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22 23:56:36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八年级思想品德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09将逝,期末在即,又到了需要盘点自己本学期工作的时候了。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四至十班共7个教学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工作,并蒙领导信任,担当八年级政治组组长的工作。回想这个四个月的工作,岂是一个“累”字了得!
思想方面:拥护党的领导,热爱教育事业,积极进取,为人师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服从工作安排,工作作风严谨,和同事团结友爱。
教育教学方面:我有幸回到八年级这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团队,欣喜之余也感受到了从来未有的压力。所以,我在工作中,坚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一、坚持认真备课。本学期我首次接触到北师大版的思想品德教材,备课中我谦虚好学,不断向同组的老师请教,积极精读教材和各类教辅书籍,使知识成为体系。学生对我而言也是全新的,备学生是我的必修课,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去”,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努力增强我的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努力拓展课堂的容量,增加一些有趣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师生交流,注意精讲精练,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与同事交流,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坚持自命习题,做到精读精练。因为我们思品方面的资料很少,所以我们发挥组员主动性,每课精心设置习题,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所以虽然累了一些,但自我感觉,在命题能力和水平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
五、关注学困生群体,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
真诚地付出,一定会有无悔的结果。我爱自己的学生,爱自己的工作,喜欢学习,踏实勤奋,我相信,我教育生命的未来一定更美好!
关键词:思想品德;专业发展;新课程;义务教育
“义务教育阶段思品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颇具新意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单一强调“以老带新”教师培养模式或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相比,具有综合性、系统性、主体性、前瞻性等特点,所以研究该问题对于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加速推进,教师如何提高自我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以便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这是基础教育面临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主要分析我地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精神等方面的现状、困境和成因,发现本地区中学思想政治教师教师专业成长主体理念认识不足,教师专业成长所需要的教育资源十分有限,教师专业成长的环境不够宽松。针对上述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促进其专业成长:教师要进行科学系统的现状分析,及时地进行反思调控;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教研;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等。
一、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教师专业素养内涵
所谓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过程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新课改要求把教师的职业看成专业,教师的专业化就是要求教师应成为更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普通人所不具备的那种专业素质的过程。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整个教育生涯中,通过终身的专业训练,习得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遵守专业道德,提高专业素质,实现专业自主,成为一名优秀的思想品德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
二、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教育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必须加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我市各校在培养青年教师、实施教师“青蓝工程”、造就研究型教师等方面虽已进行了积极的研究,积累了不少有意义的经验,但基于种种原因,初中思想品德教师专业发展的整体优化在不少学校还未得到足够重视,有的还停留在认识层面。
(一)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不容乐观
从2004年开始,思想品德学科进行又一轮教材改革。教材从内容到结构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所以,有些教师难于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几年来,教材的频繁变化,使学科教师很难对整个初中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大部分学科教师只能熟悉1—2个年级的内容,这样不利于学科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体系。这对于学科教师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
(二)部分教师处理和驾驭教材的能力比较薄弱
通过学校听课了解到:部分教师只能是依据教材的脉络,就教材,讲教材。缺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能力。教材怎么设计怎么讲,教材怎么写怎么说。其结果是教师讲书,学生看书、画书。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是部分教师缺乏钻研精神,心气浮躁,不想把本学科教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存在应付的思想。原因之二是部分改科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层次的理解,教学中只能流于教材的表面。同时,兼职教师由于精力限制,不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本学科的备课及教学上。(如有的学校教师是数学兼思品)
(三)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滞后
个别教师摆脱不了学科教学灌输式地说教的弊端,多采用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许多学生即使学了也是死记硬背,考试时,题稍一灵活,学生就不会了。平时我们的教学,大多重视实际或死记硬背,从教学效果看,没有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四)对思想品德学科的不重视
我市在历年来的中考改革中,将思想品德学科50分降为中考会考科目,然后又变为50分开卷考查中考考试模式。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学校、家长、学生对本学科的重视程度,有的学校甚至随意削减思想品德课课时。
三、义务教育阶段思想品德教师专业能力提高的途径
(一)培训
通过校本培训、外出培训、名家讲座、互助学习等形式,帮助初中政治教师树立教师专业化新理念,促进教师角色转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教师有全新的教育理念,全面的教育教学能力,全新的教学行为。为此,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对教师进行各层次各方面的教育教学培训,以期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使我们能够真正肩负起实施新课程的重任。
(二)交流
加强校内、校际交流研讨。即深入研究对教材的分析、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等。通过教师对教案的分析,优化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使教师从交流中获得启迪,汲取成功的要素,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
(三)实践
通过对课堂教学能力的展示,最直接地提升教师的教师科学素养。七、八年级新教材内容鲜活,淡化了知识性,更加注重于学生的体验和感悟。而随着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九年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这一点出发,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用举例、讨论、活动、故事及创设情境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采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用生动、直观的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教学计划贯彻情况
教学中认真遵照教学大纲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思想教育和技能教育,大力推广素质教育,按时按质地完成了本期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教学情况:
1、按照学校工作管理规定,认真备好课,写好教案,努力上好每一节课。除了备好课、写好教案外,我还要查阅各种资料,能上因特网时还上网寻找好的教学材料,教学辅助资料,把它们和我所从事的工作结合起来,为我所用。
2、在美术课教学中有的放矢,有重点有难点。美术教学中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丰富美术教学的内容。美术教学中注意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昧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到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学习美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3、在教学之余,我也注重自身发展进步。除了听课,评课,参加教研组教研活动外,我还注意到要自学。从思想上,利用行评机会端正自己;从行动上参加函授学习和外出听课等;在生活上注意形象,为人师表。作为教师教学工作是主要的,但除了教学工作外,我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其它活动。
4、我除了认真完成正常的教学工作以外,还对12个班级的黑板报进行跟踪指导,对个别有美术兴趣的学生进行课外兴趣辅导等。
三、经验和教训
1.教师要认真贯彻本教学大纲的精神,处理好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能力培养和双基训练
的关系。在传授双基、培养能力过程中,加强思想品德教育。要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情感陶冶的功能,努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中生的审美能力。
2.要贯彻启发式原则,采取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和创造。
3.教师应加强示范,并充分利用展示图片、美术作品及多媒体进行直观教学。
4.要关心美术教学的改革和发展,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实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5.学业考核以平时成绩为主,理论考试和实践相结合。
6、对学生美术学习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态度习惯养成和知识能力发展并重,并鼓励大胆创进和个性发挥,即着眼于实际成绩,更注重未来发展。
7、美术教学要尽量注意学科间的联系。如在讲到点、线、面等概念时,可联系数学中的相关概念来解释。
一、 所做的工作
(一) 教育教学方面
1. 完成了学期初的教育教学进度计划以及提前三节教案的书写。
2. 完成了毕业年级初中思品五本教材的第一轮单元复习。
3. 完成了毕业年级初中思品五本教材书中活动的复习,并把答案明确打印出来,发到学生手中,以备中考考场用。
4. 完成了毕业年级初中思品五本教材资源与评价的复习,尤其是非选择题的答案打印出来并发到学生手中,以备中考考场用。
5. 完成了毕业年级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三本教材的复习。
6. 迎接了毕业年级县里两次模拟考试,以及大庆市两考合一的模拟考试。
7. 完成了中考的学习任务。
8. 高效的完成了组内,校内教研组公开课的任务,涌现出了王晓芳等优秀的年轻教师。
9. 完成了市级小课题的结题工作。
10. 高效的完成了自主学习与校本学习任务。
11. 高效的完成了每月的听课任务。
12. 完成了八年级思品的教学任务以及期中期末考试阅卷的任务。
(二) 班主任方面
1. 完成了学期初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书写。
2.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由于是毕业班的下学期,任务很明确,就是备战中考。我通过班团课,重在做学生思想工作,帮助学生明确目标,时常鼓励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思想工作。
3.继续坚持对学生进行日考核,周通报,周评比
4.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发扬互帮互助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5. 认真细致做好思想工作,积极配合任课老师,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6.尊重家长、架起沟通的桥梁。
7.完成了中考体育考试的任务。
8.完成了中考民族审核以及中考报考工作。
9.完成了毕业年级初中毕业证的填写工作。
二、存在的不足
1.由于毕业年级课时少,思品备考任务部分内容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复习,不能高质量的完成。
2.由于跨进度教学,周一到周五晚自习提优培及补弱,没有更多可以与学生沟通的时间,对学困生的思想工作没有跟到位。
三、下步打算
1.跟学校领导申请加课时,争取达成。
2.教学计划做的细,教学过程严格按计划走,争取新课内容早结束,有更多的综合复习时间。
3.继续坚持高效的完成听课任务。
4.继续坚持高效的完成自主学习和校本学习任务,提高自身基本功。
5.继续坚持高效的完成组内听课、研讨、评课、集体备课任务。
6.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
7.继续坚持对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思想工作,并跟踪问效。
8.与家长联系要全方位沟通。以便家长了解的更全面了。
9.继续坚持班级日检查,周通报,周评比的做法。
10.坚持与科任老师勤联系,勤沟通,更好地促动学生的学习。
11.继续坚持调动发挥班级干部、排头兵的榜样带头作用。
课后辅导要因材施教,辅导对象重点放在困难生和优等生上,坚持做好"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特别是对困难生要耐心解答其疑问,点拨思路,以便使困难生能够完成作业,不断进步.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北师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5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培养高素质的物理教师队伍为推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的自主学习为目标,以抓好提高工作效率为中心,紧紧围绕纲要精神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重点抓好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教研课题研究工作,努力提高课堂效率,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优等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二、工作目标
1、本学期是物理的开始学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教学让学生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获得必需的物理知识和技能,感受、认识和运用物理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
发展其探究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帮助学生消除自卑,建立自信,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继续强化分组实验的教学。
教师努力创造条件,完成学生的分组实验,也可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分组实验,增加每个学生动手的机会。
3、在规定计划时间内基本完成八年级物理教学任务。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的愿望都能够提高。
三、现状分析
本届初二年级共有6个班,两位物理教师,上学期这个年级的总成绩非常好,学生总体基础优秀,故要保持原有成绩切进一步提高,压力非常大。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学习《中学物理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课的教案,不打无准备的仗。
2、详细分析学生的情况,编制适合学生的导学案、反馈、巩固练习,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
3、发挥组员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多讨论一些相关课题,多钻研教材,以较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
4、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理论和别人成功的经验,探索适合我们学习情况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5、加强听课教研活动,教师间要互听互评,取长补短,不断改进教学。
6、勤于教学反思,加强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
7、课后辅导要因材施教,辅导对象重点放在困难生和优等生上,坚持做好"抓两头、促中间"的工作,特别是对困难生要耐心解答其疑问,点拨思路,以便使困难生能够完成作业,不断进步。
8、加强课堂练习,及时反馈信息,改进教学,学生练习要即时上交、批改、评析。
五、进度安排用主备分工
第1---3周《引言》、《声现象》王玉松
第4---7周《物态变化》侯燕
第8---9周《光现象》、期中复习王玉松
第10周期中复习及考试侯燕
第11—14周《光的折射透镜》王玉松
第15---17周《物体的运动》侯燕
第18---19周期末复习王玉松
六、教研活动安排
除了参加区、市直安排的活动外,其它周次本组成员在总务办公室参加备课组教研活动,主要交流互听课的反反馈情况、上周的教学反思,讨论下周的备课内容。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2一、指导思想八年级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我校地处凤凰镇,生源主要由黎族、回族、汉族学生组成。我担任八(1)、(2)、(3)、(4)班级的教学工作。这些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学习习惯较差,两级分化较突出。加之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但有些物理概念很抽象,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对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因此上课时,有的学生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从而导致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调整,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材分析今年八年级教科书改版,全书共5章,每章节开头都有观察与思考,提示这一节书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图片,图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作业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
四、教学目标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对物理学科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在掌握基础知识与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五、主要措施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1、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备好每一节,不打无准备的仗。2、积极预备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结合教科书尽可能开设出学生能自主完成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经历较多的科学探究过程。3、布置作业,力求精练精讲,做到及时反馈,以便查漏补缺。4、课后抽出一定的时间辅导学生,解答问题,点拨思路,并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对教法的理解程度,以便改进教学方法。5、对每一单元进行测试,并做好讲评工作。6、做好期中复习和期末复习工作完成教学的结尾工作。7、学以致用,要求学生会用所学过的物理知识来解释生活中有关的物理现象,突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3一、学生基本情况: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因为是新课程,学生都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和较强烈的好奇心,期待学习这门新鲜的学科。同时,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因而学生对物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现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初步印象,通过引导也能挖掘一些学生潜在的探究既能和方法。相信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必能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育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让充分理解学好物理对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2)双基教学要求:
1、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
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2、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
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
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放在重要地位。
单纯地掌握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教是为了不教”。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已经发展起来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为人教版(201x)八年级物理上册,
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4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但有些无力概念很抽象,由感性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对同学来说理解是很不容易的。这些学生大都来自农村,知识面比较窄,学习习惯较差,两级分化较突出。因此上课时,有的学生反应不够灵敏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性高,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调整,进行探究性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思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教材分析:
八年级物理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考虑到运动和力的知识与声、光、热、等知识相比稍显枯燥,而声、光、热、的知识不仅更能吸引学生,而且便于循序渐进地安排多种探究活动,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全书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章前导读,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
二、教学工作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
三、具体措施与方法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
新教材是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低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
2、注重教材体系,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不仅在传授文化知识,更注重于培养能力。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已有的各类实验,做到一个一个学生过好训练关,每
一个实验都要写好实验报告,写好实验体会。并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要求每一个学生根据已有的材料,做好有关的物理制作。
3、讲求教学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不能默守陈规,应该要时时更新教学方法。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让科学进入物理课堂,让新的理念武装学生头脑。使得受教育的学生:学习的观念更新,学习的内容科学,学习的方法优秀。
4、严格要求学生,练好学生扎实功底。
学生虽逐步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也会学习,爱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严格要求,不能放松任何一个细节的管理。做到课前有预习,课后有复习,课堂勤学习;每课必有一练,杜绝学生不做作业、少做作业,严禁学生抄袭他人作业;教育学生养成独立思问题的能力。
5、开展好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课外活动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狠抓课堂教学的同时,要注重利用业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意义的课外教学活动。
6、加强教师自身的业务进修,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增进教学艺术。多听课,吸取他人教学之长。
7、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计划5一、教学目标
初二物理第一学期主要任务有五单元的内容,分别介绍声音、光、物态变化、电路四个方面的内容。教材改革以后,目标重在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物理与社会怎息息相关,要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除了知识的传授,还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本学期初二物理的教学力争平均分、优良率、及格率和各项排名都有所提高。
二、教材分析
新教材主要是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尤其要求学生将知识与社会相联系,因为新教材增添了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就是“科学、技术、社会”,目的就是要学生动手动脑学物理,理解物理并应用物理。而新教材不设习题,也说明了新教材对培养学生的新的要求。学生只需理解了所学的物理知识,然后与身边的现象相联系,学会理解和分析身边一些常见的现象。教学过程中关键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班级情况分析
初二(x)班的学生上课纪律良好,但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够强,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够活跃,回答问题不够积极。
初二(x)班的学生上课纪律好,且学生比较活跃,对新教材比较能适应,但也欠缺学习的主动性。
总的来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的主动性都有待加强,需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
四、具体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认真备课,上好第一堂课,认真批改作业,鼓励学生提问,耐心给学生讲解。
认真做好备课、上课、课后总结的工作。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物理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多向他们提出问题,尝试找到更好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
3、加强阅读,多些了解新闻、新科技,在教学过程当中与学生分享,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积极开展物理实验,也多些实验演示,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令学生勇于讨论,多思考,多观察,多动手。
(二)基础知识教学
1、新教材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点不多,所以在课堂上对于知识的讲解更着重于将知识用于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当中。
2、将各知识点归纳、总结和分析,每讲完一章书都进行测试,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教学的内容。
3、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实验
1、课堂实验演示
课前准备好实验用具,并先作实验演示,看检查实验的可行性,保证课堂上实验成功。
2、学生实验
课前将实验的要求同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实验的目的,并顺利地进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思考、和观察等能力。实验后检查学生的实验册,看学生实验的结果,从中发现问题,看学生是否掌握了实验的方法和理解所学知识。
摘 要:新课程下如何更好地开展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变目前存在教学内容枯燥、教学形式单一的状况,应该说是每一位中学政治教师都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初探;教学主体;教学评价;教学实践;教学反馈
一、注重教学主体
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是师生共同投入的舞台,以学生为主角,教师为导演,是教师的教育活动和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机结合。是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师生和谐、教师主导、学生主动是思想品德课的内在要求,以学生是否理解,理解多少,多少人理解作为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在教学方法上由注入式教法转为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小品式等教法。
2.想方设法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比如,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当众提出来,如一位学生讲自己的亲身经历:在国庆节时,几位同学去就餐,餐厅内人多,端着盘子却找不到位子,等找到座位时,薯条已软,汉堡也冷了,这时他突然想到思想品德课讲到的“消费者权益”的有关知识,感到自己的权利受到了侵害,于是就去找餐厅的经理,要求赔偿,经过交涉,餐厅不但退钱还道了歉。许多同学说想不到平日以为枯燥无味的思品课还真管用,能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还能为人生指明正确的航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二、注重教学实践
1.行为实践
在教学中,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未达到教学目的,作为品德教育课,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平时严格要求学生注意自己在家在校在外的一言一行,随时注意自我约束和自我矫正,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学生知行统一,才能达到思想品德课的最终目的。如学习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一课第三框“难报三春晖”。在教学中我让同学们敞开心扉,让大家共同分享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回忆自己在哪些具体事件中能感受到父母的爱,看哪位同学感受到父母的爱最多、最真挚、最感人。并谈谈作为中学生该怎样回报伟大、无私的母爱和父爱。要求学生了解父母的生日、爱好等方面的情况,并要求学生回家分别为父母做一次饭或洗一次衣服。下节课再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谈谈感受,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更懂得感恩,学生在家做些洗刷、烹饪等家务事,体验家长的苦衷和生活道理,学会生存本领,懂得做人的道理,培养孝敬长辈、尊老爱幼、关心他人的家庭美德。父子、母子、邻里之情更加亲密,全家气氛更加和谐了。同时,深化了认识,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行动中,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2.社会实践
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和公益等社会活动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迈出校门接触社会,提高社会实践的能力。带领学生旅游步行野营,锻炼意志,陶冶了情操。让学生在车站、码头、公园等地方清理卫生,做环保小卫士,养成了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自然美德。引导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亲身体验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结合实际加深对思想品德理论的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思想品德觉悟和道德品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生存本领和谋生手段,培养良好的家庭美德、自然美德和社会公德。同学们在活动中认识到:关心国家大事不仅是大人的事,我们青少年学生平时也能做到。积极参加公益活动,既承担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三、注重教学评价
1.评价的主体应突出
在新课程中,教学评价的重心由关注教师转移到关注学生上,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家长等都参与到开放、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中。新的教育理论对学生的评价,更是注重学生的发展,挖掘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评价的视线转移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评判标准。这种主体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更全面地认识自我。
2.评价方式应多样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多样化的,运用多种方法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班级里没有所谓的“学困生”。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应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优势,展示自己的智慧和风采。评价W生不能仅仅依靠成绩测验,还包括对学生行为、态度、兴趣等方面的考查。如在日常生活中应给每个学生建立一个“个人成长档案袋”,采用分层评价,从不同角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因人而异的评价标准。同时,评价中应遵循“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优点。这样学生才会不断地追求,不断地探索和攀登,从而产生无限动力,你追我赶。这种因人而异的评价,具有个体性和灵活性的特点,能促使学生发掘自己最大的潜能,让每个学生个性得到张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生理特点。
四、注重教学反馈
反馈体现在备课中。教师备课一定要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立足于实际,备教材,备学生,备重点、备难点、备课堂教学中各种突发因素,突出教案中的学案设计。教师备课时要设身处地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多问几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根据个别谈心、课堂观察、作业和考试等各种各样途径了解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行为习惯,了解学生的进步与存在问题,在备课中予以充分考虑,以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肤浅看法。当然,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是一个难题,需要我们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以自己的激情、智慧和创造性劳动描绘新课程绚丽多彩的“教学景观”。
参考文献:
体育老师最新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精神,根据我校工作计划,制定体育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中学体育教学常规实施细则;以课程改革为指导,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努力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注重学生创新意识、自学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教学研讨,从而不断促进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树立正确的学校体育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思路与目的
1、强化常规教学管理,做好体育常规教学安排
(1)加强备课管理
要求体育教师全面深入地研究把握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写好每一节课的教案,教案的书写要符合学校要求,并提前一周备出课堂教学设计。
(2)要认真制定学期教学计划
要根据总课时数、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制定合理的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和课时计划。并积极做好体育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3)上好每一堂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要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体育教学,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共处,学会发展,更好地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4)加大体育教学检查力度,完善教学测评制度
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检查制度,严格规范教学行为。每周检查备课情况、和上周教学反思,以促进体育教师相互之间的学习和共同提高。
2、开展好教研活动:
(1)根据课程改革精神,认真组织体育教师学习,全面了解,领悟课改精神,实行新课程标准,组织上好体育课。
(2)积极的向学生宣传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让学生和教师在课外活动时间里都能动起来达到体育锻炼的效果。使学生和老师都能处在有张有弛的学习与工作状态中。
(3)组织研讨学校运动队的组建与训练,促进校运动队制度的完善与训练的高效性。
(4)继续抓好校广播操的质量。严抓进退场队列队形,加强全校师生对广播操的认识态度。
(5)继续抓好体育课堂常规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习惯对自身发展重要性的认识。
(6)组织教师开展优质课达标活动及听课评课活动。
(7)充分做好各项运动队工作,制定训练计划,抓好训练,作好比赛前的训练工作。
三、开展好业务学习。
学期体育组业务学习以“新、老教师携手成长,共同进步”为目标,在专业性学习、主题性学习、研讨性学习三个方面着手学习。
体育老师最新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以德育教育为首,以艺术教育为特色,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根本”的办学目标。以学生《体质健康》为重点深化体育课堂、体训队教学改革,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出操、集队、集会纪律,做好出操、集队、集会常规训练,以德育教育为核心,在体育教育教学中注重思想教育,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注意加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增强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树立集体主义荣誉感,培养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积极进取的个性,提高学生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能力,为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激烈竞争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及要求
1、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有效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两课两操一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两课两操一活动”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好坏和健康况状的好坏。因此,首先要求每位体育教师都要树立抓好“两课两操一活动”的思想观念;其次要求体育教师认真钻研体育教材,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做到写好学期计划、授课教案,多花时间备课,不打无准备之仗,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第三是配合学校抓好早操、眼保健操工作,加强两操纪律,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树立远大理想,营造良好校风、学风;第四是认真组织课外活动,要求每一位体育教师在值周期间保证课外活动时间、认真安排好课外活动内容、积极发放体育器材、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器材,督促学校保障每生每天有一小时足够活动时间和注重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
2、抓好《体质健康》工作,注重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注重领会新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确保达标率、优秀率稳步提高,切实提高我校学生身体素质。
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上报工作,目前我校没有按上级部门要求配备相关器材,但是对新教材内容的了解是初步的,对新教材中所体现出的推行素质教育意义还不够深入,更谈不上对新教材的研究,更缺乏新教材的教学经念。因此,本学期体育工作的重心放在注重新教材的培训学习,注重领会新教材中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注重结合我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改革,探索适合我校学生身体生长发育和探索适合我校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之路。
三、教学措施
1、积极鼓励学生自觉锻炼身体习惯,努力提高全校学生的体锻达标合格率。
2、本学期关注起始年级学生行为习惯,思想品德状况,学生要坚持形成体育锻炼规范化要求。
3、要不断加强对教学教材的研究,重视体育教师专业的发展,本学期积极开展教学基本工操练。从上课的仪表服装、备课教案、课前的准备开始。
4、以据学生的特点,要主动与年级组之间配合协调,利用一些休息时间,包括中午、放学后等时间,组织年级间和班间的体育竞赛,促进学生积极锻炼身体,激励学生为班级争光,培养学生的荣誉感。
5、要积极配合好教务处、政教处工作,认真组织管理好每天的全校广播操和每周一次的升旗仪式,各班进出场线路有序、队伍整齐。
6、各任课教师要认真组织、细心安排指导年级的体锻课,尽量多开展学生感兴趣,锻炼有效益的小型多样的单项性活动,满足学生体育活动需求。
7、积极倡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配合好学校卫生保健室对学生健康指标的有关测定,关心好学生每天的眼保健操。
体育老师最新工作计划3
一、抓好早操间操工作。增强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大课间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其质量的好坏讲直接影响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健康指标,尤其作为学校的门面,文明更样该抓好该项工作。四月份,成功迎接教育局对大课间活动的验收。
二、认真组织课外活动。组织好今年的春季运动会。做好筹备工作,组织训练,争取在迁安市春季运动会中取得优异成绩。
三、特长生训练。特长生加试就一个月的时间,如何有效的选材,训练,让更多的学生能够通过特长有学上,有好学上,成为了我目前面临的问题。我相信,我一定认真学习,虚心请教,积极训练,带好我的训练队。
四、九年级体育加试工作在4月底进行。今年的学生身体素质差,基础薄弱,我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要上好课,想45分钟要效率。抓好优生,抓住差生,让她们在自己的基础上更近一步。
五、做好课堂教学。八年级体育是基础,今年,对八年级进行实心球,立定跳远的教授。初步做好训练。加强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严把纪律。确实提高上课的效率。
六、篮球训练。6月底迁安市篮球赛,文明要提前做好谋划,组织训练。希望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但是我会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真抓实干,确实圆满的完成本学年的各项工作。
体育老师最新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学习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开展教育活动,加强学风、班风建设,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将我校的体育锻炼成绩推上新的台阶。
二、教学目标
1、体育课程改革,积极推进体育教学的科学化进程,构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增进其身心健康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2、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积极开导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使其养成锻炼习惯,终身受益。
3、积极开展课余训练。管理好学校体育器材。
三、教材情况分析
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大注重教师的教法,对学生学的方法不够,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练,对学生心理、生理、认识水平和个体差异难以把握,学生学习过程如何,“懂、会、育”的程度如何,难以检验和评价。为了真正体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减少注入式和训练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一至二项以上体育爱好和特长。
四、主要任务
1、以德育为首,五育并进,形成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格局;
2、以教学为中心,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3、体育重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练习
4、不惜一切代价,带好今年体育高考队的准备工作。
五、具体实施、措施
1、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自己教育教学能力充满自信,对在学生中树立良好教师形象充满自信,对提高我校教学质量充满信心饱满的工作热情与必胜的信念是实现教学计划的保障.
2、认真研读《教学大纲》,理清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案,备好每一节课。上课过程中,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该课内容。注重实际,面向全体,尽可能切入学生实际。
3、除课堂教学外,还组织校田径队的训练与比赛,抓住每个班级有体育特长及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指导学生训练,为提高我校竞技成绩而努力.
关键词: 集体备课 重要性 四个“强调”原则
集体备课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在教师个体认真准备的前提下进行学科教研组集体研讨的有效教研活动,其价值取向在于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它主要是指同一学校内部同一学段同一学科教师有计划、有组织地共同制订好教学计划、分析教材重难点并确定突破方法、撰写相关教案的过程,是一项集体性的教研活动,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有效途径。下面是我参与思想品德课集体备课的一些思考。
一、集体备课活动的重要性
1.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
资源的共享提升了资源的传递效率,增强了思想的迸发效果。集体备课不但是从研究知识本体到研究教法、学法,再到研究学案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实战式研究过程,更是一种实战式的培训过程。思想品德课涉及对时事政治热点的专题研讨。但每一年的时事政治热点都会改变,而仅靠教师个人,所搜集的资料肯定有限,理解的东西也会有片面的地方。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把时事政治热点很好地与学生责任心的培养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2.集体备课有利于新教师的成长
一个富有生命力的集体常常是有老中青搭配的具有良好互动的团队。老教师虽然经验丰富,思想周密,但面对日新月异的新形势有理解僵化的一面;年富力壮的中年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往往能够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新教师则希望自己在团队的带动下迅速成长起来。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有效调动各个年龄段教师的积极性,通过讨论―分工―试讲―教学―反馈等一系列教学互动活动,既调动各位教师参与集体备课的积极性,又有利于以老带新,有利于新教师的迅速成长。
3.集体备课有利于集思广益
集体备课要提前做好安排,最好安排好每一次活动的主备人,让他们做好个案准备,然后围绕他的准备情况展开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后还要布置主备人准备说课或者试讲。最后要集体反馈,帮助主备人更好地完善自己的个案。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大家可以集思广益。如,八年级上册《报得三春晖》,主备人主张用诗歌《游子吟》引入,让学生集体背诵;但有的老师却主张用歌曲《母亲》引入;也有的老师主张用一段抒情诗演讲的方式引入。这些设计都各有优点,到底听谁的呢?一位老师把阎维文演唱的《母亲》现场播放一遍,结果大家都深受感染,最后一致通过用歌曲形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4.集体备课有利于人际互动
集体备课使教师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借鉴。我们的集体备课逐渐形成读书―研讨―实践―科研的良性循环。如大家以前都比较少聚在一起,但现在由于集体备课,同事之间互动多了,大家感觉总有说不完的话题,同事之间的关系自然也就更密切。
集体备课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和才能。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集体备课的重要性,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集体备课活动,从而,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二、集体备课中的四个“强调”
1.强调把课备“实”
为了把课备“实”,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学期初要定好备课计划。计划要做得客观科学,周密严谨,求真务实,切实可行。②每次备课要定时间、定地点。③每次备课都要定课题、定内容,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流于形式。④每次备课要定主备人或者主讲人。
在每次备课活动中先由主备人或者讲人针对本次备课的内容,介绍相应的教法、学法、教学建议详细的教学设计,然后备课组的其他成员围绕这些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形成相应的备课内容。
2.强调把课备“活”
一是教学形式、教学手段要活。集体备课并不意味着从备课形式到教案内容都要一致,更不是束缚教师自我个性化创造的紧箍咒。集体备课一方面强调共同研讨,统一认识,另一方面要突出个性特色和自由发挥。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具体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创造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是备课内容要活。备课的内容不仅仅是教材,还包括考卷、练习、时事政治等。每次备课的具体内容一般是根据教学计划制订。大体来说上学期备课内容以课本为主并结合时政知识,下学期备课内容要做到课本、试卷、练习、时事政治并重。
把课备活的另一重要环节是备学生。备课时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并根据他们学习的水平、能力分析哪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掌握的,哪些需要详细的介绍和指导练习,从而更好地做到有的放矢,精简高效。
3.强调把课备“准”
怎样才能把课备“准”呢?
一要按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从近几年的中考政治试卷看,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依纲据本,回归教材,强调依托教材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的考查。因此,在备课时一定要准确把握各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及重难点。
二要把“准”考试方向。到了九年级下学期进入总复习阶段时,在备课时必须结合考试大纲,把准考试方向。
此外,课备还必须有敏锐的时政意识。政治教师对一年来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要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把握,在备课时才能做到课本知识与时政知识的有机结合。
4.强调把课备“精”
做到有效备课,一个重要方面是把课备得精。只有课备得精才可能上得精,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把课堂效率尽量提高,才可能真正打造高效课堂。因此,在实际备课活动中,特别是在中考复习阶段,每次备课都要围绕课标、围绕考试大纲进行,该抛弃的知识点坚决抛弃,该简化的知识点绝不展开,尽量把课备精。
此外,在试卷和练习等复习资料的准备中也应尽量做到精简高效。例如,对中考要求的时政重点、热点这一块,可由备课组成员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一起认真研究和讨论,然后确定几个热点专题,先由本备课组成员分别收集整理相关内容,并形成相应的复习资料,然后由备课组成员集体讨论,尽量精简。实践证明,准备的资料精练,在中考考试中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答题效率。
三、集体备课的原则
1.实效性原则
集体备课要讲求实效。大家相处久了,人的惰性也容易暴露出来,这样就会存在一人备课,多人享用;或者一个老师提供教案,大家不假思索机械使用。还有的集体备课会形成一个教研强人,其他人却不想参与。这样就会因为缺乏团队的互动与交流而慢慢失去集体活力。为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我们在开学初就强调每个人都应该轮流担当主备人、主讲人,要求主备人、主讲人都要说课:说课标要求、说本课内容特点、说学情、说目标确定、说教学过程、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力求每一次集体备课都落到实处,产生实效。
2.多样性原则
每个人都有自己对教材的解读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生观、教学观。在教育教学领域,我们一样要,容忍不同观点。虽然,集体备课时会为某个问题争得脸红耳赤,但我们总是欢迎多样化的东西。上课的题材范围要多样化、备课方式要多样化、研究方法要多样化,很多东西都是在多样化的世界中才显出自己的独特。多样化也体现在同课异构、教学沙龙讲座等活动中。
3.超前性原则
我们不打无准备的仗,但准备是要花时间的。所以,我们总是提前把要求给老师与同学。在一个学期初,就确定好每一个课题的主备人、主讲人。这样老师可以充分准备,同事之间也可以提前酝酿讨论。同样,老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如讲《做自尊自信的人》,如果没有提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人物故事,如果只是老师上课时讲讲英雄人物或者伟人自尊自信的故事,则是达不到让学生学会自尊自信的教学效果的,所以超前准备特别重要。
4.可持续性原则
可持续性就是要求制度、做法可以长久地坚持下去,成为一个常规的习惯性的工作。为做好集体备课工作,我们在多样化的方式方法下要求有不变的东西,如规定集体备课组在教学目标、教学进度、作业训练、资料使用、检测评估等方面都要统一。不允许教师有个人的“私活”,允许大家提出不同方案,但讨论通过后,就要步调一致执行。只有这样,集体备课才能既集思广益,又可持续发展下去。
当然,提高教学质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老师的因素,又有学生的因素。但不可否认的,老师是主导性因素。集体备课是教师成长的摇篮,是教师互动的平台,也是教师实现自己教学价值的舞台。因此,政治教师如果积极地参与有效备课活动,则不仅能提高自身业务素质,而且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关键词]接近性教学法;理论依据;路径选择;原则把握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普遍感觉单调、枯燥、乏味,很难激起学习兴趣,常常造成教学活动事倍功半。要改变这种状况,关键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此,初中思品课教师可充分运用接近性教学法,从时间、空间、语言、行为等多个方面与学生接近,让学生与教师成为“自家人”,从而提高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和认同感,有效调动学生学习思品课的积极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需要强调的是,在实施接近性教学法过程中,要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着力追求教学的有效性。
一、接近性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本文所说的“接近性”,是指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运用教材、传授知识、阐述观点、组织活动时所包括或隐含的语义、信息,与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学习基础、认知需求、兴趣爱好等方面重合、相似或接近,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
一般认为,“接近性”是一个新闻学概念。《新闻学大辞典》对“接近性”的解释是:新闻价值要素之一,指事实同新闻受众在地理上和心理上的距离,距离近则新闻价值大,距离远则新闻价值小。新闻发生地点与新闻传播地点间的空间距离的远近,对新闻价值的影响很大。人们对发生在身边事情关心的程度,一般要胜过对发生在遥远地方事情的关心。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人在社会交往中都会因自身需要产生亲切动机和依赖动机,即接近心理。某些研究证明,新闻受众对那些可以满足自己需求的信息最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接近感。构成新闻接近性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新闻的事件、地点、人物等都与新闻受众有相当密切的关系。受众对新闻中的熟悉或相同、相似之处,都会构成接近感,促使受众愿意下功夫了解,甚至探索研究。从中可以看出, “接近”就是兴趣,“接近”就是喜欢,越“接近”就越有价值。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与新闻传播有一定的类同性。新闻传播需要得到受众的认可才能达到传播效果,教学也需要学生认可才能达到教学效果。正因如此,思品课教学可以从新闻学理论中得到启发和借鉴。一个时期内,新闻宣传更多的以传者为中心,因而其传播是单向的。教学也是如此,一个时期内,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因而教学更多地体现为灌输式、填鸭式。随着社会的进步,随着新闻实践的发展,新闻理论也在不断进步之中,新闻传播从以传者为中心向以受者为中心转变,传播方式由单向向双向转变,形成了传者、受者的互动。教学也是如此,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转化,变教师单纯讲向师生互动转化。因此,新闻学中有关“接近性”理论可成为接近性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理论依据。
再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接近性是其探讨的重要内容之一。接近性是有助于最初的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改编自美国着名心理学家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的《魅力何来:人际吸引的秘密》,把接近性放在那些有助于最初的人际吸引的因素的第一条来进行讨论:两个人能否成为朋友?接近性是一个强有力的预测源。尽管接近也可能诱发敌意,大多数攻击和谋杀都发生在住得很近的人们中间,但接近性更容易产生喜欢。对于那些沉浸于神秘的浪漫爱情幻想的人来说,接近也许是乏味的;但是社会学家已经证实,大多数人的婚姻对象是那些和他们居住在同一社区,或在同一个公司或单位工作,或曾在同一个班里上过课的人。环顾四周想一想,如果你要结婚的话,他或她也很可能是居住、工作或学习在你步行可及范围之内的人。由沙莲香主编的高等院校社会心理学课程教材《社会心理学》有关“熟悉”的说法,对接近性更容易产生喜欢作出了解释:熟悉本身可以增进喜欢――与我们接触及交往越频繁的人,越容易成为我们的朋友,这就是说所谓的“曝光效应”。前几年颇为流行的一首歌曲《同桌的你》,就反映了时空的接近性带来的熟悉与喜欢。社会心理学家们所讨论的多局限于“人际”,其实“人物”或“人事”的关系也是这样。人们对熟悉的物品会有依赖感、安全感,如开自己的车,因为熟悉而放心,而临时换一辆他人的车就会担心:性能好不好,刹车灵不灵,轮胎气压足不足,等等。对熟悉的事情,则听到会感觉亲切,起码不会对该事表示怀疑。这也是社会心理学对接近性教学法提供的理论依据。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说,赋予了“接近性”更丰富的内涵。苏联教育心理学家M.M.季亚琴科在《高等学校心理学》一书中指出,所谓“接近性”是教育过程中群体和集体心理泛化的表现,主要指师生间的“相互关系,他们的心境、意见、自觉性、友谊、团结的水平和同情、厌恶等等。王振宏、李彩娜主编的《教育心理学》在论及“恰当而灵活地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时强调,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基础来选择与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效果最终在学生身上得到体现,因此,在选择教学方法时,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情况,只有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需要和学习基础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好的教学效果。他们在论及“建立有效课堂常规的原则”时指出,“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使学生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课堂常规的制订既要以课的类型和课堂环境为依据,又应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行为能力”。他们在论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时认为,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内容及实施形式时,综合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这里所说的“符合”就是“重合、相似或接近”,就是选择教学方法要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需要和学习基础重合、相似或接近;制订课堂常规要与学生的年龄和行为能力重合、相似或接近;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尊重“特点和规律”、综合考虑“年龄特征”。其既重视生理上的接近性,又强调心理上的接近性。既强调学习基础的接近性,又强调行为能力的接近性。总之,“接近性”是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研究内容,它在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管理、健康心理教育等多个方面,都强调了“接近性”。
二、接近性教学法的路径选择
从接近性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中可以看出,接近性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接近性的内容在不断地丰富发展之中,其也为接近性教学法提供了诸多实现路径。它既可以从时间、空间上接近,也可以从语言、行为上接近。
(一)时间接近法
所谓时间接近法,就是时间距离的接近,体现在初中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所应用的教学资料,应尽量体现时间上的接近,即在教学中所应用的知识、信息一定要新,要与新闻报道一样讲究时效性,跟上或大体跟得上实践的变化。
任何事物都有时间上的序列,从心理学角度说,人们往往对新近的事物更感兴趣,鲜活的、水灵灵的,总是惹人喜欢的。新闻业的兴旺发达说明了这一点:因为追求“新人新事”是社会大众的心理需求,而新闻业正是为了满足大众的这一需求而产生和发展。初中生自然也有“从众”心理,在讲课过程中,如果说的多是陈年旧事,会让学生兴味索然,而多讲一些“新事”,自然能达到时间的接近,从而增强学生的兴趣。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施时间接近教学法时,初中思品课教师要对课文中的一些事例进行时间距离上的“改造”,对教材上的事例时间进行“拉近”处理。因为无论如何更新出版,我们的课本总有个时间上的滞后性,如我们现在所用的课本是“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距今天已过了好多年了,不少“人事”已是“人是物非”“事过境迁”。如在八年级上册第六课《网络交往新空间》中的“相关链接”是“截至2003年12月31日”的数据,说到“全球有4亿人使用因特网”“我国上网人数7950万人”。互联网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如果在讲课时采用这样的“老”数据,肯定会被学生“吐槽”。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于1997年11月第一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后,形成半年一次的报告机制。2012年7月19日的《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其中2012年上半年网民增量为2450万,普及率提升1.6个百分点。这“新”数据与课文中的“老”数据已是今非昔比,恍如隔世。
当然,属于历史范畴的“时间久远”,不在时间接近法讨论范围之内。
(二)空间接近法
所谓空间接近法,就是地理距离的接近,体现在初中思品课教学过程中,就是教师所应用的教学资料,应尽量就地取材,联系本地、本校的实际甚至联系学生和教师自己身上或身边的事,而尽量避免远距离的事例。
任何事物都是一定的空间布局中发生、发展和运动的。从心理学角度说,人们对事物的感兴趣程度与地理距离成反比:距离越小,兴趣越浓;距离越大,兴趣越淡。而我们所采用的课本,是由课程教材研究所、思想品德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其编著所考虑的空间是“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其中的许多事例对当地学生来说,看不见、模不着,因而引不起他们阅读、了解、理解的兴趣。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施空间接近教学法时,就要对课文中所讲的事例进行空间距离的“改造”,变远距离为近距离及至零距离,变外地为本地乃至本校,变“他们”为“我们”及至“我”,让教学事例成为发生在学生周围或身上的事,给学生一种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感觉,从而使比较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指导,这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一课的《珍惜新起点》时,就可以大力实施空间接近法:说到“新学校,新同学”就可以说学生所在的自己的学校,说学生自己的同学;说到“创建新集体”,就可以说自己所在的新班级;说到班级同学的“团结协作,互助前行”,也不用说课本上的“南京师范大学附中的一个班级”,而说学生自己所在学校的班级就是了。这样近距离的事例,会让学生兴趣大增,集中学习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如在上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多元文化“地球村”》、九年级全一册第四课《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中的“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时,就笔者所在的义乌来说,就可以由教师或家长带着学生上义乌国际商贸城、义乌异国风情街进行参观,从中感受到世界的多元文化,感受到改革开放对我国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当然,“距离产生美”也有其心理学依据,它属于空间接近法的反向案例。
(三)语言接近法
所谓语言接近法,就是初中思品课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他所采用的语言体系应与学生日常所用的语言体系相同、相似或相近,让学生更多地感受到教师与他们是“同龄人”,有着“共同的语言”,从而更多地接受你提供给他们的信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语言具有开放性、发展性,如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与国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外来语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语言体系中,初中生也会受到社会及家庭成员的影响。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人们的网络交流也越来越普通,网络语言也就应运而生,风生水起,且更新速度非常之快,人民日报的一句“给力”曾让网民们欢呼,今天已是风光不再。在笔者撰写此稿之前,“元芳你怎么看”遮天盖地、漫山遍野,但月满则亏、盛极则衰,不久就呈消退之势。正是语言的这些特性,表现为不同的年龄,会有不同的语言体系,会有不同的语言爱好。如果缺少持续地学习和自身语言体系的进步,不同的年龄段之间就会有很大的语言年龄差。就“社会人”而言,坚守自己年龄段的语言体系并无大碍,而作为初中思品课教师如果这样,就会使学生有“你out了”的感觉,会与你“隔代相望”,增加语言沟通的难度,弱化了教学的有效性。因此,为了让教学达到更好的效果,初中思品课教师就必须在语言上与时俱进,充分让学生感觉到你与他们是“同时代的人”,与他们“有共同的语言”,减少沟通上的“语言障碍”。
(四)行为接近法
所谓行为接近法,就是思品课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在授课内容中融入学生所喜欢的、所痴迷的活动内容,让他们感受到你是他们的同类,你与他们一样“好动”“好那样动”。总之,就是投其所好。
一般来说,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因而也有了不同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初中思品课教师也许与学生已有一定的年龄差,也就有了“行为差”,但你虽说不能与他们有一样的“行为”,但你要深入地了解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行为特征,把他们的爱好、兴趣融入到讲课内容之中,把自己“退回”到初中年代。如在上到八年级上册第三课《同侪携手并进》时必然会涉及“早恋”的问题。就如何防止与矫正初中生早恋倾向,教师可以“以身试法”,说说自己初中时可能有过的“早恋”现象:“记得班上有位女同学,不知怎么搞的,我老是会想到她,在上课时也会禁不住看她一眼。”教师的这一行为,与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就有了自然的接近。然后,教师指出这是青春期性萌动的正常反应,再接着谈自己对“早恋”的看法。这样的效果就比较好,初中生们会觉得亲切可信,从而对教师的建议愿意听取采纳。如上八年级上册第6课《网络交往新空间》时,必然会涉及“网瘾”的问题,教师完全可以坦然面对,说到自己也曾上网成瘾,也喜欢玩游戏,然后进行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会相互影响。这种相互影响有时是无意的,有时则是有意的,即教师对学生有意识地施加影响,以此达到教学目的。有意施加影响的技巧很多,其中初中思品课教师要想方设法、殚精竭虑地与学生进行时空、言行等全方位的接近,使学生把你当成“自己人”,达到“自己人效应”。所谓“自己人”,是指对方把你与他归于同一类型的人。“自己人效应”是指对“自己人”所说的话更信赖、更容易接受。
三、接近性教学法的原则把握
接近性教学法充分体现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不能就“接近”而“接近”,不能本末倒置,不能顾此失彼,而是要认定目标,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使教学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目标性原则
所谓目标性原则,就是接近性教学法的运用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无论是接近性教学法的路径选择,还是教案实施,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而展开,而进行。
实施接近性教学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不是就“兴趣”而“兴趣”。我们可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左右驰骋、上下翻滚,可以稀奇古怪、千变万化,但应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一切围绕教学目标,一切为教学目标服务。总之,“接近”只是手段,完成教学目标才是目的。比如基础知识是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前提和理论来源。能力主要来源于对基础知识扎实、灵活、全面、熟练的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教材中的基本观点、概念、原理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加以理解记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做到运用自如,才能对各种社会现象或时政热点进行思考、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接近性教学法的过程中,抓好基础知识的落实,让学生构建起科学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储存、掌握、运用的能力。
(二)针对性原则
这里所说的针对性原则,是说初中思品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既包括学生的学习基础,也包括他们的兴趣爱好;既包括他们的生理特征,也包括他们的心理特征,遵循教学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接近性教学法。否则,就会变得无的放矢,“对牛弹琴”,自然是事倍功半甚至无功而返。
(三)引导性原则
所谓引导性原则,就是在实施接近性教学法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与学生的作用都得以有效发挥。
接近性教学法,更多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更多地体现了“投其所好”,但作为初中思品课教师不能因此而信马由缰、“放任自流”,而是要牢记教师的职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就好像是一名好导游,引导观赏者游览到景区的主要景点,欣赏到美景,感受到人文。
(四)有效性原则
1.教学期望要合理。
教学期望是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构想。
首先,思品课的教学期望要紧紧围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德育主题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适应。
其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
再次,教学期望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因此,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把握住教学的基点和训练的梯度。
2.教学内容要精选。
教材是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依据,但教材不等同于教学内容,因此,教师应从思品课学科价值观的高度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从教材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并做出适当的信息处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实施有效的教学。
3.教学结构要优化。
优化教学结构,应综合考虑这样几个因素:
一是学科特点和学科教学理念。
二是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
三是体现课时特点和课时目标。
其中学生是最活跃和核心的因素,优化教学结构,要符合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顺序和学习方法,体现教学设计和策略。
4.预设生成要兼顾。
课堂教学是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统一,两者的联结点在于学生。学生是课堂舞台的主角,只有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才具有生命活力。教学设计应该是一种弹性设计,要兼顾到预设的计划性和生成的可变性。如果说教案是教师的课前设计,那么课堂就是教师的现场设计。具备这二度设计,课堂才是科学的、艺术的。
二、实施思品课的有效教学要关注学生活动,突出“生活性”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在抓好常规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关注教材中各单元的活动与探究,一定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好活动教学。同时我们还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利用身边素材、生态资源适时开展探究与活动。在这里,我们要对新课标下思品课的活动探究有个正确和全面的认识。
就我的教学体验来说,有这几方面的体会:
1.开展探究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充分挖掘生活素材,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阐述某种体验、提出某些问题,并带着疑问走进课堂。
这样,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就会被调动起来,从而避免了过去那种教师在讲台上兴高采烈、学生在座位上昏昏欲睡的尴尬现象。
2.思品课的探究活动是学生独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教师“一言堂”、“填鸭式”灌输的过程,学生们不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而是建立了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这要求我们不仅要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而且要平等地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让政治课成为学生生活的课堂、实践的平台。如在教学实际中,我在七年级曾开展过“体验盲人生活,关爱残疾人生活,树立坚强意志”为主题的体验活动,在八年级开展过“道德和法律”的辩论会,要求全班学生全部参加,都动起来,在准备阶段走进学生,帮助出谋划策,提建议出主意,客观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思品课的活动形式多种多样。
关键词:初中思品 课堂教学 精彩 生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37-02
基于结构主义的教育理论,维特罗克提出了动态生成性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动态生成是指教师根据课堂中的互动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促进学生有效发展的教学形态。精彩的动态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就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打造精彩的动态课堂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精心预设,预约精彩
通俗地讲,预设就是对教学方案的预先(教学前)设计。预设与生成并不矛盾,强调生成并不否定预设。新课程理念下的预设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差异及学习基础,并在此学情上选择合理的教法,确定教(学)案,精彩的思想品德课就会如期而至。
当然,强调预设并不是呆板的执行预设。针对诸如学生的提问、插嘴及外来干扰,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情感需求,作出及时的富有创意的调整。正如苏霍林斯基说的:“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2 放手探究,期待精彩
教学过程瞬息万变。就教学对象而言,活生生的学生随时都会发生变化,无论教师怎样精心准备,都难以算尽他们的千变万化。就教学内容而言,相对稳定的内容总会受到变迁的时代的影响。就教学方法而言,任何方法的运用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哪种方法能包打天下。课堂的这种不确定性,决定了预设的局限性。然而,时下的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着两个问题:一是静态预设有余,动态生成不足。具体表现为:教学环节的设计面面俱到,甚至由谁由来回答问题等细节问题都设计得天衣无缝,把教案写成实录的也大有人在,“此处有掌声”的预设也并不是笑谈。二是对于互动交流与自主探究重视不够。要么是留有的时间很少,要么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唯恐乱了“预设”。有鉴于此,我们必须将课堂“还”给学生,舍得留足课堂生成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多发现、多探究,引导学生真正“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在一次公开课上,笔者在组织实施九年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教学内容时,设计了“互动问答”的教学环节。教师先抛出问题:曾有这样一首歌谣:“50年代淘米洗菜,60年代洗衣灌溉,70年代水体变色,80年代鱼虾绝代,90年代身心受害。”这一歌谣描述的是怎样的情景,你能运用真实的事例分析其中的原因吗?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这样的教学显然让学生有了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个性得到了张扬,积极的情感得以培养,课堂的生命力在此得到了体现。
当然,给予空间并不是指让学生作一些不着边际的猜想或进行一些徒有形式的活动,给予时间也不是说可以挥霍课堂上的45分钟。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握好“放”与“收”之间的度,所给予的时间与空间要与学生的需求及教学目标相吻合,这样的课堂才能更加精彩。
3 多元评价,呼唤精彩
传统的教学评价手段与方法单一,追求答案的唯一性和纯知识性。动态的教学过程评价则强调评价的多元性,注重课堂资源的生成。多元的评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评价的主体和对象是全体师生。由于评价的目的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应是全体师生的权利,评价的对象也应是全体学生。因此,解决“谁评”这个问题时,应组织不同层次的评价主体开展评价活动;解决“谁评”这个问题时应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意见。其次,评价的内容要全面。评价的内容不能仅仅集中在所谓的认知层面,要注重对思考过程、思考品质及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既要注意到认知上的正确性,又要重视学生能力上的提高性。只要学生的回答富有个性色彩且能够自圆其说,那么,不管他的回答与教师预设的答案有多大距离,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对于其精华部分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同时对于其不足之处也要指出。鼓励学生在有争议的问题上提出独特见解,培养学生多元的思考能力,促进创新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在回答一些选择题或判断题时,多从形成的角度而非终结的角度去评价学生,这样既可以知道学生的思维过程,又可以激起下一步的设计。再次,评价标准是多重的。例如,对基础好的学生可以适当提高评价标准,注重情感的培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对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放宽要求,以知识的识记为主。另外,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许多问题,答案本来就不是唯一的,不能拘泥于固定的标准。
如上《学会调控情绪》这堂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谈谈某一天自己在家中的情绪。其中一位同学说:“我生活在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之中。我家很有钱,我每天吃的是大餐,穿的是名牌……在别人眼中,我是一个很快乐的幸福的孩子!其实,我并不快乐。”说到这里,他已经热泪盈眶了。然后他接着说:“有一天,我把一份成绩不及格的试卷拿给爸妈签名写建议,原本以为爸妈会说一些批评、鼓励之类的话,却没想到他们一点也不在乎,反而‘哈哈’大笑地说‘只要有钱就好’。我当时内心痛苦极了,别人家父母都是那么关心自己孩子的学习,而我的父母一点也不关心,关心的只是钞票……”话还没说完,这位同学已经是泣不成声了。笔者心情沉重的请他坐下,并且说道:“谢谢你!谢谢你这么勇敢,在课堂里说出了平时不敢说的话,同学们,请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感谢他。”笔者的话刚说完,就想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相信这掌声是真诚的,也是对这位同学最好的肯定。本来笔者还预设了其他一些问题,但面对这位同学的表述,马上调整了教学内容,临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难得这位同学那么勇敢,你们就不想对他说些什么吗?”这次同学们的发言特别踊跃,有的同学说:“其实我们的父母也不容易,我们有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有的同学说:“我们要主动学会与父母沟通。”有的同学说:“我们要多交朋友,有些烦恼可以向朋友倾诉。”……多好的课堂生成资源,多好的学生评价,多好的课堂情感氛围!
4 捕捉差异,绽放精彩
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同一内容时,常常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和感情去理解,从而产生不同结论甚至是对立的结论,这就是一种差异。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感悟、见解和学习方式上的差异,挖掘其背后蕴藏的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引导全体学生相互鉴赏,分清优劣、扬长补短,这将十分有利于学生认知的深化、方法的习得和个性发展。
4.1鼓励质疑,捕获意外
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有思想、有个性的生命体。在很多时候,尤其是当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时,课堂会出现一些始料未及的情况。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捕捉这种意外,鼓励学生质疑意外、探究意外,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和胆略,点燃“非预设生成”的智慧火花,使这些鲜活的质疑在课堂中绽放出生命的光彩。
4.2鼓励创意,捕获差异
宽松、平等的教学环境,会出现许多非预设的课堂资源,教师应及时捕捉放大,使其锦上添花。一位县级名师在执教《尊敬老师》这一课时,提了一个问题:在你们的心目中,老师像什么?一位同学说,老师像黑夜的明灯,照亮了我们前行的方向;一位同学说:老师像大哥大姐,经常与我们谈心、聊天、畅谈未来……有一位女生却在下面轻声地说:“老师像刺猬。”老师听到这位同学的话后,和颜悦色地问:为什么说老师象刺猬?这位学生涨红了脸,“老师,我没有说你。”老师柔声地说:“甭怕,勇敢的说出自己的心理话。”在老师的鼓励下,这位同学说:“老师像刺猬,有时候很可爱,有时候很害怕。因为当老师心情好的时候,他们对学生很好,这就好比刺猬将刺收起来,这时的老师好可爱;当老师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们对学生很凶,这就好比刺猬张开满身的刺刺人,这时的老师好可怕。”面对原创性很高的带刺的心里话,这位名师不愧为“魔高一丈”,创造性地顺势下坡:原来我们老师是如此的恐怖,今后老师将努力使自己成为孔雀,大家欢迎吗?至此,尊敬老师这一传统美德在同学们心中已经悄然传递。
5 加强引领,增添精彩
动态生成表现在教学结果上,指的是学生得到了非预期的发展。但正如闪闪发光的并不都是金子一样,并不是说任何动态生成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理性发展。因此,教师要加强引领,使动态生成朝着积极、有效的方向发展,防止无效的消极的动态生成。
如教师在组织八年级学生学习“诚信做人到永远”的教学内容时,设计了“我的选择”这一教学环节,其中一个是“网上,没有人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于是与人交流的时候……”师生就这一话题展开了课堂讨论。一位学生回答说:“网络世界本来就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因此用不着对网友说真话。”另一位学生站起来反驳说:“网络世界尽管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但我们也应讲究诚信,不能欺骗网友。”见到学生讨论热烈,这位教师及时改变预设,组织学生对照诚信的涵义,探讨各种选择的利与弊,确定最优的选择。教师的这种引领,使教学主题得到深化,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了提高,使课堂平添几分精彩。
总之,动态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一朵奇葩,但愿我们都能发现这朵“奇葩”,并让它在我们的共同浇灌和悉心培育下茁壮成长。唯其如此,才能真正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精彩无限。
参考文献:
一、围绕教材,条理清晰
微课主要运用视频将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用更具象的方式展现给学生,由于播放时间不是很长,所以能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师在设计微课课件时,要把握好微课的内容,围绕教材条理清晰地展现知识点,这样才能够起到更好的效果。
微课一般都比较短,只有五六分钟,最长不超过十分钟,所以在设计微课时要注意围绕教材,将主要知识点在教案中有条理、清晰地呈现出来。如在教学《假如我是你》(教科版思品七年级上册)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清楚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学会换位思考,同时还要让学生感悟相互宽容,养成乐于助人的品德。在设计这个课件时,笔者围绕教材主题,通过身份贵贱、财富状况、人种差异等方面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呈现法律未健全之前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以及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法律的健全,人类渐渐变得平等的发展历程。制作课件时,主要通过图片、视频来呈现主题,如通过黑人曾经遭受贩卖和奴役等老照片反映人与人的不平等,再用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的视频说明随着人类的发展,任何人都是平等的。这样的课件主题鲜明,而且围绕教材的内容展开,同时有一定的条理性。通过各种图片和视频,学生一下就能理解人的平等是怎样的概念以及人在哪些方面是平等的。
由于微课具有内容聚焦、主题明显等特点,所以教师在制作微课课件时,要围绕教材内容展开,还可以将相关的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微课资源包,将教材中的学习重点用形象而真实的素材在课件中展现出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
二、形式多样。精于设计
要提高微课教学的质量,首先要提高微课课件的质量。在设计微课时,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符合教材内容的情况下,选择更为形象的图片或视频,以多种形式来呈现学习内容。
例如在设计《人类的朋友》(教科版思品八年级下册)这篇课文的微课课件时,笔者就采用了图片、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来呈现教学热荩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是人和动物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大自然”的主题。首先,笔者给学生呈现了一组动物的图片,通过对比动物在大自然中生气活泼的形象和被关在笼子里的凄凉场景,让学生理解应如何善待这些人类的朋友。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展示了一些图片资料,包括齐白石画的虾、徐悲鸿画的骏马等,让学生理解动物为人类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不少的帮助,促进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然后用一些动物的杂技、才艺表演等视频来展现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场面。最后用狗的写生图来结束这个课件,并让学生尝试根据微课的内容画出自己心中最喜欢的动物。这样的微课课件形式多样,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而不会产生厌倦感,让他们在欣赏微课的同时理解这一课的教学主题。
值得一提的是,想在短暂的时间内尽可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微课课件的设计就需更加合理,用清晰、布局合理的图片或视频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来阐述知识点中的关键信息,适当地添加声音,同时将一些和学习内容无关的背景去掉。只有精于设计才能够优化微课课件,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适时引入,助力教学
在教学中,什么时候使用微课是一门学问。“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无助于学生学习的,把握好引入微课的适当时机,才能对教学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在初中思品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微课促进学生预习,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在授课的关键环节用微课来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进行知识点分析。
例如,在教学《法律初探》(教科版思品七年级下册)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法律这个抽象的概念有具象化的认识,笔者在预习的时候就给学生展示了课件,在课件中用动画的形式展现了“獬豸”这个独角神兽帮助皋陶审理案件的过程,一下便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顿时感到法律原来并不枯燥。在正式上课时,笔者给学生解释道:“独角兽遇到有罪的人就会去顶撞他们,而不管他们的身份如何,这正好体现了法律的精神,体现了公正公平的司法观念。”将独角兽的特点与司法公正联系起来,形象易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笔者在讲述法律的四大原则、法律的含义、法律和其他规则的区别之后,又适当引人了一个微课片段,展现了某事件之后肇事者主动自首的场景,向学生提出疑问:“为什么这些肇事者后来去自首了呢?大家能否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说一下自己的观点?”这个微课片段与本课学习的内容紧密相关,将真实的事件展示给学生看,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能够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思维也得到进一步发展。
在适当的时候引入微课课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使用微课,不仅能够起到促进学生预习的效果,更能够帮助学生弄清楚学习的关键点,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四、课后拓展。自主学习
好的学习不仅发生在课堂,促进学生在课后进行知识扩展、自主学习也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微课课件后,学生回家后能够在网络上下载相关微课来观看,将学习的内容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教科版思品九年级)一课后,笔者让学生在课后观看与这篇课文相关的课件,并参考课件中的内容思考:还有哪些例子能够展现中国的风采,体现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笔者让学生分小组探究这个问题,通过自主学习来扩展学习。有的学生从《世界舞台上的中国》微课中关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情况的图表出发,分别找到中国在1952年、1978年、2001年、2009年、2012年的经济数据,很好地验证了表格中所写的内容。还有的学生从课件中有关世界500强的内容得到启迪,上网查找了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分析了这些企业的经营项目、在国际上的地位等,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还有的学生在网络上找到了一些外国知名人士对中国的看法和评价,并与课件中的“印象中国”相呼应,收集了相关的素材。
微课让传统教学中封闭的课堂走向开放和高效,同时也让学生发现课堂学习原来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促使他们在课后利用微课进行扩展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