲求艺术性,又要提高教学效果。

1.开门见山,解析课题

作为文章的眼睛,题目是对整篇文章的提炼,要充分地利用题目,进行有效的引导,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我有一个梦想》中,利用一首简洁优美的诗歌,引起学生对梦想的美好向往和无限憧憬,然后再引入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这样可以直截了当清晰明朗。进而教师可以围绕这一课题,呈现疑难问题,触发学生的思维灵感,点燃其思想的火花。

2.变换刺激,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在语文教学的导入中讲究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刺激。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利用实物或者实际操作,对学生形成直观的印象。例如在《这个世界的音乐》中,教师利用音乐导入法,引导学生边听边思考,然后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重视发现生活中的音乐以及生活中的美。

3.巧设悬念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在导入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他们去探索知识,进而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孔乙己》中,让学生对故事进行续写或进行改编,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启发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二)提高课堂设计的艺术性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是关键,需要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把握,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综合考虑。首先,要对知识进行酝酿,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做到情感飞扬,引导学生对传神语言的捕捉,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语文教学中,体验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与读者进行对话,达到情感的共鸣。其次,要精心的构想,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出发,就教材中震撼人心的有价值的东西着手,进行个性化的构想,对教学内容和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另外,要很好地驾驭课堂,要把握好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并灵活地处理课堂问题。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需要教师具备综合的素质,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进而真正地驾驭好课堂。

(三)语文课堂教学结尾的艺术性

好的语文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结尾是对整个课堂的升华和总结,可以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作用。一般来说,要做到结尾的艺术性方式有以下几种:

1.总结式结尾

在课堂教学要结束时,利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节的内容,加强对重点的强调,可以使学生从整体上对知识进行把握,形成知识框架,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孤独之旅》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小说中的社会环境和语言环境进行阐述,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然后教师对环境因素进行总结,起到渲染故事情节气氛和烘托形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便于学生领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2.问答测验式结尾

在新课结束时,教师可以通过问答检测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检查,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精心的设计,组织学生进行回答,进而实现对知识的消化,可以采用抢答、选答等多种形式。

3.对比式结尾

对比式结尾是指在课程结束后,将新学的知识与以前学习的进行对比,通过对照,概括出知识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进而总结知识特点,把握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古诗词时,通过对婉约诗和豪放诗的对比,总结区别,习得两种诗歌的特点。

总之,要想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艺术性,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精心地设计课堂教学,从课前导入、课中和课堂结尾等方面进行设计,加强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充分利用先进的教育手段,不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艺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孔庆东.审视中学语文教学[J].汕头大学出版社,2009(07).

[2]张金宝.加强对语文导入的艺术性[J].中学语文教学,2007(02).

第3篇

教学理论是对教学实践的一种指导方式。它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规律的研究,从而解决实际中的教学问题。初中语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综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与扩展思维的重要角色,因此,就需要用有效的教学理论对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指导。本文笔者在分析新型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究了初中语文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实践 指导作用

所谓教学理论就是在某种意义上的约定俗成的通例,它阐明有关最有效的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方法规则。它是经过漫长的历史经验总结出来的,通过不断的总结,不断的反思,不断的深化,从而形成了一套体系的理论基础。初中语文理论也是一样,它也是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

对初中语文理论的探究,主要是通过各种教学理论设计去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其着重于如何利用各种有效方式促进学习。

一、对现代初中教学理论分析

有效的初中语文教学理论是随着新时代教育改革而不断变化的。它是在语文基础知识的灌输上对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注重知识积累

语文学习包括两个方面:积累、运用。整体语文教学理论体系中,首先是要求使学生的知识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然后在要求对语言的运用进行更高的要求。初中语文属于语文学习的初级阶段,因此,这段时间,就注重学生的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是学习语文的初级阶段,所以,初中教学理论就分析了如何通过课内、课外两个途径进行知识积累。

课内的知识积累主要是通过课本上的知识体系的学习,它更要求从课本上获得语文知识。语文教材都是按照学生需求而精心编著的,其上面精选了很多的文学作品,内容、题材上也是具有新颖的特质的。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做好预习与复习功课。做好课前复习是十分重要的,它决定着一堂课学习质量的好坏。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就应该熟悉新课文的内容,对不懂的、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勾画,与此同时,做好记录,有效的对知识进行积累,从而这样就能够在上课的时候找到着重点,从而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课后复习要求在保证良好课堂效率的基础上,做好及时巩固工作,并做好纠错记录,尤其是在考试前,把积累的错误知识点进行温习,集中精力,全心投入就一定能取得很好学习效果,进而提升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感受语文魅力

语文是覆盖面最广的科学,是一切学科的综合,并包罗万象。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理论中,不仅要提高学生语文的成绩,还应该培养学生对语文魅力的感悟,全心感受语文的心灵,从让学生能够在热爱语文学习的情怀中,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是语言与文字的集合。它是人与人交流的桥梁。通过语言,能够使人与人的沟通更加有效,通过文字,通过进行精神的传承。初中语文学习是对语文魅力感悟的一小步,但,仅仅是这一小步,就能够使初中学生更加贴近语文;通过这一小步,能够带动学生向文学踏入更进一步,能够让学生感受文学的丝丝关怀,能够让初中学生在一点一滴的累积之中,感受语文的温馨情怀,畅古游今。

3.明确学习任务

随着时代的变化,对知识学习的目的性就更加明确了。任务型语文学习理论就开始在语文教学中广泛接受。任务型的学习就要求现在的语文教学要关注教学的效益,提升学习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从而能够独立思考,使思维更加富有逻辑性。

任务型教学就要做到三点,首先,教师少干预。在学生对教师布置任务进行完成的过程中,学生肯定会有不少的错误产生。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少的对错误进行提示,通过引导,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自我修正以及自我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其次,最大化效益学习。不少学生完成作业总是没效率,不用心,家长担心,就会为学生请家教,上辅导班等,这样不仅浪费学生时间,还浪费金钱,所以,应该有效率的进行任务型教学。

二、初中语文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由于语文教学实践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语文理论是社会意识的一种,所以,社会意识对社会活动有一种反作用。下面就谈论一下初中语文理论对教学实践的指导。

1.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观念

初中语文理论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的,是与时俱进的。由于语文理论对语文教学实践观念有指导作用,因此,随着初中语文理论的多元化,教学实践观念也更加多样性。初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由传统的教师主导教学观念转变为学生学习主体观念,强调学生为学习的主要对象,更加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

2.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方式

正因为意识具有反作用,所以,语文理论也对教学实践方式起着引导。首先,在教学实践中,融入了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将多媒体运用教学,是教学过程中更加趣味性,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在课堂讲课中,添加了游戏型教学模式,通过游戏,促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融洽。最后,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更加平等,教师放低姿态,站在学生朋友的角度,与学生共同学习。通过这些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方式的转变,从而使得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更加优质。

3.指导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运用

现代化的初中语文教学理论,不仅要求学得好,还要求会能用,也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初中语文理论指导着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运用。在实践运用中,首先强化了实践教学的管理环节,也就是要对各个学习效果、学习任务、学习质量进行考察。其次,总结了许多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的方法,从而能够让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提高。最后,进行知识练习,这样不仅能够坚持知识的学校效果,还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最终打下初中语文学习的坚实基础。

初中语文理论是语文学习经验、知识的总结,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长期对语文探索的结晶。在悠长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完善的初中语文理论,通过理论指导实践,才能让语文在未来发展的历程中徜徉自然之乐。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运用

正确的语言是教师的必备素养之一,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要求更为严格。语言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门艺术,它的正确运用既能积极引导学生们的学习,又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1]。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需要教师认真把握语言艺术。

一、大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语言艺术的把握决定着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一个教师的教学素养,需要通过教学中所运用的语言艺术来体现,这直接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效果,也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性[2]。(一)教师的语言艺术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一个教师如果没有较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就无法清楚明了的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也无法向学生表达生动形象的情感,更无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一个高大的形象。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并非形成于一时,而是通过平时教师在课堂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讲述和熏陶逐渐提升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对语言的运用技巧和习惯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能力。这种潜移默化的语言艺术影响,会慢慢使学生对语言的应用和表达更加熟练,对语言的学习更加感兴趣,从而逐渐掌握语文中语言的技巧。相反教师对语言艺术的不熟练、不精通也会直接造成学生对语言学习的不重视,从而影响对语文的学习。(二)教师的语言艺术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语言的表达能力和技巧直接反映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而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则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课下进行总结和思考,了解教师在语言艺术上的思维方式,认真思考和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在课堂以外的语言艺术和思维方式,进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通常情况下,教师的语言艺术形式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比如,理性的逻辑分析讲究语言的缜密性和严谨性,可以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而故事之类的讲解则讲究生动性和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课堂幽默的语言艺术则能够激发学生对语言运用的灵活性。作为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思维方式,因为在将语言艺术传达给学生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可能会受到禁锢,失去独立的判断能力。因此,教师的语言艺术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三)教师的语言艺术影响学生的审美取向。美好的东西无处不在,而在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魅力也会成为学生追求的一种美,学生可以在语文教师的讲解中感受到语言艺术的魅力,提高自身的语言审美意识,让自己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

二、大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特点

语言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门艺术[3]。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运用是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为目的,讲究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其中语言特点必须生动形象、清晰明了、通俗易懂。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具有一般事物所具有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一)科学的语言艺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大学语文教学是为学生传授知识、传播文化、交流情感的过程,也是为社会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过程,因此大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科学授课的素质。大学语文教师作为教学工作者、知识和文化传播者、情感传达者,必须合理运用语言艺术。教师是教学中语言的主导者,其对语言艺术的运用直接影响学生对语言艺术的掌握。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语言艺术的运用上要用词用语缜密、准确、合理、规范、符合逻辑,即语言艺术的运用要讲究科学性。(二)语言艺术的运用要有针对性。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日常交际用语讲究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运用也很有针对性。大学生虽然不同于初中生、高中生,有一定的判断力和分析能力,但是缺乏一个规范、系统的知识结构,有的大学生甚至还存在着叛逆心理。鉴于此类问题,大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语言的运用要讲究技巧,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听课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例如进行故事的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或者进行情景的模拟,让学生融入到教学课程中。对于一些掌握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加以简单引导教学;对于一些比较难的课程,教师在教学时语言的使用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并掌握学习内容[4]。(三)启发式的语言艺术。时代在发展,教学也在进步。传统的一言课堂式的教育方式已经逐渐被时代淘汰,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已经登上教育的舞台[5]。当代教育中,学生已逐步开始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因此,大学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再是简单的书本内容,而是更加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创作性思维,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四)口语化的语言艺术。语文的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更加注重语言艺术的运用。大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复杂的知识内容口语化,讲课时要求声色俱佳,只有这样才能使语文知识更容易理解,才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对于语文知识的教学,大忌就是教师只会拿着书本开始念书,而不是将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语言,使得很多的名词定义难以理解。只有将书本内容口语化,使内容通俗易懂,才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口语化的语言艺术融合了语音、语速、语调,加以情感的渗透,能够将复杂的文字语言转化为生动的口语表达,使语境的表达更加生动传神。大学语文教学中,口语化的语言艺术已经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模式,不仅便于教学工作的开展,还有利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但是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口语化并不是将一些口头禅或简单的日常口语用于教学,而是将语文书本内容和口语相结合,使语文更具有语言魅力[6]。(五)生动形象的语言艺术。与其他学科一样,语文教学也讲究语言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语言的运用要求严谨。除此之外,大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追求语言的生动形象,有吸引力,教师的语言艺术要生动形象,动之以情,晓之以理[7]。之所以具有此特点,原因在于语文的文学特点,语文中的很多文章来自于各个名家作品赏析或者节选,而名家作品的最大特点就是生动形象。因此,教师在名家作品赏析时的语言特点必须把握生动形象的特点。而在诸多的名家文学作品中,其内容又多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流露,在教学过程中,这种情感的表达和流露无形中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对于散文类的作品或者情感类的作品,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语言艺术的运用则要注重情感的流露,将文章中作者或者主人翁的情感清晰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作品的动人和可贵之处。情感的交流才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拉近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彼此之间的沟通才能更顺利。如果语文教师在语言艺术的运用上只注重文章内容本身的教学,忽视情感的表达,则只会降低课堂效率,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不能够真正理解和感悟作品的情感,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就会变得越来越远。从整体来说,大学语文教学,语言艺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言艺术要讲究科学合理、要有针对性,能够启发学生,能够通过口语化的方式生动形象的传达情感。语言艺术能够使教学工作变得轻松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在无尽的变换之中体验语文文学的魅力[8]。

三、大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的提升措施

语言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水平越高,其影响力和魅力就越大。所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语言艺术要提高,就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提高朗读水平。朗读在语文中的意义十分重要,朗读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讲课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提高教师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进而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其次,创造新的语言艺术。社会不断向前推进,社会文化与文明也在不断进步。社会中的新鲜用语也在不断更迭,大学语文教师要认真关注这些新的语言形式,并细心总结,加以灵活运用,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创造自己独特的语言教学方式,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次,学习优秀的语言艺术。语言艺术要想提高,教师就必须不断学习优秀的语言艺术,从中吸取精华,然后转化成自己的语言艺术。学习的过程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与自己的语言艺术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语言艺术,提高教学水平。

作者:张彬 单位: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王俊霞.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探析[J].语文建设,2013,(01):68-69.

[2]王影.浅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读与写杂志,2012,9(11):55.

[3]雷艳.试论大学阶段语文教师语言教学的艺术表达[J].语文建设,2014,33(31):17-18.

[4]吴杨春.浅析大学语文语言教学的艺术表达[J].中国教育,2012,(19):25-27.

[5]曹永军.谈谈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J].学科建设,2012,(02):176.

[6]马传美.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语言艺术探析[J].吉林教育•教研,2014,(13):52.

第5篇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复习;思考分析

高三语文复习是一项巨大工程,涉及范围比较广,面积大,数量比较多,另外由于重理科轻视文科的思想也会给学生语文的复习带来影响。导致语文在复习过程中的方法比较欠缺。与此同时,高考语文在复习安排上,不具备良好的指导思想,导致语文实际复习效果不佳。

一、制定有效的学习计划

高三学习的任务比较繁重,总共有六门学科都会面临复习,在步入高三前,任课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制定全面并且长期的学习计划,例如:语文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要夯实基础,同时还要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制定如何有效夯实基础的学习计划。语文基础知识几乎都会涉及到字音、字形以及词语、病句等,应该培养学生养成不同时间段复习不同内容和功课,应该复习多少等一系列学习计划。需要注意的一点要保证计划的周全性,科学合理,不能出现任何空洞,要实际。

二、对教学计划认真落实

教学计划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计划;二是学生学习计划。所以要认真落实教学计划,首先应该一步一个脚印,对教学计划有效落实,对语文基础知识夯实。在学生高考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对教学计划不断优化,要求学生要紧跟教师节拍,上课做到认真听讲,积极配合教师落实教学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学到语文知识,夯实语文基础。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准备颜色不同的三支笔,一种是蓝色的笔,用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是会做的题目;另外一种是黑色的笔,用来标注不会做的,但结合工具书或者参考资料的帮助下能做出的题目;最后一支是红色,用来做通过教师的引导所能做出的题目。另外学生还应该买本错题集,把不会做的题型以及靠猜出来的题目要时刻记录在笔记上,这样做的目的能保证第二轮和第三轮复习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对复习难度大大降低。其次要对学习计划有效落实,对语文基础定期巩固。学生应该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制定有效率的学习计划,例如:每天要拖岸嗌僮忠簟⒆中位蛘哂Ω酶聪凹父霾【洹⒈臣甘资等,都要将其有效落实,即使在学习过程中任务较为繁重,但也要坚持完成,如果所有学生都能按照计划完成,会在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三、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

高三复习属于一项比较系统的工程,所以要求学生对语文学习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语文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对语文没有兴趣,就会大大降低语文学习成绩。所以高三语文教师带领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培养学生兴趣,不断加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参与性,这是目前高三语文教学重要解决的问题,同时也是新课改背景下要对传统“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教学模式。语文是一门学科,同时也属于一名艺术。语文是多姿多彩的,因此高三语文课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优异的教学水平,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保证语言的风趣性,设立的疑问要巧妙,只有这样才能激发高三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四、传授学生方法和技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的学习方式以及良好的应试技巧,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还能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好的学习方法能让学生终身受益,好的应试技巧能对题海战术进行摆脱,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现象,所以高三在复习的过程中,应该将有效的方法贯穿始终。例如:教师在教学生病句的过程中,应该总结一些病句类型,给学生一些诊断方式;诗歌在鉴赏过程中应该告诉学生从意向入手,对诗句妙处分析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知道该诗句运用什么修辞方式,主要表达作者什么情感等,充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五、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语文便是生活,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贯穿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有语文,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主动学习的习惯,为学生创设出主动学习的情景。对语文解题时需要语感,而语感从哪里来。需要日常多读书。部分学生来说,诗歌鉴赏以及现代化阅读比较难,但有语了语感也许就不一样,在培养语感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上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朗读一些较为优美的诗歌,在课后培养学生阅读名著以及看报纸等,甚至引导学生深入到生活,创造出一股浓厚的语文学习氛围。

六、回归教材

在高三语文复习中,一方面需要对学生强化,可以采取题海战术,通过多做练习题,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进而总结出教学规律。另外一方面要充分利用课本,回归到教材中,通过事实证明回归到教材才是提高分值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复习时的主要策略。另外要紧跟时展脚步,虽然资料是千万种,即使是通过精心挑选的资料,但和材料相比,其广度和深度都及不上教材,如果学生对教材不熟悉,盲目的复习其他教材,实行题海战术不是明智的选择。现代语文阅读时,要强调学生掌握“从文中来到文中去”的原则,因此在复习中要掌握这个原则。目前高考命题主要根据教材作为依据,因此学生要想在高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在高三复习中不能离开教材内容。

七、结语

通过上述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后得出,语文学习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三语文复习是一门艺术,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方法,主要在夯实学生语文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语文素质,另外教师还要制定执行有效的高考语文复习方案,积极鼓励学生配合教师制定的计划,加强学生语文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李. 试论新课标下上海高考语文试题对语文课程性质的体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5.12(08)134-138.

[2]常滢,乔宏伟. 优化课堂结构 提高教学质量――新课改背景下高考语文复习三点六步法教学模式初探[J]. 科技资讯,2014,09(21)134-139.

[3]侯红强.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高三语文复习效率[J]. 学周刊,2012,(10):201.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片段作文;作文训练

作文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较好的作文能力,能够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可以让学生对语言予以更好的应用。同时,作文更加是评价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由此可见,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运用片段作文的方式进行训练,可以让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提升,可以让学生对语文的认识程度予以深化,更加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改善学生的语文薄弱环节。因此,教师要对片段作文训练予以高度重视,通过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让学生从片段作文中获得益处。

一、当前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依照当前的情况来看,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教学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首先,很多高中生对于作文写作的积极性不高,其写作的兴致不浓厚。在当前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活动空间越来越少,繁重的课业让学生日益远离生活本源,学生写作创作失去了源头,或者没有写作的欲望,或者所创作的文章质量不高。其次,依照当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教给学生相应的技巧,这让学生所创作的文章更多的呈现出一种“套路”风格,内容和结构都呈现出雷同的趋势,创新性不足。第三,当前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时间依然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这让学生学习主体性无法得到更好的体现,无法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更大的发展,对于学生的作文创作造成一定的障碍。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片段作文训练路径

1.字词提炼,感受唯美

学生所进行的片段作文需要以字词作为基础,需要通过句子的总结和提炼对其予以深化认识,从而达到更好的应用效果。因此,教师在进行片段作文训练过程中,首先需要的便是夯实学生的字词学习基础,让学生在打好根基的基础上进行片段作文训练,让学生的片段作文训练更加具有深度。比如,笔者在进行片段作文训练过程中,总结学生所学习的诗词,“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等语句都让学生感受到景色之美,在进行片段作文训练过程中便可以对其进行更好的应用,为学生进行作文创作积攒素材。

2.寻找共性,解决问题

学生在进行片段作文训练过程中往往会具有一些共性的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可以引起学生对此方面问题的重视,在进行片段作文写作的时候能够对相关的问题予以避免,提高学生的作文效果。比如,笔者在进行片段作文训练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将片段作文写成了流水账,对于其中的重点内容则没有给予关注,这就让片段作文的练习失去效用,不仅无法发挥片段作文的锻炼效果,而且还容易引发反效果。于是,我对学生的此种情况给予关注,并就此问题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进行反思,从而有效改善学生作文“流水账”的情况,这对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帮助。

3.针对训练,强化效果

片段作文的训练并不是随意进行的,还需要通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开展而让训练的效果更好。因此,教师需要在进行片段作文训练过程中,寻找训练重点,就“某一个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让学生能够从训练中获得认识,让学生能够从训练中获得更多感悟。比如,笔者在进行片段作文训练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语句应用方面还需要进行强化,于是笔者便就此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让学生就之前学习过的句型进行创新和模仿写作,这样的训练方式让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提升,让学生可以从此过程中强化句型的认识,更加可以通过此方法获得字词、句型等方面的认识和积累,为之后的作文写作提供积累,为学生的写作做好铺垫。

运用片段作文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作文训练效果,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优化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教师要对片段作文训练予以高度重视,对其训练方法和措施进行改善,更多的学生掌握片段作文训练的技巧,让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1]杨晓伟.如何让作文教学告别尴尬:谈初中语文片段作文教学训练[J].赤子(上中旬),2015(2):291.

第7篇

一.高考中语文命题的思路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传统的高考考题方式相比,在新的背景下语文高考在命题的时候更注重于对高中生们综合能力的检验,而进行高考的最终目的在于考察高中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通过实际采用可以发现这一新的高考理念更符合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教学的需要,而且还更能够满足当今社会不断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根据对近年来高考题的实际研究可以发现,为了实现这一考查目标,教育工作者们在命题的时候更注重于对语文知识的语境和语文文章的考查,这种通过考察学生们对语文教材中文章内容的了解情况的方式,可以在答案中将学生们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充分的反映出来,由此可以看出,通过学生们的解答可以有效的体现出学生们的阅读、逻辑思维、写作以及总结能力。此外,通过对高考题目分数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作文题在语文高考中占据的极大比重,通过作文可以看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水平。

二.语文高考中普遍存在的现实问题

高考试卷中阅读题的命题存在不足之处。根据对近年来的语文高考试卷进行实际研究可以发现,在阅读题中大多是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说明文且还在高考试卷分数中占据了比较高的比重,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两类说明文阅读题并没有体现出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水平考查的重要作用,而主要是传统语文高考中的文字游戏题目,即在题目中构建相应的文字陷阱让学生进行解答,很显然这样的题目很明显存在比较大的局限性,学生只需要仔细阅读文章,然后结合问题就能够在文章中找到完美的答案,完全没有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总结能力体现出来。

三.高中语文教学同语文高考的适应发展和突破创新措施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教学的,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综合提高所有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水平,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从而在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同时,也能够适应语文高考的考查和检验。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方式应该同语文高考的内容合理结合起来,顺应时代的发展对高中语文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语文高考中取得优越的成绩,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综合素质人才。

(一)提高高中语文教师的知识理论水平。高中语文教师的知识理论水平是开展语文教学的基础,让高中语文教师具有比较强的语文理论知识,不仅有助于语文教学的开展,还有利于避免语文教学中的无目标性和盲目性,从而极大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此外,高中语文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其中哲学有利于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正确的方式开展教学,而且使其在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以正确的观点去看待问题。而心理学有助于高中语文教师能够了解学生们的心理特点,从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也能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语篇训练。高中语文教学中不能够忽视语篇训练的重要作用,加强对学生的语篇训练有助于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对与文章语境的深入理解,让学生在进行语篇分析时,对文中的某些关键词深化记忆,并对一些内涵较深的段落进行相应的探讨,对语篇的中心思想和核心内容进行到位的判断,从而在整体上塑造学生的语感。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让学生能够形成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便于学生在写作时能够合理组织语言进行表达,拿到作文高分。作文题在语文高考分数中占据了极大的比重,通过考查学生的作文能力可以看出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而往往因为许多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原因,导致了他们在面对作文题进行写作的过程中,往往无法将内心所想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即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差,这样就极大的限制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多开展对学生们的写作训练,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从根源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在高考作文中拿到高分。

为了适应语文高考的改变,现今的高中语文教学也应该对教学目标作出相应的调整,适应新的高考考查理念,从而在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能够得到较大提高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在高考中获得较高的分数,实现应试教育下的学习目标。

王宏云,教师,现居内蒙古喀喇沁旗。

第8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苏教版

【中图分类号】G633.3

优秀的教学设计能让语文课堂唤起学生真切的情感体验,为课堂的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还能在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设计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其作用意义非凡,只有有了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重视教学方法的研究,掌握教学的艺术,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1导入

开始一堂课就好像一幕剧拉开帷幕一样,教师采用简洁的语言让学生走入表演的情境中,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碰撞学生的思维从中产生智慧的火花,为整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进而提高学习效率,使教学活动能够进行得活泼有趣。由此在导入部分先出示一段乐曲,紧接着课件展示一扇门的开启,里面犹如人间仙境,教师旁白:你们还记得第一堂语文课吗?那时是怎样的情景呢?那时的语文课堂为你们打开了一扇文学之门。现在,语文学习陪伴着我们一起走过,在此刻,你心中的语文是什么样的呢?相信你有更深的感慨,让我们一起走进自己的心中,去回顾、总结和思考我们这些年来学习语文的酸甜苦辣吧。设计这一导入场景,教师进行巧妙启发,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思考,首先为学生创设情感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很自然地就能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争先恐后参与,活跃课堂气氛,不仅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求知探索的精神。

2自我检测、评估

导入之后进入自我检测、评估的环节,教师出示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要求,让学生对照着各个学期的目标提示衡量语文的学习情况,并作出自我检测和评估,完成课本中的评估题。同时课件出示舒缓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认真思考,对自己的语文学习作出正确的评估,再由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教师巡视。同学评价后教师随机抽出十名学生统计其评价分数,对其进行客观评价。这一环节的进行,旨在让学生对自己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基本情况进行回顾,小结自己取得的成绩并发现存在的问题,能够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融入到教师设计的环节中去。

3填写自我评估表

在这个环节里,教师根据课标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成果形式栏的基本标准,再综合学习感受以及成果形式的相关情况来评出分项评价,完成自我评估表,并总结归纳同学们学习语文的普遍性得失。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对自己的语文学习情况有一个清醒的了解和认识,能为自己的语文学习有正确的客观的评估,由此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为自己今后的语文学习提供改进机会。

4写自我小结

此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境设计教学,使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完成自我评估后再出示同学们学习的照片,背景音乐响起,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你们手中的评估表是你学习语文的成果,能够见证你突飞猛进的语文水平,它是沉甸甸的,带着对过去成绩的汇总,对未来成功的期望。同学们,希望你们认识到自己所具有的优势,弥补存在的不足,能够温故知新,用今天自己总结的结果来帮助不久后的中考,让自己在中考里发挥自己最佳水平,奔向理想的彼岸。课件出示题目,教师引导:在语文的学习中相信你们有许多的酸甜苦辣,有很多关于语文的话要说,有烦恼也有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回顾语文学习的点点滴滴吧!教师要求学生可以从出示的题目中选择也可自行拟题讲述自己心中的语文,写一份自我小结。教师可以将学生的习作进行分类并组织全部交流,教师通过适当点评让学生修改,将学生的习作汇编成册。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的创设中,使学生产生共鸣,不断提升其思维水平。

5我的语文趣事

此环节在写自我小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谈谈自己在语文的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有心酸,有欢笑,有失败后的泪水,也有胜利后的自豪,教师把教学活动重点聚焦到学生的学上,让学生回顾往事,畅谈各自的语文趣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学生讲述后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学习生活是那样的丰富多彩,有苦与忧,有笑与泪,还有得与失,但是回味过去,你们却都是笑意吟吟。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为学生的思考层次进一步深入打下基础。

6我的语文情结

学生讲述自己的语文趣事时能够进入到自己学习语文的情境中,体会到学习语文的意义,评价自己养成的语文学习习惯,明白自己已经具备的语文能力,这时教师要顺势而导:语文学习和我们形影不离,有的同学因喜爱语文而被引领进文学的殿堂,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更清楚地认识世界。有的同学却并不热衷语文学习,更喜欢偏重精确的理科,同学们,你对语文的学习有什么样的情结呢?由此教师展示语文的各项功能,让学生深入思考语文的主要特点以及语文在自己心中的最大价值,并相互交流、讨论,各自谈谈对语文的感情,教师巡视指导。全班汇报时以阐述的内容无懈可击为衡量标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7我的语文感悟

在谈语文感悟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结合《别了,语文课》与《最后一课》比较阅读,让学生体会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所体现的共同情感以及主人公对语文课的态度变化不同的原因。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对语文的感悟,走进语文,理解世界上有些东西只有在失去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它的珍贵所蕴含的深刻哲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学好语文的重大意义,并且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刻情感,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8总结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要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和知识性,这就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苏教版《我心中的语文》教学设计中,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教师全面地从阅读、写作、专题、口语交际等方面让学生去思考,促进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达成,通过对过程的精心设定促进教学,并充分利用有效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及语文素养。只有重视和肯定语文教学设计的重要位置,将其主要作用落到实处,才能真正保障和彰显祖国语言文字的不可替代性。

参考文献:

[1]郭卿.项目管理理论在中学课堂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1(14)

[2]河北省涿州市王义海.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设计[N].学知报.2010

第9篇

教师还可以结合高中生思维活跃、开阔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设置技巧性提问把学生快速带入课堂学习,为学生和作者进行思想交流架构桥梁。以《边城》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在课前播放电影《边城》片断,并结合课文细节描写,通过分析河水、青山、风轻的环境描写让学生体会湘西山城的静谧和美好,通过分析月夜对唱、端午捉鸭、龙舟竞赛等画面的描写,体会湘西的淳朴的民风,以及老船夫、翠翠、傩送等人物的单纯善良,让学生在具体的语文情境中感受细节描写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一、驾驭教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是非要借助外部资料才能完成,语文教材也是丰富的素材来源,教材资源的利用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把握,关系到学生对语文的关注程度。而有效驾驭教材,更需要教师注意教学语言的有效性。因此,语文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充分挖掘和利用教学资源,让学生认识到教材的有用性。如在“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课堂讲解时,教师对李白和杜甫这两位同时期的诗人进行介绍:两人是唐朝诗歌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华民族诗歌殿堂中两座耸峙的高峰。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提问时,也可以利用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对于回答比较优秀的同学,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对两位诗人的评价很有独到之处,可谓是我们班上的一座高峰,希望你能攀登上更高的山峰。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教材素材做课堂总结。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总结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影响,课堂总结处理得好,学生对本次课堂的知识就会形成整体的认识和清晰的把握。如在进行《劝学》的讲解中,教师可以利用荀子的话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以鼓励学生:同学们,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好的学习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也说明了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逐步积累的过程。由此,让学生意识到知识积累的重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意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有效评价,增强语文学习自信

有效的评价语言,恰当、合理的语文学习评价,是实现有效学习的推动力,有助于学生将学习语文的动机转化为成就感,获得积极进取的自信心。语文学习评价应以推动学生发展为根本目标,坚持发展性、激励性评价的原则,对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做出科学的评价,更好地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和导向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塑造和自我完善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教师的评价比较看重,甚至把教师的评价看做是自我评价。教师科学、恰当的评价既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体验成功的乐趣,又能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间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认真研究对学生的评语,考虑学生的真正需要,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在评价时渗透情感因素,对学生的评价要诚恳,不能过于夸大或者固执己见,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以课堂评价为例,教师可以利用恰当的评价,增加评价语言的表现力。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关键在于我们高中语文教师思想认识上要重视起来,教师应在实践教学中充分认识到提高教学语言的有效性的重要意义。除了本文探讨的几个方面,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教师都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寻求新的方法和途径,改进并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汤伟单位:江苏省平潮高级中学

第10篇

【关键词】项目学习;协作学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对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过分倚重,课堂讲解过多过细,错将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当作课内阅读教学内容。这种认识和操作上的错误是导致我国小学语文课内阅读教学质量差、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本文通过项目协作学习,指导学生的阅读训练,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1 协作学习和项目学习

协作(Collaboration)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小组来完成任务的活动,而在教育学里,协作则着重在联合知识的构建和参与者相互的约定。协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使用所学的知识在协作过程中帮助其他组员领会到这些知识,并且借此过程测试自己掌握的知识的质量和价值。协作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此方法设定一个学习目的,所有学生以小组的共同学习。协作学习和传统的学习模式不同,可分为多种学习形式,但所有学习形式都遵守如下规则:

1)所有学生分成小组共同学习,每个小组共有成员2到6人;

2)学习内容是以小组设定目标;

3)所有小组成员互相依赖,为了实现共同目标,大家互相帮助;

4)小组中的每个成员必须对自己的学习和项目分工负责任;

5)教师对小组成员相互协作的方式和方法进行一定的指导,同时规定一定的时间给予指导;

6)教师进行身份的转变,从讲授者变成指导者。

基于项目学习是基于协作式的学习方式,其理论发展中非常重要的人物是杜威,他强调“在做中学”,要在导师的具体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项目,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加入项目协作学习有重要意义。

2 项目协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的教学过程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学过程与一般的教学一样,按时间顺序通常包括准备、实施、总结3个阶段,如图1所示。

1)语文阅读训练准备阶段(老师)

a.语文阅读训练计划,包括:确定语文阅读训练目标、内容、进度计划等;

b.评估设计,针对学生日后在语文阅读训练中的表现而对评价标准、时间、频率等评估方案的制定;

2)语文阅读训练实施阶段(老师、学生共同参与)

这个阶段主要是实施基于项目学习过程,老师设定学生项目的要求后则充当辅导者角色,监控并支持学生的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活动,进行相关的活动评价。学生则以提交项目成果为最终目的,参与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中的相关活动。

3)语文阅读训练总结阶段(老师)

主要是对语文阅读训练的设计作总结,为日后的语文阅读训练教学积累经验。

3 总结

本文提出把项目协作学习应用到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中,通过了解、发现小学学生阅读教学和课外阅读的最新情况和问题所在,为阅读教学的改进和课外阅读的指导提供有益借鉴,促进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以促进小学生语文阅读训练现状的改善,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成绩和学业的成就感。

【参考文献】

[1]刘博,赵建华.网络支持的小组协作学习应用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J].2012, 08.

[2]薛艳男.基于项目的协作学习(CPBL)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32-36.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学习动机;现状;改善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03-0056-01

在中职学校,语文教学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中职生的语文基础普遍不好,难以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在中职学校学习的目的是学会一技之长,难以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而走上社会的中职生却发现,语文素养在生活和工作中非常重要,甚至成为他们发展的瓶颈。因此,培养中职生的语文学习动机迫在眉睫,这应当成为中职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

一、中职生的语文学习动机的现状

语文学科的学习动机指的是,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动力倾向。影响这一动力倾向的原因有学生兴趣、学习需要、预期获益情况和客观需要、文化影响等。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探究中职生的语文学习动机现状,笔者在所带的班级中随机抽取50个对象做了一个小调查。从调查结果可知,中职生普遍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强,对语文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占到了被调查总人数的58%,甚至有20%的学生对学习语文持厌恶态度。在对语文学习重要性的态度上,共有34%的学生认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是一般或者是不重要。而认为自己的语文基础非常好和可以的人数明显超过预期,高达总人数的44%。

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得知,中职学生缺乏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部分学生认为语文学习重要性一般或者不重要,更有些学生明显高估自己的语文素养。总的来说,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状态令人堪忧。

二、改善中职生的语文学习动机的措施

1. 改善中职语文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一件事情非常有趣的时候,学生从内心深处才会产生了解和学习的动机。传统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师照本宣科,要求学生死记硬本,学生自然难以产生兴趣。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除了工具属性,还有人文属性。好的文章,能够熏陶人的情怀、提高人的品格,教师应该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体会语文语言的优美和意境的深远。在学习过程中,积极肯定学生优秀的一面,鼓励他们经常阅读和写作,把学习语文当作一种乐趣。课后作业布置的也要有层次,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完成,让学生有一定的成就感。

2. 告知学生学习语文的价值,让学生重视语文

动机的一个重要含义便是有用,或者说是有价值。教师可利用课堂机会告知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尤其要举例说明。如讲述中职生在社会中的哪些地方需要用到语文知识,并举例说明中职生在社会上因为缺乏语文知识而碰壁的案例。教师应让学生了解中职语文是他们必须认真学习的一门科目,这样学生认识到语文是一门有用的学科,自然会重视学习语文学科了。

3. 使学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语文基础

根据调查,可以发现有些学生明显高估自己的语文素养。在学习中,他们自然认为自己无须认真学习,这是一种典型的眼高手低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在告知其语文重要性的基础上,通过案例或者测试让学生了解学会中职语文应该掌握哪些技能。通过这些方式,学生在认识到自己的学习基础后,会有所改变,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

在使学生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语文基础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可通过让学生观看一些文学大师的学习过程或让学生挑战一些较难的语文试题,让他们了解到自身的不足。总之,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

4. 根据教学内容,适当改变教学节奏

研究发现,学生的最佳学习动机与所学内容难度有关。同时指出,学生的学习动机并非越高越好,而是应该与其所学内容难度相适应。在学习文言文时,当学生的学习动机维持在高水平的时候,教师可暗示学生:“接下来,我们学习的内容非常重要,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觉得很难。当然,如果你聪明而且认真学习的话,还是可以学会的。”经过这一番暗示,学生会认为所学内容非常有挑战性,而且当他们掌握之后,会获得较大的成就感。而在学习较为简单的内容时,教师可告诉学生教学进度可能较快,不认真学习的话会跟不上进度。这样,让学生时刻保持紧张,能提高其学习动机。

三、总结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由于学习兴趣缺乏、对语文学科重要性缺乏了解、学习基础差和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等因素影响,缺乏中职语文的学习动机。针对这种状况,教师应从课堂氛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要性认识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中职语文的教学效果。当然,学习动机的激发并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付之以耐心、持之以恒心,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好语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2002年)[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第12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1A-0075-01

语文教学模式层出不穷,教学策略越来越细致繁杂,出现了将信息技术的优势泛化,甚至滥用的现象,使得语文课堂丧失了真实的面貌,让学生的说读能力逐步减弱。笔者认为,语文课堂不需要花哨的东西充斥其中,也不能囿于某种模式之内,而应真正落实语言文字教学,应根据教学实际随时调整课堂环节,实现教学的有效性,还原语文课堂教学的本真。

一、扎实基础,不滥用课堂表演

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扎实学习基础知识。不少教师通过组织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活动一个接着一个,气氛非常热闹,但是学生并没有明显的收获,学生记住的只是哪些活动更好玩,而不是从中掌握了知识。如学习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课时,文章写的是一位小女孩与一个学者的对话,有的教师在上课时安排了对话表演,先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进行对话朗读,之后各小组进行训练朗读,朗读占据了课堂大部分的时间。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读”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是语言的积累不仅仅靠朗读,还有词语、句子的理解,文章主题的探究,写作手法的学习等。学生在热闹的课堂中没有静思的过程,所学习的内容就无法变成自己的东西。课堂教学应动静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之余获得静思提升。在上述课例中,学生自由朗读之后,教师可以让两名学生分角色对话表演,其他学生带着问题倾听、评价并思考问题答案,问题设计为:“通过阅读文章内容,你觉得季羡林先生告诉了我们哪些学习语文的好方法呢?”学生思考总结,从文章的细节处归纳问题答案,其思维灵动变化,学习更加真实,真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追求简约,脱离固定模式

语文教学要有教案作依托,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随时作出调整,如果学生的表现和预设不同,教师则要根据课堂实际延长或缩短相应环节的时间,让简单的课堂收获不简单的效果,这就是真实语文课的魅力。一节课40分钟,具体环节有课堂导入、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静读分析、合作探究、课堂反馈、总结反思、布置作业等。教师如果严格按照程序教学,整个课堂不仅太过紧凑,而且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讨论往往浅尝辄止。教师应对语文课堂进行灵活把握,根据具体内容合理安排环节,留出充分的时间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挖掘。如在学习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落花生》一课时,由于学生都吃过花生,一部分学生也知道花生长在地下,教师可直接向学生讲解花生的播种和收获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自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以后,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教师可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理解父亲的话上:“父亲在说花生的好处时,为什么还提到了桃子、苹果、石榴?”学生结合对比手法的运用加深对主题句的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至此,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几个简单的环节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有效。

三、探究细节,落实语言教学

课堂教学要注意关注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态,尤其是在对文本细节的探究上。如果一部分学生回答出问题,教师便一语带过,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只作蜻蜓点水式的指导,往往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细节探究是学生对精要语段进行研读,近距离接触语文,对语言文字运用技巧的分析和学习,这也是最真实的语文课堂。教师应当抓好细节教学,让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技巧,真正领略语文学习的真实性。教师在备课时要突出教学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优化课堂结构,落实语言教学,以求取得高效的教学效果。如学习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的细节处“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此处的时间叙述有什么作用?句中标点是逗号而不是顿号会有什么效果?学生分析出用逗号表示停顿的时间更长,在阅读时需延缓语气,表现出父亲的坚持。结合文中对父亲外貌的细节描写“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课文为什么给父亲这样一个‘特写镜头’?”教师引导学生探究文本细节,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力量,从更深的层次理解文章的思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