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22 13:57:4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理财产品,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以农业银行为例,仅在2012年,该行就在17家分行设立私人银行部,管理的资金达到3700多亿,而在个人理财业务中,仅在2012年上半年,该行总共发行个人理财产品846款,发售量达到2.5195万亿元,这还不包括规模达9417亿的对公理财业务发行量。
但是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是,在银行存贷比的利润空间逐步收窄后,拥有众多理财产品的私人银行或将成为银行的未来。
然而,管理数万亿理财产品的私人银行,其背后是怎样的利益链?让我们揭开私人银行的神秘面纱。
热闹的理财产品
投资三个月,年化收益率5%,投资银行间货币、协议存款以及债券……中信银行某分行内,诱人的词汇让刚荣升某行VIP客户的王大宝有点眼花缭乱。
在王大宝家附近的每个银行,几乎都是而同样的情景。
丝毫没有受到华夏银行、建设银行等多起理财产品事件的影响,依然有投资者源源不断地将资金投向理财产品。
“浦发银行、招商银行等理财经理办公桌对面,都有很多人排队购买理财产品,据说是保本,风险较低,而且收益率比银行存款要高一些,感觉的确比较实惠。”王大宝告诉《融资中国》记者,转了一圈下来,他也感觉选择理财产品是一个不错的途径。
与王大宝有同样感受的人不在少数。
“在我们这里,还有一些不定期的信托产品,起点金额300万,主要投向为一些商业地产等,年收益率达9%-10%”中信银行大堂经理的讲述以及在其行长推荐字样的诱惑下,也有投资人愿意“铤而走险”,选择了高回报的产品。
热闹的场面再次出现,而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华夏银行“理财门”事件的爆发距今不过2个月。
2012年11月25日,由华夏银行销售人员代销的中鼎系列理财产品,无法按期兑付本金及收益,而当投资者前往华夏银行嘉定支行追索资金时,却被告知这些理财产品的主要销售人、华夏银行高级理财经理濮婷婷已被开除,而这些理财产品均为濮婷婷等人私自代销,并非是华夏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这一系列变故,使中鼎理财产品投资者的情绪迅速激化,并最终导致了投资者“包围”华夏银行嘉定支行“讨说法”。
“不是说保证固定收益的吗,还有担保公司进行担保,为什么会突然连利息也不能偿付了?”王大宝有很多疑问。
然而,缘何依然有投资者不断进入呢?
利益,显然是最好的解释。
“一些信托理财产品的收益可达10%,普通货币类产品为3%-4%。”浦发银行北京某分行大厅内,理财经理依旧在描述诱人的“投资回报”。
背后利益链
隐藏在理财产品背后的巨大财富利益链,使得银行无论如何不想放弃这块肥肉。
据记者了解,通过银行渠道销售的理财产品,除了银行自己设计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之外,还有一些银行为其他金融机构,如信托、券商和公募基金等代销的产品,这都给银行带来了巨大收益。
“通过理财产品,商业银行不仅实现了揽存等目的,同时也赚取了不菲的收益,比如通过银行渠道发行公募基金,银行至少收入1.5%的收益,他们才是最大的赢家。”一位公募基金工作人员告诉《融资中国》记者。
而记者走访的公募基金、券商和PE机构等都纷纷表示,银行收取了不菲的通道费用。
以券商的资管产品为例。“资管产品通过银行发行,除了托管费,券商需支付给银行的费用有认购费、首发销售服务费、客户维护费等,统称渠道费用,如果产品不收客户的认购费、退出费,也没有管理费,那么这部分成本就要券商完全自己负担。”券商资管人士给《融资中国》记者算了一笔账,在很多情况下,通过银行渠道发行产品,券商甚至要亏损。
比如,某券商与工商银行展开合作,需要给银行交纳一笔千分之八的首发渠道费用,一般来说,对于低风险产品的费用,这个比例更高,也就是说,券商要募集1亿的资管产品,需要向银行交纳80万的首发渠道费。
其次,如果计算认购费、首发销售服务费和客户维护费等,则其费率总共加起来则高达10%,也就是说,仅通道费用,就要高达千万。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第一创业证券受托客户资产管理业务的净收入为1731.7万元,2010年净收入775万元。相比之下,银行渠道成本甚至高过其全年的资管业务净收入。
这也变相要求券商,在计算收益时,必须考虑渠道成本,券商管理的资产管理产品才能获得正收益,而这个数字必须超过5%。在这种情况下,券商才有可能收取超额90%的收益,如果要回本,其产品的年化收益率达到5.5%-6%左右才能抵消银行的渠道成本。
公募基金也是“难兄难弟”。因银行的通道费用因占据了公募基金的相当一部分收入,同时,在与公募基金以及多家金融机构的合作当中,银行以90%的份额占据了公募基金的主要通道。换句话说,银行“掐”住了公募基金的“脖子”。
据某会计所负责基金审计业务的人士透露,“基金公司是有求于银行的渠道销售,一旦降低这笔费用,首发规模将很难上去,公司的规模、收入都会受到影响。一些新成立的尚没有品牌优势的新基金公司、次新基金公司以及小型基金公司所受的困扰明显很重。基金客户维护费率比甚至超过了30%。”
“在公募基金的代销渠道中,目前约90%集中在银行,其他渠道不足 3%-5%,正因为公募基金高度依赖银行渠道,因此,银行在与公募基金的合作中,渠道费用也相对昂贵,大概有管理费1.5%,代销申购费1.5%,此外,还有赎回费、托管费等等。”某公募基金人士告诉《融资中国》记者。
几天前帮友人看一部情感小说稿,几度唏嘘感喟。谈及白璧微瑕之处,我告诉友人,女主人公的初恋情人,一个极端自私懦弱的猥琐胖子,写得有些脸谱化了。友人同意我的看法,但同时透露说,全书中唯有这个人物是离原型最近的。
原以为最贴近现实的却被指失真,我感受得到友人语气中透出的挫折感。我们习惯了把爱情想象得很美好,也习惯了编织出风花雪月的故事把爱情讲得很美丽,然而当我们试图走近真实生活时,却发现内心深处的那种软弱无力。
写虚易,写实难。我告诉友人说,“真正有力量的作品,关键人物的形象应该是立体的,鲜灵活现的。你笔下的胖子已形成了自己眼中的刻板印象。你以为读者应该很明白了,可大家接受的只不过是你提供的不充分的信息。而且最大的问题可能是,你自以为已经很了解这个胖子,可事实上并没有那么深刻地认识他。”
其实理财与写作也有相通之处。各种主流的理财方式和工具,本刊均已反复讲过,然而当我们再一次拿起银行理财产品并试图进一步挖掘时,却发现离市场越近,我们的心态越战战兢兢。如果把它比作一次情感小说写作,我们应如何阐释投资者与银行理财产品之间的“爱情”故事,如何解读“爱情”之殇中那个“极端自私懦弱的猥琐胖子”,又如何为“爱情”旅途增添亮色并走向幸福美满结局?
也许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不过我们仍然希望展现给大家有关银行理财产品尽可能的立体与真实。
在所有的金融机构中,与我们联系最紧密和最受信赖的无疑是银行了。存贷款要到银行;交水电煤气上网费,首先想到的是银行;电子银行、银行卡、衍生产品、资产证券化等业务推陈出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将银行与我们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走进银行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银行理财产品则是各种理财工具中最受老百姓青睐的形式之一。
要理财,到银行
当代银行业的发展已有数百年历史,暂不论关于银行业起源的金匠版本说还是汇兑商版本说谁更正确,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存、贷、汇是传统商业银行的最基本业务。然而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兴起和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壮大,这种情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20世纪70年代后期,资本市场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快速发展给美国银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为银行理财业务的发端与拓展提供了良好机遇。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是与国内理财服务市场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04年可以称作是中国理财产品市场元年,2月2日,光大银行首开先河,发行了内地第一款外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A计划;10月,光大银行推出国内首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光大阳光理财B计划,一种收益比定期储蓄利率更高的理财方式出现在人们眼前。由此,商业银行大力发展理财业务的大幕正式拉开。在光大银行之后,招商、华夏、中信、民生、兴业等多家股份制银行纷纷跟进,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也在稍晚时候开始推出各自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银行理财产品,即由商业银行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到相关金融市场及购买相关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产品。它的分类方法很多,最常用的基本分类即按标价货币分类和按收益类型分类,分别见图1、2。
从委托投资期限上看,银行理财产品还可分为超短期产品(1个月以内)、短期产品(1~3个月)、中期产品(3个月~1年)、长期产品(1年以上)以及开放式产品(可以每天或者在约定的日期申购、赎回)。
除了售卖自己的产品之外,依托其广布的物理网点和庞大的客户存量优势,银行理财先机尽占,基金、信托、外汇、保险、黄金等其他投资方式纷纷借道入驻,银行已俨然成为“理财产品超市”。
打招牌,安全稳健
股市跌跌不休,基市萎靡不振,楼市扑朔迷离,金市前景难料,艺术品市场泡沫再起……与此相对应的,却是CPI的持续高位运行,这让许多持资待投的人备受煎熬。但如果你在街头找一位大妈来问,大妈可能告诉你:愁什么愁,买银行理财产品呀。
老百姓为什么如此信赖银行理财产品?在存贷款业务占绝对主导的时代,银行最大的特征是具有极高的信用形式,银行信用往往与国家信用联系在一起,因此安全可靠,值得信赖。银行理财业务则从存贷款业务脱胎而来,安全稳健是其主流产品的主要特征。
设计初衷追求稳健
银行理财产品的设计初衷是风险收益水平界定于定期存款与股票之间的多样化投融资工具,即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比股票低,收益比同期限同币种的定期存款高。
保证收益类产品是最符合这个设计初衷的产品,它的预期最高收益水平的设置有两个基本参考指标:同期限同币种的定存利率水平和同期的物价水平。如图3所示,2011~2012年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大约超越同期限、同币种定存利率0.3~1.1个百分点;从时间上约滞后CPI指标6个月,并且随着近期通胀水平的降低,去年年底以来已经超过了同期CPI。
通过设立门槛以隔离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本质上是金融投资产品,并不是储蓄存款。是投资就必然有风险,理财产品购买者不但要承担产品风险,还要承担“买者自负”的风险。即使是保证收益的理财产品,也可能存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这与银行传统的储蓄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
为了加强风险匹配能力,银行理财产品通常设定了不同级别的准入门槛。2011年10月9日,银监会正式出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将理财产品的风险分级与销售直接挂钩。风险评级为一级和二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5万元;风险评级为三级和四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10万元;风险评级为五级的理财产品,单一客户销售起点金额不得低于20万元。
固定收益产品中表现较佳
目前国内可以投资的固定收益产品包括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货币基金、分级基金A端、投连险固定收益类和类债券股票等。从下表可以看出,2008~2011年,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仅次于一级债基,风险波动状况仅次于货币性投连险和货币基金,在固定收益产品中综合表现更佳。
看产品,风险也有大差异
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总体风险水平不高,流动性也不错,这是许多人爱死了银行理财产品的理由。但银行理财产品众多,在差异中带来了更多选择的同时,也可能放大了风险。银行理财产品绝不是俯首可摘的牡丹,也可能是长了刺的玫瑰,这几年出现的“零收益门”、“负收益门”就是明显的警示。
保证收益类产品:定期存款的良好替代
无论投资结果如何,到期银行均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及固定收益。投资者购买了这类产品,就意味着与商业银行签订了一份到期还本付息的理财合同,并以存款的形式将资金交由银行运营,银行在固定期限里,将募集资金集中并开展投资活动。由于产品投资于协议存款、商业票据等特定领域,且客户没有提前赎回权(但银行有),使得产品有封闭操作的便利,有助于提高产品收益。
图3已表明,保证收益类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大约超越同期限、同币种定存利率0.3~1.1个百分点。想必有不少投资者会问:有了保证收益类理财产品,还要定期存款做什么?其实,这个收益的取得是以一定的流动性丧失(客户没有提前赎回权)和风险的增加(银行提前赎回的风险和利率风险等)为代价的。
此类产品适合手中持有大笔现金、对本外币理财产品不甚了解但希望在本金安全的基础上获取保守收益的投资者。
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有保证地追求浮动收益
是指产品到期后,向投资者保证本金安全,本金以外的投资风险由投资者自担的一类银行理财产品。这类产品在保证本金的基础上争取更高的浮动收益,投资者在存款的基础上,向银行出售了普通期权、互换期权或奇异期权,因此得到普通存款和期权收益的总收益。
收益通常有3种情况:零收益、达到预期收益率以及零至预期收益率水平中间的收益。目前市场上还出现一些保证最低收益率的产品,即产品到期后,最差情况下投资者可以获得最低收益率。一般情况下,最低收益率为活期储蓄利率,目前的情况为0.50%。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讲的“保证本金安全”,仅是针对于持有到期或产品提前终止的情况而言,如果客户提前赎回,则本金可能发生损失。另外,如果是外币产品,该类产品也不保证兑换成人民币后的本金安全。一般认为,银行在此类产品中,不仅扮演了资金管理人的角色,而且扮演了担保人的角色――以保证担保的形式为投资者担保投资的本金安全。
此类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水平均略高于保证收益类产品,流动性也略强(可赎回),较多受到经常持有大笔流动资金同时希望在本金安全的基础上获取稳健收益的投资者青睐,如中小企业主等。
非保本浮动收益类产品:需要一定风险承受能力
指商业银行根据约定条件和实际收益水平向投资者支付收益,并不保证投资的收益和本金安全的一类银行理财产品。目前市场上出现了部分保本的理财产品,比如90%保本,这类产品到期后最差的表现为投资者只能获得初始投资额90%的本金。
看着大盘指数的不断走升,一向谨慎的小A终于按耐不住了“不买股票也得买点基金!”趁着休息时间,跑到银行排号等待开户!“啊怎么这么多人”时间一分一秒的流过,等待中的小A无聊地盯着银行里的滚动屏“外币理财产品”、“固定收益型美元3个月5000元5.30%。看到这小A打起了新算盘,何不每月定投一点基金,然后买点外币理财产品,既比存银行收益好些又能安稳地赚些钱”看来,小A还是位保守投资者,无论外界怎样,小A始终坚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跟风不是什么好事!打定主意后,小A开始填表顺便咨询银行的大堂经理,结果小A傻了,“现在买外币理财产品没什么意义”大堂经理轻蔑的眼神让小A顿时凉了半截,难道现在的外币理财产品真得不能买了吗?
保守型看过来
8月21日 央行宣布再次加息0 27%已是今年以来第四次加息。9月25日,央行又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更是央行年内第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据推测,年内还将上演两轮加息。而不断上调利率后银行相对保守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自然越来越不具竞争力。这就难怪连银行的大堂经理见到小A要买外币理财产品时,都表示出轻蔑了。
不过,外币理财也并非不可投资。高收益则意味着高风险,在眼下火热的投资市场上,在自己的投资篮子中,加人些外币理财产品,收取稳定收益未尝不可。在银行的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中,外币理财产品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据wind资讯统计,目前正在发售的银行理财产品中,人民币理财产品共有240款,外币理财产品共有520款,占全部在售产品的68.42%外币理财产品又多以固定收益类为主。德意志银行,渣打银行,建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交通银行等纷纷在加息后推出不同类型的外币理财产品,其中短期三个月至半年期限的理财产品较多。
随着宏观经济紧缩预期增强,我国进入加息通道后,对于投资外币理财产品更要关注收益率和存续期限。在不断加息的背景下,和讯提供数据显示,短期产品是目前外币理财产品市场的主流产品,1年期以下的产品中外币理财产品超过60%。建行8月20日新推出的“汇得盈”美元保本浮动收益产品的期限仅为3个月。招商银行,北京银行,工行,交通银行新推出的外币理财产品都有3个月期限的品种。
在进入加息周期的同时,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流动性应成为考虑的因素。很多外币理财产品也把再投资的风险写到产品合同书中,如建行的“汇得盈”美元保本浮动收益产品明确注明了再投资风险,即投资期间。若市场利率提高,那么客户将失去将资金配置于其他产品从而提高收益的机会。
外币理财产品投资看似能省心省力的赚钱,其实,在纷繁复杂的外币理财产品中每一种产品的收益率也是有很大差别的。
外币理财产品亦不例外,其中挂钩外币产品的发行数量大幅度增加。从联接资产的类型看,增加最多的就是股票挂钩产品。同人民币股票挂钩产品不同,外币股票挂钩产品清色的是联接境外股票篮子或指数,其中又以联接香港股市居多。由于香港及其他主要股票市场的繁荣,这类产品的预计最高收益率也显著高于其他产品。
而在挂钩产品中,利率挂钩和汇率挂钩产品变化不大。利率挂钩产品的发行数量仅次于股票挂钩产品由于外币产品以美元和港币居多,这类产品联接的指数也是以美元LIBOR和HIBOR为主,产品的设计结构中依然偏好区间挂钩类。汇率挂钩产品联接的基本上是欧元兑美元的汇率,据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的统计2006年发行的41只信用挂钩外币产品都是北京银行发行的,其联接的信用主题都是国家开发银行,兴业银行等国内商业银行。与人民币产品中类似的信用挂钩产品一样,这些产品为“伪”挂钩产品。而2006~商品挂钩产品联接的资产以黄金为主,另有少量联接的是石油和农产品价格。商品挂钩产品的预计最高收益率仅次于股票挂钩产品,这主要归功于黄金挂钩产品的贡献。
眼下,在市场上发行的外币产品大大小小520款,如此纷繁复杂除了挂钩与不挂钩的区别,对于初入外币产品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有没有更好的选择办法呢?
在基金和保险理财产品频频“触网”的背景下,银行理财产品一直未能突破“面签”规定加入互联网销售大潮。日前,招行在京东上线的银行理财产品最终也未能成为线上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的“首例”,上线两天便被监管叫停。不少银行都在摩拳擦掌,希望将其丰富的理财产品线与互联网金融大潮结合,但从目前来看,银行理财触网依然难过“面签”关。
银监会叫停招行网售理财
9月15日,京东金融开卖招商银行人民币岁月流金546号理财计划,期限为32天,起购门槛为5万元,属于保本浮动收益型,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5.8%。据了解,产品为京东金融投资者专属产品,产品上线不到第二天就已售罄。而根据产品说明书,产品成立日为9月19日,发行规模上限为1亿元。
产品刚推出,便引发了业内的轰动——这是迄今为止国内第三方互联网平台上销售的首个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对产品如何突破银行理财产品“面签”的监管规定,监管曾是否从此“破例”放松监管尺度,各方都在静观其变。
对于业内的疑问,此前京东和招行曾解释表示,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和身份认证,均由京东金融方面负责。在身份认证上,京东通过快捷的方式认证用户实名信息,核实用户身份。用户在使用银行储蓄卡支付时,银行也会通过银行间交叉身份认证,再次确认用户身份。
然而,产品销售第二天就传出被监管层书面叫停消息。9月24日,京东金融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京东金融和招行合作的这款理财产品并没有被叫停,只是销售完毕了,也没有相关部门向我们提出过该款产品存在违规。”不过,据了解,招行方面9月16日的确收到了银监会书面通知,叫停了该合作项目。
招行此前则回应表示,该款产品是达到认购上限,已经正式起息。面签指的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办法》第28条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在客户首次购买理财产品前在本行网点进行风险承受能力评估,评估结果告知客户,由客户签名确认后留存。”此款产品要求客户在线评估风险承受能力,按照线下银行风险评估模板,为用户在线做评测,并在线上展示《销售协议书》、《产品说明书》、《风险揭示书》等文件,达到了监管要求。
多方呼吁改良“面签”规定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产品结合过程中,“红线”划定的尺度有多大,各方都在不断探索。这其中,银行领域的监管一直是最严格的。银行业内一直有呼声希望能利用技术手段突破“面签”的技术难题,放宽监管的限制,释放银行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能量。在京东金融销售招行银行保本型产品遭遇喊停后,此问题再次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在此之前,有多家银行曾向互联网销售方向努力,但均以失败告终。去年双十一期间,广发银行曾尝试探索与淘宝合作推出网络银行理财产品,但始终因为无法突破首次理财“亲见亲签”的要求而暂停。中信银行的“虚拟信用卡”计划也曾一度闹得沸沸扬扬,但最终因信用卡开卡需要“面签”而被监管喊停,无疾而终。
2006年初,曾女士投资100万元购买了基金。今年初,她赎回了基金时,100万元变成了227万元,投资收益为127万元。曾女士为获得127%的投资收益率开心时,也为这127万元投资收益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而高兴。
目前我国的法律规定:对个人投资者买卖基金获得的差价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否则,曾女士就得支付高达20%、金额为25.4万元的个人所得税,投资收益率也就从127%缩减为101.6%。也就是说,曾女士投资免税理财产品,节约了25.4万元的税款,直接增加了25.4万元的投资收益。
可见,理财产品是否要纳税,对于提高投资收益有较大的影响,忽视不得。那么,日常中有哪些理财产品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呢?目前,教育储蓄存款、国债、保险、开放式基金、人民币理财、外币理财、信托都是不用纳税的理财产品。
我们日常生活中不用纳税的理财产品:1教育储蓄存款,2国债,3保险,4开放式基金,5人民币理财,6外币理财,7信托。
>教育储蓄存款
在所有的储蓄存款中,只有教育储蓄存款的利息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而目前,利息所得税率为20%。因此,投资教育储蓄能比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增加20%的投资收益。此外, 教育储蓄作为零存整取储蓄,享受整存整取的利率;据测算教育储蓄相对于同期限的零存整取储种,利率优惠幅度在40% 以上。
综合免税和利率优惠两项实惠,教育储蓄存款的收益至少是同期限零存整取存款的1.76倍。因此,符合条件投资教育储蓄的家庭不要因嫌手续麻烦、存款总额受限等因素而放弃教育储蓄。
目前,国家规定教育储蓄的对象为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因此家中有小学四年级以上学生的家庭可以投资教育储蓄。在就读小学、高中(中专)、大学本科(大专)、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时,每个阶段可分别享受一次最高2万元的免税优惠。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念到博士,可享受总计8万元的免税优惠。教育储蓄到期销户时,要能提供正在接受非义务教育的学生身份证明,才能享受利率优惠和免利息税的优惠,否则按零存整取储种计息。
教育储蓄50元起存,以零存整取方式存储,存期分为一年、三年、六年3个档次。一年期、三年期按开户日同期同档次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计息,六年期按开户日五年期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利率计息。存储金额由储户自定,每月存入一次(本金合计最高为8万元)。中途如有漏存,须在次月补存,未补存者视如违约。到期支取时,违约之前存入的本金部分按实存金额和实际存期计息;违约之后存入的本金部分按实际存期和活期利率计息。总之,教育储蓄具有“存期灵活、总额控制、利率优惠、利息免税、集零成整”的特点。
《钱经》提醒:
《教育储蓄管理办法》第七条规定:教育储蓄为零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分月存入,允许每两月漏存一次。因此,只要利用漏存的便利,储户每年就能减少6次跑银行的劳累,也可适当提高利息收入。
在所有的储蓄存款中,只有教育储蓄存款的利息是免征个人所得税的。它的特点:1存期灵活,2总额控制,3利率优惠,4利息免税,5集零成整。
2国债和特种金融债
债券由于其收益稳定、风险小,成为保守理财者热衷投资的理财产品。根据《个人所得税法》规定,在债券中,只有个人投资国债和特种金融债所得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而相对来说,大众投资的绝对部分是国债。
国债风险几乎为零,利率略高于同期的银行存款,从长期来看,个人投资国债还是较为合算的。由于免税,即使企业债券(包括可转换债券)的票面利率略高于国债,但扣除税款后的实际收益反而低于后者。
国债有两种:一种是凭证式国债,一种是记账式国债。相同期限的凭证式国债,比记账式国债的收益率要高,但是流动性较差。
凭证式国债是政府为筹集国家建设资金面向社会公众发行的一种中央政府债券,其前身就是国库券。凭证式国债一般按面值发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期限以三年和五年居多。凭证式国债购买方便、投资起点低、利率优惠(略高于税后同期储蓄定期存款)、收益稳定、安全无风险,普通投资者可以选择凭证式国债。但需要注意的是,凭证式国债投资期限较长、逾期不加计利息、提前支取会损失利息收入和手续费。
国家规定:持有凭证式国债不到半年就兑付者,不仅没有利息收入,还要支付1‰的手续费,投资就出现了亏损。持有国债超过半年而提前兑付的,可按实际持有时间及相应的分档利率计付利息。因此,凭证式国债流动性较差,投资时要考虑资金的投资期限,而不能“见债就买”。它适合资金长期不用的老年人等保守投资者。
记账式国债是从1994 年开始发行的一个上市券种。记账式国债没有券面及凭证,而是利用账户通过电脑系统完成国债发行、交易及兑付的全过程。记账式国债可以记名、挂失,安全性较好。
《钱经》提醒:投资记账式国债,类似于炒股,交易手续简便,要根据市场利率及其他因素的变化判断国债价格走势,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在二级市场赚取买卖差价。它正被越来越多的金融意识较强的个人投资者以及有现金管理需求的机构投资者所接受。
> 保险理财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任何保险金都是免税的,即领取保险给付和理赔金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为此,可将不需急用、且没有更好投资去处的资金购买投资类保险,让保险公司的专业理财团队为你打理财产,获得稳定收益。另外,投保人寿保险,除可以获得保障外,同时亦是一种投资和储蓄,投保人可以从保险公司得到投资收益――红利和储蓄收益(利息),是一种一举两得的理财方式。
对于有大额资产留给后代的理财者,选择保险理财再合适不过了。目前,我国还没有开征遗产税,但随着经济发展和法律完善,征收遗产税应该是必然之事。按照国际惯例,遗产税一般在40% 以上。子女继承遗产之前,必须先筹一笔遗产税款。如果父母没有事先进行遗产规划,身故时又没有留下足够的现金和存款,庞大的遗产税往往会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面对如此高比例的税收,合理规避遗产税就成为富裕人家的一个理财重要任务。
因此,投资保险因而成为最佳的规避税收的理财方式之一,它在节税中确保完整地将资产转移给下一代。为此,可选择适当的保险品种,有意识地用巨额资金购买投资者保险,以子女为保险受益人,身后就能留下一大笔不用缴税的遗产。
利用保险理财,还能解决一些难题。例如,一对要离婚的夫妻想把他们的共有资产100 万元的存款留给孩子供日后的上学、结婚和创业使用,不允许离婚后另一方动用一分钱。尽管夫妻双方在离婚协议上写明了“100 万元存款只供孩子使用,任何一方都不得私自动用”的规定;但法律规定,孩子名下的财产将由监护人代管,夫妻离婚后孩子跟着谁,谁就拥有这100 万元存款的支配权。因此,法律无法解决这个问题。
保险理财却能解决这个难题。他们只要将100 万元钱为孩子购置少儿疾病保险、少儿意外伤害保险、育英年金保险、生存教育金保险等适合的保险,并且在保单合同中指定受益人为孩子,且注明不得更改受益人。如此,问题解决了,一方面这笔存款不会被提前使用,也不会被另何一方挪用;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100 万元资产的收益,因为保险理财一般会比银行存款利息收入更高一些。
《钱经》提醒:投资保险是一种较好的理财方式。保险的品种有很多,保费金额低的只要几十元,多的上万元,几乎适合所有的理财之人。特别是在近期保险理财收益趋高的形势下,投资分红保险、投资连结险和万能寿险是较佳的理财渠道。
> 债券由于其收益稳定、风险小,成为保守理财者热衷投资的理财产品。国债有两种:1凭证式国债,2记账式国债。
> 投保人寿保险,除可以获得保障外,同时亦是一种投资和储蓄,投保人可以从保险公司得到投资收益――红利和储蓄收益(利息),这是一种一举两得的理财方式
按照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任何保险金都是免税的,即领取保险给付和理赔金是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投资保险成为最佳规避税收的理财方式之一。
4人民币理财和外汇理财
目前,许多家银行推出各种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对于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暂时免征收益所得税。
2005 年11 月1日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提高了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的门槛,将购买人民币理财产品或外币理财产品的起点定为5万元(外币为等值5
美元以上),部分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甚至要50 万元起购。不少中低收入的投资者无法迈过这一理财门槛。
不过,一些实在看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投资者,通过协议集合理财的方式,
还是可以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协议集合理财,就是几个人将资金以签订协议的方式集合在一起,然后以某一个人的名义参与人民币理财。在协议上,清楚地写明每个参与协议集合理财的人的权利和义务,明确集合理财收益的分配等事项。
如此,原本是资金量偏小而无法参加银行理财的人,通过一纸协议,就跨过了人民币理财的门槛,而将成为人民币理财一族。胡先生、王女士、曾小姐都是个人资金达不到5万元人民币的人,现在他们三个人一集合,资金就逾10 万元,即使是银行再度提高理财门槛,他们也能顺利地投资人民币理财产品。
《钱经》提醒:
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属于专家理财,是由具有多年金融产品交易经验的投资专家进行理财操作,他们具有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能充分利用专业知识进行金融市场操作。和其他理财产品相比,人民币理财和外币理财的最大优势在于银行掌握了一些只有银行才可以进入的投资领域,确保可以获得较高收益,且可以回避很多市场风险,但流动性不佳。
许多家银行推出各种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币理财产品。对于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汇理财产品,暂时免征收益所得税。
5开放式基金
随着近一两年来的股市火爆,开放式基金高达100% 以上的投资收益几乎让所有想赚钱的人都成了“基民”。投资开放式基金不仅有获得高收益的好处,还有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实惠。
根据相关规定,目前投资开放式基金暂不征税收个人所得税。具体规定有:一是从基金分配中取得的收入,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二是申购和赎回基金的差价收入不征收营业税。三是对个人买卖基金暂不征收印花税。四是对个人投资者买卖基金获得的差价收入,在对个人买卖股票的差价收入未恢复征收个人所得税以前,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开放式基金由专家理财,收益率比较高,并且流动性好,变现性强,适合长期投资。从目前的市场来看,投资开放式基金要想获得2006 年的收益,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目前股市震荡的情况下,投资偏股型、配置型的开放式基金还有可能出现亏本。
《钱经》提醒:
目前投资开放式基金尤其要谨慎,最好能根据个人的投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在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中进行一个合理的投资组合,以达到提高收益和规避风险的目的。
开放式基金高达100% 以上的投资收益几乎让想赚钱的人都成了“基民”。投资开放式基金不仅有获得高收益的好处,还有不用缴纳个人所得税的实惠。
6信托产品
信托是信托公司发行的一种金融产品,它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目前国家对信托收益暂不收取个人所得税,因此,它是一种不错的理财产品。
信托资金投资范围广泛,如投资于企业、股票、债券、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从投资收益来讲,信托的到期收益率要明显高于同期相同的债券和储蓄。从理论上讲,信托投资的风险介于银行存款和股票投资之间;但因信托计划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购买信托产品的风险实际上要大于买股票的风险,且流动性较差。
由于信托产品投资数额较大,一旦发生风险,损失也较大。所以,投资者对信托产品的风险一定要有理性的认识,从信托公司、信托产品设计、信托风险控制等方面来考察和防范信托风险,从而选择风险适当、回报合理的信托产品进行投资。
《钱经》提醒:
在投资者印象中,理财产品往往以稳健为主,当别人去年在股市和基金上赚得盆满钵满的时候,却有一些投资者郁闷不已,他们的收益连现在的银行存款都不如,甚至亏损了本金。购买理财产品收益虽然重要,但是控制风险更为重要,否则,一旦“嫁错郎”,就可能承担自己意想不到的风险。
为什么他们会亏损?今年他们应该怎么办?《科学投资》日前对大量投资者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对应的理财建议。
银行理财惊现零收益
尽管2007年是投资理财的大牛市,但投资者陈先生却遭遇了烦心事。他在2006年底斥资10万元购买浦发银行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1年之后,该产品的到期收益竟然为零,只是由于国家调减利息税,10万元最终仅获得39.6元的收益,连银行活期存款的收益都赶不上。
对于这样的结果,陈先生认为不可理解。他表示,虽然按照产品合同的收益公式计算,该产品的到期收益确实为零,然而,他咨询专业人士后发现,该产品的设计存在严重缺陷,收益最终为零的概率非常高,甚至超过90%。据此,陈先生提出质疑:浦发银行2006年设计产品时,对市场走势是否有最基本的判断?
这款惹出麻烦的理财产品是“汇理财2006年第九期F2计划”。根据合约,该产品与建设银行、中国人寿、中银香港和招商银行挂钩,产品到期收益取决于4只股票从2006年12月28日到2007年12月19日间的涨幅,计算公式为:16%-(涨幅最高者的涨幅+涨幅最低者的涨幅),如果为负,则收益为零。这4只股票中,涨幅最高的是招商银行,为96.25%;涨幅最低的是中银香港,为-2.62%。由此计算:16%-(96.25%+2.62%),最终收益为零。
面对陈先生的质疑,浦发银行相关人士解释称,有投资者认为浦发银行是拿投资者的钱去买这4只股票,这是误解。银行都是在金融市场上购买国际知名投资银行发行的期权,然后再和保本的固定收益票据组合,形成名目繁多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包括这款F2计划。
浦发银行称,这些期权都是摩根士丹利和美林等国际投行发行的,但期权未来实现的概率是多少,连这些国际投行都无法预测。否则,如果走势都有明确的方向,那么这个市场就只有投资的赢家。针对F2计划,浦发银行称,2006年设计该产品时,香港股市处于疲软状况,当时谁都未能预测到2007年市场会那么火爆。
投资建议:买固定收益型产品,投资者肯定要承担利率上升的风险,因为投资者获得了恒定的收益。而买浮动收益产品,要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如果市场好则收益比预期高,不好则比预期低。
对于陈先生来说,他买的这款产品由于不可提前赎回,那么只能等待产品到期。因此,《科学投资》建议投资者,对本金要求很高的投资者、风险厌恶型的投资者是可以买一些固定收益型产品,不过在加息周期中,即使投资固定收益型产品,期限也要尽量短。
QDII基金亏惨了
去年传出港股直通车即将开闸的消息,个人也可投资港股,何女士就心里痒痒的,想开户炒港股,但又觉得不了解交易规则,自己炒风险较大,所以她在去年9月份买了一只以投资港股为主的QDII基金。“当时QDII非常火,还按比例配售,我投了100万元只有70多万元成交。”去年10月份QDII风光无限,但好景不长,11月QDII一个月净值下跌了11%,到目前为止,何女士在QDII基金上已亏了近14万元。现在QDII基金已打开赎回,何女士很犹豫,是不是该赎回,改做其他投资?
投资建议:一般来说,QDII基金的投资比例不要超过个人全部基金投资的20%。已经套着的、比例不是很大的投资者,建议不要急着赎回。未来QDII的好坏,关键还是看境外市场。目前有专家预测,美国次级债还有个爆发高峰在一季度,也就是说最坏的情况也就在今年一季度,挺过这段时间,待市场转暖时再赎回不迟。
固定收益类产品 提前支取不划算
去年3月1日,刘大妈和往年一样,将手中到期的国债取出又买了几万元新发的国债。“我们老年人,股票之类的玩意,哪敢碰?万一生个病、还有养老,全靠这点老本,亏不得。”每年都能拿到比银行存款多一点的收益,刘大妈挺满足,但是今年刘大妈却碰上了新烦恼:“去年加了几次利息,我买的国债现在都赶不上银行存款了,我该怎么办啊?”
原来刘大妈去年3月1日买的3年期国债,票面年利率3.39%。但是连续6次加息后,现在3年期的银行存款利率已涨至5.4%。“我现在还要取出来吗?取出来是否划算呢?”
投资建议:对于去年买了国债的投资者,因为国债持有不满半年不计利息,而且提前支取要扣0.1%的手续费,因此国债持有时间低于两个月的投资者最好将国债提前兑付。而已经持有四五个月的建议等到满半年后取出来,因为满半年后会计算活期存款收益,不至于亏本。国债持有满1年提前支取也只算活期利息,只有满2年,才能按分档利率计息。因此,对于已持有一年半时间以上的投资者,建议持满2年取出。
至于每个投资者的国债提前支取是否划算,我们算一笔细账。假设刘大妈手中国债为1万元,目前已持有10个月。如果按原计划不提前支取,那么这10个月的应得利息为:1万元×(3.39%÷12)×10=282.5元,如现在提前支取,只能按活期存款0.72%算利息,可得59.17元利息,再扣掉10元手续费,那么亏损233.33元。
如果刘大妈提前支取国债再投资,那么要把233.33元损失先补上,剩下26个月国债如果不取,利息应是734.5元。这两者加起来967.83元,再除以1万本金,再乘以12月,再除以26个月,可以算出来,新的投资要达到4.47%的年利率才划算。
挂钩类产品 风险不可预见
去年下半年,夏先生去银行办理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给他介绍了一款结构性理财产品,这位工作人员告诉他,他们银行之前推出了很多的这一类产品,好几只年化收益都达20%-30%。于是夏先生禁不住诱惑购买了5万元。可最近,夏先生发现自己买的这只结构性理财产品居然已亏了8%,一问才知道,原来这只产品主要挂钩港股,成立后刚好碰上港股大跌。
投资建议:银行推出的结构性产品,一般来说可挂钩各类标的,有挂钩商品的、能源的,有挂钩指数的,有挂钩单只股票表现的,有挂钩港股的,还有挂钩全球市场的。
选择产品的时机很重要,同样是挂钩港股,去年上半年推出的几只产品,现在收益还比较高。投资这种理财产品最好对所挂钩的对象有所了解,然后选择相应产品,在能承担一定风险的基础上博取较高收益。
理性投资预期收益产品
预期高收益
竟成“大忽悠”
在2010年到期的理财产品中,有些产品的收益率不但“达不到”投资者的心理预期,而且实际收益和预期之间相差最大的达到53.27%,那些理财产品确有严重夸大收益之嫌。
某股份制银行一款到期的“基金精选人民币理财产品(1年)”预期年化收益率最高达50%,但实际收益率为-3.27%。尽管该产品的亏损幅度在所有到期产品中看起来并不大,但两个数据之间相差53.27%的“水分”让人难以接受。
而这样的理财产品并非个例。比如花旗银行(中国)发行的“挂钩中国指数基金和商品”人民币产品(1年)。其最高年收益率预期高达40%,最差年收益率为0%,投资者到期收益也为0,届时投资者只能收回100%本金。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基金计划10号”,其发行于2008年1月,投资期限为2年,其主要投资于国内证券市场基金,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30%。但受2008年国内股市低迷表现的影响,实际情况与预期相差较大,到期年化收益率仅2.38%。
银行的不厚道在哪里
某银行“某富系列人民币理财计划4号产品”是一款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理财产品,2008年11月发行,投资期限为2年,由华夏基金担任投资顾问,主要投资于债券、股票、货币型基金以及银行存款,其中固定收益类工具投资比例范围为0-100%,权益类工具投资比例范围为0-30%。在该理财产品的《产品说明书》中明确表示: “赎回费:(1)第1次开放时,赎回费率为0.2%;(2)第2次开放时,赎回费率为0.1%;(3)产品持有到期无赎回费……总同定费用:1.2%,年,按月计提,按季支付。”也就是说,无论理财产品最终是赚是赔,这笔固定费用都得出。如果觉得这款理财产品划不来,或者亏本了想提前赎回,对不起,你得支付赎回费。如果这款产品收益可观,赚了比较多的话,对不起,你也得为多赚的部分支付一笔费用。《产品说明书》中有关浮动费用的规定是这样的: “理财计划年化收益率(扣除固定费用后)高于业绩基准,将对高于业绩基准的部分收取30%作为浮动费用。”而其业绩基准是:“本产品成立首日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0.5%”。
也许,你觉得多赚了点,给点费用也无所谓,而实际上,这款产品还限定了最高收益,《产品说明书》中规定:“当产品净值触及1.15元时,银行有权在8个工作日内终止本产品,以便锁定收益。”即当产品净值涨幅达到15%时,银行将终止产品以锁定收益。最终这款产品实际到期仅获得2.88%,而其预期最高年化收益率为14.41%。
总之,银行某些理财产品不厚道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不保证本金安全;无论赚钱赔钱,投资人都必须交管理费;对最高收益有限制。
难看的理财产品说明书
很多投资人都会抱怨,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又专业又长,让人眼花缭乱、不可捉摸,难以卒读;有些投资人则盲目相信银行,不愿去认真研究银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一味相信它宣传的“高收益”,产品买到手后实际操作,才发现实际收益并不像说明书所说的那样高。那么,到底是理财说明书在说谎,还是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忽略了一些不该遗漏的信息呢?
1、年化收益率≠实际收益率
许多投资者一看到“收益率”就头脑发热,直到看到实际回报后才大呼上当。这种营销手段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认知心理――只看见他们认同或追求的。要提醒大家的是,在看到“收益率”三个字的时候,一定要多几个心眼。要知道,预期收益率≠实际收益率。预期最高收益率不代表实际收益率,跟踪市场上以往银行理财产品的表现可以看到,达到“预期”的概率并不高。同时,年化收益率≠实际收益率。注意看理财单上的收益率是否是年化收益率。比如,一款3个月期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是4%,这并不代表你投资10万元,3个月后能拿4000元的收益,因为这个“4%”是12个月的收益率,即使预期收益到手,投资人也只能拿到1000元的回报。因此,计算收益时应该将收益除以365天再乘以实际投资天数,而不是直接将自己投资额度乘以年化收益率。 如果投资外币市场,则宜谨防汇率亏损引起的收益率缩水,应将投资币种引起的汇率损失计算在内。例如投资海外市场的QDII产品,即使实现了理财单上预期的收益,实际收益也将随着人民币的可能升值而缩水。
2、名字的秘密
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银行在宣传理财产品的时候,通常根据理财产品的特点,取一个比较大众化的名字。有业内人士指出,银行这样做,一方面让投资者容易接受,与自己熟知的产品相挂钩;另一方面,产品一旦出现争执,实际合同文本还可以为其免责。
例如所谓结构性存款,是指银行向个人发售的、在普通外汇存款的基础上嵌入某种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是指各类期权),并通过与利率、汇率、指数等的波动挂钩或与某实体的信用情况挂钩,使存款人在承受一定风险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的外汇存款。显然,这和我们知道的“存款”有着较大的区别,至少它不具备本金无忧的特点。
还有一种“双利存款”,这是一种和外币挂钩的特殊定期存款,可获得定期利息和期权费收益。也就是说,双利存款本质上是定期存款加外汇期权。显然,这一产品与存款相比,收益率有可能会高于存款利息,但同时失去了存款的保本特性,必须承担更高的风险。
目前市场上理财产品一万起买、五万起买的较多,投资者可以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来选择理财产品,综合考虑风险、收益、期限等方面的问题。
风险承受能力较低的投资者可以选择R2级以下的理财产品,想要获取较高收益的投资者可以选择R3左右的理财产品,选择期限不太长的理财产品。
(来源:文章屋网 )
最近境内外股市大跌,无论是投资境内股市的投资者,还是通过QDII产品投资境外股市的投资者,都遭遇了不小的损失。目前,由于次级债危机的影响仍在继续,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全球经济增长正在放缓,短期内全球股市很难有起色,上窜下跳剧烈振荡的走势在短期内难以改变,直接或者间接投资股市的风险仍然很大。
不过专家分析,经过前期的一轮大跌之后,目前无论是美国、中国香港等股市,还是国内A股,都处于探底或者是筑底的过程中,继续下跌的空间已经不大。在这种市况下,购买部分看跌的挂钩型理财产品,比较合时宜。
目前一些银行推出的股票挂钩型理财产品,在挂钩股票小幅下跌的情况下,投资者仍有机会获得预期最高收益率,而且,提前中止的条款也使得股市行情好转时,投资者可以及时撤资,给从股市撤出的资金提供了一条进可攻退可守的投资渠道。
多空双赢
浦发银行最先推出了国内首款看空金融股的银行理财产品。该产品首次在金融产品中出现了“买跌也可以赚钱”的概念,如果挂钩的4只金融类股票在半年中都跌10%,客户的全年收益可达5%。即便没有达到10%,年底仍有一次关于挂钩股票相关性的机会,预期最高封顶收益可达12%。
同时,对于看好后市的投资者,还有一款看多3G通讯股的理财产品可共选择,和看空正好相反,“买涨可以赚钱”,同时也有到年底预期最高封顶收益12%的机会。
根据理财市场资深人士分析,浦发银行的看多、看空双向产品比较适合对资本市场有一定认识的投资人士。如果投资人手中持有金融股,又怕金融股估值过高大幅下挫,可以购入浦发银行的看空产品做套期保值;而看好3G概念但担心大盘下跌拖累的投资者,则可以购入看多产品。同时,看多产品和看空产品也可以互为对冲。对于该产品的风险问题,由于该产品具有银行理财产品特有的保本策略,使其在目前波动的市场中做到既参与股市,又能使本金安全。
股市转晴可提前撤资
恒生银行在售的触发式可自动赎回产品OTZR93,挂钩富力地产、百盛商业、中国国航、青岛啤酒4只港股,期限1.5年,每月为一个观察期,只要在观察期内的某一个交易日,挂钩股票中表现最差的股票收盘价达到期初价格的90%或以上,投资者就可以在该观察期内获得15%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说,在任何一个观察期内,只要挂钩的4只股票跌幅没有超过10%,或者即使大部分时间跌幅超过了10%,但是只要某一天收盘价回到期初价格的90%以上,投资者仍可在该观察期内获得15%的年收益率。
又如汇丰银行在售的一篮子中国农业股票挂钩型产品,挂钩中国蒙牛乳业、中国粮油控股、中国雨润食品、中国食品有限公司4只港股,期限2年,在任何一个交易日,只要与期初价格相比,4只股票的跌幅均未超过6.5%,投资者就在该交易日获得11%的年收益率。
以上产品在香港股市长期低位徘徊甚至小幅下跌的情况下,让投资者有机会获取较高的预期收益。而一旦香港股市转暖,以上产品的提前终止条款又可使投资者及时撤资,直接杀入股市。
如恒生银行的OTZR93产品,每个月末设定一个提前终止观察日,只要在观察日,表现最差的股票达到期初价格的102%或者以上,产品即提前中止,投资者可以获得累计收益的情况下撤资。
如果在未来长达1.5年的时间里,香港股市仍在目前的低位上下徘徊,挂钩的4只股票,也在目前价位上下振荡,投资者就可通过参与产品获得15%的年收益率。如果在经过2个季度的衰退后,美国经济形势在下半年转为明朗,全球股市也随之转暖,挂钩的4只股票涨幅超过2%,则产品可立即终止,投资者可以获得资金进行更为进取的投资。
收益计算方式需仔细比较
同样是部分看跌型的挂钩产品,由于具体的挂钩方式和收益计算办法不同,在同样的市况下,投资者最终获得的收益也会千差万别,因此购买产品时需进行仔细比较。
首先是预期最高收益的比较,也就是说,当市场出现最佳情况时,投资者所能获得的收益。如在产品运作期,在所有挂钩股票均未出现下跌的情况下,恒生银行的OTZR93产品可给投资者带来15%的年收益率,而汇丰银行的产品带给投资者的收益率则为11%,前者比后者高。
其次是投资回报触发水平的高低和触发条件的松紧,它将直接决定投资者获取收益的可能性。
如恒生银行的产品,投资回报触发水平为期初价格的90%,而汇丰银行的产品,触发水平为期初价格的93.5%,前者比后者低,收益也更有保障。
又如挂钩方式,恒生银行产品的挂钩方式为“一触即得”,规定在每个月的观察期内,只要有某一天表现最差的股票收市价跌幅未超过10%,则在当月30天内投资者都可获得15%的年收益率。而汇丰银行的产品,则属于“即触即得”型,也就是说,在观察期内的某个交易日,挂钩股票符合获取投资回报的条件,只是保证该交易日投资者可以获得预期最高收益,并不能保证整个观察期投资者都可获得预期最高收益。
假设在产品运作的第一个月内,挂钩股票中表现最差的股票在半个月后,即因为市场大跌而跌破投资回报触发条件,则恒生银行产品的“一触即得”仍可保证投资者在当月获得1.25%的收益。而汇丰银行的产品,投资者只能在前15天里获得11%的最高收益率,而余下的15天则因为不符合条件而没有收益,当月投资者累计只能获得0.458%的收益。
购买产品需选好入市时点
如今,全球股市在低位处于窄幅区间内剧烈振荡,如美国股市,最近3个月内虽然不断发生投资银行巨亏、破产等地震性事件,但是道琼斯指数绝大多数时间都在11750-12750的窄幅区间内振荡,香港恒生指数也在21100-25200的区间内振荡。
初阶套餐:多存期存款组合方案
很多人仍然把定期储蓄作为一种常用的理财手段,对于这一类型的投资者来说,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活期与定期存款之间进行资金的配置,在定期存款上,不同的存期如何进行组合也是他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中信银行针对储蓄爱好者所推出的理财套餐,正是为了满足投资者的上述需求。
中信理财套餐的第一个特点在于帮助存款人在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间进行灵活的调整。通过客户理财套餐内活期存款子账户与定期存款子账户之间的优化管理,保障存款人保有一定活期余额的基础上,以定期存款的方式获得更高的利息收益。具体的操作模式是,每个工作日后对客户的账户进行系统检查,如果客户的活期存款子账户的余额超过1000元,那么银行系统将在活期存款子账户内保留500-600元,其余的资金就按照客户预先选择的“理财套餐”方案自动分配到各个定期存款子账户中;如果活期存款子账户中的资金低于1000元,那么系统将不进行处理。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尽量减少活期账户的资金余额,以提高整体资金的收益。
而当存款人需要动用活期账户上的资金,中信理财套餐会自动按照“利息损失最小”的原则从定期存款子账户中选择资金进行提前支取,免于存款人自己再进行权衡。同时,在中信理财套餐内还设有“智能透支”的功能,也就是说,当活期账户上的资金不足时,银行会自动从定期存款账户上调用出一笔利息损失最小的资金到活期账户上;同时,只要存款人在当天将资金重新打人银行账户,定期存款的收益不会受到任何损失,这一功能对于临时调用资金的人来说是比较实惠的。
上述的两种资金管理功能其实在不少银行的存款账户内都已经开设,而中信理财套餐的最大特点还在于为存款人提供了几种简单的存款组合方案进行选择,比起其他银行单一的选择来说,给了存款人更大的灵活性。在中信银行的理财套餐内,可以提供A、B、C和H四种选择,其中A、B、C三种套餐分别为将资金100%存入到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定期账户中,而H套餐则是将资金以10%、20%和70%的比例配置到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三种账户中,从活期账户中转入的资金将按这一比例分配到不同存期的定期存款中。
中阶套餐:投资组合提高收益
5月份以来,光大银行相继推出了多个理财套餐。与中信的理财套餐主要集中在存款不同的是,光大所推出的理财套餐组合主要集中于将一些投资产品进行组合。在目前已经推出的产品中,套餐组合计划涵盖了人民币和外币多个理财品种。
如近期光大正在发行的“阳光理财”套餐计划2010年第七期产品,投资币种为人民币,产品为4个月期和8个月期两种选择,起点投资金额为5万元。对于投资者来说,投资的资金将分成两个部分,50%投资于信托类理财产品,50%投向于结构性理财产品,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08%和3.5%。由于人民币理财产品设有起点投资额的限制,对于购买套餐计划的投资者来说,相当于一笔投资分作了两笔用途,既实现了风险的分散,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组合预期收益的可能。
渣打(中国)近期推出的“梦之配・享未来”主题理财组合的涵盖面更广,同时根据投资者需求的差异性,对于组合投资设置了多个主题,如“灵活现金组合”、“全球资产组合”、“保障投资组合”等,在每个投资组合下有3-4个不同的产品,提供了更加丰富的选择可能。
以“灵活现金组合”为例,主要针对客户管理短期流动资金的需求,设置有三种组合的方式。其中“人民币最佳短线档期组合”由两个产品构成:7天通知存款升级版和一款3个月利率挂钩保本理财产品,两款产品的组合配置上限比例为1:2,也就是说最多可投资挂钩保本理财产品为新增通知存款金额的2倍。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搭档产品的利率挂钩理财产品设置的条件较为宽松,在投资期内美元3个月的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LIBOR)在0%-8%的范围内,投资者就可获得3.2%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而通知存款部分的利率为1.35%。这个组合的优点在于,投资风险较低,较短的投资期内投资者能够获得较为稳健的高收益;另外一方面,通知存款部分便于投资者的资金调度,保证了资金的灵活性。以组合的方式来进行投资,渣打也对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进行了调整,如单独投资于同一款利率挂钩理财产品,产品的最高预期收益率设定为2.3%~2.5%。同时推出的还有一款人民币超短线组合,由活期存款和1个月期利率挂钩保本理财产品组成,其中利率挂钩保本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为2.6%。
在“全球资产组合”中,渣打此次推出的产品有四种组合方式:将中长期保本理财产品、3个月利率挂钩理财产品和全球基金精选、投资理财型保险进行组合。除了较单独购买产品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外,以组合的方式进行投资,基金的认购费用可以优惠0.5%。
高阶套餐:理财服务全涵盖
在深发展的网银系统中,设有“基金组合规划系统”,通过与晨星的合作帮助客户完成基金配置的组合投资。
“基金组合规划系统”的原理在于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属性,自动生成与之相匹配的资产配置图。在系统中,设有激进、积极、稳健、保守和安稳型5个基金组合,在每个基金组合中有深发展与晨星合作精选出的5~6只基金产品。据悉,深发展每个季度都会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数据的更新,并帮助投资者对基金组合进行相应调整。对于投资者来说,则可以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对市场与基金产品的判断,选择出合适的基金,并直接进行基金的投资。
不仅银行正针对投资者的需求推出理财套餐服务,基金公司也加入到这一行列中来。
理财基金为一种投资工具。证券投资基金把众多投资人的资金汇集起来,由基金托管人(例如银行)托管,由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和运用,通过投资于股票和债券等证券,实现收益的目的。
市场上的理财基金基本都是以最早发行理财基金汇添富模式为主,通常理财基金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低门槛,理财基金与一般的银行理财产品比较具有明显的低门槛特征,银行理财产品购买一般有5万的申购限额,低于5万一般购买不到。而理财基金则是1000元就可以购买。这一点是吸引小金额的普通投资者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因素。
零费用,理财基金是没有认申购和赎回手续费用的。但会收取少量的管理费、托管费和销售服务费。根据媒体统计,货币基金的年费用率在0.43%左右,理财基金的平均年费用率0.36%左右。因此总体来说购买短期理财基金费用还是非常低廉的。
定期开放,理财基金都有一个运作期,在运作期没有到期之前是不能赎回的。只有到期之后,才能够赎回。理财基金的运作期限包括7天、14天、28天、30天、60天、90天等。
(来源:文章屋网 )
提到理财,人们大多会认为是对自己的财产进行管理从而通过有效的投资使其增值,但却忽略了一点:在追求财产增值的同时,应合理规避因一些意外事故或疾病给家庭或个人造成较大财务影响的事件,即财务管理的首要原则应为保证财产的安全。而这正是保险理财的独到之处。
保险理财,是指通过购买保险对资金进行合理安排和规划,防范和避免因疾病或灾难而带来的财务困难,同时使资产获得保值和增值。由此可以看出,保险理财的主要功能是保障家庭或个人的财产安全,亦即保证在疾病或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下家庭或个人财产的平稳性,防止产生过大的账务波动给家庭或者个人的生活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以此做到资产的保值;而近年来为顺应市场的发展与客户的需求,市场中出现了如投资连结险、万能险、分红型保险等具有投资功能的保险产品,这又使得在购买此类保险后资产能够增值。
(一)丰富了产品结构
不仅仅是在银行个人理财中增加保险服务者一项,保险理财本身就具有很多种选择,如目前市场流行的投资型保险产品:分红险、万能险和投资连接险。还有正在崛起的非寿险投资型保险,不仅仅符合亚洲人还本的理念,更具有保障功能。
(二)扩大了银行理财的适用群体
投资人在制定投资计划时,需要在了解金融产品风险属性的前提下,选择适合的金融工具,设定理财目标,追求安全稳健的财务增长。谈理财,不能只谈收益。很多金融理财产品虽然收益很高,但风险也是成正比的,而理财的首要一点是财务安全,如果“财”都没有了还怎么“理”?因此,学习“守财”、做好财务保障是投资者的必修课。从这个角度来说,“保险”作为理财工具,在理财中应扮演更多的角色。
保险理财是分层次进行的,从收入水平角度,对于低收入家庭或个人,最主要的是能够保障正常的生活状况,一般没有闲置的资金进行投资,抗风险能力最弱。对于这部分群体而言,应在能够承担的情况下,购买保障型的保险产品,并且为家庭主要经济支柱购买意外伤害险,使其在发生意外事故时能得到经济上的补偿,同时保证其他家庭成员生活上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
对于中收入者,在保证了日常生活开支的情况下,还会有少量的闲置资金作为应急资金以及投资资金,其承担意外事故或疾病带来的额外支出的能力较弱,更倾向于风险较低、收益较平稳的投资,这部分家庭或个人可以通过具有投资功能的保险理财产品进行理财,在能够减少意外事故的冲击之外,还可以得到较平稳并且可观的投资收益。因此,保险理财产品更多的适用于中低收入家庭在保证财产安全的前提下,又能够得到平稳的投资收益,为中低收入家庭或个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理财工具。
对于高收入者而言,主要的理财目标是获得资产的增值,其抗风险能力较强,因此更倾向于风险高、收益高的投资,高收入者无疑也需要保证财产的安全,只是其抗风险能力较强,因此会忽视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而只是将其投资收益与其他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作简单比较就将其否定。
(三)保险理财是一种长期投资
保险理财产品同时也是一种长期投资,从建立家庭购买房产时建立的住房按揭贷款保险,到孩子出生时购买的子女教育保险,再到盛年时购买的医疗、养老保险等都是延续几十年的险种,也是现在比较流行的险种。
二、银行个人理财服务中保险理财的现状及原因
虽然保险理财具有上述优点,但是实际中保险理财发展不足,尤其是银行理财服务中,保险理财的地位相当薄弱,其原因如下:
(一)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关系不对称
在简单的销售模式中,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关系是不对称的;且保险公司之间“价格战”比较严重,保险公司处于低利润的处境
(二)银行保险产品无法满足个性化服务的需求
银行保险产品种类多为以寿险产品,另外加上储蓄分红型或投资连结型,消费者缺乏选择;同时,虽然银行是我国居民最经常打交道的金融机构,在与客户的经常联系中,银行可以利用更加详细的资料库为客户提供更合适的产品。而实际情况是,各网点没有理财专柜,银行员工虽然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但对于保险专业知识和保险产品的了解很不够,远不能满足保险业务发展的需要,无法满足个性化服务的要求。
(三)保险业本身存在一些问题及人们对保险认识的偏差
自从保险业恢复营业,保险业进入了原始资本积累期,由于这时期一些保险公司采取了不规范的运作行为,使得保险公司在群众心目中留下了重投保、轻理赔的印象。由于引进保险人制度,加上规范和教育的不严谨导致误导消费者的行为经常发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夸大保险作用,诱导购买,误导客户,承保与理赔“两张脸”等失信行为因此保险给人们留下不好的印象,导致社会大众对保险业的信任度不够。
(四)信息技术共享平台缺位
由于银行和保险公司各自出于对行业资源的保密需要,以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与要求不同,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信息技术平台不能实现共享,信息管理系统不能够完全对接,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双方客户资源的开发利用,降低了客户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客户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增值。
三、保险理财产品的前景
(1)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者的消费要求也越来越高,金融产品综合已经成为趋势,中国的一大金融控股集体----中国平安已经开始提供综合性金融产品。不仅在产品开发、销售支持能够运用统一的管理和技术平台,而且具有较强的开发银行客户能力, 真正实现客户资源的共享, 向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2)金融危机使消费者经历了资本市场的大幅波动,资本市场波动也让消费者进一步认识到风险的危害与保障的重要性。
(3)消费者风险保障个性化需求增强。消费者群体分化,中产阶级的崛起可能是影响消费者需求的最大因素。如麦肯锡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国内居民大致拥有约35亿元财产,并且今后每年还将以16%的速度递增。其中,有120万个家庭拥有10万美元以上的存款。2025年,这一数字将达到5.2亿至6.12亿。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对一于金融产品的需求有很大的不同。
(4)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龄社会中人们对于长期的保障产品的需求提高,而养老保险、医疗保障类型的保险产品将更受欢迎。
参考文献
[1] 张龙清,孟倩,江姗.经济下行期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特点、问题及建议[J].金融发展研究,2009(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