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期刊咨询:400-888-7501  订阅咨询:400-888-7502  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作风建设基本内容

作风建设基本内容

时间:2022-03-27 08:47:33

作风建设基本内容

第1篇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建设

作者简介:陶海英(1971-),女,江西南昌人,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级技师,讲师。(江西南昌33003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江西省省级教改项目(JXJG-10- 58-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6-0096-02

继矶山湖、长岭、大岭之后,老爷庙风电场于2011年底开始并网发电,这是江西省建成的第四个风力发电场,也是迄今该省最大的风电项目,该项目装机容量为49.5MW,安装33台单机容量1500kW的风电机组,预计年发电量1.02亿kWh。这使得全省风电总装机容量达13.35万kW。按照规划,江西风电2020年将达100万kW,每年可为电网供电23.2亿kWh。另外,到2012年,全省光伏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500亿元,高纯硅料8万吨,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17000MW,太阳能电池及组件16000MW。为了适应区域电力新能源应用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适应地方风电和光伏行业经济发展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建设是当务之急。实训基地是培养新能源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要实践训练场所,是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主战场。因此,探索建设好电力新能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对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1)合作性。电力新能源专业技能实训基地是针对新能源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专业岗位群的技能而设立的工作环境,该基地的建设具有投资大和运行费用高的特点,政府牵线搭桥,依托电力高职院校,由高校和企业联合共建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达到资源共享,携手共图发展。一方面可以弥补学校经费的不足,另一方面解决企业所需电力新能源人才短缺的困局。共建共用,提高基地使用效率和投资效益。使高职院校学生更快满足企业岗位需求,减少上岗时间;企业员工不需要到外省去,就近得到及时有针对性的培训,减少员工培训成本,提高培训效果。

(2)先进性。要注重实训基地建设理念的先进性、技术的先进性、资源的先进性、教学手段的先进性、实训教学展示的先进性、实训基地现场管理的先进性。使新能源应用技术实训基地成为一个在技术、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具有示范、引领作用,具有综合的新型服务基地。

(3)适应性。尽可能适应电力新能源生产、技术、管理、服务第一线;尽可能适应一定时期内江西风电、太阳能企业发展对人才数量和质量方面的要求;要区别于海洋风电和戈壁风电,须适应内陆性风电、太阳能企业对电力新能源理论和实践技能的要求;适应学生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技能增长规律;适应提高员工专业技能的训练规律。

(4)渐进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坚持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能训练相结合,按照分层次、模块化和循序渐进方式,强调学员先夯实基本技能,强化对学员使用设备的能力、分析并排除设备故障能力的培养,据此确立实训内容并开发实训项目,形成从基本操作、基本工艺、基本技能训练,逐渐到专业故障分析排除,最后到综合技能训练的配套实训的渐进过程。形成“基本操作实训―专业操作实训―综合操作实训”的渐进体系。可以总体规划,分期建设。

(5)模拟性。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应充分体现新能源生产现场的特点,要尽最大可能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状况,建成针对性很强的、数量和场地足够的实训工位,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工作氛围,要注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装置。让学员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下按照岗位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索质的培养。

二、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的规划

联手风机生产企业、光伏企业、新能源投资企业,共同打造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依托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在对原有校内实训中心进行整合的基础上,改建、扩建和新建一批实训场所。计划用三年的时间,依次完成基本操作实训区、专业操作实训区、综合操作实训区的建设工作。

(1)实训基地的照明和动力系统,由新建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承担,使得实训基地本身就是洁净能源的应用典范,而且,这些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系统本身,将是学员完成实训项目的最好的实训对象。

(2)新建一个新能源展示厅。它是学生进校时主要的参观场所,学校其他专业的学生和社会人员都可以到此参观。把它建成为省内宣传和推广新能源的对外窗口,一个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教育基地。

(3)新建新能源实训场所,包括:风机装配实训区、风场测试区、风力发电机测试区、光伏实训区、单片机与控制实验室、风机运行测控室和多媒体教学区等。

风机装配实训区承担风力机组实训模块,应有风叶的测试平台,轮毂、机舱、齿轮箱、联轴器、制动系统、偏航系统、液压系统以及风力机的基础。用来让学生认知风机主机结构,设备、器材的布局,完成装配实训。建设风电主机电性能测试平台;光伏发电测试系统拟整体外购。

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原有火力发电专业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气设备及其系统单元:发电机、箱式变电站、主变压器、断路器、隔离开关、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配电装置、补偿电容器、接地网等,控制和保护系统单元,集电与输电线路单元,集电线路、电缆线路等实训内容,都可以在原有实训中心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功能或者内容即可实现。

(4)实训的内容。风电实训的内容包括:风电基础知识、并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原理特点与主要参数、环鄱阳湖典型风电厂的组成、风电厂施工建设前期施工准备工作、风机基础施工要点、塔架制造技术要求及工艺、塔架制造常见问题及处理办法、风机的出厂检验及试验、风机的运输、箱变的安装、风机的调试、风电厂施工质量管理、风力发电厂项目工程验收规程、风电场的运行与维护、风电场的事故处理。还有风电元件测试;风电产品测试;风电设备组装与调试;风力发电机组组装和调试。太阳能发电主要内容包括光伏材料,光伏发电测试系统等。

(5)实训基地的建设目标。打造成为省级高职实训基地建设点,高技术重点实验室,“产学结合,亦工亦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

三、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的建设

1.硬件设施条件建设

实训硬件设施是满足电力新能源教学要求的实践场所,配备先进的针对环鄱阳湖的风电场主力机型等硬件设备是教学方案顺利实施、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依托。特色鲜明和布局合理的实践设施和场所保证职业技能训练能落到实处,这样实训课程才有一种工程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硬件设施的建设是完全必要的。

除了有必要的经费保障和图书资料建设,也需要进行自我教材和培训讲义资料建设。需要根据适应的风电场主力机型有针对性编写相应的培训讲义。讲义不局限于纸质的,还应制作教学光盘,采用多媒体动画、投影、模型等辅助教学资源。

2.师资队伍建设

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有特色与创新,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是提高实训质量的关键,要制定中长期的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和管理措施。高水平的技能不会来自于简单的书本知识,只有经过生产实际的检验,并经过提炼所形成的实际工作经验才能在生产实践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在原有专职教师中抽调相关骨干青年教师到新能源企业挂职锻炼,通过实践技能培训以提高现有师资的技能素质。

其次要从风电企业生产一线引进一定数量专业技术人员到教师队伍,聘用少数从事风电设计、生产和建设的一线专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培训师。对从企业引进的师资,通过听课、写讲稿、试讲等一系列培训,增强执教效果。

3.实训项目和内容建设

实训项目和内容充分适应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产业相应岗位群的需求,以增强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加电力高职毕业生就业机会与发展空间。以风电为例,其实训项目和内容如下。

(1)风电机组的组装。内容包括:塔架的安装;主机(机舱)的吊装;风轮组装与吊装;风机附属设备的安装;箱式变电站的安装;电力线路与通信线路的施工;中央监控装置的安装等。

(2)风电机组的调整试验。内容包括:风电机组的传动系统、液压系统、偏航系统、刹车系统和监控系统等功能系统正确性的检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消除发现的质量缺陷,确保被试机组性能达标。

(3)风电机组的运行与维护。风电机组的启动、并网与停机;日常运行监视、记录的主要内容;定期巡视的主要内容;风电机组工作状态之间的转换;风电机组日常维护的主要项目和要求;年度例行维护的内容和要求。

(4)风电机组的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风电机组的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的基本要求;故障的分类;故障处理的过程;风电机组常见故障及故障排除方法。

4.实训方法和手段建设

采用小组及大循环分组形式,以工程工艺方法为主线,打破工种界限,重组训练内容,强化训练效果。建立一个开放的、有利于培养现代工程能力和创造性建设的训练体系。推进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特征,以“技艺分解、能力递进”为要求,以“市场对接、职业衔接”为标准的教学方法建设。

在教学手段方面,实训基地通过模拟和仿真手段,建设有足够的工作台位,辅以实物模型、实物照片、现场的录像,精心设计和制作Flas,借助于多媒体教学的形象、逼真、立体,加上展板、挂图、陈列柜等多种教学手段,达到直观效果。结合原理图,使得电气设备抽象概念和复杂的原理过程形象化,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仿真,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为学生提供能灵活应用的、满足学生情境需求的学习硬件资源。

5.评价体系建设

人才理念之偏废势必导致相关制度的缺陷。人才尤其是工程应用人才之生命力在于实践动手能力,即从学生模仿训练过程的成效,到直接的实践训练的表现,从一个基本的工艺步骤,到一项技能形成。把学员的工艺技术能力作为最直接的质量准则之一,应使操作技能与综合能力的质量保障体系贯穿于实训质量的整个生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工程意识、动手能力和工艺水平始终是实训质量的主体。

四、结束语

总之,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的建设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遵循工程应用人才培养的规律,按照工程实践教育的大框架和现代工程应用技能训练的基本要求来进行总体规划和建设。有理由相信,电力新能源实训基地的建设,必定能为培养出更多优秀的适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和可持续发展需求的电力新能源应用技术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何宝庆.赣“十一五”新能源发展规划(风电篇)出台[DB/OL].jx.省略.2007-4-27.

[2]张长营,王晓红.电网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供电企业管理,2010,(3):32-34.

[3]李书权,曾令全,严干贵,等.电气工程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索[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1):75-77.

[4]惠记庄,刘海明,邹亚科.现代工程训练中心建设及训练模式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3):115-118.

[5]胡大超,程奕鸣,黄云明,等.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模式与思考[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3):33-36.

[6]薛叙明.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创新[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13-17.

第2篇

关键词:基本建设项目;内部审计;探讨

基本建设项目是企业利用积累基金进行的固定资产再生产,是资本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增强可持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由于基本建设项目本身具有的投入金额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收慢、建设过程复杂等特点。使得这些项目的风险较大。国家在治理商业贿赂活动过程中,基本建设领域已经成为治理和监督的重点。为保证基本建设项目质量,提高企业投资效益,规范基本建设领域的市场秩序,必须搞好基本建设项目的审计,以保证企业未来的安全、生存与发展。

一、基本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作用

审计的作用是随着审计内容和审计范围的发展而逐步扩大的。基本建设项目内部审计作为一项重妻的管理活动和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内部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社会中介机构的外部审计有所区别,其侧重点突出服务职能以及对风险的事前防范,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监督与评价的作用

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建设活动进行检查和督促。一方面可以将项目的实施情况与企业的经营方针、目标、计划进行对比,保证项目建设符合企业目标;另一方面可以确定这些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保证项目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同时,基本建设企业可以通过内部审计来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评价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情况,从而对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引发风险的制度缺陷和管理漏洞进行诊断,以逐步完善企业内部控制。

(二)支持和促进的作用

基本建设项目内部审计通过应用内部控制分析和评价、风险基础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等专门的审计方法,可以提出改进项目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项目目标的新途径,将审计活动与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当好企业的顾问。

内部审计对基本建设项目支持和促进作用的一个最重要方面是对建设项目内部组织、人际关系方面的改善。项目要想成功,不仅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合理协调的组织结构和良好的内部合作关系,以减少“内耗”。

二、基本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主要风险

基本建设项目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对这些项目的内部审计工作具有审计范围广、审计周期长、审计方法复杂、技术经济性强等一系列特性,所以基本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风险较大。基本建设项目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基本建设项目本身的复杂性和建筑市场的非规范性同时存在

基本建设项目本身具有很强的技术经济综合性,不仅涉及到财务会计,而且涉及到工程技术。同时,我国目前的建筑市场上,施工队伍鱼龙混杂,招投标过程程序不规范,压价竞争、泄漏标底、行贿受贿等现象普遍存在。这些情况使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面临内部外部的双重压力,审计风险增加。

(二)审计范围难以确定,审计依据来源复杂

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的范围,涉及到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和与之相联系的各项工作。审计内容和范围如何确定,审计的广度和深度如何,都依赖于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由此必然带来审计风险的增加。

审计依据是内部审计人员衡量评价基本建设项目的标准,其来源主要有:涉及对基本建设项目的法律法规纷繁复杂,包括《建筑法》、《合同法》、《招标投标法》、《价格法》、《税法》、《土地法》以及各种不定期的规定等,内部审计人员在操作中常感到难以把握。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常常发现来自不同部门的规定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无法判断应该执行哪一类标准,导致审计质量难以保证,审计风险增加。

(三)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不合理

从事基本建设项目内部审计的人员,除了具备财务知识以外,还应具备建筑施工、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等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在我国目前内部审计人员的构成中,绝大部分是财务人员,其专业知识不足以胜任对基本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审计实务停留在财务审计阶段,无法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

三、控制审计风险的主要对策

内部审计应增强风险防范意识,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基本建设项目的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一)提升内部审计机构在公司组织结构中的地位,增强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独立性对保持内部审计人员的客观和公正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企业中的内部审计机构一般由企业的负责人领导,形成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角色混同的矛盾现象,这必然给内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带来压力,不利于内部审计监督作用的发挥。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提升内部审计在公司组织架构中的地位,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二)明确基本建设项目的审计内容

基本建设项目的内部审计,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开工前审计、建设期审计和竣工后审计三个阶段。各阶段的具体审计内容见表1。

第3篇

[关键词]基层内控权力制约 内控机制建设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1-0055-01

一、内控机制建议的内容

加强内控机制建设是建立健全惩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深化和具体化。国家税务总局把“着力完善部门内控机制”作为当前一段时期全国税务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

规范权力运行,加强源头防控,是各级国税部门高度关注、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在国税部门开展内控机制建设,是由各级国税部门的领导班子、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共同参与,通过明确权责分配、规范权力运行程序、强化风险管理法等各项权力运行中,形成内生的制约力的管理机制。

(一)建设基础是明晰的权责体系

“明确权责分配、正确行使职权”是内控机制的核心思想。

(二)主要内容是规范权力运行

内控机制建设强调以权力运行为主线,通过内部控制,保证权力运行不出轨、干部队伍不出事。

(三)表现形式是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

二、开展内控机制建设的方法

开展内控机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就国税机关而言,要时刻把握工作重点。

(一)梳理事项,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

梳理权力事项是内控机制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具体操作中,需要依据“定岗、定职、定责”的原则,对照有关法律、法规、相关文件精神和岗责要求,梳理每名干部所在工作岗位的所有事项,从中找出权力事项,进而规范、优化操作规程。

(二)查找风险,确定风险点源和风险等级

根据国税部门的实际工作情况,可将廉政风险定义为“税务干部在履行岗位职责,行使行政权力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失职、渎职、贪污、受贿、行政不作为及其他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风险”,进一步明确了廉政风险的范围,为风险等级的量化和风险点的排查奠定了基础。同时,将权力进一步划分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分析三项权力缺乏制约措施可能产生的后果。

(三)建章立制,强化各种风险防范

明确岗位职责、梳理权力事项、确定存在风险点的工作环节和风险等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具体的监督制约办法和防范措施制度。要确立制定制度的原则。一是符合工作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二是规范权力运行,实现分权制衡和流程制约;三是制定措施有制度作保障,订立制度有相应的法规作依据。

(四)探索信息化,推进整体应用和监控

内控机制建设是一项复杂的全局性、基础性的系统工程。开展明确岗责、梳理权力、查找风险、制定防范的工作的同时,应利用计算机技术加速内控机制建设信息化建设,着手软件编制工作,开发“内控机制信息系统”。

三、开展内控机制建设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国税系统开展内控机制建设,就必须正确地把握内控机制建设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选择科学合理的路径进行。这些工作,单靠某一级机关、单靠某一个部门、单靠某些税务干部的力量是无法完成好的。

(一)落实工作责任是做好内控机制建设的前提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对于做好内控机制建设其意义不言而喻。各单位“一把手”应作为内控机制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全局工作负总责;其他局领导应对分管科室的内控工作负直接领导责任;各单位相关科室主要负责人应是本科室内控机制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应切实加强对本科室内控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部门协调配合是做好内控机制建设的基础

内控机制建设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单靠一个部门的力量很难开展工作,内控不只是监察部门的工作,必须倾全局之力,集全体干部之智慧,相关部门互相协调,统一运作,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纪检监察部门应认真履行组织协调职责,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和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工作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他各部门应根据本单位的统一部署,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发动,全员参与,抓好工作落实。

(三)加强思想动员是开展内控机制建设的先导

内控机制建设涉及每一个工作岗位,涉及到每一名同志。要通过加强思想动员,提高广大税务干部不断对开展内控机制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积极参与内控,自觉服从内控,切实把内控要求和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和工作环节,以此形成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王中杰.公司内控治理.中国发展出版社,2011.11.

[2]朱建明.纳税服务实用读本.湖北人民出版社,2010.9.

第4篇

一、抓好基本队伍建设。

一是班子建设要过“廉政关”随着社会经济的继续快速发展。各种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增多。集体资金和支农惠农政策需要村支两委去执行甚至决策,导致基层现象有所滋长。针对这种情况,必需加强村支两委特别是村党支部建设力度,发挥农村基层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堡垒作用。选齐配强班子成员,必需要让这些同志过“廉政”关口,禁受得住各种诱惑的考验。过“廉政关”就是要确保这些同志政治上坚定、经济上过硬、作风上正派、工作上务实。

二是队伍培养要走“廉政路”要让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继续健康地开展下去。积极物色并培养建设“梯队”吸收新农村建设带头人、个私企业主、致富能手、大中专毕业生等有专业技术、有学历和突出能力的人入党,进入后备干部培养“名册”突出农村基层党员“双带”能力。党员和后备干部的培养要坚持走“廉政路”农村社会经济生活中既有突破和带动能力,又不会为眼前利益迷惑,始终坚持振奋向上、甘于奉献、公正清廉的精神风貌,壮大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后备队伍。

三是党员教育要上“廉政课”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内容和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纳入“”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和轮训学习中。树立为家庭、为邻居、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思想。要加强作风建设引导,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保守,引导他热爱劳动、崇尚科学、遵纪守法、文明守信、团结互助。要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利用各种廉政文化活动,让广大党员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廉政教育。

二、抓好基本阵地建设。

一是廉政课堂要有地方上。加大基本阵地建设投入。还要兼有“廉政课堂”功用。对农村党员、党员干部、后备干部的教育和培养,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反腐倡廉形势演讲、勤政廉政典型宣传都可以放在廉政课堂”里进行。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农村,可以借助废置村小、村部、民居来完成。根据农村实际,可以将“廉政课堂”与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结对帮扶等活动结合起来。

二是廉政知识要有地方学。充分运用村里宣传窗和黑板报。定期播报大政方针和党的反腐倡廉形势政策。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系统播放廉政公益广告,播放郑培民、牛玉儒等优秀共产党员勤政廉政先进事迹;同时播放警示教育片,剖析个别党员领导干部堕落轨迹,增强反腐倡廉工作威慑力。充分发挥党员活动室的功用,以宣传挂图形式宣传“两个条例”等党纪国法,最大范围增加廉政知识普及性。

三是廉政效果要有地方用。推进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操作模式和丰富的廉政建设效果。好的模式和经验,要通过各种平台积极推介交流,扩大影响面,并在交流中借鉴融合,使之富于广泛性和时代性,达到与时俱进。廉政建设效果,要加以运用。用廉政建设理论效果武装农村基层党员特别是村支两委班子头脑,指导和推动村务公开。将廉政建设效果特别是廉政文化融入学校教育,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廉政建设从娃娃抓起。

三、抓好基本活动建设。

惯例活动、结对帮扶、设岗创星、双培双带等一系列活动中渗透党风廉政建设内容,抓好基层组织基本活动建设。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惯例手段。另外,还可以创新工作载体,做到三个结合”进一步深入推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把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党风廉政建设放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背景和大环境中去。增强工作的连贯性和可继续发展性。依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各个环节中逐步渗透党风廉政建设内容。生产发展,要提倡艰苦奋斗的作风;生活宽裕,要引导勤俭节约的习惯;乡风文明,要融入廉政文化的内容;村容整洁,要达到共建共享的目的管理民主,要体现民主集中制的要求。把党风廉政建设内容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各个方面有机结合,更利于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顺利推行。

二是把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同移风易俗结合起来。婚丧嫁娶举行各种仪式、逢年过节进行特定活动。能够使人们充分地交流沟通合作,很能凝聚人心。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就要通过这些有较强凝聚力的活动载体进行深入渗透。红事提倡勤俭节约,刹住奢侈浪费之风;白事鼓励破除迷信,严肃科学地寄托哀思。坚决抵制、杜绝逢年过节中异化的礼尚往来”特别是要狠刹红白喜事中的相互攀比、借机敛财的不良风气。

三是把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同墟场文化结合起来。把党风廉政建设内容融入到廉政文化建设当中去。党员积极引导,开展廉政书画展、书写并赠送廉政对联、廉政文艺节目扮演等活动,使廉政文化根植党员和群众心中。结合“三级联创”活动,利用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农村文化长廊、阅读室等场所,开展“读书思廉、活动倡廉、行动守廉”等形式多样的廉政文化宣传活动,扎实推进廉政文化进农村。

四、抓好基本制度建设。

加大党建基层基础工作,制度是各项工作最有效的抓手。农村。建立健全有效的制度,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管财,必将营造出清正、和谐的农村工作氛围。

一是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局部地区村务公开有“三不”现象:即不公开、不完全、不真实,引起群众满意,导致上访增多。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建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和民主理财小组,双月或者一季度召开一次由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参与的交流会,广泛征求和听取群众意见,可以有效改进村务公开工作。具体来说要做好“四个转变”公开内容上,由局部公开向全部公开转变;公开形式上,由静止公开向静止与直接对话公开相结合转变;公开时间上,由定期公开向随时公开转变;公开顺序上,由随意操作向有序公开转变。

二是推行民主议事制度。必需坚定不移地弘扬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决策和共同监督。有效推行民主议事制度,公推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的村民代表参与并监督村支两委的各项工作,具有很强的透明度和说服力。充分发挥党员在民主议事中的先进性,形成意见的正确引领,必将把各项工作引上正规渠道。民主议事制度能够克服权力相对集中的弊端,减少为个人或特殊关系人谋取利益的几率。民主议事、民主管理是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确保农村党员干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有效途径。

三是创新基层监督制度。形成相互监督;推行干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实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加强群众监督;健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严格执行重点工程必需向乡镇纪委备案制度;发挥驻村干部功能,试行乡级巡视制度,加强上级巡查和监督力度。村规民约中体现反腐倡廉的内容,用村规民约约束村支两委的公共权力和行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监督体制,确保公共权利合法使用。要坚持把制订制度和落实制度结合起来,增强制度的执行力。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为龙头,加大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工作力度。

五、抓好基本保证建设。

一是落实政策保证。结合“三级联创”加强基层先进党支部建设,培植先进典型。大力开展对基层党员的教育培养,依法依纪加大基层腐败分子打击和惩处力度。努力寻求政策支持,出台规范性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具体实施意见,加大工作指导力度。

第5篇

[关键词] 党的历代领导核心 反腐倡廉 作风建设

一、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率先提出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断

早在1929年,在古田会议决议中就明确提出,要解决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非无产阶级思想问题。1942年2月1日,在《整顿党的作风》中,郑重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所谓学风,不但是学校的学风,而且是全党的学风,”“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和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学风和文风也都是党的作风,都是党风”。在这里,不仅第一次提出了“党风”的概念,而且科学地界定了党风的内涵,一方面是指党内党外的正确关系,另一方面是指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的工作态度和思想方法。在看来,党风关系着革命事业的成败。他强调:“我们要完成打倒敌人的任务,必须完成这个整顿党内作风的任务。”还正确地论述了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关系,他认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完全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

明确提出党的作风建设的任务后,经过1942―1945年的运动,到抗日战争胜利,再到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基本内容作了非常经典的概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正是因为有了包括作风建设在内的全面的党的建设,才使我们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

随着革命形势和任务的变化,新中国即将成立,特别是党处于执政地位后面临的新情况,不仅反复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而且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内容又有新的发展。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预料革命在全国胜利后党内可能出现骄傲自满现象,就提醒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同志的领导下,我们党在执政初期就开展了整风运动、整党运动,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对革命队伍的侵蚀,清除了党内的一批腐败分子,纯洁了党的肌体,增强了全党拒腐防变的能力,使共产党形成了良好的党风,为全社会树立起清正廉洁、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奠定了基础,对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产生了积极的深远影响。

二、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对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新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继承和发展了党的作风建设思想。

1.执政党的作风建设是关系到党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1979年初,邓小平在全国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分析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现象,提出要从各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我们党的作风建设。他指出:“为了促进社会风气的进步,首先必须搞好党风,特别是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同志以身作则。”1979年11月,邓小平又作了《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报告,指出:“为了整顿党风,搞好民风,先要从我们高级干部整起。”1980年11月,在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召开的一个座谈会上,陈云提出“执政党的作风问题是有关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邓小平非常赞同这个提法,并在多次讲话中援引和重申这个重要思想观点。1986年1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讲话,极其严肃地指出:“经济建设这一手我们搞得相当有成绩,形势喜人,这是我们国家的成功。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这股风来得很猛。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末,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有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

2.执政党的作风建设的中心内容是反腐倡廉。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一些人经不起金钱、权力、美色的考验,有的甚至蜕变为腐败分子。针对这些新问题,邓小平在继续强调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和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把防止和惩治腐败作为党的作风建设的中心内容和主要环节来抓,反复告诫要警惕腐败现象严重侵蚀党的肌体,危害党的生命力。他从1975年复出到1992年春的南方谈话,多次强调要反腐倡廉,仅1989年夏天在17天之内曾3次向中央政治局常委讲这个问题。他说:“对我们来说,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抓党风、社会风气好转,必须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从具体事件抓起。”

3.端正党风和惩治腐败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1988年6月,中央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党和国家机关必须保持廉洁的通知》提出了两个坚定不移,即:“改革开放,繁荣经济,要坚定不移;保持廉洁,防止腐败,也要坚定不移”。1989年6月,邓小平说:“我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照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明确,更能获得人心。”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手软不得。”“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总之,只要我们的生产力发展,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坚持两手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就可以搞上去。”

三、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对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深化

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胜利迈向新世纪。

1.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1991年7月1日,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党风是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问题,如果听任腐败现象发展下去,党就会走向自我毁灭。”1994年9月在十四届四中全会上,他指出:“所有干部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这个权力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他郑重指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世纪之交,他把作风建设升华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高度。他指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思想、邓小平理论并列载入。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坚持把全面落实‘三个代表’要求,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使我们党始终与时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2.对党的作风建设的内涵作了新的拓展。1993年11月14日,在十四届三中全会上发表讲话,提出了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的任务。他说:“时代在前进,形势在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努力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此,他初步提出了作风建设的内容包括工作作风和思想方法。2000年10月11日,在十五届五中全会上,他指出:“党的作风问题,也是党的形象问题,作风不正,形象好不了,必然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他希望:“全党上下要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学风和工作作风。”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上,进一步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党的作风建设理论的新贡献。2001年7月1日,在建党八十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要全面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建设。”同年8月21日他在《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一文中再次强调:“党的作风是党的形象,是党的性质、宗旨、纲领、路线的重要体现,是党的创造力、战斗力和凝聚力的重要内容。抓住作风建设,就抓住了新形势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抓住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切入点。”

3.提出了反腐倡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基本方针。反腐倡廉是作风建设的头等大事。在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基础上,提出了要把反腐败斗争长期坚持下去,越是改革开放越要抓紧惩治腐败和反腐倡廉要“标本兼治”的基本方针。1992年他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强调:“在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把端正党风和加强廉政建设作为一件大事,下决心抓出成效,取信于民。”“惩治腐败,要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持之以恒。”“治标和治本是反腐败斗争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两个方面。治标,严惩各种腐败行为,把腐败分子的猖狂活动抑制下去,才能为反腐败治本创造前提条件。治本,才能巩固和发展反腐败已经取得的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四、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深化了我们党对作风建设规律的认识

“十六大”以来,以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着力加强党的作风建设。2002年12月,带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前往西柏坡考察学习,重温“两个务必”,为全党作出了表率;在2003年1月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随后,颁布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实施纲要》,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党的十七大上,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要求全党要“以求真务实作风推进各项工作,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加强调查研究,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

1.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必须常抓不懈。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党的各项建设的重要保证。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必然要求。切实抓好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使领导干部始终保持振奋的精神和良好的作风,始终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在执政条件下必须面对的考验。我们要从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高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2.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关键是要在领导干部中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强调,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就是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一是要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把学习的成果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思路、促进工作的本领;二是要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三是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增强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中,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四是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牢记“两个务必”,带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五是要顾全大局、令行禁止。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和中央大政方针的统一性与严肃性,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确保党和国家工作部署的贯彻落实;六是要发扬民主、团结共事,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规定,自觉接受党组织、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努力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局面;七是要秉公用权、廉洁从政,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八是要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

3.推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要重点抓好四个环节。一是加强学习,着力打牢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思想理论基础。要用党的基本理论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以及各方面的有益知识武装自己,充实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会有好的作风。二是积极实践,努力取得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作风建设重在实践,领导干部的优良作风,首先体现在行动上,体现在各项工作的实际效果上。各级领导干部应当用踏踏实实的实践锻炼来磨练自己,提高自己,养成优良作风。提思路、制政策、作决策,必须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努力创造出经得起实践检验的政绩;三是依靠群众,大力强化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群众基础。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自觉到群众中去,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批评和呼声,善于从实践中、从群众身上汲取营养;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群众的支持和监督下不断提高作风建设水平;四是完善制度,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必须有完善而严格的制度作保证。在提高素质上,应健全理论学习和学习成效考核评价制度;在提高决策和决策执行的水平上,应完善决策程序制度以及决策后督办落实制度;在改进党内生活上,应坚持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健全民主生活会等制度;在加强监督制约上,应健全党员和党组织对各级领导干部监督的制度和领导干部权力制约制度等。

参考文献:

[1]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3]陈云文选(1956-198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论党的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第6篇

现将我一年来在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履行基层党建工作基本情况。

一是坚持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载体,抓好党员思想政治建设。通过采取中心组学习、支部集中学、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网络在线学习等多种形式,积极组织支部党员学习《党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不断增强支部党员“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二是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积极探索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强化制度管理。不断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党组织活动质量,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三是强化党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按照县委、政府的要求,本单位从支部党员中挑选三名党员骨干分别担任扶贫联系村的党组织第一书记和振兴乡村工作队员,让他们帮助、指导联系村党支部抓好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同时,单位党组和支部班子成员经常深入联系村现场办公、指导工作,引领基层治理。年内,单位和支部党员个人共筹集资金近10万元为两个联系村解决村“两委”工作和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四是落实“一岗双责”,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把党建工作作为自己的主要职责,切实履行党建第一责任,扎实开展本单位党建工作,做到主要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组织解决,坚持团结、带领班子成员,积极组织落实单位党建工作各项制度、措施,严格要求自己,为支部党员带好头,做好表率。五是抓好2017年度述职评议会议考核反馈问题整改的情况。本人针对2017年存在的突出问题制定了整改措施,对照党建工作项目清单和责任清单,抓好党建工作检查、督促,认真对照抓好落实。做到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六是亮点工作。结合单位职能,突出抓好打造党建+法律服务活动,组织党员深入基层开展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等工作,全面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凸显“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同时按照“八有”“四有”标准,充分发挥本单位内院有利条件,进一步抓好建设党员活动室和党建活动园地建设,营造党建工作浓厚氛围。

二、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工作基本情况。

一是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制度进行了梳理,深入整治“四风”等突出问题,建立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的落实,确保本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风清气正。二是突出抓好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深入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持把惩治和预防腐败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结合起来,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坚决杜绝扶贫领域作风不实、弄虚作假以及吃拿卡要、优亲厚友等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发生。三是严管班子、严带队伍。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四是带头廉洁自律。本人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认真学习“两个条例”,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杜绝腐败。年内,本人无违法违纪行为,单位其他领导和干部职工也未发现有违法违纪的现象发生。

三、履行意识形态工作基本情况。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班子成员和单位干部年度工作目标管理考评,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力度。

一是加强网络行为规范管理和教育。严禁传播负面信息,对在网上随意发表不当言论的积极引导、及时纠正。二是加强特殊人群管控。将网络安全教育等内容纳入学习内容,引导社区矫正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三是积极做好正面引导。制定信息报导审核制度,确保发送的新闻稿件、普法宣传信息及“锡都普法”等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积极、健康,传播正能量。

一年来,我在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支部党员参与支部活动积极性不够高,支部活力不够强;二是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检查督促还不够到位;三是对新常态下的意识形态工作措施还不够有力,工作亮点少。

这些问题既有客观原因,也与我作为抓基层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第一责任人管党治党力度不够有一定关系:一是开拓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激情不够高。二是工作中有时有“老好人”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失之以宽,失之以软。三是对意识形态工作钻研不够,业务不熟,对如何运用党的政治理论武装队伍,引导舆论,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经验较少。

下一步,我将进一步严格履行党建、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强化主体责任落实,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制度,努力把各项工作抓深更好。

 

第7篇

我国1983年山东引进3台丹麦Vestas55kW风力发电机组,开始了并网风力发电技术的试验和示范。1986年,新疆达坂城安装了一台丹麦Micon100kW风力发电机组,1989年安装了13台丹麦Bonus150kW风力发电机组和在内蒙古朱日和安装了5台美国Windpower100kW风力发电机组,开始了我国风电场的运行实验和示范。

“七五”、“八五”期间,国家计委、国家科委都开列了研制并网风力发电机组的重点攻关项目。电力部建设我国风电场的宏伟设想以及黄毅诚部长“风力发电应成为电力的一支方面军”决策极大地鼓舞了我国风电场建设的士气和制造发展风力发电机生产技术的热情。

根据国家计委已经批准立项和正在申请立项的情况,在“九五”后三年,我国风电场建设将以60~100MW/年的规模高速发展。面对这一发展趋势,很好地总结过去的工作,客观地分析我国风电场的潜力和市场形势,从而较科学地作出规划并制定相应对策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风电场现状

(1)装机容量分布

截止1997年底,我国风电场的总装机容量为166500kW,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东、辽宁等10个省区。

(2)各厂家的市场占有率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我国并网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尚处于200kW级机组实验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差距甚大,同时远远落后于我国风电场建设的要求。特别是我国资金短缺,尚不能在风电场建设方面大量投资。因此,这一市场目前基本上是由外国占据着,主要由丹麦(占有67%)德国(占有21%)和美国(占有11%)的厂家占据着;比利时和瑞典也有少量机组,但未成气候。虽然国产机组的装机容量占到1%,但由于质量方面的问题,大多不能正常运转。

(3)风电场运行情况

我国风电场运行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以内蒙古为例,1996年4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14475KW,总发电量2254万kWh,年平均单位装机发电量为1557kWh/kW,综合容量利用率为17.8%,而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可达50%左右。影响这一指标的主要因素有:

风力资源

机组运行可靠性及人员维修能力

机组发电效率

电网吸纳风力发电量的水平

据统计,我国目前风力发电的成本为0.42~0.72元/kWh。在没有优惠政策及补贴的前提下,尚无法与火力发电竞争,不具备商业性开发的条件。但正在迅速接近火电成本,前景良好。

(4)奖金投入

风电场建设投资我国用大约10年时间使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166.5MW的水平,总投资约17.5亿元,综合单位投资1.05万元/kW。其中,利用外资(主要是利用国外政府贷款)约8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1亿元,占总投资的41%;国内投资约10.4亿元,占总投资的59%,其中外汇716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94亿元,配套人民币约4.5亿元。

并网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投入。

迄今,我国并网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投入主要来自国家计委和国家科委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七五”期间投入约300万元;“八五”期间投入700万元,比“七五”增加2.3倍;“九五”期间计划投入约2000万元(尚未到位),比“八五”增加2.86倍。实际到位投入约1000万元,占风电场建设总投入17.5亿元的0.57%。

二、我国风电场建设发展的主要特点

①我国从“七五”开始着手风电场建设,经8年的努力,建起了19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到166.5MW的水平,占全国电网总容量的0.07%。从1996年开始,我国风电场建设出现跳跃式发展的态势。1996年新增装机容量22350KW,是“八五”年均装机容量的3.5倍;1997年新增装机容量108800KW,是1996年装机容量的4.87倍。

②位于我国内陆的新疆、内蒙古,装机容量名列前茅,装机功率占全国装机容量62%。起步早、当地领导重视、中央部委支持是取得可喜成绩的主要原因。

③沿海地区的广东、辽宁、浙江紧跟其后,占到了全国装机容量的28%。

④海南、河北、甘肃、福建、山东、吉林等省正在起步。

⑤我国目前的并网型风力发电机市场主要由丹麦(占有67%)、德国(占有21%)和美国(占有量1%)占据着。国产机组仅占约1%,且由于技术问题,可靠性很差,大多不能正常运转。目前,占我国风力发电机市场10%以上份额的有5个厂家:丹麦的Vestas(占有24%)、Micon(占有23%)、Nordtank(占有15%)、和Bonus(占有14%);美国的Zond(占有10%);两个德国厂家Nordex和HSW,分别占有5%和3%。国产机组在我国风电场建设中无立足之地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开发进程大大落后于建设步伐、研究开发经费严重不足(已投入使用的仅约1000万元)、比例关系严重失调(仅占风电场建设总投资的0.57%),使我国科研部门无法向生产部门提供技术支持;风力发电成本目前在我国为0.42~0.72元/kWh,尚不具备商业性生产的条件;我国的生产部门不可能自主投入开发有关技术,只有拱手让出市场,无竞争能力。

⑥到1997年底,我国风电场建设总投资约17.5亿元,综合单位装机容量投资1.05万元/KW。其中,利用外资约850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1亿元,占总投资额的41%;国内投资约10.4亿元,占总投资的59%,其中外汇716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5.94亿元,配套人民币约4.5亿元。通过建设项目引进的技术仍局限于制造塔架、基础件的低水平技术上,令人遗憾。

⑦我国风电场的运行管理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很大差距,综合容量系数还不到20%。

综上所述,我国风电场建设经13年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出现了跳跃式发展的大好局面。但我国并网风力发电技术的研究开发以及生产大大落后于风电场建设步伐,需迎头赶上,以尽快改变国外机组一统我国市场的局面。我国风电场的运行管理尚处于落后水平,原因是多方面的,应科学地研究分析,落实改进措施。需认真反思并研究引进外资的政策和策略,以保证在大力发展我国风电场建设的同时,加速实现风力发电机国产化进程。

三、中国风电场建设发展预测和建设

1、发展预测

(1)高速大规模发展

政治条件:1995年初,国家计委、经贸委、科委联合发表了《中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纲要(1996-2010)》,“乘风计划”、“双加工程”已经并将更有力地推动我国风电场建设的高速发展。

资源条件: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理论储量16亿KW,实际可利用2.5亿KW,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新疆、甘肃、内蒙古、吉林、黑龙江、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都具备建设风电场的资源条件。

电网潜力:折算系数按0.42计,目前我国风电场总装机容量仅占我国电网总容量的0.07%,其中新疆、内蒙古、广东、辽宁、浙江、海南、河北、甘肃、福建分别占所属电网的1.53%、0.094%、0.028%、0.024%、0.012%、0.24%、0.006%、0.004%、0.006%。1996年,我国电网总装机容量为23654万KW,风电场累计装机容量为57700KW,容量比为0.024%,与相关电网的综合容量比仅为0.038%,发展空间巨大。

假设到2000年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比1995年增长1.4倍,到2010年比1995年增长2.3倍;如果风电场总装机容量到2000年占电力总装机容量1%,到2010年占电力总装机容量1.5%,则2000年风电场累计装机容量应达到770万KW,到2010年风电场累计装机容量应达到1900万KW。如果发展到这一步,我们或许才可以说风力发电真正成为我国电力的一支方面军了。

(2)科学规划,良性发展

高速大规模的发展只能立足于商业性开发,依赖于补贴是不现实、不可行的。换句话说,只有当风力发电的成本低于售电价格时,才具有商业性开发的可能。

影响风力发电成本的因素有:风力发电机组成本、机组进口税、基础及配套设施、使用寿命、风力资源、运行可靠性、电网吸纳性、年维修/管理费、税金等。据专家测算,目前我国风力发电成本为0.42/kWh左右,已接近新建火电的价位。现列举几种优惠政策对风电成本的影响。

减免增值税对降低风电成本的作用最大,可降低成本49.88%,使风电成本降至0.21/KWh。风是洁净的无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减免增值税是完全有理由的。制定减免利用可再生能源的增值税必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

实现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60%(2000年目标),预计可降低风力发电机组成本15%,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前提下,可使风电成本降至0.375元/kWh。如全部实现风力发电机组国产化,预计可降低风力发电机组成本30%,在不改变其它条件的前提下,可使风电成本降至0.332元/kWh。为此,国家必须加大科研开发投资力度,在目前条件下以风电场建设投资1.5~3%的比例支持我国的风力发电技术科研开发和国产化是适宜的。其重要意义不仅仅在于降低风力发电成本,还将推动我国风力机产业的形成,利用我们的优势走向国际市场。

风力资源的优劣直接影响风力发电量,从而影响其发电成本。在同样条件下,年均风速7m/s的风电场的发电成本比6.5m/s的下降8%左右,7.5m/s的下降14%左右,8m/s的下降近30%,而年均风速6m/s的风电场的发电成本比6.5m/s的上涨11%左右。因此,认真做好风资源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风电场的投资效益。

风电场的综合容量系数反映的是机组性能、可靠性、风资源可利用性、电网吸纳性、维修/管理水平。也影响发电成本,但不如前面三个因素大。在目前水平基础上提高15%,可降低成本9.07%。

(3)各省发展潜力分析

东南沿海地区的广东、浙江、福建由于风能资源丰富,售电市场良好,上网电价较高,筹资能力较强,必然将以较高的速度发展。以建设能源基地为发展战略的内蒙古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优越的资源条件,也将高速发展并形成较大规模。新疆、甘肃、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将进入规模发展的新阶段。

2、建议

⑴发展风力发电是我国改善能源结构,减少排放,保护环境的需要。从长远利益出发,是保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由于全球大气污染日益严重,而我国因发展需要,火电装机正在大上,从缓和外国压力的角度也应大力发展风力发电。我国应在发展计划中明确风力发电的发展目标。考虑我国国情和世界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以电网容量的2~3%,即2500万KW至3800万KW作为2010年发展目标是适宜的。

⑵国家应以建立风力发电的市场化机制为基本出发点,建立、健全、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认真研究引进外资、吸引内资的策略。当前,应首先创造条件,使风力发电的成本降下来,具有上网竞争力。首先减免增值税是合理的、最有效的,也是可行的。

第8篇

关键词:综合利用水库 运行管理 多目标风险

1.引言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国家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综合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经济与科技等层面的发展在新时期背景之下的发展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不得不说的是,经济与科技等方面的快速发展,无疑为现阶段的社会发展及社会当中的各个领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就水利事业来说,作为我们国家的民生事业,为可以更好的发挥其社会作用,综合利用型的水库建设在近几年取得了很好的进步。因此,对综合利用水库运行管理的多目标风险探究有着鲜明的现实意义。

2.综合利用水库的系统特点

综合利用水库是一个复杂的水利系统,他往往建设规模要比一般的水库规模大,并且其内部的基本构成元素众多,而且每一个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同时,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因为相关的综合利用水库在现实的作用的当中将会需要自身具有水利系统以及必要的电力系统这两个基本内容。因此,便构成了水资源管理与电力资源管理相互穿插的复杂型水利系统。其一方面需要做到水利资源当中的防洪、航运、灌溉、供水等基本任务。另一方面还要做到电网发电、电力运输等电力系统基本任务。其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所表现出的基本情况特点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2.1杂系统

从水资源管理角度来说,其管理目标是一个不能随着人类意志进行更换与变迁的自然系统。但是从人类对于水利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来说,其又是一个可以被人类通过合理的控制与协调而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工系统。所以说综合利用水库是一个具有自然系统与人工系统的一个复杂系统。

2.2单元众多

对于一个综合利用水库来说,组成水库的基本构建将会包含大坝、通航等一系类的水工建筑,还将会包含集变电站、电网等众多的基本电力系统元素。这些元素在相互协调共同发挥作用的同时,还将会相互制约,所以综合利用型水库内部极为复杂,而也正是众多的基本元素构成了水库的有机整体。

3.运行管理的多目标要求

综合利用水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其内部众多的系统元件使得综合利用水库形成了一个多目标的大系统。不同的设备内容影响水库不同的运行目标。接下来本文将会根据综合利用水库的实际情况,对其运行管理的多目标要求进行简要的分析。

3.1防洪要求

对于水库建设来说,除了没有具体要求不具有防洪功能以外,水库的防洪功能在设计之初是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对于水库的防洪要求来说,其主要包含了大坝的安全、水系上下游的水利安全等。而水利建设当中的运行管理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水库进行一个良好的防洪设计规划。在保证建筑主体与水系上下游的安全同时,尽可能的为水库取得更加巨大的综合效益。

3.2发电要求

综合利用水库在进行发电运行管理过程当中,需要做到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与基本的供电需求。并且需要在满足一些基本的硬性条件,维护整个系统的正常发电与多发电,同时还要满足电力系统对于电力容量的基本要求。

3.3航运要求

综合利用水库的航运运行管理工作需要满足基本的航运需求,例如航道、港口、最小通航流量、流速等。而对于对反调节水库来说,还应该做到日调节运行下泄的非恒定流等基本要求。

4.主要风险因子

综合利用水库的运行管理过程当中,将会涉及到多个输出与输入,针对于不同的运行管理目标其所面临的基本运行管理风险也会发生改变。综合利用水库的运行风险是风险因子的最终作用。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对综合利用水库的运行管理风险因子做了如下总结:

4.1水文风险因子

水文风险因子主要指的是,对水库的各项水文数据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水文风险因子主要原因是水文事件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水文资料与水文模型所产生的偏差。

4.2水力风险因子

水力风险因子主要指的是水利模型本身的不确定性、施工误差、流或渗流形态演变的不确定性、材料的不确定性等。

4.3工程结构风险因子

所谓的工程结构风险因子其实就是水利事业在实际建设过程当中所发挥出的相关作用内容,因为实际的工程控制内容以及工程施工内容在很大程度之上涉及到的方面十分复杂,这也是工程风险存在的一个根本原因。例如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基础的环节就是建筑设计,因为在实际的建筑设计过程当中,虽然设计内容可以做到理想化但是基于此种设计环节是人为主导,所以实际的应用的设计不稳定因素也就会存在,其次在实际的施工管理过程当中因为参与人员以及相关的施工内容十分复杂,因此存在众多可以对大坝安全产生实际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就十分明显了,加之实际的工程规模以及工程体系较为庞大,所以相关的工程调度在实际的施工过程当中就会出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基于相关的水利施工内容以及施工环节存在很大的复杂性与差异性,所以工程结构当中的风险因素不仅仅表现在以上三个方面当中,应该根据实际建设内容进行合理的规范。

4.4其他风险因子

所谓的其他风险因子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主要表述的其实是实际的水利工程内容、相关的施工政策以及建设规定内容、建设过程当中可能涉及到的相关经济内容、以及所必须面对的法律内容等基本因素。这些相关的因素在实际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当中将会直接影响到水库相关调度过程当中的基本风险因素产生。同时在此基础之上,管理工作当中的内部运行人员在对实际产生的风险进行管控的过程当中很可能因为差异性的不同,而最终对实际调度结果产生巨大的影响。

5.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近几年的水利事业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逐渐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而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水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而水库建建设作为水利事业当中的一个基本建设项目,应该对其保有高度的重视。为更好的满足人们生活的需求,综合利用型水库在近几年的利用率逐年增加。进一步完善水库当中的管理制度与运行制度,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现阶段对于多目标风险的应用仍然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是我们必须进一步立足于当下的水利事业发展基本情况作出积极的应对。

参考文献:

[1]董前进,王先甲,吉海,等.三峡水库洪水资源化多目标决策评价模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02):260-264.

[2]尤祥瑜,谢新民,孙仕,等.我国水资源配置模型研究现状与展望[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2004(02):53-62.

[3]邵东国,李玮,刘丙军,等.抬高水库汛限水位的洪水资源化利用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4(09):26-29.

第9篇

关键词: 基层党支部; 党风廉政建设; 责任制

中图分类号: D26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4-0023-02

一、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笔者工作在基层,时常发现团场各基层单位党支部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关规定时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与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五点:

(一)责任意识“淡”。即部分党政领导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认识不高、责任意识淡薄。有的领导认为在目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工作中只要生产上去了,就可以“一俊遮百丑”,至于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是否落实无关紧要,他们甚至认为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党风廉政建设理应为经济建设让路;还有的领导在抓党风廉政建设时只满足于开开会议、喊喊口号、发发文件,让上级部门的精神讲在嘴上、挂在墙上,甚至锁在柜中;有的领导责任意识淡薄,思想重视不够,特别是一部分副职领导在抓责任制落实上仍有“旁观者”、“局外人”的思想等等。

(二)责任目标“空”。即责任目标空泛,在设置上欠科学、规范和具体,致使整个工作偏离支部工作的中心。有的单位在制定工作规划、落实责任制目标时,没有结合本单位实际,存在照搬照抄、内容空洞、搞“一刀切”、保障无力等问题,最终造成责任目标与本单位工作实际贴得不紧、针对性不强,缺乏硬性规定和约束等。

(三)责任落实“难”。即责任主体不明确,落实不到位。有些单位工作人员虽然也有责任制,但认识不到位,工作停留在表面,履行不够,认为只要责任书签过了,自己洁身自好就行了,工作就算完成了,至于支部班子其他成员的廉政行为与己无关。还有些单位和个人在制定制度与执行制度方面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往往是重制度的建立、轻制度的执行,使制度失去了应有的功能,责任无法彻底落实。

(四)责任考核“虚”。即责任考核没有形成科学合理、严谨有效的考核体系。部分单位党支部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列举的种种情形,在追究内容上没有细化,故责任考核上就要求从宽;对不执行规定、不落实责任的个人不管不问,不查也不追究,考核操作中普遍存在好人主义、形式主义。还有部分单位在考核内容方面,没有量化重要内容和重点对象的考核,更没有用重点考核带动全面考核的气魄,故使得所定的责任制在考核时缺乏广度、深度、力度。

(五)责任追究“软”。即责任追究不到位,普遍存在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对出现的问题轻描淡写、不闻不问,即使过问了,也只是象征性地处理一下;或上宽下严,只处理下面不处理上面,只处理个人不处理班子;或内松外紧,追究责任时对内部处理宽,对外部(单位)处理严;或以罚代处,劝其纠正、罚款了事;或最后压案不查,查而不结。综上所述,就是基层支部在一定程度存在不愿追究、不会追究、不敢追究的问题。

二、形成问题的原因

(一)责任制之所以停留在表面上,追根溯源,问题出在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根子上。由于部分领导干部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导致他们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性认识不深,或一知半解,不得要领,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没有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摆在与经济建设及其他中心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这是导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没有在基层得到很好落实的诱因。

(二)少数基层党支部对党风廉政建设要求不够高、内容不具体。分解量化不到位,创新手段欠缺,在目标分解上存在畏难情绪,没有把责任目标同经济发展目标(指标)一样细化、量化,这是导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没有很好落实的导因。

(三)思想上不重视,工作措施不到位。导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职责不能全面履行,作用得不到发挥。特别是没有强有力的监督制约机制,不能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和措施保证责任制的落实,这是导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没有很好落实的主因。

(四)质量统一、虚实并举、点面结合的原则没有坚持到位。考核内容没有量化、细化,对考核对象即没有学习方面的要求,也没有具体工作的规定,更没有对考核目标完成的数量、质量有详细的要求,这是导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没有很好落实的内因。

(五)党风廉政建设没有形成严肃、规范的大气候。部分单位在责任追究时手下留情,好人主义严重;还有部分基层纪检委员缺乏应有的监督职能,除了上级纪委直接批办的案件外,自行处理问题能力弱,很少能发现问题,或者即使发现问题也不敢或不愿进行监管、检查或纠正,这是导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没有很好落实的动因。

三、对策与思考

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制度化、规范化的基本保证,针对当前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对策和措施。

(一)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必须突出一个中心。即突出“党支部统一领导”这一中心。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各级党组织要坚持和完善反腐倡廉工作机制,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相关措施,形成防止和惩治腐败的合力。为此,笔者认为要突出“支部统一领导”这一中心,必须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各级党支部高度重视,统筹安排。要把贯彻和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及反腐败工作的各项任务、责任及时量化、细化,并与抓经济建设统一起来,真正提上支部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一同落实,一同考核,一同检查。二是坚持实行各级支部“一把手”负责制或问责制。即由“一把手”全权担负起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总责任,从学习教育、责任分解、部署考核、贯彻执行到检查落实,全权负责,一抓到底。三是支部纪检委员要积极配合党支部突出抓好支部成员的廉政责任分解,着重解决落实过程中的热点、难点和突出问题,并协助抓好每年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认真的研究解决,以高度的责任心和锲而不舍的精神,切实抓紧抓好党风廉政与反腐败斗争各项任务的贯彻落实。

(二)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必须明确两项重点。第一,必须明确责任主体。要充分肯定各级党支部就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基层的党政领导既是责任制执行的主抓者,又是落实责任制的领导者,只有将责任主体落实到位,才能保证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的落实。各单位党支部要把每年的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分解到支部成员的头上,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就要追究到哪里,真正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有压力、有动力。

(三)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必须抓好三个环节。即抓好责任分解、考核、追究三个重要环节

1.抓好责任分解,确保落实到位。这是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也是进行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的前提。各基层单位要按照领导班子成员的职责分工,明确每位成员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应负的领导责任,并进一步明确目标、完成时限、保障措施和监督主体。要让支部及其成员知晓在落实廉政责任上,自己应达到什么标准,出了问题应承当哪些责任?怎么追究?这样才能便于检查、考核和追究。

2.抓好责任考核,做到奖罚分明。抓好责任考核是确保责任制落在实处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责任追究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各单位党支部要建立科学的责任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应将职责范围内反腐败任务的完成情况、反腐败工作机制的落实情况以及教育管理家庭成员和身边工作人员的系列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对本支部所管辖的成员定期进行考核,而团纪委则更应该将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业绩评定、奖励惩处、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对在责任制落实专门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人员要予以表彰、奖励;对评定为基本称职的,当年不得提拔、任用、评先、晋级;对评定为不称职的,更要予以免职、降级等等。

3.抓好责任追究,严肃工作纪律。严肃责任追究制度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环节和保障手段,同时也是落实责任制的关键所在。首先,要明确追究重点。我们要在全面落实中央《规定》的基础上,围绕中纪委提出的责任追究六个重点方面,结合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本支部的责任追究重点。其次,建立相应的协调机制,切实解决查办案件与责任追究“两张皮”的问题。对于那些在违反《规定》问题发生后、能及时向上级反映、主动配合组织调查、有效阻止危害结果扩大、及时挽回损失的的责任人,应从轻、减轻或免于处分。而对于那些在工作中管理失教、监督失职而造成严重后果、或发现问题隐瞒不报甚至包庇纵容、顶着不办、推卸责任、妨碍调查的责任人应从重或加重处分。

第10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由此确立了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五位一体”的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称《决定》)着重重申了这个总体布局。党的五大建设具有专项性、具体性和针对性。因此,谈谈党的五大建设的内容,不仅有利于我们对党的建设形成一个整体框架认识及把握,了解党的建设内涵,而且对于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也是大有裨益的。

一、党的思想建设

党的思想建设是党的根本,具有“铸魂”作用,为党的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提供思想基础。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和理论创新的历史。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历来坚持和倡导思想上建党的学说,并不断完善。把思想上建党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要求党员不仅在组织上入党,更重要的是思想上入党,党的一切工作服从于党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坚持思想建设的首要地位,在今天就是要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在全党普及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进一步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二、党的组织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无产阶级先进分子组成的有组织的队伍,它自上而下建立各级组织和领导机关,并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把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组织起来,构成了严密的组织系统,形成了坚强的战斗集体。从根本上说,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先进性,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在党的总体布局中,党的组织建设是最基础的工作,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该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要靠千千万万高素质党员来体现。要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更是明确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使广大党员牢记宗旨、心系群众。”

三、党的作风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作风建设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而言,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是一个事关生死存亡的大问题。对此,历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都一再要求全党切实改进党的作风,强调作风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同志就把党的建设、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并称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第一次将党的建设确定为一个伟大工程,并总结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新时期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要求必须在全党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始终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以思想教育、完善制度、集中整顿、严肃纪律为抓手,以坚强党性为保证,下大气力解决突出问题,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把党的各项方面的建设落实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个根本上。

党的优良党风的保持和弘扬,就是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加强“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改进文风会风,反对形式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倡导勤俭节约,反对奢侈浪费,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大兴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风,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把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作为一种情操、境界、品格。

四、党的制度建设

健全的制度是正确路线形成的基础,也是正确路线得以贯彻的保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反面。”[1]进入新世纪,党把制度建设纳入党的基本建设中。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把制度建设作为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从六个方面强调推进制度建设的规范化、程序化。在思想、组织、作风等项建设中,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的综合,注重把制度建设贯穿到党的建设的全部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既是党的建设的经验总结,又是党的建设的现实要求。进一步加强党的制度建设,从历史和现实出发,全面把握党所处的历史方位,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走综合创新之路;紧密结合党的性质、目标和任务,确保制度内容更加民主,制度要求更加科学,制度实施更加权威。

党的制度建设以民主集中制为重点,要求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认真落实党员权利保障条例,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利,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完善党内民主决策机制,维护党的集中统一。按照总体布局要求,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五、党的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进一步明确指出:“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以往,我们把党风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总体上纳入党的作风建设之中。实际工作中,作风建设内容比较宽泛,有很大的包容性。廉政建设的要求和内容不是作风建设可以完全涵盖的,将廉政建设内容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用反腐倡廉建设来表述,等于成为一项独立的建设内容,具有特殊意义。

反腐倡廉工作提升为“反腐倡廉建设”,这是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个新定位,表明党中央对反腐倡廉工作规律性认识的深化。是反腐倡廉理论的重大创新,体现了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工作方针,适应了反腐败斗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特点。将反腐倡廉建设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顺应了当前反腐倡廉建设新形势,更能加深全党对反腐败斗争的认识,必将推动反腐倡廉建设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1980年8月18日).

第11篇

关键词: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农村党建 社区党建

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时刻警惕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初期到取得执政地位,党风建设一直都是党格外关注的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出现了不少腐败现象,为增强群众对党的信心,改善党与群众的关系,反腐倡廉是必须落实的工作。

党风建设不应该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号召,需要从上至下具体落到实处,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农村党建和社区党建都是极低层的党建工作,在农村和社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有利于提高基层干部的廉政意识,防止基层党员的腐败,进而营造全国廉政氛围,促进党的清廉执政。当前我国基层的廉政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基层干部的廉政意识明显增强,基层财务管理的制度不断规范,对基层干部的监督制度不断完善,并加大了检查力度,但是在廉政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偏差

在各级行政单位中,对基层的概念不明确,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不仅是在农村开展廉政建设,县级城市也是基层党建需要开展的范围。在各级城市中,将党建工作具体划分到各社区,加强社区党建工作也是基层党建的一部分,在社区中各个企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则是更基层的党建工作内容。从广义上看,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是将党风廉政建设在各种基层组织中开展。

(二)缺乏针对性

不同地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问题不同,例如城市社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存在巨大差异,需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本地党组织资源进行整合,积极开展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农村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对象是农村党员干部,农村党员干部的总体文化水平、法律意识等综合素质较低,对党的方针政策认识不足,对自身作风认识不足,存在不少问题。社区党员相对农村素质较高,但是面临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容易受到更不不良因素的诱惑,产生腐败问题。

(三)监督机制不完善

对党员干部的作风进行监督是促进党风廉洁的重要措施,但是目前对党员干部监督的机制尚不完善。改革开放后,党面临的“糖衣炮弹”更多,更容易产生腐化,但是新监督手段和机制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速度,造成监督能力薄弱。在信息化时代,对党的作风信息的公开要求不断增强,而相应的公开制度尚未建立,公开途径尚未开通,对党的作风监督存在大量的空白。在基层党风建设中,急需结合当地实际状况,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保障群众的监督权,发挥群众监督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二、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改进的措施

(一)正确认识基层党风廉政建设

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是纯洁党队伍的重要措施,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需要在各个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不可偏废或忽略任何党的基层组织,将党疯廉政建设工作具体划分在各个农村、社区之中,进行区域划分,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状况,有效开展相应的党风廉政建设。

(二)加强党员教育

加强党员思想教育工作,促使廉政思想内化为党员工作的内在约束力,以党的宗旨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最根本目标和任务。通过正面典型示范和反面典型案例对党员进行思想教育,一方面营造廉洁为公、勤政为民的良好环境,另一方面通过反面教材警醒党员腐败产生的恶劣影响,强化党员的廉政意识。此外还要对党员的工作态度加强教育,不仅要消除作风不正、以公谋私、挥霍公款等现象,还要提高工作效率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不推脱,切切实实为人民服务。另外还要重视群众的利益问题,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消除群众之间、群众与党之间的矛盾。

(三)完善监督机制

建立和完善监督机制首先需要相关领导部门加强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关注和财政投入,相关纪检部门对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做好相应的规划、指导,组建相关的查处机制、纠察机制。其次要落实相应的责任制度,对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具体责任划分,并完善相应分考查机制。基层党组织不仅要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党风廉政工作监督,还需要发挥基层的力量,建立起基层监督机制,对基层的党员作风和工作状况展开监督。最后还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基层党员廉政行为规范制度,为监督机制的有效运行提供法律保障。

第12篇

关键词:风险 控制点 高校 基建工程 审计

近几年,高校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对基建建设需求也越来越旺盛,但是高校关于基建工程腐败事件频发,一方面高校管理层面的内涵要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高校在形形的基建工程项目中管理方法原地踏步,因此管理漏洞凸显。高校已经意识到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其中基建工程审计就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基建工程审计有业务量大,业务范围广等特点,高校审计力量普遍比较薄弱,基建工程审计如何能在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呢?笔者认为基于关键风险控制点的高校基建工程审计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1 主要问题及原因

首先,审计工程涉及业务范围比较广泛,包括工程决策、工程规划、工程设计、工程概预算、工程招投标、工程物资采购、工程具体施工、工程监理等与基建工程相关的各类业务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同时涉及高校自身的内部控制方方面面的内容。其次,从事高校建设工程审计的审计相关人员大多专业知识技能单一,从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审计的结果。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娴熟的审计人员较为缺乏。另外,各高校审计专业人员配备较少,基本上没有独立的部门,皆为兼职人员,即使有独立的审计人员,人员数量也较少,无法满足业务需求。综上,对审计业务方案的确定,一定要确定关键风险控制点,基于关键风险控制点的审计方案才能有的放矢,在现有的人力物力条件下,发挥审计的监督防范作用。

2 基于关键风险控制点的审计方案确定

2.1 关键风险控制点的查找

确定审计方案首先是根据高校基建工程的性质及高校内部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关键风险控制点,关键风险控制点的查找要以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面为维度。将事前、事中、事后涉及到的相关业务进行梳理,从中挑选出具有较强风险因素的业务节点,针对业务节点,确定不同的风险层次,根据风险层次确定审计方案的关键风险控制点。

2.1.1 业务节点列示

首先,将高校基建工程的主要业务内容进行梳理。其次,要将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与基建工程实际关联起来。充分分析业务涉及的业务节点,通常认为主要有以下几部分内容:①立项相关手续的合法性:从建设项目建议书、建设项目用地批准、建设项目规划到项目施工许可、项目环保及消防批准等相关业务节点的合法性,都要进行列示。②项目设计概算的准确性:对项目涉及概算的准确性进行考量,宗旨是避免项目概算超计划、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现象。③招投标过程的规范性:审查招标、投标过程的合规性,审查中标单位的资质、中标价格等内容。④施工现场的管理内容:要围绕现场管理过程中关于隐蔽工程、材料价款、工程进度、工程变更签证等内容,将业务节点逐条列示,发挥审计的监督和鉴证职能,此部分业务对于从源头上把控工程造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⑤工程竣工结算:主要业务内容涉及工程量计算的正确性、方法选择的合理性,材料单价的选择等内容,是控制高校基建工程总造价的关键环节。⑥工程财务决算:主要是在工程项目竣工结算后进行工程款项等事项的财务处理与确认。围绕高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处理情况,审查各项成本费用列支是否合理,证据是否充分,有无虚列、误列等情况。

2.1.2 确定关键风险控制点

根据审计业务节点的不同,确定关键风险控制点,确定关键风险控制点主要考虑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①审计阶段的差异。不同审计阶段关注的内容也有很大的不同,处于不同基建项目期间应该开展的项目的具体内容会有截然不同的差异,对关键风险控制点的查找首先要考虑这样一个大的前提。②风险事项的风险等级确定。在审计过程中会遇到各类事项,它们以不同的风险表现等级存在,在关注各类风险事项时不可能面面俱到,要将不同的风险内容进行详细的细分,风险事项的风险等级越高,审计方案中就越应该关注,反之,风险等级越低,投入的精力可以依次递减,甚至不予关注,因此,确定风险事项的等级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工作举措。③高校自身内部控制情况评估。每个高校的内部控制都会各有特点,而基建项目又是在这个控制体系中运行的,因此要对高校自身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充分评估,对内部控制比较完善的,关键控制风险点的选取可以适当宽松,但是对于内部控制本来就很脆弱、漏洞较多的高校,对关键风险控制点的选取一定要采取谨慎的态度,掌握从严的原则。④各类合同乙方的综合能力的判断。高校在实施基建工程项目过程中,肯定会签订各式各样的合同,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程度的风险事件,这除了与合同本身关系较大以外,合同的乙方也是关键因素之一。合同乙方的综合能力较高,带给高校的基建工程风险就会相对较小,因为很多风险事件在乙方执行合同过程中已经合理有效规避,甚至可以拉动高校内部管理的提升,反之,作为合同甲方的高校就要高度警惕,对相应事件提高风险级别,加大审计力度。⑤基建项目技术参数的差异。基建项目本身会涉及不同的技术问题、专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考虑技术参数自身带来的风险。不同技术内涵的项目带来的风险会有差异,在审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潜在的差异问题。

2.2 有针对性的审计方案

对风险等级梳理完毕以后,就要确定详细的审计方案,审计方案的制定要建立在对风险控制点的详细分析之上,基本原则就是:风险较高事项一定要在审计方案中有体现;风险发生较频繁事项也一定要在审计方案中受到关注。

审计方案的确定一定要有针对性,体现在对风险点的“针对性”,即对关键风险控制点要高度关注,审计方案要紧紧围绕在风险分析阶段认为有较高风险的事项。将风险事项融入到方案的细节中,并将方案中的重点放在关键风险控制点上。

3 审计方案风险控制情况评估

3.1 评估的原因

①被审计事项的不确定性。审计方案确定后,被审计事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随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需要评估审计方案中审计事项的风险等级,如发生变化应及时调整审计策略。②跟踪审计的需要。目前基建工程审计基本上都是跟踪审计,高校在基建工程审计方面尤其需要进行跟踪审计,在跟踪审计过程中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审计方案,对风险关注事项也不同,对审计方案风险控制情况的评估,可以对其他审计方案的确定起到引导的作用,其评估结果对审计方案的有效实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2 评估的原则

评估的重要原则仍然是根据风险等级的波动情况评估风险控制点选取的正确性,具体来讲就是对审计方案中确定的审计事项的风险等级进一步确定,分析判断其是否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变化的幅度(主要指风险等级)有多大。根据变化的幅度得出相应的评估结论。

3.3 评估的具体方法和内容

①评估的方法。在对审计方案风险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时所采用的方法主要还是风险查找阶段采用的方法。不同的是更加侧重于“检查”,同时所采用的评估方法也要适当进行调整。②评估的内容。审计方案的风险控制情况评估涉及到的具体内容有两项:一是对基建审计方案中的既有事项的风险等级进行重评估;二是对基建审计方案中未涉及的风险事项进行考量,分析判断其风险等级属性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发生了变化,要进行重新评估。

3.4 评估结果的运用

若在评估过程中发现原审计方案的关键风险控制点的判断没有差异,可保持原方案继续实施;若发现有差异,应适时调整,并在之后的跟踪审计中有效运用这些对风险事项的评估结论。

4 结束语

为确保基于关键风险控制点的高校基建工程审计方案能得到有效实施,高校内部管理方面一定要提供必要的条件:一是高校内部要有关于基建工程方面的管理制度,要有章可循;二是要配备一定的人力、物力参与到审计过程中,人员和硬件设施都要得到保障;三是要不断创新审计手段,如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四是要加大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审计人员业务方面能够胜任相关工作。

基建工程审计是一项系统、全面的工程,在高校中施行的基建工程项目更是别具特色,给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审计工作中如能够抓住关键风险控制点实施审计方案,一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蕊.高校基建工程审计中的问题和对策[J].巢湖学院学报,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