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25 11:33:4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旅游精准扶贫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一
20xx年,镇安农商行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面向三农,服务城乡”为己任,在全市首创了金融扶贫工作模式,不断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感,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该行主要采取五项措施着力“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创新金融扶贫模式,着力搭建扶贫架构。为切实做好“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镇安农商行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创新了“1234”金融扶贫模式,即制定一个规划——《镇安农商行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六年规划》;开发两种产品——金融扶贫富民农户贷和产业贷;探索三种模式——“基金+贴息”保障模式、“公司+农户”担保模式、“服务+技术”支撑模式;完善四项机制——完善金融扶贫联动协调机制、贷款风险补偿担保机制、金融服务监测考核机制、政银联席定期磋商机制。为扶贫工作搭建了架构,建立长效机制,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是加大信贷资金扶持,着力增加群众收入。至2015年12月末,累计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0450万元,其中精准扶贫金融富民农户贷1466笔,金额 6199.33万元,有力地支持了贫困户发展产业致富;精准扶贫金融富民产业贷157笔,金额4250万元,以产业带动就业,促进贫困户增加收入。
三是捐助民生工程,着力做好面上大扶贫。2015年,向包扶的丰收村捐资3万元修建公厕,捐电脑6台、太阳伞45把、石桌石凳5套、宫灯60对,制作旅游标识牌、宣传牌8个,增设助农取款点1处、安装无线POS机具1部、配备点钞机1台、灯箱1个,分发雨伞、水杯等宣传品1000余份;争取资金33万元支持丰收村饮水净化工程。支持民生工程,做好面上大扶贫。
四是驻村联户扶贫,着力增强群众致富信心。首先是制定规划及措施。2015年组建驻村联户扶贫工作队,制定《包扶村2014-2016年三年发展规划》、《贫困户调查及产业发展情况统计表》、《驻村工作队职责及任务》等;其次是建档立卡开展结对帮扶。向包扶的腰庄河村25户“亲戚”捐赠价值14万元的铡草机、粉碎机等农用机具44台;再次是创新模式开展信贷扶贫。农商行以丰收村为试点,为该村36户贫困户发放精准扶贫贷款184.7万元。为丰收村汪和春服装加工厂贷款25万元,增设备扩规模,解决50多名贫困人口就业,人均年增收1.5万元;最后是确定产业开展项目扶贫。工作队帮助成立“丰收乡村旅游公司”,引导村民刘长卫等15户移民户办起了农家乐和乡村旅馆,解决贫困户就业30余人,人均增收9000多元。通过该行的政策宣讲、资金扶持、项目带动、捐赠物资等多种途径帮扶,解决了贫困户“等靠要”思想,群众致富信息进一步增强。
五是职工自发奉献爱心,着力帮助弱势群体。2015年8月23日为丰收村16名小学生捐赠学费、学习用品价值1.28万元。后期计划对因病无法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通过职工捐款,对他们实施爱心捐助,帮助弱势群体。
镇安农商行倾情致力精准扶贫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受到省市领导关注、县委政府通报表彰和群众好评。这是镇安农商行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的一个缩影。2015年,镇安农商行要持续推进金融支持与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度融合,以“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长、银行发展”为目标,将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重点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从“献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银行精准扶贫工作计划范文二
一、总体目标
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赣南苏区同步进入小康社会为统领,全面做好贫困群体的金融服务,初步建成全方位覆盖贫困群体的普惠金融体系。
(一)金融扶贫开发体系日趋完善。完善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推动商业性金融机构网点持续下沉,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着力消灭金融服务盲区,争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乡)。
(二)信贷投入总量持续增长。通过创新金融产品,逐步加大对贫困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每年全市涉农贷款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三)融资结构日益优化。通过加强对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上市培育,鼓励引导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债券市场进行融资,拓展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渠道,实现直接融资规模同比增长。
(四)风险保障体系逐步健全。通过创新发展小额信贷保证保险、特色农业保险、医疗、养老等保障保险,充分发挥保险行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和地位,健全贫困群众的风险保险保障体系。
(五)金融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精准扶贫担保模式,破解贫困群众无抵押、无担保的瓶颈;努力推进贫困群体金融知识普及,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使贫困地区金融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二、基本原则
(一)着力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引领,通过完善金融服务支撑,促进贫困群体提升自我发展能力,增强贫困群体“造血”功能。
(二)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坚持市场化和政策扶持相结合,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政策扶持为支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三)坚持统筹兼顾与因地制宜相结合。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金融精准扶贫的决策部署,立足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的实际,各县(市、区)和各金融机构根据产业特点、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按照因地制宜原则,创新扶贫开发金融服务方式。
三、政策措施
(一)完善面向“三农”的金融服务体系。推进普惠金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尽快完成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工作目标,推动涉农银行业机构开展类似于农行“三农金融事业部”模式改革,引导邮储银行加快乡村营业网点布设步伐,鼓励村镇银行分支机构向乡镇延伸;纵深推进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加快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行政村全覆盖工作,切实满足偏远农村各项支农补贴发放、小额提现、转账等基本服务需求,消灭金融服务盲区,争取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镇(乡)。鼓励在重点或大型乡镇设立专业支农的小额贷款公司。鼓励人保财险、中国人寿等保险机构完善乡镇营销服务部的布局,创新保险机构在乡镇行政村的服务方式。
(二)引导信贷投放向贫困群众和贫困地区倾斜。以我市油茶、脐橙、花卉苗木、养殖等农业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业产业等为扶持重点,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农发行、农业银行、农信社(农商银行)、村镇银行、邮储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加快扶贫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加大对有条件的贫困农户小额农贷投放力度,扩大贫困农户贷款覆盖面,大力实施产业金融扶贫;积极搭建平台,有效对接国家开发银行等扶贫开发贷款,重点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扶贫;针对扶贫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新推出切合实际的信贷产品,重点支持“公司+合作社+贫困户”、“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等产业发展模式,切实加大对其信贷支持力度,实施就业金融扶贫;落实好现有国家济困助学信贷扶持政策,对当年被全日制大专以上院校录取的贫困家庭大学生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支持,加大对农村校舍改造等项目贷款的支持力度,开展教育金融扶贫;支持农村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改扩建等项目贷款,开展保障金融扶贫。
加快推进农村“三权”抵押贷款的推广运用,在全市推广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适当扩大对林权、果园证抵押贷款的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实行优惠利率;适时探索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赣州银行、农信社每年要新增不少于3亿元的扶贫专项贷款额度。涉农金融机构要做好“财政惠农信贷通”的发放工作,各金融机构在同等条件下要优先满足扶贫对象的信贷需求,加快扶贫贷款的审批流程,充分保障扶贫对象合理续贷需求。确保涉农贷款增量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增速高于全市贷款平均水平。适当提高对扶贫贷款的风险容忍度。配合“雨露计划”、“金蓝领工程”等就业扶贫措施,加大再就业小额担保贷款对贫困家庭成员的信贷支持力度,享受小额担保贷款相关贴息政策。
(三)借力资本市场推动扶贫开发。建立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接融资后备库,支持符合条件的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到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融资。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发行企业公司债券、短期融资券、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多种债务融资工具,扩大直接融资的规模和比重。筹建覆盖四省九市的区域性农产品交易市场。对油茶、脐橙等我市优势农产品设立期货品种开展研究论证。探索筹建扶贫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
(四)建立保险行业精准扶贫长效机制。鼓励保险行业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作,结合贫困户的特点创新保险产品和服务。开拓农村小额信贷保证保险产品,推动实现农民小额贷款“手续简便、无抵押、无担保”。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业保险工作,推进油茶、茶叶、花卉苗木、水稻、生猪等地方特色优势农业保险,力争加快将柑橘(脐橙)、烟叶、油茶、白莲等农业保险纳入中央、省级财政补贴范围;创新发展天气指数保险、产量保险、收入保险等新兴产品。关注特殊人群的保险保障,积极发展大病补充医疗保险;推广低保、五保、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的意外保障制度;探索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障的新模式。鼓励保险机构降低保险费率,鼓励有条件的县(市、区)由财政出资为贫困户购买补充医疗保险等保障保险。
(五)创新精准扶贫担保方式。将贫困户和扶贫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列入“小微信贷通”的重点支持范围。由市县财政统筹资金,组建赣州市扶贫开发担保机构,为扶贫对象等提供贷款担保,免收担保费用;提高对扶贫开发担保机构代偿损失的容忍度,对扶贫开发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由市政府、各县(市、区)政府、扶贫开发担保公司、协作银行按比例共同承担。
(六)加快推动精准扶贫金融知识普及。搭建市、县、乡三级金融培训平台。充分发挥市委党校、市金融研究院以及驻市高校的平台作用,面向各金融机构开展小额信贷业务和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升金融服务水平;面向基层干部进行农村金融改革、小额信贷、农业保险、资本市场等方面的宣传培训,提高运用金融杠杆的意识和能力;借助县、乡两级平台(如,农民培训学校),对贫困群体开展专项金融教育培训,提高贫困群体的诚信意识,使农民学会用金融致富,当好诚信客户。
四、组织保障
(一)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强化政府部门与银证保等金融机构联合,进一步完善横向协作机制。由市金融局牵头、市财政局、市扶贫办、赣州银监分局、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以及驻市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整体联动机制。建立金融精准扶贫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计划,统一具体宣传内容和口径,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有效凝聚各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形成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整体合力。
到20__年底,争取全县贫困人口数量进一步减少,贫困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基本达到全县平均水平,加快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不愁吃、穿)、“三保障”(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和住房)、“五突破”(生产条件改善、生活条件改善、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提高、生态环境改善有新突破),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县平均水平。
1、实施精准扶贫。根据国家制定的统一识别办法,按照“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立全县扶贫对象信息库。各项扶贫措施要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深入分析致贫原因,逐村逐户制定帮扶措施,集中力量予以扶持。
2、实施产业扶贫。充分利用产业扶贫的抓手,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做大做强贫困村主导产业。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培育各类经营主体,建立龙头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旅游资源丰富的地方,可以在山水、民俗、古迹等做文章,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农户脱贫致富。
3、实施智力扶贫。加快教育扶贫工程实施,结合“雨露计划”和教育部门“中职资助”项目帮助贫困家庭未能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能接受适应就业需求的职业技术教育,使扶贫对象家庭的两后生成为一名会操作、懂技术、有经验的实用性人才。通过“大学生资助”项目,解决贫困家庭大学生就读难题,培养出适应国家需要的高学历、高文化、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利用__市两区与__县建立的就业信息共享平台,多渠道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加强信息服务和就业指导。凡享受财政贴息资金扶持的企业都要优先安排贫困户家庭劳动力就业。
4、实施驻村帮扶。根据上级扶贫工作要求,普遍建立驻村工作队(组)制度,每个扶贫开发领导组成员单位都要在联系的贫困村派驻一个工作队(组)。结合我县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亲帮扶”活动,保证每个科级以上领导干部都有明确的两个帮扶贫困户,做到准确掌握贫困户情况,及时帮助解决贫困户困难。
1、实施整村推进项目。根据省扶贫办要求,针对基础设施条件薄弱的村和今年实施的省级中心村,20__年拟定在__镇__村、__镇__村、__镇__村、__镇__村和__村、__镇__村、__镇__社区、__园__中心村、__镇__村、__镇__村10个村实施整村推进项目。项目所在镇村要做好项目申报、规划和组织实施,确保按期完成,切实为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2、推进市扶贫民生工程。建设完成市扶贫开发民生工程项目2个,主要用于市级重点贫困村通组达户道路项目建设。每个项目补助50万元。__镇__村和__镇__村要认真摸排,按照先急后缓、收效明显的原则,选择好急需修建的项目申报实施。
3、实施光伏扶贫项目。按照市扶贫办有关要求,进一步扩大光伏扶贫项目建设内容,一是利用市县财政资金帮助__镇__山村和__镇__村各20户贫困家庭建设家庭分布式发电站,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二是在新批准建设的整村推进项目村、重大项目集中安置小区等农村新型社区,要把光伏综合应用纳入村庄建设规划,充分利用农户住宅、村级服务中心、养老院等屋顶资源大规模建设分布式发电站;三是要按照农户自筹和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原则,采取自建方式,引导支持农户建设家庭分布式发电站。
4、实施两区对口帮扶。根据市扶贫领导组要求和我县与__区、经开区签订的对口帮扶协议精神,20__完成__镇__村和__村、__镇__村、__镇__村和__村、__镇__村6个村对口帮扶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同时
,进一步拓宽对接帮扶渠道,在农超对接、劳务输出、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帮助我县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5、实施危房改造项目。把贫困户危房改造摆在突出位置,优先安排改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全县危房改造项目要向贫困户多的镇村集中和倾斜,着力解决贫困农户住房安全问题。
(一)强化扶贫队伍建设。扶贫队伍要适应精准扶贫工作的要求,扶贫任务重的镇要安排专门干部负责扶贫工作。全县扶贫系统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执行能力。
(二)明确扶贫工作职责。各镇是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扶贫开发相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沟通、任务实施。县扶贫办负责计划下达、规范监督、管理指导和督查考评等。县财政局负责安排落实扶贫资金的拨付与管理。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宇牛火锅”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基层脱贫攻坚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一、基本情况
清溪镇位于大相岭西麓的高山峡谷区,是汉源县的北大门,距县城35公里,与荥经县相连,东接双溪乡,南连富庄,西接西溪。海拔1550~3300米,年降水量7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5℃。幅员面积69平方公里,原辖富民、新黎、西河、顺利、永安、同明、启明、双坪、同心9个村,48个村民小组。现有人口3452户10425人。2014年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户201户547人,识别同心为贫困村。经过历年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其中14年脱贫43户130人,15年脱贫70户208人,16年脱贫26户68人,17年脱贫36户60人,2018年脱贫26户83人;贫困村同心村于2016年完成脱贫退出。2019至2020年,我镇通过持续“回头看、回头帮”,落实帮扶责任、落实帮扶政策、落实工作职责,推动脱贫巩固提升,实现稳定脱贫。
2014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我镇创新思路,强化措施,为贫困户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聚焦扶贫对象,细化了扶贫工作措施,明确目标任务,突出工作重点,扎实开展了一系列的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组织机构
我镇始终坚持认真贯彻上级扶贫攻坚工作会议文件精神,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把扶贫攻坚工作落到实处,努力让农村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为切实加强对扶贫攻坚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根据人动及时调整和充实了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分管领导亲自抓各项扶贫工作的落实,有专人专门负责扶贫日常业务工作,做到了扶贫攻坚工作日常化,常抓不懈。
“五个一”方面,结合工作需要,依据组织部文件派驻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先后由检察院派驻3人任第一书记、清溪镇3名工作人员为队员。驻村农技员为我镇农技员刘福。要求驻村工作组人员工作重心完全集中到联系村,常下村、常入户、常下地,对下联系实际帮扶到户,对上根据需求积极争取各个项目,加强贫困村的建设。
(二)狠抓责任落实
每年党委会专题研究扶贫攻坚工作不少于12次,做到镇职工会、镇村干部工作会上坚持月月讲,把工作部署到位。镇党委、政府坚持把扶贫攻坚工作纳入对镇、村干部的年度工作考核,同误工、奖励、评先等相结合,制定了明确的考核办法,严格考核,逗硬奖惩,做到责任明确,措施具体,考核及时,建立扶贫攻坚工作的长效机制。根据换届及人动,我镇及时调整了帮扶联系干部,做到所有贫困户都有干部职工帮扶联系。要求帮扶工作要精心组织,务求实效,把结对帮扶活动作为密切干群关系,作为促进机关作风转变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摆上位置,认真抓紧抓好。要帮扶工作人员要带着感情,带着热情、带着责任投身到帮扶活动中去,对帮扶对象做到“政治上关心,经济上资助,技能上培训,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慰问。”要经常深入帮扶对象家中走访,重大节日要开展慰问活动,及时掌握帮扶对象的动态情况,确保帮扶活动取得实效,不断推向深入。
(三)创新帮扶方式,巩固结对帮扶成果。
为了改善部分特困群众的贫苦生活,尽快走上致富的道路,一是组织村民学习和掌握农业科学技术,聘请专家开展专业技术讲座,每个农民土专家帮助联系2-3户贫困户农业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二是继续开展“攀穷亲、结穷对”的“一帮一”活动。合理使用民政资金,力所能及地解决困难党员、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把党和政府的暖送到他们的手中。三是适时组织村干部、产业大户外出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推动发展。四是组织开展“送法下乡”活动,为全体村民赠送“文明家庭”手册,组织法律工作者到村进行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提高广大村民的法律素质。
(四)、狠抓政策落实,措施得体,效果明显
1、帮扶责任人走访贫困户多次,做了到知其短,了其需,帮助贫困户制定长期脱贫规划,平时加强联系,以扶“智”和扶“志”为主,注重贫困户具体问题的解决。
2、14年以来严格落实针对贫困户的惠民政策。医疗方面,为全镇贫困户2658人次代缴医疗保险,为住院治疗的贫困户申请卫生扶贫基金;教育方面,为全镇271人次申请教育扶贫基金,为45人次申请“雨露计划”资金,我镇无一人因贫辍学;住房方面,为2批次13户进行危房改造,其中D级重建9户,C级加固4户;人居环境提升方面,对5批次90户贫困户进行“四改三建三清”,对43户进行“厕所革命”改造;民政兜底方面,为61户96人申请低保,11人申请农村特困供养;广电网络方面,由帮扶单位和帮扶责任人为34户贫困户捐送了电视并接通信号。
3、抢抓产业发展大会战机遇,实现大樱桃、花椒以及脆红李等小水果栽种发展,实现应栽尽栽、应种尽种。突出以清溪特色发甜樱桃、清溪贡椒为重点的增收产业,切实加强了对贫困户的实用技术培训。开展甜樱桃管理技术、花椒管理等切合农村实际情况的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富裕一户”的目标。通过近年的努力,我镇经果林产业产量提高、质量提升、市场营销等长足发展。我们发展电商、要求专业合作社加大对贫困户农产品销售支持,清溪镇农产品对外影响力、知名度大大提高,广大农户包括贫困户等都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确保高质量脱贫。
4、进一步开展旅游宣传,每年6月,我镇在成都宽窄巷子等地方组织了大樱桃推荐会,在8月举办了花椒节和祭孔活动,通过举办会节吸引游客,力图将我镇打造成一个有特色农产品的夏日旅游避暑胜地,使村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致富增收。
在清溪镇党委政府,帮扶部门、驻村工作队精心指导与帮助下,“颐养避暑,樱桃溪谷”“党建扶贫。双百示范”计划示范项目申报成功,拉开了同心村发展乡村旅游的大幕。依托灾后重建财政资金,利用生态资源塑造独特的乡村风貌,以“微田园”及“采摘体验园”为特色发展农户产品和乡村旅游,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美丽新村和已成规模的甜樱桃、花椒产业,让各地游客来到同心村采摘体验、休闲度假、颐养避暑,实现了一三产业相结合,拓宽当地群众的收入渠道。加大村旅游产业投资和人员培训,保持现有旅游业良好发展态势,加强对美丽同心的宣传推介,充分利用微信、微播等自媒体,加大对同心村美景、美食的宣传,实时组织开展各类美食旅游活动,提升游客的参与度,积极参与县、市一级的旅游推介,对外提升知名度。做大做强同心村的旅游产业,让同心的乡村旅游在防贫困户返贫、助农致富增收中发挥重要作用和成为村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村民主要收入来源。目前,同心村已有23家农家乐开始营业,年旅游接待收入超400万元,有力地拓宽了村民的收入渠道。
三、2020年工作开展情况
2020年作为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村的支持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扶贫攻坚政策,坚持以党的十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用好各级扶持政策,进一步解放思想,改善作风,切实抓好扶贫攻坚的各项工作。
1、围绕精准下功夫
始终坚持把“扶真贫,真扶贫”作为基本准则贯穿始终,精准识别、精准发力。对照国家贫困对象认定标准,严格按照脱贫办要求,对识别对象逐村逐户核实,确保对象精准;严格贯彻落实贫困对象动态进出调整管理办法,今年度共动态识别6人、动态退出4人。
2、扎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
对已脱贫对象开展“回头看”核查,对脱贫后还有困难或返贫风险的贫困户开展“回头帮”。真正做到应帮尽帮、应扶尽扶。为已脱贫户1户6人申请低保救助,为12名贫困学生申请了雨露计划救助资金,为75人申请教育扶贫基金。通过系列政策确保了脱贫户稳定脱贫。
3、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2020年度,我镇稳步推进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建设,已完成18户“四改三建三清”,同心村2-4组道路护栏建设、验收及报账,稳步推进同心村活动室综合体建设,相关项目的实施大大提升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贫困户的精神面貌,提高了为贫困户的满意度。
四、存在的问题
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系列问题。一是基层组织建设力度不够,村组干部主体责任落实欠缺。二是部分贫困户仍有一定程度存在“等靠要”思想。三是部分贫困户未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个人和房屋卫生脏乱差。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持续发力,扎实整改。结合各级督查督导发现问题,切实做好发现问题整改,并把整改工作与脱贫攻坚整体工作任务结合起来,聚焦脱贫攻坚工作短板,坚持问题导向,扎实开展整改,确保整改取得实效。
(二)大力培育扶贫产业,确保贫困户受益增收。一是花椒产业: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花椒质量和效益为核心,不断扩大花椒种植规模,深化花椒产业链研发,加强清溪贡椒品牌建设,进一步提我镇花椒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把清溪建成全省一流、全国闻名的花椒生产基地。二是大樱桃产业:注重产品质量的提升、诚信经营,维护好市场环境、打破思维局限,树立长远发展意识,将清溪大樱桃做优、做久、做强。确保已脱贫户不反贫,高质量脱贫。
(三)加强扶贫政策落实。严格执行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全面落实教育、医疗等普惠和特惠政策;做好教育和卫生扶贫救助基金申报工作,突出到村到户到人扶持政策的及时兑现、精准落实,切实减轻贫困家庭负担。切实做好扶贫政策与低保制度衔接,确保实现应保尽保、兜底脱贫的目标。
[关键词] 毕节试验区;精准扶贫;“创新扶贫示范区”
[中图分类号] F30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The process of anti poverty is also the process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The Bijie pilot area is committed to reform experiments and scientific practice development of three major themes, poverty alleviatio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population control for 27 years. It launched a general offensive to poverty and explored innovative ways to alleviating pover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small test, big direction" and "making a demonstration and exploring the way", Bijie explored six models for accelerating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development. It created a new mechanism for the innovation and poverty alleviation demonstration zone, extending and deepening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model of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 Bijie Pilot Area, accurate poverty alleviation, innovative poverty allevi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一、毕节试验区精准扶贫的初步探索及难点
以政府主导的扶贫进入扶贫新阶段,农村贫困的发生形态与扶贫战略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扶贫进入新常态。贫困结构复杂,致贫原因多样,扶贫成本提高,扶贫新常态呈现出从绝对贫困到相对贫困、单维贫困到多维贫困、静态贫困到动态贫困、短期贫困到长期贫困的新特征。当前农村扶贫开发已进入唯“硬骨头”的攻坚克难的新阶段,靠常规手段已难以奏效,必须在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上创新突破,总体思路和制度框架亟待调整,建立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扶贫新体制、新机制,必须从以往存在的“大水漫灌”转变到“精准滴灌”,实施“靶心疗法”,找准扶贫的“命脉”综合施策,点中薄弱“穴位”精准发力,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真正做到“扶贫到户、扶贫到人”,确保扶贫工作更加精准有效。
毕节试验区以赫章县海雀村为样本解剖“麻雀”,以“六个到村到户”为抓手,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探索建立了毕节试验区精准扶贫“十子”机制(即瞄靶子,建识别机制;梳辫子,建分类机制;结对子,建驻村机制;理路子,建规划机制;想法子,建帮扶机制;找票子,建配置机制;甩膀子,建动力机制;强班子,建引领机制;凑份子,建联动机制;造册子,建管理机制),在全市推进精准扶贫“四法”(即明晰“一条路径”,即力量法;构建“一套机制”,即十子法;突出“一个抓手”,即抓手法;实现“一个突破”,即产业链法),切实推动各类帮扶资源到村到户,实现扶贫方式由“大水漫灌”向“滴灌”转变,做到扶真贫、真扶贫。对精准扶贫进行有益的探索。
毕节试验区精准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扶贫任务重、压力大。目前全市有贫困人口166.97万,占农村人口23.86%。到2020年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扶贫任务十分繁重,压力非常大。二是扶贫产业发展仍然落后,带动能力弱小。目前全市产业发展仍以能矿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发展不足,旅游服务业处于初级阶段,对贫困对象带动较小,甚至惠及不到贫困人群。农业产业规模小,未形成链接农户产业链条,没有形成贫困农户参与大产业发展和自主发展小产业局面,产业带动能力不强。三是扶贫资金缺口大,扶贫项目融资难。由于贫困地区大部分都在山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落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量小,市、县财政资金很难承载贫困地区扶贫攻坚成本。扶贫融资准,县区风险补偿基金较少,小额贷款贴息仍没有一个明确的操作规程,扶贫企业和建档立卡贫困对象贷款贴息仍未到位。四是机制体制障碍亟待破除。由干受机制体制障碍制约,导致部门联动不紧密、职责分工有交叉,影响扶贫措施与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的有效衔接。另外,配套支持或考核措施还不完善,没有针对贫困人口个体的进退和考核措施,管理方式仍沿用统计局的调查数据,削弱了精准扶贫的效果。五是基层扶贫队伍建设有待加强。随着扶贫机制改革和创新,扶贫工作重心开始向县和乡村下移,这就要求县乡扶贫队伍更加稳定、业务素质更加过硬,才能适应精准扶贫工作需求。目前,全市所有乡镇均没有单独设置扶贫机构,也没有稳定的扶贫队伍和专职人员,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推进。六是扶贫的精准度有待提高。识别还不够精准:对每一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贫困程度和脱贫需求等方面的统计分析,仍然存在简单化、模糊化的问题,还没有做到完全精准。分类还不够精准:贫困户致贫原因较多甚至于多种致贫原因相互交织,存在贫困人口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简单归为某一类别或某几种类别,没有做到个案“诊断”,造成对象分类不够精准。措施还不够精准:制定帮扶措施和工作计划时,对不同的扶贫对象,针对不同的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在措施上还存在趋同化的问题,难免“打偏跑漏”。七是脱贫的形象标准和成效管理还不够精准。按照国家划定的贫困线,贫困户脱贫标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2300元(2010年不变价为2300元,2014年现价为2884元)。从统计的角度,有其符合我国国情的客观标准,但这个标准在实践操作中不够形象、不够直观,很难客观界定贫困户收入,有可能导致“被脱贫”、“被贫困”的问题。八是成效管理特别是退出机制还不完善。有的贫困户按目前的标准口径可以实现脱贫,但国家贫困线标准一旦提高,或贫困户自身生产生活稍有差池,就可能又会返贫。脱贫农户收入如何可持续稳定地增长,推进跟踪巩固和后续扶持,还缺乏有效机制,确保扶贫成果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二、毕节试验区建设“创新扶贫示范区”新机制
新时期扶贫开发必须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精准有效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机制体系,使精准扶贫成为一种新常态。毕节试验区使命价值在于试验与示范。在精准扶贫的新阶段,经济发展和贫困减缓面临的问题是更为精准的定位贫困,并将精准扶贫纳入增长框架,实现“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毕节反贫困的问题首要的是如何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突出抓好“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以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大扶贫为支撑,加快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进一步深化改革、锐意创新、埋头苦干、同心攻坚,着力推动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为全国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新路作示范。
毕节试验区在中央的顶层设计下,结合贵州省部署,应用“自选动作”和“施工图”,勾勒精准扶贫的“毕节试验区版本”,确保中央精准扶贫精神在毕节具体化、特色化、实践化。着眼点是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提供政策借鉴。为制订关于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意见提供范本;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农村减贫治理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村减贫治理能力,增强农村扶贫政策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协同性、可复制性;核心是瞄准扶贫开发工作中扶贫对象识别不准、底子不清和扶贫措施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与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奠定精确识别、精准规划、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精准考核五大基石,构筑新机制,探索生态文明与扶贫相结合的绿色减贫脱贫新路,深化改革、推进创新扶贫示范区建设,为贫困落后山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闯新路、作示范。
(一)着眼可持续生计,精准创新机制体制改革
以精准扶贫促区域发展,着眼可持续生计创新扶贫示范区建设,必须破除机制体制障碍,以改革为动力,聚合各方力量,构建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大扶贫”格局。改进贫困县乡考核机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分配、使用、监管等方面机制体制,改革财政专项扶贫项目管理机制,完善精准扶贫“十子”工作机制,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健全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帮扶机制,等等。
(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突破重点、抓好突出问题解决
打造高质量的扶贫攻坚示范区,解决好突出问题是保障。不断加强产业扶贫力度,夯实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基础。有效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六项行动计划和乡村农家靓丽行动,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全面提升素质教育,提高贫困群众转移就业能力,实施人口控量提质行动。全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改善民生和提高保障水平。着力凝聚社会扶贫力量,提高“参与式”扶贫能力和水平,等等。
(三)紧盯目标任务,精准抓好改革试验课题落实
建立精准扶贫核心工作机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应抓好精准扶贫“十子法”“四看法”落实,着力建立扶贫对象识别机制、规划机制、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进退机制,重点抓好贫困人口准确识别、建档立卡、“六个到村到户”和动态管理等工作。注重精准扶贫和片区攻坚有机结合,把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和实施片区规划、县级实施规划的片区攻坚高度融合,切实做到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等等。
(四)围绕示范带动,精准创新试验示范价值点
贯彻落实好以及中央、省等有关领导的批示精神,在坚持持之以恒、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上闯新路作示范。继续深化“三大主题”,以打造精准扶贫“四法”等先进、样板为引领,力争在绿色减贫模式上出理念、在推进措施上出经验、在过程管理上出路子、在扶贫成果上出典型,探索出试验区试验示范的价值亮点,真正将毕节建设成为新时期全国其他贫困落后地区脱贫致富、同步小康的扶贫开发示范区,等等。
[参 考 文 献]
[1]汪三贵.论中国的精准扶贫[J].贵州社会科学,2015(5)
一、2020年度目标任务
按照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工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全区38个已退出贫困村、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3596户、贫困人口11070人的巩固提升目标任务,以消费扶贫、电商扶贫为抓手,以市场拓展三大活动为平台,全力推进商务精准扶贫,推动农业升级、农村发展、农民增收。2020年继续积极开展和参加相关消费扶贫活动;组织贫困村企业参加市场拓展“三大活动”及展会,组织企业参加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展销活动,扩大贫困村农特产品销售。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以市场拓展活动为抓手,推动消费提档升级
持续推进“扶贫”公益品牌建设,鼓励支持我区贫困村依托本地特色资源禀赋主动对接省内省外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销关系;动员区内企业积极参与消费扶贫。鼓励企业、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等优先购买“扶贫”产品。做好协调服务工作,鼓励“扶贫”产品企业与园区、酒店、旅游景区等合作共同设置“扶贫”产品展示区域。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局以“惠民购物全川行”、“川货全国行”活动为抓手,帮助企业拓展市场,推动区产品走出去。2020年全年组织贫困地区5户次以上企业参加活动和展会,1月至3月集中开展2020川货新春大拜年活动,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共计100余家商家参与此类活动,促进消费达1500万元,其中贫困户参展20余次,涉及金额200万元。组织了15余家(次)茶企参加川货全国行站展销活动;组织10余家企业报名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同时积极组织区内企业参加“川货电商节暨电子商务发展峰会和省贫困地区农特产品展销活动”。
(二)加强培训,提供电商发展智力支撑
采取电商协会、电商企业与电商培训机构三方合作方式,广泛开展电子商务实际操作培训;培育一批电商专业人才、农村带头人,帮助农民掌握和使用网上交易技能,提高农民的信息意识、应用能力。2020年依托区服务业产业园区举办电商培训人员25人次。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共计开展培训5场次,培训人员500余人次,其中培训贫困村人200余人次。
(三)推进贫困地区企业和产品拓展市场
1.推进电商进农村,“农产品+互联网”融合发展。深入开展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电子商务与当地产业紧密结合,过去主要以“工业品下乡”为主,变为以“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并行的双向流通。藏茶、红心猕猴桃等农产品依靠电商加速上行成为发展的主动力。
2.建设本土平台,龙头电商不断涌现。截至目前,区网商总数共计2000余家,从事经贸的网商数量进一步增加,发展向好。“京东•馆”等本土平台规模日益壮大,“易田”、“数字云仓科技产业发展限公司”等知名电商企业落户,带动了当地传统企业利用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
3.建设电商产业园,加快电子商务产业聚集发展。引进果岭云仓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区建设生态电子商务产业园,推进集聚区提档升级,为区各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电商专业服务、咨询和培训服务,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协助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传统企业产值。
(四)其他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协调疫情工作
今年疫情发生,举国上下,同心协力,区经商局作为抗疫的一员,承担着酒店、旅馆、商场超市、企业以及帮扶大院等疫情控制工作,任务繁重。为配合好全区疫情管控工作,区经商局全局上下勠力同心,深入小区张贴和发放疫情防控告知书,并入户宣传防疫政策,督促并协助各小区做好进出人员“问检登”。同时多方筹措为“联包帮”社区和大院采购了目前市场上紧缺的消毒药水和电动喷雾器等消杀用品,由副局长杨汭嘉带队送到社区和大院居民手中,并指导群众正确使用,赢得了大院居民好评。
除了帮扶大院和社区,我们还深入诚信超市、吉选超市、凤凰超市、好立方购物广场等各大商场超市、酒店开展疫情防控工作。在商场超市,我们排查了生活必需品米面粮油、蔬菜水果等物资供应情况以及疫情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在酒店旅馆,我们详细了解了旅客入住、工作人员佩戴口罩、经营场所定时消毒、醒目位置张贴疫情防控宣传材料等防控措施开展情况。
2.风雨同舟,携手度过洪灾
8月18日,草坝镇发生100年不遇洪水,洪灾发生后,区经商局快速响应,全局动员,第一时间紧急向受灾严重的地区运送应急救援物资,并尽可能抽派人手进行抗洪抢险。
三、目前存在问题
1.支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体系不健全。一是基础设施还有薄弱的地方,部分农村对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的了解不多,能真正利用互联网的人较少,阻碍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二是物流配送等受交通条件、网点布局等因素制约,触角延伸不够,偏远山区无法实现直达;冷链物流发展欠缺,保鲜技术、储存能力、配送力量等存在差距,且成本较高。
2.传统企业、专合组织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一是传统企业对互联网认识不够,对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技术实现企业转型升级缺乏足够的信心,创新动能不足;二是农村专业合作社对电子商务认知不够,目前我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453家,不足10%涉足电子商务,大部分专业合作社注重抓生产,对营销理念、营销策略、品牌创建等缺乏足够的意识,发展电商的思想还不够解放,发展理念亟待进一步提高。
3.农产品标准化水平较低,品牌效应不够。缺乏农产品龙头骨干电商企业,农产品的生产、质量、包装等标准化程度低,交易规则、溯源体系、理赔机制不健全,产品交易缺乏可量化的管理标准。
4.专业人才不能满足需要。一是区内多数电商企业存在专业技术人才不足,招聘引进的电商企业关键技术人才受地域条件、环境条件、待遇条件等制约留不住人才;二是农村网站的建设和维护、信息采集和、市场行情分析和反馈等方面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员,影响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1.强化政策引领,全面提升应用水平。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市“十三五”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全企入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电商扶贫”工程。鼓励电子商务企业不断开展商业模式、技术应用和产品服务创新。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逆向整合各类生产要素资源,按照消费需求打造个性化产品。拓展电子商务服务领域,深入推进电子商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
黔东南州把大数据作为三大战略行动之一,大力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以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为契机,坚持创新引领,强化制度保障,深入推进大数据应用发展,为引领和推动全州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发挥了良好作用。
顶层设计高位谋划
2016年6月3日,全省大数据战略行动推进大会召开以后,黔东南州高度重视,州委常委会进行了专题讨论,州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专门安排部署,并于11月5日召开全州大数据大健康战略推进大会,全面统筹大数据战略行动工作。
黔东南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州长统筹抓、副州长具体抓、各部门负主体责任的工作机制,将黔东南州大数据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更名为黔东南州大数据发展领导小组,推进大数据发展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组织机构,配强领导力量,建立大数据资源统筹管理和调度运行机制。完善工作机制,建立州级调度机制;每半年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重大工作;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领域研究大数据战略行动推进情况,推动建立大数据战略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定期汇报机制,每月向州大数据领导小组汇报战略行动推进情况;建立政府信息化项目建设会审机制,由州l改、财政、工信部门按照互联互通、集约安全的要求联合审查,实现统一平台、统一立项、统一预算、统一验收;强化督促检查,部门系统制定年度大数据推进工作计划,州委州政府督查室会同州大数据办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将大数据战略行动推进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绩效考核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参考,定期组织开展专项督查督办,推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如期完成。
同时,黔东南州紧紧围绕“224533”工作思路(即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用好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两个宝贝,坚持“数据是资源、应用是核心、产业是目的、安全是保障”四个理念,打造“基础设施层、系统平台层、云应用平台层、增值服务层、配套端产品层”产业链五个层级,发展“核心业态、关联业态和衍生业态”三个业态,实现“以大数据提升政府服务能力、以大数据推动转型升级、以大数据服务改善民生”三个目的),认真组织各部门编制“1+10+8”政策文件,包括1个主体文件、10个配套文件和8个方面应用文件,形成相互联系、相互支撑、有机结合的政策文件体系;州大数据办制定战略行动推进计划,梳理全省180项任务中牵头单位涉及黔东南州的8项,7个实施方案中涉及黔东南州的93项任务,制定了百项任务分解表,逐一分解到相关单位抓落实,并明确每项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 举办4期大数据专题培训,领导干部带头学大数据、谋大数据、抓大数据,引导和汇聚社会各界力量共同参与大数据战略行动建设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
大数据战略全面深入实施
黔东南州把大数据作为推进全州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加速发展、奋起直追的有效路径,呈现出大数据产业加快成长、大数据应用不断扩大、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发展优势持续巩固的良好态势。
强化大数据人才引进和培育。推动贵州省大数据产业人才培训基地在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正式挂牌;推动中科汉天下公司与黔东南州职业技术学院联承办“汉天下物联网学院”并正式招生;推动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研究院黔东南分院在凯里学院隆重揭牌成立。大数据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按照“一园三中心”的思路,打造凯里大数据产业园、呼叫中心、数据中心和制造中心。目前,凯里大数据产业园已入驻阿里巴巴、富士康、中科汉天下、申黔互联数据中心、东道主、水木华开、中昊电子等一批大数据相关企业。
支持中科汉天下公司发展集成电路,做大做强MEMS蕊片;支持申黔互联数据中心建设南方数据中心灾备中心,充分利用申黔互联数据中心为州内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数据存储服务,支持黄平东道主呼叫服务中心2016年建成200席以上的服务能力。
全面完成政府数据“聚通用”攻坚会战工作,实现全州55个应用系统迁上云上贵州黔东南专区,提前完成今明两年目标任务,迁云进度名列全省第一名,成为全省第一个完成迁云工作任务的市(州),并将继续抓好20朵云应用系统迁移“云上贵州”工作,实现年内50%上云目标。按照差异化发展原则,大力发展特色云,推动大数据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改善服务民生领域和商业经济领域等方面的应用。围绕黔东南州长板和短板,长板加长,短板补齐,突出实施“大数据+大旅游”“大数据+大扶贫”“大数据+大健康”“大数据+大文化”等行动计划,重点推动智慧旅游、精准扶贫、智慧交通、生态文化、电子商务、健康医疗、铸廉铸勤、智慧金融等方面的应用,先行先试,充分展示黔东南州特色和亮点。
一、工作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继续通过对全县所有农户住房安全进行动态监测,实现贫困户和有住房安全问题农户住房安全鉴定全覆盖,做到精准识别、应改尽改,确保2021年农村危房改造工作顺利实施,全面保障农户住房安全。
二、工作计划
(一)住房安全“回头看”(2021年4月底前)。
对于住房安全“回头看”工作,各镇(办)要充分发挥“四支队伍”的力量,对贫困户和一般农户的住房安全进行“回头看”,核查发现疑似危房的,由县住建局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鉴定确认,并建立台账。健全住房安全动态监测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分类及时纳入改造政策范围,实行动态清零。
(二)项目实施(2021年4月底-2021年9月底前)。
对鉴定为C级和D级的危旧房屋,由各镇(办)组织实施危房改造,鼓励通过闲置农房置换或长期租赁等方式,兜底解决特殊困难群体基本住房安全问题。对D级危房改造户,要求改造一户,拆除一户,全面保障全县农户住房安全。
(三)项目验收(2021年9月底-2021年11月底前)。
9月底前由各镇(办)进行初级验收,根据验收情况,将初验结果经镇(办)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后,于10月10日前报县危改办。10月底前,在镇(办)竣工验收的基础上,由县住建局牵头,组织第三方鉴定机构对全县实施房屋改造提升的农户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后,根据改造对象的补助标准,将补助资金一次性拨付给农户(统建类在农户同意后一次性拨付给施工方)。
三、工作要求
(一)改造对象和范围:建档立卡贫困户和生活较困难的一般农户;现唯一居住住房经鉴定为C级、D级的危房户或无房户。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不得列为改造对象:有家庭成员(包括户主的父母、配偶、子女、儿媳、女婿)为财政供养人员的;已购买商品房或有其他住房(含小产权房、门面房、经营性用房和通过继承等方式取得的住房)的;拥有私家车的;经济条件较好的老年人家庭,家中有儿子或上门女婿(不管老人是否分户)且居住房屋安全,自身有能力改造而又不自己改造的;父母有安全住房且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到13平米居住标准,儿子无论是否分户的;常年在外租房,举家长年在外1年及以上、不在当地居住、生产和生活失联的;在工商部门注册公司、企业并实际开展经营活动的;建新不拆除原危旧房的。
(二)改造方式、建设标准、补助标准及改造效果
1.改造方式。
(1)新建。对仍居住在经鉴定为D级危房或无住房的农户,可原址新建或异地新建。D级房屋新建必须拆除危旧房屋,新建房屋要求选址安全,基础牢靠(须设置地圈梁),四周必须设置散水、排水沟,确保排水通畅;墙体厚度必须≥240mm,窗口必须设置过梁,外墙压光、内墙粉白;现浇屋面必须保持排水通畅无渗漏;建筑材料质量合格。禁止建设临时建筑,严格按照《建筑工程验收规范》达到入住要求。
(2)修缮加固。对仍居住在经鉴定为C级危房的农户进行修缮加固。C级危房改造禁止采用美化提升代替安全加固改造,严禁采用彩钢瓦等轻质材料修复屋面。改造过程中尽量保留白墙、灰瓦、坡屋顶的农村建房居住特色。改造内容主要包括:
①加固基础。基础无明显沉降裂缝。基础四周必须设置散水、排水沟,确保排水通畅。基础外露部分必须做水泥砂浆保护层。
②加固墙体。墙体端正无明显倾斜、歪闪,墙体裂缝必须全部处理到位。纵横墙体无脱闪。生土外墙必须做保护层(麦草泥、破灰土等),内墙泥光粉白,墙皮无空鼓、脱落等。
③加固梁柱。榫卯节点连接牢固、无拔榫迹象。柱身无明显歪斜。梁、柱无虫蛀、无明显干裂,端部无劈裂、支座无明显移位。
④加固屋面。屋面平整、无渗漏(瓦屋面必须整体倒勾确保坡度合理、无沉陷,现浇屋面必须做防水且排水通畅)。檐口必须做封檐板;无朽蚀的橼、毡板等。
(3)其他方法。鼓励通过统建农村集体公租房及幸福大院、修缮加固现有闲置公房、置换或长期租赁村内闲置农房等方式,兜底解决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极弱的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
2.建设标准。房屋属D级危房实行拆除重建,属于C级的危房实行修缮加固。D级新建房屋面积原则上1至3人户控制在40-60平米以内,且1人户不低于20平米,2人户不低于30平米,3人户不低于40平米;对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可适当增加用于谷物储藏、农具放置等辅房屋面积。对于自筹资金和投工投料能力弱,需要社保政策兜底脱贫的贫困户,改造房屋面积按下限标准控制;坚持农村危房改造以农户自建为主、统建为辅。为避免农户因建房致贫、返贫,要坚持既保障居住安全又不盲目吊高胃口的建设标准,引导农户尽力而行、量力而为,避免因盲目攀比加重农户经济负担,指导农户合理选择或制定设计方案,为生活富裕后扩建预留接口。
3.补助标准。农村危房改造资金以农户自筹为主,政府补助为辅,多渠道筹集改造资金。实行分类补助标准:
(1)C级危房修缮加固补助标准
修缮项主要包括:加固基础(保证地基稳定)、加固墙体(承重墙无歪闪和开裂)、加固梁柱(节点完整,无变形、位移和滑移)、加固屋盖(不漏雨水,无开裂、搭接松动和屋架歪闪)等四项,维修加固的重点是消除安全隐患、适度改善使用功能,严禁采用美化提升代替安全加固改造。有啥问题解决啥问题,未全部解决房屋安全环节的不得验收。
①低保户、特困供养户:危房改造工程量结算高于1.8万元的,按1.8万元兑现;工程量结算低于1.8万元的,按照施工实际工程量进行结算兑现。
②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量结算高于1.5万元的,按1.5万元兑现;工程量结算低于1.5万元的,按照施工实际工程量进行结算。
③一般农户:危房改造工程量结算高于1.2万元的,按1.2万元兑现;工程量结算低于1.2万元的,按照施工实际工程量进行结算。
(2)D级危房原址新建补助标准
D级危房按照上级住建部门要求的住房面积和贫困类型实行分类补助。
①特困供养户:每户补助2.5万元。
②低保户:户籍一人户每户补助2.4万元,新建房屋居住面积不得超过30㎡;户籍二人户每户补助3.2万元,新建房屋居住面积不得超过40㎡;户籍三以上人户每户补助4万元,新建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不得超过18㎡。
③建档立卡贫困户:户籍一人户每户补助2万元,新建房屋居住面积不得超过40㎡;户籍二人户每户补助3万元,新建房屋居住面积不得超过50㎡;户籍三人以上户每户补助3.5万元,新建房屋人均居住面积不得超过18㎡。
④一般农户:无房户或D级危房新建房屋每户补助标准为2.5万元(户籍人口1人户每户补助1.6万元)。
(3)村集体公租房补助标准
危房改造对象原鉴定为D级危房的,原则上进行拆旧建新。但在征得本人同意后可由镇(办)政府或村委会按照人均不超过30㎡的标准为贫困户提供安全住房(包含水电等配套设施),补助标准不超过800元/㎡。
(4)购买农村闲置房屋补助标准
采取购买闲置房屋解决住房问题的,按以下标准给予补助:
①户籍人口1人户:每户补助2万元;
②户籍人口2人以上户:每户补助3万元。
4.改造效果。改造后的农户应具备厨房、厕所等基本居住使用功能。注重与农村“厕所革命”、村庄风貌管控、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乡村旅游、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结合起来,整合政策和资源,统筹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全面提升改造效果。
四、基本原则
(一)群众自愿。农村危房改造申报,改造方式的选择均由群众自主决定,镇、村要加强宣传引导,不得包办替代。
(二)公开公正。坚持阳光操作,实行“五公开”,即:政策公开,对象对开,标准公开,民主评议公开,审批结果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农村危房改造公开透明。
(三)实事求是。农村危房改造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有关标准,即不能脱离实际,拔高标准,也不能降低标准,影响质量。要围绕年度任务,精准施策,精准用力,严禁虚假改造,切实保障农户居住安全。
五、建设管理
(一)规范认定程序。坚持“户申请、村评议、镇审核、县审批”的审批程序,规范危房改造对象的审核审批,强化责任落实。健全县镇村三级公示制度,将审核通过的拟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审查结果按照相关程序在村务公开栏、镇(办)政府和县政府门户网站公示。
(二)加强质量管理。要把住房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农村危房改造采用自建的,农户及其委托的农村建筑工匠或施工单位对房屋质量安全负主体责任,采用统建的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房屋质量安全负主体责任。要把监管贯穿于建设全过程,抓技术培训,技术指导,确保改造一栋、安全一栋,改造一户、安全一户,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三)加强档案管理。健全危房改造“一户一档”台帐,做到改造一户、建档一户。精准实施帮扶改造,按照省住建厅的农村危房改造农户档案样本,及时准确将每一户建立档案,严格落实“一户一档”要求,填写完善纸质档案内容,做到材料齐全,管理规范。各镇(办)要安排专人负责本辖区农村危房改造档案管理工作,按工程实施时间节点,适时填报改造前、改造中、改造后房屋照片。要加强农村危房改造档案填写培训,提升档案水平,防止档案信息缺失。
(四)加强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补助办法,加强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情况的监督管理,不得将补助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等与基本住房安全保障无关的支出,加大对挤占、挪用、骗取、套取农村危房改造资金行为惩处力度,并及时将相关违法违纪行为移交相关部门。各镇(办)要保障必要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经费,不得从补助资金中提取工作经费,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五)严查实督肃纪。重点围绕、优亲厚友、索拿卡要、把关不严、弄虚作假等方面问题严查实督,认真贯彻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有关规定,主动接受纪检监察、审计和社会监督。县危改办将不定期对农村危房改造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纠正,严肃处理,问题严重的要公开曝光,并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各镇(办)持续深入开展作风专项治理,重点围绕贪污挪用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群众强烈反感、对象认定不准、资金管理不规范以及危房改造质量不达标等5方面问题,积极配合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检查。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农村危房改造工作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直接关系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各镇(办)要高度重视,镇(办)政府是农村危房改造的责任主体,要明确一名班子成员专抓,明确一名工作人员具体经办,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好落实。
(二)强化督导评价。要进一步完善公示制度,必须将农村危房改造政策、补助对象基本信息和各审查环节的结果在村务公开栏公示,加大对公示环节落实情况的检查。要广泛收集并及时调查和处理群众举报的信息,建立信息定期反馈机制。要建立农村危房改造年度绩效评价制度,逐级开展绩效评价,健全激励约束并重、奖惩结合的任务资金分配与管理机制,全面监督检查农村危房改造任务落实与政策执行情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6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我市经受考验、逆势奋进、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和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中央、自治区和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挑战,奋力攻坚克难,较好地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整体经济稳中向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417.9亿元,增长7.3%,增速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1亿元,同口径增长3.8%;固定资产投资3050亿元,增长12%;几项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全区第一,实现了高基数上的平稳较快增长。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蒙西至天津南、上海庙至山东两条特高压电力通道顺利推进,京东方二期等项目即将建成,中煤烯烃、伊泰精细化学品、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等26个项目正式投产,一批构筑多年、投资巨大、引领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全市产业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基础。
——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响沙湾莲花酒店、万家惠欢乐世界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投入运营,国际创意文化大会、美丽乡村旅游节等一批品牌节庆活动成功举办,全市旅游人数首次突破千万人次,被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天津港、天津物产等国内大型物流企业入驻,电子商务交易量成倍增长,物流业发展势头迅猛。
——发展环境全面改善。康巴什区正式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呼包鄂动车开通运行,鄂尔多斯机场升级为国际机场,国际航空口岸正式对外开放,综合保税区申报取得重大进展,大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十个全覆盖”任务基本完成,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农村牧区面貌焕然一新,获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地区。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坚持将80%以上的可用财力用于民生保障,重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解决了一批社会保障、环境保护、食药安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4%和7.3%,达到40221元和15480元,人民群众生活更加殷实。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全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集中精力抓项目扩投资,组织实施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10项。创新投融资方式,对接设立产业基金15支,总规模近500亿元,新增社会融资703.8亿元。用改革的办法破解要素制约,置换黄河用水指标1.25亿立方米;59个项目开展排污权交易;17家企业参加京蒙跨区域碳排放权交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项目200项,总投资59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9.5亿美元,总量居全区第一。努力扩大消费和贸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贸易额增长80%,成为自治区唯一的全国外贸百强城市。
(二)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30万吨煤炭、108万吨水泥、25万吨电石产能退出任务。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化解存量商品房589.8万平方米,被住建部确定为房地产去库存试点城市。积极稳妥去杠杆,企业直接融资达到151.1亿元。出台了支持工商企业降本增效一系列政策措施,累计降低企业用电成本14.7亿元,减免税费59.8亿元,落实各类补贴11.3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29.3%。优化煤炭供给结构,成功注册“鄂尔多斯煤”商标,全年销售煤炭5.4亿吨。实施补短板系列工程,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地区发展的薄弱环节明显增强。
(三)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持续优化工业结构。新增电力装机164万千瓦,煤化工产能540万吨,煤炭就地转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大力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非煤产业增加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8.3%。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人数和收入分别增长19.9%和22.7%,成为国内旅游度假和休闲养生热点地区。存款余额首次突破3000亿元。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稳步发展现代农牧业,粮食产量、牧业年度牲畜存栏量实现“十二连增”,农牧民与龙头企业利益联结更加紧密。
(四)持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全区率先编制并公布权责清单,率先推行个体工商户“两证合一”和企业“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单一窗口”受理模式,企业和群众办事时间缩短80%以上,市场主体注册资本增长1.5倍。建成了覆盖市、旗、乡、村四级的政务服务网络,获评全国优秀政务服务平台。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正式施行。国有企业整合重组全面完成。出台了促进科技创新30条政策措施,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技术转移中心3个、自治区级以上众创空间15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3家,申请专利数增长84.7%,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展开。
(五)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心城区一体化步伐加快。率先在公共交通、电力保障等方面实现一体化运营。新建改造市政管网186.1公里、城镇道路102.9公里,新增城区绿地575万平方米。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扎实推进,进入全国智慧城市建设50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3%以上。全面改善农村牧区环境,735个行政村和较大自然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健全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建成自治区级美丽宜居示范镇村8个,乌审旗无定河镇获评“中国最美乡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新增高等级公路186公里、农村牧区公路357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114公里。
(六)全面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加大生态建设力度,完成林业建设145万亩、草原建设38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180.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0.2个百分点。深入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新标准下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7天。全面完成年度节能减排任务。强化环保执法能力建设,建立污染防治区域部门联动机制,在全区率先建立网格化管理平台,环保重点企业实现在线监控全覆盖。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进展顺利,《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出台。
(七)稳步提高民生保障能力。新增城镇就业2.8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88%较低水平。回购各类保障性住房15392套。企业职工基础养老金人均提高167元,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每人每月分别提高64.4元和66元。更加关注特殊困难群体利益,在全区率先施行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新建、续建中小学幼儿园55所,学前教育入园率提高到96%。高考普通类本科上线率达到69.4%,位居全区第二。公立医院改革向纵深推进,在全区率先推行医疗服务价格和药品招标采购机制改革。两孩政策全面实施。“十个一”文化工程扎实推进,被文化部列为全国首批文化消费试点城市。
(八)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出台防控地方金融风险工作方案,帮扶95家重点困难企业化解兑付担保风险,企业转贷续贷306.6亿元,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实现“双下降”,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加快金融纠纷案件处置,有力保障了群众合法利益。高度重视政府债务风险,争取政府债券置换资金641.8亿元,增长71.2%。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形势总体平稳。建成市、旗两级食品药品综合监管平台,保障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加大矛盾排查化解力度,一批积案得到有效解决。刑事和治安案件下降16.8%和3.7%,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向好。
(九)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提请人大审议制定地方性法规2部。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主动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办结。严格执行“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度,法律顾问制度全面推行。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严格执行作风建设有关规定,政府系统作风明显改善。狠抓决策执行和工作落实,出台了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实施意见,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严控行政支出,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公车改革全面完成,“三公”经费下降7.6%。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积极成效。
此外,精神文明和民主法治建设全面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民族宗教、新闻广电、外事侨务、史志档案、气象地震、妇女儿童、老龄事业等各项工作均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回首过去的一年,困难前所未有,成绩弥足珍贵。这是中央、自治区坚强领导、关怀支持的结果,是市委总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和所有关心、支持、参与鄂尔多斯建设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发展中还面临一些突出的问题和挑战。主要是:产业规模还不大,层次低、链条短,竞争力不够强,转型升级任务艰巨;科技创新能力弱,对外开放程度低,资源环境和要素制约进一步加大,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城乡发展不够协调,农村牧区相对落后,城市治理水平仍有待提升;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维稳等领域风险隐患还很大,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亟待解决;政府自身建设和干部作风转变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对此,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7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面临的形势依然错综复杂,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新的形势,需要我们自加压力,主动担当,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勇气,响应号召,撸起袖子加油干,落实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跳起来摘桃子,抓住重点,攻克难点,聚焦热点,打造亮点,以新的思路、方法和举措,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的新矛盾、新问题,积极进取,扎实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自治区党委十届二次全会和市第四次党代会、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决守住发展、生态、民生底线,振兴实体经济,深化转型发展,大力促进“五化协同”,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70周年和党的胜利召开。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5%左右。
今年,市政府将重点做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供需两侧发力,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组织实施亿元以上重点项目304项,形成新的项目建设热潮。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力争纳林河矿区、准格尔中部矿区等重大规划获批,北控煤制气等项目核准。建立重大项目动态储备、调整机制,制定项目滚动投资计划,确保项目建设连续性。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通过产业链招商、平台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在煤化工产业延伸、高新技术产业、产学研一体、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再引进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力争引资规模达到600亿元以上。拓宽投融资渠道,支持企业上市融资,新增社会融资750亿元以上;继续做大产业基金规模,为项目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切实提高经济发展活力。去产能方面,依法依规退出不合规、不达标产能,严格控制新增过剩产能。继续推进煤炭企业兼并重组,引导退出煤炭落后产能90万吨。优化煤炭产品供给,分级分质对接市场需求,原煤洗选率提高到90%以上,进一步扩大我市优质煤炭市场占有率。去库存方面,把去库存与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统筹解决好房屋产权登记、项目重组、兑换凭证互通互用等问题,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扩大棚改货币化安置比例,实施棚户区改造1.6万户,再消化房地产库存500万平方米左右,引导我市房地产市场回归健康发展轨道。去杠杆方面,继续强化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合作,突出抓好金融风险防范,设立地方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开展风险企业帮扶和不良贷款化解专项行动,维护好广大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政府举债行为,坚决不允许出现政府贷款违约现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降成本方面,打好政策“组合拳”,进一步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和融资、人工、物流、用地、用能成本。引导企业通过强化管理和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补短板方面,围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民生改善等领域,组织实施补短板专项工程,全面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平衡性。
积极释放消费潜力。加快综合保税区、内陆港和跨境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建成运营一批进口商品体验馆。推动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入驻,确保康巴什康镇、东胜铜川二手车交易市场等重点项目建成投用,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办好绒博会、煤博会等活动,聚集人气商气,促进节庆会展消费。加强苏木乡镇物流配送网点建设,挖掘农村牧区消费潜力。发扬工匠精神,打造百年老店,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和“商标品牌培育年”活动。加快创建放心消费城市,严格市场监管和质量监管,严惩商业欺诈、制假售假等行为,全面改善地区消费环境。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把非公经济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认真落实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建立行业准入负面清单,鼓励非公经济通过PPP等模式依法平等进入清单之外的领域。全力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中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保护好企业家精神,进一步营造亲商、敬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社会氛围,让民企在地区发展大潮中扛大梁、挑重担、作出更大贡献。
(二)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转型发展新突破。
促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动煤矿绿色生产,推广安全高效开采方式,煤矿采区回采率提高到80%以上,机械化开采程度提高到95%以上。加快清洁能源电力外送基地建设,抓好山东能源盛鲁电厂、国电双维电厂等电源点项目,确保蒙西至天津南、上海庙至山东特高压电力通道建成。加快煤电铝一体化,积极推进鑫恒铝业产能置换,开工建设蒙泰一期45万吨铝板带项目。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推动伊泰200万吨煤制油、神华煤制油二三线、国电投烯烃等项目建设,确保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伊泰精细化学品、新能稳定轻烃等项目达产达效。稳步推进煤层气、页岩气勘探开发,常规天然气产能保持在300亿立方米左右。持续推进羊绒产业振兴计划,依靠科技创新提升陶瓷、冶金、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水平。
促进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提升装备制造业发展层次。积极申报“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加强与以色列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引进新能源汽车、智能机器人等项目。加快国际航空口岸建设,培育发展航空器生产和航空培训、航空物流等新型业态。加快培育发展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把我市建成自治区大数据产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大新能源开发力度,争取达拉特旗库布其沙漠光伏发电基地启动建设。积极引进培育石墨烯、高纯氧化铝、碳纤维等新材料产业。力争非煤产业增加值占比再提高5个百分点左右。
促进现代服务业融合配套。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高起点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和品牌线路、自驾车营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专项规划,加快国家旅游改革先行示范区建设,举办好鄂尔多斯旅游推介会暨世界旅游城市形象大使选拔赛、冰雪旅游节、库布其沙漠主题和红色旅游主题等重大活动,加紧实施黄河大峡谷、蒙古源流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集中打造10个乡村旅游示范村和50个乡村旅游特色农牧家乐,继续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市场,提升鄂尔多斯旅游品牌影响力。年内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8%和15%以上。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深化与天津物产、天津港等大型物流企业合作,集中推进空港、棋盘井等现代物流集聚区建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进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办好国际创意文化大会、文博会等活动。发展壮大金融业,大力引进金融机构,积极筹建民营银行,深化农信社改革,推动市内大企业集团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拓展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内涵,加快仕博国际健康城等项目建设,打造健康产业集约发展示范区。
促进现代农牧业转型升级。优化农牧业产业布局,在两河流域、西部牧区、城郊区分别集中发展种养结合大农业、现代草原畜牧业和休闲观光农业。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年内流转土地10万亩、草牧场160万亩以上,建成公司化养殖园区10处、养殖大户300家、家庭农牧场100家。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落实“粮改饲”及“稳羊增牛”战略,新打造100个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发展典型示范村。促进农牧业品牌化发展,建立农牧业标准化体系,建成市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推进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10个年产值超亿元的农牧业产业链条,力争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完善农畜产品流通体系,新建网上农贸市场10家、冷链流通仓库5个、专业合作社100家,带动农牧户增收致富。
(三)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培育支撑发展新动能。
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突出抓好总书记指示自治区先行先试的三项重点改革任务,确保在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提高农牧民产业化经营收益率、扩大与俄蒙合作交流等方面取得新突破。继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权责清单,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度。进一步简化审批程序,做到审批信息互联互通、服务事项网上运行,真正实现“推开一扇门,办成一揽子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现工商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简易注销登记。持续推进电力多边交易、碳排放权交易、水权交易等改革,破解发展要素制约。深化农村牧区综合改革,推动土地草牧场“三权分置”和国有林场改革,完成农村牧区土地草牧场确权登记颁证任务。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设立科技创新基金,营造有利于创新驱动发展的市场和社会环境。加快市高新区发展步伐,吸引高端研发机构和高新技术企业入驻。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积极推动与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合作设立创新中心。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行动计划,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家、自治区级研发机构3家以上。强化重大关键技术攻关,着力攻克不同煤种气化、煤炭分级利用、高盐废水处理等共性关键技术难题。组建全市众创空间联盟,推动各类科研平台向社会开放,共享创新创业资源,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城。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引进力度,满足地区发展需求。
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主动对接、全面融入呼包鄂协同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共进。加强产业协作,联合呼包二市申建内陆自贸区,合作共建西部装备制造基地、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打造呼包鄂中心城区1小时快速铁路圈和2小时公路圈。加强生态共建,建立环境污染防治联防联控机制。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和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珠三角、晋陕宁蒙等区域协作,主动参与呼包银榆经济区建设,积极承接发达地区高端、环保产业转移,提升区域合作水平。
(四)全面改善基础条件,构建协调发展新格局。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中心城区一体化进程。编制并实施中心城区道路、绿化、供水等一体化规划。推进东胜至机场轻轨、东胜吉劳庆川和康巴什环城水系景观等项目建设。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出台城市绿化、物业管理条例,深入开展住宅小区文明创建和城市精细化治理行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县域城镇化进程,开展“生态宜居美丽县城”创建行动,培育一批国家和自治区特色小镇。实施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城市优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改造农村牧区危房3000户以上,在全市150个行政村开展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和治理试点,全面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努力让农牧民共享城市公共服务。
推进基础设施网络互联互通。重点抓好“七网”建设。铁路网方面,全力推进包西铁路客运专线包榆段前期工作,力争“十三五”开工建设。加快蒙华、鄂前旗至上海庙铁路等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沿河、准朔铁路等项目完工,呼准鄂改客专项目建成,新增铁路运营里程200公里。公路网方面,启动实施包茂高速包头至东胜改扩建工程、呼市至鄂尔多斯高速等项目,加快通史至靖边、龙口至大饭铺、敖镇至东道梁等出省通道建设,确保沿黄公路一级改高速、察汗淖至棋盘井一级改高速等项目建成通车。新增高速公路260公里,改建农村牧区公路500公里。航空网方面,优化航线网络布局和运力结构,增加通航城市和国际航线。启动建设鄂前旗、杭锦旗2个通用机场。市政网方面,加大对城市老旧管网改造力度,制定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在中心城区率先试点。水利网方面,实施黄河内蒙古段二期防洪工程、西北节水增效项目等重点水利工程,完成盟市水权转让一期和拦沙换水试点工程建设,增强区域水资源保障能力。能源网方面,加快陕京四线天然气管输工程建设,力争鄂安沧输气管道、蒙西煤制气外输管道获批开工。全面实施“气化鄂尔多斯”等工程,提高农村牧区清洁能源普及率。通信网方面,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确保鄂尔多斯至北京直通光缆建成运行。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加大信息化平台建设力度,基本完成“智慧鄂尔多斯”、“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任务。
(五)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开创生态文明新局面。
更大力度保护生态。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突出抓好沿黄河绿化风光带、环城区城镇绿化带、沿沙漠沙地绿化带和沿路沿线绿化带“四带工程”,完成林业建设120万亩、草原建设39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180万亩。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力度,实施灌木林平茬工程,推进自然保护区开发建设活动清理整治。严格执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及草畜平衡制度,严厉打击非法开垦、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等行为,切实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更严措施治理环境。认真贯彻落实《鄂尔多斯市环境保护条例》,保护好鄂尔多斯的蓝天净土绿地。实施工业污染全面达标排放工程,抓好煤化工和焦化行业脱硫升级改造、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等重点工作,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85%以上。加强重点流域水污染和农村牧区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矿区地质环境治理和露天煤矿复垦绿化。持续提升环保监管能力,建成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及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系统。强化重点环境问题集中整治,加快棋盘井蒙西地区环境综合治理,切实抓好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
更高水平利用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发展生态环保产业。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推进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力争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实施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再生水利用率达到60%以上。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居民低碳绿色出行。
(六)持续保障和改善民生,共享社会发展新成果。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力度不减、措施不变、投入不降,聚焦脱贫人口和市低保线下贫困人口,继续落实好“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要求,因户因人精准施策,“扶上马、再送一程”,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力争市低保线下贫困人口年收入增长20%以上。设立产业扶贫基金,全面实施产业扶贫项目,扶持脱贫人口发家致富,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推动充分就业创业。深入实施“创业鄂尔多斯”行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和激励机制,加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创业带动就业1万人以上。实施就业服务工程,积极开发就业岗位,加大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化解过剩产能下岗职工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帮扶力度。全年新增城镇就业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1%以内。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全面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切实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建成全民参保数据库,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城乡低保标准再提高6%,农村牧区特困人员集中和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1万元和6852元。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促进社会福利、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红十字等慈善公益事业。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26所,推进寄宿制学校生活设施标准化,完成市三中新校区整体搬迁。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提升基础教育质量,大力发展高等教育。深化校企合作,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城域网教育教学全覆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名师梯队工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牧区教师生活条件。
建设健康鄂尔多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全市统一的健康档案数据库,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逐步实现异地住院医疗费用直接结算。改善群众就医环境,开工建设市儿童医院项目,确保市中医院新住院大楼投入使用。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加快蒙中医药事业发展,建设一批知名蒙中医药馆。
繁荣发展文体事业。持续推进“十个一”文化工程,推出一批文艺精品,开展好文化下乡、文化进社区活动。大力发展民族文化,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弘扬红色文化,确保鄂前旗”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建成开放。扎实推进足球运动改革发展,建成自治区级足球训练基地。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引导全民重视健康、主动参与健身。
(七)创新社会治理方式,构筑平安稳定新优势。
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天大地大,安全最大”。始终保持安全生产高压态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明察暗访、专家巡查和第三方监管,坚决消除安全隐患。提升安全监管信息化水平,建成国内领先的公共安全信息化指挥调度平台,实现市内重点企业、重点部位、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
积极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健全完善市、旗、苏木乡镇三级信息化综合监管平台,构建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监管格局。推进专项整治和综合治理,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争创国家食品安全试点城市。
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深化“七五”普法,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妥善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强化应急预案管理和演练,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应对能力。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平安鄂尔多斯。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面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巩固双拥共建成果,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营造干事创业新环境。
全力建设法治政府。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行政府职能,坚决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坚持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组织实施政府协商计划,认真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落实好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工作计划。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综合执法。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规范运行。
全力建设效能政府。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提升服务效率。强化执行力建设,实行政府目标管理,建立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配合机制。强化行政问责和效能监察,严肃整治不作为、慢作为和乱作为等行为。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办有效的事,开务实的会,发管用的文。探索建立合理的容错机制,鼓励干事,支持创新,最大限度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全力建设责任政府。深入开展纠风行动和专项治理,坚决打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突出问题。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认真履行政府承诺。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发挥市决策咨询委员会作用,开展重大行政决策第三方评估。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控“三公”经费支出,集中更多财力用于民生改善、帮扶困难群众。
全力建设廉洁政府。自觉执行《准则》和《条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切实加强资源配置、土地出让、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监管,对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始终做到零容忍、严惩治。加大审计、监察力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切实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