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6-05 06:29:52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古筝教学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综述 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综述 :小学音乐论文:音乐课堂教学过程 我国民族音乐的形成与特点 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钢琴作品民族风格综述 精品源自教学论文
一、和声手法的民族性风格 二、节奏的民族特色
我国的民间歌曲、戏曲和古曲节奏中,常常表现出强弱拍律动的非周期性和散板节拍相结合的特点,弹性、非规整性节奏和散板都是这些民族音乐中的典型节奏特征。其中散板又是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节奏形式之一,早在晋朝就有以散板记谱的古琴曲,而唐代的雅乐又以“序、破、急”作为结构,其中“序”就是散板。王建中钢琴作品非常注重对民族性节奏特征的吸收和融合,其节奏运用上讲究以强弱拍律动的周期性和强弱拍律动的非周期性相互结合,并时常的穿插一些弹性自由节奏、散板节拍,使音乐作品流露出鲜明的民族特色。如在《浏阳河》的华彩段落中(第52小节),作者采用连续的琶音音型和散板节拍相互配合,音乐速度伸缩自由,其处理方式与古筝上华彩段落的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在《百鸟朝凤》的尾声创作中,作者更大胆的运用了我国传统戏曲中的节奏形态,以戏曲音乐中常用的同音反复,音型反复,紧拉慢唱的节奏方式将全曲逐步推向。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作品在引子段落中采用了散板和变换拍子的节拍组合形式,在A段主题呈述时又采用了频繁变换拍子的形式。散板和变换拍子在节拍特点上都避免了节奏重音的规律性出现,形成了一种较为自由的节奏特点,很好表现出民间自由的山歌曲风。
三、对民族器乐演奏技法的模仿
我国是一个民族器乐非常丰富的国家,各类民族器乐在历史长河中演化、吸收、发展,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特点和表现力。王建中正是看到了各类民族器乐丰富的表现力,从而激发了他将民族器乐的演奏技法移植到钢琴上进行呈现、发展,使钢琴和民族器乐演奏技法完美结合,赋予钢琴作品丰富的民族特色。在民族打击乐的模仿方面。如《百鸟朝凤》的尾声中,作者以柱式和弦的音型反复、交替,让我们感受到民族打击乐“哐”“啋”交替的音响效果;在作品《龙灯调》的引子部分,作者以小二度音块的交替,模仿了民族打击乐的音响效果,营造出民间舞龙的热闹场面。在民族弹拨乐的模仿方面。如作品《绣金匾》的A段中,作者运用五处旋律性的十六分装饰音来模仿古筝上刮奏的演奏效果,使钢琴演奏中流露出古筝曲的韵味;在《梅花三弄》的引子部分,作者在极低音区运用八度前倚音对右手旋律声部进行装饰,以此来模仿古琴上泛音的演奏,营造了一种悠远、深沉、典雅的音响效果,极具古曲风格。在民族吹管乐器的模仿方面。如《百鸟朝凤》的引子部分,作者采用小二度倚音与四、五度音程的平行进行来模仿唢呐和笙的和鸣效果。而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的引子中,作者运用装饰音和快速流动的琶音填充,模仿了竹笛的颤音、滑音、打音等演奏效果,描绘出黄土高原辽阔无垠的美丽景象,极富民族特色。结语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音乐创作,只有立足于本民族,吸收和发展本民族的音乐元素,才能成就世界性的音乐作品。王建中钢琴作品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元素与钢琴演奏技术的良好结合,构建出一首首民族风格浓郁的钢琴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王建中先生在民族化创作技法上的精湛运用,无疑对我国的音乐作品创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