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5 22:48: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实习结业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做好开学前的准备工作,按时发放教材,课程表、制订教学进度计划,保证了教学正常秩序的进行。
对下学期课程设置进行了分析,初步安排了下学期教师授课科目。
组织了四大队毕业生的第一次毕业补考,从考试安排到监考、评卷。
组织了五大队一、二、中队、七大队二中队的计算机结业考试,本次参加考试人数多,共有 人参加考试,而且分理论和实际操作两部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考试任务。
组织了六大队危险物品管理结业考试。
在对教研室的管理工作中,作到每周检查,并积极参与教研室教研活动,掌握教师的第一手资料。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以教案的审阅和教师讲课为主要内容,每次教研,教师积极参与,认真讲课,客观点评,每个教师都有收获。
组织了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加大教学监控力度,落实各项教学管理制度,今年是教学质量年,为保证教学工作忙而不乱,教务处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大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经常检查教师上岗、备课、授课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向程主任反映,并积极研究解决办法。作好副手。努力提高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
承担了七大队的哲学授课任务和培训任务。
存在问题:
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现代化管理手段有待于进一步上层次,工作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下学期努力方向
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
对于一个学校而言,保持教学秩序的稳定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下学期教务处将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不断开拓创新,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确保教学秩序的稳定。加强学风建设,狠抓考风、考纪,强化管理,从严治教。特别是下学期五大队一、二中队法律专业要毕业实习,因此要重视毕业实习各实践性环节管理,特别要注重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的质量,防止放任自流,从而提高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的质量。
加强师资队伍与师德教风建设,重视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
要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秀、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高尚师德、优良的教风和爱岗敬业精神,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每位教师必须做到课前认真备课和准备教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去,同时教师应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并通过教学改革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业务水平。重视教学数量和质量的考核,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凡要晋升职称的教师,必须讲授本科课程且经过教务处教学质量综合评估检查,检查的成绩应达到优良。
本人自参加本科函授学习以来,认真学习医护理论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学院和实习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学员职责,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勤恳上进,踏实工作,努力使自己做到护理工作规范化,技能服务优质化,基础护理灵活化,爱心活动经常化,将理论学习与护理实践紧密结合,并做到理论学习有计划,有重点,护理工作有措施,有记录;为全心全意给患者提供优质护理保障,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树立了良好的护理形象。多次被评为优秀学员和年终考评优秀。
实习期间,本人严格遵守科室制度,按时参加护理查房,熟悉病人病情,规范熟练进行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及专科护理操作,正确执行医嘱,严格执行三查七对,能规范书写各类护理文书,及时完成交接-班记录,并做好病人出入院评估护理和健康宣教,能做好各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工作,认真执行无菌操作规程,能做好术前准备指导,并完成术中,术后护理及观察,在工作中,发现问题能认真分析,及时解决,能熟练进行内,外,妇儿及重症监护等各项护理操作,对各科室的急,危,老,重患者,能迅速熟悉病情并做出应对,在抢救工作中,一丝不苟,有条不紊,得到了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同时,本人积极参加各类病例讨论和学术讲座,不断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通过学习,对整体护理技术与病房管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护理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学习期间独立撰写的论文《多例XX的护理体会》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国XXX》上;论文《老年性XXX的护理体会》发表在省级刊物《XXXXX》上,被广泛交流。
函授学习期间,我积极参加医学院组织的本科课程的培训,认真研读每门课程的全部内容,从不迟到早退,各科结业,所有科目考试成绩都很优秀;在读期间我还参加了学院组织的学士学位外语考试,成绩居本学区第一。
我立志献身于医疗护理事业!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更加努力,不断充实自我、完善自我,始终以积极的信念和勤奋的态度,对护理工作满腔热情,将耐心、细心、热心、责任心贯穿于以后的整个护理工作中,在业务方面认真专研,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把学到的新理论新观念及时的运用到护理工作的具体实践,真正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工作尽职尽责、踏踏实实。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学卫生事业的发展奋斗终身。
自年月日来到我们公司,已有三个多月。在这三个月里,分袂在科室,跟硫化机车间主任,硫化车间实习实干,并写下了实习陈述。经由过程这三个多月的实习,我对公司的情形有了必然的体味,对产物的出产有了必然的体味。在这三个月里,看到公司出产有序,公司逐渐壮大,感受自己的选择是没错的。同时也筹备好了用自己的常识,为公司的成长尽一份力量,但愿我的这篇机车间实习陈述可以给巨匠供给参考典型。
在硫化车间实干的章矣闽月里,我的收成很是大。在章矣闽月里,我积极和王胜主任沟通,在章矣闽月里茕居触一些模具,多出产一些产物,碰着一些问题积极思虑,在王主任的辅佐下将碰着的问题进行剖析,找到解决问题的体例。例如,在出产的过程中,常碰着产物起癞现象,影响产物的外不美观,严重的会使产物不及格,造成华侈。经由体味,这种现象主若是硫化时有气体没能排出造成的。解决的法子是多回几回模放放气,并在起癞处放少量胶,这样能大大削减起癞现象。
在科室,跟硫化机车间主任实习时代,我全力体味我们的出产情形,进修一些解决问题的体例,同时积极去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免费论文为率领多分管一些事务。在这时代,看到率领们每碰着工作都不怕脏,不怕累,起到一个带头浸染,让我很服气,也为自己树立了楷模。
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在出产过程中对硫化工艺没有要求,在出产的时辰大多是靠经验对温度,侍旧锁行节制,这对产物的不变性没有保障。硫化的三要素硫化时刻,硫化压力,硫化温度抉择硫化产物的质量。
第一,我们要想成长,需要我们全力提高产物质量,以提高我们在同业业中的竞争力。我们在出产过程中要逐渐对硫化工艺进行节制,以出产出产物质量加倍不变的产物。
第二,经由过程交流我体味到,炼胶受天色的影响斗劲大,例如,我们加工的管子胶,胶方中的石蜡划定放0。7份,在炎天放到0。4~0。5份的时辰,胶料已经不轻易从胶车上拉下来,如不美观按照胶方中的量,胶可能粘在胶管上,很难扒下来,而到冬天的时辰,加到0。7份的时辰,胶料太硬,车间在出产的时辰很欠好用,往往要加到0。9~1份。
第三,我们的胶方在调试或有新胶方时,贫窭跟踪,贫窭完美,往往在某些时辰严酷按照胶方加出的胶,车间反映欠好用,我们又贫窭专门从事胶方调试的人,而只能靠炼胶工人自己调试,这样晦气于公司持久成长。
虽然自己已经结业两年,心得体会但对橡胶深切的出产还不够,对出产的常识体味不多。我会全力进修,用我的常识为公司的成长尽自己的一份力量。来到我们这里,已经三个月了,望公司率领对我的默示作出评价,若有机缘,我但愿公司率领多多辅佐,我会在率领的率领下随公司的成长一路成长。
关键词:阶段式;实践教学;土地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208-02
一、“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
所谓“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即是针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不同学期和学年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的不同,设计适宜的实践教学内容,从浅到深,从易到难,从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掌握各阶段的学习内容,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操作能力等综合素质的目的。
二、“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内容
“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主要以学年为时间轴线,在各个阶段设计不同的内容。
1.第一阶段:培养和保持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在第一学年的基础课学习中,主要是通过专业介绍、实习参观等形式,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兴趣,为将来的专业学习铺垫方向。对于刚刚入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是从高中跨入到大学,在各个方面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但同时学生也会对大学的一切充满着好奇,尤其是对他所学习的专业。而这个时期的学生对本专业了解甚微,因而这一阶段直接决定了学生是否会对本专业产生兴趣。详尽、具体的专业介绍可以弥补学生对专业陌生的缺憾。所以学校在学生入校之后就要着手安排校内外资深的专家、专业的教师,以讲座、座谈的形式,具体讲授一些本专业的性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近些年来的发展趋势、本专业学生的分配情况和各个学年工作的重点等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对本专业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对各个学期的培养目标、过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使其在入校时就可以根据专业介绍为自己在大学四年的学习制定一个初步的学习计划和实施计划,激发了其学习本专业的兴趣和信心。同时由于第一学年授课的重点是在公共课和普通基础课的教学上,很少接触到专业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学生会对本专业的学习产生一定的懈怠,因此,浓厚的学术氛围,频繁的学术交流、科研讲座等,可以不断加深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保持其对本专业学习的兴趣。
2.第二阶段:增强对专业的感性认识,培养基本动手操作能力。在第二学年的专业基础课学习中,将专业理论学习和课程实验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基本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掌握专业理论和相关技术规范,为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阶段,学生开始陆续接触到一些专业基础课,教师应结合授课内容适当地安排学生参观学习,如到土地资源管理实验室或是到相关土地管理单位进行参观,以增加学生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在授课上,教师应注意教学方式的灵活性。由于课堂教学是学生们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之一,容易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味的依赖性,为了使教学过程产生师生互动双赢的效果,教师除了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在授课中,使多种方式相结合,通过教师的教(包括授课、课堂提问、布置作业、结业考核等)和学生主动的学(课堂内外的学习、提问等)来共同完成本阶段的学习。
3.第三阶段:加强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锻炼操作能力。学生进入第三、第四年的专业课学习后,应在保证完成教学计划的同时,适当增加和调整教学内容,通过课程设计巩固专业理论学习,结合实习基地和科研课题进行生产实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这一阶段的学习无论在强度上还是在难度上都是较大的,但它对锻炼学生操作能力、团体协作能力、交流能力、应变能力等方面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本阶段的学习应更加体现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应用性较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充分突出实践环节,根据各科的内容和特点,通过课程实习、课程论文写作、到相关实习基地参观、实习、参观历届学生优秀作品等方式,将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有机结合,将理论学习和实践应用有机结合,从而使学生具备更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4.第四阶段:综合运用知识进行毕业设计。在第四学年毕业设计(论文)环节,按照“结合设计自主选题,提前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努力提高设计质量”的要求,由学生根据本专业的综合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结合岗位,面向实际来选题。教师要结合单位实际、结合岗位选题开展实践教学。这一阶段主要是检验本专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应提前半年制定并给出学生毕业设计题目或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己申请毕业设计题目,选择指导教师。在毕业设计的题目、内容确定之后,学生可选择学校安排到实习基地、参与指导老师的科研课题或是由学生自己解决实习单位的方式来完成毕业设计。在学生毕业实习中,指导小组应和学生保持联系,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和解决在实习中遇到的难点,并在毕业答辩中制定统一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学生的实际能力。
特别强调的是,任何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实现,必须有相应的程序保障和过程监控,因此,在“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需建立全过程监控体系,设立专门机构负责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安排、制定毕业设计实施方案,实验实习课程考核,实习教师管理、实验设备管理等,对实践教学进行具体指导、检查、督促和把关。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还需对指导教师的资格、选题、设计、毕业答辩等方面严格把关,要求指导教师对选题需求分析、方案设计、总体设计、论文撰写、毕业答辩等每一阶段都要认真审阅、指导和签署意见。
“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各阶段安排及内容如表1所示。
三、“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措施
1.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计划。培养计划是贯穿大学四年教学的根本,它确定了本专业的性质、培养目标、进步安排等内容,因此科学合理,符合社会发展、社会需求的培养计划,直接关系着培养目标能否实现,培养计划能否得以实施。因此,在制定培养计划时,一定要综合兄弟院校的经验得失,在充分考察了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之后,结合土地资源管理的现状,制定符合实际的培养计划。
2.加强图书馆、专业资料室、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以方便学生快捷地获取知识。“阶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课堂外学习的主动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专业性强,发展变化较快,丰富的图书资料和便捷的查阅方式无疑可以扩展学习的空间和时间,弥补课堂学习时间有限的不足。学校可以联合学院(系、教研室)成立并逐步完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资料室,对图书馆和多媒体电子阅览室的开放时间要灵活,以便学生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了解最新动态。
3.重视专业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加强与校外实习基地的联系。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性较强,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就必须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校内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逐步完善土地资源管理实践教学的硬件设施,为实践提供条件。
4.编写课程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书,制定灵活的考核方式。为了使实习达到预期的目的,使整个实习过程有顺序、有步骤,就必须要组织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和土地管理部门的相关业务人员共同制定相关的实习指导书,使学生明确在整个实习过程中的工作内容。同时还需制定灵活的考核方式,适当的分配教学环节与实习环节占总成绩的比例,以便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赵凯,夏显力.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几个关键问题[J].高等农业教育,2009,(12):43-46.
[2]曲晨晓,孟庆香.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8,(2):50-52.
[3]高凤杰,雷国平,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5):221-222.
[4]胡伟艳,蔡银莺,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高等农业教育,2009,(5):42-45.
[5]汪应宏,张建.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8):174-176.
--课改信息交流会主持词
一、近阶段学校教科研活动概况。
在期中测试以来的一个多月里,北校区教学科研方面大事不断、喜事连连,根据校长室的要求,今天,召集全体老师进行一次小结和交流。
公开教学方面。共进行了四项活动:
一是参加市级“思品与生活”新课标研讨活动,赵淑明主任执教的《小马虎旅行记》,一举夺魁。
二是向盐师实习生进行示范教学,赵淑明、项朝霞、何灿、葛磊、石万钧、杨晓刚、刘艳、王红叶、张尊昕等老师的课在盐师师生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三是承办市体育教学新课标研讨活动,艺体部的体育教研组何灿、孟寅、陈洁梅、王军、蒯建军、朱建国等老师在俞向阳主任的带领下,向全市的代表们展示了我校体育教学的风采,赢得了专家们的高度赞誉。
四是葛国兴、杨海峰等今年新分配的教师近二十位,进行了“走进课堂来,一睹我风采”第三阶段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在各年级部、教研组的精心组织下,师徒携手,共同研究,新教师们找到了业务上的自信、找到了发展的空间、找到了前进的动力,为下学期的新教师基本功比赛做了有益的热身。
需要说明的是,本次展示活动的评比是以各教研组为单位的,由于各教研组都进行了集体备课,执教老师又都很认真,所以,有些时候,一等奖与二等奖真的很难分出彼此。所谓的奖次之分,只是为了体现评比活动的严肃性,为了激发新老师提高业务水平的热情。望老师们放眼下学期甚至更远,胜不骄,败不馁。自找差距,自加压力,不断前进。
业务培训方面。本学期,学校不惜人力、物力、财力,积极促成教师们的各项业务培训、教研考察活动。近一个月来,仅北校区就有十多位骨干教师走出校门,走向市外、省外,进行了较长时间的、较为系统的、较为深入的新课程理论学习和信息收集。大家深切地感受到,学习的机会,是学校领导关心的结果,更是全校老师支持的结果。在这些老师外出期间,是你们维持着学校的正常运转,是你们在默默无闻地奉献。在这里,我想代表所有外出学习的老师,向全校留守的领导、老师们真诚地说一句:“感谢你们。”
参加过学习的老师还有个感觉,那就是,在课改大潮汹涌的今天,经过十来年的教学实践后,在教育教学理论上产生了强烈的饥渴感。这时,能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考察,洗~,充充电,那真是,“旱地里下了一场及时雨,小苗儿挂满了露水珠。”据我观察,老师们学成归来后,眼睛更明亮了,脸色更红润了,精力更充沛了,教改的信心更足了。下面,我想把更多时间留给他们,请他们的代表与大家一起分享学习的快乐。
二、外出学习的教师代表介绍学习心得
根据女士优先的原则,首先有请六年级语文教研组长王秀珍老师谈谈接受系统培训的体会。王老师是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她在南通接受了两期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目前已经结业。王老师,请--
接下来请三年级部主任周海燕老师介绍她杭州之行的收获。周老师的论文这次荣获师陶杯一等奖,让我们向她,以及在各项论文评比中获奖的所有教师表示祝贺!周老师,请--
再下来,有请音乐教研组长杨晓刚老师谈谈他的学习心得。杨老师是市音乐学科教学能手。让我们用掌声来期待他精彩的发言。
最后有请教导处王建荣主任介绍今年“师陶杯”“教海探航”论文颁奖活动传达的教改信息。王主任是个教科研高手,他在教海探航、师陶杯论文比赛中花开并蒂,硕果喜人,让我们送上掌声,以示祝贺。
关键词: 理实一体化 教学模式 考核评价模式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目的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考察是检查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掌握提高情况的。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的考察要使老师掌握自己知识和能力传授的难易程度;问题分析指导的透彻程度;知识能力和技能内容安排的合适程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程度;教师各教学环节安排的合适程度;各教学环节时间安排的合适程度,等等。
根据掌握的情况,教师可以进一步反思和改进自身教学,完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改革和设计方案
1.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方式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生的考核主要是每一学期两次的期中和期末考试,考试内容为书本上的理论知识,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差,素质低,大部分理论知识他们都没有学会,甚至都没有学习,因此考试内容他们基本上都不会。更让人痛心的是他们根本不把考试当做一件严肃的事情,随意应付,甚至考试过程中和监考老师发生矛盾,难以管理。考试结束后,他们也根本不会关心自己考得怎么样,考试不能起到考察和督促的作用,反而让老师们叫苦连天,老师们要制作试卷,印刷试卷,监考,评卷,统计,等等,工作量很大却换不来成绩和成就,所有努力好像都做了无用功。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改革和设计方案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总原则
强调阶段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强调学校的能力考核、企业的实践评价和社会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等级考核的三者的有机结合。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类型
第一,过程考核。
主要是对学生在每门课的学习周期内的全程考核。老师每节课要充分备好课,安排好各个教学环节,授课期间就可以对每节课及每节课中的任何一个合适的节点,甚至每节课任何一个实践操作的掌握情况和操作过程进行考核,每节课结束给学生一个评价,这门课结束给出一个总体评价。
第二,阶段考核。
这个考核一方面包括学校按照进度要求或省市的统考要求统一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或者各种统考。这关系到学生的学籍、补助和毕业等,要求学生认真准备,及时参加。另一方面,各任课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在适当的时间组织考试,作为过程考核的补充。当一个教学阶段结束或者一门课结束后,由任课教师自己组织进行知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给出每一个学生的阶段评价,然后提出下一阶段的具体改进措施、要求和任务,等等。
第三,结业考核。
当全部学业结束之后,进行结业考核。目前省教育厅已经开始设计安排进行学生的学业能力测试考试了,要求学生在统一的时间,在教育厅的网站上进行网上考试,直接由教育厅组织评卷,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全程监控管理,决定学生的结业情况和毕业证发放情况,这必将督促学生认真努力学习。
第四,企业评价。
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各种表现由企业负责人和实习指导教师进行具体评价和综合评价。
第五,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等级考核。
老师们要教育学生,学生将来就业时,企业除了要求学生以中专毕业证证明学历资格外,还必须有职业能力资格,证明其实践能力和等级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学校每年会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各种职业技能等级考试,按照学生的专业、意愿和发展方向,指导他们考取相应的中级或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
第六,综合评价。
学生毕业时,鉴定表上要体现学生的各项评价的结果。最后给出每个学生的综合评价,作为学生推荐就业的凭证和依据。如下表所示,设计了学生评价的汇总表,学生毕业时,连同学生的档案一起封存。
三、“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改革和设计方案执行的要求
1.学校和教师要把学校的考核方案和目的告诉学生,让学生明白,学校和老师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然后才能使他们配合学校和老师,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老师教好,学生学好。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时间点设置。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考”由任课教师根据内容和实际教学进度随时进行,其他各种考核最好有事先计划和安排。
3.既然是“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想保证“考”的严肃性,保证教学模式改革顺利进行,保证经过研究实践成为一种切实有效的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模式,必须有严格的制度,让老师和学生都明白“考”的标准、严肃性和利害关系,将来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由自己负责,有制度约束和管理。如学生考核不合格,经过教育还是不重视,将来影响毕业和就业,那就严格按制度办事,不能给任何人情余地,必须让其改进或者推迟毕业、就业,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真正重视,才能使改革不被当做儿戏,导致改革推行不下去或者流于形式,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4.教改领导小组的成员要全程跟踪,及时收集资料、意见、总结、反思、实践和改进,使“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环节真正发挥应有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
1.教改项目推行过程中,老师的工作量要加大,要细致备课,设计教学环节,设计评价方式,等等,和承担的工作量之间形成矛盾,不能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
2.“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环节,尤其是实践考核环节,需要有相应的实训条件和实训设备,实训条件和设备将制约“考”的作用发挥。
3.“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环节中“考”的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符合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的考核标准,需要大量资料和指导,而这些仅凭教师和学校范围内的交流是难以获得的,需要学校和企业行业深度交流合作。
4.“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考”的环节在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内容、不同任课教师及不同实训条件下要求和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认真调查、倾听反馈、研究对策,最好形成一定的应对备用方案和应对之策,使“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真正深入、完整,切实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徐汝林.外国教育史教程[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1994.
[2]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3]汤继强.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讨[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09(10).
论文关键词:中国 韩国 法官选任 比较 借鉴
韩国与我国相邻,在文化传统上与我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韩国的法官选任制度有其一定的特点,对中韩两国初任法官的选任制度进行比较式探究,可以为我国当前法院体制改革提供有益借鉴。
一、韩国与中国的初任法官选任之比较
(一)韩国的初任法官选任
在韩国要成为法官,公民必须首先参加全国统一司法考试。通过了考试之后,这些韩国公民还需要到司法研修院进行为期两年的培训,主要系统学习法律实务方面的知识。对于司法研修毕业考试成绩优秀而自愿从事法官工作的,经向大法院提出申请,由大法院任命为预备法官后,再统一分配到全国的地方法院。预备法官的任期为2年,期间不能独任审理案件,主要从事的是与案件审判有关的调查和研究工作。豍期满后,由大法院全体大法官组成的大法官会议根据预备法官任职表现决定是否正式任命其为法官。
(二)中国的初任法官选任
在中国,对于初任法官,要进入法官队伍,实践中,我国现行的是公务员准入制。要成为一名法官,首先需要通过公务员考试。以浙江省为例,目前法院系统招录“预备法官”的报考条件除了学历要求至少法学本科以上之外,还要求通过国家司法考试。考入法院的“预备法官”需要经过两次法官学院的培训,并接受结业考试,通过者经过法院内部的选拔成为助理审判员人选,最后由本院院长任命。
一、中国、韩国初任法官选任制度的比较
(一)初任法官选任制度的共同点
把法律专业知识作为初任法官选任的最重要考核指标。两国都要求成为法官之前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法律教育,具备扎实的法律专业知识。在韩国,公民要成为法官首先需要考入大学的法律系学习,继而通过难度较大的司法考试。通过之后,还要参加司法研修。在中国,担任法官的条件之一是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毕业或者高等院校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具有法律专业知识(特殊的地区可经最高人民法院审核确定,在一定期限内,将学历放宽为高等院校法律专科毕业)。此外,考取“预备法官”职位除学历要求之外,还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
(二)初任法官选任制度的不同点
1.进入法院的程序不同。韩国公民通过全国统一司法考试之后,需要到司法研修院系统性地学习法律实务方面的知识。两年后,大法院从提出意愿的申请者中择优任命为预备法官,然后分配到全国的地方法院。即优秀者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申请成为预备法官。而中国公民是通过报名参加相关组织部门举办的公务员考试,经过笔试和面试、体检及考察后,合格者被录取为公务员,进入法院工作。即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法院工作。
2.成为初任法官的程序不同。在韩国,预备法官的任期为2年,期满后,由大法院全体大法官组成的大法官会议根据预备法官任职表现决定是否正式任命其为法官。这两年可谓是个见习期,见习期满通过任命才可以算是真正意义上正式的初任法官。而在中国,通过公务员考试以“预备法官”资格进入法院工作之后,先从事书记员工作。同时,要求“预备法官”参加法官学院组织的培训,而各地方有不同的法官培训方案。以浙江省为例,预备法官们要成为助理审判员需要接受两次法官学院的培训,同时必须具备相关部门的实习经历,其中立案庭是必须实习的部门。通过法官学院的结业测试之后,才具备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的资格,成为一名初任法官。
二、韩国初任法官的选任制度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首先,初任法官选任是一项重要但却繁琐的工作,如果设置一个独立的专门机构来承担这项职能,则更能优化准入队伍,考核方法也会更加系统化、科学化。韩国设置司法研修院,不仅可以起到法律业务知识培训的作用,而且从这些优秀者当中,优中选优,充实到法官队伍当中。基于我国国情,我国可以考虑设置初任法官培养中心。通过这一专门性质的机构,负责招录“预备法官”,这种模式将招录工作专门化,有利于选拔优秀的法律人才进入到法官队伍。
关键词 :地方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实践创新能力
2012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中提出了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论文质量”①等要求。而毕业论文是地方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客观地剖析当前地方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严抓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有效措施,对地方院校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当前地方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剖析
毕业论文过程主要包括选题、开题、过程研究或设计、过程指导、撰写、答辩资格审查、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相比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流程较多,教学时间安排较长,对师生的要求也较高。但当前地方院校在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较大地制约着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及毕业论文质量。现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剖析如下:
1.部分师生对毕业论文重视不足
根据教与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四年制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普遍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开始,并于第八学期的中后期完成。而第八学期不但是学生毕业实习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找工作就业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第八学期学生肩负着毕业实习、就业、毕业论文三座大山,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因时间和精力有限而无法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又因多年来高校的扩招,师资紧张,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有部分老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已多达10个甚至更多,同时还要承担其他教学任务或工作,从而导致部分指导教师无法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即不能对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的每个环节进行细心认真的指导②。因此,部分师生由于时间、精力问题而对毕业论文各环节重视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
2.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不够严格规范,质量难提升
毕业论文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如学生在做毕业论文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松懈,都会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但在现实中,往往就是因为毕业论文过程环节多,管理流程长,且有些环节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而造成对有些环节的管理不够严格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进程和质量。如有的学生对选题不够重视,研究到中途才发现该选题无法继续研究下去,而不得不更换其他选题再作研究,这样不但造成人力、物力、时间和资金的浪费,更严重的是有的学生因此而不够时间完成新选题内容的研究;又如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内容的审查不够严格,导致有些上进心不强的学生对毕业论文过程滋生随便应付心理,产生松懈怠慢现象,从而影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3.毕业论文的过程质量监控难推进
由于毕业论文的过程环节较多,有些过程环节的质量标准不够完善,相关管理人员不够重视,监控人力不足以及长期以来“轻过程,重结果"监控习惯的影响,导致当前有些院校对毕业论文中的选题、开题、研究进展、过程指导、答辩资格审查、答辩等环节的监控存在不及时、难到位、不全面的现象,从而促成有些责任心不强的师生在做毕业论文过程中态度马虎、应付了事,最终影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毕业论文质量。
4.毕业论文经费不足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没钱万万不能”。因此,学生做毕业论文还需要一笔专项足额经费支持才能顺利高质完成。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当前的物价已飞速上涨,而有的院校却受学校扩招,教学经费紧张等因素影响③,当前仍以多年前制定的经费标准继续下拨学生的毕业论文经费,导致下拨的专项经费难以满足毕业论文过程的实际支出需要,影响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新时期严抓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对策探讨
新时期,为了有效提高地方院校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各院校应充分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严抓毕业论文管理的对策。现结合我校近年来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进行的管理改革与实践,进一步探讨严抓地方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有效对策。
1.要求相关师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各个教学环节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挥棒,正确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前提。而毕业论文是一项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其完成质量的好坏与校、院、系级主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学生等人员的思想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首先必须要求校、院、系主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各个教学环节。
2.切实认真做好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引导工作
毕业论文选题是毕业论文的开端,选题是否合适将会大大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因此,学生选题应充分考虑学生本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力、完成该选题研究所需的软硬件环境、经费等因素。现以我校为例,探讨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情况。多年来,我校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主要分为:教师已立项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的课题、自行设计课题三大类别。据统计,我校2013届学生选择教师已立项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的学生人数比例约占15%;选择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课题的学生人数比例约占40%;选择自行设计课题的学生人数比例约占45%。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生选择教师已立项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及选择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课题的学生人数比例之和仅占55%。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应用价值,还必须进一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更多地选择教师已立项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和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的课题④,尤其是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课题,通过学生的认真研究和教师的正确指导,其研究结果可以直接解决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严明指导教师资格,切实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过程的指导作用
学生毕业论文完成质量的好坏与指导教师是否悉心细致的指导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做好选题中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等开题工作,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实施研究方案、正确处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规范撰写毕业论文,认真审查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内容及做好学生答辩技巧指导等工作。因此,我校要求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均应由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且责任心较强的教师担任,或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且责任心较强的工程师担任。尤其是近三年来,学校还要求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论文初期、中期、末期的过程指导记录工作。实践证明,通过严明指导教师资格和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过程的指导规定,较大地提高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加强了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毕业论文的规范性及其质量。
4.答辩前切实做好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工作
我校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主要包括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审查和内容审查两大方面。撰写格式审查主要由指导教师按该学科或专业的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要求进行审查,审查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参加答辩。而毕业论文内容审查通常是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审查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内容是否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若发现有抄袭行为的,也不能参加答辩。但由于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对毕业论文内容审查通常是通过阅读目测审查,往往较难发现学生的抄袭行为及其抄袭程度,所以其审查的威慑力不大。为此,为了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内容的审查力度,在答辩前利用“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切实做好学生毕业论文内容相似性检测工作无疑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但因毕业论文内容相似性检测工作是一项开展难度较大的工作,真正操作实施在师生中会引起强烈反响,因此,为了保证相似性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在学生开始做毕业论文前,将毕业论文相似性检测的具体要求,尤其是相似性比例规定要明确告知各二级学院相关领导、指导教师和相关学生,让二级学院相关领导、指导教师和相关学生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二是由学校统一指定“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和明确规定检测费用的支付问题;三是学校要明确规定相似性检测结果不通过的毕业论文的具体处理方法。2013年,我校为了让指导教师和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及毕业论文质量,在2013年1月份就开始布署对2013届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随机抽测的要求,明确规定了相似性超过30%(不含30%)的检测结果为不通过,并对检测结果不通过的毕业论文作了明确的处理要求。根据要求,答辩前学校组织了13个二级学院按10%的抽测比例随机抽测学生毕业论文共413篇。经专业人员检测,初次检测相似性结果超过30%的仅有16 篇,占总抽测论文总数的3.9%。从毕业论文相似性抽测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已达到预期的目的:即通过抽测不但提高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感,增加了对抄袭行为的威慑力,减少了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改善了教风、学风等,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毕业论文质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毕业论文内容审查中,建议进一步加大毕业论文相似性检测的比例或进行全面检测,以减少学生的侥幸心理,促进全体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毕业论文质量。
5.切实组织好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毕业论文答辩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关键环节,也是重要环节之一。因为答辩环节是锻炼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述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平台。为保证答辩工作的公正性和突显答辩工作的严肃性,我校在组织学生答辩工作中主要要求如下:一是要求各二级学院、各系在答辩前按相关文件要求成立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且在答辩小组成员分组时,指导教师必须与所指导的学生分开;二是要求科学合理安排答辩时间,规范答辩程序,并于答辩前一周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将安排教学督导到现场督查;三是要求在答辩现场详细做好每个学生的答辩记录,且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有4个问题的答辩记录等。
6.综合客观地评定毕业论文成绩
毕业论文成绩是衡量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评定毕业论文成绩时,应从多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定。因此,我校为了客观公正地评定毕业论文成绩,明确规定毕业论文成绩必须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评分。为了体现学科或专业特点,各部分评分占总成绩的比例以及相应的评分标准均由专业所在二级学院统一规定,如有的二级学院规定指导教师评分占5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小组评分占30%;有的二级学院规定指导教师评分占4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小组评分占40%等。同时要求严格控制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比例不能超过15%,严格规定不能人为地将内容未达优秀标准的毕业论文评为优秀,宁缺勿滥。如2013届我校评出的全部优秀毕业论文所占比例仅为8.9%。而对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学校将及时地在全校公开发文表扬,以鼓励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扬学生和教师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优良品质;至于毕业论文总评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只能按结业处理,并在毕业后一年内给予学生一次重做毕业论文的机会。
7.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系列管理制度
为了使毕业论文各环节的操作及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地方院校必须紧紧围绕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过程指导、撰写规范、评分标准、答辩要求、成绩评定等环节进一步完善其相应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或方法等,以期进一步提高相关领导、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和管理的规范性。为此,我校近三年来进一步完善了毕业论文的过程指导规定,创新性地按学科大类或专业特点完善了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评分标准、答辩要求等管理制度。并于2013年制定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因该处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哪些行为属于作假行为以及各种作假行为相应的处理办法,因此,该处理办法出台后,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对那些责任心不强、有侥幸心理、马虎应对毕业论文的师生起到了重要的警醒作用。同时对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树立严谨求实的教风、学风等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8.与时俱进地投入毕业论文经费
毕业论文经费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研究的重要经济保障,尤其是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或工程设计等过程才能完成的毕业论文更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才能顺利完成。因此,学校应及时掌握市场经济情况,充分结合当地的物价水平,力克因扩招导致教学经费紧张的困境,多渠道筹集资金,与时俱进地调整毕业论文经费标准,保证所拨专项经费能够满足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以此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开展。
总之,在新时期,地方院校要进一步严抓毕业论文过程管理,需要校、院、系主管领导、指导教师和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等人员的协同努力和配合,需要学校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各教学环节的管理制度,并要求相关师生在各环节中严格实施相关管理制度,才能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引文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OL].教高〔2012〕4号文件,2012-3-16.
baike.baidu.com/view/8415734.htm#1.②薛彩霞.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 高教论坛,2011(11):56-58.
③赵春.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70-272.
④崔新壮,金青,董琳琳等.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9(1):105-108.
【关键词】 农业生态学 精品课程 改革 建设 探讨
农业生态学是生态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的典范,是研究农业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制和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在培养、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提出了“西部开发,生态要先行”的号召。为此,农业生态学更应该密切联系西部实际乃至全国的农业发展实际,在挑战中深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农业生态学课程体系可谓势在必行。
在我国1987年起陆续设立农业生态学课程的形式下,石河子大学从1985年开设此课程,初定为选修课,经几年的努力与完善,1994年正式规定为农学专业必修的学位课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校的农业生态学学科体系已逐步发展起来,在农学、植保、资环、林学、畜牧等专业均开设了农业生态学课程,并在教学中受到学生广泛欢迎及教学部门的好评。2007年作为我校精品课程重点建设,作为一门年青的学科,农业生态学的地位、意义、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体系等方面还有许多改进与完善。
1.课程改革与建设内容。近几年,农业生态学作为石河子大学精品课程的教学项目,我们围绕课程建设任务书,对农业生态学课程进行了全面建设,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主要涉及:教学观念更新问题;农业生态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新和优化问题;教学方法、手段改革问题;教材建设问题;实践性教学内容、方法、途径改革问题;成绩考核方法、方式问题;教学实习基地陈设及教学实验室设备改造问题;教研组内教学任务配置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研究和实践。
2.课程改革与建设成效。
2.1 革新教学观念,重新定位农业生态学的课程性质。突破原来我校将农业生态学作为专业课,只限于农学开设的局限,目前将农业生态学重新定位在:突出专业基础课的地位,同时作为农业、生物等自然科学大领域范畴的重要课程,面向多个专业开设,在提高大学生生态环境意识上发挥积极作用。近几年,新开该课程的植保学、园艺学、生物学、动物科学等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比较感兴趣,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
2.2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再原有农学专业基础L,依据不同专业关于生态学课程的性质、教学重点、任务的不同,对原有农业生态学课程进行调整,将生态学授课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即基础内容(包括生态学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及生态意识的掌握)和应用内容(结合典型区域进行原理的应用与实践)。尤其在生态学应用上,从不同专业出发,以专题、讨论等形式讲授。加强了新设置的课程体系和内容的完善,体现了针对性强、新颖、实用特点。
2.3 实验课的内容和形式的更新。以往生态学实验开展一直依托农学系作物栽培与耕作实验室,没有独立的实验室,更没有仪器设备的专向投入,实验开展主要以演示性实验为主,没有发挥本学科的特色,严重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目前除对原有内容进行更新外,增加了生态学研究新方法和技术的应用以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由原有的培养学生实验技能为主转向技能与运用理论知识综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并重。
2.4 教材建设和教学素材的收集。针对生态学涉及面广,灵活性强等特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形成了主教材,试验教材、辅助教材,更替教材等一系列教材建设,同时积极组织主编或参与编写了相关教材,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另外针对抽象的章节,收集了图片等素材百余张。
2.5 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手段上,结合多项教学研究和改革项目,积极采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研制了效果较好的、多套CAI课件,并建设了教学网站,实现了教学内容的直观性、立体性、易更新性和教学过程的趣味性、交互性、高效性。
2.6 探讨适合生态学学科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包括直观式、参与式、案例分析、教研结合、双语教学等,将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成果逐步用于教学实践。充分利用直观性强的材料(图片、影像、动画),积极组织学生的参与热情,将目前的生态学热点问题以课程论文、讨论课、学生自讲课等形式引入教学,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加以灵活运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效果。
2.7 优化和改革课程考核体系。对于有实验实习的必修课,普遍采用全程化课程考核,包括平时成绩、课程论文、实验成绩、实习成绩、结业考试成绩。避免了以一次期终考试定优劣的局限性,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积累。选修性的课程,没有实验实习,主要是采用课程论文、平时、期末的成绩来进行课程考核。
3.课程建设的创新点。近几年,针对不同专业,经过教学内容确定以后,如何通过最合适的形式使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是课程教学是否成功的又一个关键环节,为此本课程精心组织教学,尽力达到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进行了以下探索,与以往课程建设相比,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3.1 充分发挥教学与课研相结合,系统授课与专题讲解相结合。结合教师丰富的科研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每讲授完一部分基础内容,就进行一个专题的讲解或分析。这样使学生不但了解了农业生态学基本原理,也学会了如何将理论运用生产实际之中去的方法,同时也了解了目前农业生产中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可能途径。使学生不但掌握本课程理论知识,同时获得了较强实际工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2 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现学生主体性和教师主导性的统一。由于大部分学生来自于农业领域,对农业生产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于农业生态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有着一定的想法,通过课堂讨论和研究性学习过程,可激发他们的学习和创造热情,强化了教学中的学生主体性意识,变学生的被动性学习为主动性学习。实践表明: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当老师、研究性学习及课程论文撰写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3 广泛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实现效果与效率的统一。除传统的直观教学方式外,还广泛采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手段,为此还收集了有关录像材料,制作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但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提高了授课效率,还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现有教学素材和设备的不足。鉴于学生对英语的需求,即将开设双语教学。
3.4
关键词:专科教育 毕业证等级评定 毕业生质量 高教改革
课 题: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基于职业技能训练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毕业考核模式改革”(SQ141049)的研究成果。
专科教育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毕业证含金量低,有四大不足:一是毕业证授予条件低,几乎100%拿证率,起不到激励学生的作用;二是社会认可度低,找好一点的工作和升学都有其他条件限制;三是毕业证没有成为职业资格的入口,与国家职业资格证几乎脱节;四是专科毕业证除了是专升本和考研的基础条件外,在学生深造方面没有任何价值。针对这些不足,国家目前在推行“双证书”制度,进行专科高职教育学位的可行性研究,但这些都是补充措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专科毕业证含金量低的现实。笔者建议对专科毕业证进行等级评定,标注毕业通过的等级,从根本上改变上述不足。
一、专科毕业生质量差异大的根源
1.录取分数线差异大
大学专科教育主要由高职院校和高专学校承担,部分本科高校亦开设有专科。高职偏技术,高专偏理论,侧重点不同,无本质差别。两者的培养目标是统一的,在完成中等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出既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高级技术人员,知识的讲授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两者招生是并轨的。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录取分数线从100多分到400多分不等,而且有些学校实施注册入学,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差异很大,生源质量低是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质量差异大的一个重要原因。大多数学生就读高职高专不是源于兴趣爱好,而是因为没能考取高一级院校;很多职业院校生源不足,这些现状目前很难改变。
2.统招专升本考试以笔试理论知识为主
统招专升本考试已纳入高校招生计划,考上后学生需要再读2年本科(全日制学习),其文凭的认可度在专升本中是最高的,招收比例在应届专科毕业生人数的5%以内。普通专升本考试主要以笔试为主,大部分省份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统一考试,分文科、理科。考试内容多为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两大部分,有的还要求英语达到三级或四级水平。这就导致部分学习能力强、有志升学的专科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实践技能的学习多为应付,而大部分专科学校对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都以实验实训课成绩加上顶岗实习报告为主,达不到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
3.专科只颁发毕业证,且授予条件低
专科教育不授予学位,只颁发专科毕业证书。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管理暂行规定》(1993年)第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年)第二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9年)第五十八条,专科毕业证授予的条件只有两个:思想品德合格和规定时间内修完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
专科录取分数线跨度大,而且毕业只授予毕业证,授予的条件又低,几乎是100%的毕业率,对学生的学习激励及学校教学质量的评价,都起不到任何作用,这样的学历证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已难以适应现实需要。
针对这一现象,国家层面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学校层面也出台了毕业证书管理规定,给毕业证书的授予增加条件。
二、弥补专科毕业证授予条件低的措施
1.国家层面的“双证书”制度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要求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但是,除从事涉及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等特殊工种的全国统一考试的相关证书外,很多证书在学生大学毕业后都不起作用,企业看中的还是实际的技术水平。
2.学校层面的学生毕业证书管理
专科学校为加强毕业证书管理,维护毕业证书的严肃性,通常会有针对学生毕业证书的管理规定,在思想品德合格和规定时间内修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这两个条件外,还增加了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顶岗实习或实习证明等要求,有些实习只是简单的重复劳动或与所学专业不相关,学生不愿意去,而学校不发毕业证,因此还产生了一些纠纷。
三、国外“专科”毕业生质量管控措施
1.分级的通用国家职业资格教育
英国在国家职业资格(NVQ)制度实行6年后,又开始在职业教育中推行通用国家职业资格(GNVQ)制度。GNVQ分级与NVQ一一对应,初级(1级)为中学在校水平,中级(2级)为中学毕业水平,高级(3级)为大学入学水平,4级为学位水平,5级为高级学位水平。实现了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资格三者的相互对应、交叉及转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志向选择,获得GNVQ高级证书者可以就业,可以免试直接升入大学深造攻读学位,也可以转读NVQ第四、五级证书。我国可以借鉴这种形式。
2.校企共同教学及考试的职业教育
德国采用“双元制”培训模式,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在为期2~3年的培训过程中,在职业学校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又在企业内训练实际操作能力。国家承认的培训职业约400个,每个职业都有《职业培训条例》,是职业培训和考试的基本依据,共有两次大考:中期考试和结业考试,两次考试都由各行业联合会组织实施,在企业考技能,在学校考理论。结业考试既是学校的出口考试也是从事职业的入口考试,考试合格取得技能工资格。这种形式适应人口较少的发达国家,我国专科学校实行的顶岗实习难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纵观国外成功的职业教育,其学历教育、职业教育、职业资格是融为一体的,其特点是:一为毕业考试严格,由多方机构共同参与;二为毕业证书价值高,既是学历证明,又是入门级职业资格证书;三为毕业成绩分等级,成绩优秀者可选择直接入大学攻读学位。
四、我国提升专科毕业生质量的探索
1.建议为专科生设立学位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研究制定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也提出开展设立专科高职教育学位的可行性研究。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试验授予“工士”学位证书的条件为“三证四合格”,够格获得的学生人数平均占各专业毕业生人数的62.6%,有6成毕业生拿到了学位证书。“三证”包括:执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中级以上证书,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三级证书,计算机一级证书。“四合格”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合格,全部课程综合学分绩点合格,毕业论文(设计、报告、毕业制作等)考核合格,顶岗实习(跟岗实习)考核合格。除了思想道德素质合格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是授予毕业证的必要条件外,这些都是专科学校要求学生达到的又无法强制要求的项目,这些项目也并不适合所有学生。
高职教育如果授予类似“工士”学位,如何定位,如何打通高职院校学生进一步深造的通道,与“学士”的关系如何,是否可以直接考硕士,都需要考虑。如果只是一种荣誉,不如考虑给专科毕业证进行等级评定。
2.专科毕业证等级评定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探索本科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社区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转移与认定;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将学生完成的创新实验、、专利获取、自主创业等成果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堂学习;推进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
毕业证进行等级评定,以通过、良好、非常好、优异的等级区别学生的毕业成绩,并与继续攻读学位、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能非常好地解决上述问题。通过等级:思想品德合格和规定时间内修完全部课程成绩合格(平均成绩60~69分);良好等级:平均成绩70分以上+中级技能证;非常好等级:平均成绩80分以上+高级技能证;优异等级:平均成绩85分以上+高级技能证+英语四级+一项成果(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发明专利第一申请人、应用于生产的设计、获省市级奖的创新项目、竞赛奖)。
毕业证等级评定可以实现评价教学质量、毕业学生质量的功能,能很好地解决专科毕业证与国家职业资格证、学生进一步深造的关系的问题,激励学生学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取得更好的毕业证等级,得到用人单位更好的待遇,实现升入大学攻读学位的梦想。
五、小结
由于生源质量低、3年的短期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都得学、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更注重专升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毕业证授予条件低等问题造成专科毕业生质量参差不齐。毕业证是专科学生达标的出口,目前国家推行“双证书”制度,如果职业资格证不能成为授予毕业证的条件,则很难达到“双证书”制度的目的。而专科学位如果只是在毕业证100%授予率的基础上授予满足其他条件(包括取得职业资格证)的一些优秀学生,这其实还是一种条件选拔,只能把毕业生分出高低,并没有实现与国家职业资格证的对接及与学士学位的联系这两个重要的改革目标。毕业证等级评定既能把毕业生分成通过、良好、非常好、优异几个等级,又能实现这两个目标,是一种非常适合我国专科教育改革的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欧亚五国职业资格制度比较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关键词: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着理论服务于实践的宗旨,通过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共同打造了认知实习模块、专业基本素质培养实训模块、专项能力培养实训模块、综合实习模块等多层次的实习实践基地,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解决了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匹配难的问题。
一、积极探索和实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模式
现代旅游管理者不仅需要掌握现代管理理论知识,而且更需要善于熟练应用管理技术解决旅游管理问题,即具备旅游管理实践的能力或执行能力。而现有大多数旅游管理本科生都缺乏来自管理实践积累的管理技能,仅仅通过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不足以使其胜任将要承担的旅游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的重任,因而必须在课程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增加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该校通过“3大课程模块”、“4大教学要素”(“师资”、“课程体系”、“编写管理实务”、“管理实践能力广州()平台”)的改革和“5大教学手段”的建立来提高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管理实践能力,从而构建了培养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有效模式。
(一)3大课程模块
建立提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能力的3大课程模块,改革传统标准化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采取“精中间,延两边”,即适当精简传统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增设经理人素质训练课程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课程系列模块,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3大课程模块:经理人职业素质训练模块(包括经理人团队精神、创新意识和职业操守等培养)、管理知识学习模块和管理技术与实践模块。
(二)4大教学要素
课程体系。针对标准化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不断改革课程体系,增设实战技能强的课程,开发系列模块,以培养学生的演讲技巧、沟通技巧等管理职业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现代职业经理人的必备技能。
师资队伍。一方面,推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广州()力,积极构建一支既从事“学术研究”,又从事“旅游企业管理”的“两翼型”师资队伍,要求教师通过承担旅游企业横向课题、从事旅游管理咨询、行业发展和旅游企业管理研究提高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努力建立“校内兼职教师+短期校外专家+企业管理专家”的“3合1”外聘师资队伍。通过聘任多位具有丰富旅游管理实践经验、高级职称和较高学历的“兼职教授”,他们通过参与课堂案例讨论、开设专家论坛、指导论文、参与论文评阅和答辩、接纳学生实习等,进一步提高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
编写管理实务。培养教师编写案例的技巧和能力;组织教师编写有关本国旅游企业具体经营管理实务的案例100个。
管理实践能力平台。为了提高旅游管理专业的管理实践能力,该校组建了“旅游论坛”,建立了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参加“3大赛”(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衡阳市大学生创新大赛)制度;注册组建了衡阳市地球村旅游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建立了高质量、高水准、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
(三)5大教学手段广州()
旅游案例教学。强化课堂旅游案例教学,通过旅游案例讨论、旅游案例书面分析报告、旅游案例角色模拟、旅游案例课堂演讲、旅游案例辩论等,提高旅游案例教学效率,让学生通过旅游案例教学的体验式和互动式学习,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团队工作精神”,感受、体会和把握旅游管理的真谛和精髓,提升发现、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能力。
旅游管理问题分析报告。为了加强学生旅游管理实践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掌握若干旅游管理技术并善于应用,增设10门应用性强的“旅游管理问题导向型”的课程模块:教师讲授1门实用性的旅游管理技术,解剖1个案例,学生讨论、分析和报告1个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报告。
旅游企业家论坛。设立旅游企业家论坛,邀请具有丰富旅游企业管理经验的旅游企业家,针对旅游管理实践中的前沿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讲解和评述;通过课程讲座,邀请实际部门的专家就课程的某一部分到课堂作专题讲座、讲解旅游案例背景并参加案例讨论;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开设讲座,介绍和探讨自己以往的旅游管理问题、经验与教训,以实现学生相互之间知识与经验分享。旅游管理决策模拟和竞赛。开设《旅游管理决策模拟》课程,建立学生参加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和创业计划大赛两大赛制度,将旅游企业实际经营管理系统或某些旅游管理业务简化,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经营情景进行决策,以整合旅游管理理论知识,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参与意识。
旅游管理实习。与衡阳雁城宾馆、林隐饭店、华天宾馆等省内外旅游公司广州()建立实习基地,每年暑假选派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到企业进行为期6个月的实习;设立旅游案例调研基金,由相关教师带队,组织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赴旅游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
二、积极探索和实践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
(一)调整旅游管理教学计划
旅游管理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行业的实际,提高资金和时间的使用效率。另外实践教学还应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每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内容应该有所差别,设立实践教学必修课和选修课,以满足不同模块学生的多样化需要。
(二)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具体体现为由较浅层次的教学实验、课程设计到较广州()高层次的服
务与管理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要兼顾到系统性和阶段性。旅游管理从业者需要具备较强的组织、预测、交际、表达等能力,而且要有强健的体魄和渊博的知识,因此在校期间需要在实践教学时,对学生进行系统性训练。但在每个年级应根据其接受能力和教学计划的阶段,有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开展。
(三)加强教师队伍的管理
实践教学需要专门教师进行指导,实践教师包括旅游实习指导教师、旅游实验室工作人员、旅游课程实践教师等。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旅游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要搞好实践教学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稳定的教师队伍。实训教师应该是主讲相关专业课程或参加过相应领域内的科研工作,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如主讲模拟导游课程的教师应该在导游岗位上工作过。针对当前师资不足的问题可通过两种方式加以解决:一方面通过系统培训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以承担一定的实践任务;另一方面,聘任旅游企业骨干人士担任实践教师。
(四)改革实践课的考核制度
可采用自我考评、企业考评、教师考评、实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学生实践表现为依据来确定其实践课的成绩,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课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根据课程的性质分阶段、分步骤、按等级地制定量化考核标准体系,以便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学校应鼓励教师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罚挂钩。广州()
(五)建立校内实训基地的管理体系
校内实训室建设成功后,要设立专门的实训管理员,同时还要有一定数量的、功能齐全的实训教学师资队伍。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资金保障,使实训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都能跟上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实训基地必须有完整的管理体系才能保证实训基地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六)整合利用企业资源,搭建校企联合办学平台,广泛建立实习基地
目前,该校已建立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基地30余处,覆盖全国,包括旅游景区、旅行社、酒店、游船公司、导游服务公司、旅游人才培训中心等;同时,邀请湖南中国国际旅行社、长沙通程酒店等企业的老总到该校授课或者举办讲座。
(七)积极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实行“双证制”
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是面向旅游企业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将职业资格考证纳入实践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毕业前完成岗前培训,毕业可直接上岗;同时要求学生在毕业时既要取得毕业证书,又要取得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或技术等级证书,方能予以结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
(八)实践教学教材建设广州()
根据实践教学计划进度,除采用普通高校公开出版的教材外,对于无教材的实践环节,应组织行内企业专家和校内“双师型”教师,结合实践基地的实际情况,针对岗位(群)的特点,编写院内实践教学教材和院外实践教学讲义,建设并完善实践教学教材体系。
参考文献
1、陈国生.新世纪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培养与高等旅游教育改革[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3(6).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体系的结构
1.1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主要构成
(1)招生制度。(2)学生学习活动管理制度。(3)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4)就业制度。(5)权益保障制度。
1.2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层次
1.2.1 国家管理制度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章第三十六条至四十四条的规定,涉及内容是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及义务。
(2)《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第六章第五十三条至五十九条的规定,涉及内容是学生学习活动管理、学生课外活动管理、权益保障等方面。
(3) 2005年9月1日新颁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全面论述学生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4)《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是为加强高等学校校园管理,制订的学生课外活动管理制度。
(5)《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是为做好毕业生就业相关工作制订的就业制度。
(6)《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是为规范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行为的认定与处理,制订相关的考核、考试制度以及申述制度。
1.2.2 学校管理制度
(1)教学管理制度。属于这一内容的制度包括:《高职院校学生学籍管理规定》、《高职院校学分实施细则》、《高职院校学生课程考核管理办法》等。
(2)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涉及的范围很广,具体而言,包括:《高职院校教室文明守则》、《高职院校学生宿舍管理规定》、《高职院校学生素质综合测评条例》、《高职院校学生评优评先和奖学金评定实施办法》、《高职院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处理规定》、《高职院校学生违纪处分条例》、《高职院校学生证、校徽管理规定》、《高职院校学生勤工助学管理规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高职院校学生申诉处理办法》、《高职院校国家助学贷款实施细则》以及《高职院校学生婚育管理若干规定》等。
2 新颁《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特点
2005年9月1日起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以下简称《规定》和《准则》)正式实施。新的《规定》和《准则》,字里行间都渗透着现代大学管理理念,特别是法制和人性化管理理念,它的出台,关系着千万学子的切身利益,标志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创新的新起点。
(1)新《规定》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强化了高校育人功能,强化了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品质规范在高校学生成人成才中的作用。在具体规定中增写了学生要“自觉遵守公民道德规范,成为遵守公民道德的模范,不得参与有损大学生形象、有损社会公德活动”等道德行为方面的具体要求。
(2)新《规定》固化了近年来教育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鼓励和引导高校建立并实施学分制、主辅修制等新的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管理制度。如针对学分制等更加灵活的管理改革经验,新《规定》取消原来升、留、降级等具体规定。
(3)新《规定》确立了一系列依法治校、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的新规则。①明确学生权利与义务。学生是公民,学校要充分尊重他们的申诉权,但也不允许违法乱纪行为通过诉讼得到变相的张扬。依法治校的不仅仅是学生,更应该是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②对学生处理和违纪处分标准更加明确清晰,对学生违纪处理程序更加规范。③取消了与目前国家基本法律不一致的特殊规定。
(4)新《规定》进一步扩大了高校依法办学的自。新《规定》在明确学校的管理职能、职责和自基础上,给予高校以教学管理自为核心的多项自,给予高校根据办学层次、办学类型、办学特色创新管理制度,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活力,扩大学校的管理空间。总括全文,有五处直接明确为“由学校规定”,有十三处要求明确为“按学校规定”执行。
(5)新《规定》针对当前的突出问题,强化了相关管理。针对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的问题,增写考试作弊或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可予以开除学籍等规定,并细化了作弊开除学籍的种类。
3 学校制度:学校的制度建设体现高职学生管理的特殊性
新《规定》实施至今已有五年时间,它的适用范围广,具有一定的宏观性和原则性。为便于实施,有必要进行必要的细化和具体化,即制订实施细则。新《规定》将制订实施细则的权力授予各高等学校,同时要求,实施细则应当报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及时向学生公布,接受学生、社会和政府的监督。
(1)对条例内容的扩展。如在新《规定》第三章第十六条中规定:“严重违反考核纪律或者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由学校视其违纪或者作弊情节,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的纪律处分。”各高职院校均制订了本校的《学生考试作弊行为处理规定》,并且做了详细的处分规定,如:“发现夹带与该课程内容有关的文字材料,但未实施偷看的。给予严重警告处分,该课程作零分计,不得参加补考。”“偷看夹带资料的,给予记过处分,该课程作零分计,不得参加补考。”
(2)对时间、条件、程序等具体规定。新《规定》的许多提法是原则性的,需要可操作化。如:“学生因故不能按时入学与注册,应当向学校请假。”在高职学生管理制度中作了补充:“请假一般不得超过两周。”另外还对请假条件作出补充说明:“因故不能按期报到者,须凭原单位或街道、乡镇证明,向学校请假。”补充规定以后,使制度条例更加明确,同时减少了制度实施的随意性。
(3)在“自由裁量权”的领域自己订规章。新《规定》有许多“由学校规定”的授权性条款,授权高校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制订相应的更具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校内规范性文件,并依此进行管理,以适应学校教育管理自身的需要。因此在部分规定中,我们就看到各高职院校的区别。如在新《规定》第三章第十二条中规定:“考核和成绩评定方式,以及考核不合格的课程是否重修或者补考,由学校规定。”某高职院制订的具体规定是:“ 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允许补考一次;补考后仍不及格者,必须参加该课程的重修。试验课、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不及格者,必须随下一年级或由系安排时间重修。”而另一高职院关于这方面的规定则是:“考核成绩不合格者,必须参加该课程的重修。实践性教学环节考核不及格者,允许现场补考一次。”再如新《规定》第三章第三十二条中规定:“学生结业后是否可以补考、重修或者补作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以及是否颁发毕业证书,由学校规定。”某高职院制订的具体规定是:“因未获得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者,结业后一年内可向学校申请重修或重考(单独开设的试验、设计、实习等实践性课程为重修)一次,及格者可换发毕业证书。经重修仍有不及格的课程,以后不再重修,不再换发毕业证书。”另一高职院的规定是:“学科课程不及格者,结业后半年内可向学校申请重修,经重修仍不及格者,以后不再重修,不再换发毕业证书。毕业设计、论文、答辩不及格者,不单独安排重修,直接随下一年级学生的考核要求同时安排重修,仍不及格者,不再换发毕业证书。”关于在校学习年限问题,新《规定》第三章第二十二条也授权由学校规定,因此各高职院校就把学生在校的最长年限(含休学)规定为“五年”或“六年”。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以在不违反上位法(包括原则、精神、规定)的前提下,对某些具体规定作出一些调整和变通。
虽然高职院校在落实新《规定》的过程中对它进行了部分修改,但实际上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规定还是照搬照套普通高等学校那一套,这显然不能适应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和人才培养模式都是和普通高等院校不一样的,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制订一套学生管理制度,这需要我们学生工作管理者在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不断做出调整。
参考文献
[1]新华社.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新规定出台. ,2005-03-30.
[2]卢丽君.高校管理求变:给学生更大空间.中国教育报,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