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07 23:48:0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三年级语文学科,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语文;字词教学;探究
一、前言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改革推进,我国的字词教学以及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的对字词的认识上,还要更加注重语言的运用能力培养,同时对字词加以积累,教师在字词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的积累三年级的字词,有效促进小学生的识字能力。
二、小学三年级语文字词教学的措施
1.有效朗读、理解字词
在语文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有效的朗读能够带来事半功倍的作用,不但提高学生记忆的效率,还能加深学生对新字词的理解能力,也就使得学生在学习时的情感得到升华,最后喜欢上字词的学习和积累。例如:小学三年级有些词汇像“风尘仆仆”、“慢吞吞”、“兴高采烈”这个类型的词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词语进行朗读,通过反复的朗读,学生就能对词语的大致意思加以理解,教师为了检测学生学习效果,可以在反复朗读之后要求学生说出这些词汇的近义词,并且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将他们运用出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这样朗读的过程,学生对词汇含义加以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还能培养学生语感以及良好的思维能力,将朗读过程中感受到的美好品质渐渐积累成自身的良好品格,实现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生字词
小学语文的生字词是比较多的,这一阶段是语文词汇积累的重要阶段,所以会不断遇到生的字词,对于这样比较有难度的字词学习,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所以教师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创新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这样就能够使得生字词的难度就会降低,学生学习起来更加容易。例如:在《风筝》这一课程的学习时,会涉及到一些生字词像:丧、憧憬、歇等如果教师只是进行简单的要求学生背诵,死记硬背只会出现记忆不牢固,而且学生的学习压力还会增大,所以教师要将这些生字词联系生活实际,对字词进行解释,并联系生活造句,使得学生望文生义,理解词汇的意思。所以,在小学语文三年级的字词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对这些字词进行造句,通过句子的学习加深对这些字词的理解,进而提高小学语文三年级的字词教学效率。
3.模仿表演、学习字词
小学阶段的孩子仍处在善于模仿的阶段,大部分孩子的模仿和表演的能力都比较强,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在课堂上有效结合学生的模仿能力,对于字词的学习,教师可以用动作、表情、眼神等形式加以表达,不但让学生很轻松的理解字词的意思,还能在表演的过程中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打造轻松的学习环境,通过生动的表演学生就可以对情景用字词进行描述,也锻炼了学生的表_能力。例如:“兴高采烈”一词,学生手舞足蹈的表演,十分开心的进行模仿不就是对这一词汇的最好表达吗?“批评”一词,学生模仿家长对自己犯错误时的批评的样子,就是对这一词汇形象的表演。这样通过表演,很多抽象、难懂的词汇,就用这种十分愉悦的方式加以化解,也避免了很多词汇无法用语言解释的尴尬,使得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生动,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比传统的说教授课效率要高的多,学生在理解起来也深刻的多。
三、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字词的学习是语文学科教学的主线,通过字词的学习,其他知识才能看得懂、看的明白,所以字词的掌握不但是语文这门学科,也是其他所有知识开始学习的基础,只有真正掌握了字词,才能轻松的学习其他学科,但是如果学生不能掌握字词,那么对于文章的思想把握起来也就十分困难,甚至出现看不懂的情况。因此,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字词的学生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和学生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进行词汇的掌握,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呼唤字词教学的回归:中学语文教学中字词教学的现状和对策[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语文建设卷3[C],2013.
[2]胡宝娟.对小学语文字词教学“边缘化”现象的思考及行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S1).
[3]王璐.认读・理解・积累・运用―浅谈搞好小学语又字词教学四部曲[J].新作又(教育教学研究),2011,(l4):8.
[4]蓝卡佳.从语素构词看小学语又中的字词教学[月.教学与管理,2009,(15):76-77.
[5]胡宝娟.对小学语文字词教学“边缘化”现象的思考及行动月.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34-37.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语文口语;交际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学校的教育内容和方式也在不断地随之变化,而对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就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在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就重点将口语交际作为一项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能用流利的普通话与人沟通交流,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能够用深刻的语言魅力打动他人。
一、学会说话,促进语文教学的双向发展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一句话作文的水平也有了较大的提升,但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书面表达很好,但在口语表达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这也是我们语文学科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不但从理论上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还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增加了一些口语训练的内容,对学生口语和与别人交往能力的提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材料。
另外,让学生敢于说话,学会说话,就是要让学生从课堂上的“不敢高声语”,能写不会说的现象中走出来,敢于去表达自己的设想,敢于去与人沟通和交谈。学会说话,不但从根本上解决了课堂上有的学生不爱发言、不爱表达的沉闷教学氛围,更提高了学生写作与口语交际能力,从更长远的角度上来讲,也促进了语文教学的双向发展。
二、沟通交流,打开人际交往的大门
在实际生活中,要想与人进行沟通交流,就必须要先跟别人说话。通过课堂提问、课文诵读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增加口语训练、与人交际的尝试实践。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但还不完善、不流畅,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在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每个单元都设计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可以让学生从中学到与人沟通交流的方法,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可以更顺利的、更自如的与人交际。
三、能说会道,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信心
我们经常会把能说会道当作一个人外在能力的一种表现。其实,现在社会中,在实际的工作与人相处中,能说会道也是一个人的优点和突出的闪光点。尤其在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困难局面中,显得就尤为重要了。能说会道不是一时之功,从小的语言积累和说话训练就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也会发现,班上有一大部分学生都有着丰富的新思想,书面表达能力也不错,但真正的让他们在大庭广众下发言,或者实际与人交流时,就会退缩,表现出不足的一面,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口语交际能力较差。因此,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我们语文学科中口语学习的重点,要让学生敢说话,会说话,敢于在人面前表达自己,这样不仅能训练学生的口语水平,更能以此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四、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新课程的标准要求下,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基本内容。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和与人交际的能力,学会与人沟通交流的方式,并且能够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心中的想法,快速地组织语言应对实际交流中的问题,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在本类课题研究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以上从学会说话、沟通交流以及能说会道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将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当作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有其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已经成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必要的沟通交流的一种能力的体现。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基础后,加强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必然的趋势,也是新课程改革面向实际化、应用化,更贴近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与人交际的能力,使学生从小养成文明与人交流的素养,提高与人沟通的技巧,逐步提升口语表达和现场演讲的水平,以及语言组织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就是我们广大的语文教师,要从思想上重视起来,将学生语文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当作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充分认识到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从而才能更有效地组织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主动地进行口语交际活动,从而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这也是我们本研究课题的初衷。
参考文献:
[1]赵雪梅.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之我见[J].快乐阅读,2012(34).
[2]王新景.浅析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课堂教学[J].学周刊,2012(35).
[3]孟立萍.小学语文口语交际能力初探[J].现代交际,2013(02).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我们设计《中学语文学科情况调查》、《中学教师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三份调查问卷,旨在了解:目前中学语文学科状况;语文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可行性以及我校初中一年级学生语文素质状况;初中二年级学生自觉学习情况;初中三年级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语言能力等是否影响其工作质量的提高。此次调查对象分为教师和学生两个系列,参与调查的教师均来源于中学学校,学生是我校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三个年级的学生。根据调查目的和内容,笔者设计三份问卷,教师问卷以客观选择为主,主观问答为辅;学生问卷包括客观选择、水平测试和主观问答。
笔者向我校语文教师发放问卷10份,回收有效问卷8份。向我校学生发放问卷180份,回收有效问卷161份。笔者利用excel表格进行了统计,对主观答卷进行了阅读整理。
二、调查结果
1.教学观偏差
经过调查,语文学习最好的方式最有效的方式依次应该是这样的:在实践中学习(79.58%)、看课外书(75.09%)、教师讲授(30.8%)、做练习(30.45%)、用电脑(28.37%)、考试(7.6%)、其他(2.42%)。从数据上面来看,70%到80%左右的学生认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在实践中学习和看课外书,语文教师确实该思考思考如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将语文课从属于专业课,弱化语文功能,弱化最能培养人文素养的语文课功能,来提升学生的个人修养、国民素质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2.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目前采用最多的教学方式——讲授和做练习,现在很多学校、学生普遍都以为只要把专业课学好就有利于就业,人文类课程只是学习中的调味剂无关紧要。同时目前的中学语文课堂中重教材知识点的剖析,轻学生人文素养的熏陶的现象还十分突出。
3.教材单一
设计思想缺乏基础性、生活性。语文教材在指导思想上,仍然受传统认识的束缚,把口语交际训练只是作为一种装饰和点缀,没有体现出这一课程的相对独立性,从而影响了其系统性和可操作性。
三、加强语文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1.转变教师教学理念
我们认为,中学语文的教学主旨是从工具层面转向精神层面,从语文技能的训练转向人的精神培育。其中所谓的精神培育,落实到教学上,应是注重和强化学生对作品的人文理解和审美鉴赏,实现由“工具性”、“技能性”向“人文性”、“审美性”的转变。同时在教学中,还要以语文智育为主干,把德育、美育、智力因素的开发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渗透于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的训练中。
2.精心选择教学内容
首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文本为中心,以文学作品为出发点,从审美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其次,在重视文本教学的基础上,适当的发挥与拓展,不断地开阔学生的视野。再次,在对文学作品分析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形象、思想主题的赏析,提高审美趣味,培养高尚情操。最后要让语文充分融进社会生活使其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来增强课堂的时代感、新鲜感。
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活力;激发策略
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普遍存在着教学氛围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状况,这就使得新课改所倡导的高效课堂理念很难落实,并且不利于教学实效的快速提高。为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就需要教师采取一定的教学措施不断激发小学语文课堂活力,使小学生在充满活力的氛围中更加积极地学习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
1、加强师生互动
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努力设计出学生感兴趣的的教学活动,使得学生“动”起来,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尽可能多设计一些师生互动环节,让学生在与教师、同学的互动中逐渐获得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另一方面,小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可充分感受教师的思维,并受到一定的启发,慢慢对陌生的知识加深理解,最终实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的目的。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加强师生互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应积极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主动以平等的朋友身份与学生交流语文知识、分享语文学习经验与技巧,并且真诚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切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肯定、认可、在乎,才能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一起探究语文知识的根源,并更加热情地投入到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去。良性的师生互动中,学生可大胆地向教师提问一切问题,并且还可毫不保留地将自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情况告诉教师,从而不断增进师生感情,并切实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活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矛和盾的集合》一课时,教师如果不重视与学生互动的话,很难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即使有些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很多疑问,但是他们没有机会或者不敢向教师提问,疑问终究还是疑问,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理想。
2、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之所以效率低下,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与枯燥,整节课都气氛低沉,缺乏活力,所以不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敢于摒弃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将全新的、生动的教学方式应用到课堂活动中,以充分激发课堂活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
2.1、情景教学法
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有效激发小学语文课堂活力,需要借助营造生动教学情景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思维的活力,使他们在轻松、和谐、生动的课堂环境中进行积极思考、高效探究,促使课堂教学活动中闪烁出更多的智慧火花。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应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最适宜的学习情景,以激发学生更加积极地提问、思考。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寻求解决语文问题的方法,使得学生借助自己的力量就能很好地解决一些问题,从而享受到成功得体验,以增强学习语文学科的自信心与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日常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还不成熟,为了让他们更快进入新课所营造的意境中,语文教师应依照具体的教材内容精心营造恰当的学习情景,以帮助学生快速进入到文章意境中。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月球之谜》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与学生分享有关嫦娥奔月及月老的故事,在故事所营造的氛围中,学生都十分急切地想解开月球神秘的面纱、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知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听完月球的相关故事后,都主动打开语文教材自行开始阅读《月球之谜》的内容了。
2.2、多媒体教学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也被应用到教学领域中,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因此,小学语文教师也应积极将全新的多媒体教学法引进自己的课堂活动中,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活力。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颐和园》一课时,教师就可用多媒体法组织教学活动,为学生播放颐和园视频、图片,再配以语音解说,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在颐和园里游览了一番。“游览”后的学生都十分兴奋,对颐和园优美的景观与景色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活跃的气氛中,教师及时将学生对视频的兴趣转移到对课文内容的探究中来。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活力十足的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实效的基本保障。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师生互动对课堂气氛的影响作用,并且还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借助生动的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课堂活力,最终切实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实效。
参考文献
[1]丁金芳.创建活跃的小学语文课堂气氛[J].课程教育研究,2015,02:27.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情景,通过视听教材和语言文字的有机结合,把学生带入文字所描绘的意境中,使学生体验到了文字的美,语文文字得到强化训练,突破了课文重难点,提高了学习效率。
一、《东方之珠》教学过程:
(一)创设氛围质疑,引发探究意识。
笔者始终认为,“整合”不等于简单的信息技术与学科相加,更不是取代,而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的融合,是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和学。整合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课程,从而增强学习效果,而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所以,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使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引起思维的不断深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信息技术介入,向学生展示了色彩鲜明的图象,使学生心里涌起愉悦感,从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整合学习环境,培养探究能力。
学习环境是指学生为了完成某项学习活动而需要的某种情境,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搭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这学习环境中,教师紧紧围绕“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这些内容,引导学生读、思、议、找,让学生全面参与学习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达到阅读教学中“自悟自读”的境界。
在第二节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然后说说喜欢的理由。接着,教师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展示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图片,配上教师柔和的感情诵读,学生自然地融进在那迷人的海湾景致中,深深被陶醉了:他们仿佛身临其境地来到海滩,脚踩细纱,手捧海水,耳听海浪拍打的声音,如同在倾听一首轻快的曲子;他们又仿佛沐浴在和煦的阳光里,漫步沙滩,尽情嬉耍……真是在这样的意境中,学生自然而然产生“真是舒服极了”的体验。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教师让学生找找描写“精彩表演”的词语,读读感悟这些词语的意思。有的学生找出“开怀大笑”一词,认为这个词语虽然是写观众的神态,但从中可以感受到由于海豚的精彩表演,才会使观众看得哈哈大笑。还有的学生找出“举世闻名”一词,通过这个词语,深切地感受到海豚、海狮的精彩表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使香港的海洋公园名闻遐迩。接着,教师演示这一部分的录像,抓住“顶球”“钻圈”“举重”“嬉水跳跃”等词引导学生在看图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具体理解“精彩”一词的意思,感受人们在海洋剧场观赏海豚、海狮表演的热烈场面。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词语的意思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在理解词句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思维。
学习“繁华的街市”这一部分,教师运用学法迁移,引导学生同桌讨论“摩天大厦”“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灯的海洋”“闪光的长河”等词语的意思,来感受铜锣湾的热闹和夜香港的繁华。如理解“鳞次栉比”一词,教师没有照字典上的解释生套硬搬,而是启发学生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词义,使学生对这个词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香港的夜景更是瑰丽无比,课件再次出示夜香港图,让学生观察想象美景,通过朗读比较、理解“港湾里的灯光”和“马路上的车灯”像五颜六色的焰火溅落人间,又如同闪光的长河奔流不息,一静一动,美丽极了,明亮极了。学生反复朗读这两句比喻句,想像此时此刻,自己尤如站在太平山山顶,轻风徐来,美丽的维多利亚湾夜景尽收眼底,眼望繁灯闪耀,心里也似乎跳跃着一盏盏闪烁的明灯。
新大纲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篇课文,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东方之珠”的辉煌、亮丽。因此,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老师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图画和相应的语言文字,因为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征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能够促进实现语言文字的形象间接性、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以及儿童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转换与过渡。学生通过读感受到“东方之珠”的迷人和繁华,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三)以读升华情感,发展语言能力。
一堂课的起始和,往往需要教师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从而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架桥。教师只有把握好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才能收到课虽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二、实践后的思考:
(一)合理使用丰富的信息资源。
信息技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信息量大、资源丰富,这一特点对于语文学习来说是非常有利的。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整合,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使教学信息传递的质量、容量、速度、效果等达到了最佳状态,因而使语文教育有可能成为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系统工程。信息资源的丰富多彩,有利于拓宽儿童的知识视野,将语文学习延伸到到了课堂之外。
一、成功做法
与学科整合,开展有学科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务处、教科室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引导教师将综合实践活动与丰富的学科知识、整合,挖掘学科内容中的素材,再进行拓展、提升、重组,形成有学科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
政治学科组每个年级都有综合实践活动,初一年级的《少年壮志不言愁》、初二年级的《我为环保作贡献》、初三年级的《告别陋习走向文明》,都是学生喜爱的活动。如初二年级开展的《我为环保作贡献》,教师先指导学生学习环境知识,了解国家立法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然后组织学生听“保护环境”的专家讲座,让学生查找危害环境的事例或保护环境的措施,组织学生参观无锡市芦村污水处理厂。这次活动物化的成果是令人欣慰的,有学生自制的环保宣传小报,学生的调查报告,学生绿化校园的金点子……
语文学科组先后开展了《黄河·母亲河》、《走近中华文化名人》、《成功的秘决》、《指导学生自编作文选》等活动,如《成功的秘诀》将语文与历史学科、社区活动联系起来,组织学生调查身边成功者的经验,历史人物的成功经验,我们看到了学生查找的丰富的关于历史上许多名人成功的资料,学生的研究报告,开展活动的老师告诉我们“学生在活动中,收集到了写作的第一手资料,学生写的活动类作文或实验报告优秀的文章竞达90%,作文中学生都提到本次活动对自己的启发很大,觉得自己要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勇于面对困难,挫折,培养了学生的自我发展意识,这次活动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数学组开展的《梨庄中学初三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调查》将统计学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频率分布等初三的有关数学知识与本次活动整合,学生走出课堂与医务室联系,走出校门,采访初三学生家长,让单一的学科教学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学生也学会了分析问题的方法,等的了学以致用的道理。数学组联系数学中的统计知识,还开展了《数字的力量——有地震的省分》,这次活动除了与地理学科整合,活动中学生制作三防知识的展报,“地震专家答记者问”的小型记者招待会又是与美术、语文学科整合。《了解足球运动》、《身份证号与学籍号》也是数学学科组的精彩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
物理学科开展的《城市噪声污染的调查与研究》,将物理学科的声学知识与人防、环境、政治学科整合,麦当劳、商业大厦、火车站、游戏厅都留下了梨庄学生探究调查的足迹。关心社会、关心生态环境的情感,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化学学科组先后开展了《酒与生活》、《茶文化的研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如《酒与生活》的活动,与乙醇的教学内容相联系,让学生了解酒的历史,酒的危害,关于酒的诗文,还让学生走进社区宣传酒的危害,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历史学科开展的《对联、诗词帮助你学历史》的综合实践活动,将历史学科与语文学科整合,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分析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
美术学科开展的《展示我们的风采——校服设计展示》与语文学科、历史学科密切联系,了解中国的民族服饰特点,中国服装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美术老师担纲的综合实践活动却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英语学科先后开展了《寻找未来》、《中西礼仪调查》、《中西饮食文化比照》活动,信息技术开展的《电脑——新科技》、《我的小报》活动,都深受学生欢迎。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没有固定的体系化的知识内容,活动的设计与实施需要各校利用自身的课程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来开发,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整合,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和力量,走的是一条科学高效的路子。
以德育渗透为主线,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室领导班主任,组织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这些活动从校内、德育实习基地到社区,它们是德育教育的网络,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网络。先后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有“红领巾义卖会”、“成长的脚步”、“我跟爸爸妈妈上半天班”、“走进人才交流市场”、“我爱无锡”、“我做安全小卫士”等活动。
不少活动历时长,收效好。如“成长的脚步”就是从201x年5月至201x年9月,有大部分活动都是在假期中进行的。活动内容涉及无锡历史知识探究,有关生物学知识,活动中学生骑自行车到吴文化公园并进行为期两天的夏令营,夏令营活动中穿插了烧饭洗衣比赛、联欢晚会、参观奶牛场等活动,整个活动过程既锻炼了学生的体能、胆识,提高了团队合作能力、生活的自理能力,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我爱无锡”是一个系列活动,让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无锡的资料,图书室也开出有关无锡历史、风景名胜、风俗人情的书目,供学生查阅,了解无锡历史和现状后,德育室安排外出考察活动,在这次活动,学生考察了龙头渚公园、灵山大佛、薛福成故居。“我做安全小卫士”的活动中,德育室请交警以不同形式3次为学生讲交通安全的知识,学生以“梨中小卫士”的身份先后三次走上街头参加交通协勤,在活动的结束阶段,举行珍惜生命,遵守交通规则的知识竞赛。一次次的活动,德育渗透是主旋律,在活动中又总伴随着学科知识。就在这样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爱家乡、爱社会、爱自然、爱祖国的情感。
二、不足与思考:
1、学科间的不平衡。语文、政治、历史、化学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扎实而有特色,为学生喜爱,有些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从内容到形式都需改进。
摘 要:小学语文、初中语文、高中语文,这三部分语文组成了学生时代的语文。小学语文是学生时代语文的开头,万事开头难,当然前期的语文学习也必然是很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教学方式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景教学;教学应用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针对小学生贪玩的个性,使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让学生参与到师生的学习互动中,达到师生的共同进步。这其中我认为既简单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情景教学法,这种方法不仅是在语文学科中,在其他数学、英语等学科中也很常见,可见此方法的有效性与可实施性。但是对于如何用好情景教学法,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运用生活中的体验,推动情景教学法的实施
生活其实就是一本实用的教科书。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美好的事物,只要你置身于大自然中,用心去感受,你会发现到处是鸟语花香。语文教学同样需要基于生活。比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课文《荷花》时,教师可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去参观一片荷花池,通过近距离的观察,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荷花的组成,让学生体验到荷花的纯净美丽。就是运用把真实的荷花展现在学生面前这种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可以透过书本了解到真实的荷花,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对书本里提及的知识有个更深刻的了解,这样往往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对教学内容中的角色进行扮演
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积极地与学生交流,在轻松的教学环境下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比如,在学习小学课文《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这篇课文时,让学生扮演课文里的角色“晏子”,以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在扮演过程中,教师负责旁白,一个学生负责“晏子”的角色,其他学生负责其他任务角色的扮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这个互动的环节中。通过角色之间对话的互动,让学生在了解到课文内容的同时,又让学生学到在遇到困难时要像晏子一样,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去解决,而不是一味地退缩。这种情景教学方式,让学生更有效地置身于课堂学习中,让他们更有信心地学习。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合理有效地使用好情景教学法,对于学生提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成绩有着事半功倍的效益。
参考文献:
刘玉鸿.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3(05):42-45.
编辑 韩 晓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兼有的学科,在学生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人称它是打开学生思想的宝库和钥匙。所以,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尤其是从小学启蒙到高中三年级,语文学科贯彻始终,课时最多,位置突出。广大教师应该对这一学科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把它看成一门知识性的课程,还是具有思想性和工具性的课程。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盲目学习新课程进行改革,课堂上为讨论而讨论,课堂由枯燥无味变成了聒噪喧闹,学生真正读与写的时间在大幅度减少,结果却是学生还是缺少学习语文的兴趣,尤其是在作文这方面,依旧是老大难。作为教师应当学会和主动地引领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这门课的学习当中来,借以此课结合生活,使我们的学生们养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教学的内容固然很重要,但是一个好的方法的实现是能够为教学内容所服务的。有效教学,在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中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其实质简单说来就是我们应如何通过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和策略使学生感兴趣于所学的学科,并能够于学习中得到自我提高与发展。
首先,理论联系实际生活激趣。生活是学生思想的源泉之地,更是语文学科尤其是写作的源泉,正如语文教育家夏丏尊所言:“作文是包裹在生活中的一个项目。”马克思曾经说:“一旦理论与实际都会产生强大的力量。”所以说,无论哪一个学科,把理论联系实际施教都会成为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出发点,因为在那里可以观察和体验到各种各样的事物。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必须依托于学生的实际生活,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
其次,善于运用情境教学法。人本主义认为,教学应该给学生构建和提供一个积极的学习情境,用情境刺激学生的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够增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小故事,美文章,加之小学生自身的形象思维强的学习特点,这些都可以用情境教学法。例如,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在讲授《葡萄沟》这篇文章的时候,就用了葡萄干和一个新疆帽子做道具,将学生引入了新疆美丽的葡萄沟圣地,令在座的听课者和学生都好似真的到那里游览了一番一样。虽然这节课的道具只有葡萄干、一个新疆帽子和录音机,道具很是简单,但是其产生的课堂教学效果确实是有目共睹的。
再次,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人们都知道“亲其师方能信其道”,教师自身的人格等各方面的素质会吸引学生学习这门学科并感兴趣。由此可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人格素养本身就会变成一种感染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一个自己都热爱古典诗歌诵读的教师,那么他的学生大有可能都很喜欢古典诗歌和诗歌诵读。除了提高专业素质之外,还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语言艺术,更何况语文本身是一门人文学科。比如说,教师在课堂上诙谐的诗意的语言都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语文教师还需要具备一些条件性知识,即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这也是无论哪一个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具备的。一个连教育心理学、学生认知规律都不懂的教师是不能教好任何学科的,包括语文,这是教学的基础。
最后,正确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有其自身的一些优点,有时候能够表述语言所描述不清楚的东西,将声音、图片、视频等结合,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还原与展现给学生一真实情景。如“夸父逐日”的教学中,教师无法为学生描绘夸父的形象,也无法将这一情境进行还原,而借助多媒体来播放夸父逐日的相关影视资料,学生在观看中有了自我的理解,而且借助着多媒体的“上天入地”,学生的思维也随之飞扬,兴趣得到激发。可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是很有必要的,不是生硬地讲解知识,这也符合小学生的发展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整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和理解课文内容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虽然,多媒体教学拥有那么多的好处,带来了视觉上的感受,也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但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不是任何课文都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多地运用多媒体就成了滥用,会造成学生想象力下降,失去教师应有的教学指导作用。在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上,要从学生切实感受出发。一切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是为学生服务的,都是基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的,语文教学课件的设计要以学生为出发点,要从学生的思想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着手。如在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如能正确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受益匪浅。一方面,大大提高学生的识字兴趣;另一方面,学生对于汉字的演变过程有较深刻的认识。同时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课件更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语文学科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学生的现在和以后的语文水平、阅读水平如何,常常表现于基础教育阶段。对于任何一门学科,教学方法的研究都是不可少的,但是要记住的是教学方法永远是为自己的教学内容服务的。所以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方法的适切性,因时因地、因学生的不同情况而转变。
参考文献:
1.王增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方法》[J],《现代阅读》,2012
2.张敏,《中学物理教学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J],《学周刊报》,2012
3.申传久,《巧用多媒体辅助小学语文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
一、认识语文学习的落差
学生语文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对其认识是渐进的。早先提出“面向大多数”,随着1997年国内推广小班化教育,提出了更先进的理念:“关注每一个”。
(一)语文学习的群体差异
“面向大多数”的教学原则是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群体差异提出的,在60、70人班额的教室里,教师分身乏术,只能以中等学生的学力为教学的主要参照,进行预设和生成。
班级学生群体语文学习差异包括年龄差异、性别差异。同一位语文教师执教不同年级,就能明显地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年龄差异。小学四年级、初中三年级和高中三年级是三个语言“快速发展期”,女生比男生的高峰期要早一年。这是和学生抽象思维发生、发展、完善密切相关的。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无本质差别,升到五六年级,学生才能根据不同的交际效能区分两种语言形式,开展符合要求的书面语言活动。所以,低年级的写话教学,教师从说话入手,由说到写的设计是符合学生年龄差异的,往往教学效果较理想。若上五六年作文课,还是由说到写的话,必然出现说、写内容不符、甚至背离的现象。这是由于忽视学生群体年龄差异造成的教与学的落差。
(二)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
“关注每一个”的教学理念是针对学生语文学习的个体差异提出的,显然更人性化。有关学生个体差异的研究很多,如学生个体差异的基本结构观认为:学生个体差异包括基础性差异(身体状况、语文知识基础)、动力性差异(非智力因素,如语文学习动机)、操作性差异(语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和方向性差异(潜在的学科优势)。对语文教师来说,较陌生的是有关个体的智能结构的差异和学习风格的差异。
1.智能结构的差异。
美国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学生都具有八种智能的潜质,大多数人在某些智能上有较高的发展,在另一些智能上有适度的发展,而剩下的智能则未开发。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提供丰富的环境和指导,大多数学生是有可能将八种智能发展到较高水平的。不同智能组合是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根源。小学高年级,我们常会发现个别学生作文写得又快又好,也有的则一段话都写不通顺。从多元智能理论的视域来看,这是学生智能倾向的差异:前者凭借最优先发展的语言智能,在语文课堂上获得了更多的书面语言知识和能力;后者则因语言智能发展滞后或未开发,引发书面语言的学习障碍。对于后者,教师就可以通过了解他的智能结构中的强项和弱项,进行个性化的作文教学。若该生的视觉空间智能是强项,语言智能是弱项,不妨利用视觉辅助材料如图片进行看图习作的个性化辅导。
2.学习风格的差异。
语文考前复习阶段,有的学生喜欢和他人一起讨论学习,觉得这样有助于理解和记忆;有的学生喜好独自复习,并要求周围环境绝对安静,不许家人看电视、交谈;而有的学生喜欢在背景音乐中学习。针对诸如此类的现象,1954年哈伯特·塞伦首次提出了“学习风格”的概念。美国研究学习风格的权威邓恩夫妇认为学习风格涉及四个变量:环境的变量、社会学变量、情感的变量和生理的变量。“生理变量”包括学生听觉、视觉等感官刺激的爱好,习惯性的生理反应、时间节律等。如有的学生偏爱视觉,学习时以看为主,如阅读、看图表,他的大脑就像一台摄像机;有的偏爱听觉,如听演讲、讨论,他的大脑好像一台录音机;还有的偏爱触觉或运动知觉,通过做事、触摸、运动、亲身经历来学习,他就像一台发动机。若语文课上教师只用一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那么偏爱听觉的学生会事半功倍,而偏爱触觉或运动知觉的学生会如坐针毡。灵活运用多种教法以兼顾班级学生的学习风格,是差异教学的基本要求。
二、缩小教与学的落差
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需求之间的落差是不可能完全消灭的。语文教学理性追求的是如何缩小两者的间距。
(一)掌握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过程
超越一般教育学层面的学习差异,进入语文学科领域了解学生的学习落差,就必须回答: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怎样的?每个领域中学生间的落差又何在?这是教学预设的起点。
以作文教学为例,著名神经心理学家鲁利亚提出“二级转换理论”,描述了学生习作的学习过程:在写作中,学生要将思维(思考的内容)转换成表达(文字),至少要在大脑中进行两次转换,即由思维转换为内部言语(一种不出声的语言),再由内部言语转换为有序的表达,两次转换都离不开中间环节“内部言语”。其基本框架表示如下:
■
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首先进行一级转换——挑选想要表达的内容并以语言点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语言点就是内部言语。要很好地完成这一过程,需要学生思考清楚:哪些要写入作文,哪些不用写;写入文中的内容,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是先要交代清楚的,哪些是放在后面的。一句话,就是对全文的构想,然后用语言点的形式将这些内容固定下来。这就要求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和用内部言语固定思路的能力。
学生进行第二级转换即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换的过程中,常常要按照内部言语产生的顺序,在内心悄悄试探着扩展语言结构,排列词的顺序,并在心里默诵这些最初产生的句子,默诵中有比较与选择,也有不断地扩充与删改,最终完成从内部言语到外部言语的转换,形成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要很好地完成这一步骤,需具有丰富的词汇量,并且具有快速提取词汇、准确灵活地运用这些词汇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将内部言语中的词语扩展成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
显然,第一次转换中学生思路清晰与否,用内部言语固定思路的能力大小,是习作差异的第一个分叉点;词汇量丰富与否、提取词汇的速度和准确性、运用词汇的能力是习作差异的第二个分叉点。前者事关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后者事关学生的阅读积累量。但是,目前我国作文教学关注的是习作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而不是学生习作的过程。这种对学生习作认识的偏差:只认结果无视过程,注定了作文教与学的巨量落差。因此,掌握学生的语文学习心理过程,是缩小教与学落差的前提,也是语文教学科学性的保障。
(二)借助学习单,满足差异需求
我国语文教学改革有超越“面向大多数”的条件、缺少“关注每一个”的现实。现阶段可以尝试引入合作学习思想,“走进每一组”。合作学习认为学习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可以通过人际交往活动利用和发挥这种教学资源。学习单是合作学习用于指导各小组学习的一张菜单,具有告知学习程序、明确学习内容、反馈学习结果的功能。当下,学习单可以作为满足学生差异需求的一种有效工具。
【案例1】阅读学习单
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自然段(略)
学习单:(5分钟完成)
1.朗读这一段。
2.划出描写珊瑚、气鼓鱼的句子。
3.完成填表:
【案例2】习作清单
我和 上超市
1.补全标题。
2.写清楚什么时候和谁去哪家超市。
3.用三个以上的动词写怎么选购物品。
4.写你和同伴之间的对话。
5.写离开超市时的感受。
(以上案例由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附属中山学校提供)
案例1引导学生按朗读、找重点词句、理解重点词句的程序,层层深入阅读。案例2是借鉴美国过程写作教学法,将习作要求转换成学生的习作程序,旨在进行全程指导。案例1、2兼具学习内容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合作学习单的预设综合反映了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对学生学习心理的认识程度和语文学科教学的实践智慧。
当下深化课程改革的视点转向课堂,课程改革的成败关键落在了教师的肩上。从“面向大多数”走向“关注每一个”,无限缩小教学落差将是我们永恒的目标。
【注释】
教学上,本人连续5年担任初三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兼任初三语文学科教研组长。能加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教育科研的探索,不断汲取语文教育理论的营养,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关系。任现职以来,连续五年担任初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考语文平均分和优秀率连续多年均名列学校前茅,负责的初三语文教研组也多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研组。
本人十分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每年为分配来的新教师进行上岗前的教育培训,每学期为三年未达标的新教师作讲座、上示范课,热情指导他们开展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所指导的青年教师张建军多年来先后被评为江阴市优秀班主任,*市优秀教育工作者,20*年参加江阴市领导干部教学大比武,荣获二等奖;指导的青年教师余勇也已成为教学骨干,并且在宣传工作中成绩显著,撰写文章多次发表在《江阴日报》《江阴教育信息网》上。
教育上,本人自*年8月担任政教主任来,积极组织年级组长、班主任加强年级组、班集体建设,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坚持“热情教育,积极引导,严格管理”三者并举,学生行为规范低起点,严要求,勤检查,切实做到管理时间无空隙,管理空间无空缺,管理环节无空档,管理职责无空位,学校校风班风明显好转,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在本人积极组织下,学校有效开展了“感恩**”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和每年一届的文化艺术节,积极邀请专家学者前来为学生或家长进行专题讲座,计有:“知心姐姐”杂志社作了《关注孩子心灵健康》、*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王翠华教授作了《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南京大学教育研究所徐新民教授作了《超级学习法讲座》等主题讲座。20*年,本人负责组织的第二届中小学生健康教育知识竞赛获省教育厅“优秀组织奖”,03年度、*年度学校获江阴市安全文明先进单位。20*年度,学校被评为“*市德育先进学校”,20*—20*年连续四年获得“全国中小学读写大赛优秀组织奖”。精心组织每年一次的中小学生“金钥匙”科技竞赛,学生屡屡获奖,为学校赢得较好荣誉。
在分管年级组管理中,本人充分依靠全体教师,调动全体教师的积极性,狠抓年级组建设,组内班风、学风积极规范、健康向上。近3年,有6个班级荣获*市、江阴市优秀班集体荣誉称号,2位教师被评为*市优秀班主任,1位教师获江阴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组内被评为镇以上先进教育工作者的教师占73.3%。所负责两届初三各四个班级,中考优秀率、平均分均超其他班级。
在教科研方面,本人积极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活动,是江阴市、*市、江苏省教育学会会员。*年参加学校心理辅导员培训并评为“培训班优秀学员”。任现职以来,撰写论文5篇。论文《浅论班主任的心理保健与调适》在20*年*市中小学优秀德育论文评选中荣获中学(中师、中专组)三等奖,《刺激?交流?运用》荣获20*年*市中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论文《语文教学中自主心理品质的培养》、《语文教学中诚信品质的培养》、《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获江苏省优秀教育论文二等奖。本人负责主持的《自主学习心理的实践与研究》课题通过了省教育学会“十一五”课题的立项论证,《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实施的研究》已获准为*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第一批立项课题。
对照今年中学高级教师评审条件,已全部符合,特提出申报。
论文摘要:“如何安排活动”、“选怎样的内容更好”是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困扰教师的难点。本文认为,综合性学习内容来源于:语文教材、家校生活、学科融合。虽然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三上册才明确提出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出现学习内容及方法指导。但只要有丰富的活动内容,综合性学习在低段(1—2年级)即可进行。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将“综合性学习”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并列,共同组成语文学习内容的五大板块。
在实际活动中,我们遇见过许多困难,语文综合性学习看似简单,操作起来有难度,学生茫然无措,教师无从下手。“无内容、选择难”一直困扰着我们。本文认为,综合性学习内容来自:
一、语文教材是主要内容
(一)深挖教材。
把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与教材内容建立起某方面或多方面的联系,可以使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成为学习某篇课文的前期准备,可以是课文中知识点的扩展,或是对某一单元语文知识的深化,或是对一段时间内所学的或全册课文中某个方面知识的延伸。
例如,三年级上册《中国的传统节日》专题,学生们搜集了不少文字、图片、实物资料,有话可说。可以在班中举办《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推广会》的活动,进行习作训练,将全班的优秀习作整理装订成一本习作集,向全班同学进行展示、汇报。
学生多为独生子女, “独生子女得到父母的爱多,付出的少,觉得父母对‘我’的所有付出是理所当然的,经常埋怨家长的种种不是”, 结合这种情况,在三年级下册第五组教材中安排《了解父母的爱》,设计系列活动,学习了《妈妈的帐单》等课文后,引导学生们收集关于描写父母之爱的诗词、歌曲、文章、名句等,熟读成诵。举办读书交流会;向父母及长辈了解爸爸妈妈生育“我”、养育“我”的艰辛,进行口语交际;观察父母每天的工作生活情况,体会父母的辛苦;模仿《妈妈的帐单》一文,设计一张“父母的帐单”,与家长一同计算从生育“我”至今,所花销的生活、学习费用,一直到供“我”大学毕业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再算一算父母给我们的爱,又是多少……至此学生感慨:“父母的爱是无价的、无私的、无限的、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想想“我”今后该如何对待父母的这份爱,能为父母做些什么,并主动对父母说几句真心话,写几句肺腑之言。
做足、做透这系列活动,学生不再口是心非地承应老师“我要爱父母”,空洞地承诺“我要怎么怎么做”,他们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付出。
(二)课前预习。
一些教师认为综合性学习是从三年级开始的,其实不然。在一年级上册的古诗教学前,就可鼓励学生去寻找更多描写春天的古诗,一同分享《春天的诗会》。一年级下册《识字6》是数量词归类识字课,只有4句话,把数量词分类集中在4幅不同的画面中。语句十分简洁,每句话中又包含了4种事物,其中几种事物是学生少见的,认识事物就成了学好本课的前提。这个问题可以预先解决,让孩子们分组合作在各科教材上找到课文中的事物,理解“一畦、铜号”,区分“海鸥——飞鸟;帆船——军舰;秧苗——稻田”。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是响亮的呼声。可一些教师埋头苦干,寻找资料,制作课件,一个个精美的课件成了“道具”,学生眼巴巴地看着老师围着展示台团团转。为什么不让他们从唾手可得的材料入手呢?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只有六七岁,但是他们搜集资料的潜力令人吃惊。教师应该放弃“个人秀”,挖掘学生预习收集的潜力,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小主人。
(三)课堂争论。
教学中常有疑点令同学们争执不休,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把它作为研究课题。当教学到“非比寻常”一词时,有学生质疑应该是“菲比寻常”,并振振有词“电视里的广告就是这样说的,还是王菲代言的呢,超市里的可乐罐上也是这么印着的”。现代传媒的“偷梁换柱”,误导了学生对中国传统语言文字的理解。可引导学生课余在超市里和电视节目中、街旁广告牌上……咬文嚼字,打假!
(四)课后延伸。
综合性学习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大胆延伸,将语文知识融入生动有趣的表演、游戏、竞赛中。让学生编辑小报、班刊、作文选,都是给学生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如学习了《乌鸦喝水》一文,就引导学生续写故事,编绘连环画;学习了三年级下册的第八组教材,可鼓励学生搜集更多的中国神话、传说,举办“神话、传说故事会”。 二、家庭学校生活是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高投入、低产出、耗时多、效率低的状况一直困扰着广大的语文教师。究其原因,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过分重视教师的教,未能将学生作为语文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在语文教学内部存在着一个长期性、全局性的失误,那就是把课堂作为唯一的学习场所,而未能将语言学习放在一个“大语文”的范畴中来,忽视了“生活是‘源’,书本是‘流’”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一次外地访问团来我校交流,我班就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选择“我是小导游员”的主题活动,学生根据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选学下列内容:搜集图片并给图片写简短的文字说明,或尝试做小导游向同学介绍自己喜欢的一处风景名胜,或扮演角色表演,两三个人一组,一位同学当“导游”,访问团老师做“游客”,“导游”根据展示的画面依次介绍景点,“游客”边听边看边向“导游”提问。
丰富的生活是永无止境的大课堂,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资源库,身边的人、事、物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关于学生使用压岁钱问题,可以设计“喜忧参半的压岁钱”、“使用压岁钱浅谈”、“你对压岁钱知多少”、“打理压岁钱妙计多多”等主题,运用口语交际、编小报、作文展、故事会等形式展开活动。
这些校内、家里的主题系列活动,内容丰富且有层次,满足了不同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学生的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全体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善自我。
三、学科融合是补充内容
挖掘其他课程资源,找到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最佳结合点。比如《综合实践活动·生活》中有一个单元是《可爱的小动物》,学生进行了小调查,收集了有关动物的资料图片,可以请学生展示、介绍喜欢的小动物,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展示与提高。
再如《人自然社会》这一课,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以后,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分组了解周围的环境污染情况,其间可以走访环保部门,还可以做一些实验,然后组织汇报调查结果,讨论确定治理方案,再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给有关部门写信或者写倡议书。除此之外,学生自己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设计宣传标语、成立环境督察小组等。
这样的选题方式,打破了学科界限,融合了语文、自然、社会等多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信息去分析、归纳,甚至亲自去做实验,体验揣摩,并对实验得到的结论进行讨论、整理,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综合性学习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了新领域,在小学语文课中开展综合性学习研究,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只需在语文教材、家校生活、学科融合中合理选择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可以从小学低段开始。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巢宗祺、雷实、陆志平.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关键词:学校;语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8-0051-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8.032
柳斌同志在全国的一次英语研讨会上指出:语文素质是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重要方面。这阐明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在素质教育中所占的地位,使我们对语文这门基础学科的地位重新再认识。我校领导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推动了素质教育在语文学科的深入开展。
一、提高教师的认识和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素质将会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能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语文教师队伍,是在语文学科中推行素质教育的关键,为此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项工作。
1. 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教师对素质教育的正确认识是一种“内驱力”。我们十分注重教师理论学习,组织教师学习黄绮华、李求真的《语文教学论》等有关在语文学科中开展素质教育的论述,通过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认识,明确语文是学生文化素质的基础,是形成终身学习能力的一门工具课,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有极大的影响。
2. 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为了使教师对新课程标准和教材有更深的理解,我们采用校内校外相结合的方法,派出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县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学习培训。每学期开学前安排两到三天时间组织教师专门学习新课程标准和教材,使教师明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了解教材编排特点和年级之间、单元之间内容的联系,真正做到脑中有“纲”,心中有“本”。
3. 加强教师的基本功训练。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我们把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工作,并从抓教师基本功开始。
首先从抓教师的“三笔字”书写、简笔画和普通话这些最基本的能力培养入手。用了三年的时间,有计划、分阶段、有重点地实施,通过组织比赛考核,项项落实,人人过关。其次是抓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我们以抓教师会备课、会讲课、会听课、会说课、会评课、会辅导这“六会”为重点,组织教师参加校内外各类教研活动,把教育理论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达到“五会”,即教学经验会总结、教学模式会提炼、教学观摩会评析、教学风格会创造、教学专题会研究。
4. 抓教师学历的提高和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我们积极支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提高学历,对参加进修学习的教师,学校会在课程安排上给予照顾,学习费用给予支持。现在全校语文教师有98%达到本科学历,能熟练地使用教学设备,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和制作教学课件。
总之,加强对教师的理论学习和基本功训练,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使教师教学由过去的“经验型”逐步向“教研型”转变。
二、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实施素质教育也要以教学为中心。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语文学科加强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为此,我们始终抓住这一主渠道不放。
1. 明确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目标。我们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特点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提高学生素质的特定要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力争做到一课一得。
2. 在课堂要求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育人为目标,突出重点观点,突出思维训练,突出精讲巧练,从而寻求语文课堂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在课堂中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素质,把备课确定的素质教育目标体现在教学工程中。尽可能在教学中使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主体”、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传播知识和指导方法结合起来,做到课堂教学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并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其在学到新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能够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3. 加强对多媒体在语文辅助教学中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改进教学方法,促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有效手段。利用多媒体声、形、色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由于我们对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常抓不懈,课堂教学所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明确,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素质明显提高。
三、重视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课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知识在活动中得到巩固和提高。语文活动课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渠道,我们要注意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达到在语文活涌沃刑岣哐生素质的目的。
1. 坚持开设说话课。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注意了文、语并重,适当安排了部分说话的内容,我们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坚持每周安排一节说话活动课,在说话课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并把说话的成绩作为了学生的语文学科考核依据之一。
2. 重视开展读书活动。增大阅读量,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效途径,除了完成课本和配套辅助读物外,语文教师针对本年级的学生特点,向学生推荐一至数本有益的课外读物,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读一本,并作相应的摘录或写读书笔记。为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每学期我们分年级组织一至两次读书心得交流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读书笔记,谈读书体会。每学年评选表彰“读书积极分子”,使读书活动长盛不衰。
3. 开办手抄报活动。办手抄报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活动。我们要求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办手抄报。要求每人每月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形式不限,可以是读书时的摘抄,可以是读书笔记,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小习作。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并选出优秀作品在学校展出,从而激发学生的活动热情。
4.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是学生认识社会获取知识的有益活动。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让学生将在课本获得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生活的认识。通过组织学生郊游,了解农村生活状况;对革命前辈采访,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等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还丰富了学生社会知识,提高了对社会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乔自敏.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创新教育[J].读写算(教师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