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体育学科德育总结

体育学科德育总结

时间:2022-10-11 17:19:0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体育学科德育总结,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体育学科德育总结

第1篇

一、工作目标

以党的精神,特别是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完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学校德育体系建设,构建符合教育实际、具有县域特色的中小学校德育工作新格局;将立德树人目标融入各学科教学中,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机融合,形成全员育人、全科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新机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网络教育资源,形成完整的德育工作新体系;深入开展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的理想信念教育、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核心的法治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着力提升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中小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公民素养,培育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任务

(一)深化完善全员育人工作机制

按照《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精神,重点抓好教书育人“一岗双责”制度,首见负责制、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德育副校长法治副校长制度等工作制度,将全员育人纳入教师工作量和绩效考核,扎实推进全员育人,确保育人成效。深入推进“互联网+家校共育”新机制建设,发挥家长学校功能和作用,全面提升家长素质,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凝聚家校共育合力。依托学校所在地各类教育资源和志愿者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推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立体化、合作开放的德育工作网络,优化育人环境。

主要工作任务:①全员育人各项工作制度;②家校共育工作资料;③德育工作网络。

(二)积极打造“四位一体”德育课程体系

1.深化德育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立德树人中的统领作用,积极拓展德育课程内涵,因地制宜,整合德育课程资源,促进国家、地方和校本德育课程的有机统一。在学校德育体系建设的基础上,系统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建立学段衔接、内容丰富、系统完善的德育课程体系。积极拓宽德育课程实施途径,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实效。组织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打造一批德育精品课程,丰富德育课程资源库。

主要工作任务:①组织开展德育课程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②组建校本德育课程和读本。

2.充分发掘学科课程德育价值。积极挖掘学科德育内涵,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探索全科育人的有效途径,真正实现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紧密结合学科教学内容,探索实现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有效方式和手段,形成学科大德育观。定期举行学科德育研究活动,推动落实学科德育育人目标。在优质课等各类课程资源评选中将德育实施情况纳入评选标准。开展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打造一批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主要工作任务:①各学科德育优秀案例和精品课例评选、展示、交流、研讨活动;②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案例征集。③学校开展班主任节、班主任论坛等德育交流与提升平台。

3.提高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水平。全面落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开齐开足开好传统文化课程。在德育、语文、历史、艺术、体育等课程中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各中小学要利用本地资源,开发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如,邢瓷文化、老游戏等地方文化,纳入校本传统文化课程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文化之中,通过校史馆、文化长廊、文化墙、文化雕塑、校刊校报、校园网站、广播站等,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营造“以文化人”校园环境,发掘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资源,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提升文化层次,形成“一校一品”校园文化特色;开展创建书香校园建设、经典诵读、传统节日主题文化系列教育等活动。

主要工作任务:①挖掘开发以本地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的校本课程读本2-3种;②每学期校刊出刊至少一期,校报至少编辑两期;③建好校史馆,馆藏实物增加5件次以上;④落实德育品牌创建工作,健全一校一课题,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三个一”工作机制,所选品牌资料要经局主要领导和分包领导会审同意,开学2周内向教育局报备,学期末要有支撑(发表经验文章、证文等);⑤各种教育活动开展资料在第一时间形成并报备。

4.突出实践活动德育功能。强化和改进活动育人课程建设,促进德育实践活动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特色化,按照落细、落实、落小原则,积极打造学校德育品牌。丰富完善校内德育实践活动,倡导学校节会活动,创新发展学校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四大节日”活动,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升国旗教育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节会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素养;开展入校、离校、毕业典礼、入队入团、成童礼、成人礼等仪式教育;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和指导,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和社团活动需要。创新校外德育实践活动,制定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意见,加强对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规划建设、课程资源、教育教学、师资配备等方面的管理。推动所有中小学校建立满足学生需求的校外综合实践基地,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活动;依托省市级研学旅行基地引导开展研学旅行活动,拓展视野、锻炼能力;引导学生开展调查、考察、实验等等探究学习活动,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主要工作任务:①各类节会活动资料;②各种礼仪活动资料;③各学校劳动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资料,每学期开展活动资料。

(三)健全德育引领和考核

1、以文明校园创建引领学校德育。贯彻《省中小学校文明校园测评细则(试行)》,深入打造“双十好”文明校园文明学生评选、新闻进课堂、爱国主义电影进校园等德育品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进”,组织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美育、体育以及劳动教育等。

主要工作任务:①文明校园和文明学生创建及评选活动资料;②积极创建各级文明校园;③新闻进课堂资料;④爱国主义电影进课堂资料。

2、健全考核机制。在教师工作考核中强化育人业绩的考核,强化育人工作内容,调动教师立德树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完善学校德育工作评价机制。建立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考核制度,将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德育工作督导评估范畴,促进学校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开展中小学德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定期评选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

主要工作任务:①德育列入绩效评估;②开展德育特色学校、德育先进集体申报;③学校层面开展德育先进个人和优秀班主任评选。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县各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德育课程一体化工作的领导,成立相应的领导组织。

第2篇

一、针对德育工作的特点,我校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德育工作网络,校长、德育副校长领导下的学校德育工作三个体系,一是以政教处为指挥中心的年部组长、班主任,强化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二是以教务处为指挥中心的教研组长、学科教师,强调学科德育渗透;三是以少先队为指挥中心的少先队员、学生干部强化同学引领。以上德育工作网络及校内德育工作三个体系的建设,实现了课程育人、情感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增强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二、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学校定期对班主任进行思想、理论、实践等方面的培训,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讨,交流工作经验,力求打造一支政治素质高、能力修养强、作风朴实、道德高尚的班主任队伍。

2。开展德育科研活动。我们以新课程理念努力转变班主任的角色,并通过小课题研究、理论学习、案例撰写等形式开展德育科研活动。

(1)向全体老师征集了德育工作案例,并有两篇稿件在《兵山教育之窗》发表。

(2)我校的《规则教育》课题研究,在每周一国旗下讲话时对全本学生进行规则教育,本学期整理了一本规则教育教材。

3.强化学科德育渗透

所有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制定了相应的学科德育渗透计划,在授课过程中能够按照计划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渗透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针对性强,避免了内容空泛。本学期所有任课教师根据自己上课的实际情况写出实实在在的学科渗透总结。

4.落实好问题首问制

(1)学校要求全校教师无论在什么场合、地点都有义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制止学生的不良行为,当发现学生出现问题时,要在第一时间内处理或者上报,并认真做好学生问题首问制记录。

(2)全校教师与问题生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对问题生进行跟踪帮扶,并做好问题生个案辅导记录。

(3)学校与每位教师签定了问题首问制责任状,实行问题追究制并与考核挂钩,对做得的好的教师进行了表彰和奖励。

三、强化养成教育

1.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及时召开家长会对家长进行培训,同家长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方法,并与交通队、环保局、派出所、社区联系,定期请有关人员到校对学生进行环保、安全、法制教育。

2.进行&“三结合”形式的校内检查。

即采取组内互检、组间互检、校内巡检三种方式进行,本学期以上三种检查分别进行了四次,使每班都在检查之列,时时都处于迎检状态,大大调动了班级间互相学习的积极性,

3.明确校规校纪

开学初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向全体学生明确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和值周细则,使学生逐步实现&“三管住”,即: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不说脏话;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不乱涂乱画;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花草,不在走廊跑跳,让学生明确了哪些该做,哪能些不该做。

4.搞好规则教育

利用每周一的升旗及班会时间,学校组织全校同学学习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法,并把所讲内容编集成册,成为教材,本学期我校共进行规则教育十六次,让学生有了提高自己的好方法。

5.继续实行教师值周制度、监督员上岗制度

南北两个楼各安排4名值周教师和22名监督员,值周教师从早到晚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工作岗位,对检查的内容和扣分标准学校都有统一的规定,值周工作每周一进行总结,颁发流动红旗,使全校形成班班争先,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本学期我校共评出纪律、卫生、大课间操流动红旗共280面。同时政教领导每周对各班级纪律、卫生、教室布置情况检查三次,并及时进行总结。各班级获流动红旗数量及政教领导检查情况纳入到对班主任的年末考核中。

6.开展卫生保健工作。

(1)我校本学期共进行了三次卫生讲座,出了四期卫生常识和传染病预防方面的宣传板报,由王兰芳教师精选卫生方面的内容进行授课。

(2)10月21日课间操时间,大队辅导员刘佳玉老师组织全体班主任老师纠正了全校学生的敬队礼姿势。

(3)10月22日,校医王兰芳老师教授了全体老师新眼保健操,同时又通过校园电视网教授了全体学生新眼保健操,使全体学生能准确的掌握做眼保健操的穴位、手法,学校更换了新的眼保健操音乐。值周教师每天眼保健操时间组织值周生对各班级做眼保健操情况进行检查,检查结果纳入到各班级的流动红旗评比中。

(4)每周政教王校长、后勤李主任、校医王老师对食堂的卫生和各种记录进行二次检查,对于存在的问题安排食堂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整改。

(5)每周政教领导对各班级的室内卫生、校园环境卫生进行三次检查,发现问题安排班主任及时进行整改,并与年末考核挂钩。

7、各班利用好晨会课、班队活动课,经常性的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本学期对全校各班的《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共抽测十五次,增强了学生学习《守则》、《规范》的积极性,推动了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

8.开展好新三好的评比工作,在时间上我们采取周评、月评、期末评,在形式上我们采取家评、校评、社会评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9.学校组织各班级认真填写学生成长记录袋,要求所填内容要贴近生活,要真实,充分发挥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成长,激励学生积极向上的作用,10月17日我校政教领导对全校各班级的成长记录袋填写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查,对出现的问题与班主任老师进行了交流。。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1.大力开展好安全教育,学校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为德育工作长期坚持的重点。

(1)学校将安全责任区分配到个人,学校内的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责任区,每一位教师都要时刻关注安全责任区的安全问题。

(2)本学期交通局和公安局同志来我校分别进行了交通安全和法制教育的专题讲座,丰富了我校全体师生的交通安全常识和法制常识。

(3)学校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

(4)学校在&“十。一”、元旦、寒假前夕对全校师生进行了假期安全教育。

(5)本学期我校进行了一次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安全演练,使全体老师面对突发事件时明确自己的责任,使全体学生明确了逃生路线和应对突发事件的方法。

2.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1)采取定期讲座与日常授课相结合的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学期共进行了三次心理健康讲座,由陈红教师精选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进行授课。

(2)开设心理信箱及心理咨询日活动,由专任心理健康教师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辅导、解疑。

(3)我校实行问题生个案辅导工作,全体教师与问题生建立一对一帮扶对子,对问题生进行跟踪帮扶,并认真做好记录。

3.开展好&“2+1”活动。

(1)培养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①开学初,学校对各班级的&“2+1”体育项目进行了验收,共有十五个班级获得团体奖。

②我校继续加强全校师生的太极拳修练工作,注重细节动作的纠正,注重动作的科学合理性,全体科任老师在课间操时间由工会李主席组织在南操场习练太极拳。

③我校在大课间活动、体育课、课余时间大力开展呼啦圈、跳绳运动,同时成立了学校轮滑队、乒乓球队、空竹队、长绳队、毽球队。1—4年级学生晃呼啦圈会用腰晃、膝盖晃、手臂晃等多种晃法,并达到一定标准。5—6年级学生跳绳会单摇、双摇、一带一跳、编花等多种跳法,并达到一定标准。

④学校田径队、排球队坚持长年系统训练。

⑤从8月27日起参加教育局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的各队开始训练,9月12日我校花束队、校园集体舞队参加了教育局运动会的开幕式的表演。

⑥我校9月、10月份组织体育教师进行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上交工作。

⑦。我校于10月8日代表调兵山市各小学参加了铁岭市中小学生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五名、精神文明奖。

⑧根据教育局要求及学生耐力素质差、气温低的实际情况,我校在10月28日将学校的大课间内容改为队列和长跑,全体班主任在课间操时间全程跟班,达到了队列的整齐规范,能保证规定的运动量。

⑨我校于11月27日举行了全校同学参与的冬季三项赛,把&“2+1”体育项目跳绳和呼啦圈纳入到比赛中,同时针对学生耐力素质差的实际情况设置了长跑项目,共有十六个班级获得团体奖、五十三人获得个人奖、

(2)落实培养学生艺术特长。

①音乐类:1—4年学习口风琴,每周至少集中学习一节课,每学期完成两首曲子。5—6年学习竹笛,每周至少集中学习一节课,每学期完成两首曲子。

②美术类:全校统一用8开图画纸画,1、2年级练习油画棒画,3、4年级训练黑白画,5、6年级训练水粉画。要求一年级每人每学期至少完成2幅作品,二至六年级每人每学期至少完成4幅画。

4。举行开学典礼。

我校在9月22日举行了开学典礼,设置了铁岭市师德标兵等十项教师个人奖,共表彰12人;设置调兵山市三好班级、校级优秀年组等九项团体奖,共表彰34个团体;设置了铁岭市三好学生等8个学生个人奖,共表彰183人。

5.开展系列化主题教育活动。

(1)11月17日召开了全校各班级参与的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竞赛,这次竞赛由全体领导作为评委,评出了十二各优胜班级。11月24日召开了以&“消防安全”为主题的班会。

(2)我校于11月28日举行了以&“感恩”为主题的手抄报和绘画比赛。

(3)12月1日,我校三年一班、三年四班的主题班会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主题班会评选。12月3日,我校三年一班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在全校进行了观摩展示。

(4)12月8日,我校各班级召开了以&“廉洁文化进校园”为主题的班会,让全体同学对勤俭节约习惯有了深刻的认识,为习惯的养成打下了基础。

6.组织社会实践活动。

(1)我校于10月8日组织五年级学生去学农社会实践基地进行了活动,学生参观了鱼塘、蔬菜园、粮食作物区,并亲身体验了扒玉米等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对鱼的生活习性,蔬菜、粮食作物的生长习性有进一步的了解,对农民劳动的辛苦有了切身的体验。

(2)政教领导和班主任老师组织三至六年级学生进行了两次美化校园活动,第一次是清除校园绿化带内的杂草,第二次是给绿化带内的花草浇水。

四、取得成绩

1.我校在教育局举行中小学生运动会中获得了大会设置的全部七个奖项:团体总分第一名、男子总分第一名、女子总分第五名、最佳入场式、优秀团体操表演奖、突出贡献奖、精神文明奖。

2.我校在10月8日代表调兵山市小学参加了铁岭市中小学生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五名、精神文明单位。

3、在10月11日教育局举行的女子排球赛中我校荣获小组第二名。

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渗透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89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按照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增强其体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而且和其他学科同样承担着学生的德育重任。体育自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在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以及组织纪律和团队精神等优良品质上的天然优势。因此,体育教师在认识上应进一步提升,在教育手段方式上须与时俱进,将德育巧妙融于体育教学中,达到“育体”与“育心”的有机融合。

一、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优势分析

1.体育学科的实践性突显了德育形式的生动性

在其他学科中的德育主要以语言、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为载体,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相对抽象和理性,而体育教学内容丰富、活动多样,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体验性和操作性。无论是体育课堂规则,还是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无论是场地和器械的管理,还是各种球类比赛、接力比赛,都非常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团队精神、挑战精神等。体育学科鲜明的德育优势,使枯燥的思想品德教育变得具体可感、入脑入心,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2.体育教学的多样性彰显了德育内容的丰富性

体育教学中有很多运动项目,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进行教育,更有利于品德教育的实施。如球类运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与团结协作精神、田径类项目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与拼搏进取的品质、一些艺术性比较强的运动项目能够激发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其审美能力以及乐观向上的态度。平时性格孤僻、不善言谈的学生在体育项目和集体运动中舒展身心,改变性格,收获快乐,培养其健康人格。

3.体育学习的连续性契合了德育的长期性

体育课是每一名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各个阶段都要学习的课程,而德育也会伴随一个人的整个学习阶段乃至一生。体育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是实施道德教育的良好平台,学校体育可以在不同的阶段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这更有利于道德教育的有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系统实施。

二、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外因都是通过内因发挥作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也要顺应学生的内在需要,这样学生才会内心认同、积极参与,也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因此,在体育课中进行德育,要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自觉把外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2.有机结合原则

体育教材内容多,教师要根据不同教材的项目特点,努力挖掘教材德育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通过队列、队形练习,进行组织纪律、集体观念教育;通过游戏、接力跑、拔河等项目,进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维护集体利益、自觉遵守纪律、胜不骄、败不馁的思想教育等;结合学生表现,因势利导,结合榜样力量渗透教育等。

3.系统性原则

广义而言,教师要有系统的、长远的德育计划,将德育渗透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狭义而言,教师应该从课堂导入到终课小结,都有德育渗透意识,将体育教学与体育德育融为一体,健体育德,促进学生的德育素质全面发展。

4.差异性原则

不同班级、不同年段、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学生,都会存在诸多的客观差异。在体育中渗透德育,要面向全体,关注个体,从不同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从而让每一位学生依照自身条件得到最适宜自身特点的最优发展。

三、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操作策略

1.结合课堂常规有机渗透德育

严格的课堂常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严格的课堂纪律,二是严格的考勤制度,三是严格的考核制度。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遵守课堂常规的过程,既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过程,也是有效开展德育的过程。体育活动必须遵守一定的规范要求才能顺利实施,这是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良好道德品质的条件。如在体育课上学生必须穿运动鞋、着运动服,按时上课不迟到、不早退,有事请假,不无故旷课,上课认真听讲、刻苦锻炼,活动中互相保护、互相帮助。从集合到站队,再到队列队形的变换等一系列活动中,可以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指挥、遵守秩序的习惯,在布置场地、搬运器材、清扫场地、整理器材和修理器材等活动中培养学生为他人和集体服务的良好品质。

2.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强化落实德育

初中的体育教材中蕴含着很多德育因素,教学中充分遵循教材特点,将德育目标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能培养初中学生的优秀品质和良好人格。如球类运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勇气、坚强、果断等优良的品格;武术训练可以增强学生敢于吃苦、自信果断的品质;长跑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精神。在教学此类项目时,不仅要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且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再如,在跳跃障碍或支撑跳跃等项目教学中,虽然一些学生的素质和技术完全能完成动作要领,但有些学生就是不敢过箱。在教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学生从动作僵硬、缺乏技巧、不得要领到最终达到动作纯熟协调,就会真切深刻地体会到,任何事都要历经磨炼和准备。在困难面前不泄气,不气馁,才能获得成功,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态度和勇气的德育目标就得到了很好的实现。

3. 利用群体性活动适时实施德育

早操、课间操、运动会等群体性活动,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载体。这些群体性活动,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更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增强参与意识,在活动中受到校园文化的熏染,体验到被同伴接纳、受同伴欢迎的归属感。在此基础上,激起自己对学校的热爱,对集体生活的珍惜,对他人的责任感。学校往往会在每周对各班级早操和课间操进行检查和评比,并将集体活动情况作为评选文明班级的一项依据。教师可在班级开展相应的评比活动,如评出“最佳合作奖、最佳参与奖、精神文明奖”等奖项,真正将体育与德育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之间的信任、尊重以及集体主义观念。运动会等大型群体活动更是如此,在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极高,凝聚力极强,他们的合作意识被充分激发后,合作能力往往会得到超常发挥,德育效果常常能超出预期。

4.借助体育比赛巧妙开展德育

丰富的、多样化的体育竞技比赛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缩短人与人心灵的距离,敞开胸怀,真诚沟通。学生在比赛中不仅培养了积极向上的拼搏精神,而且能明白,比赛中胜者只有一人,每个人在一生中都会遭遇挫折和失败,但只要拥有不被失败击垮的信念和精神,拥有反思和总结教训的能力,就能及时调整好心态,去迎接新的挑战。对于胜者,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的是如何做到胜不骄,将心比心,关心对手,在比赛中升华友谊,实现精神的提升。在小组赛中,每个人不能只想彰显自己的实力,而忽视集体力量的发挥,要明白团队的概念和内涵,学会与同伴协调配合。

总之,体育教学与德育相互渗透、有机融合,不仅能够较好地促进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还能实现在“教书”中“育体”又“育人”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小明,田雨普.中外“寓德于体”教育思想对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

第4篇

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针对我校实际情况,创新性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实际情况相结合,探索更适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点、更适合社会发展规律的新举措,使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强化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为重点,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实效性,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参与的德育模式,力争使德育工作形成我校特色。

二、工作目标

1、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做真人。

三、工作重点: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对班主任队伍,尤其是年轻班主任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班主任老师的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教会班主任科学、合法、合情、合理、有效的进行班级管理。

2、常规管理工作常抓不懈。

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促进班级建设。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利用班校会时间上好形式新颖、主题鲜明的班会课,德育处将抽查各班班会情况。

3、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通过主题班会、演讲、广播、板报宣传及各种小型文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进取的精神及审美意识。

4、通过形式不同的家访,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利用社区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办好家长学校,形成教育的合力。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营造全员育人氛围。

1、加强校园德育环境建设。要花大力气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和全员抓德育的工作队伍,要求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本学期将继续实行值周领导、值周教师和值周学生的检查制度,做到随时、随地、随人、随事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树立责任意识。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本学期实行班主任培训制,健全和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鼓励班主任主动认真地开展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及时提出批评或表扬。本学期将开展班级管理经验交流会,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目的。

3.充分发挥团队工作的作用,扩大班干部的影响。团员、班干部在学生中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他们应该是同学的榜样。要定期对团员、班干部进行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带动更多的同学一起进步。

(二)常规教育常抓不懈

1、抓好行为规范教育。开学第一个月,各班要利用班会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导处和团队组织将利用不同形式进行检查。通过对学生集中进行行为规范系列教育,强化训练,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具体的强化训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步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以德育处、年级、班级管理为一体,形成一个良好的校风。加强值班领导、值班教师和值周学生常规检查反馈、督促作用,使常规管理达到精细化。

(三)抓好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

1、以校园礼仪为重点,上好“文明礼仪第一课”。通过举行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手拉手、一帮一”等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文明礼仪规范教育。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习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2、进一步规范学校升降旗制度,利用清明节、劳动节等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3、感恩教育。本学期继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感恩就是要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应抱有感激之心。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做人。

(四)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抓好各年级学生管理。

学生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抓好学生不同阶段的管理和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本学期要求各年级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合理安排活动,制定循序渐进的德育养成程序,以培养学生的竞争及诚信自立的意识。

(五)加强班级建设。

1、要求班主任老师根据年级、班级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每一节班会课,认真设计班会内容,写好教案,多讲身边人,身边事。教导处要利用主题班会、推门班会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并把评比结果列入对班主任的评价中。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树立班级形象,争创班级特色。

3、以活动为载体,在班级、年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荣誉感、集体感。在班级中开展做文明事、说文明话、争当文明中学生的活动。活动中要给更多的学生参与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

(六)提高学科德育渗透功能。

继续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各学科自身的特点,做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与加强学生思想修养相统一,灵活随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识别真善美的能力,逐步形成理想与信念,进而转化为发愤学习,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

(七)抓好“三结合”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利用校外德育教育基地,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举办家长学校讲座,定期召开形式多样的家长会。通过家教征文等活动,开展家教交流。班主任要做好家访工作,和家长一道做好学生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利用不同形式,沟通学生在校和家庭情况,提出学生在家、在校的学习常规要求,使学生在教师、家长的指导下,利用一切资源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素质教育。

(八)加强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

问题学生转化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在落实,班主任要填写好问题学生档案。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不讲过头话,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

(九)法制教育紧抓不放,重点做好教育防范工作。

充分利用法制教育报告会、政治课、班会课、校会、国旗下讲话等进行普法教育,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学生知法、懂法、守法。

(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要开展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做好学生心理的疏导,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和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室,保证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正常化、规范化,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

(十一)重视科技教育

科普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将科技教育与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十二)继续抓实体育卫生工作。

坚持阳光体育活动,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对课间操和眼保健操要加强检查。做好传染病的预防宣传工作,坚持晨午检制度,坚持每天一次卫生扫除,设定每周五为校园清洁日。

(十三)安全教育

第5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省“教师培训年”和市“教育质量管理年”活动为主线,以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创建为契机,以网络研修和校际交流为平台,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阵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和谐、管理、质量、发展”四大主题,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教学管理,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1、加强常规教学管理。继续完善《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办法》,按照市教研室考评项目和要求落实月常规检查制度:每一个教学月结束后,先有教师自查并填写“轵城中心校教学常规月查表”,后经学校主管科室或教师代表复查备案,有学校主管领导写出书面总结,并报中心校。

以“检查为辅,指导为主”的原则,突出课堂教学评估,抓实教学流程管理和各项教学常规指导。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加强“有效教学”研究,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鼓励创新教学。立足课堂教学,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打造高效课堂,推动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鼓励省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加大改革力度,创教学特色。积极培育省市名师。打造轵城优质名师群。

    3、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立足学校实际,加强教师之间的协作与交流,灵活开展集体备课。以研究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突破口。真正做到以“困”促“研”,以“研”促“学”。

 4、加强校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互补,共同进步。积极开展网络研修活动,加强教师教学行为反思。

5、提高教育科研水平。树立“科研兴教、科研强校”意识,建立和完善科研管理制度,发挥科研骨干教师和学术带头人的作用,打造学校特色。积极开展科研成果推广活动,组织课题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强化科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促进课题研究成果与课堂教学的结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通过专家讲座、名师示范、外出学习等方式,开展多层次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和借鉴外地先进的教改经验,从而提高教育科研水平。

    6、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最大限度地为教师提供现代化办公和网络交流条件。加强电教器材、教学仪器和图书等教育装备的管理,努力提高教育装备的使用率。

(二)拓宽育人渠道,关注师生全面发展

    1、提高德育工作总体水平。进一步加强德育干部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努力创设全员参与的德育工作局面,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加强学校德育常规管理和德育特色建设,注重学科德育渗透,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和课堂主渠道作用。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拓宽家长学校工作渠道;积极开展家访活动,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

    7、做好学校体卫艺工作。高度重视学校体卫艺工作,开足开齐体、音、美课程,狠抓课堂教学质量。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 的指导思想,以2011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抓好课外活动和竞赛工作,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达“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抓好学校卫生室建设,规范学校食堂管理,确保师生饮食安全;建立和完善学生体检制度,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培养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健康素质。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从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入手,以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课外文艺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8、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xx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敬业爱生、明礼诚信、平等合作、勤学乐教、廉洁奉献”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标准,强化师德教育,突出师德考核,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争做让家长满意、让学生喜欢的教师。

    9、强化师资培训工作。以省教育厅开展的“教师培训年”活动为契机,扎实开展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幼儿骨干教师培训和体音美教师培训等工作,继续开展教师读书、中小学教师知识技能竞赛、名家讲坛等系列活动,推进教师培训管理体制、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逐步探索适合我市教师成长需要的培训新途径、新办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三)重点抓好校本研修,带动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入。

1、多角度、全方位组织教师提高专业素养和专业知识,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全市教师专业水平考试。

2、以新课标、新教材实施的六年回顾为抓手,进一步促使教师教学行为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学校校本教研机制,真正使校本教研成为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动力。

3、各初中以年级学科组或大业务组扎实开展好间周一次的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的校本教研活动。各学区继续落实分区校际交流活动。「 1

4、加强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反思、教育教学叙事的学习、研究、交流、评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5、开展多种形式的听课、评课等交流活动,坚持经常性、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中心校业务专干深入各校听评课全年在300节以上。

6、继续组织各级各类评优选拔与比赛活动。

第6篇

本学期继续以“建立体系、形成序列、注重养成、突出创新”为思路,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为主线,以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为能形成“团结、活泼、严谨、求学”的班风,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成为时展需要的社会建设者和接班人制定本计划。立足学校实际,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细致入微,持之以恒。进一步加强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结合年级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文化育人,和谐发展”的教育思路,创建“温馨教室”;构建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氛围。学校的工作计划是本计划的基础。目的是为学生负责,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努力做好本学期的班级工作。

二、重点工作:

(一)行为规范工作:

1、工作目标

大力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行为规范训练,提升养成教育的质量。

2、工作重点

(1)以“美丽的校园,我的家”为主线,抓实抓细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2)以学校校舍改建为契机,倡导学生以爱护学校为荣,损坏学校为耻。

(3)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通过教师当面辅导、红领巾值日岗、少先队队风队纪评比、年级组进行行为规范自我评价等制度,逐步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提高自律能力。

(4)继续组织学生参与“行规示范员”、“行规示范班”的争创活动,使养成教育更有针对性,不断提高学生在校一日规范水平。

(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计划

1、工作目标

深化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不断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质量。

2、工作重点:

(1)班主任做好本班家长的思想工作,调动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的积极性,对本班学生和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2)不断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和形式。本期组织开展一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完成经验总结,参加评比。

(3)不断丰富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

a对一些特殊家庭学生做到重点上门家访,对重点指导的学习型家庭做到上门指导,弘扬师德,让师爱在学生家庭中闪光。

b、深入开展学习型家庭的创建工作。根据学校学习型家庭的创建目标,引导更多的家庭成为学习型家庭。

(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1、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和德育主渠道的功能,合理利用我国的重要节日,民族传统节日,主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纪念日,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2、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将民族精神教育有机地融入各科教学中,充分突出学科德育的作用。

3、合理使用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德育基地活动,加强实践体验。

(四)、进一步推进校园、班级文化建设,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创建“温馨教室”。

1、充分发挥各班学习园地、黑板报、家校小报、小队报等宣传阵地的作用,营造和谐规范、积极进取的育人氛围。

2、根据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聪明才智,争创年级组特色文化,班级特色文化。创建“温馨教室”。

(五)继续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诚信品质教育。将生命教育与行为规范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有机结合,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人生。

本班共计36名学生,大家面临小学毕业,课堂氛围比较活跃,大多数学生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少数虽然学生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是作业的质量有待加强。少数学生学习方法不够灵活,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较差。有近12个同学学习基础不够扎实,还缺乏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六年级的学生已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自制力又较弱,这种自身的矛盾要求教师应用新的工作方法,让工作更有针对性,以德服人,以理服人。

三、德育理念: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四、奋斗目标:

有目的、有计划,查漏补缺,扎扎实实搞好复习计划,迎接毕业升学考试。

五、本学期工作重点:

1、努力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加强德育,向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成为有礼貌、讲文明、守纪律、讲卫生的好少年。

2、狠抓后进生工作,使其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能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

3、加强对特长生的教育和培养,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美术、奥数、舞蹈体育、英语等兴趣班。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做出成绩。

4、加强学生辨是非的能力培养,由“他律”逐渐向“自律”过渡。

5、少先队工作中,落实好雏鹰争章活动,让雏鹰争章活动真正为学生的成长起到有效的作用。把园地由后黑板移到北墙壁,腾出后黑板作为学生的学习园地。

六、工作措施:

1、加强德育教育:利用各种有利的时间和活动(个体谈话、班队课、小型体育竞赛、社会实践、公益劳动或活动)施加影响,对学生讲清意义,并做好总结,使其真正能从中受到教育,得到启示;利用思想品德课,主题班会课的作用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做,不应该做什么。

2、后进生工作要加强,它是班级稳定和班风建设的重要因素: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一帮一;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经常表扬,增强其自信心;与家长联系,做好家长的工作树立信心,共同确定帮助他们的办法;多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对症下药,以达到良好效果。

3、形成竞争氛围,互相帮、赶、超,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互帮、互学、互比的良好学习风气,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第7篇

[关键词] 德育 工作 建设

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中小学德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的奠基性教育,是培养造就合格公民的起点。因此,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并认真学习德育工作政策文件,提高认识,树立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思想。

一、明确责任,调动每位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

发挥德育组织作用必须明确学校各类人员德育工作职责,调动广大德育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德育工作落实。

1.调动管理者育人的积极性

学好《中小学德育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统一认识,一致行动,建立和落实德育工作目标及工作步骤,使他们既明确自己的责任,又有一定的职权范围和利益。

2.应调动教书育人者的积极性。

(1)调动班主任教师加强班级管理的积极性

因为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为调动他们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制定了班主任工作职责、考核细则以及高于国家标准的班主任津贴,对工作出色的班主任在评先、评职、晋级等方面优先,如评职指标受限时,对够条件的班主任,实行校内低评高聘的政策,并与工资挂勾,大大调动了班主任的积极性,使班主任队伍稳定。

(2)调动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学科教师是不容忽视的德育工作者,学校提出要在学科教学中以知识为载体渗透德育。各学科德育以知识为载体,能实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效果。学校制定了科任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以及配合班主任抓好班级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对他们的工作在评选好教师工作中有所体现,同时也把他们此项工作的成绩纳入每期末的工作质量评价中。

3.调动服务者育人的积极性

学校的后勤人员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营造校园育人环境方面,需要他们有构思、有设计、有计划地实施。学校制定了有关服务育人的职责和制度,期末评价将成绩显著的同志评为好职工,进行奖励。

学校在德育管理中,重视了对各类人员的管理,运用激励性原则,调动了各方人士的积极性,达成了育人共识,形成了合力,充分发挥了学校各类人员的聪明才智,使学校德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要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通过教育理论学习,举办专题讲座,加强德育科研等形式,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自身素质。德育工作者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要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因为,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职业道德的好坏是学校精神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必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树立德育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二、更新观念,不断提高德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未来社会的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们认为应更新教育观念,按李岚清同志提出的“六个学会”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即教育、培养、训练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和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健体。同时还应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确立人在经济社会生产中的主体地位,要求给人的个性和人格以充分的尊重,使人的个性和创造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德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为此,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发展健康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着眼点的现代德育观。

三、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强调整体效益,制定有效可行的德育工作体系

当今社会,只靠学校教育难以完成培养下一代新人的任务,要用大教育观思想来指导小学德育研究。要树立整体观念,加强综合研究,要着眼在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改革中,加强德育;着眼德育研究的过程和成果转化,这才有利于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所以制定有效可行的德育工作体系能更全面的落实德育工作目标。

这个体系应有以下几个特点:强调最基本道德,如热爱祖国、关心集体、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等;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道德的发展过程,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分层次地安排德育内容,这种安排不仅适应学生心理、思想道德不断发展的状况,同时也体现了教育的功能;以活动为载体,通过观看电影、自编自导文艺节目、开主题班会等使学生认识道德准则;通过军训义务劳动、参加集体比赛等活动使学生体现道德准则;开辟心理素质教育的新领域,如举办心理素质教育讲座,介绍心理健康的有关常识,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脆弱、不能承受挫折等问题设计教案,利用班会对学生进行辅导;建立心理咨询室,对个别心理问题进行辅导等;校家、校社配合,从德育工作空间来看,学校的作用固然十分重要,但代替不了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学生的德育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作用的过程,所以必须动员、组织家庭及社会力量来支持学校德育教育工作。

总之,要求加强德育工作,全方位、多层次地实施德育教育,做到六结合:即整体与局部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课堂与课下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导与规范结合,内容与形式结合,应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第8篇

一、“生本管理”人性化

学校的“生本管理”做到“精细实”,领导班子成员牢固树立“管理者就是为师生服务”的理念,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价值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按照《乾安一中“生本管理”细则》,强化“生本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坚持“三驾马车并行”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每日执行校长、执行主任的执行力。一是通过实践锻炼提升领导干部素质,扎扎实实抓好常规管理,认认真真做好安全防范。二是领导干部端正工作态度,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学校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上级部署的工作不延误,事业发展不耽误,真正把心思集中到“想干事”上,把本领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目标锁定在“干成事”上,确保学校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地执行与落实到位,提升“生本管理”的质量与效益。

二、“生本德育”规范化

乾安一中以校训“崇德尚美,笃行致远”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准则,全力构建“低起点,高目标,近距离,长效应”的“生本德育”体系,形成“理论指引,课程渗透,实践养成,环境熏陶,榜样导向,管理保证,科研深化”的运行机制。确立以学生习惯养成为主导的“生本德育”课题,贯彻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倡导的“教育就是养成良好习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为教育终极目标,学校制定以“站有样、走无声、言有礼”为核心的《乾安一中“生本德育”规范》,从学生的“坐、立、行、走、言、谈、举、止”抓起,强化学生习惯养成的训练和管理。

实施“生本德育”分四条主线进行,一是以“德育管理者——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常规德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探索班级“生本德育”模式,班主任角色定位为学生活动的促进者、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得体的协调者、资源的开发者、得法的组织者,唯独不是行为的代替者,不当拉动学生的“纤夫”而当学生学习的“牧者”。二是以“教学领导——教导处——科研室——教研组”为主体的学科德育体系,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渗透德育,开展师德功能课,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三是以“团委——学生会——班委会”为主体的自我教育体系。四是以“学校——家庭——社会”为主体的德育运行体系。学校创造性地为学生搭建展示的舞台和参与管理的平台,要求学生列队放学、楼内右侧通行,见到老师、家长问好,学生会参与站岗执勤,参与管理,帮助学生改变不良行为习惯,真正做到人人参与管理。每周评选出优秀文明个人,每月评选出文明班级,每学期评选出优秀文明礼仪推广班级,校园广播站进行宣传,让学生、班级、学校成为一个共生共荣的密不可分的荣誉共同体。实现“品行良好、身心健康、知识扎实、学有所长、志向高远、自强不息”的育人目标。

三、“生本活动”系列化

探索“生本活动”系列化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纪念目、节日等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校内外系列活动,拓宽“生本活动”渠道。

一是“七·一”、“八·一”、“十·一”、“清明”,在学生中开展“爱党”、“爱军”、“爱国”的“三热爱”系列教育活动。以升国旗、国旗下讲话为契机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爱国热情,使爱国主义思想根植于学生的脑海之中,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之中。坚持开展国防教育活动,宣讲的英雄模范事迹。新生入学开展军训活动,使学生遵规守纪。

二是“五·四”、、一二·九等学生爱国运动系列。组织学生进行文艺演出、开展演讲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特长得到充分发挥。牢记历史勿忘国耻、自强不息振兴中华。

三是学校运用“三八节”、“教师节”、“重阳节”对学生进行感恩系列教育,学校举办“让生命与爱同行”演讲会,触动学生的心灵。营造温馨的家庭、和谐校园。

四是积极探索和完善“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系列,开展以校内党、团、行政组织为主体的管理育人、以专任教师为主体的教书育人、以后勤人员为主体的服务育人的活动,师情永系学生,真情教诲学生,亲情关爱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五是完善“学校、社会、家庭”的“三结合”教育网络,把学校、社会、家庭的三股力量拧成了一股绳彰显教育合力,建立校、班两级的家长委员会,相互反馈对学生的教育情况,对学校教育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开办家长学校,定期有针对性地对家长进行培训,指导家庭教育。

六是积极发挥体育、美术、音乐教师的潜能,开展艺术教育系列,艺体组组织开展“二课”活动,坚持每天组织师生锻炼一小时,校园每一天早上有充满青春活力的跑操,下午有青春激扬的韵律操,课间活动演绎靓丽的风景。

七是团委每月开展一次学生之星评选系列活动,评出“学习之星”、“文明之星”、“团结之星”、“演讲之星”等,评星活动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彰显,梦想得以实现。

八是以校本课程开发为载体的兴趣小组活动系列,多元开发各学科校本课程,政史地小组浏览国内外大事、谈古论今,了解域内外风光、风土人情:理化生小组开展小实验、小制作、小发明活动:语文小组开展阅读与写作活动等,拓宽校本课程渠道,丰富课程与活动资源。

四、“生本课堂”高效化

探索“生本课堂”的有效途径,深入研究“136有效教学”课题(“1”是指达成一个有效目标,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个学生动脑想、动手练、动口讲,以实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3”是指三个有效途径:备课、导学、反馈;“6”是指有效课堂的六个环节,运用贯穿在导学环节途径中:导学引航,研读教材;预习反馈,自主探究;分组合作,讨论解疑;展示点评,总结拓展;清理过关,当堂检测;自我完善,训练提升),全面掌握“136有效教学”的一个核心、三大策略、六大特征,建构“136有效教学”总体框架,遵循“136有效教学”课堂时间分配原则,跟踪“136有效教学”课堂检测,各学科坚持开展“136有效教学”的课堂研讨,使科研课题接地气、扎深根、开鲜花、结硕果。

毕业年级的教科研重点以“增效教学”为切入点,认真研究提质策略,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以百倍的信心和精力投入到提升学习成绩上来。学校制定《生本教育理论学习制度》与《生本教育课堂研讨制度》,《“生本课堂”常规制度》,引领各学科教师走向“生本教育”,开展“备、授、研”为一体的教科研活动,凝聚集体智慧,突破课改瓶颈,提高“生本课堂”质量。

乾安一中校长滕校长非常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深知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他研究的成果《依托校本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发表在吉林省内教育期刊。学校实施激励机制与驱动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确定教师发展目标为“三年内让每个教育工作者成为教育研究者,五年内使专任教师成为教育思想先进、教科研成果显著、个体教学风格凸显、富有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专家型教师”。

五、“生本评价”多元化

学校重视学生评价工作,建立“生本评价”制度,转变教师“生本评价”观念,创新学生评价方法。教师以多维度、立体式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按照新课改与“生本教育”理念,完善《乾安一中“生本评价”体系与考核办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重突出对教师评语、家长评语、学生自评、互评等环节的指导,力求保证评价的质量,用鼓励的语言、发展的目光进行积极的评价,为学生终身发展积蓄正能量,学校通过开展评价展评活动,推荐学习教师、家长、学生的优秀评语,提高评语质量;通过班主任经验交流,研究“生本评价”评价的途径与方法,将评价工作纳入班主任工作考核,提升“生本评价”的有效性。

六、“生本文化”品味化

创建“生本文化”氛围,以“三精文化”为突破口,即以修炼“精气神”为核心的精神文化,以锤炼“精细实”为重心的管理文化、以“精名优”为中心的特色文化,积极创设“生本文化”路径,一是以“三级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文化;二是以班刊、校报、校园广播为主的媒体文化;三是班级和学校层面的“二课”文化;四是乾安一中校园网络文化;五是教学楼大厅的动态文化;六是绿化、美化的生态文化:七是校标、校园建筑设计的景观文化。学校集师生智慧,在绿化、美化、室内文化墙、校园文化长廊上做文章,充分体现了学校在“生本文化”的构建上,站位有高度、设计有大气,学生受教育。社会有影响,群众有口碑。以“生本文化”熏陶学生,学校的功能教室、科技馆、会议室、画廊、走廊、标语、校标等体现学校处处皆教育,充分彰显教育性,形成凝心聚力的“文化场”,打造最高幸福指数的“和谐校园”,使校园成为学生学习和活动的乐园,让走出乾安一中的莘莘学子一生都为此留恋和自豪。

第9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教育;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4-0273-02

当前社会对人才德智体美劳不同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学校的体育教育必不可少,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都需要重视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由于农村体育教学受到现实条件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存在很多不足,以下进行细致的阐述。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小学体育管理体系建设不全。在整个农村小学教学工作体系中,并没有突出体育管理体系的作用,导致农村体育教学组织机构成为空壳,也没能明确体育教学教师、体育场地建设、体育教学要求等事项的目标,另外,在管理方式上也不符合当前小学的发展现状。因此,现有的管理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

2.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观念落后。体育教学的功能性较强,除了具备一般学科德育、智育、美育的功能,还具备增强体质和锻炼身体的功能,对整个社会产生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很多农村小学并没有深入认识小学体育教学的功能,只是片面地认为小学体育教学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没有重要的影响。这种观念的存在是小学体育教学发展最大的阻碍[1]。

3.农村体育教学设施建设上的欠缺。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场所及其设施的建设不符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农村小学建设了自己的篮球场,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小学生的生理和年龄特点,所建篮球场为成人型的,小学生很难进行运动训练,导致篮球场成为了摆设。另外,还有一些农村小学并没有在体育教学场所及设施建设上投入充足的资金,学生实际可以开展的体育活动过于简单,未能产生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场所及设施的建设上,需要对其针对性和实用性进行加强。

4.农村体育教学师资力量的不足。现阶段农村存在小学体育教学无法开展的状况,一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农村小学在专职体育教师的配备上严重不足,导致相关体育活动的进行相当缓慢。不能因为缺少专职体育教师就不设置相关活动,农村小学解决这方面问题可以从现有教师团队中发现可体育课的教师。当前师范学校培养出的教师都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人才,他们不仅学到了语文、数学等学科的教学知识,而且学到了体育理论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体育活动能力。针对这一特点,农村小学可以在现有教师中选择能胜任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教师。这种由其他教师兼职的方式为学校节约了一定的成本,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体育教学师资不足的问题[2]。

5.农村对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视度不够。在整个农村的教育工作中,学校的培养目标中并没有把体育教学视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体育教学的功能和地位也没有落实。小学在语文、数学等文化课程上进行了细致的规划,并且开设了相关的知识竞赛,但是在体育教学活动上却没有进行丰富,并且学生成绩考核也没有体现学生体育成绩的考核项目。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学生普遍比较好动爱玩,也乐于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并渴望在体育比赛中表现自己,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没能得到满足,所以在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上,首先需要对学校的体育意识进行加强,重视小学体育教育后,设置丰富的体育活动以满足小学生的发展要求。

6.国家相关政策贯彻不彻底。国家虽然颁布了相关的政策规范,但是真正实施的农村小学却很少,一方面由于农村体育场地、器材以及体育老师等条件落后;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对体育教学工作认识不足。现阶段教育在不断改革,农村小学也应该不断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

二、提升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1.完善农村小学体育器材的配备。在体育器材配备方面可以自制一些简易的器材,比如,可以利用用过的饮料瓶制作健身哑铃、标志杆、沙漏、手榴弹等;可以利用稻草制作不同的跳绳、靶子、垫子等。这些器材的制作并不会花费过多的成本,值得推广应用。在利用体育器材的时候,可以进行多功能的利用,比如,标志杆也可以用来当球门或其他小型障碍物;跳绳可以用来进行三人角力或拔河等活动,还可以用来做起跑线或者终点线;跨栏架除了其本身的功能,还可以用来在游戏中当障碍物[3]。在制作体育相关器材时候尽可能使用暖色调,以吸引更多学生的参与。除此之外,还要保证定期清洁体育器材,及时对损坏器材进行维修,保证不同年级学生的使用。设置专门的器材室合理存放体育器材,并随时提醒学生在使用过程中要爱护这些器材。

2.开发农村小学体育场地。考虑到农村现有经济条件的限制,可以设置一些小型的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等,对这些运动的赛制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可以多举行一些三人制的比赛;还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建立合作小组,结合场地进行分组分块训练;充分利用有限的场地,学生可以在篮球、足球等场地进行环绕跑等体能训练。由于农村现有的体育场地不足,因此不利于投掷等项目的进展,针对这一问题,小学体育投掷项目的开展可以利用学校周围围墙,可以对投掷项目进行角度训练;体育场所的边角地带也可以得到一定的利用,制作一些爬绳、平梯、梅花桩等;除了体育场地,还可以利用远离教学区的场地,比如,利用一些台阶区域,开展一些跳台练习。当然,也可以进行一些室内的体育训练,比如,学生身体平衡力的训练,可以设置单腿支撑、屈膝下蹲等动作。农村周边的环境不同于城市,因此体育活动开展的地点可以进行灵活的选择,比如,农村周边的小树林,可以开展带队耐久跑训练。学生在该环境中不会感到枯燥,还能和大自然亲密的接触。

3.合理改善原有的授课模式。根据每堂体育教学人数适当调整授课模式,如果人数过多,可以进行分组训练,这种方法不仅能使教师关注到不同小组学生的活动情况,而且在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增加了更多的互动交流机会,有助于学生的情感交流,更有助于保障教学效率的提高。分组对学生的自律能力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学生对自己严格要求,有助于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小环境中没有过多的心理负担,也不会表现得很紧张,每个学生都更能积极主动参与,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锻炼。

4.合理配置农村小学体育教师资源。在这方面就需要国家人事制度方面进行更加细致的落实,平等对待城市和农村教师的培养及配置工作,不断加强对在农村师资薄弱的地方进行教育事业的教师的鼓励政策,从而吸引师范院校毕业的体育教师到农村工作。对于农村小学现有的体育教师,设置一定的培训活动,重视体育教师的短缺问题。另外在选择培训单位上,不能只选择专业的师范院校,这些院校虽然在专业知识上比较丰富,但是他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对农村小学体育现有的教学不够了解。所以只进行专业师范院校的培训,会造成所培训的内容不符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的结果。所以,可以尝试参与一些专业机构的培训,真正提高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4]。

5.加强农村小学的体育管理。保障农村小学体育教学进展,必须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加强管理,其中体育器材以及相应设施就是管理的一方面,除了体育老师定期检查体育器材以及相应设施的完整和完好,学校还应该专门设置相应的监管团队,全方位保证体育用品保存的完好。无论是课间操还是平时的体育课外活动,体育教师都要坚守自身的岗位,保证师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活动中。对于学生课间操和不同体育教学活动中的表现进行一定的评价,老师对所负责的学生进行评价,而学校教务处对老师工作的概况进行评价,层层保证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内容的落实。在开展教学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体育器材、场地等辅助准备活动进行落实,其次要清楚每一位同学的身体状况,当然也要在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环境等问题的选择上提前准备,保证每堂课都能完成教学任务。在每次体育课堂结束后,体育教师要保证体育器材完好地归还到器材室,并对该节课堂进行总结,不断改善优化课堂。

6.不同丰富小学体育活动。对于农村小学体育活动,不能局限在以体育老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上,还应该适当地增加一些比赛或者竞赛,如果经济条件有限制,可以开展一些小型的体育竞赛活动,可以是游戏类的竞赛,也可以是趣味性的竞赛。比赛的对象可以只在本学校的不同班级内,也可以和临近外校进行,以此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在农村小学课间活动中,也可以体现出一定的教育功能,学校可以结合自身的条件,设计符合本学校特色的课间操,并把该课间操设置为体育活动项目之一。另外,还可以开展一定的业余训练活动。农村小学受到自身经济条件和学生家长两方面的影响,并未开展较多的业余训练活动。但是业余项目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深入的培养,有助于学生不断地发展,值得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推广。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农村小学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农村小学应该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针对农村小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发展的需求,探索出适合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途径,不断突破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消极因素,为农村体育教育事业开拓出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胡惠奇.农村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D].荆州:长江大学,2014.

[2]李泉.湖南省郴州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生存现状调查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3]毕秀红.唐山市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环境现状及策略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4.

第10篇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和全国以及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着力点,以教育内涵发展为重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根本,以推进改革创新为动力,努力构建体制富有活力、水平适度超前、结构基本合理、总量相对充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现代教育体系,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撑。

二、创建目标

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督导评估的意见》、《省“双高双普”县区评估验收标准》、《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新修订的省教育强县评估标准的通知》、《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继续开展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活动的通知》要求,从年开始,在前几年开展创建工作的基础上,逐条对照省上的评估验收指标,全面开展“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到2013年底,通过省级“双高双普”验收,确保2015年通过省级教育强县验收。

三、创建任务

(一)加强教育管理

1、强化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县委、县政府成立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发改、教育、科技、财政、人社、国土、司法、公安、文化、广电、民政、交通运输、住建、卫生、工商、税务、团县委等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将教育工作纳入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教育发展五年规划和年度计划,明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确保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认真实施“316工程”和校园安全工程等教育发展工程,建立教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督导考核制度。县政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教育工作,协调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的现代教育管理制度。

2、认真落实县政府相关部门的教育工作职责,实行部门履行教育工作职责目标考评和奖惩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政府相关部门年度目标考评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3、认真落实镇教育工作职责。镇政府成立或调整创建教育强镇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以县为主”办学体制下应履行的教育工作职责,制定义务教育入学制度和控辍保学制度,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对镇政府及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定期进行督导评估考核,督导考核结论纳入年度目标岗位考核,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4、进一步明确村级组织教育工作责任,落实义务教育入学制度和控辍保学制度。村、组(社区)按时通知并督促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到学校为其办理入学手续,使其按时入学并完成义务教育,做好动员辍学学生返校就读工作。

5、认真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育督导工作的意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督导责任区制度,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的服务、监督、保障作用,促进县域内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按省市关于县级政府教育督导机构标准化建设要求,配备督导人员和工作办公设施,力争2012年通过省市标准化县区教育督导室验收。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使年督导经费达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0.3%。

6、按省、市关于县区教师进修学校标准,落实县教师进修学校建设规划,做到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达标,教育培训设施达标,配备教师达标,教师学历、职称达标,专兼职教师的比例达到1:1,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使年培训经费达到教职工工资总额的1%。

7、县教研室按省市规定的标准建设,各项设施配备达标。配齐各学科教研员,学历、职称达到规定要求,积极承担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并努力取得显著科研成果。教研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年经费保证达到10万元,有满足办公、教科研活动、教改实验、成果出版奖励的专项资金。

8、明确县电教中心作为县教育部门独立设置的全额事业单位性质,按规定编制配齐工作人员,按建设标准配备工作设备和设施,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9、完善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建设,使其充分发挥综合性、多功能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功能。

10、县政府相关部门、各镇和村组(社区)加强学校、幼儿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做到校门两侧50米无摆摊设点,道路设置减速带和安全警示牌,200米以内无网吧,周围无废水、废气、噪音等污染源。

11、为学校和幼儿园配备正规的安全保卫人员,使校舍建筑、消防设施、药品管理、设备器材、用电炊食符合有关安全规定。学校制定各类安全预案,消除各种安全隐患。

12、保证校园场地独立完整,内部整体规划设计新颖,布局合理,做到教学、运动、生活三区分离,公寓、食堂、厕所、体育场地布局达到规定要求,彻底消除土木结构校舍,无危房。

(二)落实教育经费

13、落实教育投入政策。依据国家、省、市关于教育投入的有关政策,实行财政预算优先保障教育的原则,将义务教育各项经费全部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资金拨付制度,理顺支出渠道,切实做到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14、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县财政局要保证预算内教育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在达到省颁标准的基础上逐年增长。年,财政保障公用经费小学达到每生每年400元,初中达到每生每年600元,以后每年根据国家政策及时调整提高。

15、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县国税局、地税局要按政策足额征收城市教育费附加,县财政局要全额将教育费附加拨付县教育体育局,用于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

16、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县级新增财力20%以上用于教育事业发展。

17、规范使用转移支付资金。县财政局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保证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资金的50%以上用于教育,其中40%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和教育教学设施、器材的配备。

18、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资金拨付制度。县财政局要及时、足额拨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中央和省市划拨的资金,确保县级配套的危房改造资金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全部落实到位。

19、落实教师待遇。县人社局、财政局要保障中小学教师国标工资及绩效工资、地方性津贴按时、足额发放,使教师的平均工资不低于本县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保证已经实施的中小学教师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正常落实。

20、规范中小学财务管理。县会计核算中心和镇财政所要保障纳入收支两条线管理的学校资金全额返还学校使用,杜绝挤占、平调、截留等问题。县物价局严格审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收费标准。县教育体育局督促中小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不收费,非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执行收费规定标准,确保中小学无乱收费现象。

21、设立义务教育专款。县财政设立提高义务教育实施水平和加快各类教育发展的专项资金并列入预算,做到义务教育学校无欠帐问题。县教育体育局要制订整合、盘活教育资源方案,盘活教育资源所得资金全部用于教育发展。

22、从年开始,确保省、市拨付的各项教育专项资金及县级教育经费管理使用规范,充分发挥应有效益。

(三)加快布局调整

23、全面科学规划,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调整。县教育体育局要根据省、市中小学布局调整政策,结合我县教育发展实际,在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县中小学布局调整中长期规划》,并提出到2012、2015年撤并学校具体方案,确保到2012年底,新建、改建幼儿园15所,全县完全小学调整到88所,初中调整到22所,普通高中调整到4所;到2015年底,全县幼儿园达到72所,完全小学调整到52所,初中调整到16所,普通高中调整到4所。各镇人民政府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要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重要性,根据县上的调整方案,做好村、组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工作,积极配合教育部门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24、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开发建设,根据相应人口规模同步规划和建设学校及幼儿园,确保新建义务教育学校的公办性质,并使所有新建学校和幼儿园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25、县教育体育局要积极开展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调研,形成县域内教育资源配置调研报告,并制定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实施意见,基本消除薄弱学校,达到义务教育主要资源配置基本均衡。

26、规范中小学班额。县教育体育局要通过中小学布局调整,合理配置生源,切实加强县城和蔡家坡地区中小学学籍管理,使县城和蔡家坡地区小学班额一般不超过45人,初中班额一般不超过50人;高中一般不超过55人,使边远地区中小学班额接近规定标准,坚决消除超大班额和超小班额现象。

2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根据校园自然环境特点,搞好校园人文环境建设。使生均集中绿地和学生种植园地面积小学生均达到5平方米,初中生均达到6平方米。校容校貌整洁,主体色彩鲜明,旗台、校标、校徽、校训、校歌等文化建设规范,校园文化有特色。

(四)改善办学条件

28、保证中小学校园、校舍面积达标。县教育体育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要联合制订中小学校园、校舍、设施等教育资产管理办法,防止国有、集体资产流失,严禁中小学布局调整后暂时闲置资产流失。县教育体育局要逐校核查落实,保证农村小学6、12、18、24班生均校园面积分别达到34、29、23、20平方米,农村初中12、18、24个班生均分别达到30、29、25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农村小学6、12、18、24个班分别达到8.3、7.8、6.8、6.5平方米,初中12、18、24个班分别达到10、8.97、8.56平方米,每所小学落实劳动实践基地5亩,初中10亩。

29、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县教育体育局要结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地震灾后重建工程、布局调整规划,积极向省、市争取专项资金,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将各镇初中、中心小学及几村联办的生源规模大的小学建设成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寄宿制学校,保证应寄宿学生全部住校,1人1床,生均使用面积达到3平方米,学生食堂(厨房和餐厅)生均面积达到1.2平方米,餐位按在校寄宿生总数的70%设座,符合卫生要求。学生厕所蹲位达到男生30:1,每40人设1米小便池,女生15:1。

30、落实体育场地。小学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环道设置18个班200米,24个班300米,30个班以上300—400米,设100米直道。初中生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3平方米,环道设置18—24个班300米,30个班300—400米,设100米直道。中小学篮球、排球场地按班6:1设置,体育场地为弹性地面,体育器材配备达到《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

31、教室建设达到规定标准。普通教室面积小学达到61平方米,初中达到67平方米。根据学生身高范围选择使用两种以上型号的课桌凳,课桌凳完好率达到100%,教室通风透光面积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日光灯照明达到360瓦,与黑板垂直安装,距桌面1.7-1.9米,供暖、降温设备安装到位。

32、健全中小学科学实验室。县教育体育局要加强小学科学实验室建设,中心小学、普通完全小学12个教学班以下的设置一套实验室,每增加12个班增设一套,设备配置达到省颁一类标准。农村初小(教学点)每校设置综合室一个。加大初中实验室设施配备力度。通过各种途径,使布局调整后保留的初中,每12个班各设置一套理化生实验室,每增加6个班增设一套,设备配置全部达到省颁一类标准。县教育体育局要督促各初中结合中考理化生实验考试,及时添置实验药品等实验教学的必需用品。

33、配设艺术教室。健全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室。县教育体育局及时为中小学配备音乐、美术器材,使全县初中音乐、美术(书法)每24个教学班各设置一个教室;小学音乐、美术(书法)教室每12个班设置一个,每增加12个教学班各增加音乐、美术(书法)教室各一个,设施配备达到省颁一类标准。

34、加大中小学图书室、阅览室建设力度。全县中小学图书配备小学生均达到30册以上,初中生均达到40册以上,年递增量1%,藏书分类比例要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同时建立电子书库。中小学设置师生分设的阅览室。教师阅览室按教职工总数的33%设座,学生阅览室按在校学生总数的1/12设座。报刊杂志以教育教学报刊为主,小学达到60种,初中达到80种。

35、继续加大现代教学设施装备力度。县教育体育局要统筹规划,初中、中心小学、完全小学要建立计算机教室、电子备课室和多媒体教室。小学三年级以上每12个班各设置一个计算机和语言教室,装机45台,初中语言教室和计算机教室每12个班设置一个,装机50台(若计算机教室兼有语言教室功能,计算机教室的数量相应增加,计算机教室和语音教室总数不能减少)。各中小学配备电子备课室,并按教师总数的6:1配备计算机。多媒体多功能教室每20个班以下设置一个,设座能够满足一个年级的合班教学。农村中心小学实现“校校通”;农村学校远程教育设备配备到位,管理使用情况良好。

36、加强中小学劳技和科技活动教室建设。县教育体育局要督促各中小学建立劳技和科技活动室。小学劳动课教室和初中劳动技术课教室12个班以下设1个,每增加12个班增设1个,每室配置6种劳技技能的工具和材料;小学和初中都建立起科技活动室,科技制作要做到具有创造性,特色鲜明。

37、按规定设置其他部室。各中小学都要建立卫生(保健)室、心理咨询室、档案室、少队部(团队室),初中建立地理教室,并配齐教学设备。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38、加强中小学干部队伍建设。县教育体育局要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决定,切实做好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教师招聘录用、职务评聘、调配交流等工作。县级有关部门和各镇党委、政府要积极配合支持教育部门行使对中小学干部队伍的管理。教育部门要制定加强中小学校长队伍管理的意见,加大力度选拔、培养、使用有知识、有能力、肯干事、会干事的年轻干部,配备一支年龄结构有梯度、学历层次有提升、管理水平有突破的中小学干部队伍。

39、合理均衡配置师资。县教育体育局要根据县情实际,坚持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制定加强全县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均衡配置师资的实施意见。要提出鼓励教师到边远农村学校任教的切实措施,建立城乡教师定期交流制度,优秀校长和教师按20%的比例向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流动。

40、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编制核定工作。县编委办、县教育体育局要密切配合,定期对全县中小学教职工编制进行核查,按照“城镇地区从紧、边远地区适当灵活”的原则,使全县中小学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达到规定标准,其中小学城镇1:24,农村1:23,专任教师总量不低于91%,教师按班编制,每班保证2人;初中城镇1:17,农村1:18,专任教师总数不低于85%,教师按班编制,每班保证3人,按标准配置专业对口的计算机、劳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学科教师。县教育体育局要根据中小学布局调整后出现师资富余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全员聘任、竞争上岗机制和绩效工资挂钩机制。要通过教育人事制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41、优化教师结构。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使小学专科以上学历的教师达到70%以上,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到教师总数的37%,其中高级教师占2%;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达到50%以上,中级以上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45%,其中高级教师占10%,使教师年龄、学科、职称结构基本合理。

42、重视加强师德建设。每学期坚持在全系统集中开展一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随意脱岗、小病大养、心气浮躁、工作责任心不强、工作时间娱乐等问题,定期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和先进教育工作者,在教师队伍中不发生体罚学生和违法犯罪现象。

43、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县教育体育局要制定5年一轮的教师培训计划,扎实开展校长和班主任全员培训,建立教师继续教育激励机制。学校要落实有关规定,把义务教育公用经费的5%用于教师培训,县财政按需要设立教师培训专项资金。县教师进修学校要积极争取上级教师继续教育专项经费,完善教学设施,定期聘请专家讲课,使县教师进修学校真正成为全县中小学教师培训提高的基地。中小学要按政策规定,落实教师培训专项经费,报销教师参加非学历培训的相关费用。

44、建立健全教师补充与退出机制。不断建立健全新任教师补充机制,根据需要补充一批新教师;保证近三年小学新任教师具有专科学历,初中新任教师具有本科学历。县教育体育局要检查指导各中小学依据新颁布的《劳动法》,规范用人,严禁随意聘请临时代课人员,巩固2002年以来清理代课教师的成果。

(六)推进素质教育

45、落实推进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的教育改革战略,制定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引导社会各方面形成正确的素质教育质量观,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切实做到不以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局局长、校长、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标准,运用科学的素质教育奖惩措施,激励鞭策学校校长和教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机制。

46、科学划分学区。县教育体育局要制定义务教育学校服务区规划,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不组织进行初中招生考试。普通高中按比例招收服务区初中毕业生就读。

47、优化学校管理。各中小学制定比较规范的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做到发展目标定位准确,办学理念符合教育方针要求,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规范。

48、全面深化实施新课程改革。县教育体育局要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实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的政策要求,督促、检查、指导、规范各中小学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各学校要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动员教师全员参与校本课题研究,每学年的校本课题个数不低于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一。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各校都要开发符合学生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49、加强德育工作。县教育体育局要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文件要求,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完善德育工作机制,创新德育形式,按照“小、近、实”的德育工作要求,积极开展“三讲两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中小学《思想政治》、《品德与社会》课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和各学科德育教育渗透作用,使学生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落到实处。有关部门要配合支持,充分利用周公庙、诸葛亮庙、周原遗址、扶眉战役烈士陵园、陕汽集团、蔡家坡镇岐星村和水寨村、凤鸣镇城北村等德育教育基地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团县委和各镇团委要配合支持,加强中小学团队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团组织、少先队在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团县委、县妇联、各级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和社会各方面要配合支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积极动员全社会参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50、加强中小学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县教育体育局要督促、检查、指导各中小学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和《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文件精神,加强体育课教学,落实“两课两操”,确保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各校每学期举办1次体育运动会,每年举办艺术节、科技节各1次。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制度,保障学生每日睡眠时间小学学生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学校无流行性传染病发生。

51、巩固提高普及程度。各中小学建立学籍管理制度、辍学报告制度和辍学劝返制度。切实落实县级有关部门、镇、村级组织和学校的控辍保学责任,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残疾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确保小学无辍学,初中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

52、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要指导中小学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加强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增强,学生操行合格率达到95%;小学毕业生合格率达到100%,初中毕业合格率达到98%以上。各类实验和计算机操作合格率达到90%以上,音乐、美术、体质健康合格率均达到95%,视力不良年新发病率不超过4%。

53、加强素质教育监测和督导评估制度。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继续健全中小学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和质量监测制度,每年督导评估50所左右中小学和幼儿园,评估结果作为表彰奖励学校、校长、教师的主要依据。积极开展创建素质教育优秀学校活动,到2012年全县创建素质教育省级优秀小学、初中各至少1所。

54、加强安全法制教育。县教育体育局要继续健全学校安全法制教育制度,落实安全责任。要针对学校周围交通情况重点加强交通安全教育,针对季节变化重点加强预防疾病教育,针对校舍和楼梯情况重点加强人身安全教育,针对问题学生重点加强预防犯罪教育,针对食品饮食实际重点加强食品安全教育,针对个别心理脆弱学生重点加强珍惜生命教育。要随时排查一切不安全隐患,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专题教育,确保学校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学生无犯罪现象。

(七)促进协调发展

55、抓好学前教育。县教育体育局要根据中央、省、市关于开展学前教育的方针、政策和要求,结合我县学前教育发展实际,制定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报经县政府审定后实施。要建立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为基础、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格局,以农村地区为重点,以财政为支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构建起覆盖城乡、布局合理、体制完备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逐步普及学前教育,全面提高学前教育保障水平和保教质量。县政府每年保证有相对的财政投入。实行以奖代补的办法,鼓励集体和社会人员办园。到2013年底,每个镇要建1所中心幼儿园,在县城和蔡家坡各建成1所规模达到600人以上的公办幼儿园。到2013年9月,全县学前一年幼儿入园率城镇达到95%,农村达到90%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85%。将幼儿园班额小、中、大班分别控制在25人、30人、35人。

56、加快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各幼儿园幼儿人均占地面积6个班、9个班、12个班分别达到15平方米、14平方米、13平方米,园舍建筑面积人均分别达到9.9平方米、9.2平方米、8.8平方米;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人均达到2平方米,设30米直道。绿化用地面积人均达到2平方米。

57、规范学前教育部室、编制与经费。幼儿园每班活动室与寝室面积不少于90平方米,建立图书阅览室,人均图书达到10册。同时建立科学活动室、美工活动室、多功能厅、卫生保健室。厨房设备达到规定要求。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达到1:7,中级职称占30%,每班配备2名教师和1名保育员。积极承担市级以上科研课题,教师全员参与园本科研课题,并取得显著成果。县上落实幼儿园运转经费和发展经费,对民办幼儿园实行规范管理。

58、完善高中基础设施。要根据学龄人口发展趋势科学分析未来高中教育资源需求,合理定位高中建设规模。按照《省普通高级中学办学标准》要求,使高级中学、蔡家坡高级中学、益店高级中学、陕九高中的生均占地面积达到25—30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达到10—12平方米,绿地和自然科学园地面积生均达到1平方米,体育场地生均达到3.3平方米,环道设置达到400米,将体育场地面改造为弹性地面。篮、排球场地按班级6:1设置,生均宿舍使用面积达到3平方米,学生餐厅按住校生70%设置餐位。

59、完善高中部室设置。各高中理化生实验室/探究室12个班各设置一套,每增加4个班增加一套。理化生三科各设置一个探究室。生均图书达到50册,年图书递增量达到1%。教师阅览室按5:1设座,学生阅览室按8:1设座,报刊杂志达到120种。每12个班设置计算机教室和语言教室各一个。建立通用技术教室,开通校园网,设立音乐、舞蹈教室、美术书法教室、地理历史教室、科技活动室、多功能教室、卫生与心理咨询室,部室建设与设置达到《省普通高中教育技术装备规范》要求。

60、切实保障高中编制与经费。对高中教师进行科学调配,各高中教职工与学生的比例达到1:15,行政工勤人员比例控制在16%以内,教师按每班3人编制。教师本科学历率达到100%,研究生比例达到5%,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教师占总数60%以上,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总数的20%。积极承担市级以上科研课题,调动教师全员参与校本科研课题,并取得显著成果。落实财政拨付的经费逐年有所增长的要求,以保障学校正常运转和长期稳定发展。

61、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结规划,制定好职业教育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以县职业教育中心为龙头,统筹县内行业职业教育、企业职业教育、民办职业教育。积极争取上级职业教育专款,按照《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使职教中心校舍建筑面积达到25000平方米,体育场地生均3.3平方米,设300米环道,将体育场地改造为弹性地面,篮、排球场地按班级6:1设置,生均宿舍使用面积达到3平方米,学生餐厅按住校生70%设置餐位。

62、搞好职教中心部室建设。充实职教中心图书馆,使藏书达到4万册,年递增量达到1%,报刊杂志达到60种,实现实习场地满足教学需求,计算机配置达到200台,建设多媒体阶梯教室1个。

63、落实职教中心编制和经费。切实强化培训功能,要通过补充、调配,使职教中心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0%,理论课教师本科学历率达到90%,高级职称占20%,“双师型”教师达到50%以上。合理设置专业,强化优势专业,形成2个以上省级骨干专业。积极为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培养人才,为全县劳动力转移提供技术培训。使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95%。积极承担市级以上科研课题并取得显著成果。县上将职业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对民办职业教育实行规范管理。

64、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到2012年,全县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达到85%,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和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比例大体相当的要求。

65、提高镇教育综合水平。坚持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技术教育一起抓,做到城乡继续教育学校机构建设规范,经费落实,活动开展经常,学习型社会风气浓厚。整合农业、科技推广、化技术教育等资源,成立镇农科教综合服务中心,切实做好为农服务各项工作,为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农民致富增收做出积极贡献。

四、创建工作安排

五、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实施“双高双普”、创建省级教育强县是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全国、全省、全市教育工作会精神,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步伐,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举措。实施“双高双普”、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对于巩固“两基”成果,进一步提高教育发展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必将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各镇、各部门、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大力度,全力以赴,切实抓好省市级教育强县各项创建工作,努力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工作目标,使我县的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

(二)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县实施“双高双普”、创建省级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创建工作负总责,研究、协调、解决创建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各镇和各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把创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工作任务,确保创建工作任务如期完成。

1、各镇要进一步明确办学责任,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1)组织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巩固率全面达标,严格控制辍学率。

(2)按年度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目标任务。

(3)按政策要求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后校园、校舍、设施等资产的调配和划转,确保教育资产不流失。

(4)不断改善学前教育、成人教育办学条件,加快学前教育、成人教育事业发展。

(5)积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

(6)依法履行教育管理责任,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师生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密切配合,积极参与。

(1)县教育体育局要切实担负起实施“双高双普”、创建教育强县工作的规划、协调、督促、指导、落实等工作责任。县政府教育督导室要切实做好教育政策法规贯彻落实的监督、检查工作,定期将实施“双高双普”、创建省级教育强县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向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反馈,及时查缺补漏。

(2)县财政局要做好教育经费的自查工作,确保教育经费和创建经费及时足额到位。同时,要按照教育投入政策,规范教育经费帐务管理,财政支出、决算明确显示政府教育投入情况。

(3)县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国土资源局要积极配合教育体育局做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地震灾后重建工程、学前教育幼儿园建设工程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实施,确保建设工程按计划如期完成。

(4)县公安、工商、环保、卫生、交通等部门及各镇要协同抓好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和食品卫生工作。

(5)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人事、职称评聘制度改革的指导力度。

(6)县民政局要积极做好对贫困学生和残疾学生家庭的救助工作。

(7)团县委、县妇联、关工委、老科协等单位要加强青少年活动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综合实践基地的校外教育活动。

(8)县文化广电局要积极参与,多角度宣传,营造全县实施“双高双普”、共创省级教育强县创建的良好氛围。

(三)加大投入,增强保障。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千方百计增加教育投入。县财政对教育投入在做到“三个增长”、“两个提高”的基础上,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力争有新的提高。财政每年预算超收部分、按不低于年初确定的比例用于教育。积极探索教育投入体制改革,鼓励社会各界投资办学和捐资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