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8 14:51:4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血透室质量工作计划,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进一步抓好医疗护理质量,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20xx年血透室护理工作要以抓好护理质量为核心,围绕医院的发展规划,本着”以病人为中心”,以“服务、质量、安全”,为工作重点的服务理念,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制定20xx年护理质量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规范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
1.根据卫生部《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xx版)》要求,结合我科实际情况,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操作流程,确保血液透析室工作正规化、规范化、常规化、制度化。
2.制定透析风险预案和紧急突发事件的处理预案,认真学习,使血透室护士都能熟练掌握。
3.建立完善的护理质量监控体系,科室质控小组加大自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定期查找护理隐患并进行分析反馈,使各项工作程序化、规范化。
二、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的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
1.透析时患者血液处于体外循环中,因此护理安全工作为重中之重。所以要求透析病人在透析过程中医生护士必须全程陪护,并且保证每个班次必须有两个护士在岗,相互检查,包括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机器设定的治疗参数是否准确、抗凝剂及其他药物的用量。密切观察患者透析中的病情变化,时时监测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发现透析不良反应,机器异常报警及穿刺部位渗血等情况并能及时处理,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2.做好水处理机、透析机的日常清洁与消毒保养工作,做到医师护士技师随时沟通,保持机器正常安全运转,保证患者安全和高质量透析。
3.重视安全教育,组织学习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督促指导,检查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落实各岗位职责,根据科室具体情况,制定各种应急预案制度并演练常规应急预案的处理程序,确保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4.建立护理缺陷如实登记、报告制度和管理制度,对出现的护理缺陷分析发生原因,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讨论、学习,吸取教训,提出改进措施,并及时上报护理部。护士长坚持严格督查各项工作质量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质量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5.加强急救药械的管理工作,保证急救药械完好率100%。作到班班交接时认真核对、做到帐物相符,每周加强各种抢救仪器的性能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维修,保证抢救物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护士长每周检查1—2次。
6.加强护理人员急救知识、抢救工作程序、抢救药品、抢救仪器的使用等内容的培训,达到人人熟练掌握和应用。
7.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护士的风险意识及防范意识。
三、加强院内感染管理,认真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1.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医院消毒技术规范》、《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范(20xx版)》,加强消毒隔离检查。
2.保持水处理、配液间、治疗室、透析室的清洁,每日按时消毒,做好水机、透析机的日常清洁与消毒保养工作。
3.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操作规程对透析用水、透析液定期检测并做好记录。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防止院内感染,透析病人做到一人一针一管执行率100%,一人一床一用一更换执行率100%,透析消耗品、医疗废物按规定集中处置率100%。
四、加强护理人员在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采取多种形式不断学习巩固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操作,同时还要宽视野、掌握先进技术、不断与其他医院同行进行交流,熟知血透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熟练掌握各机型操作与报警处理。
2.坚持每月在科内举办护理知识、新业务新技术、专业技术培训,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实践能力。
3.加强护理人员考试考核,要求理论考试合格率95%、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
4.鼓励护理人员参加自学、函授及各种学习班、研讨会,使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护理工作发展的新动态。鼓励护理人员积极撰写论文,争取全科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论文1—2篇。
五、做好血液透析患者的健康宣教
1.对患者护理实行责任制,要求分管护士根据所管病人开展健康宣教工作、并提供相关健康教育资料。
2.鼓励护士通过有趣、通俗易懂等各种不同形式向透析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教育。
3.通过询问病人及家属、检查患者对疾病知识了解度,评估护士的健康教育工作。
六.进一步规范护理文书书写。
1.护理文书书写从细节抓起,每份护理文书做到书写认真、及时、规范。
2.重视现阶段护理文书存在问题,记录要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避免不规范的书写,如错字、涂改不清、前后矛盾、与医生记录不统一等,使护理文书标准化和规范化。
3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强调不合格的护理文书不归档,确保护理文书合格率100%。
七.工作量与经济指标
1.病人收容:增加20%。
2.治疗人次:增加20%
3.机器使用率:使用率保持在80%以上。
2010年我院围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的任务要求,继续加大创建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深入扎实地开展“平安医院”创建活动,使“平安医院”工作在往年创建的基础上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我院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制度完善
医院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工作,把贯彻落实平安医院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纳入年初工作计划,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各岗位专业一起抓,形成了齐抓共管的格局。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创建工作,落实责任分工和工作目标任务。“平安医院”创建领导小组领导按照各自分工项目定期、不定期组织职能科室开展排查,及时整改发现问题,消除不安全隐患。
二、宣传发动,增强意识
及时召开领导小组及有关成员会议传达上级关于开展平安医院活动并部署工作任务、行动计划,下达到每位职工,认真开展法律法规、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活动,通过网站、宣传栏、板报、讲座、警示教育、登载典型事故案例等形式广泛宣传,如印发消防应知应会知识宣传单700份,人手一份,投资2万多元在门诊楼前增设室外电子屏幕,利用门诊大厅和室外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平安医院”宣传内容。同时加大培训力度,特别是对重点岗位及重点部门职工的培训,提高防范安全风险能力、医疗救护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不断提高广大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使“患者的平安就是医院的平安”理念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
三、强化措施,确保平安医院取得成效
1、严格依法执业。医院严格贯彻执行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及时根据国家规定进行登记和校验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规范医疗行为,防止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2、提高医疗质量。我院围绕三甲中医医院复评,进一步补充完善了各项医疗质量规章制度,重点在医疗核心制度的执行方面,加大对医疗质量的监控和检查力度。对全院医技科室的检查报告、检查记录单、问题整改记录单和医疗质控分析记录等,进行全面检查。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落实措施和限期整改的意见。由于措施得力,整改及时,全院医疗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重点在院、科两级责任制、合理检查、用药、治疗、规范执业行为、严格收费管理、加强评价监督等方面,积极探索规范管理和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在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医疗事故,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降低病人医药费用等方面,让群众亲身感受到创建平安医院带来的好处。在三甲中医医院复评中,受到了评审组专家的好评,7月份荣获“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称号;7月份代表福建省地市级中医院接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医医院管理年评估检查,取得较好成绩(总分92分,超出全国平均分6分),被省厅指定为典型材料进行经验交流。
3、保证临床检验质量。制定并严格执行临床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和检验仪器的标准操作、维护规程,建立完善了质控文件和应急预案,严格执行室内及室间质控制度,保证了实验检测质量,并提供24小时急诊检验服务。检验科参加卫生部临检中心和福建省临检中心室间质评成绩获得优良的好成绩。
4、确保药品质量与用药安全。再次修订《药事管理工作手册》,进一步完善药事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标准操作规程及相关记录凭证;强化岗位责任制,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每月强化质量抽查,并进行标准操作规程培训和考核;严格药品质量检查制度,从科室到每个小组,小组到每个人,层层把关,责任到人,做到一切差错可追溯。同时加强毒麻、精神药等特殊药品的采购、使用和安全管理。
5、确保院感工作取得成效。一是完善并修订《**市中医院感染管理资料汇编》,同时将其制成电子链接文档挂在院内局域网,方便广大医务人员随时学习、查阅。二是调整充实医院感染管理科人员,配备专职人员,加强督导。三是对重点科室产房及血透室的布局进行了完善。针对产房存在的一间多床问题,结合医院的实际进行了分隔,设立了隔离待产室和隔离血透间,严格做到对感染阳性血透患者实行分室专机透析。四是加强和薄弱环节(如监护室、ICU、病区治疗室等)的院感监控管理,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感染率为 4.04%,漏报率为2%,均符合要求。五是严格执行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六是加强对医疗废物管理,严格医疗分类收集、处置,加强医疗防护,确保医疗废物处置人员及医护人员免受职业暴露的危害。七是进一步加强一次性用品的管理、督查力度,杜绝一次性用品复用现象。八是全力做好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等春夏季传染病防控工作。建立领导带班的24小时应急值班制度,组建包括ICU、呼吸、心内、神内、妇产、儿科、感染、院感控制等专业的专家组,做好应急准备,严格执行发热病人的预诊分诊制度,做好病人的登记、筛检及隔离治疗。储备足够数量的丙种球蛋白、达菲等药品,配置相应数量的呼吸机(多功能及无创)、监护仪、便携式血气分析仪等救治设备,确保重症病例的救治需要。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系统,确保疫情报告渠道畅通。组织培训医护人员和应急演练等,以提高诊疗水平和自我保护意识。
四、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强化安全保卫工作
医院消防安全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作为平安医院工作的重点。一是认真做好医院消防安全工作,有效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今年我院重新修订了《消防安全工作制度》、《火灾应急预案》、《停电应急预案》,加强了对消防工作的组织领导,除医院保卫科日常例行检查外,院领导定期、不定期率领有关职能科室人员进行消防、安全保卫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明确了相关责任人的工作职责和义务。医院投入2.6万元,继续与有资质的专业公司签定了医院消防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合同,定期进行消防设施的保养维护和测试维修,今年共购置更换灭火器85个,维修更换应急照明灯54盏,安全出口灯38盏,确保消防设备在良好的情况下运转。同时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了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工作,邀请消防支队专家到我院讲课,参加人员达1000多人次,并举行灭火的实战演练,使全院职工增强了消防意识,基本掌握消防技术。二是切实加强医院治安保卫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平安医院。针对我院的新病房大楼开工建设,安全隐患增加,治安形势更加严峻形势,为确保患者、医护人员和医院的财产安全,构建和谐平安医院,我们积极采取整改措施,主要有: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完善并落实各项防盗工作制度,及时调整充实保卫科人员1名,充挥发挥警务室的作用,继续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易发生盗窃案件薄弱点的防范设施,做到防范于未然;监控设备24小时全天工作,并将可疑镜头记录归档,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努力完善防范体系,加强与公安机关的联系,保持对医托打击的高压态势;强化对车场承包商和建筑商的监管,继续聘请保安人员建立中午和夜间医院下班时间的巡逻制度、财务科每日派出工作人员巡查各收费窗口、保卫科加强门诊大厅人流高峰期的巡查等措施,同时加强病区管理和病员的安全教育,积极摸索、建立一套警方、院方、患者紧密结合的防范体系,形成专业力量、辅助力量和群众三位一体,共同打击盗窃、医闹、医托行为。
五、仪器设备及信息安全管理
1、针对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这个医疗行为的重要环节,包括CT 、数字化X光机、彩超等在内的所有大型设备,都按相关规定由市计量所进行计量设备强检,保证了机器的安全运行。严格执行电梯司机持证上岗制度,已到期的按要求进行培训,及时年审。医用电梯有专人管理,建立安全的运行机制,按相关规定由有资质的维保单位进行保养,由质量监督所进行检定,及时发现并排除安全隐患。加强医用氧气的使用管理,中心供氧中心吸引24小时值班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增强后勤员工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认真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并针对排查发现的隐患和薄弱环节,制订并落实各项整改措施,做到边整边改,严防事故发生。医院实行双向供电并配备发电机,保证医疗用电安全需要。根据市锅炉办的要求,医院投入 3 万多元迁移锅炉房,以符合安全要求。医院设备、设施安全运转,配电室锅炉房电梯等实行工作人员持证上岗。
3、加强微机信息管理,完善信息系统监管与执行权限相分离。通过政府采购招标的数据审计存储系统和黑盾安全审计系统V3.0已完**装并投入使用,确保信息系统后台数据库有效监管和数据安全。
今后,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医院发展大局,立足本职,立足实际,继续努力,为创建“和谐**、平安医院”做出应有的贡献。
据记者了解,多年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主任杨洪涛教授在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疾病方面,取得了诸多的研究成果,并在其独到的学术理念支撑下,带领他麾下的学术研究团队,在传承中医学精髓的基础上,给予创新、发展,有效拓宽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脏疾病的学术视野,获得了诸多临床经验,并创立了全国中医界唯一一家“全国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为众多的患者带来了福祉。近日,本刊特约记者针对上述话题,对杨洪涛教授和他率领的科研团队,做了深入采访。
传承发展,
创立“温阳化浊治肾法”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于慢性肾脏病的研究在建院初期就已开始,自津门名医柴彭年先生提出“扶正化瘀软坚法”以治疗慢性肾炎的学术观点后,其第二代传人黄文政教授针对慢性肾脏疾病创立了“疏利少阳”理念;曹式丽教授在此基础上总结、整理出了“辛通畅络法”;尤为令学界瞩目的是,第三代传人杨洪涛教授在继承“国医大师”张琪、肾病名家邹燕勤、津沽名医黄文政等多位中医大家学术经验的基础上,以肾脏疾病为主要研究方向,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衰及感染性肾病,继发性肾病等领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温肾化浊法”。
在采访中,杨洪涛教授对记者详细阐释说,慢性肾脏病的患者群体其症虽然有虚有实,但其主要中医病理基础是肾元亏损、脾气不足;而水湿、湿浊、湿热、浊毒、瘀血等,既是因虚致实的病理产物,同时又是加重肾脏疾病发展的病理因素。其病变脏腑重点在脾肾二脏,脾肾亏虚,三焦气化失司,饮食不能化生津液精微,反为浊邪,致浊毒内潴,或郁滞化热,或瘀阻脉络;而这些病理因素又进一步损害脾肾二脏,进而损及肺、肝、心诸脏,从而也使得湿、热、瘀、毒之邪更加嚣张,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杨洪涛教授认为,肾为五脏之本,而肾中阳气乃为肾之根本,亦是全身利害之根本。临床以阳虚见证者居多。因此临床治疗上,结合“少阳主枢”及“久病入络”的理论,应紧紧抓住肾阳不足之根本,采用以温肾化浊为大法,佐以清热、活血、化瘀、通络、利湿、解毒等疗法,促使邪毒排出体外,截断病程的进展,从而保护受损的脏腑。就具体疾病而言,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存在肾小球硬化的患者,其主要病机是“瘀血顽痰阻于肾络”,于是,在继承前人的理论基础上,杨洪涛教授总结并提出了“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治疗法则。
关于终末期肾病的病机,杨洪涛教授认为,肾(脾)阳气亏虚是发病的关键,三焦气化障碍致分清泌浊功能减退,秽浊溺污不得外泄,蓄积体内,阻滞血脉,经络运行不畅,基于此论,杨洪涛教授探索出了“温肾化毒,化瘀通络”法;并对糖尿病肾病提出了“五脏气血阴阳虚损为本,脾失健运,肾失封藏,水液输布失常致痰湿(浊)血瘀互结为标”的观点。杨洪涛教授认为,此证五脏俱病,血脉瘀阻,浊毒内留,表现为纷繁复杂的临床见症,预后不良,治疗当以“温通肾络、化瘀消”的治疗方法。此外,通过对进行长程腹膜透析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的系统分析,杨洪涛教授认为,其发生原因是肾脏衰败延及五脏,属本虚标实证;且以气阳两虚为本,浊毒、瘀血阻滞为标。治疗当振奋心肾之阳,补益脾肾之气,使人体之阳气得到充养,又可通过祛除浊毒、血瘀之邪,使邪去正安,阻断疾病的恶性循环。
杨洪涛教授基于博大精深的中医学理论基础而创新推出的“温肾化浊法”确立之后,迅速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注目,多年来,在各类肾病领域的学术会议上,受到了同道的赞赏,并很快传播开来,更广泛地施予临床治疗后,令患者受益匪浅。
临证施药,
有关附子的三大应用指征
杨洪涛教授认为,慢性肾脏病、尤其是晚期患者,由于其病情复杂沉重,肾阳亏损、脾气衰败,非一般轻灵药物所能取效,而附子药性峻猛,可速达病所,复其阳气,以使阴阳相济,邪去正复,故温扶阳气当首选“附子”为帅。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杨洪涛教授总结出了大剂量应用附子此味药的系统规律。首先,使用附子时应有三大应用指征:一为“附子症”:嗜卧欲寐,畏寒,四肢厥冷,尤其下半身或膝以下清冷,尿清,便溏等;二为“附子脉”:脉微弱,沉伏,细弱,或脉突然浮大而空软无力。其中两尺脉沉细无力为应用附子的鉴别要点;三为“附子舌”:凡舌淡胖苔薄白或水滑或白腻,边有齿痕,或舌虽暗但舌质较嫩,多有津液,即舌无热象者,均为附子的使用指征。运用附子的指征以舌脉最为关键,无论何疾,欲用本品,以此为辨。其次,临证使用附子剂量宜循序渐进,由小量起用――初始计量多在15g至30g之间,随证逐步加量,最大可用到70g至150g。在使用过程中,还应严格规范煎服方法以增效减毒:常规附子用量在30g以下时,一般先煎煮半个小时;用量在40g至70g时,先煎1小时;用量在70g到90g时,先煎一个半小时;用量在90g至150g时,先煎两个小时;而且,煎煮附子时,以口尝不麻为度,给患者少量分服。最后,当在某剂量出现咽干口燥、口舌麻木等症状时,则说明该药量已达到了该患者的用药极量,需逐步撤减附子的用量;另外,附子药性峻猛,不宜久服,若药力已中病所、或出现热象,亦当逐步撤减,不可骤停。
附子,是一味有毒性的中药,但由上述阐述可以看出,杨洪涛教授在准确辨证及总结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基于其总结的“三大应用指征”,大胆重用附子,使其温阳效力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有效改善患者阳虚体质;在临床工作中,更是随时叮嘱患者严格遵循附子的煎煮和服用方法,并能准确判断用药极量、规律撤减,不致因附子的大剂量应用而导致过燥伤阴、加重病情,故疗效显著。杨洪涛教授的这一经验,开拓了肾脏病的治疗思路,对于广大同道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奠定基石,
致力打造高校创新团队
据记者了解,由杨洪涛教授领衔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肾病学”重点学科,他是重点专科的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肾脏组织生物学实验室”主任,曾荣获天津市中青年名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等殊荣。杨洪涛教授还担任了国家级名中医工作室――“黄文政教授名医传承工作室”、“曹式丽教授名医传承工作室”的负责人,其中医学术的继承工作,在国内外中医肾病界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近年来,杨洪涛教授还一直致力于组建一个高校创新团队,以促进津沽地区中医肾病学研究的交流与发展。
谈及该创新团队,杨洪涛教授介绍说:“我们在正确、科学地继承、系统地整理古代医家治疗肾病经验理论的基础上,重点着眼于提炼新的学术观点和思想,创新探索新的研究思路和途径,着力解决中医肾病学科基础理论构架与临床诊疗方法等重要问题。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现有的临床优势,尝试建立局部区域内切实可行的患者分级、分层管理体系,针对其多系统合并症,积极开展跨学科研究。从遏制导致肾功能进行性恶化的关键因素入手,由多学科中医药研究工作密切配合,使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诊治工作真正处于有效的监控之下,凸显中医药防控慢性肾脏病进展的特色。未来,有关肾脏病的中医规范化、标准化诊疗方案的制定,将依托系统生物学的基础研究,作为其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依托于高校的科研优势,组建一个专业的高校创新团队,可以为中医肾病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平台,有利于中医肾病学专业型人才的学术交流,有利于凝聚所有科研力量全力研究发展中医肾病学,更有利于中医肾病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从而不断促进中医肾病学在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
杨洪涛教授继续介绍说:“为了达成组建高校创新团队这一目标,我们做了诸多前期准备工作,制定了专科发展的具体措施,以加强中医肾病学专科建设;如每年详细制定《中医肾病重点专科建设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并认真实施与考核;修订、实施和持续优化中医诊疗规范,大力开展中医特色疗法,形成多种成熟的中医诊疗技术与方案并加以推广;开展中医肾病临床路径工作;积极参与中医药管理局肾病协作组临床验证工作;完善专科基础建设;加强学术交流,举办专题学习班及专科学术会议等等。目前,我们团队拥有的研究平台除了‘黄文政名医传承工作室’、‘曹式丽名医传承工作室’之外,还有‘肾脏组织生物学实验室’和‘中医药优势学科继续教育基地’……”
杨洪涛教授接着说:“近5年来,我们依托‘肾脏组织生物学实验室’的优越研究条件,积极参与并承担了1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项、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行业专项项目1项;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1项;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2项;115篇,其中核心期刊98篇,发明专利2项,获省部级成果奖2项。目前正在进行的有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了强化中医肾病人才培养,经过不断的努力,我们的学科现在已经形成了以名中医为学术带头人,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为学科带头人,博士、硕士为骨干的,在本领域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学术团队,有多人担任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精品课主讲教师,同时作为国家继续教育基地每年举办继续教育学习班,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此外,为了增进和加强我们创新团队的学术水平与影响力,近5年来,我们团队举办了5次天津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学术交流会,5次天津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学术会议。每年派出本学科人员10到15人次,参加全国肾脏病学术交流会议,并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我们科室团队作为核心单位,还参加了总医院以陈香美院士为首席专家的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香港大学在腹膜透析研究领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并拥有世界一流的肾脏病实验室,我科室已与其建立合作关系,并选派多名医生赴香港东华医院进修腹透技术及相关临床,未来将合作研究水蛭素对PF的阻抑作用,将中医药拮抗腹膜纤维化成果推向国际。”
杨洪涛教授总结说:“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科室团队被原卫生部授予‘腹膜透析示范中心’、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肾病重点专科’及‘中医肾病学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肾病学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重点病种,天津市‘重中之重’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重点病种,天津市卫生局‘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现在我们科室团队已经具备了组建高校创新团队的实力。我们将继续不断努力,争取为祖国传统中医事业的发展,奉献一份绵薄之力。”
协同创新,
铸就中医腹透唯一中心
据记者了解,杨洪涛教授还是天津中医界腹膜透析的领军人物,在其带领下的科室团队早在十多年前的2002年底,就引入了腹膜透析技术。此后于2003年正式成立了腹膜透析中心,并着手组建专业的腹透团队,同时启动了中医药提高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临床研究,成为全国首家腹膜透析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的临床基地。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于2011年6月被原卫生部认定为全国中医界唯一一家“全国腹膜透析培训示范中心”。
杨洪涛教授说,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腹膜透析中心甫一组建,即面临着重重困境,但经历了创建初期的种种艰辛之后,该院肾病科腹膜透析中心在他的带领下,定向培养腹透专业人才,加强与国际、国内先进腹膜透析中心的联系,跟踪本领域知识前沿,定期组织举办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以科研、交流带动科室腹膜透析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津沽地区腹膜透析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当地腹膜透析缔造一个具有学科标本意义的交流平台。在坚定信念的支撑下,该院肾病科腹膜透析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腹膜透析患者的数量持续增加,患者生存质量不断提高……
在喜迎新年的礼炮声中,我们即将与写满辉煌史的2006年告别。今天,我校召开八届五次教职工大会,首先,我代表学校班子向为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及学校的健康发展,付出辛勤汗水和心血的全体教职工表示衷心的感谢,祝愿全体老师幸福安康,工作顺利!
受学校班子的委托,下面我就2006年学校工作向各位领导和同志们作一汇报,请审议。
2006年,在区教育局领导的关怀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建设稳定和谐、科学发展的陈仓初中为总体目标,紧紧围绕“降低工作重心,提高工作效益,突出教学中心,确保学校发展”这一工作思路,以“和谐管理,务实管理”为理念,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整合育人资源,求得育人的最佳效益。学校各个方面的工作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先后被教育局推荐为区委、区政府“创佳评差”活动最佳单位和“依法治校”工作先进单位,被市教育局评为素质教育示范校,被省教育厅命名为“陕西省示范初中”。在陈仓初中的发展史上描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给学校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无不凝结着全体教师的心血和汗水。
一、胜利通过了“陕西省示范初中”验收,实现了陈仓初中人几年来的夙愿。
学校以创建“省级示范初中”为目标,坚持管理创新,提升了办学水平。按照标准要求,落实硬件,强化软件。从学校管理到教师的课堂教学,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到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从创建方案、制度措施到档案资料、专题片《走向辉煌》的制作,逐项落实,层层把关,保证了各项创建活动的如期进行。6月2日顺利通过了省级评估验收,被命名为陕西省示范初中。这是陈仓初中人努力奋斗的结果,这也是陈仓初中人继续努力的一个新的起点。
二、确立创建和谐学校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能,增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和谐氛围是培养团队精神、推进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学校领导班子认真总结学校管理得失,提出了“和谐管理,务实管理”的理念,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提高管理效能,推进学校稳步发展。
学校制定了《创建陕西省示范初中方案》、《素质教育示范校创建方案》、《学校管理示范校创建方案》等,提出了以同志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论述为指导,依托校本教研和新课改,改变理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质量观、人才观,努力构建和谐陈仓初中的指导思想;形成了办学的核心思想:发展目标是“办示范初中,建名牌学校”;发展策略和路子是“走跨越式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办学框架为“一主体、两实践、四目标”(以打造陈仓初中品牌质量形象为主体,以管理创新和教育科研为两实践活动,以一流的校风、一流的管理、一流的骨干教师队伍、一流的优秀学生群体为目标)。随着素质教育的纵深发展,学校又提出了“减轻师生过重负担”,“建立教学质量长效保障机制”、“优化教师队伍”、“加快培植陈仓初中办学优势”等一系列论题和“管理科学化,教育科研化,育人特色化”的指导思想,不断引导全体教师明确学校定位,提升办学品位,打造学校品牌质量形象。
真正落实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学校的关键。我们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在完善制度建设的同时,把人性化管理渗透于教职工队伍管理中,变被动管理为主动参与,提高了管理效能。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工作有章可循。学初,在教职工中广泛征求对学校管理的意见,并逐一进行论证落实。修订完善了有关管理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首先制定各项管理制度,提出政治学习、业务学习、师德教育的计划要求;坚持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依据《陈仓初中教职工考核奖励办法》严格实行量化考核,建有完整的教师业务考核档案。
二是鼓励教师进修,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学校号召并组织、鼓励教师进修、培训,制定了具体的《教师培训计划与实施办法》,《骨干教师与青教培养方案》,学校一直尽量争取机会投入经费,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会、培训会,到兄弟学校学习取经。目前教师中涌现出省级先进工作者、优质课教师6人,市级先进工作者、市级教学能手15名,区级教学能手42名,占到了全校教师的55.4%;仅今年内有刘宏波、吕凤凤、孙红梅、黄亚军、潘灵娟等5名同志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新秀,贾耀辉、马利平、张海丽等3名同志被评为区级教学能手、新秀。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全校本科及以上学历53名,占到全校教师总数的54.4%;中高级职称30人;今年有14名教师参加了专升本学历教育学习,有6名教师参加了新课程培训,有35人参加了计算机二级培训;年内教师论文获区级以上奖励或在有关报刊发表38篇。
三是落实福利待遇,调动其积极性。在学校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尽力为教师办实事,设立了教师月岗位综合奖,依照奖励方案进行考核奖惩;为每个备课组办公室购买了饮水机,改造了暖气管道和安装火炉,解决了教师饮水和取暖问题;设立了教工活动室,丰富了教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探望慰问家中有事或生病的教师及退休教师,送去组织的关怀;特别是恢复提高了在教师中反响强烈的房补和医保费。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促成了团结务实的领导班子;心暢气顺,奋发有为,促成了和谐奋进的教师队伍。良好和谐的氛围,推进了学校的稳步发展。
三、强化学校管理,狠抓教学教研,努力打造质量品牌形象
学校加强和改善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管理能力,各处室管理切实到位,责任明确;各教研组和班级工作认真扎实,极大地发挥了各个管理层的职能。把制度管理、科学管理、人本管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制度内化成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加强了教学常规管理考核,注重过程性与终结性管理相结合,狠抓了常规管理细则的落实。巩固了良好的管理运行机制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狠抓课堂实践和教研活动,积极开展校本教研,深入实践新课程,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新课标理论,围绕教研专题深化课改,认真组织校内组内教学观摩,大练教学基本功。狠抓毕业班和学科竞赛辅导两项工作,使初三数理化、初二英语、数学、初一数学竞赛辅导工作落到了实处,学科竞赛和中考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2005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荣获省级奖励48人,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获省级奖20人,全国初中化学素质和实验能力竞赛获省级奖22人。在今年的初中毕业生中考(三合一考试)中,上本学区(虢中)普通线(464分)311人,上虢中重点录取线(517分)148人;上宝中录取线(542分,不含理化生实验成绩)20人,上宝中扩招线(517分,不含理化生实验成绩)121人。在这些喜人的成绩背后,无不渗透着我们每位教师的汗水和心血。
四、德育工作得到了加强,形成了高素质的学生群体。
学校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细化班主任(班级)工作管理,突出竞争与提高。加强班级工作指导与班级间工作经验交流,促进了班级工作整体提高。细化班级管理,加大检查考核力度,督促班主任创造性工作,形成了班级工作竞争局面。一是以养成教育为基础,加强文明行为培养。二是配合新“双创”工作,培养提高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三是加强了住宿生的教育和管理。四是通过法制报告会,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是其知法、懂法、守法。五是通过评选学生各种先进个人、发展团员活动,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学生不断上进。寓教于多种活动,提高了学生教育的水平和层次。
五、坚持综合治理,确保学校安全,努力创建平安校园
学校成立了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校长全盘负责学校综治工作;副校长具体抓好综治措施的落实、督查工作;总务处负责校舍安全和门卫管理,清除一切安全隐患;政教处负责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教务处负责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依法执教意识。在综治方面,我们采取“五条措施”“把好十关”。
这五条措施,一是坚持领导包年级,班主任包全班学生,科任教师帮教后进生的安全管理责任制;二是定期召开家长会,办好家长学校,发放安全教育《告家长书》二次,落实了学生校外安全责任;三是坚持不懈地制止学生进录像厅、游戏厅、娱乐厅和网吧;四是聘请法制副校长、法制辅导员来校作法制教育报告,进行法制教育;学校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月活动,学生聆听了《反报告会》和《法制报告会》两场,并观看法制系列教育片《为了明天》、《为了母亲的微笑》3集90场次。收交师生法律知识答卷2次4000份,征文500余篇。各班召开安全法制主题班会30余次。与走读生、住校生和租住生签订《安全责任书》1900份。五是对严重违纪学生进行校纪处分、跟踪帮教,杜绝了重大违纪事件的发生,保证了良好的教学秩序。
抓好各项措施落实,把好安全十道关口:一把学生考勤管,班主任跟班检查,发现未到学生及时与家长联系,查明原因;二把门卫管理关,除按时开关校门外,对外来人员盘查登记,对来访者设立专门接待处,坚决制止不明身份者随便进入校园;三把活动设施关,总务处每日巡回检查校内基础设施,发现门、窗、栏杆、体育设施有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四把活动安全关,政教处在课间检查学生活动情况,发现不利于安全的活动情况及时制止;五把值周值班检查关,值周领导与值周员每天在检查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学校处理,晚上安排值班领导护校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六把分校管理关,针对我校在教师进修学校设有教学点,操场在校外等情况,学校安排一名校级领导两名干事专门管理教学点工作,学生上体育课、音乐课和实验课来总校时,要求科任老师清查人数整队往返;七把外出活动批报关,学校实行外出活动报告制度,全校性大型活动报教育局批准,对年级和整班外出活动报校长批准,每次活动都要统一安排,统一强调安全,由学校领导负责,班主任、科任老师随班参与管理,确保每次活动学生安全去、安全归;八把课前放学巡逻关,学校及教学点均设有巡逻队,每天上、下午提前30分钟到校,在门口检查学生仪表、纪律,放学后在校园、楼道巡查;九把校外路队护送关,政教处安排专人,每天在校门外育才园护送学生安全回家;十把安全管理考核关,学校把学生的安全列入班级评估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今年内学校没有发生一起学生安全事故,确保了学校平安。
六、积极开展新“双创”工作,优化育人环境,提升办学品位
今年借创“全国文明城市”之际,学校组织七年级学生参加了区上举办的“文明习惯进万家”万名学生签名活动。学校“文明城市之窗”专题广播,从今年5月21日开始,每天利用来校前、放学后的时间定期播出,共制作了36期,主要从倡导文明习惯、心理健康、卫生常识等方面进行教育,不仅使文明种子播洒在幼小的心灵,而且教育了广大市民,成为我区新“双创”工作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时,校团委“校园之声”广播从去年3月来,每周3期,紧贴学生实际,从行为习惯、心理调适、学习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坚持至今。用优美的环境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
学校把创建园林式学校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创卫”、“创模”成果,提升办学品位,加快和谐陈仓建设步伐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拆墙透绿。学校对校门和围墙进行了改造,在校门东侧悬挂喷绘宣传版面,将西侧砖墙推倒建成不锈钢透视栅栏墙,并在透视墙外新建一块119平方米的草坪。二是植树建绿。三是修坛造绿。四是垂直增绿。绿化面积1364.5平方米,覆盖率36.7℅.使校园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把校园绿化和美化心灵融为一体,把园林环境、文明环境和育人环境融为一体,浓厚了育人环境,也提升了办学品位。
七、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党建工作,推动学校协调发展
学校领导班子带头抓好自身建设,廉洁自律,坚持“以学习促进步、以团结求发展”的原则,召开支委会和民主生活会,对全体党员进行党的基础知识学习培训,按计划发展党员、培养积极分子。
党支部充分发挥监督保证作用,为学校发展保驾护航,团结全体教职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在支部支持下,召开教职工大会,征求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将收到的教工提案件,转有关处室处理,使教职工提案基本得到了落实。工会组织教工外出参观旅游。在支部的指导下,团委工作也有了较大发展,今年发展新团员210名,团队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活力。学校支部和行政组织廉洁勤政,依法治校,学校无乱收费、乱订滥发教辅资料行为;学校实行了校务公开,全年共公布收费项目标准、先进评选、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等10余次。
忆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未来,我们任重道远。过去的一学年,经过全体师生的不懈努力,学校整体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基本完成了区教育局下达的目标任务。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向为我校“质量兴校”工程付出辛勤努力的全体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历史的辉煌代表我们昨天的荣耀,但并不预示我们明天的成功。在成绩面前,我们应深刻认识到学校工作还存在着不足和缺陷,如在办学特色的创建方面还不够突出,分校的管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特别是资金欠缺给学校发展造成一定的困难。“陕西省示范初中”的荣誉,为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在新学年里,我们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中心,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继续以“和谐管理,务实管理”为理念,高奏“内涵求发展,机制求创新,队伍求提高”的主旋律,坚持创新,强化管理,注重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致力于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着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学习型的爱岗敬业勤奋创新的的教师队伍,努力培养一个钻研型的文明守纪勤奋好学的学生群体,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继续强化学校管理,降低工作重心,提高工作效益。要深入贯彻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学校全局工作,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为校争光的决心,促进各项工作健康发展。要抓好“三层”、“三线,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动摇。抓“三层”,就是校级决策层准确、及时、富有预见性;各处室管理层要切实到位,明确责任与要求;各教研组和班级实施层要认真扎实,工作不搞形式。抓“三线”,就是抓政教、团队、班主任思想工作德育线;抓教务处、教研组、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生命线;抓总务后勤服务保障供给线。抓“三线”工作主要是抓落实,抓协调,抓实效。
二、落实德育工作措施,注重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实效。要切实落实德育工作计划,建立和培养好一支德育队伍,抓好学初的纪律作风整顿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重点做好学生吸烟、打架、上网、赌博、厌学、违反校纪校规等行为的教育管理工作。要抓好法制纪律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要实施问题学生帮教制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建立充满人文关怀、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管理机制,除健康课教师外,班主任也应成为学生心灵之旅的引领人。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制订实施《陈仓初中学生素质评价方案》,全面优化学生学习,增强学习效果。
三、教师要不断学习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希望全体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程计划和新课程标准,更新观念,要用新课程理念驾驭教学。教师要做到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用心上好每一节课,悉心辅导每一名学生,细心批改每一次作业,真心评价每一个学生,耐心研究每一个课题,用师表形象熏陶学生,用渊博知识传授学生,做深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健康长寿是老年人的迫切愿望,也是老年大学的办学宗旨。着力办好老年卫生保健专业课程,是增长老年人防病治病知识和技能,提高老年人自我保健能力的题中之义。
《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应季养生》系长年任老年大学教师的湖北省中医学院几位教授共同编写的,自面世以来,深受广大老年学员的欢迎。近年来,几位教授结合十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吸收一些新的医疗成果,对这两本教材进行了修改和完善,使其更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和实用性。
《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修订后,病种由44个调整为40个、更贴近老年人的需求,本刊在教学中对40个病种逐节进行讲解,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防治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便于广大中老年朋友自学。需要强调的是,本教材所介绍的各类药物,在使用前须详细阅读说明书,注意其毒、副作用及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要遵医嘱,以免错服或误服。
我们希望通过保健专业课的讲授,对老年人防病治病、自我保健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由于水平有限,望大家提出宝贵意见。
保健专业(必修课)
老年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
第一节 感冒
感冒就是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粘膜急性炎症,其中病毒引起者占90%以上,且常伴有细菌感染。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较多。
【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开窍于鼻。引起本病的外因是风邪。在不同季节兼挟不同的病邪。劳累过度、气血耗伤等导致卫外功能低下时,病邪从口鼻、皮毛侵袭人体而发病。
西医认为,病毒、细菌感染引起鼻腔及咽喉粘膜充血、水肿而发病,上皮细胞破坏造成大量分泌物。
【临床表现】
根据身体感受的不同,病因可分为:
风热感冒:发热,微恶寒,无汗或少汗,鼻塞流涕,咳黄痰,咽喉红痛,口干,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风寒感冒:恶寒发热,鼻塞,声重,流清涕,打喷嚏,喉痒,咳嗽,痰清稀,肢节酸痛,口不渴,苔薄,脉浮数。
暑邪感冒:发热,恶寒,少汗,咳嗽,痰少而粘,鼻塞浊涕,心烦口渴,肢体困重,苔薄腻,脉濡数。
【防治方法】
风寒感冒宜辛温解表,宣肺散寒,发汗解表;风热感冒宜辛凉解表,清宣肺气,解肌透表;暑邪感冒可清暑祛湿解表。
一、 自我推拿
1.开天门30~50次。方法:双手食指和中指固定在前发际,双手大拇指从眉心轮流推至前发际正中。
2.分阴阳30~50次。方法:双手大拇指固定在头颞部,双手食指及中指指面从印堂分推至太阳穴。
3.运太阳50~80次。方法:双手大拇指指面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作回形按揉。
4.揉风池50~80次。方法:双手大拇指指端按揉两风池穴。
5.擦大椎50~80次。方法:先将双手搓热,以一手四指并拢在大椎穴处搓擦,左右手交替运用。
6.按肺俞30~80次。方法:双手中指交替按揉对侧肺俞穴。
7.拿肩井30次。方法: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拿肩井穴。
推拿随症加减提示:
风寒感冒:重拿肩井穴10次,用大拇指指端按合谷穴30~50次,重揉风池穴30~50次,重运太阳穴30~50次。
风热感冒:按合谷30~50次,大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拿两曲池穴,以大拇指指端按曲池穴30~50次,以大拇指按揉列缺穴30次,以大拇指或手掌搓擦涌泉穴100次。
暑邪感冒:以手掌在胸部上下推擦30~40次,按揉丰隆穴80次,按足三里穴80次。
推拿辨症加减提示:
头痛:加开天门、分阴阳、运太阳30~50次,指叩头100次。
发热:加按合谷、拿曲池各50次,擦涌泉100次,拨委中10~20次,按鱼际30~50次。
鼻塞流涕:加揉迎香100次。方法:推鼻旁,以大拇指屈曲指间关节从迎香至鼻根,反复推擦。
咽喉痛:加按合谷30~50次,掐列缺30~50次,掐少商30~50次,揉喉旁30~50次,方法:以双手大拇指、食指罗纹面置于咽喉两侧上下擦揉,双手交替进行。
二、 药疗
西药
① 康泰克1粒/次,2次/日②感康1片/次,1次/日③白加黑1片/次,1次/日
中药
风寒感冒
① 荆防败毒散②午时茶10克/次,2~3次/日
风热感冒
① 桑菊感冒片10片/次,2~3次/日
② 三九感冒宁6克/次,2~3次/日
③ 维C银翘片4片/次,2~3次/日
④ 中联强效3粒/次,2~3次/日
三、 食疗
风寒感冒:
1.鲜姜15克、红糖30克。加水煎30分钟,趁热口服。
2.白胡椒末2克、醋20毫升。开水冲服。
3.葱白3根、淡豆豉30克。水煎服。出汗后注意避风寒。
风热感冒:桑叶5克、10克、薄荷10克。泡茶服。
暑邪感冒:薏苡仁30克、白蔻仁5克、杏仁10克,荷叶1张。煎汤饮服,每日4次。
四、 预防
1.注意天气变化,适时加减衣服。
2.加强身体锻炼。
保健专业(选修课)
应季养生
第一节谈谈老年人的冬令补养
冬令时节,人们常有进补的习惯,可是老年人的进补有一定讲究,现就老年人的补养问题,作一介绍。
人到老年,机体各脏器功能逐渐降低,新陈代谢减弱,首先是因气血耗损而虚弱,进而出现皮肤干燥,头晕眼花,心慌失眠,记忆力下降,抗病能力减低。在此时期根据个人体质,适当补益气血,是很必要的。一般可选用党参、黄芪、熟地、首乌、白芍、川芎等补益药炖瘦肉,或配方煎服,或浸酒饮用。还可炖白鸽、吃海参,以及适当服党参膏、十全大补膏、滋补膏等以补益气血,扶助正气。
由于代谢能力低下,脏腑功能衰退,最明显的肾气渐衰,肝肾不足。因此,老年人多见耳聋耳鸣、眼花、健忘失眠、夜尿多以及骨质脆弱等表现,由此又易累及其他内脏,从而易患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等一系列老年性疾病。补益肝肾,增强功能,就摆上保健的日程上来了。这方面可选用杞子、杜仲、肉苁蓉、胡桃肉、灵芝、蜂蜜、蜂王浆、冬虫草等。也可服些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札菊地黄丸、龟龄集、全鹿丸等药温补肾阳;或炖些狗肉、羊肉吃,也有较好的温补功效。
在饮食方面,应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和矿物质、低脂肪食物为好,并多吃蔬菜,必要时可适当服些维生素C,维生素E。鸡蛋、牛奶、瘦肉、豆浆、鱼虾等可多吃些,糖类则应少食。含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应限制食用,一般老年人每日每斤体重摄入脂肪量不宜超过1克。但植物性油脂则可多吃。植物性油脂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食后能降低血胆固醇,对人体健康有益。
此外,老年人应适当做些体育活动,如打太极拳、做气功、散步及慢跑等。通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改善器官功能。如能常年配合一些滋补膏等内服,可补气血,益脏腑,促进机体代谢,提高抗病能力。
工作动态
内蒙古党委老干部局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学讨论的重点调研课题中把“老年大学如何更好地为离退休干部服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11月中旬张忠副局长、李杰副校长率队深入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的旗县区进行工作调研,了解基层办学情况。
为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服务方式,促进校园和谐,内蒙古老年大学全体工作人员深入课堂,和学员老师亲切交谈,本学期末向班级下发了《征求意见表》。广泛征求老同志的意见建议,把开展向服务对象征求意见活动常态化。使教学工作处于良性循环之中。
2008年11月26日~27日,内蒙古老年大学李杰副校长带领相关人员先后到内蒙古医学院分校、内蒙古工业大学分校、内蒙古农业大学分校进行工作督查和调研。现场观看教学活动,现场办公解决难题,给分校教学工作以极大鼓舞和激励。
2008年11月28日内蒙古老年大学2008年第一期教学成果汇报演出在内蒙古老干部活动中心隆重举行,表达了学员喜悦的心情和欢乐的生活,展示了学员学习的成果。
2008年12月2日,内蒙古老年大学召开座谈会,四十多位老师和学员代表就如何办好老年大学建言献策。李杰副校长通报了工作情况和下一年工作计划。
浙江省的“双证制”教育培训初始于2003年,勃兴于2008年。2003年由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经济贸易委员会、浙江省总工会联合下发了浙教职成(2003)9号“关于组织开展百万职工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的文件,促成了“双证制”教育培训在浙江的第一次。当时教育培训的主要对象是企业青壮年职工,目的是提高广大青壮年职工的文化、技术水平。
2008年10月,浙江省人民政府为扩大城乡劳动者接受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覆盖面,加快延长城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首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推出了浙政办发(2008)72号“关于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紧接着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简称浙教职成(2008)250号文件,对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就学分制管理制订了具体标准,并在全省做了教育培训工作布置。为有效推动“双证制”教育培训在全省的普及开展,后由省政府办公厅牵头,联合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浙江省财政厅联署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浙教职成(2009)133号文件。协调各方力量,形成社会合力,助推“双证制”教育培训。
“双证制”教育培训规定,以浙江省籍成年居民为主要对象,以农(渔、林)民、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企业职工、农村预备劳动力及相对稳定流动人口为培训重点对象,大力推进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以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成人初中或成人职业高中毕业证书为目标,通过建立成年居民“学分银行”,鼓励和吸引广大成年居民参加多样化的教育培训,努力使成年居民在掌握一技之长、基本适应就业创业技能需要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文化水平和学历层次。争取全省每年有10万名左右的城乡成年居民通过“双证制”教育培训,提高学历层次。为此,省政府办公厅牵头,建立教育、农办、财政、农业、劳动、经贸、建设、统计、科协等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总结和部署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所需经费由市、县政府承担,列入市、县财政年度预算。此外,省教育厅组织开发的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的文化课辅导教材已经正式出版使用,“双证制”培训变得更加规范化、科学化。至此,双证制教育培训从对象、任务、目标到教育培训经费、教育培训教材等都有了落实。
从2008年起,各地政府部门、各类教育培训组织,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按照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的工作要求,组织开展各类“双证制”教育培训。至此形成了双证制教育培训在浙江的第二次。
所谓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是一种把文化科学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的成人教育培训形式,是我省农民素质培训、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农民工培训、城镇就业和再就业培训等各类技能培训的深化与完善,是提高浙江城乡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促进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实现的一项重要举措。“双证制”教育培训包括技能培训与文化课学习、文化考核、学分管理、学历认定等基本内容,其中文化课学习包括语文、数学、科学、公民道德与法律基础4门必修课程,采用面授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用学分制管理办法,由教育部门负责为2004年以后参加各类技能培训和文化课学习的本地常住成年居民设立“学分银行”,建立培训档案,登记培训信息和考核成绩,并按照一定方法将参加技能培训和文化课面授的课时、技能鉴定等级、文化考核成绩等统一折算为学分,以全面反映城乡成年居民的教育培训情况。城乡成人居民参加“双证制”教育培训,文化考核合格、累计学分达到规定要求的,经审核由教育部门颁发成人初中或成人职业高中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成人教育学历。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省的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各地对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部分地区己经积累了很好的工作经验。
2浙江省"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总揽浙江,双证制教育培训蓬勃开展,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主要有以下做法和经验。
U)加强领导,建立层层联动机制,双证制教育培训扎实有效。据调查,全省各市、县、区均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教育局、人劳局、新农办、财政局、经贸局等部门组成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研究部署教育培训工作,落实培训经费,各乡镇(街道)成立相应教育培训机构,至上而下建立起层层联动机制,教育培训覆盖率达百分之百。为扎实有效开展双证制培训提供了组织保证、经费保证、人员保证。
(2)创新育人方式,创建多元化培训模式,双证制教育培训极具特色。针对双证制教育培训对象是城乡成人这个特点,为了有效解决工学矛盾,各地创造了许多办学模式,灵活组班教学;有的采取送教下乡、下企业、下部队;有的或在本地集中办班或委托邻近乡镇,有的依托市、区教育培训机构或职业技术学校;有的将教育培训安排在工余时间,为培训学员提供方便;多元化培训模式保证了学员的报名率、开课率、到课率。
(3)规范管理,建立质量约束机制,确保“双证制”教育培训的质量。一是多方引力,聘请大中专院校、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及具有较高学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类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工人技师等,担任专、兼职教师和鉴定考评员;二是建章立制,根据培训特点和需要,建立各类管理制度,如考勤、签到、请假制度,课堂、考试管理制度,成绩和学分审定制度;三是加强档案管理,建立培训学员名册、学籍卡及各类培训档案;四是开展教学研究,定期研讨双证制培训的组织及教学管理情况,邀请相关组织领导检查督导等,并根据培训进展情况,提出整改措施;五是建立“双证”资质认证的鉴定机制,高标准做好文化课、技能课的课程考核工作。
(4)双证制教育培训取得的主要经验。
①建立双证制教育培训机制。以浙江省舟山市为例,组织开展了以服务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为工作目标,以建立健全部门联动、宣传发动和招生、“双证”鉴定认定、职成联手的教学培训协作、培训经费保障等五大工作机制为抓手,以渔农民、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企业职工、农村预备劳动力及相对稳定流动人口为重点培训对象,大力推进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一是建立部门联动工作机制;明确由市新农办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组织实施,市里还成立由市新农办、市教育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与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根据渔农民参训学员实际,制订相应的培训补贴政策,免费向学员发放培训教材,各县区配套经费也己初步到位。三是建立宣传发动和招生工作机制;深入乡镇社区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工作,建立本地应培训渔农民信息库,尤其加强对中青年渔农民的宣传发动工作;截止2009年底,已有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舟山广播电视大学等“双证制”学习培训教学点62个,共有3907人报名参加。四是建立“双证”鉴定认定机制;深入做好技能课考证工作,目前全市省级以上重点职业院校及8个较大乡镇成校己设立职业技能资格鉴定站(所),同时由教育行政部门分级组织实施文化课考核工作。五是建立职成联手的教学培训协作机制;整合全市五大职教培训中心、基地、市蓉浦学院、各县区成教中心和41个乡镇成教点资源,搭建双证制教育培训协作平台,选定学习培训教学点,组建双证制教育培训讲师团送教下乡。2009年9月7日,全省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在舟山市朱家尖召开,来自全省各个地市农办、教育部门的120名与会人员围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的方方面面进行了交流探讨,舟山市及杭州、嘉兴、台州等地市在大会上发言,与会人员还现场参观了普陀朱家尖成校和舟山市渔农民培训技能比武。
②开展“六结合”双证制教育培训。以浙江省嵊州市为例,“六结合”培训一是成人“双证制”培训与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相结合,广泛开展农村适用技术、新技术、新品种的科技咨询、培训、推广;二是成人“双证制”培训与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三是成人“双证制”培训与农民工就业和再就业培训相结合,针对本地产业特色及农民工的要求,重点推出领带服饰、针织服装、机械电机、钳工车床、家政服务、嵊州小笼包等十多个培训工种,并主动与有关企业、乡镇(街道)、村联系合作,开展送培训设备、送培训教师、送培训技术的“送培训下乡”活动;四是成人“双证制”培训与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相结合,针对一乡一镇难以单独举办双证制培训班的实际,实行校校联合、校企联合办班,专门开辟了培训基地;五是成人“双证制”培训与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相结合,举办服装领带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班;六是成人“双证制”培训与家政服务员培训相结合,投入了70万元资金,开辟了家庭清洁卫生、家庭烹饪、衣物洗涤、家电使用、家庭护理、宠物植物养护等6个实训教室。
③创建“三到位”“两把关”“一创新”的双证制教育培训体系。以浙江省嘉善县为例,“三到位”即做到认识到位、宣传到位和组织到位。该县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学习相关政策精神,提高认识。各镇通过各种媒体、多种形式向本镇居民宣传这项惠民政策。各镇成校都派出教师下农村、走企业进行宣传,通过印发《招生通知》、农村广播等途径大力宣传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在组织教育培训方面,一方面是与2〇〇9年全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相结合,列入乡镇考核,另一方面纳入社区教育工作计划。目前,该县11个镇全部开班并组织了教育培训。农民、社区居民报名踊跃,2009年共注册成人“双证制”学员1219名,远远超过计划数810名,许多镇出现“开后门”想进入成人“双证制”班学习的现象。
“两把关”,即把握好教育培训质量关和服务关。面对城乡居民踊跃报名的学习热情,该县确定的教育培训目标是:进得来、学得好、留得住、用得上。精选教师、自编教材。针对学员文化程度不同、差异较大的特点,各成校有针对性地选聘教师,优先聘任那些能适应成人教育特点的教师,并在开学典礼上现场颁发聘任证书。在南北两片的师资库中精挑教师,根据“贴近实际、贴近学员”的原则编写教材,让学员学有所用。各成校相应地制定教育培训的规章制度,端正学员的学习态度,提高教育培训的严肃性。以人为本、提高教育培训效率,各成校都充分认识到该服务的重要性,在开班典礼上,都进行服务方面的承诺。
“一创新”,即创新教育培训模式。首先是把教育培训办在农民、社区居民的家门口;魏塘成校为方便学员就读,在全镇分5个教学点组织教育培训。其次是文化课的辅导因地制宜;各镇根据本地学员的情况,有的把文化课的学科分批次辅导,有的是全部铺开;为解决学员的工学矛盾,大部分镇把教育培训尽可能安排在周末和晚上。第三是提升技能培训层次;技能培训作为成人“双证制”重要内容,该县的天凝、惠民等镇把招进来的学员进行分类,对已经获得初级技能证书的学员统一编班辅导,争取由初级提升到中级水平,为学员早日拿到“双证”奠定基础。第四是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与“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相结合。目前,该县大部分成校都与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嘉善学院进行了合作,开展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成人“双证制”学员继续进行文化学习打通了渠道。
3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1)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认识不到位,出现“上热下冷”现象。政府热,农民不热,市里急,镇、村不急。当前乡镇工作任务重、内容杂、经费紧、困难多,加上开展农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难度大,又不是立竿见影的形象工程,因而常被挤在一边。有的抱着任务观点来对待这项工作,以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人数为目的,而不是根据当地产业特点、农民需求出发,组织开展培训,既无镇、村农民教育培训的长远规划和实施计划,也缺乏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农村居民由于受文化知识基础、家庭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和年龄等因素的制约,对培训学习的重要性认识还远远不足,加上对政府的信任度不够,对培训效果持怀疑、观望态度,在还没有真正切身感受到培训带来的甜头和实惠之前,很难表现出对培训的热情。
(2)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不完善。以遂昌县为例:目前,全县农村成人教育的管理,归属当地中心小学管理,县教育局的相关科室负责业务指导。这种管理体制下,成教专干在完成了“扫盲、两基验收”等阶段性的任务后,转而成为学校后期管理人员的角色,或是乡镇中心工作的配合者,逐渐丧失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开创性。
(3)成人基层学校的基础薄弱,人、财、物严重不足。乡镇(街道)的成校是农民教育培训的主要阵地,而现在多数成人学校还无力单独有效承担当地培训任务。以台州市为例,目前全市只有8所成校在镇区内有合格校舍,其它大多数的成校仍处在借场地办学的“打游击”阶段。培训设施和教学设备普遍缺乏,全市成校中可用于技术培训的设施几乎空白,农村成校甚至缺少最起码的教学设施。成校的组织机构不健全,成人教育力量分散,形不成整体效益。由于现在农村成人教育普遍还依托在中小学没有独立出来,许多成校校长和专干在中小学兼职工作量太重,对成校的工作精力还无法到位。有的乡镇成立的双证制教育培训领导小组形同虚设,没有形成合力,存在培训机构独当一面或互相推脱的现象。如遂昌县的20个乡镇,除少数乡镇经中小学布局调整后有空余场地供成技校使用外,大部分乡镇成技校没有专门的办公场地。零散的人员和场地,不具备承担各种成人教育和培训的条件和能力。双证制教育培训缺乏相对固定的渠道和途径。再加上管理体制、人员队伍等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乡镇农村双证制教育培训的组织和开展。
(4)农村成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发展缓慢。当前,虽然双证制教育培训由省财政拨款,免费培训,但因近些年农村成人教育缺乏教育投入,办学经费严重不足,软硬件设施欠佳,有的成人学校没有校舍,以租用场地办公;有的乡镇成人学校没有教学设施,以借用场地进行教学活动;有的乡镇成人学校师资不齐,以招用临时工参与日常管理;有的乡镇有校舍也有教学设施,但都过于陈旧,基本处于闲置与半闲置状态。
(5)成人教育培训内容陈旧,与农民和劳动力市场实际需求有差距。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居民和农民群体是一个年龄跨度大、生活水准差别大、知识结构区别大的群体,家庭状况不一,就业观和生活观各有不同,参加教育培训学习的目的也各有所不同,因而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以衢州市为例,由于产业特色明显,市场需求也多样,如化工、机械、服装、旅游休闲用品等行业企业都需要大量的制造业技术工人。各级政府和办学单位虽为之努力,但“双证制”教育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和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实际仍存有差距。学非所需,学非所用的现象在全省仍普遍存在。
(6)成人教育政策配套及执行缺失,农民转移就业难。社会和企业对于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缺少优惠政策。一是各级政府对农民转移就业后的社会保障、福利待遇,子女就学等缺少相应配套的政策措施,对自主创业的农民和接纳本地农民工多的企业缺乏相应的优惠鼓励政策;二是用工企业农民录用率较低。近几年许多地区劳动就业主要靠民营企业,但民营企业由于本身的经济承受力和业主的生产经营理念的局限,普遍存在劳动报酬偏低、劳动强度较高等情况,对本地求职者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有些企业在招工时片面追求高素质、年轻化,造成相当一部分本地适用劳动力被排斥于合适的岗位之外。(7)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部分地区对双证制教育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够重视,培训机构基础能力薄弱。加之由于农村化技术学校独立建制、编制、人员、经费、待遇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学校数萎缩,培训能力弱化。据统计,全国2009年与2008年相比,各类成人学校共减少了8384所,其中乡镇成校减少了1577所,学校占地面积共减少了2800亩,固定资产总值减少了24.22亿元,其中教学、实习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减少了6.66亿元。我省各类成人学校也有减少的趋势。双证制教育培训人力投入总量不足,专业技术管理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率偏低,人员配置不合理,培训教学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8)有的成人培训机构不能正确处理长期效益和短期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存在套利和骗取政府教育培训经费的倾向。4浙江化工技工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做法浙江化工技工学校地处衢州高新工业技术园区附近,为充分发挥国家级化工实训基地优势,推进衢州工业立市战略,2008年以来,以产业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定位双证制教育培训,主动开展校企合作,服务工业技术园区,共开办化工类专业培训班25个,1242人报名学习,1165人取证,毕业率达到94%。
(1)校乡联动,广开生源。学校在认真总结前几年新型农民素质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就业市场形势和农民就业需求调查,将培训工作重点放在衝州高新工业技术园区周边的廿里镇和黄家街道这两个区域。学校领导及培训处人员多次到上述两地政府有关部门宣传和协商办班事宜。经过努力,两地政府专门发了公函,要求辖区内各行政村务必协助配合浙江化工技工学校招生。该校也组织招生小组,成天走村串户与村干部和农民交朋友,宣传参加双证制培训的好处。“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成功吸引了廿里镇和黄家街道的1000名返乡农民工前来报名参加化工专业双证培训。
(2)订单培训,冠名培养。为了方便企业和城乡居民参与培训,提高培训合格率、有效率。学校一是采用订单培训和与企业联合办冠名班的方法,主动登门.把培训班办到企业里。2009年以来,该校为市高新工业技术园区的浙江华晶氟化学科技有限公司、衢州富士特黑白炭有限公司、九州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天氟硅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海顺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康鹏化工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举办了企业冠名班,培训后90%以上学员在冠名企业就业;二是送教到农村,把双证培训办在农民的家门口。该校在生源较为集中的廿里镇和黄家街道租赁教室,先后共举办了二十一个班;三是实行错时教学计划;针对成人的生活和工作特点,该校不惜培训成本的增大,专门安排了上午、下午和晚上三个平行班,错开上课时间重复上课内容,较好地解决了工学矛盾;由于学员在家门口上课,能够做到学习和工作两不误,生源更广了,有效缓解了农民到课率的问题。
(3)择师选课,提高质量。教师是教学质量的前提,课程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管理是教学质量的关键,而实践则是教学质量的检验。为此,该校通过四个环节确保教学培训质量。①精选优秀任课教师;学校专门在《巨化报》刊登广告,招聘有丰富教学和实践经验的企业化工工艺员、化工机械员、化工安全员担任授课教师。做到教学方法更加贴近职工和城乡居民。②科学设置课程;在充分听取用工企业建设性意见的基础上,突出课程设置基础化、专业化和实用化的特点,还视企业需求增设了《员工规范》、《应用文写作》和《就业指导》等课程,具体课目章节的增删则由任课教师和用工企业总工程师协商决定。③加强教学管理;为了把握教学质量的关键,学校力求在管理上以人为本,在教学上因材施教,在培训中开拓创新,千方百计加强教学管理,实行班主任班头课尾两次点名制度、任课教师每课填写教学情况表制度、培训学员考勤奖惩制度、任课教师津贴与学员到课率挂钩制度。④加强实践操作;文化理论课结束后,学校依托巨化集团公司得天独厚的实习实训条件,有针对性地安排学员到企业生产一线定岗进行实习实训,着力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4)校企合作,促进就业。采用校企合作的方法,促进培训学员就业。在办班之初先与有用工需求的化工企业洽谈招工培训事宜,签订培训用工协议。例如:衢州海顺化工医药有限公司在该校举行的第三期双证制教育培训班开学典礼上,就郑重承诺将从该期培训班中选招120名优秀学员。又如该校与浙江华晶氟化学科技有限公司和衢州富士特黑白炭有限公司联办的冠名为“华晶班”、“富士特班”,学员一毕业,就被招聘在企业就业。目前,衢州市工业技术园区的元立钢铁公司、中宁氟化公司、建华化工公司、凯圣氟公司、国光公司、建橙公司、九洲化工公司等一大批企业都接纳了双证制培训学员就业,有的达成了用工的意向。校企间的合作,给学员吃了“定心丸”,有力的促进了培训和就业工作。
(5)依托区域经济政策,推进“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杭州市政府出台以发放教育培训券统一考试的政策,帮助劳动年龄段市民和外地来杭务工人员提高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水平,通过发放教育培训券的形式进行“双证制”教育。“双证制”学员参加由培训机构组织的教学,并达到一定的课时,通过市教育局和市劳动局统一组织的考试合格者,可取得由市教育局颁发的成人职业高中文凭和由市劳动保障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杭州市各校举办的“双证制”教学班,经过系统的教学,学员们统一参加市教育局统一组织的文化课考试。考试由杭州市教育局派人巡考,考试严格按照考试程序进行,考风良好,学员们考出了真实水平。自2009年3月杭州市开始推进成人“双证制”学历教育,至2010年10月底,杭州市城区共有4.68万人先后到市教育局认定的122家定点机构中参加培训,其中18320人取得毕业证书,文化课培训共兑付经费2282.14万元。
借鉴成人高中“双证制”教育操作及成功的经验,浙江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教改探索创新,在成人大专层面上铺开“双证制”教育培训;并以车工、铣工、钳工、焊工、电工、化工工艺为主要领域。实践证明,成人高中“双证制”向高学历“双证制”教育培训拓展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它符合成人教育的发展方向。经过几年实践,社会反响甚佳,取得了四项成效:一是开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为教学改革的推进打开探索之门;二是更大程度满足了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三是为政府提供文、技双精,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之道;四是学员在取得“双证”后,增加了就业和再就业的本领,并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分展现自己的才能,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
5开展成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
(1)实施“三并重”战略。从2011年起,在开展全省双证制教育培训中,应注重“数量与质量并重、发展与规范并重、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战略。具体做法:一是要从扩大培训规模、注重质量转变到培训质量第一,兼顾培训规模;二是总结经验教训,规范教育培训标准;做到发展与规范并重,做到发展中有规范,以规范促发展;三是做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到更加突出社会效益,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好服务。
(2)以“五个抓”为对策,推进城乡居民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
①以培训项目为载体,实施双证制教育培训精品工程。根据城镇失业人员和失地、返乡农民重点地区的具体情况,有计划组织技能重点培训项目,做好失地、富余、失业、低收入人员双证制教育培训。各地应根据本地区工业、农业优势产业现状组织几个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对转移效果好,农民增收的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②以培训质量为目的,实施城乡居民就业转移工程。就业转移工程要突出技能培训,要以“1+1”为目标,即培训对象取得一份证书,一份工作合同。为此必须通过理论和实践,使接受培训者真正掌握一项技能。各培训机构一要抓好订单培训,为企业培养适用人才;各级政府、办学机构要做好教练员、推荐员、宣传员多种角色,为失地、富余、失业、低收入人员就业多跑腿,多做说服工作。
③以财政扶持为措施,实施农民培训创业工程。随着双证制教育培训面的扩大,培训质量要求的提高,农民素质教育的培训资金应进一步加大。一是加大对重点培训基地的财政扶持力度;建设特色明显、功能配套的区域性重点培训基地。二是加大对吸收城乡剩余劳动力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招用农村劳动力(含农民工)并签订一定期限合同的企业,按录用数量给予相应税收优惠。三是加大对城乡劳动力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对从事个体经营、创办经济实体、从事服务业的劳动力,尤其是失地农民应参照城镇下岗失业人员,享受同等优惠政策,对成绩突出者要给予奖励。
④以培训特色为抓手,实施双证制教育培训重点工程。“双证制”教育培训要有特色有亮点有效果,积极探索推进城乡居民素质教育及转移培训的新途径、新办法。各地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特征和产业发展要求,积极组织特色培训,开展订单培训、冠名培养,采用夜校、技能实训、参观取经等多种形式的培训,抓重点、抓亮点、抓特色、抓典型,进一步提高培训效果。
⑤以培训规范为途径,实施“双证制”教育培训满意工程。各镇乡街道培训机构要做到:有完善培训的基地和教育培训计划;有专职、有专业、有活力的工作人员;有规范健全的工作台账,名册、证书、劳动合同复印件齐全;有严格的考试鉴定制度和标准。要做到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各镇乡街道除上级政府拨给的经费外,还须投入配套资经,要确保教育培训课时、内容到位,杜绝以会代训等形式主义;要加强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检查,监督功能,确保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成为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工程。
(3)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要突出“三个结合”,实现“三大突破”。
一是做好自主办学与联合办学相结合文章,力求在扩大招生规模上有新的突破。随着双证制教育培训的深入,必须充分利用好社会的各种资源,扬长避短,走自主办学和联合办学相结合的发展路子,依托联合办学的优势,拓展招生专业,扩大招生规模。要把联合办学的文章做深、做透。农业部计划用10年时间,为农村培养100万名具有中专学历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生产活动人才以及农村经营管理能人、能工巧匠、农村科技人员等实用型人才,使他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骨千力量。双证制教育培训要主动参与和贴近“百万中专生计划”的实施,争取有所作为,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二是做好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相结合文章,力求在拓宽培训领域和提高培训质量上有新的突破。开展双证制教育培训,将进一步拓宽城乡成校和农广校工作的新领域,扩大农民素质教育的新阵地。农民进城、外出务工日渐增多,对文化、技能培训的需求也将进一步增强。要认真研究措施,争取工作主动,把加强农民文化、技能培训作为推进和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新增长点,在学历提高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围绕优势产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的系统培训。根据就业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结构、开发新的培训项目,实行“订单”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拓展农民的增收渠道。
三是做好学历教育与技能鉴定相结合的文章,力求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率上有新的突破。在双证制教育培训人员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实施“科教兴省”、“科教兴农”战略的一项举措,也是我国城乡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劳动法》、《职业教育法》等明确规定国家确定职业分类,对规定的职业制定职业技能标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城乡居民中结合双证制教育培训,实施职业技能鉴定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形成学校的特色。
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直接,最有发展活力,理应让社会更加满意。建设国家中职示范学校是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大举措,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措施,为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国家中职示范校项目建设学校要紧紧抓住这个契机,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形成高质量的中等职业教育,并对一般职校产生辐射作用,带动职业教育整体发展,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地位,最终大幅度提升职业①加强队伍建设,向履职能力要质量。以“管理员、考评员、质量督导员、专家队伍”建设为重点,在提高队伍的“履职能力”上动脑筋,想办法,从而提升“双证制”教育培训人员的管理水平、从教水平、综合能力和社会形象。
②加强机构自身能力建设,向规范管理要质量。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职责管理的作用,引导各类办学和鉴定机构以“比”找差距;以“学”蓄能量;以“赶”寻突破;以“超”谋发展。制定规范的管理办法,加强对各类办学和鉴定机构的监督管理作用,严格执行教学标准和评估办法。各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对照管理办法,加强自身建设,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度。各教育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制定“双证制”教育培训的工作流程,明确工作任务、工作职责、服务规范和必须具备的硬件、软件条件;要做好教育培训管理过程的制度建设,保证档案完整管理;要注重加强师资方面培训内容上的教学研究、实操技能传授的经验交流。做到从培训到取证的全过程“教学培训有计划、教学过稈有组织、实训场地有使用、鉴定流程有记录”。
③创新思路,与时俱进,推动“双证制”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化发展。经过两年的实践,我省的“双证
制”教育培训实现了快速发展,全省考核评价体系日趋完善,管理服务方式越来越丰富。2009年“双证制”教育培训人数突破12万大关,完成了省政府规定的目标计划;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双证制教育培训达16.5万人。为不断适应新形势变化,必须谋求科学发展。
④做好职业培训教材编写与省级试题库的建设,完善职业考核评价标准,推行企业评价模式中的一些好的方法,有效推进“双证制’’教育培训的考培分开的职业资格鉴定制度。
⑤加强乡镇成人学校建设,增强乡镇成人学校的培训能力。乡镇成校是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主阵地,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分类指导。在保留乡镇成人学校的同时,将条件好的成人血校建设延伸到乡镇,实行联办,或可以办流动的成人学校;将城市教育培训的优质资源向乡镇延伸,增强乡镇成校培训活力、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