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广播电视编导创新

广播电视编导创新

时间:2022-06-23 08:28:3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广播电视编导创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广播电视编导创新

第1篇

关键词 广播 电视 创新 培养

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有无关系着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成功与失败,因此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广播电视编导来讲,明白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意义是十分关键的。广播电视编导在创作过程中,创新也不是一反生活常态,创造一些广大群众难以接受的作品,那样就得不偿失了。在编辑实践过程中,只有将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立体思维等思维方式统一起来进行创作,才能够让观众时时感受到陌生化与间离化的审美体验。由于广播电视是科技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才诞生的产物,所以运用创新意识来进行广播电视创作,必须要结合广大受众的参与意识、互动意识等,才能够创作出比较成功的作品出来。广播电视编导合理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节目创作,是关乎广播电视节目被大众喜好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中的表现特征

广播电视制作在今天所采用的传统制作方法,一层不变的创作模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广大观众的娱乐需求。在21世纪,广播电视制作,必须要体现出新颖性、时代性和开放性的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表现特征。创新并不是单存意义上的改变广播电视作品的内容和创作模式,而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能为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全新物质或是精神产品。其中创新性是广播电视编导创新的标志,观点的新、理念的新、表现手法的新能够使作品脱颖而出,这种“新”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的,而不是单存意义上的一反常态的创作模式。因此,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是要创作出在创作主题上有所开掘、形式上有新招、风格上有新意等的艺术作品。

二、 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在广播电视中的影响因素

由于广播电视创新思维的培养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扎实的基础知识的学习;二是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扎实的知识是基础,创造性思维则是关键。因此,在广播电视作品创作中,影响创新思维发挥的也无外乎这两个因素。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在创作过程中,一般是群体创作,群体创作既对成员产生促进作用又能产生促退作用,所以导致出现基础知识不扎实等因素的影响。同时,广播电视节目缺乏创新还有体制和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而且由于只是在意创作的目的,一味的追求收视率和吸引观众。导致活跃的思维活动变成市场的努力,因此编导的创新受到局限,导致创造性思维训练不足。

三、如何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

(一)找准节目定位,在生活中收集相关类型的创新素材,树立编辑意识

对于培养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思维,首先需要对于广播电视栏目进行定位。栏目的定位,对于如何对于栏目进行创新具有指导性意义,是获取作品生命力的基础,定位越准,对于创新的程度就越容易把握。其次要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最佳的创新素材,它是一个知识储量丰富的大课堂。在创作过程中,不是为创新而创新,使得作品游离和脱轨。于此同时,在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实践的训练,在实践过程中,注意走出线性思维的定式,注意求异思维、发散思维、立体思维等思维方式的培养。同时,注重镜头与画面意义的多端性,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去组合画面、镜头、句子与段落等,从而形成较为独特而新颖的叙事结构,让观众时时感受到陌生化与间离化的审美体验。因此,在创新思维培养过程中,找准节目定位,在生活中收集相关类型的创新素材,树立编辑意识显得十分重要。

(二)注重每一个细节,将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进行创作,建立编辑思维

一切艺术的生命力是来源于生活的,广播电视艺术所反映的是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的要求。在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必须紧扣时代的脉搏,体现时代的精神,满足时代的要求,然后在这一基础进行合理的创新创作。由于思维的习惯性是人们在长期的认识活动中逐渐养成的、经常使用的思考问题的方式。通常,习惯性的思维都是单向的,思路狭窄,方向或者角度单一,这种习惯性对思维的产生消极的影响,也可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而关键就在于能否与创造性的思维相结合。这一点上,对于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的结合进行创作显得十分重要。如果将二者合理地结合起来,进行在创新中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显得相得益彰,而且还培养了创新能力。所以,注重每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将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突出体现出作品的新颖感。

(三)经验理论与直觉灵感相结合,激发创新动机,运用新型的编辑方法一切艺术的创作过程都是经验理性与直接灵感的有效结合。其中与非顺向性思维直接相关的直觉与灵感,是创造性思维的关键环节。要实现电视节目创新,直觉与灵感不可或缺,直觉是对于新出现的现象或规律,未经过严密的逻辑程序,直接地认识到其内在本质或规律的一种思维创新活动,是一种认识过程的飞跃、升华或突变。然而灵感是人通过大脑的潜意识对经过显意识收集的信息再加工而得到的结果。所以将这种认识过程的升华和信息再加工而得到的结果相结合起来,有助于广播电视编辑实践的顿悟与升华,能够达到很好的创新效果。因此注重直觉灵感的培养,以经验理论为基础,激发创新动机,寻找新型的编辑方法,对于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十分关键。

四、小结

广播电视编导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将各种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时刻注意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提高适应于创造性思维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善于构建具有创新能力的知识结构,以此为基础有效地促进和发展自己的直觉思维与灵感思维,相信能够创作出大量的更富有创意的广播电视作品来,而且还会被广大的观众所接受,取得艺术上的真正飞跃和成功。

参考文献:

[1]蒋浩洁.培养高素质的新闻编辑人才[J].新闻实践,2005(6).

第2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

0 引言

经济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对精神文化领域提出了更高的需求,新媒体的产生和发展给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媒体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广播电视媒体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发展,进行节目和内容的创新是必然选择,编导作为整个广播电视事业的灵魂,进行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的创新变得尤为重要,只有编导具备了强大的创新思维能力,才能更好的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实践创新,推动广播电视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1 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的重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播出效果,此外,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的培养更是对整个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对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需要我们能够在进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时,添加一些时代性的元素和创作性的元素,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新颖性。众所周知,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工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其真正的意义是要在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和制作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运用,提升节目的创新和价值性。只有在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中不断的发现和挖掘节目的创新点,才能制作和创造出更加优秀的广播电视作品。

2 实践创新对广播电视编导素质的要求

做好广播电视编导实现创新工作也对电视编导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在全面了解和掌握相关电视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学会创新思维和理论知识的融合,运用融合后的理论知识更好的指导广播电视节目的实践工作。而如果专业理论知识不够的,会直接影响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实践创新就是用创新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活动的指导,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水平和质量,使得广播电视节目更具有创新力和吸引力,所以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素质非常重要。

2.1 提高职业素养

职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敬业和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的职业素养也就是进行广播电视实践工作的规范化,具体的就是要提升广播电视编导的技能、端正编导的作风,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等。职业素质本身作为一种综合的品质,对于整个广播电视工作的开展尤为重要,所以提升广播电视编导职业素质,更好的帮助广播电视编导进行实践工作创新。

2.2 坚持与时俱进

做好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工作需要编导站在时展的前沿,准确的把握时展的特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只有广播电视编导在思想观念和实际行动上做到与时俱进,才能确保广播电视实践工作满足和迎合时展需求,推动广播电视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另外,与时俱进另一个要求就是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在进行节目主题的选取时,能够从多方面和多角度进行节目主题的把握,掌握新时代下最先进的素材,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新鲜性和时代感。

3 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的有效方法

3.1 做好广播电视节目的定位,树立正确的编辑意识

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首先需要我们做的就是进行广播电视节目的准确定位,只有明确节目的目标定位才能把握编导实践创新培养的方向,准确的定位也是赋予节目生命力的重要标志,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生活作为节目制作的源泉,我们要做好生活中的观察工作,从我们日常生活中寻找那些真实的、高水平的节目素材。但是素材的寻找和创新并不是为了创新而盲目创新的,这种情况只会适得其反,创造出来的节目和作品只会偏离广播电视工作的方向,也达到不到应有的节目效果,满足不了受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

3.2 注意生活细节,尝试用逆向思维进行问题分析

广播电视节目想要吸引观众的眼光,满足观众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就需要把握广播电视节目的内容,要求广播电视的内容做到紧跟时代的步伐。而广播电视编导更是要进行思维方式转化,摒弃传统的思维方式,实践创新工作需要创新思想的指导,进行思维方式转变作为思维创新的一种方式,能够更好指导实践创新,而且一般来说从问题反方向进行思考,往往会获得新的发现,有助于新形象的创立。做好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工作,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做好生活细节的留意,善于用逆向的思维方式进行问题和作品的思考,打破节目发展过程中的瓶颈。

3.3 激发新动机,将经验理论与直觉灵感相结合

广播电视节目编制的过程也就是进行艺术加工创作的过程,做好节目的编制需要进行经验理论和直觉灵感之间的结合,所以想要实现节目的实践创新,经验理论和直觉灵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在实践过程中做好推陈出新,提升电视节目的观赏性。推陈出新也就是在经验理论的基础上迸发的直觉灵感。实践创新工作的源泉是观众的需求,只有广播电视编导将观众的需求作为实践创新工作开展的基础,持续保持创新活动的旺盛,才能做好广播电视节目的创新工作。

4 小结

广播电视编导在我国整个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占有重要地位,对于推动我国广播电视行业的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编导在整个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中起到一个调和的作用,只有具备一定创新思维和能力的编导才能做好实践创新工作,所以,开展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创新培养工作,对推动我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居红楠.探讨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J].科技展望,2015,25(11):241.

第3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 媒体融合时代 广播电视编导

广播电视是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渠道,尽管在媒体融合时代,也没有任何媒介可以完全取代广播电视。然而,在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的受众率相对较低,这就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在工作上进行转变,优化工作思路,完善业务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只有进行深度的转变,才能够让广播电视在媒体融合时代有立足之地,并发挥其强大的影响力。

一、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编导转变的必要性

1.互联网时代的需要

广播电视编导的转变是互联网时代的需要。在互联网时代,媒体形式多种多样,大众获取信息的习惯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对于与互联网共同生长起来的一代人,其对广播电视的熟悉程度远不如对互联网媒体的熟悉程度深,这就需要广播电视编导转变自身的工作方向和业务能力,从而创造性地进行广播电视工作,让广播电视工作可以与互联网下的其他媒介媲美,最终赢得更高的受众率。

2.广播电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纵观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从飞鸽传书到电报,再到当下的互联网邮件,信息的传递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与社会生产力息息相关,与社会的文明程度有直接联系。当下我国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的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提升,即生产力高度发达,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极大提升,即社会的文明程度晋升到一个新的层次。这就需要广播电视的信息传输效率和传播形式发生改变,电视编导的转变也成为一种必然。

3.全面深化改革的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的行动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广播电视作为信息传播的主流阵地,也必须加入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洪流当中。进行改革是因为一定的原有的工作模式与当下的实际产生了差距,需要通过改革行为来调整两者之间的差距以适应需要。在媒体融合时代,大众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变化,大众的口味发生变化,电视编导的作品必然要进行调整,电视编导的转变是必然的。

二、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转变对策

1.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创新能力培养

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创新能力培养,能使其创作的影视作品得到受众广泛欢迎,在影视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从而提升影视节目、媒体行业以及广播电视编导行业的影响力,获得更多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例如,针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和从业人员,举办优秀原创影视作品征集大赛,并对优秀作品创作者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和培训机会,激励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和从业人员更加热爱影视作品创作,积极学习、锻炼、积累经验,获得创新能力的提升,使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得到良好经济环境的支持。

2.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实践技能的培养

要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课程教学的重视。例如,学校与广播电视媒体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切实感受行业特色,了解工作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知识运用能力。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解相关知识,使学生能够在理论教学中接触到实际案例,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事业快速发展。

3.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意识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培养对于电视编导的转变有重要作用。意识对人的行为有能动的指导作用,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就有什么样的思维逻辑。培养电视编导的创新意识,能够让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飞跃提升,从而在媒体融合时代长期稳定地发展下去。加强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深化本专业知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主要依赖于让电视编导工作者不断遇见未知。电视编导专业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电视编导工作具有其显著的特色。只有不断深化本专业知识,才能够对比当下工作,从而找到电视编导工作创新的契机。第二,拓宽视野。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拓宽视野就增加了电视编导工作者的创作素材,素材越丰富,节目就越新颖。不断拓宽视野,创新意识就会源源不断。第三,构建批判性思维。构建批判性思维,对媒体融合时代的其他媒体进行深度分析,找到其节目的优劣点,就能够对其劣势部分进行改进,创新的广播电视节目自然就诞生了。

4.加强广播电视编导群策群力的培养

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面对挑战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各类媒体花样百出。一个人的能力总是有限的,群策群力能够讨论出更好更多的金点子,从而让广播电视节目焕然一新,最终成为媒体融合时代的常青树。加强广播电视编导群策群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具有团队精神,就能够让各个成员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而让广播电视节目精彩纷呈。由于个人英雄主义和竞争意识的影响,团队合作一直是发展研究的主要课题,在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编导要拧成一股绳来对抗其他媒体的挑战,这也需要广播电视企业通过企业文化和业绩奖励机制来促进工作人员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第二,加强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群策群力需要交流和沟通,良好的沟通能力有助于交流效率的提升。广播电视编导要提升自己的交流沟通能力,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误会,最终有利于大家思想的碰撞。第三,加强部分工作人员领导力的培养。群策群力过程中,需要有人对各个意见进分析整合,需要平衡各种意见的利弊,这就需要一个具有领导能力的广播电视编导。所以对具有领导力的工作者进行领导力培养也非常重要,否则,大家的各种好点子最终都会变成一盘散沙,影响大家的积极性。

5.优化广播电视编导队伍的知识结构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是重要的生产力资源。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节目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整理和传输,大众的受教育程度提升了,对节目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广播电视编导队伍的知识结构禁得起群众考验。优化广播电视编导队伍的知识结构,有利于提高广播电视节目的专业性。媒体融合时代,媒体的多样性娱乐了大众,媒体中的知识纰漏也屡屡受到大众的质疑,通过优化电视编导队伍的知识结构来提高广播电视媒体节目的公信力,有利于广播电视媒体主体地位的捍卫。优化广播电视编导队伍的知识结构,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第一,加强电视编导专业学生课外知识的深化。在广播电视企业,要让广播电视编导熟悉专业外其他领域中的知识,这样整个企业的知识结构就增强了。第二,培养其他专业学生电视编导能力。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非电视编导工作人员能够用电视编导工作的术语与电视编导进行沟通,从而提高交流的效率。第三,定期组织在职电视编导工作者到高校进行学业进修。不断学习和充电,能够让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知识与时俱进,有利于对抗媒体融合时代的冲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已经不是唯一的大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在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面临着强有力的竞争,只有广播电视编导工作人员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才能够让广播电视扬长避短,从而提高受众率。本文上述的几种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转变对策,是基于当下媒体的特点和广播电视的处境论述的。信息时代,互联网信息资源和媒体软件不断升级换代,广播电视编导的转变对策也非一成不变。因此,媒体融合时代需要广播电视编导具有与时俱进的意识和持久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帅帅.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改进[J].青年文学家.2013(24)

第4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现实环境;发展

一、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逐渐兴起,在广播电视节目中逐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现阶段受众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认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多样化的现实环境影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随着现阶段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又呈现了新的发展特征,对广播电视编导在现实环境下的发展进行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广播电视编导的政治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与政治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一方面,政治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另一方面,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程度也对政治环境存在着影响。纵观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历程,广播电视编导早期受政治环境影响较为严重,随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研究的深入以及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整体发展趋势与社会政治环境发展基本一致。以我国的政治环境为例,我国的广播电视媒体必须服务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的媒体理念的广播电视编导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了广播电视编导对政治环境的影响。[1]在政治环境的影响下,广播电视编导也具备了鲜明的政治色彩。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新闻播报过程大量运用了政治性语言,这也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学术范围的发展,遵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编导专业可以有效地发挥出广播电视编导的职能,从而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健康有序发展。政治环境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基础,可以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有效整合,实现与政治元素的融合。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根据政治环境发展状况,对广播电视播报素材进行调整与整合,从而适应政治环境发展的需要。

三、广播电视编导的经济环境

经济发展情况与发展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良好的经济环境可以有效地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在社会实践层面的发展。随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水平逐年提高,我国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都获得了较大程度的发展,媒体消费攀升促使媒介技术变革推动了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使广播电视编导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结合起来,实现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完善。经济环境是现阶段推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主要动力,经济水平的提高也对广播电视播报与节目编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媒体形成了人才的良性机制,形成了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环境与政治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当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准确把握,尽可能获取政治环境的理解以及经济环境的支持,从而将广播电视编导理论转换为学术价值,并进一步转换为商业价值,通过广播电视编导理论的发展推动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的发展。随着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大环境为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正面效应,广播电视编导应当把握住当前积极互动的局面,大力培养高素质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

四、广播电视编导的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对广播电视编导的影响面较广,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实质上都是围绕着社会环境进行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国民的思维方式与行为特点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革,推动了社会的转型。随着社会同国民交互活动规模扩大化,广播电视编导越来越能够感受到社会环境对其发展方向的重要影响。受到社会环境影响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不断迎合社会环境,并结合社会环境的变化把握自身的发展趋势。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应当在把握社会环境发展走向的基础上,夯实广播媒体与电视媒体的群众基础,对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技术进行持续性更新。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应当同社会环境变化趋势相协调,通过深入了解受众的喜好,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首先应当把握社会环境发展的脉搏,深入了解社会环境发展的特征,从而保证广播电视编导的实践工作满足时展的需求,实现多种角度对广播电视节目主题的剖析。

五、广播电视编导的教学环境

广播电视编导整体实践性较强,不仅需要相关人才掌握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还要求相关编导人才能够策划编排出受众喜爱的广播节目与电视节目。[2]因此,为了推进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培养出一系列的应用型编导人才,广播媒体、电视媒体与高校相关专业应当加强校企合作,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以及从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在营造良性的广播电视编导实践环境之前,应当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高质量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有效地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广播电视媒体与学校可以开设编导培训课程,逐步完善广播电视编导基础设施建设,为广播电视编导实践工作提供相应的实践平台。与此同时,应加强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与从业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政治、经济、社会等现实环境出发,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广播电视媒体与我国高校的校企合作,可以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实习平台,实践性的广播电视编导从业经验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的学习效率。

六、结论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事业,对社会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广播电视编导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政治等现实环境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发展走向。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在发展过程中应对现实环境因素进行综合性分析,并通过与现实环境的相互影响与作用形成一种良性机制,从而引导广播电视编导向合理方向发展。

作者:牛磊磊 单位:山西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 实习模式; 全新探索; 诠释分析

1 现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近年来,我国广播电视专业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大的发展,为广播电视系统输送了大流量的优秀人才,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迅猛发展,社会对广播电视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的发展广播电视行业,要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提高办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具有创造能力的广播电视高素质的人才,是广播电视教育的当务之急。

对于现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弊端大概可以分为三个方面,首先,对于目前一些高校开始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并没有做到完全和社会挂钩,使得一部分毕业生到社会上之后无法直接进行实习和实践。导致了学校和社会的脱节,使得广播电视编导的毕业生不能马上的输入社会,这就是学生在校期间“重理论,轻实践”而导致的。学校的教学往往为了赶进教学进度和应付考试为主,并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实践和动手操作的机会。可是,我们要知道,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个动手能力极强的专业,需要的不仅仅是较高的理论基础,更需要较强的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现今的教育模式仍然过于死板,单纯的是为了理论而教学,为了考试而教学,无法让学生进行更好的实践,这样就会造成一部分学生理论知识极强,而动手能力极差,从一个广播电视编导变成了一个普通的编辑。其次,对于广播电视编导教学中得操作经费不足。要培养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让其在自身操作中摸索经验,而实践操作就需要配备良好的基础设施,而不是像现在的学生只能远观教师操作,无法亲力亲为,无法上前进行操作。一些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够齐全也是广播电视编导教育的一个弊端,导致学生毕业实习的时候无法马上能上岗操作,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培训之后才能上岗。应该将教育投资转向更新一些学校的硬件设施,完善其设备,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操作平台。最后,就是缺乏资深的广播电视专业人员进行教学。由于目前社会上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员的需求量在不断扩大,似的一些优秀的广播电视人选择了在电视台或者电台报社等地方从事工作,从而放弃了去学校进行教学。这种单纯选择使得在校的学生无法更好的接受最新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信息,使得学生实习时觉得和社会脱轨。以上三点原因是目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

对于上述的现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我们应该结合自身的原因进行总结,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和优化。例如面对硬件器材薄弱的问题我们可以加大教育支出在总财政支出中得比例,将教育事业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加大教育力度。对于学生在校期间“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教育者可以在学生在校期间为其提供更多实习机会,提高其动手能力,积累其实践经验,为其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人员的欠缺,社会需要将更多地就业机会投身于学教,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用一部分的人才运用于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人才的持续发展。

2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

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习方向在人们眼里都有了定向的模式,电台、电视台和报社、广告公司等,对于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学生来说,专业是他们所热爱的,他们会全身投入到工作中去。实习的范围是毕业生第一个工作岗位,实习模式决定了他们以后的工作模式和工作思维,因为通过毕业后的实习, 毕业生才能真正的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从理论上升到实践,从而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与实践。学生通过实习模式的平台对于我国现今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深入的了解,将学校所学习的有关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的进行以后的工作和实践。因为只有结合理论的实践才能被完善,只有结合实践的理论才不是简单的纸上谈兵。所以说,良好的实习模式有利于毕业生自身的发展战与完善,更有利于我国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优化与革新。

从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员首先接触到的就是媒体,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媒体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更多的记者和编辑成为了市民反映民情和民意的对象,更多的报纸和节目成为了市民与政府沟通的桥梁,所以说良好的媒体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拉近民众与政府的距离,使得民众与政府能更好的沟通,将民生传达给政府,所以这就要求从事广播电视编导的人员要融入媒体,将自己作为媒体与民众之间的桥梁,更好的服务与社会。一名从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人员需要良好的责任心和道德观,要从内心认识到自己职业的公正性,要秉承为专业,为民众的思想,将自己所学学习的专业完全的应用与社会,服务于人民,要无愧于自己的专业,自己的职业,所以说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编导不仅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动手能力还需要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价值观。

一个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有良好的创新能力,能够将以往的经验与自身实践相结合总结出更省时省力更完善的结论,用于以后的实习工作,所以实习模式不要拘泥与刻板的模式当中,要寻找到适合自身实习的模式,选择自身喜爱的工作方向。敏捷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也是广播电视编导所应该具有的素质,敏捷的思维有利于编导在做节目时能很好的应对各种突发状况,见招拆招,用淡定和从容的态度应对突发状况,以不变应万变。敏锐的洞察力就更不必说了,一个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有独特的新闻视角,将所见所闻能第一时间的汇报给观众,新闻视角的独特性往往是收视率的保证。况且,实习的模式不是固定的,而是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而完善的。因为随着新事物新科技的发展,社会结构也一定会随之前进和完善,固定的实习模式往 往就不能适应发展的社会,容易将人变得刻板和循规蹈矩,实习模式只有随着事物的革新在不断完善,随着科技的发展在不断进步,才能够培养和造就出优秀的广播电视编导。

3 结语

    通过以上的探索与讨论,总结出了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实习教学模式的弊端与对未来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对于未来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教育工作者和媒体工作单位都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我们不应该满足于现状,要对现有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进行总结和创新,在此基础上进行完善,而作为大学里正在学习和探索这门科目的学子们就更要努力的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从学校和社会中吸取自己想要的知识文化,只有两者的相互合作和不断努力,才能使得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蓬勃发展,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参考文献

[1] 惠阳,马王平.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1(01):35-39.

第6篇

1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

人才培养方向存在问题一些高校注重学科的交叉性,比较偏向文史方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却忽略了技术方面。为此,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比较注重文化、文学方面的课程,对影视语言本体问题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再就是一些专业艺术学校非常注重技能化教育,以培养高技术水平的文艺人才为主要目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不同于一些分工比较细致的专业,缺乏一定的专业特色。专业课程的设置不够合理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课程的设置包括许多环节,像公共通识课、专业主干课等。其中公共课主要包括计算机、英语、政史等科目,缺乏特色课程,而专业主干课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陈旧,不能适应当前的时代需求。在实践课程的安排上,实践活动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场地安排不到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最主要的目标是人才培养,只有合理地进行课程设置,才能确保人才质量。而在课程安排上,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当前的教学模式仍然停留在为了理论知识进行教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导致“重理论,轻实践”问题的发生。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随着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师资力量出现匮乏。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师资力量的薄弱会影响专业教学质量,没有足够的教师指导,学生的专业技能得不到迅速的提高。尤其是在实践活动中,一些学生缺乏专业技能,达不到相关规定,而且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知识掌握程度不够。除此之外,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要不断提高,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需要实践能力强、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而高校的用人机制不够完善,一些教师虽具有丰富经验,却因为职称、学历条件达不到要求而被拒之门外,从而阻碍了优秀教师队伍的扩展。而且多数教师在教学岗位上承担着比较繁重的任务,没有时间更新专业知识,缺乏教师进修的机会,不利于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

2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措施

进一步确立人才培养目标在现代社会中,对人才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要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要求,注重人员的全方面发展,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确保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明确培养目标,对于以往的培养目标,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在进行培养目标的确立时,需要着重于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创新理念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定位,还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发展。高素质人才不仅要具备足够的专业素质,还要有良好的人品,只有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才能够适应当前工作需求。高校作为优秀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一定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具备一定的道德修养水平。另外,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拓展性教学,扩大学生的视野,多多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进一步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从而积极主动投入到实践活动中。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在课程设置上,要根据教学目标来进行安排,按照四个层次来划分。第一个层次主要包括基础课程,像电视导播、栏目设计等。第二个层次主要包括专业技术,像电视导播、后期编辑等。第三个层次包括综合性专业课程,包括电视制片、编导创作等。第四个层次主要包括创新意识的培养,包括电视媒体策划、受众群分析等。另外,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学过程中,还要将“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贯穿其中,既要体现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分层教学,对于掌握程度相对较低的学生要加强辅导,从而提高学生整体的专业素质。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根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许多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它的专业性十分强,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专业技能。在一些程度上,对学生的考核及创作能力、制作水平来进行评断。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加强实践性教学,就要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先通过基础性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专业知识;然后通过验证性实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是创作型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完善自身的能力。另外,在课程体系方面,要把重点放到专业课教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在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实践性,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在一起,给学生多一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进一步做到学以致用。不断扩大专业师资队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合格的师资队伍是提高学生专业水平的有效保障。高校只有具备规模庞大、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接受专业知识的教学。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其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除了增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外,还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道德榜样。另外,学校要不断完善用人机制,给更多的优秀人才来高校教学的机会;不断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他们提供赴外学习的机会,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3总结

综上所述,以往的广播媒体节目比较单一,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节目不断丰富起来,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问题越来越重要。目前,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课程不合理、实践与理论脱离、师资缺乏等多项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根据实际情况扩展师资队伍,确保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张鹏程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第7篇

黄山学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公办本科高校。坐落在风景秀丽、文风馥郁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新安画派的发源地——安徽省黄山市的中心城区。

学校现有校园面积1800多亩,校园生态丰富、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学校现设有艺术学院等13个院部,包括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动画、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和戏剧影视文学等本科专业53个。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17000余人,面向全国招生。学校已与美国、韩国、瑞士、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2006年起,学校开始接收外国留学生。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新闻媒体先后报道了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我校各类毕业生就业率名列全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连续多次被评为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我校曾被评为全国先进院校、花园式学校。

二、艺术类招生专业简介

(一)、美术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学生通过美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实践,接受艺术思维与绘画造型的基本训练,培养具备美术创作、教学、研究、管理、经营等方面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发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引导和发展学生在绘画方面的潜能,能在艺术领域、教育、设计、研究、出版、管理单位从事教学、创作、研究、出版、管理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素描、色彩、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陶艺、综合材料、风景写生、美术概论、中外美术史、设计基础、美术创作、社会实践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二)、视觉传达设计(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学习视觉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适应于创新时代的需求,能在专业设计机构、IT行业、视传媒体等企事业部门从事广告、包装、企业形象、书籍装帧、媒体设计等内容的设计、教学和管理工作的高素质艺术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中外设计艺术史、设计基础、创意基础、编排设计、设计原理、书籍设计、形象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三)、环境设计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通过学习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使学生具创新能力和设计实践能力,适应于创新时代的需求,能在相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科研部门、设计机构从事公共建筑室内空间设计、居住空间室内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区域环境景观设计、并具备项目策划与经营管理工作能力的高素质艺术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建筑设计史、设计学、建筑设计方法学、造型基础、构成、人机工程学、制图、各类型室内空间设计、设计表达、模型制作、建筑装饰材料及施工、景观设计等。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四)、产品设计专业(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厚基础、宽口径、重能力”、“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扎实的工业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产品造型能力、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从事以产品创新为重点的设计、管理、科研或教学工作,也能从事与产品设计相关的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设计、环境设施设计或展示设计工作的高素质艺术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工业设计史、产品设计方法学、产品设计效果图表现技法、人机工程学、制图、模型制作与工艺、产品调研方法、产品设计报告书制作、数字化产品设计及产品设计相关软件等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基本方法、中外工艺美术史、设计学(美学、心理学、公关关系学)、造型基础、构成(平面、色彩、立体构成)、世界工业设计发展史等相关课程。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五)、动画(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动画创作的基础知识和创作基本技能,能在影视与动画制作团体、动画应用机构、动画传播企事业单位从事动画策划、动画推广、动画应用,以及在各级各类学校从事动画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

核心课程:中外美术史、动画概论、动画造型基础、影视原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摄影基础、动画策划、动画剧本写作、动画软件基础、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动画视听语言、分镜头剧本设计、动画后期合成、动画项目推广、动画周边产品等相关课程。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六)、音乐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音乐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使学生使学生具创新能力和音乐实践能力,适应于创新时代的需求,具有较强的具备音乐表演、教学、研究的复合型、应用型的音乐人才。

核心课程:中外音乐史、视唱练耳与基本乐理、形体与舞蹈(基础)、钢琴演奏(基础)、声乐演唱(基础)、乐器演奏(中外乐器选一种)、即兴伴奏、合唱与指挥、歌曲写作、计算机音乐等相关课程。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七)、广播电视编导(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广播电视节目编导、策划、创作、制作等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较高的政治水平、理论修养和艺术鉴赏能力,能够在广播电视新闻机构及其他传媒、企事业单位从事广播电视节目策划、创作、编辑、制作、撰稿、音响设计以及宣传、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广播电视传播概论、广播电视编导、广播电视栏目与频道策划、影像语言、电视画面编辑、非线性编辑制作技术、广播电视采访、广播电视写作、现场报道、中外电视比较、纪录片创作、DV创作训练、文化传播、文艺理论、艺术概论系列、电视节目导播、广播文艺节目编导、广播剧、电视晚会编导、广播电视音乐节目编导。

授予学位:艺术学学士。

(八)、戏曲影视文学(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戏剧、戏曲和影视文学基本理论及剧本创作能力,能在剧院(团)或电视台、电影厂、编辑部等部门从事文学创作、编辑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单位从事实际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戏剧、戏曲剧本写作、影视写作、戏剧概论、艺术概论、戏剧作品鉴赏与批评、影视作品赏析、中外戏剧史、中外文学史、中外电影史、中国戏曲史、表演导演艺术基础、舞台美术基础等。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三、招生专业、学制、分省计划

黄山学院艺术类招生专业、学制及学费(2014年)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科类类别

层次

学制

学费标准

130401

美术学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503

环境设计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504

产品设计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310

动画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305

广播电视编导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304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四年

7000元/年

130202

音乐学

艺术文理兼招

本科

第8篇

关键词:统一;编导型;主持能力0前言

“编导型”主持人是一个综合考察模式,也是一个有助于现代广播电视发展以及主持人自身发展的良好模式。主持人这一行业由来已久,追溯至原始社会,就已经形成了这种主持模式,当然“主持”模式的真正兴起是在上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媒介的介入、传播方式的广泛性增强等一系列因素,自20世纪伊始,主持人行业真正步入了历史舞台,然而随着传播方式的广泛性增强、行业竞争需求、社会娱乐大众需要等种种原因,单一的主持人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正常的主持活动。根据此前提,“编导型”主持人逐渐出现,他们在舞台上展现“活力”带动受众思潮;吸收“外化期待”形成独特的语言、形象、风格;综合先进文化、理念传播思想成为媒介与大众之间的传播载体。此时“编导型”主持人已经悄然诞生。正是基于此,笔者通过本文,对编导与主持人的统一进行详细分析。

1广播电视编导型主持人的目标确定

想要形成统一的模式,就必须要先确定这一模式的理念以及目标。编导型主持人从根本上讲是主持人,不是编导,编导只是主持人在实践工作过程中所承担的二元角色。播音员、主持人本质即运用有声语言和副语言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 所以从目标角色理论引申出的“编导型”主持人概念,是主持人明确了“编导”这一目标所承担的社会与媒介期待并且具备充当这个角色的条件时,就可以尝试担当这种具有“编导”角色的主持人,按照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编导是广播电视节目的灵魂,贯穿节目始终。依据编导的概念,编导型主持人培养目标确定为:在满足主持人政治、内外形象要求的基础上能够进行编导思维和艺术创作,在节目中可承担采访、写作、编辑、评论、播讲、表演等具备采编实务一体化的复合型播音主持艺术创作者。也就是说主持人的个体目标培养与电视栏目、频道,大到电视台的生存与发展谋求相同,最先面临的就是“定位”问题,定位就是对所达到目标属性的确定。自身的明确定位能够在媒介传播中培养出忠实的受众群体,能够通过电视视听语言建立起一种视觉识别系统,从而达到固定收视的最终目的。所以想要形成编导与主持人统一的首要目标,即是确定某一编导型主持人在受众心目当中的“价值观定位”。

2广播电视编导型主持人的功能简介

一种统一的模式必定要有一种具体的功能,只有透过功能的展现过程,才能发觉这一模式当中的优点和弊病,而编导型主持人的主要功能从职业模式角度来看,可以分作以下五种:(1)概括与集中新闻要点特点,通过采、编、播一体化的特点,带给观众最为直接的视觉冲击以及对节目文化理念的细微感受。(2)创造独特的视听体验,这一点更加强调的是对节目主持风格以及节目内容体现的内在理念,通过运用技巧与手段,完成编导主持合一的具体方式。(3)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从行为、音色、语言魅力、肢体动作等方面完全形成有“节目性格” 的特定风格,使受众能够直接通过对主持人了解这一节目的内涵,从而形成品牌文化。(4)表达寓意,创作意境,主持人以自身的水平、风格、魅力与团队合作,对节目本身进行具体编导,成为节目编导制定人之一,通过对节目本身的内涵了解,能够具体的表达出节目的寓意思想,谈笑风生、嬉笑怒骂之间展示节目魅力以及个人风采。(5)吸引注意力,引发思考,这一类的节目编导型主持人更注重于对故事内涵的“剖析”“引导”“诉述”,将节目本身变成一种体现人文、社会、价值观思考的“故事”,从而形成本身独有的魅力风格。

综上所述,这五点具体功能成为体现一名合格编导主持人的具体方向,其优点在于,如此高度统一模式下的节目有着鲜明的标志与内涵,一旦成功,能够给予受众无与伦比的全方位冲击能力,而缺点在于编导型主持人自身身系节目成败,如果不能良好的发挥个人魅力以及编导艺术,将会对节目的运营发展造成绝大的冲击,所以在完成编导与主持人统一之前,应当对节目制度、主持人能力、节目特性、主持风格等方向进行细致的筹划、探索、挖掘,以防上述情况发生。但是编导型主持人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理念的代表,也是现有广播电视想要持续发展的具体动力之一,成为左右电视节目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所以我们要相信,二者的统一所带来的机遇大于挑战,所以我们要对其培养意义进行深度探索。

3广播电视编导型主持人的培养意义

信息爆炸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模式以及我国的社会体制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放以及发展,受众对电视节目的接收理念已经从原有的“单一模式”过渡到现有的“寻求内在、感官体验”。而电视行业的竞争压力也逐渐增大,“复合型人才”成为现有竞争模式下的唯一胜出标准。所以无论从社会、受众、内部竞争任何一个方面来看,编导型主持人的形成已经是大势所趋。所以从相反的角度思考,培养编导型主持人的意义正是满足社会需求,符合受众需要、使工作竞争“简单化”。所以在思考统一模式形成的意义时,我们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思考:(1)“编导型”主持人的艺术统一性能是否符合人格素质、艺术素质、职业素质、身心素质,这四点复合型人才的统一素质。(2)“编导型”主持人的理论建域,是否符合节目的未来发展以及市场受众的接收能力,是否符合节目的创新理论要求以及专业理论因素,重点强调编导型主持人统一对节目的“建树特点以及拓展领域”。(3)“编导型”主持人的社会功用,是否真的能体现在“功用”二字上,“编导型主持人”对于自身的发展来说是摆脱行业压力提高行业地位的重要前提;对于社会来说是满足大众需求,建设社会特色的重要组成符号;对于受众来说是提升生活质量、娱乐身心的重要理念特色。所以功用二字是这一模式统一的前提条件。而以上三点则是广播电视编导型主持人的二中统一的具体培养意义。

4结束语

“编导型”主持人是一个综合模式下的应用“元素”,通过行业内的角色扮演而逐一确立其内涵本质。这一类型的主持人不仅具备声音和语言方面的专业素质,同时还具有务实的编导功能、敏锐的采编眼光、细致的创作理念,所以想要实现其主持能力以及编导制作能力的统一,前提是发掘其艺术探查能力,其次才是进行系统的技术培养。随着近年来媒介的传播方式已然富有“活力”元素,编导型主持人的发展势在必行,早日完成二者之间的统一探索,实乃此行业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参考文献:

[1] 张颂,陈振,田方.主持人节目策划艺术[M].中国广播出版社,2011:130.

[2] 毕一鸣,叶丹.播音与主持艺术概论[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67.

第9篇

学院面向全国部分省市招生,至今已经毕业了多届学生,他们中大部分都已活跃在影视界、戏剧舞台和各大媒体等,如赵薇、范冰冰、晋松、陈彦妃(陈彦)、范雨林、严宽、郭京飞、任山、袁满、贾青、杨婷婷、朱莉叶、方龄(方玲)、曲尼次仁、金于宸、管艺、李京泽(李鑫)、刘小微、李解、刘钧、岳鼎、牟凤彬、陈婷、曹议文、沙柏宁、韩秀一、邵诣、刘艺、沈方忞、张瑞涵、李帅、雷雷、张天乐、李悠、路璐、陈嵩等。学生们在国内外的各大文艺活动中崭露头角,在2007年首届、2009年第二届、2011年第三届、2013年第四届上海大学生影像大赛暨广播影视论坛中,52%的获奖作品都出自我院。

学院继承电影导演谢晋院长的遗志,旨在创办一个全新观念的影视学院,培养一批广播影视新星,并就中国广播影视教育如何更好更快地培养优秀人才,探索一条新的途径。学院依托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及人文环境,发扬原谢晋—恒通明星学校的办学传统,继续拓展“密集型训练、高起点教学、全方位培养、实践中提高”的办学特色,结合中外广播影视教育的经验,注重实际表演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艺术修养、表演、主持实践和技能训练,影视编导和制作、影视动画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学期间将重点组织和推荐学生参加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院根据 “厚基础、重实践、国际化”的培养模式改革为抓手,根据本学院的实际情况,有目标、有步骤地推进本科教学、教学管理和国际高等教育的接轨与并轨发展。2011年10月,学院与美国纽约电影学院签订了“3+2”本硕连读学位合作培养项目,国际化教育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2010年3月与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正式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和交换学生项目。2011年5月、10月与美国东斯特斯堡大学的艺术与科学学院签订合作意向书、交换生合作项目。2011年11月学院与英国爱丁堡龙比亚大学艺术创意学院正式签署了“3+1+1”本硕连读合作协议。2013年7月与日本京都情报大学院大学签订了“3+2”本硕连读合作意向书。

一、专业简介

表演:该专业设戏剧影视表演、表演师资二个培养方向。培养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培养具有丰富文化艺术知识和道德修养的与时俱进的戏剧影视表演人才及大、中专等院校的表演教师。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开设的主要课程:表演、台词、形体、舞蹈、声乐、戏剧影视实习、戏剧史、电影史、美学、艺术概论、影视剧名著赏析、心理学、教育学等。至今已有一批毕业生在全国各类艺术院校中承担艺术教学工作。

播音与主持艺术:培养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培养具有深厚文化艺术知识及较高造诣的艺术主持、播音人才。强调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开设的主要课程:语音与发声、语言表达、艺术语言表达与表现、广播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艺术概论、传播学概论、口才言语组织、演播空间处理、电视节目主持与创作、中国语言文学、新闻采写基础、表演、形体、声乐、艺术概论、艺术欣赏、电视音乐音响、数字化影视制作、双语播音与主持等。

广播电视编导:该专业设影视制作、影视编导二个专业方向。培养学生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培养适应当前及未来影视业需求的复合型多功能人才。教学中将始终贯彻艺术与技术紧密结合的思想,强调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提高,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作实践的培养,特别是在现代数字影视领域中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学习和训练。将为影视业、音像业、广告业以及各企事业单位输送从事影视制作、广告设计、影视编创、记者、导演和新闻传播等工作的中、高级专门人才。开设的主要课程:影视艺术概论、影视文学写作、影视美学、影视批评、影视编剧、影视导演艺术、摄影艺术、电视摄像艺术、电视照明、电视音乐与音响、电视系统基础、电视编辑艺术、独立制片、电视制作实践、计算机图像处理、计算机动画、数字电视与传媒技术、广告策划与创意等。

动画:该专业注重培养具有一定影视动画创作、制作技能和素养的专门人才。聘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具有几十年创作经验的专家教授参与指导和管理教学工作,主干课程教师都具有十年以上一线影视动画创作实践的经验。本专业注重二、三维动画技能的综合培养,同时也重视影视艺术修养的提高。通过各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既具备创作动画片、动画广告等各样式的设计制作,又具有观赏、解读优秀影视作品的能力,也能参与策划、立项等工作。培养优秀的原则和制作设计人才,为影视动画领域输送各类人才是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开设的主要课程:人物速写基础、动物速写基础、动画场景设计基础、动画技法、动画试听语言、Flash动画、中外动画史、动画设计稿、原画创作、文学戏剧与动画电影、三维动画场景建模、三维动画人物建模、三维动画材质与动画、三维动画特效、动画导演与分镜头台本设计、动画编剧等。

二、招生专业、人数和收费标准

专业名称

学制

招生地区人数

学费

(元/年)

统考省份

校考省份

表演

上海5、河南1、辽宁3、浙江2、湖北2、四川2、重庆2,共17人

北京、黑龙江、吉林、山东、安徽、江苏共13人

10000

播音与主持艺术

辽宁3、黑龙江4、河南2、江西3、浙江2、湖北2,共16人

上海、河北、吉林、山东、安徽、江苏、广东,共14人

广播电视编导

上海25、浙江5、江西4、河南4、黑龙江3、辽宁3、甘肃2、贵州2,共48人

江苏、安徽、山东、北京,共22人

动画

上海15、江苏4、浙江3、山东4、湖北4

说明:1、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每学年通过签订书面协议还将收取课程教学之外部分实践、见习费4000元;2、动画只须参加各省组织的美术与设计学类专业统考;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统考的省份须参加相应专业的统考,其他省份参加学校校考;3、学校将根据专业考试后生源情况,确定各地区具体招生人数,届时以各省(市)高考填报志愿计划书公布人数为准。

三、报考条件

1、符合《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确定的报考条件、具有一定的艺术基础者均可报考;

2、身体要求:按教育部、卫生部等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身体健康、体形匀称、五官端正、口齿清楚;同时具备良好心理素质;报考表演专业的考生,女生身高1.62米及以上,男生身高1.72米及以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动画专业还须无色弱、色盲,近视不得高于800度。

四、报名、考试时间、地点及方法

报名时须携带、出示(原件):

1、省市招办统一发放的《2015年艺术专业准考证》或2015年高考报名号和本人身份证;

2、近期同一底片免冠一寸报名照2张;报名费、考务费。

专业名称

考生

地区

报名地点、时间

考试时间、地点

表演

外省

1、网上报名

2月10日—3月6日之前登录

ssdzsb.shnu.edu.cn/

2、现场确认、交费领取准考证

3月6日—7日

上海师范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

3月8、9日初试

3月10日复试

3月11日三试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播音与主持艺术

上海

外省

广播电视编导

外省

1、网上报名

2月10日—3月17日之前登录

ssdzsb.shnu.edu.cn/

2、现场确认、交费领取准考证

3月18、19日(地点同上)

3月21日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说明:校考专业的具体省份见上表(校考省份栏)。

五、各专业考试内容

专业名称

初试科目

复试科目

第二次复试科目

备   注

表演

1、朗诵(自备寓言、散文或故事)

2、演唱(自备歌曲)

3、形体(自备舞蹈、武术或体操)

4、表演(即兴小品)

1、表演(即兴表演)

2、指定稿件朗读

3、形体(即兴展示)

1、表演(双人表演)

2、形体模仿

3、才艺展示(自愿)

4、面试、试镜(录像)

 

1、考生一律穿平底鞋参加考试

2、女生一律不化妆、不穿裙装

 

播音与

主持艺术

1、自我介绍

2、朗诵(自备寓言、散文或故事)

3、演唱(自备歌曲)

4、才艺展示(自选)

1、  即兴稿件朗读

2、即兴话题讲述

或看图说话(任选其一)

1、模拟主持(指定稿件复述)

2、现场问答

3、辩论 

4、面试、试镜(录像)

广播电视编导

(外省考生)

一、影视评论(看影视片断,写命题作文。1200字以上。)50%

二、技能考试(二选一)50%

1、美术创作——“故事版”:根据命题画“故事版”(五幅)

 并写出简要说明。

2、摄影创作——①“故事版”:根据命题拍“故事版”(五张);

           ②根据提供的条件(水果、玩具等)拍摄静物二张。

1、美术创作考生自带画板、颜料等工具。

2、摄影考生须使用我院统一配备的尼康(Nikon D60)数码单反相机及数码卡。

六、录取原则

(一)、考生须取得相应艺术类专业合格证或填报资格,并参加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文化考试,达到各省(市)规定的艺术类本科录取最低控制线。

(二)、统考的采用各省统考成绩,按各省规定的录取原则录取。如未规定录取原则的(如非平行投档、全部投档的),则按照上海的录取原则录取。

(三)、取得多个艺术类专业合格的考生,可以兼报。以专业优先的原则录取(先录取第一专业;只有计划未完成,才录取第二专业、甚至第三专业)。

(四)、上海及校考的各专业具体录取方法:

1、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以折算总分(不分文理)为主要录取依据,综合德、智、体全面考核,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折算公式如下:

折算总分 = (

专业成绩

×70% +

高考文化成绩

×30%)×1000

专业满分

高考文化满分

2、广播电视编导:以折算总分(不分文理)为主要录取依据,综合德、智、体全面考核,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折算公式如下:

折算总分 = (

专业成绩

×30% +

高考文化成绩

×70%)×1000

专业满分

高考文化满分

3、动画(上海考生):以折算总分(不分文理)为主要录取依据,综合德、智、体全面考核,从高到低择优录取。折算公式如下:

折算总分 = (

专业成绩

×50% +

高考文化成绩

×50%)×1000

专业满分

高考文化满分

七、联系地址

上海师范大学招生办公室或谢晋影视艺术学院(上海市桂林路100号) 邮政编码:200234

学校招生办公室电话:64322695 学校招办网址:ssdzsb.shnu.edu.cn

谢晋影视艺术学院: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 、动画64322031、64323839、64322415(传真)

广播电视编导 64322046、54643341(传真)

第10篇

一、学校简介

广东财经大学始建于1983年,原名广东财经学院,1985年改名为广东商学院,2013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东财经大学。经过30年的发展,学校已建设成为全日制本科生、硕士生23000多人,专任教师1181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210人的省属重点建设院校,是广东和华南地区重要的经、管、法人才培养基地和科学研究基地。2007年底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学校有广州和三水两个校区,总占地面积2275亩,现有校舍70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166万元,图书367万册(其中纸质图书234万册);自主建成各类数字化教学资源近900项。

学校有3个省级省级优势重点学科、6个硕士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硕士点32个)、4个专业硕士点,经济学、管理学连续5年进入全国高校前20%优势学科行列,2011年法学进入全国高校前20%优势学科行列。《学报》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来源期刊和全国百强社科学报。

学校现有55个本科专业,其色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省级重点专业1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实践教学基地各1个,教学团队1支,精品课程1门、双语示范课程2门,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近10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茅,其中本科生就业率连续十年保持在99%以上,研究生就业率2012年达100%。

二、人文与传播学院概况

广东财经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设有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新闻学、编辑出版等传媒专业,在华南地区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大部分教师均学成于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英国利兹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学科背景好,专业能力强,指导有方,师生融洽。

学校建有规模庞大的“传媒技术综合实验中心”,下设有三个媒体实验平台模块,即播音主持媒体实验平台、影视媒体实验平台、新媒体实验平台。此外,为大力发展广播电视艺术专业教育,拥有实验教学场地面积一千多平方米,各类实验教学设备一千多万元,其中正在使用的虚拟演播厅设备投入400多万元,已经建成正在进行设备配置的实景演播大厅预计投入3000多万元。目前,广东财经大学已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华夏之声,南方广播影视传媒集团下属的广东电台、电视台、南方电视台以及部分地市级电台、电视台,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南方网,21.CN等当地主要媒体建立了较好的学习交流合作关系,为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与主持艺术等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教学及实习就业平台。

三、招生专业简介

1.广播电视编导专业

本专业培养影视艺术知识结构合理,影视专业能力扎实,具备较深厚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职业素养,富有艺术创新精神、影视产业意识和商业意识,符合影视新媒体产业发展需求,能在广播电影电视系统、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影视制作机构从事影视新媒体内容的创意、策划、编导、制作、包装、传播、营销等工作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2.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文化艺术修养,能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文艺路线、方针和政策,具备播音主持、广播电视新闻传播、文学、应用语言学等多学科综合知识和能力,能够在广播电台、电视台及其它企事业单位从事播音主持、新闻传播、公关宣传等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同时该专业利用学校财经学科优势资源,培养具备一定财经知识背景的专业性传播人才成为其特色。

四、招生计划

招生专业

广播电视编导

播音与主持艺术

科类

文理兼招

文理兼招

招生计划

50

31

学制

第11篇

关键词:实践教学体系;课堂实践教学;课程实践教学;独立实践教学

一、广播电视编导基础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

在文科课程教学体系中,最有实践性和应用性的课程应该是写作类课程了,如应用文写作、新闻写作、剧作等课程,充分体现了中文类课程的实践性特色,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课程。然而无论是在文学院还是新闻学院、传媒学院,同属写作教学体系的基础写作课程却陷入到悖论当中。一方面,该课程是专业教学体系中的核心课程,扮演着为学生夯实写作基础的重要角色;而另一方面,学生却对该课程评价不高,甚至认为是可有可无的“鸡肋”。学校与学生对基础写作课程的认知存在如此巨大的差异,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受到固有思想意识的影响。一种普遍的观念认为,写作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一种积累和潜移默化,或者出自自己的摸索和爱好。因此学生对基础写作课程不感兴趣。另一方面,学校现有的课程模式暨待改进。基础写作课程教学重视理论的讲述而忽略了实际的应用,课程缺乏实践教学环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有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基本采取“理论先行,课堂短练”的方针。这样的做法非常刻板,事实上是割裂了写作理论与实练的关系,没有真正联系学生的需要和实际,课内课外无法有机结合,甚至无法与之后的课程横向或纵向联系。事实上,学生并不是彻底否定基础写作课程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而是呼吁一种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切实加强写作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让学生把写作理论同鲜活的社会生活实践结合在一起,把空洞抽象的理论活化为丰富多彩的实践。因此,广播电视编导基础写作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新建构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二、广播电视编导基础写作课程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广播电视编导基础写作课程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由三个大的板块组成,分别是课堂实践教学板块、课外实践教学板块和独立实践教学板块。课堂实践教学板块,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结合,利用课堂碎片化的实践,加深学生对写作理论的理解和感悟,使之有所体会。在课程实践教学板块中,基础写作类课程将获得实践学时,而且实践学时将占到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大幅度提升基础写作的实践教学环节,其目的是鼓励学生活学活用,在老师的指导下,具体地将课堂学到的内容用在对生活的观察和体悟,对写作材料的充分收集和占有,对写作主题的深度挖掘和创新。独立实践环节是一个全新设置的环节。设置这个环节的原因在于写作能力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这个课程的设置和开展并不是集中于某一学期或者学年,而应该渗透到整个四年的学习生活中。因而,通过独立实践环节的设置,要求学生在实践创作中,将写作能力作为实践能力的一种,作为课程考核的一个标准,进行考察。无论是创意工场类课程还是专业实习活动,写作能力都是实践考核的一个内容,使写作课程与其他课程紧密联系。

三、广播电视编导基础写作课程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

1.抓住课堂教学环节,实现理论与实践同步。理论与实践从来都不是相对立的,在基础写作课程的教学当中,这对概念也是相辅相成的。只注重实践性与应用性,非但不能提升写作能力,反而陷入到闭门造车、机械模仿当中。所以在基础写作教学中,最好的课堂教学,是使理论与实践同步,理论与实践融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并轨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在理论讲述阶段要淡化文章写作的理论,将理论融入到经典的、有参考意义和价值的范文中,通过对这些范文的欣赏和解析,对写作理论进行总结,同时调动学生模仿创作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理论的精妙,激发其创作的激情。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传统的教师举例转变为案例分析,充分重视课堂实践参与,改变理论教学长期以来的学生参与度低的困扰。如在讲述人物塑造的章节中,教师选择了剧本《天下无贼》与《让子弹飞》让学生参与进行人物分析。由于两部电影具有极强的群众基础,学生对剧本内容基本熟悉,另外对人物角色也非常喜欢,故而在阅读的过程中充满激情。教师对人物写作的技巧稍作提点,学生就领会到了人物细节写作的特色,并将其总结为盗亦有道和贼喊抓贼,并进一步深化为写作公式:写人细节=行为内容(正)十行为方式(反)十行为代价(正)十行为动机(反)。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直观且形象地掌握之前学的抽象深奥的理论,使之成为了具体可操作的规则,不再反复徘徊,使写作质量得到质的飞跃。第二步,特别重视课程实践训练环节,及时训练,及时总结,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在写作思维培养的章节中,想象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单纯理论的讲述无法打开学生自由想象与联想的空间,于是课堂实践训练的环节显得格外重要。教师设置了“大家来吹牛”的实训环节,通过吹牛这一形式,打开学生想象空间。通过实训,学生总结出最简单的想象无非就是“夸大”、“化小”两个维度,于是抽象的概念“想象”变成了实际可操作的环节。

2.抓住实践教学环节,推动课堂理论的延伸。写作活动从本质而言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具有实践性的社会活动。要全面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仅仅依靠基础写作课程上短短的实训时间是根本不够的。而传统的基础写作课程体系中,根本没有实践教学的设置,这就从源头上割裂了写作与实际生活的关联。要实现基础写作教学的创新,实践教学环节的开设是至关重要的。写作的第一性不是理论性,而是实践性,任何的写作其构思的阶段需要的就是观察感悟以及材料的挖掘整合。而这些内容与社会生活休戚相关,不深入实践,是无法得到深刻的体会和感悟的。创新的基础写作课程有了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田野观察、调查采访、角色体验等环节,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也使得学生的写作素养得到提升。在田野观察中,教师设置了群团观察环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对社会群体进行观察。学生走出校园后,获得了崭新的视野空间。例如有学生对“黑车司机”这一群体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把他所观察到的事实提供出来作为出发点,再结合新闻报道当中女大学生搭黑车遇害的事件,进行了小说创作。小说题材有新意,主题深刻,人物生动形象,而一切的基础都来自于学生对“黑车司机”群体观察的结果。与之前的课堂写作相比较,由于缺乏生活实践,学生的文章主题平淡,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而深入生活实践以后,学生从教学与生活两个维度获取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素材,大大开拓了他们认知社会生活的角度,使之获得了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和契机,使好作品的创作成为可能。

3.抓住独立实践环节,完成写作素质的拓展。基础写作课程在学科体系属于基础核心课程,这个课程需要贯穿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故而课程的设置不应该是孤立的,而是需要与其他课程建立横向或纵向的联系。例如“创意工场”这一独立实践环节就可以与基础写作课程相互关联,学生利用这一平台,以实践小组为单位进行作品创作。各实践小组共同商讨作品主题,拟定选题,制定写作提纲,实行田野观察和采访体验,最终完成作品,市场营销推广。这种独立实践的环节,会使学生直观感受文本生成的全过程,提升学生从选题策划到文本生成到营销推广的综合能力,还能使学生体会到“创意生产类文本”、“营销策划类文本”等不同文本类型的特点,实现多媒体写作的可能。这种真实的创作历程,会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甚至提升其职业素养,真正实现课堂理论的延伸,自我能力的拓展。写作水平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所需要具备的专业基础能力之一,也是学生学习其他专业知识的主要平台,是彰显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的重要形式。写作水平的高低,其根本影响因素在两个维度,表层维度是对知识素养、话语方式的掌握,而深层维度是人的思维逻辑、人品素养的体现。因此,建构全新的基础写作实践教学体系,是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素养提升的重要平台,不仅可以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到基础写作的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还可以锻炼学生写作思维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写作与生活之间的紧密关系,帮助他们更好地去认知社会。全新的基础写作实践教学体系,破解了基础写作专业课程长期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对于学生创意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的激发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整个教学体系的良性运转,将对学生的培养起到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杨.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的“形态构成”课程实验教学[J].艺术探索,2010,(01).

[2]岳筱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实践教学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1).

[3]陈卓威.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4]马莉莎.新就业形势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改革[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10).

第12篇

关键词:编导专业建设;问题;解决对策

编导专业是近年来根据传媒市场的迫切需要而开设的专业,在原有影视编导专业的基础上开设广播电视编导和文艺编导两个方向。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依照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实施项目式教学改革,增设策划与创意岗位群。本专业设置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操作性、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学生基础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招生对象主要面向全国的文史类考生,2008年编导专业被评为“院级特色专业”。根据市场需求和专业特点,编导专业从2010年开始面向全国的艺术类招生。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主要因素有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基本条件、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改革与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特色等。本文主要从编导专业内涵建设的核心部分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教学和产学结合三个方面分析编导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一、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

高职教育的职教属性,意味着其所培养的人才是直接走向工作岗位。因此,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有很强的针对性。高职教育的专业设置要从市场实际情况出发,不能偏离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的需求。由于市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高职学院的专业建设需要不断地调整更新,具有相对的灵活性,这也是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构建起一个科学合理的专业框架是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强专业建设应是高职教研教改的核心,而专业建设的具体体现是课程建设。

编导专业课程设置主要以素质教育为基础、职业技能培养为中心、辅以各种综合应用能力培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鼓励并指导学生参加综合应用能力以及各种专业职业能力的考核和各种类型的各级专业评比比赛,力求培养持有“双证”、“多证”的编导专业人才。

本院编导专业根据媒介市场需求分别设置了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和策划与创意三个职业岗位群,以教学为中心,精心设计课程体系,以《电视节目策划》、《导演技巧》、《广播剧编辑》、《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编导》、《电视摄像》、《premier制作》、《新媒体基础与应用》等课程设为核心课程。按照高职高专的人才培养原则,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

在课程的总体设置上,围绕职业必备的技能构建了三个层次的核心课程体系。第一个层次是节目编导所必备的基础课程,如“广播电视概论”、“导演基础”、“影视鉴赏”、“新媒体技术与应用”,这4门课是专业入门课程,也是学习专项技能的基础。第二个层次是广播电视采编与制作的课程,如“电视摄像技术”、“电视照明技术”、“广播录音技术与艺术”、“电视画面编辑”等,第二个层次的课程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所需的技能进行分解,分项学习,以求在每项技术中深入一层。第三个层次是“广播电视编导”、“文艺编导”、“策划与创意”等综合性的专业岗位群课程,其中“电视节目编导”是一门综合课程,这门课程实际上是把专项技能课程再强化综合一遍,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完成5-10分钟的电视短片。第三个层次的三个岗位群课程是三个方向的集中训练课程,给学生今后职业方向的定位提供一种选择范式。三大课程核心体系,一层比一层深入,环环相扣,既满足了职业技能之“必需”,又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构成了课程体系的主干框架。在此基础上,再开设一些必备的人文素质课程,以概要的形式进行“素养式”的灌输。这样,既避免了求全而忽视了专长,也避免了太专而缺乏适应性。

在教学改革方面,课程组认真学习领会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改革课程建设内涵。以行业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内容,创建最佳的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情境,充分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要求。具体方法为:

第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项目教学,实行联合实训。在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将《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文艺编导》、《广播剧》、《电视节目编导》等课程作为项目式教学的先锋,与《电视摄像》、《非线性编辑》两门同学期开设的课程进行联合,文案的策划由《电视节目策划》、《广播电视文艺编导》、《电视节目编导》的代课教师指导,根据文案拍摄的素材,剪辑与制作由《电视摄像》和《非线性编辑》课程教师指导。通过课程联合实训,打破了课程局限,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进行综合运用,而且可以有效利用学院现有的设备资源,节约教学成本。

第二,以行业企业为依托,实施产教结合。课程以广播影视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为标准,以专业发展实际为依据,以“教师、学生、行业专家相结合,技术、艺术与人文素养相结合,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三结合为原则,打造了专职教师与行业兼职教师相结合的教学团队,构建了技术、艺术、人文相结合的课程模块,形成了课程与行业一线单位有机结合的产学研创新机制。

第三,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实施小组协作。广播影视行业是需要高度协作的行业,课程以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在课程开设之初就成立课程小组,课程小组的成员要根据电视栏目组的岗位设置分别承担不同的岗位,小组合作贯穿在每学期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指导教师由专任教师、行业一线的兼职教师、校内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组成。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实训室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融教、学、做于一体,使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学习电视栏目策划、编导与制作的知识与能力。

第四,以岗位需求为依据,实施工学结合。课程从职业岗位要求出发,从行业人才培养规律入手,确定了“专业认知―课程实训―岗位实践―联合创作―毕业实习”五个环节组成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衔接的课程实践环节,将课程教学延伸到不同环节的实施过程中,真正实现了工学交替。

教学手段的改革也必须在教学改革中体现出来,我们提出“要为学生一辈子着想”的教学思想,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中,既掌握谋生的技能,又增加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要具有再发展的知识迁移能力。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将开放教育的思想贯穿于教学始终,改变传统高校按部就班、中规中矩的刻板教学模式,全面实行开放性教学。具体的手段有:

其一,实施教材的开放性。改变用一本教材作为教学范本的方法,以学生职业能力的学习需要为依据进行教学。传媒行业是飞速发展的行业,知识老化特别快,单一教材难免滞后,教材开放则可兼收并蓄各取所长,知识点通过大纲组合起来,既有一定的规范性,又充分调动了教和学的积极性与灵活性。这种采用以主教材为主、多种教材为辅的开放性教材体系,可以不断把新的理论、新的知识融进教学体系中,把先进的东西作为我们的起点。特别是人文素质方面的课程,专门为该专业编写的教材很少,选择相关学科的教材,内容上不是太杂,就是太专。因此,我们采用以大纲为纲、以讲义为本、以教材为参考的方法,在内容上完全以专业需要为筛选原则,尽可能少让学生学过时的、用处不大的知识。比如,《影视鉴赏》、《广播电视概论》课程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为了体现本专业的特色,还配置了相关的影像资料,实行多种媒体教材的组合。

其二,实行开放性的课堂教学。在专业教学中,提倡“讨论式”、“启发式”、“交流式”教学,鼓励学生学前探索性学习,学中吸收性学习,学后创造性学习。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改变传统高等教育中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把当今社会中的影视现象及时组合到课堂教学中,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参与研究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了解知识的现成结论。这种授课方式与传统高校经典式的教学方式相比似乎少了点学究气和理论性,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开发,创新能力较强。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效果已经显现出来。

其三,实行开放的考核形式。先进的教学方法的运用,最终还体现在考核方式和内容上。我们比较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职业技能的考核,因此,试卷中分析和操作题型所占比重较大。用小论文、课程大作业、创造性成果代替某些课程的书面考试。将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由期末单次书面考试改成以学期内作业平均分为主,或以动手实践为主的考查方式,使学生从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中逐步解放出来。

其四,实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践活动。编导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实践环节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实践教学环节上,除了利用校内较先进的实验条件,狠抓常规的课程实验外,还把经常性的见习、实验和集中性的岗位实习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在入学第二年,即稍稍具备专业知识后,就利用寒暑假到电视台见习、实习。我们在多家电视台建立了实习基地,与电视台保持良好的互惠关系,学生到了高年级再按教学计划的安排,到电视台集中实习。在实习期间,有些基础好的学生,几个人在台里老师的指导下,能制作一个栏目,从策划到拍摄全由学生担任,节目播出后,受到社会的好评。学生通过经常性的课程实验和社会岗位实习,不断深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提高了动手能力。

二、实践教学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社会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毕业生走出校门就直接就业上岗。实现教学与就业的零距离接轨,既是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的期望,也是各高职院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唯一的途径就是强化实践环节的教学。因此,高职学院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完善的先进的实训教学体系,它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而其中校内实训体系的建设成本较高,成为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包袱。我国高职学院由政府全额拨款的极少,大多数学院是部分拨款和自筹资金。由于办学经费来源有限,并且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处于初步发展时期,校园基本建设的投资额度较大,因此,实训设施上的资金投入必然受到制约。所以,高职院校如何保障实训建设资金的充分投入,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根据编导专业的设置及课程内容的需求,本院现已形成了一个具有职业氛围、设备先进齐全的校内实训基地。其中包括学院的学术报告厅、演播厅、计算机中心、广播电台、实验电视台、校园网站、广播电视发送接收实验室、电子制作实验室、通信与网络实验室、多媒体网络语音室、动画制作室、广告制作室、画室、DV俱乐部、DV社、报社、校园网、系网、录音棚、艺海传媒策划公司、电视节目制作编辑室、非编实验室等综合性校内实验、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配有专门的实践管理人员,保障了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

在校外,编导专业与安徽经纬农业科技信息有限责任公司、安徽流金岁月影业公司、合肥中山学校培训公司、桐城广播电视局等单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保障学生校外实习正常。校外实训基地为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能够满足学生了解企业实际、体验企业文化的需要,在实施项目教学、学生岗位实践、毕业实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鼓励学生成立与专业密切相关的各种兴趣小组,发展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也培养学生自主和独立的人格。如“影评协会”,以每周组织观摩优秀影视名片为主,对经典影片和流行影片进行观摩讨论,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走上讲台,介绍影片相关知识,并组织讨论。摄影小组组织实地拍摄,举办摄影作品展。导演创作兴趣小组自编、自演小品,创办自己的刊物。学生在参与专业相关性的小组活动中活跃了身心,也在小组组织和协调发展中锻炼了能力。

定期组织全员参加专业技能技艺大赛,围绕专业学习,举行多个项目的比赛,如全省影评比赛、影视作品评论比赛、影视片段模仿比赛等,有利于学生在比赛中得到发展。学校是让学生变得聪明的地方,要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自信心、勇气是学生今后发展必备的素质,因此要让学生在自己所擅长的项目上获得成绩,得到锻炼,提高自信心。

经常性地进行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展播,激发学生把知识变成成果。人类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因此,学生在成果的展示中,自信心、荣誉感会得到加强。根据专业特色,定期展示学生的作业,将学生的作品制作成展板、刻录成光盘进行公开展演,实际上促成了学生的成就感,也激发了专业学习的热情,同时也能为找工作时展示自己专业学习成果打下了基础。

编导专业的特点是实践,“工作室制”是以在工作室中进行实践教学的模式。工作室的建设是关键,一年来,新增建了2个工作室,有导演工作室、录音工作室,完善了1个工作室的建设(艺海传媒策划公司)。校内工作室白天全面向学生开放,使学生在编导专业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有益的训练。一年来,完成电视新闻节目2期,电视谈话节目5期,电视娱乐节目2期,广播剧作品25部,DV电视短片36部。

三、产学结合

编导专业特聘了一批知名的专家担任外聘教师及客座教授,进行教学讲座和指导学生的日常实践教学。与多个企事业单位达成了人才培养协议,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在校外企事业单位实训、实习。派遣专任教师每2年中有6个月以上的时间在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

与安徽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台专题文艺部合作开发课程《广播剧创作》。

以《全国“清风和谐”廉政广播剧大赛》为契机,由编导专业教师负责导演与编剧,影视艺术系录音艺术专业负责录音与音乐、音响编辑,播音主持系负责主要演员的配音,实训中心老师也客串演员的配音工作。由于首次参加专业性的全国比赛,特邀了校外专家担任编剧和导演指导、音响指导。选送的教师作品《不许拆包》获优秀奖,学生作品《袖珍村官》获鼓励奖。广播剧作品首次尝试了以项目为任务,多专业联合作业。这是实施产学结合的一个新成果。编导专业学生的电视DV作品《别伤害了金子般的心》在全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荣获二等奖。

在编导的专业建设中,突出的难点是产学结合,怎样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怎样重视教师科技开发和服务能力的培养,怎样从技术研究、开发、推广及为社会技能培训、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还有待加强。在编导专业建设过程中,还会不断地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只能“与时俱进”,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办法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