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班级管理案例

班级管理案例

时间:2022-07-22 19:25:35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班级管理案例,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班级管理案例

第1篇

关键词:德育:智慧:成功

我接手班主任工作时间并不长.但是多少有些感悟.尤其是高三最后一年的毕业班工作.恐怕很多年后我还会铭记这段特殊时期。我明白:教育的成功来源于热爱学生。只有以爱为先导,再加以适当的方法,才能做到用人格引领人格,用智慧启迪智慧,用意志砥砺意志,才能获得成功的教育。略举以下几个事例加以说明。

案例

高三这个班,最先关注的就是于某。不是因为她最优秀,而是因为她最特殊:穿着很普通,身体也比较孱弱,并且,不爱多言,好像比较孤僻。后来我了解到,她来自贫困的农村家庭,母亲精神不好,父亲不支持她继续学习。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抓住机会,主动与她交流,谈心,给予关心,让她意识到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改变现状。打开心结后,她就比较开朗了,不再那么低落。后来她放假来学校看我,精神状态特别好,对自己和以后的生活很自信,充满了希望。案例分析:

一、特别的个体,特殊的心理

高中生由于心理的闭锁性.使他们倾向于掩饰自己的情绪情感。他们希望有自己的内心空间,他们不愿意与成人交流,不愿意在成人面前吐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又极容易从自尊、自信变为自卑、自弃。因此,使其走出这种低迷的状态,让其树立自信,敞开心扉,是最重要的事情。

二、特别的家庭,特殊的性格

生活在特殊家庭的孩子一般都会感到孤独,寂寞,要么会变得冷酷、粗暴、性情急躁,要么又会走向胆怯,内向。有的孩子虽然表面平常,但心灵脆弱。加上处在青春期,自我封闭心理较强,不愿意与外界接触,也不愿意吐露心声,更怕再次受到伤害。所以,更要关注这类学生。

案例二

有段时间,我发现有些学生学习懒散,不用心,就给学生讲过一个小故事,让他们体会其意义。

在美国西雅图的一所著名教堂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牧师――戴尔・泰勒。有一天,他向教会学校一个班的学生们先讲了下面这个故事。

那年冬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兔子拼命地逃生,猎狗在其后穷追不舍。

泰勒牧师讲完故事之后.又向全班郑重其事地承诺:谁要是能背出《圣经・马太福音》中第五章到第七章的全部内容,他就邀请谁去西雅图的“太空针”高塔餐厅参加免费聚餐会。内容有几万字,而且不押韵,要背诵无疑有相当大的难度。

几天后.班中一个11岁的男孩.胸有成竹地站在泰勒牧师的面前,从头到尾地按要求背诵下来,竟然一字不漏,没出一点差错,而且到了最后,简直成了声情并茂的朗诵。

泰勒牧师在赞叹男孩那惊人记忆力的同时,不禁好奇地问:“你为什么能背下这么长的文字呢?”

这个男孩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我竭尽全力。”

16年后,这个男孩成了世界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板。他就是比尔・盖茨。

泰勒牧师讲的故事和比尔・盖茨的成功背诵对人很有启示:每个人都有极大的潜能。谁要想出类拔萃、创造奇迹,仅仅做到尽力而为还远远不够,必须竭尽全力才行。

最后,全班学生听了之后精神为之一振,若有所思,我微笑着巡视全班,无需多言,我想要的效果已经达到了。

案例三

在高三学习后半期时,很多学生情绪出现波动,经常请假回家,有的无法坚持正常心态学习。我又不失时机的对他们讲了以下几个小故事:

故事一:两只小青蛙同时掉进黄油坛子里。爬了半天没有出去。其中一只就不游了。但是另外一只继续游,心想或许还能找到办法。他不停的游,就在快没力气时,后腿碰到硬东西,结果跳出去了。原来,他不停的游动使得黄油被凝固了。他的坚持救了他。

故事二:“两弹之父”邓稼先26年坚守在戈壁中.最终研制导弹成功。“巨人”史玉柱率领团队,坚持150天研制M-6402成功,(期间一周只下一次楼买方便面)。

第2篇

关键词:PM模式;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团队

一、PM模式的相关介绍

PM模式的应用背景:PM模式,即参与式管理模式(ParticipativeManagementModel),是指在不同程度上让员工和下属参加组织的决策过程及各级管理工作,让下级和员工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处于平等的地位研究和讨论组织中的重大问题,他们可以感受到上级主管的信任,参与管理的员工因为能够参与商讨与自己有关的问题而受到激励。参与式管理既对个人产生激励,又为组织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PM模式最早在西方企业产生,是在“人本主义”思想基础上提出并被广泛运用于企业员工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美国著名的参与式管理研究之父马洛博士(Alfred•J•Marrow)在Harvard服装厂担任CEO时,通过研究发现,当管理者允许员工参与管理工作,并对他们自己的工作进行有意义的决断时,生产率会持续提升,甚至能上升1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参与式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生产效率,而且有持续的实效。PM模式应用到班级管理中,一方面可以为班级成员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以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自豪感,提高学生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等,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民主治班,提升班级凝聚力,造就自我管理团队,提高管理效率。

二、PM模式下班级管理团队的组建案例与效果分析

(一)案例班级背景介绍

选取SZ技师学院2013级市场营销专业G5班同学作为PM模式的运行对象。该班学生总人数40人(包含转学生2人),属于初中起点层次,班级学生入学年龄最大16岁,最小14岁。笔者为该班班主任,同时兼任专业任课教师。自接手该班级以来,笔者在班级管理中引入PM模式,采取以班级管理团队为主要班级管理者的管理方式,引导和培养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二)组建班级管理团队具体工作分析

1.摸清班情,培养参与意识,PM模式的基本思想就是要班级全员参与管理,为了创造一个全员参与管理班级的氛围,班主任首先要能清楚掌握班级情况,才能减少参与式管理的盲目性,使班级管理团队组建具有针对性,提高工作效率。可以开展调查、观察、访问等工作来摸清班情,具体形式有:跟学生谈话、走访寝室、关注学生微博或微信朋友圈动态等。除此之外,运用PM模式组建班级管理团队,还需要班级成员有强烈的参与意识,班主任要向学生灌输“全员参与管理”的思想,通过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加强学生对参与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管理班级的积极性。2.班主任授权PM模式下,需要管理者把一定的权利授予员工,允许他们运用自身知识和技能快速地解决问题,使其在工作中付出最大努力,员工的自我成就感也会大大提升。在组建班级管理团队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根据学校管理的要求适当对班级管理者进行授权,使其拥有对班级管理进行决策的权力,当然班主任的授权并不意味着班主任不参加管理,而是在管理方式上从原来的直接管理班级转变为指导和监督班级管理者管理班级,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还提高了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效率。3.选拔团队核心管理者在班级管理中运用PM模式关键是要选拔核心的管理者来组建班级管理团队。选拔核心管理者的操作要点:(1)实行民主竞选制,通过民主竞选来选拔,选出能力强又得到同学认可的同学成为班级核心管理者。一方面给班级成员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另一方面对竞选成功的同学也产生激励效用。(2)由民主竞选制产生的班级核心管理者主要是班长和团支书。4.核心管理者选择其他团队成员确定了团队的核心管理者(班长和团支书)之后,由班长和团支书共同讨论选择其他班级管理人员,包括学习委员、生活委员、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文艺委员、体育委员,由他们共同组成班级管理团队。由基于PM模式组建班级管理团队的实践研究——以SZ技师学院为例唐艳摘要:技工院校的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直接负责人和首要管理者,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角,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如何打造一支强有力的班级管理团队,提高班集体的凝聚力,是衡量班主任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当前技工院校班主任工作研究中的一道重要课题。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结合PM模式的优势,提出实行PM模式构建班级管理团队的思路,并给出实际运行案例,以资参考。关键词:PM模式;技工院校;班级管理团队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4428(2016)05-127-02教育在线于班长和团支书来自于班级内部,了解班级同学情况,可以选择配合度高的成员共同开展工作,能使班级管理团队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班级管理团队结构如下图所示:5.激励管理团队在学校管理中有对班级和对学生个人的激励,但却缺乏对班级中管理团队的激励。而对班级管理团队的激励是衡量团队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班主任应结合学校相关奖励办法,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管理团队的激励措施,如下表所示:6.考核管理团队对班级管理团队的工作要不定期地进行总结和考核。考核内容主要包括课堂表现(请假人数、上课迟到人数、旷课人数)、寝室文化建设(不归/晚归情况、宿舍卫生、寝室建设情况)、班级文化建设(班级宣传报质量、教室卫生)、学习成绩、参与活动情况、获奖情况等。根据这些考核内容制定合理的加减分项,尽量采取量化考核。

(三)案例班级运行成果展示

1.班级荣誉采用PM模式组建班级管理团队并运行一年后,13级市场营销G5班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班级成员在班级管理者的带领下,在学校、系组织的活动中屡创佳绩,同时班级凝聚力也得到很大的提升。班级成果如下所示:(1)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获得系“文明班级”称号;(2)2014-2015学年连续五次获得系“五星级班级”称号;(3)2015年3月、4月和5月分别获得系黑板报评比第三名(主题:青春)、第一名(主题:环保)和第二名(主题:健康饮食);(4)2014年11月在系“达人秀”活动中获得三等奖;(5)2015年1月校元旦晚会上集体节目《成长》获得二等奖;(6)2014年10月获得系女子篮球赛第二名;(7)2015年4月在系“奔跑吧,国商”活动中获得第一名。2.个人荣誉13级营销G5班的很多同学在班级管理团队的号召和带领下,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积极参与班级组织的活动,锻炼了自己,提升了自我能力。下面是部分同学所获得的荣誉情况:(1)郑翠芹同学(班长)荣获2015~2015年度“周大福企业奖学金”。(2)廖文燕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系演讲比赛第二名;(3)蔡漫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校英语演讲比赛第三名;(4)吴淑敏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校书法大赛第三名;(5)杨东盛和郑肇辉同学获得2014~2015年度系形象与礼仪大赛第二名;(6)曾嘉丽和黄少钦同学获得2015年市“21世纪杯”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第二名;(7)李晓敏等三名同学获得2015年校“微软杯”PPT创作与设计大赛三等奖;(8)第十二届技能节班级个人参加大赛获奖情况汇总如下:

(四)案例总结

第3篇

高师院校《班主任工作管理》课程是为了满足培养中小学合格班主任工作的需要而开设的。在教育部2006年6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中,第一次指明了“班主任岗位是具有较高素质和人格要求的重要专业性岗位”“做班主任和授课一样都是中小学的主业,班主任队伍建设与任课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班主任工作要求具有专门学问与专门技能,这也是当前师范教育中必须加强的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在以往的师范生培养中,班主任能力的培养一般是在学生毕业之后于工作实践中通过“拜师”实践的方式学习和积累的。仅以牡丹江师范学院历史学专业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为例,历史专业自1997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至今共招收16届,在大学期间受过班主任管理工作技能训练的却仅从2007级学生开始,至今不过三届。其他学生只能通过参加工作以后的实践摸索或者通过“拜师”形式去学习他人经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班主任工作技能的养成很难在传统的课堂完成。幸运的是,在探讨教学方法改革的道路上,我们尝试讨论式教学方法,并针对班主任管理技能的培养,设计了情境还原、角色模拟体验的讨论形态。通过几轮的教学实践,基本可以确定经过设计并借助学生们的真实体会还原的课堂氛围,可以让进行班主任角色模拟的学生提前体验做班级管理者的感受。从而达到充分调动同学们参与课堂设计和讨论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

二、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策略

在从师技能培养的课程中,讨论式教学法的运用要讲究策略。具体在《班主任工作管理》的课程运用中,我们认为要从不同的讨论形态出发做出充分的课前准备,要把握好课堂讨论的情绪与节奏,在发动和保护讨论进行的基础上完成讨论任务,进而完成教学安排。

(一)针对讨论重点,整理典型案例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想要保证讨论式教学法顺利开展,首先要求授课教师在课前要按照每一章节的教学讨论重点,对班级管理中典型案例进行收集整理。班级管理是动态的过程,案例的选择要注意时效性、典型性,可能前一年准备的案例不再适应今天的授课需要。因此,在课前准备阶段,授课教师要从自己授课需要出发,整理出典型且具有时效的例子。因为,太过陈旧的班级管理案例很难吸引同学们的兴趣与关注,同学们也就不会有热情参与到问题的讨论和班级管理规律的总结中来。比如在讲授班主任工作内容之“如何开好班会”这一问题时,作者利用曾经驻点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实践经历,对高中班级管理运行情况进行了为期四个月的跟踪调查,从基础教育一线收集整理了最具时效性的案例,因此在课堂讲授时,能够将发生在高中课堂的真实情况整理反馈给我的学生们。当时我选择的案例是:高一刚刚经过期中考试,各科成绩相继出炉,同学们面对升入高中的第一次大规模考试,各个学科学习上的表现参差不齐,有的同学明显已经适应了高中学习节奏,能够很好地完成初高中学习对接,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成绩;有的同学还不适应高中的学习,出现了成绩大幅度的下滑;有的同学体现了比较明显的偏科问题……等等。针对这种情况,作为高中班主任,应该怎样准备这次班会?这一整理好的、极具实效性的案例,正好针对授课期间同学们的见习感受,能够真正引起学生们的共鸣,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在课堂中,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感受,积极对这一班级管理的问题展开讨论,形成合理的解决之道,做到让学生们结合实际有的放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布置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提前准备

充分的准备,尤其是相应理论的准备,是讨论式教学方法得以实现的保证。有鉴于此,教师在讲授新课之前要就即将讨论的内容对学生做适当的要求,只有这样,学生们才能在课前尽可能地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进行准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关研究情况的搜集与总结等。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们整合材料能力;另一方面也能让学生们形成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的习惯,从而保障课堂上讨论式教学法的真正实施。需要提出的是,当前的本科生教育中,教育与实际脱节现象严重。学生们生活、学习在学校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内,对社会各行业,尤其是对自己将来会从事的行业缺乏整体的认知。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倡导实践性教学和训练。但是,目前的实施情况不容乐观,具体授课中的教学方法上,教师还是更多沿用以往的讲授法,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缺少必要的对学生自主讨论的引导。讲授教学法在处理理论课学习过程中能够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但是在涉及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方面,其不足就显得格外突出。在班主任工作管理这样的从师技能课上,需要转变教学思路,改变以往讲授法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课堂对班级管理技能和方法进行讨论,锻炼学生们形成管理班级的能力。具体运用中,教师要向学生们提出具体细致的要求,引导学生们在课前准备时尽量多了解当前中学班级管理中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们能够借助这样一门课程,完成与社会乃至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之间的对接。比如,在讲授“班主任怎样处理班级冲突”这一内容之前,就要求同学们先去检索理论概念,了解班级冲突的种类,班级冲突的原因,班级冲突的处理方法等内容。在教师的布置安排下,同学们能够展开认真准备,回忆当年自己中学阶段经历过得比较典型的班级冲突;在条件具备的时候,借助教育见习的机会,让同学们进入中学,认真观摩班级真实的运行情况,自己去发现班级中的冲突等。当同学们有了一定的理论准备,和现实体验后,还原在课堂上的讨论,才会显得有章法。也只有在经过了这样一系列准备后,讨论式教学法的应用才能脱离简单、散乱的现状。

(三)设计讨论情境,实践班级管理

班主任工作管理课程实际上想要培养学生们班主任工作管理的能力,针对每种管理能力的培养,单纯地靠讲授法或者讨论法,很难真正让学生们掌握。因此在授课之前,教师从实际授课目标出发,设计课堂突发事件情境,让学生们在模拟的课堂情境中,通过讨论和实践去学习处理班级管理中各种问题,这样才能真正形成班主任工作能力。所谓情景模拟教学,是利用课堂这个集中封闭的环境,模拟还原中学班级情况,让学生们在自己的课堂中体会班级情境的不同,经历班级管理的感觉。此时,教师必须要注意对情境设计和掌控,要在教师可掌控的范围内。如在给学生们教授“中学班级类型”时,我们通常在讲授完各种班级类型之后选择同学体验,其他同学则在教师指导之下再现每种班级的状态。这种方式既新颖又真实,毕竟学生们对于昔日自己班级的情况种种还留有很深的印象,可以在教师指导之下“表演”出真实的各类班级情况,如“实验班同学的认真学习,却不理会班级集体活动”;“平行班同学普遍勤奋,却也热情好动”;“分校班同学基础不好,而且纪律很差”,等等。这些都是现阶段基础中学教育中常见的班级类型,同学们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将之再现,给站在前面充当“班主任”的同学亲身体验的机会。在实际操作时,同学们不但体验了当班主任的感觉,而且还能在自己的同学身上实践班级管理的方法,得到自己班级管理的情况反馈,是一举夺得的好方法。通过这种在教师控制之下的情景模拟教学,再配合以有针对性的、总结性的讨论,同学们就会在实践当中学习到班级管理的能力,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四)调控节奏和情绪保证讨论顺利进行

第4篇

关键词:班主任 班级管理 班干部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7.132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构成单位,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有效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是众多班主任不断思索的问题。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千头万绪,每天面对几十个学生,其中有些学生还处于青春叛逆期,没有班干部的配合,班主任无法有效地工作。班干部在班级的管理与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扮演着班级事务的直接管理者、学生团体中的模范带头者、班集体的凝聚团结者、教师的小助手、同学们的服务者、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等多重角色[1]。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和用好班干部,是管好班级的一个重要措施。让班干部管理同学,班主任再去管班干部,这样能让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班主任就会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工作效果也会好很多。班主任就像拥有很多帮手的“千手观音”一样,并不需要事必躬亲,却能做到对班级事务了如指掌,工作事半功倍。

但是,如何才能培养一支得力的班干部队伍呢?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鼓励更多同学参与班级管理

一个班级中班干部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少数几个班干部往往由品学兼优的同学“垄断”。在笔者所在的学校,一个班级的人数为45人左右,班干部的数量为7个。由于班干部往往由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充当,普通学生以及学困生觉得自己难以企及,因此,班干部的带头作用有限,班级管理难度很大。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笔者认识到,只有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才能发挥同学的主人翁意识,热爱班集体,为班级做事。而这些参与班级管理的同学只有管好自己之后,才有可能管好别人,这也使同学能自我约束。因此,可以根据班上同学的性格特点、爱好特长等特点,将众多同学吸纳到班级管理的队伍中来。如笔者曾将黑板报的宣传工作进行了分工,成立了板报设计小组,网罗了班上书法好、绘画好、文笔好、点子多的8名同学。经过“扩编”,使更多的同学能发挥所长。此后,笔者还进行了更为大胆的尝试,除了常务班长,还设立值日班长,让所有同学按学号轮流担任班长,负责当天发生的所有班级事务,同时还要与下一位班长进行工作交接。这样每位同学都能有公平的机会参与班级管理。轮流制能让同学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的团结互助的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同时,不论每个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性格特点有多大差异,轮流制都能为他们提供平等的实践和展现自我的机会,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发展[2]。

经过一系列的尝试,笔者班上的班干部从最初的7人扩大到班级所有同学。班上人人都是班干部,人人都负责部分管理工作,人人也被他人管理,为班级建设出力。在管理与被管理的过程中、在负责班级工作的过程中,同学也学会团结协作,变得有责任心、耐心,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3]。

2 明确班干部工作职责

班干部是某项班级事务的管理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某些方面或是某一群体中处于核心领导地位。学习优秀的不一定能当好学习委员,忠厚老实的不一定能当班长,班干部需要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

笔者班上有一位很勤快的同学被选为生活委员,然而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她却抱怨说,其他同学不愿意做清洁,她不得不亲自去做,长此以往,就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得知这种情况后,笔者指出了她的问题:帮别人做清洁并不能证明她是一个好的班干部,只能说她是一个勤劳、乐于助人的好同学。班干部要学会管理同学,而不是亲自去做不属于自己负责的事情。这样,这位同学决定以后不再越俎代庖。此后班里有过几次卫生扣分,但全班同学意识到再也不能依赖生活委员,只能靠自己,班上的卫生状况倒有了很大改观。

3 转变班干部观念,传授管理方法

许多班干部都能为班级为同学无私地付出,但是却没有意识到还需要改善自己的管理方法,班干部很努力,同学不买账,班级管不好。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意识要要转变班干部的观念,鼓励他们找到适合的管理方法。笔者在班干部会上分享了一个案例:公厕里有人用脚去踩手按式的水龙头去冲水,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有人说这种人素质低下,要好好批评教育;有的说要贴条警示;有人说抓住了要罚款;还有的居然说要在厕所里安摄像头……

等同学们说够之后,笔者给同学们仔细地分析原因:大家用脚去冲水,一个是觉得用手会很脏,二是脚够得着。这证明当初设计就不太合理,水龙头不高不矮,脚可以轻易地够得着。那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设计时就应该用脚踏式的,这样就不用弄脏手。或者把冲水装置设计得高一点,比如1米6,那么一般人都用脚够不着了。分析清楚了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笔者顺势启发同学,这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设想一下,如果发现有人用脚踩过水龙头,你也很忙,你会怎么办?大家都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笔者马上教育班干部,工作时要多想方法,而不能把一切都归咎于同学的素质问题。例如,如果发现同学不积极参加活动,想想是不是活动设计方案有问题,同学不感兴趣。除了这次特别的班干部会,笔者还会经常和同学分享一下书上、电视上、报纸上、生活中的一些案例,用这些案例来开拓他们的思路,鼓励他们去想办法。

通过种种努力,笔者班上的班干部敢管、能管、会管,这些“小管家”对班级管理起了很大作用。培养得力的班干部,让学生中的一部分人先“好”起来,再由他们去影响、管理其它同学,班主任适时进行引导、掌控。这样,班主任就能像“千手观音”一样,在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罗雯瑶.班干部角色认知调查研究[J].教学与管理,2009,(1).

[2]杜庆军.浅谈班干部轮换制度[J].教学与管理,2003,(21).

第5篇

一、以学生的角度制定班级管理制度

传统学校教育中,对于班级的管理都有系统的条例,简言之就是班级公约等,但是在多年的实践教育活动中,笔者发现并不是每一项班级公约都具有可操作性,如“注意个人卫生及公共部位卫生情况,要求必须带好个人生活用品,如水杯、手帕(或纸巾)等,允许个人使用垃圾袋,但必须及时处理过剩垃圾。”对于这样的制度,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表示很不能理解,为什么学校会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这样“幼稚”的约束,他们是有思想的人,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要在制度中用“必须”这样敏感的字眼。因此笔者认为从当代青少年心智成熟程度的角度出发,可以鼓励他们自己制定班级管理制度,避免学生出现反感的现象。

案例分析:黄老师带领的班级一直比较提倡民主自由,他的班级学生很好地发挥了自主管理的优势,班长带领班委发动全班学生对行为、学习、班级活动等方面制定了相应的规范。在学习管理制度中,他们建立了互助学习小组,根据班级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全班36名同学分为6组,每一组都有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由这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辅导成绩比较差的学生,不仅可以提高全班同学的成绩,还能有效地促进同学之间建立更加深刻的友谊。

二、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

如果班级只依靠几名班委干部的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保障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的开展,因此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多样化的活动提高学生民主意识,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自主管理的优势。

案例分析:在赵老师的班级中,不少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自主管理对于自身和班级的意义,大部分学生对自主管理班级没有太大的兴趣。针对这种情况,赵老师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对策,他决定让每一个学生轮流当班长,体验一下做班长的感觉。于是每一天都会有不同的学生坐上班长的位置,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不少学生表示在担任班长的那一天的时间里面自己确实比平时表现得更加紧张,因为他们都觉得自己作为班长就必须对整个班级负责,要承担所有学生的学习责任、安全责任等,这让他们对于班级管理工作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就会更加简单,会成分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也令班级自主管理的氛围更加民主和谐。

三、角色明确并及时给予评价

班级学生自主管理说到底还是学生自己的问题,在角色选择的时候,也需要根据学生的投票进行决定,根据班级管理工作的需要将班级自主管理小组成员分为班长、学习委员、纪律委员、生活委员、文体委员以及各学科课代表等,对于班长来说主要负责班风建设,对班委的工作进行指导,与其他班级建立很好的联系;对于学习委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定期举办与学习相关的活动,如班级书法比赛、辩论赛、知识竞赛等;对于纪律委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对班级纪律进行协调,对学生在上课、自习时间的行为表现进行指导,对其不恰当的行为要进行及时指正;对于生活委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其他同学的生活问题,保持班级环境卫生,可以组织班级其他学生一同参与到维护工作中;对于文体委员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举办多样化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如举办绘画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对于各学科的课代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然后与授课教师进行交流,让授课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调整,适应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学生自主管理制度的实施,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已经得到明显提高,但是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军人物,应该就学生的自主管理及时地给予评价和指导,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的能力。

四、重选择,轻决定

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自,并不意味着对其完全放任不管,而是在恰当的时间点给予恰当的指点,班主任可以在管理工作中帮助学生进行选择,但是最终的决定权还是留给学生自己。如在班级管理制度的建立中,班主任可以要求学生在制度中体现法制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记忆爱国教育的重要性,并围绕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为核心展开制度的建立。于是学生根据教师的建议,在最终班级管理制度中确定了同学之间应该如何正确处理男女关系、如何控制使用手机的频率、学生之间如何实现互帮互助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科学进行网络活动等内容,另外他们还采取了新型的监督模式,前后座同学之间交叉监督和管理,实行从个人到集体的点、线、面结合的管理方式,并在实践管理中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选择和决定的作用,也发挥了教师在班级管理中的指导价值。

青春期的孩子喜欢特立独行,也渴望成年人的生活方式,于是他们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开始在发型、服装等方面进行改造。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就很容易将这类学生归为“不良学生”,如果教师一直是以不公平的眼光去看待他们,就会给他们造成心理上的打击,他们会更加叛逆。因此我们应该发挥教师帮助学生选择的作用,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帮助他们选择表现优异的学生作为他们的同桌,以榜样的力量影响他们的行为和思想,提高他们自身领悟的能力,让他们明白在学生时代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学业上,外形的炫酷并不能代表人格的魅力,只有丰富的知识内涵才能赢得更多同学和老师的尊重。在班级管理中,对个体的管理比集体的管理难度更大,因此班主任更应该明确个体在管理中的位置,通过轮流制、特殊制等方式给每一个学生体验班级管理的机会,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管理方法,提供更多的选择建议,让学生决定最终的管理措施。

第6篇

(一)课堂管理能力的缺憾

课堂管理是指为实现预定教学目标而建立并维持课堂秩序的师生互动过程。课堂管理能力是教师最基本的班级管理能力,它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顶岗实习支教之初,免师生无从教经验,不能迅速转变身份,处理课堂事件时,往往不能考虑学情和班情,多以“压迫”为主要手段,不懂得迂回处理技巧,导致课堂秩序更加混乱,课堂活动无法开展的尴尬局面。课堂管理能力的缺憾会让免师生在实习之初就失去自信心,有些免师生甚至会暗下决心以后不再从事教师行业,这不仅不利于高师生的培养,降低其自我效能感,而且还会影响实习学校学生的成绩,降低实习学校对免师生的认可度。

(二)沟通协调能力的缺憾

沟通协调能力是教师在工作中妥善处理好亲师、师生等各种关系,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的能力,是教师班级管理能力中最核心的能力。有研究表明,教师的协调沟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免师生抵达实习学校后,不能立刻转变角色,常以学生身份处理事情。在初次自我介绍时,往往不能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从而导致后续工作开展不畅。在处理生生关系和亲师关系时,由于沟通能力欠佳,不能兼顾各方面关系,有时会造成生生矛盾激化,亲师关系紧张,甚至有家长主动要求校方调换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活动或组织学生完成学校规定任务时,不能很好地进行上传下达,易导致“学生乱、自己忙、领导催”的尴尬局面。由于协调沟通能力的缺憾,加之无太多社会经验,造成了很多工作失误,不仅不利于免师生的成长,有时还会打击其积极性,使其怀疑自身能力,甚至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

(三)心理教育能力的缺憾

教师的心理教育能力是班级管理能力中的条件性能力,是有效地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发展良好个性的能力。心理教育能力是班级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易被免师生乃至教师群体忽视的能力。免师生在高师院校学习教育心理学相关理论知识时,大多没有引起重视,从而导致理论匮乏,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心理状况,更不能抓住心理教育重点,从而导致事倍功半。在疏导学生心理障碍时,不能准确判断学生心理困惑,易出现想疏导却不知症结所在,想教育却不懂培养方法的尴尬局面。心理教育能力的缺憾会使免师生力不从心,总是事倍功半,从而怀疑自己的教育辅导能力。这种能力的缺憾更不利于实习学校学生的发展,有时甚至会引发极端行为。

二、班级管理能力的培养

(一)顶岗实习支教之前:培训

在顶岗实习支教前进行岗前培训,必修在课程中加入教师教育模块,开设班级管理相关课程,课程应包括班级常规管理方法、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经验分享等内容。另外,聘请资深的班主任现身说法。一方面拓充班级管理知识,另一方面使实习生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来提前适应。

(二)顶岗实习支教前期:交接

顶岗实习支教初期需要做好交接工作,包括与原班主任工作的交接以及与上一期实习生的工作交接,实习生还要向原班主任请教该班级的班情、学情以及管理方法等,确保顶岗实习支教支教工作的流畅性和可持续性。

(三)顶岗实习支教中期:指导

顶岗中期则需要加强指导,除当地一对一师傅对实习生进行指导外,还需增派专业指导教师对其进行网上案例指导、微信指导、巡回指导,切实提高实习生班级管理的操作力。同时,实习学校要对实习生加强教育和管理,减少实习生教育教学工作上的失误。小组长也要负起责任,加强组内自我管理体系的建设,引入竞争机制,调动大家积极性。

(四)顶岗实习支教末期:监督与评价

顶岗末期则应加强对实习生的监督力度,增加驻县教师巡视次数,防止实习生出现倦怠思想。在管理评价上,也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与方法,探索建立量化评价顶岗实习支教班级管理工作的考评体系。

(五)顶岗实习支教之后:总结

第7篇

摘 要: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国家之间,任何领域之间的竞争都是愈演愈烈。班级管理是班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班级任务工作的更好完成,同时也有利于班级教育教学目标的完成。从激励机制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起到的作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激励机制;小学班级管理;作用及意义

激励机制是管理者为了实现目标,推动事物更好地发展,采用一定的手段来激励和鼓励人们的行为方式,激发人们的工作潜力,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完成工作从而实现预期目标。下面我们主要分析如何在班级中更好地应用这种机制以及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一、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措施

1.目标激励

明确的目耸鞘挛锏拿篮每头。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中,一定要有明确的目标。只有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更好地去实现目标,并且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不断地努力奋斗。在班级管理中有了明确的目标,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什么,同时对于学校来说有了明确的目标,学校在教育学生的方式方法上才更加的明确,实现学校教书育人的目标。

2.榜样激励

榜样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在班级管理中树立榜样意识。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提供一些可以作为榜样的人,让学生更加充分地了解榜样的平凡和伟大,让学生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杆秤,都有一个标兵。

3.完善的评价机制

多方位的评价有利于对学生的综合考量。在班级管理中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德智体美综合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因此,建立完善的激励评级机制,能够更好地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为社会培养四有青年。

4.环境激励

环境对于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是有影响力的。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要建立起良好的学习环境。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自制力以及行为习惯都有影响。要注重培养良好的学风、班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整洁文明的教室和寝室,形成好的班级文化。

二、案例说明

1.评选班干部中体现的激励机制

在班干部评选中,老师首先要让有意愿担任班干部的同学依次上台演说,其他同学和老师就是评委。当有意愿的同学全部演说完毕之后,各同学匿名选择自己心目中的候选人,可以是上台演说的同学,也可以是自己心目中的班委人选。之后进行唱票筛选出票数最多的十位同学,然后进行二次评选。二次竞选中要以各个职务的特点来进行选择,从而选出最适合该职务的人选。二次竞选中十位同学依次演说,之后老师和同学根据他们的综合能力最终确定担任人。最后老师要进行说明,这些班委是流动性的,如果他们在接下来的表现中令同学们不满意,或者之后还有其他同学要竞选,都有平等的机会参选。这次班干部的评选中充分尊重了各同学的意愿,同时也给了他们一些压力,在之后可激励他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

2.角色转换案例突显激励机制

角色转换是一种很好的激励手段。在一些活动课或者自习课老师可以指定每一天的班级总负责人,总负责人主要是担任班主任的职务。每一天有一个同学进行体验。比如,在自习课上,今天的主要负责人,坐在讲台上,监督同学们学习,同时维持好班级的纪律。如果有自习课上打闹的同学负责人要进行管理。之后每个负责人都要向老师进行一天的工作汇报,说明自己的心得体会。通过这样的角色转化,让每个同学都有一种参与和责任意识,从而深刻体会到老师的不易,更好地促进师生和谐。

三、在班级管理中建立激励机制的意义和作用

1.从学生的角度来说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现阶段主要的任务。在我国,每年的毕业生是非常多的,同样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虽然对于小学生来说就业还有点早,但是他们迟早要面对这一问题。因此,从小就能形成良好的激励体系,能够让他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纷纷扰扰激烈的竞争环境。

2.从教师的角度来说

对于教师来说得到教学能力的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在班级管理中应用这种激励机制,为学生带来极大帮助的同时,也能使教师在这过程中获得极大满足感,同时也是对教师能力的肯定。而且这种激励机制对老师也同样适用,有利于老师在以后的生活中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

3.从学校的角度来说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一所学校教学的能力以及知名度关乎学校的荣辱。这种激励机制能够在教学活动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学校同其他院校的竞争能力,对于学校来说也同样获益匪浅。

总而言之,激励机制是为了给国家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激励机制在班级管理中的更好应用同样是教育理念的一大创新,教育成果的一大进步。让更多像激励机制一样的工具更好地发挥作用,让我们的教育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第8篇

关键词:班级管理 学生 关注 说话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看到有经验的班主任做起工作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而轮到自己时却处处受制,举步维艰,还不明白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教师常常遇到学生不懂事的反目、家长的追问和处于班级常规考核落后时的压力之中。经过几年的实践,笔者发现要带好班级,管好学生,关键是在于一个“巧”字,如何做巧,其窍门在哪儿呢?笔者觉得主要还是体现在如何与学生说话,如何将自己的语言出神入化地融入到学生心灵深处,如何将学生无助的言行,通过班主任的言语激励与调动,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

笔者在班级管理中遇到一些案例,通过巧妙的说话使学生遇到的问题或化险为夷或茅塞顿开,使问题学生信心倍增,使班级氛围更加融洽。

一、案例一:忧郁的眼神

在刚开学的一天,笔者检查学生寝室,当查到218寝室时,碰到了一点意外。218寝室是一个混合寝室,其中有我们班3个人。3人之一的兰同学是四川人,体形较胖,据了解小的时候生过一场大病,性格内向,刚从老家过来,平时双休日寄住在舅舅家。一进寝室门,笔者发现兰同学干坐在自己的床位上,微低着头,一声不吭,见老师进来时抬了一下双眼望着老师。见状笔者关心地问了一句:“兰同学,你住的还好吧?”“还好。”笔者见她回答时面带难色,声音也有点晦涩,眼中有话。

1.应对办法

笔者一发现情况不妙,就马上悄悄地带她到门外。“有什么事吗?”她见老师这样一问,眼泪便夺眶而出。“老师我想换寝室!”“好的,老师会为你考虑的”。实际情况还很照顾我们,正好班里另外寝室有一位学生转为通校生,这样笔者顺其自然地帮她换了寝室。

2.沟通效果

学生需要得到关注与爱,而且这种爱是需要安全的,隐于心底的话不便于在人多的地方说,笔者把她叫到一个单独谈话的地方,让学生深深感到老师的诚意。简短的几句话构建起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的桥梁。这样,兰同学的精神营养充足了,学习成绩也就有了明显的进步。期初考试达500多分,相对她中考成绩的200多分,可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这位学生的性格也开始开朗起来,与班级同学相处默契了许多,也愿意和同学们一起参加各种运动了。特别是跳长绳活动,这对于她的体型来说是很难参与的,但在同学们的鼓励下,她还是积极参与了。这位学生体验到团队活动给她带来的快乐,从此之后她再也不提出换寝室了。

二、案例二:我来认错

“老师,我认错来了!”我们班的某位男生跑进笔者的办公室,带着忧伤的眼神认真地说。他说他抽烟了。笔者问:“那估计你遇到了什么特别解不开的心事了吧?”他沉默不语了一会儿说:“老师,我妈跟我说,她想找个后爸。”

1.应对办法

笔者想,他能够主动跑过来跟老师说已经是很不错了。他也知道他是明知故犯,因为上周我们刚做了吸烟有害的宣传,所以他肯定是有原因的。知道这是错误的行为,但还是要犯,预示着他在什么地方需要老师的帮助。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这种行为肯定是要批评教育的。由于他对班主任的高度信任,我们是树老师的威严还是先伸出援助之手呢?笔者首先对他表示感谢,感谢他对班主任的信任,然后对他所遇到的困难和做出的相应行为表示理解。最后老师对他的行为进行分析与指导: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诸如感情、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困难,如何去应对,要讲究方式方法。我们要清楚哪些方式是可行有效的,哪些行为是不可行或是无效的,甚至是事与愿违的。

2.沟通效果

在后来的自我教育手册中,他又进一步袒露了自己的心声:“那天早上直奔老师办公室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我想,批评就批评,通报就通报吧!让妈妈知道他儿子一点也不好,不过也不要管你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了,你管你自己吧!可是在脑子空白之前一直有个声音在告诉我:‘有事来找我好了’。老师这是你在班中一直说的话。感谢老师对我的宽宏大量,老师真的是说话算话。帮我分析怎样处理我心中纠结的事情,还在班中一点儿也不露声色,让我很有面子。”这位学生也许是私下感恩老师吧,他接下来的表现非常出色:运动会他积极参与,参与的各项技能比赛成绩名列前茅;校十佳歌手进入前三名;劳动委员做得任劳任怨,由他带领下班级环境卫生一直得到大家的好评。俗话说“予人玫瑰,手留余香”,真是如此啊!难得给学生护一下短,其达到的效果胜过无数次的严厉训斥。

三、案例三:衣背上的“王八”

笔者在自己班上上课 ,突然发现我们班余某某的校服背上有“王八”两个字。有些同学发现后开始笑起来,而她本人一点也不知道。

1.应对办法

如何打破这个僵局呢?笔者看到旁边一位女生拿的笔的颜色跟“王八”两字的颜色一样,心里也便有了底。于是轻描淡写说了一句连幼儿园小朋友也会说的话:写“王八”的人,才是“王八”呢。

2.沟通效果

笔者这样处理,既为那位受侮的学生挽回了面子,又教育了那位恶作剧的学生,也使课堂氛围诙谐幽默了一阵。以后在班中再也没有出现过诸如此类的事情。

四、掌握说话技巧的原则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每天都有很多事情发生,班主任怎样想,用什么办法应对很重要,否则可能只会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教师要三思而后行,同时还要注重把握好两个原则。

1.平等对话

平等对话的关键在于对话之前不要给学生施加压力。要让学生在完全松弛的状态下,用最愉快的心情、最自由的方式和老师谈话。比如遇到学生经常上网时,老师可以问一下学生,你最近为什么对网络游戏这么上心呀?而不是上来就说:你怎么总沉迷在网络游戏中,不好好学习呀!不要从一开始就对学生强行干预,作为老师只有了解学生的素质、特点、兴趣和爱好,才能在此基础上实现事半功倍的正确教育和引导。

2.自由畅谈

老师如果貌似平等但还是自己话太多,则仍不行。老师要学会倾听,让学生讲学校的事情,议论某个老师,评价某位同学,谈论最新的网络游戏等等,这样学生是非常愿意和老师交朋友的。既然是朋友,谈的话也就多了,现在学生缺朋友,特别是缺少在各方面给她们正确指引的朋友,教师做学生的朋友不但可以减少她们友,而且便于班主任随时掌握整个班级的动态,提前掌握班级信息情况,防止一些意外事情的发生。

总之,中职学生因各自生活环境的差异性及自身个性的独特性,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特殊行为状态,教师只有细心地找准方式方法,才能了解这些状态及其产生的根源,找到打开学生心扉的着力点,从而对症下药。实践证明,教师一旦将说话的方式方法应用到班级管理中,那么整个班集体的面貌就会焕然一新,学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就会蒸蒸日上地呈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缪水娟.高中新课程:教师角色转变细节[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第9篇

关键词: 中学班级管理 领导力 凝聚力 内生力

在中学,要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相互竞争,共同发展,形成团结勤奋、和谐共进的育人氛围。那么,我们就必须提高中学班级管理的实效性,其中班主任、班干部、普通学生等各个主体就要各司其职,分工协作,以学生为本,关爱每一位学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发挥班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培育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一、以人为本,提高班主任的领导力

一是以人为本,关爱每一位特殊学生。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只有带着一颗爱心做班级管理工作,才能让学生觉得你是真心地关心他。尤其是对于那些家庭有困难的、家境特殊的、性格特别的、身体状况特殊的学生,需要教师倾注更多的爱心和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健康、快乐、全面发展。

案例1:2001年的冬天,某班非常调皮的一位男生感冒了。班主任张某先带学生到卫生院看医生、打针、拿药,后又给学生做了面条荷包鸡蛋,骑自行车给学生送饭。这位同学见到热气腾腾的面条,激动地哭了。班主任张某拍拍他的肩头,拉着他的手说:“别哭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嘛,看,你还有点发烧,快吃完饭,再吃上药吧!”这位同学边哭边说:“老师,你太累了,我们班哪个同学你不关心呀!平时你就够体贴我们的了,我总感觉你更像我们的妈妈……”学生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一位名人说过:你是好老师吗?听听学生的话吧!

二是抓好转化后进生工作。这对于提高中学班级管理实效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要成为后进生灵魂的雕塑师,要和后进生促膝谈心,仔细观察他们的言行及对人、处世的态度,特别注意了解他们平时喜欢哪些活动,结交什么朋友,从而掌握他们的思想、情绪及心理特点,对症下药。要公平对待后进生,甚至要在某些方面给予“偏爱”。班级活动时多给他们表现的机会,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在同学面前树立良好形象。要扬长避短,多加鼓励,树立信心,使他们增强信心,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后进变先进。

案例2:在中学某班有一批这样的同学,由于学习成绩不好,自信心不足,不能正确评价自己,他们常常聚在一起捣乱搞怪,影响了班级的整体进步。但班主任刘某发现他们虽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特长。班主任刘某就积极鼓励他们挖掘潜力,展现特长,给予他们施展才华舞台,譬如有美术才能的尹某,让他负责班级的墙报宣传工作,结果搞得有声有色,学校墙报评比五次,四次拿了一等奖,一次拿了三等奖。一次又一次的获奖,使他对自己有了信心。这一批同学的转变,对班级良好班风建设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培育骨干,提高班干部的凝聚力

学生之间朝夕相处,共同学习,互相了解,更容易发现和解决班级问题,因此要想管理好班级,就一定要建设并健全一支强有力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班集体中表现突出、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代表,是学生思想教育、文化学习和课余生活等各项活动的参加者、组织者和管理者,是班级集体的核心。因此,班主任在选择班干部时,要通过平常观察、各种集体活动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来发现和选拔干部,真正把组织能力突出、群众威信好、学习成绩强的学生纳入班级管理队伍。班干部一经选出,就要放手使用和锻炼。要信任他们,支持他们的工作,维护他们的威信。要帮助他们分析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教给工作方法,使他们通过实际工作的锻炼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还要时常对他们进行教育,教育他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懂得只有以身作则,严于律己,才能获得同学的信任,具有号召力。教育他们密切联系同学,平等待人,懂得只有和同学打成一片,才有资格代表同学,才能获得同学的拥戴。实践证明,班主任只有选拔好班干部,充分调动起班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班干部真正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才能使班级管理获得成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案例3:班纪班规对一个班级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班主任蔡某不是自己亲自制定,而是让班长田某领衔起草班级班规。班主任只是给田某提出指导性意见:制定班规要有针对性,而且在制定过程中必须体现民主化,实施的方法又必须恰当。因此,田某作为班长在制定班纪班规的时候,依据同学们的建议,与其他班干部共同研究讨论出相应的奖惩措施,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归纳整理出了《班级中学生一日常规》、《班级中学生守则》、《班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各项条款,然后在全班公示,对于有异议的再进行合理修改,公示之后正式执行。通过制定规章制度,不仅真正做到了事事有要求、时时有标准,而且大家心甘情愿地共同遵守自己制定的班纪班规,为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10篇

在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根据班主任工作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班主任工作进行“会诊”研究,努力构建有特色的班级管理模式。其主体实践立足于学生个体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学生集体的培育,包含了预防教育活动系统、诊治教育活动系统以及自主教育活动、“绿色通道”机制等拓展形式,其中预防教育活动系统和诊治教育活动系统是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探索与实践的两条工作主轴,它们是一个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教育共同体,自主教育和绿色通道等“会诊”拓展形式是对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的必要完善。

预防教育活动系统的建立――轮流“会诊”制的坚实基础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在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的指导,在学生教育与学生管理中也必须坚持贯彻落实“预防为先,教育为宗,加强调查,重在保健,增强素质,提高免疫力”的预防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1.预防教育的组织形式

预防教育活动系统主要由三大层面的预防教育子系统构成:一是学校层面的块状预防教育体系,包括教务处、政教处、年级组和班主任,这是预防教育的组织主体,其预防教育活动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强调以“我”为主;二是学校层面、年级组层面、班级层面的垂直预防教育体系,这一层次的预防教育比较注重整体性,强调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协调;三是引入校外教育资源,与校内教育资源有效结合,比如请当地警官来校进行法制和安全的教育,请军警官兵来校进行军训和国防教育,请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来校进行心理咨询和辅导等。

2.预防教育的活动形式

在预防保健教育的各类活动中,主题班会是一种重要形式,班主任可以根据班级中出现问题的苗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防患于未然。当然也可以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在一个年级开展整体性的预防教育主题活动。针对不同年级各个不同时期的学生特点,我们也相应地编制了不同的预防教育活动计划。如2006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的学生教育预防保健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该时期高一学生的特点是对高中学习生活环境陌生、好奇,同学间交往逐渐增多;学习情绪高涨,课程学习方法不熟悉。我们开展的预防教育主题有:军训与国防教育,知校教育,我们的校歌,适应寄宿生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了解我们的新课程”讲座,“多一些有效的课堂行为”学法指导。

第二阶段:部分学生的满意度下降,开始忽视自我约束,违纪情况增多,且多以客观原因为借口。预防教育主题是:学生自治管理骨干培训,“十六岁的天空”诗歌朗诵比赛,“诚信考试展示我的才华”考前教育,优秀学生学习经验交流,高一学生家庭教育大型研讨(家长会)。

第三阶段:部分班级学生集体凝聚力下降,生活上攀比心理强,学习上受到挫折出现迷茫心绪。相应的预防教育主题有:我们的班级格言,“算一算,这个月你花了多少钱”理财教育,“同龄人的校园生活”电影观摩,高一学生心理导航,“我们是最棒的”班级集体荣誉观教育,高一学生行为中期评价,“让我们的周边更美”教室寝室美化设计比赛。

第四阶段:对父母长辈的教育有厌烦情绪,部分学生学习动力有所回升。适合的教育主题是:“与父母坦诚相待”等沟通艺术指导,中学生安全法纪教育,“远足裘家岭”德育基地活动,高中学生卫生保健指导,“伟人或名人的中学生活”人物传记读书会。

诊治教育中的“会诊七步法”――轮流“会诊”制的操作模式

众所周知,医院为病人看病大致包括遇病检查、提供病例、专家门诊、处方配药、干预治疗、观察疗效、病愈随访等一系列诊疗程序。受此启发,在通过数十次“诊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参照医院为病人诊疗的规范形式,研究确立了有一定可操作性的“会诊”工作七步流程方法(简称“会诊七步法”),它包含了自我调查、提供案例、专家受理、提出策略、实施干预、观察效果、事后随访等七个重要步骤。并相应地设计了工作用表,制订了操作规章。

1.自我调查:自我调查是“会诊”前期的基础工作,关键是选准主题,获得现场经验。它要求班主任及时发现、搜集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素材”,从班级形象、教学常规工作、班干部工作、班主任形象、班级周边情况等几个方面展开调查,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判断已采用的教育管理措施的有效程度,从中选定“会诊”线索。然后根据调查情况,填写《班主任工作调查表》,内设教室环境布置、学生衣着与言行、学生自我管理、学生交际影响、学生活动、学习氛围、学生对班主任印象等六大类反映班级整体形象的指标,其中每一大类按“便于调查、以小见大”原则设置了若干项小指标。有必要指出的是,班主任“会诊”工作是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遇病自查”环节也需要充分利用好学校日常管理中产生的一些数据。必要时还可指导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分析。

2.提供案例:在自我调查的基础上,由“会诊”对象用文字叙说自己在班级管理活动中的个人化“问题现象”“问题解决”和“经验事实”等,制成“病例报告”,填写《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申报表》。“病例报告”内容要求一事(人)一议,从小处着眼,但要能反映来龙去脉,也可简要分析对班级管理采取的措施及有效性。“病例报告”形式不拘,故事、日记、书信、谈话记录等均可。为及时总结成功经验,经学校调查也可推荐班级管理卓有成效的班主任参加“会诊”。被推荐人需反思班级管理实践,就管理工作的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写成教育经验报告,填写《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申报表》。《申报表》提交“会诊”专家组审批后进入“会诊”流程。“会诊”专家接到案例材料后,由组长召集专家碰头会,针对各项指标提出受理意见。

3.专家受理:专家受理是“会诊”的核心,主要有建立好专家组、组内书面“会诊”、召开“会诊”会议等三项工作。专家组成员一般由学校主要领导以及班级管理经验丰富的班主任或任课教师担任,人员相对固定。专家组内部推举组长(“主任医师”)一名、副组长(“副主任医师”)两名。专家组形成后,由专家结合教育案例(“病例报告”)反映的情况,填写《班主任工作“会诊”专家个人意见》,提供书面“诊断”意见。在此基础上,由专家组成员讨论并综合各方面意见,提出初步“会诊”意见。针对问题解决方式的差异,我们灵活多样地选用工作现场会、主题文章交流、“会诊”工作会议等“会诊”方式,其中以“会诊”工作会议使用最为普遍。

“会诊”工作会议主要根据有关班主任的叙述,通过发言交流、现场辩论,广泛听取其他班主任的意见,由专家组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把握问题的“症结”,为会诊对象提出解决问题较为适合的方法。对于教育经验案例,专家组着重分析总结会诊对象相关做法的经验,发掘亮点,提出持续提升的建议。“会诊”工作会议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诊”对象自述教育案例和口头提出“诊断”总体结论。其中“主任医师”通过总结会议发言内容及专家组书面“会诊”意见,在“会诊”现场提出“会诊”的总体意见。

4.提出策略:在专家受理“会诊”后,由“主任医师”开具“处方”――《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诊断报告》,主要内容有:根据“会诊”会议记录中专家发言整理的正式文本;专家组指定专人撰写的研究反思。《诊断报告》主要提供“会诊”对象参考采用,并交专家组其他成员作进一步跟踪研究。

5.实施干预:在“实施干预”时,要特别注意做好作为“会诊”对象的班主任的思想工作,注意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帮助班主任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以便让班主任乐意接受对所在班级的整改。除要求“会诊”对象自觉参与“治疗”外,学校还鼓励其他班主任参与类似案例的对策研究或在本班试行专家受理其他对象时提供的部分管理措施。经班主任在“会诊”会议上口头申请,专家组成员同意即自动进入“实施干预”及以下流程。专家组可立即组织人员对新进入“会诊”流程班级的现状进行补充调查,将调查结果留作研究比对。在实施干预“诊疗”时,可由专家组物色“护士”(一般可由科任教师或政教处工作人员充任)若干,统一安排在“诊疗”期内参与学生的教育、承担部分班级管理工作。

6.观察效果:“实施干预”工作进行一周后即可视情况由专人开展调查,记录填写《班主任工作调查表》,与“会诊”前的调查表逐项比对,分析效果,以此为基础,形成《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效能分析报告》。专家组成员对报告内容加以分析,向“会诊”对象及调查人听取意见后,如果发现班级管理工作无明显改进,可由专家组成员检查“实施干预”环节的落实措施情况,适时向“会诊”对象提供新的干预策略。

“诊疗”后的效果观察与分析是一大难题,一般我们采用比较的方法,即教育管理措施改进后的一段时间内,重新对班主任工作展开调查,与“会诊”前的调查情况进行逐项比对,从而分析诊治效果。对班主任工作进行“会诊”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如果一个班级管理上问题少了,班风好了,学生自律程度高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班主任工作的成效,从中也能反映出“会诊”工作的绩效。

7.事后随访: “实施干预”工作进行一月后,如果各项有缺陷指标有一定改变即可视为有效果,此后应指定班主任做好跟踪调查工作,专家组应进行回访调查。如果“诊疗”后仍无明显改进,可由“会诊”对象再次提出案例,重新进行一次“会诊”。

“会诊七步法”是诊治教育系统中的一种具体操作模式,但它并不能代替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探索与实践中的所有诊治教育形式,更不是独此一家、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由于“会诊”对象与事件具有的不可预测性与不稳定性,操作模式也应当是多元多样的。在实践研究中,恰恰是有些问题三四步就可以解决,有些问题七八步也还解决不了,有待于更进一步深入诊治的。

自主教育活动与绿色通道――轮流“会诊”制的必要拓展

1.拓展形式之一:自主活动中的自主教育

随着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探索与实践活动的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只有让违纪学生自我认识到问题的本质,认识到性质的严重性,才能通过内因的主导作用起到教育的效果。”适时提出:若有学生因严重违反校纪校规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的,该班级应举办开放式主题班会,除本班学生参与外,也可同时邀约其他班级的学生代表旁听,在学生中开展自主诊断教育,更充分地发挥班会活动的教育功能。在学生自主“会诊”过程中,学生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如演讲、辩论、歌唱、文艺小品、知识竞赛、现场演示等等,由学生自主策划,自主编排,自主表演,内容充实而集中。活动形式的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获得娱乐的同时领悟到违纪的性质,认识到违纪后果的严重性;而请违纪学生现身说法,以学生的身份来教导学生,则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2.拓展形式之二:“绿色通道”机制的健全

在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在面对一些突发事件时,很难在第一时间内召集“会诊”人员,及时地对问题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处理,也很可能会因为失去最好的处理时机而成为“顽疾”。为此,我们在定时定期进行教育“会诊”的同时,也提出:对于班级管理中出现的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即时性、突发性、紧急性问题,可临时紧急召集“会诊”组会议,即建立班主任工作轮流“会诊”制的“绿色通道”。在遇到突发性问题时,先由应急“会诊”组组长召集当时能够“出诊”的专家,到指定地点参加“会诊”;再在应急“会诊”组组长的主持下,由当事教师阐述问题(必要时可以带上当事学生),与会专家现场分析问题,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开出有针对性的“处方”,并立即实施“干预”,快速而有效地解决问题。“绿色通道”的开通,提高了轮流“会诊”制的应变、应急能力和工作效能,但是就一个完整的“会诊”模式而言,它仍需要做好后续工作,如分析发生突发问题的原因、应急“会诊”后持续改进措施的落实,以确保“会诊”效果的持久稳定。

第11篇

【关键词】情感教育 班级管理 尊重 沟通

经常听到班主任们的抱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了”,“我付出这么多,为什么学生还是那么不喜欢我?”现在的学生接触面较广,个性张扬,自我意识较强,因此,教育的难度,尤其是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难度加大。如果班主任以传统的管理方法,以压制的方式管理班级,往往会适得其反,管理出来的班级会纪律涣散或毫无生气。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情感的交流只能在人与人之间进行。情感教育是以心理感应为载体,直接亲近学生,以感情交流为主要手段的一种开放式的有效的教育。作为班主任,在对班级进行管理时,要学会用爱心去温暖和感化学生,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从而建设优秀班集体。

一、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情感教育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内在动机是指学生的学习目的是指向学习活动本身的,学习活动本身能使学生得到情绪上的满足,从而产生成功感。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思想意识之间的关系所表现出的切身体会,是一种潜在的动机和动力系统,能够激发学生内在的动机。对于学生来说,一旦具有内在的动机,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有浓厚的兴趣,对于班级各种活动,都会主动积极参与,班主任的德育工作会事半功倍。

2.情感教育是融洽师生关系的重要手段。情感教育是融洽师生关系、培养健全人格、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班级管理经验表明,班级开展的教育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关系的融洽程度。师生间应搭起情感的桥梁,经常保持愉快活泼和融洽的气氛,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团结合作、教育的内容能在情感的传送带上顺利通行。如果师生间的情感疏远、心理距离大,学生就会对老师产生一种敬而远之的回避心理,那么,这个教师首先就不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不愿你来分享他的快乐,也不愿你来分担他的痛苦,对于老师,他的情感之门是紧闭的,这样老师的教育恐怕很难被学生接受。班主任只有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注入情感,平等地与学生相处,尊重其人格,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这样才能促使班级有效管理。

3.进行情感教育有助于开展班集体各项活动。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应当具有正确的信念,坚强的凝聚力,正确的舆论,健康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团结友爱、勤奋好学的好风气。苏霍姆林斯基主张从培养情感入手,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去发展和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逐步使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控制自己。他说过,“在少年的心灵中激发这种精神活动是教育最复杂的任务之一。”因此,积极投入情感教育,不仅能组织好班集体各项活动,又能班级班级进行有效管理。

二、实施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尊重每一个学生,赏识学生的独特性,做好“情感”榜样。

德育案例分析:

班级的袁同学,因为小学基础比较薄弱,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每次考试都是班级的最后一名。一次主题班会,主题是“欣赏自己”。班长说:“今天,大家写写自身的闪光点,看看自己有哪些长处,学会自己欣赏自己。”过了许久,我发现只有一个同学只字未写,那就是袁同学。肯定是学习上的劣势让他饱尝了失败的痛苦,让他失去了自信。当轮到发言的时候,他一直保持沉默,不敢抬头。此刻,我发现鼓励他树立自信的机会来了,我走到讲台前,让全班同学们一起帮他找优点。有的说:“他热爱班集体,主动出钱买圣诞晚会道具。”有的说:“作为劳动委员,他经常与值日生一起打扫卫生。”还有的说:“他经常放学后帮助同学排桌椅。”听到同学这么多热情的赞扬,看到老师赞许的眼光,袁同学感动极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他第一次沉浸在受人尊重的气氛中,体会到了受人尊重的喜悦。从那以后,他变得更加自信了,对我也更加信任了,现在上课不管会不会,他总能够大胆地回答问题,尽自己最大能力去做好。

在后来的学习当中,袁同学改变了很多,经常找任课老师聊天,他在学校举办的运动会、主题班会、班级联谊会上表现都很积极。同学们选举他为体育课代表,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他的转变让我感觉到作为班主任,要真心去爱去尊重每一个学生,始终将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每一位学生的性格、能力、资质、心态等都是不同的,作为一名班主任,必须要一视同仁,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去发现每一位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和发展方向。

2.真诚有效沟通,深入学生内心世界。

德育案例分析:徐某,生性倔强,性格较为内向,从不愿向外人透露他内心的想法。作为寄宿生,每周日回校,心情都非常糟,从不主动上交作业,甚至还在班上对身边的同学发脾气。每次我打电话问他的父母,他们却说孩子4点就回校了。我深知肯定有内因,于是先耐心教育一番,但是好像效果不明显,一直迟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周末,一次偶然上QQ,徐某竟然加我为好友,我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于是去看看他的空间,不看也罢,一看我开始慌了,他的空间里发表了很多对现实很绝望的日志,尤其是对学习没有任何兴趣,讨厌周日回校上晚自习的文章。我当时知道,如果从正面说服肯定是激化矛盾,于是避开谈这些事情,和他只是聊些生活琐事,开始他说的少,我说的多,关于自己的人生体验经历,兴趣爱好他聊起他的家庭,说父母整天忙公司的事情,甚至还吵架,对他不闻不问。周末难得回家,就看着他父母吵架,而且。这样的时间持续了几年之久,他说自己很怕父母离婚,心里十分难过孤独。当他说到这个时,我就知道问题所在了。一到周末,我经常在网上以朋友的身份与他聊天,各抒己见,平等交流。另外,我用各种方式与他的父母多次沟通,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给小孩带来的痛苦,孩子才是他们一生中最大的财富,他的父母恍然大悟,不知道自己竟然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痛苦,表示定会一起努力,并改正自己的这个毛病。我又慢慢把话题引到学习上来,他说出了自己对一些科目的困惑,小学6年一直没有好好学习,尤其是数学和英语的基础不是很好,我书面写出了很多建议,并放在他桌上,他欣然接受了。现在每当他走进教室时,已是满脸欢快,他不断努力提高着自己的学习成绩。

学生的情感时时处处都在表现着,班主任要善于了解他们的情感表现,抓住时机进行教育,帮助学生处理好情感危机。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开展谈心活动,能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心理。我想以上案例就是班主任走入学生内心世界,真心做学生朋友自然产生的教育效果。

3.注重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育人氛围。班级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是形成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必备条件,对学生的教育和学习起着重要作用。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班主任可以制定班级目标、公约、精心布置教室环境、注重书香文化的熏陶并形成班级文化特色。通过文化建设,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创造积极健康的班级氛围,为班主任实施情感教育奠定基础。

4.体现民主平等,为人师表,做到严慈相济。德育案例分析: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 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 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先生又说道:“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励你一颗糖。” 这时,男孩感动得哭了,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于是又掏出一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

这则案例充分体现了陶行知先生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同时也体现了陶行知先生对学生的尊重、信任、爱与严格要求。陶行知先生看到学生打架后,立即严厉制止是一种严格要求。但是他并没有责骂与批评,而是运用发糖果的方法巧妙地让学生自己逐步认识与发现自己的错误,从本质上改变学生打架的不良行为。陶行知先生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包容学生、感化学生,用为人师表的行为耳濡目染地影响学生、熏陶学生。

三、情感教育中班主任应该注意的问题

1.班主任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做到“为人师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的性格、个性、气质、能力等诸因素,构成了班主任完整的特定的人格。教师的人格时时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有时甚至可以左右学生的行为。高尚、严肃且能突出个性的人格,对学生正面感染的力度较强,反之则弱。爱心是班主任人格魅力得以升华的保证。关爱学生,关爱一切的学生,这正是班主任人格魅力的体现。当班主任具备一定的人格魅力时,实施情感教育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做学生喜欢的班主任是情感教育取得成效的保证。做学生最喜欢的班主任,应该捧着一颗真诚的“爱心”去浇灌他们。因为平时的无私关爱,因为平时的循循善诱,更容易走进学生的心灵,成为学生们最爱戴的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在生活中,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经常与学生谈心,询问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中的困难,帮他们解决各种问题,让孩子们感受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的爱。对于班级的后进生,贫困生,以及家庭复杂的孩子,应该学会采取用爱去感化他们的心灵,用心去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质的方法。

四、结束语

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作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地上。”情感教育是塑造完美人格的桥梁,青春期的中学生,生理心理都逐渐发育,有自己的主见和想法,而在情感上他们敏感,有点叛逆。因此,情感教育是学生时期的一种心理需要,就如同他们成长需要钙质一样。班主任应该学会合理有效实施情感教育,班主任老师只要本着一颗爱心,关心并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那么,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也就在情理之中了,班级中的每一位学生都会有幸福感。在班级管理中渗透情感,让学生感到温馨和亲情,让我们大家彼此幸福。

参考文献:

[1]赵国忠.班主任最需要什么[M].南方出版社.2008.

[2]赵国忠.班主任最需要的心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平.什么是最好的教育[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第12篇

摘要:班主任应当在一个班级管理中起主导作用。本文在分析初中班主任的重要作用基础上,从若干个方面,并结合相关案例,探讨了初中班主任创建有效班级管理模式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有效班级管理模式;创建;重要作用

初中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叛逆的年龄阶段,而且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弱,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与帮助。初中班主任是初中学生的教育者与也是班级的组织者,他们对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与综合素质的发展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初中班主任创建一个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可以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同时也可以促使学生在班主任的引导与管理下,积极进行知识框架的构建、能力的提高以及自身素质的发展,为以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初中班主任的重要作用

对于一个班级来说,需要有人来组织与管理,由此出现“班主任”一职。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在一些学校中,班主任也是班级的教育者。在大多数的初中学校中,班主任要负责管理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际能力等等事物,同时还要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总而言之,初中班主任有创建班级管理模式、管理学生学习生活的行政作用,还具有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学生人格得到完善的教育引导作用。因此,初中班主任的作用是重要的,无论是学生、学校、家长、社会,还是班主任本人,都应该认识到初中班主任的重要作用,提高对初中班主任一职的重视,积极促进初中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模式的创建,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环境基础。

2 初中班主任创建有效班级管理模式的策略

初中班主任在创建有效班级管理模式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适用性原则:初中班主任应该认真研究本班的实际情况,根据班级实际管理情况创建适宜本班的管理模式,不能照搬照抄其他班级管理模式,因为创新的管理模式不一定就是适用自己班级的,所以,初中班主任在创建班级管理模式过程中,应该以适用性为基本原则;人性化原则: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中讲究“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是组织者与教育者。在班级管理模式创建中,也同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以人性化的手段管理班级,使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温暖,提高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启发性原则:初中学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叛逆年龄阶段,他们对于一些言语上的规劝可能比较抵触,因此,初中班主任在创建班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反省,使学生能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进而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进行改进,有利于学生提高自身的修养。基于以上原则,初中班主任运用以下手段创建有效的班级管理模式。

2.1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众所周知,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了解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初中班主任创建有效班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关系,以便及时了解学生所思、所想、所需,第一时间为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认同班主任,并在行为上支持班主任的管理工作。

比如,某班两个学生之间发生口角,班主任并没有批评他们,而是单独与他们进行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发生口角的原因(其中一个学生欺负弱小)。对于犯错的学生班主任同样没有给予指责,而是引导他进行换位思考,通过自身的感受,深刻认识错误。这样与学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交流,有利于学生从心底认识到自身的错误,有利于班主任有效管理班级。

2.2 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培养班干部。有效的班级管理制度可以约束学生的言行,而得力的班干部可以帮助班主任处理一些简单的事物,有利于班级管理。因此,初中班主任可以广泛听取学生的意见,并经过加工、整理成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这样的制度使学生自己提出的,可以有效约束他们的行为;班主任还可以通过民主选举培养班干部,并以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其他形成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精神等。这样才能够形成良好的班级风气,有利于班级管理。

2.3 创新班级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生正是爱玩爱闹的年纪,所以教师不应该限制他们娱乐,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班级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益身心发展的活动,这样既帮助学生树立了团结协作意识,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还使学生在班主任指导的娱乐活动中,得到知识水平的提高,发挥自身的特长,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比如,班主任可以开展知识竞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开展寻春照片征集活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开展歌咏比赛,使学生在娱乐中提高语文素养。还有很多活动,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情况自行选择与制定。

总而言之,班级是学生一生中,走进的第一个集体,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初中教育阶段,是学生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的关键时期,这是需要班主任积极进行引导与管理的。因此,初中班主任教师应该提高对班级管理的认识,重视班级管理模式的创建,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榜样;创新班级管理手段,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使学生能够在班集体中自身的素质得到提高,也使学生的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为更高层次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贾俊强.抓好班级工作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在班主任工作座谈会上的中心发言[J].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1,7(11):31

[2] 曲怀志,魏强.制度化管理 专业化建设 个性化发展――宁波中学校长李永培谈班主任队伍建设[J].班主任,2011,(12):16-18

[3] 刘金海,刘金涛,于怀静等.班主任心得――让每滴水都闪耀太阳的光辉[J].新天地:开拓教育新天地,2011,(1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