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

时间:2023-02-10 04:57:47

太极拳协会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演武会 武术 运动员 竞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038-03

江苏省第四届演武会由江苏省体育总会和江苏省武术协会联合会主办,于2013年11月在连云港市东海县举办。本届大会吸引了80支代表队928人参加。竞赛项目分别设为A B C组、个人、对练、集体项目。其中,个人项目分为传统拳术(太极拳类、南拳类、长拳类、其他拳类)和传统器械(单器械、双器械、软器械)两大部分。江苏省演武会对弘扬中华传统武术、促进江苏省传统武术的交流、促进各市区的友谊与团结、推动武术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第四届江苏省传统武术比赛参赛地区、参赛队伍、各组别参赛人次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江苏省传统武术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推动江苏省传统武术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江苏省第四届演武会的参赛队与运动员

1.2研究方法

1.2.文献资料法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进一步梳理分析,为本研究的推进奠定基础和明确方向。

1.2.2数据统计法

对本研究中的各种数据系统地梳理与统计,对所获统计结果进行深入地分析。

1.2.3对比分析法

对参赛男、女运动员,各参赛队伍的参赛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探寻其中的规律。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市代表队统计分析

表1本次比赛的比赛地为江苏连云港东海县。通过表可以看出连云港的代表队最多,这也和在家门口比赛在交通比较便利有关,其次为徐州市和南京市,由于比赛地比较偏于北部,以致各县市的代表队从苏北至苏南成递减状态,造成这样的原因可能是:1、赛事宣传力度不够,2、其他县市区因为距离远经费困难从而给参赛带来了客观困难。连云港作为赛事的举办城市,其代表队数量占到了总代表队的一半,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但是同样是连云港临近的徐州市与盐城市在参赛队伍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徐州市的参赛队是盐城参赛队的2倍,从另一个侧面反应徐州武术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通过对本次比赛武术之乡与非武术之乡的参赛队的比较可以看出武术之乡的参赛队还是这次比赛的主力军。武术之乡这个招牌对当地武术协会起到了激励作用,反过来看这次比赛也是对武术之乡的一次检验,也能很好的调动当地武术协会发展当地武术的动力。本次比赛当地政府在不同程度上都给予了重视,在食宿上给予各参赛队一定的补助,从而希望当地政府继续对武术进行政策性的倾斜。

2.2各年龄组别参赛人次统计分析

本届演武会共有928人参加,其中男子项目525人参加,女子项目288人参加,从参赛男女比例来看,男女参赛比例明显失衡,年龄布局不够合理,中年组参赛人数远远大于其他年龄段组别人数,而寿星组与儿童组男女人数所占比例较小,儿童组男女比例也不尽合理,呈男多女少的特点。

第一,为了更好的维护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我们应重视儿童的培养,可以鼓励各小学、各运动学校、各武术协会加强对青少年武术的引导与教育,争取真正在学校范围内把武术引进课堂。第二,寿星组参赛的人数是其他人数最少的一组,这也提示我们应充分的加强对老一辈武术家的保护与其技艺的传承,让老武术家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通过老武术家对下一代的影响来推动武术的继承与发展。

2.3各大类项目参赛人次分析

中国的四名拳及其他知名的拳种在本次大会会均有展示,这说明江苏省在保持传统武术的工作上还是比较突出的。本次比赛的太极拳是一大类,所占人数及太极拳种类都是最多的,太极拳种类的男女比例都是比较协调的,也说明太极拳在江苏省得到了全面良好的发展。八卦掌,少林拳,螳螂拳作为具有特色的传统拳在本次大会上也有出现。但是所呈数量以及男女比例来看都是极为不协调的。从八卦掌,形意拳与少林拳的参赛参赛队伍无来看多为研究会组织式是在太极拳协会的旗下进行比赛的设有各自的协会组织,所以其相应群众基础还是比较薄弱的,这样是不利于武术的传播与发展的。器械类所占比例还是比较大的。单器械所占比例最多,软器械参赛人次次之,双器械总人次最少。可以说软器械对技术要求高,对力量要求不是太大,所以男女比例相差无几。但是单器械和双器械有的器械本身的套路要求更适合男运动员演练,所以女运动员不占优势。

2.4太极拳类项目参赛人员情况

本届太极拳类项目是一大特色。太极拳,太极器械均有精彩展示。其类别也是比较多,但从表4可以看出对于孙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均有较少展示或者是没有展示。这也是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太极拳发展的失衡性。本届比赛所占比类较大的太极项目是陈氏太极拳与24氏太极拳,并且相对的男女比例是协调的。其余各市区的太极拳协会基本都有建立,所以应该以太极协会为媒介,和推广其他种类的太极拳,以保障各式太极拳稳固发展。

2.5南拳类项目参赛人次统计分析

南拳是分布在长江以南及长江流域,其历史悠久拳类丰富,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一大拳种。但是本次大会南拳无论是数量和种类都是屈指可数的,男女组之和的人数也不过11人,从表1能看出本次大会的参赛人数大多来自江苏省内,这也反应南拳的拳种在省内的发展相对其他拳种更需要进一步的发展。

南拳的发展的地理中心为福建省与广东省,虽然江苏也属于南拳类的划分范围内,但是其发展的广度与深度很难与福建省与广东省相比的。通过武术发展来看,在某一区域建立相应的某拳术研究会或是协会是很有利于促进某项拳术的发展的,所以对于类似南拳类拳种可以采用建立协会的组织形式,利用协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针对的发展“待”发展拳术。

2.6其他拳类项目参赛人次统计

中国武术门派繁多,其大项类拳术诸如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少林拳等等不胜枚举。从表看出规定拳、自选拳、长拳所占比例较其它都是很大,由于近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建国后竞技武术的发展,出现了以难度见长的规定拳或是自由组合的自选拳,竞技武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武术的发展。

竞技武术一直在充斥着武术的发展,里面有利有弊,竞技武术将武术与难度艺术相结合,注重“高”、“难”、“美”、“新”,更适合现代人的欣赏娱乐。而传统武术则更注重攻防技击以及内外兼修。本次比赛也充斥着竞技与传统共舞台的局面,这也给武术比赛的评判带来了难度。

2.7单器械参赛人次统计分析

本次比赛地的单器械依然是武术比赛固有的刀、剑、棍居多,并且功夫扇也在本次比赛中占有了一定的份额。像刀、棍这类器械套路要求“刀如猛虎力无边,棍似旋风扫一片”的效果,这类套路在力量和速度都有很高的要求,所以相应的男运动员更占先天的优势,因而刀、棍男女人数比例偏大也是在情理之中的。剑和枪的男女人次比例更趋于平衡,功夫扇以女性为主。

2.8双器械参赛人次统计分析

双器械参赛的形式有双手持同种器械的和双手持不同器械的,本次比赛都是双手持相同器械的,在双器械中双双节棍在男女比例都占了领先的优势,其他双器械人次基本在1和2之间徘徊。

3 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1)区域发展不均衡,主要在江苏省的13市连云港市、徐州市南京市的参赛队比较多,苏南其他地区少有参加。

(2)参赛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如何解决武术男、女失调问题,是今后武术传承与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3)竞赛组织与宣传不到位,通过对多个运动队访谈,表明整个武术比赛在竞赛组织方面还比较混乱,需要江苏省武术协会和各承办的地方武术协会进一步加强工作协调与配合。在宣传方面,宣传途径较少,方式单一。

(4)场地设施不能满足竞赛需要。本次比赛最突出的就是专用的武术比赛地毯不够用,许多运动员直接在很滑木地板上参加比赛,这一方面影响运动员的竞赛水平发挥;另一方面,也使运动员受伤的几率提高了很多。

(5)参赛运动员参赛水平差距很大,其中有武校(馆)和体院的专业选手,也有民间武术的团体,参赛队伍的多样性导致武术演练水平的差距性,这是比赛最为直观性呈现出来的现象。

(6)举办费用来源单一,参赛队的参赛花费有一定压力,广告收入比较少。

3.2建议:

(1)我们可以通过各地区协会的交流与联系,定期的举办区域性的比赛或是交流活动,使各协会间不断的加强联系。另外“武术之乡”更应该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可以起到良好的以点带面的作用。

(2)解决武术传习过程中男女比例失衡问题是一件长期性都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长期性的工程。要解决武术传承中男女比例不协调的矛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武术能被广泛的人群接受并传习。

(3)赛事的组织与举办并不只是简单的参赛竞赛,更包含着为比赛和竞赛做的其他准备性工作以及赛后的反馈工作。比赛宣传可以网上公布报纸宣传或是采用QQ群等其他宣传方式,并且这些方式都是易操作、低成本、普及度广。

第2篇

【关键词】文化产业 太极拳文化 对策分析

太极拳文化产业研究的意义

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是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也是建立文化强国、经济强国的必经之路。因此,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这一政策背景下,对太极拳文化展开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太极拳文化是太极拳技术及相关理论的总称。它是以太极拳为载体的特殊文化形态,是中华文化的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国武术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的范例,承载了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太极拳发源于邯郸永年的杨式太极拳,因动作数量少而简练,易于学习掌握,深受练习者的欢迎。它也是中华武术各流派中练习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流派,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已普及到世界各地,为太极拳文化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从而带动了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但与世界优秀运动项目相比而言,还存在较大差距。如何将太极拳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创造出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带动邯郸经济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为邯郸经济建设服务,这也是摆在政府职能部门面前的新课题。以文化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以太极拳为切入点,充分利用邯郸人文资源和历史资源优势,探讨如何加快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可以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太极拳文化产业的整体状况

虽然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还很薄弱,但太极拳文化作为武术产业载体,却有着巨大优势。首先,永年作为太极拳的发源地,具有可持续发掘的、取之不尽的丰富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人文资源、文化资源、人才资源、产品资源、技术资源等。其次,太极拳有着庞大的消费群体和广阔的消费市场,发展前景广阔,上升空间巨大。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十分符合当今国际社会所倡导的人文、环保、运动三大主题。围绕太极拳竞赛的赛事品牌已见雏形,但因受竞技运动水平、资金、规模、重视程度不够、宣传滞后、发展外环境等诸多因素影响,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佳。主要是因为除太极拳技术本身外,没有任何附加产品,这也可能是造成近些年太极拳只成就了部分拳师,而对本地经济贡献不大的症结所在。

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分析

邯郸作为杨氏、武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地,拥有深厚的文化背景及无数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其发展却略显迟缓,良好的历史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和应有的生发和延伸。太极拳文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必须注入更多的人、财、物、资金、信息等核心要素。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做好太极拳文化的整理、挖掘、开发和弘扬工作,使文化产业的发展出成果、见效益、有影响,从根本上实现文化产业的大发展,促进现代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的价值和品味,增添城市魅力和吸引力。因此,在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及其推广方面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科学确立太极拳文化产业地位。目前,太极拳发展已传播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其独特魅力风靡世界,全国各地纷纷举办太极拳盛会,以此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了促进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实现三个“根本转变”:即文化向资源的转变、资源向产品的转变、产品向品牌的转变,让邯郸的太极拳文化发展走在河北省的前头,走在世界的前列,真正实现太极拳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认真做好太极拳文化产业规划。要真正实现太极拳文化产业的大发展,首先要做好太极拳文化资源的普查工作,摸清太极文化资源底细;其次,结合邯郸经济发展实际建立系统、完善、新颖、起点高、可操作性强的产业发展规划,且内容详实,特色鲜明。建议相关部门要积极带头,采取措施,重点规划,并充分给予其必要的人、财、物的支持,上项目、建阵地,多渠道发展太极文化产业。再次,本着发展产业集群的理念积极筹措并创建工业园区,大胆尝试新技术的革新,积极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使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形成具有强劲动力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做好产业规划是促进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只有按照规划好的产业发展线路脚踏实地往前走,太极拳文化产业发展才能逐步由小变大,从弱到强。

深度挖掘太极拳丰富文化内涵。太极拳文化承载着凝重醇厚的民族文化精髓,具有丰蕴的民族文化包容性和形、意、神多方面的文化阐释功能。太极拳文化内涵不单单指具有建设性的理论成果,关键是要透过文化来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太极功夫神形兼备,松沉圆润,进退自如,通过人体丰富的肢体语言阐述了民族文化的特定内涵。习武所用器械,比如刀、剑、扇等民族特色浓厚,太极服饰美观大方,也处处体现中华民族“中正平和”的行为规范。太极拳练功与养生兼备并存的特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活力,使太极文化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喜爱。

发展与繁荣太极拳文化产业市场。太极拳文化产业作为大文化产业的分支,在其发展过程中如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们最终想要看到的结果。发展太极拳文化产业,主体是企业,但企业能不能扎根、开花、结果,关键还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和市场的监管、运作和调节作用。广府太极拳在交流和开展上已初具规模,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发展潜力。在配套发展上应该首先健全产业机构设置,创建、发展与繁荣太极拳文化产业市场、太极拳技术市场、太极拳用品市场、太极拳竞赛与表演市场等,充分利用“中国太极拳之乡”、“中国太极拳研究中心”两块牌子,建立权威认证机构,启动国际太极拳培训中心建设,做强太极拳培训市场。太极文化产业发展伊始,政府部门应充分给予企业信息传导、舆论引导、氛围营造和政策扶持,关键是政策支持,如降低门槛政策、以奖代补政策、销售退税政策、扶大扶强政策等都需要跟上。全力支持企业招商引资,从小环境、小市场做起,从而带动太极拳文化产业整体发展,促进隐性产业化升级。

强势打造太极拳文化品牌价值。太极拳文化产业化发展离不开市场对文化产业的营销,产品的支撑以及产品的畅销构成了决定营销成效的最关键因素。产品推出要紧紧围绕文化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开发各种凝聚文化特色及人文内涵的太极文化品牌,可采取开发商品、纪念品,建旅游胜地、办学校、设太极康体等休闲场馆等,充分利用各种活化形式和多种有效载体,尤其注重现代媒体及名人作用,全方位、多视角地对文化产品进行强力宣传,提升太极拳文化产业品牌效应,加快旅游、服装、器械、食品等行业协同发展,实现品牌开发带动效益增长。

提高太极拳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素养。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国民素质的提高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再是一名普通意义上的服务者,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多元的知识结构,要精通体育、文化,熟识太极拳深厚的文化内涵,能够掌控地域文化特色,还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优秀的太极拳文化从业人员与高水平的太极拳师资力量共同构成了太极拳文化产业传播与推广的外源力和内源力,是保证太极拳文化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健康发展的动力系统,二者内外合一,相互依靠,相互促进。此外,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也应加强与高等体育院校的协作与交流,培养优秀体育产业专业人才,提高太极拳文化产业管理水平,为太极拳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广开太极文化传播与推广途径。发挥现代传媒作用,广泛、深入、持久地宣传太极拳健身的重要价值。在各种有关的群众体育新闻、体育报刊、武术杂志中开设太极拳与全民健身论坛、专栏,创办《太极》杂志,充分利用互联网加快信息宣传力度,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和社会共鸣,来强化广大市民的太极拳健身意识,提高城市社区居民参加太极拳健身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一改世俗观念、价值偏差对太极拳健身全面价值的扭曲,使太极拳真正成为人人享有、人人参与、人人有责的社会性活动,真正做到使太极拳健身“家喻户晓”。

此外,创办太极拳学校、建立协会组织及社区服务站、培育太极拳指导员、开展太极拳“进单位”以及各级各类太极拳表演和比赛活动等,都可以形成良好的习练太极拳氛围,进一步加强太极拳传播、推广、普及和辐射的功能。

结束语

第3篇

摘 要: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建立太极文化特色阅览室是学校特色馆藏建设的重要部分,对于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太极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学校图书馆建设太极文化阅览室的一些设想和措施。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1-0051-03

收稿日期:2014-12-14

作者简介:张 辉(1977―),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馆员,河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工程硕士在读。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原崛起背景下的河南武术教育发展研究”的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09-JKGHAZ-0037。

1 构建太极文化特色阅览室的目的和意义

1.1 太极文化概述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的意思。太极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东方哲学的最高范畴,汇集着我国古代先民们的智慧精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太极文化是太极拳技术及相关理论的总称,以太极拳为载体,以阴阳学说、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奉行体用兼备、身心合一原则,融思想观念、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于一体,蕴含着深刻的辩证内涵。提升民族文化软实力,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促进和谐社会发展,是太极文化软实力深层次的价值体现。发源于焦作的太极拳沉淀了优秀的太极文化,是太极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1.2 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学、科研及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基础,图书馆的馆藏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助推器。就学校的特色学科建设而言,对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专业性越来越强,图书馆应提供该学科的重点文献资源保障,使得该学科或专业范围内应用研究的参考文献的收藏比较完备,以支持科研人员进行较深的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太极文化盛行河南理工校园,为了更好地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图书馆不仅要加大人力、资金去采购有关太极文化的资料,还应设置突出焦作地方特色的太极文化特色阅览室,为学校教学科研提供信息资源保障。

1.3 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发挥图书馆文化休闲功能

太极文化是一门综合性文化,不仅在哲学方面蕴含了中华民族的行为准则,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武术、保健思想、养生文化。图书馆弘扬太极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太极文化阅览室可以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休闲功能,丰富读者的业余生活、改善社会文化知识结构、繁荣地区文化事业,有效推动高校素质教育,更好地服务太极文化的发展,为师生及焦作市民提供一个享受休闲文化服务的场所。

1.4 太极文化蕴含浓郁中原特色,承载焦作发展希望

中原大地一向以厚重的传统文化经典而闻名,太极文化则是中原历史文明的特色窗口。中原崛起,文化先行;发展文化,重在特色。焦作是全国著名的“太极圣地”,发展太极文化的先天优势独一无二,因此要突出太极拳“根”文化建设,根是优势,没有根就没有竞争力,“根”文化要优先运作。以太极拳为核心的“一山一拳”发展战略更使得太极文化传播与焦作发展浑然一体,息息相关。一年年太极盛会,一次次以武会友,焦作太极拳国际交流大会在成功推介出一种广博宏富的中原特色文化的同时,也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现了一个开放进取的新时期河南英姿。依托位于焦作的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而构建的太极文化阅览室,进一步宣扬了太极文化,对于优化焦作的“一山一拳”经济发展效益,加强中原文化产业优势,提升中华太极文化的国际传播水准,无疑具有突出的实践意义与明确的现实可行性。

2 构建太极文化阅览室的设想

2.1 把太极拳建设成为焦作文化品牌

焦作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在焦作众多的历史文化门类中太极文化最具特色和影响力,传播最为广泛,特别是太极拳有着浓厚的民间地方特色。练习太极拳不拘场地,老少皆宜,在焦作有着广泛的人群。近年来,焦作举办的国际太极流大赛在国内外的影响越来越大,极大地推动了太极拳在世界范围内的声誉。随着人们对健身和养生方面需求的提高,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武术发展迅速,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到其发源地焦作参观游览。但就目前的态势看,太极文化的开发远不能满足焦作旅游发展的需求,其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远达不到预期目标。

焦作需开发好太极文化资源,促进焦作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焦作文化品牌。图书馆建设太极文化阅览室应该把太极拳作为焦作文化品牌来建设,突出焦作的太极拳特色,围绕太极拳的品牌来发展,促进太极文化的发展和传播,使焦作的太极拳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提升和传承弘扬,推动地方城市文化的发展。

2.2 积极扩大社会参与

现在,焦作的太极拳已发展成为影响力大、辐射面广、参与者众、享誉海内外、极具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优势的传统项目。河南理工大学与时俱进,重视学科建设,成立太极拳学院,与焦作太极拳发展紧密对接,并聘请太极高手为其特聘教授、客座教授、授课教师等。通过举办太极拳大赛,可以让更多师生参与太极拳的练习,培养太极文化所需的专业人才。为了更好地服务以太极拳为特色的教学需要,图书馆应该配合学校建设太极文化阅览室,并积极扩大社会参与,收藏相关文献资源。如收藏一些太极拳代表人物的文献资料,介绍太极拳的主要特点和国内主要太极拳门派的差别与赏析;积极开展太极拳文化、太极拳演艺和太极拳鉴赏的讲座及培训;举办太极拳比赛等。

太极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民间力量的支持,需要社会各界从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舆论导向等方面积极配合,共同促进太极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通过积极扩大社会参与,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原则,提倡公益性、教育性、普及性,合作共建把太极文化阅览室办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务窗口。

3 构建太极文化阅览室的措施

3.1 合理布局太极文化阅览室

图书馆太极文化阅览室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服务的质量。而提供的文献资源能否及时到位,方便快捷,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对图书馆能否充分发挥社会功效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图书馆应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按照文献的收藏范围、种类、规模及藏书量来考虑设置阅览室,优化文献资料的库存量及摆放、提取的位置,科学合理布局太极文化阅览室在图书馆的位置,实行“多元一体的资源布局”模式,为读者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务。阅览室还应同时配置中外图书、中外文期刊、声像资料、电子文献和网络文献组成有机整体,完成图书馆“藏、借、阅、咨一体化”服务,将信息资源融合为一体,满足读者多层次、全方位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信息资源的潜力。

图书馆在拥有太极文化特色文献资料的环境下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服务,如提供专题服务、个性化服务,跟踪长期使用特色文献资料的读者为其提供连续,使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更贴近读者需要,更精细化和专业化。

3.2 丰富太极文化资源建设

太极文化资源是开展特色服务的基础和保障,图书馆应优先发展既能满足高校教学、科研需要,又能满足地方发展需要的特色馆藏资源。把太极文化资源作为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进行建设,并具有规划性、连续性、独有性。

3.2.1 合理利用经费。信息资源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经费,学校购书经费有限,加上物价上涨,直接影响着太极文化资源的建设。图书馆要制定资源建设目标,明确采购方案,合理使用经费,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作用。

3.2.2 太极文化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太极文化特色数据库在选择文献信息和收集数据时,要突出太极文化特色,注意记录和反映太极文化,特别是与太极拳相关的各类文献信息。信息资源的收集包括以下部分:①图书馆特色馆藏资源和校内其他单位资源的整合。主要是和体育(太极拳)学院的资源整合。②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制定统一的方针政策、发展目标、发展规划、总体构想、实施方案等。打破行政地域限制,加强高校图书馆之间以及高校与政府机关、科研团体之间的联合与合作,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互补,联合共建共享。③太极文化特色数据库标准化是数据库建设的重要环节,能保证数据库地质量、系统性、兼容性,实现网络化和资源共享。数据库建设标准化主要是管理系统和数据著录的标准化。图书馆应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及数据库规模来构建性价比高的硬件平台,选择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避免资金浪费,方便资源共享。④规范化建设特色数据库。为了更充分地满足用户对太极文化专题信息的需求,注意设计好人机界面,提高其亲和力。要注意数据库的名称、专业类型在主页上的位置明显,具有使用帮助、检索界面友好性、检索策略的多样性、查准率与查全率、检索结果的输出方式、检索结果输出速度、系统稳定性等都将直接影响数据库的使用率。⑤要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图书馆在数据库建设和利用中要提高版权意识,对可能涉及版权的问题要积极主动解决,对相关责任要加以规定和明确。自建数据库的目的是为本校教学科研服务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不具有商业目的,因此数据库应该严格利用 IP限制,反对商业操作和恶意下载,力求合理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对转载部分文献载体或有关网站上的文字、图片等资料,应当注明来源。

3.2.3 提供太极文化特色信息共享空间。太极文化阅览室服务内容包括文献检索、借阅、复制、上网、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展览服务、小型的讨论、特色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等。空间主要包括文献资源区、阅览区、咨询服务区、计算机区、展览区、小型讨论区、休闲区等物理空间及以特色知识服务平台为中心的虚拟空间。服务设施要配置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展览台等为特色资源建设和开展特色服务提供方便。选派具有丰富经验的馆员作为参考咨询员,与学科馆员、管理员组成服务团队,共同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特色服务。在图书馆拥有控制权且不影响其他部门运转的情况下,可分隔出容许讨论的非安静区域设置成休闲室。用户申请休闲室可用于学术研讨、读者沙龙、作品鉴赏讨论会,还可开辟太极拳演练切磋角。休闲室可提供太极文化相关视频、影片观映、小型展览、社团活动等。由于休闲阅览室的特殊性,也可以作为有偿服务项目,采用租赁、外包等方式。在目前越来越注重个性化的时代潮流中,休闲室提供了一个相对私密的学习研究空间,在不破坏图书馆安静和谐环境的同时,解决了图书馆的自由性与个人隐私、注重个性化之间的矛盾,使图书馆既不失本性又能强化和发挥休闲功能。

3.3 保护焦作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极拳虽流派纷呈却共出一源,由发源于焦作温县陈家沟的陈式太极拳衍变而来。太极拳不仅是一种拳术,而且内涵丰富,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养生学、中医学等学科之中,在延年益寿、强身健体、预防保健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结晶。就其在国内外的影响而言,因太极拳具有搏击、健身、表演、陶冶性情等功能,不需场地设备,老少皆宜演练,所以很快传遍全国,风靡世界,其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武术,因此当今有人把太极拳誉为“世界第一运动”。作为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新载体,太极拳未来的发展和传承显得尤为重要。2006年,太极拳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焦作温县被命名为“中国武术太极拳发源地”“中国太极拳发源地”和“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2011年,焦作温县被称为“最受全球网民关注的中国武术之乡”。国际武联将每年的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太极拳已打出国门走向世界。保护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刻不容缓。

3.4 搭建太极文化平台,做足太极文章

河南理工大学是理、工、管、文、法、经、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为太极文化传播及其产业开发提供了充分的现实选择,其发展太极文化的地理优势更是得天独厚。长期的传统熏陶,已使全校形成了对于太极文化的高度重视与共识,形成了一支以太极文化研究为核心的雄厚师资力量,拥有包括教授、博士等在内的专业科研团队,积累了厚重的学术成果。而其体育学院的课程改革,形成了使太极拳教学特色更加鲜明的新教学模式。

2009年,体育学院和校出版集团等合作,达成了以河南理工大学为依托,打造中国太极文化核心科研平台的战略方针。2009年“百年校庆”之际,其举办了首届太极拳国际高峰论坛,并成立全国首家太极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引起了各界媒体的密切关注。2013年,第七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高峰论坛和国际太极流大赛在河南理工大学举办,是国际太极流大赛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国内外太极拳学者和爱好者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

3.5 多方协作,共同建设

我国图书馆理论界从21世纪初就开始出现有关“社会合作”的论述,具有深远的实践意义。河南理工大学图书馆要发挥自身优势,争取更多的资金来源,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资金和资料捐赠,吸引民间资金投入,争取政府支持,要营造一种浓郁的太极文化气氛,增强太极文化的魅力。

太极文化阅览室专题服务活动是一项涉及面广、具有重大教育意义的活动,需要得到各宣传文化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机构的大力协作,通过和相关单位部门协作,聘请文化义工,邀请各新闻媒体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予以报道,争取社会各方面给予配合与资助,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建与众不同、覆盖面广的太极文化阅览室,推动太极文化专题服务活动的深入开展。

4 结语

图书馆要想建好太极文化特色阅览室需经过一定时间的建设积累,收藏太极文化资料,并形成一定规模、结构比较完整、特点鲜明的馆藏,不断完善和凸显这些特色资源和服务,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和更深层次开发利用。图书馆需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弥补传统文献资源和拓展传统文献服务,彰显图书馆馆藏特色、创新服务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 殷晓丽.太极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意义[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3).

[2] 高雪梅,郝小刚.太极文化软实力价值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10).

[3] 阙 君,金 彤.论太极拳的文化内涵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搏击・武术科学,2006(9).

[4] 百度百科.焦作[EB/OL].[2013-02-08]..

第4篇

年是第十一届市运动会的举办年,这项工作也是我局的一项重点工作,要精心做好市运会的各项筹备、组织、比赛和赛风赛纪工作,力争在赛会规模、赛会内容上实现新的突破。

要通过市运会的举办达到四个目的:一是检验我市竞技体育水平,二是发现选拔优秀后备人才,三是激发各县(市、区)重视业余训练工作,促进基层业余训练工作的开展,四是激发全市人民热爱体育、参与健身的热情。要吸取以往办会的教训,杜绝竞技体育中出现的“假、黑”等不良现象,严肃赛风赛纪,严查教练员在运动会中出借队员、搞金牌交易的行为。

要精心打好每年的年度比赛,实现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尤其是四个训练部门要以下届省运会为备战目标,从现在起,要盯死下届省运会双第四的目标,每个运动队都要有计划夺牌争分,年度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四年后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我在全省比赛项目中能处于什么位置,能为全市做多大贡献,都要头脑清楚,心里有数,用足自己后劲别人的事,研究适要算细账,一分一分的算、一个牌一个牌的争,尤其是要提前做好运动员注册工作,确保运动员不流失,要做到知己知彼,始终保持我市的优势地位。要加强教练员队伍思想教育,克服部分运动队中存在的松懈情绪,强化省运会备战紧迫感,保持稳定的训练水平。要加大人才输送力度,使在国家队、省队的人数有大幅增加,在为国、为省争光的同时也为我市添砖加瓦。

要进一步强化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借助市运会的举办和新一轮后备人才基地评定工作的契机,逐步形成以国家级、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骨干,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为支撑,县(市、区)级体校为基点的全市性后备人才训练网络,并以此为依托,实现人才逐级输送、逐级培养,做好运动员年龄与水平的衔接,保证运动训练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实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二)着力抓好群体品牌培育,促进全民健身体系建设,实现群众体育持续健康发展

群众体育工作要着重打造两个品牌,一个是两河沿岸百里健身长廊工程,一个是太极拳“六进”工程。

群体处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对列入明年工作的两河沿岸工程早谋划、早对接、早选址、早实施。要紧密结合全市新农村建设部署,完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

选取适当时机,增加太极拳“进军营”的活动内容,将太极拳“六进”工作推向深入,做大做强太极拳我一为我市群众体育活动的特色品牌。

依托群众体育健身设施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网络,加大体育社会指导员培训力度,扩大体育社会指导员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指导全民健身中的作用。要充分依靠居委会、办事处、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注重建立各类基层群众体育健身组织,要充分利用全民健身日、元旦、等一系列重大节日节点,及早谋划,组织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体育活动,继续保持群众体育工作在全国和省内的优势地位。

(三)着力抓好协会建设工作,促进社会体育网络构建,加快体育社会化进程

要继续加强体育协会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协会的审批、年检工作,完成市太极拳协会的成立工作,对部分常年不开展活动的单项协会,要进行督导整改,确实无法开展活动的按规定程序予以注销。鼓励支持单项协会承办省级、国家级单项赛事,并充分利用单项协会所蕴含的丰富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体育赛事的承办工作,加快体育社会化进程。老年人是全民健身的骨干力量,老年体协要在继续发挥老年人体育工作在全民健身中的中坚作用,力争做出更大成绩。

(四)着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全市体育场馆设施上台阶,优化全市体育场馆设施布局

市体育中心建设项目已列入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郭大建市长也多次强调明年要着手谋划建设市体育中心,这是我市体育事业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要积极行动,及早就我市体育中心的功能定位、建设规模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给市政府当好参谋,并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力争项目早日开工。

明年是市游泳训练中心建设的关键年,要继续发扬不怕吃苦、连续作战的精神,力争明年完成基础施工、设备安装等工作,实现年底前投入使用的既定目标。市体育运动学校改扩建项目要积极推进,要主动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尽快完成征地及前期手续的办理工作,力争明年开工建设。

第5篇

河北永年广府古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燕赵故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崇文尚武之风的豪杰,故有“喝了永年水,都会伸伸腿”之说,这句话语不仅是对太极拳圣地永年古城的写照,也是对永年尚武之风的美好概括,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涌现出了一代代在中华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人物,而且养育出了杨露禅、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等一大批武之圣贤。

这是永年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子孙后代的骄傲,特别值得庆幸的是,孙建国的家与武氏太极拳开山祖师武禹襄一脉相承的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先生系同街邻里,和李亦畲故居北门正对,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对孙建国步入太极殿堂提供了德天独厚的便利条件。从此,孙建国走上了属于他自己的武林之路……

师念恩师李锦藩

2011年8月2日,是我的恩师、武氏太极拳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先师谢世二十周年纪念日。在那特别的日子里,我回顾二十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的经历,一切困难都是暂时的,道路就在脚下,光明就在眼前,希望成功就在彼岸。回首往昔,我感慨万分:成功之路的结果应该归功于恩师李锦藩先生教导,和支持帮助太极事业发展的同仁们。为此,我孙建国感谢你们了!

古人曰:“饮水不忘挖井人,乘凉不忘栽树人”。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恩师在病逝前一周时间,我走在床边问到:“大爷!您教了我们这么多武李家太极拳套路和真谛,是否应该整理成书?免得以后有部分失传!”恩师叹口气慢慢说:“唉!建国!我是不行了,什么都已经晚了,以后就看你了。起码你还是高中毕业,有点文化,有些东西就靠你了!家传太极拳我都教给你们了,今后怎么发展就看你了!”当时,我含着眼泪对恩师说道:“师父您放心!将来我一定把武李家传太极拳内容全部整理出来公布于世,发扬广大,不辜负恩师厚望。”

二十余年已过,但恩师所传的武氏家传太极套路却始终留存在我的脑海里,这些套路包括:一路中捋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龙凤太极刀、龙凤太极剑、刀剑对练、四刀、反四刀、一路杆、二路杆、一路二路杆对练、太极通杆、滨杆、甩杆、四杆对练、活步、三步半推手等十几种太极套路。其中,有些套路在外界很少见了。为免于恩师所传系例套路失传,从1995年5月开始,已有多家武术杂志,如《武魂》、《武当》、《少林与太极》、《中华武术》、《太极》等相继刊登矢于武氏家传太极的报道,并有封面报道,而这些报道也受到广大太极爱好者高度赞扬。

记得我刚刚开始正式学习太极拳的那段时间,有一天下午,我又到先师家去求教,并让他给纠正架子。恩师又重新手摸着我的身体各个部位又一一地校正每一动作细节要领,如腿部、裆部、腰部、胯部、脊椎、颈椎、肩部、肘部、手部等等。恩师从下到上捏了个遍,每一节扶着、每一节摸着,告诉我如何做动式,如何做定式。恩师纠正我的错误后,觉得还有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只见恩师站起身来伸出一个手指头说:“你可以用力撇我的手指向我进攻。”

我刚用尽全身力气,只听“啪”的一声!我被甩到三米开外,腰背撞在房门上。而后,恩师把我拉起来,他用一条腿抬起一条腿独立式,让我向他进攻,可我不管用啥方法进攻,最后都被摔出几米远。休息时,恩师一步一步地讲解:欲彼前跌我意由下而上翻,欲彼后跌我意由上而翻下。此外,还有内外三合动作要领,以及在人体各部位内劲顺随贯穿的表现。为使我以后记得更清楚,恩师又教诲我说:“要想打人,先学会怎样挨打,打人时首先自己身法各部要得机得势,上下相随内外相合。要想做好这些东西,还要从拳架中开始,每一动都要悉心体悟,默释揣摩。”

武氏太极拳历代祖师,自武禹襄、李亦畲、李逊之、李锦藩皆是家传文武兼备。在清朝时期,武氏和李氏都是当地世族富豪大家庭,习文又练武,而武艺仅为看家护院,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所以,先祖研创的拳架小巧紧凑、精神内含重内不重外、实用而无花架子,而且有些套路功法从不让外界人知。恩师曾讲在封建社会时,他的祖父李逊之教他上午西屋学文化,下午在东屋房里练太极拳时闩住门不让任何人知道,连自家的女人也不让多问男人的事。

1986年全国武术协会开始挖掘整理中国传统武术的工作,河北省武协王小民曾采访先师,得知有宝贵资料,为避免前辈宝贵文化遗产失传,请求恩师整理一些资料寄到河北省武协会。当年,恩师曾荣获省《武术挖掘整理先进工作者》,获得奖牌和纪念杯及证书。

恩师数十年如一日刻苦练功默识揣摩,他常讲:艺靠师传,功靠自练,品德是修来的,名誉是养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智慧是悟来的:打人容易放人难,放人容易制人难,制人而不伤人,令人佩服就更难了。”恩师继承祖上衣钵,在练功之余集累心得体会。在晚年,恩师耗尽毕生精力著写四本秘谱:

第一本是《诲艺精言》上册,内附拳械秘本。讲述的是李石泉祖父授拳经过和练功秘诀。这些内容都是用永年方言土语来描述的,未学本门拳难以理解:第二本是《诲艺精言》下册,叙述了其祖父李逊之授拳时的经过和严格家教的情形:第三本是《掘遗缀初》,内容是武李家先辈遗留下的拳谱拳论,以及“五字诀”初稿和“太极拳概要图,虚实开合图”:第四本《日谱再缮》是将李家先贤遗留的古谱结合自己练功体会的概述,能使本门习练者更加容易掌握武李氏太极拳要领。这些宝贵资料是先师终生心血汗水的结晶。

我与武氏太极拳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河北永年广府古城,这片古老而神奇的燕赵故土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崇文尚武之风的豪杰,民间更有“喝了永年水,都会伸伸腿”的风趣之说,这句话语不仅是对太极拳圣地永年古城的写照,也是对永年尚武之风的美好概括。在这片土地上,不仅涌现出了一代代在中华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人物,而且养育出了杨露禅、武禹襄、李亦畲、郝为真等一大批中华武之圣贤。

这些武林宗师都是永年人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更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子孙后代的骄傲。特别值庆幸的是,我家与武氏太极拳开山祖师武禹襄一脉相承的第四代嫡系传人李锦藩先生系同街邻里,和李亦畲故居北门正对。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这对我步入太极殿堂提供了德天独厚的便利条件,而我与恩师恰恰又在同一生产小队。

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父亲是广府西街二小队会计兼记工员,父亲与先师都是本队知识分子,关系甚好。当时我们师兄弟都称李锦藩先师为“大爷”。以前,李大爷被划分为“”,还戴着一顶地主的帽子,许多人都不愿与他接近,生产队里一些脏活、重活、没人干的活都推到大爷头上让他去干,如清扫街道、大搞积肥、拉两轮车掏大粪等等,这些都是我亲眼所见。我和恩师锦藩大爷在一起大搞积肥运动,锦藩大爷受尽了折磨-吃尽了苦头。就这样在田间地头休息时,锦藩大爷还偷练几下太极拳。可到了年终春节分口粮(又叫分红)时,有人就提出要扣“地主”李锦藩多少工分。当时上班累死累活干一天一个工七毛钱,但我父亲却暗暗的坚持原则,按大爷实际出工多少记工分、实际情况分红不扣工分。大爷感动得不知说啥好!人在困难时期帮助办一件好事,人会感谢一辈子的。这些事情虽过去很久了,我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一天傍晚,有人叫我去南街粮站附近学拳(我在西街住),说那里有人教拳,学拳的人挺多。到了那儿,看到粮站院子里围了许多人,有的练拳,有的练推手,有的练轩,有的练刀,有的练剑,还有的在压腿……刀光剑影,熙熙攘攘,很热闹。突然,从大街外面传来哀曲,有人跑过来说:逝世了。因此,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是1976年9月9日。以后,父亲见我每天晚上丢下饭碗就往南街跑,就对我说:“你瞎跑个啥,咱生产队里锦藩太爷就会拳,而且是家传。改天我领你到你锦藩大爷家里给他说说。”过了几天,父亲把我领着到了锦藩大爷家,当时我是一个小孩子,到了锦藩大爷家,不敢随便走动。

锦藩大爷家里的文房四宝摆放得井井有条,看得出他老人家艰苦的生活很有次序,对一切用具非常爱惜,即使对一张写错的废纸条他也反复揣磨是否应不应丢掉。大爷问我:“建国,你为什么要学拳?学拳干什么?”我胆小,一时没有回答上来。大爷对我说:“你回去想想再来吧!”第二天,我到恩师家说:“我喜欢太极拳,想继承老祖先的东西。在学校学习成绩不太好,想在拳术上搞点成绩,弥补一下。”

恩师说:“文化学不好,太极拳更难学了,太极拳包含着深奥、丰富的哲理。武氏太极拳是丈、文明拳、文雅拳、也是之化拳,因为从武氏家族到李氏家族都是文武双修的,武禹襄就是教书秀才,李亦畲又是举人……要想练好太极拳,首先要学好文化知识才行。”我说:“以后一定听大爷的话,好好学习,您先教我几个动作招势吧!”恩师说:“教几个招势?教你一个动作你能练好就不简单了。”说罢就教我第一个动作“懒扎衣”,让我回去练,两天后我说练好了来让他看看。

几天后,我又去找老师,老师看了我的“懒扎衣”后说:“不行,再练两天吧!”又过两天,我又去找老师,练了让老师看。他说:“还不行,再回去练两天。”就这样,一个动作练了很多天。老师对每一个动作要求都很严格,他说:“练拳和学写正楷书法是一个道理,每一点,每一横都要严格认真,只有写好每一点,每一横,每一竖,而后加起来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字,每一划写不好,那个字也就写不好,拳术每一个动作练不好整个套路也就练不好。”

就这样,我的一个套路要学练几个月,这里包括几个阶段:一学架子、二练架子、三改架子、四正架子、五走架子。过了一两年后,我想学练器械,老师说:“李家的拳械一理,拳架练好了,基本功上身了,器械就容易学了。李家器械套路都有拳诀,在练功前应先背诵拳诀。按歌诀去练就会主次分明,少走一些弯路。”

二十多年来,恩师将先辈祖传的系列套路传给了门内弟子,其套路包括:一路中履架、二路炮捶、三路小架、四路太极刀、五路太极剑、六路刀剑对练、七路四刀对练、八路反四刀、九路太极一路杆、十路太极二路杆、十一路二路杆对练、十二路四杆对练、十三路通杆、十四路槟杆、十五路甩杆、六路活步推手、十七路做桩推手、十八路不做桩推手等套路。

传播武氏太极的行者

1991年8月,恩师谢世后,为不致本门功法失传,在原某著名武术刊物记者高飞先生的帮助下,我开始继续老师未完成的工作,整理武氏太极拳功法套路。自1996年开始至1998年,连续两年多在有关刊物刊登了武氏太极拳的系列功法,受到了广大太极拳同道的好评。同时,先后在《武魂》杂志1999年1、2、9期,2002年12期;《精武》杂志1998年3期;《中华武术》2001年4、5、6期等刊物也发表了部分武氏太极套路。此外,《武当拳法探微》、《太极拳论文集》、《太极》等武术类杂志,也收录了关于武氏太极拳研究方面的文章,这些工作也是对恩师锦藩先生在天之灵的告慰。1991年,我有幸被聘任为首届“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开幕式千人太极拳优秀教练。1993年我又被广府镇政府聘为“武氏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并评定为“广府太极十二新秀”之一。1994年我在邯郸政府开发区负责治安保卫处工作。为了更好的传播武氏太极拳,我又辞掉工作,在广府开办武氏太极拳学校,当时学员达几百名。

1996年我又到南下深圳传播武氏太极拳,而从1997年开始,我又到湖北武当山三丰武馆任教,传授武氏太极拳给全国各地的学员。1998年,我被“中国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组委会”评为中国“太极名家”。1999年,我受聘到珠海、湛江、佛山、广州、汕头、揭阳、湖南、湖北、浙江、四川、甘肃等地办班教学,继续在民间传僭武氏太极拳。

在授拳的同时,我经常接待来自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学员到武当山旅游,同时让他们继续学习中国内家拳。其中,2002年、2004年分别接待美国武术旅游团一百八十多名外宾,将武氏太极传给国外友人,并留下美好记忆。2004年我在别人的协助下,出版了《武氏太极拳秘笈》―书。2005年与广州“俏佳人”音像公司及人民体育出版社合作拍录《家传武氏太极拳》系列VCD光盘9套,并面向市场发售。2007年,山东电视台体育频道《中华武术》栏目,拍录专题片《拜师记》;同年,应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武术协会邀请拍录《中华武藏》中英文版DVD教学光盘20套,而我多年的传播业绩被载入2005年及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出版的《中国体育年鉴》之中。2008年我受邀编写中国武协段位制《武氏太极拳》教程,同年参加香港武术联会特邀《太极名家》讲学,获得金奖。为钻研如何结合太极进行养生,我开始细致研究中医。随后,我又结业于北京中医药培训大学,尤其擅长推拿、拔罐、艾灸、刮痧及其他中医理疗养生法。

第6篇

一、重视武德潜心学习

武德是每个习拳者都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武德水准直接影响功夫的层次。礼、智、信、勇是习拳者处世之本。习拳者应以德为本、以和为贵;加强自身文化的学习,探求陈式太极拳之神韵。

陈氏太极拳博大精深,理精法密,哲理性强,从拳理到拳架,从拳架到用法,处处都离不开阴阳学说,离不开传统兵法,离不开传统医学和人体力学。每个习拳者不仅在实战中磨练,而且更需要在其理论上下功夫。陈鑫在《陈氏太极图说》中说:“学太极拳,必先读书,书里明白,学拳自然容易。”并告诫那些不重视拳理学习的人“不流于狂妄,即涉与偏倚”。一个习拳者,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习拳观,克服狭隘浅陋、心浮气躁、争强好胜之恶习,摒弃封建糟粕,摆脱低级趣味,涵养心性,遵守社会公德,才能学好和掌握陈式太极拳之真谛。

人品是陈式太极拳传艺收徒的首要准则。艺于佳徒而利国利民,造福社会,艺于恶徒师之过也。师重徒之武德而求于人品,图其内固精神,外示安逸,不骄不躁,谦虚谨慎,观其行,察其言,择人儿授之,进而,习拳者要尊武德,立人品,重学习,明拳理,从师德,求真谛,强身健体,造福于社会。

二、顺其自然,持之以恒

陈式太极拳是一种顺应人体自然状态、自然规律而引发自然之力的一项体育运动。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整体修炼过程来调整和强化人体本能,开拓人体潜能,使身心两个方面都达到高层次平衡和自由。其目的是使全身肌肉、韧带,骨骼以及各脏器官顺从意念之需要,实现既协调又有序,既迅速又灵活,既轻柔又有弹力的屈伸开合,任其自由的一种理想境界。

想达到上述境界,不但需要有一个长期而艰苦复杂的锻炼过程,还要有持之以恒的勤学苦练,要耐得住寂寞,潜心钻研,决不能三心二意。习练陈式太极拳须在名师的正确引导下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能吃大苦,耐大劳,孜孜以求,夯实基本功,在熟练掌握拳架的基础上,悟悉拳理与境界。在苦练中多思,在苦思的过程中把拳架和意念领悟透彻,将人之躯体动作与意念精神融会贯通后,方知陈式太极拳精妙之法。“一曝十寒”是无法得到任何收获的。

三、循序渐进,逐步提升

陈式太极拳是一种寓科学性、功能性、全身性和自然性于一体的整体运动,动蕴阴阳之理,静藏顾打之机。虽然一路拳半年可学会,但不能急于求成。在初学时期的动作处于泛化阶段,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使拳架姿势符合要求,有计划、有步骤的巩固和提高。在巩固上升到自然阶段,要循规蹈矩,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由少到多,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逐步达到纯熟流畅,意、气、形协调,拳术招招试试皆得要领,既不受其羁绊,又要符合规矩法度,不失尺寸标准。即:在合乎理法规范范畴内,不违背拳理,研练方法得当,在动作规范的前提下,求得自身拳架工整、纯熟、自然,俨然脱弃了一招一势的束缚,浑然成为一体,无始无终。

四、性命双修,养练结合

第7篇

邓友梅,1931年出生,山东平原人。中共党员。1945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八路军鲁中军区通讯员,新四军、华东野战军文工团团员,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中央文学研究所第二期学员,北京第三建筑公司党支部书记,北京市文联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中国作协第四届书记处书记、第五届全委会副主席及第六、七届名誉副主席。全国第八、九届政协委员。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邓友梅自选集》(五卷),《京城内外》、《烟壶》、《散文杂拌》等。《我们的军长》获全国第一届优秀短篇小说奖,《话说陶然亭》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短篇小说奖,《追赶队伍的女兵》获全国第一届优秀中篇小说奖,《那五》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烟壶》获全国第三届优秀中篇小说奖等。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邓友梅先生是一位高产作家,如今年过七旬仍笔耕不辍,被同行誉为“笔耕园中的长青树”。

邓友梅旺盛的创作精力,得益于他健康的体魄。他对运动健身,有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数年前的一段时间,邓友梅老来发福,“将军肚”日渐凸起。行动的不便与血糖的升高,引起他的重视。经向有关医学专家咨询后,他为自己制定了一套节食降糖、控制体重的饮食计划,以少食优选为原则,即少吃或不吃主食,多吃富含多种营养成分的蔬菜、豆制品及少量瘦肉。因为这些食物中的蛋白质和维生素能够满足人体的需要。邓友梅非常赞成中医的理论观点,吃饱与身体的需要不是同步的,“饱”只是胃的感觉而已。人有饱胀感后,其实已经过量了。因此,他每天的主食不超过三两,认定“少餐必定神安”。从青春年少至今,邓友梅一直坚持锻炼身体。50年代初,他练太极拳,挥收有度,如醉如痴。几年下来,他编创了一套力度适中、动作连贯、姿态优雅的“邓氏太极”,引得不少人向他讨教学习。

谈到太极拳,他说:“许多人认为打太极拳是老年人的运动方式。其实,太极拳是中国传统辩证思维与武术、医术、导引术的完美结合,不仅适合于老人,也是中青年人非常简单有效的健身运动。

首先,太极拳动作缓慢,呼吸深长,是较好的有氧运动,能加速血液循环,增强内脏功能,对呼吸、消化系统病症、心血管、关节炎、神经衰弱等慢性病的调养颇为有效。同时,太极拳强调中气、动静兼修,自始至终必须气沉丹田,心无旁鹜。久而久之,中气盈溢,行于手臂,达于周身,节节贯串,百脉畅通。

其次,太极拳讲究用意。现代疾病多与精神和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的大脑神经高度兴奋,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干扰了内脏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而打太极拳讲求敛气凝神、用意不用力,这种训练可以增强大脑中枢神经功能,保持精神饱满,记忆力增强。难怪它被国外运动界推崇为不分年龄、行业、性别的健身活动,此言不虚。

第三,太极拳的动作始终为持续不断的弧形动作,这使全身肌肉群和肌肉纤维共同参加活动,能够拉长肌肉,活动关节。而且太极拳的动作讲究匀、慢、圆柔,手脚相随,连绵运动,这使得人体骨骼、肌群、关节、血管、韧带组织得到有节奏的舒展、运动,从而使身体匀称,关节灵活,身材健美。这种作用胜于形体体操。

太极拳基本的推手训练,不必要求有极佳的体力,适合于女性或中老年人,常练可令人周身触觉反应灵敏,又兼有防身之效。

俗话说:“养生不如养性。”邓友梅认为生活规律也是保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脑力劳动者尤为重要。一时兴起,昼夜颠倒,无所顾忌,都是对健康有害而无益的。步入老年后,他越发坚守固定的作息时间;早上6点钟起床锻炼,8点钟左右开始工作,晚饭后进行1小时散步,晚上l0~ll点上床休息。

第8篇

如今迷太极,

一动一静之间,

都觉其乐无穷。

工作是理财、策划;

副业是习武、服务,

一主一副之间,

都很尽力而为。

左边为个人生计奔波,

右边为造福社会出力,

他很忙碌,但依然决心不减,有志继续!

师恩莫忘 弘太极 上武当

受政府的有力支持、民间的自然推广,太极以一种破竹之势深入千家万户,在香港掀起了一股流行风潮,不论男女,还是老少,都有数不胜数的爱好者,心照不宣地加入这一庞大的学习群体。罗维忠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已入门十多年。

罗维忠先生的正职是宏利(香港)的理财策划主任,平日早出晚归,工作忙碌,儘管时间紧凑,仍积极参与社会,尤其对於太极的推广,更加关心备至。閒暇时,他亦会付诸所学,开班授徒。

“一般仅开一班,有缘便教。即使无偿指导,我也愿意,但来者一定要真心向学,不然可能会浪费彼此的有效时间。”令他欣慰的是,有位三十岁的年轻人就不负所望,在最近的一次比赛中,取得两面金牌。

罗维忠先生自己结缘太极是在90年代初。“年轻时痴迷赛车,曾参加比赛,因发生意外,得到一位中医的忠告,放棄赛车,改练太极。”也是在这时,他认识了梁日初先生。梁先生是他的入门恩师,已於数年前辞世,但其音容笑貌、道德品行和拳术作品,仍被弟子们传唱,久久难忘。

据介绍,梁先生是从内地南下而来,曾先後师承郑天熊、廖国存两位大师,对太极拳、剑、刀、八卦掌、枪及健身推手都著有心得,还有两套光碟传世,是彼时香港较为有名的太极拳导师。因全心全意推广太极,当年他还就太极开班的问题,多次被政府徵召諮询。

伴随太极的推广,梁日初先生的影响力日盛,慕名而至的学徒亦日益增多。在这种情况之下,其据此发展太极的想法逐步形成。作为他的得力弟子,罗维忠先生被择为最佳的组织对象,“大约在1995年,梁师傅跟我讨论了成立协会,联络弟子,发展太极的想法。”罗维忠先生回忆说。

罗维忠先生是一位有志服务社会的热心人士,对於师傅的嘱託,自未作推辞。创会之初,他就不曾辜负师傅的期望,不仅一点一滴地负责了各项细緻而繁琐的凖备工作,而且为之鞍前马後,费尽心神。至今,他的师兄师弟们还时常提起他那忙忙碌碌的身影,言之,“奠定了学会的根基”。

梁日初太极学会成立时仅有数十人的规模,但成长态势喜人,发展至今,已有上千会员加入。这一质的飞跃,由他们春节时不断扩充的联谊场地便可一窥全貌。罗维忠先生从头至尾全程参与,自对此了然於胸。

罗维忠先生告知,“我们在一步步成长,第一年,我们在师傅区内的酒楼举办春节联欢会,开席十五桌。年复一年,增至三十桌、四十桌,後更多至观塘的酒楼无法容纳。唯有迁至尖沙咀庆祝,筵开一百桌。”梁师傅的影响力、该会的凝聚力,由此可见。

都言“人多力量大”,论及推广太极,传播健康理念,献心公益,发扬传统美德,该会的会员规模不可不谓为一大优势。最令罗维忠先生深刻的是前往广州与同类团体的那次交流行,一次性就达到四百多人。提起时,他颇为自豪,“师傅的弟子很多,一代传一代地教授,徒孙也不少,可能总数过万都不止。”

总结上一届开展的各项活动,这样振奋人心的例证更是不胜枚举。香港武术联会的各项比赛、“公益金百万行”的“九龙及新界区百万行”、“健康快车之武林群英汇光明”、联合医院的“爱心慈善行”、及首届与深圳市武术协会、澳门武术家协会、珠海市太极拳协会合办的“第一届港澳深珠太极拳/武术耀中华”。

显然,不论周年庆典,抑或社区慈善,不论学术交流,抑或比赛联谊,该会的会员都能一呼百应。作为梁日初先生太极学会的现任会长,罗维忠先生更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谨遵师训,以发扬太极精神、推广太极技术、造福社会、服务市民为宗旨,让会务逐步完善、向更繁盛发展。

今年六月,罗维忠先生前往湖北武当山,拜著名的游玄德宗师为师,学习武当文化。对於这位武林精英,界外人士可能並不熟悉,然而在界内,其名气已然昭著。

据了解,游玄德宗师是玄武派的第十四代传人,天资过人,武术高强,道行颇深,不仅气质仙风道骨,其特长同样不同凡响,既在武术、道教方面极有造诣,又在书法、绘画方面较有研究。由於实力不俗,才华横溢,外界对之称誉有加,给予极高评价。

早在90年代末,游玄德大师即被国际太极拳联谊会评为“特级太极大师”、“世界武坛九大武术家”等荣誉称号。其弟子遍佈天下,数目甚众。一心追本溯源的罗维忠先生就是游玄德大师在香港收的少数弟子之一。

“很多人说太极出於武当,但武当拳为何不曾在香港风靡?”也许有所领悟,罗维忠先生以自问自答的方式解读了武当的武术精神,“武当同时信奉道家文化,他们对任何事都崇尚顺其自然,武功也是一样,有学生就教,无学生就不教,如果後继无人,宁可失传,也不会胡乱教授。”

无须多言,武德是习武之人的核心,若然缺失,习武何来积极意义?正因为时刻谨记这一点,罗维忠先生才能顺利拜师,得偿所愿。9月份,实幹的他还预备带领十多位学生上武当山,学习武当文化,真正地推动拳法的弘扬。“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他如是说。闻者莫不信服。

受认可 拼全力 造福社会

虽然始终谦称“在众多前辈面前,才入门的自己仍处於‘小学生’阶段”,但罗维忠先生的付出有目共睹,他的踏实和幹练,仍为慧眼识才的武林界人士看重、认可。最近,他就被推选为“中华武术耀圆玄2012”的筹备工作小组召集人。

据了解,是次活动由圆玄学院社会服务部主导,将在今年12月22日到明年1月6日的周末,於荃湾三叠潭圆玄学院广场举行,旨在“以武会友,散播中华儿女是一家”的理念,向武术精英募集善款,举办慈善素菜宴,使贫弱长者得到持续照顾,使贫苦家庭得到实质帮助,是一项惠泽社群的公益性善举。

成功举办这个活动並不容易,因为自2009年起始,仅仅两年间,该活动就由最初13个武术团体、500人的规模,发展到後来39个团体,2300人的规模,可想而知,若无突出的组织能力和调度能力,又岂能担此重任?

正是带着这种同好的认同感和社会的责任感,罗维忠先生郑重地接过了担子。闻者亦欣喜地看到,他和其他组织者的努力已然成形——参加办法、表演须知、交通、查询、亮点,皆有周到部署,细緻安排,大可保证与会者有序而轻鬆地参与其中。

当然,这些不仅仅是罗维忠先生投入的全部,他在其它社团亦有涉足,例如观塘体育会会董、观塘扶轮社、业主立案法团等,大大小小的活动,但凡需要支持,他都尽力而为。罗维忠先生说,自己推崇“顺其自然、一切随风”的观念。全观他的言行、谈吐,确能显现一二,有努力,有顺应,有奋斗,有不拘!

【主要职务及履历】

英国工商管理硕士

英国法律系学士

中国清华大学民事法文凭

宏利人寿保险(国际)有限公司

理财策划主任

梁日初太极学会会长

第9篇

太极拳是我国独具民族特色的武术瑰宝。随着历史的进步,科学的发展,太极拳以“阴阳刚柔相生相克”的朴素辩证法则,结合我国固有的攻守并重的武术特点,演变成“以守为本、以攻为用、以意修身”的体育锻炼项目之一。它的保健,是任何一种运动项目都不能替代的。

一、太极拳的保健功效

太极拳对人体生理、病理方面所起的作用,优于其他任何运动项目,是因为太极拳要求松、静、轻、柔、圆、缓、匀等,且手眼、身法、步做到“一动无有不动”,使人体各部位都得到相应的锻炼。太极拳套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内到外每一个运动细节都得保持连绵不断,动静结合,虚实分明,刚柔互济。始终用意引导气,用气指挥力,使大脑与其他运动器官,与各骨骼肌之间相互协调配合,促进任督二脉的畅通,起到祛病、健身、益寿的作用。长期练太极拳的人,都有一种自我感觉,练完一套或几套太极拳后,周身会感到特别舒适,心情格外舒畅,精神更加振奋,且心跳不会加快,呼吸不会紧张。由于打拳时规范性动作配合自然呼吸,气流通畅,供氧充分,不会发生“欠氧”现象。因此,患有心、脑血管病,呼吸道病以及消化道疾病的人练太极拳是有一定的康复疗效的。没有这些疾患的人练太极拳,更可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古代医学家提倡“治未病”――即未生病时先预防。太极拳正好体现了这一医学思想。

太极拳运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机能是肯定的。在练拳过程中,通过呼吸与动作的配合,膈肌的收缩与舒张,使脑压和腹压不断发生有规律的变化。拳理上讲:“气宜鼓荡”,意义就在此中。

北京医科大学刘世明先生研究证明:练太极拳可增压和减压,使内脏受到按摩;增压起到泵的作用,减压则起到啷筒作用,从而促进内脏血液和淋巴的循环,减少内脏的淤血,消除体内慢性炎症,促进内脏器官功能的再生,而使健康得到改进,使血液的再分配有助于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之间的工作协调一致。还可推动胃肠的蠕动,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增进消化功能,防止便秘和神经性腹泻等等。太极拳对恢复因劳损外伤而引起的骨骼肌肉系统的功能也很有帮助。因为它促进了血液、淋巴液的循环,使新陈代谢水平得到提高,从而起到活血通络生新的作用。

太极拳对人体健康保健功效,还可从如下统计数字得到证明:我县参加太极拳协会的224名中老年会员中,练太极拳前患神经衰弱的占11%,患心脑血管病的占18%,患消化道疾病的占26%,患有轻重不同关节炎、腰背痛的占45%……。练太极拳5年后的今天再统计,这些人中患神经衰弱症的几乎没有了,心脑血管病例减少或减轻了许多,慢性胃肠道疾病全部得到控制,关节炎、腰背痛的人少了。更神奇的是笔者五年前双肾结石,当时B超检测左肾3粒0.30厘米,右肾4粒0.28厘米,上月初做彩超检查,双肾结石不见了。除了每天早晚练太极拳外,我没吃任何排石药物。医生似乎不太相信,然而这都是事实。又如87岁的长寿老人――朱济之,由于他长期坚持练太极拳,十余年来没看过医师,也没有报销过一分钱药费,走路步履矫健,读书看报不用戴老花眼镜。那么,有些人练太极拳功效不大,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是练拳方法不得当的缘故。下面就来谈谈这个问题。

二、太极拳的正确练习方法

由于太极拳的拳理、拳术与练习方法,许多同仁们写了不少专著,经验非常丰富,论点精辟准确。这里笔者就“松静圆柔,三关共度”,“三节六合,上下相随”,“舔颚吞津,聚酶养生”,“辨证论治,按病施招”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浅见。

1. 松静圆柔,三关共度。

松与静,是太极拳的第一要义。套路起式前的预备势,就要求全身放松,只有放松,神经才不会紧张;只有放松,肌肉才不会僵硬;只有放松,气血才能畅通,经络才能舒展;也只有放松,思想才能集中,心无杂念,情绪才会安定。全身放松,心情安宁,套路才能有条不紊地循序渐进。精、气、神共为拳服务。所谓“静以养气,静以养神,静以养精”,就是这个道理。有些人在打拳时,身体在运动,嘴巴在谈笑,甚至在议论别的事情,这是不对的。太极拳理说:“神为主帅,身为驱使”。松静就是要把人的思想,从千丝万缕的、散漫的、浮游不定的意念规律化起来,集中到拳的意念上来。用拳的意念排除其他杂念。在练拳时,只能“攻其一点”,“不计其余”,达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的境界。只有“意静无有不静”,才能达到“一动无有不动”。以静制动,动作才能轻灵、柔和、圆滑、舒展、沉稳、大方。太极拳论教导我们:“出步如猫行”,“运动如抽丝”,“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做到松静兼备,并能以静制动,进一步使身、手、步法做到圆而柔。太极拳的一招一势其手法要求走弧形,划圆圈(半圆或全圆,立圆或平圆),只有出手圆活才能达到柔和,做到松静圆柔,才能心到意到,意到气到,气到力到。用内气指挥外力,引导动作。运动时以内在的意、气、神触动外形的筋骨皮肉,由内达外、内外相合。反过来,力从气来,气从意出,意由心遣。所以说“练力必先练心,做到身心兼修。要身心兼修,就得三关共度。”第一关:松静关。练拳之前身体处于动的状态(跑步、搁腿、扭腰、甩臂……),慢慢进入预备势。这时全身心由动转入静,全身放松沉静,双目似睡非睡,片刻双目炯炯向前平视,起势后立即进入意守。第二关:意守关。这里指的是,每一个动作都要用意去守每一个气点(力点)。比如练吴式太极拳,起势就要意守丹田,下一个动作是右揽雀尾……眼、手、身法、步随动作的进展而转换。意即要从丹田运动到左手指、合谷、十宣等穴位。再往后一动一动旋转运动。意守好不好,关系到每一个动作的意、气、神三合。第三关:调息关。调息是为意与神充气。这个气指的是元气、内气。气的运行是与呼吸同步的,呼吸自然、平衡,气也平衡有力。气在人体中运行,哪里有阻碍就往哪里冲,冲通经络,驱走污物,打开血路,调息就是要调动全身元气,聚集充实起来,为祛病健身服务。通则不痛,气血一通,病灶瓦解。精、气、神共同发挥祛病、健身、益寿、延年之功效。

2. 三节六合,上下相随。

根据吴式太极拳理论,人体划分为三节六合。三节:上节为上肢(又叫梢节),中节为躯干,下节为下肢(又叫根节),沟通脏腑与体表之间的经络、穴位。三节穴位又定九窍。上节,手(宫)、肘(曲池)、肩(肩井);中节,头(祖窍)、胸(神阙)、腰(会阴);根节,足(涌泉)、膝(阳陵泉)、胯(环跳)。节与窍表里相关,内外相合。内外三合组成六合。内三合既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即是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侧的梢、中、根相合为顺合,内侧与异侧(左与右)的梢、中、根交叉相合为逆合。各节的窍,上下左右相合,只要意念有关窍(穴位),经络就会相通。比如推掌,上步心里意念劳宫与异侧涌泉两穴,劳宫与涌泉两穴经络就会疏通……。内外三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生共存。要做到内外三合相通,必须做到上下相随,即上肢与下肢相互配合。做到“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手、脚、腿、胸、脑配合腰劲而动。达到全身“一动无有不动。”整套动作从始至终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内气一动,丹田即可鼓荡,各窍随之具备,给肌肉、内脏进行有规律的按摩,使太极拳发挥“已病”、“未病”兼治的保健作用。

3. 舐腭咽津,聚酶养生。

练太极拳,要求口唇微闭,舌舐上腭,促使唾液增多。唾液即人体中之津液,古人称之为“金浆”、“玉液”。《医学心悟》在论述它的作用时写道:“敷布五脏,洒陈六腑,然后注之于肾而为精。”现代医学对津液的作用又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它有防癌健身功效,日本的西冈教授试验发现:口腔内的唾液是一道防癌防线,唾液包含的多种酶能消除某些致癌物质的毒性。

唾液中除了含多种酶外,还含有维生素E、激素、无机盐、蛋白质等成分。维生素E有防止人体衰老的作用,而激素则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功能。两者结合可增强消化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长期练太极拳的人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益寿延年的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

4. 辨证论治,按病施招。

第10篇

(一)指导思想: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为宗旨,紧紧围绕打造“健康”和建设体育强市两大目标,加快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加快健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快构建独具特色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着力提升群众体育活力,着力增强竞技体育实力,着力打造体育产业竞争力,推进体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市打造冀中南重要经济增长极,建设四省交界区域中心城市做出贡献。

(二)总体目标:继续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体育活动,逐步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明显改善;不断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增强我市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力争在省内外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确保我市竞技体育的总体实力排在全省前列;加强城乡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扶持、资助建设适应农民需要和符合当地特点的体育设施,改善农村基层体育设施条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强体育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复合型体育管理人才力度,着力提高体育队伍素质;继续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努力创新各种社会力量竞相参与、充满活力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初步完成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构建工作,全面提高人民群众身体素质

(一)“十二五”期间群众体育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全民关注体育的历史机遇,以全面贯彻《全民健身条例》为基础,以制定实施《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为抓手,不断提高人民群众体育意识,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体育健身氛围,加强老年人、残疾人、青少年等特殊人群体育工作,利用五年时间,力争完成全民健身工作市级“三纳入”工作,即纳入全市“十二五”规划、纳入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纳入每年的政府财政预算,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具有特色的群众性、多元化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全民体育意识普遍增强,体育人口明显增加,群众体育活动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

(二)进一步加强群众性体育设施建设。结合全省“百县千乡万村”新农村体育工程建设和全市新民居建设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扶持建设一批适应农民要求、符合当地特色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力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基层群众性体育设施条件。在城区群体性体育设施方面,完成我市全民健身中心的规划建设,配合社区健身苑、公园广场健身工程和全民健身路径的健身工作,并逐步推进学校、企业等公共健身场地的开放工作。到2015年,力争人均体育设施场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体育系统场地开放率达到80%,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达到30%。

(三)构建“居民十五分钟健身休闲圈”。我市将根据城市改造进度逐步建设完成滏阳河、沁河两河沿岸“人字型”百里健身长廊工程,规划建设设施总数70处、总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规划总投资3000万元;并在城市新建大型社区、农村新民居配套建设健身活动场地200处,每处占地面积不低于2800平方米,规划投资100万元,规划总投资2亿元。两项工程完工后,与主城区原有的全民健身设施相结合,可基本实现主城区居民步行十五分钟范围内拥有一处全民健身工程;同时加快社区体育辅导站点建设,初步建成以“健身有器材、锻炼有辅导”为标准的“居民十五分钟健身休闲圈”。

(四)加强对群众体育工作的组织指导工作。在城市社区,实施“12345”工程,即在每个社区成立1个体育组织、建设2处晨(晚)练点、培养3名具有国家等级资格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4件以上的健身器材、每年组织开展5次以上健身活动;在农村乡镇,积极开展以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健身指导、体育科普为内容的“体育三下乡”活动,加大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力度,强化农村基层体育组织建设,巩固扩大农村体育阵地;在机关单位,大力推行“运动型机关”创建活动,进一步丰富创建内容,配备相关的健身器材;在中小学校,配合教育部门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加大对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管理力度,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不断完善青少年体育组织,推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

(五)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扩大体育事业的社会影响力。充分利用社会对体育事业关注度不断提高的良好机遇,依托我市四省交界区域中心的区位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体育活动,从而持续掀起群众体育工作高潮。扎实推进“五个人群”的健身活动和“全民健身日”活动,紧紧围绕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学校青少年三个重点,进一步发挥社区、乡镇和学校的聚集效应、辐射功能和带动作用,积极倡导推广公园体育、广场体育、街头体育等活动形式,形成群众体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力争实现全市每年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不少于100项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比例(除在校学生)达到13%,每周参加1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28%。

(六)不断壮大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加强社会体育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到2015年,全市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人数达到8000人,进一步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交流,并推广社会体育指导员与经营性体育健身场所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充分发挥其在全民健身意识培养、活动组织、技术指导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七)打造太极拳特色体育品牌。“十二五”期间,我市将继续深化实施太极拳“六进工程”,即在太极拳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的基础上,增加太极拳“进军营”活动内容,以建设五个中心为目标,即建设国际太极流中心、国际太极拳信息中心、国际太极拳观光中心、国际太极拳购物中心和国际太极拳研究中心,重点实施“四个一”工程,利用五年时间将太极拳打造成具有特色的城市名片,

“办好一个会”就是办好“中国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我们将在总结以往办会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办会理念,提高办会效率,丰富办会形式,充实办会内容,不断扩大大会影响力,逐步强化大会的竞技性,将“中国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打造成为世界太极拳界的“奥运会”。

“培养一批人”将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通过大力扶持太极技术培训的手段,将大批太极拳师输送到全国各地和其他国家传授太极拳技艺,以此为宣传的重要手段,使国内外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扩大太极拳的社会影响力。

“改造一座城”加快实施广府旅游开发步伐,提升广府古城旅游品位,打造“古城、水城、太极城”的特色旅游品牌,从而吸引世界各地的太极拳习练者、爱好者到到广府寻根问祖,进而带动餐饮和服务业的发展。

“配套一条龙”就是配套发展太极产业链。重点开发太极拳周边市场,规范并加快太极拳器械、服装、图书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初步形成以太极旅游业为龙头,相关产业为辅助的太极产业链。

(八)加大各类人群体育工作力度。重点关注农民体育、少数民族体育、社区体育、职工体育、学校体育、残疾人体育等特殊人群体育工作的开展,继续发挥健身指导站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各类体协等基层体育组织的作用,并为其开展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倡导特殊人群经常参加锻炼,举办适合特殊人群自身特点的健身展示和交流活动,创造必要条件,开展适合不同人群特点的健身活动,帮助他们丰富体育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三、以培养高水平体育人才为核心,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和综合实力

(一)“十二五”期间竞技体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备战省十四届运动会为重点,力争在省十四届运动会上运动成绩实现新突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上,参赛人数、成绩力争超上届。加强后备人才培养力度,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创更多的国家级和省级后备人才基地,优化项目布局和人才结构,形成符合我市实际的竞技体育新模式。

(二)完成好“十二五”期间参加和举办重大赛事的任务。组织好2012年第七届省青运会、2013年全国第十二届运动会、2014年第十四届省运会的参赛工作,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确保备战工作顺利进行,努力实现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举办好年第十一届和2015年第十二届市运动会,力争实现办赛规模和赛会成绩都有新突破。

(三)调整项目结构,优化项目布局。实施金牌战略、精品工程,金牌总分并举。在项目设置上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突出重点,扬长避短。优势项目继续巩固和保持,使其成为争分夺牌的中坚力量;对具有发展潜力的项目要加大投入,促其向优势项目转化,成为争分夺牌的基础力量;积极创造条件填补空白项目,使其成为争分夺牌的新生力量。鼓励各县(市、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与自身条件相符的优势项目,形成地方优势和地方特色。

(四)建成完备的体育后备人才训练网络。“十二五”期间我市将在“十一五”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三级后备人才训练网络。做好市体育运动学校下一轮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认定工作,继续保持其“国”字号的地位;在保证我市现有的两处“省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顺利通过下一轮认定的基础上,力争新增加一处省级后备人才基地;结合第十四届省运会周期,开展第二轮市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业余训练基地认定工作,使基地数量从现在的20所增加到30所以上,从而建立更加完备的三级体育后备人才培训网络,推动我市的竞技体育实力不断增强。

(五)打造一支事业心强、作风过硬、业务精通的教练员队伍。进一步加强爱岗敬业教育,提高教练员素质。落实教练员学历教育、资格认证和岗位培训制度。引进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加大考核力度,推动聘任上岗。建立人才流动机制,公开招聘一批优秀教练员,不断充实教练员队伍。通过聘请和引进省级、国家级高级教练,强化优势项目或开辟有潜力的新项目。调整教练员的奖励制度,加大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教练员的奖励,保证优秀教练员队伍的稳定。

(六)狠抓赛风赛纪,净化赛场风气。进一步完善竞赛规程,建立健全体育比赛中赛风赛纪的监督、检查、认定和处置机制,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做好反兴奋剂工作,继续坚持“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的反兴奋剂工作方针,提高抵制兴奋剂的自觉性。

四、加大全市体育场馆设施建设力度,构建多层次场馆布局

(一)“十二五”期间体育场馆设施发展的目标:通过新建、扩建、改建等方式,加快全市体育设施建设力度,并最终形成以市级体育场馆为主体,主城区区级体育中心为补充,县级体育场馆为依托的三级体育设施体系。

(二)加快市级体育设施规划建设进度。“十二五”期间,我市将重点谋划建设市体育中心、建设完成市游泳训练中心、扩建完成市体育运动学校、市射击场迁址新建和漳河生态园高尔夫球场五处市级骨干体育场馆设施。

市体育中心规划选址拟在我市东部新区,占地约1500亩,拟建项目有:5万人主体育场、1万人体育馆、标准塑胶田径训练场、草坪足球场、综合训练馆、专项训练馆、体育综合大楼、室外球场以及广场、运动员宿舍楼、道路绿化、附属设施等。

建成后的体育中心成为能承办省级综合运动会,国家级单项体育比赛,运动员训练,群众健身娱乐,举办大型集会,大型文艺演出,商务会展为一体的公共场所,将成为我市标志性建筑群和城市建设亮点之一。

目前在建的市游泳训练中心预计将于年底建设完成,建成后的市游泳训练中心占地面积42亩,总建筑面积23174平方米,是集游泳、艺术体操、竞技体操、幼儿训练和全民健身五大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训练中心。

市体育运动学校的扩建工程已进入征地工作阶段,工程将于年完成,规划扩建征地32亩,新建4000平方米学生宿舍楼,带看台标准400米田径场,2200平方米综合训练馆,规划总投资约5900万元。市体育运动学校扩建完成后将成为我市重竞技项目的培训中心,实现我市重竞技体育项目的集中训练。

市射击场目前正在谋划迁址新建工作,建成后的市射击场成为集训练、比赛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场馆,具备承接省级以上比赛的能力。

漳河生态园高尔夫球场工程项目位于漳河生态园区内,占地2800亩,建有36洞标准高尔夫球场一座,配套建设会员俱乐部,项目总投资2亿元。

(三)完成主城区区级体育中心建设工作。我市主城区体育设施缺乏且分布不均,“十二五”期间将实现体育场馆设施的均衡发展。我市主城区区级体育中心共设三处,分别为邯山体育中心、丛台体育中心、复兴体育中心。

邯山体育中心即现市体育场馆、体育场,位于陵园路57号,陵园路南侧,劳动路北侧,西邻晋冀鲁豫烈士陵园,东邻工人文化宫,占地5.7公顷;现有3000座体育馆一座,6000座400米塑胶跑道、天然草坪足球场体育场一座。

丛台体育中心即规划中的北湖体育中心。中心位于北湖南岸中华北大街东侧。项目规划占地面积146.55亩,总建筑面积约17.83万平方米,总投资约为5.31亿,由体育馆、综合训练馆、群众体育综合培训中心、田径场、室外体育健身活动场地组成。

复兴体育中心项目位于市铁西片区,规划建设占地面积100亩,建筑面积49662平方米,建有400米标准田径场一座、全民健身综合馆一座、室外篮球场四处、室外排球场三处、室外羽毛球场四处、健身园区一处、健身路径若干,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

(四)完善县级体育设施规划布局。县级体育设施布局将依据各县(市、区)现有体育设施状况、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等标准,力争达到300㎡/千人的标准。在全市除市内三区一县的所有县(市、区)建设独立的县级体育中心,项目占地不少于200亩,包括一万座以上的体育场一座,三千座以上的体育馆一座,有条件的县(市)应建设标准游泳馆一座,项目投资不低于3亿元。

五、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实现体育市场全面激活

(一)“十二五”期间体育产业的发展目标是:初步形成结构合理、规范发展的体育健身娱乐、体育竞赛表演、体育技术咨询服务、体育健身培训和体育彩票等体育产业市场。整合社会资源,在体育制造业、体育用品业上争取有新的发展,体育产业经济增长总量与全市经济增长水平相适应。

(二)加大体育市场培育力度,发展带动相关产业。鼓励社会力量投资我市体育产业,促进体育产业的社会化,积极引导社会体育消费市场,广泛开展体育社会化服务,要培育体育健身等体育娱乐市场、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育培训与有偿训练、体育用品、体育广告等体育有形产业和无形产业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体育市场。要大力发掘永年太极拳等特色资源,促进体育与文化、旅游产业的结合,通过举办有影响力的重大活动,提高城市品牌的影响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三)加强体育市场的规范化管理。继续发挥体育行政部门的作用,规范体育市场秩序,针对不同项目的自身情况区别管理、区别对待,尤其是专业性强、危险程度高的体育项目的经营活动,要进一步严格条件,提高准入门槛。

(四)做好体育彩票发行工作。完善体育彩票发行制度,丰富发行手段,积极开拓即开型体育彩票的发行市场,稳步扩大发行量,加强对发行销售工作的监督和管理,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六、完善各项保障措施,促进体育事业持续快速发展

(一)加强领导,促进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体育事业作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体育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发展。市、县两级政府要把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放在突出位置,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大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把全民健身活动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切实加强对县级体育工作的领导,巩固县级体育的基础地位,稳定机构,增加投入,认真解决县级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

(二)继续深化体育体制改革。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加快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体育行政部门在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方面的职能,逐步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体育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改革完善竞技体育训练体制,突出发展重点项目,支持学校、企业和社会其他力量办运动队;推进竞赛体制改革,放宽体育市场准入,支持各类资本和要素进入体育经营领域,支持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兴办面向社会的体育经营实体,支持企事业单位的体育场地设施面向公众有偿开放,支持有条件企业和个人承办、举办体育赛事,支持社会力量开展有偿业余训练和健身培训;全面深化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

(三)加快以法治体、依法行政进程。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进一步加强体育法制建设,建立健全符合我市市情和体育改革发展要求的体育法规体系。完善体育行政许可、行政审批等制度,加快体育法治化进程。逐步完善体育经营活动监督管理制度,初步建立体育市场管理体系,维护体育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开展灵活多样、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提高体育队伍的法律素质。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规范程序,减少环节,增加透明度,提高公信力。

(四)坚持科教兴体,实施人才强体。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大力推进体育科技进步与创新。密切体育科技与运动训练的结合,运用科学手段测定和挖掘运动员的发展潜能,探索运动员科学训练的规律,开展运动员选材、身体能力、运动创伤防治、疲劳恢复和营养手段的研究,为提高竞技水平服务。重视对全民健身科学指导的研究。根据不同年龄、不同人群、不同项目的健身特点,积极开展健身理论研究,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引导群众进行科学的健身活动,提高全民健身的科学化水平。

第11篇

一、党委重视,为老年体育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老年健身活动涉及面广,涉及人多,要搞好这项工作,必须为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镇党委、政府领导十分重视,一是将老年体育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并多次在全镇各级会议上强调,一定要从政治和经济的高度来熟悉开展老年体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党政主要领导还经常听取老年体协的工作汇报,及时了解情况,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二是把老年体育工作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镇党委、政府在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引导老年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大力开展推广了导引养生功、门球、太极拳剑等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活动项目。三是把老年体育工作纳入了今年的年终考核,年底按照老年体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做到老年体育工作有计划、有考核、有总结,从而确保了这项工作的积极正常开展。

二、健全组织,确保老年体育工作正常开展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为老年体育工作正常开展创造条件。镇党委、政府成立了由党委副书记马俊华任主席,组织委员刘浩洋、退休老干部崔本润为副主席,组织、宣传、民政等7人组成的老年人体育协会,切实加强了对此项工作的领导调度。二是村级建立了由支部书记任主席,村两委各一名委员及离退休干部职工3—5人组成的老年体育协会。到目前,全镇40个行政村全部成立了老年体育协会。

三、建设阵地,为老年体育活动搭建平台

场地是开展活动的载体,为此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村和学校负责人会议,亲自研究部署,安排场地,先后修缮兴建了老年体育活动中心,敬老院、王府庄小学和郭楼小学门球场。二是镇党委、政府要求全镇40个行政村根据本村实际建立了老年体育活动室,并把各村的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了乡镇建设规划。到目前,全镇已有35个村建立了老年体育活动室。三是在镇敬老院安装了老年健身器材,建起了门球场、棋牌活动室等,县慈善总会还捐赠了健身器材,总计投资2万元。镇里每年还拿出6000元,除举办竞赛活动,还为老年人购置健身活动书籍和门球棒、门球等活动器材,为老年人创造了良好的健身条件。做到了活动有场所,健身有器材,保障了老年体育活动的经常开展。

四、培训骨干,搞好辅导,将推广普及工作落到实处

老年体育活动是老年人生活的重要内容,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建会之初,我们成立了以退休体育教师为骨干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从中选拔了10多名工作热情高、组织能力和号召力比较强的同志,参加县里举办的指导员、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学成归来后,组织他们到马店、王府庄、郭楼、阳坝等活动站点,继续办班培训新的骨干。几年来,先后举办导引养生功培训班20多期,门球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20多期,太极拳剑培训班10多期,培训学员300多人,这支队伍象滚雪球式的发展壮大起来。目前,全镇共有导引养生功骨干69人,门球教练员、裁判员17人,门球队7支,太极拳剑表演队员76人。这些老同志十几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不计报酬,顶酷暑,冒严寒,风雨无阻,精心辅导,为老年人体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余热。退休老师张兴洲,虽然身患关节炎、胆囊炎,但依然坚持辅导工作,十几年来,由他举办的导引养生功培训班就有16期,培训学员100多人,他还是门球教练员,经常组织四周的老年人参加门球活动。

五、加大推广普及力度,提高活动质量,巩固发展成果

为进一步开展好老年体育活动,我们在推广普及,巩固发展和不断提高服务水平上狠下功夫。一是举办老年体育竞赛和表演活动。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我们坚持每年举办导引养生功、门球、太极拳剑等活动各一次,并利用春节联欢会等重大活动,让老年体育骨干登台献艺,为他们提供切磋技艺、展示风采的机会。二是搞好研讨,提高辅导水平。我们相继成立了导引养生功、门球、太极拳剑等多个研究小组,研究小组坚持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学习理论,钻研技巧,研究解决辅导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辅导水平。三是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我们不仅参加县、市举办的比赛活动,还组队到兄弟单位学习交流技艺和工作经验,同时还邀请县老年体协的领导以及教员前来指导帮助,以此加强交流,增进友谊,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提高活动质量和工作水平。四是坚持座谈会制度。每月一次座谈会,我们请那些锻炼时间长,收效比较明显的老同志谈体会,谈看法,进行现身说法,吸引更多的老年人参加体育健身的行列中来,使老年体育活动不断巩固发展。

第12篇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人们意识观念的转变,促使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终身体育理念成为人们的共鸣。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和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终身体育”优势项目太极拳进行探析。在探析中发现,太极拳运动以其独特的自身价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成为人们实现终身体育的首选项目。

关键词 终身体育 太极拳 健身项目

197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体育运动国际》中明确规定,“体育是全面教育体制内一种必要的终身教育因素”,“必须有一项全球的民主化的终身教育制度来保证体育活动和运动实践贯穿于每个人的一生”。“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1]”。说得更明确一点就是“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结束都伴随体育锻炼”。终身体育的现实意义就是希望人们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能参与体育运动,保证身体的健康,提高生活品质。国务院1995年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至今已有近二十年,其间“健康至上”的理念已经深人人心,“终身体育”已成为当今乃至未来体育教育的主流。我国对终身体育的研究起步较晚。对终身体育规律进行系统地研究,以指导人们科学地从事终身体育锻炼,是发展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实际的意义。

一、太极的来源

太极一词出现于《易经》之中:“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拳结合了中国古代导引、吐纳之术、阴阳学说、中医经络学说等,讲究拳路以浑圆为本,一招一式由各种圆弧动作组成,用意识引导气血运行于周身,如环无端,周而复始,称之为太极拳[2]”。太极拳家在《十三势行功歌》中提出:“详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20世界70年代末,邓小平在与日本众议院副议长畅谈太极拳后,挥毫题词“太极拳好”。太极拳是以最小的消耗去补充最大能量的运动,是终身体育锻炼的优势项目。“太极拳有十大保健作用:1强心;2养肝;3健脾;4补肺;5固肾;6益脑;7调气;8和血;9炼性;10怡情[3]”。太极拳内含真善美:“其真,是以孔孟学说中庸之道为中心,融合了老庄的思想,佛、禅之学、医理等真髓;其善,行功时全身松空,骨骼筋脉皆顺先天自然贯串,平和之行,对保持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其美,太极拳无往不复,无垂不缩,行走弧线,动作柔顺对称,忽开忽合,忽隐忽现。实用性,观赏性强”[4]。太极拳是一种既自然又高雅的项目,结合珍禽、异兽等来命名其动作,使之形象化,让习练者更贴近自然,进入怡然自得的境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太极拳自身的要点

(一)动作连绵不断

太极拳的动作舒缓,中间没有停顿一气呵成,第一个动作的结束就是下一个动作的开始,意识也是一样的,太极拳是意随形走。在一定的规律下完成动作,呼吸和动作协调配合。因此,太极拳的习练不仅能使外形美观,又能够通过呼吸调节内部的系统,从而达到内外兼修的身体锻炼效果。

(二)心静体松

心静体松就是指心理安静平和、消除杂念,身体放松。练拳时要做到心静身动,动静结合的原则。人们在运动和静止的时候都与自身的精、气、神有着良好的关系,都能使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对人们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如改善各个生理系统功能,调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机能。使人们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三)意气形合一

“圆形的动作路线体现了太极拳运动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是太极拳运动意、气、形的统一体。意:指思维、意念、意识活动。形:指人体中的一切组织器官系统。意与形紧密相连,意离不开形体而存在;形者意之质,意者形之用。其运动法则:始即意动,继而气动,然后形动。不论气动或形动,皆在意之指导下进行,乃意、气、形运动的统一体。达到身心并练、性命双修的目的,这是整体生命观在太极拳远动中的体现。练意旨在培养元神,达到健脑益智;练气为培养元气,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达到健身祛病的功效;练形意在改善和提高人体的形态结构和各器官系统的生理机能与身体素质[5]。”

因此,太极拳的运动的三大要点非常符合广大群众健身强体的锻炼内容。是终身体育中的优势项目。

三、太极拳运动在终身体育项目中的意义

古人云:“体不健为缺,虑不通为过,过与不及均不为圆满”。因此,一个身心不健康的人,“如何适应社会”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习太极拳的人们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项目,在终身体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太极拳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与道家养生思想不断发展而得出的,所以太极拳来源于自然和人的发展。太极的创立者认为:太极者道之别谓也,其大无穷其小无内,自然之根本,变化之枢纽。“因而想到人自身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太极拳与自然的关系。人是自然的人,自然是人的自然。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人去了解自然的发展规律,从而改变自我来适应自然的过程[6]。”因此,太极拳属于高质轻负运动健身项目,它不仅具有超强的健身性,还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随机性,适合不同年龄、性别、身体以及经济状况的人群随时随地的锻炼健身。

四、太极拳运动在终身体育中的价值

(一)健身养生价值

当今社会,人们生活压力大,节奏紧张,各种各样的突发疾病日益增多,这是一个非常亟待的社会问题。通过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人们越来越重视体育锻炼,也经常参加如慢跑、篮球、羽毛球、游泳、健身操、网球等运动项目。太极拳运动具有鲜明的特点,练习时要求体松心静,上下协调,意领身随,以意导气,以气催力。长期锻炼能够通经络、调气血、衡阴阳,有利于大脑功能的恢复和改善,增强机体的机能。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价值。

1.在运动系统方面的价值

运动系统是由三个部分组成:“骨,是运动杠杆,骨连结,起到枢纽作用,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部分,三者联系密切”。其主要功能是使人体在空间移动,使人体各部分相互关系发生变动,维持身体各部分以及整体的位置与姿势。太极拳的动作是连绵不断的,每一个动作带动着关节运动,使身体全方位得到锻炼。同时在太极拳练习中应配合桩功、静功练习,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运动系统得到更好的提高。

2.在神经系统方面的价值

神经系统是人体的“司令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它的支配下进行的。神经系统是有机体内能够感受刺激,产生和传导兴奋,控制和调节各种生命活动并起主导作用的人体组成部分。神经系统的功能:一是使人体各系统形成一个对立统一的整体;二是使人体各系统与外界保持相对平衡,否则人体机能下降或发生病变,甚至危及生命。太极拳运动项目是意识为主导,意识去调节大脑皮层的神经系统,收到信息传达命令到身体所运动的肢体部位。所以习练太极拳能够调节大脑的紧张状态,达到心静体松,致使达到较好的健身功效。

3.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方面的价值

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随着动作导引内气贯通五脏六腑。经常练习太极拳通过动作与呼吸配合,动作舒缓,因而呼吸缓慢,提高膈肌的作用,增大肺活量,来预防各种各样的慢性疾病,改善人体内部的代谢功能。因此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4.在心血管系统及免疫系统方面的价值

人体循环系统是人体内部一套封闭系统,包括血脉系统和经络系统。太极拳运动作为缓和型的有氧练习,可以促进机体副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交感神经的活性下降,因而使机体对应激的敏感性下降,改善机体免疫功能。

(二)社会价值

随着时代的前进,要求社会更加文明,人类更加健康、强壮。全民健身的兴起,无疑为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进步提供了可能和保证。太极拳运动作为我国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经常练习太极拳不断提高人体自身的自控力,陶冶情操,用一种和平的心态去面对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三)经济文化价值

太极拳是中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得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喜爱和接受,促使国与国的文化交流,同时带动中国的经济增长。目前,日本和很多欧美国家习练太极拳的人数不断增加,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中国的学多太极拳教育者受到外国的欢迎,他们利用太极拳的转播,进行文化的交流,促进国与国之间友好发展,同时提高经济的发展。所以太极拳不仅是终身体育中的优势项目,而且还是很多方面的优势隐形项目。

五、总结

太极拳在“终身体育”中处于优势的地位。太极拳自身的要点,以及给人、和谐社会、经济文化都有着巨大的价值。它们如同一条食物链:太极拳的习练促进人的身心健康,人们有一颗平和的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带动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太极拳在当今社会,是健康、进步、坚持的‘符号’,值得人们终身学习,作为一种习惯经常习练。

参考文献:

[1] 王则珊.终身体育[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

[2] 余功保.中国太极拳辞典[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205.

[3] 王文中.太极拳十大保健作用[J].武林.1994(12):30-31.

[4] 王壮弘.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极拳讲记[M].海南出版社.2014:298.

[5] 丛晓玲.浅析太极拳与大学生的终身体育[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