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工商联工作要点

工商联工作要点

时间:2022-09-22 02:42:3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工商联工作要点,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工商联工作要点

第1篇

第三方评估意义重大

此次督查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等19项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至关重要,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另一方面也在于长期以来存在的上动下不动的执行打折问题,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从这一点来说,保证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也是政府自身改革的题中之义。虽然督查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督查本身缺乏技术支撑,再加上各种因素下的督查独立性不足,评估效果和公信力难免受损。第三方评估恰恰可以发挥研究咨询机构独立性、专业性的优势,避免政府在自我评价体系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使评估结果更加科学、独立、客观、公正。

从国外的情况来看,第三方评估已经成为基本常态和程序式表达,其优势在于能够引导决策更科学、改革政策更符合实际、政策更好地落地,并能最大化地实现政府对自身的监督与促进。从这个意义上讲,在国务院督查中引入第三方评估,表明新一届政府更加开放、乐于接受监督的胸怀和推动国家治理方式创新的勇气。

评估单位高度重视、周密部署

接到委托函后,四家评估单位高度重视,认为国务院把督查和第三方评估结合起来,体现了新一届政府听实情、察民情、出实招、求实效的新风,一定要全力以赴,发挥优势,把评估工作抓紧抓实,发挥评估对推动政策落实的重要作用。

四家单位均成立了由主管领导牵头的工作小组。中科院成立了由副院长牵头的“重大水利工程评估”和“农村饮水安全评估”两个工作组。发展研究中心组建了由分管副主任牵头的“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和“实行精准扶贫,今年再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两个评估小组。行政学院成立了由副院长牵头的“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专家组。全国工商联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落实企业投资自”的调查组。

需要评估的每个项目只有一句话,但这句话的背后是《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和国务院出台的政策措施,有一整套的内容和要求。评估组只有认真学习、充分了解了评估项目的具体含义、目标任务、责任主体以及要达到的效果,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评估方案和指标体系。为此,四家单位组织工作组,深入学习领会国务院决策部署精神实质和贯彻落实的具体要求。中科院组织专家学习评估规定,并签署保密协议,确保科学性、独立性。发展研究中心紧紧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梳理国务院关于棚户区改造、安居工程建设和扶贫方面的政策文件,理清工作要点。行政学院组织专家深入探讨国务院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政策措施。全国工商联多次开会讨论,力求吃透政策、熟悉评估内容。

四家单位结合评估事项,创新方式方法,制定了具体评估方案。中科院提出开展项目实施地抽样调查,选择3-5个省份,进行重点评估。发展研究中心拟利用全国政策咨询研究机构的工作网络,对省、市、县、区相关政策落实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听取地方政府、基层群众、企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意见。行政学院确定了实地调研、专家座谈、查阅文件、问卷调查和网络信息采集等评估的基本方法,既调查中央部委、又调查地方政府;既调查大型骨干企业、又调查中小微型企业;既调查专家学者、又调查基层群众。全国工商联对评估任务进行了分解,明确了12个重点调研省市。

评估工作紧锣密鼓、科学有序

正式评估前,四家单位均开展了摸底工作,增强评估的针对性、有效性。中科院发挥研究专长,以数据为基础,做好资料搜集等先期准备工作。发展研究中心与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座谈,并就扶贫情况召开专家座谈会。行政学院召开座谈会,听取中央编办、部分经济专家、地市级市长班学员对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激发企业和市场活力的看法以及开展第三方评估工作的建议,制定了有针对性的评估体系和标准。全国工商联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会、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进行摸底。

目前,第三方评估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评估组以问题为导向,分别深入实地开展“接地气”的调研,既看实物又看数字,还注意倾听基层群众、企业等利益攸关方的反映。中科院评估组6月25日上午,前往水利部调研,听取水利部关于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和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相关规划、项目进展和成效的介绍,并查阅收集了相关书面资料和数据。之后,评估组前往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委以及湖北、黑龙江、重庆、山东和甘肃5个重点地区,进行实地调研。发展研究中心“加快棚户区改造,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政策评估组6月9日至13日、6月17日至20日,分赴贵州、广西、浙江等地区进行了实地调研。之后,召开了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7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并进一步深入有关地方和部分商业银行进行实地调研。“实行精准扶贫,今年再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政策评估组分赴安徽、云南、贵州三省,对省、县、乡镇、村居、农户等5个层级进行调研,对县、村居、农户三个层级进行问卷调查。行政学院组成三个专题组,7月1日至5日分别赴发展改革委等12个部门调研,7月5日至20日分赴广东、浙江等13个地区进行调研。全国工商联部署各地方工商联组成4个调研组,7月上旬分赴天津等13个省市和8个全联直属商会开展重点调研评估,直接听取民营企业的意见,实地考察部分示范项目,征求项目业主和社会投资方对示范项目的意见和建议。

第2篇

近年来,建工师党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的作用,将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优势积极转化为经济竞争优势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优势,通过建立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机构,配备工作人员,改善工作方法,落实工作经费,使全师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展现了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思想政治工作任务明确。早在2009年。建工师党委就紧紧围绕全师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制定了建工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了2009年至2010年全师“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一个目标”、“抓好两项建设”、“开展八项活动”的目标任务。2010年年底至今年年初,结合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兵团党委六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和师党委四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建工师实际推进解放思想大学讨论活动,建工师党委又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全师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即“突出一个主题”、“围绕两大目标”、“抓好八项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健全。建工师党委专门成立了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师纪委、党委办公室等成员部门明确职责和分工,制定本部门实施办法,分解工作任务。由此实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同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领域工作相互结合,同各集团(公司)、企事业单位等不同层面工作相互贯通,形成了师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兼职政工干部队伍为骨干、以形工群众广泛参与为特色的大政工格局。

思想政治工作考核系统扎实。为稻实思想政治工作各项责任,有效推动思想政治工作顺利开展,建工师党委根据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企业、教育、卫生三大系统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和不同要求,设计了涵盖考评项目、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的三个思想政治工作考评表,将思想政治工作分解细化为党风廉政建设、党建组织工作、宣传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统战民宗台办工商联工作、社会治安综治工作、武装工作、工会妇女儿童共青团工作七大类考核项目,其中企业考核总分为20分,考评结果纳入企业年度发展业绩目标责任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教育系统、卫生系统分别为100分,考核结果与事业单位奖励性绩效工资挂钩。

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多样。今年上半年,师党校举办了5期干部专题研讨班,对《中央宣传部、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精神以及师思想政治工作实施方案进行了专题解读;由宣传部牵头,机关9个部门共同参与编写了涵盖重要理论要点、思想政治工作基本理论、重要会议精神、当前重大活动、大政工工作要点五项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手册》;组织人员将向兵团推荐上报的20名感动兵团人物的事迹汇编成册,编印了《建设者之歌》一书;师宣讲团在企事业单位进行了为期4天的唱响“兵团精神”宣讲;举办了以庆祝建党90周年为背景,以“感谢党的恩情,建设美好家园”为主题的师第三届职工群众广场文化艺术节。同时组织开展了“四好”领导班子、党风廉政教育月、“积案化解年”、“六五”普法、“巾帼建功”、“平安项目部、平安校园、平安社区”、“和谐小康家庭”、“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主题教育月、创先争优、弘扬“新疆精神”和唱响“兵团精神”宣传教育等多项活动。师党委在秉承传统方式的基础上,搭建了丰富的载体和平台,使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

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显著。各单位、各部门扎实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调动,主动性得到了充分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深入推进;党建带团建、带工建、妇建共同发展;机关强化了面向企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全面优质服务,转变了机关工作作风;基层单位文化活动条件逐步改善,社区整体文化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有了明显的提高,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报刊、电视宣传力度加大,重大成就、活动、典型宣传及时,成效明显,涌现和推出了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充分体现了镜头对准基层,笔墨洒向群众,聚焦改革发展的根本宗旨;一批上访难题集中得到了解决,积聚的历史性矛盾得到了有效化解,全师的经济社会保持着加速和跨越发展、和谐和稳定的良好发展局面。

(作者单位:建工师党委宣传部)

第3篇

一、组织领导

(一)领导推动有力。一是健全组织机构。为有效推动返乡创业工程,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返乡创业工程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经信局,明确了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专职联络员。二是加强调度推进。将返乡创业主攻行动纳入县政府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纳入分管负责同志季度重点工作计划,每季度专题调度推进一次并形成工作简报,及时总结推进。

(二)制定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市返乡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县返乡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并对该实施方案进一步进行细化,制定了《县2019年返乡创业工程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了领导组及其成员单位任务,将相关措施进一步细化,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三)工作机制创新。一是通过印发了《县返乡创业工程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明确领导组及其成员单位任务分工,将工作安排细化到月,并将重点工作开展情况以工作简报形式下发各成员单位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二是设立了县创新创业投资资金和孵化资金,鼓励创新型企业和孵化企业入驻返乡创业园。三是创新服务机制,制订《返乡创业帮办制度》,设立返乡创业综合窗口,开设返乡创业绿色通道切实做到一站式服务,实施“电商培训”、“春风行动”等帮助企业在创业培训、人才招聘等方面给予帮助。四是将返乡创业工程和“四送一服”、工业富县领导组等相结合,更好为返乡创业者解决资金、土地等要素资源难题。

二、政策支持体系

(一)政策制定

1.“一园一策”专项扶持政策文件。为抓好《县返乡创业工程的实施意见》贯彻落实,陆续出台了《关于印发<县长集农民工创业园管理办法>的通知》、《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暂行规定》、《县2019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奖补政策》、《县2019年电商及家政扶贫奖补资金实施办法(试行)》、《县创新创业投资资金和孵化资金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鼓励创新型企业和孵化企业入驻返乡创业园,并从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推进措施、入驻条件程序退出条件及租金标准、扶持政策、组织保障六个方面对该实施方案进一步进行细化,将17项相关措施分列到各乡镇、园区和有关单位,做到了“一园一策”专项扶持细化全面,从而进一步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吸引广大的创业人士返乡创业。

2.推广普惠制政策。一是制定了《县创新创业投资资金和孵化资金使用办法》,设立了300万元创新创业投资资金和孵化资金,并逐年增加。二是出台了“一园一策”专项扶持政策,了《关于印发<县长集农民工创业园管理办法>的通知》等相关文件,规定了入驻企业可在厂房租金、税费减免、社会保险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等方面享受多种政策优惠。三是规范租金补贴标准。对入驻标准化厂房企业年实缴税收达到100元/平方米,给予30%租金补贴;企业年实缴税收达到200元/平方米,给予60%租金补贴;企业年实缴税收达到300元/平方米,给予90%租金补贴。

(二)政策落实。2019年以来积极落实相关政策,帮助43家企业申请省市项目扶持资金2526万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问题;帮助矿业成功申报省专精特新企业;帮助工艺等4家企业成功申报市专精特新企业;补助华东玩具城建设标准化厂房资金1251万元,锅炉改造专项资金471万元等;拓展“4321”政银担和税融通等政策性担保,全年共办理小微企业融资担保178笔,5.3亿元;为25家企业提供过桥接续贷款6200万元;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建立地产品使用目录,帮助12类33家有市场前景的企业扩大生产、开拓市场;推动电商换市,引导企业加快建立基于“互联网+”的新型营销体系,企业营销成本明显降低。高度重视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认定工作,通过到企宣传、组织认定工作培训会、招商引资有潜力企业等方式,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为开发矿业有限公司、世华化工有限公司、龙翔美食王禽业有限公司、荣程玻璃制品有限公司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4家,申报认定资料已通过市级审查,上报至省科技厅审查。

三、平台建设

共有返乡创业园平台6家,其中省级返乡创业园区平台2家,分别为创业辅导中心(省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省中小企业公共示范平台)和县顺捷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县级返乡创业平台4家。分别为经济开发区、示范园和、,在其他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返乡创业园或园中园,另外中胜玩具有限公司厂区二期规划设计方案的批复,和居家俱有限公司厂区规划设计方案的批复已完成,规划在合肥高新区现代产业园,高新创业园20万平方米一期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预计2019年底全面建成。

四、基础工作

(一)建立返乡创业重点人员台账。全县所乡镇、开发区、示范区对返乡创业重点人员均建立台账,2019年县返乡创业在外人员数45万,其中:在外创业成功人士483人;新增创业人员2743人,返乡创业人员32人,新增就业2000人。全县共新增企业2711户,其中新增工业企业235户。

(二)开展返乡创业培训。认真落实返乡创业培训五年行动计划,全年累计培训3批次以上。2019年6月16日,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2019年度县贫困村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第三期培训班在金寨县金寨职业学校培训中心正式开班;2019年度贫困村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轮训已在苏州和金寨开展2期,本次培训班共有来自86个贫困村的175名返乡创业致富带头人参加;创业辅导中心特邀省专家开展专题培训,130家多家企业负责人参加了培训;县电商办先后组织县电子商务进农村双创系列培训、县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系列培训暨电商精准扶贫专题班等创业培训等十余期,培训500多人次;县妇联、县商务局联合举办县2019年电子商务进农村暨巾帼电商培训,培训效果显著。

五、创业服务

(一)创建绿色通道。在县政务服务中心服务大厅三楼市42号市场监管局窗口及各乡镇(开发区)为民服务中心人社窗口增设“返乡创业综合窗口”,开通服务热线,实行“一窗受理”,集中办理返乡创业各类服务事项,切实解决返乡创业行政审批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帮助企业加快办理需要的各项证件和手续。在县政务服务大厅三楼48号窗口开设返乡创业绿色通道,凡企业需要办理的各种手续,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优先协助帮办相关业务。

(二)创建“帮办制”服务。

1.定期开展上门服务。今年以来,分别在县政务中心市场监管局窗口及各乡镇(开发区)为民服务大厅及县政务中心都推行返乡创业帮办制度,明确专人专责全程帮办,推行主动服务、精准服务、延伸服务,在返乡创业园设立政务代办点,实行服务全覆盖,安排专人实行全程代办。从相关业务部门抽调人员驻点,开展“保姆式”结对服务,提升服务精准度、企业满意度。截至目前,新增注册企业2711家,为新开办企业提供免费公章刻制服务449家。

2.扩大服务覆盖率。近年来,按照“政府搭建平台、平台集聚资源、资源服务创业”的思路,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一大批符合“特色、集聚、绿色、环保、融合”要求的企业、产业正在加速建设、健康运行,为“美好和谐建设增添了“创新创业”新动力。一是突出服务创新。县镇返乡创业园华东玩具产业城,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制订《返乡创业帮办制度》,对返乡创业项目开设返乡创业绿色通道,对每个入驻项目均成立一套专门班子,在项目签约、立项、注册、规划、征地、环评、供电、税务、报建等各个环节,均明确专人进行跟踪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截止目前已入驻企业43家,还有20家正在办理工商注册登记,全部入驻后年可生产玩具3.6亿件,年产值29810万元,出口创税达1亿美元,利税在1600万元人民币以上,带动2800人就业,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600个。二是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冯井镇返乡创业园家具制造集聚区1500亩、化纤颗粒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集聚区800亩。通过以冯井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为媒介,成功引进总投资5亿元的和居家具城项目和总投资3.28亿元化纤颗粒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项目,目前、等6家再生资源企业已投产;和居家具城项目已完成投资1.8亿元,签约入驻企业40多家,利税3000万元,解决就业人员1200人。三是打造“四最”营商环境。县中小企业创业园位于县经济开发区,由省业辉置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投资并运营管理,为入驻企业实行全方位服务。项目总投资26400万元,占地141亩,目前已完成12栋4层钢筋混凝土标准化厂房建设,总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已入驻纺织服装、机械加工等企业22家,带动就业1200余人。县政府采取“一事一议”事后奖补方式,给予项目投资方按建成厂房给予每平方米300元的奖补,仅此一项县财政已拨付项目补贴资金5434.796万元。同时结合自身实际,对入驻企业按税收缴纳情况给予一定的补贴。

六、返乡创业宣传

(一)制定宣传方案。为全面推进实施“返乡创业工程”,2019年6月15日制定了《县返乡创业工程宣传方案》文件,明确宣传计划和责任分工,营造良好的促进返乡创业舆论氛围,着力促进返乡创业。2019年12月,县返乡创业工程领导组办公室围绕“返乡创业集中宣传活动”主题,再次开展了对全县6个返乡创业园发展现状和13名返乡创业典型进行集中宣传活动,通过营造环境、展示成绩,树立了形象,鼓舞了士气,提振了返乡创业信心,必将吸引更多在外成功人士和在外创业人员返乡创业。

(二)社会舆论氛围。今年由副县长带队分别赴苏州开展籍在外成功人士纺织产业专题宣传推介会,围绕纺织企业转移进行跟踪洽谈,与苏州市怡美纺织、锦泰纺织签约,总投资约5.6亿元;赴石家庄围绕钢铁、物流等产业转移邀请籍在外成功人士进行专题推介座谈会并宣传;召开了县招商引资和返乡创业推介会,宣传返乡创业政策措施,县领导,县招商局、县经信局、5个驻外招商联络处以及招商引资客商共70余人参加了活动。

(三)社会力量参与。县妇联联合人社部门举办妇女就业“春风行动”2场。县总工会、中国农业银行县支行印发《县总工会帮扶创业就业小额贷款贴息实施办法(试行)》助力困难职工(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困难家庭大中专毕业生以及产能过剩行业转岗分流职工稳定就业和返乡自主创业人员自谋职业,积极响应开展精准帮扶小微企业,创业就业人员小额贷款贴息工作。县工商联使用省工商联光彩事业资金扶持重点贫困村建设标准化车间。成立了乡商会、镇商会,由在外投资创业的成功人士和在本镇内投资经商的工商企业组成。

七、工作成效

(一)返乡创业及创业带动就业成效。

1.当年新增返乡创业人员数。

近年来,125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新增返乡创业企业32家,带动2000余人就业。

2.当年新增注册登记企业数。

2019年,新增创业2743人、新增注册登记企业2711户。

3.其中:新增工业企业数。

全县共新增企业2711户,其中新增工业企业235户。

4.当年新入孵企业数。2019年,新入孵企业1家。为县众创空间,由省科技厅公布的《2019年度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目录全名单》中,确定16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301家众创空间列入2019年度省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目录。

5.返乡创业带动就业人数。

第4篇

根据县政协常委会工作要点,县政协组织“我县人才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思考”课题调研,先后召开委员约谈会、走访部门和企业、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对我县人才队伍现状进行分析研究

县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围绕此议题,进行专题协商讨论。

会议认为,人才是社会第一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是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先后制定《关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意见》、出台《人才资源开发“十一五”规划》以及相关政策措施,使我县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尤其是在我县经济结构调整期,传统产业在困境中急需升级和转型,产业结构调整急需高新技术支撑,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急需提高的现状下,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调研,我县人才总量为2.82万人。其中党政人才2100人、专业技术人才16370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5300人、技工人才900人、农村实用人才3603人。全县专业技术人才高级职称306人、中级职称4418人,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29%。综合我县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骨干人才外流严重。我县目前受条件限制,事业留人和待遇留人未能形成较为明显的比较优势,不同程度影响了人才作用的发挥,尤其是教育骨干人才流失严重。如近几年要求调出教育系统或调出的老师增多,近三年县内跨系统调动31人,调出48人,自动离职73人,辞职3人。并直接导致优质生源流失严重的连锁反应。

二是吸纳人才资源的基础薄弱。目前我县的龙头企业、规模企业还不多,企业人才集聚的号召力、吸引力不强,缺乏人才必备的“蓄水池”。人才结构与分布不合理,高学历、深资历、善管理的创新型领军人才匮乏,尤其是高新技术、优质高效农业、现代管理、外贸、法律等专门人才均显不足。企业作为引进和用好人才的主体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三是人才政策不够配套完善。人才的价值在社会中未能充分体现“一流人才、一流报酬”,同时还存在不少后顾之忧。如在工资、住房、成果奖励、技术入股、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尚缺乏“更优惠、更灵活、更开放、更有效”的政策。

四是人才能力提升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县各类培训只局限于岗位培训,深度和广度不够,创新理念不强,扎实有效的培训体系和激励机制并没有完全形成。农林技术人员缺乏系统培训,企业人才培训针对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党政人才培训局限于政治理论培训,缺乏适应现代管理和经济知识培训,提供更新技术、知识的平台不多,人才素质和层次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对策和建议

(一)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建立更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使人才队伍建设真正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摆在重要位置,及时研究和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加强宏观管理和微观指导。要制定相关制度,鼓励和督促用人单位尤其是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不断优化人才创业环境,为人才充分施展才华创造更多地机会和更好地条件,真正把各类人才集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来。

(二)加强人才工作宣传,营造尊才爱才氛围

进一步深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尊重劳动”为主题的宣传活动,加大人才政策宣传力度,及时总结人才培养开发方面成功经验,广为宣传杰出人才事迹,增强全社会的人才意识,切实营造有利于人才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县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要做好协作配合,共同推进人才工作的开展。建立人才宣传工作组织协调机制,制订年度人才宣传计划,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和载体,拓展宣传人才工作的广度和深度,使人才宣传工作做到及时而经常。建议继续开展“十佳人才”、“重才爱才单位”等评选活动。在《今日》、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辟人才专栏,宣传优秀人才的创业事迹,激发鼓励各类人才立足、立足岗位创业创新。

(三)健全人才配套政策,提高市场配置人才能力

1、完善各项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建议对现有的政策规定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对不符合当前形势下人才工作导向的有关条款予以修改完善,努力形成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良好机制和政策环境。

2、建立良好的人才评价考核机制。要根据人才需求实际,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不断拓展人才评价内涵,从重学历、重资历逐步向重能力、重业绩转变,建立和完善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人才评价机制,突出“创造能力”、“知识技能”的职称评聘标准。建议设立县政府特殊津贴,对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和学科带头人等优秀人才实施奖励,切实体现人才的“特殊价值”。建议适当增加科技人才、特别是外来科技人才在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比例。

3、切实解决人才“安家”问题。我县人才公寓已立项,建议采取“政府负责建房、用人单位租房、专家人才住房”的运作模式,加快建设速度,设定入住条件,真正解决高层次人才的住房问题。进一步研究企业自建专家楼问题,严格审批把关,同时建议对高新技术产业厂区内自建专家楼能适度放宽政策。

4、大力提升市场配置人才的能力。进一步健全人才中介机构网络建设,加强人才信息管理,建立人才信息档案库,制定全县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重点人才开发目录,及时人才需求信息,畅通人才与企业沟通信息渠道,为各类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和空间。人事部门要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切实掌握人才所需情况,提高引进人才工作的针对性。

(四)多管齐下广纳贤人,积极发挥人才作用

1、建立畅通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渠道。

一是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方针,通过咨询、讲学、兼职、短期聘用、项目合作与攻关、人才租赁等形式引进智力,用好“候鸟式”人才,实现人才资源共享;

二是对我县急需和紧缺的专业人才,制定更加优惠和灵活有效的政策,甚至于“一事一策、一人一策”,加大引进力度;

三是对在桐长期工作的名师名医、学科带头人及有利于相关产业提升转型的特殊人才,应对其子女入学、配偶随迁、薪酬等方面制订切实可行的“留得住”政策。

2、加快人才创业平台建设。要以创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良好开端,围绕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发展,鼓励以机械制造、医药化工、医疗器械、外经外贸等领域企业,与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大力引进与产业发展相关的紧缺人才。继续做好留学生创业园、科技研发中心、大学生实训基地的平台建设和服务,使人才创业平台真正成为高层次科研人员集聚、科研项目领先、产品研发出成果的基地。

3、以县城商务区建设为契机,打造人才集聚平台。建议在商务区业态规划的同时,规划高新研发平台、IT产业孵化园、文化创意基地、商务会展区,使商务区逐步成为我县吸引集聚高端人才的平台、对外宣传的窗口、新经济的摇篮。建议拟定进入县城商务区平台的若干优惠政策,利用县城商务区商务楼业主人脉关系,加大政企联手,形成商务区的招商招才合力,拓宽宣传和人才引进渠道,增强商务区知名度。

4、重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政府和企业要为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足够的空间和良好的平台,充分发挥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通过改革和完善人事制度来吸纳、安抚和稳定现有人才,形成人畅其流、人尽其才、人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机制。继续做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作,加强农林部门、乡镇(街道)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知识更新,对获得中高级农技师职称者给予一次性奖励。充分发挥“银发”人才作用,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余热。

5、加大回桐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力度。积极鼓励籍大中专毕业生回桐就业创业,多渠道、多途径地帮助回桐大中专毕业生解决就业创业的问题。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回桐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继续鼓励到农村社区企业工作,激发“热爱家乡、创业家乡”热情,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第5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银行业金融机构;间接融资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6-0211-03

当前,中小企业数量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创造我国近6成的经济总量,提供近一半的财税收入及近8成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加快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城乡就业、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当前人民币不断升值、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严峻形势下,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也面临严重困境,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越发难以得到有效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难成为制约中小企业抵御各种危机的一个瓶颈。本文尝试通过分析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现状、困境及成因,进而提出了化解上述困境的对策及建议。

一、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发展现状

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中小企业迅速成长,很多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已经渐渐发展成社会经济的中流砥柱。中小企业的数量大幅提升,素质逐渐增强,活力不断迸发,在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增加民众就业率、推动产品产业创新等方面,体现为不可或缺的角色。加强和完善对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服务能力,已经成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务拓展的主要渠道,更成为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

(一)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

首先,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增长列为本行的重要发展指标。大力促进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业务发展是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大发展战略。在当前货币政策和经济形势下,努力维护已建立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客户、营销新的中小企业客户,是目前绝大多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工作要点之一,在这些背景下,中小企业贷款规模稳中有升。如2013年1季度末,某国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吉林省分行小企业贷款较年初就增加了5.2亿元。

其次,一些银行业金融机构推出了崭新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业务模型。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自2009年便已经开始设立专门的内部机构大力推动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业务发展。如,辽宁省某城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在省内最早设置了“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根据“专营化、专业化”的设置思路,倾力打造9大类、39款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产品。该行还为中小企业打造绿色通道式间接融资业务模型,尤其把握住中小企业的一些特点,比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法律意识淡薄、财务管理相对不规范等情况,通过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新业务模型,引进包括律师事务所、担保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在内的各类中介机构,显著拉升了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发展速度。

再次,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服务效率大幅提升。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内含“期限短、需求急、额度小、周转快”的要素。因此,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低风险中小企业贷款业务专用模型,在促进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业务大发展的同时,确保其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等各类风险可控,大幅提升了审批效率。如建设银行辽宁省某分行实行的“信贷工场”模型,通过7个工作日即可完成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审批。

(二)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总量还比较小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并不多,银行业金融机构间接融资是中小企业对外融资的关键渠道。在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全部法人客户里,中小企业的数量占比很大,而中小企业贷款总量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所有贷款总量中的占比反而较小。这种状况在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客户中普遍存在,显然,伴随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他们在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客户中的占比越来越高,将是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并且其给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有潜力的、未来的良好客户群体。不过银行业金融机构因为运行机制、效益挂钩、风险偏好等因素一直更多地青睐大企业,从而疏忽了对中小企业的重视,导致出现上述状况。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政策制约着中小企业间接融资跨越发展

实践中,大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是通过自己的资金缓慢积累,其不断壮大多数情况靠企业收益的积累和股东资本的不断增加。中小企业发展初期基本都是选择通过直接融资解决资金困难,这些方法基本能够暂时实现中小企业创业初期的融资要求,但中小企业若要壮大,上述缓慢积累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通过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支持。而操作实践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贷款对于多数中小企业来讲都比较遥远,由于信贷政策的限制、公司规模的不同、贷款流程较长等因素,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融资客户的选择有一定准入门槛,中小企业因为自身存在许多障碍而很难达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从而限制了银行业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间接融资。

二、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困境

在我国的间接融资供应关系中存在着一对冲突:一边是中小企业无法得到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融资,另一边则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还有许多资金难以有效运用。克服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难,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业务品种,实现其经营结构跨越式发展的一个关键途径。对银行业金融机构来说,谁能够实现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收益、风险、成本等各层次的均衡发展,那么谁的融资业务的就能获得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一)中小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完善,加剧了融资难的困境

首先,我国中小企业规模都较小,实力比较弱,难以同大企业抗衡;且产品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弱。由于设备、技术的落后,决定了多数中小企业无法独立生存,而与大企业形成分工协作关系。其次,由于资信较差,小企业风险比较集中,对银行来讲小企业贷款是一个高成本、高风险的业务,因此不易获得银行贷款,而且融资渠道少。再次,管理不规范,体制不健全,妨碍企业的长远发展。这种在中小企业中普遍存在的劣势,就是其他成长性弱的内在原因。最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割状况没有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大行其道,形成了分属于不同地区和不同部门的大企业与中小企业之间分工协作的严重障碍。另外,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短,市场发育度低,企业普遍缺乏信用观念,履约率低,交易成本高,也是造成其融资难的主要因素。

(二)中小企业谈判议价水平有待提升,融资利率上浮大幅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上浮利率是中小企业获取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的一般对价。以某国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延边分行为例,2012年约有15%的中型企业能够获得基准利率的融资,相比之下,只有1%的小企业能够得到基准利率融资,绝大多数小企业获得的都是上浮利率的融资。而上浮利率的间接融资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成本造成较大影响。中小企业资金成本的抬升可能会导致产品价格上升,有的中小企业本身就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其结果会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产品竞争力。同时体现出中小企业谈判议价能力有待提升。因为好企业都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营销的主要客户群,所以优质中小企业在挑选合作金融机构时有一些选择权,不过在谈判议价水平及能力上,中小企业几乎没有多少的周旋空间,大部分中小企业都被执行了上浮融资利率。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政策执行方面缺乏灵活性

比如,个体工商户原则上不能按照微型企业贷款,客户想申请个人经营贷款又受收入还贷比制约无法办理,受此冲击最大的是餐饮娱乐业。企业贷款用途不符合要求,并且需求量明显高于实际使用量,实际用途多为偿还借款、购买房产、增加设备等。因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求贷款资金大部分执行受托支付,客户实际交易对手多不具备受托支付条件。部分企业抵押物不符合条件或担保不足值,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求必须是土地厂房、门市房及住宅,因第二还款来源风险较高,银行业金融机构无法予以贷款支持。另外,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额度制约中小企业贷款规模。

(四)银行业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重视程度仍然不足

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具有贷款额度小、工作量大、贷款发放成本高等特点,所以有的大型商业银行不愿深度介入,体现为对中小企业重视程度不够。以某国有银行业金融机构长春一支行为例,该行的大型企业平均贷款规模为34 300万元/户,中型企业为1 900万元/户,小型企业为1 000万元/户。不难发现,大中小型企业在融资额度上差距很远。大企业间接融资在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占有非常高的比例,相反,中小企业融资的比重很小。无论向大型企业发放一笔贷款还是向小企业发放一笔贷款,其操作流程、人力成本和耗费时间基本相似,但1亿元融资与100万元融资给银行带来的收益则有天壤之别。银行业金融机构考虑到其绩效水平的攀升,更青睐向大型企业发放融资。而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总体融资规模是一定的,其在大力挖掘大企业融资潜力的时候,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必然会被压制。

(五)担保机构的担保门槛高,担保程序烦琐

担保问题是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一大障碍,近年来,担保机构逐渐扮演起银行敲门砖的角色。他们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一是互担保。作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补充,在地方政府的积极倡导下,由当地的工商联或其他机构作为发起人,金融机构积极协助,会员企业互助联合、小额入股、自我服务、自担风险、自我管理,其机构的法律形式一般为社团法人。二是政策性担保。作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主体,政策性担保机构以省为单位组建,重新整合各级财政出资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等,共同组建一只专业担保基金。三是商业性担保机构。从各国信用担保业发展实践来看,该类担保机构的职能不适宜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业,其使命仅为一定时期的拾遗补缺角色。但各担保机构都有明确的使用对象范围、担保的基本条件要求以及特定的担保办理流程,在目前我国单凭政策性担保、互担保机构一时还难以有效满足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主要原因还是体现在这些担保机构担保门槛高,嫌贫爱富。

三、解决中小企业间接融资困境的对策及建议

导致中小企业间接融资难的因素很多,有市场环境的因素、文化传统的因素、政策扶持的因素等,但关键点还是在于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涉及的两方交易主体上,即中小企业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方面,中小企业自身是否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及未来的发展潜力;另一方面,银行业金融机构是否真正认识到中小企业融资市场的潜力并努力开发出与之相适应的融资模式。

(一)中小企业要逐渐实现规范化管理,以实现自我救赎

融资难的解决,最核心的因素在中小企业身上,中小企业规范化是保证企业获得外部资源最基本的前提条件。由于我国的许多中小企业是通过转改制而出现的,因此,规范家族制企业的管理,必须注重以下几方面:在政府正确的指导和政策上的扶持以外,首先要积极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建立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强技术创新,实施专业化生产,实现“小而专”、“小而忧”、“小而强”,使得人力、物力、财力得以迅速集中、快速反应,将是企业具有参与合作资格以及实施敏捷制造的前提。家族制企业要转变思想,排除家长制观念,接受先进的管理理念,走科学、民主、创新求变的发展道路,用制度管理企业,规范生产流程。中小企业必须提高自己的经营素质和信誉,靠自己的努力和诚信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公平竞争。

(二)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支持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

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认真审视各自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发展战略。尽管中小企业的贷款存在着点多、面广、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风险有的时候难以把握等具体问题,但从间接融资业务仍将长期作为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看,银行需要不断地培养自己的潜力客户群,而未来银行的间接融资客户群就深藏于今天的中小企业中,银行需要从战略高度以及间接融资业务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新认识中小企业融资业务。

(三)银行业金融机构要找准市场定位,打造出专业的中小企业服务银行

中国目前不缺大银行,不缺中型银行,也不缺小银行,但是缺少的就是真正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银行,缺少真正把中小企业服务当作发展战略的银行。第一,需要部分银行明确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将其作为银行自身发展的市场定位,实际上越是各家银行都认为很难做的市场恰恰是具有高度增长潜力的市场。第二,要确定为中小企业服务的理念,支持哪些具有发展潜力的中低端客户,让他们得到有效的金融支持。第三,要确立支持中小企业的比较系统的机制和体制,包括独立的资信调查、贷款审查、绩效考核系统。第四,要确立支持中小企业的核心技术与产品。最后,要确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门人才和队伍。

(四)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通过改变自己的审贷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贴身的融资服务

中小企业贷款难,一定程度上也难在银行自身,是想不想贷、敢不敢贷、会不会贷的问题。目前,部分小企业没有抵押物、没有财务报表、没有规范的管理,客观上讲这是小企业的特点,而不完全是小企业的缺点。要想做好小企业贷款,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打算真正进入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银行,要改变银行自身的文化,比如,招商银行近年提倡“没有不还款的客户,只有做不好的银行”。面对中小企业,不应等客户上门,要求客户提供各类资料,而是要求信贷员主动上门,自己进行现场调查,交叉检验,注重现金流的分析,自己得出一个结论,自己对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制作报表。经过这样一个技术分析,了解到小企业的真实情况,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了解到其还款意愿、还款能力。另一方面,真正想占有中小企业贷款市场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必须做到改变不了企业,就要改变自己,要做到弱势群体强势服务。针对部分小企业没有抵押物、没有财务报表、没有管理的“三没有”情况,银行就要做到“三不要”,银行要完全靠自己的分析,完全靠自己的判断得出结论:能不能贷,能贷多少。这样一个分析判断技术是开展好中小企业贷款的核心技术,如果不能形成这样一个成熟的技术,中小企业贷款很难可持续开展。

(五)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建立同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愈来愈大的作用是分不开的。信用担保在经济活动中能够引导社会资金特别是银行信贷资金向中小企业倾斜,为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会遇到资金紧张的问题而且向银行申请贷款通常都会遭遇挫折,因而中小企业要能够运用信用担保融资融通资金为企业发展助力;信用担保融资最重要的风险防控模式是提供反担保措施,而担保机构也要不断创新担保模式,在融通资金和控制风险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本的增殖效应。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建立信用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J].世界商业评论,2008,(12).

[2] 朱庆伟,范伟军,付淑文.中小企业融资博弈问题的经济学研究[J].特区经济,2010,(8).

[3] 刘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