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平面设计教案

平面设计教案

时间:2022-03-02 10:09:5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平面设计教案,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平面设计教案

第1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课程网站;网页设计;布局;模板;流媒体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09)24-6944-03

The Construct of Course Website of Graphic Design

MA Qiu-fang,ZHANG Bo-lun

(Qingdao Huanghai Vocational College, Info-Engineering Faculty,Qingdao 266427, China)

Abstract: Network-based teaching is possible with the popularity of campus network.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ments is establishment of website in teaching reform. It is focus on the necessity, location construction of the website. The principle in the website design with image processing software and web page design software is 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keys such as update of the website are also given in the paper.

Key words: graphic design;course website;web design;layout;template;streaming media

1 网站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计算机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变革。我校的校园网已经建立,由于教学信息资源的匮乏,难以发挥其在教学科研中应有的作用,建立相应课程的教学网站势在必行。

教学网站是通过网络表现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性教学系统,借助于多媒体和流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平面设计课程是我校高职艺术类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根据实际需要构建平面设计课程的教学网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影响力。

2 网站的前期准备

2.1 需求分析

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网站的浏览者是教师和学生,需要提供课程的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及案例素材等教学资源供学习者使用,提供课后习题以检查学习效果。此外,网站还应该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形成一个有信息反馈和实时或非实时交流的系统。

2.2 风格定位

课程网站的风格应当美观大方、简洁明了,界面的设计体现友好和谐、方便用户操作。风格取决于布局和色彩。

网页布局结构大致可分为“国”字型、拐角型、标题正文型、左右框架型、上下框架型、封面型等[1]。无论采取何种结构的网页,都应遵循突出主要内容、主次分明这一原则。本站点的网页采用拐角型结构,正文部分纵向分隔为两栏,这是一种规范理性的分隔方式,类似于报刊的版式。

网站的页面主色调为海蓝色,海蓝色令人想到独立和创造,代表着美好的未来。通过调整透明度和饱和度对色彩进行变淡或加深渐变等的处理,产生新的海蓝色的近似色彩,整个网页看起来色彩统一,又不乏层次和变化。页面中还使用了淡灰色的背景图像,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对于协调页面的均衡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2.3 方案设计

2.3.1 网站栏目及栏目简介

根据需求分析,平面设计课程网站需要建立以下几个栏目:

(1)课程简介。简要介绍了平面设计课程的性质和说明,使用的教材及参考教材。

(2)课程建设。本栏目具体介绍了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的基本信息,课程的教学目的、教学设计思想和教学手段,课程的教学特色,考核方式和课程评价。

(3)教案与视频。该栏目提供了平面设计课程的CAI课件下载,重点章节的教师授课现场视频以及说课形式的课程整体介绍视频,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或复习。

(4)学习指南。网络教学不同于课堂教学,不能只提供教案课件,还需要提供学习指南指导学生的自主性学习[2]。本栏目包括本课程的知识结构、教学大纲、各章节学时分配,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难点以及课程进度表。

(5)实验实训。该栏目提供了平面设计课程的实践性环节,包括平面设计的精彩案例制作步骤以及所需素材的下载,用于拓展知识面。

(6)习题与试卷。包括各章节的相关习题、历年考题以及平面设计师认证考试的模拟试题,方便了学习者的自我检测。

(7)学生作品。选取优秀的学生作品和大赛获奖作品进行展示。此栏目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又展示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对学校的教学起到宣传作用。

(8)讨论区。在讨论区学生可以进行学习交流、资源共享、信息以及作品展示等,该栏目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

2.3.2 网站拓扑图

图1为网站拓扑图。

2.3.3 确定设计工具

开发一个好的课程网站要选择好开发工具和开发技术,网站的静态部分使用Dreamweaver来制作,利用Photoshop设计网页界面和处理图像,网站的动态交互部分采用ASP和SQL实现,IIS为系统运行服务器。

3 网站建设

3.1 设计首页界面

3.1.1 绘制首页草图

确定了首页各项栏目及位置之后,开始设计首页的版面,将首页做一个简单的规划(如图2所示),包括导航栏、网站Banner、正文、版权信息。

3.1.2 首页效果图

使用Photoshop制作效果图,将文件规格设置为宽度780像素,高度800像素,分辨率为300像素/英寸。效果图制作完成后借助参考线进行划分,然后使用切片工具沿参考线切片(如图3所示),并将其存储为Web所用格式,系统则自动生成一个文件夹,保存所有的切片。

需要注意的是:切片时要按照Dreamweaver表格能实现的区域进行划分,切忌切片过于复杂[1];为了整个网站风格的统一,网站中的其他网页也采用类似的形式。

3.2 创建站点

在制作网站时创建一个本地站点文件夹,这个文件夹用来存放和管理站点中的所有文件,该文件夹的四个子文件夹,分别是image、video、courseware、works,分别用来存放网页的图片、教学视频、电子课件和学生作品。

启动Dreamweaver新建站点,站点名称为“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网站”,本地根文件夹则设置为上面所建的本地站点。

3.3 网站建设中的关键点

3.3.1 网页的布局

网页的布局方式一般有:表格布局、框架布局及层布局。本站点中的网页采用表格布局,表格比较容易设置和定位,方便管理调用,比较适用于排版统一的网页[3]。不采用单一层进行布局是因为层的绝对定位方式导致网页的稳定性不高,层的位置会跟随显示分辨率的变化而移动,造成页面混乱。

3.3.2 模板和库的使用

由于网站中所有网页的布局和界面大体一致,在制作和修改网页时借助模板减少重复的工作量。避免了相同部分的输入,而且在更新网站时,只需修改模板,系统就能自动更新基于这个模板的所有网页。

此外还将网页中的内容的许多共性部分(如版权信息等)定义为库元素,将其应用在每个页面需要的地方。与模板类似,当相关信息发生改变时,不必每个页面都进行修改,只需修改库元素就会自动更新全部网页。

3.3.3 锚点链接

实验实训、学习指南、学生作品等网页的特点是内容分类多,但各项包含的内容少。如学生作品分为海报设计、包装设计、书籍封面设计等七个分类,而每一类展示的作品只有八幅,这样就可以在页面的右侧设计一个内部导航条,为其添加锚点链接。

这种设计方式是将全部内容放置在一个页面上,浏览时利用锚点在同一页面的不同位置进行跳转。这样一来,在浏览不同类别的内容时无需打开新的页面或刷新页面,提高了浏览速度,而且维护方便,省去大量重复代码,减少了文件容量。

3.3.4 流媒体

教案与视频页面需要将教师授课视频上传至网站,考虑到传输网络的带宽、观看者等待时间和视频分辨率等因素,将所有视频统一转换为Flv格式。Flv的全称是Flash video,是一种流媒体的格式,边下载边播放,形成的文件较小,加载速度快,分辨率适中。

3.3.5 以学生为中心

在网站的规划和实现方面都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例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教学进度和学习目标,并配合难易度不同的课件、教学视频以及课后习题;在讨论区设置教师答疑版块,集中解决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设置反馈意见电子信箱,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网站栏目和内部导航条的划分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等,真正实现了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

3.3.6 网站的更新

一个好的课程网站不仅需要建设,更需要不断更新维护。许多高校都建立了课程网站,但是建成后没有后期的更新维护,成了“一建了之”的工程,降低了网站的生命力,没有达到促进教学的最终目的。

平面设计课程发展速度很快,软件不断升级、国际流行设计不断变化。笔者刚接触Photoshop时的CS版本升级到现在CS4版本只用了四年的时间,增加了几十项功能。为了让课程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吸纳最新的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完善的教案、习题、视频等教学资源[4],并将讨论区里优秀的学生原创作品提炼出来充实到网站中,实现网站的滚动建设,延长生命力。

4 总结

课程网站的建设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课程网站可以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和教学成果的共享,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一年的运行证明效果良好,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增加,教师的业务水平也有所提高。课程网站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

参考文献:

[1] 智丰电脑工作室.Dreamweaver8网站设计制作入门与提高[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290-292,298.

[2] 王向红.“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网站设计和实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9):51-52.

[3] 王凤兰,赵应旺.花卉精品课程建设中网站的构建初探[J].农业与技术,2007(7):164.

第2篇

当今社会是科技与市场融合的时代,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发展模式、技术应用模式等产生了根本性变化,使得平面设计领域也随之发生了变革。数字化技术在平面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其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有效性,且能够为设计领域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因此加强对数字化技术对平面艺术设计教学影响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数字技术对平面艺术设计教学产生的积极影响

1.1有利于提高教学有效性

传统手工手写教案、黑板板书年代早已成为历史,数字化、网络化教学方式成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为教师前期准备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枯燥、抽象的知识以动态化形式呈现出来。同时聊天软件的应用,将独立的学生有机整合到一起,使得学生们能够互相沟通和交流,有效提高了教学有效性。

1.2有利于丰富学生视觉表达方式

信息时代下的艺术设计,设计对象的审美情趣早已消失,越来越多艺术设计作品中都出现了计算机技术的影子,给公众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其中图像像素画方式成为美感的重要表达方式。在教学中,3D技术的应用,能够使得平面载体当中的立体空间更具真实性。不仅如此,在网络环境当中,大量优秀的艺术设计作品,丰富了视觉表达方式,为学生设计提供参考,从而为日后深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1.3有利于提高作品设计速度

设计师在开展系统工作过程中,利用计算机处理一些重复性、规则性工作,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创造、组织设计工作当中[1]。在此基础上,能够促使设计处于更高层次上工作。针对整个设计过程而言,计算机都能够为设计方案提供诸多可能,最大程度上完善平面设计,提高工作有效性。

2 数字技术对平面艺术设计教学产生的消极影响

不可否认,数字化技术的渗透,为平面艺术设计教学提供了极大的支持,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事物两面性也决定了其会对平面艺术设计教学产生消极影响。具体来说:

2.1减少师生交流

新形势下,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应用尚不能够达到网络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更多的是单向信息的传输。在教学中,为了增强媒体演示的清晰度,会将教室灯光亮度调低,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眼神交流,原有一排排整齐的座位更适合传统教学模式,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应将课桌排列成圆形,能够为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更多便利。

2.2资源共享存在不足

网络技术为信息传播提供了可能,越来越多的信息在网络环境当中实现了良好的交互,且资源共享成为主流趋势。但是网络中还存在很多品质不高的图像等,导致平面设计作品存在高度雷同性,不利于平面艺术设计教学持续发展。尤其是传统手绘的笔触效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2.3过度依赖技术

数字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学生过于依赖计算机技术,如低年级、刚接触电脑的学生,由于计算机技术掌握不够熟练,使得设计出来的作品过于突兀。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2]。另外,计算机语言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过度重视技术,在设计中侧重对视觉感官效果的关注,忽视了作品制作的真实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艺术作品辨识能力的培养,避免将视觉效果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更多的是重视作品与思想概念的有机整合。

2.4作品缺乏个性

建立在数字化技术基础之上的艺术设计教学,使得更多的是热衷于电脑特效程序对作品进行设计,强调多维画面的呈现,致使艺术设计师难以形成的独特的风格。人才是社会各领域发展的核心力量,对于平面设计领域同样如此。尤其是在教学阶段,如果无法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设计师,平面设计领域势必会走向消亡[3]。另外,在教学中,由于过度使用数字化技术,使得学生无法在作品字体设计、色彩处理方面得到强化训练,学生们设计出来的作品都具有极强的雷同性特点,根本谈不上个性风格,缺少一定的艺术性。可见,数字化技术的使得设计师逐渐放弃了对生活素材的追求,与艺术来源于生活背道而驰,不利于该领域持续发展。因此应坚持科学、合理原则,避免数字技术对教学产生消极影响。

第3篇

关键词:Photoshop;案例;任务;分阶段;教学方法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是平面图形设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它可以把摄影图片、绘画、图形等现有的美术作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处理,使之产生绚丽甚至超越意想的艺术效果。面对中职学生起点水平的参差不齐,个人兴趣、审美能力的差异,如何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让学生乐学、好学的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每一个计算机教师都想过的问题。现就PS的课堂教学问题,谈几点看法。

中图分类号:TP317.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1-0000-01

一、上好第一堂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上好PS第一堂课,平面设计基础十分重要,它能够使学生对这门课有个整体的了解,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为学生进行下一步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般在上第一节课时,为学生展示各类平面设计作品,包括海报、招贴画、广告等,让他们了解各类平面设计作品的特点,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尤其是一些用PS特殊效果合成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PS强大的功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案,利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案例教学

PS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算机专业课,在教学方法上,精心设计教案,大量采用案例法,因为案例法能将需讲授的内容化解到具体独立的实例制作中,教师可在多媒体教室对制作的实例进行剖析,不仅能使学生熟悉和掌握PS的各种功能,避免注入灌输、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自己的想象,设计出各自的风格,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理论联系实际,把图像处理带入生活中

随着数码产品的普及,许多学生家庭都拥有了数码相机及拍照功能的手机。结合这一实际情况,围绕如何用PS更好的处理数码照片这一主题设计教学内容。可以安排如何消除照片中的红眼,如何处理曝光不足的照片,以及调整偏色照片和制作自己或他人的艺术照等教学内容。从实践过程来看,学生们觉得这些知识能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而表现出极大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体验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把PS图像处理带入生活中是比较成功的课程设计,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能够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造性的运用教材。

四、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该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相对独立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学生也可能因为“求胜心切”,过于重视了结果,忽略过程。因此有时会出现在上节课任务完成非常好的学生,却不记得自己是如何完成的现象。所以,其一般用在PS中一些基础性操作技能的练习,如PS工具箱中常用工具的使用,对图片、文字进行滤镜效果的处理等等。

五、分阶段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PS软件

学生学习PS需要经过三个基本阶段:一是熟悉软件阶段,二是模仿创作的阶段,三是自我创意的阶段。通常也把这三个过程理解为入门、提高、精通。

1.入门阶段

在入门阶段,首先教学生学习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其中包括各种工具的使用、菜单命令的使用、图层、通道、路径、滤镜的使用等。本阶段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具体用法,不过度追求复杂的综合案例的制作。

2.提高阶段

学生经过入门阶段后,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自己已经掌握了软件的使用方法,但就是做不出作品来。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创作思路,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模仿创作。在模仿学习初期,搜集经典的案例并辅以详细的步骤和参数设置说明让学生练习;此后继续让学生进行案例模仿,但只给出最终的效果图,提示主要工具和命令而不再有步骤和参数说明;当模仿学习达到一定的量以后,看到广告、LOGO、海报等,不需要提示脑海中会自然地想到要完成这个作品的制作需要使用哪些工具、命令,应当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并能够用PS将其模仿实现,进而能以多种不同的方法实现它。

3.自我创意阶段

模仿学习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质的变化,这时就进入了第三阶段,即自我创意阶段。学生通过模仿来学习、借鉴别人方法与思路,但最终还是要能自己设计作品,这是PS教学的最终目的。在该阶段,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分小组参加各种设计赛事,设计广告、海报、插画、LOGO等,这有三个好处:一是学生可以学习完整的设计制作流程,二是学生可以增进团队精神,三是学生可以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这个阶段,一定要提醒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研究,尽可能的减少定向思维,鼓励学生既要有团队协作精神也要能单独思考,调整自己、提高创作水平。

PS是世界上一流的图像设计与制作软件,是一个实践性、艺术性很强的图像处理软件,其功能强大,内容丰富,工具繁多,图片效果丰富多彩。学生要熟悉PS的各种功能及利用这些功能做出有创意的作品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只有靠学生自己多学、多练、多想、多用,才能真正掌握好PS图像处理的各种功能。

参考文献:

[1]王丽.分阶段分层次教学方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高师理科学刊,2007

[2]沈道云.任务驱动教学法在Photoshop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6,12

[3]刘金凤,王春丽.浅谈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J],中国西部科技,2007,08

[4]韩佳文.浅谈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J],职业教育究,2009,08

第4篇

【关键词】平面设计;教学方法

很多中专学校都开设了《Photoshop CS平面设计》课程,但如何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怎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设计人才,则需要我们积极地探索、实践和总结。

1 《Photoshop CS平面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缺乏教材整合。老师讲课更多的是跟着教材上课,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以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1.2陈旧的教学模式。仍采用教师讲学生练、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技能逐项讲解,苦口婆心地传授吸引不了他们,一部分自控力差的学生会慢慢从教师的思路中开小差溜掉,一部分学生即使坚持到了最后,往往也是只学会了课内的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只会模仿做课本例子,不能将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使学生学到的知识不能与今后岗位要求相适应。

2 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尝试新的教学模式

引入“项目教学法”,从案例入手引出问题,从实践到理论,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

2.1项目教学法的准备工作。制定课程总体目标,宗旨在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对图像的设计、处理的能力,为学生学习下一步的多媒体技术打下基础,按照能力、知识、素质目标的组成方式将总体目标再次细化。

2.2选取项目。选择一个贯穿课程内容的项目,比如选择“关于学校宣传广告手册制作”或“婚纱影楼宣传手册制作”等作为综合贯穿项目,主要原因:①宣传手册的制作是平面设计中应用最广的项目之一;②宣传广告的业务能涉及到大量处理图形图像的知识点;③完整的手册制作是毕业生有可能从事的岗位之一。

2.3项目教学法的实施。①学生分组。根据不同班级人数的多少、学习层次的差异等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有利于形成合作、自律的良好氛围,从而有便于学生的探究活动。②下发项目任务书。其中包含需要完成的任务及对应的考核分值、奖励等信息。让学生明白课程任务的重要性以及维持学习的热情。项目开始后,在课堂上,我首先用图片展示本次课需达到的目标,然后讲解基本知识的重难点,剩余的时间由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完成任务,宣传手册封面制作和封底制作中,不提供成品,留给学生最大的创造性发挥余地,要求学生用学期所学知识用不同的方法自由完成。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和设计能力,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为完成组内任务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通过组内、组间互助,学生能发现自己思维方式、操作能力、知识掌握等方面的不足取长补短,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利用各种方法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究,对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

2.4随堂评价。依据“项目任务”书中对应的任务,对项目完成情况酌情、恰当地作出评价,顾及绝大多数的学生有优秀者更上一层楼的表扬、后来居上者的鼓励等使每位学生均有或多或少的成就感与学习的愉悦感,让整个学习过程在轻松快乐中渡过。

3 对教材进行整合

梳理知识体系PHOTOSHOP课程知识层次主要分为基础知识、选区、图层、路径、通道与蒙板、图像色彩处理、滤镜和GIF动画制作部分。在授课过程中,打破原来按教材章节上课的模式,根据阶段教学方式重构知识体系,将部分知识融入到3个阶段的教学过程中,第一个阶段为工具熟悉阶段,形状构建,图像的合成等实例。第二个阶段为模仿创作阶段,主要选择包装设计、封面设计、网站动画制作等实例。第三个阶段为主题创意阶段.主要选择当前社会热点新闻、校园活动等主题,由学生自主创意。第三阶段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到项目化教学中,师生共同为完成某一工作任务而展开的一系列教学活动,在项目实例的选编上,要选择一个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广泛、比较有实用性的项目,然后以项目案例来驱动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最后对项目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书籍封面”为例介绍如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融入到项目化教学中。

4 建立教学资源库

4.1充分运用现有的教学资源,中专学校一线的计算机教师,掌握有大量的日常教学中使用的教学资源。比如,电子版的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软件、学生作业或作品、教学实例、计算机应用的相关论文等等。只要能加以整理、进一步的改进、优化,以教学资源库的形式来保存、共享、运用这些资源,日积月累下来,建立起相当充实的教学资源库。既可以实现相互交流学习、便于教学计划的实施,提高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

4.2与其它兄弟学校进行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多与其它学校进行沟通交流,既有利于发现自己的短处也有利于认识自己的长处。如果看到别人在计算机教学方面做得更好,就有助于我们对自身进行调整,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5 改变评价方式

第5篇

《网页设计与制作》是我院计算机各专业及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自开设以来深受学生的喜爱。因本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资源较多,学生很难在课程中完全掌握所学知识,为更好地补充和辅助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更加开放的网络教学成为本课程的有益补充和良好的学习途径。

二、课程分析与设计

《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是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技能课程,结合职位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我们收集了网页设计、平面设计、动画设计、动态网页开发等课程的相关知识,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知识结构、信息资源的选取、教学策略的使用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和设计。我们将学生熟练的网页设计与开发的操作技能作为培养重点,在课程教学设计中,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采取“小组协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完成整个课程的教学,并注重对小组的考核评价。

(一)学习需求分析

对于高职高专的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够强,但对于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往往有强烈的学习愿望,针对学生的特点,并根据《网页设计与制作》这门课程的性质特征,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实施项目教学,让学生的学习和工作的内容紧密相联,这样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达到“工学结合”的教学理念。

(二)学习内容分析

我们分析了多门与网页设计与制作相关的教材,从课程的实际应用与培养需求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安排。从本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设定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艺术素养,较强的网页鉴赏能力,熟悉网页设计创意的原理和方法,熟悉HTML、CSS、JavaScript和网页制作工具,熟悉网页的制作和流程。能够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网页设计与制作以及进行网站的维护和管理工作等。考虑到学生的层次不同,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学习适合自己的模块,自学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通过我们的网络平台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和知识的拓展。

(三)知识结构体系

网页设计与制作融合了平面设计、网页制作、动态程序、数据库等知识,作为一门综合性强的课程.。把核心知识以最快、最有效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而又要能使学生容易掌握,所以本课程以“表格式”布局作为教学的主线,把Photoshop平面设计、Flas设计融入其中,同时适当引入“div+css”网页布局的内容。而在动态网页设计中,简单介绍Asp+Aceess动态网页设计知识。据此,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以“用表格进行页面布局”和“网页与数据库”这两个知识点为主线,将其它知识串联起来,可帮助学生迅速建立起知识的体系结构。

三、信息资源的选择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课程的设计中,以课内项目、课外项目和教学专题的形式进行信息资源的规划与整合,选择合适的形式来展现信息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如在网页的中文排版教学模块中,网页文字材料应以文本为主,而涉及的图片只需提供原始图片即可,增强学生对资源的应用与处理。而在“实验演示”、“动态网页的原理”模块中,以动画的形式形象地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在课外拓展模块中,信息资源应以视频的形式展现,使学生方便参照与模仿。信息资源总体结构见图1。

四、教学策略的设计

(一)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就是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学生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和讨论,明确该任务所涉及的课程知识,并找出其中的新知识,然后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继而完成相应任务。《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在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先给学生呈现一个具体的网页效果,接着与学生共同分析该网页需要如何去处理,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师生共同完成网页,形成“阶梯式螺旋化”教学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通过一个任务的完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将新知识点融入任务中进行学习,所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学生的学习就会认为学的有价值,且通过一项任务的完成,学生同时可以体会到一种成就感。

(二)开放式自主学习模式

本课程建立的网络教学平台中包含本课程的教学资源、教学课件、课程教案、教学指导等模块。通过网络提供10大类、45000多个文件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所有的教学资源可在网上浏览和下载,任何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借助网络学习。同时开发了在线答疑系统,提供了QQ和TQ两种访问途径,在线访问和离线留言两种方式。在“学习资源区”针对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设计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电子教案,学习者可以了解教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要点,并可下载素材进行相应的训练;如果在学习中遇到了困难,一般通过“学习资源区”中的“你问我答”即可解决,确需教师帮助的,也可在网络的“教师答疑”中给教师留言。专题学习板块基本上覆盖了较高层次学习者所要了解的知识。

(三)课外小组协作学习模式

在课外作业环境,采用基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协作学习模式。一方面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创建学习主题和要求,另一方面学生可自由创建学习主题和内容,挖掘优秀学生的潜能。由学生自行组成小组并进行分工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可通过小组讨论、师生网络交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学习内容,完成后相互进行评价和交流。因此在设计网络课程时要注重协同工作环境的设计,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五、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为更好地评价学生在网络教学中的学习效果,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在本网络课程中,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特点,进行不同程度的强化练习评价,并及时给出反馈意见。在学生完成对应的学习内容后,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评价。同时完成专题学习后,挑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课外开放式评价,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以此达到学生的再学习的主动性。

第6篇

【关键词】广告设计 教学组织 项目教学

【中图分类号】J5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195-02

如今,随着广告业的盛行,大多数艺术类院系都开设了广告设计相类似的课程,如何上好这类课程,值得我们深思熟虑的问题,广告设计在我院已经开设多年,经过多次教学设计调整,以及与企业专家研讨并论证多次,总结了一套教学方法,即项目教学法;即课程摈弃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以实际嵌入式项目的开发过程和方法为主线,采用“项目驱动、案例导向”模式进行启发式教学,将“边做边学、以做促学”的教学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当讲完单元内容或者完成整个课程时,结合教学的实际需求,以企业的项目任务作为实训的内容,按照企业真实的管理体制和项目任务分配组织实训。将学生分为各项目小组,各小组成员共同协作,教师加以引导,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并进行整合,使学生的实训紧贴行业要求。因此艺术设计学院创建平面设计工作室,把学生带入工作室,结合企业真实项目,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当中,课堂教学围绕公司所提供的案例进行项目设计,把企业的工作模式搬到教学当中,学生以工作小组的团队模式参与项目制作,遇到问题,在通过专业教学演示、一对一的辅导教学模式,解决问题。广告设计课程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各种平面设计和制作的方法,其基本方法通过对图形、色彩、文案、编排、社会调查信息的细节把握,通过对优秀案例分析,使学生能融合惯通、举一反三,形成成熟的广告创意思维;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视觉广告的有关理论知识,设计的方法,规律及要求,多角度地了解企业产品,市场,消费者的观念,从而使学生较好的运用所学的广告知识,与市场接轨设计出好的广告作品。

1.学生参与进来

目前,根据教委的提议,高职院校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因此,广告设计课程提倡项目引导教学方式;广告设计课程项目导入阶段,好比一场戏剧的序幕,要一开始就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诱发出最佳的心理状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教师创设最佳的教学情境。首先,我会带领学生玩“超级联想”的游戏,通过手上拿的道具,或者图片,让学生联想,比比谁的更有道理;过渡到广告,我们今天来说说广告,提起广告,学生都很熟悉,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广告,在哪里见到的广告,形式是什么?以及广告对推销产品,有什么作用?好的广告设计,最终目的是突出主题,达到最佳的广告诉求效果。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回归到我们广告设计的概念上!改变以往老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在精讲完基本概念后,将广告设计的具体运用分设成几个单元,譬如,平面广告设计表现手法;平面广告设计的编排;平面广告设计法则 (报纸、杂志、招贴、DM等);其次,把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并组织这一小课题,并要求多找一些实例,并由这一组的学生代表进行5-10分钟的课堂讲解,其他同学听讲的同时做好补充的准备,最后,任课老师再作总结,这样让学生充满参与意识,同时提高口头表达能力,为将来面对社会的挑战做好准备(这当中任课老师事先要对学生准备工作作一了解,避免上讲台后学生由于紧张或准备得不充分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2.学生分类因材施教

广告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具体教学环节的实施,使学生具有“做”广告设计的能力。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视觉广告的有关理论知识,设计的方法,规律及要求,多角度地了解企业产品,市场,消费者的观念,从而使学生较好的运用所学的广告知识,与市场接轨设计出好的广告作品。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一直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实质是“以快进学生为中心”。即以“快速进入教师注意范围的学生”为中心,这样势必造成部分基础较弱的同学不能跟上学习进度,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以每位学生为中心”,从而将企业项目难易程度分成不同深浅程度的几个等级,根据学生学习水平的进展情况选择不同程度的项目,来设计,对于一部分入校前一点绘画基础都没有的同学来说,他们的造型基础与色彩敏感度相对较为薄弱(但这丝毫不会影响到其创意潜能的发挥),因此会更多地开发学生的大脑,对一些接受能力快、有一定基础的同学则更多地要求欣赏一些国内外较为前沿的广告设计,并要求其能评点一二,用一些实际设计项目让他们参与其中,不断接受来自客户的反馈,了解课堂广告设计教学要求与来自于客户的要求的差别,通过这种方式,反复训练,能调动起全体同学的积极性,也能引起大家的共同兴趣,也使得“以学生为中心”在最大程度上得以实现。

3.有的放矢

在项目训练上,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多做一些他们立即能感觉与之有直接联系的项目,例如个人毕业作品集设计、节日宣传户外广告设计等等,这样同学干劲十足,发挥的余地也大,真正体会到学以致用的乐趣。在强化技能练习的教学中必须考虑以下策略:(1)教师要在“怎样做”的指导上下功夫,以规范动作引导学生设计,掌握操作要领,并不断强化,使之趋于熟练。(2)帮助学生明确“为什么这样做”,注意协调运用版式设计的各元素,学会边动手、边观察、边分析,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出广告设计元素组合的设计原则及整体性表达的要领。(3)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练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在教学中也让学生参加广告技能竞赛,如教育部每2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比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学院奖等含金量较高的权威性的设计比赛。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设计的积极性,同时每年在校内举办的美术设计作品创意大赛,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同时也可以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为依据,实现“课证融通”将ADOBE公司的平面设计师相关考核的内容引入到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当中来,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技能培训的针对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职业技能比赛,聘请企业专家进行评比,学生经过实践学习可以达到平面设计师的考核要求并获得证书,实现“课证融通”。

4.及时反馈

在教学过程中,反馈是使教学过程走向有序的必要条件。在广告设计教学及时地评价学生的表现,引导他们向我们所需要的方向去思考,去发展:表现好的,及时表扬,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也为其他学生树立榜样;表现不好的,艺术批评,指引努力方向,不让一个掉队……所以,课堂上及时反馈非常重要。除了与学生的交互中要及时反馈,对于教学内容也要不断根据学生出现的具体情况对授课内容与进度作相应调整,打破以前按教案模版教学的形式,因为在备课的过程中,有太多因素会导致学生无法与教师形成共鸣,因此适时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学生也更愿听到较为新的事例,易于沟通,效果直接,同时在授课过程中不断与学生交流,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让他们直接参与到教学方法的讨论与课题设置中来。

5.教学汇报与总结

课程结束后,举办该课程教学成果展览,学生将自己的作品打印成A1尺寸大小作品,注上创意说明,采用喷墨打印,并装裱后展示,这样让学生熟悉由制作到喷绘及装裱的整个过程,真正达到实操与理论的融合.并及时进行点评,现场评分,学生自然心服口服。学生在展示课后任务完成结果时,学生之间可能会有差距,这不一定是坏事,相反,它可能使做的不够好的学生产生羡慕感和紧迫感,这时老师恰好及时发现了问题,并要及时给他们提供帮助,以形成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及课程的延续性,并且由任教老师组织一次教学总结会,邀请系学术委员会成员、本专业全体教师、部分学生代表等共同参加,对总结会上提出一些教学建议与改进办法,任课教师对自己所写教学大纲及备课内容作相应调整,不断完善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设计教学,走出一条较能适合本专业,便符合高职教学特点的教学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美]艾莉森・古德曼著.平面设计的七大要素.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6.P56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视觉思维.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12.P 239

[3][美]卡洛琳・M・布鲁墨著.视觉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8.P33-39

[4][美]阿历克斯・伍・怀特著.平面设计原理.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1.P71

[5][美]R・M・加涅等著.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P150

第7篇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国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并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实施了一系列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包括已经实施的本科院校评估工程、质量和品质提升工程。为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国家、教育部先后发文,同时,为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教育部提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并对计划实施提出面向4个方面的意见,即包括面向科学前沿的协同创新中心、面向文化传承创新的协同创新中心、面向行业产业的协同创新中心、面向区域发展的协同创新中心。教学质量和改革不仅要对接国家政策,契合国家总的战略目标、战略思想、指导意见,同时还要对接好区域市场,需要学校根据区域发展定位、生源质量、师资状况、实验设备情况来具体实施完成。江汉大学是地方院校,机电与建筑工程学院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宽基础、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工程类人才”。主要培养应用性、实用型人才,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尽力帮助毕业生缩短承担实际工作任务的过渡时间。教学质量与品质提升遇到的困难主要还是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所以在实施模式选择上需要考虑。产学研培养模式的问题不在于学校能否培养出所需的人才,主要在于国内多数企业动力不足,很难主动与学校对接并将利润流入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所以学校教学质量与改革对教学目标定位所选取服务的产业很重要。同时教改需要依据规律性东西,形成可以持续且循环复制操作的体系,并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以适应整个大环境对人才的培养需求。借鉴发达国家的工程教育模式,在原有教学体系基础上加以调整和改进,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可行性。本文主要探讨以CDIO(Conceive构思,Design设计,Implement实现,Operate运作)思想为导向,构建CAD教学系统的模式、提出优化方法和实例。

2CDIO教学模式

2.1理念分析

根据当前对工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当前国际主流为全面工程教育理念。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和工程问题不再是局限于单一学科的问题,这里面有现代科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带来的深层次原因,所以,对现实中问题的解决也不再是传统方法,需要多学科、多层面和跨时空交流与合作,对人才素质能力培养提出新的要求。CDIO是基于全面工程教育理念的具体实现手段,2004年由4所国际大学组成的跨国研究组合KnutandAliceWallenberg基金会研究探索形成。它是以工程项目为载体对目标群体实施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课程教学方式,主要以“基于项目的教育和学习”为重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2.2体系结构

CDIO体系严密,并具备全面实施过程和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12条标准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

2.2.1课程体系与培养方案

涵盖标准2、标准3、标准4,主要是课程体系和教学培养方案上要体现和满足CDIO工程教育模式、思想和方法,体现“宽基础、高素质”培养要求。

2.2.2项目设计与评估

涵盖标准5、标准6、标准7、标准8、标准11和标准12,工程项目设计是CDIO实施的主要部分;标准7和标准8主要体现综合性学习和主动学习;标准11和标准12构成评估体系,包括学习评估和专业项目评估两个方面。

2.2.3教学理念

涵盖标准1、标准9、标准10,标准l主要是CDIO教育理念,要求专业目标反映CDIO理念;标准9和标准10主要包括教师基本能力、产品、过程和系统构建能力的提高。

2.3借鉴性分析

2.3.1成熟度分析

CDIO具有完备的能力体系结构和实施检验标准,中国教育部2008年前后引进试点,具备一定成熟度。

2.3.2课程体系分析

CDIO对学生跨学科知识和文理并重提出要求,比如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组织协调与交流能力等。课程体系需针对教学培养方案对学习目标、综合课程设置、工程类课程设置等做出相应调整,大类培养和专业教育相结合。以项目设计为导线从而有机划分课程群进而系统地整合课程体系,并以此为核心组织需要学习和掌握的教学内容。可根据CAD教学课程体系调整改进实验教学体系,增强实验体系模块化、层次化和系统化,形成由基础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项目进阶模式,从而使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求知欲、自信心、探索精神、开创精神和锻炼团队精神。

2.3.3教学理念方法与评估分析

主要是在教学方法上体现现代工程教育,由以教师为中心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可以对过去多媒体开发思路和传统教案组织方式加以改进。评估体系主要改变原有评估结构适应项目体系结构,可以增加CDIO能力因素评估环节,比如学习经历、人际关系技巧、系统构建技能、团队合作知识等,可以利用先进通信技术采用非传统评价手段。

2.3.4项目设计分析

项目设计是重点部分。项目要求具备综合性,体现学科知识与工程训练的融合,同时契合实际,从而实现综合学习与自主学习过程。可以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引入相关企业、研究所实际范例。

3基于CDIO的CAD教学系统构建

3.1课程体系结构调整

基于CDIO的学科课程体系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围绕“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思路要求,以项目为导引构建课程群。根据项目规模划分项目层级、明确层级顺序和课程时间顺序,构建项目鱼骨架图。比如专业课程由单门课程支撑一个三级项目,一组核心课程群支撑一个二级项目,一组二级项目支撑一个一级项目。图1所示主干显示包含CDIO全过程的一级项目,由主要核心课程构成。工程制图及CAD属于二级项目下的核心课程,CAD系统、CAD/CAM分属于后续二级项目下课程。

3.2教学理念方法与模式

为了由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对信息的传达方式和手段优化,这里主要提出3个方面的措施。

3.2.1教学信息逻辑结构图处理

传统图学教学教案设计一般采用办公处理软件Word或者PPT对文字信息进行顺序加工处理并展示。版式中大量文字以适合传统阅读模式的线性形式表述。结合CDIO对培养学习目标群体综合能力素质方面的要求,探索采取更加符合形象思维训练和加深知识记忆的方法和手段,并将该方式方法融入教学教案设计表达以及素材开发元件制作的脚本设计中。主要思路为遵循形象创建规律和知识逻辑结构传递为主线,对图学的内容进行并行化处理,并加入思维形式注记,见图2。首先,将教学内容中适合做并行转化处理部分筛选出来,选用适当辅助软件工具对教学内容进行处理,添加思维注记形式如概念型、符号型、类化型、证明型、森林型、赋权树型等,改变现有教学教案的线性文本结构和属性,增强重点、关联、图像、色彩、视觉节奏、维度等信息,达到强化学习活跃度、增强思维训练的目的。实现方法是首先针对某一知识点找出主题作为根结点;其次对文本信息内容进行分层,将各层内容关键词作为根结点的主要分支,各层内容依次按先后和重要程度划分作为分支的子项;再次标识出整体内容中的关键要素,标识出各分支内容之间的关联与区别;最后插入相关图示作为注释说明,并调整各元素颜色、粗细、结构等以增强视觉效果表达。在转化处理过程中应注意首先主题需明确,各层级关键词需经过提炼保持简明扼要,便于理解和掌握;其次尽量将某一主题内容放置在同一幅面中,而且尽量保证每组的分支数在合理的范围内,并控制分支之间的密集度,如果内容超出单幅面容纳范围。则可以采取子图分解的方法加以解决。教学内容中一些具有相似性属性的图形信息可以集中分析展示。这里的相似性属性不仅仅是从逻辑概念或工程图的内容进行划分,而且可就工程图学本身的图形所具有的审美性加以汇总,这对于提高学习目标群体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所裨益。

3.2.2基础课程辅助教学系统开发

传统辅助教学系统主要基于Authware、Director等MCAI软件开发,这类系统根据程序开发者初期拟订教学思路和教学实施过程编制固定脚本,因此封装打包后无法修改,存在教学实施中开放性、通用性不强的问题。一方面教学实施者在教学中无法根据实际情况形成个人的单堂课程教案进行个性化施教;另一方面教学实施对象实验中无法根据自身情况形成个性化学习,比如无法根据自己对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空间想象能力程度来适时调看相关命令、参照三维实物模型和相关理论知识点。针对上述需求,笔者研究了CAD基础课程工程制图数字化立体教学系统。该套系统由专业数字化教学素材库、多媒体展示系统、网络展示系统3部分组成。增强个性化修改定制功能,整个平台系统呈现一种开放式结构。辅助教学多媒体展示系统主要辅助教师课堂教学,利用教学系统开发平台进行开发并按照一定的框架结构集成所有制作元素。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引用素材库内资源比如数字教案、数字化挂图、平面工程图、数字三维模型、动画等形成个性化教案进行教学讲解,可以根据前述CDIO理念以及便于项目化教学需要来组织教学内容,把抽象的教学内容转化为易于接受、形象直观的图像、动画、虚拟模型,解决传统教学对于教学重难点突出不够、表达效果差等问题。网络展示系统主要用于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与测试,学生通过网络随时调用库内矢量模型实时拖曳、动态观察、动画放缩不失真、易于控制播放,调用自动绘图命令讲解动画学习计算机绘图方法;网络习题集涵盖理论重难点、提供实时自测和正误判断,便于学生自由学习、深化巩固知识。整个系统设计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针对工程制图具体内容综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构建资源库内各分类单元的元素素材收集、设计与初步制作;其次根据使用目的和场合要求搭建展示平台框架;然后将各分类单元元素分别集成于开放平台下,形成满足本地和网络化展示应用;再次根据CAD具体内容完成基础部分内容设计,可以与工程制图结合,融入前述系统中。整个系统进行测试并投入运行,使用情况好,其方法和系统平台也适用于其他课程移植,便于实施开展开放式、自主性、个性化的教学。

3.2.3信息反馈和评估

建立非传统评价体系,激励学生将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教学信息反馈和评估采取动态方式,包括实验教学部分以及后续综合项目部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交流工具如QQ、微信等动态收集信息;所有项目实施采用开放性实践方式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展,分小组按批次对学生实施。同时增加非传统评价环节,比如综合项目中对整个过程中的图书馆资料查阅、方案设计和选择、具体实施和运行、总结和归纳的各环节进行评价,成绩构成由各环节成绩按百分比组成。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就学生设计实施中提出的问题开展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出解决方案,以达到锻炼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最后以书面总结的方式按小组形成报告,通过小组答辩形式综合确定成绩。

3.3综合项目设计

3.3.1设计目标意义

学生在掌握CAD基本知识和理论后,可以通过CAD综合性实践项目获得综合素质提高,达到深化知识、了解科研程序的目的,从而调动学生主动学习、钻研科学的兴趣,培养独立思考、善于创造、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笔者曾就利用在研究课题结合实际工程问题项目方案做过相关讨论,本文就CDIO中增强人文素质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对综合项目设计做进一步改进,以期增强综合项目的多元性和复合性,培养学生开阔视野、创新探索、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3.2项目设计内容

方案主要内容为创意平面图形设计。利用已有的平面图形绘制基本软件完成创意图形。平面设计软件选用矢量图形软件,如AutoCAD、Coreldraw、Fireworks等。要求设计图形具有一定品味、色彩配比合理、反映创意人独有特征,具备材料运用对象并可以加工为相应的艺术品,有一定珍藏价值。运用AutoCAD、Flash完成,适于纺织品材料,可作为年节礼品。将民间有关福禄寿的相关纹样用于基本形构造,整体图案可以应用于木板雕刻、建筑装饰镶嵌或其他诸如艺术玻璃镶嵌工艺。为运用AutoCAD完成秦骑马佣平面图形设计,该图案可以应用于木板雕刻,作为旅游纪念品具有收藏价值。

4结语

第8篇

关键词:国际教育交流;课程教学设计;课程建构;思考

在国际文化交流的大背景前提下,各国间国际合作沟通增加,国际合作教学交流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联合培养课程被引入国内,这些课程从开设到设定都有其独特的国际背景。中国当下设计艺术教育在这样的背景中能有怎样的发展,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本文以对中新联合培养课程――《视觉艺术实践》为例,探讨联合培养课程的引进对当下中国设计教育的启发。

一、《视觉艺术实践》课程简述

《视觉艺术实践》是成都学院和新西兰怀卡托理工学院合作办学中所开设的一门由新方全权提供教学材料的引进课程。课程授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新生,为中新联合办学中艺术设计方向基础性课程。学时为120课时。主要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视觉叙事、策略、符号。其中视觉叙事部分占课时总量的一半为60学时,策略、符号各占30学时。

二、《视觉艺术实践》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为视觉叙事,主要讲述的是用视觉图像、图形化的语言来表现文字,最终以时下流行的漫画书的形式表现。要求用WORKBOOK的方式记录下完成的每一步。

课程分为四个步骤:1、剧本的写作。启发阶段。在教案中设定几个基础练习,如利用一张照片为它添加一个意想不到的对话,以照片为原型联想照片可能发生的前因和后果;方法教导,简单的介绍最常用的两种剧本创设方法。一种以好莱坞影片故事发展为示例,介绍经典的叙事结构的组成要素。第二种方法是重构。依据一组照片,对照片的顺序进行打散重构变化,构建不同的故事脉络;最后再综合运用经典叙事结构和重构的方式来审视故事架构的合理性;

2、角色、场景塑造。在角色塑造中先拟定角色的年龄、长相、性格及表情动态,后塑造与故事事件发展相关的场景。中间穿插了拼贴与重构的方法运用。对故事剧本进行反复讨论和锤炼,着重对情节的发展和叙事结构进行梳理。

3、脚本创作。这段课程中涉及到对漫画中格式、天沟的运用、取景中镜头语言的运用、知觉记忆、从剧本到对白设定、旁白的设定、不同风格漫画作品的赏析等知识点。

4、后期调整。在建立好前面的剧本创作,脚本绘制后,要形成一本漫画书还需要对文字进行设计与添加,对版式与构图的知识进行学习,这就是后期调整中需要了解的内容。

第二部分是策略。课程中首先给策略一个明确的定义。教案中提到一个课堂练习即教师抛出一位艺术家,请学生分析了解艺术家通过何种策略表达了他的艺术理念。策略课程的最终呈现是学生确定一个主题,对主题进行发散,找到不同的方式去表现主题。课程规定表现的方式可以多样,可采用一幅画或一系列画作,一个雕塑或一系列短片DVD或VHS1故事板或静止图像序列的摄影作品或一系列海报的形式来表现这一主题。给学生很大的自由空间去选择表现方式。

第三部分为符号。在课程设置中仍是先给符号一个定义。后让学生参与去寻找符号,从文字、影像、声音中去体会符号存在的价值与意义。最后运用符号语言去完成设计一个视觉表现可以是装置、平面设计、摄影、绘画、雕塑、运动图像等。在教案中不断提到教师引导学生如何学生对作品进行评估,从选材到方法的运用再到借鉴设计师表现的手法等方式。

三、简析《视觉艺术实践》课程设定的特点

回顾这门新方引进课程,我们不难总结出以下5个特点。

1、课程设计与市场接轨。《视觉艺术实践》课程中第一部分视觉叙事,包含有剧本创作、角色创作、场景设计、镜头语言、漫画表现技法、字体设计、版式设计等都与当今市场的需求息息相关;第二、三部分策略与符号的学习是创意设计中“意境”塑造与提高必不可少的知识。

2、以问题为解决前提的课程框架搭建。不是单一课程的信息传输而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基础,明确制造一本漫画书需要的知识架构,从故事的编排到人物角色的创设到场景的绘制与表现,静态镜头语言的运用到漫画分格最后到书籍版式、字体设计,每一课程的设定都是为最终的目标课程做准备。对于设计基础课,在课程设置中有技法课程的学习如视觉叙事章节,同时还有设计思维提升的课程如策略与符号章节。

3、统一课程大纲与课程教案。《视觉艺术实践》是新方课程全方位引进,包含有大纲、教案和部分教学资料等。这些教学材料的统一,一定层度上保证了教学任务和教学质量的完成性。

4、思维导图训练。发散思维的训练,在课程设计中反复运用思维导图,强调进行发散式的思维启发训练。

5、WORKBOOK。课程中要求学生将自己学习该课程中收集整理、思考创新的思路及过程用工作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说一本工作笔记就是一个领域的资料收集册。既是一个学习过程的记录又是一种对学习整理的方法。

四、现阶段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课程中的表象

从设计基础课程开设而言,基础课程的开设源于国外对设计基础课程的设定,目前尚停留在对包豪斯的三大构成等基本构成理论的讲解。新生从基础的点线面开始学习,通过对点线面的练习使得学生的设计思维得到了基本的训练,但这耗费了几乎一年的专业课程计划。学生在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授课教师又要把相关的设计基础知识进行回顾,这使得课程的设计战线过于长。

对年轻教师的培养而言,新进的年轻教师主要通过听课和助课的方式,向老教师学习授课经验。但仅仅是短时间的课程听取,对年轻教师的授课学习往往又收效甚微。年轻教师在课程授课摸索过程中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成熟的授课经历会造成不好的教学效果使新进教师陷入恶性循环中,这样会打击作为新进教师的教学积极性。考虑如何缩短年轻教师的教学适应期,让年轻教师能更快的进入角色,是师培的重要问题。

对于中国传统的教案而言,过于单纯的强调重、难点的教学内容,却并未提及到教师将通过怎样的方式去解构重点、难点。解构的方式是否有效,只能凭借任课教师一次次的经验积累,缺乏一个相关的群组去协助解决问题,这也使得教学质量很难把握。

对于学生而言,课程体系设计的逻辑性不强,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有猴子搬玉米的现象。对于完成专业课的作业也有临时抱佛脚的现象,缺乏对事物认真的观察、了解、分析的训练。更有甚者出现创意抄袭的现象,这对于艺术设计专业创意思维的培养很不利。

五、课程引入后的思考

德国哲学家费希特说:教育必须培养人的自我决定能力,不是着眼于实用的知识与技能,而是要去唤醒学生的力量;教育最终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自我性,主动性,抽象的归纳力和理解,以便使他们在目前还无法预料到的未来局势中,自我做出有意义的选择。通过对《视觉艺术实践》课程内容及特点的总结以及对当下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表象的梳理,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可获得启发。

对课程开设系而言。约瑟夫.麦斯坦豪塞教授认为:“目前大学教育所面临的未来挑战是内容、知识获得的过程,可预见的成果,应用过程和知识本身的属性。”[1]1、在教学大纲的制定过程中采取2+1模式课程体的搭建。即两门基础课+ 一门表现课形成一个简单却完整的课程体。就如视觉叙事课程的设计以剧本创作和角色设计为基础加上一些表现手法的学习如镜头语言、分格、字体设计、版式编排等最终形成漫画书;2、基础课程与课程阶段的深入化建设和进阶课程的设定。基础课程的设定一定要有通识性,关注市场需求的发展开设实用性较强的课程。注重设计理论、设计思维的培养,注重方法课程的引入成为进阶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中国历来就是重视“术”的教育,对于艺术设计课程设计中的史论研究、方法研究往往趋于边缘化,这种课程教学设定显然对两会上提出的“由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方针不一致; 3、确立清晰的教学大纲与课程教案是教学质量、教学任务保证完成的前提。

对于课程开设群组而言:1、定期的开设课程讨论会议,修订课程教案。2、在课程教学讨论过程中始终以问题解决为出发点,将问题进行分解,在课程架构中引入问题解决的方法,并将方法编写进课程教案中。3、按照由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将课程内容的问题解决。

对于任课教师而言:1、从年轻教师的个人成长来谈,使用统一且明确的教学大纲与课程教案,缩短年轻教师的教学适应期,让年轻教师能更迅速的进入到教学角色中。2、明确学生的知识构建应该是建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之上,知识的传导不应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设立一个目标让学生通过需求的引导发现新的领域。3、对于课程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设定课程中的WORKBOOK,强化过程教学,将对设计思维过程的考核纳入最终成绩考核中。

对于授课学生而言,学习不应该仅仅是完成课程作业,而是随着知识增长,自身思维方式不断成长的一个过程,是一个自我完满的过程。课程设定在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中,以学生的兴趣入手。1、workbook 记录学习过程以及思维发展历程。2、通过课程引导创意思维的方法,发现自我。在课程设定中,从自己感兴趣的设计师入手,了解他的风格特点,站在巨人的肩上学习,将设计师的风格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为自己的作品打上“设计师”烙印。3、课程教授的不单是课程知识更是一种学习模块搭建与运用的过程,一种有意识的将知识系统化整理学习的过程。

六、小结

弄清楚现实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展望和预测未来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和良机,以服务于我们当下的教育决策和选择,使现实的教育工作更有成效,更便于我们创造艺术设计教育的未来。[2]通过国际教育交流中外联合培养,不仅使人才的培养更加趋于国际化,同时也对中国现有设计教育模式产生冲击,在这样的冲击之下,中国设计教育只有取长补短,才能更好的发展。

(作者单位:成都学院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第9篇

关键词:网络学习平台;翻转课堂

当前,教育正面临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历史性变革,教学模式正是变革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模式,教师借助Edmodo开放式网络学习平台创建课程,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将知识的传授通过网络学习平台来完成,将知识的内化通过课堂上教师的帮助和同学的协作来完成,实现基于Edmodo的课程辅助教学系统,从而形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笔者基于Edmodo网络学习平台,对高中信息技术选修课《Photoshop图像处理与平面设计》尝试“翻转课堂”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Edmodo网络学习平台概述

Edmodo网络学习平台是一套免费的师生互动平台,它兼具了Facebook的功能,更多了可供教学使用的工具。它是基于Web的集课程管理、学生管理、在线交互、测试评价等为一体的网络教学系统,在Edmodo平台上教师可以创建自己的网络学习教室,消息、建立资源库、布置作业等,学生可以上传作业,查看教师的评分和评语,所有用户都可以很方便地分享链接、视频和图片。Edmodo网络学习平台的教学功能如图1所示。

依托Edmodo网络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利用微课等教学资源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中就与课程学习相关的一系列问题与老师、同学共同探究,并利用平台中的邮件、帖子等方式在课后进行交流,递交学习任务。平台用“预习时间”最大化来完成“课堂时间”的高效化,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成为知识的主动研究者。

Edmodo网络学习平台具体应用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微课程的设计制作、学习问题的归纳总结、学习时间的安排、课堂活动的组织、学生如何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交流互动,这一系列问题都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因此,笔者依托Edmodo网络学习平台创建在线课程,将教师讲课为主的“课上”活动和学生作业为主的“课下”活动进行互换,实现个性化、多元化、自主协作式学习。

1.教师的教学准备

传统课堂中,概念学习主要依赖教师的课堂讲解及操作示范等教学策略,但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只能随着教师的教学进度进行。即便有些学生一时不能理解某些内容,也只能跟随教师的节奏继续其他内容的学习,同时,因为教学任务的安排使得教师很难顾及每位学生。而在翻转课堂中,知识的传授一般是由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来完成。教师事先针对某个教学环节、知识点进行微课的录制,或者下载网络上的教学视频,再结合本节课的教案,将主要的学习问题和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课前练习。教师将这些微课、教案、课前练习等学习资料以课程内容的形式上传到Edmodo平台,供学生自主下载学习。每周一课时的选修课,让学生周末回家的时候进行课程的自主学习,并结合课前练习进行课堂前测,以便教师了解和掌控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及时调整课堂上的讨论重点。

比如,《Photoshop图像处理与平面设计》选修课中的《变幻的文字》一课,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文本工具的使用、图层样式的设置,知识拓展部分有字体的下载安装、书签文字的排版。教师通过Edmodo平台事先的教学资源有4个,分别是讲解文本工具和图层样式知识点的微课、包含教学重点和拓展知识的电子教案、教师的教学范例和素材、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完成的课前任务单。提供这些教学资源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基本掌握文本工具的使用和图层样式的设置;电子教案中给出了文本工具和图层样式的一些操作要点和知识介绍,并对知识拓展部分中字体的下载安装和文字的排版进行详细介绍;教学范例的提供主要是供学生模仿,素材的提供是针对一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让他们能将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技能中;课前任务单中提出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先完成一个简单的作品:在背景图片上添加文字内容并进行图层样式的设置。

2.学生的课程学习

传统课堂中教师是主导者,学生只是一个参与者。而在翻转学习中,学生对教学视频、电子教案等教学材料的学习具有自主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进度,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内容。比如,有些学生通过电子教案就能掌握指定的学习内容,那就不必观看教学视频;而有些学生观看了教学视频后仍未理解教学内容,那就可以选择结合电子教案多次观看视频,反复学习、深入思考。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有疑问,可以在Edmodo平台上通过邮件或是帖子的形式求助于老师和同学,也可以带着疑问进入课堂,与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解决。学生理解或掌握了指定的学习内容后,模仿教师的教学范例,应用本课知识内容制作一个简单的作品,并在线提交。这样的学习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真正体现个性化和自主性。

3.课程的教学实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课堂主要是以探究为主,教师根据学生递交的课前作品了解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确定课上主要讨论的内容和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中,对于个别学生的疑问,既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深入讨论加以消除,也可以直接与教师对话解决;而对全体学生的共性问题,教师可以进行针对性讲解和演示。

以《变幻的文字》一课为例,教师通过查看学生递交的课前作品后,就可以大致判断学生对于这两个教学重点的掌握程度。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点的掌握基本都没问题,只是有个别学生对于图层样式的设置还有些疑问。所以课上的讨论重点就是文字内容的排版,教师根据事先归纳总结的几种比较典型的文字排版样式跟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并引入新字体的下载安装。通过这样的课堂探究,让学生在掌握知识概念的同时,又能创作体验构图、色彩搭配等艺术设计,真正把信息技术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课堂上,讨论探究活动之外的时间都留给学生进行作品的制作,教师在一旁“待命”,随时解答学生疑问,或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随着课程的深入,学生的作品慢慢地由模仿进入到自己的创作,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课上的时间远远不够,所以课外的互动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依托Edmodo平台,学生通过邮件或帖子以文字附上作品的形式求助于教师,此时此刻的讨论是由学生自觉自愿产生的,教师的指导也是一对一的,这无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在这种协作学习环境中,学生根据学习内容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探讨,能扩展和创造深度的知识,很好地促进作品的提升,实现选修课的教学目标。

4.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展示

学生经过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之后的成果可以通过平台在线提交,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交流学习经验,分享作品制作的心得;另一方面,教师根据每一课的评价规则在Edmodo平台上以分值和评语的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真正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对评价和个体差异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良好结合。

同时,学生在递交成果时还可进行自我评价,让教师能通过学生的自评内容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特点,以此发现学生的潜能和需求,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Edmodo平台为在线指导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教师可以通过文本的形式提供学习建议,并以链接和附件的形式提供学习资料和作品范例,真正做到个性化的学习和指导。在自评的同时,学生还可以进行互评,在每个作品下以表情和回复的形式对其他同学的作品进行点评。学生在评价他人作品的同时,自己也会加深认识,这样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比较和分析能力。

在Edmodo平台上,教师可以以帖子的形式将学习作品呈现在主界面中,学生作品展示界面如图2所示。学生只要登录平台,就可以看到所展示的一些代表性作品,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用Edmodo平台实现翻转课堂的体会

Edmodo网络学习平台营造了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把知识学习和智能素质发展统一起来,对学生学习方法、认知方法的培养与形成很有帮助,使学生学会通过信息的获取与加工处理、问题的探究和意义构建等途径获取知识。

1.培养自主协作的学习者

传统课堂中可以说只有课后作业是学生自主完成的。而依托Edmodo网络学习平台实施翻转课堂后,无论在“课上”还是“课下”,学生都是在经历自主构建、协作学习的过程。在“课下”,学生能方便快捷地获取Edmodo网络学习平台上以微课为主的教学材料,使学习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学生根据课程的内容,结合自身的学习需要,决定学习进度、学习内容,观看微课,参与讨论和实践操作。翻转课堂里的“课上”是一个自由、协作、高参与性的学习环境,学生与同学协作进行实践,与教师进行探讨,或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这些都是主动学习的过程。

翻转课堂赋予了学生更多的自由,培养了学生自主协作的学习能力。把知识传授的过程放在“课下”,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接受知识,使学生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增强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2.延伸学生学习的时间和内容

翻转课堂的实施有了Edmodo网络学习平台的支持,很好地延伸了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教师将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分割,制作成一个个微课程。学生在“课下”可以随时登录到Edmodo平台,通过微课等教学资源进行逐个知识点的学习,不再受到“课上”时间的限制和约束。这些微课具有时间短、内容精、模块化、情景化等特点,学生可以按需查阅,很好地将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进行了碎片化。

此外,Edmodo网络学习平台还支持移动终端的应用,任何平板电脑、手机、iPad只要在网络畅通的前提下,都可以快速地登录到平台进行学习和交流。微课的观看,教学资料的查阅,作业的递交,作品的评价,以及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在移动终端都可以实现,真正体现了随时随地学习的理念,符合教育移动信息化的需求。

3.构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

依托Edmodo网络学习平台实现翻转课堂后,学生成为了学习的认知主体、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查找相应的教学资源,在观看微课和查阅教学资料的过程中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学生在“课下”进行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并通过学习平台或是“课上”针对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与教师、同学进行探讨解决,这一过程即是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应用,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现。

Edmodo网络学习平台为每位学生提供一个“电子书包”资源库,可以添加超链接和文件,方便随时随地查阅。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内容将教师的微课等教学资料按一定顺序和类别放进资源库,也可将网络上关于本课程的学习资料补充进来,这一资料的整理和归类过程就是对知识结构的一个重组,将教师的本体性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体系。同时,学生也可将自己每个阶段的作品传到资源库中,形成 对自己学习成果的一个保存和积累。

第10篇

在中职学校基础课的计算机教学中,选准信息技术手段,有效配置课程要素,增强专业教学着力点,是培养学生适应计算机语境,提高使用计算机获取、传递、存储、处理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能力,适应社会网络环境的有效路径。它契合了计算机课程与信息技术的融合趋势,也是中职学校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

1 信息技术手段缺失下的计算机课程教学问题透视

1.1 单纯理论灌输为主,信息技术手段应用较少

在实践性比较强的计算机课程中,窗口信息往往是图文并茂的,说教式的宣讲很难将复杂的操作步骤转化成记忆,那种填鸭式死记硬背,不利于计算机能力的培育,从而陷入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窘境。另一方面,授课理论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制作和演示教学课件和多媒体投影教学跟进不及时,单一的多媒体课件并不代表就是利用了信息技术手段,往往为了特意强调信息化而信息化,缺少师生互动,脱离了社会就业需求授课,影响了学生的就业远景,从而使得教学成果大打折扣。

1.2 考核形式僵化,理论知识与能力评价指标脱钩

当前,采用统一命题、考试、评卷的考核方式,在中职学校的考试体制中仍然存在。对实践性较强的计算机课程而言,仅靠一张理论答卷来考核学生的成绩,考量其计算机水平与能力,验证教师教学得失的模式,往往会事与愿违。尽管有的学校试行了笔试机试分离的考核方式,然而由于上机时间短,考核目标少,命题在信息技术手段上鲜有拓展,实用性不高,知识点的考查流于形式,难以检测出学生的真实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1.3 教材更新不及时,课程设置不合理

各地教委指定的教材不统一,一些版本知识濒临过时或没有实际作用,浪费了教学资源,也为学生就业埋下了隐患。同时,教材选用偏重于理论讲授,学科知识背景或沿革讲得多,最新研究成果和技术操作技巧传授得少。在课程设置上,对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程序兼顾得面面俱到,考量社会实用技术的较少,学生踏上工作岗位就惊慌失措。到企业从事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对网络技术、网站系统维护、网页制作、计算机硬件安装与维护和Internet等实际操作就会一筹莫展;到企业从事广告设计,对平面设计(Photoshop、CorelDraw等)、动画设计(3D-MAX、Flash等)、多媒体技术一窍不通,沦为技术的边缘人。

2 信息技术手段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2.1 改革教学形式,实现信息技术手段与计算机课程无缝衔接

1)以多媒体教室建设为契机,借助信息技术立体直观、多维视角技术或可视窗的操作系统的直观教学,实现人机对话,让“演示+操作+讲解”的授课方式替代板书教学,将问题情境创设、师生互动设计、师生互动探究问题成为计算机课堂的主要教学方式。

2)将枯燥的原理设计成生动形象的Flas,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

3)在实际教学中采取项目教学“任务驱动”方式,以多媒体课件为依托,通过演示教学课件,网上安排学习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4)加强教学网站的师生交流,引导学生浏览局域网中的课程大纲、课件和历年等级考试题目,设计等级考试的推导步骤和问题点,通过问题讨论版实现师生互动。

5)定期举行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竞赛,涵盖打字、编辑排版、表格数据处理、图表制作、幻灯片制作多项实用技能,增强学生的技能掌握能力。

2.2 信息技术手段融合到考核之中,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制

通过“笔试考核+上机验收+综合能力验收”的形式,将信息技术手段贯穿于应试教育的始终。不仅看理论知识的概念性测试,还要看学生上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和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程度,更要看学生的综合能力,安排相应实训课程设计,通过办公软件、应用文的排版;CoreldRAW和PS平面设计等不同课程的部分内容演示,安排学生综合任务,考查学生动手操作或制作能力。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以证书的成绩来评价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考核成绩。

2.3 筛选与时俱进的教材,开设社会热门的信息技术专业课程

本着“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思想来筛选教材,突出内容新、适用性强、浅显易懂的特点。授课内容根据学生不同专业来做适度调整,突出实用主题。重视计算机基础操作比如Windows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幻灯片演示文稿等技能。并将局域网和因特网等隶属计算机环境方面的内容列入重点宣讲之列,确保学生弄懂弄通。在教案和课件设计上,Authorware、PowerPoint、几何画板、方正奥思、课件大师等是支撑课件的不同多媒体应用平台,它们在演示功能、交互功能和模块上手度上,各有特点,授课教师要学会兼收并蓄,独立制作课件,展示自己的教学风格。比如可以采用Word、Windows自带的写字板处理文字,借助麦克风或CD、MP3中的素材,通过PhotoShop来获得图片,让3DMAX捕捉立体的图像,通过超级解霸截取片段影碟来完成课件。这样,通过广泛涉猎信息技术手段制作的教学课件,图文并茂,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易于教师讲清传授的知识,还能提高课堂效率,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真正起到一举三得的作用。

3 结束语

第11篇

伴随教学实践,平台的教学资源应该职业学校师生共建网络实训教学平台的实践探究——以平面设计专业实训为例王铁飞王登芳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224051不断更新,做到素材齐全、分类合理。我们的平台共可索引200篇专业文章、近千幅图片、链接众多水墨视频广告,让学生体会水墨元素的时代特征和独具匠心的运用技巧,平台还收录了学生自己制作的水墨动画及350张教学PPT,其中学生在实训中积累的PS水墨技法更是第一手的原创资料。

体现“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原则,平台中我们用图片展示实训过程:1,认识水墨元素(引起注意);2,欣赏设计师的作品(激发兴趣);3,收集元素(动手实践);4,合成简单的作品(学生有初步收获);5,深入思考水墨品质(提升思维能力);6,分析水墨时代意义;7,探索计算机水墨仿真效果(复习并拓展软件功能);8,全面借鉴水晕墨章(信息的内化);9,锤炼作品;10,PS实践操作(做中学);11,印制产品(做中学);12,装裱裁剪(做中学);13专题展览(横向比较);14,仿真实习(做中解决问题);15,岗位实战(自我促进)。

借助鱼骨头思维导图使得师生角色明确,协同完成任务。共分六个篇章:认识篇、采集篇、运用篇、制作篇、效果篇、评价篇。平台要力求拓展本学科知识,开拓学习视野。在本教学平台上设有“当代设计师”和“作业(品)展示”模块,让学生了解优秀设计作品和若干名具水墨风格中外设计师,希望以此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树立自己的设计偶像;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平台积极上传自己和设计师的作品,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二、组建团队,力求技术性与艺术性兼顾

教学平台的搭建可以借助网络科技公司的力量,对于没有网络组建能力的教师可以购买模板,组建校内团队建设自己的专业网站。运用互联网及时推广,我们的“水墨教学网络平台”为全国首创的水墨设计专题网站,界面设计合理大方,板块设置简洁明了,导航合理、查询路径清晰,链接有效迅捷,可链接师生个人空间、中华水墨网、昵图网、视觉同盟、水墨CG网、设计联盟、韩国设计网等网站。因为是设计类的教学平台,要求它自身具有较高的艺术特色。网络平台力求形式美观、内容丰富,界面布局严谨,导航清楚便捷。

资讯可即时更新,全方位调动学生的视听觉学习兴趣。素材涉及文档、图片、音频、视频、Flas等形式。在每个界面都设置放大窗口,便于浏览作品。为全国师生和设计爱好者提供下载服务和在线学习功能。课件色彩和谐、风格统一,吸引广大师生纷纷驻足观赏并留言。

三、师生共建不断创新,实现平台的助教与助学功能

我们提倡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收集多种类型的课件素材,而不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独自去找素材让学生“欣赏”,那样做有一厢情愿之嫌。学生通过收索引擎(百度、知网、万方等)主动参与水墨素材(包括图文、音视、动画等)的收集整理,一方面扩大了知识面,逐步深入了解、掌握水墨元素的资讯;另一方面随着认识的加深,也利于学生对相关信息的内化、再生和创新,收集材料的过程也是提炼新观点、引发新创意、提升水墨设计运用能力的过程。由于有学生们的亲身参与,他们眼看着自己的网站一天天地建立起来,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自觉关注,认真维护。

师生共建教学平台,具有资讯广、容量大、建设速度快、积思广益、不断更新的特点。这个平台是开放性的,为同教研室的教师提供“管理登陆”密码,便可进入后台添加他们收集的素材、上传测试试题,利用团队的力量不断充实教学平台的内容,也为他们提供教案、进行集体备课,下载课件等服务,提升了教学水平和教研效果,实现了本网络平台的助教功能;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可在这里在线学习、提问答疑,参与测试、下载资料、上传作品、交流心得等,从而实现了本教学平台的助学功能。

第12篇

关键词:影视动画人才培养实践探讨

一、影视动画专业人才现状分析及未来需求

目前,我国动画从业人员约有万余人,这个数字与动画产业发达国家相比是较少的,以韩国为例,动画从业人员目前有2万余人。从产量上看,我们的邻国日本,去年的动画产量是12万分钟,超过我们4倍,这些数字差异昭示出我国动画绘制员成为稀缺职业。

我国既是最早开发动画的国家之一,又是动画大国之一。然而客观上看,我国的动画业规模较小,产量很低,问题不少。按年产4000集动画片计算,人均拥有国产动画片仅为0.0012秒,而在日本,为5分钟至8分钟,在美国,为15分钟至20分钟。就内部需求来讲,我们已经落后于发达国家的生产量,此外,外片加工也会是我国动画产业链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培养大量动画人员,对今后我国动画产业的繁荣发展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程。

二、按动画制作流程的顺序来安排课程体系

按照动画制作流程的顺序来安排课程体系,这个应该是我们影视动画专业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以前我们的课程体系,一般都是跟从高等院校的课程安排,在课程体系方面基本上还是参照原来艺术类和设计类、计算机图形图像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的课程体系,但参照、参考、盲目结合的课程体系是完全不适合成都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为此我们就思考能不能走适应市场需要,适合商业动画制作岗位的教学之路。

我们将商业动画制作企业的流程和岗位,对应我们的课程来看,比较吻合的。基本体现了从策划到制作到成片的流程,也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细节的过程。这种课程设置思路和想法,为我们进一步修订和确定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蓝本。

三、根据教学原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安排课程体系

作为动画专业的学生来说,绝大部分在进入这个专业的学习的时候,并不是很了解这个专业,到底学什么?怎么学?学完到达什么样的标准?等等,都是他们入学之初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安排的专业课程第一课就是专业认识。让学生全面了解动画专业到底是什么,我们学校对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向,这几年我们要学什么课程和什么软件等,以及学习动画的方法等。这样让学生对专业有个大体的认识了。然后再进入专业课的学习:动画概论―动画片赏析―动画剧本―影视语言―动画制作―动画设计―动画创作。

软件的学习,我们也是按照由浅入深来安排的:平面软件―二维动画软件―三维动画软件―后期合成软件―后期特效软件。特别是三维软件,我们也有比较详细的分类进阶:三维基础―三维制作―三维场景―三维角色―三维高级语言及动画―三维插件―利用三维软件进行动画创作。

作为平面软件,我们只是矢量图软件和位图软件一样学会一个,这样便于学生为3D做贴图和后期,也能让学生毕业后能找到平面设计方面的工作。二维动画我们主要学FLASH这个软件,这个软件相对来说比较简单,容易入门,所以就重点放在利用这个软件进行电脑二维动画创作方面了。三维软件,我们主要学3DS MAX这个软件,从入校就开始学,一直到毕业,其主要目的是学会,学懂,学精。对学有余利的学生,我们才安排MAYA的学习。

四、强调课程的联系性和独立性

我们在设置教学计划的时候,就计划要让每一门课程都是相互联系,而又是独立的,从上面可以看出我们在设置课程的时候,每门课程和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性非常紧密的,从市场需求来看,我们的每一门课程体系,又要符合企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岗位。比如动画场景课程,既是对动画场景的课程学习,也要学室内设计和室内装修的知识,这样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找到家居装修设计方面的工作。再比如非线编课程,我们除了学会用非线编做动画剪辑外,还要学会电视台的后期剪辑,和一些必要的非线编软件,这样学生以后可以到电视台找到编辑方面的职位。从动画公司的岗位来看,我们的每一门课程,要符合动画公司岗位的要求,比如,动画造型设计这门课程,学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要能达到动画公司原画岗位的要求,再比如动画剧本这门课程,通过学习学生要达到能独立创作改编动画剧本的能力,还要能胜任编剧这个职位。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是否达标,我们也是按照动画公司该岗位的要求来考核学生。这就是我们所强调的课程联系与独立,是为了更好的保障学生就业问题,从艺术培养角度看,也能让学生对自己喜爱的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五、将模拟的课堂设计转向项目设计

在国内一般设计院校中,从一年级到毕业,大部份都是在模拟的课堂设计作业中完成专业学习,但是与国际一流设计大学相比较,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教学环节正是我国高等设计教育与国际一流设计教育体系不能接轨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要在影视动画设计精品课程的教学中下大力气解决这个问题,从影视动画基础课程开始,推行课程教学改革,以课堂为舞台,学到一定程度后,将单纯的影视动画造型设计作业与国际、国内的影视动画设计大赛、发明大赛设计项目结合起来,将这些设计大赛的设计课题作为课程教学作业的指定内容,让同学们在真正的国际与国内影视动画设计大的激烈竞争中去表现自己的创造性设计能力,同时也是在全方位的考验教与学双方的真实水平。 通过这种方法,刺激和提高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及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