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欢迎来到学术之家股权代码  102064
0
首页 精品范文 小学生科技创新

小学生科技创新

时间:2022-03-03 12:06:20

开篇:写作不仅是一种记录,更是一种创造,它让我们能够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灵感,将它们永久地定格在纸上。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12篇小学生科技创新,希望这些内容能成为您创作过程中的良师益友,陪伴您不断探索和进步。

小学生科技创新

第1篇

目前的《科学》教材强调从观察入手,通过学习对观察的现象做出解释,得出结论。《科学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小学阶段科学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学习相应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会科学地看待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由此看见,保持求知欲,勤于思考问题,形成大胆想象,认真验证是小学生最应该具有的品质,也是成功最需要的品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大力培养这种品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研究机会,引导学生勤于思考问题,通过手,脑,眼等多种感官并用的活动,在学会科学知识的同时,培养科学的探究能力。

小学科技创新教育活动的开展,为培养少年儿童的动手实践能力、增强少儿的科技意识、启迪少儿的智慧起到了课堂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那么,东风学校小学生科技创新现状是怎样的呢?我觉得应从以下两点去探究,去分析:

一、东风小学科技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重传授,轻探究。科学课程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和生活经验,利用现有的科技教学工具,使之在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获得感悟和发现,进而学习知识和掌握探究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仍有很多教师沿用传统的教学思路,直接传授原理和结论,无法让学生亲历科学发现的思维过程,丢失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毕竟学到的部分知识长时间不用就忘记了,而解决问题时的思考方法及过程却是人一辈子的财富。

2、重科学研究实用价值,轻科学研究经历。以目前火热的谷歌AlphaGo机器人在围棋比赛中战胜世界围棋冠军、职业九段选手李世石为例,大多数人只是惊叹于机器人智能高,而忽略了AlphaGo机器人之前困难重重的研究过程。科学研究是经历多次甚至无数次的困难和失败后才可能成功的。开展科学研究,不仅需要专业的科学知识,更需要科学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但是,我们的教材着重介绍了科学家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及科学家的伟大地位,却很少介绍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走的弯路及所犯的错误,更没有提及很多科学家埋头研究很多年却没有重大研究发现的例子;这给小学生及整个社会埋上了一层浓重阴影,仅以成败论英雄,使整个中国社会都具有浓重功利心,大大影响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成效。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完整地认识到科学研究的真实背景,也就无法引导学生理解科学发现的真实过程,更不能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研究中存在的矛盾及研究的局限性、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等。这又怎么能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和探究科学未知的原动力?

3、重主要课程,轻次要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看重主要课程,忽略次要课程,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经过多年寒窗,教育出了一大批合格的操作性人员,而少了中国最急需的科技创新人员。以Google公司为例,它是一家“10%的人负责赚钱,90%的人负责胡思乱想和科技创新”的公司,而胡思乱想和科技创新不光靠知识积累的深度,还有靠知识积累的广度。这些年中国科技创新步履艰难,与知识积累的广度不够有很大的关系。

二、东风小学生科技创新教育问题解决的策略与思考

1、日常教学中增加人文教育和科学史的内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把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如:科学家从事该研究的背景、实验中的遇到的巨大困难、研究采用的科学方法、从什么地方联想到使用这种正确的科学方法等真实地展示给学生,可以消除学生对科学和科学家的神秘感,使之学会正确地认识只要自己勤于思考、勤于探究也能发现并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提升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教师是学生进行科学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引领者,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这是科学课程标准对科学教师的定位。教师要胜任这一角色,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至关重要。只有通过大量阅读和参加多种形式的培训才能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

3、坚决执行以科学探究为中心的教与学。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中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不仅要提出问题、制订计划、观察、收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和交流等,而且要形成系统的认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真实的探究活动,为此,教师必须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动脑、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简单地通过讲授把知识和结论教给学生。论文下载中

那么东风小学生科学创新能力该怎样进行教育呢?我认为从以下两点去进行:

一.充分发挥东风优势,弥补教学资源的不足

1.引导学生到周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中观察,并提出疑问,通过探究过程,来寻求答案。教室不是向学生进行科学教育的唯一场所,要结合教材组织学生实际中学科学,用科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比如,参观火箭模型时要求孩子细致观察模型,并分析各部分的功能,并引导提出一些比如火箭运载卫星发射时,你认为该怎么做火箭才能没有损伤的落地并再次利用等一些问题,如果老师指导得当,学生就会在求知欲的驱使下,顺顺当当地完成教学任务。

第2篇

2012年11月9日,为期8个多月的第7届陕西省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在咸阳市泾阳县圆满落幕。陕西省教育厅副巡视员王海波出席并讲话。

为推动全省中小学科技创新活动深入开展,着力培养中小学生的科技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陕西省教育厅、省科协已连续7年每年举办全省中小学生科技节。2012年2月,教育厅、省科协印发了《陕西省第七届中小学生科技节活动方案》,本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主题是:科技成就梦想。从3月份科技节活动启动实施以来,各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科协和广大中小学校紧紧围绕活动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全省中小学生中普遍形成了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中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参加科技竞赛的获奖面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高。

王海波在讲话中就深入做好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提四点希望:

一是希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科协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培养创新型人才、转变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开展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重要意义。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建设,落实经费投入,建立保障机制,把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校检查评估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体系,作为开展德育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对于这项工作,要坚持不懈地抓实、抓细、抓出成效。

二是希望广大中小学校要努力为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创设环境和条件,加强学生科技活动园地和相关设施设备建设,有序向学生开放科技室、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和图书室;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科技馆、博物馆等,开展科技创新实践;利用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资源和优势,让广大中小学生参与和体验科技创新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提高学生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进一步把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与各学科教学紧密结合,在各学科教学中,要注意渗透科技创新活动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的介绍,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领学生揭示科学发展规律和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重视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在观察、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究方法,获得科学研究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是希望广大教师进一步提高科技素养。要进一步加强骨干培训和校外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鼓励广大教师通过学习和研修,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参与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充实和更新知识储备,进一步提升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能力。

四是希望广大中小学生充分利用好中小学生科技节这个平台,发挥主体作用,志存高远,勇于创新,善于钻研,投入你们科技创新的热情和智慧,积极参与各种类型的科技节活动,为未来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把伟大的祖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王海波强调,党的十已于昨天隆重召开,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教育工作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他希望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认真学习贯彻十精神,坚持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坚持广泛深入地开展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断开创新局面,创造新经验,取得新成就!

咸阳市教育局、市科协,泾阳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教育、科协、科技、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等部门主管领导,泾阳县姚家巷中学等有关中小学校共2800余人在泾阳县中心会场参加了成果展示活动。来源:基础教育一处

第3篇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国家也在进步。各种各样的进步,“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也逐步深入到中小学的教育课程中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为目标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国家的重视。

科技创新要重视科学,联系实际。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十分激烈。其竞争的焦点除了科学的发现,更多的集中在科学技术的竞争的领域里。而科学技术的竞争核心又是人才的竞争,而衡量人才的标准是看其创新能力和创新才能。因此,建设创新国家,建设一个国富民强的国家,核心就是培养创新性人才。比如,当今世界,科技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是要依靠科技的力量,最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要从小培养,要在中小学的教学中推广。在学校教学中,科技创新活动应联系课本中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利用学到的文化知识,进行科技创新的各种活动,使理论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明白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努力学习,认真学习。同时科技创新离不开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及应用,科学创新活动让学生对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学习也就有了目的,有了兴趣。更为解决自己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自己亲手解决付诸行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一次孩子打开冰箱拿鸡蛋,准备煎一个荷包蛋。猛地一拉,发现横卧的几只鸡蛋经不住猛烈的摇晃,流出了鲜艳的蛋黄和透明的蛋液。而竖卧的鸡蛋却完好无损。这是为什么呢?” 他来问我。我说:“你自己做个实验不就知道了吗”?

为了探个究竟,他做了一个小实验:拿一大团橡皮泥,分成四小团。上面竖直放上四只鸡蛋和一块木板,再放上《新华字典》和《小学生作文》两本书。惊讶的发现,结果鸡蛋毫发未损!想如果鸡蛋是横放又是什么结果呢?动脑不如动手,在橡皮泥上横放了四只鸡蛋。哎!没想到的是:刚放上一本《新华字典》,鸡蛋就四分五裂了!是不是这几只鸡蛋的壳刚好是薄的呢?不如换别的蛋试试看!但结果还是一样。再想:一边放竖的蛋,一边放横的蛋,在横放的鸡蛋下垫点橡皮泥,让这两只鸡蛋一样高,结果又是怎么样呢?再做了个小实验,结果放上一只铅笔盒,原封不动,又放上一只瓷盘,横放的鸡蛋“啪”地一声就碎了。

这是为什么呢?经过仔细思考:这蛋是不是都是两端壳硬,中间壳软呢?这想法是对还是错呢?如果是对的,为什么是两端壳硬、中间壳软呢……他一下子想出了好多问题。后来,翻翻科学书,查了查资料,又问了问老师,得出了一个结论:他的想法是错的。正确的答案应该是:把鸡蛋横放,一压就破了,如果把它竖起来,就不易破,这说明同样的材料的强度大小,决定于形状的不同。这就像拱桥和平桥,两者所能承受的重量就不同,拱桥能承受更大的重量。

经过做这个实验,他养成了遇见问题就要仔细思考,争取弄懂的好习惯。

科技创新要不断地实践,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随着“科教兴国”战略思想的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技术成为大家的共识。并成为了是人才培养的的一种发展趋势。而这种趋势如何形成呢?那么就要在中、小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中来培养。比如:通过举办的各种各样的中小学生科技创新比赛活动,为中小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己的平台。用我们有限的科学知识,生活阅历,制作工具和制作材料。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不可思议成果。然后在全市全省全国范围内进行交流、比赛。

科技创新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青少年通过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的不同视觉,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现代科学的各个领域的特点和进步,而且使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了各种思路的优缺点,逐步树立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青少年严谨的科学态度。

科技创新应该不断吸取先进的理念,使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科学方法与科学技能,科学世界观等方面有独特的意义。

第4篇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祁连山脚下,现有各类寄宿制学校13所,其中乡镇十二年一贯制寄宿制学校5所,村六年制附设三年幼儿园学校4所,职教中心1所,完全中学1所,县城六年制寄宿制小学、幼儿园各1所学校。这里88.9%的学生都住校,寄宿生最小的不到6岁。这些学生基本来自牧区,自主管理能力较弱,寄宿制条件下的大部分学生不知如何处理课余时间。为此,笔者以提高牧区少数民族寄宿制中小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为重点,从改善课余时间的管理入手进行了探索。

1 大力发展牧区特色科技创新活动

课余时间,让寄宿制学生在有意义的科技创新活动中度过。近年来,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祁丰学校、肃南一中、肃南县康乐明德学校、肃南县红湾小学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以参加肃南县、张掖市、甘肃省、全国组织的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为契机,寄宿制学校成立科技创新活动领导机构,配备老师兼职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大搞科技创新活动,让少数民族地区寄宿制学生的空闲时间有事干。科技创新活动有学生自己的科技创新活动,有以学生为主体、科技辅导员为主导的科技实践活动,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师生互动才能取得活动的成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恰好是对寄宿制学生闲暇时间的有效利用。

2 建“学生之家”,探索寄宿制学校新模式

最近几年,随着国务院“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大批的牧民离开草原,部分牧民涌向周边城市打工,出现了大量“留守”学生。改善“留守”学生的教育也因而成为肃南县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针对上述,肃南县各级寄宿制学校对“留守”学生的教育进行了相应变革,建立了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四位一体的互联教育机制,齐抓共管,共同承担教育任务。康乐乡、白银蒙古族乡为了解决“留守”孩子问题,建立“学生之家”,在创建寄宿制教育的新模式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两乡针对裕固族、蒙古族学生日益减少的实际情况,把原位于红石窝乡的九年制学校——康乐学校和位于黑窑洞村的六年制学校白银小学合并为1所十二年一贯制(幼儿园3年、小学6年、初中3年)的学校——康乐明德学校,并投入180万元改建白银小学的校舍为“学生之家”。

“学生之家”与单纯解决学生吃住问题的学校宿舍不同,是集娱乐、生活、学习为一体的多功能教育机构。“学生之家”设有综合活动室、寝室、教室(自习室)、微机室(可上网)等。住“学生之家”的学生是来自多个牧村的孩子,有小学生也有中学生。他们白天在学校上课,放学后回到“学生之家”学、玩、吃、住。“学生之家”的“家长”由原来小学的退休老教师和十几名牧民管理,他们主要负责学生生活,承担起“家长”的角色教育学生的责任。学生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还接受规范的教育和管理,能够解决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各种生活困难,消除自卑感,增强自信心,从而获得健康成长。

3 改“双休日”为“大小周”休息制度

由于牧区牧业点(也叫羊房子或圈上)居住分散,居民点与学校之间的距离遥远且道路崎岖,所以少数民族牧区寄宿制学校师生每周末回家是不现实的,往往是还没到家假期就已结束,对此,他们采取的办法是改“双休日”为适合少数民族牧区的“大小周”休息制度,即第一周周六上课,周日休息,第二周周四中午放假,师生回家。逢国家规定的节假日,也灵活处理,这样既保证了师生及家长回家往返所需时间,又能较好促进工作开展和学习。

4 开好“三语”教学,弘扬民族文化

为避免学生在校闲暇时间无聊没事做,根据不同的民族成立民族文化保护协会,用以挖掘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开展各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如在马蹄、祁丰分别成立了华锐、东纳藏族文化保护协会,并在所在的学校开展藏语、汉语、英语等三语教学。祁丰学校每周还开通校园广播,在全校学生中积极推广藏族健身操,努力营造民族文化氛围,增强校园文化底蕴,突显办学特色。对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同时给牧区寄宿制学生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便利和促进。

5 军事化式的生活管理

如祁丰藏族乡学校有入驻部队,所以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和生活管理人员到部队参观内务整理、饭前集会、睡前集会等,回到学校及时总结交流反馈,按准军事化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第5篇

短短几年时间里,这所地处国家级贫困县的中学是如何将青少年科技创新发展起来的?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了隆回一中。

从零开始的机器人教育

十年前,陈惟凡走进湖南省隆回县一中的校门,接过了校长的重担,开始为如何做好学校的特色教育苦恼。他将目光放在了青少年科技创新上。在他的要求下,学校成立了机器人活动室,购置相关设备,并多次派范明和刘剑蓉等辅导老师参加机器人教练培训。在选择部分有基础的学生参加机器人活动小组的同时,学校还开设选修课《机器人》,将机器人教育推向全体学生。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3年,学校在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活动上,夺得机器足球项目高中组的冠军。从2008年涉足机器人教育,学校从零开始,历时六年,终于取得突破性成绩。2016年,学校在湖南省中小学生电脑制作机器人竞赛中也获得了包括两个一等奖在内的多个奖项。

贴近生活的调查实践活动

科学,从来不是关起门来就能学好的,因此学校重视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到校外去参加实践活动。

作为家畜、家禽养殖大县,隆回县每年生猪出栏和存栏量都在30万头以上,家禽出栏150万只以上,所产生的大量禽畜粪便和污水多数未经处理就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隆回一中的学生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组成17人的环保兴趣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实地走访隆回县桃洪镇、金石桥镇和山界回族乡的五个禽畜养殖场所,了解污染物的处理情况。针对{查中发现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建设沼气设施、分类回田等7个对策。这个贴近生活的调查活动,获得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项目指导老师周后普说,这样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学到了大量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全员参与,大浪淘沙

无论是机器人教育还是调查实践活动,都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当时大多数学生看来,考上个好大学是走出这个国家级贫困县的唯一出路。为了让学生从应试课本中走出来,隆回一中采取了全员参与、大浪淘沙的科普教育模式。

每年1月,学校会组织全体高一学生参加科技知识讲座,并要求在完成高二学业以前,每人必须完成一个科技创新作品或参加一次科技实践活动,同时要有书面材料,按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要求完成。

第6篇

关键词:小学综合实践;课程目标;探究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23-150-01

一、引言

综合实践活动是让学生联系社会,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它以学生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为基础,以个人或小组合作为主要方式,以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为资源,使学生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与思维训练、科技制作、科学探索、创造科技和综合能力为活动形式,无论哪一种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直接与具体事物接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

二、综合实践课对小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意义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小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活动资料》是根据课程改革基本精神,突出了研究性学习,特别注重组织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活动资料》在活动形式上包含五个系列:思维训练系列,科技制作系列,科学探索系列,创造科技系列和综合能力系列。这五种活动形式,无论是哪一种都非常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注重学生直接经验的积累。这样使学生能够在直接与具体事物接触过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样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同时还能让学生直接经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事物的基本过程、遵循了创造发明的一般规律,能够真正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三、提升综合实践课对小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1、在社会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 传统的教学中,也是提倡与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它前提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在此基础上结合。而综合实践活动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则是全新意义上的结合。从内容看,“主题”是从生活、社会实际中产生的,是发生在学生生活中事情或现象。从过程看,实现“主题”规定的目标不是单纯的课堂教学和实验室实验操作就可以完成的,必须让学生围绕主题,去参加社会实践,到真实的世界中进行各种感受和体验。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就是社会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形成技能,在实践中解决现实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参与实践能力和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2、在社区体验中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家庭、社会是活生生的课堂,学生自我服务内容在家庭中体现得最充分,父母的家务劳动或一技之长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利用家庭里的这些潜在的教育资源,发挥其隐性的教育力量,形成教育的整体合力。同时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各种公益活动,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服务。服务的过程就是能力提高、领悟劳动价值的过程,并以此达到学生关心他人,参与社会活动,服务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打破了学校围墙的束缚,走出学校建立起学校社区二位一体的综合教育园区,在服务于社会之时,不断开发社会教育资源,有利于资源共享。

3、以科技创新为依托发展探究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主要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目的。实践能力及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小学阶段的发明创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把创造教育渗透于生活性活动之中,是一切教育根本目的所在。在教学中,教师应到学生中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让学生亲自体验。由于发明创造学习内容的重新整合、综合,学生在完成某一主题时,或是观察记录,或是动手实践操作、制作,或是尝试实验。在一定的意义上,增加了学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营造活动氛围,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综合实践课开展的国策和能够在,如果学生仅有探究的兴趣,而缺乏探究的能力,那么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目标达成会受到影响。因此,要更好的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需要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的过程中,不断的探寻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策略,在实现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探究能力发展,为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钟秀萍.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01).

第7篇

【关键词】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建设

近年来,由于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了极大的提高,老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内容的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局倡导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深度,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相应的,建设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极大的。

一、开展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对小学生的影响与作用

1.培养创新思维,激发想象力。

开展科技教育活动,有利于引导学生在科技创新的路上前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激发了小学生对创新科技的兴趣,并且通过实践操作能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可以让小学生的思维初步具有积极的求异性,对发展新事物具有强烈的渴望,乐于主动探索、好于主动发现。极大地提高了小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思维的可塑性和灵活性。

2.结合理论知识加深学生思考程度。

只有经过学生亲身的实践,把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发挥鲜活的作用,知识才会更加的深刻。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将通过实践带着探索的观念去观察并发现生活中所蕴藏的科技内涵,灵活的运用书本上所学到的知识。学会深入的分析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而不单单只停留在所见的事物表面。如毛衣在冬天为什麽会起静电,为什么要给下过大雪的马路撒盐,插座为什么有两孔的和三孔的,诸如此类的问题都能在实践操作之后让学生学会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自我思考和现象分析。奠定日后发展的良好基础,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迁移到生活和实践中来,做到名副其实的活学活用。

二、国内小学科技教育活动问题分析

首先在教育活动课程中老师扮演着一个主导的角色应当具有很高的专业知识素养,但是在现实中教师往往专业知识存储不够,无法使教学达到理想效果。小学生尚且处于一个对外面世界充满好奇和疑问的年龄,遇到很多事儿都会想探究个为什么,因此教师不应该插科打诨、敷衍了事,应当解决学生内心深

处的疑问。其次,由于科学教育活动具有很高的自主性和活动性,严肃程度不如平时正常文化教学,大多老师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自我发挥,导致教育目标茫然不清缺乏整体教育系统。科技的特点在于其实践性高于其他各种学科,不能只是停留在书本或理论层次。不同于国外的科技教育,国内设施和器备条件往往简陋而不足,难以达到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条件,最终也只是停留在记忆中的理论知识。

三、如何实现小学科技教育活动最有效化

1.加长学生操作时间,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考虑到科技在于实践,在实际中实践的部分应该占据整个科技教育过程中的绝大比例,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动手和思考。在每一个科技活动中都应有一个科技主题,指导老师应该先讲解内在的科技原理解除学生心中疑惑,再让学生去思考制定方案然后按照方案自主操作,并记录自己实验过程中的困难和心得。当然,对于有些大型实验个人是难以完成的,就需要小组共同协作进行,此时每一位小组成员都应积极讨论,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活跃地参与到操作过程中去,并且分工明确配合协作,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的机会。

2.提高小学科技教育活动课程设备条件。

我国众多学校由于缺乏硬件设施,降低了实践操作可行性,进而很难展开实际操作教育活动。虽然这是由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所决定的,但是学校应当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操作条件,合理分配教育资金,从而提高学生实践操作积极性。例如:设置科技教育实验室,在讲解有关科技小实验时可以在学生面前直观的展示出实验现象,及时的分析内在结构变化和所蕴含的原理并鼓励学生亲自感受探索,把学生带入真实的科技世界中去。

教育无小事,只有把未来人才培养从小抓起才能真正培养出一批有思想、能创新的栋梁之才才能真正达到科技兴国的目的。建设小学科技教育活动是现代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需要,是时代赋予的使命,更是“科教兴国”的更高出发点。建设小学科技教育活动不可懈怠,每一间学校无论是从师资、设备、还是教育体系内容方面都应严格要求、认真落实,响应提高科技素质的号召。

【参考文献】

[1]纪旭,周阳,周源.浅析如何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培养[J].知识经济,2016(23):161-162

[2]赵世勇.积极开展科技活动努力培养创新精神[J].学周刊,2015(36):198

[3]谭劲.小学特色科技教育体系探索与创新[J].创新人才教育,2015(04):9-13

[4]马伟.浅议提高小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与方法[J].学周刊,2015(35):86

第8篇

兰州市城关区静宁路小学二级教师、国家级优秀科技辅导员、兰州市教学新秀、城关区优秀教师。撰写多篇论文获奖,并发表在教育类报刊杂志,参与城关区科技局规划项目《小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研究》获项目验收,并且该项目获得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先后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各类科技创新教育竞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

科技创新教育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把创新教育作为改革的核心,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为此,构建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可以以下面几点为抓手。

首先要培养一支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教师素质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因此,要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就要提高教师的科学素养。笔者认为,在创新教育中要注重思想引领,全面建立人才激励、培养机制,通过“内培外引”,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专兼职结合的科技创新教师队伍。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中科技创新教育的素材,选择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的视点,确定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的目标,放大设计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块,对学生进行教学干预和课后延伸。同时,把科技创新教育生成的自主、探索、创新学习方式和学习品质运用到学科教学中,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其次要培育科技创新校园文化。各学科要密切配合,借助不同学科知识、特色主题活动,营造浓郁的科技文化氛围;通过科普讲座、科普大篷车进校园、科技节、主题队会等活动,让学生学习科技知识,提高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班级通过不同形式和内容的中队活动,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科技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科技的力量。实践证明,实施科技创新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信心,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提升创造性思维。

再次要构建科技创新课程体系。课程是实施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d体,课堂教学是落实科技创新教育的主渠道。一是要紧抓基础性课程,它是实施科技创新普及性教育的重要途径。在基础性课程中,主要以学科渗透、科普教育为载体。学科课程中蕴涵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教师要把创新教育整合到各门学科课程以及教学过程之中,让学生时刻都能受到科学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二是紧抓拓展性课程,它是实施科技创新提高性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拓展性课程中,主要以校本课程和科技创新社团为载体。低年级学生通过数字游戏、华容道、巧手解锁扣、七巧板等课程,进行脑思维拓展训练;中年级学生通过简单机器人搭建编程、小六足机器人搭建、四模一电特色社团等课程,进行实践训练;高年级学生通过3D打印模拟数字设计应用、单片机Arduion基础套件课程、学生数字机床等课程,进行创新探究训练。通过不同层次的特色课程设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科技活动中来。三是紧抓探究性课程,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把探究性学习引进到基础性课程和拓展性课程中,开展学科探究性学习和探究性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不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提升创新能力。从 “关注健康”、“食品安全”、“自然之怒”到每年FLL工程挑战赛的探究性研究,不仅能指导学生对场地问题进行解决,关键还能关注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并通过团队协作,针对社会问题提出自己解决和应对方案,最后以实践报告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创新实践的能力。科学课中遇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小组形式进行探索,撰写自己的研究小论文。

最后通过多元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的驱动力来源于学生的大胆实践和不断探索。学校通过校园文化的引领,专业教师的指导和丰富多彩的课程实践,让学生形成“做中学”、“会发现”和“爱探索”的研究体系。学生能从课堂中发现问题,从社会现象及矛盾中发现问题,借助问题的思考和探究,提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创新实践活动的兴趣和能力。比如,在科学课堂上,将原有的实验加以改进,学生很愿意去创新实践的方法,通过不断猜想、假设,从“唯一”的结果中走出来,真正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第9篇

为了营造科技创新型建设氛围,贯彻《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加快科普示范城区建设步伐,推动我区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技素质,鼓励优秀人才的涌现。按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委会通知“为贯彻落实建设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国家的精神,2015年第30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主题为《节约、创新、发展》的要求”,为了把此项活动办成我区的特色和精品项目,经庐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区教育局、区中小学科普工作者协会研究,拟在2014年11月份,举办庐阳区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特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庐阳区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庐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庐阳区中小学科普工作者协会及相关学校。

庐阳区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组织机构:

主席:黄|

副主席:姜鸿杰刘芳王翠英

执行主席:殷硕景董召奎谷云岳彩莲

大赛执行:闫如成邹磊

大赛组织协调:王碧波尹亮鲍妮娜

“创新大赛”组织委员会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共同协商组成。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庐阳区青少年科普协会(区电化教育馆408室)。

二、大赛宗旨:建设节约型社会、创新型国家

三、大赛主题:《节约、创新、发展》,科幻画不单设主题。

四、大赛参加范围:庐阳区范围内职业学校、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园的在校学生和民办机构辅导的学生。

五、活动内容:竞赛活动包括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展览、优秀论文评比和科学幻想画比赛等。

1)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面向所有中、小学生。

2)参加发明创造比赛的作品应是青少年自己选题、自己设计、自己制作。评选委员会依据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评出优秀项目。

3)科学论文要求青少年自己选题、自己研究、自己撰写;参加科学讨论会的论文可以是中小学生在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完成的调查报告、实验报告、研究报告等。评选委员会依据论文的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评出优秀论文。

4)创新方案设计的参加者是中学生,它要求青少年运用现有的知识、通过收集和检索获得的信息,经过调查、走访、分析、论证以及研究性学习,对重大现实问题可能设想的解决方案,或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可能实现的新进步、新形态、新形式、新概念、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行设计和创作。

5)创新方案设计的参加者是中学生,它要求青少年运用现有的知识、通过收集和检索获得的信息,经过调查、走访、分析、论证以及研究性学习,对重大现实问题可能设想的解决方案,或对未来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可能实现的新进步、新形态、新形式、新概念、新产品和新服务进行设计和创作。

6)竞赛类作品要求

1、每名申报者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包括集体项目)。

2、申报者所申报的项目必须是2013年7月1日后完成的。

3、申报书不能与研究报告等其他申报材料装订在一起,否则视作不合格申报。

4、查新报告:所有参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的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须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并说明自己的项目与他人的论文或项目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5、评审标准。作品按照自主选题、自己研究、自己撰写、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要求。具体见《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章程》。

6、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应附说明项目原理、用途、改进点等的材料和项目实物照片。

六、活动要求:学校要加强对青少年科技活动的领导,认真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和实施。要围绕主题,以立足普及、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创新实践为原则,广泛开展活动。

七、参赛要求

1、严格规范竞赛工作。坚持“自己选题、自己设计和研究、自己制作和撰写”的“三自原则”,坚持“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的“三性原则”。

2、注重能力培养。注重青少年科学探究和创新实践基本能力的培养。倡导青少年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探索身边的科学问题。鼓励和发掘青少年质朴的原始创新意识。强调和提倡青少年主动发现、自主研究、自主创新。

3、作者人数规定。同一项目(竞赛项目)的作者不得超过两名,否则不予申报,两名作者的项目视为集体项目,集体项目按10%的比例参评。一个项目的辅导老师不得超过两名。获奖项目只表彰第一辅导员。

4、科幻画作品要求

1)作者要求:5—14周岁的少年儿童。

2)作品要求:

①、参评作品要求符合主题,充分体现科学幻想;

②、参评作品一律在规格为38M×54M纸或其它材料上绘制,不需装裱;

③、作品形式可以是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粘贴画、电脑绘画等画种,作品风格及使用材料不限,但不包括非画类的美术品、工艺品;

④、参评作品仅限个人作品,即由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作品,不接受集体作品;

⑤、参评作品要注意构想的独特性、新颖性。抄袭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将被取消参评资格。

3)评审标准:按照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统一要求。

5、科技辅导员竞赛要求

1)每名申报者在一届大赛上,只能申报一项科技创新成果竞赛项目(包括集体项目)。

2)申报者所申报的项目必须是从当年7月1日往前推不超过两年时间内完成的。

3)申报书不能与研究报告等其他申报材料装订在一起,否则视作不合格申报。

4)科技辅导员创新项目应附说明项目原理、用途、改进点等的材料和项目实物照片。

5)查新报告:所有参赛项目应提供查新报告,其中技术发明要提供专利查新报告。查新报告的格式会在申报表中体现。选手必须对类似论文或项目进行检索,并说明自己的项目与他人的论文或项目相比有哪些创新之处。

八、申报材料:

1、科幻画:科幻画原件、申报表一式2份,一张张贴于作品背面,一张用回形针附在作品上。

2014年9月15日前,科幻画申报材料、汇总登记表(同时报送电子版),逾期不接受申报。作品资料请自行留存,作品不退。

2、学生竞赛项目:作品1份、申报书1份、查新报告1份(同时报电子版,每个作品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名称:学校+项目名称)。

3、教师竞赛项目:作品1份、申报书1份、查新报告1份(同时报电子版,每个作品建一个文件夹,文件名称:学校+项目名称)。

4、学生科技实践活动:作品1份、附件1份(电子版同时报送)。

九、专家评委:为了提高我区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水平,本届大赛由庐阳区科学技术协会和庐阳区教育体育局组织专家评审,并将邀请安徽省青少年活动中心、在肥科研院所专家和市科协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比赛进行评审。

评委会顾问:黄|(庐阳区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

姜鸿杰(庐阳区区委常委、科协主席)

刘芳(庐阳区区委常委、副区长)

王翠英(庐阳区政府副区长)

评委会主席:董召奎(庐阳区科协常务副主席、科技局局长)

殷硕景(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评委会副主席:岳彩莲(庐阳区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谷云(庐阳区科协委员、科技局副局长)

评审组组长:徐楠桔(省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副主任、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组织成员之一)

郑军(科协青少年活动中心二室主任兼、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项目负责人)

评审组评委:韩德民(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省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

孙怡宁(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安徽省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合肥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专家评委、安徽省青少年机器人大赛评委)

王刚(合肥市第一中学生物教研组组长、高级教师,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辅导员)

十、作品评审方式:采取专家评委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十一、作品征集对象:庐阳区区域内的中、小学和幼儿园及职业学校、民办学校的所有在校学生。

十二、表彰奖励:区级竞赛根据不同项目设置作品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社会实践奖,另设优秀辅导奖和优秀组织奖。

十三、奖项设置:

1、科技创新特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社会实践):共100名

2、科技创新一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社会实践):共150名

3、科技创新二等奖(包括科技论文、发明制作、科学幻想画):颁发获奖证书

4、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奖6名

5、优秀科技辅导员:中、小学10名

十四、活动依据:依据庐阳区《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科普教育工作的意见》和《庐阳区中小学科普工作考评标准》的要求开展本次活动。我们将庐阳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校的参与率作为对学校科普工作考评重要条件之一。

十五、工作日程安排:

1、筹备:2014年6月15日至11月30日;

2、2014年10月15日成立第六届创新大赛组织机构;

3、2014年11月18日上报作品;

4、2014年11月22日专家评审组对作品评分;

第10篇

关键词 综合实践活动 科学素质 兴趣 能力品格

提高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是保障“科教兴国”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性工程,对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科技教育以开设科学教育课程,开展课外科普活动为主要载体,通过向小学生传授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他们崇尚科学的精神,形成科学的思想方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从而促进全民科学素质的提高。

我校充分认识到科技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科技教育,为学生打开了一扇通向光明,真理与未来的窗户,让学生尽情吸收新鲜的科学气息,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了小学生健康成长。开展的工作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

一、培养浓厚兴趣 促孩子热爱科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兴趣使许多人成为杰出人才,爱迪生成为发明大王,陈景润戚为闻名的数学家,丁俊晖成为斯诺克高手,都是对事物发生浓厚兴趣而刻苦努力的结果。小学生的特点是求知欲高,好奇性强,爱动手,这是学好知识的有利条件。如果学校教学能够利用孩子的特点,正确引导,注重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科学能力 促孩子多维发展

科学能力包括认识客观事物和改造客观事物的能力,对小学生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十分重视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综合能力和现代技术应用能力等的培养和训练。

1 目不转睛――观察能力的培养。

学校早在1997年就投资三十多万元在校内营造了一个环境教育,科技,劳技,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星火生态园。这是学生最喜欢的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学生可在课内外自由观察实验。2001年秋天,我校五、六年级学生经过多次观察,一个新奇的现象引起了同学们注意和深思。经过大家观察和讨论,在老师的鼓励和启发下,完成了题为《用薄荷诱灭苍蝇》的科学小论文,获省科技创新大赛小论文一等奖。

2 异想天开――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其中的劳动与技术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课程。学生中蕴藏着巨大的创造发明的潜能。我们在劳动与技术教学中十分重视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大胆探索,敢于幻想,勇于创新。多年来本校学生的发明创造,科学小论文,科学幻想画等项目参加省、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获大奖。如:我校生物劳技组周斌等同学获得第十二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发明创造一等奖。

3 心灵手巧――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在科技,劳技活动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机器人项目的开设,为学生学习运用现代科技知识创设了平台。学生多次参加省市青少年机器人比赛屡屡获得较好成绩。学校建成省内小学一流的自制标本室,成为学生探索自然的好场所。参加江苏省美境行动获创意。设计,实践多项大奖。

4 文武双全――综合能力的培养。

(1)学校定期举办小学生科技,环境小报比赛,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2)通过小课题实验研究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中华鲟的饲养调查报告》《昆山地区鸟类资源的调查》就是本校生物组的同学在老师指导下完成的小课题实验,两个项目均获省青少年创新大比赛科学论文一等奖。

三、培养良好品格 促孩子健康成长

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意志品格的有效途径。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学生养成实事求是,不夸张,不浮躁,不马虎,不急于求成,不急功近利的良好态度,是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的重要保证。另外,在科技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困难,逐步磨炼不畏艰难的科学意志。

1 树立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

在用现代科学知识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倡严谨细致。一丝不苟。通过活动对培养学生积极求索的科学作风是一种很好的锻炼,使他们学到了对科学进行探索研究和运用所学知识的正确态度和方法,这是多么重要的科学素质啊!

2 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第11篇

现在社会上太多以获奖为目的、以获奖能够给学校和学生带来什么样的利好为目标的科技创新活动,此类重结论不重过程的科技创新教育给学生的成长带来更多的是不利的影响。

2012年,佛山市科技创新展示活动的操作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科技创新教育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打造了一个全新的模式。

在佛山科技创新能力展示现场,我们看到最多的是小组合作。

在“长度”比赛现场,主办方为每队参加比赛的选手准备了同样的比赛用材料,每队参赛成员由5人组成,要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如“制作长长的天桥”比赛的材料有A4纸1张,吸管4支,牙签4支,标签纸4张,铅笔2支,30cm棉线1段。学生要在6分钟内,制作一个越长越好的结构,使它能由两名队员各拿一头架空测量。

在6分钟内,参赛学生必须明确分工,独立完成自己的任务,如有的学生需要用剪刀把A4纸和吸管剪成细条,太粗长度可能变短,太细天桥可能断裂;有的选手则负责把相关材料连接到一起。

整个参赛过程中,每个人既要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又要与其他同学密切配合,任何人的一点点失误带来的损失都要由全组同学承担。

在评分标准中,合作好的团队会有一定的加分,没有合作或合作不好则会给予扣分。同时还要求学生对项目的创新点、不足或改进方法,进行点评和说明。

亮点一:由于现在的中小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合作方面是他们最缺少的,如何让他们自觉进行合作?怎样使他们知道在小组合作过程中要承担责任?为此,大赛的奖励规定也颇具用心,不会合作、不想承担责任就无法在比赛中获得好的成绩,合作得好还可以荣获额外的奖励。

对小组如何进行合作、合作过程中每个成员在独立完成任务的同时如何与其他同学配合等一系列问题的解答,都已蕴含在比赛之中,每个参赛的学生心中对合作的重要性有了自己的诠释。

佛山科技创新能力展示活动让人感到震撼的是科幻绘画现场。

在九江镇中学近千米由食堂临时改造的巨大画室中,来自全市五区和广州市、东莞市的几百名选手按小学、初中、高中组分布在参赛的位置上,他们以“低碳生活”为主题,按现场抽签题目进行绘画创作。

每队参赛成员由3人组成,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奇思妙想、协作能力和绘画表现能力。完成作品时间为2小时,参赛选手自带材料,油画、国画、水彩画、水粉画、钢笔画、铅笔画、蜡笔画、版画和粘贴画形式均可。绘画风格及使用材料不限,作品大小统一为四开纸。

参赛队员是各区、镇和学校精选出来的绘画高手,每个小组的三名成员都是来自同一学校不同班级的学生,他们抽到题目后要研究作品的初步设想和分工。从小学的几岁孩子到高三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都要对同一个主题进行思考,提出共同的绘画方案,进行绘画分工,然后开始绘画。

在绘制过程中,每个人绘制的内容必须与整体设计相吻合,任何一个人的失误都会对整体画面造成影响,而整体绘画质量同每个人的绘画水平密切相关。

在长达两个小时的绘画过程中,小组成员要不断研讨,修改方案,对偶然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

亮点二:科幻画比赛是科技创新最常见的比赛之一,大部分比赛都是学生在比赛前绘制好作品,在规定的时间把作品交给比赛主办方就可以了。

佛山市的科幻画展示活动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现场绘画,由于现场没有指导教师,学生只能靠自己独立完成绘画任务,这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的要求是较高的。

三个人合作绘画,在绘制过程中三人要不断商讨、决策、行动,整个过程的完成就是对科学探究的最好诠释。在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中,没有教师的指导,没有严格的步骤要求,探究活动和小组的合作都是在三人共同研究过程中进行的,学生在整个参赛过程中学会了研讨、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工、学会了动手、动脑。

看似一个简单的合作,其中蕴含的科技创新教育的理念是非常值得深思的。

佛山科技创新能力展示活动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学生必须在现场操作,现场动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并不是没有创新思维的愿望,关键是教育者是否能给他们充分展示想象翅膀的平台,在为参加这次比赛的训练过程中,许多老师都在感慨,从来没有想过,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当学生智慧的大门打开之后,他们的想象充满了创意,他们的设计让人感到惊奇。

如“制作承重支架”比赛材料有吸管10支,牙签10支,标签纸10张,A4纸2张,橡皮泥2块(5号电池若干,检测用),要求4分钟内用上述材料做一顶部能放电池的结构,可随时报告完成,保持1分钟内不倒塌。评分标准要求结构高度至少20cm,每超出1cm加1分;上放电池,每个得5分;创新说明1~10分(包括说明制作项目的创新点、不足与改进之处);团队合作1~5分。

这是一个小学生都能做的事,而高中生不一定能做好。由于制作材料比赛很常见,学生在进行设计和完成作品过程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就是原来看似如此容易得到的材料,如此简单的要求还有这么多的创意,又必须学会与手脑配合、同学配合,这对学生动手、动脑能力都是一种考验。

亮点三:也许学生在展示活动前有过无数次的设计和操作,也许老师帮助学生提出过许多优秀的设计方案,但到了展示活动现场,一切都要从头再来。

操作方案要根据现场给出的材料进行重新设计,由于没有给比赛设置太多的条条框框,学生可以充分发掘大脑的潜能,为一个共同目标(让支架更高、能承受的物体更重)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合理的设计。每个小组成员都可以有自己的设计,方案能否实行必须由小组统一决策,在设计和统一方案过程中包含了教育两种对立统一的思想,即为了更高、更重的求同思维,如何实现更高、更重的求异思维,每个人都可以有提出自己方案的民主,所有方案又必须在小组研讨基础上统一为一个行动方案。

这种从求同到求异、从民主到统一矛盾对立的过程就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最大考验。现场动手、动脑的操作与思考同时又摆脱了教师思想的束缚,使学生有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佛山科技创新能力展示活动的最大亮点是学生充当评委。本次比赛中,活动组委会从南海九江镇中学精选了一批学生志愿者,承担部分组织和引导工作。南海区组还精选了一批学生和专业教师担任展示活动的评委工作。

为了确保活动的科学性和公平性,教师评委由市、区专业骨干教师组成,学生评委则由相关学校的优秀学生组成,每个评审小组由一名专家评委老师和两名学生共同组成,专家评委和学生评委经过统一培训后进入评比程序。

在评分标准的制定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评委的特点,尽量把可以凭个人主观给分的内容降到最低,得到了参赛选手的认可。

亮点四:学生有机会在地级市的大型活动中担任评委,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科技创新教育的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受教育者,同时,科技普及和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学生掌握的科技知识在某一方面可能超越教师,如何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发挥,学生参加相关的比赛是一个常见和很好的途径。

让学生担任评委,对学生来讲这种机会千载难逢,当学生由参赛者转为比赛评委时,他们必须对参赛的内容相当了解,必须对评比标准更加清楚。

评比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的过程、思维的过程、提高的过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迸发出更多创新思维理念的过程、成长的过程。也许这次担任评委的经历会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里程碑。

佛山科技创新能力展示活动是一个系列活动,为了参加这次活动,各区、镇和学校做了充分的准备,参赛选手在本人自愿的基础上,由各级选拔和推荐才能参加市里的比赛。

由于各校参赛热情太高,主办方在来自学校的强烈参与愿望压力下,只好把比赛的规模由原定的800人以内提升到1100人。这次比赛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同用一套试题,这在各类教育考试中是很少见的。

参赛必须以小组形式出现,整个比赛只有四道题,每个小组只须完成抽签后确定的一道题,比赛过程中不需要任何高科技手段,只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从现实生活中挖掘与众不同的创意,从最平常中寻找不平常的东西。

亮点五:谈到科技创新教育人们就会想到高、精、尖三个字,就想到寻找与众不同的创新、惊世骇俗的发明、居高不下的投入。科技创新教育越来越远离现实、远离生活、远离普通的学生。

第12篇

【关键词】激发探究 激励创造 培养合作 倡导创新 树立意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必然结果。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小学生的科技意识和科学态度,培养适应科技发展的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着的神圣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实施,科技教育乃是学校课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这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机遇和挑战。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科技教育呢? 其实,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必须努力地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1瞄准时机,激发探究意识

新课标指出:“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可见,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至关重要,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焦点。小学生对事物特别敏感,想象力极其丰富,科技活动是他们最喜爱的活动。因此,教师要瞄准时机,正确地引导他们,尽量让他们不走弯路,不能让他们的探究结果惨败。只有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才会对探究有信心,才能相信自己有研究才能。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后,教师就要瞄准时机,引导学生研究“乌鸦还能用什么办法喝到水”,好多学生的探究意识得到激发,有的说可以用石头把瓶子砸破,有的说可以在瓶子旁边地上啄个小洞再推倒瓶子,有的说可以用吸管伸进瓶子……老师在学生发表创新方案时,善于倾听不同意见,耐心听取他们的看法,顺着学生的方案,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补充。既让学生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又使学生的方案得到完善,不断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2注重激励,形成创造意识

科技活动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发展智力和能力,激发创造意识。教师应着力强调只有学好文化基础知识,才能创造出新作品。在指导科技活动时,教师要注重激励各层次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创造才能,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承担较有难度的任务,学习差的学生承担比较容易的任务,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创造成功的快乐。当成绩差的学生有能力时,就必须让他担任主角,激发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乐于投入到创造活动中去。

我们还可以利用“学习园地”、“信息栏”、“展示台”等 ,表彰优秀同学,展示优秀科技作品,不断激励他们努力创造。学校还应该经常举行小制作、小发明、小科技论文等优秀作品的评比,促使学生的创造火花不断得以点燃,形成良好的创造意识。

3优化组合,培养合作意识

教师在组织学生科技活动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精神、群体协作能力、交际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好多的科技活动个体是无法完成的,只有团结合作,共同努力,才能完成作品,教师就应该为他们提供了群体合作的机会。在组织活动时,教师要指导学生优化组合、合理分工,让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在活动中老师要教指导他们合作的方法,并对小组成员在合作过程中的表现等及时做出恰当的评价,不断增强小组合作的效率。

4倡导榜样,萌生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永不枯竭的动力。”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首先要有创新精神,否则就不能起到正确引领作用,学生的创新种子就无力发芽。“事事多思考,处处有创新”,教师要从小处着手,引导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做起,在教具上进行创新,给学生树立榜样,让学生在老师的创新中,去接受、理解、消化和运用。 例如,我在教学中经常制作一些各种形状和色彩的生字卡片、带悦耳音乐和动画的课件、自作奇特的教具等。这些辅助教学,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有效性,而且会让学生觉得特别新鲜有趣,就会萌生出一个个创新的念头。

5潜移默化,树立科学意识

教师是指导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其科学意识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教师的人格魅力,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每个学生,在与学生长期合作中,要让学生觉得值得信赖和敬佩。教师的科学意识、科学方法、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不断创新的精神,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为学生科学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根据教育的发展规律,践行新课改理念,点燃学生的创造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意识及创新精神,树立科学意识;要让孩子们感受到科技的魅力,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科技创造,促进学生科技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只要我们发掘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的求知欲和创新的意识,树立科学态度,开启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他们创造发明,就能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使之成为我国科技的后备人才。 【参考文献】