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29 01:34:21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中药制剂技术论文,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中药制剂学是研究中药制剂传统理论、制剂工艺技术、制剂的机理、中药质量标准的发展方向的学科,同时是一门极具发展前景的中药学类的应用专业重点学科[1]。本课程要求中药学学生必须掌握中药制剂学的基本理论和相关中药制剂学的基本技能,同时熟悉并了解中药制剂学在中医药领域的重要性,中药制剂学的研究进展,在推动中药与世界接轨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此外,中药制剂学的实验课要求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必须掌握本门课题最基本的中药制剂工艺、中药质量标准的检验方法,进而明确中药制剂目的。为实现上述目标,培养学生学习中药药剂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在理论教学改革中,目的是强化教学效果,使学生充分掌握中药制剂基本理论、中药制剂工艺和各类制剂作用等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系统授课、启发及讨论式等形式教学交替的模式,综合运用教学过程中的现代教育先进技术手段,如多媒体课件、录像等,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总之,通过中药制剂学的教学及实验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理论教学改革内容
1.1传统制剂方法与现代制剂工艺的比较
中药制剂是我国的一门传统的中药制药技术,是中华民族用药经验和理论几千年的总结。由于中药的种类繁杂及历史条件的限制,全国各地制剂方法千差万别,因此中药制剂工艺难以适应现在GMP的生产及要求,研究中药制剂技术、改进制剂工艺是中药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基于这一原因,我们在中药制剂学授课内容上加强了传统制剂方法与现代中药制剂工艺对比教学研究,如牛黄解毒丸,传统的制作时间需5~7天,费时费工;现代制剂新工艺改为牛黄解毒片直接用粉末,压片,制成制剂,只需2―3天,大大节省了制剂时间,而改进后的制剂品各项指标基本与原工艺制剂品一致 [2]。为了鼓励中药专业学生对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技术的应用,借鉴新的科技成果并应用于中药制剂学,我们自编了《中药制剂学实验教学教材》,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中药制剂原理及现代中药制剂工艺研究的新成果及新进展,在阐明制剂原理的基础上,以中药制剂必然向制剂工艺的自动化、机械化等方向发展,使我国传统中药最大限度地利用药材而充分发挥药效及疗效。
1.2加强中药制剂原理的讲授
由于中药制剂学原理的研究是中药制剂学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如果中药制剂原理讲清楚,那么其他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因此,在中药制剂学的理论教学中,应重点讲授中药制剂的科学依据和各类药材之间的作用,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制剂过程中产生的相互作用及产生的物理或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及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通过这种原理的讲解,可引导学生结合中药分析及中药化学等相关知识,加深对本门课程的理解。
1.3重视与中药制剂学交叉学科的发展及应用
中药制剂学与中药学、方剂学、中药分析学、中药化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如与中药炮制也密切相关,如中药大黄的酒制,延胡索醋制,以及有毒药理如川乌的水解炮制方法,以上目的或改变药物的作用或减少药物的毒性。再如中药制剂分析课程的中药制剂标准制定可应用到中药制剂学课程的中药质量研究内容,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在以上方面的教学改革中,笔者充分利用本校在中药分析、中药化学等优势,结合现代研究的成果,将其应用到中药制剂教学及实验中,如采用增加各种辅料解决中药易霉变及中药各种成分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改变中药剂型增加中药生物利用度,等等。在课堂讲授中,不断汲取这些相关学科的精华,引入中药制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充分运用现代科学研究技术,深入研究中药制剂机理,为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研究和将来的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由于中药制剂学与中药专业多门课程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不但中药制剂课程与其他课程密切合作,而且笔者与相关专业实验人员也进行合作研究,为中药制剂剂理论及实验教学的改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中药制剂理论教学改革
1.2.1多媒体与教学录像相结合
在中药制剂教学手段上,通过制作能够客观反映中药制剂学特点的多媒体课件及教学录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如在中药制剂学课程进行到“各论”部分时,应用中药传统制剂方法的教学录像的形式,形象地展示了本门课题教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对中药制剂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有利于提高中药制剂各种剂型的基本操作技能各实验水平。同时,通过使用多媒体课件,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消除了课堂单调的讲授方式,显著提高了学生学习中药制剂专业课题的兴趣。
1.2.2中药制剂理论及实验教学课题教学方式
由于互动式教学是以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因此利用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够不断提高中药制剂学的教学质量。在这种方式教学中,作为主体作用的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学生怎么学,在课堂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如学习“中药各类剂型”一章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提出,如何从哪几个方面把握各种剂型的制法及原理,使学生根据已学过的知识,归纳总结,积极发言,并对没有理解的相关问题,积极发言提问,调动课堂上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一些发言,使教师有所启发,反过来提升教学水平并促进教学。中药制剂学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合理的实验教学,不但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继承传统中药制剂技术,而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药制剂的理论知识和相关内涵。为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适应将来从事中药制剂的科研、教学及生产等工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发挥导向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科研课题,定期开展课题研究讨论,组织中药制剂专业技术学习。例如,目前在中药制剂科学研究中,部分学生参加了笔者指导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在参加该项目的科研过程中,进一步掌握了中药制剂的科学内涵,并显著提高了大学生对中药制剂学的学习兴趣。在开展课题研究讨论过程中,对学生提出了中药丸剂、中药散剂、片剂等几个剂型进行详细研究,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中药制剂实验教学内容
中药制剂实验教学内容有传统的制剂方法实验,又有将现代的新剂型实验,旨在通过以上实验,使学生更深刻理解中药制剂的内涵。根据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点,笔者自编了《中药制剂学实验讲义》,对实验内容进行了改进,如在传统实验中,引入了传统与现代制剂剂型前后化学成分及含量的对比实验内容。
2.2中药制剂实验教学设备
为了使学生直观了解中药制剂新设备、新工艺,笔者在实验课程中增设了远红外干燥设备及自动中药压片机等,通过参观、操作及现场讲解的方式,使学生直观地了解远红外干燥设备的原理和优势、工作特点,加深了对新型制剂设备与新的制剂方法的理解。调查表明,学生对这些中药制剂新设备、新工艺有很浓厚的兴趣,对中药制剂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有了新的认识。
2.3中药制剂理论及实验教学考核办法
目前实验教学内容中增设了综合设计实验,目的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并独立进行操作。综合设计性实验只给出实验题目,内容包括查阅文献,实验步骤设计,实验结束后以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报告,以上可反映学生真实的实验结果。在中药制剂理论教学上,要求学生自己制作PPT,课堂上学生讲述自己的设计思维及实验方法,其他同学提出相关问题,并由教师按照设计思维、讲述水平、回答问题情况等进行点评,并给出成绩。
中药制剂学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在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进程中起到了极为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药学专业及骨干课程。为了使中药学专业学生更好地继承、发扬这门专业学科理论及实验基本知识,笔者结合本校优势和特色,在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提高了学生对中药制剂学这门学科的理论及实验学习兴趣。近年来本校的中药制剂学科已一改过去单一传统制剂的教学、科研模式,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在继承传统制剂方法的同时,更加重视传统制剂理论和现代制剂研究的新成果,重视现代制剂工艺的发展,使教学内容与现代生产紧密联系,相互促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及综合分析能力。当然,在今后的中药制剂学教学及实验工作中,还需要不断总结,力争尽可能使学生掌握更多中药制剂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科研及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中药药剂学 课程建设 精品课程 现代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3-0001-02
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及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是中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理论课程。经过近六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课程内容系统、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平善、教学资源多元、课堂组织生动的“五位一体”体系,于2005年被认定为我校精品课程。在我校精品课程建设实践中,始终坚持注重课程的内涵建设与不断创新,本文将从教学团队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法改革与创新、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等几个方面介绍我们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思考和体会。
一 构建合理高效的中药药剂学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是具有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任务导向和共同目标,通过团队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加速教师的教育专业发展而组织起来的正式群体。一个高效的教学团队应具备明确的教学建设目标、优势互补的团队成员、鲜明的团队精神和清晰的教学改革方向和预期成果。中药药剂学教学团队在组建之初就建立了较为明确的目标——建设优质示范性的精品课程,团队负责人由药学院院长担任,药学院院长是我省药剂学领域的著名专家,近年来发表制剂方面文章百余篇,培养研究生数十人,主持多项国家、省部级重大课题;除药学院院长外,整个教学团队中57%具有高级职称,43%具有博士学历,42%具有硕士学历,平均年龄37.6岁。在教学团队建设中注重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近六年共有2名博士毕业,5名硕士毕业,引进博士1名。建立逐步形成了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高学历青年教师优势互补、分工明确的教学团队,通过发扬团结协作和尊重个性相结合的团队精神,建立切实可行的团队内部制度,如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一名青年教师指定专任导师,从教学、科研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建立青年教师定期听课制度,规定青年教师每年安排公开课3~4次,并通过组织授课比赛、教案评比等活动,提高他们的教学热情和积极性;建立青年教师学习交流制度,定期安排他们到省内外培训,规定青年教师每年至少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一次;在教学、科研课题申报上向中青年教师倾斜。近六年中青年教师承担市级以上教改课题4项,科研课题7项。使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团队日趋成熟,形成了以“学科带头人——中青年骨干教师——高学历青年教师”为特点的实力雄厚的教师团队,不断促进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发展和创新。
二 构建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中药药剂学是中药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连接中医临床与中药用药的桥梁,在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够使学生全面了解中药常用剂型的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术,培养合格的中药学专门人才。中药药剂学是以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等多门学科为理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科学,中药药剂学与各学科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和补充发展。为促进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的建设我们建立了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包括三个基础和两条延伸共10门课程,具体结构见下图:
中医药基础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课程(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是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基础。中医药基础理论中辨证施治、复方用药、性味归经等指导中药药剂学的剂型的选择和质量标准的建立,中药学、天然药物化学、中药制剂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指导了中药的提取、结构分析和质控研究;两条延伸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在临床应用中的发展,一条体现了中药药剂学与工业生产实践相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表明,以中药药剂学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培养模式,适合我院中药学学生的发展和国内人才市场的需求,使我院学生的考研率和一次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校领先水平(2010年分别为31.5%和96.2%)。
*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编号:103064)、河北联合大学教育教学重点课题(编号:MY090102)
三 改革教学方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授课
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除了传统的理论教学外,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包括针对具体药物和用药要求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处方,制备工艺以及对各种制剂设备的操作。因此,在理论教学上引入PBL教学法,采取“提出问题搜集资料小组讨论课堂讨论老师总结”的方式,同时将理论课、实验课和药厂见习三者结合起来,安排学生带着实际问题到工厂参观学习,观察生产过程,请技术人员作专题报告,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解决教学中难以阐述清楚的设备构造和操作难点问题等。实践表明,实地观察有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制备工艺流程等知识,也培养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促使学生主动为毕业后的就业积极作准备。我们在近六年对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两次较大的修改,减少了理论课学时,增加了实验课学时,设立了开放实验室,减少了验证性实验的内容,实践教学中采用了“单项实验技能训练加综合实训”的模式,在单项试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选定几个中药品种进行制剂处方的设计和制备研究,安排学生利用开放实验室中的滴丸机、喷雾干燥剂、包衣锅、HPLC等设备完成制剂的处方筛选和质量评价,提高了学生参与制剂研发的整体水平。
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图形、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于一体,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储存、传播方式,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化效果。我们开发了《中药药剂学》多媒体课件,使各种中药剂型的概念更加形象具体,制剂设备的构造和运行更加直观,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通过进入药厂的生产车间拍摄录像,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车间、制剂设备操作、剂型的制备、包装等过程,丰富了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理论课中重点、难点,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工艺操作单元,如中药厂GMP标准的厂区、生产车间布局及各类中药制剂的生产流程,边播放视频边讲解,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同时为日后学生的生产实习奠定了基础。
3.基于网络平台的互动式教学
高水平的教学,离不开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构建可使教学资源数字化、多元化、信息化、共享化。因此,我们在已有精品课程平台的基础上,又构建了BB网络在线平台,教师通过将课堂授课内容上传至该平台,可实现面对面的音视频教学,学生可根据学习知识点掌握的情况自助安排预习和复习,通过平台的讨论区教师可以及时回复学生的问题,还可以组织多名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如针对难溶性药物姜黄素增溶方法的专题讨论: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按照预先分组通过阅读论著、查阅文献、结合实验结果,最终以小论文的形式于BB平台上,教师选择其中的2~3篇由学生在课堂上作报告,这一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有一定的帮助和启发。
四 坚持教学和科研双管齐下,以科研提升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
教学和科研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中药临床使用会对中药药剂学不断地提出更高的新要求和新课题,这是促进中药药剂学发展的动力之一。科研工作的开展能够丰富和深化本科教学的内容,提高教学水平。如在“固体分散体”的讲授过程中,以我们在研发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时的经验,讲授固体分散技术的优点和难点,如何针对具体药物选择合适的载体以及优化药物与载体的比例,结合我们制备的溶解度曲线、差热扫描图谱讲解固体分散体的验证方法等,使学生对这一技术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一名考上某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学生向我们反馈说,正是由于这种将科研融入教学的授课方式,使她基本了解了课题的研究过程和思路,不像其他刚进实验室的同学那么茫然。每年约有1/4的同学在毕业实习结束后撰写并发表了专业论文。科研工作不仅对教学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还有助于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近年来,药剂学科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研课题17项,其中有多项取得了省级科研成果奖项。同时,教师得益于教学中的启发,主持和参与了多项教改课题,撰写了多篇高质量的教改论文,并且将教改成果应用到教学中。
总之,课程建设是一项长期、系统的质量工程,我们的课程建设始终以提高学生药学综合能力为宗旨,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的更新,在课程体系设计上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从而使中药药剂学精品课程不断发展和完善。从高等院校自身来讲,精品课程应服务于教学,体现现代教育教学的思想。因此,我们还应从内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修订教材教案和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等多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使精品课程真正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示范课程。
参考文献
[1]陈学红、林文雄.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及其构建与运作——生态学精品课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1(3):45~49
[2]贺福元、罗杰英、郭建生等.中药药剂学与相关学科内在关系的探讨[J].中医教育,2000(6):18~19
[3]崔福德、侯雪莲、杨丽等.基于能力提高的药剂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J].药学教育,2008(3):20~22
关键词:复方中药;发酵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单因素试验;响应面法
中图分类号:R2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073-05
中药经净制或处理后,在一定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利用霉菌和酶的催化分解作用,使药物发泡、生衣的方法称为发酵法[1]。发酵是一种重要的炮制方法,目的是改变原有药性,产生新的治疗作用,扩大药物品种,并具有去毒存效、增强药效、提高中药提取率等作用[2]。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微生物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微生物发酵为中药炮制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空间。但传统的中药发酵采用天然微生物发酵,菌种不纯,代谢理论、药效成分理念模糊不清,生产可控性差,且发酵中药所包含的成分极其复杂,对其成分分离纯化有较大难度,中药发酵研究有限,投入生产的品种更少。鉴于发酵类中药成分复杂,缺乏指标性成分,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发酵后醇提液的总峰面积来代表发酵后总有效化学成分含量,对复方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本试验以某企业委托的一种复方中药制剂为研究对象,因其传统的发酵炮制工艺生产周期较长,且制剂的质量难以控制,故通过对复方中药发酵过程中影响因素(如发酵菌种、发酵时间、发酵温度、接种量等)进行优化筛选,并采用HPLC分离分析技术测定,对发酵前后醇提液进行监控和对比评价,由响应面法分析确定最佳发酵工艺,为复方中药发酵工艺开发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参考。
1 仪器与试药
Surveryor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美国 Finnigan), SHP生化培养箱、净化工作台(扬州鸿都电子有限公司),ZD-85气浴恒温振荡器(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HH-S4型电热恒温水浴锅、DZF型真空干燥箱(北京利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RE-3000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SHZ-D(Ⅲ)循环水式真空泵(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KQ52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分析纯乙醇,色谱甲醇以及无菌水。
复方中药及其组方药味由某公司提供(委托方要求复方中药及组方保密);发酵菌种为酒曲,均来自市场商品,分别为醇正醇牌第四代“高效增香型酒曲”(哈尔滨醇正醇酒曲厂)、苏州蜜蜂牌“甜酒曲”(苏州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安琪牌“甜酒曲”HY12-11、ANGEL、Q/YB2002S(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命名为CZC-4、SZ-2、AQ-1、AQ-2、AQ-3。
2 方法
2.1 工艺流程
2.2 工艺要点
2.2.1 浸泡、蒸煮及灭菌 精确称取复方中药原料5.000 5 g,加无菌水至药材表面,浸泡2~3 h,高温(100 ℃)蒸煮1~2 h,至水分被药材完全吸收,密封置于紫外灯下灭菌,待温度降至室温时,放置无菌恒温箱(33 ℃)中备用。
2.2.2 活化 精确称取发酵菌种0.150 5 g,置于灭菌后的试管中,于净化工作台上加入约3 mL无菌水,加棉花塞,放置恒温振荡器中,500 r/min,活化0.5 h。
2.2.3 接种 取出恒温箱中药材(发酵培养基),将活化后的菌种倒置药材表面,边搅拌,边接种。再用少许无菌水将试管壁上的菌种涮下。上述操作过程尽可能迅速完成,以确保菌种的发酵温度维持在一个最适的范围,缩短发酵周期。
2.2.4 发酵 取出接种后的药材,密封置于恒温培养箱中,33 ℃发酵至醇香产生,一般为3~5 d。
2.2.5 制样 将发酵后的药材,按固液比1∶15,80%乙醇热回流提取2 h,提取2次,抽滤,收集滤液,经真空浓缩至膏状无醇味;将浓缩液浸膏用无水甲醇溶解洗涤,定量转移至250 mL容量瓶中,无水甲醇定容至刻度备用。
2.3 分离分析检测与评价依据
采用HPLC进行分离分析[3-4],测定复方中药制剂中各组分的色谱峰面积,依据各组分色谱峰面积的变化来评价复方中药制剂发酵炮制效果的优劣,色谱峰面积越大说明发酵后有效化学成分含量越高,复方中药制剂有效成分越优良。
2.4 色谱条件
色谱柱:Thermo HYPERSIL GOLD C18(150 mm×2.1 mm, 3 μm);流动相A为乙腈、B为1.0%甲酸水。采用全梯度洗脱模式,优化的梯度洗脱条件如下:0 min,3%A;15 min,15%A;35 min,50%A;60 min,100%A;63 min, 100%A;65 min,3%A;75 min,3%A。流速:0.2 mL/min;检测波长:257 nm;柱温:35 ℃。
2.5 发酵前后指纹图谱对比
精确称取复方中药各组成药味,共5.000 5 g,按上述检测工艺,对发酵前的原料进行HPLC分析。精确称取复方中药各组成药味,共5.000 5 g,按上述发酵及检测工艺,对发酵后的复方中药进行HPLC分析。
2.6 单因素试验
以甲醇定容后,采用HPLC测定复方中药制剂醇提液中的各组分色谱峰的总峰面积,以总峰面积提高率为评价指标,评价各影响因素下的发酵效果[5]。总峰面积提高率(%)=(发酵后总峰面积-发酵前总峰面积)÷发酵前总峰面积×100%。
2.6.1 菌种 以CZC-4、SZ-2、AQ-1、AQ-2、AQ-3为发酵菌种,接种量3%、发酵温度33 ℃、发酵3 d,以HPLC总峰面积提高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发酵菌种对复方中药发酵的影响。
2.6.2 接种量 以SZ-2菌种为发酵菌种,发酵温度33 ℃、发酵3 d,接种量分别为1%、2%、3%、4%、5%、6%,以HPLC总峰面积提高率为评价指标,研究接种量对复方中药发酵的影响。
2.6.3 发酵时间 以SZ-2菌种为发酵菌种,发酵温度35 ℃、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分别为1、2、3、4、5、6 d,以HPLC总峰面积提高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发酵时间对复方中药发酵的影响。
2.6.4 发酵温度 以SZ-2菌种为发酵菌种,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3 d,发酵温度分别为30、31、32、33、34、35、36 ℃,以高HPLC总峰面积提高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发酵温度对复方中药发酵的影响。
2.7 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
通过单因素试验,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原理,以复方中药制剂中各组分总峰面积的提高率为响应值,设计3因素3水平响应面分析试验,包括12个析因试验和3个中心试验。因素水平编码见表l。数据用Design-Expert 8.0程序分析确定最优发酵工艺参数[6-7]。
3.3.2 响应面分析 利用Design Expert 8.0软件对二次回归模型进行规范分析,以SZ-2菌种为发酵菌种,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接种量之间交互作用对总峰面积提高率的影响见图6~图8。
等高线的形状可以反映出因素之间交互效应的强弱,圆形表示两因素不显著,而椭圆则表示较为显著[12]。比较3组等高线图可直观地看出:AC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等高线呈椭圆形,而AB、BC等高线呈圆形,说明其交互作用不显著,这与方差分析结果一致。从响应面图可以看出此试验模型都能够达到极值点,且稳定点是最大值,即为总峰面积最大的点。
由图6可知,温度在(30,32.87)℃范围内、发酵时间在(1,3.46)d范围内时,两者存在显著增效作用,总峰面积的提高率随着温度和时间增加而升高;而当温度在(32.87,36)℃区间,发酵时间在(3.46,5)d范围时,酒精度反而随着两因素的增加开始下降。由图7可知,温度在(30,32.87)℃范围内,接种量在(1%,3.96%)范围内时,两者存在显著增效作用,总峰面积的提高率随着温度和接种量的增加而升高;而当温度在(32.87,36)℃区间,接种量在(3.96%,6%)区间,总峰面积的提高率反而随着两因素的增加开始下降。由图8可知,接种量在(1%,3.96%)范围内,发酵时间在(1,3.46)d范围时,两者存在着显著增效作用,总峰面积的提高率随着接种量和发酵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而当接种量在(3.96%,6%)范围时,发酵时间在(3.46,5)d范围时,总峰面积的提高率反而随着两因素的增加开始下降[13]。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对复方中药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发酵时间、接种量和发酵温度3个因素对总峰面积提高率的二次回归方程模型,该模型准确有效,可用于分析预测各因素对总峰面积提高率的影响。由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优化模型确定了SZ-2菌种发酵复方中药的最佳工艺条件,进一步试验证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复方中药发酵工艺进行优化是非常有效的。本研究结果为复方中药发酵工艺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参考。
参考文献:
[1] 龚千峰.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315.
[2] 张晓凤,杨西友,肖娇,等.中药发酵炮制的研究进展[C]//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炮制分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 2009:99-103.
[3] 崔淑芬,张信青,Frank SC Lee,等.HPLC指纹图谱应用于炙甘草的炮制研究[J].中成药,2007,29(11):1636-1639.
[4] 廖庆文,樊冬丽,肖小河,等.不同黄连炮制品HPLC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3):210-214.
[5] 白卫东,沈棚,钱敏,等.响应面优化花生酸奶发酵工艺研究[J].中国乳品工业,2012,40(4):51-54.
[6] Elibol M, Ozer D.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of Lipase production by freely suspended Rhizopus Arrhizus[J]. Process Biochemistry, 2002,9(8):367-372.
[7] Anisha GS, Sukumaran RK, Prema P. Evaluation of α-galactosidase biosynthesis by Streptomyces griseoloalbus in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 Applied Microbiology,2008,46(3):338-343.
[8] Martin Obandaa, P Okinda Owuora, Richard Mang'okab. Changes in the chemical and sensory quality parameters of black tea due to variations of fermentation time and temperature[J]. Food Chemistry,2001,75(4):395-404.
[9] Son HJ, Heo MS, Kim YG, et al. Optimization of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of bacterial cellulose by a newly isolated Acetobacter[J]. Biotechnology and Applied Biochemistry, 2001,33(1):1-5.
[10] 宋燕,罗松明,向建军,等.响应面法优化花椒籽不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研究[J].中国油脂,2011,36(7):62-67.
[11] 任天宝,马孝琴,徐桂转,等.响应面法优化玉米秸秆蒸汽爆破预处理条件[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9):282-286.
[12] 毋锐琴,杜双奎,李志西,等.细菌纤维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超微观结构分析[J].生物工程学报,2008,24(6):1068-1074.
论文摘要:中药若要进入国际市场,其现代化势在必行。其中制剂工艺与生产技木的现代化是相当关键的坏节。近年一些中药制剂新技木以及一些新技术在中药制剂领域的应用大大促进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木利用超临界流体扩散系数高,流动及传递性能好、溶解能力强的特点,通过调节压力、温度以及加入适宜夹带剂等方法已广泛应用于中药挥发油、生物碱、黄酮类等多种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另外,超临界流体的快速膨胀过程,超临界反萃取过程等也可应用于中药生产领域。
中药生产技术与工艺现代化是我国中药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虽然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成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使中药生产枝术及工艺工程化有了迅速的发展,与先进国家相比,仍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相当数量的中药仍未能改交“粗、大、黑”的面貌,严重阻碍了中药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开发研究适合中药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已经成为广大中药工作者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一、流体萃取技术
超临界流体(SCF)是温度与压力均在其临界点之上的流体,性质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有与液体相接近的密度,与气体相接近的粘度及高的扩散系数,故具有很高的溶解能力及好的流动、传递性能,可代替传统的有毒、易燃、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最常用的SCF-CO2由于具有临界条件温和(Tc=31.3℃.Pc=7.48×106Pa)、对大部分物质显化学惰性、无色无味无毒、无溶解污染、易制成高纯度气体、不易燃等优点,已被广泛庆用于SFE、超临界溶液的快速膨胀过程(RESS)、超临界反萃取过程(SAS)和超临界高分子合成中。
二、中药澄清技术
我国中药制药工业对中药提取液的澄清,经典的方法是醇沉法。但已有不少报道认为将乙醇作为澄清剂有诸多不合理性,如把不溶于醇的无机物成份作为杂质除去是不妥的,许多现代研究具有生物活性与免疫作用的蛋白质、多粮也级易被醇沉淀。另外,醇沉工艺时间长、成本高、损耗乙醇量一般在30%以上,成品中残存的乙醇也可能对药效有所影晌。近年来,一些新材料、新技木开始应用于中药药液的澄清,不仅可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也能保证制剂稳定性及有效成分的含量。
1.澄清剂的使用
(1)101果汁澄清剂 成份为食用级原料,是水溶性的胶状物质,安全无毒,不引入杂质并可随沉淀后的不溶性杂质一同除去,通常配5%的水溶液使用。有研究证明,101澄清剂应用于黄芪,茯苓提取液的澄清,能保持药液中氨基酸与总有机酸等有效成分的含量。
(2)甲壳素 甲壳素是一种含氨基多糖的天然高分子物质,带正电荷,可沉降药液中带负电荷的悬浮物。有人将其用于生脉饮的澄清,效果优于醇沉工艺。用于白芍水提液的澄清,不影响芍药甙的含量。有人将壳聚糖(脱乙酰基甲壳素)用于黄芪口服液的澄清,既能除去杂质又不影响黄芪甲甙及多糖的含量。
(3)ZTC天然澄清剂 可除去鞣质、蛋白质、胶体等不稳定成份,并且不影响中药的有效成分,如黄酮、生物碱、苷类、氨基酸、多肽、多糖等。有人将其用于荆防品服液的澄清,效果满意。应用于八珍口服液的澄清,药液中芍药甙、氨基酸、多糖、总固体的含量高于水醇法所得药液,药理实验也证明该法所制得药液,其作用优于八珍丸。
(4)明胶、鞣酸、蛋清及其他 明胶、鞣酸、蛋清主要作用是除去鞣质,还有酶、焦糖等除去杂质成分的。
2.机械分离技术
目前有高速离心与超滤两种较先进的分离技术。其中超滤技术是以多孔性半透膜—超滤膜作为分离介质的一种膜分离技术,具有破坏有效成分的可能性小、能量消耗少、工艺流程短等优点。许多文献都证实采用超滤法澄清中药注射液,主成分损失率低,除鞣质、蛋白质、淀粉效率高,澄明度及制剂稳定性好。用于口服液的澄清,也能较好的保留有效成分,且澄清度、稳定性及除菌效果均比水醇法好。用于中药浸膏制剂(片剂、胶囊剂、浓缩丸等)能有效地除去大分子杂质、胶体、细菌,较多地保留有效成分,而且能够克服中药浸膏制剂崩解时间长、服用剂量大等缺点。
三、中药分离工艺
1.大规模制备色谱的应用色谱方法的起源、发展与天然产物的研究工作密切相关。色谱方法由分析型逐渐发展到制备型,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展。中药属于天然化学品范畴,成分多而结构复杂,有效成分的分离、纯化很困难,色谱分离技术无疑是这类物质精细分离的有效手段。目前,亟待研究与开发的制备色谱大概有以下几种:
(1)大规模高压液相色谱(HPLC)大规模的制备型色谱同一般制备色谱不同,需采用专门的设备,如可以提供高流速洗脱液的输液泵及可承受高压的色谱柱,色谱分离条件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由优化的分析型直接转化为大规模制备型。有报道用大规模HPLC从伞形科植物红柴胡中分得三种皂甙成分Saikosaoninsa,c.和d.,从紫杉的针叶分得7-epi-cephalomannine。
(2)超临界流体色谱(SFC)FC具有比HPLC分离速度更恰似,比HPLC更易除去分离产物中溶剂,与SFE配合使用,提取、浓缩、分离可一次性完成,以及可适用于不挥发及热不稳定化合物的分离等一系列优点,因而具有更广阔的应用领域,常可替代气相色谱(GC)和HPLC,有报道综述了SFC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国内也有这方面的报道。(3)逆流色谱(CCC)CCC是一种不用固态吸附剂的全液态色谱方法,采用一个液态的固定相和一个与固定相互不混淆的液态流动相,对样品进行分配分离。其中,离心分配色谱(CPC)由于其高的回收率、分辨率以及能突现梯度操作、分离大量样品、实现反相操作等优势,而广泛地应用于黄酮炎、口山酮类、蒽类、生物碱、三萜类、木脂类、皂苷类化合物等的分离。(4)分子排阻色谱(SEC)SEC又叫做凝胶过滤色谱(GFC),在多孔亲水性担体上,样品经过立体排阻过程按分子大小递减的顺序被依次选择性地分开。SEC具有根高的样品回收率,方法简单、快速,可用于蛋白质、氨基酸、多糖、核酸、核苷酸等物质的分离与制备。(5)离子交换色谱优点是方法比较成熟,成本较低,易于实现大规模生产,因而可广泛应用于蛋白质、肽、核酸、糖类等成分的分离。有报道用离子交换色谱和SEC法,从车前叶中分得具有补体活化作用的多糖。离子交换色谱较适合与反相色谱配合使用,作为最初的分离手段。(6)反相色谱(RPC)RPC是利用组分之间的亲疏水性差异进行分离的,RPC分辨率高于离子交换色谱与疏水作用色增(HIC),是进行制备型或生产型肽类纯化过程中最重要的技木,也可以进行分离提纯。
2.大孔吸附村脂的血用 大孔吸附树脂于70年代未开始应用于中药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是提取分离水溶性成分的一种有效方法、有助于制剂工艺的改进。如用于三七、人参中总皂苷的分离,提取率高,并能除去糖类等水溶性杂质及大部分脂溶性杂质,也可用于绞股蓝皂苷的分离提取、白芍总苷的分离等。
四、中药制剂新技术
论文摘要:未来我们将远离抗病毒、抗肿瘤、抗细菌和抗寄生虫的研究,而将趋向于改变机体、促进机体防御能力的研究,对疾病采取“亲宿主(ProPost)的治疗”。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把现代医药学称为分析时代的科学,21世纪将是系统科学时代,亦即中医时代,并将引起整个科学界面貌的改观。未来的中药学也将是中药系统工程学,对药材的栽培(养殖)-采收-加工炮制-制剂-成分-药理-疗效实行最佳线形控制和网络控制。
一、中药研究的思想史概述
为了说明未来中药学的发展道路,首先有必要回顾既往在研究思想上的历程。
从“医药俱度论”和“废医存药论”(或美其名为“中药科学化”)得到证明。产生的思想根源是完全迷信合成药物的作用,连植物药都否定了,何况中药。试图脱离中医来研究中药的疗效和有效物质,实践证明是行不通的。因为仅有少数中药能找出“有效成分”,其归宿也不再为中医所用,而是增加新的西药。现代医学的辉煌成就是在不断发现和纠正自身体系的谬误中取得的。就在盲目否定中医药的年代,西医“自身中毒论”和“病灶感染论”等理论上的错误造成滥施手术,危害甚广;西药氨基比林、非那西汀等因毒副作用严重而停用,以致我国取缔这些药品退了20~50年;利血平由于引起严重忧郁症、甚至自杀而在某些国家停用,我们却还未采取措施。这提示我们,分子药物不论是合成药还是天然产物所潜在的局限性。中药研究必须遵循中医药理论,扩展自己的学术发展途径。
二、中药学发展的趋势
近年来中药学的发展趋势可归纳如下:
1、中药理论研究系统化没有理论,中医药学不可能存在到今天;没有理论,中医药科研教学等学术机构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中药理论除了中医的阴阳、脏象等基本理论外,还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反畏、配伍禁忌以及采制加工经验所包含的理论知识。现在已进行了文献方面的初步整理。
2、研究思路多样化在药材研究方面大致可以分为:从亲缘关系和生物学研究人手,解决中药资源短缺问题;以传统用药经验和药性归类方面研究,产生二十世纪新中药材,如太子参、菊叶三七、景天三七、猫爪草、白花蛇舌草、川牛膝等的临床疗效得以确认,成为中医所用的新药材;从保证中药质量出发,研究地道、加工、贮存、制剂的系统质量控制;从中医治则和临床经验入手,对攻下药物和活血化淤等药物的共性研究。
3、中药疗效评价客观化这种趋势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形成了一套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分型,并采用现代科学指标总结中药疗效的方法;二是复方研究成果逐年增多,统计和疗效分析规范化。
4、中药生产工业化饮片和成药生产的企业化为机械化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目前洗药机、切药机、碾压机、粉碎机、蜜九机、蜡壳机、泛九机、冲剂机、干燥机、包装机日益推广,并开始和计算机结合,由电脑自动控制。另一方面,中药材收购、生产、销售实行“三证”以后,管理和流通方面一体化加强,对保证和提高中药质量有利。
5、中药质量标准化传统的方法是以地道、采收期、炮制制剂技术来对药材整体有效性加以控制,而不是针对其中某一成分。“望(形、色)、问(产地、加工方法等)、闻(气、味)、切(质地)”的特点是快速,而且不需要对样品作任何特殊处理,但量的标准不明确,需要人脑贮存大量特征信息。色谱和光谱技术以及生物测定引入中药质量控制中,将使中药标准化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6、中药学教材规范化已有中药化学、中药药理学、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和中药制剂学等五门专业课程和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基础、药用植物学等全国统编教材,有利于人才培养。
7、药典内容现代化我国从63年版开始,药典分一、二两部,一部收载中药。从下表比较中可看出药典在突出中药特色和吸收现代科技方面的明显变化。
8、中医中药研究同步化中医和中药研究相脱节,医不知药,药不为医用都将导致中医整体的消亡。把二者结合起来的途径是加强临床中药学的研究,把提高疗效和提高药材质量统一起来。
9、中药科研国际化一中药独特疗效和从中药中发现新药的成功例子(如麻黄素、青蒿素等)吸引着国际学者对中药研究的兴趣。
三、未来中药学的基本特征
未来中药学无疑要吸收现代科技来武装自己,但在下述三大特征上必须一脉相承,按照固有的体系来发展。
1、以“气味论”为基础的中药理论不变。中药的形色气味是中医几千年来用以解释药性的依据,并受阴阳五行学说的支配,形成特有的理论体系,今后中药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取决于对人嗅味觉生理和药物气味本质的研究。“神农尝百草”的分子机理在21世纪可望阐明,与此相关的品质评价,药性解释必定有所突破。
2、用于防治疾病的物质形式不变,即使用药材和中成药的方式不变。这是区别于“天然药物”或“植物药”研究的显著标志。“天然药物”是国外针对“合成药物”而提出的,其实二者本质都是分子药物。中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丢掉麻黄、青蒿去利用麻黄素、青蒿素。因此,中药学物质基础的研究是提供安全、有效、精良的药材和成药。在此前提之下,借鉴一切现代化技术来确保“整体药物”疗效的发挥。
3、辨证论治,采用饮片一汤剂的形式不变。辨证论治是中医精髓所在,与之相适应的是能随证加减的饮片一汤剂形式。既然如此,汤剂的药效研究和改进这一难题就是不可回避的。尽管在技术上还存在很多困难,但是到2000年,汤剂的化学成分谱和主要药效指标可能快速解决;医院用和家用煎药电器将普及;服用量也会大大减少;必要的矫味剂亦将研制成功;制备汤剂所需的饮片,即适于炮制和煎煮、能达到最佳煎出效果的片型和厚度的标准将要确定。目前全国有44家重点饮片厂,年产饮片达几万吨,这是一种不同于西药粉体工程的应用形式,而我们要保持和发扬这一特色,而不是抛弃它来另搞一套。
四、小结
1鱼腥草注射液
目前,临床广泛应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化脓性扁桃体炎、肺炎、泌尿系统感染等急性感染性疾病,取得较好疗效。但亦有肌注鱼腥草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1]及静滴鱼腥草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3例[2]的报道。鱼腥草注射液是临床常见中药制剂,但国内尚无定量分析标准,有的甚至无定性分析方法,药品质量难以保证。本文旨在提醒临床用药时应慎重,详细询问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特别是对过敏体质者更要引起重视。门诊应用时必须观察用药后的反应,以免出现过敏性休克而延误治疗时间。
2双黄连注射液
近年临床应用双黄连注射液静滴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比较多,有报道出现[3]过敏反应 可见皮疹、面红、局部疼痛、呼吸困难.、剥脱性皮炎、甚至可发生过敏性休克。[4]热源样反应[5]等不良反应,这些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以前未使用过双黄连针,当天亦未使用其它药物。故分析为双黄连注射液所致反应。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减慢滴注速度,在静滴的初始30分钟内,应加强监护,以便及时发现不良反应,立即采取适当措施。
3穿琥宁注射剂
穿琥宁是从穿心莲叶中提取的,有效成分穿心莲内酯琥珀酸酐反应所得的脱水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制成的灭菌水溶液,具有抗病毒、解热、消炎作用。随着应用的扩大,有关不良反应也有所增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3.1过敏反应
3.1.1过敏性休克
休克均发生于首次用药2~4min内,且见有下列表现:呼吸急促,口唇紫绀,大汗淋漓,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心跳骤停等,部分患者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皮疹等表现。
3.1.2过敏性药疹
张春霞报道[6],于感染时给予穿琥宁注射液400mg加入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滴,约30min后有喉部阻塞感,手背散在丘疹,轻度瘙痒,给予抗过敏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
3.2血细胞减少
有两种情况①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减少表现为可逆性[7],经停药采用辅助和对症治疗,多在1周内症状消失,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②白细胞减少:穿琥宁静滴3~4天后发生白细胞显著减少,由用药前的(7.8~11.2)×10 9 /L锐减到(2.3~2.8)×10 9 /L,经停药对症治疗5~7天恢复正常。
3.3发热
据报道[8]穿琥宁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其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可达0.9%,在使用穿琥宁的患儿中,总不良反应率为1.6%,其中寒战发生率为0.5%。
3.4胃肠道反应
临床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停用穿琥宁后好转。3.5神经精神症状 张森报道其中引起1.6岁患儿神志不清,牙关紧闭,四肢强直性惊厥8例[9]。
4讨论
过敏反应是鱼腥草、双黄连、穿琥宁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发生过敏反应倾向性大。资料显示,在药物过敏患者中有半数有药物过敏史,故用药前 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包括药物过敏史、食物过敏史,过敏性疾病史等,对防止过敏反应十分必要。在用药后尤其在用药初期应密切观察,对皮肤瘙痒,胸闷、恶心等轻度反应给予足够重视,以避免严重过敏事件的发生。 另外,给药方法可能是影响不良反应发生的又一因素。制剂的不良反应可能是有效成分本身的作用,也可能是混入制剂中的杂质而引起的。加强质量控制是减少不良反应的根本措施,但选择适宜的溶媒、浓度和滴速也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虽然在理论上变态反应与剂量关系不大,但药物引起的血细胞破坏、抗体滴度、内生致热源释放等,仍与血液中药物浓度密切相关。所以这类药物最好避免高浓度的一次性静滴给药。由于在输液中增加一种药物,不溶性微粒则显著增加,且与其它抗菌、抗病毒药同瓶配伍后,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机率增加。因此,应尽量减少几种药物同瓶混合输注。注意药物质量也是防止不良反应发生的一种重要措施。中药注射液的安全性不仅和其主要成分有关,也与主要成分的分解产物和副产物、制剂中的溶剂、稳定性以及生产工艺关系密切。同一组成的药物,可因厂家不同,制剂技术的差别,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甚至同一厂家不同批号的药物质量间也有较大的差异,故在用药时,尽量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的药品。选择质量高、信誉好的生产厂家产品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基本保证。
参考文献
[1] 刘华寿.肌注鱼腥草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7,22(5):314.
[2] 徐文耀.静滴鱼腥草注射液引起过敏性休克3例.中国中药杂志,2002,27(6):479.
[3] 陈翠华.双黄连注射液静滴出现过敏性休克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6,21(2):123.
[4] 卢立广.静滴双黄连注射液出现过敏反应1例.中国中药杂志,1996,21(4):251.
[5] 代长富.静滴双黄连粉针剂致热原样反应2例.中国中药杂志,1998,23(7):434.
[6] 张春霞.穿琥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2):305.
[7] 申军.穿琥宁静脉点滴可致血小板减少.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3):189.
【关键词】 抗感染;中药;作用机理;综述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由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分支杆菌、寄生虫等所引起的疾病,是临床几大疾病之一,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命与健康。抗生素的出现与应用在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同时抗生素的滥用也带来了更为严重的问题。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许多中药制剂与抗生素类药物相比,临床疗效好,毒副作用小。在人类面临细菌耐药性和抗生素不良反应不断增加的严峻形势下,抗感染中药制剂的应用大大丰富了现代感染性疾病治疗学的内容,对抗感染中药制剂的研究与探索显得更加重要与迫切。
目前,抗感染中药制剂在临床上已经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不仅品种繁多、剂型多样,而且对特定的感染具有多方面综合作用,疗效甚佳。在抗感染中药的实验研究方面,已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研究。现从研究方法角度对抗感染中药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 从整体动物实验角度,广泛对抗感染中药的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动物模型是研究疾病和药物的重要工具,整体动物模型可以比较真实、全面反映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特点。抗感染中药的研究中大量使用了感染动物模型,并用之来客观评价此类药物的药效以及药理作用机制。
马忠丽等[1]复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豚鼠皮肤疮疡模型,研究敛疡散对模型的作用。显示模型动物疮疡局部的红肿、分泌物、疮口得到良好的改善,脓液中溶菌酶的水平治疗后也的明显的提高。吴捷等[2]探讨八正合剂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药理学作用基础,八正合剂治疗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主要与其清除尿路细菌、抑制细菌经尿路上行引起感染,减轻肿胀、发热、疼痛等炎性反应症状有关。张国红等[3]研究百草圣注射液抗感染作用:将大肠杆菌注入小鼠的膀胱后观察药物对细菌上行感染肾脏的抑制作用;家兔静脉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后观察药物对细菌内毒素引起机体发热的影响;采用大鼠足趾炎性肿胀模型观察药物对炎性肿胀及机械压迫足趾疼痛的抑制作用。结果百草圣注射液治疗动物感染性疾病的作用机制主要与其清除体内细菌感染和减轻发热、肿胀、疼痛等炎症反应有关。李萍等[4]研究陈氏“黑药膏”抗感染作用。选用雄性C57BL小鼠,分别腹腔注射2 ml黑药膏和蒸馏水,翌日重复注射,隔日收集小鼠眼眶血及腹腔液,做血淋巴细胞转换率、腹腔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测定。结果显示黑药膏能激活小鼠腹腔游走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能力,其抗菌机理可能是,促进创面脓液的渗出,脓液中溶菌酶含量增高,巨噬细胞的增殖,被激活的巨噬细胞能处理抗原,又能直接杀伤细菌和抑制细菌生长;机体的防御机体增强,从而达到抗感染作用。
2 体内外抑菌实验的采用,为抗感染中药抗菌靶标和抗菌谱的的定位奠定了基础
抑菌实验是直接用来评价抗感染药物抗炎、抗菌作用性能的经典实验方法,根据不同作用环境分为体内和体外抑菌实验。抑菌实验可以真实地反映抗感染中药对细菌、病毒的抑制(ED50、抗菌率)、杀灭能力(LD50),以及体现细菌对药物的耐药率等指标。
段琚华等[5]采用体内外抑菌实验探讨肺炎冲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及机理。结果显示体外抗菌试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均有抑制作用;体内抗菌实验对肺炎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小鼠的 ED50测定分别为3.3306和3.5768g。李蔚林等[6]对中药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皮肤细菌惑染的机理,从抗菌活性和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等方面作了探讨。该方煎液对金葡菌、溶链菌、四联球菌、大肠、绿脓杆菌普遍具有抗菌作用,其总有效抗菌率81.25%,耐药率18. 75%。肖冰等[7]对以章亮厚主任医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经验方制作而成的颗粒剂速咳宁进行抑菌、抗感染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速咳宁可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甲型链球菌的生长及对抗炎性鼠耳的肿胀,可减少患者痰液上皮脱落细胞与炎症细胞的数量及降低痰液DNA含量、提高SIgA水平。有研究表明[8],黄连解毒汤有较慢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G-)和革兰氏阳性(G +)球菌、杆菌和阿米巴原虫等均有抑制作用,且不会产生耐药性。进一步研究揭示,黄连解毒汤可使各种细菌产生细胞质水肿和细胞壁溶解等变性作用。李伟芳等[9]观察三金胶囊的抑菌作用,结果三金胶囊对体内感染金葡菌、甲型链球菌等小鼠有保护作用,体外对金葡菌等9种细菌有明显抑菌作用,灌胃后尿液则试具有抑菌作用。
3 细胞模型的采用,将抗感染中药作用机理的探讨引入了细胞水平领域
细胞模型是从细胞层面研究药物的作用以及作用机制,它可以从细胞的生理病理改变的角度体现药物的直接作用。抗感染药选用的细胞模型较多,既有正常生理性细胞模型,也有病理性的疾病细胞模型,研究的层次有单纯细胞宏观变化,亦有从细胞RNA改变角度进行。
陆原等[10]采用细胞模型探索中药复方尿路清对解脲支原体(Uu)感染非淋球菌性尿道炎(NGU)的作用机理,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抑菌依据。结果显示尿路清对63株Uu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临床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范围为0.48mg/ml~15.63mg/ml,MIC50≤1.95mg/ml,MIC90≤3.91mg/ml,14种和未定型Uu血清型别中,除11型、1型、2型、3型对尿路清的敏感性均较高(MIC≤3.91mg/ml)。可见,中药尿路清对63株不同血清型、耐药(四环素、红霉素)菌株Uu显示出了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等[11]以培养内皮细胞为实验对象,探讨中药黄岑抗细菌感染及其毒血症作用的可能机制,结果显示黄岑甙能减轻内毒素对内皮细胞膜结构约损伤作用,尤其对细胞连接的保护作用较为明显。同时发现黄岑甙能抑制内毒素所致的细胞蛋白分泌功能增强,蛋白水解酶的释放以及氧自由基的产生等。阴宏[12]以丝裂霉素(MIMC)生成骨髓抑制模型,研究补中益气汤的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作用,结果显示补中益气汤使外周血白细胞数恢复至正常值的65%,可恢复巨噬细胞的吞噬杀菌功能和分泌白介素-1(IL-1)β功能;促进IFN-γ的产生;抑制MRSA感染小鼠体内感染,16 h感染小鼠体内细菌的增殖;延长MRSA感染小鼠的存活期。邝枣园等[13]研究鞘氨醇激酶(SK)在肺炎衣原体感染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以及黄芩苷对其的干预,采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细胞,待长成单层后加入肺炎衣原体(CPN)为模型组,加入CPN与黄芩苷,肺炎衣原体感染可以刺激SKmRNA表达增加,中药黄芩苷对SKmRNA的表达有一定抑制作用。
4 细胞因子、蛋白组学以及基因技术的引入,对中药抗感染机理的研究更加深入
细胞因子是由机体活化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类非抗体、非补体的可溶性小分子的多肽活性物质,以白介素为代表的一类细胞因子在感染性疾病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近年兴起的蛋白组学与基因技术也被逐渐运用于抗感染药物的研究,能更微观地解释此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张瑞等[14]研究“抗支口服液”对大鼠肺炎支原体(MP)模型的作用及其作用机理,证实抗支口服液的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TNFA含量,削弱或阻断了对中性粒细胞及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受体的激活,从而抑制了肺组织产生过度的炎症反应;同时,由于减弱了TNFA与IL1协同反应,减轻了感染反应,减小了CK介导的炎症作用,从而抑制肝细胞分泌急性反应蛋白(AKP)以参与炎症急性期反应。张俊杰等[15]探讨芩连合剂对幽门螺杆菌(Hp)延缓乙酸性胃溃疡愈合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中药组与Hp+乙酸组相比溃疡底部及周围胞浆中bFGFmRNA表达明显增强,并能显著提高胃黏膜PCNA标记指数的阳性率。可见芩连合剂能有效拮抗NCTC11637株Hp对慢性胃溃疡的延缓愈合,其加速溃疡愈合的主要机理与促进溃疡周围血管生成因子bFGF表达和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等有关。赵杨等[16]探讨中药金叶败毒制剂拮抗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的机理,结果显示金叶败毒制剂可有效抑制感染细胞内HCMV DNA复制及病毒自受染细胞内释放,并能促进TNFa、IL-6蛋白分泌,调节免疫功能,发挥拮抗HCMV感染、保护细胞的效用。熊天琴[17]采用图象分析技术、酶联免疫吸附、免疫组织化学、细胞培养等现代研究手段,首次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上对辛夷挥发油(VOMbP)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效和机理作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证实辛夷挥发油可能通过降低Th2细胞因子IL4的水平,调整Th1/Th2平衡的失调,从变应性鼻炎发生的始动环节抑制疾病的发生、发展而达到治疗的目的;阻止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在炎症部位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高表达,抑制了血管内皮细胞与嗜酸性粒细胞的粘附过程,从而抑制了嗜酸性粒细胞向炎症部位浸润,发挥抗过敏作用。张代娟等[18]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分析sTLR4 mRNA及蛋白水平的改变,用ELISA方法检测TNFα分泌的变化探讨中药成分青心酮对RAW264.7细胞炎症反应时可溶性Toll样受体4 mRNA、蛋白表达及TNFα分泌的影响,经青心酮处理后在炎症反应时,sTLR4 mRNA及蛋白表达均上调。
5 结语和展望
综上所述,抗感染中药的药理作用研究方法较多,层次分明。当然,在具体的研究中单独采用某一方法、某一层次的情况不多,往往是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多层次的综合研究。在抗感染机制方面,研究表明中药既可直接抗菌而治疗感染性疾病,又可通过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而调动自身潜力抗感染,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目前,这些抗感染机制研究还是比较浅显的,对具体的作用过程了解不够详细,尤其是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还比较少。此外,中药是天然产物,一味药中包含很多成分,并且存在一味药中的很多成分均有抗炎作用的现象,对于这些成分在抗炎过程中是否起协同作用,其相互之间是如何作用的并不清楚,就需要研究者综合采用各种已有的研究方法,甚至是引入最新的科技成果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研究[19]。中药资源丰富,中药复方制剂、单味中药、中药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等很少有耐药性报道,在耐抗生素菌株越来越多的今天,研究开发中药抗感染制剂具有广泛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汉庆,覃剑,等.中药“敛疡散"对慢性皮肤溃疡的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7,15(4):18-23.
2 吴捷,曹舫,刘传镐,等.八正合剂抗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草药,2002,33(6):523.
3 张国红,王刚,邓学兵,等.百草圣注射液抗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J]. 四川畜牧兽医,2003,30(3):15.
4 李萍,朱凌云.“陈氏”黑药膏抗感染作用的实验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04,2O(l4):1396.
5 段琚华,刘晓萍,罗世杰,等.肺炎冲剂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临床及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2,11(1):7.
6 肖冰,何浩,章亮厚.速咳宁抑菌、抗感染的实验研究[J].新中医,1996,28(12):48-50.
7 李蔚林,刘军,黄德寅,等.加味五味消毒饮治疗皮肤细菌感染的机理研究[J].青海医药杂志,1998,28(8):3-4.
8 金航.关于汉方药对各种细菌抗药力的变化及形态的影响[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7(1):15-17.
9 李伟芳,周军,李茂,等.三金胶囊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O03,l0(2):92-93.
10 陆原,陈达灿,国维,等.中药复方对临床耐药菌株不同血清型Uu的药敏实验[J].中医药研究,2001,17(6):41-43.
11 ,朱佩芳,王正国,等.黄岑甙对内皮细胞保护作用及其生化机理[J].中国中医急症,1994,3(6):260-262.
12 阴宏.补中益气汤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动物的抗菌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9,21(3):37-39.
13 邝枣园,吴伟,黄玲,等.鞘氨醇激酶在肺炎衣原体感染中的变化及黄芩苷的干预[J].浙江中医杂志,2006,41(8):477-479.
14 张瑞,张鹏宇,刘丹,等.抗支口服液对肺炎支原体感染大鼠TNFA水平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002,12(8):483-484.
15 张俊杰,周庚生,顾伟忠,等.芩连合剂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溃疡治疗作用的机理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5,23(12):2255-2257.
16 赵杨、闻良珍、陈敦金.中药金叶败毒制剂抗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J].热带医学杂志,2003,3(1):62-64.
17 熊天琴.辛夷挥发油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分子机理研究[D].博士论文.成都中医药大学
[关键词] 药物;治疗;血小板减少
[中图分类号] R558+.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6(b)-0015-04
恶性肿瘤现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放疗、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方法,但化疗过程中出现的血小板减少等症状,影响放、化疗的疗效。目前治疗血小板减少药物有中、西药物制剂,均有各自优缺点。本文就近几年药物治疗化疗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概况作如下综述。
1 西药制剂
1.1 白细胞介素-11
白细胞介素-11(IL-11)是治疗血小板(PLT)减少较为有效药物之一,通过刺激骨髓干细胞和巨核系祖细胞的增殖,诱导巨核细胞的成熟分化,促进血小板生成,增加体内PLT数量并保持其功能[1],在造血功能抑制的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IL-11能明显促进PLT的恢复,减少PLT降低的幅度及其持续的时间[2]。Neumega的临床试验共包括610名健康志愿者、非髓性恶性肿瘤患者及化疗所致PLT减少症患者[3]。证实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化疗所致PLT减少症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凌宏量等[4]应用IL-11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56例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患者,结果治疗后7、14 d,治疗组PLT显著高于对照组。校鹏举等[5]应用rhIL-11治疗化疗所致PLT减少症128例,结果治疗组80例患者,化疗后PLT80×109/L所用天数也短于对照组。杨明华等[8]应用rhIL-11治疗血液肿瘤化疗后PLT减少症22例,结果观察期PLT最低值高于对照期(P
1.2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
天然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是一种全长糖基化分子,体外研究表明,TPO可促使巨核系集落形成单位增殖,能促进巨核细胞增殖与分化成熟并诱导血小板生成[14]。rhTPO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表达,结构上与天然TPO完全一致。
周然等[15]应用rhTPO联合IL-11衍生物治疗化疗所致PLT减少症32例,结果联合用药与单一用药相比,化疗后PLT下降的最低值平均升高5×109/L,PLT恢复的最高值平均升高78×109/L,持续用药的天数平均缩短了3.7 d,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黎民君等[16]应用rhTPO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PLT减少症50例,化疗后实验组患者PLT≤30×109/L的持续时间与PLT≥50×109/L所需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中药制剂
2.1 中药汤剂
曾繁开等[21]应用八珍汤治疗化疗期间骨髓抑制患者30例,用药3 d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均上升>0.3×109/L,PLT计数(150~300)×109/L。赵刚等[22]应用六君子汤加当归补血汤对化疗后患者骨髓抑制60例,治疗组在临床症状改善程度、WBC、PLT、血红蛋白含量(HGB)及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
2.2 中成药
唐凌等[28]用参附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PLT减少症30例,发现治疗组能明显缩短PLT减少持续时间,减少严重出血症状的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中西药联合
崔红海等[31]将10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治疗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法加服中药(党参,茯苓,白术等),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PLT恢复时间、PLT减少持续时间缩短,无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 结语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方法之一,化疗过程中出现的PLT减少症是临床化疗的棘手问题,常影响化疗的正常进行。目前对化疗后PLT减少的治疗药物西药制剂主要包括IL-11、rhTPO等,价格昂贵且副作用较大;中医药作为我国肿瘤治疗中的特色,对化疗中出现PLT减少有一定的明显治疗效果,可有效提升PLT水平,但单独的中药制剂治疗存在疗效不确切、显效慢等情况。中西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安全、有效、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等特点。从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得出,中西药制剂联合治疗化疗后PLT减少症临床研究较少。因此,在此方面的研究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Weich NS,Wang A,Fitzgerald M,et al.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11 directly promotes megakaryocytopoiesis in vitro[J].Blood,1997,90(10): 3893-3902.
[2] Du X,Williams DA.Interleukin-11:review of molecular,cell biology,and clinical use[J].Blood,1997,89(11):3897-3908.
[3] Smith JW 2nd.Tolerability and side-effect profile of rhIL-11[J].Oncology (Williston Park),2000,14(9 suppl8):41-47.
[4] 凌宏量,钟传祥,范蓓蕾,等.IL-11联合EPO治疗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J].安徽医药,2013,17(3):487-488.
[5] 校鹏举,杨三强,吴勤英,等.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J].齐鲁药事,2010,29(1):57-58.
[6] 马磊,贺利民.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PLT减少20例[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7):72,75.
[7] 赵旭林.rhIL-11对恶性肿瘤化疗引起血小板减少的治疗作用[J].中外医疗,2011,4(12):40,42.
[8] 杨明华,夏炳森,闫勇,等.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血液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12):137-138.
[9] 梁靓,汪顺才.白细胞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2):65.
[10] 李慧.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2):235-236.
[11] 张芳芳,董文杰,王丽萍.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细胞介素-11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4,28(4):339-341.
[12] 刘鹏辉,曲怡梅,廖国清,等.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19):2756-2757.
[13] 徐卓,宋宇,张敏.白介素-11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J].现代肿瘤医学,2014,20(12):2947-2949.
[14] Vadhan-Raj S,Murray LJ,Bueso-Ramos C.Stimulation of megakaryocyte and platelet production by a single dose of 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J].Ann Intern Med,1997,126(9):673-681.
[15] 周然,王峰,曹蕾,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白介素-11衍生物治疗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59-63.
[16] 黎民君,郭丽遥钟缨红,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114-115,121.
[17] 凌桂琴,陈冬波,王保庆.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肿瘤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4, 35(19):4228-4230.
[18] 要国华,覃鹏飞,彭玉娜,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肺癌患者同步放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15):2865-2866.
[19] 王子峰.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联合白介素-11治疗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63-64.
[20] 黄燕苹,徐铭宝,莫晨,等.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大肠癌化疗致血小板减少[J].武警医学,2012,23(12):1085-1086.
[21] 曾繁开,宋小平.“八珍汤”在化疗期间骨髓抑制患者中的应用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4,22(3):43-44.
[22] 赵刚,金建华,陆文斌,等.六君子汤加当归补血汤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 14(6):1131-1134,1147.
[23] 李华.参苓白术散联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肿瘤化疗后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的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2(6):36-37.
[24] 邹清芳.补血Ⅰ号方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临床研究[D].成都:成都中医药大学,2013.
[25] 王振强,陈宝义,李小江,等.益气养荣方对肿瘤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1,18(1):78-79.
[26] 李保健,吴晓阜,杨金山.归脾汤减轻非小细胞肺癌化疗骨髓抑制临床观察[J].山西中医,2011,27(9):23.
[27] 章慧,王云启,梁慧.八珍汤加减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致骨髓抑制2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1, 27(6):23-25.
[28] 唐凌,孟春芹,李强,等.参附注射液治疗恶性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29(5):877-878.
[29] 刘振东,周维顺,杨永波,等.升血小板冲剂对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小鼠的药效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4, 32(4):780-783,963.
[30] 王希胜,,张亚密,等.龙花胶囊治疗放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研究[J].世界中医药,2011,6(5):392-393.
[31] 崔红海,蒋士卿.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GP方案化疗后血小板减少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4,29(7):947-948.
[32] 张惟郁,沈小珩.益气养血升血小板方治疗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40例[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223-226.
论文摘要 目的 探讨中药和西药的不合理配伍,减少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方法 通过文献查询,搜集整理中药和西药不合理配伍的相关知识。结果 中西药的不合理配伍应用,不但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会增加毒副作用,降低药物的疗效,导致药源性疾病。结论 研究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药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十九畏”,西药也有各自的配伍禁忌。而在中西药合用中同样应注意配伍问题,配伍得当,能提高疗效,减少毒副作用;若配伍不当,则会降低疗效,甚至引起毒性反应。中西药合理的配伍,有益于疾病的治疗,而不合理的配伍会带来许多严重的后果,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高度注意。
1.1 含甘草的中药与阿斯匹林配伍,会造成消化道疾病加重。因阿斯匹林对胃粘膜有刺激性,而甘草有糖皮质激素样的作用,可使胃酸分泌物增多,又能减少胃粘液分泌,降低胃肠道的抵抗力,从而诱发或加重胃、十二指肠溃疡。含雄黄的中成药,如牛黄解毒丸、六神丸与西药硫酸镁、硫酸亚铁配伍,会把雄黄的主要成分硫化砷氧化而导致毒性增加。含苷类成分的中药三七与酶制剂如多酶片、酵母片、胃蛋白酶配伍,可发生酶水解而失去活性,使疗效降低。含有大黄的中药与复方新诺明、土霉素合用,会影响大黄的导泻作用。
1.2 含鞣酸较高的中药如虎杖,大黄及其含大黄的中成药等不能与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利福平、士的宁、硫酸亚铁等同用。因鞣酸的吸附作用,可使之与西药在肠道内结合,而不被吸收并影响药物排泄,如与胃蛋白酶合剂、淀粉酶、多酶片合用,可与其中含有蛋白质结构的肽键或胺键与鞣质结合发生化学反应,不易被胃肠道吸收,从而引起消化不良、纳差等症状。
1.3 含有消化酶、酵母菌的中药神曲,麦芽等,若与抗生素同用,抗生素可抑制微生物或破坏酶而影响中西药的疗效。
1.4 含有金属离子如钙、铁、镁、铝等的中药,如牛黄上清丸、防风丸、明目上清丸等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异烟肼同用。因上述离子能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异烟肼形成络合物,致使肠道吸收减少,抗菌作用减弱,同时亦影响金属离子的吸收。
1.5 酸碱性较强的中药及中成药不宜与碱酸性西药同用,如中药的煅龙骨、煅牡蛎、硼砂等都是碱性强的药物,这类药不宜与酸性西药,如阿斯匹林、对氨基水杨酸钠、胃蛋白酶合剂等。相反,含有大量有机酸的中药及其制剂,如乌梅、山茱萸、蒲公英及中成药的山楂丸,不宜与碱性的氨茶碱,胃舒平等西药合用,如果合用会降低中西药的疗效。
1.6 含有生物碱的中药不宜与生物碱类西药合用,如中药草乌、附子、马钱子、乌头等均含有生物碱,而这些药不宜与氨茶碱、阿托品等生物碱类西药合用。如果合用,会增加毒性,导致药物中毒。
1.7 含有机酸的中药、中成药,不宜与磺胺类药或一些碱性较强的药物如氨茶碱,胃舒平、乳酸钠、碳酸氢钠等合用,磺胺类药在碱性尿液时溶解度大,排出速率快,相反尿液酸化后,则易使磺胺药的溶解度降低,在尿液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或血尿。若在服用磺胺类药物的同时又服用富含大剂量有机酸的中药或其制剂时,如蒲公荚,乌梅、山萸肉、山楂丸、保和丸、五味子等,都能对抗碳酸氢钠的碱化作用,又可增加磺胺药的不良反应,轻则可引起结晶尿,重则导致血尿。
1.8 牛黄不宜与水合氯醛,吗啡、苯巴比妥同用。水合氯醛、吗啡、苯巴比妥有中枢抑制作用。实验研究证明,牛黄能增强水合氯醛、吗啡等的中枢抑制作用,故不宜合用。另牛黄与苯巴比妥钠同用,可增加苯巴比妥的毒性,故亦不宜合用。
1.9 丹参不宜与抗酸药如氢氧化铝、胃舒平等同服。丹参含丹参酮,与铝镁等金属离子在胃肠道中结合,产生不易被吸收的金属络合物,被排泄而降低疗效。含有机酸成分的中药如乌梅、女贞子、山萸肉,山楂以及保和丸、二至丸、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等中成药不宜与碱性西药同服,以免在胃中起酸碱中和反应,从而降低疗效。
1.10 大黄,虎杖、茜草等含蒽醌的药物,不能与碱性药物合用,否则葸醌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而降低疗效。苷类中药如罗布麻、万年青、蟾酥、北五加皮等有强心作用,与西药苷类同服可增加毒性,严重则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引起死亡。甘草及其制剂,如复方甘草片,因其化学结构类似糖皮质激素,有增强钠再吸收及钾排泄作用,易导致药源性低血钾,低钾易诱发洋地黄中毒,故不宜与强心苷同时应用。麻黄及其制剂麻杏止咳片、通宣理肺丸等含有麻黄碱,对心肌有兴奋作用,能加强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与苷类同服增加心脏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1.11 含鞣质较多的中药如地榆、石榴皮、虎杖及其制剂槐角丸、抗感灵片、七厘散和四季青等不宜与助消化酶类药同服。如胃蛋白酶、胰酶、乳霉生、多酶片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酰胺键或肽键连接起来的高分子化合物,鞣质可与此二键相结合,形成牢固的氢键络合物,则使西药酶类降低疗效,含鞣质的中药疗效也降低。含硫化砷的中药如雄黄、砒霜、硫黄及其制剂六神丸、牛黄解毒片、紫金锭等,其化学成分是硫化砷。砷可使酶蛋白质、氨基酸分子形成不溶性沉淀,抑制酶的活性,从而降低酶的疗效,二者不宜同服。含泻下类的中药如大黄、番泻叶、芦荟、火麻仁及其制剂牛黄解毒片、清新宁片、麻仁丸、芦荟丸、润肠丸、大承气汤等,主要含蒽醌衍生物,此类衍生物通过吸附结合方式,可降低胰酶、胃蛋白酶,多酶片的消化功能,二者不宜同服。抗菌类的中药如黄芩、黄连、黄柏等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如与乳霉生同服,可杀死乳酸杆菌,影响乳霉生的疗效,二者不宜同服。含朱砂的中药及其制剂朱砂安神九、紫雪散等,含有汞离子,对酶蛋白质的巯基有特殊的亲合力,不仅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其疗效,还能干扰组织细胞的正常功能,易在肝肾中蓄积,二者不宜同服。
1.12 中药麻黄素及其中药制剂止咳定喘丸,通宣理肺丸等不能与降压药优降宁、胍乙啶合用,否则能引起高血压危象,这是因为麻黄中含有麻黄碱,具有收缩毛细血管,加快心率的作用。发汗解表药如荆芥,麻黄、生姜及其制剂如防风通圣丸与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安乃近等合用,可致发汗太过,甚至虚脱。
1.13 罂粟含有生物碱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主要用于镇痛,镇咳,能抑制呼吸,有使胃肠道及其括约肌张力提高、消化液分泌减少的作用,而西咪替丁对组织胺、五肽胃素、食物等引起的胃酸分泌都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酸过多症。如与罂粟同服,会产生呼吸抑制、神志混乱、定向力消失及全身抽搐等致命性的不良反应。故当患消化性溃疡病人服用西咪替丁时,不宜与吗啡及含有吗啡生物碱的罂粟壳、阿片,复方樟脑酊等同服。氢氧化铝、氢氧化镁抗酸性药物与西咪替丁合用,意在增强疗效。然而,前者可使后者的血药浓度降低,二者合用时反而会使病情加重。抗胆碱药阿托品等与西咪替丁合用时,由于西咪替丁的神经毒性症状与中枢抗胆碱药所致的症状尤其相似,能加重中枢的毒性反应,故西咪替丁不宜与含阿托品类的中药如洋金花,颠茄、莨菪等同服。
1.14 含鞣质中药如地榆、虎杖,石榴皮等,含鞣酸,能与铁发生沉淀而不易被人体吸收,使硫酸亚铁失去疗效。碱性中药如硼砂、海螵蛸、瓦楞子及其制剂痧气散、行军散等,不宜与铁剂同服,因碱能降低胃的酸度,影响铁的吸收,硼砂又能与铁剂作用产生沉淀,也影响铁吸收。部分碱性中药还能加重铁剂引起的便秘。含槲皮素的槲寄生、罗布麻、满山红等中药不宜与铁剂同服,因硫酸亚铁的铁离子可与槲皮素形成络合物,降低铁剂疗效。雄黄及其制剂六神丸、牛黄解毒片、安宫牛黄丸不宜与铁剂同服,因雄黄为硫化砷,可与硫酸亚铁作用,生成硫化砷酸盐,二者合用会降低各自的疗效。多价离子的中药如石膏、龙骨、牡蛎、石决明、代赭石,海螵蛸,明矾及其制剂紫雪丹、牛黄上清丸,复方罗布麻片、牛黄解毒丸等,皆不宜与四环素族药同服。四环素类药物,在偏碱性环境中,能与铁,钙,镁、铝、钾等金属离子产生络合反应,形成难以吸收的络合物四环素钙,降低四环素药物的溶解度,妨碍其吸收,从而降低抗菌疗效。消化酶类药物如神曲、鸡内金,淡豆豉及其制剂保和丸含有消化酶,而四环素类药物有破坏酶及其制剂中微生物的作用,同服时可降低消化酶的生物活性,并减弱四环素的抗菌作用。碱性类中药如硼砂,海螵蛸、瓦楞子及其制剂痧气散、行军散等,不宜与四环素类药物同服,因四环素类药物在酸度高时易于溶解吸收,而碱性中药使胃液酸度降低,减少四环素类药物吸收。炭剂类中药如荷叶炭、棕榈炭、血余炭及其制剂十灰散等,不宜四环素类同服,因炭类中药能吸附四环素类药物,使四环素类药物有效血浓度下降。甘草制剂不宜与四环素类药物同服,因为甘草含生物碱,易产生沉淀,并有吸附作用,使两种药物吸收皆减少而降低各自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肖崇厚.中药化学[M].第3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315.
[关键词]芪人抗皱霜;皮肤皱纹;祛皱
[中图分类号]R334+.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1)10-1626-04
The clinical study of QiRen anti-wrinkle cream geting rid of wrinkles
TANG Zhi-ming,ZHAI Xiao-xiang,ZHANG Cui-xia,CHEN Xiang-hui, LI Jing-guo1,CHEN Su ,CAO Guang-fa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Xuzhou City ,xuzhou 221003,Jiangsu,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QiRen anti-wrinkle cream geting rid of wrinkles. Methods the 90 subjects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and control groups. On the skin test sites,the two group Separately coated with QiRen anti-wrinkle cream and ordinary wrinkle cream twice a day morning and evening,for the period of 40 days.Before and after testing, the subjects were pictured for evaluating the skin wrinkle grade and points,and copy skin wrinkles model with the silicone rubber for analysis and processing by the image analysis software. Results Clinical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 QiRen anti-wrinkle cream can reduce the wrinkles credits,the wrinkle depth and the skin roughness, and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 QiRen anti-wrinkle cream who has a good wrinkle cosmetic effect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beauty product and did not find any adverse reaction.
Key words:QiRen anti-wrinkle cream; Skin wrinkles;Wrinkle
皮肤皱纹是一种损美性的皮肤衰老表现,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爱美人士及医疗美容工作者的关注。目前有较多祛除皱纹的技术和方法,给爱美者带来了福音,但与此同时,这些祛皱方法大多是有创性的,会带来色素沉着等并发症。近年来,笔者应用纯中药制剂芪人抗皱霜祛除皮肤皱纹,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受试对象主要来自志愿者,共90例。其中男44例,女46例,年龄41~70岁。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性别、年龄、皱纹程度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试验用药:芪人抗皱霜组方由人参、桃仁、黄芪、珍珠粉、甘草等5味中药组成(由徐州市中医院药剂科制剂室制成乳剂,院内批号:100724),40g/盒。
1.3受试对象选择
1.3.1 皮肤皱纹分级标准:根据Glogau分型法[1]对皮肤皱纹进行分级,见表2及图1~4。
1.3.2 纳入标准:①符合皮肤皱纹分级标准;②年龄40~70岁。
1.3.3 排除标准:①过敏体质及对药物和硅胶成分过敏者;②3个月内应用过激光等其他除皱方法者;③原有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及精神异常者;④面部有急性炎症或其他皮肤病。
1.3.4 剔除及脱落标准:①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定疗效者;②自行退出或未完成规定观察期而影响疗效判定者;③纳入病例因发生不良反应事件而不能继续接受试验者。
2方法
2.1 受试对象分组:采用分层随机法分组,先根据年龄和皱纹分级,将条件相同的受试对象划成一个区组,然后再在每个区组内部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对象分别分配到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个样本。所有入选对象都统一按要求填写临床观察表。
2.2 试验方法:试验组使用芪人抗皱霜,对照组使用已知有一定除皱作用的普通祛皱霜-全效新生霜(肇庆澳美日用化工有限公司产品,50g/盒),分别于皮肤皱纹测试部位外涂,每日早晚各涂1次,使用周期为40天,试验前后均拍照进行皮肤皱纹等级及积分评价,同时用硅橡胶复制皮肤皱纹模型,应用图像分析软件对其进行分析处理。
2.3 统计学处理:试验数据以x±s表示,采用SPSS12.0软件包分析,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
3观察指标
3.1 皮肤皱纹测定:采用硅橡胶光学测定法[2]。
3.1.1 材料:硅氧烷液体硅胶及其固化剂(上海树脂厂产品,150目,变形系数<1% )、扫描仪[Perfection 4490 PHOTO 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VIDAS图象分析系统(德国远东蔡司公司)。
3.1.2 皮肤皱纹硅胶复膜样品的制备:先在Crow's feet区用水清洗,除去皮肤表面的污垢,清洗后等待5min,晾干后,即用加有固化剂的硅胶均匀涂抹,面积约3cm×4cm,等待15min硅胶固化后,用镊子轻轻将其剥落,即得到皮肤表面皱纹负象的复制样品,见图5。在等待过程中要求测试对象放松,不能睁眼、皱眉及用力闭眼。
3.1.3 皮肤皱纹硅胶复制物的图象分析:先用扫描仪将皮肤皱纹硅胶复制物扫描,图象存入电脑,再使用 VIDAS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进行分析。所有的测定数值经计算机根据皮肤皱纹的深度进行等级分类与统计处理,结果以各等级皱纹占总测定量的比值以及均数表示,如平均粗糙度(Rz)、皱纹平均深度(Rp)等。Rz及Rp值越高,代表皮肤越粗糙,皱纹程度越高。
3.2皱纹等级及积分评价:试验前后均在统一的标准条件下拍摄目外眦至发际之间的区域(Crow's feet区)和前额照片,按预先制订的标准对照片上的皱纹进行评价。然后观察试验前后两张照片的Crow's feet区和前额,并记录两个区域中的皱纹数量、深度、长度。Crow's feet区的皱纹程度根据修正的Daniell皮肤皱纹量表[3]和Glogau分型法对皮肤皱纹进行分级。皱纹积分(WrinkleS core,WS)是将 Crow's feet区和前额部位每条皱纹深度分值(d)与长度分值(l) 和每个区域的皱纹数分值(n)的乘积累加而来,每个区域最多选用5条皱纹,超过5条时选用分值最大的5条皱纹,取两个区域积分的平均值[4],见表3。
4结果
4.1 皮肤皱纹积分评价:两组受试对象试验前的皱纹积分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经使用芪人抗皱霜和全效新生霜后,两组的皱纹积分均降低(P<0.05),但以试验组的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及图6~10。
4.2 皮肤皱纹复制模型图象分析:两组受试对象试验的前皮肤皱纹复制模型经VIDAS图象分析系统分析,皱纹平均深度及皱纹平均粗糙度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经使用芪人抗皱霜和全效新生霜后,两组的皱纹平均深度(Rp)及皱纹平均粗糙度(Rz)均得到改善(P<0.01),但以试验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后两组的皱纹深度等级分布曲线均左移,以试验组左移程度明显,见表5及图11~15。
5 讨论
皮肤皱纹,是皮肤自然老化和光老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如年龄、重力、肌肉/关节运动、吸烟等。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皮角质层中的自然保湿因子(NMF)不断减少,导致皮肤组织细胞的水分减少,细胞皱缩、老化,出现细小皱纹,日光中UVA和UVB照射皮肤后可产生高度反应的自由基,造成表皮细胞膜受损及一些细胞酶类破坏[5],从而释放细胞因子及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等,促进真皮层中胶原蛋白的降解及弹性纤维的变性,从而导致皮肤松弛,产生皱纹。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真皮成纤维细胞数量减少,胶原类型比例倒置,真皮层和网状层弹性纤维减少及退化,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排列紊乱,导致皱纹产生[6]。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组织逐渐萎缩,导致真皮网状层下部及筋膜的纤维性小梁失去支撑,造成皮肤松弛,再加上地心引力的作用,使松弛的皮肤下垂,形成皱襞。此外,面部皱纹也与面部表情肌有关,表情肌附着于皮肤,当它收缩时皮肤可在与它收缩成直角处出现皱纹,并随岁月的增加而增多和加深。
皮肤皱纹在祖国医学属于“驻颜除皱”,“益容”,“抗老防衰”的范畴,是由于脏腑虚衰、气血失调、阴阳失衡、外感内伤所致。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当肾精亏虚,化生乏源,会导致脏腑失荣,功能失司,出现发堕齿槁,腰膝酸软等衰老症状,同时精气血不能上达于面,皮肤失于濡养,而致皮肤菲薄多皱[7]。脾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气血亏虚,不能上达于面,皮肤失养,枯槁无泽,久之则皮肤干燥粗糙,皱纹横生[8],阴阳平衡,则机体健康无病。如果生理状态的阴阳相对平衡受破坏,就会发生阴阳偏盛偏衰的病理状态,长期不能纠正,可导致阴或阳的虚损,加速衰老过程,促进皮肤皱纹的出现。若禀赋不耐,皮毛腠理不密或脾虚失运,水湿不化,蕴久化热,湿热内生,如又值春夏季节,天气渐暖,复外感阳光毒热之邪,与体内久蕴湿热搏结,郁阻于肌肤而化热生风,风胜则燥,肌肤失养,久之则皮肤无泽,皱纹横生。
目前西医除皱手段较多,如手术祛皱、填充物注射、肉毒毒素注射、皮肤微晶磨削等。这些祛皱方法见效快,疗效可靠,但大多是有创性的,存在一定的风险及副作用。中医药祛皱驻颜,抗老防衰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的,并遵循整体观念之中医理论的精髓,同时中草药为纯天然的药物,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安全性高等特点,因此,中医药对皮肤皱纹的防治有独特的优势,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现代研究证明,许多中药含有各种氨基酸、多糖、果胶、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改善皮肤微循环,提高皮肤胶原纤维及胶原蛋白含量而具有除皱养颜,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9]。
芪人抗皱霜是纯中药制剂,通过本项临床研究表明,其能够降低受试对象的皱纹积分,并优于对照组(P<0.01)。皮肤皱纹复制模型图象分析结果显示,芪人抗皱霜能降低皮肤皱纹深度,使皱纹深度等级分布曲线左移,还能改善皮肤皱纹粗糙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在使用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芪人抗皱霜组方由人参、桃仁、黄芪、珍珠粉、甘草等5味中药组成,方中人参、黄芪、甘草能补脾益气,使气血生化有源。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这3味药能够清除体内自由基,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提高皮肤胶原纤维及胶原蛋白含量,调节免疫功能,从而具有除皱养颜,延缓皮肤衰老的作用。方中桃仁味辛苦性平,善散血滞,具有良好的活血通滞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桃仁能扩张血管,使挛缩的微动脉和毛细血管得以恢复到正常状态,显著改善皮肤的微循环状态、改善皮肤代谢,延缓皮肤衰老[10]。珍珠粉中主要含有碳酸钙及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为皮肤细胞提供一个具备充分营养的细胞外环境[11]。纵观全方,是通过健脾益气活血来达到养颜祛皱,延缓衰老的目的。组方制成外用制剂既可直接作用于局部组织,形成储存效应,发挥其滋养润肤、养颜除皱等直接作用,又可通过中药透过皮肤、孔窍、腧穴等部位直接吸收,进入血络经脉,输布全身而发挥其“治本”作用。
综上所述,芪人抗皱霜有较好的祛皱驻颜、抗老防衰的作用,它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的,并遵循整体观念之中医理论的精髓,注重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综合平衡的整体效应,从而达到人体的自然美、健康美与整体美。同时,芪人抗皱霜为纯中药制剂,临床使用过程中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具有安全性高等特点,因此对皮肤皱纹的防治有独特的优势。
[参考文献]
[1]Glogau RG.Chemical peeling and aging skin [J]. Dermatol Clin,1997,15(4):555-559.
[2]魏少敏,张渭歧.皮肤纹理和皱纹深度的图形分析测定研究[J].日用化学工业,2000,2:46-48.
[3]Daniell HW.Smoker's wrinkles : a study in the epidemiology of"Crow's Feet"[J].Ann Intern Med,2001,75:873-880.
[4]沈征宇. 吸烟对面部皱纹影响的临床研究和图像分析[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5]石 钰,蒋 献,李 利.皱纹与皮肤光老化[J].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2006,32(3):156-158.
[6]Hatamochi A.Analysis of collagen gene expression by cultured fibroblasts in morphea[J].Br J Dermatol,2004,126:216-221.
[7]王诗晗.皮肤衰老中医机理探讨[J].辽宁中医杂志,2003,30(10):800-801.
[8]奚胜艳.脾胃在老年人延缓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探讨[J].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6,8(1):5-7.
[9]陈 凯,蔡念宁.皮肤病中医特色治疗[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343-346.
[10]林小明.桃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实用中西医结台杂志,2007,19(2):130-132.
论文关键词:湿润烧伤膏,血栓性外痔,临床应用
血栓性外痔是指齿状线远端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最突出的症状是排便时剧烈疼痛,为探讨缓解血栓性外痔患者的疼痛,我院自2005年1月―2011年3月,对112例血栓性外痔采用湿润烧伤膏外用治疗,取得满意疗效临床应用,观察总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112例血栓性外痔患者,男55例,女57例,年龄12 ― 62岁,平均38岁,血栓性外痔病程最长1年,最短2个月,主要症状,排便时疼痛,出血或大便粘有血迹。
2、治疗方法:病人常规清洁,将湿润烧伤膏涂抹于创面上,每天3次直至疼痛消失临床应用,并保持大便通畅及肛周清洁卫生。
二、治疗效果
经湿润烧伤膏治疗,无任何刺激等不适感,病人感觉局部湿润舒适、疼痛明显减轻或缓解。本组112例血栓性外痔病人有100例疼痛基本消失,12例疼痛减轻。
三、讨论
血栓性外痔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是齿状线远端皮下静脉丛的病理性扩张或血栓形成,在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由于疼痛长期存在,不仅妨碍工作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与生活质量,我们利用湿润烧伤膏(汕头市美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 20000004)的药理学作用,以此达到止疼、消炎抗菌和加快创面愈合的作用。根椐我们的临床体会,用湿润烧伤膏处理可产生以下治疗作用:
1、止疼效果好:血栓性外痔病人局部疼痛明显临床应用,应用湿润烧伤膏能减少痛苦,该药膏为框架软膏剂型,具有油性湿润的特性,留置时间长,药效可持续发挥作用,并可保持创面湿润,避免感觉神经暴露、脱水坏死,减轻组织缺氧、水肿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和压迫,因而具有止痛作用[1]。
2、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创面组织修复功能。湿润烧伤膏中的主要成分有黄芩、黄柏、黄连等,对末梢血管及肌有一定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能明显促进皮肤毛细血管的血液循环临床应用,增强其抵抗力,有抗炎抗变态反应、抑菌抗病毒等作用。按中医理论分析,湿润烧伤膏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祛腐生肌、止血、止痛等作用,故能使创面再生向健康组织转化[2]。
3、具有良好的抗感染能力,有利于炎症消退。湿润烧伤膏为中药制剂,内含有效成分β―谷甾醇、小檗碱及黄芩甙等,具有阻菌、抑菌、排菌等作用,创面用药后能很快形成一层保护膜,封闭了创面,使外界细菌不能入侵,增强了局部免疫能力,从而起到了控制和预防感染的作用临床应用,也利于创面愈合[2]。本组112例病人治疗期间均未用任何抗生素。
4、能增加创面局部营养促进创面组织的愈合。湿润烧伤膏的有效成分亚油酸是细胞必需的脂肪酸,是构成细胞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创面组织损伤后细胞修复的必需物质,它的有效成分为多种氨基酸以及多种脂类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为组织损伤后修复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2] 。
总之,血栓性外痔病人局部应用湿润烧伤膏代替传统的治疗方法,有充分的科学理论依据。实践证明,湿润烧伤膏治疗血栓性外痔病人简单易行,病人痛苦小、费用低、疗效好、疗程短,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徐荣祥.烧伤医疗技术蓝皮书[M](第一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北京:2000,41-42.
[2]徐荣祥,MEBT/MEBO的基础理论主体与作用机理要点 [J] ,中国烧伤创疡杂志,1997,3:40-41.
尊敬的领导:大家好!
现专业技术职务及时间:
获奖、成果:
:
其他学术委员会、学会认知情况:
我的竞争优势:
1、有国家卫生事业献身的精神,有热爱国家卫生事业的一颗红心,有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意识,有以医院为家爱院敬业的责任心。
2、药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药理学硕士。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研究生学习,更新充实了专业理论水平,90年晋升副主任药师。2003年通过国家职业药师资格考试,并拿到职业药师资格证书。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矗
3、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从事药学工作三十余年熟悉并能熟练掌握药学工作的每一个专业。工作得心应手.任药剂科副主任五年,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丰富的管理工作经验。
4、有一定的学术水平,较强的带教能力,能做一个好的学科带头人,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使科室专业横向与全国、全军沟通学习,纵向使本专业高深层次发展。
5、有良好得人迹关系及上下级关系。能全面领会领导意图,能上情下达,协调机关与科室、科室与科室间关系,并有综合协调全院的关系的经验和能力。有处理好各种急发事件和正常业务与行政工作的经验与能力。
6、有领导的信任及全科的同志们乃至全院同志们的支持与帮助,能团结全科同志共同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带领全科为医院的腾飞作不懈的努力,贡献我们的一切力量。
药剂科目前现状:
1、中西药调剂
调剂工作是医院药房工作重点之一,目前我院药房仍就沿袭传统式的摆药、配药、发药模式,各调剂室工作环境较差,工作繁琐,人员需求量大,劳动强度高,工作效率无法提高。药品质量管理控制链缺失,已不能适应现代医院管理模式的需要。
2、制剂与药检
我院制剂室,与同等医院相比,房屋硬件设备较好。但是,配制设备落后,制剂品种不能满足临床科需要,制水设备由于某些原因不能使用,至今普制室和药检室的同志配药用水,洗瓶用水需到供应室抬水,这在全国三甲医院是少见的。药检设备老化,检测手段落后已不适应现代医院药学发展。
3、临床药学
我院由于条件限制,当前开展的工作为,用药分析,用药调查,用药咨询,部分药物的用药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等。存在问题由于条件有限没有开展血药浓度检测及药代动力学监测工作。
4、药品供应与管理
我院目前的药品供应管理模式,是特殊情况下的特殊管理模式,许多供应手段是应急措施。所以出现一些供求矛盾是难免的。药品管理方式由于his系统的实施,微机管理药品虽然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但在全国同级医院中不落后。
5、人才培养及使用现状:
目前药剂科在读硕士研究生二名,培养上海二医大药学专业专升本共×××人,现都在科室一线工作,为医院做贡献。
存在问题:
需要更系统的专业培训,使基础知识更扎实,增强科研能力,更深入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及动态,促进学科发展。
6、学科发展及科研
学科发展不理想,科研方面药学专业的成果不多,药学专业方面的论文少,确实需要学科带头人领路。
本学科发展前沿与动态
1、调剂工作:
目前医院药学的工作方向,由药品供应为主,转为以病人为中心直接为病人治疗服务。医院药房的工作重点,也由以药品供应为主,转为药学服务。
目前发达国家已推行建立现代药品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即一体化分区调配管理模式,药品管理全面实行网络化管理和数量化管理。人员要求具有相关专业学历,并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
2、制剂及检验:
根据时辰药理学,剂型已发展到缓释、控释、靶向制剂。给要途径已从过去单一的静脉、口服增加为鼻粘膜给药、透皮吸收等。中药制剂已达到精提取,也就是成分提取和超微粉化,加大了中药的吸收度和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力度。药品检验以仪器分析为主,高效液相,质谱,核兹共振,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毛细管电泳,薄层扫描等,一批检品剂量小,检出率高的仪器检测手段不断推出。抗生素生物检测手段除如酶联免疫,放射免疫外,还增加了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
临床药学
目前给药个体化,血药浓度检测已列为常规检测手段,成为临床医生用药治疗的一项不可缺少的实验室检测数据。药物相互作用已从以前药效学相互作用,转为药动学相互作用。研究方向由原来的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转为代谢过程中药物的相互作用,其次是药学服务一体化研究,也比较热门。
药品供应与管理
已从传统的买进、卖出、配药、发药转为,以病人用药质量为第一位,形成采购、供应、发放、管理、质量监督为一体的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我的治科方略:
解决三大矛盾突出焦点问题
一、供求矛盾问题(长期 )
二、服务态度问题
三、业务素质与服务质量问题
解决方法:
一、克服一切困难解决药品供应不足问题
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协调各供应单位省市医药、药材公司的关系,解决资金紧张、供不应求问题。以主渠道采购为主,努力协调有关单位的关系。加强与地方医药公司的联系,就医院的发展前景及大好形式多做宣传,让医院的墙里开的红花墙外也红起来,提高医院的信誉度,让相关单位知道困难是暂时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好的。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支援,保证供应。
一、克服一切困难解决药品供应不足问题
成立采购小组,将计划采购工作做精做细,减少过期失效药品造成的浪费。增加药品采购的透明度,使药品采购工作更加公开、公正、价格公平。新药进院交药事委员会,经专家讨论决定。努力杜绝一切药商的不良行为,把有限的资金使用的更合理、取得更高效益。最大限度的缓解供求矛盾,满足临床药品供应。
二、提高服务意识一切为临床服务
树立挽救病人生命、保障临床用药,让每一位患者早日恢复健康为第一位的观点。提高全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调整自身定位,树立品牌形象,强化服务意识。协调好各科关系,如机关、各辅助科室、临床各科室等。经常下临床了解一线用药需求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尽最大努力满足临床用药需求,尽快建立现代药品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即一体化分区调配管理模式,实现药品管理全面实行网络化管理和数量化管理。门诊设立零距离为病人进行药学服务体现药学服务的魅力,零。建立用药管理和专家咨询系统软件,与各临床科室联网,实现用药信息反馈,对病人用药情况进行观察追踪,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三、加强全员专业素质培训,提高药学服务质量
组织全体人员努力学习业务知识,加强基础理论知识、操作的培训,定向培养,相对固定,适当轮转,全面熟悉,分级考核,加强全科人员继续教育,以达到知识更新。与院里协调选派优秀人才、业务尖子外出进修培训,提高业务素质及专业能力。有了较高的专业素质,加现代化管理手段,使全科人员真正的从一日三次一次两片中解脱出来。都能用自己的知识去为临床用药服务。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从思想上提高为患者服务质量的意识,减少差错、杜绝事故发生。
目标责任制管理:
各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分别制定相应的工作指标和奖惩制度。定指标、定任务;绩效考评与奖惩挂钩,打破大锅饭,实行分餐制,赏罚分明。常规业务和学科发展工作双管齐下,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共同完成好各项工作。
全面质量管理:
开展**论证工作
经济效益问题:
加强药品管理、满足药品供应,努力争创效益。在克服资金紧张困难的前提下,尽最大努力满足全院药品供应,为医院赢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开源节流,开展可创经济效益的新业务新技术。依据药品管理法规,扩大制剂品种提高制剂质量,满足临床科需要,提高医院经济效益。
开展新技术、新业务: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立静脉配液中心。扩大制剂品种,如静脉高营养液的配制工作。开展中药制剂的配制。开展血药浓度检测,开展体内药物动力学、药物代谢相互作用的研究,开展为病人零距离门诊用药咨询服务,开展药学服务与用药质量一体化工作。
人才梯队建设:
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培育团队精神和建立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培养年轻技术骨干:搭台子、压担子。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定期考核、持证上岗。优胜劣汰,注重整体素质的提高,为医院打造一支过硬的药学队伍
学科建设:
1、临床药学服务是今后医院药学发展方向,开展血药浓度监测,推广个体化给药方案,开展用药咨询上门服。为临床和患者提供一流药学服务。
2、根据新的药品管理法规,在不违反政策的前提下,扩大制剂品种,提高制剂质量,为医院开辟新的制剂市常
学科建设:
3、实行采、供、管用一条龙现代化管理,做到计划采购,把握质量,保证供应,科学管理。把药品供应管理工作与学科建设并轨。使药品供应工作更科学,更合理,更适应临床需要。
科研与学科发展:
积极申报研究课题:
1、建立用药管理和专家咨询系统、临床用药指导软件研究工作。
2、继续已开展的新药小儿热泰平的研制工作。
3、开展药代动力学的研究,和体内代谢药物相互作用的研究
科研与学科发展:
加速学科发展
发挥现有优势(两个硕士研究生、三个学士本科生)扩大科室知名度,积极参加全国、全市的药学专业学术活动,与相关专业横向联系,如北京人民医院、协和医院,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请专家指导,专业合作相结合。以优质的药学服务为龙头,带动科研,及各项专业工作使我院药学专业走向全国。以一个全新面貌的医院药剂科展现给大家。
我的工作思路是:
以“三个服从”要求自己,以“三个一点”找准工作切入点,以“三个适度”为原则与人相处。“三个服从”是个性服从党性,感情服从原则,主观服从客观。做到服务不欠位,主动不越位,服从不偏位,融洽不空位。三个点是当医院领导要求与我科实际工作相符时,我会尽最大努力去找结合点,当科室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时,我会从规章制度与工作职责上找平衡点,当领导与领导、科室与科室之间意见要求不统一时,我会从领导的角度和各科室的利益出发去领悟和寻找相同点。
“三个适度”是冷热适度,对人不搞拉拉扯扯,吹吹拍拍,进行等距离相处,刚柔适度,对事当断则断,不优柔寡断;粗细适度,即大事不糊涂,小事不计较。作到对同事多理解,少埋怨,多尊重,少指责,多情义,少冷漠。刺耳的话冷静的听,奉承的话警惕的听,反对的话分析的听,批评的话虚心听,力争在服务中显示实力,在工作中形成动力,在创新中增加压力,在与人的交往中凝聚和力。。
我的处事原则和风格是:
努力做到严格要求,严密制度,严守纪律,勤奋学习,努力工作。以共同的目标团结人,以有效的管理激励人,以自身的行为带动人。努力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共事讲团结,办事讲效率。管人不整人,用人不疑人。我将用真心和爱心去善待我的每一个同事,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尊重,给他们一个宽松的发展和创造空间。让每一个人都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