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作业成本论文

作业成本论文

时间:2023-02-18 08:04:5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作业成本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作业成本论文

第1篇

在一些企业中普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网络管理问题:

1、重建设投入轻管理维护。在进行企业信息系本论文由整理提供统建设中,一些企业存在着误区,他们对机房、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等硬件舍得花钱投入,有时甚至达到非名牌、国外品牌不买,而对于网络管理和系统维护往往重视不够。“重建设轻管理”几乎是MIS(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通病了。在某超市企业整洁敞亮的计算机房里,服务器、工作站、交换机、路由器、Hub摆放有序,但是一谈到网络管理,技术主管却大倒苦水:以前只有几台计算机搞搞进销存、人事、工资等前后台管理,随着企业的发展,开始建设LAN,联入网络的计算机越来越多,网络所承载的业务量也越来越大,发生故障的机率也越来越高,现在,原来的管理办法已经很难满足需求了。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认为:必须加大软件的投入,引入高效率的网络管理手段。

2、网络管理工作的深层次思考。顾名思义,网络管理就是管理好网络,确保网络的畅通。但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企业的高度信息化,使企业的绝大部分业务流程如EDI、ERP、CRM等都在网上进行。这就对网管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保证网络的连通就可以,还应有全局的目光,提供高附加值的网络应用服务,包括提高网络的“业务快速提供能力”、“业务质量保障能力”和“运行维护管理的低成本运作能力”,以适应和满足业务的开展。有位网络管理员曾这样向我介绍他的工作:就是保证网络通信是可靠的,能及时响应网络故障,解决问题,安装一些服务器端共享软件等。从他说的话可以看出,在重视技术服务的同时,缺少与业务的沟通,缺少对业务流程的监管。而现代网络管理的目标就是体现业务的规则。

3、网络管理工作要变被动为主动。以“问题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驱动”、“出现问题后再解决”的被动工作方法,是很难适应一些需要及时响应业务的企业的要求。市场竞争要求网络部门的工作要从被动维护向为业务部门、为市场主动服务转变,网络服务质量要从内部测评考核向真正的用户感受转变。网络部门要围绕公司经营决策和业务发展,加强网络运行分析,开展网络延伸服务,为市场策略的制订和调整提供有效的支持。围绕业务部门的需求,分析网络服务存在的问题,确定网络优化的重点,采取一系列改进网络服务的措施。随着业务的迅速发展,系统的运行环境也相应的发生改变,新问题会不断出现,这就要及时引入智能化管理的手段,如Cabletron的Spectrum,可以管理所有基于SNMP的网络设备,实现网络分析、智能故障预警,在网络层面解决服务工作中出现的这些新问题。网络管理工作还要开展网络信息流量的监控和分析,及时掌握公司采用的新业务策略的效果,为公司调整策略提供支持。可以说通过网络管理为企业发掘新的商业机会,这些工作是信息化经济时代,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对网络管理的要求。

4、不兼容带来的网络孤岛现象。首先出于商业原因,硬件设备厂商对网络管理信息中的私有部分进行相互信息封锁,使得各自提供的设备管理工具和网络管理平台,对竞争厂商的设备管理能力一般都比较弱,如果选用了不同的硬件设备厂商的产品,就不得不配置多个相互独立的网络管理系统,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网络管理系统之间出现孤岛的现象。

另外,在现实中,各个企业的网络结构也不尽相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同。它们或许是一个几乎没有远程办公的小型的LAN;或许是以FDDI(或ATM)为主干,以太网、TokenRing、无线网,并有远程访问,甚至建有WEB站点的混合结构;或许是一个分布式环境,该环境中有许多运行于各种平台的client/server(客户机/服务器)应用,甚至是一个集中式与分布式相结合的混合环境。企业所开展关键业务流程如EDI(电子数据交换),要求供应链上的上、下游厂商的网络必须互联互通,但是因为彼此采用不兼容的硬件设备和网络环境,所造成的孤岛效应是可能存在的,已经严重影响网络系统对业务支持的能力,造成企业的业务处理、管理控制和战略管理不能很好地与外界沟通,也使企业在MIS的投资上产生浪费。实现网络管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需要不菲的代价,目前解决管理孤岛的最佳途径就是引入全面的网络管理系统NMS,对构成企业IT环境的所有资源实施端对端的可靠管理,简而言之,就是以现有企业IT资源为中心,对复杂的异构环境同时使用LAN管理系统和企业管理系统。

二、面向业务的全面网络管理系统

NMSNMS就是为网络装置提供的典型功能进行统一管理,可根据各自的面向对象和管理性能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简单系统。这些系统是针对具体问题的针对性解决方案,包括一些较为简单的产品,如pcAnywhere,或者也可能是一些管理用户特定资产的系统,如Oracle数据库。就单个系统来说,它们都很有价值,完全可以解决具体问题,且成本不高。

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第二类是LAN管理系统。这些系统提供范围较广的功能性,它包括网络管理系统和系统管理系统。这类管理系统的产品包括HP''''sOpenView、Novell''''sManageWi本论文由整理提供se和Microsoft''''sSystemsManagementSuits(SMS)。对拥有小型网络的公司所需的LAN管理方面,HP''''sOpenView在大多数方面超过SMS和Novell''''sManagewise,特别在集成性、可扩展性、问题管理和自动检测上得到用户的首肯。

第三类是企业管理系统。这类系统的典型代表是IBM''''sNetView和Cabletron''''sSpectrum.这些管理系统能在统一管理平台上实现包括企业应用管理在内的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多方面的管理。

在企业信息化的今天,网络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网络就是业务。如何使网络更好地服务于业务也是人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全面的网络管理方案能够帮助企业确保网络与服务的可用性,减低网络维护和运行成本,增添新的业务机会,以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等等,使网络真正成为全面服务于业务的网络。

三、企业网络管理中的商业价值

一般来说,企业在网络管理方面的投入将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回报,包括网络的高可用性、IT的投资回报率(ROI)及拥有成本(TCO)、企业的高附加值等方面。这也就是网络管理的价值。

1、网络的高可用性。网络的可用性是指网络不间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断运行的能力。高可用性可能意味着每周7天、每天24小时的持续操作。一方面要求网络设备本身具有高可靠性(以平均无故障时间来衡量),另一方面从网络管理入手,来实现一个高可用性的网络。网络的高可用性(包括应用和服务的可用性)对企业业务的影响是十分显着的,需要及时响应业务的企业,必须要确保网络高可用性。网络不可用引起的业务损失在不同的企业会有所不同。一般地,实效性越强、业务越关键的系统,停机所带来的损失越大,例如超市前台收银,后台管理系统、银行ATM系统、证券电子商务系统、旅客定票系统等。评估网络可用性对业务的影响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计算:网络不可用造成的损失=(全年网络非正常时间/企业全年作业时间)×企业全年收入例如,一个年营业收入为3000万的公司,其网络可用性为98%,即非正常时间占全年营业时间的2%,那么每年因为网络不可用造成的损失约为2%×3000万元=60万元。

2、IT的投资回报率及总体拥有成本。在中国的信息化过程当中,很多企业需要别人的经验,需要了解信息化的先进管理思想。大多数企业已经知道网络能够给他们的企业带来利润,但是上一个适合企业的IT系统到底要花多少钱?市场上众多的IT产品到底哪些最好?选择的IT系统好用吗?什么是功能全的IT系统?价格怎样考虑?他们心里没有底,他们需要一个好用又买得起的IT系统。归根结底,他们是要合理、经济地控制好IT投资,尤其是在投资中控制好总拥有成本。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建立一个经济评估机制,对各种存储方法做投资回报率(ROI)和总体拥有成本评估。

绝大多数企业上信息系统时都是这样花钱:信息化的最初需求不是企业级的,大多数公司都是从部门做起,比如,财务要进行电算化,仓库需要管理等,因而最初的本论文由整理提供需求是面向功能的。但是这种起步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信息孤岛,怎么办?开发接口。这样一来,跨部门的业务成本提高了,产生的结果似乎是用了信息系统后,不但没有省钱反而花钱更多了。这就是没有认真考虑总拥有成本的结果。

企业究竟该如何投资?购买信息系统的钱应该花在什么地方?很多人认为购置一个信息系统,大部分钱应该花在购置硬件平台、软件、咨询、实施和服务上。而根据总拥有成本的概念,购买软件、硬件、咨询服务的投入,只占整个投资的32%,而更多的费用投入在系统的网络管理、技术支持和培训方面。按照上述观点建设的企业级信息系统,可以在良好的总拥有成本下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率。

另外,IT的投资回报率也与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有关。高效率的网络管理系统,可以提高网络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他们用于“救火”的时间,使他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的事情。

第2篇

本文试就如何撰写毕业论文作简要论述,供参考。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

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选好课题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研究课题,研究课题一般程序是:搜集资料、研究资料,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最后是执笔撰写、修改定稿。

第一、研究课题的基础工作———搜集资料。考生可以从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做实地调查研究、实验与观察等三个方面来搜集资料。搜集资料越具体、细致越好,最好把想要搜集资料的文献目录、详细计划都列出来。首先,查阅资料时要熟悉、掌握图书分类法,要善于利用书目、索引,要熟练地使用其他工具书,如年鉴、文摘、表册、数字等。其次,做实地调查研究,调查研究能获得最真实可靠、最丰富的第一手资料,调查研究时要做到目的明确、对象明确、内容明确。调查的方法有:普遍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调查的方式有:开会、访问、问卷。最后,关于实验与观察。实验与观察是搜集科学资料数据、获得感性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形成、产生、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的实践基础,本方法在理工科、医类等专业研究中较为常用,运用本方法时要认真全面记录。版权所有

第二、研究课题的重点工作———研究资料。考生要对所搜集到手的资料进行全面浏览,并对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如阅读、选读、研读。

通读即对全文进行阅读,选读即对有用部分、有用内容进行阅读,研读即对与研究课题有关的内容进行全面、认真、细致、深入、反复的阅读。在研读过程中要积极思考。要以书或论文中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与研究方法来触发自己的思考,要眼、手、脑并用,发挥想象力,进行新的创造。

在研究资料时,还要做好资料的记录。

第三、研究课题的核心工作―――明确论点和选定材料。在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考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根据选题,确立基本论点和分论点。提出自己的观点要突出新创见,创新是灵魂,不能只是重复前人或人云亦云。同时,还要防止贪大求全的倾向,生怕不完整,大段地复述已有的知识,那就体现不出自己研究的特色和成果了。

根据已确立的基本论点和分论点选定材料,这些材料是自己在对所搜集的资料加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的。组织材料要注意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注意前后材料的逻辑关系和主次关系。

第四、研究课题的关键工作―――执笔撰写。考生下笔时要对以下两个方面加以注意:拟定提纲和基本格式。

拟定提纲包括题目、基本论点、内容纲要。内容纲要包括大项目即大段段旨、中项目即段旨、小项目即段中材料或小段段旨。拟定提纲有助于安排好全文的逻辑结构,构建论文的基本框架。

基本格式:一般毕业论文由标题、摘要、正文、参考文献等4方面内容构成。标题要求直接、具体、醒目、简明扼要。摘要即摘出论文中的要点放在论文的正文之前,以方便读者阅读,所以要简洁、概括。正文是毕业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要写得简洁。要明确、具体地提出所论述课题,有时要写些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还要简单介绍论证方法。本论部分是论文的主体,即表达作者的研究成果,主要阐述自己的观点及其论据。这部分要以充分有力的材料阐述观点,要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层次、大小段落间的内在联系。篇幅较长的论文常用推论式(即由此论点到彼论点逐层展开、步步深入的写法)和分论式(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分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个分别加以论述)两者结合的方法。结论部分是论文的归结收束部分,要写论证的结果,做到首尾一贯,同时要写对课题研究的展望,提及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或可能解决的途径等。参考文献即撰写论文过程中研读的一些文章或资料,要选择主要的列在文后。

第3篇

近年来我国对于教育的条件有所放宽,因此高校成人教育也成为了终身教育发展中的主流教育方式。成人教育与传统的教育之间有所区别,无论是教育对象还是教育形式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致谢,欢迎阅读赏析!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一:

我历时将近两个月时间终于把这篇论文写完了,在这段充满奋斗的历程中,带给我的学生生涯无限的激情和收获。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遇到了无数的困难和障碍,都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度过了。在校图书馆查找资料的时候,图书馆的老师给我提供了很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尤其要强烈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XX老师,没有她对我进行了不厌其烦的指导和帮助,无私的为我进行论文的修改和改进,就没有我这篇论文的最终完成。在此,我向指导和帮助过我的老师们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也要感谢本论文所引用的各位学者的专著,如果没有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的启发和帮助,我将无法完成本篇论文的最终写作。至此,我也要感谢我的朋友和同学,他们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给予我了很多有用的素材,也在论文的排版和撰写过程中提供热情的帮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所写论文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和指正!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二:

四年的读书生活在这个季节即将划上一个句号,而于我的人生却只是一个逗号,我将面对又一次征程的开始。四年的求学生涯在师长、亲友的大力支持下,走得辛苦却也收获满囊,在论文即将付梓之际,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名人为我所崇拜,可是我更急切地要把我的敬意和赞美献给一位平凡的人,我的导师。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尊敬的老师。您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从论文题目的选定到论文写作的指导,经由您悉心的点拨,再经思考后的领悟,常常让我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谢意!

成人教育毕业论文致谢范文三:

光阴似箭,日月如棱。五年的时间,在我们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是那么的短暂,但是,这短短的五年是最真诚的青春,是最纯真的岁月,是最美丽的大学生活„„我们的自学能力在这里得提升,我感谢所有的恩师:是您赋予我们最有意义的收获;是您带领我们走进知识殿堂,使我们不但丰富了知识;是您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给我们美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的美,感悟生活的美;是你教会我们珍惜友谊和时间;是您给了我们看世界的眼睛,是你们用博大的胸怀,给予我们最无私的关怀和奉献。

这在这次的毕业论文中,发挥了我在学校学到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也算是我最后一次做学校的作业了,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还有我的班主任老师,以及任课老师,感谢他们的教诲,让我知道在社会上懂得怎样去做好自己,端正自己的位置,为社会贡献出我自己的力量。

第4篇

摘要:本文概述了某车型车体尾门框钣金漏水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尾门框钣金漏水的问题与源流,详细分析了漏水出现的原因,并进行了多次改善尝试从而确定了最优的改进方案,希望以此为契机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关键词:尾门框 钣金 尺寸 形状

前言

当今汽车行业在在整车下线后经过整车淋雨检测线检测发现很多车在凹盆(备胎放置盆)内部积有水痕或水珠的异常现象。尤其是新投产的某车型最为严重。因此,如能从源头杜绝批量凹盆积水,是保证整个生产链流畅作业的基础。本论文即以研究探索该车型车体尾门框钣金构造为例,深入研究解决造成该车型凹盆积水的多种方法,就研究结果显示,造成凹盆内有积水的作业因素诸多

1、研究背景

对于批量凹盆漏水的分析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目前在整个公司内尚无研究。当该车型凹盆漏水时,该车不能正常运行,线路被水浸泡可发生电器短路。严重时将引起电器火灾。因此,寻找一种,基于生产源头而进行的有效改良,能最大程度上改进整个生产环节。此种方式有利于对该车型合格率的提高,同时优化公司维护体系,节约成本,值得推广与学习。

1.1问题现象分析

对于该车型凹盆积水的情况,可以做如下描述:车体钣金件多为供应商提供总成件、钣金件组成。众多零部件进行焊接。随后车体经由喷漆、装配得以完成。而装配过程中无法对车体的密封性进行检查。当汽车下线后经检查部门检查发现凹盆积水时,难以判定造成凹盆积水的根本原因。

1.2结构方案设计

2、后备箱钣金焊接精度研究

后备箱钣金结构复杂。复杂结构和结层精度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由内至外。首先研究车体钣金冲孔漏水造成可能。汽车钣金与其他钣金不同,因汽车零件需固定在钣金上,所以汽车钣金需冲压大量的定位孔。这些定位孔多连接了钣金的内外层。如任意一个冲孔密封失效,则水可就此孔漫入车体内部。然而最主要的密封面为车辆后备箱开口与车辆后备箱门的贴合面。该车型在后备箱开口钣金端面安装了密封条。形成了密封条的贴合面。经理论测试,在密封条贴合面阻挡水漫入的性能是可以保障的。最终研究范围锁定汽车钣金精度。通过研究该车型后备箱钣金结构发现问题如下:

造成该车型后备箱凹盆积水的钣金问题有三点(如图1)A点为该车型后备箱开口右上角处,纵向形状为圆弧。主观形状为台阶。与生产设计图纸不符。不能与密封饰条形成完整连续贴合。当水经过A点时,A点圆弧过度的台阶处进入到车体的钣金夹层中,沿钣金夹层流入车体内造成凹盆积水。B点为后备箱尾门支杆安装处,此处为多层钣金并排焊接而成。内层与外层钣金的端面高度存在段差不在同一平面,外层钣金端面低于内层钣金端面高度。此端面为贴合密封条密封面的止水屏障。继而水流经此处时,外层钣金低,没贴合密封条的密封面水越过该处。水就从内外层钣金的夹层进入。顺着夹层流进入凹盆造成积水。C点处则是车体尾框下边钣金折弯处。由供应商提供的总成件进行焊接。该钣金表面覆盖有尾门饰板件和后保险杠。钣金从两饰板之间凸出,端面平整,密封条则安装于凸出的钣金上。经研究发现,该钣金端面无法与密封条进行贴合,测量得出数据该钣金长度为12mm 查阅设计图纸发现,图纸设计尺寸为14mm 该零部件加工实际尺寸与设计图纸要求尺寸不符。通过本次研究实际确定了如图所示的三个漏水点位。

本次方案通过同时研究多台凹盆积水产生的车辆。从钣金、密封条、多方面进行排查研究。统计凹盆积水车辆的漏水点逐一排查该点位的各项隐患。起到一个关键性的作用。

3、结论

本论文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种可行的检测方案,来有效解决该车型整个生产环节中遇到的相关部位的密封性问题。此检测方案有效可行。主要解决了由尾门框上部钣金拐角多层钣金端面过度连接面的段差、尾门框钣金的竖向位置内外层钣金端面不齐、尾门框下部钣金90°折弯引起、钣金尺寸过短与设计图纸不符而造成该车型批量凹盆积水问题。

参考文献:

[1]齐峰.汽车检测技术实务.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2]曾东建.汽车制造工艺学.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黄金陵.汽车车身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第5篇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日益发展,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日益重视物流管理,并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开展的却不甚理想。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在降低成本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不断地优化企业物流,提高物流管理水平,对提高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现状来看,中小企业自办采购、销售物流严重,第三方物流比例较低,物流结算手续复杂,物流库存管理落后,物流运输效率较低,物流作业表现较差,物流成本费用较高,自办物流设施设备老化陈旧,导致中小企业难以适应社会分工要求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满足不了现代市场多批量、小批次、多品种、紧急性的市场需求和个性化、多样化的消费要求。

本论文阐述了我国中小企业物流管理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简要介绍了物流管理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主要完成对企业物流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模块划分、数据库模式分析,并由此设计了数据库结构和应用程序,实现了分布式环境下适合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该系统的项目背景、研究意义、物流系统的发展线装和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第二章对中小型制造业物流系统的用户环境、系统业务流程进行分析,提出系统的模型构建方案。

第三章对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体系结构设计、功能模块划分和数据库设计。

第四章描述了系统的软件架构和开发工具,并对系统界面进行了介绍。

第五章总结与对未来的展望。

关键字:物流管理系统,企业物流,物流系统设计

目录

1我国中小型制造业物流系统的发展现状...1

1.1研究背景和意义...1

1.2物流系统的发展现状...2

1.3物流系统...2

2中小型制造业物流管理信息的分析...3

2.1用户环境分析...3

2.1.1对物流管理的重视度不够...3

2.1.2中小企业物流环节脱节...3

2.1.3信息技术水平落后...4

2.1.4物流社会化程度低...4

2.1.5订货信息不准...4

2.2业务流程分析...4

2.3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型构建...5

3中小型制造企业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功能模块...6

3.1系统的体系结构...6

3.2系统模块设计...7

3.3数据字典设计...9

4系统的实现...9

4.1系统的软件架构和开发工具...9

4.2系统界面...10

4.2.1计划管理...10

4.2.2采购管理...10

4.2.3验收管理...11

4.2.4库存管理...12

第6篇

关键词:自顶向下;概念设计;方案选择

中图分类号:TU621 文献标识码:A

1 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阶段,就将产品的主要功能、关键约束、配合关系等重要信息确定下来,在进行任务分配时,这些关键约束也同时分配给各子系统,这样,各子系统才能很好地配合,避免发生冲突。概念设计因能决定产品成本的60%,因此近年来它成为机械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概念设计的关键步骤即将整个产品进行合理分解。目前通用分解方法有很多种,其中面向功能的分解中的功能树法适用面比较广泛。

自顶向下方法功能树法的建立过程是从总功能开始,采用形如树根到树枝的方法逐层分解,一直到最底层方法为止(像一棵倒置的树)。在确定总功能之前要知道待设计的目标树,首先对设计要求进行抽象,其目的是抓住待设计系统的本质,然后用简短的文字将其进行表示,该文字即为所谓的总功能。挖掘机的总功能即挖掘机指定目标的土或者其他物质。

2 功能设计

产品的功能是产品满足人的需求的特性,是产品的核心概念。产品设计以功能为主导。功能设计(Function Design)就是按照产品定位的主要功能要求,在对用户需求及现有产品进行功能分析的基础上,对所定位产品应具备的目标功能系统进行系统策划和构建的创造活动。产品功能设计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用户需求转化为一系列的功能规格,并实现产品的初步设计或总体方案设计,由于功能规格可以转化为一系列的变量和变量关系,所以功能规格的管理实际上可以转化为变量规格的管理。如下本论文所引用的斗容量10m3正铲机械式挖掘机设计要求参数见表1。

产品功能设计与概念设计互为指导,而功能设计指导功能系统设计、装配体设计、部件设计、零件设计。由此可见详细的功能设计是相当重要的。概念设计时又是以产品所能实现的功能来定义的。挖掘机的总功能是实现土石的挖掘与装载,其主要功能是挖掘。然而为了实现其主要功能还必须有其他功能系统作支撑,挖掘机要实现挖掘功能除了具有工作装置外还必须拥有动力系统。挖掘机挖掘不可能原地不动的挖掘,这就要求挖掘机还必须有行走系统,这样才能实现连续挖掘和装载。要实现行走功能必须有从动力系统到行走系统传递动力的传递设备,机械式挖掘机使用的是电机减速器传动系统。为了实现自动化操作,又配备了电控系统。

基于此,本文初步确定机械式挖掘机主要功能系统为工作装置、动力系统、回转系统、行走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通风除尘系统等。

3 工作装置方案选择

10m3机械式挖掘机属单梁双斗杆式工作装置,包括铲斗、斗杆、起重臂、推压机构。

3.1铲斗

铲斗结构形式和参数的合理性选择对挖掘机的作业效果影响很大。铲斗的作业对象繁多,作业条件也不同,用一个铲斗来适应任何作业对象和条件很困难。为了满足各种特定情况,尽可能提高作业效率,通常一个挖掘机配有几种甚至十多种不同斗容量的铲斗。

对各种铲斗结构形式设计的共同要求是:有利于物料的自由流动,要使物料易于卸尽及使装进铲斗的物料不易掉出。

结语

至此基于自顶向下方法设计出挖掘机工作装置模型,并最终应用Soliworks软件画出整个工作装置模型。经实用证明,该工作装置设计方案结构紧凑、传动效率高,运行可靠,满足设计的要求。

参考文献

第7篇

[论文关键词]成本会计 趋势 对策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成本会计的定义及传统成本存在的种种问题,而后阐述了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新趋势,它所发展的新趋势有:时间驱动作业法、弹性边际成本法、资源消耗会计。有了新的趋势,必然也会有与之对应的良策,那么它的对策就有:效益成本法、节能降耗法、使用软件管理方法等。

成本是商品经济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一个经济范畴,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产主义商品生产时,对成本的含义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指出:“按照资本主义方式生产的每一个商品W的价值,用公式来表示就是W=c+v+m。如果我们从这个产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m,那么,在商品中剩下的,就是一个在生产要素上耗费的资产价值c+v的等价物或补偿价值。”很多人都认为:成本就是产品的成本,其实不然,产品成本属于成本,但成本并不等于产品成本。成本涵盖了产品成本、期间成本、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相关成本、可控成本等各种具体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管理要求的提高,成本的概念和内涵也在不断完善与发展。因此,经济学家将成本的定义进一步拓展,认为凡是经济资源的牺牲都是成本。成本包括支出成本和机会成本。支出成本是指现在、过去、未来的现金流出或实物消耗。机会成本是将所放弃的资源用于可能实现的收益。因为机会成本不能被很好地确定和计量,会计系统重点还是记录支出成本,但是机会成本不可或缺,在制定决策上要认真予以考虑。

综上所述,成本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从事经济活动的内容不同,管理的需要就不同,相应的成本含义也会随之变动。但是在成本的演变进程中,有两个基础特征始终不变:一是成本是以某种特定目的为对象的。目标满足于管理需要,可以是有形或无形的成品,也可以是某种特殊的服务。二是成本是为了实现这种特定目的而发生的消耗,没有目地的消耗是一种损失,不能称之为成本。另外基于一个重要的会计特征,即会计的货币计量假设,成本还必须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否则就无法进行成本的核算。

一、传统成本会计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成本会计系统是指构成成本要素的有机组合,以及由这些要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整体。但传统的会计系统存在许多弊端。

1.成本信息失去了相关性。这是因为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无法对经营决策者提供充分的成本信息,即经营者手头的成本数据与现场的经营活动变得不对称。因此,最需要成本会计信息的经营者,反而对成本管理数据产生了一种不向荣的感觉,从而使这些数据失去了相关性。

2.传统的成本会计系统难以观察到制造环节的成本形成过程。

3.从传统产品成本中无法获得制造缓解的信息。

4.无法有效地将成本信息应用于管理。

5.成本信息的“质”不明确。传统成本核算系统提供的成本数据,其提供的是置换成了货币价值的定量信息而不是质量信息。因此,需要对成本状况进行判断时,经营者不得不依赖于金额的高低来做质量好坏的评价。

6.难以计算出正确的成本。

7.业务活动、数据处理系统以及与财务会计的协调的不充分。

8.经理人员的不懂行导致对成本信息的不理解。

二、成本会计发展的新趋势

成本会计发展的新趋势之一: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

这个方法的特点就是采用估计的工作时间来计算作业成本,而不是以调查确定的工作时间来计算基础。其做法就是,在实施将一个责任中心的成本分割为若干作业时,放弃追踪而采用估计,这种估计与上述的方法不同。它仅向经理人员进行估测,不是像过去那样,按员工调查来确定分割比例。

成本会计发展的新趋势之二:弹性边际成本法

这种方法和前种方法有许多相同之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该方法下的成本中心的划分和成本分配更能够反映出一个部门的责任,从而有利于加强责任控制。

成本会计发展的新趋势之三:资源消耗会计

这种方法的特点就是,它在非金额方面,应用基于量化的产出消耗、因果关系的关联性,将成本对象所消耗的资源成本归于“结集点”;为了与计划数量或者标准数量相比,财务与非财务信息相结合,有助于负责业务活动的经营者进行成本管理。

三、成本会计发展的对策

对策之一:效益成本法

所谓的效益成本法,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来确定成本是否发生、发生范围、额度及其分配去向的一种现代成本计算方法。它的内容如下:

1.分析成品生产过程中各种消耗对企业内部可剂量的直接经济效益的关系,确定各种效益成本和投资成本等。

2.确定耗费效益系数控制支出,同时确定效益奖励率提高效益。

3.采用经济效益剖析法确定立项核算的效益成本。

4.确定效益成本的支出方式。

5.设置专门账户汇集各种效益成本,然后按现行会计制度规定的支出进行结转。

它的主要特征有五点:

1.耗费同效益挂钩。

2.成本核算对象既不是产品,也不是责任单位,而是立项的成本性效益。

3.核算具有阶段性。

4.核算具有辅。

5.核算对象与管理目标相统一。

对策之二:节能降耗法

控制成本、降低成本是成本会计管理的一项目标,而节能降耗又是降低成本的重要方面。所以,节能降耗是解决企业能源效率低下的首要问题,是优化企业产业结构的重要选择,会计人员应从节能降耗的必要出发,对节能降耗的会计主体、会计核算、核算方法进行系统设计,尤其是要对节能讲好成本的核算的内容和方法、节能降耗效益的核算内容分方法进行深入的设计。

它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一是采用节能降耗措施所花费的代价——节能降耗成本会计:二是节能降耗所带来的效益——节能降耗效益成本。

对策之三:使用软件管理方法

使用会计软件如会计电算化,进行电脑操作,减少人工的投入,就是减少成本的支出,还有就是方便快捷,减少失误。因为会计电算化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实践证明,成本会计电算化是实行新的成本会计方法的技术前提。没有会计电算化,新的成本会计方法就难以取得实际效果。

对策之四:总结、完善和推广我国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方法

现代成本会计的实施并不意味着对传统成本会计的全盘否定,完全照搬照抄西方成本会计方法,更不是要求成本会计高等数学化。我们认为,只要是适应我国企业生产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这必然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的会计方法,都应视为现代成本会计方法。

参考文献

[1]朱学义.会计改革热点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第8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 管理 管理机制

一、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

企业可持续发展指企业能稳步永续发展,在西方企业管理理论中有系统的概述和研究。其中主要理论有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企业能力理论和创新管理理论。其中,爱迪思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进一步作出详细的探讨;在日本,野明针对企业管理论述的企业发展战略观点与本论文所阐述的观点相关联,在此书中,确立了经营哲学、开发和设备投资、培养人才开发和接班人;开展多元化和国际化经营;创新型财务管理体制;对企业形象引起重视。美国彼得、华特曼在一书中总结了行动至上,重视实践;服务至上,接近顾客;让员工发挥自主性和创新精神等等,都做出了一系列的讲话。

二、中国现代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经营理念和产业定位。根据相关调查和研究,我国企业还是新兴企业或者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的时候,在企业管理上还未制定出一整套比较完整合理性经营管理理念。根据实际现状分析,从公司的发展目标比较长远来看,在初期阶段基本上是为以后发展奠基作准备的,要想企业能够长期处于发展,与其公司的经营理念离不开的,而这种经营理念是在企业发展历程中逐渐积累而成,虽然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战略与规划有所改变,需要适当合理性调整,不过在企业运作的经营管理理念方面固定不变,持续保持稳定。针对于企业经营环境来说,其稳定性不容易发生变化,而且其变化相当迅速,这时需要根据其变化换位思考其经营管理方向,不过,不能过于灵活,否则企业的主营方向都难找到。在我国现代化企业中有不少失败的企业在处于创业初期和迈向发展期的时候,还是无法确定自己的企业管理理念与产业定位,总是在市场上随波逐流、盲目从众,这样易导致产品刚处于上市阶段,整个市场就处于饱和状态,致使产品积压和库存,企业的损失相当惨重。

2.缺乏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针对企业员工和管理者方面,一般对其进行激励方式是行为,在满足其心理需求考虑到物质与非物质,灵活运用其激励手段。满足其心理需求上主要表现在薪酬与全面薪酬方面。其中,薪酬是指员工在企业劳动所获得的等价劳动报酬;全面薪酬是企业在薪酬分配上分为外在与内在两大部分。其外在是指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例如激励的表现在基本工资、奖金和津贴、股票期权、分红。其内在不能以量化的货币价值所表现的激励形式,外在和内在都彼此相关联,都具有各自特有的激励功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激励机制。而有些企业在激励方面分配还不够完善,薪酬不仅仅是企业员工的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其重要还在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一种实现自身价值和工作业绩的体现。而不少企业就是在企业管理上缺乏合理的分配机制,导致企业管理水平低下。

三、提高我国的现代企业管理机制

1.建立市场定位管理机制。针对市场定位机制而言,主要确定客户是谁,能为客户做些什么?经过对市场的初探,分析客户间的差异,分别分析其长期用户、潜在用户,在了解市场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竞争对分摊市场的比例,评估企业在同行业之间的竞争地位。对市场的细分后,从中找出市场空隙,并寻找有利的市场优势。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考虑到企业的产品和经营状况,才能对此进行评估,作出初步的市场定位计划。要想在企业经营战略上获得成功,就得认识到市场定位的一些方法。首先,我们要明白产品面向的对象和群体,对此产品的独特点进行详述,在市场竞争体制下寻求产品的重要卖点所在,并且善于辨别同行竞争者的市场地位所在与其产品定位的方法,拟定几个可供选择的方案,最终选择最佳方案予以实施。

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机制。激励作用主要有物质、精神与竞争性。大多数企业利用物质激励手段来实行企业管理。不过,所有者行为人和各层经营者两者间的行为结果还不能作出准确的评价,在物质激励中难免会出现不公平制,所以也增加了成本。所以,在物质激励方面的力度还是受到限制,企业应当对员工的精神上给予激励,注重培养人才。当然,在培养员工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管理者的素质水平,还激发了领导者一种敬业和服务精神,使其对自己经营的产业有种追求成功的事业心,正好满足了企业家的在事业上的自信心,使其产生前进的动力。除此之外,还需要对市场竞争的激励,对当前的管理、评价制度和选拔制度,在授权方面应当科学、合理、充分利用人事资源,通过竞争选聘企业管理人员,引进优秀人才,促使他们在企业管理中认识到自身实现的价值,在心理上也得到满足。另外,对产品市场的竞争激励要予以重视,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让企业管理者认识到外界对企业发展的压力和市场竞争重要潜在因素所在,激励他们降低成本,做好本职工作、了解到企业力求发展的紧迫感。所以,要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需要注重物质激励、人才激励、市场竞争激励等,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机制。

三、总结

总而言之,我国企业管理机制是企业发展的新动向,由于企业管理机制研究在世界各国的研究历史较短,在此领域探讨还不够广泛,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了解国内外企业管理机制的现状和问题,制定出合理的企业管理机制,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会制定出有助于我国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合理化企业管理机制,完善我国企业管理。

参考文献:

[1]纪元.企业民主管理的新制度经济学视角[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8,(03)

[2]宋健.关于实施企业民主管理方略的思考[J].赤子,2009,(06).

第9篇

关键词: 国际合作油田;价值工程;多目标方案优选;临界产量

中图分类号:TE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7-0021-02

1 价值工程体系

价值工程是价值管理系统地应用公认的技术,是一种广为世界各国采用的现代化思想方法与管理技术[1],以产品或作业的功能分析为核心,以提高产品或作业的价值为目的,力求以最低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或作业使用所要求的必要功能的一项有组织的创造性活动,有些人也称其为功能成本分析[3][4]。价值工程中的价值是研究对象所具有的功能与获得该功能的全部费用之比,即价值=功能/寿命周期费用,用公式就是V=F/C,其中V代表对象的价值,F为对象的功能,C为全生命周期费用。

但是,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性物资,是当今世界最主要的能源,是现代工业的“血液”,其不仅事关国家的经济发展,而且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目前我国对原油进口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国际合作开发油田来说,具有效益目标、产量目标、效益与产量兼顾目标等,现有的价值工程体系评价方法仅局限于对效益目标的评估,不能够对原油生产决策的多目标性进行评价分析,所以本论文对现有的价值工程体系评价方法进行了改进。

2 在油田开发决策中价值工程体系评价新方法

在油田开发中需要利用单口油井价值关系,推导出日产油临界点来分析油田的多目标性。

其中:R—单井日产油,t/d;d—生产天数,天;n—递减指数;Di—是初始递减率,%;m—投产年限,年;Wo—油井数,口; j—油水井数比;Ct—单井投资,104元;Cc—单位操作成本,$/bbl;E—汇率,元/$;Vs—原油体积换算系数为,bbl/t;Op—油价,$/bbl;L—国际合作油田回收利润油,%;?驻C—油田总成本,104元;?驻F—油田总收益,104元。

3 实例分析

以某油田为评价对象,递减指数n为0.5,初始递减率Di为20%,开采年限m为20年,年生产天数d为300天,油水井比j为3,单井投资Ct为1100×104元,单位操作成本Cc为22$/bbl,汇率E为6.2元/$,原油体积换算系数Vs为7.5bbl/t,国际合作油田回收利润油L为60%,油价Op为90$/bbl。

(2)方案优选。某油田可部署井位280口,其中油井210口(表1),水井70口,编制五个投产方案,其中各方案油井布井情况如表1,计算各方案经济效益如表2。

方案一:国际合作油田开发经济效益目标。经济效益为2.58×108元;方案二:国内油田开发经济效益目标,经济效益为3.04×108元;方案三:效益目标,单井日产油量高于4.47t/d的油井全部投产,可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4.81×108元;方案四:保本条件下,产量最大化目标,平均单井日产油量4.47t/d;方案五:产量最大化目标,所有油井全部投产。

根据上述分析,推荐采用方案三投产,经济效益最大且累产油相对较高。

综上所述,传统的现金流法仅适用于方案的可行性评判,不能确定最大经济效益值,而采用现有的价值工程体系也不能体现国际合作资源性企业的多目标要求,采用改进的价值工程体系评价方法,可以更好的确定不同的战略目标,提供不同的决策方案。

参考文献:

[1]罗伯特B.斯图尔特,邱菀华.价值工程方法基础[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3.

[2]张入方,邹显成.价值工程在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2012,(1).

[3]周召梅.价值工程在水利水电工程方案决策中的应用[J].湖南水利水电,2006,(03).

第10篇

一般而言,组织或企业之所以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或是为了达到管理方面的目的,或是为了达到发展方面的目的。一个绩效评估项目的用途是多方面的,这些用途对企业和被评估的员工双方都是有益的。比如,绩效评估的结果可以用来为薪资评定提供基础,可以用来衡量员工是否需要培训,以满足员工培训需求等等。

1·1管理方面的目的。

从管理的角度看,绩效评估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各个层面提供服务。众所周知,绩效评估的结果除了广泛应用于报酬决策外,与其他一些重要的人力资源决策也有直接的关系,包括提升、调任、临时解雇等。除此之外,绩效评估数据还可以被用来做出人力资源规划。在国外,绩效评估结果还能作为企业在涉及人力资源方面的法律诉讼时的“书面证据”。对一个企业来说,要使整个人力资源计划获得成功,还必须掌握员工的工作表现与其所需完成目标的吻合程度,而这种掌握也同样要依靠细致筹划和严格管理的人力资源评估程序。

1·2发展方面的目的。

从个人的发展角度来看,绩效评估为评价个人优缺点和提高工作绩效提供了一个反馈渠道。为发展的目的而制定的绩效评估方法认为,经理人员的任务是改善员工的工作方式,而不仅仅是评价员工过去的业绩。这样一来,绩效评估就主要是为提高员工工作建立一个合理的基础,而且,这类绩效评估也更注重于为员工制定培训、发展和成长计划。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2目前广泛使用的两种绩效评估方法

现如今,有关绩效评估的方法很多,不胜枚举。面对诸多选择,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大多数知名企业所青睐的绩效评估方法有两种:目标管理考评体系(MBO)和360度反馈评价体系。

2·1目标管理考评体系。

早在40年前,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就在他的《管理实践》一书中提出了这一思想,它的精要之处就在于提供了一种将组织的整体目标转化为组织单位和每个成员目标的有效方式。最初,目标管理这一思想只是应用于企业管理中的计划工作中。后来,这一方法不仅在计划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也成了绩效评估的一种有效手段,是对管理人员和专门职业人员进行绩效评估的首选方法。

这种方法把员工是否达到由员工和管理人员共同制定的目标作为评估依据。具体是指员工与其上司协商制定个人目标(如生产成本、销售收入、质量标准、利润等),然后以这些目标作为对员工评估的基础。目标管理考评体系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循环系统(参见图1),这个循环系统从设定企业共同目标开始,经过循环最终又回到企业共同目标。即从企业共同目标(步骤1),到部门特定目标(步骤2),最后到个人目标(步骤3),因为较低层单位的人员参与设定自己的目标,因此,目标管理中的目标转化既是“自上而下”的,又是“既下而上”的。在整个过程中,某一层的目标与下一层的目标连接在一起。而且对每一位员工,目标管理考评体系都提供了具体的个人绩效目标,员工制定目标后与上司进行讨论、回顾和修改,并最终使双方都满意(步骤4)。要注意的是,员工所制定的目标必须是明确的、可证实的、可衡量的。员工在设定目标的同时,还必须制定达到目标的详细步骤。在期间考核时,由于目标数据已经可以取得,因此可以评定员工完成目标的程度(步骤5)。在此期间,当取得新的数据或其他方面的数据时,可以修正目标。在一个评估期间结束时(通常是六个月或一年),员工用他所得到的实际数据对他所完成的工作做自我评估,上司和员工一起对员工的自我评估进行检验(步骤6)。最后一个步骤(步骤7)是回顾员工工作与企业工作之间的联系。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目标管理考评体系是一整套计划和控制系统,同时也是一套完整的管理哲学系统。在理论上,只有每位成员成功,才可能有主管人员的成功、各个部门的成功和整个组织或企业的成功。经验研究表明,这一方法有助于改进工作效率,而且还能够使公司的管理当局根据迅速变化的竞争环境对员工进行及时的引导。

但目标管理考评体系也有一些不足之处。第一,这种评价方法没有为管理人员提供在员工之间进行相互比较的依据。第二,目标设定的本身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如果员工在本期内完成了设定的目标,那么管理人员就倾向于在下一期提高目标水平,如果员工在本期没有完成目标,那么管理人员在下一期就倾向于将目标设定在原来的目标水平上,从而产生所谓的“棘轮效应”。第三,当市场环境在目标设定后发生意外的变动,将影响到员工目标的完成情况。

2·2360度反馈评价体系。

目标管理考评体系曾在西方公司中广泛使用,但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各大顶级跨国公司纷纷转而使用一种新型的考评体系———360度反馈评价体系。尽管最初360度考评体系仅仅为了发展的目的,特别是为管理发展和职业发展所用,但这种方法正被逐步运用于绩效评估和其他管理用途。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入选《财富》的1000家企业中,超过90%的企业已将360度反馈评价体系的某些部分运用于职业发展和绩效评估中,如IBM、摩托罗拉、诺基亚、福特、迪斯尼、西屋、麦当劳、美国联邦银行等。

360度反馈也称全景式反馈或多元评价,是一个组织或企业中各个级别的、了解和熟悉被评价对象的人员(如直接上级、同事及下属等),以及与其经常打交道的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对其绩效、重要的工作能力和特定的工作行为和技巧等提供客观、真实的反馈信息,帮助其找出组织及个人在这些方面的优势与发展需求的过程(如图2)。

360度反馈评价体系的目的在于通过获得和使用高质量的反馈信息,支持与鼓励员工

不断改进与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工作行为和效绩,以使组织最终达到管理或发展的目的。一个有效的360度反馈评价的过程是这样的:

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设计评价过程;

使用有效的过程鉴别以发展出所有被评价对象应该具备的工作能力,这些所鉴别的能力将成为设计评价问卷与量表内容的主要依据,也即我们评价的主要内容;

使用有效的方法筛选评价人。一般说来,除了被评价者本人和其直接主管,其他评价来源总体不应该少于4人;

通过匿名的方式获得反馈信息,并要绝对保密;

严格按照科学研究的方式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和报告所获得的信息;

使用科学的、标准化的操作程序进行评价,保证所有的评价技术与工具等都要有一个统一的、正确的认识与理解,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与正确性。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很显然,这种评价模式较单一评价来源的评价方式更为公正、真实、客观、准确、可信。同时,通过这种评价方式,人们可以客观地了解自己在职业发展中所存在的不足,可以激励他们更有效地发展自己的工作能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就一个组织或企业而言,只有从不同角度、不同的来源获得所有的反馈信息,客观地分析和使用这些信息,才能使其克服错误的自我观念,盲目与偏见,做出正确的评价与决策。

360度反馈考评体系尽管有上述的种种优点,但也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特别是对我国企业来说,主要存在着以下的局限:第一,中西方文化的差异。360度反馈评价体系是从西方引进而来的,由于文化的差异,在西方适用的东西,在我国是否有一定的适用性,是一个亟待考察的问题。第二,我国大多数企业中知识型员工所占比例都比较少,对于那些非知识型员工,在参与企业管理方面与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发展计划方面,积极性、主动性都相对比较小,这不利于360度反馈评价体系的使用。

3企业应如何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估方法

就如前面所说,一个组织或一个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尤其是在当前,经济、技术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市场的变化也随之加快,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也要不断去适应这种变化;管理者职权范围的扩大,特别是矩阵式管理的出现,使得管理环境更加复杂,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模式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调整和变化。对企业这样的社会性经济组织来说,为了实现经营目标,就更需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制度。实践表明,一个人是否受到公正的评价及合理的激励,其自身能力的发挥的程度,分别为80%~90%和20%~30%,因此可以说综合考评工作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由此一来,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对现有的人力资源进行考核以提高绩效水平,对企业来说就显得至关重要。一般来说,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3·1首先,企业应根据评估的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对企业来说,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目标,那么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随着企业的发展阶段的不同,在不同时期对员工进行考核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根据考核目标是侧重于管理,还是侧重于员工的个人发展,选择适当的评估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目标管理考评体系与360度反馈评价体系来说,目标管理考评体系更侧重于管理方面,而360度反馈评级体系则由于反馈信息的全面性,既可以为发展的用途服务,也可以为管理的用途服务,但企业如果在开始时只是用于发展的需要(与报酬、晋升等并无关系),那么,员工就会逐渐习惯该评估方式并认真参与。所以建议企业在选择使用360度反馈评价体系时先把它用做发展的目的,以最终获得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3·2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规模与性质来选择评估方法。

由于企业的规模与性质的不同,适用的评估方法也并不相同。尽管360度反馈评价体系所提供的结果比较准确、客观、全面,但由于整个评估过程比较复杂,所引起的资源耗费也就比较大,这样一来,相对来说该方法就比较适用于规模较大的企业,而对那些规模小的企业未必适用。规模较小的企业可以采用部分使用360度反馈评价体系的方式,也可以采用目标管理考评体系。目标管理考评体系由于考评过程中需要对组织目标进行层层分解,对于那些规模较大的企业来说,不仅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而且由于目标分解的层次过多,会影响分解后目标的准确性,以及带来控制上的诸多不便,进而影响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因此目标管理考评体系更适用于规模中小,层次较少的企业。3·3企业要根据员工的知识层次来选择评估方法。在一些企业中,由于知识型员工的不断增加,需要采用参与式管理并对员工进行更多的授权。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型员工属于那种“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们比从事物质生产的员工更注重追求自主性、个性化、多样化和创新精神,更重视自己的尊严和自我实现价值,在参与企业的各项管理工作中,有更高的积极性。在进行绩效考核时,知识型员工的工作过程相对来说也更难以直接监控,工作成果也难以直接衡量。不仅如此,知识型员工也更加关注个人的贡献与报酬之间的相关性,这就要求企业建立公正、客观的绩效考核体系。比起其他的评价方法,360度反馈评价体系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对员工参与的积极性要求比较高,而且评价的结果也最为客观、公正。所以对我国的一些中外合资企业和知识型员工比例较高的企业来说,应该积极采用360度反馈评价体系;而对于一些知识型员工相对较少的企业,则适合采用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在目标管理中,由于每一层的目标都是与上一层协商制定的,那么对于知识素质相对较低的员工就可以在上一层管理人员的帮助指导下制定适宜的目标,以确保目标的准确性和可衡量性。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3·4企业要根据评估的侧重点来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由于企业的经营目标不同,不同企业在具体的绩效评估过程中的侧重点也就不同。有的企业比较侧重于对员工工作结果进行评估,而有的企业在关注员工工作结果的同时,则更加重视对员工的工作过程和个人努力程度进行评估。比如说一个制造企业销售员工的工作绩效可以用个人实现的销售业务量来衡量,而一个咨询服务公司的培训导师的工作业绩,则可以从在培训过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程中穿插相关案例的数量、培训内容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学员的参与程度,对培训效果进行追踪评估等方面来做出判断。就目标管理考评体系和360度反馈评价体系相比较而言,目标管理考评体系由于是按照设定的目标对员工进行考评,比较注重于对工作结果的评估;而360度反馈评价体系由于评价来源的多重性(有上级领导,也有与之共事的同事,还有内、外部顾客),不仅可以对员工的工作结果做出合理的评价,与此同时还可以对员工的工作过程和个人努力程度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都应选择360度反馈评价体系,企业在做具体选择时,不仅要根据评估侧重点来加以选择,同时还要考虑影响考评方法选择的其他因素。

3·5企业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环境来选择评估方法。

经营环境的不同也会直接影响到绩效评估方法的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与我国成功加入WTO之后,不同于一些传统企业或经营范围仅限于国内的企业,合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进行国际化经营的各类企业将面临更加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这些企业需要去平衡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因此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经营目标的变化也就随之加快。目标管理考评体系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当企业的经营环境在目标设定后发生意外的变动后,将对目标的完成情况以及最终的考核结果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对于合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进行国际化经营的企业来说,考虑到它们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多变性,应尽量选择360度反馈评价体系。而对于传统企业或经营范围比较小的国有企业来说,则可以按照所面临的经营环境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总之,企业对绩效评估方法的选择是关系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否有效的重要环节。绩效评价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绩效评价结果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方面的活动,如报酬、晋升、调动、培训与开发、激励、辞退等都有重大的影响。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绩效评估必须将侧重点由以往对员工态度与特质的评估,转向与动态目标管理相结合的全面评估体系,把员工的个人目标和企业的经营目标完美统一起来,真正实现多角度、准确、客观的评估,并以此来激发出员工更大的工作热情。

参考文献:

[1]ArthurSherman.ManagingHumanResources[M].InternationalThomsonPublishingInc.,2001·

[2]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3]里查德·迪尔曼.人力资源管理系统[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

[4]JohnMIvancevich.HumanResourceManagement[M].McGraw-Hill,1998.

[5]张宏云.360度反馈评价模式[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0,(9).

[6]阎培金,王成.企业人力内控精要[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

[7]陶宽.如何建立关键业绩考评体系[J].人力管理技术,2000,(6).

[8]刘凤瑜.一种有效的绩效考评模式[J].南开经济研究,2000,(1).

第11篇

关键词:鱼刺图;现场改善;ECRS法

一、现状分析

X公司作为电子产品制造企业,拥有着先进精湛的制造加工工艺,相对良好的生产环境,严格的管理体系,是国内名列前茅的优质企业。但在生产车间内部仍旧存在不良问题,如生产效率、线平衡率偏低、layout布局不合理、室内物流路线设计不当等问题,这些不良问题都将是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公司利润率的主要因素。本文将主要针对生产效率,线平衡率偏低的问题做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

(一)生产线改善前状况分析。以下案例叙述均为X北五厂区四层车间生产现场,此生产车间的固定客户是微软,近两年来生产的产品多数为键盘,同样我工作期间所接触的生产线体主要也是生产制造键盘。本节案例中所谈到的生产线平衡是机种名称为SHAW的生产线。SHAW为2014年八月份接下的新订单,从商谈接订单,到确定制程再到投产经历了6个月的时间,由于订单量较大,经过生管部门及IE部门计算后确定了生产线数量,在进入到正式进行量产之前,需要经过试生产,称为

PRE-PV,即按照量产的形式少量生产,用以检验产品质量,下面将对SHAW机种PRE-PV阶段的生产线平衡作分析。

根据PRE-PV阶段的试生产,可以得出初步的生产线生产状况,根据实测各站工时可以总结如下:计算生产线平衡率:平衡率(L/B)=(各工序时间总和/(工站数*瓶颈工序时间))*100%=(∑ti/(工站数*CT))*100%,得出目前生产线线平衡率L/B=78%,CT=46s。可以从中观察到整条产线工时严重不均衡,出现了高峰低谷的形状,也可以说是木桶效应,以至于造成L/B偏低,产能降低,效益下降的后果。

总结目前的产线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产能偏低,线平衡较差。根据生产线的实际情况,下面来分析造成目前问题的原因。原因分析:现场主要存在的生产因素为人(man)机(machine)料(material)法(method)环(environment)五大因素,除以上五个主要因素外,还有其他例如信息、制度等因素影响着生产工时,这里我们主要从4M1E五大因素来分析影响产能和线平衡率的原因。具体如下:(1)从人(M)方面分析:可以观察到工时偏高的站别大多为人力组装站。(2)从机器(M)方面分析:山积表中同样观察到有些机台运作站别工时也存在偏高现象。(3)从原料

(M)方面分析:可以分析是否由于组装材料存在问题,影响组装工时,所以造成工时过高。(4)从组装方法(M)方面分析:是否由于组装工序及组装方法有问题。(5)从生产环境(E)方面来分析:是否是由于生产线5S环境较差,物料摆放位置不妥,因此影响员工操作,造成组装工时过高。从人、机、料、法、环五个生产要素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后绘出鱼骨图,使问题的产生原因更加鲜明的呈现在眼前。

(二)改善方案。由于人员操作熟练度及动作规范度改变速度相对较慢,所以先解决运行机台、组装工序方法及工作环境产生的不利因素。如下为改善方案:针对运行机台方面,实际测量机台运行时间,计算出机台的无效运行时间,根据情况来进行机台改善,如有的机台内部零件老化,需要及时更换新的零件。针对人员操作的熟练度及动作的规范程度对工时产生的影响,需要分两步来进行改善,第一上岗前对操作人员进行操作培训,严格按照标准作业指导书作业,保证产品的组装质量,正式开始到岗位工作后,定期进行岗位培训,纠正操作问题,形成规范化产线组装。第二在操作过程中员工会受实际的操作环境影响,组装过程中按照自己的习惯或是方便来操作,并不是按照标准作业指导书作业,这种情况下需要考虑员工的操作是否会影响组装的产品质量、标准作业指导书中的规范作业是否不便于操作,重新对该站别的组装动作进行动作分析,找出不当、多余操作,再根据ECRS四大原则来进行相应改善。

(三)改善效果分析。如下为改善前后的效果对比:改善前状况:(1)人员手动组装治具压合,人力需求1人。(2)人员作业、治具压合现场5S杂乱。(3)人员需每天搬放载具一千次左右。改善后状况:(1)人员动作与前站合并,改善机器做自动压合,无需人力。(2)人员动作与前站合并,改善机器做自动压合,无需人力。改善后产能分析:改善后产线CT=40S,L/B=83%,CT时间下降6S,线平衡率提升到83%,SHAW共有10条生产线,每天工作时间为10H,改善前的单位产能UPH=3600/46*10=782pcs,一天的总产能为7820pcs,改善后的单位产能UPH=3600/40*10=900pcs,一天的总产能为9000pcs,总产能提高了1180pcs,相应的生产效率提高,工厂效益提升。

结论:本改善案例为主要针对SHAW生产线体产能较低,线平衡率较低所作出的改善方案,改善后产能明显提高,L/B也显著提升,生产效率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

第12篇

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同行的竞争日益激烈,以前不信任分包商的现象以及技术溢出现象加剧了风险的力度。公司组织结构日益呈现出逆垂直式的发展趋向,其中以产业化的模式最为明显,国际化的区域生产网络系统也逐渐成形。苹果、戴尔等电子通信公司相继把企业的精力聚焦在高收益与高风险的“核心项目”,诸如产品的标准界定、质量掌控、市场销售以及服务业务项目的整合等。此外,把产品的生产制造托付给合同的制造方,制造组装与品牌销售分离,让生产更趋近于终端市场,从而确保公司内部的销售和市场营销实际情况以及迅速发展的组装技术脉络相一致。通过全球生产网络形式形成的新型国际化劳动分工,自然地承继了以往国际化劳动分工所具有的部分特质。新型国际化劳动分工的区分标志是产业间的分工,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的主要产业类型是劳动密集型,发达国家则主要以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为主,继而构建起垂直分工特色化的国际分工系统结构。新型国际化劳动分工的主要框架结构是产品分工的价值链,据此形成逻辑化的多元化区域经济发展形态,从而促使生产分工的各个功能部门内部关系更加密切,空间载体之间的经济依赖性更为显著。在现代技术与产业发展背景下,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也存在着属于自己的劳动密集型程序,比如劳动密集型产业存在着知识技术密集的流程、纺织服装产业相关的设计与创意流程。跨国企业在国际范畴中寻求如何最有效的资源配置策略,并选择适合的组织与生产模式,不仅涉及劳动密集型产业,同时还涵盖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劳动密集型流程的空间地理方位的转移,形成严谨的逻辑化的区域经济系统,在研发、管理甚至是销售等环节,都体现出了国际化价值链的趋势。

相关概念的界定

价值链定义。价值链的概念是由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波特教授(1985年)提出的。他指出,每家公司均是在设计、生产、营销、传递与辅助相关产品时开展的一系列项目的集合体,这些全部活动均能够通过单项价值链加以说明。公司价值的创造须经过一系列的活动所构建,上述活动主要包括基本性的活动与辅的活动两种,其中前者主要有生产作业、内部后勤、外界后勤、市场、营销以及服务项目等,而后者则主要涵盖有购置、技术研发、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公司基础设备等。上述各异却相互存在着关系的生产销售活动,即构建起创造价值的实时流程,也就是价值链。制造和销售分离的定义。本文中所指的制造和销售的分离并不是针对公司销售产品的范畴展开的区分,而主要基于国际视角来区分集团公司下各个分企业的职能与功能加以分离,也就是根据生产和销售的职能区分构建单独核算的职能企业。具体而言,生产公司专门负责的是生产与制造产品,营销企业专门负责的是产品的营销和市场,二者存在着内在的关联性与独立性的特点,通过相互协调配合的方式展开营销。区域产业链定义。区域产业链的概念定义代表学者是陈朝隆。他指出,区域产业链是指某类特定区域内所构建起的产业链条或是链段,是整条产业链在确定区域范畴的一种形态。他基于系统论的视角深入地把区域产业链的定义加以诠释,指出区域产业链属于一类区域性的经济组织机构,其运作与发展的主要规律与地区发展与产业机构运作的基本规律相关。不足的是,就有关区域产业链出现的层面而言,并未把产业链与区域产业链二者加以有效地分离。区域产业链的主要构成是被视作经济行为的主体链环,其链接方式主要是串接。产业链的流程是不同公司内部产业通过联系与缔结之后所产生的。

国际化价值链区域经济的逻辑化特点

国际化价值链区域经济的逻辑化特点,新型国际劳动也得以分工,并呈现出相应的区域经济逻辑化的特征:第一,国际劳动分工的发展所具有的动力更为多元化。不单拥有数量丰富的低廉劳动力,同时涵盖了功能完备的市场吸引力、优惠的招商政策、低廉的土地成本、交通运送和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以及不同国家贸易政策的改变等。第二,技术发展与全球化的向前推动深化了国际劳动分工的级别与水准。和基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为特征的新型国际劳动分工相较而言,ICT产业变成新型的国际劳动分工的支柱型产业,同时也是新型国际劳动分工的一个核心推动力。第三,全球范围的市场竞争日趋明显,电子信息与通信等在西欧、美日等国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后工业化为主的国家也面对着相似的问题,经过国际范畴的布局协调,维持制造业在全球范围的竞争实力,变成发达国家与新兴工业化国家区域的首选对象。第四,新型的国际劳动分工解构了以往只是生产制造流程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推论。研发、管理、营销与服务等各个生产业活动和生产制造活动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变成价值链创造的一个核心步骤而被纳入至新型的分工系统内。第五,先进的技术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崛起与发展,然而更为关键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全球金融资本跨界式的流动,领先的交通运送技术确保国际价值链区域经济的合理配置,包括市场原料、生产制造以及产品市场的国际化配置,从而提供更为完善的国际化生产网络系统。综而论之,新型的国际化分工系统体现出多层次化的特征,涵盖了多种产业及其产品在制造与销售方面的分工情况,同时也包括了相同一种产品中各个增值步骤的多个领域的分工情况,此类发展走向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国际化价值链中区域经济的多种分工的范畴、潜力与深度,同时打开了提高生产率提升与促进经济递增的新型格局,从而使得原先国际化价值链分工系统更趋逻辑性。上述研究系统构架的前提是价值链的总结以及商品链的定义,在此前提下辅以空间与网络等定义,从而在更为广泛的研究系统中诠释当下国际生产组织出现的新改变,形成当下全球化和区域发展分析的关键性研究构架。这种宏观性的构架正体现出国际化价值链区域经济的逻辑化特点。

制造组装和品牌营销的分离理论构建

建构制造组装和品牌营销分离的理论模型。分析一个包括两个不同国际化区域的经济体单位,其中一个区域位于发展中国家,其表示参量为o;另外一个区域位于发达国家内,其表示参量为c。全部的经济主体兼具生产者(涵盖有品牌商)与消费者的双重角色,能够表达成生产方-消费方(或是品牌方-消费方)。假设经济主体的集合是一个连续统,全量表示成参量M,其中的区域o与区域c所表示的经济主体数量参量依次是Mo与Mc,且有Mo=Mc。而在此经济体系内有两类最终的商品x与y能够生产与消费,全部的经济主体均对它们有着消费偏好。出于满足消费的目的,他们能够自主性地生产或是由市场环境加以购置。结合相关的研究目标,本论文在此基础上深入假设:商品x与y包括了两个生产程序,其一为制造组装程序,其二为品牌营销程序。其中,前者的目的在于生产产品,后者的目的则是销售产品。假设品牌营销程序所达到的功能是减少商品买卖的双方主体在交易时所产生的交易开支。须留意的是,若经济主体只是处于自给自足的状态即x与y时,品牌营销则无存在的需要。反之,若生产方-消费方并不进行品牌营销,而仅仅通过专业品牌方加以提供,那么此时能够被视作生产方-消费方过渡至专业品牌方购置品牌方面的服务,此时即出现品牌服务的相关交易活动,此流程自然会出现交易的成本。学者庞春将此营销活动视为一类交易,据此构建起一个内在分工的一般性均衡模型,并诠释交易服务的内涵。根据他的建模理路,本论文将品牌营销流程(相应的经济主体是品牌商)纳入到基础性新型的古典模型系统结构中,并依次用x与y参量(x与y均不低于0)来表示生产方-消费方对两类消费品的自给量参量,同时用xs与ys(xs与ys均不低于0)依次表示生产方-消费方对两类制造商品的供给量参量,用xd与yd(xd与yd均不低于0)依次表示生产方-消费者对两类制造商品的所需量参量。相应地,依次用r、rs和rd(r、rs和rd均不低于0)表示品牌服务项目的自供量、供应量与所需量参量。制造商品x与y(相应于制造组装流程)、品牌服务项目的生产关系式依次表示为(相应于品牌的销售流程,此处假设x与y两类制造商品对于品牌服务所提出的要求是一样的)o;x+xs、y+ys和rs依次所表示的是制造商品x、y与品牌服务产量的参量。此处须假设的是制造组装流程的生产效率的系数一致,同时固定化的学习成本亦一样,也就是依次的参量是φi与a(φi与a均大于0);品牌销售流程的生产效率系数与固定化学习的成本参量依次表示成ηi与b(ηi与b均大于0)。还假设如下:各个区域生产流程的生产效率系数存在着差异性,主要的表现是区域c就制造组装程序中对应着并不高的生产效率,至于品牌销售程序上则拥有不低的生产效率,函数式为ηo<ηc,且φc<φo。从而可以推导如下:(4)从上式(3-4)可知,区域o就制造组装程序而言拥有外生的对比长处,而区域c就品牌销售程序则拥有外生比对的长处。因为制造组装程序归属为低端的生产程序,品牌销售程序则归属为高端处的生产程序,因此假定制造组装程序的固定化学习成本少于品牌销售程序,也就是b>a,那么参量Lx、Ly与Lr则依次表示经济主体应用于x的制造组装程序、y制造组装程序以及品牌销售程序的劳动份额参量,就是专业化的水平情况。假设经济主体相应的禀赋制约性函数式表达为:(6)其中,上述式子中的px、py与pr依次表示制造商品x参量、制造商品y参量以及品牌服务参量r相应的价格。借助于柯布-道格拉斯型的效用关系式来表达经济主体效用函数式如下:(7)上述式(7)保证了经济主体所加以的多元化的消费偏好参量。为了使得便捷且没有失去一般性的特点,假设经济主体对于x与y的消费品拥有一样的偏好,也就是α=0.5。若并不是自给自足类型的生产方-消费方,即非自我供应品牌的服务,就须从市场购置品牌服务项目,那么此市场交易流程必然会产生一定的交易成本。本论文表示品牌方-减少交易成本的参量是1-λ(λ∈(0,1)),其交易成本和提高技术进步与产品创新是相同的,均为厂方争取规模更大的市场、完成更多的利润方式,消费方向其余区域的生产方-消费方(包含制造商品x或是制造商品y的生产方)销售品牌服务过程中所制造出的单位交易开支,那么λ参量所表示的是此交易流程中所涉及到的交易效率。因而,品牌服务买方现实所获取的品牌服务参量是λrd。相类似地,表达生产方-消费方的参量是1-k*(k*∈(0,1)),包含有制造商品x或是制造商品y的生产方。替其他的生产方-消费方销售产品x或是y所出现的单位交易成本参量,那么k*表示此交易流程中所出现的交易效率参量。据此,制造商品x或是制造商品y的买方现实所获取的交易量是k*xd或是k*yd参量。可见,相同交易于区域中与区域内部的交易效率并不相同。假设因为存在着空间距离的缘故,区域中交易的相应效率超出区域内部的相同种类交易,假设相同种类的交易于区域中与区域之间的交易效率参量k*依次表示成k与k1,那么可以推出:0<k<k1<1。

综上分析,当下国际化生产网络研究面对关键挑战,是如何广泛地整合国际生产网络系统结构,并通过物质和社会文化层面进行优化。目前学术界存在一些争论,即对于国际化价值链网络的研究,必须聚焦于公司组织管理抑或是制度文化所产生的影响。而基于关系网络的研究方法能够确保这种合理的国际生产网络分析,因为这种研究视角既不落后也不超越社会化程度。在涉及到区域经济的逻辑化指向时,涉及到的理论有新经济地理、政治经济学以及行动者网络理论等。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如何处理好国际化价值链的区域经济是当下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基于制造组装和品牌销售分离角度来分析国际化价值链的区域经济的逻辑化指向,既梳理了有关价值链、区域经济以及制造组装与品牌销售分离的相关理论,也通过量化的研究进行模型的建构,从多方面的视角展开研究。国际化价值链区域经济的逻辑化指向已经形成了多个成熟的区域经济体,本文的研究以期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借鉴价值。

作者:陶琳琳 单位: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