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再别康桥教案

再别康桥教案

时间:2022-10-13 09:22:14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再别康桥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再别康桥教案

第1篇

一、文体特征

诗歌的语言是简洁的、思维是跳跃的、意味是多重的。现当代诗歌尤其善于运用意象、暗示、象征等表现手法,造成了诗歌情绪层次的跳跃性和诗义的朦胧多义性。因此,解析现当代诗歌就不能太明确、太清晰,更忌诗义统一。我们要对学生进行作者和背景材料透视,让学生自己去领会诗歌的主题意义。

再别康桥》作为徐志摩的代表作,对于学生来讲可能不是很陌生。但对于现当代诗歌特征,学生可能并不是很了解。所以,首先应向学生介绍现当代诗歌的产生、发展历史及其所具有的独特特征,并引导学生运用发散思维,通过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思想情操,品味言外之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读诗趣味。

二、作者

接下来,就要向学生介绍作者――徐志摩了。这个时候,我们如果简单地按照课本或教案上讲的介绍,学生对徐志摩是有一些了解,但这些对学生理解诗歌又有多大帮助呢?学生对于诗人灵感的闪光――诗歌,又会有多大兴趣呢?答案恐怕不能令人满意。

假使我们换一种方式,从徐志摩与三个女人(张幼仪、林徽茵、陆小曼)的故事入手进行讲解,也许效果就会好得多。我们知道,作为一代才子的徐志摩,他所经历的爱情波折也许比他留下的诗篇更令后人感兴趣。同时,我们通过讲述徐志摩与三个女人的故事,可以把徐志摩从杭州中学时代,欧洲留学时代,北京、上海教书、出版刊物时代一直介绍到他去世。这样,不但能调动学生的听课积极性,也对学生理解《再别康桥》有很大帮助。

三、创作背景

创作背景是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重要因素。我们只有把作品与作者创作的时间、地点及其当时的生活、思想感情联系起来,才能体会个中“滋味”。关于《再别康桥》的写作时间和缘起,一直以来就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其实,翻开《徐志摩小传》,不难发现,准确的说法应为:《再别康桥》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时间为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

四、文本特点

对一个文本特点把握程度的高低决定着我们对该文本理解的深度。《再别康桥》,是诗人徐志摩最重要的代表作。正如谢克强先生所说的“这首使诗人获得巨大声誉的诗作,就其思想内容而言,的确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只不过是表达一种极其平常普通的离情和那种微波似的轻烟似的别绪,并无什么深刻的思想意义。”但有一点却是我们所不该忽视的,那就是这首诗的艺术美、诗意美。

《再别康桥》的艺术美表现在诸多方面:感情真挚,形象生动、鲜明,语言优美洗练,十分注意诗的结构、形式的美和音乐美。同时,这首诗还具有丰富的联想性、趣味性,还借助音乐节奏来加强和推动它。然而,在构成诗的艺术美的诸因素中,至关重要的却是诗的意境美。诗人将自己多年对母校的感情,浓缩在凝练的诗句中,溶化到一些富有个性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间,巧妙地把气氛、情感、形象三者融合为一,造成一个色彩鲜明、线条清晰、匀称柔和的境界。

五、作品补充

现代教学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不能局限于课本。除了讲析课文外,还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知识补充,这也就是所谓的“知识迁移”。因此,教师在教《再别康桥》这篇课文时,要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下徐志摩的其他作品,如:《我来扬子江边买一把莲蓬》和《我等候你》等。通过介绍这些诗篇,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徐志摩诗歌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的特征。

第2篇

一、为什么说“书底儿的厚度是你发展的高度”?

我认为,教师的读书厚度是使学生达到理解高度的物质基础。

①只有多读书,才能形成自己的观点,才会对文本有自我解读,才不会照抄教参或别人的现成教案。

②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只有多读书,才能形成文化的积淀,才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才能够做到“给学生一碗水,自己有一桶水”。

俗话说“两年胳膊三年腿,十年难磨一张嘴”。如何磨好一张嘴?多读书,讲课时才有“活水”,语言才有“磁力”,讲课才能带给学生期待与惊喜。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才能积淀深厚,才能“信手拈来”,才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在阅读上有深度有广度的人,一定会是一个深刻的人。

二、怎样读书?

有人常说,教师每天的课多,作业多,杂事多,没时间读书。教师的时间确实有限,那么该怎样读书呢?我建议:

①围绕教材做拓展阅读。

比如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可以读《诗词》,顺便讲讲他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讲讲他的《忆秦蛾?娄山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讲讲他的《蝶恋花?答李淑一》等。

再如学习《再别康桥》《雨巷》,可以阅读一些中国现当代诗歌精品,给学生搞一个《中国现当代诗歌鉴赏》讲座;学清照词两首,我们可以读一读李清照的生平介绍及诗词作品,我曾经讲到这个内容时给学生讲了一节《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很受学生欢迎。

②读名著

名著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多读能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像《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平凡的世界》《茶花女》《简爱》《安娜?卡列尼娜》《乱世佳人》等值得一看。

③个性化阅读

时间有限,可以进行个性化阅读,即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深入阅读,这样能使自己在某一方面掌握的知识较多,研究较深,使我们在短时间内在某一方面有较大收获。

三、建议

①以备促读,以教促读。教什么内容,在备课时就要深入了解,广泛涉猎,相关内容掌握多了,自然会教出底气,一节又一节的精彩教学就会脱颖而出。

②以写促读。教学需要总结,我们应多动笔总结教学经验。要写好总结,就要多读别人的经验,“其善者而从之”,久而久之,就会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静下心来读几本书,也能提高自己的教学品位。

第3篇

西风渐进七十年

作者:向锐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本书以1840年为起点,描述晚清最后七十年(1840~1910)跌宕起伏的历史画卷。本书紧扣“三千年未有之变局”的时代特征,围绕近代东西文化交流冲撞这个主题,以历史长河中个体沉浮命运为点,以打捞尘封已久的历史碎片拼凑填补为主要手段,描述、运动、、天津教案、中国近代铁路、电报肇始、幼童留美、海防建设、同光年间三次对外战争、庚子国变、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

福州风土诗

作者:郑丽生

解读:方炳桂 方向红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郑丽生(1912~1998),福州著名文史学者、民俗专家、诗人。本书按时间顺序,由方炳桂父女二人解读郑丽生的七十多首福州风土诗,由诗来诉说并介绍福州的风俗民情,表达感情,妙趣横生。

上杭客家话研究

作者:邱锡凤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

本书就一个客家方言点——上杭蓝溪的客家话展开详细描述、报告。全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作者对研究考察的对象上杭蓝溪话的同音字、词汇和语法例句收集得很全面,此外还列举了大量俗语、谚语、歌谣甚至口头禅,揭示了蓝溪客家话的方方面面,有利于读者深入了解这一方言点的全貌。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

最美人间四月天

作者:林徽因

出版日期:2012年3月

世界上漂亮的女子很多,但不一定有才;世界上有才的女子很多,但不一定有貌。有才又有貌的女子也有,但不一定能分得清情感与理智,收获完美的爱情与家庭。而林徽因,就是这样一个百年罕见的女子。

《花开一季,暖到落泪:最美人间四月天》是林徽因成名作、代表作和经典作的璀璨荟萃,收录了林徽因迄今所有的名篇,是迄今为止最经典、最唯美、最值得收藏的林徽因读本。在书中,林徽因诗意解读了爱情、亲情和友情,分享了她对成长有关的人生感悟,要“在安静中不慌不忙的坚强”。精美的插图,精致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林徽因这个“民国第一才女”(语)的诗情画意和热情洋溢,领略到她繁华背后的落寞与苍凉。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午后的阳光下,漫长的旅途中,抑或是夜晚临睡前,让我们细细体味一代才女笔下的悲欢离合,品读她隐藏在文字深处的落寞传奇。

传世经典美文系列

作者:郁达夫 等

出版日期:2012年4月

本系列包括:郁达夫的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上》,林徽因代表作《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朱自清的现代散文名篇精选集《荷塘月色》,许地山早期小品散文集《空山灵雨》,徐志摩诗集《再别康桥》,以及萧红以自己的家乡与童年生活为原型创作的小说《呼兰河传》,全套共6册。

战国文字编

编者:汤馀惠

出版日期:2001年12月

本书所收战国文字资料涵盖了整个战国文字领域,举凡青铜器铭文、陶文、玺印文字、封泥文字、简牍文字、帛书文字、玉石铭文、货币文字等皆包括在内。这些资料中有些出于国内不易见到的书籍,如《珍秦斋古印展》、《平庵考藏古玺印选》等,可以看出编者搜讨之细,网罗之精。所收资料皆用原形,不失真,让使用者可以放心使用。

李长吉集

撰写:(唐)李贺

评本:(明)黄陶庵

批点:(清)黎二樵

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教学需要;精挑细选;实用语文能力

多媒体技术进入语文课堂是现代信息技术向语文教学渗透的必然。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以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课本为主要授课工具,这也就确定了教学形式主要以黑板板书与口述传授的单一模式为主,教学注重的是“咬文嚼字”,我们面对的中职学生已经历了九年的“写作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重点语段”等传统教学环节的“洗礼”,而变得麻木,大多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模式能让学生从浅显的直观的具象化事物的认识,逐渐转向对抽象的文字内容的理解。

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各环节可以起到促进作用,其中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教学中非常常见的工具,它是集图、文、声三位一体,形象、直观、信息量大,而我们在实际教学的备课阶段需要注意许多细节。

一、课件的表现形式需符合实际教学的需要

1.具体来说,可根据个人的喜好,挑选合适的背景和自定义动画方案,但不必太过花哨

背景可以统一用纯色,字体可以简单地用黑体字。每页切换动画模式和文字、图片等出现形式可以结合实际的内容相应地变化,不必拘泥于特定形式,但也不可太过复杂,从而忽视实际教学的效果。

2.多媒体课件的配色是一件比较讲究的事

作为直观性的展现形式,色彩往往是给观看者的第一印象,多媒体课件的配色需注重亲和力与观看课件的持久性,黄金分割配色法是配色中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案,但这需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地试验,才能得出满意配色效果。

二、课件中用到的图片、音频和视频需要“精挑细选”

就图片而言应具有代表性,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选择图片时,一般以荷塘为主,但背景需在晚上,而且是满月,荷塘中的荷花应符合“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

对于音频来说,人声、音乐、音响是声音的三大元素,这三者在表达知识信息时应分清主次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在同一时间最好只使用两种声音。在同一时间运用多种声音,易造成画面声音过于嘈杂,声音信息过于拥挤,使听者难以承受,从而降低了以声音方式接收信息的效率。如:在课件中加入字词教读的人声,此时因取消其他声效的设定。而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能调动学生主动投入学习,利于学生获取和保持知识,掌握其他学科的知识,对学生知识体系的全面构建十分有益。但在时间控制方面尽可能简短,不能使视频内容“喧宾夺主”,所以,可以事先用视频编辑工具进行适当的剪辑。图片、音频和视频资源建议用嵌入形式直接保存在PowerPoint内,以免在更换课件播放硬件时出现丢失或者链接出错的情况。

这些媒体的选材可以由学生来提供,这样也可使学生能在课前愿意花时间去认真预习。但对于学生上交的资料,必须在课前做好筛选。如果在班级中以小组为单位,可先让各组组长进行比较,最后由课代表汇总上交。

三、课件的内容并非越多越好

一节40分钟或45分钟的语文课,以PowerPoint所做的课件为例,10页左右为佳,每页的字数以10~20字为好,因为内容过多,或者只是教案内容的照搬,或造成信息量冗余,而学生并未能全部获取上面的信息。以人社版《语文》(第五版)下册中的《劳动合同》应用文写作为例,我因实际教学需要,制作过一个课件,该课件共30页,适合2~3课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问题:

1.结构分配不合理

本课件围绕“劳动合同”分成三个部分:劳动合同的由来、劳动合同的定义与分类和劳动合同的结构。其中劳动合同的由来用了9页,主要内容为劳动立法和劳动合同的历史发展,内容较多,大多为课外补充,实际教学以讲授为主,占用时间近30分钟,大多学生不能全部“消化”这些“充实”的内容,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2.重点内容不突出

本课的重点内容应该是“劳动合同的结构”,课件中除了纯文字的介绍,还有少许插图,表现内容较单一,以至于与书本内容相差不大。要使重点授课内容突出,不在于增加文字量,可用精炼的文字概括出关键字。课件的内容与整节课的教学内容相比,如作为辅助补充内容为佳,也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3.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并不局限于用课件上课

所谓多媒体,通俗来讲就是多种媒体,而本身媒体就包括了书籍报刊、杂志画册、广播电视。在信息化时代到来之前,我们同样可以用多媒体的形式来上课。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先让学生听范读,那此时课本书是媒体甲,录音机是媒体乙,再加上黑板上的板书为媒体丙,这样以三种媒体形式的教学方式,同样可以称之为“多媒体”教学,不过我们现在的多媒体教学更多的是用到了计算机网络这些电子设备,有的甚至还要用上投影仪器,实际的教学成本也相应增加了。

多媒体技术放在十年前应该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手段,而今在互联网普遍运用的时代,对于中职学生来说,一个PowerPoint课件已经不是“高科技”的象征了。另外并不是所有的语文课都适合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进行教学,语文课堂传统授课方法是讲授为主,如果还是局限于这一种方法,那么其实只不过是把黑板板书以另一种形式转到电视或投影屏幕上而已。

现今的职业教育本身提倡交流式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作为中职语文教师必须突显职业特点,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服务,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用语文能力,让他们今后能“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从而为社会培养更多文化素质高、专业技能强的劳动者。

参考文献:

[1]魏玉龙.多媒体课件与语文课堂教学.许昌师专学报,2000.

[2]罗月念,冉怀敏.色彩黄金分割配色法在多媒体课件开发中的应用研究.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8).

[3]关明勇,徐奎.多媒体课件中声音效果的特点及设计.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1).

第5篇

大学生活最后的阶段是实习,很重要,在实习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体会了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光荣。通过实习,我充实了自己,学会了如何教学,学习了许多未曾有过的东西。经历了这段的实习生活,让我感受到教师职业的重任,体会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在实习过程中,我对比自己的学生时代,感受着差别,90后学生的能力

一代比一代强,信息接收面广。这对老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知识要求。实习过程中,我们熟练地掌握了教学技能,不仅如此,我们还学会了如何处理与学生关系的技巧。

二、实习内容:

1、班主任工作:每日带早晚两次自习,与班级班委一起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开班级常务会议一次。

2、专业技能教学:完成教案六篇,上课次数七次(加作文训练课),批改学生作业,监考两次。

3、教学研究调查:为更好地了解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组织两次小组谈心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学习动态。

三、实结:

(一)教学专业技能总结:

9月15日,指导老师潘老师带着我走进学生的教室,那时心情很复杂,我是从这里毕业的,心里在想我走上讲台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潘老师将我带到教室,向同学们介绍了我,没想到同学们都蛮不错的,竟然鼓起了热烈的掌声。接着,并没有如我所料让我上讲台,而是在简单的几句介绍后我在后排的空位上听课。9月23日,我已经在这里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们学习情况(通过班主任或班委或直接交流)。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于是在一个星期后的今天,在紧张的周末备课后,我紧张地走上了神圣的讲台。今天我给学生带来的是徐志摩先生的名作<再别康桥>,第一次上台,与在大学时技能课上的感觉完全不同,大学课堂上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开始时有点紧张,可是紧张感也慢慢放开。学生们互动和我的热情交织在一起,课堂气氛渐好!终于,下课铃响了,我也刚好讲完,谢天谢地!在门口时,潘老师向我走了过来,说了四个字:不辱使命!对了,我向潘老师承诺过一定把这节课上完。真的不辱使命。

有了好的第一次不一定有好的第二次,第二次让我跌得一塌糊涂。10月7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我至今无法忘记的一次。诗文是我的强项,更重要的是海子是我最喜欢的诗人,我信心充足。事后证明,过分的自信会导致无知的错误,教学工作并不是凭着自信就能顺利进行的。草草的准备,盲目的自信,自己的无知,让我在导入时候频频出现意外。作者介绍不连贯,文章未真正地讲透。课后潘老师找我谈了许久,向我提了很多有益的建议。

在后面讲课中我充分准备,认真地理解课文,如果一个老师连课文都没搞透搞懂,那又有什么资格来给学生讲呢。知识的储备,备课的充足,有节奏的控制课堂气氛是当好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必须的具备的。

(二)班主任工作

在实习之前,指导老师对我说要做好实习班主任注意的几点:密切与班委配合,积极关注学生学习意向,对学生公正公平。第一天实习晚上是个不寻常的日子。学校要求高中学生晚上7点--9点半必须来学校上自习。6点半左右我走进教室,一片吵闹。我很惊奇,便质问这就是你们班吗?谁知道竟然没有人听我的话,我站在讲台上,平静地看着下面的一切,学生安静下来。接着,我把班长和几位班委成员叫了出来。按照指导老师的事前的安排,我布置好班级的日常秩序管理安排。一个好的班集体是可以带好整个班级的。效果在当晚便产生了,班级的自习秩序很快被稳定下来,看着学生们安静的学习,指导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10月6日,原本和指导老师谈好开班会的事情在后面实习时间开始,可老师在前一天就要求我把在国庆节前一星期的学习工作做一些总结,说让我单独开一次班会。第一次开班会,心情紧张,加上我对这个班级的工作不完全了解。于是我先让班委向大家汇报一下班级开支情况。平静下来,我对前段时间的不足提出了批评,特别对班上几个调皮的学生迟到早退做出了严厉警告。通过一种制度来建立一种秩序是如此的简单,而班主任的工作远不止如此。交心,这是我在学生时代学到的一种有效处理学生心理问题的手段。针对学生上课不集中、学生成绩下降以及一些来自农村的学生跟不上教学进度的个别情况,灵活处理,灵活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使得课堂课后气氛大有改变。

(三)教学研究调查

第6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培养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只有学生具有自主性,才可能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理解当前语文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最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把以授受为主的教学方式,转移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兴趣。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始终占据者主导地位,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无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逐渐使得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缺乏教学的针对性。高中语文新课改以后,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语文教学方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鼓励学生主导学习的进程和方向,在教师指导和帮助下,发挥自身的实践探索和思考获取所需知识,体验自主学习的优越性。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从教师手中交还到学生手上,让学习过程对学生更有意义。目前高中语文的教育改革尚处在摸索阶段,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学生打造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案,建立一个可行的自主学习系统,立足整体构建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一、自主学习的提出及含义

“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主动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评价、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教学模式”。

二、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方法的指导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就是高中学生在语文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主动地确定学习目标,自觉地运用学习策略,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并进行合理评价的学习活动”。自主学习方法包括自主学习的态度、程序、途径、手段、技能等。语文自主学习指导包括学习内容的指导和学习过程的指导。

三、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指导的模式及实施细则

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流程主要包括确定目标、激发动机、自学教材、自学检查、集体讨论、教师反馈、知识延伸、学生小结等环节。高中语文自主学习宏观指导模式是指高中学段,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贯穿课前活动、课堂学习、课外活动、复习检测等全过程,涵盖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各方面,渗透认识、情感、意志、个性发展等多层次,使语文教学形成一个由自主学习目标体系、训练体系和评价体系构成的不断激活、充满生机的系统,使其整体功能得到优化的新型的稳定的活动程序。学生主体地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落实:

1、学生要成为确立语文学习目标的主体。 教学目标不能仅仅由教师确立,仅仅体现在教师教案上,更应让每个学生自主选择、确定和调整,且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让学生在学期之初就明确高中语文学习的目标体系。每节课也努力让学生把握目标,有效地进行学习。

2、学生要成为语文技能训练的主体。 “语文学习本质上是语文技能的学习,语文教学就是教师引导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获得必要的语文技能(包括语文动作技能、语文认知技能和语文审美技能)的活动”。因此,对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训练,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得语文技能的能力。为了突出学生是语文训练的主体,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还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3、学生要成为语文学习评价的主体。 变学生是语文学习评价对象的单一角色为既是评价对象又是评价主体的双重角色。让学生自评和互评,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会总结有益的学习经验,而且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纵向、横向和深度上进行全方位的渗透。

四、丰富语文教学活动,增强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从高中学生特点出发,组织高中学生能积极参加的语文活动,通过这些语文活动,培养语文能力。比如可以每堂课留5分钟给大家作为演讲和口才展示时间,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对语文学习很好的补充。书法比赛、网络资料编辑和查找、学生习作交流都易于开展。还可以开设语文课外活动课,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多种语文活动,像宠物介绍、电影和文学作品推荐,原创课文剧目表演,原创相声小品汇报演出、诗歌朗诵、新闻社会热点辩论赛等。语文活动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提升对语文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摒弃传统的简单讲授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主性,与他人合作,体会和总结出实用的知识。

五、为学生保留足够的课余时间以供自主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新课改中着重强调的要求。老师要敢于把课堂交给学生,相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尽可能的保证学生有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可以将课文分为多个部分,教师对较难理解的部分做出讲解,将课堂剩余的时间交给学生自主讨论较为容易分析和理解的内容。改变现有语文教育观念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需要教师摒弃教学惯性,不能简单的灌输知识,给予学生机会自主的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是一个自主搭建知识网络的过程。老师讲授的知识并不能和学生接受和掌握的知识划等号。因此,想要就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语文的特点,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热情,调动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给予学生自由的空间和时间,展示学生的自主性。

六、创造合适的学习情境

好的学习环境,能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活动的热情。轻松的课堂情境,易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符合了新课改的理念。

语文课堂教学形式要新颖。自主学习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开展教学内容安排,也要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学生汇报自主学习的成果时,可自由选择表演式、问答式、游戏式、辩论式、讨论式、演讲式等多种展示形式。如在教学《鸿门宴》一文时,由于课文的故事情节较强,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将课文内容改造成现代文的剧本,给予学生时间进行节目的编排。在课堂上进行汇报演出,共同分享学习的心得和乐趣。又如《再别康桥》这些课本中的诗歌内容,可以开展朗诵比赛的形式,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特长的机会,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能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敢想提问、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开展符合学生兴趣的语文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对于自主学习的热情。将教师的主要职责,定在引导学生建立语文学习基本框架,鼓励学生开展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新课改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创新。

七、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语文课课堂效果的好坏,不是看教师讲授了多少内容,关键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内容;教师提供思路,学生自主探索思考;教师给予适当的启示,学生自觉的拓展相关知识;教师启发学生总结方法,学生将总结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在课文学习中,注重精读和泛读的结合,增强语句的赏析能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遇见疑问,不急于给予学生解答,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查找资料,阅读相关的课外材料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像《演讲与口才》、《读者》、《语文报》等口碑较好的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随笔和文学创作。

八、结论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绝不仅仅是一句口要,是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运用智慧,大胆创新,投入精力的一项有助于中国高中生教育水平提高的工程。文中的提及的一些方法还需要和实际的教学情况结合,灵活的运用,才能发挥出理想的效果。当然更需要教师的共同努力,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献计献策。

参考文献:

[1] 廖太红.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初探.科学咨询,2009.7.

[2] 陈晓文.引导学生进行高中语文自主性学习的策略探讨.读与写杂志,2007.8.

[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第7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现当代文学;实践教学

“现当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教学中一贯是以知识累积和识别为目的的授课范式,本科院校多是以研究型教学为主,而高职高专长期以来均沿袭本科院校教学模式。近年来,现当代文学教学已慢慢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与人文精神为主的经典文本教学范式,即:以解读经典文本为教学切入点,淡化“史”的线索,突出对作家作品及文学现象的分析。随着高职高专院校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对实用性人才需求的增加,在人才培养目标方面,除了注重学生综合人文素质的提高,还要注重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等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如何根据现当代文学因其课程特点,切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笔者对广西高职高专院校“现当代文学”实践教学情况作了调查,情况调查分网络查询和问卷调查两种,网络查询涉及到广西绝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问卷调查共发出200多份,涉及院校4所,包括桂林师专、柳州师专和新升格的职业本科院校2所(河池学院、广西民族师范学院)。

一、调查的结果(现状)

1.广西高职院校专门的职业院校多是理工科性质,如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运输职业技术学院、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农业(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等,这类高职院校,没有相关人文类课程设置,当然也不存在有《现当代文学》课程。

2.那些综合类的职业技术学院或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文艺术学院、或在公共管理学院中设有文秘专业,或是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中设有文学鉴赏课和中国文化概论课程,都是侧重在古代文学和古代文化方面,没有专门的现当代文学课程。

3.在一些较大的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二级学院中有很少一部分开设有现当代文学课程,如广西城市专业技术学院人文科学学院在新闻专业中开设现当代文学课程,与影视欣赏一样都属于专业知识的拓展而开设的选修课程,不是专业课,在课程要求上不是太高。

4.广西的高专院校包括桂林航专、柳州医专、桂林旅专、广西警专、广西体专共7所,课程设置上,广西体专的体育人文社科系和柳州医专人文社科部无此类课程,桂林航专人文与社会科学系的文秘专业开设有大学语文、秘书学、写作等课程,但无现当代文学课程,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法律系设有文秘专业,但无现当代文学课程。桂林旅专基础部(社科部)开设全校性公共性的人文素质修养课程文学欣赏,其实就是大学语文课程性质,重在文史知识的了解。

5.师范类高专院校仅存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两所。这两所院校中文专业都开设了现当代文学课程。从调查问卷得知,师专都是把《现当代文学》作为专业基础必修课开设,课时在80-120之间,集中在一年级的上下两学期完成,并开有同类课程的辅助选修课程,学生对课程设置基本满意,但绝大多对现行所用教材和课时不满意,认为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教学课时少于120课时,太少了。普遍认为《现当代文学》课程就是一门纯的介绍文学常识和作品鉴赏的课程,没有必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大多任课教师是不注重实践教学环节,极少参与学生的说、写、唱、演等实践活动。而且对师生对实践教学的内容理解上存在分歧,对课堂实践教学环节的范围只局限于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和诵读能力的培养,普遍认为,学生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演绎、表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的培养不属于《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范围。当然,课程中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比例少于1/4,甚至没有。

二、产生以上现象的原因

1.理工科类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的要求,缺乏文学类课程的设置。

2.综合类高职院校和非师范类专科院校对培养学生人文素质课程要求不细,一般重视对基本写作技能提高或综合人文素质的培养,于是在人文社科系(专业)开设《大学语文》和《写作》等课程,对专业拓展的影视文化欣赏课程贴近时尚,效果远比文学课来得更直接,所以这些院校极少开文学课程,特别是现当代文学课程。

3.师范类高专院校开设现当代文学课程,但与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要求强不同,所以课程设置上都是继承本科院校文学课程的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或者说是重课本的讲解,轻实践教学环节,重文学常识的灌输,轻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探索其对策

随着高职高专教育的迅速发展,构建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体系,已成为当前高职高专院校关注的热点,而实践教学是高职高专培养创新人才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深化实践教学内涵,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也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笔者认为,高职高专“现当代文学”课程实践教学可以从实践教学环节的理解、方法模式和如何提高学生实践综合实践技能等方面去进一步探索。

1.高职高专院校文学类课程也要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高职高专院校强调培养人才的实用性和技能性,实践教学即是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服务,相对于传统的理论教学而言,它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完成知识的传授,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特别是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初步确立,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来新形势下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大力发展实践教学。这是高职高专院校办学特色的体现,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全面提升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进一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 转贴于

2.对实践教学的理解。对于文科类课程来说,特别是文学类课程,实验实训资源配备、资金人员分配、设施场地等缺乏和不足,所以教学人员在教学内容选择和教学方法使用上,均倾向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传授,而把实践教学放在次要地位。针对高职高专院校文科专业实践教学的困境,许多研究者做了探讨,如李瑛珊认为高职高专文科专业是一种连续性的实践教学,贯穿整个大学三年级的教学过程。如杨素娟提出“实践演练”法,即“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演练中锻炼和提高实践能力及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笔者认为,要真正实现高职高专院校实践教学平衡发展,探讨文科的实践教学体系和机制,文学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不如放下姿态,贴近现实,从小处着手,把侧重点放在教学环节、方法模式的改进和如何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等方面,实现“大课堂”的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动口、动脑、动手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