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1 04:08:3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矿山机电毕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关键词】工学结合 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改革 教学管理 校内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005-01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即“教育十二五规划” 中,提出高职教育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
为贯彻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黑龙江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遵循“学生第一、实践第一、就业第一”的办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通过市场、企业调研及毕业生质量的追中反馈,针对2011级矿山机电、矿物加工、电厂运行、煤矿开采、矿山地质、矿井通风、矿山测量、矿山安全共八个专业试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与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公司下属的七星矿、东保卫矿、东荣三矿、东荣二矿、新安矿、集贤矿、中央选煤厂七个单位及矸石电厂共八个单位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完成了2012-2013学年度的上述八个专业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学任务。
对于首批进行工学结合培养的学生,在教学效果上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提高:第一,由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场所都在企业,因此对毕业后就业环境有一定了解,为就业做好了心理准备。第二,为学生聘请了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针对企业具体岗位所需的知识、技能进行讲解,真正实现授课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第三,采用每门课程集中教学,按照企业生产流程安排教学内容进度,实现了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的对接。第四,在学生实训环节,为学生聘请了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由于每个工学结合点在学生管理、师资队伍、教学环境上的差异,所以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整体效果提高,但和预期效果有一定的差距。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符合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符合当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是我院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将会长期坚持下去。作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首次试行的全程参与人员,通过一个学年度的机制运行管理,个人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升教学效果:
第一,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的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加强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的联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但这并不要求教学场所一定在企业,在生产现场,因为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当教学过程和生产相冲突时,教学必然被忽视,而且在生产现场进行讲解,由于噪音及安全方面考虑,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这在我们过去机制试行的一个学年里,已经发现这个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和企业共同建设小型的模拟生产车间,这样就可以实现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教学过程可以顺利进行,避免了因企业生产带来的打乱教学安排的情况出现。
第二,企业培训校内专职教师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素质要求较高,必须具备企业工作经验,熟悉企业生产流程,即要具备双师素质。由于我们校内的专职教师大多是从校门出来直接从事教师岗位,缺乏企业经验,因此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我们主要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师,这样不但增加了教学成本,而且由于企业技术人员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效果上会有所影响。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重点培养校内专业教师,针对不同职称级别的教师,每隔两年分别进行一次培训,助理讲师培训一年,讲师培训半年,副高级职称培训三个月,高级职称培训一个月,通过分批去不同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掌握最新的企业生产工艺,把握行业最新发展方向,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实现教学内与时俱进,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
第三,建设健全外聘教师的管理制度
由于某些专业校内专职教师紧张,加之欠缺企业经验,因此,必然要从企业聘请一些优秀的技术人员进行授课,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出企业技术人员的优势,学院应加强建设对外聘教师的培训、管理制度的建设,从而提高外聘教师的教学水平,养成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第四,“三管”齐下抓好教学管理工作
在过去的一个学年里,由于各专业师资力量不均,虽然学院尽最大力量进行了人员的调配,实行了三级管理,但各工学结合地点的管理还是有所区别,有的结合点一个管理人员要负责七八十人的管理,相比只负责三十人的结合点来讲,工作量超出很多,教学管理效果上出现了明显不同。因此,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健全的管理模式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可以在原有的“学院、系部、专业教研室”三级管理的基础上,在增加三个方面的建设,即以每个班级为单位,分别配备三个导师,分别是学校实习指导老师(也是学生工学结合期间负责主要技术理论和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企业综合技能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综合技能指导,主要是从企业聘请专业工程师),就业与素质教育指导教师(学生班主任,深入学生实习企业,利用学生每周班会时间,围绕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定期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专业负责人组织三个导师,每两周召开一次教学研讨会,及时分析总结学生工学结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第五,积极进行课程改革
在传统的学科式教学模式下,教学内容均以教材为准,理论教学内容过多,且与工作岗位内容脱节,培养出的人才质量,不符合现代企业的需求。因此,要想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效果,必须要进行课程改革。通过企业调研、校企共同开发适合工学结合的课程,并重新根据企业生产过程,岗位工作内容,编写适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教材,改变传统的根据教材决定授课内容,变成岗位任务决定授课内容,授课内容决定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不再滞后于企业生产过程。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标志着我们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等方面工作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我们将在摸索中前进,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