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2 04:52:0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数学教材教法,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一、变教会为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活中,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并且借助多种教学方式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数学教学程序分为五个环节,即设疑、自学、议论、练习和小结。通过这五个环节能够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进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活动时,要能够从学生掌握的知识基础知识上来设计教材内容。例如,在讲解关于“两步复合应用题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找出解答应用题的关键,然后再逐渐引导学生进入下一个教材环节。通过这种方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对随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内容
教师在导入教材时,应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自学提纲,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在学生学习主要内容后,教师引导学生对重点内容进行研究和推敲。例如,教师在引入新课后, 需要向学生讲解设计的自学提纲:首先是两步应用题的结构是什么形式;其次是要想解答两步应用题要做好哪些关键性工作,并举例说明;再次,以“五年级一班植树2 0棵,五年级二班比五年级一班多植10棵 , 则两班一共植多少棵 ”为例, 让学生说明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步骤;最后,在解答两步应用题的教学中, 教师要思考怎样培养小学生独立分析和解答两步应用题的能力。根据这几个教学环节,师生共同思考两步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另外,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较好地掌握学生自主学习的进度,并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予相应的指导。
3.加强学生数学知识的巩固练习
要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知识,教师就要加强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巩固练习,帮助学生更加有效地掌握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技能。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即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基本知识。在遇到一些比较有难度的知识时,教师要加大学生的练习力度。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提高小学生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4.讨论解惑
在教学中,学生经常会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面对这种情况,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其设计的自学提纲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讨论。若课堂讨论过于激烈,教师要适当地对其进行指导。通过这种方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让学生从体会到学会,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根据上述对数学教学环节的分析得出,数学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就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专项练习。
1.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在原有的阅读能力基础上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并且能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归纳、总结和概括能力。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逐渐引导学生学会独立获取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分析数学问题的能力。
2.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设计有趣的问题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有效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智力,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3.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摘要】师范生数学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师范院校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特别是对于师范生驾驭数学教材能力的培养.因此,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全面落实《小学教师专业标准》,有必要对高等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必修课程《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教材进行改革,从而不断加强师范生中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小学教育数学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
【关键词】师范专业;小学教育;数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是师范院校开设的一门专业课程,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课程的开设目的在于培养师范生的教材教法修养,提高他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力.这门课程的开设对日后师范生毕业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的内容要求师范生在数学教学时不能只重教法而忽视教材,师范生在数学教学中要以教材内容为基本,在此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教法探索.师范生驾驭数学教材的能力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也是获得教学成功的关键.因此,应该引导师范生加强对小学数学教材的熟悉,掌握分析小学数学教材的方法,以此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理清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方法的关系
小学数学教材中蕴含明明白白写在课本上的数学知识点以及渗透在知识体系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但是,师范生在学习《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时,只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和掌握了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没有认识到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中的深层内容,对数学学习起着关键的作用,是数学精神的集中体现,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数学知识可能会被遗忘,但是在学校习得的数学思想方法却不会遗忘.因此,教师在引导师范生理解、分析小学数学教材的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必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将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在数学教学中,从而辅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分析小学数学教材.
(一)化归思想的运用
教师在教学“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教学要点”这一课时,可以运用常见的化归思想引导师范生分析小学数学教材中平面图形系列教学,理解它们面积公式的推导,比如常见的化归思想的运用.化归思想是将有待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如:学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乘高之后,就可以根据它与三角形图形的关系,化归出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了解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在学习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借用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在其四边相等的属性下可以化归正方形的面积是边长的平方.
(二)演绎推理思想的运用
教师在讲授长方形面积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时,可以运用数学思想中的演绎推理,通过分割、平移、拼合以及等积变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乘宽(s=ab)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底乘高(s=ah).
(三)把握重点难点知识的数学思想
圆面积的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这是因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进行曲线和直线、有限和无限、近似和精确的转换,师范生在观察有限分割,想象无限分割的过程比较难,看到的也大多是把圆拼成的近似长方形,导致师范生对关于圆面积公式推导的数学思想存在质疑,因此,就需要教师充分调动多种数学思想对圆面积公式的得来进行开导.
二、培养师范生对数学教材的实践
培养师范生驾驭数学教材的能力还要加强师范生关于数学教材内容的实践.首先,教师课前要指导师范生对数学教材进行超强的自主学习,充分激发学生的自学潜力.第一步,进行教师教读、学生仿读的教读,让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学会阅读数学习题,形成仔细阅读数学习题得出习惯.第二步,教师由自我讲解转到引导学生讲解,通过这种训练培养学生阅读教材、把握教材重点、分析教材的能力.第三步,教师进行从扶到放的转变,让学生进行自主研读教材,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让学生学会质疑问题,学会自主提问、自主解答.其次,教师要根据学生提前自主研读教材时发现的问题,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进行演化教学.在演化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阐明自己的观点,继而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把握情况.然后,再对学生的疑惑一一进行解答,与此同时,教师在解答问题的时候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由引导到独立的训练,师范生可以逐渐掌握驾驭数学教材的能力,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从容不迫.
总结
新课程改革加快了新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培养师范生驾驭数学教材的能力能够不断加强师范生的专业意识,使其毕业之后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专业发展道路,实现其个人的社会价值.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特殊性,因此,高等师范院校的小学教育专业必须从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特殊性 进行师范生的培养,在师范生走向社会之前帮助其塑造良好的数学教育观念,通过对数学教材的认识和把握不断完善其数学知识结构,实现小学数学课程的优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朱凯.培养师范生驾驭数学教材能力的认识与思考[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02:76-77.
【关键词】 主体参与 小学数学 教材教法 教学模式
几年来笔者根据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的研究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现阶段及未来发展的需要,就如何处理教材、如何设计课堂教学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会教”、“会研究”、“会创造”,进行了反复研究、实践,总结出适合该学科教学的“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使教师在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上由主演变为导演,把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基本内容及具体操作
“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模式是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理论,构造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科教学特点与规律,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前提,以创造性思维训练激活思维、发展元认知能力为重点,以坚持双主体二元互补为原则,实现以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发挥学生主体潜能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教师的主体引导,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参与水平达到最佳状态。其中“主体引导”的核心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参与。只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去追求,主动去获得,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进入最优化的境界,并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主体参与”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操作行为,落实在教学上就是一种学生活动的实现过程。“参与意识”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这里包括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安排的一些显性活动,如研究性学习、讨论问题等。但是更大程度上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隐性思维活动。“参与水平”是指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思维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表现了学生的参与水平。
2.阅读教材,引导参与
这一环节是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完成的,旨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使阅读成为一种饶有兴趣的智力活动,在阅读前教师要精心编拟一组思考题,即自学提纲,在每节课后出示下一节的自学提纲,让学生进行预习。应该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要切中知识的重点、学生认识的盲点、理解的难点,既不令人费解又不要太浅显。
3.相互交流,主动参与
这一环节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在每节课的开始,教师根据自学提纲提出问题,让学生到讲台上以教师的角色谈自己的见解和疑点,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解答,相互评价。如果学生回答有错或者不全面、不到位,教师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对有错的回答进行矫正,对不全面的回答进行补充,对不到位的回答提高到位。
4.精讲要点,掌握知识
这一环节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在认识上带有普遍性的偏差、误区的问题,先让学生作重点讲解,然后教师进行讲评,强调重点,揭示知识结构网络,总结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指导性建议,调控学习。并介绍与之相关的一些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让学生去进行探索和研究,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5.做好小结,学以致用
这一环节处理得好能起到梳理概括、强化记忆、培养能力、训练思维、提炼升华的作用。为此教师要精心组织,以完成学生“画成整圆”的心愿,使所学的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并能运用它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这一环节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参与,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去讲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收获。然后教师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去解决。例如,有针对性地播放教学示范片段,请学生用学过的理论进行评价,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等,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这样学生很容易投入和参与,情绪会被再度调动起来,从而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
实践证明,“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一是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满足了学生受尊敬、乐参与的需要,唤起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器,而成为知识的研究者。二是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达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变过去被动地单纯听讲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营造了民主、轻松、舒畅的学习气氛,使学习不再是一件强制性的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成为一种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三是增加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在相互交流中常会出现争论,他们为了能够较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反驳或补充对方的意见,会对语言的再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动力,这个动力就能变成能力。
6.应注意的问题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研究始终是广大小学数学老师面临的课题和紧迫任务,是一个重要的科研课题。下面谈谈自己对集体备课的理解。
一、集体备课的含义和宗旨
教师集体备课制度,是小学数学教研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教师在课堂讲授之前,由本年组集体研究、讨论教师讲课内容,从教材分析到教学设计再到教学反思等环节的设计。并且小学数学的集体备课要理论联系实际,有现实感和创新性。我们所提倡和积极探讨的集体备课就是同年组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最科学的教法和程序,是为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是一种集体的效应,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通过相互借鉴,资源共享,优化教学方案,增强课堂效果,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使全体教师都能从单元整体上驾驭教材。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集体备课作为基础教育阶段一种方兴未艾的备课形式,体现的是教师合作研讨,更成为学校教研活动的亮点。并且集体备课要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既发展了学生,又成长了教师。
二、数学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集体备课,主要是确定讲授的理论框架、基本观点、基本概念,着重突出备课中发现和明确的重点、新意,应解决的难点。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应该坚持定单元,定中心发言人,定单元教学进度的“三定”。还有要坚持“五统一”,这是集体备课的重要特征。即统一单元教学目的,学重点、难点,统一课时分配和进度,统一作业布置和三维训练,统一单元评价测试。在这样几个教学环节中,集中表现集体制订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设计。体现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在以下环节做重点处理,即备课标、备教材、备教学手段、备教法、备学法。
新课改实施以来,提高教学效率成为一个重要的导向,而效率提高就是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这是关键。集体备课是发挥众人智慧的行为,形成一节优质的教学设计,可以体现“集团效应”的优势,将多人的智慧集中起来。正和学生的合作探究一样,教师的集体备课也是一种合作探究方式,是新课改中被广大教师所喜欢的一种备课方式,正成为一种趋势和导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凤营中心校)
关键词:教学效率;小学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392-01
尽管新课程改革实施已经有一段时间,积极改善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教学效果也成为广大教学工作者积极思考的问题,不少教师也狠下功夫,深入研究教材,积极创新教学方法[1],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总体来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现象依然比较明显,很多地方的课堂教学方法依然比较陈旧,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仍有待进一步提升,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将结合自身多年教学实践,就改善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几点看法。
一、培养兴趣,激发动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数学教学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应着力从培养学生兴趣的角度加强研究,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美,感受数学的魅力[2],在数学学习中寻找快乐,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一直以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是采用教师讲、学生记的被动教学模式,老师就是权威,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能够记忆并消化吸受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因为考试等原因被动的学习,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动力不足,以致于出现在课前不预习,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在课后不认真复习的现象。为了积极改变这一现象,小学数学老师也应该更多从教学方式方法的角度开展积极思考,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观察物体》为例,为了使书本上抽象的图形变得更为具体,教师可以将长方体、圆柱体等实体模式带到教师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增强学生的体验感。
二、认真备课、有的放矢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也同样如此,从这个角度看,在开展具体教学活动前,作为教师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目标要求,合理设计教案,积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使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针对性[3]。不同于小学语文等其他学科,小学数学课程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其抽象性,受自身认知规律和能力水平的限制,很多小学生常常会觉得数学非常难,甚至常常会产生畏难情绪。这也对教师的备课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分别从教材、学生和教法的角度做好积极准备:一是要深入钻研教材,全面把握教材中的各个重点环节,对教材内容做出适当取舍,结合教学目标计划有所侧重,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必要时还应对教材内容有所突破。二是全面熟悉学生,了解全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包括基础知识、接收能力和学习态度等,力求使课堂教学更加针对高效。三是要备好教法,虽说教无定法,但还是应该根据教材和学生基本情况选择一条最优的教学方法。
三、启发思考、增强探究
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应该适当有意识的穿插一些问题,设置悬疑,当然,在提问过程中可以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思考,不要一次捅破数学的奥妙,而是将悬疑留到最后,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的和谐之美。一般来说,一个高质量的问题能使全班同学都处于思考状态,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积极探究,一个低质量的问题则常常会使学生变得无所适从。一般来说,小学数学课堂问题的设计,要突出如下三个特点:一是要简明易懂,要用简明扼要的言语表达出来,能够让小学生清晰明白老师的意思;二是要难度适中,问题在于精,不在于多,既不能让学生觉得太过简单而没有挑战性,也不能让学生绞尽脑汁,花了很大精力也解答不出来,失去引导启迪的意义;三是要突出启迪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提升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四、革新技术、增强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各种多媒体工具在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也有助于小学数学课程的积极呈现,以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材内容,增强学生的体验感。以现代多媒体工具为例,可以从多个角度呈现小学数学课本中的内容,变静为动,体现其独特的优势。小学数学之所以使很多小学生觉得非常困难,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识点的抽象性,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又是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以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观察物体》为例,除了前面提到的将模型带进教师以外,还应借助多媒体工具来展现,以逼真、生动的静态画面来呈现各中立体图形,帮助小学生更好的认识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进一步“理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使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和理解书本中的知识点。当然,对于多媒体工具的使用,还要注重有度,只是一种有效手段,必要时加以合理使用,切记不能将数学课变成多媒体展示课。
参考文献:
[1] 加羊措. 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2014(10):8-10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从多年教学实践中自己深深体会到:要达到《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备好课是前提和关键。俗语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把备课工作做好了,才能出色完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
一、了解大纲,以“纲”为“领”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指路灯,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是教学的核心问题。在备课过程中,明确大纲中规定的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及其编排体系,清楚地认识所教年级的数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以及进一步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心中有谱,从而有目的地制订教学计划展开教学活动。如六年级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一)数与计算;(二)比和比例;(三)几何初步认识;(四)统计初步认识;(五)应用题;(六)实践活动;(七)整理和复习。我总是认真研究教学大纲的要求,力求正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总趋势。
二、钻研教材,精心备课
备课是教师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预先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不仅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
1. 明确教材的承前启后和重难点、关键
要分析新知识是以哪些旧知识作基础的,它怎样为教学后面的知识打下基础作出铺垫,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哪几个要点,其中重点是什么。要弄清楚教材是怎样通过典型例子来揭示关键性问题,还要找出学生难于理解掌握或与已学知识相混淆的难点,教学时怎样才能突破难点。例如,《圆的面积》的教学,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难点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科书直接提出如何得到一个圆的面积的问题,我考虑到“化曲为直”则是学生比较难理解的,在备课中,我首先设计了问题情境:我们学过哪些图形?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的?让学生激起从旧知识探索新知识的兴趣,为学习新知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接下来再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如何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圆面积的推导方法,体验“化曲为直”。
2. 弄清教材中练习题的安排意图和作用
练习题对数学有着特殊的作用,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有效途径。所以教师在备课中对练习题的研究,是钻研数学教材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要研究练习题与教学内容的配合情况和练习的目的要求,弄清哪些是巩固本课时的基本题,哪些是加深理解的发展题,哪些是运用知识的综合题。对于练习题难易程度,前后联系份量,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备课中,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有层次、有坡度的各种练习,才能收到应有效果。如《比的应用》,在备课中,我先设计了练习一中的第1、2题,因为这两题才是例题的对应练习;再完成试一试习题,让学生自主地运用到“双基”去;最后完成练一练的其它习题,形成技能及对知识和方法的迁移应用能力。这样安排练习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强化新知识。
三、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备课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了解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了解本班不同程度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理解水平,以及对笛У陌好程度等。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中层,顾及两端。做到有的放矢,有针对、有目的地组织教材,选择教法。每备一节课,都要首先考虑到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基础和学生已有的基础,新授前需要复习哪些旧知识或做哪些准备,采用什么教法,以便于学生已有知识技能的迁移,再从新授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看,相应地选用哪些教法。怎样启发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当备课到某一具体内容时,还要考虑并分析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或可能提出的问题。对于班里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该如何找切入点进行复习和导入新课,我在备课时都进行了全盘的考虑。例如《分数混合运算》设计了三个活动:一,学生独立感知问题情境;二,引导参与,探究怎样列出算式;三,探索具体的运算过程。备课时,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了生动有趣的活动情景课件。活动一和活动二基本上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主探索”。又考虑到我班里三类生面积大,活动三则采用小组讨论交流为主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探求数学新知识。这样,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学起来勤动脑、动手,在讨论交流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便于中下生的理解,从而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每次新授课时我特别关注成绩中等生和差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反思自己的备课方法和调整自己的备课思路。
关键词:课业负担 心理负担 兴趣 发展思维 抽象思维 闪光点 准确性 完整性 条理性
学校教育应是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已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目前,应试教育的存在导致不少学校无视教学规律,任意增加学生学业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学生的学业负担的主要表现
(一)课业负担
一些学校的教师随意增加或变相增加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实践,搞“题海战术”,使学生从早到晚都有做不完的练习,很难有自由支配的时间
(一)心理负担
由于课业负担过重,加之教师、家长的压力,学生始终处于紧张状态,怕作业做不完、功课学不好,怕家长责难、教师批评,产生过度焦虑,以致厌学。
二、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要想既保证教学效果,又不能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就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激情引趣,创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设计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实际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他们好奇、好胜、好表现的心理状态满足他们的自我需要。
其次,在教学中,师生应处于平等地位,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他们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再次,在教学中,教师要正确评价学生,可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间相互评价、教师评价等多种方式,既要评出学生在学习上的差距和不足,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评出自信,产生激励效应,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
(二)教师要全面、系统地把握教材结构
首先,教师不仅要站在知识的高度,还要整体把握教材,全面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明确各部分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学生所学知识是有限的,教师要把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最有影响的、起核心作用的内容教给学生。如在分数这个单位的教学中就应以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为核心,通过它们的扩充和相互联系形成内容充实、结构完善的单元知识结构,以便于学生掌握。
其次,教师在整体把握教材结构的基础上,要选择最有效的教法和学法,精心准备,向课堂十分钟要质量。课后作业内容要精选,难易要适度,数量要适当,还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
(三)让学生在掌握教学知识的过程中同步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知识是抽象,而小学生的思维则以形象思维为主。教师通过教学既要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又要发展其能力。教学是思维训练的载体,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就会越学越聪明,越学越轻松。
首先,要引导学生把静态的知识结论建立在动态的思考之上,把抽象的数学概念规则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上。年级愈低,教师愈要多一些形象思维做支柱,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要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其次,数学语言是数学思维的外壳,教师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准确性、完整性和条理性。逻辑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有条有理、有根有据。教师应从小学低年级起结合观察插图培养学生的思维条理性和完整性,以后各年级都应注意培养。
再次,在培养学生“求同”思维的基础上引导“求异”思维。如从同一组已知条件出发发散出多种解题思路,从同一个结论出发多方位思考结论成立的依据。在应用题教学中训练小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问等能力这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的发展。
(四)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论文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就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会教”、“会研究”、“会创造”,提出了“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并对其理论建构、基本内容、具体操作及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一、“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建构
1.弗赖登塔尔的再创造教学理论
弗赖登塔尔是世界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有着极其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教育经验。他认为数学学习主要是进行“再创造”,或者是他经常提出的“数学化”。按照他的观点,这个“化”的过程必须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去完成,而不是任何外界所强加的。“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让所有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给所有学生以充分表现智慧与才能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
2.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实践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追求价值是人们认识与实践的内在动因。现代教学价值体系论认为,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能力、形成良好品格和掌握科学合理的方法是现代教学的基本价值。即教学具有知识价值、能力价值、品格价值和方法价值。这些基本价值的实现应是学生主体的需要,而教师则要在教学活动中满足学生的主体需要。
3.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
人生来就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在合适的条件下,每个人所具有的学习、发现、丰富知识与经验的潜能和愿望是能够释放出来的。“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学生求知欲的天性上,给学生提供一种愉快的环境气氛,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使学生的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有效地统一起来,使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4.“给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观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会学”知识。“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种器官协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创设了一种促进学习的氛围,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并对教学过程适当调控。
二、基本内容及具体操作
“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教学模式是运用课堂教学结构理论,构造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学科教学特点与规律,以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前提,以创造性思维训练激活思维、发展元认知能力为重点,以坚持双主体二元互补为原则,实现以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发挥学生主体潜能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教师的主体引导,促进学生的主体参与,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参与水平达到最佳状态。其中“主体引导”的核心思想是以教师为主导,利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让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参与。只有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主动去追求,主动去获得,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进入最优化的境界,并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和提高。“主体参与”是一种观念,又是一种操作行为,落实在教学上就是一种学生活动的实现过程。“参与意识”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并参与教学活动的自觉意识,这里包括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安排的一些显性活动,如研究性学习、讨论问题等。但是更大程度上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隐性思维活动。“参与水平”是指学生的思维层次和思维水平。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表现了学生的参与水平。具体操作为:
1.阅读教材,引导参与
这一环节是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完成的,旨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使阅读成为一种饶有兴趣的智力活动,在阅读前教师要精心编拟一组思考题,即自学提纲,在每节课后出示下一节的自学提纲,让学生进行预习。应该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要切中知识的重点、学生认识的盲点、理解的难点,既不令人费解又不要太浅显。
2.相互交流,主动参与
这一环节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在每节课的开始,教师根据自学提纲提出问题,让学生到讲台上以教师的角色谈自己的见解和疑点,并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相互解答,相互评价。如果学生回答有错或者不全面、不到位,教师要进行适当点拨,引导学生对有错的回答进行矫正,对不全面的回答进行补充,对不到位的回答提高到位。
3.精讲要点,掌握知识
这一环节是指教师针对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在认识上带有普遍性的偏差、误区的问题,先让学生作重点讲解,然后教师进行讲评,强调重点,揭示知识结构网络,总结学生的学习方法,提出指导性建议,调控学习。并介绍与之相关的一些新观念、新理论、新方法和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让学生去进行探索和研究,实现知识的迁移和扩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4.做好小结,学以致用
这一环节处理得好能起到梳理概括、强化记忆、培养能力、训练思维、提炼升华的作用。为此教师要精心组织,以完成学生“画成整圆”的心愿,使所学的知识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并能运用它解决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相关问题。这一环节要注意学生的自主参与,让学生自己去总结,去讲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自己的收获。然后教师提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去解决。例如,有针对性地播放教学示范片段,请学生用学过的理论进行评价,说出好在什么地方,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等,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布置作业。这样学生很容易投入和参与,情绪会被再度调动起来,从而达到知识升华的目的。
实践证明,“主体参与”型小学数学教材教法课堂教学模式有如下优点:一是由于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参与时间,满足了学生受尊敬、乐参与的需要,唤起了学生强烈的表现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不再是被动的知识的接受器,而成为知识的研究者。二是学生通过阅读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这一新的教学理念;达到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的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变过去被动地单纯听讲的学习方式为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营造了民主、轻松、舒畅的学习气氛,使学习不再是一件强制性的枯燥无味的事情,而成为一种紧张又愉快的求知增能活动。三是增加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和能力。在相互交流中常会出现争论,他们为了能够较好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反驳或补充对方的意见,会对语言的再学习产生强烈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就是动力,这个动力就能变成能力。
参考文献
1强化教学常规的自我要求,搞好教学环节的步步落实
农村小学也要执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在教学中注重常规要求。课程标准是纲领性文件,应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牢牢把握规定教学不走样,自选教学有创新。在教师缺编、班级单一的村级小学,“备、上、批、辅、研、测”皆做好,质量是会提高的。
理论上教师备课应坚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应在同年级有几位教师上课的学校开展集体备课,做到定时、定点、定内容、定主备教师,与教学大体同步。这一点在我们村级小学很难做到,但是个人备课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个人备课要做到五备: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三备教法,四备教学手段,五备习题练习。备教材要整体把握教材的知识系统:①弄清各部分在整体中的地位,明白知识间的内在联系;②确定各章节、各部分的目标;③明确教学重难点;④熟悉好教材,用好教材,把范例功能和鲜活应用到导演的生涯中;⑤找准学科渗透法律点,恰当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备学生要仔细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及思想情绪,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和对教学的期望。备教法应针对不同类别的学生特点,设计适宜的施教方略,教法主次分明,环节清楚,情景交融,坚持“以人为本”、“独特见解”的宗旨。备教学手段要能够根据需要选用各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我校没有专门的多功能设备,是用已有的现代远程教育设备充分实施的。
上课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环节。①要保持良好的教态,衣着整洁、举止大方,做遵守课堂规则的表率;②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创新,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大事,渗透德育和法制教育,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③要做好师生互动,抓好课堂导入环节,组织学生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让学生了解学习任务和目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到教与学协调配合;④要科学授课,讲授要准确、严谨、科学,对学生要求严格、规范,一丝不苟,充分利用上课时间把握课堂节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努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⑤要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突出重点,抓好难点、疑点的教学,做好每课一反思,每月一小结和期末总结;六要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积极调动学生求知的主动性、保护学生的进取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实事求是的学风,根据学生学习效果分层次进行教学和辅导。
作业布置和批改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一要有选择地布置作业,份量和难度要适度,要根据学生实际,分层次提出要求,有选择性地布置作业,区别对待优差生,避免机械重复,杜绝处罚学生;二要及时、细致批改学生作业,全批全改,对学生的共性问题做好记录和讲评,批改的符号要规范清楚明白,文字工整、端正,发现学生作业中的独特见解,要表扬并有鼓励性评语,桂绝错批错改漏改现象的发生。
备、上、批后,总是会发现许多问题,这就需要进行课外辅导。教师要根据各学科的进度搞好单元、章节等测试工作。测试中教师要根据本班不同类别的学生情况出好不同程度的试卷,试卷命题按难、易、简进行,可由学生自愿选择试卷,教师鼓励进行测试,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数学积极性。测试中严格执行《考场规则》、《监考制度》,保证效果的真实性。
2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扎实推进自身教学改革
教师应按新课改的要求和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参加教研教改,做到取长补短,将力量和智慧集中到教学工作中,增强主动性,发挥创造性,牢固树立教研立己、教研兴己的意识,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的“校本教研”制度,积极参与学校组织各种教研活动;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活动;认真进行教学反思。接受“推门课”活动搞好自身农村数学教学工作的落实。
3抓好常规工作自我检查,增强工作的实效性
健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自我监控体系。教师自我监控,是具体执行者和操作者,是最直接与最关键的实施教学监控者,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制定具体的计划和措施,对学团生加强辅导,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和上级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4完善对学生的激励机制,激励学生拼搏进取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引言: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已经是摆在每个数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直接影响人的文化素质、思数学素质教育是科学文化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小学数学的素质教育势在必行,下面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在教学中,要构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上课时,课堂气氛很重要。良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心理有体验,更能让其尽快进入学习角色。小W生以具体形象为主,学习过程中更易受情绪影响,对于抽象的数学知识,难以激起学生的热情。苦学厌学心理较为突出,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应用与知识有关的生动形象场景,发挥学生情感因素对学习的启动,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如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在课堂中能通过,摆摆p画画p量量p做一做等实践活动,则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情绪,以熟悉的景与物p人与事p学习与生活为载体,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将数学知识生活化,必能创建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
2.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起到榜样的作用,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学生。同时,加强培养和训练,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学习中的每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功到自然成。要抓住时机进行培养和训练,如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在口算时比谁算得又好又快;板演、笔算、做作业比谁书写得仔细、认真、工整规范;讲课时看谁精力集中,回答问题积极主动、正确,做到及时表扬鼓励。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自觉地按学习习惯的要求去做。
3.引导学生手、口、脑并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改变以往师讲生听灌输式的教法,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各种感官在学习中协调活动,要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去听、去做、去想、去说、去读、去写,养成动脑、动手、动口的好习惯。动脑,就是让学生去想,在获得足够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或通过教师引而不发的提问,激发学生的思维,以达到通过动脑而掌握知识和发展思维能力的目的。动手,就是让学生去做,让他们通过亲自操作、实验、解题等活动,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发现规律。动口,就是让学生去讲、去说,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问题进行议论。通过这种探讨性的思维活动来开拓思路、相互启发、加速认识过程,并让学生把思维过程和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4.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数学知识是数学素质的最基础层面,也是其他一切素质的载体。所以,数学教育只有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使学生都能掌握好大纲、教材中所规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内容,才能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提高。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必须树立现代数学教学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作为主导者,要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教法,还要研究学法,加强学法的指导,充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他们的思维,正确引导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从实际操作到抽象概括,形成必要的思维方式和推导结论的能力。
5.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改进教法。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实行主体性教育,是让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视培养能力、发展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引导学生,让他们想学、会学、善学,使学生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和主动发现、研究、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有很多小学阶段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升入中学后,由于他们要面对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特别是对于突然增加的更多更难的新学科,使他们感到难以适从。在这个期间,他们的心理仍处于幼稚与成熟、独立与依赖等错综交织的状态,而中学老师不再保姆式地挟着他们走……所以有不少小学里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很快就变成了中学里的差生,而数学学科更是如此,这不但影响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还严重打击了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我认为主要是适应的问题。小学和中学教学方法是有差异的,要求也不相同。为了使学生能够迅速适应中学的教学,必须解决好小学数学教学和中学的衔接问题。
二、小学数学与初中数学的区别
小学数学侧重是打下数学的基础。因此,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知识,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
三、初中数学的特点
数学是一门严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学好数学:首先是要记住数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定理、公式、法则等。这些是数学大厦的基石,是学好数学的关键。其次是要有信心,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这样,在遇到困难时才不会退缩,不退缩才有可能学好。最后是要学通教材。其实各种练习册中的习题都是教材中例题的变形,因此,学好教材是非常重要的。当你遇到困难时,弄明白是哪部分知识,然后找教材中的知识与例题,反复阅读,并与问题相比较,从而寻找解题的思路。
学习数学知识,只知等待老师授予还不行,要学会自学,养成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最重要的基础。只知等待老师布置学习任务还不行,要学会自己安排学习,教师应适当放宽控制,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仅靠兴趣支持学习还不行,要教育学生产生理想和期望,让他们用理想来支持学习。
四、小学与初中数学教学衔接的途径
(一)教材内容由形象性向抽象性变化
小学数学主要是以记忆为主,关键是记住定义法则,记住每种类型习题的解法,而初中数学主要是以推理为主,关键是理解概念、性质,掌握公式、法则是怎样归纳出来的,并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小学里数学较具体、形象可捉摸,但初中数学就完全不同了,其抽象性与理论性大大提高。例如:学生进入中学后,学习数学首先遇到的是第一章《有理数》。本章是在算术里学过的整数和分数的基础上,把数的概念扩充到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是初等数学中最基本的运算。要使学生把概念搞清晰,运算熟练,为以后学习代数打下扎实的基础,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法则。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与小学的非负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基本相同,就是多了一个正、负号问题。在这里关键是要弄清正数与负数的区别、联系和概念。从教学中可以看到学生主要是对负数的概念理解不正确,如:在乘除法中,也要注意符号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也采用像背乘法口诀一样,如“负负得正”或“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方法,使学生能在平时的学习中经常练习。所以有理数的运算是初一代数中的重点,能准确迅速地完成运算和合理正确的表达是初一代数基本训练的要求,它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学阶段数学的学习。
(二)学习过程由模仿性向理解创造飞跃
学习过程的模仿性与理解性是互相联系的,相辅相成的。模仿是低级水平的学习,它为理解提供基础,没有模仿的过程就不可能有理解创造的过程,实际上模仿的过程也是理解的过程。在小学由于学生年龄较小,所以抽象思维能力较差,而模仿性较强;另一方面,小学教材中,例题类型多也较全,有时老师还要补充。学生作业大都在课内由老师指导完成,所以模仿的机会更多了。
进入初中以后,课本上的例题减少了,另外由于课程的增多,学习任务加重,数学课的节数减少,所以教师讲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学生作业大都在课外独立完成,这样学生模仿性就少了,也就是说大多数数学问题与习题都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解决。例如:列方程解应用题例题不是那么多,而课后的习题较多,题型较广,解决思路与方法千变万化,一般学生如果不理解,只靠模仿是很难掌握的。所以在这里关键是审题、分析题意、找出等量关系。因此也应注重从语言文字上来理解教学。
(三)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对于学生的不良习惯的纠正也是很重要的,要注意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由于从小学到初中学习过程是不太一样的,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采用这种方法,不仅使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多了,而且速度也快了,节约了时间。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作业,使作业的正确律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增强了。对于这种方法现在还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进中。
一、注重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与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衔接。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一名初一数学教师,首先要对小学数学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只有全面了解小学数学的知识体系,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你才能顺利地把学生引入初中数学的学习。在新课程标准下编写的初中教材以青少年成才对数学知识、技能和素养的需要,社会对数学的应用与需要为出发点;内容具有时代气息,与现代信息技术紧密相连;用现代数学的观点改革教材体系。进入七年级的数学教学内容首先由天气预报中最高气温零上几度与最低气温零下几度、银行存款与取款、珠穆朗玛峰与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等具体实例,让学生发现以前小学学到的数在生活中不够用了,从此顺利地把学生引入初中数学――“负数”的教学。在接下来的有理数的运算的教学中,都要注意从小学数学顺利过渡到初中数学。
二、注重初中数学教学方式与小学数学教学方式的衔接。
小学教学重视使用教具、挂图、标本等直观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注重变换形式、创设情景,这是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相适应的。进入初中后,课堂教学容量增大、节奏加快,对学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新旧知识联系紧密,概念性强,增加了空间想象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要求也提高了,规律性知识越来越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中学教师的教法感到不适应。为使学生顺利过渡,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1.精心设计好开头几节课。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刚进入初中,进入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接触新的同学、新的老师,一般都会产生喜悦感、自豪感和渴求上进的意愿。对中学充满好奇和向往,心里有着强烈的一切从头开始的良好愿望。个个雄心勃勃,即使是那些小学较后进的学生,也有“到一所新学校,有更好的老师教我,我要好好学习”的念头。教师要能抓住这一契机,精心设计好开头几节课,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初中学习的快乐,也让学生喜欢上你,喜欢你的数学课。刚开始的教学还要舍得放慢步伐,加强个别指导,力求人人过关,让学生获得学好数学的成功感。
2.认真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
新课程标准在教育思想上要实现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到“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学生主体,教师组织引导,师生密切配合”。因此,在教材上设立了“观察、探究、抽象、分析、动脑筋、说一说、做一做、注意”等小栏目。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刻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思维水平,按照“观察――抽象――探索――猜测――分析和论证”这一数学思维方式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学好数学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为初二、初三和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关注全体学生,不断鼓励,激趣。
小学生最听老师的话,发言积极,个个跃跃欲试,这与小学教师能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有关。可是,进入初中后,学生往往变得沉默了,积极性不高了。初中教师教育学生往往是严字当头,忽视了对学生的鼓励,吝啬了对学生的赞扬。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细心观察,表扬优点,指出不足,讲究表扬与批评的场合与艺术,使小学阶段养成的良好品质得到进一步发扬,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激情与上进心。有时候一句鼓励的话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
三、注重初中数学学习方式与小学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
一位外国教育家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学习方法对一个学生的成绩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对提高成绩,培养能力,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具有重大的意义。得法者事半功倍,不得法者事倍功半。
1.明确学习目的,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明确的目的,学习尤其如此。目的越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就越高,为实现目的所付出的努力就越多,学习意志就越坚强。学生在小学阶段对学习目的与动机的认识还是朦胧的,进入初中后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仍然较强,教师要抓住时机进行学习目的教育,要从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入手,引领他们走进五彩缤纷的数学园地;利用好教材中“数学与文化”栏目扩大视野,让他们进一步粗略地了解数学及其应用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重要性,逐步形成应用意识;利用知识讲座、兴趣小组等形式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勇气。
2.落实预习、听课、复习三个环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预习是学习的准备阶段。小学教学中“扶”得较多,而中学教学注重于学生的独立思考,“放”得较多。这就要求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做好课前预习。在预习时应做到:一粗读,首先大致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多问些“为什么”,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