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8 19:41:18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241-02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环节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认识实习,主要采取给排水工程参观的形式进行,学生通过对给排水工程的认识和了解,初步建立起对本专业的总体印象;二是生产实习,学生结合已学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排水、水工艺设备基础等课程的基本原理,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三是毕业实习,学生结合自己的毕设选题,针对性地进行实际工程参观实习,为顺利进行毕设打下基础。但一直以来,实习环节中存在着实习经费不充足、用人单位不愿接待、现场只能看不能摸等问题,致使实习效果不够理想。为此,我们针对以上问题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提高实习教学质量。
一、合理做好实习环节的时间安排
认识实习安排在专业课开课之前进行,学生通过一周的实际水厂参观,对给排水工程建立了感性认识,对专业建立了总体印象,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生产实习则安排在学完专业课之后,时间为四周,采取现场蹲点和校内仿真实验室进行实训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此时学生已从课本上掌握了水质工程学、建筑给排水、水工艺设备基础等课程的基本原理,实习中能将所学知识与工程实际联系起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毕业实习阶段安排在大四下学期毕业设计过程中进行,共两周,学生根据自己的毕设选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际工程参观实习。实践证明:对实习三个阶段的时间安排是合理的,满足了不同阶段实习的具体要求。
二、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中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集中由实习指导教师带队统一实习,而毕业实习环节,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毕设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单位进行实习,也可根据拟就业单位的要求选择适合的毕设题目,再在该单位完成实习。即学生可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并选择合适的岗位进行实习,从而完成分散式实习方式。同时学校也提供由实习老师带队的集中实习,完成有些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实习单位的毕业实习的教学要求。这种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实习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支持,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符合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应用性人才的要求。
三、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是保证实践教学环节及教学质量的关键。近年来我们与武汉市余家头自来水厂、白沙洲水厂、龙王嘴污水处理厂、沙湖污水处理厂以及长沙污水培训中心等多家单位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为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聘请生产一线的工程师担任实习现场指导老师,并举办专题技术讲座,开拓学生视野。
学生通过专业课的学习,掌握了给排水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对实际现场的了解。因此实习期间我们专门聘请工程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担任现场指导和举办专题技术讲座。在工程现场,技术人员在讲解构筑物或设备的同时,还会给学生演示一部分实际现场操作,如格栅除污机的手动开启、关闭等运行过程,使学生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融入到工程实践中。在专题技术讲座中,工程师对学生讲授实际工程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而这些实际问题往往在书本上学不到。因此学生听起来也非常认真,极大的开拓了学生的视野,收到了良好的实习效果。通过以上措施,能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目前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感受到本专业工作岗位的要求,对学生毕业后顺利进行相关岗位的工作起到衔接的作用。
五、建立系统完善的实习教学管理体系
1.修订实纲,完善实习教学评分系统。重新修订了实习教学大纲(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纲)及任务指导书。让学生人手一册。完善了实习教学评分系统,即按照学生考勤、现场表现、仿真实习得分及提交的现场实习报告综合给予评分。分数不及格不允许参加毕业答辩。这一评分方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力争在每个环节做到最好。
2.注重实习指导教师素质培养,保证实习质量。每次实习都是派出责任心强、具有较强专业知识和实际现场经验的高素质教师作为实习带队教师,并采取“老带青”的办法,即老教师带一位年轻教师共同指导实习,既保证了实习质量也培养了缺乏实际经验的年轻教师。
六、建立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水质工程仿真室
除了到固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实习外,我们还建立了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水质工程仿真室。因为在实际工程现场实习,虽然能使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收获较大,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即水处理工艺设备正处于运行状态,构筑物中充满了水,学生无法看到构筑物内部结构;同时,水厂的心脏—集控室对工艺流程的控制学生也是只能看不能摸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地影响了实习效果。为此,我们专门建立了水质工程仿真室,作为校内实习实训基地,这是对本专业实习环节的有力补充。在去实际现场实习前,安排学生进入仿真室进行为期一周的仿真练习,为真正的现场实习打下基础。现场实习结束后,学生若还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随时到校内仿真室练习,仿真室是一直对学生开放的并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水质工程仿真室计算机系统中安装了两套软件,一个是北京东方仿真公司与广州大学联合开发的《给排水处理仿真教学软件》[1],该软件模拟了真实的水厂运行工艺,在学生实习训练中发挥了较大的作用。实训内容包括城市自来水厂、V型滤池、污水处理水工段、污水处理泥工段、初沉池工段和消化池工段等操作单元,学生可根据计算机的提示,输入参数,操作设备,监测工艺运行的指标和变化曲线,进行人机交互式交流,以完成各个操作单元的练习。软件中还设置了涵盖自来水厂、污水厂可能出现的各种紧急故障现象培训项目,如城市自来水厂单元有:管网余氯低,一级泵站1号泵出现故障,源水pH值低等。面对这些工艺运行中突然出现的意外情况,学生可参考各种提示进行操作,逐步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总之,对于软件中各种培训项目,学生可深入探究,刷新重来,在机上反复操作,直到熟练掌握。最后学生可随机抽取试卷回答相关问题,问题提交到教师站给予评分。虽然这一软件培训内容全面,但仍存在不足:即各工艺构筑物都是平面图,缺乏立体直观的效果。因此,我们在仿真室计算机系统中安装了另一个仿真软件,这一软件是本课题组依托湖北省教改项目《基于VR技术的工科虚拟课堂研究》自行研发的水处理工艺三维软件,软件中包含给水厂、污水厂三维场景、各处理工艺构筑物的三维图,学生可通过反复观看三维图,了解构筑物内部构造,弥补了在实习现场看不到构筑物内部结构的不足。通过一周的实训操作,学生对于给水和污水处理工艺的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两个软件的仿真训练再结合为期三周的现场蹲点,实习效果大大提高。
七、仿真实习与现场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效果
实践表明,通过仿真实习教学与现场实习的结合,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与简单的现场实习相比,两者结合的实习方式有下列几方面的作用:
1.进一步提高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计算机仿真以其独有的技术和效果,使学生在模拟的生产过程环境中,通过对各个阀门、开关、设备的操作,通过对各工艺参数进行全面的调节和控制,通过对各种事故现象的认识,可对城市水处理系统的多变性和复杂性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同时,学生看到的各工艺构筑物都是三维可视的。在水厂虚拟场景中,随着鼠标的移动,学生仿佛漫步在水厂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一仿真系统的训练使学生感到直观生动,极大地调动了学习兴趣,始终处于良好的、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在接下来的现场实习中,学生有仿真实习打下的基础,更能带着问题针对性实习,实习效果大大提高。
2.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由于仿真系统是依据真实的生产过程开发的,即整个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的变化以及系统的运行状态与真实过程一样。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通过反复操作,一方面可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另一方面也可以进行思维的训练。面对真实的工艺流程,学生必须树立全局的观念,用系统全面的观点对整体工艺的操作方案及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故进行预先分析,才能保证顺利操作。另外,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针对出现的问题,利用所学的知识,通过探索各种参数最佳值及相互影响,寻求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一思维的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通过以上一系列改革措施,实习效果大大提高。尤其通过我们几年来对仿真系统在实习教学中的应用,已经证明,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实习环节中采用计算机仿真手段与现场实习相结合,对提高教学质量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综合能力都得到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邓曼适.《给排水处理仿真教学软件》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探索[J].职教研究,2006,(4):156-157.
关键词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就业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4-0064-03
1 前言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类型分为“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种类型有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1-3]。长江大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类型定位是“工程应用型”,在培养模式上做了很多新的尝试和探索。特别是在2006年实施工学交替合作教育培养模式以后,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社会反响较好。工学交替合作教育是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一种特色培养模式,分为4个单元,即工学交替Ⅰ、Ⅱ、Ⅲ、Ⅳ,4次实习分别安排在大学一、二、三年级的暑假和第八学期的前4周进行。
工学交替Ⅰ建立在学生尚未接触专业课程的条件下,为期2周,由专业教师带领到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参观和接受短期培训,以感性认识和听取工程师讲解为主,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工程背景、厂区工艺或建筑概况等。工学交替Ⅰ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以及对未来工作单位涉及领域的初步了解。
工学交替Ⅱ是在基本学完专业基础课,还未学习专业核心课程的情况下,采取分散的形式,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行联系与专业相关的单位进行1个月以上的实习。工学交替Ⅱ主要培养学生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让学生在实习单位体验未来的工作环境,为自己将来就业方向作出合理选择。
工学交替Ⅲ是在学生学完专业核心课程以后,以分散实习的方式,自行联系水处理厂、设计院、市政、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进行1个月以上的工作实习。要求尽量根据毕业后可能的就业方向来选择实习单位,实习时必须参与单位的生产和管理。工学交替Ⅲ主要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动手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所学专业知识用于工作实践。
工学交替Ⅳ是学生在单位正常上班,实际上类似于单位试用期。学生能够提前体验参加工作的感受,从而根据自身情况作出最后的就业选择。
4个工学交替实习要求每位学生都参与,且必须做好相关的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对于分散实习,责任教师要通过电话定期检查学生的实习情况,并且随时解答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本文拟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面对面或者电话访谈,以及对毕业生就业后发展情况的跟踪调查等手段,探讨工学交替培养模式对于学生就业去向及职业发展前景的影响。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课题组通过查阅学生以前的实习报告,对近5年所有年级学生参加工学交替实习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数字是每个年级工学交替Ⅱ、Ⅲ、Ⅳ的累计人次;工学交替Ⅰ集中在几个单位参观实习,因此未统计。
根据学校就业办公室提供的统计数据,2007—2012年毕业的学生的就业单位统计如表2所示。
以本专业2008级入校学生(2012年毕业)为例,其工学交替实习所在单位类型与就业单位类型对比如表3所示。
分析表1和表2可得到3点结论。
1)自工学交替实施以来,学生在建筑施工和建筑设计单位的人数比例有明显提高。分析主要原因,以往本专业实习(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都是采用集中定点实习形式,学生不能根据自己意愿和需要选择实习单位。实行工学交替以后,学生可以根据未来就业的方向自主选择实习单位。而长江大学为一般普通本科院校,学生毕业后主要是从事建筑施工和设计行业工作。
2)近年来毕业生到水处理相关企业就业人数越来越少,原因是现在水处理行业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对本专业毕业生需求也比较少。另外,通过与学生工学交替座谈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去水厂或污水厂实习学到的实践知识较少,仅仅就是参观一下流程,意义不大。因此,学生去水处理相关单位进行工学交替的也比较少。
3)与专业无关的单位就业人数在逐年减少,这可能表明近年全国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就业形势比较好,学生能找到专业相关的工作。
从表3可以看出,学生就业单位与其工学交替实习单位类型有较大关联性,尤其是建筑施工和设计单位。而水处理相关企业之所以就业人数少,可能是因为这些学生考上了研究生,没有就业。这同时也说明大部分学生的工学交替实习对其未来工作选择有较大影响力。
总体来看,毕业生就业选择明确,并呈现相关特点。由于一般本科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工科专业实践性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难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从而造成学生普遍觉得专业知识难懂的现象,进而逐渐失去学习动力与兴趣。实施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后,学生在企业的学习弥补了课堂理论知识实践性不足的缺点,对专业知识和各领域未来前景发展有了自己的见解,使以后的学习目的性更强,从而就业的目标性同样会增强。学生在就业选择时大多选择建筑或市政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与专业相关行业,部分选择考取研究生深造。毕业生就业能按照自己的兴趣以及职业规划进行选择。随着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成熟,这些特点更为明显。
3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经验体会
工学交替起初是高职院校的一种实践教学方式,现在也逐渐成为部分地方普通工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有着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它与理论教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是两个相对独立、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教学体系。适当地进行实践可以让大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发现自己的不足,巩固已有的知识,并将它们系统地组合起来,建立起宽广的知识框架,增加对学习研究的兴趣,为以后的妥善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际能力、课堂理解能力、动手及创新能力。4个阶段的工学交替实习让学生对于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知识有了由浅入深、由抽象到具体的了解,对于平时的理论教学是很好的补充。同时将学生的学习由校内逐渐转向校外,由理论延伸到实践,开阔和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对于他们以后的全方位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现在的用人单位常常会选择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人员,而拥有一定的工程实际应用能力的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强,对毕业生的就业率也是一个很好的保障。
2)就业导向作用明显。工学交替实习实施后,毕业生可选择的就业领域更宽。不同领域所需专业知识不尽相同,各有侧重点。以往在课堂上只能按照传统模式划分课时选择侧重点进行教学,学生对各个就业领域所真正侧重的专业知识也不是很清楚,依往年经验来看,很多学生毕业后还是处于迷茫的状态。
3)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工学交替中,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实际问题,了解生产设备和工艺,弥补课堂理论知识实践性不足的缺点,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而不同阶段实习内容和形式的层次化和多样化,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了解当今社会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对专业知识和各领域未来前景发展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使得他们以后的学习目的性更强。学习的目的性增强,就业的目标性同样会增强。学生明白自己喜欢与擅长的领域,在毕业就业选择时能做到心中有数,就业目标更加明确。
工学交替培养模式的实施,应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完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的制度,包括如何组织实施以及对成果的考核。这就要对工学交替的任务、工作流程、组织管理等方面制订严格系统的规范,建立从开始到结束的一整套实习质量监督模式;同时也要在实习影音资料的收集制作、课件开发、实习教材建设及实习方式的优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考核方面要求实习结束前每个学生都要完成实习日志和实结报告,指导教师要对实习做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为做好今后的实习工作提供依据。这也就要求指导教师全身心投入,面对不同智力、不同程度、不同要求的学生,能做到耐心引导、严格管理、规范审查。
二是建立广泛的工学交替校企合作培训基地。学校要根据专业不同的方向和侧重点而严格挑选一些与专业相关的设计、施工、生产建设的企事业单位作为本专业实习基地,以配合理论教学。参加过工学交替的学生普遍反应单位较难寻找,一方面,单位为了安全或者经济原因,不愿接受在校大学生短期的实习;另一方面,学生自身胆怯,导致不敢主动寻找实习机会,而校企合作培训基地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学校为企业输送人才,企业为学校培养人才。
当前大学毕业生多数眼高手低,实践能力不强,企业需要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通过工学交替实习教学能够强化学生专业素质,提高专业水平、专业技能,增加学生就业优势;同时借机“推销”学生,让专业对口单位了解本校学生素质,建立良好印象,有机会优先考虑,通过工学交替实习搭建起用人单位与学生就业间的平台。
4 结束语
长江大学具有石油行业背景,又是一般工科院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是学校的主要方向。如何将专业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结合更紧密,达到相辅相成的效果,是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在重视本专业理论教学的同时,更重视学生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爱与兴趣。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工学交替实习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导向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平歌,马东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2):102-104.
【关键词】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概述
近年来基建领域腐败频发,某些给排水工程项目的不良社会环境影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的毕业生多从事土建与市政工程相关的工作,如没有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足够的定力,工作中极易出现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甚至产生腐败。因此,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对于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多数高校主要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或“道德与法律”等课程进行职业道德或伦理教育,其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观教育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水平,国家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则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主要要求之一,学校标准制定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标准中非学术方面(个人道德和工程师基本素质等)的要求,并通过具体教学环节实现。
二、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
(一)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之后,再结合相关的实际工程案例,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实际工程中出现的问3.2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
1.加强实验室建设题并拿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例如,水文与水文地质学是很多学生感觉比较枯燥、难理解的课程,笔者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对于公式的推导尽量简化,但是对于重要的公式要求学生必须记住,然后提供实际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此公式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讲完水资源利用与保护的节水理论与技术一章后,告诉学生工业节水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要求学生分析原因等。
2.实验室是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良好平台,是学校所能操控的能够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理想场所。因此,应把加强和完善实验室的建设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首先,实验室应建设成为开放式实验室,学生可以利用一切课余时间进入实验室开展实践活动。在学习水泵与水泵站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内对一个实际的水泵进行拆卸与安装;在学习水质工程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入实验室运行相关的水处理设备并对相关水质指标进行检测;在学习给水排水管网系统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实验室内认识各种管材及配件,学习管道的安装等。另外,在实验室内除了设置一些小试设备之外,还可考虑设置一些处理能力更大的中试设备,使其更贴近工程实际。学生在运行这些大型设施的时候,会面临各种实际工程问题,例如水泵开停机、管道安装与维护、水质检测分析等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水平会得到大幅度提高。
(二)开展与企业的深层次合作
与企业的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应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根据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为了达到该目的,我们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例如,学院招生就业处分两路前往新疆、宁夏深入企业进行走访调研,向企业推荐我院毕业生。新疆一路考察了新建路桥南疆工程有限公司等十余家企事业单位。宁夏一路先后走访了中关村中卫产业园、中卫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宁夏钢铁集团等12家用人单位,通过与企业、毕业生座谈,企业认为目前就业形势比较严峻,高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包括:应聘技巧、岗位定位,防止出现到岗后形成较大的心理反差,增强危机意识。全面培养综合能力,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并在就业之前,对目标企业有针对性的专业技术培训。关注企业对人员实际需求情况,增设相应学科,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此次走访调研,对毕业生加强分类指导,转变学生就业理念,加强就业基地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我院学科专业的发展、学生就业的认识等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实施措施探讨
(一)建立课题小组
课题小组的建立,对于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是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的。实践证明,在教师的指导下,课题小组成员可以分别负责不同的任务,并定期开展交流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并可从组员之间的思想交流碰撞中获得创新灵感。课题小组建设的关键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只有学会自主学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的问题思考和分析,才能在有了自己的初步结论后,更好的和其他组员开展交流和讨论。遇到问题要注意从多方面考虑,而且要持之以恒,更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创新才能在不知不觉中出现。
(二)模型的设计与制作
不同于常规的水处理模型,此平台主要侧重于创新实验,因而模型的设计不能按照传统方法原理来设计。学生可根据课题要求自己动手设计、搭建水处理模型装置并确定工艺流程及试验方案。模型可采用有机玻璃等材料进行组装,实体模型涉及水处理前沿问题的各个主要方向,如: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光催化氧化反应器、生物电化学脱氮反应器、BAF反应器、生态湿地等。
(三)系列综合性实验项目研制和平台建设
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制完善系列性综合实验项目,根据实验项目要求分别建设物化处理平台、生物处理平台和生态处理平台。学生可分别在这些平台上结合前沿科学问题进行各种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
(四)以节能环保等竞赛为载体,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立足于创新与实践能力平台,可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各类节能环保类的竞赛,进一步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的操作性很强,侧重于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它需要参赛者对于所探究的具体问题合理选择处理设备和工艺,通过不断实验与改良,最终形成有效的创新型水处理装置。通过竞赛的系列过程学习和实践,可使学生最终具备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特别是可拓宽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最终实现以节能环保类竞赛为载体,促进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和谐发展,达到创新能力和工程技能综合培养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加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分析,对于其良好实践效果的取得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今后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其关键环节与重点要素的重视程度,并注重其具体实施措施的科学性。
参考文献:
[1] 何康.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J].思想教育研究.2015(12):60-62.
(一)科学的给排水建设能够有效地形成节约用水系统
水资源日益减少使我们所面临的严峻现实,而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水资源就成为我们在资源有限的基础上的首要选择。通过科学的给排水建设,首先可以根据水资源的来源及水质进行相对应的分配,从而减少优质水资源的流失;其次能够实现中水的再收回利用,提高中水的使用率。
(二)给排水建设的科学化可以促进城市水处理的科学化
城市水资源的来源是多元的,除去依托江河湖海的城市,我国大部分的城市水资源来自于地下水,还有部分是来自于利用雨期汛期储存的水库用水。科学的给排水建设有利于将资源整合实现功能的最大化。也可以及时将城市污水、雨水进行科学处理,避免因为排水处理不善而引起的一些问题。
二、城市给排水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对水资源发展的影响
近些年,城市“内涝”、生活用水安全事故等水资源问题反复出现,我们不得不深思城市给排水建设的当前状况,完善城市给排水的建设,从而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及科学合理利用,以期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一)欠缺科学的规划设计及管理意识
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未能与城市道路及其他市政工程建设形成科学的相辅相成的建设模式。例如,在很多城市的道路规划过程中,经常出现道路建设已迫在眉睫,但给排水设计还未形成最终定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两个工程各自设计,各自施工的现象,这样现象很容易导致城市给排水设计不能与城市道路建设相符合,出现设置不合理的地方,无法发挥科学的给排水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甚至是污染。城市的给排水建设很多时候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因为给排水工程多为地下工程,建设完善后不会体现在表面,也就并不能充分满足城市管理者的面子工程。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充分变现了城市给排水建设的重要地位,城市管理者应该具有科学的管理意识,在一味追求城市外在的高楼大厦,繁华葱郁的同时,应深刻意识到城市给排水建设的基础性关键作用。
(二)施工质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
正如上文提到的城市给排水建设属于“地下工程”,常常得不到管理者的充分重视,也就导致在给排水建设过程中,人们的质量意识不高,从而导致施工质量得不到充分的保障。城市给排水建设属于城市市政基础建设,工程量大,常常是分包给一些施工单位进行建设。但是分包企业的资质和水平参差不齐,且为了其经济利益,一些企业甚至会偷工减料,最终影响工程的质量,是给排水建设严重不合格,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产生活,破坏水资源的健康发展。
(三)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监理力度不足
在城市给排水建设施工过程中,监理部门对工程质量的保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但是很多施工单位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得给排水建设存在着监理力度不够的问题。城市给排水建设属于城市市政建设工程,施工单位进行的施工更多时候是由行政单位授权的。有些情况下,施工单位会提出各种理由拒绝监理部门的介入,使得工程建设过程中缺少或者根本不存在监督;有些情况下,是监理部门自身出现的监督管理不到位,监理只是走过场,敷衍了事。种种家里力度不够的情形,都会导致给排水建设存在质量问题,埋下隐患,从而出现了城市内涝甚至是饮用水安全事故等等各种水资源遭到破坏的事件。
(四)工程结束后的后期维护不到位
城市给排水建设完工后,常出现相关数据管理不到位,资料不完善现象,且未形成后期的科学完善的日常监测与维护模式。多数工程的维护都是在出现大问题或遇到突发事件时,才去进行监测与检查,这样就会延长问题解决的周期,而且由于没有可靠完善的相关数据作为整体参考,也就会出现问题指标不治本的现象,使问题反复出现,不利于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三、城市给排水建设与水资源科学发展的可持续前景
城市给排水建设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服务于城市功能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更重要的应该是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尤其是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和依据,其前景是值得期待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立足于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开展城市给排水建设
以往,城市给排水的建设多注重于排水,比如防止雨洪内涝、排除和处理污水等,而很少关注于给水以及给排水的科学循环模式。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保护水资源更多的要体现在用水的源头,我们如何更合理的使用水资源,并寻求健康的水循环模式。城市给排水建设要树立科学的水资源发展观,依托于当地现有基础水资源条件,立足于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应努力从传统的给排水观念过渡到城市污水回收、净水再生及科学水循环模式上来,从而创造良好的水环境,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引入信息化手段运用于工程设计及后期维护
关键词: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完善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新时代给城市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重视生态、提倡节能、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但是我国目前的城市化给排水设计规划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对我国的城市化建设造成一定的影响,下面就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再根据其问题提出解决策略。
1 城市给排水规划
城市给排水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包含了供水系统、排水系统、循环水系统这三个方面,其主要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安排的活动使排水收集、输送、净化、利用、排放这几个环节做到相互协调、相互合理搭配,从这些环节上面控制水资源的使用,做到科学化使用水资源。就目前的城市给排水规划内容来讲,主要是市政给排水范围的划分、市政给排水量得预测、关于排水体制方面的确定、排水系统的综合布局等等。
2 目前城市给排水规划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2.1 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具有滞后性
在目前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城市给排水规划主要是处于一种配合的地位,其影响到了整体的城市给排水规划科学化发展进程。目前很多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都是先将城市道路工程修建好再进行排水工程的规划,很多的排水工程都不能与道路工程共同施工,就算是在施工时间一起施工,在后期的过程中还会由于很多原因而进行修改,市政工程项目没有能够按照原有的规划进行建设,即使规划了,也没有任何的指导意义。
2.2 供水能力不足,未形成可靠的供水系统
在目前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还是会出现很多的居民或者厂矿单位依靠自己打井取地下水使用的现象,这些地方都没有形成统一的管理,很多的水资源都得不到有效的优化配置。同时,地下水的过渡开采,使得水位逐年下降,特别是到了缺水的季节,常常会出现水量不足的情况。
2.3 给排水工艺设备与技术不完善
关于给排水需要处理的问题是比较复杂的,比如微生物污染、低温低浊、富营养化水等等,在这些问题中需要很多的专业设备与工艺,但是目前的城市化建设过程中配套的工艺设备与相关的技术不能完全满足目前存在的问题。
2.4 城市雨水系统不完善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深,目前城市的不透水面积逐渐增加,对给排水系统无规划、不定期的修改,使得原有的径流系数不断增加。在相同的降雨量前提下,径流系数不断增加会导致洪峰较早出现,且洪峰的流量也急剧增加。
3 解决对策
3.1 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要与城市建设同步协调进行。
城市给排水系统是城市化建设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其对于城市化的进程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城市用水规划的总量平衡是十分重要的,必须对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可行的节水、水循环用方案进行合理优化组织。在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前,我们需要对城市水规划及其了解,加强有关的水专项优化,按照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水生态平衡要求进行科学、合理地优化。对于目前城市水系统建设中普遍出现的规划不协调、建设不配套情况,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官网配套与供水、排水、污水处理能力进行协调增长。
2.2 完善有关法律,坚决落实
我们对于目前还存在的水井问题可以依照有关的法律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管理,同时完善有关的市政给水系统,充分考虑到长远利益,为以后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在控制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目前法律不完善的地方,完善有关法律法规,在执行的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2.3 用现代科技武装给排水工程
在目前的给排水工程中,我们必须用现代的科学技术来对其进行武装,同时加大对城市给排水工程建设的相关科学研究,合理引用目前国际存在的多方面的科研成果与经验,为目前我国的城市给排水工程打下坚实的科学基础。加大有关方面的科研经费投入,保证高标准、高起点,将各种科研成果及时的应用到工程当中,严格控制城市给排水系统中关于工业污水、生活污水、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
2.4 合理规划雨水资源系统
首先我们必须选择合理的设计标准,根据不同城市不同气候发展情况,从技术经济管理等方面进行综合的考虑,因地制宜的设计有关的雨水资源系统。再者我们需要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从城市的长远发展角度来合理地选择有关的排涝标准,再通过建立排涝闸、排涝泵站、修筑排涝沟渠等方法来提高河道的泄水能力,确保雨水排入河道时能够及时通畅排出。最后我们需要考虑到雨水的收集管理方面,建立起有关的收集雨水系统,不但可以减少城市雨水的径流量,减少城市排水的压力,还能够将雨水用于日常生活中,减少供水系统的压力,还能够通过雨水渗透将其回灌到地下,补充地下水资源。
结束语
市政给排水规划建设是城市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了适应目前城市化建设的高速发展,改善城市居民供水水质,在城市给排水的规划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全局与系统的角度来进行综合考虑,再基于实际融合创新的思维、时代科技来优化设计城市给排水系统,这是目前城市化给排水规划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
城市给排水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工程,在规划城市给排水的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妥善的处理好已存在的问题,高质量地堆其进行规划,朝着城市全面化、生态化、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进行迈进。
参考文献:
[1] 郭巧.探析城市给排水的规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8).
[2] 王传启.浅析给排水的规划与设计[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4).
[3] 余文艺.关于市政给排水工程的合理规划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21).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发展趋势;工程质量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6-014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6.074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对城市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城市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功能,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给排水工程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使用功能。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结合给排水工程的特c和施工要求,选择合理的给排水施工技术,强化给排水施工质量,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与质量,提高建筑物使用的安全。
1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概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作为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资源,人们对其的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尤其是建筑行业,需要大量的水资源实施作业,这就要高度重视建筑给排水技术,提高水资源的使用率。同时在人口规模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建筑规模也随之扩大,使得人们日常用水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注重建筑给排水显得十分重要。当前给排水体系不断完善,建筑给排水技术及其设备的应用范围愈加广泛,获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如增压设备在建筑给排水工程和人们日常用水的应用。通常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发展可分为初级阶段、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其中初级阶段主要是指建筑工程装备阶段中给排水技术的发展,通过规范设计建筑给排水技术,以此满足建筑给排水的实际需求,达到预期排水与给水的目的。探索阶段则是在初级阶段基础上,适当增加给排水管道的改进和检测技术,并在给排水设计中纳入室内排水管道设计,继而形成完整的给排水系统。发展阶段是该技术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能够使施工、管道、设备组织设计以及施工队伍更加完善,初步形成建筑给排水专业研究组织。
2 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施工技术现状
当前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施工技术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2.1 重视度不够
给排水工程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环节,部分施工单位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对主体工程加以重视,而忽略给排水等小工程,没有从思想上重视给排水工程的重要作用。同时有些施工单位多会结合以往的工作经验,主观决定工程的安装,没有配置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作业,为工程埋下了诸多安全隐患,增加了工程后期的维修难度,影响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
2.2 施工缺乏较强的计划性
由于施工单位和相关政府部门不够重视建筑给排水工程,导致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具体计划,不能准确预留孔洞位置,埋下了一些安全隐患,影响工程质量。虽然在建筑工程完工后会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如在主体建筑结构上开凿新的孔洞,但是这样不仅会造成财力、物力、人力的浪费,还会影响后期施工、破坏主体建筑结构,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3 监管力度不足
相关政府部门在监管建筑工程时,基本只关注主体建筑质量和结构或建筑外观,而忽视给排水工程的细节部分,同时政府部门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不能正常监管建筑给排水工程,难以充分发挥出监管的力度,致使施工单位更加忽视给排水施工的质量,严重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与安全性能。
2.4 管理渗漏
在建筑给排水使用或施工阶段,由于施工不当、材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易出现管道渗漏的问题。例如:施工人员在给排水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规定要求在接口处涂密封胶或接口处管道插入不深等,导致排水管泄漏;材料质量决定着管道是否泄露,施工人员在给排水施工中经常忽视周边附件、管材管头等,难以保证材料质量,继而发生渗漏问题;在建筑给排水施工中使用的材料,极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在高温环境下会因热胀冷缩的现象而出现损坏问题。
2.5 施工技术人员的素质不高
我国建筑给排水工程的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加上施工单位与相关部门不够重视,许多施工技术人员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培训,只能从实际施工中学习与积累工作经验,缺乏较强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质,无法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规范操作。施工人员是给排水施工中的主体,在实际工作中过于关注建筑外观效果,忽视施工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安全意识薄弱,导致给排水工程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 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要点
3.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可以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如讲座、网上课程、培训班等,增强施工人员的职业素质与专业知识技能,提高施工的准确性。同时施工单位可以具体工程标准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与施工进度表,有效发挥指导作用,科学解决工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另外,施工单位准备建筑材料时,应要求采购人员按照图纸要求来采购材料,并做好前期检查工作,提高材料的适用性。
3.2 做好施工监管协调
建筑给排水的施工要求施工人员与技术人员做到协调统一,统一部署工程,在预留洞设置与给排水管道建设中相互配合,特别是阀门与水表的安装、排水口位置的选择、地漏的安装、给排水的调试等,两者在质量与进度方面应保持高度一致。当然在预留埋设施工中,施工人员应以施工图为主进行设置,使孔洞与套管相一致;而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可选用分区施工的方式,充分利用垂直空间,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施工难度。
3.3 做好后期质量控制
在给排水工程的后期施工中,负责人员和施工人员往往忽视工程质量安全的控制,继而出现安全问题,这就需要施工人员认真检查漏水情况和管道位置,全面清理排水设施,并做好工程测试工作,从而及时解决问题,提高工程的安全及质量。除此之外,施工人员在验收环节应整理好相关数据、报告与验收材料等,结合具体情况对竣工图进行绘制,保留好原始的数据,便于后期的查看。
4 建筑给排水工程中施工技术的改进措施与发展趋势
4.1 改进措施
4.1.1 提高重视度。由于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施工单位需要高度重视给排水施工,安排专门技术人员检查施工现场,提高工程质量,确保给排水施工的顺利实施。
4.1.2 按计划施工。施工人员在给排水工程施工之前,必须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具体的施工,从而在规定期间内完成给排水工程,保证施工的有序性、合理性、科学性。
4.1.3 加强监管。施工单位可以构建完善的管理w系,严格要求施工人员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避免施工中出现主观经验主义的做法;同时做好技术人员与施工人员的监管,配备专门人员来监管施工各环节,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保证工程质量。
4.1.4 做好管道渗漏工作。要想解决管道渗透问题,需要做到如下四点:(1)通过岗前培训使相关人员了解管道的性质,提前做好相应地预防措施;(2)定点定时检查已经安装的管道,及时处理问题,以免出现其他安全问题;(3)严格检查与审核施工材料,保护好半成品与成品,安装好建材管道后及时通知其他人员,避免损害管道;(4)管道出现渗漏后,必须要及时准确地 找到渗漏点,并详细分析渗漏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如重新安装或更新管道。
4.1.5 提高人员素质。施工单位在施工之前应详细了解施工现场的地势地形,尽可能排除安全隐患,以便施工的正常实施,同时严格把关施工人员的选择,对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施工技术水平加以关注,通过相关的培训与教育来提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醒施工中需注意的事项,更好地完成施工任务。
4.2 发展趋势
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结构与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建筑给排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成建筑给排水施工后需要定期校核水质监测软件,保证给排水工程的输送质量与输送安全,有效创设节能环保的社会。例如:南区地区的降雨量相对较大,将排水管道设置在建筑物顶部,有效收集雨水,使其汇流到蓄水池,然后通过净化将水用于城市绿化中,降低城市供水压力。建筑给排水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表现为以下三点:
4.2.1 太阳能技术的发展。太阳能是一种新型环保绿色的可再生能源,由于当前对电能的巨大消耗以及对大量水进行加热,而加热量有限,因此可以采用太阳能加热的方式,达到经济与环保的目的。通过先进的技术来改造太阳能的供热性能,将其用于建筑给排水系统中,有效满足用户的热水供求,这也是未来给排水施工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4.2.2 新型管道连接板材质的发展。当前我国给排水管道大多使用塑料管,相较于不锈钢而言,其便于拆卸和维修,不会生锈且不易损坏,能够很好地保证水质,在建筑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4.2.3 水泵隔振技术的发展。水泵在建筑给排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采用的水泵隔振技术基本是橡胶隔振技术,具有噪音小、重量强、功率大等特点,逐渐发展为给排水工程中的重要技术之一。
5 结语
总之,建筑给排水工程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日常生活,因此在实际施工中需要恰当选择施工技术,对给排水施工技术要点进行准确把握,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计划,做好相关的监理工作。这样才能有效改善施工中的不足之处,保证给排水施工的安全与质量,提高建筑物的舒适性及美观性,进一步推动建筑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路晓辉.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的改进和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0).
关键词:给排水;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 TU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由于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水污染情况日益严峻,对现有水资源不能实现全面循环利用,这些因素导致我国城市现有的给排水设施质量不能达到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对城市给排水工程质量实行全过程管理、控制。
一、为何要严格控制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
1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需要严格执行有关质量标准进行项目质量管理,同时作为重点质管要求项目,国家为市政给排水工程制定了严格的质量验收标准。因此城市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人员需要熟知质量检验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监督、控制工程质量。
2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前期,施工、建设、设计以及监理四大承建单位要联合对施工图纸进行严格审核并各自进行技术交底,对图纸中出现的技术问题要共同进行研讨,最终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设计方案。此外,施工单位为了保障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需要全面了解给排水管道的构造、所在方位、类型、管道径宽、方向、长度、坡高、埋深、井位数等数据,以便全程实现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3安装流程管理是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监管的重要环节之一,其规范性应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对于具体的安装项目质量应实行严格管控。特别是在铺设柔性管材时,应对其荷载、环刚度等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全程对管道质量进行管理、控制。
4 当前国内的市政给排水工程缺乏统一质量监理规范,这点为监理人员实行工程质量监管增大了难度,因此要尽快完善给排水工程质量监理规范,并注意提升监理人员职业技能。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监理规范的建立需要集大家之言,各大单位的监理人员共同进行研讨,并在归纳、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市政给排水工程监理规范,并将其积极引入各个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给排水工程中,以便国内给排水工程行业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二、如何完善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监管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关乎城市居民生产、生活质量的重要城市建设项目。因此要重视市政给排水项目质量监控,行政管理部门应采取措施对工程质量展开全过程以及立体形式的管理、控制。施工企业应在进行员工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的同时,注重引进新技术并鼓励施工人员努力增进自身技术,从而提升给排水工程的经济与社会双层效益。
1 及时进行设计方案探讨和技术交流
施工、建设、设计以及监理四大单位应在施工开始前,对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研讨,并最终形成一个四大单位都满意的科学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在进行工程施工前,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方案的要求确定排水管道的构造、所在方位、类型、管道径宽、方向、长度、坡高等数据,以便科学化实现工程质量监管。
2注重现场安全以及质量监管
各个管理部门应重视市政给排水工程现场监管,避免出现违章现象。不管是管沟挖掘还是用电设施启用等都应服从统一指挥,并树立全局观念,在分析施工场地环境以及当前施工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施工作业,这样既能按期完成施工又能为施工人员安全提供有效保障。同时,施工单位在工程施工中应和建设企业以及各级工程质量管理部门通力协作,严格遵照我国安监标准对工程质量进行管理与控制。工程施工中遇到设置的质量监控点时,施工单位立即停止施工,并自发检测当前工程质量,然后通知工程承建企业以及质检部门对当期工程质量实行联合型检测,确定工程质量达标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长期实行联合性检查,能够及时查找出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隐患,并有效进行排除。
3要注重管材的选用工作,施工单位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管道选材,务必要选择合格的管道材料,并在材料投入使用前对其进行质量检测。因为市政给排水工程的管材使用期限通常高于20年,因此在选材时要注意材料的抗渗和抗压性能,避免管材在使用期限内出现渗漏以及变形等重大问题。安装流程管理是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监管的重要环节之一,其规范性应引起施工单位的重视,对于具体的安装项目质量应实行严格管控。特别是在铺设柔性管材时,应对其荷载、环刚度等进行综合分析,以便全程对管道质量进行管理、控制。
4.逐步展开工程质量监管工作
4.1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监理工作的综合性很强,在施工前期就应派遣工作人员进入施工现场,为监理工作开展做好准备,并预测将会发生的质量问题及时做好预防事宜。同时仔细钻研工程图纸,及时发现施工方案中存在的“错、漏、碰、缺”等问题,并做好解决措施,确保工程项目施工的组织、进度安排、施工工艺或技术、防护措施以及现场布置等科学合理。
4.2一般的监理工作者往往技术水平较低,有的甚至是直接从其他单位临时抽调来的,其的监理知识通常不够系统化。目前我国已经设立注册监理工程师职位,那是一群既有理论知识又具备实践经验的高级监理人才。应该实行监理工作者持证上岗政策,禁止施工现场出现监理人员无证上岗的现象。贯彻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将工程质量和工序质量统一起来,两者之间实行相互保证。同时各大单位的监理人员共同进行研讨,并在归纳、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市政给排水工程监理规范,并将其积极引入各个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给排水工程中,以便国内给排水工程行业形成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5引进先进设备,完善监理工作
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监管需要依靠先进的机械设施,将人和仪器设施有机的组合起来,对工程质量进行监管。只有拥有高科技、现代化的质量检测技术,监理单位的实力才能得到提升。
三 其它方面进行工程质量管理和控制
1、培养施工管理者的质量意识
拥有高度质量意识的施工管理者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要培养施工管理者的质量意思,提升其综合能力。作为一名施工管理者,必须要掌握质量策划、组织应用、技术指导以及质量检测等技能,只有这样工程质量才能有所保障。此外,要定期对施工管理者进行各项技能考核,采用奖罚制度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实现工程质量的全员监管,从而提升全体人员质量意识。
2、健全体系,规范管理
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是一项全过程活动,在管理活动开始前就应明确其方针和目标以及职责,并按照质量监管体系的要求完成策划、控制、保障以及改进等活动过程,以保障工程质量达到标准要求。给排水工程的质量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不仅有施工人员自身技术,还包含施工设施、信息、检测以及质量检验等各项技术。要将产品观念带入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中,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都要重视工程质量提升和功能改进,并引进先进工艺及技术,用科学的力量改进工程质量。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监管要做到因地制宜,按照工程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决定该位置的质量监控点,并加强过程管理,以确保工程质量达标。此外,在项目施工前,应按照质量监管规范的要求制定有关技术流程和操作流程以及质量标准的考核制度。
3、其他部门联合展开监督
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不仅只依靠监理部门以及承建单位进行监管,政府市政管理部门以及质检机构也应遵照法规要求,介入管理。对各个部门发现的质量问题应积极应对,寻找解决的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达标。
小结
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是决定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只有承建、设计、施工以及监理四大单位通力协作,认真负责,工程质量才能有所保障,各个单位都应树立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质量监管体系,并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技术,在能熟练运用各项规范以及标准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监管。同时要注意选用适应当前施工环境的管材和设施以及施工技术,此外由于市政给排水项目的施工流程复杂多样,因此工程质量监管工作时,应按照环节展开,严格管理和控制每个环节的质量,有效杜绝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整体化提升我国城市给排水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欧森.小议市政给排水管道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及控制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1,(10)
[2] 赵满.浅析在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的控制与预防[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9).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9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保障城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基础,给排水系统的科学规划与建设也是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的重要标志。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将直接关系到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而且对于城市的环境保护、交通以及防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适时加强对于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扩数量的增多,加快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不但可以满足城市的基本给水和排水需求,而且对于防治城市的水资源污染,以及水利资源循环系统的构建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工程管理理念、模式、制度、方法,以及施工工艺、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市政给排水施工中普遍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而管理与控制措施的缺失或不完善则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施工质量管控意识淡薄
与其他的工程项目相比,市政给排水工程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其建设单位的特殊性质,而且工程项目所需的资金也多是由国家或地方财政直接调拨。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市政给排水施工中,质量管控意识淡薄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多是将管理的重点集中于进度方面。部分施工单位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而不惜违背职业道德,在施工中大量使用劣质的管道材料,擅自更改管道的路线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对于施工质量的管控。另外,在国内市政给排水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建设单位也存在较为严重的管控问题,管控主体的不明确,部门设置重叠、强制性标准缺乏具体性等现象极为常见,从根本上进行分析,这与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思想麻痹、责任性不强、工作态度消极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导致难以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管控。
1.2 施工单位质量管控能力不足
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施工单位作为组织具体施工作业的主体,对于施工质量管控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由于国内建筑市场中,大量规模较小、资金、技术力量薄弱的施工单位涌入,导致国内大部分施工单位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存在质量管控能力不足的弊端。另外,部分施工单位不具备独立承包整体给排水工程项目的资质和能力,而不得不采取转包或分包的形式,这种现象的出现无形中增加了工程向项目管理部门进行质量管控的难度,极易导致施工质量低劣的现象出现。
1.3 工程监理不到位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的质量管控中,监理单位在进行施工质量的监督与管理时,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较多,导致工程监理不到位的问题普遍存在。另外,由于市政给排水工程是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利用工程项目的特殊性,而拒绝或不主动配合监理单位开展相关工作,对于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管控造成恶劣的影响。
1.4 缺乏规范化的管理
近年来,针对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管控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专项管理规范和制度,但是由于政府监督与管理力度的不足,导致其形成缺乏规范化管理的现状。部分城市给排水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行政管理或市政部门在进行给排水工程的招投标中,缺乏对于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的规范化管理,最终造成施工质量管控问题的不断暴露。
2 加强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且关系到城市整体建设和发展。针对国内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控的现状,政府行政管理和市政部门一定要从未人民负责的角度出发,加强对于施工质量的全过程监督和立体化管理。而给排水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则要深刻认识到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全面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
2.1 注重设计图纸的审核与技术交底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项目施工前期,施工单位要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进行设计图纸的审核,尤其是要对于其中存在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最终形成科学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另外,根据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施工单位要对于给排水管道的构造、位置、类型、管材直径、走向、长度、坡度、尺寸、埋深及井位数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为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的保障。
2.2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质量检验标准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国家重点监管的城市建设项目之一,国家对其质量也有着严格的检验标准。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控中,质检人员要在深入理解和熟悉国家相关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一旦发现违规操作或偷工减料现象,质检人员要及时制止,并上报工程管理部门,监督其尽快制定整改方案和改进措施。
2.3 加强管道安装质量的检验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要根据设计方案合理选择质量合格的管道材料,并且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由于市政给排水工程对于管道使用年限的要求一般在20年以上,所以一定要对于管道材料的抗渗性、抗压性进行严格的检验,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渗漏或变形等质量问题。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给排水管道的安装流程是否规范,对于施工质量的管控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要加强对于各具体安装环节的质量管控,尤其是要重视柔性管的敷设问题,综合分析荷载、环刚度等影响因素,进而才能加强对于管道安装质量的管控。
2.4 逐步建立统一的施工质量监理标准
国内现阶段的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的监理工作中,监理人员的专业工作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尚未形成统一的施工质量监理标准。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监理人员要在对不同项目的施工监理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的基础上,并积极与同行进行沟通、交流,大家共同进行研究、讨论,最终制定出适用于国内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监理的统一行业标准,并积极推广到各家给排水工程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中,以实现引导全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宏伟目标。
3 结束语
总之,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中,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首先要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保证施工质量管控能力和水平提升的思想和认识基础。另外,由于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涉及到的施工项目较多,所以只有在加强对于每一具体环节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础上,才能有效防止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各种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全面提升我国市政排水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闽.浅议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质量的影响因素和项目质量控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朱穗斌.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
马德才.预防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通病[J].山西建筑,2007,28.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施工管理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生产技术以及先进的建筑材料不断的被发现,并应用到当下的工程施工中去,这些技术的发展也同样带动了市政工程规划设计工作,市政给排水工程作为城市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当然也受益匪浅,但是由于城市发展过于迅速,导致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的不合理的因素,而日常维护管理工作的不到位,更是影响到了市政工程的质量,为了能够取得更大的社会、环境以及经济上的效益,我们必须要采用科学合理的预防整治措施,防止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
一、市政给排水工程规划设计要求分析
进行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时,要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保证给排水的设计能够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的分析,对设计范围内给排水的水量进行科学的分析计算,保证工程措施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同时,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要根据当前的方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保证给排水工程设计的质量。
1.城市的给排水规划要求能得到满足
作为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的首要要求就是,能够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很多城市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居住的人口数量快速增长,这就要求市政给排水工程能够适应人口的增加,保障人们生产生活的正常用水需求。因此,进行给排水系统设计时,要保证城市的生产生活用水等要能够满足远期规划的需要,要对城市中的空间进行利用,同时进行规划的时候,要留出一定的空间进行给排水改造,保证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保证城市给排水设计的合理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2.对城市环境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需要进行管道下挖敷设的,因此,很难避免其对城市环境的影响。现代社会对于环保的意识很高,因此,在进行给排水工程设计时,应该对当地环境进行系统的调查,然后制定最为合理的施工方案,尽可能减少对当地环境的影响。在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过程中,要时刻都体现出绿色、低碳的环保理念,要充分考虑到城市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水平,要把环境保护的理念贯彻到设计中,以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有很多城市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忽略掉环境保护的问题,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城市市政给排水工程设计可以实现对城市环境保护的目的。
3.与城市的总体规划相互协调
进行城市给排水规划设计时,要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进行设计,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协调一致性,给排水规划要与其他各专项规划相互结合,适当超前避免出现相互冲突的现象,同时进行城市规划时,也要对给排水设施等的位置进行充分考虑,这样设计的城市才能坚持长远的发展,避免造成资源等的浪费,两者只有相互结合,才能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同时在设计中要坚持科学的设计原则。
二、市政给排水施工管理工作
1.在工程的设计阶段,应考虑城市远期发展,同时照顾经济性和可靠性。将给排水管道设计在慢车道或人行道可降低工程造价和提高安全系数。应考虑适当多预留一些支管,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供水主管道不宜开口过多,可考虑结合地下旁通式消防预留接口。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必须对现场有深入的了解,掌握地形地貌和地质等资料,并以此确定应用何种材质的管材。因地制宜地设计相宜的管道方位和材料,是提高给水管道施工安全和高效的重要方法。
2.认真编写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应根据施工地理位置及交通情况、施工技术要求、工程规模、工期和质量等方面的不同要求而编写。具体地就是依据工程本身的特点,将人力、资金、材料、机械和施工方法这五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使之在一定时间内得以实现有组织、有计划、有秩序的施工,科学地进行时间组织、空间组织和资源组织,是工程施工质量好、进度快、成本低的重要手段。
3.施工前组织有关单位做好现场交接工作,做好图纸会审工作,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开工前仔细阅图、熟图,领会设计意图,全面掌握施工图纸内容,提出施工合理化建议。对图纸漏、错、缺等问题尽早发现,以便在施工交底时解决,避免施工返工,影响工程质量。施工人员只有熟悉图纸并掌握了管线的长度、走向、管材直径以及与施工区域有关的地形、地貌、地物等情况,才能在施工过程中有条不紊地应对一切突发事件。
三、给排水系统的具体规划设计
1.给水系统的科学设计
随着屋面水箱的取消,我国的供水设施不断的发展变化,用管网压力直接提供供水的情况增多,城市供水压力不断的增加,在高峰期城市的用水量非常大,我国城市的水厂规模也在不断的扩大。进行供水系统设计时,应特别注意水塔(高位水池)的设置,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供水的压力,保证供水系统的安全运行。进行设计时要合理布置管道的敷设位置,这样可以进行远期的维修和扩容,不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2.雨水设计系统的科学规划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极端恶劣天气的增加,一旦发生强降雨,城市的路面积水现象越来越严重,给人们的出行造成很大的困扰,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对雨水系统进行科学的规划,这样才能保证雨水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及时的排除。进行雨水系统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首先要建立合适的流域汇水系统,充分利用原有的排水设施,地势过低的地方要对城市竖向规划进行调整,对地面的标高进行抬高,必要时设计雨水泵站,同时考虑雨水调蓄池、下凹式绿地等调蓄设施的应用;其次,进行管道建设的过程中,对流域建设的情况要进行充分的了解,对城市水土进行保护,不断的进行管理系统的完善,要保证道路路面的雨水及时的收集排放,达到及时排水的效果;最后,对防洪工程的标准要进行相应的提高,管理的过程中,对河道中的阻碍排水的物体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对水库、渠道等蓄水功能要进行调节,对下游的泄洪压力要进行及时的缓解。
3.污水排放系统的设计规划
污水排放系统的规划设计是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最后一个内容。随着我国企业的不断增多,企业生产时产生的废水、污水排放问题逐渐呈现出来。如果这些污水不能顺利排放,会给城市带来很多严重的后果。因此,在进行污水排放系统规划设计的时候一定要综合当地的企业特点进行设计,保障污水能够顺利的排放出去。
4.对于设备的要求
在给排水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安装所有机械设备,试运行合格之后再投入到实际工程中。作为一名优秀的施工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以及较高的技术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达到游刃有余的地步,这样才能够保证工程的顺利施工,保证其安全性与经济性。
四、做好给排水管网设计
1.对排水管线的平面进行优化
应本着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的原则进行规划设计,工程量小、流水畅通、能量节省是给水排水管网的布置原则。正确的定线决定着设计管网的合理性,定线的基本原则是:在设计干管支管时应尽量做到直线布局;同时,定线应尽量借助地理优势使污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流入污水厂;在设计管道时应尽量减小其埋深,并在管道的中途减少提升泵站的设置。在以往的研究中,通常假定管径的每一段都相同,依据挖方的费用来对初始布置的方案进行选择,然后依据算法对其进行不断的调整;之后又引出了排水线的概念,在排水区域内与最终出水口节点相距同样可行管数的节点处用一根排水线连接起来,使问题变为最短路问题,并用动态规划法对其进行求解,然而此法限制了寻优的范围,使得在设计过程中人们很容易排除最优方案。
2.对环刚度进行优化
环刚度是埋地排水管抗外压负载能力的综合参数,为了确保在外压负载下水泥埋地排水管能够安全工作,则在设计中环刚度的选择是极为重要的。通常出现形变过大或压屈失稳破坏的管材都是由管材的环刚度过小引起的。相反,造成用材太多、成本过高的原因是环刚度的选择太高,从而使得截面惯性矩的采用量过大。
综上所述,进行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的过程中,要对其进行总体的规划,这样才能保证设计的科学合理,施工过程中,对设计的各项要求要进行严格的检查,只有做好市政给排水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工作,才能保证城市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李昌军.市政给水排水工程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J].今日科苑,2008,20:51-52.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控制
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市政给排水工程是保障城市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基础,给排水系统的科学规划与建设也是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的重要标志。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将直接关系到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而且对于城市的环境保护、交通以及防汛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适时加强对于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1 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城市人扩数量的增多,加快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不但可以满足城市的基本给水和排水需求,而且对于防治城市的水资源污染,以及水利资源循环系统的构建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受到工程管理理念、模式、制度、方法,以及施工工艺、技术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市政给排水施工中普遍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而管理与控制措施的缺失或不完善则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施工质量管控意识淡薄
与其他的工程项目相比,市政给排水工程具有较强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其建设单位的特殊性质,而且工程项目所需的资金也多是由国家或地方财政直接调拨。部分施工单位在进行市政给排水施工中,质量管控意识淡薄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多是将管理的重点集中于进度方面。部分施工单位为了保证自身的利益,而不惜违背职业道德,在施工中大量使用劣质的管道材料,擅自更改管道的路线等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对于施工质量的管控。另外,在国内市政给排水施工的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建设单位也存在较为严重的管控问题,管控主体的不明确,部门设置重叠、强制性标准缺乏具体性等现象极为常见,从根本上进行分析,这与建设单位管理人员的思想麻痹、责任性不强、工作态度消极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而导致难以对施工质量进行有效的管控。
1.2 施工单位质量管控能力不足
市政给排水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施工单位作为组织具体施工作业的主体,对于施工质量管控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由于国内建筑市场中,大量规模较小、资金、技术力量薄弱的施工单位涌入,导致国内大部分施工单位在市政给排水施工中存在质量管控能力不足的弊端。另外,部分施工单位不具备独立承包整体给排水工程项目的资质和能力,而不得不采取转包或分包的形式,这种现象的出现无形中增加了工程向项目管理部门进行质量管控的难度,极易导致施工质量低劣的现象出现。
1.3 工程监理不到位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的质量管控中,监理单位在进行施工质量的监督与管理时,受外界的干扰和影响较多,导致工程监理不到位的问题普遍存在。另外,由于市政给排水工程是由政府部门组织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施工单位利用工程项目的特殊性,而拒绝或不主动配合监理单位开展相关工作,对于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管控造成恶劣的影响。
1.4 缺乏规范化的管理
近年来,针对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管控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专项管理规范和制度,但是由于政府监督与管理力度的不足,导致其形成缺乏规范化管理的现状。部分城市给排水工程项目的建设中,行政管理或市政部门在进行给排水工程的招投标中,缺乏对于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的规范化管理,最终造成施工质量管控问题的不断暴露。
2 加强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措施
市政给排水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而且关系到城市整体建设和发展。针对国内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控的现状,政府行政管理和市政部门一定要从未人民负责的角度出发,加强对于施工质量的全过程监督和立体化管理。而给排水工程项目施工单位则要深刻认识到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全面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收益与社会效益。 转贴于
2.1 注重设计图纸的审核与技术交底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项目施工前期,施工单位要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共同进行设计图纸的审核,尤其是要对于其中存在技术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最终形成科学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另外,根据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施工单位要对于给排水管道的构造、位置、类型、管材直径、走向、长度、坡度、尺寸、埋深及井位数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为施工质量的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的保障。
2.2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质量检验标准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国家重点监管的城市建设项目之一,国家对其质量也有着严格的检验标准。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管控中,质检人员要在深入理解和熟悉国家相关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对施工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与管理。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一旦发现违规操作或偷工减料现象,质检人员要及时制止,并上报工程管理部门,监督其尽快制定整改方案和改进措施。
2.3 加强管道安装质量的检验
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要根据设计方案合理选择质量合格的管道材料,并且对其质量进行全面的检验。由于市政给排水工程对于管道使用年限的要求一般在20年以上,所以一定要对于管道材料的抗渗性、抗压性进行严格的检验,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渗漏或变形等质量问题。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给排水管道的安装流程是否规范,对于施工质量的管控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要加强对于各具体安装环节的质量管控,尤其是要重视柔性管的敷设问题,综合分析荷载、环刚度等影响因素,进而才能加强对于管道安装质量的管控。
2.4 逐步建立统一的施工质量监理标准
国内现阶段的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的监理工作中,监理人员的专业工作水平仍然相对较低,尚未形成统一的施工质量监理标准。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监理人员要在对不同项目的施工监理经验进行归纳与总结的基础上,并积极与同行进行沟通、交流,大家共同进行研究、讨论,最终制定出适用于国内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监理的统一行业标准,并积极推广到各家给排水工程监理单位与施工单位中,以实现引导全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宏伟目标。
3 结束语
总之,在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中,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首先要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保证施工质量管控能力和水平提升的思想和认识基础。另外,由于市政给排水工程中涉及到的施工项目较多,所以只有在加强对于每一具体环节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的基础上,才能有效防止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各种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全面提升我国市政排水工程的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闽.浅议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中质量的影响因素和项目质量控制[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2]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318-200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朱穗斌.市政给排水工程施工管理要点分析[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1.
[4]马德才.预防市政工程排水管道施工的质量通病[J].山西建筑,2007,28.
关键词:城市给排水;规划问题;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由于我国的给排水在整体的设计和规划上面有很多问题存在,最后就造成了对水资源用量上过分消耗。这同时也给给排水的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要想使城市给排水进行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就要对给排水的设计进行详细的规划。以更好的促进城市中给排水问题的建设和发展。
一、主要的给水、排水规划内容分析
循环水系统,排水系统和供水的系统是一个比较系统的给排水工程。城市的给排水在最终目的就是确定合理供水体系,并且能够对排水进行收集,净化,排放,输送等加以利用和协调。最后达到在建设给排水工程的规模上相适应,对水资源加以科学利用。对于给排水的规划来说,主要有详细规划和专项的规划。在内容上主要是对城市给排水规模的基本预测,布局,范围划定和给排水方式的确定等内容。对于污泥和污水进行正确的处理,对用地和规模方面的主要确定以及对于建设工程主要的枢纽位置加以确定。
二、给水、排水主要的存在问题
(一)对于给排水的设计中,规划上有严重的滞后性在很大程度上对给排水工程造成了重大影响,对其发展有严重的阻碍。对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给排水建设不能够很好的进行。在进行道路使用和给排水施工二者不能够同布进行。即便有一些设计的项目已经完成了作业,但是还没有依照原本的规划来完成建设工作,还有很多的规划原因也要进行及时的修改。这在很大程度上使得规划的真正意义不能够得到很好的实现,使得工程不得不进行二次的改造。
(二)没有科学依据。对于基本的城市排水规划工作来说,在内容上有标准,分析工具,各类指标和基础的分析数据,对于水平衡和水量的预测来说是整个城市给排水的重要核心工作。但是在工艺和用水行为还有器具方面由于缺乏科学的检测系统,对新型技术不能够进行很好的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给排水系统数据的不准确性。
(三)给排水的规划体制方面极其混乱。在我国,大多数的给排水工程都是由市政管理处,环保局和主要的水利局等进行的控制和管理。管理人员彼此之间的责任划分不明确,再加上部门间的沟通力度不是很强,还有相关的法规建设不够完善。所以在进行给排水建设过程中,有很多的问题都得不到解决。一些解决的措施忽视了对雨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伴随着我国水质的改善,对于生态水体系统的冲击性因素也逐渐成为了污染控制工作的重点内容。
三、给水、排水规划的措施
(一)对给水、排水所需的用水量要进行科学的预算
对于给水、排水的前期工作主要是对规划的项目进行实施,对于预测的规模要和实际的具体需要相结合,对水资源进行科学的开发和利用,对各项步骤的实施,总体工程的布局和实际产生的费用等都有重大影响。对于给水、排水在总体的规划和工程的实施来说,每一步骤都是在不断的完善和深化。对于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标准,指导,规范和相应不同的指标。
(二)要进行可持续性的给水、排水发展
对于给水、排水在设计上进行生态化的要求也是城市的基本生态发展的客观需求。对于给水、排水工程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和城市结构以及自然的系统相结合,实现给水、排水的多样化发展。对于实现给水、排水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方式主要有:
1.在给水、排水系统中对治污染的相关子系统进行加强,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给水、排水的质量问题进行改善,同时也可以对污染物进行削减,对水环境的主要污染进行控制,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对水质加以保护。
2.在水系统中对节水的相关系统进行加强,最大限度的对污水的排放量以及取水量进行控制。对于给水、排水,供水和主要的污水处理方面的投资也能够最大限度的控制。把企业的消费支出和总体的生产用工成本进行整体降低。简单可以利用的循环作业模式。
(三)给水、排水规划要和先进技术相结合
对于我国目前实施的给水、排水规划,主要是在水资源不足的现实背景下进行。没有结合国际上成功的经验和比较先进的成果,所以我国要加大对给水排水工作的建设,在技术上给予支持。使得给水排水的建设工程能够有更高的标准和更高的起点。还要对防灾的规划,水质的基本保护,以及基本的环境保护问题和对水质资源的预测问题进行很好的结合。最终使得环境保护得到实际的治理。相关的设计人员还要对一些新材料以及新动态技术进行及时的引入和学习,对思路的开拓和给水、排水过程中的难题都有很大促进作用。
(四)对各项法规加以完善
对于我国目前的给水、排水混乱情况,要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共同进行建设。对国际的规则加以利用和学习,建立相关的制度职责体系,对给水、排水建设工作要进行明确的划分,对法规加以完善,对行政的立法加以执行和遵守。对相关的建设,监督,规划和维护问题进行明确的管理,把机制问题加以确立,更好的对职责进行划分。要做到问题出现了能够及时的找到相关负责人,把责任加以划分,这样会避免在问题出现时,大家都互相推脱。不利于给水、排水工程的整体建设。对给水、排水的设计进行详细的规划。以更好的促进城市中给水、排水问题的建设和发展。
总结:
伴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城市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给排水的矛盾也在日益突出。由于我国的给排水在整体的设计和规划上面有很多问题存在,最后就造成了对水资源的用量上过分消耗。这同时也是给排水的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中给排水问题的建设和发展,就要对排水的设计进行详细的规划。更好的为我国的城市排水工程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景伟,陈志龙,刘应明,雷诚,张晓昕,陈平,陆川,袁奇峰,黄焕,丁成日,金磊,吴之凌,刘奇志,陈雄志. 城市突发性灾害现象的城市规划应对[J].规划师,2012(03)
[2]江南. 探析城市给排水的规划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03)
[3]程吉宁,周. 对城市给排水系统规划与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0(03)
关键词: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建筑给排水管道的安全与施工质量对于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我国建筑给排水管道的施工安全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较多,既有施工材料的问题,又有人为因素,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做到双管齐下,控制好材料质量,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监管,这样才能够真正的造出人民满意的工程。
1 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1.1 认真审核施工设计图纸。
在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之前, 施工单位要对给排水管道的施工方案和给排水系统的设计文件进行会审, 仔细核对检查, 仔细考察是否符合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给排水系统的设计规划是否满足业主的使用要求, 对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设计方案进行经济性和技术性的科学论证, 避免在施工准备阶段由于对施工设计方案考虑不周或者设计疏忽, 给后期的施工建设带来困难和麻烦, 避免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和建筑梁柱、 管线、 电缆等发生冲突 [1] , 对于提前需要预埋或者预留的项目, 要在施工设计图纸上明确地标注出来, 明确关键环节的施工要求。
1.2 做好人力、 物力和财力的准备工作。
根据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的技术规范、 设计要求和工程特点, 做好人力、 物力和财力的准备工作, 优化配置施工人员、 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数量, 仔细检查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运行状况, 结合给排水管道施工方案, 全面熟悉相应的施工工艺,明确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监理细则, 设置科学合理的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目标。
1.3 严格控制施工材料质量。
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单位要严格控制砂石、 水泥、 混凝土管等材料的质量, 仔细检查施工材料的性能和规格是否符合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要求, 特别是水泥和混凝土管, 采购人员必须要选择信誉好、 质量高的生产厂家, 并且亲自到生产厂家进行现场抽检和考察, 确保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材料质量。
1.4 挖槽之前的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 需要提前挖掘沟槽, 特别是在建筑工程周围街道上的施工,施工单位必须在沟槽两边设置相应的安全设施, 如设置危险旗或者路障等警示标志。 夜间要在沟槽边上每隔一段距离, 悬挂一个指示灯, 在交叉路口位置适当增加指示灯的数量。如果要在靠近建筑物的位置挖掘沟槽, 要事先做好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和地面清障处理, 准备好施工排水设备和施工支撑材料。
2 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
2.1对排水管质量进行必要的检测
要把好施工材料的质量关,其质量性能必须严加控制,所有材料必须达到规定的要求,否则要进行及时的更换,切勿凑合使用,否则将会给整个管网的维护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排水管质量在该工程实施中不能忽视,因为即便有合理的施工方案,而施工材料不合格的话,工程质量依旧达不到保障。所以在排水管道施工之前,应首先做好管道质量检测,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一般情况下,管道质量检测的指标有: 裂缝情况、抗渗能力、管径偏差等。另外,在管道选取时,应注意生产厂家,如果是不出名的,应加大质量监测力度。在购买管道时,还要厂家出示生产合格证,以免给施工带来影响。
2.2 沟槽开挖和支护。
在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 土方施工在整个给排水管道施工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这时可以采用推土机和轮胎式挖掘机配合人工挖掘相结合的方法, 在土方运输量较大的地方配备自卸汽车。另外, 在沟槽开挖过程中, 要注意地面构筑物、 电缆和管道的位置,确保沟槽开挖施工的科学合理性, 做好迁移、 保护等措施 [2] ,确保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沟槽开挖施工的顺利进行。
2.3 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贯穿于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的各个环节, 对于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因此相关施工单位必须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来负责施工测量,确保给排水管道施工测量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为了确保建筑工程给排水工程各个施工阶段获取准确的数据支持, 施工单位在对给排水管道自检时, 要提高允许误差精度, 由专业的工程师来检测施工测量结果。
2.4 管基制作。
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沟槽开挖施工完成后, 要有监理单位进行验收, 验收合格之后, 施工单位再按照施工设计图纸上标注的中心线、 标号以及尺寸等要求进行施工。在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时, 要注意做好土质基底的养护,避免土质基底长时间的在空气中, 充分考虑到施工现场的气候条件,避免混凝土材料远距离、长时间传输, 提高混凝土材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等到给排水管道的管基达到设计强度后, 再下放给排水管道。
2.5管材安装。
在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 首先, 质量检测人员要仔细检查给排水管材, 确保给排水管材没有孔眼漏洞和裂缝。 在下管之前, 设计人员要仔细检查给排水管道的井基、边线和中心线等高程和尺寸是否满足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设计要求 [3] , 还要注意检查给排水管道接口位置的防渗砂浆、 混凝土强度等级、 井距、 位置等是否符合我国建筑工程给排水系统设计标准。在安装给排水管道接口时,要正确处理由于挤压造成的给排水管道接口位置出现的凸起接缝, 避免管道出现流水断面减少的问题, 确保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排水和流速的畅通,将堵塞管道的杂物清理干净。
2.6 砌检查井。
在挖掘给排水管道沟槽时, 要根据井基的圆圈尺寸设置检查井的中心线,在确定高程符合施工设计要求之后, 再进行浇筑施工, 晾晒一段时间后, 确保混凝土达到施工要求强度, 然后再进行下管, 同时要注意将井筒位置预留出来。 在施工过程中, 要确保井底高程和给排水管道的管底高程之间的连接保持一致, 在管材放稳之后, 适当调节给排水管道的管口, 确保高程正确之后, 再砌井。砌井过程中, 要注意保持砂浆流槽通畅, 浆液饱满, 使检查井的井壁尺寸满足施工要求。 井筒和管材砌筑完成之后, 要立刻埋入弯管接头, 为给排水管道的闭水试验做好准备。
2.7进行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的闭水试验
当管道铺设完成之后,必须进行闭水检验,将检测到的漏水部位及时修理,才能保证管道日后排水正常。检验合格之后,回填土样。否则,需要用细砂浆对漏水部位进行维修,直至不再漏水,在回填土样。在管道施工时,必须要做好相应的安全控制工作,在进行挖槽时,要在不同的位置设置好危险警示牌与路障,此外,管理人员还要正确的了解水文、土质以及地质的设计特点,在施工前清理好地面的障碍物,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性;还要做好给排水管道的设置工作,由于给排水立管大多位于建筑物的转弯位置,为此,必须要做好立管的检查工作,防止立管的设置对门窗的关闭与打开产生不良影响;还要综合的分析设计图纸的要求,在给排水管道安装的基础之上,分析好采暖通风、配电安装、弱电管道的设置,在进行给排水管道的安装时,要关注好采暖通风、配电安装、弱电管道的安装要求,防止出现冲突。
3 结束语
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综合性工程, 在施工过程中, 必须全面掌握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点, 做好施工材料、 施工设备、 施工人员等多方面的准备工作, 合理组织安装施工, 不断提高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陈方杰.浅谈建筑工程给排水管道的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11, 01:289- 29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