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德育渗透总结

体育德育渗透总结

时间:2022-12-06 21:52:37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德育渗透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德育渗透总结

第1篇

工作总结网权威体育教育德育工作总结,更多体育教育德育工作总结相关信息请访问工作总结网。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良好思想。

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

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应以进行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儿童爱听表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应以帮助、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

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

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在讲授跨越式跳高这一教材时,可将其赋上军事色彩:把跳高模拟成战场上跨越铁丝网;将复习内容中的掷垒球模拟成"榴弹"投准,并创设了草地匍匐等军事训练的组合动作及设计接力游戏--《爆破敢死队》等,使整节课贯穿鲜明的爱军、爱国教育意义,这既可培养学生如解放军叔叔般英勇顽强、艰苦拼搏的精神,又可避免大纲内容的单调乏味,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

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其及时评定课内各方面情况;进行队列队形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操练动作更能陶冶学生美感;一些教材在教法上可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对某些教材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热心帮助、互相关心的互助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

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1.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 2.主教材如:山羊--分腿腾越的教学:可以通过表扬大胆完成动作的同学,来帮助胆怯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其更勇敢、更果断,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同时可以通过表扬练习中互相保护、帮助的同学,培养学生的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精神;此外,还可从中渗透安全知识教育。 3.分组练习:通过以小组长或值日生轮流负责组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形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 4.教学比赛:通过如"比比哪组完成动作好的人数多"或小组接力比赛等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耀感和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并可由此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 5.课的小结: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提出本节课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培养学生学习先进和自我评价的习惯。 6.收放器材: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收放器材和讲述器材的保养方法等来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第2篇

关键词:德育;中学;体育;渗透

在整个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意志力;不但要让学生练就健康的体魄,也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同他人合作、如何正确面对挫折,还要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具备独立的能力。因此,中学体育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将德育教育更好地渗透到中学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促进育人教学目标的实现[1]。

1根据教学的特点渗透德育

中学体育教学具备集体性、纪律性、组织性、竞争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不但要求学生以集体利益为先,为克服自身与集体的矛盾要不断改变自己,从而更好地适应集体,还要求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感知竞争意识、社会规则、道德标准、人与人的正常关系、良好的行为习惯等,进而督促学生遵守这些相关规则和符合这些相关标准。中学体育教学还具备独特的美育功能和审美特点。个性化的肢体运动不但帮助学生塑造和表现肢体美,还能够磨练学生的性格、陶冶学生的情操;而审美特点主要表现为寓教于乐,借助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启发学生产生感官上、情感上、心理上的共鸣。因此,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应该根据教学特点选择展示心灵美、形象美、姿态美、艺术美、韵律美的教学素材,努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对美的鉴别能力。

2结合学生的特点渗透德育

学生成长于不同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因而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受教育程度都不尽相同。在中学体育德育教学中,老师要注重观察学生的行为、心理和思想,并及时发现他们行为上、心理上、思想上的细微变化。例如,学生在体育课堂上产生怕累、怕苦、怕脏的想法,老师要正确积极采取鼓励、表扬的方式,帮助他们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课堂,启发学习兴趣。针对刚入校的新生而言,老师在教学课堂上要注重对他们的集体、纪律、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集体荣誉大于一切”;针对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要注重道德规范、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针对技术差、学习积极性差的学生而言,要适当降低技术要求,倘若发现他们取得进步要及时性地提出表扬,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进而培养体育兴趣;针对技术高、学习积极性高的学生而言,要适当提出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学习积极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经常会在体育行为上体现出来,老师在体育教学中要严格规范学生的语言、行为、仪容、仪表和精神等。比如,在列队练习时,必须要求学生精神饱满、动作整齐;在教授支撑跳跃时,要培养学生的力量、速度和协调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形成勇敢、果断、敢于挑战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优良品德[2]。

3根据课程的特点渗透德育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各种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努力挖掘各个项目的潜在教育因素,有计划性、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实施德育渗透。例如,在篮球、排球、足球等团队运动项目的教学中渗透德育,会提高教学效果。首先向学生灌输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明白此类运动项目都是团体性项目,强调团队配合,让他们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对于长跑,大部分学生存在比较强烈的逃避意识。面对学生的这种心理,老师可以通过具体案例和真实感受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长跑是一项训练耐力的运动项目,它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吃苦耐劳、永不言弃、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将练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作为挑战目标。而体育教学比赛则能对学生进行最好的思想和心理教育。对待获胜的团队,老师要引导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唯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取得胜利;而对待失败方,老师要开导学生正确看待和面对失败,并引导学生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进而加强练习,为后期的胜利奠定基础。总之,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心理素质,并培养学生的心态调节能力和平衡能力[3]。

4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中渗透德育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其言行举止会对学生的思想认知带来直接的影响作用。作为中学体育教师,不但要具备较高水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备高标准的道德素质、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唯有如此,老师才能充分借助学生对自己的崇拜心理和模仿心理,利用自身行为来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因此中学体育教师在渗透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务必做到严于律己,随时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在学生提出要求时,首先应考虑的是自身因素,而不是对学生作出无故惩罚;老师出现错误时,要敢于认错并及时改正,为学生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力量。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受老师一言一行的影响,实现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日益提高。

5结束语

总之,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教师的特点、课程的特点、学生的特点,以及自身的言行举止等有效地渗透德育。只有如此,才可以实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马立国.论体育教学中的有效体育教学[J].南方农机,2015(8):84-85.

[2]周明.浅谈校园足球与学校体育的有效对接[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11):111+119.

第3篇

一、 寓德育于严格规范中

体育教学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活动形式多样,活动范围广泛,体育活动必须有严格的规范要求,才能使体育活动得以顺利实施。这为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创造了条件。体育课堂常规是上好体育课的保障。它要求学生上课必须穿运动鞋、运动服;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做到有事请假、不无故旷课;认真听讲、刻苦锻炼、互相保护和帮助、爱护器材等;学生从集合整队、队列练习到队形变换都有严格的要求。把 体育课堂常规落实到每一节体育课中,可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习惯,有利于体育活动的开展。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经常有布置场地、搬运器材、清扫运动场、整理器械和修理器材等活动,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可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养成热爱活动、爱护公务的习惯。在体育竞赛时,可以通过提议静思规则和制度的约束,培养学生发扬公开、公平、公正的体育精神和尊重对手、遵守规则、服从裁判等体育道德品质。在游戏活动中,鼓励学生自己制定游戏规则,并要求大家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取得的成绩无效,久而久之,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

二、 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

《体育与健康》教材内容丰富,不同的内容所蕴含的教育因素也不同。例如长跑,侧重于毅力和恒心;武术侧重于吃苦精神和持之以恒;球类运动侧重于勇敢、果断、自信、坚韧等。因此,见识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明确德育目标,有的放矢地把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学生在运动技能学习中,要经过动作由生疏、僵硬、呆板到熟练、协调直至自动化的形成过程。要使学生明白做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都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教育学生要正视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决心,以及坚韧不拔的意志。

课堂教学中为达到一定的练习强度和密度,教师设定了一定的练习强度、次数、距离、组次等,并要求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练习时,有的同学表现为情绪高涨、思维敏捷、注意力集中、有恒心、有毅力、乐于完成任务;有的同学情绪波动较大,动作反应迟钝、不协调,难以完成任务;有的同学胆小、腼腆、动作拘谨而完不成任务。这时。教师要抓住时机,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表现,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从而保证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有的学生耐力素质、意志力差,在耐久跑教学中往往不能坚持到底,达不到教学的目的。这时,老师额可以讲一些两万五千里的故事,也可以讲一些优秀运动员奋勇拼搏、为国争光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培养学生勇敢、坚毅的意志品质。

三、寓德育于体育竞赛中

体育教学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进行的,学校的体育活动几乎都是集体活动,这就为培养学生互帮互助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创造了条件。体育竞赛要求有组织、有纪律、密切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某项活动。学生在练习中常面临集体主义与个人英雄主义的艰难抉择,体育课比室内文化课有更多的进行集体主义教育的机会,抓住时机,加强主义安全,不计个人得失,应从大局出发,养成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执行集体决议,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

进行比赛时,参加竞赛的同学为了集体的荣誉,力争上游、努力拼搏;不参加竞赛的同学,为本班的同学呐喊助威;胜利后互相致意、互相庆贺;失败了也不气馁,总结经验、分析原因、以备再战,平等竞争的精神。

体育运动和竞技比赛,增加了人际间的交流,拉近了人与人的距离,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消除了人的精神烦恼,催人奋进,给人愉悦,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健康发展。例如:学生失败了,教师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信心,重整旗鼓,以备再战;学生胜利了,容易骄傲,教师讲讲骄兵必败的道理,树立学生正确的竞赛心态。又如竞赛中,学生易犯个人英雄主义的错误,往往盲目蛮干。这时,老师讲安全的重要性,讲个人、集体、国家的关系,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结友爱、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

四、寓德育于群体活动中

学校群体活动有早操、课间操、课外活动、田径队训练和比赛等,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机,这些活动可以活跃师生生活,陶冶情操,树立良好校风、学风,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教师要结合学校团委、政教处制定的教育目标,使学校的群体活动与德育活动相结合,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如定期开展运动会、举办队列队形、广播体操、跳大绳、拔河等比赛。对课间操进行检查、评比,并实行量化考核管理,成为评选文明班级的条件之一,真正把度与教育渗透到各种活动中去。这些群体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好时机。

五、寓德育于突发事件中

由于体育教学活动大多在室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教学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可预料的事情。因此,体育教师要善于利用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变不利为有利,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发现不良现象应及时给予指出,变现好的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树立学习的榜样,并利用课堂小结给予点评,使学生明辨是非,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第4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素质教育 自身素质 品德教育

体育新课改的理念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以育人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重视教学方法,特别是学习方法的改变,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揭示了教育的最终目标,即人的主体得到完善,人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更新教与学的观念;转变教与学的方式;重建教育与学的评价和管理制度。从根本上来讲,新课改的精神是要求解放和发散人的思维,鼓励创新。因此,从本质上讲,新课改的精神正是素质教育观念的体现。如何克服现行学校体育教育的弊端,迅速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已成为学校体育界讨论的热点。素质教育的顺利进行必将有利于体育新课程的改革,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就成为所有体育老师关注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以下几个方面的探讨:

1 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不仅是每位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应学习和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扎实、高效地上好体育课最基本的要求。如,体育教师正确的讲解、示范,规范的口令,标准的普通话,漂亮的简笔画,以及管理课堂和驾驭教材的能力等,都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必须练就的扎实教学基本功。扎实的教学基本功能让体育教师娴熟地驾驭体育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及时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得到有效改善,不仅有利于自己的专业成长,还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这样,教师在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2 思想品德教育贯穿在整个体育教学之中

一般说来,体育课是由开始阶段,准备阶段,基本内容教学阶段和结束阶段四个部分组成。德育内容可以说渗透在体育课的每个阶段。体育课教学是寓思想教育于身体活动中,多通过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由于青少年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因而他们的思想行为、个性、爱好、意志品质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能最充分的表露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做好教育工作。

2.1 纪律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的培养。在队列、队形教学中,教师统一指挥,教育他们在练习中刻苦认真,遵守纪律,使他们养成动作迅速,准确,协调一致的作风,培养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学习篮球、足球、排球、接力等项目,教师要在讲战术和技术配合时,特别向学生强度集体配合的重要性,不失时机地进行集体观念和集体主义教育。

2.2 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的培养。耐久跑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障碍跑可以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跳马、双杠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和克服困难的优良品质。教师应很好结合这些教材的特点,渗透意志品质的教育。教师除了介绍技术要点外,还要启发同学们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坚持,以不怕苦不怕累的坚毅精神战胜自我,知难而进,顽强拼搏,勇往直前地奔向胜利的终点。

2.3 竞争意识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有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思维方式;以及不畏强手、敢于竞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竞争者非常重要的素质。如快速跑教学中,将学生按体质和能力分成A组、B组、C组,分组进行比赛和表扬,使多数学生获得成功的机会。又如在球类项目中,把他们分成几个组,轮流进行比赛,打败的组没有参赛的资格,其它组继续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尽最大力量战胜对手,保证本组能继续打比赛。

3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第5篇

而江宁区的德育,就如同这片大地孕育的金箔手艺。德育工作的开展如同金箔工艺品的制作过程,需慢慢地打造、雕琢;教育人拥有的德育情怀就如同金箔手艺人对这项手艺执著的坚守与探索。不过德育这项“手艺”比金箔制作要求更严格、更细致,它是全员出动、全过程参与、全方位推进。它的理论不断创新,它的工作机制更健全,它的育人模式更丰富。

把握时代脉搏,推进德育创新

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灵魂。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德育要赢得主动,就必须把握时代脉搏,推进德育创新。

学校德育是主体参与的德育。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应当以学生为中心,服务学生、发展学生。因此,德育必须摒弃“高大全”的德育目标,远离“假大空”的德育活动,使全体学生由德育的边缘走向德育的中心,由德育的客体变为主体,由德育活动的旁观者成为德育活动的实践者、体验者,使学校德育真正成为学生主体参与的德育。

学校德育是珍爱生命的德育。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川教授曾说:“用生命教育超越和提升道德教育。”学生是正在成长和发展中的人,学校德育应当唤起学生对生命的关注、尊重、珍爱、欣赏和敬畏;引领学生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教会学生远离意外伤害,学会自我救护;尊重他人权利,维护集体利益;善待自然生物,保护生态环境。

学校德育是走向生活的德育。道德存在于生活之中。学校德育绝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德育内容及开展的活动应当符合学生的需求。但学校德育又不能简单地还原学生的生活,而应当是对学生生活的提炼和超越,从而促进学生道德潜能的最大限度发展,引领学生主动、快乐地生活,理智、有创意地生活。

学校德育是全员育人的德育。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和学生潜能的激发者,学校的教职员工都应当成为学生生活的楷模;应当引领学生参加愉悦身心的活动,激励学生从生活中获取教益;应当通过不间断的“点拨”和“告诫”,引导学生自我矫正,修正不足,战胜挫折,走向成功。学生的成长还需要家庭的精心呵护和社会的高度关注,通过家校联动,实现合作育人。

学校德育是面向全体的德育。人的智慧是多元的,语言智慧、音乐智慧、逻辑数学智慧、肢体动觉智慧、空间智慧、内省智慧、自然观察智慧,构成学生才智世界的“七彩阳光”。多元智慧,多样人生;因材施教、人人成才。每一位学生都是可堪造就的“良材”,德育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开发自身潜能,发挥“材质”极限,使所有学生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优化工作机制,强化专业引领

有效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的积极作用,就必须创新、优化德育工作机制,实现德育工作诸多要素的最佳组合,发挥德育工作的引领作用。

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的评估制度。我们修订了中小学德育工作评估方案和评估细则,每年对全区中小学进行一次德育工作的全面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校长评优、晋级,评比先进学校的重要依据。

建立健全学校德育工作的激励制度。积极开展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的评选活动,在每年一度的全区教师节庆祝表彰大会上给予表彰。同时大力提高班主任津贴发放标准,加大对优秀班主任的奖励力度。

建立健全德育专业化的引领制度。为了引领德育工作者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我区在全市率先设立了德育研究室,抽调经验丰富、有较强研究能力和理论功底的德育工作者担任德育研究员,专门开展德育研究工作。同时,在全市又率先建构了“德育带头人”的评选机制,下发了《江宁区“德育带头人”“德育骨干”评选办法》,引领辖区内中小学、幼儿园从事班级管理、团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及学校德育管理与研究的教师走专业发展的道路。目前,我区已进行了三届“德育带头人”的评选,共评出德育带头人150名,每人每月给予专项津贴200元。

建立班集体建设制度。班级是学校教育的“组织细胞”,是学生成长的文化、制度环境。充满生命活力的班集体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是展示每个成员独特价值和个性的舞台。多年来,我们把班集体建设作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的重要抓手,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确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为此,我们积极推出了《江宁区中小学班集体建设实施意见》,制订江宁区班集体建设实施方案和先进班集体评比标准,并通过现场展示、典型引领等方式,在全区逐步推开,以全面提升我区班级管理水平,为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创造更加和谐的环境。

江宁高级中学熊代厚老师潜心研究班级管理工作,将自己从事班主任工作十多年来的经验汇编成书—《守望成长》,把一位班主任守望成长、守望教育的真实写照奉献给了大家,为班主任工作增添了爱的底色。

丰富育人模式,彰显德育魅力

几年来,我们不断总结我区德育工作业已形成的特色和经验,不断丰富育人模式,以期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彰显德育的魅力。

活动育德—构建以活动为载体的养成教育模式

学校依托各级各类学生组织和社团,通过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承载育人的功能,使学生的良好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得以养成。

活动育德,对学生而言,是亲身体验、经历、感受,是一种自内而外的自我教育;对教师而言,更多的是策划与指导。活动育德的核心是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投身实践活动,让道德教育植根于生动、丰富、现实的生活世界。这种内心体验的积聚,内化为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竹山中学、天景山小学、谷里小学等学校通过开展体验式主题班会、野外穿越、少年军校、安全体验馆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一次自内而外的内心情感体验,经历一次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铜井小学、上元小学等学校通过“学校技能岗、家务劳动岗、社会服务岗”以及“按需设岗、由事定岗;技能设岗、竞争上岗;按人设岗、轮流换岗”等方式,积极开展育人活动,使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获得体验、得到锻炼、受到教育。秦淮中学、淳化中学、上峰中学、东山外国语学校根据中学生的特点,引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通过竞争上岗、任期考核、轮流换岗,实行班级部门化、学生公约化管理以及班级值周制,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并在自主管理中丰富体验,实现自我发展。

此外,禄口小学、百家湖小学、实验小学积极开展读书活动,通过“书香学生,书香教师,书香家庭”等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育人教书、读书做人”的特色,提升了学生、教师、家长的文化素养。铜山小学、科学园小学、上坊小学、土桥小学组织开展科技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科技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设想,勇敢实践,密切人际交往,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品质。

文化育德—构建以学校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育人模式

教育需要文化来滋养。江宁高级中学、天印高级中学、翠屏山小学十分重视学校文化建设,把学校文化视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省市实验小学、示范初中、星级高中的创建,建设“绿色校园”“文化校园”“平安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

百家湖中学、东山小学围绕班级形象设计和学生群体的个性追求,着力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班级文化。班徽、班花、班歌、班训由学生根据自己班级的特色进行设计,体现了学生们的成长愿望和价值追求;小小图书角、图书橱、生物角、知识角为学生了解课外知识提供了“窗口”;大家轮流在“小小气象站”公布今日气象,提醒同学们注意天气变化;“才艺大比拼”—展示的是学生们引以为豪的作品,包括优秀作文、书法绘画作品等;“飞扬的青春”—抒写的是同学们青春的激情,展现的是同学们青春的风采;“心得感想区”—供学生把当天所学的心得与感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来、画出来,与同学分享……

课程育德—构建以德育课程为主渠道的道德学习模式

寓德育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书”的同时更关注“育人”,注重发挥课程实施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专业教师进行德育的主渠道是系统的品德与生活课、品德与社会课、思想品德课及思想政治课;班主任进行德育的主阵地是活动化的主题班会课;学科教师则在各自的课堂上进行德育渗透。学校结合自身优势,形成独特的校本课程,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提升教育水平。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资源,从而汇聚、提炼和彰显学校德育亮点。校本课程的实施,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了“千校千面”的良好格局。

上元小学构建了一个从品德课程出发,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一体的课内外整合的德育模式,即“德育大课堂”。在课内外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重建学校公共生活,为学生创造一个践行道德的平台;整合社区教育资源,开通课程走向课堂以外生活的渠道,让学生在生活中“躬行践履”。

临江高级中学针对高中学生身心特点,编写了《心灵成长十堂课》校本课程,从生活上、心理上、学习上关心和帮助学生,使他们找到自信,防止他们因隐性伤害而对社会和自己失去希望,走上自暴自弃的道路。

评价育德—构建以多元评价为导向的激励教育模式

构建各种形式的学生自评、同学(同伴)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一系列多元化评价体系。在评价的定位上,将评价作为改善教师的指导、改进学生学习的手段,树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理念,突出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发展功能。在评价的内容上,重视过程化、多样化(主体、角度、尺度)和质性评价,强调对学生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不是只重视活动结果的验收式评价,而是重视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行为表现。重视学生在活动中付出的努力的程度,关注学生在活动中是否积极投入,努力探索、思考,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地与同学讨论,等等。在评价的原则上,坚持发展性原则、主体性原则、教育性原则、知情意行结合原则、民主性原则、个性差异原则。在评价的方法上,采用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成长资料袋、学生作品分析等。上元小学、竹山中学的“新三好”评价,实验小学的“三卡”评价,东山小学的“七色花”评价,科学园小学的“五星争章”等展示性评价模式,全面营造了一个竞争、合作、创新的评价氛围,多角度、全方位地引导每个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评价活动,形成了人人奋进、个个争先的良性竞争机制。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以展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得以认可。

第6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育;内容方法

传统的体育教学受生物体育观的影响,单纯从生物学角度出发,以传授基本技术为中心,是一种运动技术传习式的行为的体育,这种体育教学忽视了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培育。目前,有远见的体育老师已经深刻意识到传统体育教学的严重弊端,尝试在体育教学活动的操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品质的培育,却因缺少系统而明确的教育内容,加之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偏差,手段少、方法简单,从而收效甚微。因此,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是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明确化、教育方法手段多元化,同时将心理健康与体育学科特点相结合,以有利于体育教师具体的实施操作。我认为体育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与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性的心理健康知识认知教育。旨在使学生树立健康的新观念,重视心理健康的维护,防治心理疾病。

教师要有目的地挖掘体育教材中有心理健康价值的知识内容,或补充一些相关的材料,融入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与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之中,通过讲授、谈话、演示、讨论和观看心理健康教育的录像、光盘等方法,达成:学生掌握心理卫生常识和心理保健的知识;明确心理健康与否只能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况,是相对的、具有等级差异的,不是“十全十美”的,只要个人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保持良好的心境,就可以认为是心理健康的,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明确体育是将心智和躯体统一起来的最有效、最容易调控的教育方法,体育学习、锻炼、健身的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

二、良好的体育学习心理教育。旨在协助学生开发学习潜能,掌握科学的方法与策略,使学生学会、会学、善练,增进学习效果,纠正不良的学习心理与行为习惯。

开发学习动力调节系统:通过目标设置、创设佳境、归因教育、积极反馈、价值寻求等方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锻炼、健身的动机;通过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需要满足法、教学“引趣”法等,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转变或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养成体育习惯,使学生喜爱体育,产生良性心理定势。

培养适度的体育学习心理状态。教师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所产生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表现的变化,实施心理激励调控和暗示调控,巧妙地给学生形成一种兴奋好学的心理状态,从而诱发其内部“能源”,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进学习效果。实施心理激励调控的方法有:信任激励、期望激励、启发激励、意志激励、评价激励、疏导激励等;实施暗示调控的方法有:自我暗示、他人暗示、表情暗示、权威暗示、标志暗示、榜样暗示等。

开发运动技能。通过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心理能力的训练来实现,操作程序:一是提出要求,执行要求;二是重复练习,以熟练、自然、自觉为目标;三是正面引导,积极提供效仿的榜样;四是督促检查,帮助学生克服不良的学习习惯。同时施之技能形成的心理训练,方法有:表象训练、放松训练、注意力集中训练、自我暗示训练、意志训练等。

三、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旨在培养和健全学生自尊自信、忍耐坚强、开拓进取、沉着果敢、勤奋踏实、公正诚实、体谅友善、互助合作、责任心强、善于思考、乐观、理智等品质,促进个性完善与人格健全,预防形成不良的心理品质。

教育途径有:①寓于严密的体育组织教学之中;②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来抓,与体育德育教育融为一体;③结合体育教材特点;④发挥体育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作用;⑤通过学生自我心理活动与体验来教育、培养。方法有:说服法、锻炼体验法、体育服务法、自我教育法、心理辅导法、愉快体育法、榜样教化法、创设情景法、游戏竞赛法、课堂心理环境优化法。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意志之于体育、之于心理健康的意义,怎么评价也不为过。缺乏意志力往往是学生包括体育活动在内一切活动获得成功的最大障碍,所以意志训练极为重要。体育常用的意志训练方法有:疲劳负荷法、竞赛提高法、条件限制法、自我强化法、说服解释法、活动锻炼法、日常教育法等。

四、情绪调控教育。旨在协助学生发展稳定的情绪,学会调节情绪,增强对情绪的自控力,防止情绪波动过大,避免心理失衡。

通过体育教学活动蕴藏的对人的各种刺激,如克服困难、竞争、冒险、把握机会、追求不确定目标、达成目标、控制、成功、挫折等,获得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期望与失望、羡慕和嫉妒、优势和劣势、个体和群体、平等和差别、公正和偏袒、合理与不合理的多元体验,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情绪体验,引导和教育学生合理对待个人的需要,同时有意识地运用认知调节法、表情调节法、活动调节法、呼吸调节法、注意调节法、暗示调节法、激励调节法、自我宣泄法、心理归因法等,并注重快乐体育,增加学生愉快的体验。

五、良好的社会适应教育。旨在帮助学生确立理性的社会意识和观念,建立互助、友爱、合作、融洽的人际关系,减少人际冲突,提高社会化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健康发展。

教育的主要途径是: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的“课堂社会”和课余群体性的体育活动与锻炼,以小组合作学习、结对学习、游戏活动、竞赛为主要手段,通过讲授渗透、创设情景、启发引导、活动体验、总结归因等方法,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参与意识、公正竞争、群体意识、法规意识等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纪律感、责任感、集体感、荣誉感、归属感、认同感等。

第7篇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从业者在一定的职业道德知识、情感、意志、信念支配下所采取的自觉活动。对这种活动按照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进行有意识、有目的训练和培养,称之为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养成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贯彻落实到职业活动之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进而形成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并达到崇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作为一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我在教学中对中职生职业道德行为养成做了一些小小的研究,以下就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的小结。

1 利用专业知识,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

“依法统计,严守秘密”是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在统计领域的具体化。在教学过程中,我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诚信教育。比如有针对性地选取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因虚报、瞒报、拒报或屡次迟报统计资料而被绳之以法的事例,告诫学生统计必须遵守《统计法》,它是每个统计人的职责和义务。同样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遵纪守法也是每一个人必须履行的义务,否则必将会受到法律的惩处。另一方面,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功能表明统计是服务于社会的,要赢得统计客体的支持和赞誉,统计人必须做到严守国家、企业、个人的秘密,这关系到一个人的信用,“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对个人来说,是安身立命之本,是孕育德性的基础;对一个社会来说,是建立一个公正有效、有序运行体系的基本保证。在教学中,我还运用国民经济的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识我祖国,爱我中华”。

2 利用统计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我注重对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善于与人沟通的能力,使用小案例教学法与行为教学法,结合具体情景,教给学生体现职业素质的具体方法,制定全面发展的学习目标,包括专业能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社会与交流能力以及认知和道德方面的学习目标。通过让学生上网、看电视、看报纸杂志,去国美电器,去菜市场社会调查,培养学生应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查阅及运用有关资料的能力。

在教学中以一个社会调查活动项目为中心,将学生每四人分为一组,具体分为以下阶段。

2.1 分组准备阶段

向学生阐述考评方法、步骤,列出各步骤完成的时间表,让每位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推选出小组长,拟定调查课题,申报课题,确定调查范围,写出调查方案。

2.2 分组调查阶段

每个小组根据本组课题查阅资料,讨论、设计调查问卷,打印并发放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教师只是作为指导者参与其中,随时掌握学生的动向及调查进程,当学生出现方向性的问题时,及时进行点拔。本阶段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知识能力(解决问题)、动手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责任感、团队意识、协作精神等。

2.3 分组撰写调查报告阶段

各组对问卷汇总整理,画出整理表,撰写调查报告提纲,应用调查报告的写作格式撰写调查报告并打印,本阶段主要考核学生的写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创新能力。

2.4 学生讲解阶段

这是一个知识的主流反馈阶段,各组制作口头报告PPT,主要针对各组调查报告进行陈述和归纳,把调查研究的结果表述出来,制作口头报告PPT,以恰当的形式传达给其他同学,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本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

2.5 交流心得体会阶段

小组间交流本次活动的收获,存在不足,提出改进意见。选出调查报告优秀小组到各班汇报,各班互相学习。

2.6 教师评价阶段

上述五个阶段每一步骤都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上交学习成果,教师给出相应阶段的分数,即最后每一组的档案袋中有五项内容。在小组合作考核教学中,“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作为考核所追求一种境界,小组成员间的使命互助活动是教学活动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合作学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存在竞争,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小组合作成绩既是个人成绩又是小组成绩,各小组既是调查者也是被调查者,小组之间也要互帮互助,把个人评价和集体评价,考试评价和学习过程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当某一小组或某一人有一点一滴进步时,教师和小组成员应及时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从而发挥合作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7 体会与收获

学生选择的调查课题内容广泛,有中职生的学习态度、理财观、人际交往、礼貌礼仪、职业生涯规划、技能训练、安全消防知识、社团活动等方面的调查,学生通过调查活动,既是与同学交流沟通的过程,也是对自己行为的检查与反思过程,同时是对小组长领导能力的检验过程,在调查报告中,学生对学校课程设置、教学管理、体育活动、技能训练等方面提出了很多建议,小组口号也有创意,有“让微笑充满校园,自信从我们开始!”充分展示了当代中职生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 实践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第8篇

什么是生活德育?简言之,从德育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德育。即德育的起点和归宿应该是引导人学会生活;德育的素材和场景来自生活,生活又成为德育践行和体现德育成效的场所;将德育根植于鲜活的现实生活,充分激发学生自信,开显学生潜能,在活动中育德,在生活中育人。我们的德育过程就是通过“教学做”的活动,实现行知合一、道德自觉的过程。我们要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确立学生中心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创设德育情境,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和行业及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良好道德品质的魅力,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落实道德行为的自觉。

二、探寻“三途同归”的生活德育路径

1.学校教育:生活德育主要路径

学校作为生活德育的主阵地,应采取以下措施开展生活德育。一是建设物化环境,发挥环境熏陶作用。校园环境是无声教科书,构建文化品味高、美化绿化好、富于教育的育人环境,使校园内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如向师生广泛征集楼名,精心设计校园内人文景点、格言、警句、植物介绍标牌,设立读报栏,张贴名人字画、陶行知语录,开设各种专题宣传展示的橱窗、黑板报、专栏,全校师生开展“每天四问”……校园处处渗透生活德育理念。二是开展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品德成长。我校每年开展新生军训,矫正新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增强身体素质;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社团活动、艺术节、科技节等,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规范在我心中”、“诚信伴我成长”等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通过行知志愿服务节、行知体育节、文化艺术节、创造节等主题活动,“校园歌手赛”、舞蹈队、礼仪队等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开放、自信、礼仪、诚信的品质。三是实施非常措施,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学校制定了“晨训、军训管理规程”,聘请了6位退役军人作为生活德育教官,将军训纳入课时管理,实现了军训生活德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学校还实施每节课前站一分钟军姿、每次集合集会站2分钟军姿、每次军训前站5分钟军姿的“125”军姿站立活动,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纪律观念。

2.企业实训:生活德育重要路径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我校以校企合作为契机,让企业文化进校园,发挥德育作用,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力和相融度,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就是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此,我校除了在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团队精神、敬业态度外,还大力借助企业、实训基地,让学生对企业文化及用人要求有切身的感受。学校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实习出色的学生及在企业干得比较成功的学生到学校做讲座,做报告,谈心得,举办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给在校学生现身说法;定期派学生到企业和学校的实训基地去见习或实习,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在工作岗位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力,提高学生职场生存力。

3.社会环境:生活德育非常路径

为了发挥社会环境的育人作用,扩张学生道德的社会表现,让德育回归到社会真实生活中去,学校团委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企业、厂矿打暑假工;参与“绿化合川”万人植树活动、“合川是我家,人人靠大家”创国卫网格化活动;定期到区福利院陪老人聊天,为老人做义务劳动;与特教学校联谊,送去关爱;每周五参加创文明城区义务劳动;在公共场所宣传禁烟和创国卫工作;上街作交通劝导员……在这些社会活动中,学生巩固了已有的道德认知,达到“行知合一”,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爱心都得到了充分培养。

三、培植“三位一体”的生活德育土壤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结合企业的人才要求,我校在“教产学研合一”思想指导下,注重通过课程开发、教学实践、制度建设“三位一体”来培植生活德育的厚实土壤。

1.课程载体

首先,确立新的课程体系,使行知合一、德能兼备有保障。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删减文化课时,增加专业课时,制定专业能力标准,狠抓技能训练,同时对专业课程设置做了大胆的改革,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组成模块施教,凸显了中职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本质,学生能学懂学会,增强了自信心。其次,开发特色校本教材,使生活德育有载体。依据“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思想,我校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要,通过人才需求调研,摸清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校本教材。根据各专业特点,每一章节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并且在教材中体现行业的道德要求,让学生在学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职业道德培养。

2.教学本体

根据陶行知先生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交给学生“生利”本领的精神,我校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学校即工厂、学生即学徒、教师即师傅、课堂即车间、作品即产品”的思路,通过实训、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形式营造出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发展环境。教师通过生活与教学相结合的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引导学生在“教学做合一”中端正职业态度,掌握正确方法,形成岗位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如与迈高电梯、达方电子、北汽银翔等签订的订单培养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做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赢;对贫困学生实行的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使很多学生没有因为家境贫困而失学;顶岗实习让学生能最直接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另外,通过企业教师工作站,行业专家进课堂,组织学生教学实践等方式,使我校的生活教育模式彰显了现代职业教育特色。

3.制度固体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专业部长为成员的生活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生活德育改革的领导、协调、规划,制定生活德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德育处、团委、安保处、专业部、班主任、生活德育教官、校园保安、宿管员为骨干,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落实学生管理和生活德育各项具体工作,保证各项德育改革措施科学、有序、高效的进行。其次,加强经费制度保障。学校投入公用经费的三分之一和绩效考核的40%用于生活德育,并落实到各项生活德育工作中,人员积极性高,工作落实好。学校建立了生活德育机制,制定了诸如《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生活德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推进生活德育的管理办法,使生活德育有章可循。

四、生活德育改革的成效与经验总结

1.成效

通过上述学校教育、企业实训、社会规约“三途同归”的生活德育路径,在课程载体、教学本体和制度固体的支持下,我校生活德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一,扭转了学校风气、重塑了学校形象。如今,校风正、行有礼、人进取、秩序好、环境美已成为学校常态,逐步形成了开放、包容、礼仪、诚信、智慧的学校德育品牌,学校也因此获得了重庆市、合川区教育系统二十多项殊荣。其二,促进了学生发展,提高了办学质量。近三年来,学生获得5项全国技能大赛三等奖、5项重庆市一等奖、8项重庆市二等奖以及26人次的三等奖;在2012年、2013年的合川区中职技能大赛中,囊括了所有参赛项目的一等奖,两次获得团体一等奖。其三,激发了教师热情,促进了师资建设。近年来,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精神鼓舞下,涌现出一批学陶、师陶、践陶的优秀教师。先后有15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教师获得重庆市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团体总分第一名。其四,增强了办学功能,扩大了社会影响。学校现发展到17个中职教育专业、11个开放教育专科专业,形成6个“3+2”中高职衔接专业。2013级学生摄制的微电影《野百合也有春天———职高生的高考梦》在新华网、土豆网、优酷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重庆卫视进行了专题报道;2013年重庆市、合川区各级媒体正面宣传报道160多次,社会示范效应凸显。

2.经验总结

第9篇

(1.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 重庆 401519;2.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摘要:针对中职生情况的特殊性,中职学校需要探索德育的新路径。基于“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念,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通过学校教育、企业实训、社会规约“三途同归”的生活德育路径,以课程建设为载体,以教学实践为本体,以制度建设为固体,使学生德育取得了多方面的显著成效,积累了中职学校生活德育的重要经验。

关键词 :中职;生活德育;路径;载体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27-03

思想、政治、道德、法纪的德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人才培养性质与方向的重要保证。尽管德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在此方面付出了大量的劳动,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一直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如何提高德育有效性,成为摆在广大德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以我校为例,近年来统计数据显示,8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家庭,82%以上的学生为初中学习后进生,80%以上的学生为留守儿童,70%以上的学生是问题学生,近50%的学生来自离异家庭。在学校,学生自由散漫、嬉笑打闹、迟到早退、抽烟喝酒、逃学辍学、沉迷上网、恋爱成风,甚至结交不良青年,打架斗殴。

如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如何激发文化课学习兴趣,如何强化专业学习思想,进行什么样的心理辅导,如何补偿家庭温暖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近年来,我校针对中职学生的特殊情况,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求,以开放、包容、礼仪、诚信、智慧的品牌德育为核心,同时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从文明礼仪、行为规范、道德品质、自立能力、专业技能等方面入手,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专业学习和教学实践的各个学校生活环节实践生活德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生活德育的构想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他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而德育同样也要而且必须通过生活发出力量才能成为真正的德育。没有能与生活分离开的纯道德生活,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生活本身的直接现实性、实践性、情境性、整体性是任何一种生活之外的教育方式都无法替代的。

杜威曾指出:“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德育的途径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学习是学生的活动,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陶行知先生说:“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德育的方式应当重情感情境,重实践体验,带领学生走进现实生活的“活”教材,让学生接触和了解学校、企业、社会中的问题,自我思考、体验,以自身的视角来分析问题、思考应对的方法,在实践中守规则、懂礼仪、讲诚信、能包容,过有道德的生活,享受道德人生。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生活德育的构想。什么是生活德育?简言之,从德育走向生活,从生活走向德育。即德育的起点和归宿应该是引导人学会生活;德育的素材和场景来自生活,生活又成为德育践行和体现德育成效的场所;将德育根植于鲜活的现实生活,充分激发学生自信,开显学生潜能,在活动中育德,在生活中育人。我们的德育过程就是通过“教学做”的活动,实现行知合一、道德自觉的过程。我们要以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确立学生中心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创设德育情境,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和行业及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切的生活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良好道德品质的魅力,从而提高道德认识,增强落实道德行为的自觉。

探寻“三途同归”的生活德育路径

秉承陶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精神,鉴于学生学习生活在学校、企业和社会的空间特征,生活德育必须探索利用好学校、企业、社会这三大重要途径。

学校教育:生活德育主要路径 学校作为生活德育的主阵地,应采取以下措施开展生活德育。一是建设物化环境,发挥环境熏陶作用。校园环境是无声教科书,构建文化品味高、美化绿化好、富于教育的育人环境,使校园内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如向师生广泛征集楼名,精心设计校园内人文景点、格言、警句、植物介绍标牌,设立读报栏,张贴名人字画、陶行知语录,开设各种专题宣传展示的橱窗、黑板报、专栏,全校师生开展“每天四问”……校园处处渗透生活德育理念。二是开展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品德成长。我校每年开展新生军训,矫正新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坚韧的品质,增强身体素质;利用各种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社团活动、艺术节、科技节等,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规范在我心中”、“诚信伴我成长”等文明礼仪、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通过行知志愿服务节、行知体育节、文化艺术节、创造节等主题活动,“校园歌手赛”、舞蹈队、礼仪队等社团活动,培养学生开放、自信、礼仪、诚信的品质。三是实施非常措施,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学校制定了“晨训、军训管理规程”,聘请了6位退役军人作为生活德育教官,将军训纳入课时管理,实现了军训生活德育的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学校还实施每节课前站一分钟军姿、每次集合集会站2分钟军姿、每次军训前站5分钟军姿的“125”军姿站立活动,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纪律观念。

企业实训:生活德育重要路径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显著特点。我校以校企合作为契机,让企业文化进校园,发挥德育作用,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力和相融度,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企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就是良好的职业道德。为此,我校除了在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团队精神、敬业态度外,还大力借助企业、实训基地,让学生对企业文化及用人要求有切身的感受。学校请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实习出色的学生及在企业干得比较成功的学生到学校做讲座,做报告,谈心得,举办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给在校学生现身说法;定期派学生到企业和学校的实训基地去见习或实习,让学生明确职业道德在工作岗位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企业文化的适应力,提高学生职场生存力。

社会环境:生活德育非常路径 为了发挥社会环境的育人作用,扩张学生道德的社会表现,让德育回归到社会真实生活中去,学校团委不定期地组织学生走出校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到企业、厂矿打暑假工;参与“绿化合川”万人植树活动、“合川是我家,人人靠大家”创国卫网格化活动;定期到区福利院陪老人聊天,为老人做义务劳动;与特教学校联谊,送去关爱;每周五参加创文明城区义务劳动;在公共场所宣传禁烟和创国卫工作;上街作交通劝导员……在这些社会活动中,学生巩固了已有的道德认知,达到“行知合一”,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爱心都得到了充分培养。

培植“三位一体”的生活德育土壤

按照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结合企业的人才要求,我校在“教产学研合一”思想指导下,注重通过课程开发、教学实践、制度建设“三位一体”来培植生活德育的厚实土壤。

课程载体 首先,确立新的课程体系,使行知合一、德能兼备有保障。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删减文化课时,增加专业课时,制定专业能力标准,狠抓技能训练,同时对专业课程设置做了大胆的改革,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体系,组成模块施教,凸显了中职教育的应用性、实践性本质,学生能学懂学会,增强了自信心。其次,开发特色校本教材,使生活德育有载体。依据“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思想,我校针对学生职业能力发展需要,通过人才需求调研,摸清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形成了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了校本教材。根据各专业特点,每一章节分为理论和实践两部分,并且在教材中体现行业的道德要求,让学生在学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接受职业道德培养。

教学本体 根据陶行知先生职业教育的本质在于交给学生“生利”本领的精神,我校大力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学校即工厂、学生即学徒、教师即师傅、课堂即车间、作品即产品”的思路,通过实训、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形式营造出良好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发展环境。教师通过生活与教学相结合的各种教学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引导学生在“教学做合一”中端正职业态度,掌握正确方法,形成岗位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如与迈高电梯、达方电子、北汽银翔等签订的订单培养模式已取得初步成效,做到了企业、学校、学生三赢;对贫困学生实行的工学结合、产教结合使很多学生没有因为家境贫困而失学;顶岗实习让学生能最直接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另外,通过企业教师工作站,行业专家进课堂,组织学生教学实践等方式,使我校的生活教育模式彰显了现代职业教育特色。

制度固体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保障。我校成立了由校长、书记任组长,分管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干部和专业部长为成员的生活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生活德育改革的领导、协调、规划,制定生活德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德育处、团委、安保处、专业部、班主任、生活德育教官、校园保安、宿管员为骨干,加强德育队伍建设,落实学生管理和生活德育各项具体工作,保证各项德育改革措施科学、有序、高效的进行。其次,加强经费制度保障。学校投入公用经费的三分之一和绩效考核的40%用于生活德育,并落实到各项生活德育工作中,人员积极性高,工作落实好。学校建立了生活德育机制,制定了诸如《重庆市合川职业教育中心生活德育改革实施方案》等系列推进生活德育的管理办法,使生活德育有章可循。

生活德育改革的成效与经验总结

成效 通过上述学校教育、企业实训、社会规约“三途同归”的生活德育路径,在课程载体、教学本体和制度固体的支持下,我校生活德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一,扭转了学校风气、重塑了学校形象。如今,校风正、行有礼、人进取、秩序好、环境美已成为学校常态,逐步形成了开放、包容、礼仪、诚信、智慧的学校德育品牌,学校也因此获得了重庆市、合川区教育系统二十多项殊荣。其二,促进了学生发展,提高了办学质量。近三年来,学生获得5项全国技能大赛三等奖、5项重庆市一等奖、8项重庆市二等奖以及26人次的三等奖;在2012年、2013年的合川区中职技能大赛中,囊括了所有参赛项目的一等奖,两次获得团体一等奖。其三,激发了教师热情,促进了师资建设。近年来,在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精神鼓舞下,涌现出一批学陶、师陶、践陶的优秀教师。先后有15名教师攻读硕士学位,学校“双师型”教师达到80%以上,教师获得重庆市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团体总分第一名。其四,增强了办学功能,扩大了社会影响。学校现发展到17个中职教育专业、11个开放教育专科专业,形成6个“3+2”中高职衔接专业。2013级学生摄制的微电影《野百合也有春天——职高生的高考梦》在新华网、土豆网、优酷网上引起强烈反响,好评如潮,重庆卫视进行了专题报道;2013年重庆市、合川区各级媒体正面宣传报道160多次,社会示范效应凸显。

经验总结 一是要有反思思维,即反思过去德育工作的低效,克服以往德育中的说教、约束、惩罚做法,克服空洞、乏味、与生活脱节的弊端。二是要有理论灵魂,即学校要有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为此,学校购买了一批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著作,发挥思想启蒙作用。同时,要求教师们结合教学探索生活德育实践,做有教育灵魂的教师。三是要有切实办法,即找准入口,从对人、对事、对学习、对工作、对环境的态度和方式入手,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具体情境中引导、体验、实践。四是要有保障措施,即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培养“行知合一、德才兼备”人才的理念,将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教师自己还要提高专业水平、讲究德育工作艺术,不断反思和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天一,等.外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叶上雄.生活教育十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

[3]唐智松.陶行知居渝期间教育思想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

第10篇

关键词:德育德育体系德育网络德育顽症特殊群体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过程评价

一、分析德育现状,拓展德育课题

学校在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构建研究课题”中,对“中学的德育现状究竟如何”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和《家长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取双路中学原一年级173人,原二年级149人,原三年级165人;选取与学生样本相关的任课教师、班主任及学校德育干部、校领导25人。调查结果均通过统计对比分析。这项调查结果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以前双路中学德育工作的实际情况,对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提供了现时的着眼点和着手点。为此,我们对这项调查结果与分析特别予以总结。

调查结果1、德育要求缺乏一贯性

德育目标内容缺乏一贯性。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要求,也就是说,通过教育要促使受教育者成长为具有何种道德品质的人。变动不居的德育要求,使得德育工作总是浮在表面,难以深入下去。如果倡导的德育目标总是变来变去,就很容易滋生浮躁的情绪和急功近利的工作作风。这种尚处于“他律”阶段的道德行为,一旦脱离了外在的控制,很容易倒退到最初的状态。

调查结果2、重智育轻德育的倾斜价值取向

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成了一种普遍的倾向。从过去的“只要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今天的“出国热”、“电脑热”,人们的意识中或多或少都有些看重知识,看重分数的倾向。家长只关心子女的考分而漠视思想道德品质,高校录取新生也只看考分而淡化品德表现。社会需要、就业压力、高收入的回报,以及家长的投入与期望等原因,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升学竞争的压力,这就使学校德育工作受到巨大的牵制。在很多学校,德育处于智育的从属地位,评“三好”常常是“一好”代“三好”,德育工作的整体性、完整性及渗透性都不能在学校工作中有所表现。因此,德育工作总是流于形式,而很少落实到学生道德行为的改变上来。

调查结果3、家庭、社会与学校德育步调不一

学校德育是德育教育最重要的方式。但是,学校内部的德育环境建设由于受物质条件的制约普遍比较落后。而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影视、娱乐场所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学生社会生活的领域迅速扩展,大量家长长期外出打工,单亲家庭的出现,无不使学生的成长脱离了家长的正确引导,这给学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学校德育侧重于正面教育,灌输的是真、善、美的东西,而学生在家庭、社会却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学生一旦走出校园,感受到多彩多姿的社会时,便会感到学校、老师灌输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显得多么单薄、多么脆弱,以至于出现了“学校辛辛苦苦教育五天,抵不上学生回家两天”的状况。

调查结果4、教师思想不统一,共识没达成,德育体系没构成。

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和教育,忽视学生在德育中的作用,忽视作为独立个体,有着巨大发展潜力和个别差异的、有智慧的、有情感的人的存在,忽视了学生个人存在学生知、情、意、行不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起不到共同发展的作用。各个环节、部门在对德育的认识上没有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构成德育体系,形成德育氛围。

实验研究表明:改进我校的德育工作,重新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校经过认真分析,确定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德育工作前瞻性原则,“以人为本”,树立德育的核心地位,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确立“抓基础、严管理、重建设、讲实效、创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整治学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为德育工作重点,逐步完善教师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扩展德育的深度和广度,完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结合”网络,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学校德育体系,实施德育的现代化、科学化,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建设教师队伍,形成育人环境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不断的探索实践中,我校逐步形成了以“学习研讨——实践体悟—反思重建”为主要抓手的新型教师队伍建设基本思路和策略。

1.抓学习研讨。“整体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推广实验,要求从校长到教师的整个教育观念进行全面更新,形成一整套以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主动发展为基础、以生命观为核心的涵盖着目标、价值、对象、活动及管理的现代教育观念系统,并通过积极的研究性实践,将理念转化为校长、教师的不断创新的教育教学和办学行为。因此,学校提出了“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立足终身、管有特点、教有特色、学有特长”的办学理念。

2004年刚进入实验,学校便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组织教师系统学习构建学校德育管理体系的理论上。学校把我校的《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的开题报告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部内容复印,装订成简易小册,发给实验教师人手一份。在经过了一个阶段的初步学习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学习和感悟的实效、进一步营造学习氛围、丰富学习形式,学校通过交流、辩论和研讨,起到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提高的学习目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校还组织了多次专题学习研讨活动。

2.抓实践体悟。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理论学习是基础和前提,但光凭看专著、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自身的实践和体悟,才能逐步达到观念的内化和迁移,并将内化了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因此我校实验课题开题以来的推广实验中,十分注重抓教师的实践体悟,一方面充分关注日常的课堂教学,通过班级的班团活动来具体指导和掌握教师日常德育管理实践的状况;另一方面,学校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专题研讨活动来强化教师的实践体悟,每学期以学科组为单位开展一项专题研讨,人人上德育研究课、个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丰富的经常性的有指导的实践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坚实和宽阔的舞台。

3.抓反思重建。“学校整体性德育体系的构建研究”非常注重教师反思和重建能力的培养。主动的反思习惯、良好的反思和重建能力,是教师自我持续提高与主动发展,成为“智慧型”新型教师的一种重要途径。我校将培养教师的反思和重建能力与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紧密结合,作了积极的探索:一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不仅是育人的主阵地。而且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学校注重研究新时期校园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教育发展的规律,研究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二是根据教师上交的“德育教育反思笔记”,校实验指导小组及时发现和捕捉教师实践研究中的“亮点”,并帮助其总结,形成案例或课题,开展个人特色项目的研究;三是充分发挥教研组在培养和提高教师反思重建能力方面的独特作用,在组内积极倡导经常性的集体反思和重建,并根据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确定新的课题研究,为德育课题研究提出了更多新的内容,学校各实验教师向学校课题组申报了14个子课题,研究的范围涉及到学校德育管理的各个方面。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因此学校课题指导王贤银校长提出了“让校园充满教育,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让智慧促进发展”的教育思想。

三、形成德育体系、完善德育网络

在德育管理过程中,学校始终以全员育人为最高的目标。学校不断完善“健全网络——树立形象——升华精神——培育人才”的育人过程。德为人之魂。德育为立校之本。德育教育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德育工作中;学校健全了“一套班子十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一套班子”,即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即校园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全体成员),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十条线”是:①校长——政教----班主任一一学生一条线;②校长——政教——文明岗——学生一条线;③校长——政教——班委会——学生一条线;④校长——团委——团员同学——学生一条线;⑤校长——教导处——科任教师——学生一条线;⑥校长——住管员——学生一条线;⑦校长——值周教师——值日教师、楼层值周教师——学生一条线;⑧校长——总务处——后勤工作人员——学生一条线;⑨校长——家长委员会——社会人事——学生一条线;⑩校长——法制副校长——社区——学生一条线。这个德育网络对全校师生施以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管理和自我管理,教育和自我教育;收到了全方位育人、自觉育人的良好效果。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初步形成了全员自觉育人的良好氛围和风气。

四、充实课题内容,探索德育举措

1、抓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

(1)结合我校实情,制定我校“校风学风整顿提高活动月”实施方案。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校风已得到根本性的扭转,但我们共同认为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特别是学风,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我校又开展了学风达标活动,让我校的班风学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2)结合校风学风整顿情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针对校风学风整顿的状况,制定了《双路中学学风达标活动方案》。我校学风达标活动正在实施当中,我们相信,通过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经过上述方案的实施,我校的班风、学风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3)利用习会,学习我校自编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

(4)加强班会课的研究,突出班会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找出德育顽症,关注特殊群体

1)研究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突出生的状况。

由于地方经济的发展不好,农民的生活水平较低,为了生活,许多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家里只留下老年人和孩子,这些孩子我们称之为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乏,这些孩子已成为学校管理的一大顽症,在校突出生往往就是留守儿童中的一个群体。为此,我校把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和突出生的教育作为一个专题进行了研究。

我校在校学生共463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人数为170人,占在校生的36.7%,个别班达到30人,占53.6%。

通过我校的课题组成员共同分析,一致认为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存在以下不足:

①家庭教育的现状令人堪忧。在教育过程中受社会原因、教育原因、家庭影响等多方面原因,家长在培养孩子过程中表现出了溺爱型、专制型、放任型、期望过高型等。

②由于种种原因,造成孩子存在人格缺陷。如因贫穷带来的自卑而又敏感脆弱的性格;因教育失衡而导致的品质退化;因教育手段落后,信息闭塞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封闭的环境导致的视野狭窄,思想保守宿命。

2)配合班风、学风的整顿与提高,针对突出生、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制定了一系列的转化、管理、教育方案。

1、通过师生共同评定,确定突出生。通过调查,确定父母外出打工及单亲家庭学生。

2、针对突出生的个性,做个别研究,对症下药。分析中学生的问题,也要像医生治病,诊断准确,然后才能对症下药。现在的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家庭、学校、社会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他们的身体心灵和思想。其实,中学生的许多问题,往往可在家长身上或其他方面找到原因。俗语说的“有其子必有其父”。若一味追究学生的责任,往往会陷入与事无补的窘境。问题的原因找准了,解决起来就能做到有针对性。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家庭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人人适用、一用就灵的绝招。因为,每一个学生,每一位家长的情况(身体、心理、个性、思维等)都是有差异的。即使是一种好方法,不同的家长用于不同的学生身上,至少也要做一点因人而异的变动才能奏效。

3)联系家长,家校联合,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1)家长联系,共同研究学生的个性及成长过程,分析其心理特征及行为特点,以便对症下药。

2)对特殊学生,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周五在校由班主任签名,反应该生本周在校情况,回家后由家长签名,说假期在家的学习及表现情况。

3)引导学生每周做好自查自纠,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目标及措施,对上周的情况加以小结。一式两份,一份班主任签名,带回家与家长见面,家长签名,以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家校联合,共同教育。一份上交政教处存档。

4)教给家长科学的育人方法,尊重理解与严格相统一,对于家长来说,不要求每个人都成为教育专家,但需要家长们能了解孩子成长发育中的规律,不然往往会做出一些违背教育规律的事情,产生不良效果。要引导孩子接触优秀的文艺作品,使孩子得到美好与享受,针对年龄观、审美观。和孩子共同制订新学期新打算,探讨如何交友问题及良好的学习方法等。

六、改革德育教育方式,初探德育过程评价

1、摒弃枯燥乏味的说理教育,我校组织了一系列的较为实用的德育教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德育小故事》《感悟人生》《社会经纬》《礼仪教育》等。利用习会时间,专心学习这些德育教材,然后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通过这些活动,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改变传统的德育评价为期末一次性评价为月评,实行过程性评价。以便学生对自己的日常行为做好自查,及时调整不当之处。并制定《双路中学学生思想品德行为素养评价表》。

3、改变传统的表扬模式,将榜样与进步并重。每月一次的月评后,由班主任及全班同学推选一位表现好的同学作为榜样表彰,同时推选一位表现进步大的同学一样作为文明标兵进行表彰。充分发挥表扬这种教育方式的积极作用。

4、通过安全、礼仪等教育和活动,加大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安全、文明意识,多方位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为全体学生发放《安全自救自护常识》;结合校本课程的开发,编写了《安全教育》和《礼仪教育》校本教材并组织实施,在《远安民间文艺》校本课程的开发中,征集采莲船唱词时将安全文明作为重点内容在“远安教育信息网”和师生中广泛征集。

七、延伸德育课题,促进教育发展

第11篇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本着“以棋促智、以棋健体、以棋交友”的理念,将幼儿园游戏棋的开发与园本课程整合进行研究与实践,把游戏棋与健康、艺术、语言、社会、科学等五大领域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将各类课程和部分游戏活动渗透到新开发的游戏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

游戏棋 园本课程整合 实践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当前,幼儿园大都是独生子女,在这些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存在娇惯、胆怯、自私、独立性差、缺乏耐挫力、自我保护意识差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幼儿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培养。在指导幼儿园活动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只能赢不能输,输了就会与同伴产生冲突,在生活中、学习中碰到一点小困难就退缩、哭泣等。因此,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培养与提升幼儿时期必备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规则意识, 使他们在日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挫折时不容易跌倒,以正确、乐观的态度战胜困难,这是每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必须加以思考与应对的问题。

棋类教育活动融启蒙性、全体性、游戏性为一体,具有趣味性、娱乐性、竞技性的特点,有利于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欲望,有助于刺激幼儿竞争力,有助于幼儿集体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对幼儿启蒙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展棋类游戏活动,既符合终生教育理念的定位,又符合幼儿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为本的定位,达到促进幼儿素质全面发展的目的,培养“完整儿童”[1]。

基于以上认识,我区从2012年1月开始申报了省十二五规划办课题《游戏棋的开发与园本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并将区实验幼儿园、第二实验幼儿园和东霞幼儿园做为基地校,把幼儿棋类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整合起来,把平时的主题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到棋类游戏活动中去,使之成为园本课程,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在努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促进幼儿心智的协调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下面,以区实验幼儿园开展游戏棋的开发与园本课程整合方面所做的研究与实践为例,回顾我们的探讨与感受。

一、以“幼儿”为根本,精心开发棋类园本课程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与健康、艺术、语言、社会、科学等五大领域密不可分。我们应本着“以棋促智、以棋健体、以棋交友”的幼儿园棋文化建设构想,以全面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大脑发育,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训练规则意识为目标。本着启蒙性、全体性、整合性、教育性等原则,在开发游戏棋类教学的内容上寻找与五大领域之间的契合点,把握五大领域教学与棋类教学的关系,把棋类教学内容真正地融入到五大领域中,着力将游戏棋的开发与幼儿园的其他课程相互融合,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以通过提升游戏棋类教学及其学科内容的价值来获得最大的教育效应。

通过几年的努力,三元实验幼儿园全体教师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精心设计、制作了富有童趣、形象具体、浅显易懂、深受幼儿喜爱的游戏棋,如:大班年段的“知荣明耻棋”“进军图书城”“争做文明好宝宝游戏棋”,中班年段的“文明规范游戏棋” “家庭美德棋”,小班年段的“健康棋”“夏季卫生棋”“保护牙齿棋”“自我保护棋”等涵盖语言、科学、健康、艺术、社会等各类游戏棋。其中“文明礼貌棋”被三明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委印制了三万多份,在市区各小学、幼儿园推广,“三德”教育成果受到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好评,成为该园德育教育的一大特色。在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将各类游戏棋类创编了《三明市三元实验幼儿园园本课程汇编一》和《三明市三元实验幼儿园园本课程汇编二》,为园本教材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教师开展日常的教学活动、区域活动、体育活动提供了启智、冶情、育德的园本课程。

二、以“乐在棋中”为境界,悉心营造棋类活动氛围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具体形象的,活动的环境对引起幼儿对游戏棋类的兴趣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三元区实验幼儿园在园内兴建了棋游戏文化长廊,长廊根据幼儿园的心理特点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精心设计、制作了富有童趣、现象具体、浅显易懂、深受幼儿园喜爱的各类游戏棋达三十多种,使园内的棋艺长廊成为该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以“三德”内容和行为规范等主要内容编成的棋墙,通过游戏对弈,把抽象的道德教育内容,渗透到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根据园场地面积小的实际情况,教师们把棋盘设计由桌面延伸为墙面、地面。墙面上具有磁性的棋盘棋子设计,让孩子们自由的竞技。户外大型的“健康游戏棋”将棋谱平铺于幼儿园操场,幼儿充当“棋子”,在游戏中进行各项体育活动,既掌握了各种体育活动和游戏规则又锻炼身体娱乐身心,使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得到了有效的实施。在每个班级的墙面上,都可以看到丰富多彩而富有创意的棋类图案。如在大班的墙面上,布置了磁性 “棋乐屋”,“安全游戏棋”等版面,在直观的游戏环境中,引发孩子们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在每个班级的区域活动中,都摆放了各种各样的游戏棋,让幼儿在区域活动时间里,选择自己喜欢的棋类活动。总之,通过棋文化的传播和影响,让幼儿园处处充满了棋的灵气,让幼儿在浓厚的棋文化中时时感知棋魂的存在。

三、以“活动”为载体,匠心丰富棋类园本课程的内涵

我们在开展棋类游戏课题研究活动中,以“行动研究”为抓手,把研究的主要内容定位在将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日常教育活动整合到园本棋类游戏课程的实施活动中,把传授知识、激感、培养能力相结合,渗透到棋类游戏中去。每个班级根据本班的年龄特点、班级认知水平和区域教学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初步尝试设计了各种棋类游戏,并自制了棋盘、棋子、骰子,制定了游戏的目的、规则和玩法。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棋类活动,孩子们都爱上了下棋。每到下棋的时候,孩子们都主动地找同伴去下棋。在上下午、早间活动都可以看到下棋的孩子,很多孩子意犹未尽,还把棋带到家里与家长对弈,与伙伴较量。由此,幼儿园真正做到了让幼儿乐在“棋”中。与此同时,棋类活动的开展还开阔了幼儿们的视野,强化了其好胜心、进取心和成功欲,增加了幼儿体验成功与失败的机会,无数次的成功与失败让幼儿逐渐学会了“韧”与“耐”。棋类教育的有效开展使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习到文明礼貌、交通常识、健康知识、安全保护、家庭美德等各类常识和行为习惯,同时在下棋过程中培养幼儿注意力、理解力和意志力,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总结与反思也不断丰富棋类园本课程的内涵,教师扮演着园本课程的开发者,幼儿兴趣的引导者,棋谱解读的辅助者,幼儿情感支持者,幼儿经验的提升者等角色。 四、以“家园合作”为推手,全心深化棋类园本课程的落实

我园在开展棋类游戏活动课题研究活动中,注重抓好家校合作,主动争取幼儿家庭的积极配合,来开展棋类游戏活动。一方面,我们向积极向家长宣传幼儿棋类游戏与幼儿园教育活动整合的重要意义和具体要求,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以棋促智、以棋健体、以棋交友”的幼儿园棋文化建设的理念。另一方面,棋类活动内容公布在家长联系栏里,让家长了解内容,便于在家开展活动,把棋盘和棋子轮流让幼儿带回家,让家长和幼儿一起玩。由幼儿向家长发出邀请,或由家长向幼儿发出邀请,在家庭中或其他场所进行棋弈游戏活动。有的家长在家里也买了各种各样的幼儿游戏棋,让幼儿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玩,形成了家园合作、同步活动的氛围。每年的“六?一”节前夕,我们还结合幼儿园亲子活动,开展“棋乐融融”主题展示活动,各班选拔优秀选手举办“擂台赛”,通过活动,让社会和更多的家长了解幼儿棋类游戏的内容和方法,扩大了棋类活动的空间,提升了园本棋类课程的质量。

五、以“教研”为抓手,倾心丰富与发展棋类园本课程

鉴于参与课题研究者自身对游戏棋类接触不多,了解甚少,每开发一类游戏棋都要对有关棋类活动的基本常识,走棋的基本规则和走法,如何培养了幼儿相互合作、耐致细心的思维品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和掌握巩固知识的能力,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在开展研究活动中,紧紧依靠集体的力量,以教研为抓手,使“行动研究”始终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与集体的智慧中前行.几年来,我们的教研活动主要围绕以下几个子课题进行探讨与研究。

1.基于幼儿园五大领域教学活动内容和主题活动的棋类游戏开发与研究

2. 三个年龄阶段投放自制棋种类及指导策略的研究

3.在棋类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研究(自信心与抗挫能力的研究)

4. 让棋类文化环境凸显幼儿园办园特色研究

棋类活动是一项智力游戏和脑力体操,历来被认为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良方,从小培养孩子的棋类活动兴趣有很高的教育价值,被称为“人类智慧的磨刀石”。通过对游戏棋的开发与园本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幼儿园“人人爱下棋、人人说下棋、人人享受棋趣”的文化氛围已经形成,幼儿参与集体活动的规则意识、竞争意识和相互协作意识得到了养成,同时也培养了教师自主创新、善于思考、勤于反思的工作态度和能力。在研究中我们也发现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我们发现游戏棋活动与区域活动进行整合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教育价值,它将作为我们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实践探索。二如何使游戏棋活动能更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今后,我们将继续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游戏棋的开发在三元区各幼儿园广为推广,让课题研究成果在三元区各幼儿园生根开发。

【参考文献】

第12篇

在铁岭教育创新的大花园中,铁岭德育静悄悄地开放,吐露着芬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铁岭,感受铁岭德育的力量。

以人为本,发展每一个学生

在昌图县实验小学每年的庆“六一”艺术节上,都可以看到:120人的鼓号队神采奕奕,90人的管乐队气势恢弘,90人的合唱队歌声嘹亮,100人的舞蹈队动感多姿,1200人的葫芦丝队吹起来更是悦耳动听……

学生的精彩表现,来自学校平日对学生潜力的挖掘。“我们以知为首,行为重,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挖掘每一名学生的潜能,让每一名学生得到发展。”范勇校长说,“从我们学校走出的学生,有能用多种乐器表达美好情感的,有善用画笔描绘七彩世界的,有会用毛笔书写壮丽篇章的……总之,每个人都有特长。”

铁岭德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在铁岭教育人看来,每个学生都是重要的。

人性中最深切的渴望就是得到尊重和欣赏。在铁岭龙首实验学校石冰老师的班里,设有“六部”,分别是团支部、摄影部、生活部、纪律部、学习部、编辑部,学生分属“六部”。“我们每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石冰老师说。铁岭市银州区第十五小学评选“十种好学生”,分别是:三好生、规范生、优秀干部、热爱集体好学生、讲文明好学生、团结友爱好学生、进步生、最佳值日生、最佳值周生、最佳护校生。“我们就是要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欣赏每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王丽萍校长这样说。

发展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在铁岭教育人看来,首先是要了解学生,然后针对学生实际解决问题。

铁岭教育人利用各种渠道了解学生。

铁岭市第一中学陆健石老师在周记中看到学生写的一段话――

老师,您在这几位任课教师中应该算是比较严厉的一位了,可能是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总是在不停犯一些错,担心会被您批评,所以对您产生了畏惧,可我还是希望我们能成为朋友,能经常看到您笑。

她马上回复――

谢谢你的诚挚“批评”,老师希望通过与你的交流成为你们心中最好的老师!“笑一笑”会减轻彼此的心理压力,为了你、我和大家,我一定做得到!

周记再交上来时,周记下方多了一个大大的笑脸图。

发展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还需要家校合力育人,因为学生的很多问题,究其根源,都是家长惹的“祸”。

铁岭家长学校在指导家长科学教子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老师和家长的联系上,电话、家校通都派上了用场。

昌图县第四高级中学的邱菊“发明”的给家长报喜电话让家长开心,让学生上进。有一次,在她给家长打完报喜电话后,学生给她写了一封信――

老师,处于青春叛逆期的我,今天无意顶撞了您,伤了您的心……可您不但没生我的气,还给我最爱的妈妈打去报喜电话。您把我进步、懂事的一面告诉了妈妈,还让妈妈支持我、鼓励我,您还坚信我会是个有出息的孩子。老师,对不起!对不起,我的老师!我一定好好学习,绝不辜负您的期望,我永远爱您、敬您!”

校本培训,提升每个班主任能力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班级管理的直接组织者。提高班主任素质,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

这些年,铁岭市班主任队伍建设“动作”不断。

――2008年开始,在全市班主任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启动了校本班主任培训,要求各校每学期写一份校本班主任工作计划,上交到相关部门,并根据计划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

――市里召开了四次校本班主任培训者培训会,让他们成为培训的“种子”。

――近三年,市里召开了三次班主任校本培训经验交流会,让各校互相交流和学习。

――通过送教下乡的形式,由教研工作者和基层具有丰富班主任工作经验的优秀班主任给薄弱学校送去班主任工作的新理念与新方法。

各学校校本班主任培训全面动起来,各使各的招数。

铁岭市第一中学将校本班主任培训与学校每两周召开的班主任例会结合起来。班主任例会内容有常规性的,也有系统性的、专题性的。

――常规性内容:总结前一段工作和布置下一段工作,帮助班主任及时弥补工作中的漏洞。

――系统性内容:围绕某一学期年级工作重点展开,如七年级养成教育、八年级感恩教育、九年级人生观教育。

――专题性内容:针对某个具体问题展开,如“如何利用周记走进学生心灵”,“让评语充满爱――个性化评语”,等等。

每次班主任例会都是一次交流会。如针对学生主人翁意识淡薄问题,学校召开了以“我的班级我做主――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为主题的班主任例会:首先,由两名有经验的班主任介绍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如何确立、实施;然后,进入面对面提问、解答环节。班主任提出了许多困惑,如制定的班规可操作性差,班级地上碎纸无人管等。各班主任集思广益,互献良策,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指导意见。会后,各班主任认真细化班规,将班级任务分到个人。

“这样的班主任例会对班主任能力提高效果非常明显,”李老师说,“新班规公布前我曾想到会有一些变化,但没想到会如此立竿见影。走廊地面保洁一人负责比原来五人(每天一人)做更及时,教室内地面保洁每天一人负责比原来每天三人做效果还好……每个学生都有了责任感。”

铁岭市实验小学校本班主任培训分为交流式培训和跟踪式培训。交流式培训是通过召开交流会议进行的,跟踪式培训则不同。张丹副校长介绍说:“我们发现某个班主任工作存在不足,就会对他启动跟踪式培训。跟踪式培训分为五个步骤:听――看――想――做――说。”

――“听”,就是要求当事人去听别的班主任是怎样要求、引导学生的。

――“看”,就是要求当事人去看别的班级学生是怎样一种状态。

――“想”,由当事人对自己的问题进行反思,调整自己的工作思路。

――“做”,由当事人调整自己的做法。

――“说”,由当事人现身说法,谈心得、体悟,与其他班主任进行交流。

这种跟踪式培训非常有针对性、操作性,能极大调动班主任的主体性,充分发挥班主任之间的互。

正因为班主任培训,铁岭班主任队伍迅速成长起来。

走进昌图县第四高级中学邱菊老师的班级,你会发现拖布、水桶、垃圾桶是摆成一线的,就连窗帘挂的方向也是一致的,一切井井有条。她在班级里实行责任分工,事无巨细都有人负责:维护纪律有纪律负责人,检查卫生有卫生负责人,就连灯管除灰都有负责人。“刚开始,需要我来督促,经过半年的努力,学生也就不用管了。”

在铁岭,像邱菊老师这样的班主任还有很多。

付出爱心,让学生在阳光下成长

教育是事业,事业需要奉献。

奉献来自责任心。铁岭的老师,放弃休息,利用课余时间,义务为学生补课。龙首实验学校的薄立杰校长说,义务补课已经成为一种常态。“我们100%的老师都在给学生义务补课。”这些可爱的老师,只有一个愿望:让后进生能够赶上来。

奉献更来自爱心。正如教育家夏尊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西丰县第二高级中学刘艳老师身体不好,有好几次因心跳过速晕倒在课堂上。医生要她休息静养,可她心里惦记着她的学生,把诊断悄悄撕毁,又来上课了。

她还患有口腔溃疡,平均一个月犯一次,有时疼得连饭都不想吃,可是每每看到课堂上那一双双饥渴的眼睛,她就忘记了疼痛,滔滔不绝。她没有因为口腔溃疡请过一次假。

2008年9月,校领导找到她,说英语教师不够,希望她能够代课。她的工作量已经很大,而且家里负担也很重――婆婆重病,儿子即将中考,她本来是有充足理由拒绝的,可她二话没说,就接下了任务。

学期结束,所代课班级的学生集体向校领导申请,希望她能继续教下去。于是,校领导又找到她,她还是二话没说,就接下了任务。

她付出的是辛苦,收获的是甜蜜。

昔日的学生张晓野在大年三十给她打来电话:五分钟后我就要执勤了,提前给老师拜个早年。

昔日的学生葛秋实教师节时给她发来短信:作为一(4)班的班头,我代表您的小老鼠们向您――我们的班妈,致以最崇高的节日祝贺!

昔日的学生丛闯给她写信:忘不了您骑自行车带我去看病的情景……您教会我什么是坚强。师恩难忘!

还有什么比这更温暖老师的呢?

她曾有过改行的机会,那个工作前景一片光明,家里人也赞同。想到教师工作的辛苦和清贫,她也曾动摇过,但想到那些可爱的学生,她还是选择了留下。

铁岭市第四高级中学刁晓云老师在批改学生周记时,一段话引起了她的注意――

每一次,独自走在路上,都能看见那一株小白花,生活毫无意义,没有乐趣……

她马上在这段文字后写下一句话――

老师希望,也相信你能像路旁那株小白花那样,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虽然没有牡丹、百合那样耀眼,但也能绽放属于自己的精彩。

经过了解,她发现这个学生母亲被杀,父亲入狱,现在和姥姥相依为命。从那以后,她格外关注这个学生,经常同其聊天,经常对其鼓励和帮助。渐渐地,这个学生脸上的愁容散去,经常露出愉悦的笑容。

刁晓云老师说,像这样的学生,只要你把他们当成自己的孩子去关爱,他们就能够冲破黑夜,快乐迎接每一轮朝阳。

正是这些千百个“捧着一颗心来”的铁岭老师,让铁岭学生在阳光下成长。

放开手脚,让学生走向道德自觉

今年3月,龙首实验学校组织两个年级的学生赴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离开时,纪念馆工作人员非常吃惊:地面竟没有一张纸片!

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一种道德自觉。

道德自觉来源于道德习惯。铁岭教育人首先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奥维德语)教育首先在于形成良好的习惯。

“形成良好的习惯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大课间跑步,学生刚开始跑得踢里塔拉、里倒歪斜的,我们就讲健身的重要性,讲形体美的意义。”薄校长说,“现在我们的大课间从开始到结束,都没有老师下口令,但伴着乐曲,学生跑步非常有序。”

“养成教育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铁岭市银州区第十五小学王丽萍校长说,“从学生进校门站队,到在走廊轻声慢步,到见到客人敬礼问好,我们不放过每一个细节。”

开展养成教育,老师的身教非常重要。“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龙首实验学校提出“弯腰拾起你的尊严”。在我们采访过程中,葛军副校长陪我们在校园参观时,弯腰捡起一张纸片,还有一个老师弯腰拾起一个塑料袋。

“老师给学生做出榜样,学生就会学着老师的样子做,渐渐地形成一种习惯。”该校刘晓辉老师说,“我们的学生进校一段时间后,就都能自觉地保持环境卫生。一天午饭后,我们班三个学生在操场上边散步边捡白色垃圾。问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他们说就觉得应该保持校园的优美。老师的示范作用太重要了。”

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还必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铁岭各学校巧妙地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完成自我教育。

龙首实验学校整个校园没有一名保洁员,保洁由师生共同动手。“孩子们用钢丝球擦便池、蹲在地上用抹布擦地的场景让人感动,”薄校长说,“也正因为他们知道艰辛,所以对环境格外珍惜。”

铁岭市实验小学在小公民教育中,学生分成摄影、调查、访问等若干小组,拍摄环境照片,调查公园卫生情况,访问社区居民,了解社会上一些不文明现象,然后开展“我为道路洗把脸”活动。“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变化很大,以前随意扔纸的现象大幅减少,爱护环境卫生的人多起来。”张丹副校长这样说。

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铁岭教育人做的,就是激发学生内在的自我教育力量,由他们自己走好。

活动育人,让德育化为无形

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但提起辽宁省第二届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活动教学改革推进会议现场会暨铁岭市2011年学生体育艺术节,铁岭龙首实验学校的薄立杰校长还是激动不已:广播操《舞动青春》做得那叫一个齐,歌曲《团结就是力量》唱得那叫一个响……最难忘的是我们学生的那股精气神。

学生的活力,来自平时“唱起来、跑起来、跳起来、动起来”的涵养。铁岭教育非常重视活动的育德力量。

龙首实验学校一楼正厅,在靠近门口的地方,铺着一块红地毯,这里是学生才艺展示的舞台。每天中午,这里都是欢乐的海洋。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弹钢琴的,有吹葫芦丝的,应有尽有”。

看着热热闹闹的场景,如果你认为这里只是学生玩乐的地儿,那可就错了。这里还是滋养学生德性的暖床。“有个学生,是吹小号的,我们把他才艺展示的照片张贴出来。有人问,这个学生小号吹得这么好,学习怎么样?本来他学习成绩一般,别人这么一问,就激发了他的上进心,后来中考考得很好,进入了一所重点高中。”薄校长说了这么一件事。

在薄校长看来,德育不仅在课内讲授中,更在课外活动中。道德不是区别于课外现象中其他现象的特殊现象,道德渗透在整个课外活动中。每一次活动都是一种道德实践的过程,活动本身就包含着道德实践。“道德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德育就在这些活动中。”薄校长这样说。

铁岭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把德育融入学生精神成长的河流中。

龙首实验学校每天都有这样的“节目”:

记诵名言由一位学生书写一条名言。

听读传记学生利用第八节课5分钟时间听读名人传记。

练字15分钟中午12:35――12:50,在古筝《春江花月夜》乐曲中,学生练字。

歌唱5分钟中午12:53――12:58,学生激情歌唱。

就在诵读写唱中,学生的精神获得成长。有人对薄校长说,看你们这些学生,眼睛都是亮亮的。

这里的每一所学校,抓住每一次活动,抓住每一个细节,促进学生精神的成长。

铁岭实验中学大课间,学生每次跑步之前,都会齐诵《少年中国说》――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学生激昂的声音,传出去很远,很远……学生的豪情壮志,迸发出来。

就在学生精神成长中,学生的道德意识自然地被激发出来:他们知道了爱国爱家,他们知道了责任担当……

铁岭教育人并没有满足学生的“知道”。

“我听见就忘记了,我看见就记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铁岭各学校创造条件,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亲身体验,使道德深抵人心。

为纪念建党90周年,铁岭市实验中学举行了“90后重走路”活动。从老区学校出发,队伍历时三个半小时,走到目的地――新区的钻石广场。在这中间,学生虽然又渴又累,但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间互相帮助,一次也没有休息。“要问苦不苦,想想两万五。”通过这次活动,学生真正理解了的伟大,理解了革命前辈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