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商务礼仪课程总结

商务礼仪课程总结

时间:2022-12-28 17:12: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商务礼仪课程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商务礼仪课程总结

第1篇

【关键词】英语专业 商务礼仪 素质提升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逐渐明朗,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国内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国内的英语教育也逐渐向商务英语靠拢。但是当前我国的商务英语教育片面的强调了英语以及英语的商务性,却没有注意商务英语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对商务礼仪的需求,导致了我国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遭遇困难和尴尬的问题现象,因此对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质提升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一、英语礼仪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当前我国很多高等院校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商务礼仪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在经济全球化发展水平逐渐提升的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学生可能更多的参与到商务活动中去,有更加强烈的商务礼仪学习需求。所以对商务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普遍不高,大量的高等院校只是在原有的旅游专业礼仪课程基础上为英语专业学生设置了礼仪课程,不仅专业针对性不强,而且严重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导致英语商务礼仪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高等院校甚至认为商务礼仪课程可有可无,因而根本未曾开设这门课程。

2.教学实践性不强。商务礼仪是一种实践性极强的教学课程,只有在现实的商务活动情境下,进行实际的商务礼仪教学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但是当前开设商务礼仪课程的院校受传统教育思想的限制,教师往往会采取传统的理论阐述形式对学生进行商务礼仪教学,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会与学生进行互动,并会为学生布置针对性的练习任务,但是教学活动基本是在室内进行的,没有相应的实训联系,学生很难进入角色。加之过大的文化差异,很容出现学生在课堂上熟练掌握商务礼仪,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会出现举止无措的问题现象。

3.缺乏专业教师队伍。商务礼仪课程是国内新兴的专业课程,因为在这之前没有相应的院校培养过专业商务礼仪人才,所以在现代商务礼仪教学活动中,专业商务礼仪教师的缺乏成为制约商务礼仪专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商务礼仪课程大多都由其他专业教师兼任,教师本身对商务礼仪的理解就存在不深入和不全面的问题,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商务礼仪学习过程中问题不断,可以说专业教师队伍的缺乏已经严重限制了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质的提升。

二、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质提升的建议

1.加强礼仪课程建设。首先高等院校要端正对商务礼仪的态度,要认识到商务礼仪是英语专业学生在未来工作中必备的实践技能之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顺利就业有巨大的影响。在主观重视的基础上,高等院校应该集中优势教学资源,完善商务礼仪教学基础设施,建立包括语言室、商务实训室、多功能语言实验室内的商务礼仪实训中心,为学生营造一个最大限度接近真实的商务礼仪实训环境,并设置覆盖业务关系洽谈、商务合同签订等商务活动全过程的商务礼仪培训课程,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礼仪进行全方位培养。

2.提高商务礼仪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商务礼仪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极强的课程,高等院校在商务礼仪教学活动中,应该注意以各种形式实现对学生的礼仪技能培养,最大限度的增加实训课程的比例。在商务礼仪的实训课程中,应该本着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原则,设置学生更加感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并积极应对思考,如:一位商务人员在与客户成功签订合同后,于一家高档酒店宴请客户,宴请结束后,客户坚持要买单,并且要将发票交给这位商务人员拿回去报销,如果你是这位商务人员,那么what would you do in the situation?或者直接向学生提出“You company is launching a new preduct in four month is time,agree on the details is likes the wentue for launch,the date and time of the event,enent programme and so on.Then present the ideas to the class.”。

3.提高商务礼仪教师的教学水平。在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质提升过程中,商务礼仪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关键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高等院校应该坚持专业化、实践性的教师队伍建设理念,积极吸收专业从事商务工作的服务人员进入到商务礼仪教师队伍中来,并组织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体提升其在教学活动中的实践性和理论性提升,让商务礼仪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切实的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更加科学、有效的提升商务礼仪素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逐渐明朗,高等院校英语专业学生在工作实践中接触跨国商务活动的概率不断增加,对商务礼仪的实际需求不断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对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质提升的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高等院校商务礼仪工作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为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质的提升提供支持和借鉴。

参考文献:

[1]苏陈艳.浅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礼仪素养培养[J].校园英语,2014(21):84.

[2]徐小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188-189.

第2篇

关键词 礼仪教育 素质 教学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通过礼仪、礼节、礼貌;仪容、仪态来更好地体现尊敬、友善。其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提升个人的素养,方便个人交往应酬,继而有助于维护企业形象。因此,学习礼仪、应用礼仪、掌握各种商务礼仪知识尤为重要。

笔者就如何教授“商务礼仪”课的教学思路,谈几点体会。

1 商务礼仪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1.1 学校对商务礼仪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学校对商务礼仪学科视作“豆芽”学科。学校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商务礼仪的重要意义,其专业所学知识运用到社会中绝不亚于掌握外语、电脑、汽车驾驶等热门的专业技术之下。现代大学生仅掌握专业技能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取决于对工作的态度、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团队精神、学会做人、学会合作等等,而这些的获取都是以礼仪教育为基础的,把理论知识真正融入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其次,学校领导对商务礼仪课程的不重视。表现在:很多学校没有商务专业的实训室。学生无法在有限的教室里完成训练。如:我们在教授个人礼仪时,尤其强调的站、立、行、走、蹲等各种姿势的规范性,教师只能选少部分同学进行联系和展示,大部分同学只有观察。如果我们拥有实训室,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得到较好的训练;学校不够重视商务技能展示,每年搞商务技能展示活动的拨款资金都是其他技术型专业拨款资金最少的。这样一来,直接导致商务展示效果不够显著,得不到认可。

1.2 教学方法注重理论知识讲解

在教学课程内容的整体安排上,对于理论知识部分所安排的课时多,对实践部分安排的课时较少(就我校而言,商务礼仪的理论课一学期安排923节,实践课程安排200节)。教学方法上,教师主要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以“讲授型”模式进行授课。主要体现在,整堂课局限在教室里面,老师以讲解知识的重难点为主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没有真实的体验和感受。如:我们在教授公司礼仪、企业礼仪的过程中,学生只能听,没有把自己当成真正的商务人员,作为一个职业人来要求自己。因此,学生们极度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不能真正地把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生活当中。

1.3 商务礼仪课程教师 “闭门造车”

商务礼仪课程任职教师之间除了相互听课,没有其他学习实践的机会。如:因每位商务老师的课程比较饱和,完全没有时间走出去学习、进修、培训或是参加社会实践的机会等等。因此,出现“闭门造车”的现象严重,所以教学效果不明显。

2 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探索

2.1 要重视对礼仪课程的建设

首先,学校领导要对这门学科以及商务管理专业高度重视。不要和其他专业技术课程拉开差距。要知道,学生不仅仅在学校要学习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如何尊重别人。而礼仪课程就能很好地灌输这些概念。

其次,建立单独的商务礼仪实训室,购买相关商务礼仪教学实训用具,为商务礼仪课程提供必需的现代化教学媒体。如:我校每年举办一次的商务技能大赛,不但希望学校领导重视,更希望校方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把商务技能大赛提高一个档次。

2.2 教学方法多样化,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1)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学校教师要想培养技术加应用型人才,就可以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如:教师在上完一章节内容后,可以有目的地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如带领学生参加一些商务活动,帮助学生联系合作商家做一些展销活动等等。在活动中检验他们的学习效果。

(2)示范教学法。商务教师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教授装束礼仪的时候,可以采取示范教学的方法,教授同学们如何选择西装,如何打领带。给同学们演示后,分发领带让同学实际操作练习。

(3)情景教学法。教师围绕一个课程主题,创设情景,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和领悟教学内容。如新生开学典礼、老生的毕业典礼、校企合作暨颁奖仪式等等,分别安排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下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提高礼仪技巧。这种形式也大大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

(4)视频教学法。视频教学可以大大弥补教师在某些只是技能方面的不足。如教师在上舞会礼仪的时候,单单用讲授型的方式讲解在舞会中的礼仪,是远远不够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大量视频进行教授,教学生如何跳交谊舞。最后,通过学校组织舞会来检验学生所学知识。真正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5)案例教学法。教师应该把贴近校园生活中学生经常看到的,听到的作为案例,给同学们进行分析。如:在讲解校园礼仪的时候,教师可以举同学们平时在校园里的大量案例进行讲解,分析。学生也容易接受或从中受到很多启发。

2.3 专业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首先,专业教师一定不要做 “井底之蛙”,一定要做到多学、多听、多看。不要仅仅满足于传授知识点给学生,要做到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吸收,把知识转化为行动运用到生活中。其次,学校商务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多与同门课程教师进行沟通交流,相互学习。尤其在教授方法上,采用多种教学形式。除上述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可以采用串讲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

商务教师应该把每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视为引子和起点,而不是终点。希望他们能把所学知识贯穿在生活中。商务教师在课后可以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去体验、总结、归纳和思考,并在下次课上和大家一起分享。同学之间也能做到相互借鉴。

3 结尾

综上所述,商务教师应该把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带入我们学生的课堂。让学生通过互动式的学习,能更好、更快地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会合作、学会做人 。

参考文献

第3篇

一、艺术思维模式在商务礼仪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1、艺术思维的内涵

艺术思维是指依据艺术创作方法和规律,围绕对美的形象的创造和表达这一终极目标所展开的思维活动,是思维在艺术创作的整个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的形态和所有的运作方式。它从人的主体性出发,借助各种艺术形式,去反映、表达人自身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感受与认识。艺术思维不仅包含了形象思维,还包含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灵感的思维和情感的思维方式等。任何一部作品的设计都离不开各种表达方式彼此之间的渗透和影响,不同的艺术存形式都是为了一种思想情感的传达,这种情感的流露最终要达到审美的统一。

2、艺术思维的特征

艺术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由于这三种思维方式是介于对概念、认识、逻辑、推理、综合分析、感性形象、情感、联想等系列活动中渗透形成。这就意味在表达作品上首先要源于真实题材,来自于现实生活或真实情景,其次还要在表达上具备整体把握性、直观传达性、审美感和诱发创造性等特征,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价值取向活动或价值实现活动,使人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互相沟通,互相转化。

3、艺术思维模式下的商务礼仪教学可行性分析

商务礼仪是高等职业学院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礼仪的基本概念、个人礼仪、商务交际礼仪及商业实务礼仪等。学生通过所学理论知识,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强化训练使学生的仪表仪态、言谈举止、商业服务更加规范,并养成一定的习惯,在以后的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中能熟练运用。就内容而言商务礼仪课程的内容就涉及到人对世界的感知,这些表达都是需要要靠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由此形成了视、听、嗅、味、触五种感觉,这五种感觉是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礼仪的外在表现即使一个人的情商的表现,是从外在的形象中看到内在精神。由于教学过程会贯穿着各种感觉的培养,并协调综合能力的运用,外在的形象就是通过五种感觉后所呈现出的静动两方面的表现,所以就可以从艺术思维去思考情感表达。在艺术形式上,艺术思维的应用根据各种艺术形式塑造形象的媒介手段和方式不同,分别可以从造型艺术、表演艺术、语言艺术、综合艺术等途径展现。试想,把这些各种艺术形式和手段植入到商务礼仪教学活动中来,使得商务礼仪的内容和核心?r值发到更加得清晰化、直观化,并且具备审美情趣,产生共鸣和联想。

二、艺术思维模式下的教学设计与应用

1、艺术思维渗透教学内容

商务礼仪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原理、个人礼仪、社交礼仪、商业活动礼仪、涉外礼仪等,保持原有的教学理论传授在传授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这些内容提炼出可以用艺术手段和形式表达的部分。例如:社交礼仪中的接待部分,就可以用戏剧的形象呈现出来,让同学通过舞台表演领悟到更好的技能核心要素。通过提炼-分析-人物塑造-表演等环节,凝练接待部分中的各种场合、情景,面对的各种类型的人,通过一个设想-模拟-提炼得过程,让教学内容鲜活起来,脱离照本宣科的传统模式,使内容更加立体化、直观化,使理论与实践内容用审美的角度重新设计安排。

2、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手段的应用和设计要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课程教学手段依然要保持传统的口头语言、文字、PPT、事物展示等途径,还要加入视听系统、BBS、聊天室等。把美术视觉室、舞台、剧场等场所引进到课程教学中来,让学生在一个申美艺术场所中去,意识中感受美,在行动中在表现美。

3、教学方法嵌入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上依然要结合传统的教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演示法。这些途径最终要要考虑培养目标--培养技术加应用型人才,就必须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那么艺术思维模式就是这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过程中植入音乐、美术、戏剧、雕塑、文学的表现形式。例如,在形象设计环节,通过对服饰礼仪TPO的原则的传授中,加入舞台的表演,学生需要通过探索、研究、思考、讨论和总结,对服饰礼仪的学习、舞台T台秀的演练等技能的掌握,最终可以很清晰、直观得获得知识,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大大提高,象和本质两方面同时加工揉和,会呈现出感性与理性的内容变化,同时还能有效表达学生个性审美的价值取向。

第4篇

[关键词]岗位核心能力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 商务礼仪 课程设计

[作者简介]萧琳(1980- ),女, 四川自贡人,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教育哲学。(广东 珠海 519090)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3年广东省高职教育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基于‘行校企协同创新’的高职商务礼仪工学融合实训项目开发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GL201314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36-0138-02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商务礼仪”课程设计应该充分结合专业特色,以培养营销岗位核心能力为目标,为学生毕业后从事销售岗位提供支撑,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体系与职业、工作岗位的对接,促进学生就业。

一、课程定位与课程设计目标

1.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依托进行课程定位。“商务礼仪”课程依托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是我院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也是其专业群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处于基础核心地位。市场营销专业开设的“商务礼仪”课程所依托的先导性课程为“市场营销学”,通过先修课程的学习,了解市场营销的基本活动以及对市场营销人员的岗位要求;其服务的后续课程有“推销实务”“营销策划”“客户关系”“服务营销”“商务谈判”“汽车营销”“房地产营销”等。

2.以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为依据设计课程目标。“商务礼仪”课程依据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紧扣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国家职业标准或行业标准,遵循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以职业形象系统塑造为主线,主要对应营销岗位(群),融“知识―能力―素质―形象”为一体,打造良好的气质、风度和涵养,体现较高的综合内涵,使学生能够胜任未来就业岗位的要求,并保持可持续发展,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起到重要作用。

二、课程教学设计理念

“商务礼仪”课程突出“市场营销”的行业特性,课程设计体现“三个注重、四个结合”。“三个注重”: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注重三重环节,即“课堂教学、模拟实践、顶岗实习”的结合;注重课程设计的多元性。“四个结合”: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教学过程与商务活动工作过程相结合,教学场所与企业真实环境相结合,教学评价与企业用人标准相结合。

1.课程设计的“三个注重”。(1)注重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职业核心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一种综合职业素质,它泛指专业能力以外的能力,或者说是超出某一具体职业技能和知识范畴的能力。本课程紧紧围绕市场营销岗位核心能力,针对营销岗位需要,整合教学模块,序化教学任务,突出技能点训练。在培养技能的同时,设立了素质培养目标,关注学生情商的发展,通过教学内容的合理编排和教学过程中的体验训练,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教学内容里还特别设置了职业形象模块,包括个人职业形象和日常工作基本素养,对学生进行职业场合礼仪素养的教育,使学生提升自身形象,懂得如何表达对他人的尊敬和礼貌,为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作出贡献。(2)注重三重环节,即“课堂教学、模拟实践、顶岗实习”的结合。“商务礼仪”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要从宏观(市场需求和职业岗位群工作要求)到中观(课程体系)直至微观(情境教学)三个层面入手,遵循从浅入深、由(课)内至(课)外、由近(校内)延远(校外)、以点(个人形象)带面(企业规范)的认知规律与特性,通过教师讲授、案例分析、模拟训练、情景演练、实践观摩、顶岗实习等多渠道、全方位、体验式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实现和企业岗位的零对接。(3)注重课程设计的多元性。一是,课程内容的多元性。课程内容既可以从课堂到企业,也可以从企业到课堂。课程按照模块和任务设计,各模块和任务都可以独立讲授,组合裁剪,可以成为企业的培训讲义,体现了课程内容的工学结合以及课程为企业服务的多元性。在任务驱动模式下,有许多来源于企业的真实任务,让学生参与完成,体现了教学成果的应用价值。二是,课程考核的多元性。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参考了企业的行业标准,学生在参与企业的真实任务时,由企业参与评价。例如在讲授特定商务活动中的“产品会”时,将“中汽南方公司捷豹XF新车会”这个真实任务带到课堂,让学生完成“新车会策划案”,学生们完成后,经过小组讨论,全班评议,评出一个最佳方案,交给中汽南方公司,由企业评价,体现了考核的多元性。

2.课程设计的“四个结合”。(1)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商务礼仪”课程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结合岗位的核心能力,将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融入课程教学。通过对商务职业活动的深入分析,在多个工作岗位任务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确立了具有职业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把课程内容设计为五个模块:营销人员形象礼仪、客户接待礼仪、商务宴会礼仪、商务活动礼仪、展厅销售礼仪,并借鉴和使用了相关企业员工岗位标准和内训资料,缩短了课堂与企业的距离。(2)教学过程与商务活动工作过程相结合。本课程设计了五个教学模块,每一个模块之下,以一个完整的商务活动工作过程为单元,设计出若干完整独立的教学情景(任务)。在每一个任务中,按照工作过程开展的顺序,找出支持任务完成的关键技能点。(3)教学场所与企业真实环境相结合。本课程的实训室设计得到了企业的指导,企业还为该课程的学生实训提供了校外实训基地。在实训中引入了很多企业的真实任务,学生通过参与企业真实任务,可以很好地训练自己所学的知识,实现了和企业的零对接。(4)教学评价与企业用人标准相结合。在本课程的讲授中,经常聘请企业资深培训师为学生授课,按照企业用人标准对学生进行现场评价,让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

三、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安排

1.基于市场营销岗位核心能力设计课程模块。根据项目课程开发的思路,基于岗位核心能力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和顺序。以“商务礼仪”课程对应的销售岗、营销策划岗、公关岗、秘书岗、客户服务岗等主要涉及的展厅销售、会务管理、日常接待、商务谈判、沟通与协调、客户服务等业务工作为依据,分析各岗位任务对职业能力的要求,以模块来整合,以任务来序化,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全部课程设计了五个模块、12个能力训练项目、30个任务、60个技能点,打破传统的“知识本位”模式、“知识+实训”模式,将知识融入实训,多项目串行,项目从简到繁,项目的“知识点”和“能力点”逐步增加,学生独立完成的内容也逐渐增加。综合实训是真实的企业任务,依托我院市场营销专业的两个方向――房地产营销和汽车营销,设计了展厅销售模块,达到“学习的内容就是工作”的境地(如表1所示)。

2.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能力训练项目。以这五个模块、12个项目为载体,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可以据此设计和拟订具体能力训练项目;然后针对每一个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出具体的、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情景训练子项目。通过对这些子项目的训练,学生将会掌握相关支撑知识,实现相应的能力目标、知识目标以及素质目标。以商务会议礼仪模块为例(如表2所示)。

四、课程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考核设计注重以下两个原则:

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本门课程采用与“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相适应,以考核能力为目的,以形成性考核为主要手段的考核方式。形成性考核旨在考查学生在课程(技能与知识)学习期间的学习表现,记录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关注学习的总体目标,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以期对学生自觉学习、提高综合能力产生作用。考核项目包括平时教学过程中的出勤率,在课堂提问、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中的参与度。在每一个教学模块完成后,有一个模块小结,平时有五个小结成绩,这些过程考核成绩占到学生总成绩的70%。

2.考核中体现对学生素质的培养。在学习过程的考核中,设计了对学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评价指标,关注学生的素质培养(如表3所示)。

每个教学模块(礼仪情景剧表演)的考核,以学生自愿组合为主,6~8人一组,结合所学知识模拟商务接待服务、商务会议、商务签约仪式、商务剪彩仪式、业务谈判等礼仪等。要求学生自创情景通过自编自导礼仪情景剧,体现礼仪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对白及场景自行设计,道具自备,在教师指导下反复训练 ,最后展示表演并拍摄录像。由教师和同学组成的评委评比打分,小组综合得分将是小组内每个成员的分数,这就需要小组每个成员的良好团队合作。具体评分细则如下(如表4所示)。

商务礼仪是一门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以能力训练项目为主,打破传统的“知识本位”模式、“知识+实训”模式,将知识融入实训,多项目串行,项目从简到繁,“知识点”和“能力点”逐步增加,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体现“理论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互动式多方位的教学新模式,从而实现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吕亚军.“商务礼仪”课程整体设计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6).

第5篇

关键词: 互动教学 商务礼仪 教学改革

礼仪不仅是一个人的内在涵养体现,也是企业发展层次提升的重要体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礼仪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高职经济类的相关专业,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学被赋予了更多的使命。其教学效果的好坏,对本专业的学生能否顺利完成专业培养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根据笔者的调研,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礼仪教学尽管有很多改革思路,但是却难以满足企业的要求。以湖州市为例,企业认为毕业生的礼仪技能达到企业要求仅占38%,有87%的企业认为学生进入单位工作后还要进行专门的礼仪培训,至少进行部分环节的培训。因此,商务礼仪教学改革的设计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企业认为学生的礼仪意识强,认识程度也高,但由于课程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学生学习后,印象不深、过目就忘,使之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掌握商务礼仪技巧和技能,企业要花工夫提升学生个人形象,提高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应变能力。因此,应通过教学方法改革,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企业的需求。

一、高职礼仪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填鸭式教学的创新,但无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现状。

很多老师在讲授商务礼仪课程的时候,虽然改变了老师课上教,学生学的填鸭式教学方式,但无非是原来的黑板变成了PPT,案例增加了视频播放的模式,传统教学状态是你“教”我就“学”,甚至这时的“学”,也会变成了单纯的“听”。老师虽主动,但学生被动,只有课堂说教,课下学生没有自主性学习,教学效果不佳,教学质量不高。

(二)满堂灌教学的补充,但无法改变教与学的完全脱节。

高职教学改革发展至今,满堂灌教学越来越不受学生的欢迎,很多教师通过案例导入或者边学边练的方式进行礼仪课程讲解,但从调研结果看,学生普遍反映课堂教授的礼仪课程内容比较简单,而且与将来企业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整个教学过程最多是满堂灌教学的补充,还是非常枯燥,造成学生听归听,但并没有真正掌握知识,边听边忘,影响学习效果。

二、互动教学法的内涵与特征

与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互动教学是一种更加有吸引力的教学法,根据相关文献的内容,互动教学法是指在课堂情境下,通过师生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对话、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形成在知识、情感、思想、精神等方面的相互作用和融合,生成一个新的、个体化的意义世界,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与发展一种教学方式。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互动教学法的优势非常明显。主要表现在:

(一)形成平等关系下面对面的交互效应。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单向的,更多是一种知识的传递,但不知道接受的结果。互动教学时,学生与老师是平等的,教学过程是一种交互效应,相互的碰撞,相互的融合,将教材负载的知识、学生已有的认识、教师个性化的理解“聚焦”到特定的课堂,使知识在融合、激荡和协商中得到再生和发展。最后双方在积极的思维中得到巩固和提升。

(二)形成以学生主体的主动学习效应。

传统教学法中,很多的课堂教学是非常沉闷的,如果在礼仪课程教学中仍使用传统的方法,教学效果几乎为零。因此,在互动教学法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去学,学生去做,学生去练,学生去思考,课堂互动旨在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机地组合起来,启迪自觉意识,发扬自主精神,培养反思能力,获得知识和价值观,形成主动学习效应。

总之,课堂互动教学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与心理状态,使其思维保持一定的开阔度与活跃度。能从被动记忆状态转变为主动参与的教学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内化和情感体验。

三、商务礼仪课程互动教学法的应用

(一)企业培训真实案例积累是互动教学法运用的重要前提。

作为商务礼仪课程的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的同时,应积极与相关的企业进行对接,了解不同类型企业礼仪文化的需求,将真实案例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素材,这样基础工作是进行互动教学法的重要前提。以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的礼仪课程为例,教师从事礼仪培训已有10多年,为浙北大厦、湖州金店、湖州狮子巷社区、老大房超市、老娘舅餐饮、长兴教育局、德嘉房地产公司等近几十家企事业单位做过培训,积累了大量的真实案例资料,在培训同时,进一步深入了解各行业发展中对礼仪的未来需求,始终关注礼仪发展的最前沿动态。

大量的案例积累使得课程进行设计任务导向设计时游刃有余,同时,可以将培训行业分成若干类,将行业中对礼仪的特殊需求、文化元素、职业理念全部融入课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模式。比如,在给湖州老娘舅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调研时,了解到该公司发展中对员工的敬酒礼仪也有要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增加了敬酒礼仪这个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学习,还能满足未来餐饮企业对学生的礼仪需求。

(二)任务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突出课堂教学互动性。

在进行商务礼仪课程的项目设计时,课堂教学中加强互动,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任务导向,课堂气氛活动、学生参与热情高,成为真正的主动学习。比如在常规的站姿、坐姿、蹲姿等训练中,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训练,并设立了PK环节,使传统枯燥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在讲授外贸礼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外商和接待企业,通过小品模拟接待过程,使整个课堂轻松有序,学生还特意为小品展示,租了各个国家的衣服。过去学生在学习中如果感觉课程枯燥,就会产生厌学情绪,通过学生主体任务导向设计,整个教学过程寓教于乐,这应该是高职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

四、商务礼仪互动教学设计案例

项目名称:设计酒店行政人员或企业商务秘书的职业形象

能力目标:

1.能够根据职业专业形象分别对男士、女士面容进行设计和修饰。

2.能够在职业环境运用正确规范的站姿、走姿、坐姿、蹲姿、上下车姿势、表情、微笑、手势。

3.能够在仿真的工作环境中正确着装和搭配。

知识目标:

1.仪容修饰的基本要求

2.职员仪态训练技巧

3.职员着装和搭配技巧

教学重点:熟记打造形象魅力的有关知识,掌握仪表礼仪的标准操作。

教学难点:能用仪表礼仪的规范和技巧对比、分析和评价,提出修改意见,用于指导自身的仪表礼仪。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根据图片,说说下面这些职业形象给你的感受?

你想留给客户什么样的形象?

(二)布置大任务:设计酒店行政人员或企业商务秘书的职业形象

小任务:1.男女职员个人仪容设计

2.职员仪态训练

3.男女职员着装和搭配

(三)技能点回顾:仪容形象设计表

(四)教师总结

(五)小任务:职员仪态训练

情景设计1

你负责全程接待一位年龄较长的客户。

——场景1:酒店大堂,第一次见面,做欢迎和引导。

——场景2:带领客人去会客室,途中经过走廊和楼梯,并让客人入座。

——场景3:工厂,带客户看厂(引导、仪态)

情景设计2:

您会用良好的个人形象征服顾客吗?

如何微笑?

如何运用正确的仪容仪态展示您的个人形象魅力?如何呈递物品?

(六)各种仪态技能点示范

(七)仪态训练内容:走姿、站姿、坐姿、蹲姿、鞠躬、握手、手势(注意微笑)

(八)任务3:男女职员服饰要求和搭配

问题设计1:请找出该位男士六处服饰不规范的地方。

问题设计2:为什么冰岛歌手比约克被评为2000年度服饰最差?

问题设计3:比较下面图片,说说他们穿衣有什么不同?

(九)男女职员服饰要求和搭配注意点

(十)布置作业

参考文献:

[1]强国民.情景模拟法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2007(4):52-53.

第6篇

关键词:科学社会主义;礼仪;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05-0001-01

1.理论分析

的唯物辩证法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确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这些都是我们依据唯物辩证法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有许多宝贵的经验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和借鉴。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最根本的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也就是说要从现实的真实情况出发去总结,不唯书,不唯上,不拘泥于已有的结论。

在多年的高校礼仪教学中,笔者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以发展的眼光看高校礼仪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方法和原则,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2013年1月,由笔者担任主持人的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形势下民办高校礼仪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项目编号:2010JGA205)已结题,以下就是笔者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知识运用到高校礼仪教学实践中的背景、思路、方法与结论。

2.项目研究背景

在全球化进程日益加速的今天,世界俨然成了地球村。跨国界、跨文化的人际日趋频繁。以礼待人,是人类从心底发出的呼声,是从心底里产生的对他人的尊敬之情。中国是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孔子在《论语》中说,"不学礼,无以立",可见学习和应用礼仪知识的重要性。作为一个中国人,如何做到处处"以礼待人",举止得体,落落大方,是融入社会并取得成功的关键。

礼仪是现代人的基本素养,是社会文明的基础,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方式。礼仪体现素质,它是一张"名片",是律己、敬人的表现形式和行为技巧。随着当今社会商务活动日益繁多,商务礼仪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商务礼仪是在商务场合适用的礼仪规范和交往艺术,是一般礼仪在商务活动中的体现。本课题旨在帮助学生成功塑造职场形象,提升个人魅力与修养,使自己受人欢迎,从而赢得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事业的成功。

3.教学思路

3.1 贯彻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教师在生活中教礼仪,学生在生活中学礼仪。融"教、学、做"于一体,在本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三基地、一园区、一中心":东南亚语言文化复合型人才培养试验基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创业型人才双轨育人试验基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模拟实习实训基地等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特别注重在授课过程中结合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着重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过程巧妙运用礼仪知识和技能赢得求职成功、立足职场的能力。

3.2 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样,推陈出新,不拘一格。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感陶冶教学法、随机进入法等,创新采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方法。采取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把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转变为以学生参与为主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潜能,实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3 密切结合广西外国语学院办学特色,贯彻实施"把小做大,把外做强"的理念。立足于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和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人才的需求,将东盟各国(如泰国、越南、柬埔寨等)的相关风俗礼仪知识,通过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融入到礼仪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融入自编教材《商务与涉外礼仪》中,以培养.学生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和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所需的各种职业岗位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4.教学特色与创新之处

4.1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时尚多变,易于90后学生接受。例如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情感陶冶教学法……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在课程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4.2 课程演绎的方式新颖独特。如课程名称设置,同样是礼仪公共选修课,叫《商务礼仪》和叫《职场形象塑造与魅力提升--商务礼仪时尚解读》,效果完全不同;同样是礼仪课,叫《社交礼仪》和叫《人际交往与气质修炼》效果也完全不同;装点了时尚元素的课程名称,收效大不一样,老师上起来也激情洋溢,学生学起来也兴味盎然。

4.3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4.3.1 通过组织参加全区商务秘书大赛、校内礼仪风采大赛等方式,使学生学以致用。在比赛中促进学习,在比赛中促进教学,经实践证明收效良好。

4.3.2 通过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全区第十二届教育教学软件大赛,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得到全面的检验和提升。

4.4 立足于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和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人才的需求,将东盟各国(以泰国、越南为主)的相关风俗礼仪知识,通过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融入到礼仪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以培养学生适应北部湾经济区建设和服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各种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各种职业岗位的基本职业素质和能力。

5.成果与结论

2012年9月,笔者将课题初步研究成果(包括教学理念、自编教材内容、整套最新课件、教学素材等)应用于公共选修课中,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我校礼仪选修课课程名称为《职场形象塑造与魅力提升--商务礼仪时尚解读》,系统一开放,同学们就纷纷报名,短短一天的时间,开设的4个班全部报满,每个班120人,共480人选修了此门课程。选修本课程的学生来自全校不同的各个二级学院不同的专业,影响范围遍及全校。有来自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的、欧美语言文化学院的、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的、国际会计学院的、人文艺术学院的、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的、信息服务工程学院的。全校七个二级学院全都涉及。课程研究实践的成果已经惠及全校。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书中说,"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历史经验应当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一般规律的反映,是各国、各地区共同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因此,不能把某一地区的个别经验、特殊经验当做适用于各国、各地区的普遍经验"。笔者的研究成果适用于广西外国语学院,适用于广西,但未必适用于其他高校或者省份,在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们始终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世界联系中国、成就联系挫折、现实联系历史、现在联系未来的五点方法论。

第7篇

[关键词]外贸谈判 课程定位 项目设计

一、前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持续发展着,外贸谈判也日益频繁日益重要。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要突出职业能力目标。高职教育的核心在于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核心在于课程建设。《外贸谈判实战》课程是高职国际商贸专业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实用性,技能型很强的课程,因此,有必要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把能力目标放在首位,重新设计课程定位和项目设计,以实现高职教育与企业需求的“无缝对接”。

二、《外贸谈判实战》课程定位

高职国贸专业主要面向中小生产型外贸企业,培养能在生产和服务一线从事外贸业务、业务助理、跟单和单证等相关工作,具备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技能外贸人才。外贸谈判课程面向的初始岗位是外贸业务助理,发展岗位是外贸业务员,未来岗位是外贸业务经理。通过对职业岗位能力分析,高职外贸洽谈课程培养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业务实践能力、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掌握国际贸易相关理论知识,能应用合适的谈判策略与技巧,能应用恰当的国际商务礼仪的高技能外贸人才。

1.能力目标。能遵循商务礼仪有效利用国内外专业展会推销产品;能遵循商务礼仪接待客户并协助客户完成商务活动(接送客户、参观公司、参观工厂、宴请客户);能有效利用商务英语用电话洽谈外贸业务;能采用合适的谈判策略技巧用英语进行进出口业务各环节的磋商和谈判(商品、价格、付款方式、包装方式、出运方式和保险条款);能签订规范、完整的进出口英文合同;能采用合适的谈判策略技巧就履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样品制作、生产进度、质量等情况)用英语与客户洽谈;能采用合适的谈判策略技巧用英语洽谈业务善后(索赔和返单)。

2.知识目标。掌握国际贸易业务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和基本处理方式,了解我国外汇及进出口贸易相关的主要政策及政策动态;了解客户国家的商务礼仪、文化、习俗、宗教、政治、法律、政策、经济、地理等知识;掌握国际会展基础知识及国际会展参展、布展业务流程;深入了解至少一类商品,掌握其材质、性能、生产工艺、品质、规格、质量标准、包装、价格等知识;掌握一定数量的商务英语词汇、术语、产品专业用语、谈判英语的习惯用法和主要表达方式;明确进出口合同具体条款;掌握至少六种谈判策略与技巧。

3.素质目标。诚实守信的职业精神;团结合作的职业精神;良好的沟通和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良好的成本意识和质量意识;基本的商业分析与决策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快速适应和抗压的能力。

三、《外贸谈判实战》课程项目设计

1.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内容要体现高职英语教学原则“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关注专业培养目标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精心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上根据外贸业务流程对商务英语、谈判英语、商务礼仪、国际贸易实务、谈判策略五个方面进行适当的取舍进一步融合。遵循课程项目(任务)必须具备实用性、典型性、综合性、覆盖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这些要素,教学内容序化外贸洽谈工作流程,以项目为载体,以外贸业务员为主体,设计出谈判实战职业情境,突出培养学生外贸谈判实战综合能力。

2.项目整体设计。外贸谈判实战项目分开发接待洽谈,交易条件磋商,合同签订,履约洽谈和善后洽谈五部分。开发接待洽谈项目分为展会洽谈,电话洽谈,机场洽谈,公司洽谈,工厂洽谈,宴请洽谈六大情境。交易条件磋商项目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具体产品,价格,付款方式,包装方式,运输方式,保险条款的洽谈。签约项目突出正确规范签约。由于外贸谈判复杂多变,履约洽谈分为交货期后延和质量不良两个紧急情境。善后洽谈则由索赔洽谈和返单洽谈意外情境组成。

整个贯穿项目从卖方宁波尚远进出口公司业务三部的业务员张玛丽与买方荷兰Tobotex公司的客户Miss Alison Lister在2012年华交会上洽谈20,000件81M9263款全棉绣花男士衬衫开始,就外贸业务开展展开一系列的洽谈进程,最终达成合同,履行合同,善后处理这样一条主线合成。

项目背景:

卖方:宁波尚远进出口公司主营服装,特别是男士服装和童装。主要客户: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

Seller: Ningbo Shangyuan Imp & Exp Corp

Address: N0.1988 Jichang Road, Haishu District, Ningbo City, Zhejiang Province, China

Tel: 0086-574-88111798 Fax: 0086-574-88222798

Email:

买方:荷兰Tobotex公司原来是一家工厂,主要销售对象是欧洲的百货商店,有自己的设计中心,自2009年起从中国进口男士服装。

Importer: Tobotex

Address: Willemsparkweg 184 hs,1071 HV Amsterdam,The Netherlands

Tel: +31.20.672.04.00 Fax: +31.20.679.54.00 Mob: +31.6.246.808.00

Email: alison@tobotex.nl

项目选取的产品—男士衬衫来源于宁波经济的支柱产业服装业,是校企合作的外贸公司提供的最新出口产品,产品本身学生也比较了解。以实际产品为教学载体易于谈判真实化,深入化。

3.课程整体设计表

四、总结

本文以岗位需求为根据,明确了课程的整体定位,突出了能力目标。贯穿外贸业务的项目可以作为训练学生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载体。但这只还是《外贸谈判实战》课程教学探索的开始。为提高教学质量,还需在教学实施、课程考核设计、第一堂课、最后一堂课等等方面加以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加强学习效果,为外贸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戴士弘.《职教院校整体教改》.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5)

[2]陈玲俐,陈健.《外贸客户开发与维护》.工商大学出版社,2010(8)

[3]郑文玲.谈优化高职外贸谈判课堂教学[J].成功(教育), 2008(07)

第8篇

【关键词】商务沟通与谈判 双语课程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1-0007-02

商务沟通与谈判双语课程是笔者所在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共四十学时,国贸专业的学生具有良好的英文基础,适合双语课程的开展,同时,从事国际贸易方面的工作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英文沟通能力,本课程开设在大三,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学习经验,且即将面临大四的实习、求职等实践活动,因此进行商务沟通与谈判方面的学习是必要的。本课程为一门实务型的课程,在学生理解商务沟通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及锻炼学生的商务沟通应用能力,如商务写作、商务礼仪、商务谈判、商务演讲、求职应聘等,为学生初入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成为具有良好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在笔者授课的过程中,结合国内外的经验,探索出多种适合商务沟通与谈判双语课程的教学方法,这些方法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各种综合能力。

一 讲授法

本课程最基础的教学方法,讲授时中文和英文相结合,中英文的比例为五比五,课堂上会用英文讲授主要的理论、原则、方法等,配合全英文的PPT,然后在案例讲解或扩展讲解中,可辅以中文。这样的分配方式,使学生能在了解英文定义的同时,更深入地了解定义的拓展知识,达到双语教学的效果。如讲授商务写作时,会以英文介绍商务写作的基本步骤及原则,从计划到写作再到完善的过程,让学生清楚地理解定义,并学会从英文的角度进行思考,然后再举例分析,如商务写作阶段如何做到换位思考,可用中文为学生讲解及强调细节,让学生加深印象。

二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是讲授法的辅助,可和讲授法搭配进行,当教师提出某一个理论要点时,可首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观点,不一定需要完整的句式,只要能点出关键词即可,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考角度和理解,可以提出不同的建议,学生在思考和倾听的过程中,可以吸收不同的观点,充实自身的想法,教师再加以引导和总结,让学生自然,全面同时深刻地理解理论要点。如在讲授谈判的定义时,会引导学生思考谈判的含义,什么样的场景可称之为谈判,需要符合什么条件,并鼓励学生举例说明,再总结各位学生的观点,从而综合得出谈判的定义。

三 分组讨论法

分组讨论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采取分组的方式对案例进行讨论,全程以英文进行讨论,可以锻炼学生的英文表达和沟通能力,在每一次的分组讨论中,尽量采取不同的分组方式,可以是按座位两人一组,面对面讨论,也可以采取学号排位或抽签等方式分配四人或五人一组,采取不同的分组方式,目的是确保每一次都是不同的学生一起讨论,这样,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与不同对象的沟通能力。时间一般为10~20分钟,教师会明确告诉学生讨论的主题,教师可以分别和每一组的学生进行交谈,随时了解各组的进度和基本思路,并可为学生提供各种建议及意见,引导学生扩展的思考和创新,讨论结束后,需要做报告,每组需派一人或两人为代表上讲台阐述本组的观点,使分组讨论的成果得以展示。在学生陈述完毕后,教师可点评每组的陈述内容及方式,对学生的讨论成果加以肯定及鼓励,并进行总结。如在讲授跨文化沟通时,以吉利收购沃尔沃后可能会面临的跨文化沟通困境及解决对策为案例,让学生五人一组进行讨论,再让每组派两人做代表发言,并引入竞争机制,一组陈述时,其余的组及教师进行评分,表现最好的一组可得到双倍平时成绩积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可达到训练学生团队沟通能力、思考能力、演讲能力的效果。

四 辩论法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会运用到辩论的方法,全程都以英文进行,对训练学生的英文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帮助。一般可采取两种辩论形式,一种是自由辩论,教师提出某一议题,

学生经过思考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相互反驳,讨论,如在讲授“商务谈判时的让步策略”时,学生就展开了辩论,在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让步策略时,针对其他学生提出的策略进行讨论,教师需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进行引导,鼓励学生不断提出不同的观点,也鼓励学生对其他同学的观点进行质疑,这样在相互解释的过程中,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种的选择,更广阔的视野,并且也可锻炼沟通的能力。另一种是有准备的辩论,教师提前给学生分组,4~5人一组,分为正反双方,布置议题,学生有一周时间准备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辩论,每场辩论的时间为25~30分钟,教师需制定一些规则,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以使辩论能达到更好效果。如要求每一个人必须发言,如该组中有成员未发言三次以上,会有相应扣分,不能冷场,冷场时间超过半分钟,双方均要扣分,同一人不能连续发言四次,以确保组里的每位同学都有表现的机会等,辩论结束后,可请其他组的同学进行点评,这样可确保大家均会认真倾听,然后再由教师进行点评,可进行投票,表现更好的一方,得到奖励,如在讲授商务会谈技巧的时候,就用到了此方法,让学生每组5人,两组对抗,议题为“当今世界合作大于竞争还是竞争大于合作”、“过西方节日好/不好”等,学生准备充分,整个过程效果良好,培养了学生的资料收集能力、英文听说能力、团队沟通能力、时间分配能力、应变能力等。

五 情境模拟法

情境模拟也是本课程常采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训练学生以实际的商务背景及角色扮演为基础,进行沟通的演练。比如,在商务礼仪这一章的讲授中,就很适合做情境模拟,可让学生模拟上下级见面时的情景,告诉学生人物的背景及场合,让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感受礼仪的规范,如上下级见面,应如何问候对方,握手时谁应先伸手;就座时,座次应如何安排等,学生表演完后,可请其余的学生进行讨论,表演中的礼仪是否合理、规范,有没有其他的意见等,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再如在商务谈判这一章中,让学生模拟中国宝钢与澳大利亚力拓公司的铁矿石谈判,为学生分组,两组进行对抗,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要求身着适合商务谈判的服装,注意礼仪规范,模拟真实的谈判场景。还有,在商务报告一章里,可让学生模拟沃尔玛某市分公司市场部的职员,为公司做市场调研前的计划书,并给“高层”做汇报,当一组学生作报告时,其他的学生扮演“高层”,需对作报告的“职员”的计划现场提出问题、建议及意见,以这种方法,可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职场的氛围,也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性,激励他们提出创新的观点,极大地培养了学生作报告的能力及现场应变能力。

六 游戏法

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还会用到游戏这一方法,用合适的游戏,达到辅助教学的效果,如在导论中,可用“拉手”游戏和“囚徒困境”游戏说明沟通在商务组织中的重要性,用“画图”游戏让学生感受双向沟通及单向沟通的区别,用“折纸”游戏强调沟通是因人而异的这一特点,在商务会谈这一章中,可用“讲故事”游戏,要求学生用英文故事接龙,锻炼学生的英文倾听及表达能力,在商务谈判的章节中,可用“背靠背起立”游戏等团队游戏让学生感受谈判中团队的重要性。在适当的时间段,适当地运用游戏法,可以帮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相关的概念。

七 课后实践法

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还可布置课后实践作业,锻炼学生查阅资料,独立思考,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如在商务报告一章中,要求学生寻找同一行业两家公司的年度报告,仔细阅读,从内容及形式方面进行比较,第2周上课时请一些学生来展示说明。在跨文化沟通一章中,要求学生查阅不同洲的五个国家的商业习俗,与这些国家的人做生意沟通时应注意的技巧,然后请部分同学上讲台讲解。在商务礼仪一章中,要求学生课后去学习至少3种丝巾和领带的打法,并和大家分享等。学生在完成这些课后实践时,均需要查阅大量相关资料,充分运用各方面的资源,并加以分析利用,同时,在和大家展示的过程中,还能实现资源共享,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上七种教学法就是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出的商务沟通与谈判双语课程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教学实践,笔者总结出该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特点:

第一,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主要应建立在小班教学的基础上,每班30人左右,不超过35人,作为双语类沟通型课程,合适的学生人数更加有利于教学效果,如分组讨论时,如5人一组,分为6组左右,组内讨论,每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陈述讨论成果时,基本可确保每一组都有时间上台演讲,如人数过多,分组的基数过大,不利于大家都参加讨论,或分组过多,没有足够的时间让每组表达见解,会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造成不利影响。

第二,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教师需扮演不同的角色,首先是组织者,提出议题,制定规则,组织开展讨论,辩论,并加以总结;其次是参与者,在游戏,讨论或情境演练时,和学生一起进行思考、讨论和实践,同时引导和激发学生进入深入的、开放性的思考,提出创新性的观点;同时,更要做旁观者,在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时,应站在客观的角度,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尊重学生各种不同的观点,不以自己的主观见解作为评价标准,这样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各种教学方法的应用,还需要配合合理的激励制度和考核制度,因为教学方法的效果,将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考核体系中,可有一部分为平时成绩,而平时成绩就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性,可引入积分计划等激励制度,在分组讨论会辩论中表现优秀的,可双倍加分等,这样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性。

总之,商务沟通与谈判这门双语类实务型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实践的要求较高,所以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用英文进行商务沟通的能力,不仅可以为其求职提供全方面的帮助,并且能让其在入职初期,更快地适应企业环境,更快地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快地掌握工作的方法,这也是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潘马琳.商务谈判模拟教学场景设计探讨[J].人力资源管理,2011(4)

第9篇

【关键词】董事会秘书 行政 工作素养 整体素质

引言

董事会秘书不是普通的秘书,他们是上市公司实现内部管理、董事会运营、企业公关、企业决策引导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研究董事会秘书的工作素养要求,有助于分析、明_董事会秘书任职方向和工作要求;有助于提升董事会秘书的整体素质,在其工作岗位中“游刃有余”;有助于分析董事会秘书岗位人员面临的压力,调整董事会秘书的培训和管理。

一、董事会秘书工作内容

董事会秘书工作内容范围广,对上级董事会的各项工作进行辅助类工作,甚至参与企业的重大的决策,对下级各部门负责协调工作,监督董事会下达的发展规划的执行。主要的工作内容可以分为协助董事会会议、协助公司章程、对商机的服从和对下级的管理协调工作、企业的公关工作、行政工作以及总经理和董事会分派的其他工作任务。

1、董事会会议内容。负责处理公司信息披露事务,督促公司制定并执行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和重大信息的内部报告制度;筹备股东大会和董事会会议,准备和提交有关会议文件和资料;负责保管公司股票的资料,以及股东大会、董事会会议文件和会议记录等。

2、下级协调工作。参加董事会会议,制作会议记录并监督执行;协助董事、监事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了解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则其他规定和公司章程,以及上市协议中关于其法律责任的内容;负责董事会会议后工期决议的传达和监督执行。

3、企业公关内容。负责与监管部门、金融机构、中介机构、媒体的沟通和外联的有关事宜,保持良好的关系;企业出现公关需要后组织、开展新闻会,协调处理企业的公关危机、正面宣传,执行有利于提升企业形象的媒体公关操作等。

4、其他行政工作内容。参与董事会及总经理的相关工作及总经理交办的工作;协助董事长对集团内各公司的管理及事务性工作;随同董事长出差,做好行政事务性工作。

二、董事会秘书工作素养要求

董事会秘书工作内容宽泛,高强度、集中性的工作,要求董事会秘书岗位人员具有很高的工作素养,具体的内容包括知识层面、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应变能力、沟通能力、承受能力,部分特殊场合还要求高标准的商务礼仪、较强的语言能力和较好的文字功底。

1、知识层面素养。董事会秘书工作中涉及的不仅仅是本职工作中行政、辅助知识,也不单单局限于本企业经营涉及的专业知识,还包括法律(尤其是经济法律)、人力资源管理、政治动态、宏观经济知识、行业发展趋势、专业财务知识以及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和公司运作经验。

2、公关协调素养。协调能力,是董事会秘书在监督董事会发展规划执行过程中的必要素养。在实际的工作中,董事会秘书需要协商公司内部的行政部门、人事部门、企宣部等需要进行相关工作的安排和配合,对上级的协调为行程协调、意见协调等。对外部的协调是新闻媒体、宣传机构、公关危机的协调。

3、商务礼仪素养。董事会秘书的商务礼仪素养主要表现在重要宾客接待、商务洽谈礼仪以及日常工作中的办公室着装礼仪、电话礼仪与应对技巧。

4、学习及沟通素养。在董事会秘书工作中积极学习新知识、新能力,提升自身整体素养的能力。沟通素养主要是董事会秘书及时沟通并注意沟通技巧,将任务在短时间内完成沟通,获得较好的效果。

5、承受力素养。董事会秘书工作密度高,工作要求高,需要较强的承受能力,如工作的突然性、强度大、复杂性、时效性等,都需要董事会秘书工作时承受强大压力。

三、提升董事会秘书工作素养的策略

董事会秘书工作的特殊性和工作岗位的重要性,要求在工作中的素养需要不断提升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提升董事会秘书的工作素养,需要从企业培训提升为先导,董事会秘书自身工作素养提高为主体,以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为标准,多渠道、多方法提升整体的工作素养。

1、企业制定素养培训计划

董事会秘书属于上市企业的高级管理职位,能力与薪资平衡。企业作为董事会秘书的雇佣者,应当以长期的企业发展为目标,以董事会秘书的素养提升为企业核心人才培养的重点,依据企业3-5年的发展规划以及行业市场走向,开展董事会秘书的技能、素养培训,主要的培训有出国外派学习,企业内子公司轮岗培训,董事会秘书培训班,董事会秘书技能集中训练等,每个培训名额在2-3人,培训周期按照企业的发展周期而定,分为脱岗、轮岗的培训,每个周期暂定1周时间。

上市公司对于董事会秘书的培养是个长期的过程,点滴要求、细致培训,是逐步完善董事会秘书工作岗位要求和提升整体素质的关键。上市企业在董事会秘书的培训上需要明确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的兼顾,内部以企业的发展规划、技能要求为主,外部的培训涉及商务礼仪、公文写作、沟通技巧等实用性培训,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安排每3个月一次的董事会秘书素质拓展训练,增强体魄的同时培养董事会秘书的承受压力、团结协作的精神。

2、自我进修提升整体素质

由于董事会秘书在企业内部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上市企业对董事会秘书的工作要求极其严格,董事会秘书自身需要认识提升工作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自身的素养提升,在工作中提升业务能力,如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开展EMBA或MBA的课程学习,提升学历,加强网络培训班的视频学习、模拟,参加董事会秘书实战研修班等。例如学习行业相关的小语种及翻译、外文公文书写、着装礼仪中的服装搭配等。自我的见识、视野影响工作的时效性,董事会秘书在自我提升中,要以平时实践为基础,边工作边学习,边探讨边交流,边总结边提高。

参考文献:

[1]雷冰霞.浅谈如何提高现代秘书的综合素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5,14(7):32.

第10篇

关键词:礼仪创业;实践教学;途径研究

一、高职学生礼仪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

据调研,现阶段高职院校的学者对职场礼仪实践教学的研究不够深入,部分高职院校高举素质教育大旗,并未真正重视职场礼仪教育,切实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尤其是职业素养。部分高职院校只是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进行所谓的“就业指导”或是“职前教育”,通常是由学生就业与服务中心指派老师或邀请企业专家做理论讲座,学生缺乏实践历练的机会,这种流于形式的指导无法获得实质性的成效;部分高职院校只是提出了将职业指导贯穿于教育全过程的理念,却未能真正付诸实践。由此可见,目前高职院校对于职场礼仪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远远不能满足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指导培训的走过场,使学生的就业更加困难。据企业反馈,即将步人职场的学生往往缺乏最基本的礼仪修养#商务交往常识,以及从业必备的职业素养,这些都会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障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就业乃至职场的发展。目前,高职院校中具有实战能力的“双师型”礼仪教师缺乏,因此,在研究职场礼仪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创业实践,并与企业合作,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设计不同的礼仪训练模块,与企业共同商定课程目标,共同制定学生评价与考核标准,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具备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更好地适应企业需求,增强就业竞争力。因此,高职学生职场礼仪实践教学模式的课题亟待研究和实践。

二、高职学生礼仪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目标

通过高职学生礼仪创业教学模式的研究,构建校企合作基础上的“教学做”一体化的礼仪创业教学模式,构建项目化模块式的职场礼仪培训模式,制定“全过程跟踪、分阶段开展”的职场礼仪培训方案,逐步引导学生具备企业所需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更好地满足企业需求。

(二)研究内容

1.利用校企合作实现礼仪创业培养模式

(1)在充分调研基础上,根据专业岗位的需要,确定高职人才职业素质要求,校企合作共同设计独具特色的礼仪实训方案,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确保校内实践教学与校外顶岗实习卓有成效,切实把职业指导贯彻到新生入学到毕业的教育全过程。(2)依托校内职场实训室及合作企业等资源,对学生进行“全过程跟踪、分阶段开展”的职场礼仪实训。

(3)策划礼仪相关的大赛及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校内外大型活动礼仪服务的机会,指导学生应用和实践礼仪。

2.利用校企合作实现礼仪创业培养内容

结合企业需求及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针对职场能力、素养的提高等设计职场礼仪培训内容,以保障学生顺利就业,满足企业需求。具体包括:大学生社交礼仪培训(基本礼仪常识、行为规范、公共场合礼仪等);职场礼仪培训(服务礼仪、商务礼仪、外事礼仪等);职业生涯规划培训(自我目标的设定、自我激励、高效时间管理整合资源等);就业观念与技巧培训(简历制作的方法与技巧、求职面试礼仪与技巧、进入职场前的心理准备和素质要求、职场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

三、高职学生礼仪创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特色

高职学生职场礼仪实践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在于礼仪实践教学的“教学做”一体化、项目化模块式教学,以及“全过程跟踪、分阶段开展”。

(一)“教学做”一体化的礼仪创业教学模式

选择有代表性的校外实习基地作为合作对象,开展礼仪实践教学,将企业新员工培训部分内容与职场礼仪培训内容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内礼仪实训室,以及企业培训教室,开展“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现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和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和素养。

(二)项目化模块式的礼仪创业培训模式

结合不同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状况,尤其是职业能力和素养要求,为各专业学生量身定制项目化模块式的职场礼仪培训模式,通过不同模块的训练,以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完成各项目及各模块的学习,即可掌握相应的职场礼仪知识,逐步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和素养。

(三)“全过程跟踪、分阶段开展”的职场礼仪培训方案

第11篇

关键词: 高职商务日语教学教学现状改革途径

1.引言

“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是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日语在人才培养时除注重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之外,更强调其鲜明的职业特色。因此,大多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突破了本科院校“语言+文学”“语言+语法”的传统课程设计思路,而是另辟蹊径开辟了“语言+商务”等职业性较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了旨在扩展学生商务视角,提高商务环境中日语应用能力的《商务日语》这一课程。该课程是以日语为媒介,以商务活动为载体,将语言运用和商务活动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岗位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型运用性课程。

但是,目前的商务日语教学却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教材实用性不强、教师缺乏商务经验等众多教学瓶颈,而且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商务日语人才还比较缺乏市场的认同与接纳,学生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发生脱节。

2.高职商务日语教育现状

2.1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单一。

商务日语是一个比较广的概念,如对外贸易、企业经营与管理、航运、金融等都是涉外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随着国家利用外资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对日商务工作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商务日语教学内容广而杂,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加之缺乏合适的教材,因此教师们便简单地以教科书的编排顺序为依据,完成教学大纲上所定的教学时间。而没有按照一般涉外商务工作流程,根据实地调研总结出的岗位职责中工作任务的出现频率及重要程度系统组织排列,形成若干个工作任务,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工作技能要求,将日语语言与商务有机融合成一体,形成提高商务业务操作技能的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基本上以本为本,虽然教学内容是以场景对话为主,但是单词、语法依旧唱主角,以致于商务日语课成了综合日语课的翻版,而学生亦不知商务日语课程该学什么,商务概念模糊、商务意识淡漠,掌握不了学习的中心和要点。

2.2教材实用性不强,学用脱节。

由于商务日语教育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商务日语教育或研究工作者对商务日语的定义各执己见,目前尚无定论,所以在商务日语教材方面没有统一和权威的认定。[1]综观出版市场,商务日语的书籍多达二三十种,有商务日语会话、商务日语写作、商务日语礼仪,但真正针对高职高专或者实用性较强的商务日语书籍少之又少。有的偏重对外贸易,而学生要么缺乏贸易知识,要么只掌握了贸易知识的皮毛,不适合学习此种教材;有的侧重商务会话,但敬语表达复杂,甚至出现连日本人在一般的商务活动中都不太使用的敬语表达方法。为了让学生理解书上出现的复杂繁冗的敬语表现,教师只得花大量时间进行讲解,而忽视了学生商务实用能力的提高。学习内容和目前的经济形势脱钩,与今后工作内容完全脱节,教学效果十分不理想。

2.3教师商务经验的匮乏。

据邱晓红于2007年所作的一份有关“商务英语的学生问卷调查表”中提到,有56.3%的学生反映“商务英语”教师最缺乏企业的实践经历。[2]起步相对较早研究更广的商务英语是如此,商务日语教师更是匮乏。几乎所有高校教师自身基本上接受的是纯日语教育,有的虽然学的是商务日语,但仍然缺乏商贸实际工作经验。因此,从事商务日语教学的教师们也不得不承认他们在教学中不能绕有趣味地介绍商务活动的背景知识,也很难找到相关的案例或用亲身的经历来说明如何有效开展商务活动,以便活跃课堂气氛并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虽然部分高职院校提出教师可以去企业进修,但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猛,致使各高职院校教师的教学任务繁重,很多教师整日地奔走于教室之间,自然就无暇顾及自身的学习、科研和实践锻炼。致使国内商务日语教师队伍出现了教师自身商务实践经验匮乏的尴尬局面。

3.商务日语教学的改革途径

3.1明确教学目标,重视整体设计与单元设计。

教学整体设计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教材的整体理解与把握,包括教学整体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掌控,教学时间分配,确定教学特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内容。而单元设计则是对每个单元的整体理解与把握,是在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上,对每个单元的具体实现目标的细化。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是否能够实现。成功的课堂设计应该能够很好地反映教学目的、体现教学大纲的要求,在内容上前后呼应、自成一体,在授课程序上重点突出,方法得当。

因此,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案制定方法,从教材的整体入手,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整合教材,确定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而形成合理的教学模块,开发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进行真正的可操作的模拟场景对话训练,真正地使日语与商务课程合二为一。

如本院的《商务日语》课程便根据工作的不断深入由浅入深地安排了五个模块,即就职活动、就职伊始、渐入佳境、独挡一面、社交达人,并围绕该些模块精心选择了日文输入法、制作日文简历、求职面试、熟悉工作环境、接打电话、参与会议、商讨工作、参加展销会、商务拜访、商务社交、纠纷处理等11个工作场景。另外,在实训课环节,除了常规的听、说、读、写译训练之外,还训练学生在日文环境下办公室软件的操作技能,熟练掌握日语打字方法,制作日文简历和各项会议资料,等等。

3.2以人才需求为中心,侧重能力培养。

日资企业的人才需求量按照行业分类由多到少依次为:机电、汽车、化工、电子、物流、服务和IT等;而按照职业岗位分类则依次为:销售科、翻译―秘书科、制造科、技术科、人事―总务科、财务科、工商部门和高级管理部门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明确专业定位,课程体系必须紧紧围绕培养目标设置,所以培养目标是否合理关系到课程体系构建的大方向。[3]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不能闭门造车,而是要多方面征求意见,形成融“市场需求+教学专家意见+行业专家意见”为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途径。

而在教学时,教师要以岗位要求为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教学中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商务分析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教学时教师应注意不要花费过多的时间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的学习上,而是在“语言能力”的基础上,超越“语言能力”的束缚,走向语言学习的更高阶段,即交际能力的培养。[4]

3.3整合教学内容,凸显商务特色。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打破原先的教材编排体系,整合教学内容。以商务活动为载体,以日语为交流工具和手段,模拟实际的商务环境,将商务知识融入到较真实的商务场景中,将各个商务日语知识点融入商务日语会话中,真正实现商务知识与日语知识的完全渗透。

在商务日语的教学情境设计中也要突出多种商务场合,以达到在日语环境下的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谈判技巧及合同、客户服务、商务礼仪等的训练目的;同时通过听、说、读等多方面的相互转换练习,以提高商务环境下学生日语运用能力、提高商务问题的解决能力,并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灵活的应对能力。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商务礼仪的培养。商务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大方的仪态、良好的素养、彬彬有礼的举止会为商务活动的成功增加无限的砝码。

3.4“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势在必行。

“双师型教师”是指理论和技能兼备的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能有效解决高职教师理论知识雄厚、操作技能相对滞后的弊端。为了防止商务日语教师自身缺乏商务经验的尴尬局面,从学院来说应从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鼓励专业教师脱产或利用寒暑假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企业挂职顶岗,下企业进行专业实践,获得更多的行业知识,积累商务实战经验,使专任教师逐步向“双师型”转化。

另一方面,学院可以邀请有丰富商务经验和企业工作经历的企业人才来校举办相关专业讲座、担任兼职教师,以充实师资队伍。还可以借鉴国外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相关经验,建立专门的教育师资的机构,培养专任教师的职业能力。

4.结语

商务日语属于复合语言型,学科综合化程度高,领域覆盖面广,更强调教学内容的耦合性。[5]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商务日语的教学重点,即商务环境中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在一定商务环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时,一定要结合商务活动的特点,从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出发,从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结合不断发展的商务环境,创新教学,与时俱进,逐渐摸索出科学合理的商务日语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周林娟,潘幼芳.中日商务人才需求与商务日语教学改革[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7,(2)总141号.

[2]邱晓红.基于项目课程的高职“商务英语”改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10.

[3]陈要勤.高职商务日语专业“能力本位”课程体系的构建[J].职业教育研究,2009.7.

第12篇

〔关键词〕商务日语;跨学科;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

章编号:10084096(2015)05005205

一、引言

广义的跨学科指把不同学科的知识结合起来作为一个知识统一体。如今,跨学科主要指突破学科界线建立一套研究策略,该策略适用于涉及两个以上学科问题的研究工作。例如,通过量子力学、基本粒子学、固态物理学和宇宙大爆炸模型,自然科学获得了知识上的统一[1]。

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参与国际事务的进程和步伐加快,市场对外语水平扎实、知识丰富的跨学科应用型外语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传统的高校日语专业教学已经不能与时俱进,单一的语言文字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日语人才培养方案的需求。因此,应在日语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日趋完善的基础上,谋求向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和“外语+专业”模式转变的有效途径。为适应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跨学科培养无疑是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在此背景下探究高校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日语课程改革,对课程体系的调整和增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跨学科教育的发展历史

Wraga和Hlebowitsh[2]对美国跨学科课程的建立及发展历史进行了概括总结,将跨学科课程的建立及发展历史大致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世纪末,美国在初中教育中导入“跨学科”这一术语,指单纯地将学科进行拼接的课程。1895年全国赫尔巴特协会(National Herbart Society)的成立标志着跨学科课程的诞生。第二阶段为20世纪30年代,跨学科课程迎来兴盛期。此前,在杜威及赫尔巴特学派的研究中围绕儿童与课程出现了“相关性”、“协调”、“集中”和“关联”等术语,不过推动20世纪30年代跨学科课程兴盛的是那些试图在可行范围内探究课程的研究团体。这些团体开始整理概念模糊的相关术语,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提出“相关性”、“融合”、“广泛领域”和“精髓”等术语,这些术语与“跨学科”几乎意思相通。第三阶段为20世纪中叶,为应对学生人数的增加,开始实施通识教育。通识教育可以提供共通的经验知识,关注学生的个人或社会需求,被认为是一种跨学科整合的教育。第四阶段为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的基础课程(或称核心课程)运动时期。基础课程运动的倡导者认为传统学术课程的知识脱离学生实际生活,并以该缺点作为前提,将基础课程定位于“对于所有学习者共通的由个人兴趣爱好以及市民、社会需求构成的学习经历”。第五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的交叉课程时期。由于20世纪70年代的回归本原运动和冷战的影响,教育经费削减,致使跨学科课程的发展受到了阻碍。尽管如此,在传统课程组织扩大的背景下,在中学开展的将两门或多门传统课程进行关联、结合和融合的跨学科课程的T・T得以延续。第六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是跨学科课程最新的兴盛期。关于跨学科的研究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各个学校总结以往经验,积极推进跨学科课程的建设。然而不得不提的是,20世纪90年代后,针对美国学校教育中学习能力下降等问题而采取的重视课程的标准化政策与关注学生实际生活的跨学科课程的试行形成了新的对立。

三、建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

1有利于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改造

在创新立国战略的背景下,稳步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和学科建设,需要在丰富专业内涵的同时拓宽专业口径。而建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恰恰是落实这些政策的有效办法,为高校优化学科建设和推进专业改造提供了契机。

2有利于提高复合型人才的质量

当今就业市场面临“就业难”和“招人难”的两难窘境。高校应将适应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跨学科的发展原本便是适应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需求。同样,现如今科技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更新,为应对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而带来的各种挑战,就必须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这就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不断创新,提升自身教育水平,进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3有利于整合高校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跨学科教育摒弃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固有思想和教条观念,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弱化“专业”的单一性特质,外语专业要突出“外语+专业”的多元化特质,充分利用高校多方面资源,增强学科间的交叉互动。

4有利于促进日语(国际商务方向)专业向国际商务日语专业顺利转型

与商务英语专业不同,目前我国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中尚未正式设置商务日语专业。商务外语作为外语与经济学、管理学相交叉的跨学科专业,其性质决定了必须围绕跨学科问题进行教学方面的改革与尝试。在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跨学科课程的教学改革问题,可以为专业转型提供理论基础和可行性保障。

四、商务日语专业跨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

跨学科课程体系优化应创新教学内容,依据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结构需求,将人才培养与日语专业设置标准进行学科复合建设,在专业负责人带领下,组织专业教学师资队伍进行研究与修整,指定专业教学计划,实施专业教学管理,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对课程模块的设计、安排与实施达到语言专业技能、语言专业知识、经济专业知识和金融专业知识协调发展,实现知识结构的多元化和能力的综合化。目前,许多高校的商务日语专业都开设了市场营销学(日语)、国际贸易(日语)、日本社会与经济(日语)、日本商务礼仪和跨文化交际等课程,教学内容融入了市场营销学、国际贸易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知识。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讨论稿规定:专业特色课程由各高校根据办学特色和师资力量等灵活设置。因此,各高校也应根据自身办学特色,修改适合本学校的教学内容。

高校日语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下的课程设置应在巩固必修课的基础上丰富选修课。适当合并内容重复或相似度高的课程,并对实训课程统一授课。

1 选修课程方面

东北财经大学在日语专业跨学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将选修课程(包括学科基础选修和专业选修)按照类型进行了语言能力拓展、跨学科和专业任选三种定位,如表1所示。因为日语专业招收的是零起点考生,大学一年级是学生奠定语言基础的重要时期,为了给学生以充裕的时间集中精力夯实基础,所以不设置其他选修课。从大学二年级开始,逐渐增加可供选修的课程,开设中文授课的西方经济学和管理学等跨学科课程。而在中高年级阶段,逐步把日语和跨学科的课程整合起来,开设国际金融(双语)、国际技术贸易、国际商法、日本商务礼仪、跨国公司与企业文化、商务日语谈判、市场营销学(日语)、基础会计(日语)和中级财务会计(日语)等实用性强的课程。

通过日语专业跨学科课程一览表可知,日语专业自大学二年级开始逐渐增加可供选修的课程。大学三年级以专业知识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为主,跨学科课程所占比重明显加大。但在目前东北财经大学日语专业性质定位的限制下,跨学科课程皆为选修课。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安排以就业和考研为导向的课程,如跨文化交际和跨国公司与企业文化属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如表2所示。

2实训课程方面

在课堂讲授式教学之余,应特别注重实践课的培养。在大学一年级实践课中,指导学生设置并使用日文输入法,浏览日本网站,获取日语自助学习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掌握资料收集能力,就某一话题整合网上的图片、文字和视频资料,从而增强语言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根据调查得知在软件外包工作中大量应用到Excel软件,应在培养计划中加入“Excel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和“Excel高级应用”等课程。在大学二年级实践课中,进行情景模拟,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关于公司内部接打电话的方法,从影视作品中截取相关视频,并将内容按照请求、约定和询问进行分类,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掌握打电话的礼仪、寒暄的方法和表达技巧。

日语专业跨学科课程是将日语语言教学(即听说读解译的教学)与商务礼仪、经贸知识和IT知识融会贯通的课程。在跨学科人才培养中,把提高语言技能与提升专业能力并重,推广研究型教学理念,充分重视实践教学的作用。将商务日语学科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结合,使高校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需要增强教师的外语专业跨学科教学意识,转变教学思维。改变灌输式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和任务型语言教学等教学方法,关注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各种实践教学中,突出实践性,把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付诸于实践教学体系内,让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综上所述,在该课程培养方案下,选修课的比重,尤其是跨学科课程的比重较以往明显增加。在保证语言基础教育、注重实践活动和大力推动跨学科课程的新培养体系下,《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3-4]规定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课程学时没有缩短,但在专业实践和跨学科课程上却有更多的学习机会。新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通识教育类中的语言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是指精读和听说类等。其中具有实践教学特点的语言技能训练课占有较大比重,如翻译和写作等。另外,还增加了有较强实践性的日本商务礼仪和情景日语等模拟实践课,专业知识类课程保留了语言、文学和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增加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日语)、市场营销学(日语)、国际金融(双语)、国际商法和中国经济问题等课程。

五、商务日语专业跨学科课程的教学方式

1加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应用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可以使课堂内容更生动、形象,可以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提高。目前,音频、视频和PPT等多媒体的运用已经很普遍,但存在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最关键的是缺乏创新性与互动性。因此,应进一步加大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力度,充分发挥各种资源的作用,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实现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多元化。2005年利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天空教室”建立起在线教学系统,经过不断充实和改进,发挥了良好的作用。该网站提供了日语精读课的所有教学材料、详实的阅读文献和视听说材料。网络课堂24小时开通,学生可以通过Email与教师讨论和沟通,也可以在讨论专区通过留言的方式提出问题,其他学生和教师均可参与讨论。基于现有网络课程平台,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网上资源,包括课件、模拟试题、文化背景介绍、精品课录像、新闻时事和讨论区等内容。

2研讨式教学法的导入

大学日语专业通常招收零起点学生,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日语水平,教师往往采用“注入式”教学法,讲授过多和灌输过多使得课堂缺乏探究活动和理性互动。这种单项教学过程导致教师很难全面了解学生,因而谋求一种由单项教学过程向交互式教学过程转变的教学方式势在必行。研讨式教学法的运用可以促进大学日语课程由单项教学过程向双向教学过程的转变。

研讨式教学法适用于围绕一个具体问题寻求普遍性解决方案的情况,而不适用于必须通过实证研究提供信息的情况。在大学日语课堂中,教师担负着指导发音、讲解语法和分析表达等方面的责任,同时又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并使其充分认识且牢记。巧妙采用研讨式教学法有助于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更正错误和深刻记忆。但并非大学日语教学中的所有环节都适合导入研讨式教学法。因此,需要对大学日语教学各个环节按照解决问题的途径进行分类,分析各环节的特征和目的,如该环节属于寻求普遍性解决方案还是通过实证提供信息。在对各教学环节有了清晰认识之后,再探讨是否适合导入研讨式教学法以及适合导入哪一项或哪几项要素。切忌忽略可行性分析,盲目照搬西方教学法的“拿来主义”做法[5]。

3校企共建的实践教学方式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开辟日语第二课堂。在华工作的日本人成立了日本人会,日资企业的多数高层皆为日本人会或日商俱乐部的成员,邀请此类人员到高校为学生做人才需求和企业文化相关报告,为学生搭建了解行业现状的平台。另外,加强与软件外包公司的往来关系,介绍学生进企业实习,使在课堂和实践课上学习的相关知识能够学以致用,并在实际工作中加深理解和提升水平。与戴尔、埃森哲、IBM、惠普、东软和简柏特等公司保持联系,力争借助对方平台建立固定的实习对口岗位。邀请软件外包企业高管做企业文化和员工素养要求等方面的讲座,让学生在与公司近距离接触的同时,了解社会需求和公司需求,明确学习目标,激发求知欲。联合日资企业和软件外包相关企业,筹划建立实习基地,在假期或大学四年级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学生可以通过实习基地的学习掌握实战经验,同时也有利于今后的求职活动。为学生创造并提供良好的第二课堂,对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起到积极作用。即在实践中提升学习效果,在学习中提高实践能力。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鼓励学生与日本外教和日本留学生交流。组建日语协会,积极开展日语角活动;积极组织学生参与“佳能杯”、“中华杯”和“天地杯”等日语演讲比赛、配音大赛和作文比赛;普及茶道、花道和香道等日本文化知识;积极筹建日语口语教学实训室,实训室的布局具有日式风格,包括日式饮食店和日式办公环境等,让学生能够非常直观地了解日本社会、企业文化、饮食文化和人际交往之道等[6]。

六、结语

《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规定,日语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日语语言文学和文化知识,具备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能从事涉外工作、语言服务和日语教育并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国际化、多元化外语人才。在此背景下,对高校日语专业跨学科课程体系优化方面的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方法、授课规范和教学效果检验等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校日语专业教学水平,为向社会输送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提出一定的见解并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新的尝试;有利于学生掌握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教师宽泛地组织教学;有利于高校学科建设和专业改造;有利于整合高校资源,提高办学效益;有利于提高人才的质量,为高校创建了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传统单一的语言文字教学已经不适应商务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本文以商务日语专业的跨学科课程作为切入点,深入探讨国际商务日语专业的教学改革与实践问题。采用问卷调查、测评和反馈等研究方法,全面探讨和论证日语专业跨学科课程体系优化问题,并结合辽宁省多元化教育优势提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跨学科课程体系优化方案及解决对策。

在商务日语专业跨学科课堂教学内容的改革上,改革课程体系,拓宽研究方向。我校日语本科专业(国际商务方向)在2014年重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开设的主干课程除了日语精读、日语听说、商务交际日语、商务日语阅读、商务写作、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日语)、市场营销(日语)、日本社会与文化(日语)、基础会计(日语)、中级财务会计(日语)、市场营销、中国经济、国际商法和西方经济学等课程。课程设置由语言文学研究型课程逐步转向综合研究型课程,由单一学科发展为多学科和跨学科。

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首先,改变教师“讲授型”的授课方式,避免“一言堂”和“满堂灌”。教师应活用教学方法,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推进互动式教学。其次,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运用音频、视频和PPT等多媒体教学。再次,导入研讨式教学法,促进大学日语课程由单项教学过程向双向教学过程转变。最后,积极采用校企共建的实践教学方式。与日资企业、中日合资企业和外贸公司等合作。

我校日语专业进行了跨学科课程改革的探索。在2014年重新修订的培养方案中开设的主干课程有:日语精读、日语听说、商务交际日语、商务日语阅读、商务写作、 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日语)、市场营销(日语)、日本社会与文化(日语)、基础会计(日语)、中级财务会计(日语)、市场营销、中国经济、国际商法和西方经济学等课程。培养方案在保证语言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实践活动,大力推动跨学科课程的发展。新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并通过这种课程体系,培养出宽口径的复合型人才。通识教育类中的语言专业基础课程群主要是指精读、听说类等。其中具有实践教学特点的语言技能训练课占有较大比重,如翻译和写作等。另外,还增加了有较强实践性的“日本商务礼仪”和“情景日语”等模拟实践课,专业知识类课程保留了语言、文学和文化等方面的课程,增加跨文化交际、国际贸易、会计和商法等课程。

参考文献:

[1]赫伯特・金迪斯,萨缪・鲍尔斯 走向统一的社会科学:来自桑塔费学派的看法[M]汪丁丁等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Wraga, WG, Hlebowitsh, PS Annual Review of Research for School Leader[M]New York: Leadership Policy Research,1996

[3]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基础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组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5]胡伟 研讨式教学法在大学日语教学中的应用[J]学理论,2014,(5):204-205

[6]陆红娟浅谈高职高专服务外包日语听说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4):157

[7]姚绚文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课程整合及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10):193-196

[8]周光英高校跨学科培养人才的管理创新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9]周林娟商务日语大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

[10]戴炜栋关于面向21世纪培养复合型高级外语人才发展战略的几个问题[J]外语界,1999,(4):1-3

[11]李明秋,郭艳玲跨学科外语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718-720

[12]皮细庚大学日语专业教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