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5-03 04:22:23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自然课堂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编者提示:人教版自然第7册第4课 金属)
自然是小学阶段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科,它担负着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任务。
当前,课堂教学设计的改革仍然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如何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各个要素之间的有机结合,促进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和谐统一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对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探索和研究。
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是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其发挥最佳的教学效果。各个要素间相互联系形成系统的教学结构,不同的课堂设计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在小学自然教学活动中,运用“教师、媒体、学生”三维双向反馈构成的信息交换系统促进课堂教学的优化组合,这一系统反映了主导、信息、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课堂教学设计必须考虑教师的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学媒体的选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以《金属》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小学自然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避免单纯地靠一本教科书来灌输知识,必须把它转化为利用投影、实物、标本等多种教学媒体启发、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主持、评价来激励和指导学生学习,完成教学任务。
1、指导观察,分组实验。教师首先要展示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寻找铜、铁、铝的四个共同特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2、启发引导,设计实验。教师要善于借助实验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第一组实验方法自行设计第二组实验,研究木棍、粉笔、瓦片与铜、铁、铝不属于同一类物体。这样,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3、组织讨论,归纳总结。在学生已经完成两组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金属有哪些共同特征。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各实验小组讨论完毕之后,教师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金属的共同特征。
4、强化记忆,扩散思维。为了进一步掌握金属的共同特征,教师运用了投影与实物相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从多种物体中辨别金属,既做到了新授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同时,也扩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得到了提高。
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启发设计实验、组织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总结、强化记忆、扩散思维等活动中完成。
二、学生的学习活动设计
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自然课的教学活动中,应该通过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多动口、亲自动手参与做实验的活动,使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喜欢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分析、探索、研究,学会进行科学试验的本领,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成为真正的主体。
1、观察思考,分组实验。学生对教师展示的四幅反映实验内容的图片进行认真细致地观察,并大胆地进行实验。
2、自行设计实验过程。学生由第一组实验获取的知识联想与第二组实验之间的关系,然后各实验小组展开讨论,自行设计实验过程进行实验,汇报实验结果。
3、小组讨论,大胆发言,由于学生在获取两组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掌握了知识,有话可说,就会踊跃回答教师提出的各种问题,主动参与实验小组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形成一个课堂教学。
4、运用概念辩别金属。众所周知,教学目的就是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知识,在自然课《金属》中,教学目的之一,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识别金属,由于教学活动组织得充分,学生掌握了金属的特性、共性,根据金属的共性、特色,学生能够很快从多种常见的物体中辨别出金属,并说出辨别的方法,教学目的实现就成为一种可能 。
5、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阅读教材,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以掌握新授知识,完成教学任务。
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活动中主要是通过阅读教材、提出质疑、分组实验、观察思考、设计实验、小组讨论、大胆发言、辨别金属等活动中完成。
三、教学媒体选用的设计
教学媒体是传递教学信息的载体。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经常要用语言、板书、挂图、模型、实物以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等来传递教学信息,它们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媒体,具有生动、形象、感染力强等特点,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的采用媒体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又可以开扩学生的视野,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能够极大地提高感知效果,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一、实验的基本作法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260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1993年11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57篇,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13篇,有2篇论文参加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获省优秀课奖,60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15%上升到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800多篇,自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山区,临近的8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年3月,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
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年修拦沙坝七座,并在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环境意识。
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而这个村仅冻死了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51名学生有45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等药材。
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100多则。
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
三、几点体会
几年的农村自然教学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观念的转变只有在教改实践中方能实现。
作为校级骨干教师,本学期我要认真贯彻学校新学期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依据区进修学校教学会议精神,以课改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注重课堂常规教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自然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开辟教学改革新领域,进一步让自然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分项发展目标:
1、 专业技术方面:
(1) 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苦练基本功,一专多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承担学校安排的自然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4)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我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中获得知识和锻炼的能力。
(5)在自身素质方面,做到在理论上多学习,实践中多摸索,总结中多讨论、多反思。在学生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探究能力为重点,辅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
(6)实验中要加强安全观念,学生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不受损害。
2、 具体措施:
(1) 本学期里阅读两本教育理论的书籍,并写好读后感。
(2) 研究一项课题《自然课长期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并写好中途报告。
(3) 针对课题研究,上一门自然科学拓展性课程。
(4) 本学期12周左右上一节片级公开课,开展与本学科教师的手拉手活动,要有实效,积极进行研讨及反思,共同进步。
(5) 在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学生
爱游戏,好动的特点,创新一些适合学生的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会学。
(6)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本学期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制定评价表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7)结合学校“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自学、集中学、反思、交流、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新课标学习,以学导行,以学促教,以学提升个人素质。
(8)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灵活、合理使用网上下载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恰如其分的使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乐学、爱学。
(9)课堂教学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通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为此,我感到高兴和欣慰,一来是自己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想要的结果;二来感谢学校领导及各老师的指导和协助,为使自己的教学事业更进一步提高,我做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预期目标:
作为校级骨干教师,本学期我要认真贯彻学校新学期学校主要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依据区进修学校教学会议精神,以课改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注重课堂常规教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加强自然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开辟教学改革新领域,进一步让自然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分项发展目标:
1、 专业技术方面:
(1) 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苦练基本功,一专多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承担学校安排的自然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
(3)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4) 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我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中获得知识和锻炼的能力。
(5)在自身素质方面,做到在理论上多学习,实践中多摸索,总结中多讨论、多反思。在学生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探究能力为重点,辅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
(6)实验中要加强安全观念,学生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不受损害。
2、 具体措施:
(1) 本学期里阅读两本教育理论的书籍,并写好读后感。
(2) 研究一项课题《自然课长期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并写好中途报告。
(3) 针对课题研究,上一门自然科学拓展性课程。
(4) 本学期12周左右上一节片级公开课,开展与本学科教师的手拉手活动,要有实效,积极进行研讨及反思,共同进步。
(5) 在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学生爱游戏,好动的特点,创新一些适合学生的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会学。
(6)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本学期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制定评价表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7)结合学校“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自学、集中学、反思、交流、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新课标学习,以学导行,以学促教,以学提升个人素质。
(8)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灵活、合理使用网上下载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恰如其分的使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乐学、爱学。
(9)课堂教学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通过我不懈的努力,终于被评为校级骨干教师。为此,我感到高兴和欣慰,一来是自己的努力终于看到了想要的结果;二来感谢学校领导及各老师的指导和协助,为使自己的教学事业更进一步提高,我做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一、预期目标
作为校级骨干教师,本学期我要认真贯彻学校新学期学校主要工作计划与教学计划,依据区进修学校教学会议精神,以课改为中心,以科研为导向,注重课堂常规教学,在学习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核心,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张扬学生个性,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加强自然教学常规管理和教学研究,开辟教学改革新领域,进一步让自然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二、分项发展目标
1、专业技术方面:
(1)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苦练基本功,一专多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承担学校安排的自然课教学任务的同时开展有关的课外活动。
(3)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发展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4)观察和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也是自然教学的特点。我将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和实验活动,从中获得知识和锻炼的能力。
(5)在自身素质方面,做到在理论上多学习,实践中多摸索,总结中多讨论、多反思。在学生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探究能力为重点,辅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
(6)实验中要加强安全观念,学生实验应在教师指导下按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确保人身和仪器设备不受损害。
2、具体措施:
(1)本学期里阅读两本教育理论的书籍,并写好读后感。
(2)研究一项课题《自然课长期作业的设计与研究》,并写好中途报告。
(3)针对课题研究,上一门自然科学拓展性课程。
(4)本学期12周左右上一节片级公开课,开展与本学科教师的手拉手活动,要有实效,积极进行研讨及反思,共同进步。
(5)在课堂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动脑筋想办法,利用学生爱游戏,好动的特点,创新一些适合学生的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学、会学。
(6)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本学期尝试对学生的评价改革,以学生自我评价为主,制定评价表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7)结合学校“学习型团队”的创建工作,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通过自学、集中学、反思、交流、网上论坛等多种形式进行教育理论和新课标学习,以学导行,以学促教,以学提升个人素质。
(8)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要灵活、合理使用网上下载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恰如其分的使用这种图文并茂的形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乐学、爱学。
(9)课堂教学做到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加强环境保护教育、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
1 实习生的教学问题
教学实习是教育实习的重点,主要是检验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实习生的问题很多[3-5],最普遍的是备课不到位,教条式上课,不能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
照本宣科 通常,照本宣科是指讲课死板、教条,犹如读课文、念讲稿,缺乏生气和活力。在现代教育中,纯粹念讲稿已不是主流,取而代之的是“变相读”,即拘泥于教材,“照葫芦画瓢”,机械地读重点和要点。有一个很典型的案例,一位语文教师针对某学生背课文很慢,进行了专门的针对性辅导,结果该生的背书水平“明显”提高;然而,当教师在课堂再次检验该生的背诵能力时,异常又发生了,他依然不会运用教师传授的“新”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位教师是尽力的,但他是否尽心呢?“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也没有“速成法”。所谓“方法”,其实是一种简明的操作程序,也属于知识;如果没有真正理解,同样无法熟练应用。再者,“三十六计”各有特色,但没有“万全之计”。因此,即便“授之以渔”,也难免照本宣科。
难以应对课堂生成问题 课堂是活的,时刻都会有“异常”发生。中学生接触的事物不多,课堂生成问题不难,但具有突然性,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可能应对不当。如一个题为“自然课上的争论”的案例,在“动物怎样吃东西”的教学中,当教师讲到“蚊子是用吸管吸取人血为食的”时,小明突然举起了手,站起来说:“老师讲得不全对,不是所有的蚊子都吸食人血,只有雌蚊在产卵前才吸食人血,为了使卵成熟;蚊子主要以花蜜、植物汁液为食。”教室内鸦雀无声,大家都以惊奇的眼光注视着小明,也等待着教师的反应。
面对学生的发难,这位教师豁达开明,没有维护自己的“自尊”,当场表扬了小明的“勇敢精神”和“科学态度”;但没有批评小明,因为他自己也被小明的突然“搞蒙”了,居然忘了这堂课的主题:是怎么吃,而不是吃什么。很明显,如何正确应对课堂生成问题,这是当前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2 对策与措施
总体思路 有备无患,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只有背好课,课堂才能有生机和活力。在现代教育学中,备课是一项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系统工程,除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和备语言,还有备板书、备引言、备总结和备自己[6-7]。这么多的头绪,如何入界?很明显,必须简化备课程序,以突出备课重点。
毋庸置疑,备课就是写好教案或讲稿。基于课堂的主体是学生,这是一个参差不齐的群体,有待解决的问题很多,一个教案不可能周全;即便是齐全了,内容也太臃肿,无法突出重点。因此,好教案不在于全,而在于精,必须具有应变对策。
在《本文选自《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第10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给教师的建议》中有句话:对于每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但每节课的现场准备大约只需15分钟。很明显,学会备课容易,掌握备课艰难;这是一辈子的事情,提示备课不仅仅是课前,也包括课堂内备课和课后反思。
实施措施 备课是实施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实习的重点和难点。以备课指导为核心,开展一些改革尝试,简要说明如下。
1)课前备课:主要任务是理解课题的重点与难点,以提高自身应对课堂变化的能力。为此,必须认真收集和分析教学素材,以明确每个素材的难易程度;同时,对其中的难题有简化的方法。简单地说,课前备课就是备教材,初步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以建立面对课堂的自信。
2)课堂备课:教案是教师课前准备,属于闭门造车的产物;只有通过课堂的检验,才能确定其设计的合理性。检验的常规方法是投石问路,以中等难度的问题试探,根据学生的反应修正教学设计。如果学生不够活跃,说明问题需要简化,可用学生更熟悉的事例阐述教学要点;如果学生过于活跃,说明问题尚需深化,可让学生来提炼课题的要点,或者补充拓展性知识。简单地说,课堂备课(上课)就是备学生,使教学设计适合于学生。
3)课后评议:课后总结是教学实习的关键环节[2],不能采用灌输式,应当让实习生自己先体验,以积累感性经验;但多数评议只注重表象问题,很少涉及对课题的设计和理解。因此,必须悉心引导,以挖掘出课题的深层内涵,使评议对大家都有启发作用。
3 实施状况及分析
案例1:我们居住的地球 本课题介绍了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基本流程是从天圆地方→圆盾形→圆球形,这是一个逐步积累证据和发展认识的过程,核心内容是方法论;在教材中,最终证据是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在教学评议时,发现麦哲伦和牛顿的证据不足以说明“地球是球体”;只有当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是弧形的,才是最有力的基础证据。因而提示,要健全教学设计,教学素材必须前后呼应。
案例2:环境对生物行为的影响 实习生备课的重点是寻找生动的事例,以丰富生物节律性和感应性的含义;然而教学过程中举例越多,学生的负担越重。为此,对本课题进行设计性指导。首先,本章序言中的两个问题专业提供论文写作和写作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生物如何适应环境”“生物怎样适应环境”,也是本课题的重点;再者,“生物为何能适应环境”“认识这些适应有何意义”,这是本课题的难点。通过指导,实习生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诸如 :向日葵为何要绕着太阳转?将向日葵搬到暗室后是否还会绕太阳转?蚂蚁搬家意味着什么?当你在野外看到蚂蚁搬家本文选自《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年第10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该怎么办?这些问题简明生动,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因而提示:问题意识是教学的起点和动力,也是贯穿教学过程的主线[4];具有“导学功效”的问题就在书本。
案例3:天气与气温 该课题的基本内容是概念,如气温、湿度和气压等,学生认真读几遍,就能初步掌握;再找些例题给学生练练,如判别一些词语是天气还是气候,可加深对天气和气候等概念的理解。然而,上述设计以“记忆”为中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为此,以教材中的一段“小气象台——百叶箱”为素材,开展拓展性教育尝试。首先,百叶箱的设计合理,请一位学生来介绍该产品的设计特色,其他学生作为评委,验收产品,以保障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设计和验收,关注教学内容。接着,提出再深化的问题:百叶箱像什么?有哪些地方不相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明确创新设计不难,主体是“仿造”,其原始素材均来源于生活或自然。因而提示:素质教育不是强化记忆,而是合理取舍,即批判性继承。
4 结语
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目前尚缺乏经验,需要教师刻意去雕塑。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除了课前准备教案,还包括课堂备课和课后反思;这是师范生最难理解的,但只要用心去培养、浇灌,他们肯定会领悟备课的要旨,成为推进我国素质教育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文学科 情感因素 情感距离 情感状态 情感评价
语文课是人类多姿多彩的感情载体,语文学科是人文性特强的科目,这在客观上具备了品味情感的基础。语文教师应不惜一切方法,刺激学生的心理,成为调动情感的大师。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
现行语文教材,经过名家的精心筛选,确系文质兼美、形神俱佳,贮藏着大量的荡人心魄的情感因素。例如:伟大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节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空灵与淡泊;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婉;鲁迅的“痛打落水狗”、“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冷峭;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立志振兴中华的壮志豪情等等。这些,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引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中学其他学科难以企及的。语文教师必须善于挖掘这些显性的或隐性的因素,通过一定的形式,将学生置于感情的洪流中,从而收到异乎寻常的课堂高效率。教学《屈原》中的“雷电颂”,就不必去分层分段,孤立地去讲修辞艺术,可以借助声情并茂的朗诵,去体会屈原对黑暗和邪恶的愤怒诅咒,对光明和自由的热切追求,品味想象奇特、气势雄伟的独白艺术。教学《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教师应当为学生架起一座桥梁,指导学生理清思路,分析作者笔触涉及哪几个方面,让学生进入作品的情意之中,让学生心灵里的感情和弦被作者拨动,与作者一起嬉笑怒骂,使作品的情感内化为审美主体的情感。文学作品如此,就是一般的议论文,也充满着激情洋溢的阐述,形象热烈的语言;说明文也隐含着科学家丰富的想象力和美感直觉,有的也富有生活的情趣美。关键是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善于发现运用各种创设意境的手段,这样就提高了课堂效率。如教师的仪表风度、语言艺术、手势表情、板书设计、激疑答难以及影视幻灯、图片模具等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仪器的使用等等。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都必须切准意旨、把握角度,运用恰到好处的创意手段,充分启动学生的情感、兴趣及思维等各种因素,使学生处于感奋的情境之中。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教有所受,点有所通,启有所发,导有所悟,情有所托。
二、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
长期以来,师道尊严,学生尊敬老师,天经地义,但多数是敬而远之,说穿了就是“怕”和“畏”,而少了佩服和信赖,师生之间形成了一道可怕的“厚障壁”。彼此在互为隔膜的情况下,不可能形成情感的激流,教学只能处于低效状态。事实上,语文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配合的一个双边脑力劳动过程,应力求达到师生的和谐共振,只有师生和谐共振,才能出现课堂高效状态,获得最佳的教学效益,而且,语文教师要提供给学生较多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让学生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感受课文的魅力,主动探索,大胆质疑,爆发出一个个富于创见的思维的火花。如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一文时,针对文中的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即失去了双臂反而使得维纳斯更加秀丽迷人的观点,诱导学生去讨论、思考:如果完好无损呢?难道断臂所形成的残缺美比无损所具有的完整美更美好吗?学生们讨论,甚至辩论,见仁见智。老师、学生平等交流后,情感距离拉近了,理解深化了,学生认为正是由于双臂的残缺才给欣赏者提供了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每个欣赏者可以凭自己的最美好的想象去为维纳斯创造一双秀美的玉臂,一千个欣赏者就有一千双玉臂。残缺生发了无穷无尽的想象,有形的和无形的结合到了一起,虚实相生。这样,老师与学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双向交流,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当然,想在课堂上拉近师生的情感距离,除了课堂上平等互动交流的学习方式外,在课外教师应该多接触学生,由学生到办公室请教问题变为教师到教室回答学生问题;由守住三尺讲台授课变为深入到学生中间讲课,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热情投入语文课的学习中,自然课堂效率就提高了。
三、调整自我的情感状态
课堂教学的情感启动首先是教师要有饱满的情绪,教师上课的情绪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堂情绪。这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教师讲析课文时精神饱满,学生就受到感染,产生愉悦、激奋的情绪,思维积极,乐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就会出现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反之,教师上课萎靡不振,有气无力,或冷若冰霜,或疾言厉色,就会带来学生的郁闷恐慌,思维迟滞,降低教学效率。一个高明的语文教师,实际上也是善于调整情绪的高手。他既能摆脱生活中的干扰,绝不把家庭、单位造成的不良心情人为地带入课堂,也能准确适度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学《,你在哪里?》,他能创设出哀悼总理、思念总理的沉痛的肃穆的氛围,但绝不因此而泣不成声,不能自已。演员表演讲究不瘟不火,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的感情也要恰到好处。善于调整情绪,实际上是心理稳定的一种表现。只有以适度的恰当的情绪感染学生,才能使学生自然进入教学所需的情感氛围之中,从而促进思维的活跃,充分领略到语文课文的一幅幅绚丽多彩、耐人寻味的图画,使他们得到美的享受,受到艺术的熏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诸多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动情”是“感心”的前提,只有先以情感人,才能取得课堂教学的好效果。
四、及时进行情感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无疑对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上课时,教师可巧妙地在各种形式下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对于成绩较好、反应较快的学生,要让他们随时随地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的更高要求和殷切希望,使他们在学业上能不断追求。而对于成绩和自制力均较差的学生,教师可有意识通过提问或眼神等无声语言加以提醒,并且让他们也感觉到教师并没有忽略和嫌弃他们,从而帮助他们及时纠正行为上的不足之处,树立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情感的合理评价,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给学生今后的努力指明了方向。如教学都德的《最后的一课》,让一位学生去扮演小弗郎士,读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变化过程的语句,这位学生读出了小弗郎士的万份追悔之情,万般痛苦之心,最后低着头,一声不吭,因为他平时就跟小弗郎士一样。我及时表扬了他,肯定了他从小弗郎士身上找回了自己,全班同学鼓掌。从此,这位学生学习开始认真起来,从不逃课。教学《窦娥冤》一文,让一学生朗读“滚绣球”这支曲子,这位学生悲愤地质问:“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指责天地的不公,大声呼告,对天地加以否定:“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读出了窦峨在绝望中的控诉、抗议,眼中噙着泪水。有的学生竟在偷笑,我加以了正确的引导,并对这位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表扬。及时对学生的情感进行评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方法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93
物理是高中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学科,它不仅仅是理科学生高考的必考科目,也是文科生会考的重要科目。与初中物理知识相比,高中的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学好物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重大帮助。
高中理科综合共有三门基础学科,与其他两门学科相比,物理的理科性质更明显。生物和化学还是需要利用文科思维背过一些必需的知识点,而物理的学习则是有一些“巧劲儿”的。物理需要学生死记硬背的知识点较少,更多的是要学生真正掌握物理过程。只要掌握物理过程,理解知识点,那么物理解题就会很简单,而且可以触类旁通,找到解题的正确切入点,对“生题”也就不再感觉陌生了。那么,如何保证高中物理的课堂质量,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使学生掌握正确高效学习物理的方法呢?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掌握正确学习物理的方法。
一、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学生学习而言,兴趣永远是最好的导师,只有学生将兴趣作为学习动机时,学生的学习效率才是最高的。对高中学生而言,学生的学习压力大,需要学习的学科多,因此分配给各个学科的时间是有限的。当学生真正对物理产生兴趣时,才不会觉得专研物理是浪费时间;当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其学习效率更高,也就可以匀出更多时间给其他“短板学科”,从而提高整体成绩。那么该如何提高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呢?
(一)重视第一节课
第一节是整个学期的开端,良好开端是成功一半。教师要重视第一节课的准备,第一节课不需要匆忙开展课堂讲授,可以在学生明确本学期的课程任务后,让学生了解物理的功用及重要性,对学生产生激励作用,让学生在“功利性”目标的激励下,产生学习的动力。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的强大功能,播放利用物理知识的电影片段,例如《天体》、《星际穿越》等,使学生在第一节课就对物理课产生浓厚兴趣,抱着期待的心理,接受即将到来的物理课程。
(二)发挥任课教师的个人魅力征服学生
教师的魅力是影响学生对某门学科是否感兴趣的重要因素,学生崇拜某位教师,自然对教师所教的科目倍感期待,课堂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互动,配合教师的授课,课堂效率很高。若是不被学生待见,学生的逆反心理会使学生在课堂上非常不配合教师的课堂安排,与教师对着干,自然课堂效率不会高。因此,物理任课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个人魅力,用魅力征服学生,这种魅力包括品德优良及知识渊博等方面。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真诚对待,以心换心,赢取学生的信任与支持;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不仅表现在专业物理知识的及时更新,更体现在其他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知识的了解。若是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谈吐自信,提起某个学科的知识能滔滔不绝,那么自然可以引起学生的崇拜感,继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与生活相结合
高中物理知识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在授课时候,讲课堂内容与日程生活常见现象相结合,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将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理解,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在授课时,插入与生活相关的内容,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打破低沉枯燥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插入关于物理名人的小故事,使学生在了解名人的同时,对其研究出的知识更感兴趣。例如,在讲解重力及地心引力时,教师可以插入牛顿的故事,牛顿被苹果砸而顿然醒悟,研究出地心引力是早就被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教师可以接着讲一下牛顿其他的小故事,使学生们更加了解牛顿。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更接近物理名人的同时,对其研究成果更感兴趣。
2.偶尔插入课外话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因为力学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知识点,在讲解力学的时候,插入讲一下当期比较火的关于物理知识的电影,例如《星际穿越》,借着电影的高话题性,借着“虐死文科生电影”的话题,解释一下电影里所涉及的物理知识。这样偶尔讲点课堂外的话题,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后,接着将话题转回课堂,以此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校及教师都要转变以往的授课模式,真正保证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做好引导启发角色,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据相关实验,学生在教师的“直接喂养”中,学生能记住、能掌握的知识仅有教师教授的30%左右,而若是让学生发挥自我能动性,自己去探求答案,以此方法能掌握的知识却能够达到80%左右。因此,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主人,提高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能在教师的启发下自己探索问题,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这种方式才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高效的方式。然而这种方式需要注意的是:
(一)教师要有耐心,多鼓励学生
对于学生而言,小学开始接受的教育都是传统方式的教育,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被动接受的角色,因此,可能自主探索能力有待提高。对此,教师要有耐心,允许学生有不会的地方,多鼓励学生,让学生愿意接受自主学习的方式,并从这种方法获得更多的知识。
(二)教师要对学生的探索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
学生对物理接触时间不像数学、语文等基础学科一样,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而是初中二年级才开始正式接触物理,因此对于学习物理的方法可能没有掌握全面。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要及时地教给学生,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逐渐学会学习物理的方式。比如,重视作图解题的方法。物理是理科思维非常强的学科,不需要学生背过多的知识点,而是要学生理解透彻物理的发生过程。尤其是力学这一块,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不断帮助学生养成作图的习惯,遇见一个力学题目,无论题目是否提到要作图,都要先作图分析受力情况,之后根据受力情况来解题。作图解题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物理过程,是学生找到解题的切图点,能够提高正确率。
关键词 高中化学 化学概念 学习环 教学研究 概念教学 电解质1 研究背景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国外的研究报告表明用学习环(Learning Cycle)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教师变革教学观念,用探究的方法教科学概念,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因此将学习环运用于高中化学教学中的研究值得尝试。
学习环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阿特金和卡普拉斯在科学课程改善研究(Science CurriculumImprovement Study,简称SCIS)中提出来的,主要用于概念教学。劳森等人认为,“学习环是一种与人们自发建构知识的方式相一致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探索(Exploration)、术语引入(TermIntroduc.tion)和概念应用(Concept Application)3个阶段。根据所学知识的性质和对学习结果要求的不同,可以将学习环分为描述型学习环(De—scriptive learning cycle)、经验一诱导型学习环(Empirical-Abduetive learning cycle)和假设一演绎型学习环(Hypothetical-Deductive learning cy—de)等类型。
学习环在美国得到了推广应用,截止2006年有超过235000个教学计划是用5E学习环发展和实施的,有超过73000个课程材料的案例是用5E学习环发展的,至少在德克萨斯州、康乃迪克州和马里兰州等学习环得到强有力的支持。首个明确运用学习环开发科学课程的项目《美国科学课程改善研究》涉及的学科从小学自然课到中学乃至大学理科,在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课堂上均有尝试。除此之外,还有美国生物科学课程研究(The Biological Science Curriculum Study,简称BSCS)。学习环在我国台湾地区的研究尝试也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台湾的林晓雯与4位自然科教师进行了为期1年的合作行动研究,在小学5年级自然科教学中试行学习环,随后出版的专著嘲介绍了学习环在自然科学教学中的优秀案例。2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尝试着将学习环运用于高中化学“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单元的课堂教学中,探究其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效果以及学习环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和应对策略。3 研究方法3.1 研究工具
开发的研究工具有学习环教学设计、化学概念学习方法调查问卷和单元学业成就测验。学习环教学设计的内容是苏教版高中《化学1(必修)》专题1的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共8个课时。问卷调查的内容包括习得化学概念的方法、保持化学概念的方法和应用化学概念的方法,共13个题目。单元学业成就测验试卷由研究者依据每一个教学课时的目标,自行编制,共32个题目。从识记、了解、理解和应用4个层次,对物质的分类、物质的转化、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摩尔质量、物质的聚集状态、气体摩尔体积、分散系、胶体、丁达尔现象、电离、电离方程式、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共13个化学概念进行了测查。3.2 研究情境
合作教师A老师是一名有十多年教龄的中学一级教师。化学教育专业本科毕业后,在某中学任高中化学教师,后取得化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学位。A老师硕士学位论文的理论基础与学习环的理论基础相近,比较容易认同学习环模式。
在研究进行期间,A老师在苏州一所三星级高中(B中学)教1个高一班的化学课,该班有36名学生,其中男生19人,女生17人。
研究者以观察者的身份,坐在教室后面,进行观察记录。在课堂上,研究者不干预合作教师的教学,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只是对教师讲课、学生学习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行观察和记录。3.3 教学进度
2010年9月份和10月份,研究者进入苏州B中学的课堂,听了A老师在高一(3)班讲的13节化学课,其中有8节新课,5节复习及习题课,最后一次是用单元学业水平试卷测查学生的学习效果。3.4 教学案例
在学习环教学的8个课时中,物质的分类、物质的转化、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分散系这4个课时用的是描述型学习环,选择物质的聚集状态作为案例。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和气体摩尔体积这3个课时用的是经验一诱导型学习环,选择气体摩尔体积作为案例。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这一课时用的是假设一演绎型学习环。
(1)“物质的聚集状态”教学案例
物质的聚集状态是从物质的状态上对物质进行分类,可以通过观察和想象等方式描述物质不同的聚集状态,重点在于回答“物质的聚集状态”是什么,因此采用描述型学习环进行课堂教学。在探索阶段让学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冰、水、水蒸气的微观结构草图。然后针对学生对冰、水、水蒸气微观结构的描述,介绍物质的聚集状态,从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聚集状态及影响其体积大小的因素。
(2)“气体摩尔体积”教学案例
对于“气体摩尔体积”这个概念,不仅要描述出来,还要有一个解释,这就需要采用经验一诱导型学习环进行教学。在经验一诱导型学习环的教学中,重点在于利用学生已有的先前知识,回答“为什么”。探索阶段利用上节课学习的物质聚集状态的知识和通过计算发现的规律,提出可探究的问题。在学生尝试给出解释的基础上,引人术语“气体摩尔体积”,诱导学生替代错误假设。最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教学案例
在李淑兰校长的介绍中,我们知道了该校创建于1910年,现今占地15876平方米,有36个教学班,84名教师,2500多名学生,在办学中,学校在以人为本,铸就一流的教学理念指导下,使具有传统的百年老校焕发青春,跻身于全国省、市先进学校的行列,学校不懈的耕耘着绿色希望,不仅使学校建设春色满园,更开了一朵朵刺眼的教坛奇葩。环境指导教师辩明培桂的具体介绍,让我们对该校如何创建美丽育人环境、荣誉“四川省绿色学校”殊荣的历程有了更深入的熟悉。
一、确立生态观念,落实组织治理。
环境保护,教育为本。为了统一熟悉,学校行政十分重视环境教育,设立了由校长牵头,到学校环境领导组、教研组、大队部,再到全校师生的创建绿色学校组织。使全校师生熟悉一致,目标一致,步调一致。
学校在:“学校和谐,因人施教,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环境教育思想指导下,有组织、有计划地层层落实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为强化教师的环保教育意识,学校一方面积极鼓励教职工群策群力,共同参与环境教育规划;另一方面,努力做到环境教育“四个一”:每年一个环保教育目标,每期开展一次环保小卫队,学校建立健全的治理制度做到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定期检查,随时督促,具体记载,直接与奖惩挂钩。
学校为努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净化、美化工作,每年从有限的自筹经费中划拔上万元用于环境教育,订阅、购买有关环境教育的报刊杂志、书籍、图片等;建立健全了环培教育档案;购买花草树苗,专人治理,定期定季巧造树型,精培鲜花,护绿草坪,并组织学生对绿地进行保护监督。
二、耕耘绿色教育,整合学科渗透。
树立绿色观念是实施绿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要害,整合学科教学,撒播绿色种子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灵魂。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理论,不断求索,才能赋予绿色教育新的活力和发展空间。
1、开发校本课程,撒播绿色种子,课堂教学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渠道。为此,学校购置了许多环境教育资料,教师们从资料和网站中获得教育资源,结合教学实际情况,自己动手,开发校本教材,利用每月的队日活动,统一组织教学,并充分利用广播、闭路电视、板报专栏等集体广泛宣传环保知识。通过“请看、学、用”等方式选派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增强教师进行环保教育的底蕴和热情;请环保专家到校讲学,与有关单位建立长期共建关系。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问卷调查,知识竞赛等活动,学生对环保知识学得更扎实,爱好更浓厚。
2、软化学科边缘,整合渗透绿意,环境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课程,具有综合性、边缘性,小学的许多学科都蕴含着丰富的环境教育因素,为了有效地将“教师、课堂、环保、学生”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我校各学科教师依据学科特点,挖掘切入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深化、扩充,使环境教育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增强学生对环保的感性、理性熟悉,让各学科都渗出绿意(绿色意识)。如在思想品德课上,向学生传授环保知识,引导学生从小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环境卫生的习惯;自然课上使学生知道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原因,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的意义和方法……
三、开展绿色活动,辐射周边环境。
钟小在第一课堂进行环境“渗透”教育的同时,还深入开展第二课堂绿色实践活动。精心组织课外活动,努力做到“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教师、定学生),采取大课讲座与小组研讨实践相结合,不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1、组建爱好小组。钟小环保爱好小组的活动,每周一次专人负责。在辅导老师专家的具体指导下,带领学生实地考察,极大激发了同不穴的爱好。开展了《爱我家园,从现在做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新世纪,我能行,我是绿色小主人》等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收集征文稿共达4500余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环保意识,学到了环保知识。
2、开展护绿活动。校内,利用春季组织学生爱树护林,种草栽花。校外和有关单位签定了护绿责任书及环境教育实践基地协议,担负着周边上万平方米的护绿任务,定期组织清整环境卫生,捡脏护绿的社区活动振动了公众对环保活动的参与,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
3、突出主题教育。为了强化师生对环保工作的熟悉,替深化创建生态学校的进程,学校约领巾电视台和红领巾广播站把环保知识的宣传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政策,定期主办环保宣传专栏,坚持利用地球日、世界环境日等积极开展以爱护环境为主题的各项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对环保的热情,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领略了幽雅整洁的环境,感受大自然的气息,探知保护环境的奥秘。
四、规范绿色行为,推进绿校发展。
为了规范绿色行为,学校建立了绿色档案,形成了丰富的环境教育资料,记录下学校在环境战线上艰苦奋斗的历程。每一次环境教育活动都有详实的记载。为推进“绿色学校”,不断发展深化,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绿色档案专人治理中,各类环境教育文件、计划、总结、论文、教材、教案、录像、活动记录和获奖情况等一应俱全,真正体现了省级绿色学校的规范化治理。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教学改革 学科整合
国家教育部制定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之一就是“改革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课程门类过多、缺乏整合的偏向,加强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弹性与多样性”。传统的语文教学考虑较多的是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多关注的是如何向学生传授这些知识和技能,如何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这样既不利于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又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给语文学科开创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不妨采用向其他学科讨借“荆州”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重视学科知识整合,以让学生的思维更开放,思路更清晰,视野更开阔,头脑更灵活。
一、在背景介绍中实现历史整合
文学作品的产生一定与一个社会或一段历史时期的生活状况有密切的联系,也必然反映那个社会或那段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杜甫的诗歌被称为“诗史”,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衰落史,现当代文学中又有“伤痕小说”、“知青小说”、“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小说”等。文史不分家,语文教学完全可以通过对历史背景的介绍和对特定社会环境的了解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的主题,理解人物的行为、思想。有了对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礼教制度的了解,才能理解孔乙己、范进的行为;只有熟悉了那段“上山下乡”的特定历史,才能真正读懂“知青小说”。课文中的许多篇幅都涉及地名和地域区划,对它们的准确把握是理解课文的难点;虽然课文对有些地名和地域区划做了注释,但学生读了注释还是很不明了。突破这一难点的最好办法,就是进行一些“热身”学习,融入一些历史地理知识。如读先秦的一些文章,有必要先介绍各诸侯国的地理位置;学习《三国演义》,最好用地理知识讲清“荆州”这个地名的古今变迁。语文教学特别是文言文教学,更需要以历史地理知识作为辅助内容,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二、在说明文阅读中实现整合
在说明文的阅读教学中,需要融合自然学科知识。把自然学科的光学原理融入“沙漠中的奇怪现象”产生原因的分析,才能让学生明晰沙漠中种种奇怪现象的成因;把生态系统、食物链等生物知识融入“什么是生态平衡”的讲解,才能真正让学生理解课文《食物从何处来》;把死海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征、独特的组成融入“死海不死”的分析,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死”与“不死”。
新课标教科书中增添了一些涉及当代科学的前沿知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科普作品,如《奇妙的克隆》、《送你一束转基因花》等。作品从原来单纯的说明文向更具科学文化内涵的科普论文方面转变,文质兼美,既有理趣,又富有情趣。如果以阅读简单说明文的方法去学习这样的文章,不融入一些自然学科知识,学生是很难理解或只能是一知半解的。通过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同学们不仅掌握了文中告诉我们的大自然规律,而且通过拓展掌握了许多其他的大自然规律。通过学习《在太空中理家》,许多有关航天方面的知识渗透到语文课堂上,同学们会不知不觉地获得许多航天知识,并感受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中体现出来的探索和牺牲精神。
三、在气氛营造中实现整合
音乐的审美不仅对文学的欣赏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语文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首先,用音乐来营造气氛,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作品的主题。当雄浑激昂的《命运交响曲》在教室里回荡的时候,学生就能更真切感受到“音乐巨人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只有在安塞腰鼓的鼓声中,学生才能更深入地感受到北方汉子为我们带来的力量的奔腾、生命的升华……其次,可借音乐的风格来品评古代诗词的风格。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而把握诗词的风格是欣赏的关键。古诗词以宋代为例可以分为两大流派:豪放派和婉约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李清照、柳永领。教学中,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些词的内容让学生去解读二者的不同风格,显得很难。如果能借刘欢的《心中的太阳》和屠洪刚的《霸王别姬》讲豪放风格,再选邓丽君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和徐小凤的《明月千里寄相思》讲婉约风格,理解女词人吐露的对于青春流逝的焦虑与忧愁,以“绿肥红瘦”来比拟对春天的留恋,效果则会截然不同。
《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两首脍炙人口的歌曲的歌词。我深知好歌对于时代、人们的深刻影响,在同学们已学会抑扬顿挫地朗读课文之后,播放这两首歌给同学们听。课堂上响起了嘹亮的歌声,同学们一起学着唱、跟着唱,兴致高昂。由于和音乐学科有机整合,同学们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这两首歌词早已熟记于胸,脱口就能背诵、吟唱了,以至于下课后还在不知不觉地哼唱着。
初中学生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在教学上可适当采用课本剧、诗朗诵等他们感兴趣的表演形式。《我的老师》中的七件事可编成七幕小品搬上讲台,《皇帝的新装》让同学们通过课本剧的表演来揣摩人物,掌握课文。《生活是多么广阔》这样朗朗上口的诗歌,可让同学们分组朗诵,进行比赛,使课堂活泼生动起来。
四、在情节再现中实现整合
函数在某个区间的升降变化,通过坐标曲线图就能一目了然。我们完全可以把曲线图借用过来表示叙事性文章的情节发展或随情节发展人物的内心变化情况。在《变色龙》教学中,把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时的数次反复变化用曲线表示出来,能更鲜明地解说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嘴脸。
《春》是朱自清的散文名作,课文生动地描绘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这四幅“春之图”。既然称之为“春之图”,何不通过这“图”来上课呢?于是我把基础知识、课文大概讲述完毕后,就布置了以下“美术”作业:用彩笔画出这四幅春天的图画,并在下节课依据课文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讲述。第二天,一幅幅春天的画在班上展示着,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对画作了精妙的讲解,语文课上成了诗情画意的课。寓美术于语文教学中,赏文赏画同步,上课犹如艺术享受,何乐而不为呢?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科的整合能增强语文教学的活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叶圣陶先生早就倡导“大语文”教育观,他主张语文能力训练不应局限于课堂内和教科书,还要发展到课堂外和其他书本,加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实现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整合。然而,加强学科整合,构建立体化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长期以来,我们的师范教育、高等教育实行的都是分科制教学,读中文出身的语文教师往往缺乏系统知识的学习。但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教育改革背景下,语文教师只有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此,语文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具备全面的素养。教师在解惑前,先要自身无惑,要成为杂家,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开合自如。学科整合的语文课堂教学,更需要教师掌握政治、经济、天文、地理、艺术等知识。先生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提出:“习文科各门者,不可不兼习理科中的某种。”语文课程标准十分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学生。语文学科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师要具备全面的素养。
注重教学装备的使用效益,采用的方法是多样的。我们主要在以下一些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 全面规划学校布局,提高整体资源的使用效益。
做好发展规划,对于充分应用教育资源是十分重要的一件工作。西城区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到2010年的发展规划,并且在逐步实施,对原有90所小学校,50所中学校,进行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布局,到规划的终期,将变为60所小学校,35所中学校。这些学校将普遍达到一定的规模,从而使各类教育技术装备的效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我区有些学校原来的占地面积较小,而学生人数由于近年来计划生育、拆迁房屋,而使生源逐渐减少。小学一年级及初中一年级已经出现了完不成招生计划的情况;有的小学,全校的学生与教师数量的比例几近达到5:1。而各类教学装备,我们又必须按照与教学标准给予补充、配备。形成教育效益不高,教育资源浪费。因此,我们看到,整合学校、实行规模办学是充分发挥教学装备的首要的一条,是成效最为显著的一条。
在资源配置上,实行资源共享也是提高使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我们作了多方面的尝试:投资在一所小学建立了生物标本室,向其他各小学展示,并为区内外的学校提供了实验标本;在一所中学建立了图书资料中心,向周边的十几所学校提供资料,节约资金、提高资料利用率;投资一所中学配备软件资料,为周边学校提供服务;支持社区教育集团,建立能集中使用的环境教育基地,为社区内的学校服务。特别是,加大力度、集中投资,建立和加强那些服务、指导全区各类教学的“教育中心”,如,“教育研究中心”、“劳动技术中心”、“国防教育中心”等,使其装备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二、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充分重视教育装备的使用问题。
每年,教委都在专题会议上,向学校校长、主管校长及总务主任宣讲普及实验教学、提高装备利用率的重要意义,指导学校如何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如,今年明确提出学校要从几个环节抓好使用率:一是要求学校,在购置设备时,从实际出发,既要体现其科技先进性,也要坚持实事求是,防止盲目攀高、不切实际;二是要求学校,在计划购置教学设备时,既要重视软件设备又要充实软件资料,以免形成设备闲置,三是要求学校的领导,对本校设备使用率、生均设备占有率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经常检查,定期分析使用情况。
三、规范管理办法,扎实地运用设备为教育服务。
为了推进教学装备的应用,我们对学校基层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工作规范。
每年由教委的装备部门与教研部门共同抓好“开课率”,通过《中学物理学科实验情况汇总表》、《小学自然观察实验、操作统计表》、《小学自然学科实验情况汇总表》,掌握学校实验完成情况,督促学校开齐实验课。
装备中心坚持每年对全区中小学的实验情况逐一输机、存档,发现实验完成情况不好的学校、及时了解情况。属于固定资产问题部分,装备中心会及时帮助解决。属于其他方面的问题,督促学校完成实验。2001年西城区在半数学校进行实验室改造情况下,仍然实现了全区物理、化学、生物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平均完成率为100%。有很多学校还将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从而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对于学校开课中出现的不同问题,我们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给予解决,如根据自然课教材适当调整了仪器的配备重点;开办了实验操作讲座;发挥“小学自然教师继续教育提高班”的作用,培训一些实验操作技巧等。保证了实验开出率。
在图书资料的使用上,我们明确要求学校在素质教育中,积极为教育教学服务,采取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
有的学校,经常向学生推荐和介绍内容健康,知识性、专业性强的好书,结合课堂教学组织和指导学生借阅有关参考读物,通过读书节中的书评、书展、读者报告会,交流读书体会,开展读书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爱书、读书、知书、用书的广泛学习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有的学校,在学生中举办“化学史话”、“漫游数学世界”、“国防军事形势和我国的国防力量”、 “读书漫谈”、“谈谈武侠小说”、“法律知识”、“绿色环保知识”、“国际互连网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专题讲座。通过讲座使学生学到了课堂学不到的东西。
有的学校,重视推荐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书籍,达到服务育人的目的,如:配合学校组织全校学生进行“读书笔记摘抄”、“好词好句摘抄”等,校园掀起“读书热”。通过阅读课,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学生勇敢、自信的性格,同时还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自学能力。
也有的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读书演讲比赛,搞一次评选“小书迷”的活动,并把酷爱读书的学生推荐为全校的“个人杰出典范”。
在宏观管理上,教委制定了《中小学图书管理规定》,使学校图书资料的工作有章可循。几年来我们重点要求学校建立建全各类帐目:总扩帐、登录帐、注销帐等;制定各类制度:图书借阅制度、赔偿制度、岗位工作细则(编目工作细则、资料室工作细则等)。科学的管理,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服务,保证了他们的教学需要。
我们在管理上还注重图书管理的评估工作,试行了《北京市中小学图书馆评估标准》在4所试点校评出中小学A、B级各一所,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在对学校读者的问卷调查中,试点学校中反映出图书馆工作的质量较好,水平较高。
总之,通过各中小学校图书馆老师们努力工作,定期向读者提供系列书目,系列资料,系列信息,对学生进行多角度的阅读培训。使学生们学会了读书方法,提高了图书的使用效率,在对学校图书基本情况的调查中,反映出西城区中学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率平均达到10%,小学达到5%。
转贴于 四、培训教师及设备管理人员,提高综合素质,促使设备的广泛应用。
我们认真抓好各类设备的管理使用人员的培训,使学校的设备能管好用好,充分发挥效益。在教学仪器管理与使用中,近两年以提高仪器使用率为中心,对教学仪器管理中的帐物相符,教师培训等重点作培训;在小学,我们与教研中心自然教研室联系,组织了“教学仪器的使用方法”经验交流活动。活动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请组内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示范,年轻教师学习,通过活动使一批年轻老师掌握了仪器的使用,从而推动了全区教学仪器的使用。
我们举办了西城区实验教师继续教育进修班,参加学习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实验室管理员计110名,通过学习培训提高了实验教师的实验管理和业务能力,很多教师通过学习掌握了科研的方法,激发了科研兴趣,结出了硕果。2001年7月在“全国第二届教育工作者科技发明、科技制作大赛”中,我区的两位化学实验教师分别获得一、二等奖。即:56中的“改进稀硝酸与铜反应的实验装置 ---彻底防止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及161中的“密闭装置做二氧化硫实验”两件作品。
为了使我区新改造的现代化实验室设备更好地服务于教学,装备中心在实验室改造后,及时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现代化实验室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培训”。通过培训,实验教师们了解和掌握了新设备的性能、使用、维护、维修及注意事项,从而使实验室设备能够及时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为推动语言实验教室设备的使用和管理,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装备中心坚持“新建一批语言实验室,培训一批使用人员”。我们请专业人员对产品特点、使用方法、维护等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同时介绍了语言机的扩展升级及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加强管理的规章制度。在此基础上,2002年继续组织了“语言实验室使用经验交流会”,请教师介绍如何自己动手制作教学课件,通过语言实验室来实现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视野,有效地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
根据学校的需要,结合发放仪器,装备中心组织专题培训班,如召开仪器发放现场会,请厂家现场讲明仪器的使用保养知识,当场辅导使用等,这些工作有效地提高了仪器的使用率,保证了开课。
五、加强教育科研,指导学校充分利用装备提高教学水平。
西城区把管理设备的各方面的专职教师或管理人员组织起来,开展教育科研。我们的教育学会设置了“实验室管理专业委员会”,“图书信息资料管理专业委员会”,开展了多项活动,包括:研究工作,制定规范,参观考察,评选论文,分类指导,组织培训。各项活动内容扎实有益,得到教师及管理人员的首肯与支持。
例如,为提高图书馆老师的科研能力和推动全区图书馆工作的开展,我们组织全区中小学图书馆老师撰写科研论文,在2001年征集论文活动中,中小学共收集论文45篇,并参加了北京市中小学教育文献信息研究会对论文的评比,其中,有3篇被评为一等奖,7篇评为二等奖,有23篇评为三等奖。通过此项活动,把图书管理人员组织起来,进行研讨和交流,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图书使用率。
又如,开展自制教具工作,即是教育装备科研的重要方面,又是装备部门经常性的重要工作,可以有效地鼓励实验教师积极设计、制作教学仪器,增加实验的直观性和可靠性,提高试验的成功率。西城区在第五届全国自制教具的评比活动中,我区送展了四件作品全部获奖,其中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两个三等奖的好成绩。
六、重视抓好设备完好率,是提高使用率的基础工作。
在仪器完好率方面,我们开办了维修仪器的讲座,如显微镜、秒钟、低压电源等,使广大实验教师,掌握了仪器维修保养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动手能力,保证完好率的提高;平时严格管理,推出较好的经验,向全区各校宣传。
开办仪器维修讲座和实验技巧的讲座。2001年,我们组织了两次讲座,一次是由56中老师讲:“两种实验方法的改进”,另一次请河北省任丘市的教师讲:“自制教具和改进教具的方法”。有60多位实验教师参加了讲座,收益很大。有效的培养实验教师的维修和保养教学仪器的能力,使广大实验教师掌握了常用教学仪器的维修、保养和改造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仪器的完好率,保证了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及时为学校补充教学仪器,提高现有仪器的质量,改善仪器的构成。我们及时为学校补充部分更新的教学仪器。
加强日常工作中的严格管理。如,有的学校将显微镜和实验桌统一编号,学生对号入座,便于发现问题及时检查;各校每学期都对显微镜之类的重点仪器进行一次检修保养。
我们十分重视图书完好率的工作,通过对中小学校的调查,了解学校现有藏书质量情况,目前,学校中有23%的图书属于无保存价值、长期无人借阅或严重破损的图书。鉴于上述情况,我们每年为每校配备必备图书。近两年中投资400万元,为学校更新一部分图书。今后,将逐年补充新书,使得学校图书馆藏书结构逐步得到改善。
每年,我们召开学校图书管理经验交流会,特别对那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敢于严格管理”,保证图书完好的学校给予支持、加以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